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工商時報鄭勝得」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117 篇文章
(圖/Honda提供)

日產與本田終止合併計畫 傳將另覓合作夥伴

日本兩大車商本田與日產13日正式終止合併計劃,距離雙方宣布共創全球第三大車廠的消息還不到兩個月。這使得陷入營運困境的日產面臨更大壓力,必須另覓合作夥伴。日產社長內田誠13日表示,他們對於有助於提升公司價值與成長的新合作夥伴抱持開放態度。2024年12月,本田與日產宣布展開合併磋商,計畫在2026年前整合業務,但談判很快破局。原因是本田一開始同意對等合併,後來卻提議將日產納為子公司,據傳此舉激怒了日產董事會。但兩家公司表示,他們仍將繼續2024年8月宣布的汽車技術合作計畫。業內人士與分析師表示,日產可能尋找新的合作夥伴,以改善自身財務狀況並展開技術合作。這位夥伴可能來自汽車業領域之外,鴻海集團便是可能候選人。鴻海董事長劉揚偉12日表示,他們對與日產合作持開放態度,但無意推動收購。

(圖/美聯社/達志)

川普2.0走馬上任!關稅政策不確定 全球金融市場動盪

美國新總統川普20日就職演說對關稅著墨有限,但簽完行政命令後又揚言2月起要對加墨徵收25%關稅,導致全球股市與美國公債市場震盪,比特幣一度飆至歷史新高,金價漲至逾兩個月高點,美元與油價走跌。亞股21日大多上揚,除了韓股小跌0.08%外,日股與澳股分別收漲0.32%與0.66%。歐股漲跌互見,英股21日盤中小跌0.03%,德股下挫0.1%,法股上漲0.09%,Stoxx 600泛歐股市指數揚升0.08%。美元指數一度大跌逾1.3%,但後來跌幅收斂至0.55%報108.75。加元與墨西哥披索兌美元重貶,加元跌0.8%來到1.4429兌1美元;墨西哥披索貶幅約1%,兌美元跌至20.69。美國公債市場部分,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盤中一度下滑6.7個基點至4.544%,對利率走向敏感的2年期美債殖利率下跌4.9個基點至4.223%,兩者後來皆收復部分失土。美元走軟與川普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推升避險需求,帶動黃金現貨價盤中上漲0.5%至每盎司2,720美元,創2024年11月6日以來最高。但紐約2月期金下跌0.4%至2,737美元。川普演說時也承諾將大規模開採美國石油,導致國際油價承壓。紐約西德州原油2月期貨價盤中挫低2.41%,每桶報76美元。倫敦布蘭特3月期油下跌1.5%,每桶報78.95美元。

(圖/達志/美聯社)

川普上任後將驅逐非法移民 芝加哥首先開鍘

美國新總統川普20日上任後將展開「美國史上最大規模遣返計畫」,第一波掃蕩非法移民的行動據傳從芝加哥開始、為期一週時間。負責單位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也可能鎖定紐約與邁阿密等地執行抓捕任務。消息人士表示,這項名為「守護行動」(Operation Safeguard)的計畫由ICE負責,預計於川普就職隔天21日開始,一直持續到27日。但具體日期尚未確定。川普提名的「邊境沙皇」霍曼(Tom Homan)18日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證實此事,並表示這次「針對性執法行動」將迅速追捕約70萬名非法居留且已接到驅逐令的移民。他表示,行動將在多個城市展開。霍曼表示:「總統川普自第一天起就表明他將強化邊境安全,並推動遣返計畫。」

(圖/達志/美聯社)

