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旺報連雋偉」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11 篇文章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10泛民參與2019年10月1日遊行,被港府控煽惑他人參與等罪。圖為黎智英早前遭收押。(圖/中新社)

被控非法集結、煽惑他人 黎智英等10人認罪!名下3私人公司戶口遭凍結

前年10月1日,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民主黨前主席楊森及何俊仁、支聯會祕書蔡耀昌等10名泛民參與「沒有國慶 只有國殤」遊行,分別被香港政府控煽惑他人參與、組織及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等罪。包括黎智英等人17日在區域法院分別承認煽惑他人參與、組織及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等罪。該案定於5月28日宣判。10名被告依次為香港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陳皓桓、李卓人、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國雄、何俊仁、楊森、前香港立法會議員何秀蘭、香港社會民主連線秘書長吳文遠、黎智英、香港葵青區議會主席單仲偕、蔡耀昌,承認於2019年10月1日組織未經批准集結。陳皓桓、何俊仁、楊森、吳文遠、單仲偕及蔡耀昌今早約9時先後抵達灣仔法院大樓。陳皓桓在法院外呼籲,香港人不要放棄民主自由,希望大家不論是6月4日或7月1日都繼續發聲。何俊仁則認為政府「秋後算帳」,但就算他們將要為本案的10.1集會或六四集會等失去自由,亦不會後悔。目前正因其他案件服刑的黎智英、李卓人、梁國雄及何秀蘭,從羈留室先後步進犯人欄時,旁聽者向他們揮手及高呼「加油」,黎智英向公眾回以「飛吻」,李卓人、梁國雄及何秀蘭亦有揮手作回應。此外,壹傳媒17日宣布暫停在香港交易所買賣,以待發出關於香港保安局公布有關凍結公司控股股東黎智英持有的資產,和本公司股權的聲明。香港保安局14日宣布凍結正被起訴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的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所持有的壹傳媒有限公司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本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黎智英現時持有71.26%壹傳媒股份。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早前表示,集團知悉黎智英先生持有的壹傳媒股份,及黎智英先生名下3間私人公司的銀行戶口被凍結,事件與壹傳媒集團戶口完全無關,集團及《蘋果日報》的運作及資金財務,絕不受影響。

大陸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圖/新華社)

陸擬派「美國專家」擔任駐英大使 防堵英美聯手抗中

外媒日前報導,大陸駐英大使劉曉明即將退休,將由原本是駐美大使熱門人選、大陸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接替。這個人事安排明顯針對英國的後脫歐時代而來,為避免跟歐盟分家的英國,因此被美國拉走,大陸找來對美專家,維繫中英關係。據了解,劉曉明在2021年1月就滿65歲,達到副部級(駐英大使為副部級)退休年齡,他算是屆齡的正常退休。他從2009年擔任駐英大使,是迄今為止擔任該職位最久的官員,也被英國媒體描述為言辭犀利的大陸外交官。以往大陸駐外大使,平均任職時間都在4年左右。此次劉曉明離任後,將會在2021年3月大陸兩會之際準備正式交接。劉曉明的繼任者,是57歲的鄭澤光,他曾是廣東省普寧縣興文中學教師,後來在華南師範大學英語系學習,畢業後在大陸外交部工作,從科員做到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成為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的助理前,鄭澤光在大陸地方也有從政經歷。2010至2013年,鄭澤光曾掛職出任江蘇省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隨後擔任王毅助理,兩年後升任外交部副部長。在國際外交界,鄭澤光被認為是知美派,應是大陸駐美大使的理想人選。從1990年代開始,鄭澤光就在專注於美國議題20多年,曾擔任過大陸駐美使館一秘、使館公使等職。但多維新聞網報導,知美派只是外界給鄭澤光貼上的一個簡單標籤。這也非大陸派駐大使的決定性因素。如果觀察近年來鄭澤光的表現,他所負責的領域並不局限於美國,而是涵蓋拉美、北美和歐洲等地。而且,報導認為,對美、對英事務並非彼此割裂和排斥。從大陸視角來看,鄭澤光完全能夠勝任該職。他的求學和從政經歷和劉曉明相似,都是英語系出身,並在地方有任職經歷。鄭澤光在進入外交部工作後曾被公費派到英國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留學。從大陸外交工作所面臨的挑戰來看,鄭澤光接替劉曉明出任駐英大使適逢其時,因為中英雙方都面臨內外環境的變化和策略上的調整。一方面,脫歐後的英國依然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它的國家主權姿態可能會有所調整,在全球戰略下更積極推動雙邊獨立外交。2021年,除了主持七國集團(G7)峰會以外,英國還將主持舉辦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屆時,中英在氣候變化等全球議題上的合作將是亮點。另一方面,報導指出,英國脫歐後,它在美國眼中的對歐戰略影響力就會下降,外交決策也不再過度束縛於歐盟。這讓大陸在很多國際議題上爭取英國的支持提供了機會。此外,英國外交更加獨立自主後,可能會採取比其他歐洲國家更親美的立場,強化在情報、軍事和經貿等領域同美國的合作。美國也希望拉攏英國對抗大陸,因為歐盟其他國家對大陸,比較是先經貿、後價值,讓美國有所不滿但也難以阻止。英國脫歐後,恰好可以是美國重點拉攏的對象。不過,脫歐後的英國也不願意成為美國的附庸。這一點從英國脫歐投票前率先加入大陸提出的亞投行(AIIB)以及2015年和大陸宣布雙邊經貿黃金時期就可以看出。這就呈現了中美英(而非局限於中美歐)三邊會加大博弈的現實。這個時候就需要大陸重新調整對英外交策略,加大與英國的接觸,避免英國過度倒向傳統盟邦美國一邊。從大陸立場觀之,西方發起的反中戰主要由美國引領,英國也是繼美國之後內外環境轉變最明顯的大國,如果大陸外交官能夠更主動地處理好對英外交,把握好美英之間的平衡,可能有助於緩解西方對華輿論攻勢和戾氣。這也是美國專家出任下任大使的主要考量。

