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工商時報戴瑞瑤」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16 篇文章
(圖/photoAC)

36兆壽險資金能否留台 保險局提四大策略

發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能否吸引36兆壽險資金留台成關鍵。保險局局長王麗惠今天(10日)表示,擬定四大主軸,將進行法規鬆綁,包含強化OIU業務、壽險資金壯大投信、「五大信賴」策略性產業投資獎勵與鼓勵壽險業透過專案運用與有價證券投資綠債、再生能源電廠。王麗惠提出四大策略,一是強化OIU業務,租稅優惠擬再延長十年,並參考星港開放OIU可賣更多商品;二是壽險資金壯大投信,擬放寬類全委投資型保單可連結到槓桿型、反向型ETF,與放寬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比率,也要修改保險業利關人交易管理辦法,全委交易不計入交易總餘額。但去年7月投資型保單新制才剛上路,一年後就要立刻鬆綁嗎?王麗惠指出,業者之前有提出相關建議,保險局研議過後認為可行,但是否要改在今年鬆綁,還要再研議。三是提出「五大信賴」策略性產業投資獎勵,包含半導體、AI、軍工、次世代通訊、無人機等產業,並要調降保險業投資公建型PE的風險係數比照現行1.28%;四是鼓勵壽險業透過專案運用與有價證券,投資綠債、再生能源電廠。台壽總經理、壽險公會副理事長莊中慶則以壽險業角度表示,台灣OIU幾乎面臨停擺,因為疫情與只做個人沒有法人,明年2月稅負優惠到期,金管會已提出希望稅負再延長十年,壽險業樂觀其成。同時也期盼「三O」(OIU、OBU、OSU)的串連,增加資產的流動方便性;金管會也鼓勵業者發行類全委保單,並希望將資金交給國內資產管理業者來管理。莊中慶提出兩建議,一是建議政府設立國家公共建設案源平台,平台上可看到各公共建設案源、要花多少錢、投資期多長等;二是放寬壽險可參與部分轉投資公司經營,目前因保險法規定,壽險公司投很多錢投資卻不能參與經營,盼開放在政府允許的類別內,保險公司可管理轉投資公司。莊中慶也透露,壽險公會已成立四大政策研究小組,預計10月提建議案給行政院。

(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股市大漲!金融三業前7月賺破同期史上新高

股市大漲助攻,金融三業上半年才剛賺破6,000億大關,7月緊接著破7,000億大關,稅前獲利來到7,694億元,已超過去年整年,創史上同期新高,年增5成。若三、四季獲利動能未減弱,今年金融三業獲利將創史上新高紀錄。銀行業前七月稅前賺3,574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年增356億元或11%,已賺去年全年獲利的7成,預估8月累積獲利有機會破4,000億元大關。前七月最大貢獻來自於本銀賺破3,000億元,來到3,285億元,也創同期新高,年增350億元或12%,除受惠於金融市場表現佳挹注財管手續費,同時海外旅遊潮也帶動簽帳手續費收入大增,股市上攻也讓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大增。銀行業中前七月獲利動能最強勁的則是外銀,前七月賺破百億元,來到119億元,年增16%;不過,儲匯的獲利卻持續出現衰退,前七月僅賺57億元,年減18億元或24%,銀行局分析,因儲匯多是吸收存款,沒有做放款,目前市場利率上升,導致利息支出增加,資金成本大增所致。保險業前七月也賺破3,000億元,稅前來到3,186億元,年增近1.5倍。受惠於股市大漲、新台幣前七月連續貶值,壽險業獲利動能強勁,前七月大賺3,005億元、年增1.4倍,主要就來自壽險的淨投資利益年增2,076億元所帶動。產險業完全擺脫防疫險的衝擊,今年獲利重回正軌,前七月稅前賺18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4億元,年增1.8倍之多,保險局表示,產險業今年前七月不管是業務承保損益或投資損益,皆較去年同期增加,各增加96億元、29億元。台股上漲也拉升證期三業獲利動能,前七月稅前賺934億元,年增302億元或48%,估8月有望賺破千億大關。前七月以券商獲利最強勁、賺743億元、年增51%,主要是股市成交值較去年同期增加,帶動經紀手續費增,台股漲也讓自營業務收入增加;投信則因基金管理資產規模上升,經理費收入增,前七月賺138億元、年增44%;期貨因經紀手續費收入增,與客戶保證金存在銀行的利息收入增,稅前賺53億元,也年增24%。

