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中國時報李怡芸」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47 篇文章
蔣中正日記原本民國17年(1928年)由商務印書館發行之學校日記,下冊扉頁有宋美齡提醒留心保管。(圖/國史館提供)

兩蔣日記「原本」首度公開 蔣經國日記連兩年缺頁

倍受矚目的兩蔣日記自2023年9月從美國史丹佛大學運回台灣。26日國史館公告將於9月30日起,首次將兩蔣日記的「原本」對外公開,也再次藉由公開的日記資料,得以一窺兩蔣對生活記錄與日記使用的習慣。國史館表示兩蔣日記文物自美國史丹佛大學運回後,即依年代順序進行整理編目及數位化。自 2024 年 3 月開始,經評估日記實體保存狀況,分季開放已整編之兩蔣日記,然而部分年度的日記原本嚴重破損,需先進行裱褙修護,為儘早提供應用,則改以該年度「抄本」進行整編及數位化。今年已分兩批公開的兩蔣日記均為「抄本」,自9月30日起,日記「原本」可望首度對外公開,本次開放範圍為《蔣中正日記》(1926-1929 年)原本5 卷、抄本 1 卷,以及《蔣經國日記》(1941-1942 年)原本2卷。此次公開的日記中有趣地發現,《蔣中正日記》 1928 年及 1929 年之日記原本各有 2 冊,日記原本多為一年度 1 冊, 1928 年及 1929年的「原本」卻各有 2 冊。1928 年之日記原本下冊扉頁有宋美齡於該年 3 月30 日寫下「日記本為兄帶往前方所用,當此軍事傍午之際,最易失落,萬祈留心保守為荷……」,可見蔣中正在外地時,有隨身攜帶另一本日記記錄的習慣,這也解釋了部分同一年度會有兩本日記原本的情形。另一發現是蔣經國於 1954 年10月9日,在他的 1941 年日記原本封面親筆記載「翻閱舊日記發現卅與卅一年之日記被人偷撕甚多實為奇事,可能於卅八年侍父至馬公時被偷……」,顯示蔣經國有重新翻閱、檢視過往日記的習慣。另在整編《蔣經國日記》原本時,發現 1941 年日記之缺頁高達 77 個記事頁面, 1942年則缺26個記事頁面。

臉書、IG廣告假冒名人、出版商等名義,號稱免費贈書,但只要點入留下資料,就淪為詐騙釣魚對象。(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網路詐騙波及出版業!FB贈書廣告有詐 名人、作家名義遭盜用騙個資

網路詐騙猖獗,出版業也遭波及,近來許多人發現臉書、IG等社群媒體,大量出現送書廣告,以名人、作家甚至台積電、博客來的名義,號稱免費贈書1000本、2000本,但只要點入留下資料,就淪為詐騙釣魚對象,台北市出版公會呼籲民眾「勿信勿受騙」,也直斥這樣的詐騙已惡化了出版產銷秩序。台北市出版公會理事長趙政岷指出,出版業已十分不景氣,疫情後這2年賣書已是愈來愈難,近日社群媒體上卻大量出現送書廣告,「這讓出版社、作家不勝其擾,既擔心讀者受騙,也怕影響書市,惡化了出版業產銷秩序。」被盜用送書的名人、作家包括張忠謀、吳淡如、陳文茜、謝哲青、施昇輝、艾爾文、魏哲家等,且還持續增加中。趙政岷指出,收到許多讀者向出版社反應自己是買書,作者卻在送書;作家也向出版社反應,自己向出版社購書也要付費,怎麼可能四處贈書,希望出版社能幫忙做點什麼,但出版社不是詐騙的金錢受害者,也無權投訴。台北市出版公會指出,詐騙的廣告撰文,多參考名人作家臉書最新動態資料,並盜用個人照片,看起來十分真實。號稱剛當上台積電董事長回饋社會,或作家退休分享獨家心得等,大多數送的是理財書,專騙小資族或退休人士。最近更有掛上「博客來粉絲公益社團」、「博客來中秋好禮」之名,號稱慷慨送書的手法,博客來表示這類偷圖冒名的公益送書廣告是詐騙,只能提醒消費者多多查證,對臉書活動要確認是否有「藍勾勾」,並對詐騙「檢舉再檢舉」。不勝其擾的作家如吳淡如,便在她臉書上直接發文澄清:「這當然是詐騙!我都無言了,但不管怎麼說都也不會有人管。我不相信你會拿到詐騙集團送的書,一次還送4本。」她也表達在AI時代這種情況恐怕更加普遍的憂心。除了作家與出版社名義遭盜用,更有打著「文化部找尋手寫人員」的廣告,直接用文化部LOGO,在臉書徵集兼職、正職手寫,以每篇200至800元不等薪資為誘因,實則是讓民眾加入LINE群組後,鼓吹砸錢入「專案」的詐騙手法。文化部澄清,並無徵求廣告所述人員,除了看到就立刻檢舉,也呼籲民眾認明文化部官方粉專發布的訊息,勿輕信來路不明的廣告,也希望民眾若見該廣告,也協助向臉書檢舉,一同拒絕詐騙。