解放軍054A型護衛艦「臨沂」號。(圖/新華社)

陸擬再造20↑戰艦 台海周邊恐遭「艦海戰術」

近日,無論大陸網路、外電消息,都稱大陸將再造20艘054A型護衛艦,從而將該型戰艦數量擴充至50艘。054A型護衛艦作戰範圍為300浬之內,這是大陸海防最重要的區域,可覆蓋台海周邊海域,並對美國軍事力量反介入。最新一艘建成的054A型護衛艦是第30艘舷號542的棗莊艦,於2018年6月30日下水,2019年2月22日開始服役。在時隔約兩年之後,重啟建投一批054A型護衛艦,意味著中共軍方對該型戰艦的又一次認可,以及未來海戰的新需求。054A型護衛艦,是在兩艘054型護衛艦馬鞍山號(舷號525)和溫州號(舷號526)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新款護衛艦。在此之前,中共海軍最先進的護衛艦是053系列護衛艦,但該艦型無法滿足現代海軍的戰略任務。054A型護衛艦是在054型護衛艦基礎上的深度改良版,除了艦體形狀、動力系統相差不大外,艦上的雷達、武器系統都有了極大的提升,包括對空搜索雷達換裝H/LJQ-382雷達、艦首改裝H/AKJ-16垂直發射系統、利用H/PJ-12近防炮替換H/PJ-13型近防炮等,大幅強化其防空、反潛作戰能力。垂直發射的安裝令其成為大陸第一型安裝垂發系統的護衛艦,也是第一型具備中程區域防空作戰能力的護衛艦,可謂國內護衛艦之集大成者。改良後的054A型護衛艦體長135米,高35米,最大寬度16米,滿載排水量4,000餘噸,採用柴動力,四機雙槳雙舵,最大航速不低於27節,續航力4000浬,自給力15天。該艦主要擔負編隊反潛或指揮任務,可單獨或協同其他兵力攻擊敵水面艦艇和潛艇,具有較強的遠端警戒和防空作戰能力。在2008年至2019年間共有30般投入現役,並已成為中共海軍護衛艦隊的中堅。054A型護衛艦的優勢還在於多用途化,具有反潛、防空、反艦、對岸火力支援等綜合作戰功能。正是得益於其綜合性能優越,該艦被認為逐漸充當起中共艦隊中通用型驅逐艦的角色。30艘的列裝規模在全球現役所有具有艦載垂直發射系統的驅逐艦和護衛艦中,數量僅次於美國海軍的伯克級驅逐艦。中共海軍不同戰艦有著不同定位。056型及其改良型056A型護衛艦屬於輕型護衛艦,數量多於054系列護衛艦,但其1440噸的滿載排水量決定活動範圍與武力值,主打大陸海岸線周圍30浬以內,定位於近海防禦,但也有說法稱將定位於近岸防禦更合適一些。052系列尤其是作為集大成者的052D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約7500噸,造價約35億元人民幣,定位於遠洋作戰。而054系列尤其是054A型護衛艦的定位則位於056系列和052系列之間,主要負責300浬以內的攻防作戰,偶爾可追隨艦隊遠端護衛。2009年黃山號054A型護衛艦就曾與有艘驅逐艦前往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事實上,300浬範圍之內是大陸海防最重要的區域,覆蓋大陸周邊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的大部分海域,觸及韓國、日本、菲律賓等隔海相望的重要國家。對該區域的完全掌握,將意味著突破第一島鏈,能夠對美國軍事介入進行強有力的抵制。由於覆蓋範圍囊括台海周邊海域,該艦的大批量服役,也是針對台灣。不過,054A型護衛艦也有不足之處,054A型護衛艦採用柴油機動力,27節的航速不夠。在早前中共海軍組織的實戰演習中,遼寧號航母編隊以30節高航速全程穿越台灣海峽,所有的護航艦艇都是全燃推進的052C/D型驅逐艦,不見054A型護衛艦的身影,原因就是航速跟不上。另一方面,該艦也在持續改良。從27號艦開始的第四批次,全面換裝新一代電子戰系統。在時隔兩年空窗期後,將要擴增的20艘054A型護衛艦,是否會有新的改良。一說,新建造的054A型將改良起降甲板等艦載機設施,以便搭載直-20F反潛直升機,並升級雷達系統,提高探測精度,為航母戰鬥群提供更強的反潛護衛保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圖/中新社)

