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中國時報張毓翎」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137 篇文章
台南市後壁區長短樹一處3層樓的鐵皮建物,裡頭飼養雞隻,20日晚間9點頂樓冒出火煙。(圖/讀者提供/張毓翎台南傳真)

後壁養雞場暗夜火警 雞隻住不同層逃過死劫

台南市後壁區長短樹一處3層樓的鐵皮建物,裡頭飼養雞隻,20日晚間9點頂樓冒出火煙;據現場回報,無人受困,雞隻飼養在2樓,目前沒有生命危險,消防人員正入內尋找起火點,控制蔓延。雖沒有延燒之虞,不過現場瀰漫大量濃煙,消防人員不敢大意,將先進行排煙工作。(圖/讀者提供/張毓翎台南傳真)消防局昨(20)日晚間9點09分獲報,後壁有養雞場發生火警,派遣後壁等分隊到達,養雞場頂樓冒出火煙,但沒有延燒之虞,不過現場瀰漫大量濃煙,消防人員不敢大意,將先進行排煙工作。後壁區長陳玉惠第一時間獲報趕至現場了解,她表示,目前看不到明火竄出,但非常多濃煙,消防人員正謹慎地入內搜尋可疑之起火點,防止蔓延。

台南市關子嶺風景區嶺頂公園是紫斑蝶重要的覓食棲地,今年蝶況佳,吸引很多遊客前來拍照。(圖/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提供/張毓翎台南傳真)

台南紫斑蝶「二次遷移」!關子嶺蝶況佳 賞蝶活動7月中開跑

台南市關子嶺風景區嶺頂公園是紫斑蝶重要的覓食棲地,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前年7月在嶺頂公園1次觀測到的量約200隻,日前計數達300至400隻,今年各地新羽化的紫斑蝶出現顯著的「二次遷移」現象,嶺頂公園7月蝶況有機會更勝6月。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陳瑞祥表示,每年3、4月過境雲林林內的紫斑蝶,過去15年平均1年約20萬隻,今年竟高達40萬9000多隻,創新紀錄,推測是環境愈變愈好的關係,紫斑蝶族群數量也大增。陳瑞祥說,紫斑蝶北返後會繁殖下一代,新羽化的第二代5、6月會再遷移,因此,前陣子在台中大肚山、玉山登山口,都有民眾目擊紫斑蝶漫天飛舞的壯觀景象,其實牠們遷徙、擴散的地方不只北部,也有可能往山區,7、8月各地棲地留蝶數量都有機會增加。每年7月關子嶺嶺頂公園的賞蝶活動,由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負責執行,今年預計7月13日至8月11日,連續5周的每周六、日舉辦,將有導覽解說、闖關遊戲領取紀念品及紫斑蝶標放體驗等活動。陳瑞祥說,紫斑蝶標放體驗需事先報名,每個活動日舉辦2場次,活動當周的前1周開放網路報名,其他活動是現場自由參加,另今年還與周邊旅宿、商家合作,讓遊客有機會拿到住宿抵用券。陳瑞祥提到,目前包含嶺頂公園、紅葉公園的蝶況都很不錯,其中,嶺頂公園1次觀測到的量約有300至400隻,紅葉公園有1000到2000隻,民眾到關子嶺遊玩千萬別錯過。

台南水雉復育有成,族群往外擴散,現蹤白河區蓮花田。(圖/白河區公所提供/張毓翎台南傳真)

