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中國時報張國威」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80 篇文章
美日韓外交次長5月31日在華盛頓會晤。(圖/路透)

美日韓三國外交次長華盛頓會晤 發表聯合聲明「重申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

美日韓外交次長5月31日在華盛頓會晤,3人會後發表聯合聲明,重申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對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並呼籲和平解決兩岸議題,及強烈反對任何片面改變印太水域現狀的企圖。外交部1日對此表達誠摯歡迎與感謝。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5月31日在自己位於首都華盛頓附近的藍嶺山脈山麓農舍,接待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岡野正敬和韓國外交部第一次官金洪均;此次美日韓外交次長級對話,是三國元首2023年在大衛營舉辦的歷史性峰會重要成果。三方在此次會晤承諾,將於今年下半年在韓國首爾舉行下一次外交次長對話,並期待於今年稍晚舉行下一次三國領導人會議。共同社報導,坎貝爾在3人會晤前表示,三國將設立開展事務性工作的組織,為三國加強安全和經濟領域合作而展開協調,年內舉行三國領導人峰會將是最優先事項,因此將推進準備工作,並考慮在7月華盛頓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領袖峰會期間實施。日韓領袖預計也將出席北約峰會。美國國務院於3人會後發布美日韓三方聯合聲明稱,我們重申致力於利用集體能力加強整個印太地區的安全,並維護和平與穩定。我們的共同志向和價值觀將繼續指導我們的努力成果,在保護民主、捍衛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同時,增進繁榮。聲明強調,我們的三邊夥伴關係對於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我們強烈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印太水域現狀的企圖,並認識到反對南海非法海洋聲索主張的重要性。聲明稱,我們承諾繼續討論制定三邊海上安全合作框架,以應對海上領域的多方面挑戰,包括根據我們三國海岸警衛隊簽署的意向書,進行海上執法。我們重申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這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們對台灣的基本立場沒有變化,我們呼籲和平解決兩岸議題。外交部1日表示,對於美日韓三國繼去年8月三方元首峰會後,再次公開重申支持台海和平與穩定,及反對片面改變區域現狀的堅定立場表達誠摯歡迎與感謝。將持續與美日韓及所有理念相近夥伴攜手合作,促進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針對台灣議題受訪表示,歐盟既定立場是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未來也不會這樣做。(圖/路透)

堅持既定立場!歐盟: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

520總統就職典禮前夕,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在美國針對台灣議題接受美媒採訪時表示:「我們的既定立場是,我們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未來也不會這樣做。」但他也補充,歐盟將在不承認國家地位的情況下與台灣保持經濟和文化關係。台灣問題沒有任何軍事解決的可能性。波瑞爾於5月12日至16日訪問加州矽谷,期間還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會面。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於當地時間16日釋出對波瑞爾的採訪內容,談及台灣議題、歐美關係、中歐關係及俄烏戰爭和中東迦薩衝突。波瑞爾也在採訪中表示,他不會參加下個月的歐洲議會選舉,這意味波瑞爾即將卸任。波瑞爾被問及大陸入侵台灣的可能性與歐盟會怎麼做時表示,我們一直這麼說:必須減少緊張局勢、排除任何軍事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我們既定的立場是,我們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未來也不會這樣做。「一個中國」意味我們不會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但波瑞爾也補充,我們將在不承認國家地位的情況下與台灣保持經濟和文化關係。我們也呼籲每個人都明白了解,這個問題(台灣)沒有軍事解決的方案。被問到歐盟和美國在一些涉中問題上意見是否一致,波瑞爾表示,我認為我們是盟友,我們擁有相同的經濟和政治模式。我們與華盛頓的距離永遠比與北京的距離更近。但這並不意味我們在所有問題上都百分之百一致。波瑞爾指出,美歐應該更好地就與中國技術和貿易方面協調行動。但美國之前在事先未與歐盟進行任何協商、通告和討論的情況下,提出並通過《降低通膨法》。現在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關稅,也是在沒有與歐盟進行任何協調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美國此舉讓吸收中國電動車過剩產能的主要市場變成歐洲。至於有關烏克蘭加入歐盟的進度,波瑞爾說,俄烏戰爭讓烏克蘭在創紀錄的時間內獲得歐盟候選成員國的地位。我們在不是軍事聯盟的情況下向烏克蘭提供最強有力的安全承諾,就代表其具備入歐盟資格,但烏克蘭仍需完成相關改革,以滿足成為歐盟成員國的條件。