外交部發言人不滅火還專門炎上 陸不認引戰稱「有態度的防禦」

針對戰狼外交的指責,大陸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強調,這種標籤化是對大陸外交的誤解。根據評論,大陸外交部發言風格改變,更多是大陸更積極捍衛己身利益。多維新聞報導,針對澳洲軍人於阿富汗殘害39位平民及兒童致死的新聞,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1月30日發推譴責澳洲士兵在阿富汗的暴行,並附上了一張設計漫畫。這則推文很快引發澳洲方面的強烈反應,乃至法國也聲援。這令外界開始質疑,大陸外交官是否需要對自身言行進一步規範。由一張漫畫引發的中澳外交之爭再次將趙立堅推向輿論風口,對趙立堅本人來說,或許他早已習慣了這種輿論紛爭,但對於大陸外交官群體來說,恐怕還很少有諸如趙立堅這樣備受爭議的典型。然而,諸如戰狼化的標籤也只是西方視角下對大陸外交官的打量,作為大陸外交系統中的一員,趙立堅的形象或許足夠獨特,卻未必就是負面案例。以大陸外交官的身份來看,趙立堅的這則推文引發爭議並不令人意外。這並不是說趙立堅發推這個舉動本身存有問題,而是從當下的國際話語權優勢與地緣政治因素考慮,大陸外交官的舉止注定受到曲解。報導認為,大陸外交過去數十年都是在「韜光養晦。決不當頭」的戰略方針下形成一套極為謹慎克制的規範,這不僅令國內民族主義者感歎大陸外交之弱,連西方國家也認為這就是大陸外交的既定姿態。但是現在,世界變天了。就本次事件而言,趙立堅發推譴責澳洲軍人在阿富汗暴行的推文,看似爭議點在那張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漫畫,其實趙立堅在這件事情上發聲本身就已經觸怒了澳洲。在澳洲軍人在阿富汗的非人道暴行被披露後,西方媒體並沒有在該事件上維持其一貫對人權話題的熱衷姿態,卻不想這一儘量低調處理的資訊被大陸外交官高調宣揚。類似的事件在11月1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也曾出現,當時在被問到五眼聯盟聯合發表涉港聲明時,趙立堅當場回應:「中國人從來不惹事,也從來不怕事。不管他們長五隻眼還是十隻眼,只要膽敢損害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小心他們的眼睛被戳瞎!」此言一出,西方媒體迅速稱這位戰狼外交官暴力野蠻。無疑,趙立堅的出現打破了外界對大陸外交的認知。早在趙立堅未加入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行列之前,就有學者觀察到了這位外交官的與眾不同。2015年,義大利藉漢學家李麗莎就曾提到他(趙立堅)回復訊息的速度非常快,而且讓人感到非常親密,彷佛是不需要得到任何許可似的。「我的假設是,他當然還是要按照中國宣傳部門的指導去做,但他在社交媒體上,讓接收者感受到的是一個自由發言、個人色彩鮮明的中國外交官。這跟傳統上看到受約束、集體主義色彩濃的中國外交官非常不同。」趙立堅的表現的確另類,無論是其極具個人風格的語言,以及在社交媒體上的活躍姿態,甚至是站在外交部記者會上,他的表情、動作等也並不完全拘泥於大陸外交官傳統禮儀的形象。但與其說趙立堅不符合傳統大陸外交官的形象,倒不如說,所謂的戰狼化標籤,不過是外界將這種不適應,轉移判定大陸的外交之變是錯誤示範。迥異於傳統大陸外交風格的趙立堅從一位外放使館人員被調回外交部新聞司擔任發言人的職位,這種人事安排的邏輯是大陸面臨的環境變了,大陸需要這樣靈活、積極、敢於發聲的外交聲音。但這並不意味著大陸外交戰狼化,從趙立堅到大陸外交部新聞司司長華春瑩,他們雖然令中國外交看起來更為積極活躍,但這並非是要對他國進攻,更不能被誤解為挑釁。更準確地理解,這是在世界變局中,大陸在面臨更多的紛爭時,需要有一個積極響亮的聲音與外界溝通,傳遞立場,避免誤判。這不是進攻,只不過是一種更有態度的防禦。