曾一度瀕危今復育有成 「凌波仙子」現蹤白河蓮花田

有「凌波仙子」美稱的水雉,不僅是保育類動物,還是台南的市鳥,過去因棲息地遭毀,一度瀕臨絕種,後來經過公、私部門合力復育下,族群持續穩定成長,並往外擴散,如今不只在官田區菱角田,最近白河區蓮花田也有水雉現蹤,令鳥友們振奮。白河蓮花已開花9成左右,近來民眾到白河賞蓮,意外發現珍稀保育類水雉,牠們穿梭、遊走在蓮花田間,模樣十分呆萌可愛,目擊的民眾直呼太幸運了。目擊民眾說,日前經過白河大竹里南91線道上的香水蓮花園,看到好多人拿著相機長鏡頭拍照,上前一瞧發現他們竟是在拍水雉,自己也趕快拿相機捕捉難得的畫面,後來詢問當地人,得知去年就有人在這一處發現水雉,還有人拍到水雉繁殖孵蛋,因該處一年四季都種植香水蓮花,形成適合水雉的棲息地。台南市政府農業局森保科長朱健明表示,水雉的繁殖棲地集中在官田,這幾年在市府農業局、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等單位共同努力下,水雉族群往外擴散,柳營、鹽水、六甲、下營及麻豆的菱角田都有人發現牠們的蹤跡,去年台南地區水雉數量大調查,總計調查到2882隻。朱健明提到,蓮花和菱角都是浮葉植物,本來就適合水雉覓食,水雉族群往外擴散至白河,樹大分枝,是好現象。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表示,去年即接獲鳥友通報在白河區發現水雉蹤跡,但未能確定牠們「定居」,直到今年有鳥友看到水雉築巢繁殖,才證實白河已成為水雉棲地之一,今年舉辦的台南地區水雉大調查計畫,預計將白河納入調查範圍。

台南市白河區是蓮花故鄉,也是全台最大的蓮子、蓮藕產地,花謝後約21天可採收蓮子,今年疑受氣候影響,產量不甚理想。(圖/中國時報張毓翎攝)

氣候異常結果率差...白河蓮子減產5成 每斤飆破400元

台南市白河區蓮子採收期到來,但今年疑受氣候影響,產量不甚理想,以往1個蓮蓬可以長出20多顆蓮子,今年卻剩下10顆左右,初估減產高達5成。由於整體產量減少,加上工資成本上漲,平均市售價格每台斤罕見飆破400元;不過,有蓮農嘆道,雖然價格好,但沒有貨賣,損失仍多,現在只求能回本。台南市白河區是蓮花故鄉,也是全台最大的蓮子、蓮藕產地,花謝後約21天可採收蓮子,今年疑受氣候影響,產量不甚理想。(圖/張毓翎攝)白河是蓮花故鄉,也是全台最大的蓮子、蓮藕產地,主要分布在大竹、詔豐、廣蓮、竹門、永安等里,極盛時期約有500公頃農地種蓮。然因種蓮需要大量人力,但鄉村人口外流,即使今年水情較佳,白河蓮田面積僅維持約200公頃,清明節前後蓮花陸續盛開,等花謝後約21天,蓮農就能採收蓮子。蓮農陳克明說,今年提早開花的田區蓮子歉收,後期天氣多變,一下子下雨,過不久又出大太陽,溫差變化大,加上蜜蜂少,影響到授粉,導致結果率差,估計減產5成左右;但因投入成本不變,在產量減少的情況下,農民損失很多,大家都哀哀叫。陳克明提到,白河蓮子產季以往都在6到10月,今年產季提前1個半月,清明節後即有零星的蓮子上市,只是至今產量都不多,今年恐怕沒有所謂的「盛產期」,產季也可能提前到8月初結束,農友們只能少量採收,若趕不上訂單量,恐怕就得延遲出貨時間。白河蓮子市售價格去年每台斤約380元,今年漲了30元,平均在410元左右,有的蓮農認為,跟產量減少有關,但有的人認為主因是工資上漲所致。蓮農葉辛芳說,剝蓮子的工人難求,大多仰賴農村的阿公、阿嬤,能請到的工人有限,當這些人力逐漸凋零,蓮農們為了請到工人,彼此爭相調高工資,導致蓮子剝工行情年年漲,現在每台斤蓮子的剝工成本已達150元,未來恐怕只會升、不會降,農民不得已只好調高售價,否則就要虧本。

女騎士誤闖國道3號拒停,還在台南善化段硬闖警方設置的攔截人牆。(圖/讀者提供)