(圖/報系資料照)

放寬適用範圍!家族旅遊網路買旅平險免親簽 金管會試辦機制再開放

金管會20日宣布,旅平險試辦機制再開放,過去集體繳費件的旅平險,如政府機關、學校、村里民等國內旅遊,雖有開放可線上藉由身份驗證後取代親簽,但實務上多還是採親簽作業,金管會將放寬適用範圍,範圍擴大到海外旅遊,對象擴大到旅行社、家族旅遊等,目前已核准新光人壽進行試辦,期間為半年。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過去村里長辦公室為當地村里民舉辦旅遊活動,但被保險人往往是旅遊出發當日在遊覽車集合點才出現,很難事先請被保險人簽要保書,只能要求所有被保險人在集合地點現場親簽,去年7月曾發布「保險業招攬及核保理賠辦法」新的解釋令,旅平險集體彙繳件可以身份驗證取代親簽,但沒有真正來申請試辦的保險公司。近期新光人壽則提出試辦,已獲保險局同意。蔡火炎表示,試辦案有三大擴大,一是對象擴大,過去只限政府機關、學校、村里民活動,現在擴大到旅行社、家族旅遊等可適用;二是範圍擴大,過去只限國內旅遊,現在開放到海外旅遊;三是保額擴大,過去規定是要在保額200萬元以內,現在是國內旅遊1,500萬元以內,海外旅遊部分旅行社可以到1,000萬元之內,學校、公務機關在500萬元以內。以家族旅遊來說,由一位家人代表與保險公司接洽,在保險公司專屬的投保網頁中,可以用身分證領補查驗機制,加上Mobile ID後進行身份驗證,免親簽就能完成家人們的投保。蔡火炎指出,新光人壽試辦案是在7月初核准,依規定要在6個月開辦,目前還在系統開發中,試辦期間約半年,總量約1,000件以上,來源是旅行社、學校、公務機關、一般家族旅遊等,因有規定要保人與被保險人必須同一人,試辦期間不能發生任非本人投保的情形,若發生表示身份驗證有問題,試辦將宣告失敗。但若試辦成功,金管會將修正「保險業招攬及核保理賠辦法」解釋令,未來有望所有保險公司都能適用。但若家族旅遊成員中有未成年者,蔡火炎也表示,一樣線上機制可以做,未成年者只要法定代理人線上完成身份驗證,未成年人也可以擔任要保人與被保險人,一樣是要同一人,就可以投保。另因應有些團體旅遊,可能出發前團員也會更動,也有出發前可更換的機制,臨時不能去可以退保,也能因應新的參加者可增加投保。

(圖/趙世勳攝)

實支實付險確定改革 7/1起全面採正本理賠

金管會今天(27日)表示,實支實付醫療險與實支實付傷害險全面採「正本理賠」,確定7月起上路,換言之,7月起民眾買到的新實支實付保單,將全面都會是正本理賠。保險局表示,目前絕大部分壽險公司實支實付都已是正本理賠,影響不大,保單條款可在配套10月上路前的過渡期逐步修改。7月是保險市場最大分水嶺,有兩大險種必須改革。首先,是實支實付型醫療險與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險,保險金理賠應落實損害填補,以「正本理賠」為原則。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現在各壽險公司賣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也都已經是正本理賠了,僅剩下少數壽險公司是副本理賠,7月上路影響不大,請各壽險公司依照損害填補原則處理,但在實支實付配套措施上路前有一段過渡時間,保單條款修正、聲明書等,會請壽險公司要求配合上路時程,完成商品修正理賠作業、內控作業。蔡火炎強調,實支實付險正本理賠,不會溯及既往,如果是在7月後的續保件,依然可以依照原保單條款進行,但7月起新賣的實支實付險保單,就要依照損害填補原則、正本理賠。另分紅保單新制也將在7月上路,要求分紅保單的分紅機制要透明、不能過度宣染「分紅夢」、不能以高分紅作為宣傳話術,並要求現金流量測試,分紅保單要設區隔帳戶等。7月上路的還有旅平險「意外死亡及失能給付」費率調降10%,產、壽險公司賣的旅平險保單都適用,等於民眾在7月之後買的旅平險會更便宜。金管會已告知所有保險公司,如果是6月底前預收保費且於年7月1日後生效的旅平險保單,採退還溢繳保費,或彈性調整保額等方式來因應。

