「中國時報林宛彤」記者的文章列表
聯準會內部看法不一 外媒預估明年降息放緩
美國聯準會(Fed)於台灣時間19日凌晨會議後宣布最新政策利率,市場普遍預期本次將降息1碼,外界已將焦點轉向聯準會內部分歧及川普新政對降息路徑的影響。知名財經記者蒂米羅斯分析,聯準會內部對降息看法不一,若美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則不具備進一步降息的充分理由。蒂米羅斯於《華爾街日報》連續2日撰文,分析本次會後與2025年的可能降息路徑,主張聯準會眾人近期在書面報告及現場訪談的言談顯示,主席鮑爾和其他成員都對進一步降息採取更加謹慎態度,未來降息步調可能放緩。蒂米羅斯推測2025年降息次數或許只有1至2次。除經濟數據外,聯準會還需應對川普上任後可能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鮑爾先前表示,聯準會不應對政策影響預做判斷,但波士頓聯準銀行前總裁羅森格蘭等前任官員都曾建議,聯準會應將移民和貿易政策變化納入考量,因為上述兩類政策不需國會批准即可實施。18日美股開盤漲跌互見,道瓊、費半分別小漲0.16%與1.35%,那斯達克與標普500指數微跌0.11%、0.08%,變動不大。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指出,即使聯準會降息1碼,仍存在抑制通膨力道,因為實質利率仍大於1%。市場預期12月降息後,未來降息機率低,不過邱達生認為,美國明年的經濟若存在災難性、系統性風險,接下來就會面對通縮問題,降息的幅度將會更急遽,且川普上任後或許量化寬鬆的問題也可能捲土重來。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美國在疫情期間累積的超額儲蓄到今年已經用光,家庭債務、企業債務惡化,加上失業率上升,都會影響美國內需的消費力道,另外AI也存在泡沫化的疑慮,明年美國失業率若突破4.5%,聯準會還是會持續降息。吳大任指出,現階段央行可能維持現狀,因為川普還未上任,政策都還未確定,當前最具威脅的是關稅政策,台灣企業會評估是否到美國投資,進而影響台灣的內需市場。
英國削減冬季燃油補助 百萬長者受影響陷經濟困境
英國《觀察家報》報導,英國政府削減冬季燃油補助的政策對高齡人士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超過100萬名66歲以上長者因經濟困難,被迫減少進食,另有數百萬人為節約開支減少使用暖氣,引發外界對公共健康和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的深切憂慮。根據英國慈善機構「Age UK」的統計,3分之2有慢性健康問題的老年人因經濟壓力減少使用暖氣,其中至少62萬名退休金領取者長期少吃一餐或更多。調查還顯示,約550萬退休金領取者擔心無法支付今年冬季的暖氣費,超過90萬人擔心因此陷入債務困境。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7月宣布削減冬季燃油補助,希望節省14億英鎊的公共支出。然而,新規定僅允許符合退休金補助(pension credit)條件的人領取燃油補助,導致退休金補助申請量激增,許多申請者需等待12週才能收到款項,直到冬天結束前都無法收到燃油補貼。面對壓力,政府強調已額外加派人力處理申請,並表示7月以來結案數量增加51%。此外,政府強調將繼續提供包括150英鎊的暖房補助和低溫津貼在內的多種經濟扶助措施。然而,反對派對政府的措施持嚴厲批評。自由民主黨議員達林(Steve Darling)表示,削減冬季燃油補助迫使數百萬弱勢群體在「取暖與吃飯」之間作出選擇,呼籲政府立刻撤回相關政策。Age UK 收集的數萬份訪問進一步凸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困難。一位受訪者表示,由於暖氣費用高昂,自己的房屋無法在冬季的嚴寒中維持基本溫度;另一位老年人則透露,雖然自己有心臟病,但為節省開支,只能以毯子或床取暖。英國的冬季燃油補助削減政策顯然在經濟與社會層面帶來深遠影響。隨著寒冬的到來,如何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需求,將是政府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英國馬鈴薯、花椰菜等蔬菜價格飆漲!今年聖誕大餐更貴了
