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工商時報林昱均」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49 篇文章
所得稅改革一覽。

所得稅改革!台版企業最低稅負2024年上路

財政部所得稅下會期改革將以企業最低稅負制與租金扣除額等兩大主軸,其中,企業最低稅負制徵收率擬從12%提高至15%,有望2024年上路。至於綜所稅個人扣除額改革,租金扣除額12萬元決改列特扣額,且設排富條款,至於其他項目尚未有共識。為因應全球最低稅負制即將上路,財政部擬將台版企業最低稅負制徵收率從12%適度提高到15%,以接軌全球最低稅負制(15%),原先一度考慮設置課稅門檻,惟考量近年營所稅過度集中於前幾大企業如台積電,加上稽徵行政成本等,將不設門檻,所有台企一體適用。而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台版企業最低稅負制徵收率範圍為12~15%,目前為12%,行政院可視經濟環境調高,等於免經立院修法即可施行。此外,財政部正緊鑼密鼓討論本屆立委對所得稅法第17條(各類扣除額與免稅額)共37個提案,其中涉及長照特扣額有4案、提高幼兒學前特扣額有14案、提高租金列扣額或改列特扣額有5案,其他則為藝文支出、資訊科技等各種新興扣除額草案。官員指出,目前以租金扣除額改列特扣額,並明訂排富條款較有共識,額度以現行租金列舉額度12萬元為基準。稅損方面,考慮潛在租屋族加入申報因素,稅損至少20億元,若立委修法加碼,稅損將擴大到50億元以上,財政部也會設定稅損「停損點」。依財政部近年綜所稅申報統計專冊顯示,我國綜所稅稅基(課稅金額占所得總額比例)從2016年的38%下滑到2018年的24%,2019年因稅基擴大而回升到29%,2020年更回歸30%以上,相對前兩年較穩定。官員認為,現行稅基仍相當脆弱,考慮未來通膨、景氣等因素,維護稅基仍是一大關鍵,扣除額改革可能「有增有減」,但顧慮稅收衡平也是重要考量因素。據悉,財政部內部對扣除額改革未有共識,原先立院財委會設定8月底為檢討期限,財政部日前發函立院並取得無限期延後許可,估計將討論到10月後,依時程推估,最快要明年才能啟動扣除額修法。

財政部。(圖/報系資料照)

基本生活費提高至19.6萬元 減稅利多讓230萬戶受惠

行政院主計總處12日公布110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揭露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32.6萬元,財政部將按家庭收支中位數的六成公告每人每年基本生活費,初估111年度每人基本生活費約調整為19.6萬元,較前一年19.2萬元額度約增加4千元,112年報稅可適用,估計減稅利益將破150億元,逾230萬戶受惠。若以適用基本生活費的四口之家估算,因每人基本生活費較去年提高4千元,四個人的基本生活費差額合計多出1.6萬元,若適用稅率5%,112年5月報稅時可省稅800元,假設適用稅率為12%,則可省稅1,920元。四口之家的基本生活費總額是19.6萬元×4人=78.4萬元。

(示意圖/ 周志龍攝)

民眾進口快篩7月後運抵海關 未取得專案核准將退運

財政部關務署16日表示,民眾輸入或攜帶新冠快篩試劑自用,若在6月30日前運抵台灣,每人限進口一次且100劑內可享免核准通關。但海關提醒,若快篩是6月底下單、7月1日後才運送到台灣,必須取得專案核准,否則將面臨退運。依現行海關進口通關規定,快篩試劑屬於醫療器材,民眾若以個人身分進口,必須先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審查,經核准後,進口快篩才能通關運入境內。我國自4月以來本土疫情升溫,因應朝野立委要求,衛福部食藥署放寬通關審查規定,自今年5月11日至6月30日止,民眾個人從海外進口快篩試劑100劑以內(每人限一次),不管是以快遞、郵包或以旅客攜帶方式進口,皆不需申請專案核准,可直接通關。另輸入中國大陸製快篩試劑,也免向經濟部申請專案核准,同時免向國貿局申請輸入許可證,至於民眾個人若進口第二次或超過100劑,如果是「主張幫親友購買」,可檢附親友身分證明以適用免申請專案核准規定。若為個人「自用」進口額度超出限額100劑或第二次進口,才需要申請專案審查。然而,因應進口快篩放寬期限將至,海關指出,近期有意進口快篩者應預留國際運輸期間,因為6月30日前免審查是以「運抵台灣海關日期」為基準,並非下單時間。舉例來說,若民眾6月底才下單或貨物因塞港因素卡關,只要快篩運抵台灣時間為7月1日以後(含7月1日),屆時民眾必須要有衛福部專案核准才能進口快篩,否則該批快篩將被海關退運,民眾也可能要負擔退運成本及費用。