2017年1月17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瑞士達沃斯會見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圖/新華社)

強勢抗中是「新共識」 專家悲觀:美中關係不惡化就好

民主黨籍拜登將於1月就職美國總統,大陸國關學者大多認為,至多中美關係不會進一步惡化,但難有期待。此外,橫在拜登國安外交團隊的面前有包括:對華強硬是新時期的華盛頓共識、以全面修復盟邦和夥伴關係優先、內政為先等三座大山,都會阻礙中美關係全面正常化。11月23日,拜登宣布自己外交顧問布林肯和蘇利文,分別擔任國務卿和國安顧問。兩人預計會讓美國外交回歸傳統與理性,在和大陸加大競爭的同時,展開在地區及全球問題上的合作。多維新聞報導,拜登政府短期內似乎不太可能改善雙邊關係,因為川普執政以來局部脫鉤的現實或傾向會持續一段時間,尤其體現在晶片、醫藥等高科技領域,以及文化教育領域的交流,比如在美孔子學院的遭遇。具體而言,還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起。報導認為,第一,對華強硬是新時期的華盛頓共識。和歐巴馬時代不同,經歷川普現象和川普執政後,美國菁英、決策者對中國挑戰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美國情報和國安系統在戰略上將中國認定為對手。極端右翼甚至將大陸認定為敵人。拜登執政後,可能會延續對手的定位,進入與大陸長期對抗和競爭的階段。但策略上可能會區別於川普時期的手法,在發布強硬舉措的同時,也會注重一些領域的合作,包括經貿上的互補合作和全球大流行、氣候變化及伊朗核等地區和全球議題上的配合。拜登也會注重和大陸在網路、海域、通訊技術、金融和貿易方面的規則的制定和話語權的爭奪。在經貿層面,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會馬上消失,兩國貿易對抗仍會進行,但不會採取關稅貿易戰的方式,而是聯合盟友共同施壓大陸,包括成立貿易聯盟或制定符合己方利益的貿易規則。第二,拜登外交以全面修復盟邦和夥伴關係優先。自由派上台後仍會在大陸周邊拉幫結派,對歐巴馬時期的亞太戰略或川普政府保守派提出的印太戰略進行一番整合。或者布林肯等智囊團隊,也會推出屬於拜登時代符號標籤的亞洲戰略,強化亞太軍事和政治同盟。但他們這樣做的一大前提是修復盟邦關係,以及重新入群。這也是拜登政綱所說的重振美國領導力的必然要求。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一方面,美國盟邦體系裂痕自歐巴馬執政後期就已開始加大,拜登也曾是見證者。這種體系在川普執政時期又加速瓦解;另一方面,美國這種體系裂痕的出現,很多情況下都被認為和大陸崛起有關。第三,拜登執政以內政為先,外交政策也要更多地為內部中產及工人利益服務,從而體2024年大選積蓄資本。拜登就職後的第一要務是疫情防控、提振國內經濟、應對種族矛盾,回饋工薪選民。這也是從2016年希拉蕊敗選總結的經驗。川普打貿易戰,限制外部移民,其實就是在嘗試緩解這些內部矛盾,實際上也是一種內政行為。未來4年,支持川普的選民也不會走遠,底層對建制體系的不滿依然存在,他們4年前的焦慮並未緩解。尤其是共和黨掌控參議院的情況下,相關抗疫及經濟刺激計畫都將耗費拜登政府大量精力和時間。拜登不能像老布希那樣在國外發力過猛。如果選民訴求和焦慮得不到緩解和解決,4年後的2024年大選拜登和民主黨就可能被右翼反撲。所以,從這三個層面講,拜登在改善對華關係方面難有大的作為,至多是回歸正常,但也回不到過去良性的競爭常態。另外,美國兩黨和企業界所關心的中美經貿結構性議題,比如智慧財產權保護、強制性技術轉讓等問題,短期內也很難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不過,拜登團隊也不會和大陸打冷戰。一方面是大陸不打,美國盟友也不配合;另一方面拜登支援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一些內政和國際議題上,會有和大陸的合作空間。拜登也會利用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私交,把控好穩定雙方的大方向。