(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4月國人狂刷近3,600億 創史上同期新高

清明連假推升刷卡飆升。金管會13日公布國人4月簽帳金額高達3,597億元,創下歷年4月最高金額,前四月國人已刷出1.4兆元新高。金管會表示,4月主要是清明連假期間,國內外旅遊消費增加,今年已過三分之一,若經濟逐步復甦,今年刷卡額有望超越去年。國人單月刷3,000億元已成常態,今年4月刷出3,597億元,創下歷年來4月的最高金額。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4月國人刷卡金額增加主要有兩大因素,第一,4月碰上清明連假,國內外旅遊、百貨公司、電商等消費金額大增,前五大發卡銀行,即國泰世華銀行、中信銀行、北富銀、玉山銀行、台新銀行就因此單月增加130億元;第二是保費遞延入帳,國泰世華銀行、玉山銀行皆表示,3月底有保費遞延到4月才入帳。累積今年前四月國人刷卡金額已來到1兆4,072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相較去年同期1兆2,217億元,年增1,855億元或15%。林志吉表示,顯示國人越來越習慣使用信用卡消費,「一用就不會回頭」,像國人也開始習慣使用信用卡繳保費,再加上疫情過經濟恢復活絡,國內外旅遊增加,導致刷卡金額一路飆升。去年全年國人刷卡超過4兆史上新高,今年有機會超越去年嗎?林志吉表示,今年景氣不亞於去年,相對的國人消費金額也不會亞於去年,不過今年才剛過三分之一,下半年變化有待持續觀察。另外,4月星展銀行停卡15萬張,高於發卡7萬張,因星展銀行併花旗消金,4月有發新卡換舊卡;玉山銀行4月也停卡達8萬張,高於發卡6.8萬張,主要是有一批無記名的家樂福悠遊聯名卡效期屆滿,沒有要繼續發卡,玉山銀有詢問卡友是否換成有記名的悠遊聯名卡或無儲值功能的卡,玉山與家樂福合作並未終止。

(示意圖/于魯光攝)

金管會啟動調查 7業者在升格電子支付名單內

第三方支付線上代理收付日均餘額超過20億元,須主動申請升格為電子支付。金管會表示,今年初調查去年數據,目前沒有任何一家第三方支付代超過門檻,但有7家第三方支付在10億元以上、20億元之下,包含LINE Pay、Pi錢包、藍星、綠界、Foodpanda、Ubereats、 91APP;至於樂購蝦皮,因蝦皮開始經營蝦皮店到店,轉往實體代收付,線上代收付金額下降,不在「鎖定」名單內。金管會每年首季都會啟動第三方支付日均餘額調查,依照現行金管會規定,第三方支付業者若日均代收付餘額超過20億元,將會「升格」為電子支付業,監管強度將會被迫提高。金管會7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出爐的調查結果,目前沒有任何一家第三方支付業者去年的代收付日均餘額在20億元之上,因此今年目前沒有任何一家第三方支付需要被迫升格為電子支付業。但金管會有盤點「鎖定」的第三方支付業者,也就是代收付日均餘額超過10億元,但未達20億元門檻,今年有7家,包含連加網路(LINE Pay)、拍付國際(Pi錢包)、藍新科技、綠界科技、富胖達(foodpanda)、優食台灣(Ubereats)、九易宇軒(91APP)等。除優食台灣(Ubereats)、九易宇軒(91APP)外,其餘5家去年也有被納入「鎖定」名單中。至於之前曾經被列入觀察名單的「樂購蝦皮」,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樂購蝦皮」是在2021年調查2020年數據時,代收付日均餘額有超過10億元,但去年調查2022年其代收付日均餘額就已經沒有超過10億元,今年調查去年代收付日均餘額也沒有超過10億元,因此目前沒有列入到10億元以上的名單內。林志吉指出,「樂購蝦皮」的代收付日均餘額會下降,主要是蝦皮電商開始發展了「蝦皮店到店」業務,發展出自己的實體代理收付業務,等於電商自己收款,沒有透過第三方支付,讓第三方支付「樂購蝦皮」的線上代收付日均餘額下降。銀行局官員說明,第三方支付業者的定義,代理收付業務主要是要以網路作為中介,透過架設網路平台線上代收。而「蝦皮店到店」是定義為「便利商店業」,如同現在的四大超商進行代理收付業務,也都是屬於實體代理收付業務,而非線上代收理收付。第三方支付目前由數位部監管,電子支付則由金管會監管,依照金管會規定,全年的日均餘額超過20億元,須在6個月內主動向金管會申請電子支付執照,改由金管會監管,雖然業務可以擴展到儲值、轉帳功能,但監理成本也會提高,因此第三方支付業者多會盡量將日均餘額控制在20億元之內。