消費者受衝擊!川普若對丹麥加徵關稅 胰島素與助聽器恐漲價

川普7日威脅對丹麥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以逼迫該國交出格陵蘭控制權,顯示他十分看重後者戰略地位與豐富資源。外媒分析,若川普真的對丹麥徵收高額關稅,雖對美國整體影響有限,卻會提高胰島素與助聽器等部分產品價格,美國部分消費者難逃衝擊。美國若對丹麥加徵進口關稅,可能擾亂供應鏈並增加美國消費者負擔,特別是糖尿病藥物與再生能源設備等領域。美國僅1.4%藥品進口來自於丹麥,但糖尿病等藥物攸關性命。美國約74%的胰島素進口來自丹麥。丹麥另一個對美重要出口商品是助聽器,占美國進口總量約28%。丹麥也向美國輸出風力渦輪葉片與葉輪,占美國此類產品進口總量的11%。

(圖/達志/美聯社)

就職募款金達2億美元!外媒爆川普本人好得意

美國準總統川普第二任期就職典禮迄今已籌集逾1.5億美元,外加政治行動委員會(PAC)選後捐款5,000萬美元,令就職募款金額達到2億美元,遠高於川普2017年首次就職創下的1.07億美元紀錄。外媒引述消息報導,距離川普1月20日就職典禮還有數周時間,如今募款金額已超越2017年。消息人士透露,川普不斷向旁人吹噓,指稱這場加冕典禮已籌集超過2億美元,許多富豪爭相捐款、試圖與他打好關係。自2024年11月川普贏得總統大選以來,多家企業領袖便想方設法向川普示好。電商巨擘亞馬遜、福特汽車、軟體公司Intuit、臉書母公司Meta與豐田汽車都宣布捐款100萬美元給川普就職基金。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與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也自掏腰包捐出100萬美元。

(圖/達志/美聯社)

獲頒平民最高榮譽 希拉蕊、U2樂團主唱「非常了不起」

美國總統拜登4日頒發任內最後一次總統自由勳章,19位獲得這項「平民最高榮譽」的得獎人包括:前國務卿希拉蕊、知名動物保育人士珍古德與U2樂團主唱兼人道主義者波諾等人。即將於1月20日卸任的拜登稱讚這群獲獎者「非常了不起」,為塑造美國核心價值與文化貢獻心力。總統自由勳章今年得主包括:籃球傳奇明星魔術強森、在時尚界呼風喚雨的《Vogue》雜誌總編輯安娜溫圖、時裝設計師雷夫羅倫(Ralph Lauren)、演員丹佐華盛頓與米高福克斯等。國際足球巨星梅西也獲頒此勳章,但因行程衝突未出席儀式。同獲此殊榮的「金融大鱷」索羅斯也缺席,由他的兒子代為領獎。其他獲獎者包括LGBT運動人士提姆吉爾(Tim Gill)、慈善家暨私募巨擘凱雷集團共同創辦人魯賓斯坦、創辦美國電影學會(AFI)的作家兼導演史蒂文斯、科學教育家比爾奈(William Nye)與慈善機構「世界中央廚房」創辦人安德烈斯(Jose Andres)。拜登也頒發總統自由勳章給已故黑人民權運動家哈默(Fannie Lou Hamer)、前國防部長卡特(Ash Carter)、遇刺身亡的前司法部長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約翰.甘迺迪的弟弟)與已故前密西根州長喬治.羅姆尼(George Romney),最後一位由他的兒子、參議員米特.羅姆尼代領。

(圖/freepik)

2025年全球市場面臨12大風險 這兩件發生率高達9成

私募基金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史洛克(Torsten Slok)23日預言,2025年全球市場可能面臨12項風險,其中以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最低、機率為零。最有可能出現的風險是美國加徵關稅與AI晶片龍頭輝達財報不如預期,兩者機率皆高達9成。史洛克在報告裡列出12項風險,並評估每項風險可能發生的機率。他認為,美國明年推動關稅措施的可能性高達90%,畢竟美國準總統川普競選期間多次提及此議題,勝選後更揚言要對盟國加拿大與墨西哥加徵關稅。另一個主要風險則是輝達業績不如市場預期。儘管輝達營收與獲利持續成長,但市場預期過高。一旦相關數據或財測不夠令投資人滿意,就會對輝達股價乃至於整體市場帶來震盪。史洛克關注的風險,還包含美國經濟重新加速與投資人「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s,即投資衝動)爆發,以及併購與IPO活動復甦,兩者風險發生機率分別為85%與75%。史洛克提到其他風險還包括(機率由高至低排列):美國聯準會(Fed)暫停討論中性利率(70%)、美國明年首季通膨升溫(40%)、Fed在2025年轉向升息(40%)、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明年中之前升破5%(40%)、德國經濟衰退(40%)、中國大陸陷入全面衰退(33%)、美國財政危機(10%)與美國經濟衰退(0%)。