112年文化幣使用期限倒數11天,聰明清空文化幣點數秘招。(圖/文化部提供)

快點用了!112年文化幣「使用期限倒數11天」 教你清空點數小妙招

文化部112年發放的18至21歲文化成年禮金,使用期限將在6月30日截止,文化部特別提醒,請青年朋友把握最後11天時間,至文化幣APP領取使用;同時,文化部也提供小撇步,鼓勵剩餘點數不多的青年朋友,「聰明清空文化幣點數秘招」。文化部表示,112年18到21歲文化成年禮金自去年6月6日發放至今,已有86.7萬名青年領取,領取率達88%,使用金額逾9.3億元,使用率不遜於於歐洲各國。文化部同時提醒,113年16至22歲文化成年禮金,仍可繼續使用至今年12月31日,包含獨立書店2點送1點、表演藝術青年席位、國片消費滿350點送100點等好康優惠持續進行中。文化部指出,112年度文化幣的領取資格為出生日期在90年9月1日至94年12月31日,具中華民國國籍或符合資格的外國人士均可領取。除了鼓勵還沒領取的青年朋友趕快領取,文化部說,鼓勵已經領取的青年朋友,只要邀請2名新朋友在領取時輸入邀請碼,推薦人就可以獲贈30點,之後每成功邀請1名朋友,還可再多獲得10點,回饋無上限。文化部表示,經分析文化幣後台大數據,目前仍有部分青年朋友帳戶中,仍有少量的文化幣未使用,大多數只剩300點以下,為了幫大家清空點數,文化部分別提供剩下100、200、300點的使用小撇步。包含帳戶只剩下100點,建議可趁著假日走訪博物館、美術館,超多精彩的展覽可以消磨一整個週末。剩下200點的可找間離家近的獨立書店,享受超好康獨立書店2點送1點,將200點放大成300點,無論是哲學、科學、歷史、藝術,或是漫畫書,都是購買的好選擇。至於剩下300點的,表演藝術青年席位享5折或以下的限量指定席及5折自由座,都還有購買機會;或者到電影院看場國片都是剩下300點的最好選擇。112年文化幣使用期限倒數11天,聰明清空文化幣點數秘招。(圖/文化部提供)

黃牛條款實施後,文化部加強跨部會偵查,希望嚇阻不正搶票的行徑。(圖/本報資料照片)

張學友演唱會引轟動!憂黃牛太猖獗 文化部與刑事局嚴查:嚇阻不正搶票

近期歌手張學友演唱會造成轟動,文化部表示,針對張學友演唱會,已協同刑事局與主辦單位、售票平台合作,鎖定黃牛帳號及刑事局偵查,嚇阻不正搶票的黃牛行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增訂「黃牛條款」自去年6月2日正式施行,文化部表示,加價轉售已裁處34案,裁罰金額逾240萬;以掃票機器人購票共5件移送地檢署,另透過跨部會合作,由刑事局破獲Max搶票機器人程式作者並送地檢署。文化部強調,除加強執法杜絕不法外,持續透過輔導熱門演唱會實名制等作法阻控黃牛行徑。文化部表示,近期歌手張學友演唱會造成轟動,文化部在主辦單位發布售票訊息時,即與主辦單位密切聯繫,售票平台在發現大量異常帳號搶票進行帳號鎖定後,文化部隨即聯繫刑事局介入偵查不正掃票行為。同時,主辦單位依票務考量規劃現場釋出之前取消的票券,文化部亦積極溝通請主辦單位注意加派人力現場管理,並請警政單位於售票現場巡邏查緝。文化部表示,除持續透過跨部會合作,以及地方政府說明會與教育訓練,加強查處工作外,文化部亦於去年8月發布鼓勵實施實名制補助要點。經盤點,今年熱門演唱會已有34場實施實名制、3場部分實名制,文化部也已受理27件實名制補助申請案,包含日本歌手YOASOBI、美波、韓國歌手IU等演唱會。文化部指出,文創法修法實施後,從檢舉案件數及實際觀察可發現,確實有初步達遏止黃牛之效,針對不實票券等詐騙情況,或有出現綁物售票、以物易票等變種黃牛行為,文化部已邀集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整理相關態樣提供各界注意防範。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23日上午11點22分正館傳出停電,參觀民眾被暫時請出展場。(圖/報系資料照)