由於馬鈴薯、花椰菜等蔬菜價格大幅上漲,今年英國家庭的聖誕晚餐成本大幅增加。根據市場研究機構凱度(Kantar)的數據,在家中烹飪4人份聖誕節大餐的平均費用達32.57英鎊(約新台幣1350元),較去年增長6.5%,將近食品雜貨通膨率的3倍之多。凱度指出,馬鈴薯價格飆升16.3%,胡蘿蔔漲幅接近15%,花椰菜和防風草等常見食材也上漲,成為聖誕餐開銷增加的主要原因。此外,作為聖誕餐核心的火雞價格也上漲8.5%之多,節慶飲食中唯一未見價格變動的是氣泡酒。凱度零售和消費者分析部主管麥克維特(Fraser McKevitt)表示,雖然價格上漲,購物者仍然相當樂意在聖誕商品上花錢,其中香檳、葡萄酒和烈酒的銷量最高。然而,麥克維特也指出,許多家庭會利用聖誕節前一週超市大幅折扣的蔬菜減輕負擔。奧樂齊超市(Aldi)宣布以每袋15便士的價格出售馬鈴薯等蔬菜,其他主要超市預計也將跟進。而在蔬菜價格激烈競爭的背後,英國農戶對價格戰表達擔憂,警告農業生產者已經陷入財務困境。一位農民表示,聖誕折扣活動對蔬菜價格造成巨大壓力。儘管雜貨價格持續上漲,截至12月1日的四周內,雜貨價格同比增長2.6%,但家庭食品雜貨支出僅增長了2.5%。分析顯示,購物者普遍對支出更加謹慎,努力尋求省錢策略,其中忠誠度計畫的折扣商品對銷售貢獻顯著。數據顯示,9月到12月初,定位較高階的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的雜貨銷售額成長10.4%,在所有零售商中表現最佳。主打平價的零售商Lidl以6.6%的成長率緊隨其後。而苦苦掙扎的阿斯達(Asda)則是唯一一家銷售額下滑的主要超市,跌幅達到5.6%。英國最大規模零售商Tesco銷售額增長了5.2%,市佔率達到28.1%,創下2017年12月以來的新高。雖然聖誕節對零售商和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佳節,但今年的物價壓力凸顯出經濟挑戰對英國家戶的影響,也折射出農業和零售業如何在成本上漲和市場競爭中尋求平衡。
川普擋《晶片法》 專家指台積電未來補助應不致受影響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7日對總統當選人川普的半導體關稅政策表示強烈反對。她表示,川普提議用高額關稅取代現行的《晶片法》補助政策,可能動搖國安。業界分析預警,補助一旦交由川普政府撥付,台積電極有可能無法依約取得原先的補助。雷蒙多出席「雷根國防論壇」時強調,晶片法案吸引他國企業於美國設廠,有助保障國防工業和經濟自主性,川普卻質疑補助外國企業的必要。川普交接團隊發言人休斯(Brian Hughes)表示,關稅政策旨在保護美國製造業和勞動力免受外國市場不公平競爭影響。然而,雷蒙多批評對半導體加徵關稅缺乏長遠考量,是一項「可怕又魯莽」的想法。她補充:「如果我們無法在國安問題上達成共識,那將是美國的最黑暗時刻。」晶片法案迄今已經向多家半導體企業提供補助,英特爾和台積電美國子公司分別獲110億和66億美元。然而,該政策的執行進度也遭受批評,部分公司抱怨資金分配過於緩慢。另一方面,業界專家對川普可能的政策則各有見解。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副總裁埃澤爾(Stephen Ezell)表示,川普第一任期時和台積電相當友好,加上台積電已和美國政府簽訂合約,未來補助款應不致受影響。半導體產業顧問科克(Jeff Koch)向《美國之音》指出,關稅會推升晶片在美國的價格,最終轉嫁由消費者負擔。他推測,台灣若能透過採購國防設備等途徑讓川普得利,關稅一事仍有轉圜餘地,但補助款一旦交由川普政府撥付,則極有可能無法拿下全額款項。
瞄準年輕群體!學校周邊速食店暴增42% 英國政將限制展店
