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組」記者的文章列表
電競奇女子推「翔谷號」 行動科技車拓展偏鄉學童視野
「看到許多年輕人對電競的憧憬與嚮往,我希望電競是一個可以讓年輕人長遠發展的職業,只是一個初衷,單純的起心動念。」前中華民國電子競技協會理事長徐培菁友人告訴CTWANT記者,這位產業人士眼中的電競業奇女子,兩年前轉任「翔谷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後,除了到偏鄉助學義診供餐發物資,還打造一輛行動科技專車,開啟偏鄉孩子科技新視野。徐培菁這三個字,在電競產業裏可說是舉足輕重,因為她在2016年到2020年期間擔任中華民國電子競技協會理事長、台灣電子競技聯盟董事長時,正是台灣電競邁向國際化的關鍵時刻。業內有人稱她為台灣電競產業發展幕後推手,促成台灣第一座電競專用場館的設立,2017年於高雄的《英雄聯盟》亞洲對抗賽等國際級電競賽事,2018年台灣主辦「IESF世界電競錦標賽」……,都是徐培菁與團隊跟著電競業發展的一項項戰績。徐培菁於2022年3月受邀擔任財團法人翔谷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徐培菁常提起,她看到許多孩子離開遊戲與電競工作後,對未來仍有著不確定感,因此希望能再往下紮根,開啟更多孩子對科技等新知的視野。」一名參與基金會工作人員說。翔谷慈善基金會不定期提供愛心便當供民眾領取。(圖/ 讀者提供)由於電競賽事剛起步,徐培菁接觸到不少年輕選手,也看到偏遠鄉鎮的資源缺乏與需求,體會到台灣孩子真的很有潛力,因此她接手基金會後,透過向海內外台商募款,以發放獎助學金等方式關懷清寒弱勢學生,贊助學校栽培優秀體育人才,包括拳擊、跆拳道、棒球等,支持運動選手的設備、球套等個人裝備等,讓他們更專注於訓練與比賽。值得一提的是,翔谷慈善基金會還打造一輛行動科技專車「翔谷號」,開進校園,帶著器材、師資陪著孩子用3D雷射切割列印DIY,一年巡迴70場次,嘉惠近千名學生,幫助台中市偏鄉的孩子們擁有更完善的學習機會。同時,翔谷慈善基金會長期致力公益,捐贈消防救災車、在疫情嚴峻期間提供醫護人員連續60天供餐計畫,以及提供多元化「助學」方案,包括協助弱勢孩童學習才藝、提供清寒獎助學金以及支持孩童體育競賽發展等。尤其是在缺乏醫療資源之區域,徐培菁與基金會執行長林子凱醫師等團隊,結合各地方醫療院所有心人士舉辦國內外醫療義診活動,將最專業醫療服務如同及時雨一般,提供給最需要治療的民眾之外,還專案援助無法支付鉅額開刀費用病患,展現「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精神,地方蔚為美談。徐培菁也觀察到社會上有眾多貧寒民眾及街友,三餐難溫飽,除了歲末年終提供餐食與發放物資外,亦有不定期提供愛心便當供民眾領取,讓愛心的溫暖力量擴散出去,持續不斷地增長。
中福董事選戰開打法律戰 大股東黃家握逾1/3股權將成關鍵
逾50多年歷史的老牌紡織廠中福國際(1435)將於6月15日召開股東會,將全面改選董事,據媒體報導,現任中福董事長陳建與會計幹部28日突然遭受調查局約談,今天(30日)下午則就一訴訟案於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開庭,種種煙硝味顯示股東大戰已提前開打。中福曾在一年內兩度被迫暫停交易,2023年擺脫下市危機,股價從2023年9月中的31.75元,一路漲到今年一月初的56.5元,昨天收盤為48元,成交量6張。CTWANT調查,30日開庭之案為中福公司向大股東黃立中及旗下的中福整合行銷(簡稱中整)與福興投資共兩家公司提出聲請,要求法院禁止其出席6月15日的中福股東會並行使表決權暨選舉權。依公開資訊統計,中福創辦人家族黃立中本人握有11.74%中福股份,其擔任負責人的中整公司與福興投資分別持有9.87%、10.32%之中福股份,總計在中福占比近三分之一股權。由於中福因坐擁位於中壢工業區,估值達50億的兩萬坪土地,帳上並擁有數億現金且零負債,而被市場看作為一支熱門的「土地資產股」,再觀察中福公司一年多來從財報爭議到大打法律戰,外界熱議焦點恐是對焦在這50億土地資產的處份權,法官的判決將成左右中福股東權益的關鍵。根據公司法,若現任經營團隊意欲處分土地等重大資產,或是讓公司終止上市,必須先掌握超過三分之二的股權。也就是說,當前只要黃立中不同意,這兩件事就不會發生。