美國總統誰當選好?大陸無定論。圖為10月22日,美國大選最後一場電視辯論。 (圖/新華社)

有機可趁!川普損害美國利益又孤僻 中方挺川比挺拜登多

美國大選即將於台灣時間11月4日揭曉,雖然民進黨政府否認押寶美國總統川普,但台灣社會的川粉氛圍很明顯,大陸在更早就已澄清,沒有坐等美國大選,隨時可修補雙邊關係。在大陸政府內部,包括外事部門,認為川普連任對大陸有利的人不在少數,雖然中美關係遭遇建交後最嚴峻挑戰,但大陸外交成就在過去4年,也是中美建交以來成績最豐碩的。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主席艾倫於8月13日邀請大陸駐美大使崔天凱與20多名學者及有關人士就中美關係舉行視訊交流,崔天凱當時就強調,也許有人認為中方在等待今年11月美國大選結果,但中方沒有等待,更不願在等待中浪費時間。預測或影響美國內政走向遠非中方所能,中方既無意願、也無興趣捲入其中。與此同時,包括大陸外交部下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清大國關院,愈來愈多大陸權威學者認為,當國際逆全球化、反合作已無法逆轉,從大陸整體利益而言,川普連任對中國中長期是有利的。大陸涉外人士透露,這類看法的重點是,一是川普會損害美國國家利益,荒腔走板的防疫就是一個最佳例子,二是川普損害盟國利益方向不會變,對德國、日韓駐軍就是一例,美國海外駐軍有著二戰後歷史、盟國信任感等多重因素,但川普是不給錢,軍隊就要走人。還有就是川普在國際上是孤立主義,雖然國務卿四處奔走籌組反中聯盟,但效果不彰,這4年來,巴拿馬、加勒比海重要多明尼加、占有南太重要戰略位置的索羅門群島、中美洲薩爾瓦多等國陸續與大陸建交。該名人士強調,為什麼台灣原本的中美洲有不少邦交國,因為是美國的後院,但美國連自己的後院都管不了,整天只從台美關係上挑釁大陸,自己周邊都被大陸邦交國包圍了,「如果總統是希拉蕊,有可能放任這些事發生?如果美下重手,中美洲國家敢跟台灣斷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慶四則表示:「大陸對於川普或拜登誰當選,倒沒有特別明顯的傾向。」李慶四指出,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對華政策都趨向緊縮,只是民主黨不會做得那麼極端,且拜登也對中國大陸放過不少狠話,「既然川普在任時的態度對大陸這麼強硬,而且廣受美國民眾支持,如果拜登上台後轉向成為對大陸友好,美國民眾這一關恐怕也過不去。」李慶四解釋,防範中國大陸崛起,是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共識,美國民眾大都支持政府對大陸採強硬態度,無法容忍一個對美國產生威脅的大陸,「因此不管是誰上台,中美關係將一如既往,充滿磕磕絆絆與不斷的摩擦,唯一不同之處,只是在於出現歧見和摩擦的領域不同罷了。」