美國總統拜登14日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圖/美聯社)

520將至!美中持續角力 拜登強調捍衛台海和平穩定

520將至,美國將派遣白宮國家經濟會議前主席狄斯(Brian Deese)等人來台,出席賴清德總統的就職典禮。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14日表示,自1月13日總統大選至520就職典禮,美國關注的重點是維持和平穩定及現狀,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將與區域夥伴一起確保維持台海和平。同一天,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也強調將捍衛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AIT:傳遞美國人民對賴的恭賀這支跨黨派、前政府官員組成的代表團,除狄斯之外,還包括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美國在台協會(AIT)前主席卜睿哲及現任主席羅森伯格等。狄斯於2015年至2017年,擔任美國總統高級顧問,並於拜登入主白宮後,在2021年至2023年擔任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美國在台協會表示,代表團將出席5月20日的就職典禮,傳遞美國人民對賴清德先生的恭賀,恭喜他成為台灣第5位民選總統,代表團將強調美國長久以來對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承諾。在華府的布魯金斯研究所14日發表拜登政府印太策略2年的成果,康達應邀出席。在答覆主持人詢問台灣海峽所面臨的安全挑戰時,康達說,美國的安全繁榮繫於印太區域和平穩定,而台海現在正處於一個重要時期,從1月總統大選後到即將來臨的520就職典禮,美方關注重點不變,仍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他有信心能夠因應挑戰。美亞太助卿:嚴防任何魯莽行動康達表示,美國的整體戰略聚焦在台海維持現狀,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使台灣海峽45年來維持和平與穩定。美國過去的政策和作法皆正確沒問題,但美國也認識到,中國正增加對台灣的壓力與脅迫,因此美國必須運用《台灣關係法》提供的工具,與區域夥伴一起努力維持台海穩定,並嚇阻任何魯莽行動帶來的風險。白宮14日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拜登在白宮玫瑰花園對美國各大工業工會代表演說時指出,他不會讓過度補貼、生產過剩的中國產品低價傾銷進入美國市場,「這不叫競爭,這叫欺騙」。拜登並透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問他,美國為何對中國特別不公?拜登說,兩國貿易往來要遵守一樣的規則,外商在中國投資,51%股份須由中國人持有,也要提供所有智慧財產權,在美國會這樣嗎?習近平對此沉默以對。中共機艦擾台 創今年單日之最拜登說,他會對抗中國政府的不公平經濟作為,「同時我們也捍衛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並會重振美國與太平洋盟友印度、澳洲、日本、韓國、菲律賓和太平洋島國的夥伴關係。拜登重申,在美、中21世紀的經濟競爭中,他追求的是公平競爭,而非衝突。路透前天從台北發出報導,指台美4月於西太平洋某處進行「不預期軍演」後,中共前天派出侵擾台灣周邊海空域的機艦架次明顯增多。國防部昨表示,自14日上午6時起至15日上午6時止,共偵獲共機45架次,並有6艘共艦,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這是今年中共機艦擾台,單日數量之最。從國防部公布的共機活動軌跡來看,14日上午7時51分至晚間9時25分,有34架次共機被偵獲,當中19架次逾越中線,且一度飛行抵近基隆僅41浬,示威意味濃厚。

美國國務院宣布,國務卿布林肯將在近期再度出訪中國。圖為布林肯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的畫面。(圖/美聯社)