中福公司2023年7月提出禁止中福整合行銷就福興投資握有之2,536萬1,397股股票為買賣、移轉、設定質權及其他一切處分行為之假處分,已獲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民事裁定;接著即是30日開庭的聲請禁止案。三年前,由於中福股價長期低迷,以翁弘林為首的力大資本,聯合徐佇美、陸榮木、陳建、高榮志等市場派,以股東行動主義為號召,取得過半股權,成功踢下原董事長黃立中,成為中福新經營團隊。中福股東自救會表示,原本期盼新團隊進駐之後能帶來新的營收契機,刺激股價與市值成長,沒想到迎來的卻是一年內將近300天無法交易的下市惡夢,月營收更從上千萬驟降到幾十萬。最後在小股東成立自救會大力奔走,以及主管機關強力監管下,才恢復交易。據了解,中福下市危機原因為具有會計背景的總經理陸榮木聲稱,中福持有49%股份的福興公司所繳交之財報有會計師保留意見,無法認列其價值,導致母公司中福無法編列財報,進而遭主管機關勒令停止交易,前後將近一年。中福經營團隊在暫停交易期間連換三家會計事務所,都用同樣的理由,指控福興公司未繳交其所認可的財報才導致公司面臨下市危機,不過,很弔詭的地方是,最後中福恢復交易時,福興繳交的財報與先前無異。中福股東強烈質疑,一旦中福下市,那麼公司是否即可自行處分50億土地資產?等於是犧牲上萬股東權益,不符合股東行動主義的意義。而中福的公司治理也有違法之虞。根據公司法第201條,上市公司董事缺額達三分之一時,董事會應於六十日內召開股東臨時會補選之。如今,七席董事中有三席董事懸缺超過一年半,至今仍未補選,讓許多小股東也難召開股東臨時會依法選舉,主要是新經營團隊掌握過半股權,在公司經營權上佔有優勢,至今仍拒絕補選,明顯漠視法令。經營團隊之所以如此有恃無恐,正是因為掌握過半股權,看準少數股東無法召開臨時會,現任董事成員又都由原本團隊所掌握。即便公司屢爆爭議,營收急遽衰退,公司治理違反法規,團隊無心經營,也不用擔心會失掉經營權。據了解,針對六月十五日即將召開的股東會,陳建、翁弘林等人多次對外宣稱他們掌握過半股數,不會有問題;然而,若無法藉由訴訟抑制黃立中及其他股東可運用的股權影響力,讓中福下市進而私自處分土地資產的想法將無法成真。因此,新經營團隊過去一年來花費數百萬元打法律戰,今年年初提出禁止中福整合行銷就福興投資握有之2,536萬1,397股股票為買賣、移轉、設定質權及其他一切處分行為之假處分,已獲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民事裁定;下一步就是30日下午召開的聲請禁止案。綜觀中福現任經營團隊的手法,從運用財報爭議到現在大打法律戰,目的都是瞄準50億土地資產的處份權,法官的判決將成左右中福股東權益的關鍵。
AI PC來了2/品牌廠搶食換機潮紅利 聯發科有望攜手輝達力拼高通
AI PC真的來了!法人指出,其中下游品牌廠宏碁(2353)、華碩(2357)將是主要受惠者,上游廠商部分,則是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尤其聯發科更被市場點名將會與輝達(Nvidia)合作推出ARM架構的處理器,都值得注意!近期筆電品牌廠雙A股價已開始反映AI PC效應,5月21日華碩發表全新AI PC後,宏碁股價從48元最高來到58元,華碩雖然短線已先行起漲,但股價最高也來到535元。分析師謝明哲表示,華碩21日發表的vivoBook S15,就是首款搭載高通驍龍X ELITE處理器的AI PC,這款處理器也是採用ARM架構,一方面具有高性能AI加速功能,同時也延長電池續航力。而聯發科其實在2021年就開始跟輝達合作,2023年推出了一款車用晶片。宏碁發表發表首款Copilot+ PC:Swift 14 AI筆記型電腦。圖為董事長陳俊聖。(圖/翻攝自宏碁官網)蘋果發表新iPad後,謝明哲分析,AI要普及就是要落地到終端裝置,PC也好或者是手機也好,尤其是手機,市場應該會更大,畢竟使用者可能不會每天帶著PC跑來跑去,但是一定會帶著手機。大摩也在近期發布一本多達52頁的AI PC報告,並指出高通、輝達、聯發科將會推出更多的整合節能晶片,而AI PC普及率將會明顯成長,預估今年約8%,2025年到30%,2026年到50%。分析師李冠欽解讀大摩報告指出,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上,包括微軟、ARM還有高通、輝達、聯發科都會秀出更多的新產品,其中觀察指標是台積電跟聯發科,台積電在CPU的代工市佔率將是最大優勢,聯發科則是有機會跟著高通路線走。