一項流行病學研究揭示,英國速食店近年如同雨後春筍般大規模湧入校園周邊,引發各界對青少年健康的廣泛擔憂。研究顯示,肯德基、達美樂和賽百味等知名連鎖品牌,已在中小學附近新增近1000家門市,明顯將目標瞄準年輕消費群體。自2014年以來,賽百味在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的「學校400公尺範圍」內新開420家門市,而達美樂和主要販售輕食及甜點的Greggs則分別新增354家和329家。研究發現,前10大受18歲以下青少年喜愛的速食連鎖店,例如漢堡王、星巴克和麥當勞等,距離學校400公尺內的據點數量從2014年的5202家大增至目前的7388家,成長幅度高達42%。其中,達美樂所有門市有76%位於學校400公尺內,賽百味和Greggs也分別有58%和56%的門市靠近學校。這一現象引起衛生大臣斯特雷廷(Wes Streeting)的關注,他批評速食業者「殘酷地針對兒童」,將商業利益置於學童健康之上。他表示,肥胖讓兒童失去健康成長的機會,並讓國民保健署(NHS)每年額外支出數十億英鎊。斯特雷廷承諾,政府將採取行動限制學校周邊速食店的爆炸性成長,包括修改規劃指南和加強垃圾食品廣告的管制。倫敦瑪麗女王大學飲食專家卡瑟·哈希姆博士認為,學校周邊速食店的激增標誌著“日益嚴重的健康危機”,尤其在經濟貧困地區,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加劇了健康不平等。非營利組織「Bite Back」的調查進一步揭示速食業者驚人的擴張速度,目前超過7分之1的中小學在400公尺內有至少1間上述「10大連鎖店」的門市。執行長圖普(James Toop)表示,這些公司故意針對青少年,在校園和上學路線途中以不健康食品吸引「新一代顧客」。他強調,學校附近應該是健康安全的空間,而非充斥垃圾食物的轟炸區。英國食品業公會「UK Hospitality」執行長尼科爾斯(Kate Nicholls)則認為,這份報告過於片面,沒有充分考慮餐飲業對當地經濟和就業的貢獻。她指出,速食和咖啡店同樣提供健康選項,並為鄰近地區創造廣泛的經濟效益。在面對肥胖和健康不平等問題的壓力下,英國政府正在考慮修改規劃政策,以阻止學校周邊高密度速食店的進一步擴張。斯特里廷強調,政府將採取「大膽行動」,為下一代創造更健康的生活環境。隨著政府、公共健康專家和餐飲業之間的博弈不斷升級,英國學校周邊的速食店問題正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這場關乎兒童健康的戰役或將迎來新的轉折點。
演唱會熱潮席捲英國 音樂產業創76億英鎊歷史新高
在一場場巨星巡演推動的熱潮中,英國音樂產業於2023年創下76億英鎊的歷史新高,對英國經濟成長貢獻高達13%。這一紀錄得益於艾爾頓強(Elton John)、碧昂絲(Beyoncé)、酷玩樂團(Coldplay)和紅髮艾德(Ed Sheeran)等藝人的大型巡迴演出,滿足因新冠疫情被壓抑已久的音樂需求。英國音樂產業公會「英國音樂」(UK Music)的年度報告《This is Music》顯示,音樂行業在疫情後展現出強勁的復原力,整體產值較2022年增加近10億英鎊,提供的就業機會也成長到21.6萬個。執行長基爾(Tom Kiehl)表示:「在經歷疫情的嚴重破壞後,英國音樂產業成功復甦,展現了強大的韌性」。艾爾頓強的告別演唱會、碧昂絲的全球巡演,以及紅髮艾德、Blur與哈利斯泰爾斯(Harry Styles)的精彩演出,均助力英國音樂經濟復甦。另有一位經濟學家指出,碧昂絲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演唱會吸引大量粉絲湧入,甚至對當地的通膨產生影響。此外,英國音樂「出口」也表現亮眼,國際演出收入高達46億英鎊,較2022年增長15%。酷玩樂團、哈利斯泰爾斯、Arctic Monkeys和艾黛兒(Adele)等藝人在全球舞台上的表現為英國音樂贏得更大的國際影響力。伴隨著演唱會熱潮,2023年英國音樂產業創造21.6萬個全職工作機會,較2022同期增長3%。然而,小型音樂場館卻面臨危機。數據顯示,去年全英約有125家小型場館關閉,350多家面臨倒閉風險。自疫情以來,音樂節市場的復甦進程也舉步維艱,自2019年以來已有192個獨立音樂節消失。雖然經濟數字創紀錄,但產業仍面臨多重挑戰,包括藝術家從串流平台獲得的報酬,以及未經授權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使用造成的收入損失日益嚴重。基爾警告:「英國音樂產業正處於轉折點,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未來增長將難以保障」。
拜習會上談核武 中美一致認為「須交由人類掌控而非AI」