520就職前夕 美中聚焦台海和平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5月20日就職前,美中就台灣議題密集接觸。美國國務院16日宣布,國務卿布林肯將在近期再度出訪大陸。布林肯此行除關切北京協助俄羅斯重建國防工業外,預計將再向北京重申美方的兩岸立場。美國國務院並未公告布林肯出訪大陸的確切日期和細節,僅說會在數周內成行,顯示美中尚在磋商,但一般預料可能在5月20日前。國務院發言人米勒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過去數月,中國提供俄羅斯物資,俄羅斯得以生產對付烏克蘭的武器,布林肯訪中時,會就此提出關切。日期細節未公告 顯見尚在磋商中布林肯4月稍早在布魯塞爾的北約外長會議已提出這個問題,本周他在義大利參與七國集團(G7)外長會時,也會提出。據了解,布林肯也會重申美方在兩岸的立場。布林肯去年6月中旬曾赴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但行程安排只有2天。在美國國務院公告布林肯近期再前往大陸前,國防部、國務院、財經部會已密集接觸,為他鋪路。美國亞太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和白宮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柏蘭(Sarah Beran)在14至16日訪問大陸,15日罕見地與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邱開明會面時,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重申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導的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沒有改變。美國防部長奧斯汀隨後於16日與中國防長董軍視訊通話,奧斯汀再度重申,美國在《台灣關係法》、三公報和六項保證下,恪守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這是奧斯汀首次與董軍通話,也是自2022年11月以來,美中防長進行長時間通話。CNN報導 防長通話絕非最後一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一位美國高層國防官員表示,「美中防長的通話是兩國一系列接觸中的又一步,也是重要一步,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步,今年還會有更多安排。」《金融時報》引用一位美國高層國防官員的說法稱,奧斯汀坦誠地表達美方的憂心,以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這些擔憂包括南海及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此外,中美金融、經濟工作小組16日都在華盛頓召開第四次會議,雙方同意在金融穩定、反洗錢議題繼續合作,並對產能過剩、經貿限制議題展開協商。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親自到場會見中方代表團,並表示歡迎美中進一步溝通以穩定經濟關係。葉倫4月上旬才結束6天的訪中行程返抵華府。29國西太平洋海軍論壇 下周登場美國務院16日也發新聞稿稱,國務院教育文化事務助理國務卿沙特菲德(Lee Satterfield)16日在華府會晤大陸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並向他強調美國仍然致力擴大與大陸的民間關係。在上述會面後,中美將安排更多層級的接觸。大陸國防部17日宣布,4月21日至24日,中國海軍將在山東青島承辦西太平洋海軍論壇第19屆年會,預計有29國海軍及海上部門派代表團參會,其中包括美國。期間將舉行「命運與共的海洋」高層研討會,中國海軍高層將與相關國家代表團舉行雙邊會談。

美國總統拜登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競選活動中發表講話後向支持者揮手致意。(圖/美聯社)

近70年來頭一遭!拜登、川普雙獲提名資格 兩人再戰2024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美國前總統川普在美國喬治亞州舉行的競選集會上揮手致意。(圖/路透)美國總統拜登和前總統川普分別已在總統初選贏得足夠的黨代表票,雙雙成為民主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2人將在2024年11月的總統大選再度對決。這也是近70年來,美國總統大選重演二度對決的戲碼。拜登需要1968張黨代表票才能獲得民主黨提名,根據艾迪生媒體研究機構(Edison Research),拜登於12日晚跨過這道門檻。川普在幾個小時後,也拿下共和黨提名所需的1215張黨代表票。美國上次總統候選人發生二度對決是在1956年,當時共和黨籍總統艾森豪成功第二次擊敗民主黨籍的前伊利諾州州長史蒂文生(Adlai Stevenson)。路透報導,81歲的拜登在確認獲得民主黨提名後發表聲明稱,他很榮幸,在川普構成威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時,代表民主黨參選,當川普的怨恨和報復運動正在威脅美國理念,選民可以對這個國家的未來做出選擇。拜登問道,「是要站起來捍衛民主,或讓其他人摧毀它?我們是要恢復選擇權,並保護我們的自由,或讓極端分子剝奪我們的自由?」川普獲得共和黨提名後,在其「真實社交」社群平台上發文稱,拜登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糕、最無能」的總統。數百萬人正在入侵美國,高利率和通貨膨脹正在窒息美國偉大的中產階級,他會採取行動把美國放在第一位,讓美國再次偉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偉大。川普並在一部影片聲稱,他會關閉邊界,做一些前所未見的事情,讓美國經濟成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好狀況。訂於11月5日舉行的總統大選逐漸加溫,2人將於3月16日都在喬治亞州舉行造勢活動。但美國選民對「川拜」重演2020年世紀對決的熱情不高,路透/易普索(Reuters/Ipsos)民調顯示,大多數選民都不歡迎拜登和川普。川普因官司纏身,面臨司法單位91項聯邦重罪的指控,且將於本月25日在紐約成為第一位在刑事案件中接受審判的美國前總統,他因此失去許多知識分子的支持。拜登則是因為大多數選民認為他太老了,另外美墨邊境持續的移民危機是拜登的另一個弱點,移民湧入使邊境系統不堪重負。