故宮突一片漆黑!台電曝停電原因 館方:文物無虞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23日上午11點22分正館傳出停電,參觀民眾被暫時請出展場,外界擔心故宮在突發狀況下的文物安全,故宮展示服務處代理處長林國平說明指出,故宮已在第一時間啟動安全應變機制,且備用系統可在1分鐘內銜接供電,文物安全無虞。台電說明,此為北市府下水道工程挖損輸電線路造成跳脫,影響士林區約1萬2000戶停電,2分鐘內包括故宮等用戶都已恢復供電。林國平表示,停電的第一時間,展場內昏暗且為確認安全監控系統訊號,考量文物和觀眾安全,先啟動安全作業機制,把觀眾從展間內撤出。緊接著便是確認各文物在展櫃裡的安全,待監控訊號回傳確認無誤。「這部分作業在5到10分鐘之間已全部完成」,林國平說,停電時間自11點22分到37分,恢復供電後便再度開放請民眾繼續入館參觀。現場工作人員指出,停電當時館內約有2000名遊客,其中包含有團客及外籍客。參觀民眾表示,停電當下展間內突然一片漆黑,接著便有工作人員協助照明,進行疏散。恢復供電後聚集在大廳的遊客也多半依序再入場參觀。有民眾驚訝表示,發生這樣的事才知道故宮會停電!對於文物的安全感到不安。對於外界擔心停電狀態下能否維持文物處於恆溫恆溼的良好保存環境,林國平表示以故宮的展櫃與整體展場而言,溫溼度在停電幾小時內都不會有明顯變化,且院方的系統可在1分鐘內銜接。至於跳電是否影響其他機電設備?他表示近期內都會再做更詳細的維修檢視以確保文物及展場安全。立委葛如鈞則在Threads上表示,故宮大停電除了影響參觀者,數位典藏系統資料如果沒備分,就會全數破壞;保全系統無法運作,國寶更可能趁機被偷,如何清查全數文物狀態等,有必要再做出更具體的檢討報告。

文化部長李遠(小野)表示,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推動文化幣領取資格降到13歲。(圖/中國時報鄧博仁攝)

準備好了!首度到立院報告 小野推「文化幣領取資格降至13歲」

文化部長李遠(小野)22日將首度到立院報告,他提出生活的文化、思想的文化、創作的文化及傳播的文化四個方向作為施政理念。21日上任後首次面對媒體談自己接任部長的心情與文化政策,並表示,儘管家人120%反對,自己經歷忐忑、後悔,目前的心態則是「我準備好了」。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推動文化幣領取資格降到13歲。李遠表示,政府除要在預算上補助更要擔任文化的鼓吹者,「會影響一個人的嚮往」,有4個孫子的他一直支持藝文向下扎根,如去年上路的文化幣讓16至22歲青年可用於藝文消費,「文化幣不但應該繼續做,而且應該納入更多的方法,一是編預算,一是降低年齡」。他希望推動領取資格降到13歲,指這是上任後第一件想推動的事。此外也希望企業可投入贊助。對於文化部預算一直不到政府總預算的1%,李遠認為,應再發動民間企業投入,「下一步應該做的是把政府預算變大,並找其他企業單位」,以影視產業而言,尋求OTT平台投資內容產業,讓拍出來的劇有更多地方可見。「若一個產業消失就是消失一個話語權」,且他認為台灣的人文底蘊佳,很多影視作品可說比韓劇還強,需要政府鼓吹國人看國片,把人才留住。對於另一棘手的華視活化資產問題,曾任華視總經理的李遠認為,華視進入公廣集團後「像把手腳綁住丟水裡」,連年虧損恐怕需要先解決法規及民股買回,目前華視一直在討論如何資產活化,但他認為,救華視的第一件事便是「把自己的品牌做得非常好」,否則活化資產也只是少賠。自己接任部長後會先了解華視在公廣集團中能得到多少資源,有哪些條件以及面對的問題。