(示意圖/翻攝Unsplash)

日圓貶破160警訊浮現 國泰世華林啟超:亞洲央行將面臨兩壓力

日圓今(29日)早盤一度貶破160大關,創34年新低,但午盤急拉兌美元到155,市場猜測是四日本央行出手干預。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表示,日圓貶到160,對亞洲央行是警訊,將面臨兩大壓力,一是進口通膨問題,二是資金外流所導致的緊縮壓力。林啟超認為,現在是日本央行出手干預的時機,今天(29日)早盤從153到160很快,似乎有點貶過頭,日本十年公債利率已慢慢往上走,美日利差沒有進一步擴大,日本央行與財務省這時出手是合理的。但方向上來說,日本政府不希望日圓強烈升值,低位匯率對經濟有幫助,但也不希望變成投機客的金錢遊戲。林啟超分析,這波日圓貶值,不全然是日本因素,最根本關鍵是美國,美國降息循環幅度縮小是影響最大的,本來預期終點利率在3%,現在都已上去到4.25%,影響到所有非美貨幣。其次是日本當地的狀況。林啟超分析,日本財務省與央行看重的問題不同,財務省是內閣,有意維持日圓低位匯率,因為好不容易日本企業開始加薪,要讓情緒維持下去,相較疫情前日圓已貶4成,光是出口營收就多4成,且日本經濟還未真正回到軌道,維持低位匯率,拼出口與觀光,是維持經濟的重要策略。但日本央行關注的是進口通膨壓力,去年5、6月西德州原油價格才71元,今年第二季以來平均價格在84元,油價年增近兩成,日圓則貶超過1成,當匯率在低位、油價相對上漲時,進口通膨壓力劇增,預估日本央行接下來還可能升息。日圓貶到160,也為亞洲央行帶來警訊。林啟超指出,這次亞幣貶值是被動的,亞洲央行壓力很大,如果美國降息更延後,資金一直出去,貨幣政策要寬鬆就很難,預期未來幾個月亞洲央行還是會維持緊縮,因此看到3月台灣央行升息,印尼也開始升息。林啟超表示,亞洲央行其實很矛盾,很多亞洲國家都是靠出口,大部分央行希望匯率維持低位,但如果太低,資金流出壓力大,尤其現在有進口通膨的壓力,加上這次美聯準會遇到「公信力挑戰」,市場質疑美聯準會對下半年通膨預估把握度不高,雖然美降息「在路上」,但路上的「視線不清」。且日圓貶到160,代表日圓相對其他亞幣貶更多,貿易上也有著「不公平」,林啟超表示,像新台幣相對日本是強升,台灣出口到日本的廠商會很辛苦,日本也會考量,會不會被美國財政部認為是故意用貶值的方式,讓日本貿易順差變大。當亞洲各國為了出口,是否會形成亞幣競貶競賽?林啟超說:「我不認為會是競貶的問題,不會有國家會放任自己貨幣貶下去」,亞洲央行維持匯率低位是對的,有利於出口,但是太低,會讓資金進一步外流,不見得是好事,反而會讓亞洲央行有進一步貨幣政策緊縮的壓力。林啟超也提到,新台幣的貶值,也包含國內超額儲蓄的特殊因素,台灣可投資工具較少、資本市場淺碟,不管是法人與個人,都有誘因要往海外投資。以往外資大買台股時,新台幣會升值,但近期因資金往海外投資,往美股、美債,會抵銷外資帶來的升值。不過相對日圓來講,新台幣還是貶比較小的。日圓還有沒有可能續貶下去?林啟超認為,亞幣最大兩國是日本與大陸,日本希望日圓維持低位,大陸則因實體經濟復甦力道弱,人行只會寬鬆不會緊縮,而日銀雖預估還會升息,但就算升1%,跟美國利差還是很大,日圓仍有可能續貶。