台積電在日本熊本縣設立的「日本先進半導體製造公司」(JASM)24日開幕。(圖/路透)

台積電續在熊本建二廠 日擬補助7300億

台積電在熊本縣菊陽町興建的第一工廠,24日舉行開幕儀式,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繼第一工廠補助4760億日圓後,相關人士透露,台積電要在熊本興建的第二座工廠,也要補助7300億日圓。而台股及日股受惠晶圓、AI概念股推升,22日盤中均創歷史新高點,也帶動亞股全面上揚。共同社報導,針對台積電將在熊本縣興建的第二座工廠,日本政府已擬定方針,要補助約7300億日圓(48.6億美元),目的是從保障經濟安全的觀點,支持建構半導體的穩定供應體制。日本政府預料將會在近期內正式公布補助金額。受到本周六台積電日本熊本第一工廠開幕利多激勵,再加上輝達(NVIDIA)公布最新財報,營收與獲利均大幅成長,台積電22日以695元跳高開出,AI概念股成主要推升動能,帶動台股盤中大漲逾200點,以1萬8881點再創歷史新高,終場收盤1萬8852點,亦同步為歷史收盤新高。日股也在台積電熊本一廠即將開幕的利多激勵,日經225指數22日也衝破34年歷史高點,最高來到3萬9156點,終場收在3萬9098點,大漲836點,台股、日股雙雙歡慶新高局面。輝達最新公布,2023年第4季營收221億美元,年增265.3%,毛利率76%也同步上升,皆優於預期;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媒體報導關注焦點仍聚焦在AI,以基金投資標的來說,若少了輝達、台積電等AI指標股,績效同樣會落後;儲祥生形容,經理人不一定看好他們,而是市場趨勢下「必須持有」;當資金一窩蜂跟買日股、輝達,更推升了「強者恆強」的現象。受惠晶圓及AI概念股,儲祥生表示,全球型基金若少了日股或台股配置,績效就會輸一大截;近來日圓貶值,更推升資金買盤,日股買氣沸騰。券商公會理事長陳俊宏表示,今年各種國際不確定因素並未再擴大,不僅國際戰爭局勢緩解,中國大陸的經濟也有止穩跡象,看好台灣基本面、資金面正向發展,台股有上看2萬點的機會;不過,對券商而言,量能同步擴增也很重要。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圖/路透)