陜西嵐皋縣朝陽村衛生室的醫生,給病人抓中藥。(圖/新華社)

陸中藥材飆漲兩倍價 藥企連「薏仁」都要囤貨幾十噸

大陸中藥材漲價潮來襲!受到疫情影響,大陸民眾加強藥材食療,以及疫情後大陸發布多項規定,加強了動物類中藥材的監管,產量急劇減少。牛黃(牛科動物的膽囊結石)已經漲到2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1斤(等於1公斤約172萬元台幣),蛇類藥材價格則比去年多出一倍以上。綜合中新網、央視報導,在河北安國中藥材交易市場,走訪多家經營戶後發現,近期不少中藥材價格都出現上漲,漲價的品種達到30多種。做中藥材生意多年的張女士透露,9月以來,她經營的藥材中,就有3成出現不同程度漲價。她表示:「川芎漲了有2元,原先賣20元,現在得22元。」此外,感冒藥原料板藍根、連翹、健脾補肺的薏米等也在漲價行列中,這些基本上都是中藥處方中用量較大的品種。很多藥食同源的品種,也就是可同時入藥和食用的中藥材,價格也快速上漲,決明子、百合、豆蔻、紅花等漲價幅度在10%到30%不等。而漲價最為明顯的是一些動物類的中藥材,最小漲幅都在50%左右,最大的甚至翻了兩倍還多。「去年百花蛇大概是一公斤50元左右,正品貨,今年要100多元。烏蛸蛇去年一公斤400元左右,今年是1000、1200元。」河北安國中藥材市場一名商戶說。徐東亞是該市場內為數不多經營天然牛黃的商戶,她指出,近期天然牛黃的價格一路上漲,而且貨源還很緊缺。她用了好幾個月才收到一小撮牛黃,雖然重量只有0.5公斤,但價格卻高達20多萬元。而在4年前,這些牛黃的價格只有5萬元左右,4年時間價格漲了將近5倍,而現在還在繼續上漲。快速漲價的中藥材讓一些採購商措手不及,很多採購商都選擇觀望等待,而這也使得目前市場的交易偏向冷清。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漲價?不少藥材商認為,一些中藥材漲價,主要是因為供不應求。像牛蒡子、川芎、連翹,今年原產地的產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減少。對於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品種,主要受到今年疫情影響,需求量比往年明顯增加,導致價格上漲。而動物類中藥材,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國家嚴控通關檢驗程序,因此進口量急劇減少。此外,疫情後大陸發布多項規定,加強了動物類中藥材的監管力度,從養殖、生產、防疫等方面都更加嚴格管理。來自河南的採購商王女士說,她的用戶主要是小型醫療機構,而這些機構的需求量由於疫情因素,目前還沒有完全恢復,因此她對採購原料持觀望態度。不少採購商表示,現在原料上漲使得採購成本直接增加2成左右,而來自客戶的需求量恢復還不明朗,因此,選擇先觀察價格走勢,再出手採購。中藥材漲價,給下游的藥企帶來成本壓力。中藥飲片、中藥製劑等產品價格會調整嗎?康益強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解淑強說,他們的產品主要面向醫院和藥廠,而藥廠的訂單合約都是一簽一年,即使原料漲價,他們也無法調整產品價格。這幾年多變的中藥材市場,也逼迫他們形成了應對價格波動的策略。一些大陸企業都提前出手囤貨,以此來降低生產成本。一家企業的庫房囤放了幾十噸薏仁,是兩個月前一次買入。而有些企業在無法囤貨的情況下,就只能無奈接受成本上漲的事實。李龍是河北一家藥企負責人,企業生產的幾十種中成藥中,需要大量名貴中藥材,包括牛黃、麝香、熊膽等,而漲價的占到了相當比例,有的同期漲幅翻了一倍。不少企業都表示,如果中藥材繼續漲價,他們也不得不上調終端產品的價格。對此,大陸業內專家呼籲,隨著《中醫藥管理法》的落地推進,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運用國家儲備等手段,調節和平衡中藥材的供需市場,平抑價格,從而促進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圖/新華社)