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於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期間進行場邊對談,就核武使用與人工智慧(AI)技術的軍事應用,罕見地達成共識。白宮聲明,中美領導人一致認為,核武使用的決策權應由人類掌握,而非交由人工智慧系統決定。在拜習會後,白宮發布聲明表示,「2位領導人確認需維持人類對核武使用決策的控制」,同時,雙方也認同在軍事領域須謹慎發展AI技術的應用,重視其潛在風險,並以負責態度推動相關技術發展。中方的官方紀錄亦支持上述立場,但未透露是否已展開談判等進一步行動。中方重申與美國增加對話與合作的願望,以及避免「新冷戰」必要性,同時警告「遏制中國是不明智且注定會失敗的行為」。習近平表示,兩國應為動盪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拜登則說,面對面談話有助防止誤判,並確保兩國間的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拜登政府數月來多次試圖促使北京重啟核武談判。儘管去年11月雙方曾短暫恢復相關對話,但隨後停滯。美媒對今年利馬會談成果多為好評,政治新聞網《Politico》指出,美方在會前企圖降低外界期待,但會談成果卻「出乎意料地有成效」。路透評論稱,中美在核武與AI領域邁出史無前例的一步。美國國防部2023年估計,中國正快速擴充核武儲備,核彈頭數量可能於2030年前倍增至1000枚以上,並進一步提升武器的戰備狀態。然而,北京仍維持「不率先使用核武」政策,並呼籲國際社會採取相同立場。在人工智慧領域,美中自去年起先後進行多輪對話,包括5月於日內瓦舉行首次政府間AI會談。雙方針對AI風險與安全問題交換意見,然而該次談話並未觸及AI在核武決策中的應用,兩國立場亦存有顯著分歧。美方對中方AI技術的濫用表達憂慮,中方則對美方在AI領域針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政策,表明嚴正立場。中國外交部當時強調,支持加強AI的全球管制,且樂意與包含美國在內的國際各方協調制定國際性框架。美國則主張建立可信賴的人工智慧系統,防止技術濫用,並於10月底發布國安備忘錄推動全球治理,並保障美國AI技術的領先地位。
全球麻疹疫情激增!全因疫苗接種率不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報告,2023年全球麻疹病例達1,030萬例,較2022年增加20%。全球疫苗接種覆蓋率不足被視為病例激增的主要原因。世衛指出,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但可透過接種兩劑疫苗有效預防。然而,2023年有超過2200萬名兒童錯過第一劑麻疹疫苗的接種。報告顯示,全球有83%兒童完成了第一劑疫苗接種,但僅有74%兒童接種建議的第二劑疫苗,遠低於達成群體免疫所需的95%以上接種率。2023年,全球有57個國家爆發大規模或具嚴重影響的麻疹疫情,波及非洲、東地中海、歐洲、東南亞和西太平洋等地區,與去年36個國家相比,增幅接近60%。其中,近一半的破壞性疫情發生在非洲,該地區疫苗接種覆蓋率最低。儘管2023年因麻疹死亡的人數下降至約10萬人,較去年減少8%,但大部分死亡病例仍為5歲以下的兒童。世衛指出,死亡人數下降主要是因疫情集中於醫療服務相對完善、兒童營養狀況較好的國家和地區。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82個國家成功消除麻疹或維持無麻疹病例。然而,隨著麻疹病例的激增,實現《2030年免疫議程》中全球消除麻疹的目標面臨嚴峻挑戰。儘管巴西今年再次被確認為已消除麻疹的國家,並使美洲成為全球唯一消除麻疹流行的世衛組織區域,但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疫情依然嚴重。世衛組織呼籲各國政府和合作夥伴,特別是在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以及脆弱、受衝突影響的國家,緊急採取行動,確保所有兒童都能完成兩劑麻疹疫苗的接種。
4官司一夕翻轉 川普任內不會判刑