美中最大風險是台海危機!蘇利文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1月30日指出台灣在選舉期間沒有爆發重大事件,是因為華府、北京和台北都設法針對彼此的意圖,減少溝通失誤和誤解。但這不代表此一趨勢能延續下去,美中最大的風險是台海危機,風險確實存在,美國必須透過嚇阻與強力外交作為來應對。蘇利文30日晚在外交關係協會(CFR)就「美中關係的未來」發表演說時做上述表示。他指出,數周前台灣在兩岸未爆發重大事件的狀態下,舉行歷史性的選舉。當時多數人預期,台海局勢會如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前後一般,甚至更為緊張,而不是降溫。蘇利文說,美中密集對話有助於管控戰略競爭帶來的摩擦,雖然從南海、東海,到經濟和科技的舉動和反制措施,處處是風險,但最重大的風險是台海爆發危機,尤其是北京一直增加針對台海的軍事行動;若中方持續在南海、東海和台海挑釁,美國會與盟友夥伴密切合作反制,並強調維持全球最重要水道和平、穩定的重要。在演說後,主持人問及台灣大選議題時,蘇利文重申,美國沒有在大選中選邊站,不論公開或私下,美國自始至終保持中立,在大選後,美方祝賀勝選者,也祝賀完成一場有效的民主選舉,美方清楚表明希望看到政權平穩過渡,對美國而言,台灣展現充滿活力的民主特質是正面的事。蘇利文再次說明美國的對台政策不變,向來遵循「一個中國政策」、《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但他也對台海周遭軍事挑釁日增而憂慮,稱這無助於和平穩定,美方與世界各國一樣,都希望、並盡一切可能支持台海和平穩定。蘇利文說,中共中央外辦主任兼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與他均同意,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繼續對話,也應盡快通電話,因領導人間的對話無可取代,這對美中政策的有效管理至關重要。接下來,蘇利文說,美國希望可以與中方深化危機溝通機制,減少衝突風險。美國已準備好就氣候、公衛、安全、全球經濟穩定與人工智慧等新挑戰與中國對話,並與其討論紅海、朝鮮半島的區域與全球議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事辦主任王毅(左)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右),26、27日在泰國曼谷舉行新一輪會晤。(圖/摘自大陸外交部官網)

王毅曼谷會晤蘇利文 強調:台海和平最大風險是台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於26日至27日在曼谷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舉行雙邊會晤。王毅在會上向蘇利文強調,台灣選舉改變不了一中原則,台海和平穩定及中美關係的最大風險都是台獨。美方必須將不支持台獨承諾落實到行動上,支持中國和平統一;蘇利文則向王毅強調維護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表示兩國都需要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或對抗。新華社27日晚發布通稿稱,王毅與蘇利文這兩天圍繞落實兩國領袖在去年11月於舊金山會晤的共識,就妥善處理中美關係重要敏感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富有成果的戰略溝通。中方提台灣大選 無法改變一中王毅在會上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台灣地區選舉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是台獨,中美關係的最大挑戰也是台獨。美方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將不支持台獨承諾落實到行動上,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王毅說,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雙方應以此為契機,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平等相待而不是居高臨下,求同存異而不是凸出分歧,切實尊重而不是損害對方核心利益,共同致力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構建中美兩國正確相處之道;各國都有國家安全關切,但必須正當合理,不能搞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更不能藉此遏制打壓他國的發展。白宮27日晚發布聲明稱,雙方談及兩岸問題時,蘇利文向王毅強調了維護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蘇利文也強調,雖然美國和中國存在競爭,但兩國都需要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或對抗。經貿制度的國安界限 將進行討論聲明稱,此次會議是按照領導人指示,努力負責任地維持開放溝通管道,及管理美中競爭關係的一部分;雙方承諾維持這項戰略溝通管道,並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鍵領域開展更多高層外交和磋商,其中包括透過拜登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通話。新華社稱,雙方同意就國家安全和經濟活動之間的邊界進行進一步討論。同意兩國領袖將保持經常性聯繫,對雙邊關係進行戰略引領;推進中美各領域各層級交往,用好目前的戰略溝通管道及外交、兩軍、經濟、金融、商務、氣候變化等領域一系列對話磋商機制。並於近期啟動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組,及在今年春天舉行中美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機制首次會議;採取進一步措施,擴大兩國人文交流。中美恢復軍方溝通 取得進展白宮聲明稱,雙方認可近期在恢復軍隊間溝通方面取得的進展,並指出維持這些管道的重要性。雙方討論了春季舉行美中人工智慧對話的後續步驟,並歡迎在禁毒合作上取得的進展,包括1月30日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小組。雙方也就包括俄烏戰爭、中東、北韓、南海和緬甸等全球和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和建設性的討論。《中國日報》英文版27日報導,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表示,華盛頓迫切希望與北京合作,緩和當前以巴衝突和紅海危機的緊張局勢。如果美國在紅海問題上需要中國,華盛頓就必須拿出誠意,尊重台灣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相向而行,為兩國關係穩定發展創造條件。