圖/美聯社

美國企業掀執行長離職潮 今年人數創新高

最新報告顯示,美國今年迄今執行長離職人數創歷史新高,包括晶片巨擘英特爾、飛機製造商波音、咖啡龍頭星巴克與運動品牌耐吉主帥都換人做。為了因應不確定狀況,企業經常指派臨時領導人接手業務,藉此訓練他們並減低衝擊。人力資源機構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20日公布報告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為止,已有1,991名執行長表示將離職,此為該公司2002年追蹤此數據以來的最高。今年迄今CEO離職人數已超越2023年全年的1,914人。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資深副總裁查倫傑(Andrew Challenger)表示:「當前局勢充滿不確定性,企業因此選擇讓臨時領導人上任,這可以作為一種試驗,看他們如何因應當前挑戰。如果事情進展不順,替換臨時人選對公司、員工、分析師與股東來說影響較小。」美國上市公司執行長離職人數也創新高。2024年前11個月共有327人離職,高於2023年全年300人。

(圖/達志/美聯社)

加拿大財長閃辭 總理杜魯道面臨執政最大危機

加拿大副總理兼財長方慧蘭16日宣布辭職,原因是在應對美國關稅與支出議題方面與總理杜魯道意見分歧,這使得杜魯道面臨2015年11月執政以來最大政治危機。方慧蘭16日在X平台發文指出,她上周五與杜魯道會面後,對方要求她轉調較低職務,這成為她辭職的導火線。兩人已因政府支出問題爭執數周。方慧蘭在這封寫給杜魯道的公開信裡透露,過去幾週以來,她與杜魯道「對於加拿大最佳前進道路意見分歧」。她認為,面對嚴峻關稅挑戰,政府應保留財政儲備,避免「成本高昂的政治噱頭」。在方慧蘭閃辭後,杜魯道隨即任命公共安全部長勒布朗(Dominic LeBlanc)擔任財長一職。分析師認為,方慧蘭辭職「可能引發自由黨內部領導危機」,並對杜魯道帶來重大政治打擊。反對黨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批評加國政府已經「失控」,質疑杜魯道領導力不足以應對美國25%關稅衝擊。

(圖/資料照片)

重大設計規格調整!蘋果傳將推折疊iPad與iPhone

外媒引述消息報導,蘋果計劃對iPhone與其他產品進行一系列重大設計與規格調整,以擺脫多年銷售停滯並重振成長。統整外媒報導,這包括一款更輕薄的iPhone與兩款折疊式裝置(分別是可折疊的iPhone與iPad)。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打算自2025年起推出新款iPhone,機身厚度將比目前款式8公釐更薄,同時透過簡化相機系統來降低成本,價格將比Pro型號便宜。蘋果也計劃推出兩款折疊裝置。其中較大尺寸裝置螢幕展開後幾乎與某些桌上型顯示器一樣大,約19吋。較小尺寸的裝置則是折疊式iPhone,螢幕展開後的尺寸比iPhone 16 Pro Max更大。另有媒體指出,蘋果研發的較大尺寸裝置就是超大版本的可折疊iPad,尺寸為目前iPad Pro的兩倍,預計2028年上市。儘管這些新產品稱不上重大突破、許多對手也推出可折疊裝置,但這代表蘋果在格式與功能方面做出重大調整,而不僅是漸進式升級。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