(示意圖/CTWANT資料照)

中信銀調查!台灣高資產族 2027年將達14萬人

中信銀行攜手波士頓顧問公司(BCG),今公布(28日)首度調查台灣資產淨值達1億元以上,及10億元以上「超高資產客群」的財富管理需求,發布「2024台灣超高資產客群財富洞察報告」,發現億元以上高資產客群重視地緣政治風險,盼達「攘外、安內」策略;10億元以上超高資產客群,逾9成持有海外資產,關注境外布局。中信銀行總經理楊銘祥表示,中信銀行2005年獲准開辦財富管理業務後設立財富管理會員制度,且率先將資產1.5億元級別以上客戶推出專屬「臻富家」會員服務。中信銀行於14個國家及地區設有超過370處據點,更是台資銀行最早布局在香港與新加坡開辦境外私人銀行業務,可滿足超高資產客群的金融需求。歐洲及美國央行降息、東南亞國家成長與高技術產業發展三大利多條件帶動高資產客群財富快速成長,預估2027年台灣個人財富總額將達約243兆元,境內外財富淨值達1億元以上高資產族群,2027年約有14萬人,累積財富將達46兆元。10億元以上的超高資產客群則約8,000人,累積財富約新臺幣22兆元。中信銀行私人理財經營處處長楊子宏表示,億元以上的「超高客群」,財富累積速度高過台灣整體個人財富表現,能以「超越視野」將財富管理目標,由財富傳承邁向財富永續。10億元以上超高資產客群,期待運用「超級手法」進行更多跨領域的整合金融服務;而承接家族財富或企業之第二代、第三代的新富世代,則「超前布局」關注前瞻趨勢議題與創新加值服務。面對動盪的世界局勢,億元以上整體高資產客群重視地緣政治風險,故採取持續關注、謀定而後動,以達「攘外、安內」策略。「攘外」方面,7成以上受訪者重視地緣政治所引發的戰爭與衝突,近5成受訪者特別關注企業針對ESG採取的行動。面對上述的外在環境變動與發展,高資產客群於跨境資產布局及調整的態度明顯,調整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的投資情況,個人與家族看好日本與新加坡,企業則計畫加碼越南與印度。另外,隨著時代變遷,整體近6成的億元以上高資產客群已與家族成員公開規劃財富傳承進度,將「個人資產延續」拓展為「家族世代共好」,建立家族永續的「安內」治理機制。中信銀行表示,觀察到億元級高資產客群對基業長青的需求,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團隊更該為其建立財富永續的防火牆機制,結合第三方機構資源,透過跨境布局、公司化管理、家族憲章與社會回饋等方式,為高資產族群嶄新布局。針對10億元以上的超高資產客群,調查發現有逾9成受訪者持有海外資產,對境外的配置布局關注更甚,78%的受訪者財富傳承首重提升稅務效率的規劃,且由於跨國配置、財富全貌複雜,本次參與調查的超高資產客群均藉由專業機構協助整合資產。對於接班的「新富世代」,特別期待金融機構提供資產增值工具、社會財富需求及加值服務,高達71%的新富世代以「資產增值」為財富管理目標,更重視創新理財服務,例如私募股權基金、藝術投資。另外,新富世代認為ESG相關議題與優化員工的福祉,是創造社會永續影響力的關鍵,較創辦企業的第一代更重視精神財富與社會財富,但在實踐社會責任,近4成認為因缺乏專業建議,期待金融機構提供諮詢規劃與管理。