誤闖國道3號!超狂女騎士乾脆「嘉義直衝屏東」 警攔不住只好一路護送

44歲洪姓女子昨(29)日下午1點55分誤闖國道3號,從嘉義中埔交流道一路往南騎,國道警方前往攔查仍未停,也在善化段硬闖警方設置的攔截人牆,持續往南狂飆,警方只好一路「護送」,最後女子騎到屏東大鵬灣出口才自行停靠路邊,結束眾人的驚魂記。女騎士誤闖國道3號拒停,警方只好一路「護送」。(圖/讀者提供)國道第八大隊說,昨日下午1點55分許接獲通報,在國道3號南向302公里處有機車誤闖國道,本大隊立即派遣所屬分隊4輛巡邏車前往並廣播要求停車,但騎士仍未停車,持續往南騎,之後在善化段封閉車道設點攔截,但該車利用車間縫隙衝越攔截點,持續往南狂飆。第八大隊說,為避免該機車騎士遭來車碰撞,由巡邏車在後方尾隨,並阻絕車流,同時通知第五公路警察大隊協助攔查,案經調查,該騎士洪女自國道3號中埔交流道進入高速公路往南,無法明確表達誤闖及拒絕接受攔查原因,除依法舉發交通違規外,訊後另依涉犯公共危險罪嫌,移請嘉義地檢署偵辦。警方除依法舉發交通違規外,訊後將女騎士另依涉犯公共危險罪嫌,移請嘉義地檢署偵辦。(圖/讀者提供)

台南市新營區南瀛綠都心公園內的實物愛心銀行旁小水池,最近出現好幾隻大大小小的烏龜,台南市政府工務局懷疑是有人放生所致。(圖/中國時報張毓翎攝)

城市公園成「放生小天堂」?新營綠都心水池繼魚虎後又見烏龜 民眾:以為是特殊造景

城市公園變成「放生小天堂」?台南市新營區南瀛綠都心公園花木扶疏、綠樹成蔭,很多人喜歡在這邊散步、遛狗或下棋,不過繼上次民眾發現景觀湖有外來種魚虎疑遭人放生入侵,附近一處小水池最近出現近10隻「來路不明」的烏龜,市府工務局懷疑是有人放生造成。南瀛綠都心公園景觀湖前年有大群魚虎出沒,因魚虎不會憑空而降,疑似是在水族箱被養大後,再被放生到戶外,台南市政府工務局費了好大功夫,才把魚虎全部撈出,沒想到近來又傳放生行為,園區實物愛心銀行新營分行旁的小水池出現好幾隻大大小小的烏龜,引起不少路過民眾圍觀。大家一開始原以為是「特殊造景」,但市府工務局澄清是有人放生所致,目前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讓烏龜就地生活。市府工務局已在小池子裡設置可以給烏龜休息曬太陽的平台,改善烏龜生活環境,有民眾認為,小水池增加一群烏龜家族,看著牠們游來游去、曬日光浴,其實挺療癒的;但也有人說,即使這樣仍不鼓勵放生行為,嚴重的話恐怕會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市府工務局公園管理科說,近年公園放生情況其實不常見,綠都心公園因為有湖、有池塘,所以讓有心人士任意棄養動物,若遇乾旱期間,動物可能因日曬、水氧不足等關係,「放生」最後變「放死」。市府工務局說,公園畢竟是一個開放公共場域,只能不斷提醒民眾,切勿將寵物任意棄養,若無法繼續飼養寵物,應找相關單位或是參加送養活動,讓寵物繼續得到好的照顧。據悉,放生行為基本上在國內面臨「無法可管」窘境,現階段公部門只能道德勸說。市府農業局也呼籲,民眾不要隨意放生動物,放生不當反而變殺生,且萬一放生之物種為適應力強的外來種,例如綠鬣蜥,恐怕變成生態浩劫。

台南市後壁區以稻米產業聞名,不過面對近年乾旱頻繁,當地農會配合政府政策宣導農民轉作種植抗旱作物高粱。(圖/林怡歆提供/張毓翎台南傳真)