房市熱點縣市調高囤房稅一覽

地方版囤房稅 7月將陸續上路

近期各縣市完成囤房稅修法,包括桃園、台中、台南、高雄、新竹縣、市皆三讀通過,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地方版囤房稅,新北市仍在審查中,有望跟進。據估算,總計約31.6萬戶房屋將受影響,可挹注地方財源16.57億元。朝野立委去年皆提案修正《房屋稅條例》,主張改全國歸戶課稅,要求中央修法調高囤房稅率上限至5%,但財政部經洽詢全國22個縣市政府,僅北市贊成,其餘21縣市皆反對,因此,地方版囤房稅7月上路,有助紓緩中央修法壓力。按房屋稅條例規定,個人「自住」房屋三戶內享優惠稅率1.2%,所謂「囤房稅」指「非自住」房屋差別稅率,超過自住額度,地方政府可設定最低1.5%,最高3.6%。考量房屋稅屬地方稅收,財政部決先積極督促各縣市政府從調高稅基反映市場走勢、修訂囤房稅累進稅率(達上限3.6%)著手,房市交投熱絡縣市均決定跟進,財政部將視地方實施情況,再針對囤房稅上限及總歸戶通盤檢討。六都中,台北市自2014年施行非自住房屋差別稅率(俗稱囤房稅),兩戶以內2.4%、三戶以上3.6%,新北市也推出相同版本草案,尚在審議中,估將影響8.2萬戶房屋、每年增加5.87億元稅收。其他四都囤房稅修正案皆已三讀通過,像台中市為四戶以下皆2.4%、五戶以上為3.6%,約10.6萬戶適用、稅收增加3.8億元;高雄市採三戶以下皆2.4%、四戶以上為3.6%,約影響7.1萬戶並增加3億元稅收。至於桃園市採五戶以下皆2.4%、六戶以上為3.6%,約影響2萬戶與增加1.5億元稅收;台南市第一戶1.5%、第二~三戶1.8%、第四~五戶2.4%、六戶以上3.6%,影響約1萬戶房屋、增0.9億元稅收。此外,去年被財政部評點為房市熱區的新竹縣、新竹市,其囤房稅三讀版本皆五戶以下2.4%、六戶以上3.6%,估新竹縣1.3萬戶房屋受影響、增加稅收1億元,新竹市則為1.4萬戶、增加稅收0.5億元。以完成修法四都及新竹縣、市計算,實施囤房稅將影響23.4萬戶房屋、稅收約增10.7億元,若加計新北市則影響31.6萬戶,有效挹注稅收約16.57億元。

財政部。(圖/本報資料照)

國稅局大查稅進帳近1億 名醫手持「91房」兼任一中商圈超級包租公

國稅局對房東大查稅,國庫進帳近1億元!財政部14日指出,近期財政部五區國稅局針對囤房大戶(持有十戶以上非自住房屋)完成租賃所得查核,查核總件數為1,734件,總共核定補稅案件1,006件,補課9,944萬元。我國自2021年10月起至2022年3月間啟動「個人間房屋租賃所得專案查核作業計畫」專案查核,首要對象是針對持有非自住房屋十戶以上者要求申報租賃所得或說明原因。另國稅局近期也同步針對全台持有五戶以上非自住房屋的個人房東啟動專案查核。依所得稅法規定,個人房東出租所獲得的租金收入屬於租賃所得,採收入減除成本認列所得。若房東無法逐項列舉成本,可適用財政部各年度費用標準,以43%為必要費用,剩下57%收入計入個人綜合所得,依個人綜所稅率計算稅負。然而,民眾出租房屋收取租金,如果有漏報租賃所得,國稅局將認定為個人過失,依裁罰倍數參考表裁處漏稅額0.5倍罰鍰,再加上本稅即為1.5倍。經統計,國稅局查核總件數為1,734件,總共核定補稅案件1,006件,補課9,944萬元。其中最知名案例為中部一位名醫手上持有91戶房屋且座落於一中商圈,堪稱一中商圈超級包租公,國稅局也依照專案查核要求其補稅,最後補繳212萬元所得稅款,為目前囤房大戶查核專案最大咖。官員表示,該醫生原本收到國稅局輔導函後自動補繳2016~2019近四年所得稅約10萬元,約等於44萬元租金,但其中2018、2019還沒有租金收入,明顯不符常理。經過國稅局實地訪查,果然發現該醫生名下房屋近年多為滿租,明顯短漏報租金,後來國稅局又找該醫生「喝咖啡」,要求說明短漏報情況,最後才補繳202萬元稅款,合計補稅212萬元。