決定不甩美國了!中五中全會今展開 定案「國內大循環」

中共今天(26日)起舉行十九屆五中全會,會議前大陸高調紀念抗美援朝,警示美國;五中全會聚焦兩大主題:第十四個五年規畫和2035年遠景目標,16日政治局會議審議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畫綱要》,北京正改變以往中美友好搭配東南沿海做引擎的發展模式,以「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度過「動蕩變革期」。2017年12月28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當年度駐外使節工作會議的全體使節時講話指出:「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18年6月23日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再次強調:「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最好的發展期,與百年的大變局,成為習對國內外局勢的兩大論斷。8月24日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表示,國際形勢的關鍵字是:「動蕩變革」。習補充稱,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這是動蕩變革期首次出現在習的公開講話中。10月14日的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官方慶典活動上,習近平對於大陸外部環境的判定略有改變,已經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衍變為「動蕩變革期」。他認為,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習近平的講話顯示,從大變局衍生出動蕩變革期,中共高層不僅清楚意識到中方面臨的外部壓力,也在承認並警告大陸存在內部的挑戰和困難。對北京當局來說,除了有應對外部摩擦乃至戰爭風險的預案,更要做好自己的事、努力推動大陸經濟繼續快步向前,超越美國,才是治本之道。在率領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與大陸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一起參觀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展覽之後,10月23日上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再度發表抗美援朝講話,他引述毛澤東當年所說的:「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或是習近平自己強調的,「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鍛造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還強調會「殺出一條血路」。任何搞霸權、霸道、霸凌的行徑,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不僅根本行不通,最終必然是死路一條!中國人民必將予以迎頭痛擊!雖然對內宣傳下有所收斂,但無疑是對美國發出強烈示警。與此同時,在慶祝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兩天之後,10月16日政治局委員舉行會議,審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畫綱要》,習近平接班後,先是宣示要發展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現在輪到西部的成都與重慶。翻開大陸地圖可輕易發現,將成渝地區與沿海三大增長極連點成線,就會形成一個占大陸經濟總量約7成以上的巨大菱形空間,形成北有京津冀,東有長三角,南有粵港澳,西有成渝的中國區域經濟格局。相對於東南沿海地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直未引起外界足夠熱度的關注。其實早在2020年1月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大陸高層就曾研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此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畫綱要》更是賦予成渝經濟圈「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的表述。大陸財經專家認為,這意味著大陸發展方向,從主要東向大海,正在轉變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這也正是大陸高層口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來迎接美國大選後的全球變局。

鄭宇欽被指是台諜。(圖/擷取自央視)