高粱契作價漲4元 後壁栽種面積增至200公頃

金酒公司與台南地區農會合作契作高粱,今年契作價格每公斤提高4元,讓全市栽種面積從去年1250公頃增至1500公頃;其中,後壁區農會為了協助金酒推廣以本地契作高粱生產的「一穀作契」高粱酒,520開賣高粱酒口味霜淇淋,雖然昨日非假日,但想嘗鮮的民眾一早就來排隊。後壁以稻米產業聞名,農地以種植水稻居多,不過面對近年乾旱頻繁,當地農會配合政府政策宣導農民轉作種植抗旱作物高粱,每年3月栽種,7、8月即可收成,接續9月二期作的硬質玉米,農會已說服一些大佃農投入契作,去年後壁區栽種面積120公頃,今年增加到200公頃。台南市政府農業局表示,今年高粱契作價格1公斤25元,比去年21元調漲4元,或多或少也提高農民轉作意願,除了後壁區農會,鹽水、學甲區農會今年高粱契作面積也增加,鹽水從120公頃增至200公頃,學甲從790公頃提升到1100公頃。後壁區農會菁寮辦事處後方的「步穀農創館」農特產品中心,販售多項農會自製商品,其中霜淇淋廣受民眾喜愛,尤其夏天曾最高日銷300支,為慶祝520,農會推出期間限定的高粱酒口味霜淇淋,不少人稱讚「酒香氣十足」,不常喝酒的人「光聞就醉了」。後壁區農會總幹事林怡歆表示,有鑑於近年氣候變遷、嘉南地區水資源不足,後壁區農會近年努力向農友推廣與金門酒廠契作高粱,這次霜淇淋口味是選用金門酒廠生產的「一穀作契」高粱酒,其標榜以台灣本土契作種植的高粱為原料所釀造,遊客來大啖霜淇淋的同時也能認識在地農產業。

台南鹽水蜂炮遶境24日晚間啟炮點位於武廟路、文武街口,首先登場的是王船炮城,上萬發蜂炮齊發,讓現場民眾看得驚呼連連。(圖/中國時報張毓翎攝)

鹽水蜂炮元宵節開炸民眾超嗨 「萬炮齊射」超震撼!15人受輕傷

台南鹽水蜂炮為期2天2夜的活動,24日元宵節晚間,進入最高潮,晚間神轎所到之處,蜂炮齊射,吸引大批民眾到場,不過參與時也要注意安全,截至昨(24)日晚間8點已傳出15人受傷,其中12人被炸傷,另3人因推擠造成,幸皆為輕傷,經包紮後無需送醫。台南鹽水蜂炮遶境24日晚間登場,許多人來體驗犁蜂炮,有民眾創意發想利用塑膠水桶當頭盔。(圖/中國時報張毓翎攝)神轎隊伍昨天下午到茄苳腳鎮安殿、新營工業區、茄苳腳大將公廟平安遶境;晚間遶境從6點半開始,隊伍行經鹽水市區,包含特殊造型的王船炮城、規模較大的「廣福軒炮城」及鹽水國中4座主炮城接力施放。昨晚遶境的啟炮點位於武廟路、文武街口,首先登場的是王船炮城,上萬發蜂炮齊發,結尾還有五顏六色的煙火四射。(圖/中國時報張毓翎攝)遊客們跟著神轎沿路體驗犁蜂炮的快感,有人創意發想利用塑膠水桶當頭盔,還有家長用紙箱為孩子做蜂炮衣防蜂仔灼身。有在地民眾說,鹽水除了蜂炮,晚上還有月津港燈節可以看,元宵節剛好在假日,從中午過後,市區街道就湧現人潮,非常熱鬧。台南鹽水蜂炮遶境24日晚間登場,許多人來體驗犁蜂炮,還創意發想做蜂炮衣,有家長用紙箱為孩子做蜂炮衣防蜂仔灼身。(圖/中國時報張毓翎攝)「雖然有點危險,但還是想來體驗蜂炮的威力!」從彰化來的江小姐今年已是她參與蜂炮活動第4年;她笑說,第1年是被朋友連哄帶騙拐來的,第2年開始反倒是她主動帶朋友參加,大家都直說「好過癮」,下次有時間還想來。昨晚遶境的啟炮點位於武廟路、文武街口,首先登場的是王船炮城,上萬發蜂炮齊發,結尾還有五顏六色的煙火四射,讓現場民眾看得驚呼連連。