牌照稅開徵記者會(圖/林昱均)

牌照稅開徵 5/3前未繳被抓當心裁處一倍罰鍰

我國自4月1日起開徵自用車輛(全年)與營業用車輛(上半年)牌照稅,繳納期限至5月3日止。財政部28日指出,初估今年牌照稅額上看651.1億元、年增1.6%,課稅車輛數約786.7萬輛、年增2.8%。台北市稅捐稽徵處長倪永祖指出,今年牌照稅繳稅期限原為4月30日,但適逢勞動節連假而延至5月3日,開徵範圍包括一般自用車輛、150c.c.以上重型機車全年牌照稅,以及營業用車輛上半年牌照稅。倪永祖表示,民眾可透過9大管道繳稅,包括線上PayTax查繳稅、電支+行動支付、金融機構、超商、信用卡、ATM、活期帳戶、晶片金融卡、已辦理約定帳戶扣款。但超商繳稅僅適用稅額在3萬元以下,可持繳款書至萊爾富、全家、統一、OK等便利商店以現金繳納。如果車主因疫情影響或財務困難而無力繳稅,車主可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最多可延一年或分三年(36期)繳稅,車輛若長時間未使用也可辦理停駛或繳銷,按日計徵牌照稅。但車主若逾期未繳牌照稅,該車輛一旦上路經查獲,除補稅外,我國也會裁處一倍以下罰鍰。

(報稅示意圖。圖/工商時報顏謙隆)

炒房亂象頻傳!北市男連塔位也炒 獲利300萬漏報稅遭罰135萬

近年全台炒房亂象頻傳,2020年台南、高雄都出現建商違規賣非法紅單,也促使房地合一2.0、實價登錄2.0於2021年7月上路。不過,國稅局指出,近年民眾不只炒房,連靈骨塔塔位都有人在炒。台北國稅局官員表示,北市某A先生在2017年用200萬元買入靈骨塔塔位使用權,並以本人為登記名義人。但A在2019年又將靈骨塔塔位以500萬元轉賣給他人,短短不到三年,光是賣塔位就淨賺300萬元。國稅局查核後認定,個人轉讓靈骨塔塔位使用權賺取收入,屬於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7類規定的財產交易所得,必須列入綜所稅課稅。以A轉賣塔位淨賺300萬元而言,若加上個人薪資與其他收入,多半會落入綜所稅率級距30%或40%,至少要課90萬元以上的綜所稅。另外,因為A漏報該筆轉賣塔位收入,依所得稅法第110條第1項規定須裁處罰鍰,國稅局也依照裁罰倍數參考表,對A裁處漏稅額0.5倍罰鍰,以90萬元本稅來說,罰鍰即為45萬元,連補帶罰合計135萬元。

房屋稅條例審查有兩大方向。(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財政部曝房屋稅審查2方向:限縮免稅門檻、囤房稅暫不修

財政部高層指出,下會期房屋稅條例審查有兩大方向,包括限縮房屋稅免稅門檻(房屋現值10萬元以下免課房屋稅)排除法人與限定自然人三戶內適用,防堵化整為零;另針對囤房稅率上限,因地方政府反彈,可能傾向暫不修法。下會期房屋稅條例修法一覽我國為照顧弱勢,現行房屋稅條例規定,若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則免課房屋稅。然而,國稅局近年發現不少法人或自然人房東,刻意將名下房產分割小坪數「化整為零」,甚至還出現上千坪房屋按3坪切割案例。依財部統計,近年房屋稅案件約1,282萬件,其中有229萬件(約18%)為免稅案件。在六都房屋稅免稅案件數方面,新北市以23.9萬件居冠、台南市23.8萬件居次、桃園市20.3萬件第三。在其他縣市則以彰化縣22.9萬件領先群雄。為防堵分割避稅,財政部自2021年啟動房屋稅條例修法,排除法人適用,同時也限制自然人最多三戶免稅額度。因朝野對房屋稅該項修法共識高,原本已在2021年5月中完成初審,但當時本土疫情快速升溫且朝野對房屋稅條例另一項囤房稅率未有共識,加上2021下半年會期碰到預算會期與在野杯葛,修法腳步停滯至今。在囤房稅率(非自住住家稅率)方面,原本朝野立委提出多達十個版本修正草案,主張調高非自住住家稅率最高至10%。因應財委會2021年11月3日決議,財政部必須在三個月內(2022年2月3日前)針對囤房稅率天花板3.6%調高與否提出可行性評估報告。官員指出,經徵詢各地方政府意見,我國除台北市外的21個縣市皆反對調高囤房稅率上限,且多數縣市也反對再下修自住稅率1.2%,因每調降0.1個百分點,地方財源將減少11億元。在地方政府反對情況下,目前主要方向仍為暫不調整囤房稅率上下限。官員也表示,除現行已採用囤房稅的北市,台南、高雄、桃園、台中、新北等五都與新竹縣市也表態將施行囤房稅,採四戶或六戶以上適用3.6%稅率,這也和朝野立委提高多屋持有稅理念不謀而合,同時亦兼顧地方自治原則,財政部樂見其成。