川普本次大選後贏得的不只是再度入主白宮的權利,也將為他目前面臨的4起訴訟帶來重大變數。來自州法院的案件可能擱置到下屆大選後、聯邦級訴訟甚至有望直接撤銷。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推測,他可能藉助人事任命及阻礙案件進度,當選將讓川普處於司法上的優勢地位。川普的4起訴訟包含2項聯邦級和2項州級案件。兩項聯邦刑事訟其一是司法部特別檢察官史密斯(Jack Smith)起訴川普涉嫌干預2020年總統大選;其二指控川普卸任後於私人住所海湖莊園不當處理機密文件。美國司法部長由總統提名、參議院批准後產生,川普有望透過更換部長及行政干預等方式,迫使司法部撤回訴訟,因為司法部根據慣例,不會對現任總統提出刑事訴訟。川普曾暗示,一旦當選將解雇史密斯,並任命在佛州駁回文件案的法官坎農(Aileen Cannon)為司法部長。川普另有兩起州法院的訴訟,其中之一是紐約曼哈頓法院的「封口費」案,指控他偽造商業記錄以隱瞞向女星支付封口費,防止對方於2016年選前揭露兩人的關係,該案中川普被認定34項罪名全數成立。另一案件來自喬治亞州,指控川普串謀推翻當地2020年選舉。州級案件並非司法部的管轄範圍,但喬治亞州立大學教授康寧漢(Clark Cunningham)分析,川普可能會尋求司法部協助,將此案移至聯邦法院,最終交由最高院裁決。此外,根據美國憲法,現任總統於任期內不會遭到判刑,川普的判決時機將大幅延後,甚至擱置到下一屆大選後再進行。封口費案的主審法官先前已同意在本月末再行審理,待最高院裁定是否適用豁免權再作決定。喬治亞州則因檢方聘用外部律師合法性遭質疑暫停流程。喬治城大學教授巴特勒(Paul Butler)分析,川普在4宗案件的局勢都相當有利,「已經大致上獲勝」。美國總統有權赦免聯邦層級的所有罪名,但赦免對象是否包含總統本人則有高度爭議,歷史上也沒有總統特赦過自己,然而,川普在第一任期內就曾提議自我赦免。巴特勒認為,川普特赦自己必定會面臨司法體系的挑戰。
印度食品衛生新法引發分化 恐造成社會隱憂
印度北阿坎德邦與北方邦相繼宣佈加重打擊污染食品行為的政策,針對用唾液、尿液等污染食物的行為,處以巨額罰款和最高10年刑期。但官方此舉遭批利用衛生問題作為煙霧彈,轉移民眾對失業和通貨膨脹的注意力。北阿坎德邦規定違法者將被處以最高10萬盧比(約新台幣3.8萬)的罰款,並要求廚房安裝監視器,同時警方將對員工進行背景審查。北方邦要求所有食品中心張貼業主姓名,並強制員工佩戴口罩和手套,對污染食物的行為處以最高10年徒刑。此舉源於一系列影片引發的公共關注。先前在社群網站流傳的影片顯示,小販和廚師疑似向食品吐口水、甚至混入尿液,引發民眾對食品安全的強烈不滿。影片也成為激進印度教群體指責穆斯林的工具,將其形容為「吐口水聖戰」(spit jihad),但影片中一位被指控混入尿液的女性實際是印度教徒。批評者指出,這些政策或將成為針對少數族裔的工具,當地媒體《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形容此舉為「特定宗教的狗哨」,意在利用大眾的衛生觀念進行政治操作。對此,反對黨也提出批評,認為政策是可能針對穆斯林,並指控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藉此分散公眾對失業與通貨膨脹等經濟問題的關注。食品安全一向是印度的一大難題。印度食品安全和標準局的統計顯示,食品問題導致每年6億人受感染、40萬人死亡。專家指出,印度食品安全法執行不力,再加上供應鏈中的不當操作,使食品衛生問題根深蒂固。北阿坎德邦表示,為解決此問題,政府已開始加強稽查餐飲業,並建議員工佩戴防護設備以防範食物污染。然而,法律專家對此法案的有效性持懷疑態度。一位法學專家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現有的《食品安全和標準法》已具備處理此類問題的條款,並質疑新增法律是否真能解決食品污染行為。他強調,法律的威懾力在於其執行而非懲罰之嚴苛。該觀點呼籲政府應通過議會辯論的形式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並反思現行法律是否已得到適當執行。此外,北阿坎德邦和北方邦兩地法院也介入政策的審查。印度最高法院7月擱置了兩地政府要求穆斯林攤販標示個人身份資訊的法案,認為此舉可能針對特定群體並影響其生計。法律專家擔憂,若新的懲罰措施未經妥善考量,將進一步加劇社會分歧,甚至成為歧視性政策的工具。印度是一個多元文化國家,飲食文化因宗教信仰與種姓制度的影響而格外敏感。此類針對食物污染的指控若染上宗教色彩,可能對社會和諧造成深遠影響。在疫情期間,穆斯林社群就曾因假消息成為「病毒傳播」的替罪羊。時至今日,這種宗教偏見仍未消退,反而在社交媒體上再次因「吐口水聖戰」等標籤而發酵,引發民間對不同宗教群體的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