台諜案為「宣傳戰」 打擊台獨、港獨

如何看待大陸一連三天公布台諜案,首先,這是宣傳戰,而非情報戰;其次,打擊台獨、港獨這本次宣傳的重點,最後,延一天播出與人民日報評論的規格,透露些許意義。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大陸公布兩次大規模台諜案,2018年為雷霆專項行動,2020叫迅雷專項行動,兩者的類型顯然雷同,但針對性不同。曝光手法上,2018年9月14日,安徽省六安市公安局在官方微博公告,9月15至16日,相關媒體將集中開展對台灣間諜情報活動的「公開揭露」。公告指出,央視《新聞聯播》15日將公開報導國家安全機關部署開展「2018-雷霆行動」等,隨後六安公安微博刪除相關公告,但大陸部分機構網站,仍可看見相關公告。這次則是從10月10日下午起,先從西北部的大專院校,如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體育學院、西安西北大學等黨委保衛處的有關「關於收看揭批臺灣間諜組織竊密活動及刊發相關評論文章的緊急通知」,後來雖然部分官網刪除,但部分機構網站仍留存。兩次手法如出一轍,證明不是無意洩漏播放訊息,而是有意為之。這次央視焦點訪談連播三集,這絕不可能是兩、三天可以拍出,鄭宇欽案還點到捷克,該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於9月初訪台,這應是近一個月前即開始準備,所以絕不會是對總統蔡英文演說不滿,才有這次播送。根據央視焦點訪談的節目報導,無論是被指涉嫌替境外刺探及提供國家秘密的李孟居,及包括鄭宇欽在內,有藍有綠的三位學者,都指向打擊台港獨是大陸安全單位的重點。所以,去糾纏於報導內容是否真實、或是很荒謬,其實沒有太大意義,而是大陸認定,民進黨政府搞台獨,所以跟其安全單位合作,絕不允許。這條線,他現在要畫清楚,不再模糊。跟2018年一樣,這次遍及央視、環球時報、人民日報,這應是由中共中宣部主導,雖然內容素材由安全部門提供,但更像是宣傳戰,如同11日焦點訪談最後,警示如台灣民眾幫助香港反送中人士偷渡,可處三年至無期徒刑。此外,2018年央視新聞聯播報導時,沒有點名蔡英文,這次央視新聞聯播直接說:「蔡英文當局」,這是2016年來首次。與此同時,按照最早於網路公開的收看通知,原本是10日要播出,但當天下午緊急通知順延一天,原本的通知,還有載明要收看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直到焦點訪談的台諜案於13日播出最後一集後,人民日報才於14日在11版刊出題為絕不給台獨活動留下任何空間的評論,署名為貞元,該評論與人民日報未署名或署名的評論員文章等級有落差,比較像是一般評論。有消息說,會有此安排,可能跟蔡英文的國慶演說,更為不挑釁有關,值得推敲。大陸黨媒環球時報於11日發表題為「一個中國豈能被蔡的浮詞虛言替代」的社評,其代表目前主導對台政策有關部委的主調,即民進黨是一群不吃敬酒只吃罰酒的機會主義政客,這是台當局唯一能聽得懂的語言。北京認定的因果關係是,正因為近期文攻升級、軍事高壓,才是讓民進黨政府說出台美不尋求建交、蔡英文國慶文告仍尋求對話的「因」。縱觀台諜案,有實有虛。在兩岸近期敵意不斷上升之際,美國大選前的美中台三方互動,與新總統選出後,兩岸仇恨是有所遞減或是等比級數地增加,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在深圳強調要與時俱進深化改革開放,大陸已宣布年底可全面脫貧,只要台美關係不動,大陸也不動,炒作年底前武統論,大可不必。

10月9日,檢測承辦商在香港蘭桂坊某酒吧內派發樣本瓶。(圖/中新社)

港微生物學教授示警:檢疫資源嚴重錯配

香港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11日在香港商業店台節目《政好星期天》警告,若香港在冬天不對所有餐廳、酒吧、傳統市場、院舍、教會等高危控制點做針對性預防措施,估計新冠疫情下,「隨時有幾萬人出事、過千人死亡」。袁國勇表示,不少餐廳、酒吧等高危控制點未有確實執行人數及餐桌距離限制等防疫措施,以致病毒容易帶入社區。他亦稱,香港目前持續有零星本地個案,估計目前是「第三波疫情尾的延續」。他並表示,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病毒者的醫治難度更高,用藥愈多,副作用愈多,對患者病情有影響。他又建議所有高危者必須接種流感疫苗。袁國勇預期,香港或要到明年6、7月後才有足夠新冠病毒疫苗開始接種,9、10月才能進行全民接種,「市民還要忍受一年」。他說,香港未有安全疫苗可大量接種前,必須做好邊境管制、對高危控制點的針對性措施;替有病徵者、爆發地區、高危人物檢測;香港市民亦應用手機拍攝記錄每日到過的高危地方,以協助衛生署作流行病學追蹤。袁國勇表示,先前全民檢測168萬人中驗出32宗確診個案,高危群組如計程車司機、客運巴士司機、院舍員工的檢測驗出染疫者亦少,成效很低;反之政府門診和私人診所的樣本瓶效率高得多,1萬人中分別驗出46人和84人確診,形容資源嚴重錯配,「一路以來檢測的方向、焦點都放錯地方」。他重申,加強對輕微病徵者檢測的效果遠比大型篩選好,而且成本低,亦可考慮給予私人診所醫生相應行政費,鼓勵他們為病人檢測。此外,根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11日凌晨零時,香港新增7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其中4例屬本地感染,均與此前確診的本地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3例為境外輸入個案。至今香港個案累計5183例(包括一起疑似個案)。新增的4例本地個案中,其中兩人居於葵涌殘疾人士院舍「國寶之家」,一人居住北角M1酒店。輸入個案的3人分別從菲律賓、荷蘭和尼泊爾抵港。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