新光金確定啟動大股東現增 今年底前挹注新壽195億元(圖/報系資料照)

新光金確定啟動大股東現增 年底前將挹注新光人壽195億

為讓新壽RBC回到200%,新光金確定啟動大股東現金增資。據了解,新光金15日召開董事會,並沒有針對財顧提出的處份兩家子公司做討論,而是決議通過現金增資125億元,同時已通過的70億元也持續進行中,等於今年新光金要對新壽挹注資金高達195億元,且要在今年底前完成。據了解,新光金15日董事會,當中並未討論到有關財顧提出的處份元富證券、新光銀行兩家子公司,甚至也沒有相關議案,而是為符合主管機關的要求,通過決議要現金增資新壽125億元,同時還有已通過70億元的現增也持續進行,兩項增資雙軌並行,等於新光金確定共要挹注新壽195億元,且要在今年底前完成。新光金之前已通過現增70億元給新壽,是採子公司盈餘上繳約67億元加上3億元金控自有資金;而最新決議通過的125億元現增,確定會採大股東現金增資的方式進行,以符合主管機關的期待。

金管會。(圖/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年前送利多 金控資本公積配息規定鬆綁

金管會今(18日)公布最終拍板的金控用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配息條件,相較草案來說是大鬆綁,金控今年配息能力可望提高,最受矚目的就是,金控若要用資本公積配息,只要符合發放後資本適足率達120%,以2023年半年報來說有10家金控符合,但發放前還是要經金管會個案核准。金管會去年10月曾公布草案,15家金控未來想用法定盈餘公積、資本公積配發現金股利,必須連過四關,並由金管會個案核准。原本在草案中是規定,不管是要用資本公積還是法定盈餘公積,都要符合「發放後法定盈餘公積達實收資本總額50%」的高標準,在金控業者爭取下,最終拍板金控若要用資本公積配息,可以不受此項限制。換言之,若金控想要用資本公積配現金股利,只要符合第二項條件,也就是分配後金控資本適足率須達120%以上,與各子公司應符合「上市上櫃金融機構實施庫藏股注意事項」第2點規定,且銀行子公司流動準備比率、流動性覆蓋比率、淨穩定資金比率不得低於法定比率。若依照2023年半年報,有10家金控可以用資本公積來配息,包含華南金、富邦金、國泰金、永豐金、玉山金、元大金、台新金、第一金、國票金、台灣金等,但最終還是要以年底財報為主。至於金控若要用法定盈餘公積來配息,則要過四關,若以2023年半年報來看,沒有任何一家金控過關。第一關是「分配後法定盈餘公積須達實收資本總額之50%」,以2023年半年報來看,只有富邦金過第一關。第二關是資本適足率,規定分配後金控資本適足率須達120%以上;各子公司應符合「上市上櫃金融機構實施庫藏股注意事項」第2點規定,且銀行子公司流動準備比率、流動性覆蓋比率、淨穩定資金比率不得低於法定比率。第三關是財務健全度,金控及各子公司最近一次經主管機關金檢及最近一年度經會計師查核簽證的財務報告,所提列的備抵損失、備抵呆帳及各項準備提列達各業別相關法令規定。第四關是財務結構。值得留意的是,在原本的草案中標準很嚴格,限制金控最近一年度第三季雙重槓桿比率、負債占資產比率及財務槓桿度要低於同業平均水準,且分別未逾115%、15%及105%。在金控業者爭取下,金管會最終拍板,只留下雙重槓桿比率115%的標準,也刪除同業平均。據2023年半年報,符合第四關過關的有8家金控,包含永豐金、玉山金、元大金、台新金、新光金、第一金、國票金、台灣金,但因為8家金控沒有過第一關,過第一關的富邦金則沒有過第四關,等於依照2023年半年報沒有任何一家金控可以用法定盈餘公積配息。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強調,此規定只有限金控以公積發給普通股股東現金,如果金控是以歷年來的獲利,就是累積未分配盈餘發放現金股利,或以公積發給股東股票股利,就不適用規定。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