(圖/中國時報林昱均)

2021年稅收大豐收 財政部:超徵逾4000億元

大豐收!財政部11日公布2021年12月暨全年稅收統計,我國2021年總稅收達到2兆8,450億元,較預算目標數超徵逾4,000億元,總稅收及超徵數皆寫下歷史新紀錄。另2021全年稅收規模,年增率18.6%為近32年來最高,比2020年成長4,463億元,亦創史上單年成長稅額最高紀錄,表現十分亮眼。近年稅收超徵情況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豐表示,2021年全年總稅收大於預算數(2兆4,416億元)達4,034億元,全年預算達成率116.5%,創下我國稅收超徵數史上新高紀錄,前一次新高為2015年的1,878億元。2021年全年重大稅目陳玉豐指出,2021年除總稅收創新高外,營所稅(6,985億元)、綜所稅(5,256億元)、營業稅(4,821億元)、證交稅(2,753億元)、關稅(1,325億元)、房屋稅(833億元)、牌照稅(670億元)、遺產稅(330億元)、契稅(178億元)、期交稅(104億元)等10項稅目,皆創歷史新高水準。各主要稅目中僅娛樂稅受疫情停業影響未達預算數目標,其他皆達標。2021年全年稅收大豐收,主要為營所稅年增2,214億元、證交稅年增1,246億元、營業稅年增449億元等三大稅目成長。陳玉豐分析,營所稅之所以大增,主因2020年政府紓困免辦暫繳稅款企業,2021年報稅季回補入帳,加上上市櫃企業獲利成長豐厚,還有企業自繳稅額增加等因素所致。證交稅則受惠於2021年海運行情助攻台股交投熱絡,全年台股日均成交值達4,613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增逾八成。營業稅則為國內產銷活動穩定、進口電子零件稅額增加所致。展望2022年稅收,我國有企業獲利成長、出口暢旺、內需回溫等三大正面因素,後勢可期。陳玉豐表示,以2021年前三季上市櫃公司表現,總營收約27兆元、年增近兩成,稅前淨利約3.3兆元、年增八成以上,估上市櫃企業全年營收與獲利有望挑戰史上新高,且企業2021年高獲利表現可遞延反應在2022年營所稅收部分。此外,我國2021年全年出口規模4,465億美元、全年出超規模653億美元,皆為歷史新高紀錄,尤其在需求不減趨勢下,台企有望延續出口優勢。至於內需表現,逐漸回溫,娛樂稅收也逐步回升,若疫情可即時控制,內需有望再升溫。

(圖/中國時報林昱均)

國稅局人事大搬風 這2人接掌「北區、高雄」局長

財政部4日指出,北區國稅局長王蝬忠預計在2022年1月16日屆齡退休,經行政院核派由現任高雄國稅局長蔡碧珍調任北區國稅局長,至於高雄國稅局長一職則由現任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李怡慧出任,交接典禮將於1月14日上午舉行。蔡碧珍畢業於政大國貿系學士、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會計學碩士,曾任財政部賦稅署科長、專門委員、副組長、組長、中區國稅局副局長、賦稅署副署長、南區國稅局長、中區國稅局長等,資歷完整,而北區國稅局為全台五區國稅局重中之重,掌管新北、基隆、桃園、新竹、宜蘭、花蓮、金門、馬祖等轄區,蔡碧珍可說是最佳人選。李怡慧則畢業於政大財稅系學士、政大財政所碩士,歷任財政部賦稅署科長、稅制委員會專門委員、賦稅署專委、副組長、組長、司長等。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