國立歷史博物館開館特展《筆墨豐碑》多為名家之作,近日加裝壓克力框確保作品安全。(圖/史博館提供)

整修5年多…史博館開幕竟還有「錯字、卷軸落塵」 館長回應了

國立歷史博物館閉館整修5年多,2月21日正式打開大門開放民眾參觀,但許多人看展後大驚,整修這麼多年,開館特展《筆墨豐碑》單元卻見品名卡出現多處錯字塗改、品名未列出時代,甚至卷軸還可見落塵,擔心是否匆促開館而未顧及展覽品質,甚至可能造成藏品損傷。館長王長華回應,同仁或有心急和疏忽,但一切都是她督導不周,目前外界提出的問題均已改正完畢。史博館剛開幕即有大批觀眾興沖沖前往,但隨即反應有品名卡出現修正帶蓋過錯字,並以手寫字塗改錯誤處,且大多數作品都未列出時代,或以手寫補上年代,認為品名卡是藏品與大眾間的知識媒介,不僅要內容正確,也要兼顧門面,手寫塗改失之草率。王長華表示,重新開放後便陸續收到各界意見,品名卡塗改係在布展時以典藏品上資料直接輸出,「應是沒有校對而出現錯誤,廠商重新輸出期間,因心急求好而手寫塗改。」《筆墨豐碑》展品多為一時之選,包括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林玉山、傅狷夫等名家之作,然而觀眾也發現卷軸的「地棍」出現粉塵堆積,恐有損害畫作疑慮,更擔心是附近捷運工程對史博館建築本體造成影響,藏品安危堪慮。王長華說明,法國羅浮宮才發生有人對《蒙娜麗莎》潑湯汁,為保護水墨書畫在近日加裝壓克力框,上端螺絲鎖牆面後出現粉塵,也立即在事後完成清理。

故宮南院新建的景觀橋被批評為大型無必要公共藝術。(圖/故宮南院提供/李怡芸台北傳真)

「覽月橋」挨轟淪動物棲身處 故宮南院回應了

公共藝術推動25年,相關弊病近日隨著監察院調查報告糾正文化部而備受關注。關心故宮南院的文化人于璣銘指出,故宮南院則已淪為巨大的公共藝術,如院內造價9000萬的景觀橋,美其名為「覽月橋」,公共工程由內部自行決定,猶如壟斷且為裝置而裝置,對民眾入館參觀文物並無幫助,甚至成為流浪動物棲身之所。故宮南院則回應,指一切設計與施工均是經過公開競圖、評選,依新故宮計畫完成。故宮南院新建的景觀橋又稱覽月橋,增添夜間窺月情趣。(圖/故宮南院提供/李怡芸台北傳真)文化人于璣銘指出,監委既注意到國內公共藝術問題,也應查核藝術與文化類的各種標案,如故宮南院2021年開始興建,2023年10月完工開放通行的景觀橋,全長80公尺卻造價9000萬元,以「覽月」為主題又美其名為「覽月橋」。故宮南北院參觀人次統計。于璣銘表示,「覽月橋」在興建之前並沒有專業報告,也未必與原始設計理念相符。最初設計是讓參觀者透過步行領略南院的建築之美,如今卻只能在管中窺月?所謂望月玩月之說未免流於附庸風雅,夜間的「覽月」也對於民眾入館參觀文物並無幫助。于璣銘也進一步指出,南院採購了多件大型的公共藝術,每一座都是500萬元起跳,未必符合場館和園區所需,卻是由納稅人埋單,儼然已是把故宮南院視為巨大的公共藝術,並由主事者的意志所壟斷。對此,故宮南院回應指出,行政院106年所核定的新故宮計畫原已規畫跨湖橋梁,以縮短南部院區北側入館的動線。景觀橋於民國108年完成先期規畫報告及經費概估,並在108至111年間逐年提出該橋梁設計監造及工程採購相關工作計畫書,經南院核定後,才於新故宮計畫及預算內執行相關作業,並非所謂「沒有專業報告」。故宮南院強調,景觀橋「設計及造型」依採購法辦理經公開競圖、評選,共8家參與投標,後由廖偉立建築師的「立建築師事務所」脫穎而出,景觀橋銜接五分車車站及北側大門,大幅縮短入館距離,也提供遊客遮蔭避雨的功能,成為北側入館主要動線,確實達到預期功能及效益。至於南院設置的公共藝術,8座公共藝術品係於民國105年於園區內建置完成,並依法編列預算,由文化部公共藝術審議通過後設置,並非由館方壟斷採購。