台南市佳里區又傳出土雞場確診禽流感,動物防疫人員至案例場進行雞隻撲殺作業。(圖/台南市政府動保處提供)

本月第2起!台南土雞場再傳禽流感 撲殺1萬2794隻、全場消毒

台南市佳里區又傳出土雞場確診禽流感,已是本月第2起,市府動保處24日完成撲殺1萬2794隻,全數運至焚化爐銷燬,並進行全場消毒,以阻絕疫病傳播。動保處16日在佳里區一處紅羽土雞場驗出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21日又接獲佳里區一名土雞業者通報場內黑羽土雞有異常死亡情形,當天立即派員至現場進行移動管制及疫情調查,經確診同樣為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台南市政府動保處出動消毒車進行養雞場噴霧消毒。(圖/台南市政府動保處提供)動保處表示,已積極強化禽流感各項防疫措施,並擴大養禽場禽流感監測採樣範圍,將針對撲殺場周邊半徑1公里內9場養禽場實施採樣監測,1至3公里內40場禽場訪視查核並發放消毒水,同時加強化製場死亡化製數量異常管控,並持續派遣消毒車加強高風險區周邊公共區域之消毒頻度,將環境中之潛在病毒降到最低。動保處指出,近日早晚冷涼溫差大,動保處提醒養禽業者提高警覺加強防疫工作,適時開啟禽舍保溫及通風設備,以降低家禽緊迫,嚴格人車管制,人員、車輛、運輸載具及器具進出也應澈底消毒,並修補禽舍防鳥圍網破洞,避免家禽與候鳥接觸,降低病毒入侵機會。

進入春耕時節,台南市後壁區許多農民開始下田整地,準備接下來的耕作。(圖/中國時報張毓翎攝)

時隔1年盼到復耕!曾文水庫水情穩定 一期作1/22起供灌

曾文水庫水情穩定,今年嘉南一期作預計1月22日起供灌,台南市後壁區是台灣西部最大的糧倉,歷經去年一整年的休耕,終於盼到復耕,稻農陸續開始整地,以利後續插秧作業,少數非曾文─烏山頭水庫灌區的農地,則已經進入插秧階段,去年糧價好,農友們期待今年一期作能夠風調雨順大豐收。後壁近3年已有4次休耕,包含2022年一期作輪值大區輪作,2021年一期作和2023年一、二期作因缺水停灌,衝擊許多產業鏈的業者;而2024年一期作原本當地也輪值大區輪作休耕,不過農業部評估今年不缺水、水庫滿水位,日前宣布大區輪作暫停實施1年,讓農民在一期稻作能如期復耕。農友說,後壁這幾年頻繁休耕,不僅造成實耕者、碾米廠或農藥資材等業者收入連帶大幅減少,損失慘重,甚至不少青年離農轉做其他工作求溫飽,長期下來不利整個稻作產業的發展,去年很多農友、業者都向地方民代和農政單位反映,今年若不缺水,就應放水給農民灌溉。進入春耕時節,許多農民早已開始下田整地,以準備接下來的耕作,後壁區上茄苳里里長黃崑茂自產自銷稻米多年,他說,因應氣候變遷,旱澇交替成常態,他會承租非灌區、靠井水灌溉的農田耕作,像去年雖然水庫停灌,仍有少部分農地可以耕作,才能維持一定供給量。黃崑茂提到,去年嘉南平原休耕稻田增加,使得溼穀每百台斤收購價最高達1270元,市場售價稍微調漲,消費者多半都接受,而今年契作價每百台斤也有1050元,但秧苗成本、代耕工資都上漲,對農民負擔不小,還是希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稻米的品質顧好,價格自然就有競爭力。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