菲律賓稱,台海如發生衝突,不會允許美國使用境內基地發動攻擊。圖為菲律賓空軍去年11月參與菲美聯合海空巡邏。(圖/菲國空軍提供)

若台海爆發衝突 菲律賓表態拒絕美國使用其軍事地點

《美國之音》3日報導,2024新年伊始,隨著台灣大選接近,印太地區局勢緊張。儘管美國國防部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聯盟夥伴關係於2023年幾乎達到歷史上最深入、最牢固的水準,但美國專家認為在應對台海戰爭上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重塑美國大戰略計畫(Reimagining US Grand Strategy Program)的高級研究員格里科(Kelly Grieco)表示,拜登政府在過去的1年專注於獲取軍事准入、建設盟友和夥伴的能力及加強聯盟網路等3面向努力,看似取得了相當的進步,細看之下還是有些問題。例如,美國獲得了輪流進入菲律賓其他軍事地點的權限,但馬尼拉已澄清,如果與中國因台灣問題發生衝突,它不會允許美國使用這些地點進行攻擊行動。美國雖加強並深化了與該地區盟友和夥伴的關係,但各國仍對在美中競爭中選邊站隊持謹慎態度。如越南提升了與美國的關係,但幾個月後又同意加入中國的「命運共同體」。除了菲律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EIP)資深研究員卡瓦納(Jennifer Kavanagh)也表示,巴布亞紐幾內亞也明確表態,不會允許美國在基地發動進攻性行動。澳洲很大程度上將成為美國的物流樞紐,但澳洲距離台灣海峽較遠,反成障礙。至於日本,國防支出雖有所增加,但比例連自衛都不足。

德國政府預算因挪用遭判違憲,出現缺口,外界憂心台積電在德國設廠的補助恐跳票。德國總理蕭茲承諾,將盡快找到解決方式。圖為台積電中部科學園區廠房。(圖/報系資料照)

台積電設廠德國恐有變數 德經濟部長承諾找解方

德國政府預算因挪用經德國法院判決違憲,讓德國政府原本的預算規畫出現缺口,由於這筆資金包含對台積電和英特爾在德國設廠的補助,半導體產業界憂心相關補助是否跳票。但德國總理蕭茲和經濟部長哈貝克承諾,將盡快找到解決方式,全力支持設廠;經濟部長王美花28日就此表示,德國經濟部長已表達會盡快解決經費問題,經濟部也會與廠商密切溝通。德國聯邦憲法法院15日判決,聯邦政府將抗疫預算挪用為「氣候與轉型基金」(Climate and Transformation Fund)的作法違憲。由於這筆總額達600億歐元(約新台幣2兆元)的基金,包含對英特爾和台積電的建廠補貼,半導體業界憂心德國政府的補貼設廠承諾是否跳票。台積電8月宣布邀集車用市場大咖,包括博世(Bosch)、英飛凌(Infineon)與恩智浦(NXP)共同投資成立「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台積電持股70%,其他3家公司各出資10%,目標是在2024年下半年在薩克森邦(Sachsen)首府德勒斯登(Dresden)建廠,並於2027年底開始投產。台積電原預計將獲得至少約50億歐元的德國政府補貼。美國晶片巨擘英特爾6月時和德國政府簽約,投資300億歐元在薩克森-安哈特邦(Sachsen-Anhalt)首府馬德堡(Magdeburg)興建2座晶圓廠。德國政府承諾補貼約100億歐元。哈貝克27日就此與全國各地的邦政府首長開會後表示,將盡快找到解決方式,發給業者具法律強制力的補貼證明,並強調這些投資計畫觸及「德國經濟的核心」,有實現的必要。蕭茲也承諾,全力支持英特爾和台積電設廠;薩克森-安哈特邦總理哈舍羅夫(Reiner Haseloff)27日證實,蕭茲已與他和薩克森邦總理克里契麥(Michael Kretschmer)通話,明確表達支持英特爾和台積電設廠,並表示將盡一切努力讓計畫實現。哈舍羅夫說:「我們相信總理的承諾」。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