知名華人戲劇家與小說家馬森2023年12月辭世。(圖/報系資料照)

著述華文新文學史 劇作家馬森辭世享耆壽92歲

知名華人戲劇家與小說家馬森,遺孀4日發文告知,馬森已於2023年12月3日凌晨辭世,享耆壽92歲。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理事陳浩泉也將消息轉發,家屬在文中表示謹遵其遺願後事從簡,「延遲訃告,期能緩和悲慟,祈請諒解」。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楊宗翰曾為《馬森文集》主編,他認為馬森應由創作、學術及編譯3個面向認識,過去他的編譯成果還未被重視,此時更應重讀馬森。馬森1932年10月3日生於山東省齊河縣,少年時期曾於濟南、北京、淡水、宜蘭等地就讀中學,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及國文研究所,1961年赴法國巴黎電影高級研究院研究電影與戲劇,並在巴黎大學漢學院博士班肄業。他曾於1965年在巴黎創辦、主編《歐洲雜誌》,也曾在台擔任《聯合文學》總編輯多年。晚年移居加拿大,與台灣文壇的互動也漸少。楊宗翰指出,馬森的戲劇與小說等創作在當年是暢銷作品,作為創作者的能力無庸置疑,為文壇所重;而其學術評論,特別是《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論述尤為學術界創見,也是他一生學術精華,直至今日仍為學界公推影響甚深。馬森於2015年推出的三大冊《世界華文新文學史》可看出其企圖心,推出後的討論與爭議也相對多。馬森曾指出在出版《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時,已覺得「兩度西潮」的立論並不只針對中國的現代戲劇,更應包括全部現代文學在內,因此立志以兩度西潮的觀點寫一部含括世界各地華文文學在內的文學史。楊宗翰指出,馬森在戲劇、小說創作外,以一己之力貢獻於文學史的立論,也看出他將對西方文學的看法融入中國文學,因此他的編譯角色也堪稱台灣文壇重要的啟蒙者,除了向斯人致敬,也希望更多人重讀馬森。

知名作家司馬中原4日上午離世。(圖/報系資料照)

司馬中原病逝/司馬中原睡夢中揮別三毛 33年後同天離世 他曝:早有生死之約

有「鬼故事大師」之稱,被形容為華人的「史蒂芬金」,知名作家司馬中原4日上午離世。與司馬中原因文學結緣的忘年好友眭澔平聞訊直言,三毛與司馬中原有「生死之約」,「33年前三毛也是1月4日去世!」司馬中原2021年曾為文學好友眭澔平獲第42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獎,特別到場祝賀。眭澔平表示當時和司馬中原久違地聊起與三毛的生死之約,「彼此說好誰先走後,要把死後的世界讓這幾個朋友知道!」而司馬中原告知,在33年前三毛離世當日,自己在家中睡覺時,窗戶緊閉但窗簾突然高高掀起,並見到一身白衣的三毛,當時老先生只淡淡地說:「哦!妳走了!」眭澔平表示,和司馬中原、三毛都是因為熱愛文學和寫作而成為好友,2021年是他最後一次見司馬爺爺,「他身體已較虛弱,聲音也沒以往響亮了。」兩人話當年,眭澔平猶記得自己曾到訪西非的甘比亞,晚上當地意外地竟播放起司馬中原原著《狂風沙》改編的同名電影,「雖然看不懂劇情也聽不懂,那些當地人看著功夫電影仍十分開心,這就是文學的效應啊!」眭澔平說,司馬中原告訴自己如傳奇般的個人故事,「司馬爺爺沒喝孟婆湯,一出生就會講話,還把家裡奶媽嚇得大喊有妖怪,只好假裝不會講話」。兩人在一塊總是談起生死的故事,也談及和三毛的「生死之約」。眭澔平感慨兩位文壇前輩都在1月4日離開,而兩人生前也不斷鼓勵自己寫作,「這段一起走的文學路,原來是彼此的華麗告別」。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