除了品牌廠將受惠AI PC換機持潮外,法人也看好代工廠和碩亦將受惠。(圖/報系資料)代工廠指標股則有和碩(4938)及鴻海(2317),其中和碩接下來也會有AI PC的新品上市,以及人工智慧伺服器,和碩也與輝達合作,將推出PEGA AI,加上AOI(光學檢測),就可以大幅提高精準度。鴻海從上游伺服器到下游終端裝置都有代工,謝明哲指出,鴻海自然也是受惠廠商,從股價角度來看,鴻海從100元附近衝上170元,看起來漲了7成,股價漲多了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震盪震盪,但相較於廣達(2382)、緯創(3231)去年以倍數計算的漲幅還好,從中長期來看,多方架構並沒有改變。
AI PC來了1/COMPUTEX大廠對決!華碩攜手高通 估滲透率3年內翻倍
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將於6月4日開展,今年包括輝達執行長黃仁勳、AMD執行長蘇姿丰、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都將來台,鎖定的目標市場沒有其他,就是「AI PC」,也正式宣告,「AI PC」元年將正式啟動。AI話題從生成式AI機器人ChatGPT在2022年11月問世後,就持續引爆AI旋風,到了2023年12月中,隨著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推出NPU(神經網網路處處理器),台系電腦品牌廠也立馬推出首批搭載INTEL NPU的「AI PC」,基本以優化電腦使用模式為主,不過硬體到位了,軟體仍在等待微軟。「蘋果在台北時間5月8日推出新款iPad,儘管價格依然貴得令人咋舌,但外界普遍認為,蘋果希望用新款iPad來跟AI PC對決。這個狀況就有一點像之前的MAC,蘋果透過自行設計的處理器、系統軟體等所推出的MAC,從原本專供設計人員使用的電腦,硬是從微軟手中拿下了10%的個人電腦市占率。」一位電腦品牌廠高層告訴CTWANT記者。AI PC的定義是甚麼?「硬體廠英特爾認為,有了NPU的電腦,加上搭配CPU(中央處理器)跟GPU(圖形處理器),能夠滿足AI應用需求就算是;軟體廠微軟則直接定義,要滿足算力需求的才算,軟硬體廠商都有不同的定義。」華碩發表旗下首款AI筆電ASUS Vivobook S 15 (S5507),右為共同執行長許先越、左為華碩全球區產品行銷經理Kevin Wang。(圖/華碩提供)台灣筆電品牌廠對AI PC也給了不同定義。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之前指出,「AI PC的定義不一,但宏碁認為,生成式AI將PC使用『從search(搜尋)轉為ask(發問)』的行為模式改變才是重點,現在硬體方面,廠商各有規劃,接下來就是等軟體跟上。」華碩對於AI PC看法相當樂觀,13日的法說會上,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以網際網路(Internet)出現掀起PC產業一波龐大銷售潮來形容,AI PC將是PC發明以來一個非常重大的變革。另一位共同執行長胡書賓也認為,AI PC將會成為個人的隨身助理一樣,因為能夠在PC端執行一定程度的AI工作,幫助PC使用者提升工作效率及使用體驗,會成為非常優秀的個人助手。微軟在5月20日發布AI PC「Copilot+PC」,並採用高通(Qualcomm)的晶片。法人指出,微軟的目標很明顯,就是要展現生成式AI將對一般個人電腦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尤其跟高通的軟硬組合,也改變了以往的「WinTel」,儘管包括英特爾及超微也會推出符合算力要求的中央處理器,但也代表在AI時代,是一個人人有機會的新局面。一天後,也就是5月21日,華碩舉行「Next Level AI Incredible」線上發表會,推出搭載高通驍龍X ELITE處理器的筆電vivoBook S15,包括高通跟微軟都會參加。「華碩這次推出的AI PC應該就是接下來AI PC的產業規格,一場改變電腦發展史的變化即將發生。」該電腦廠高層說。蘋果(Apple)在5月中發表新款iPad,號稱將取代筆電。(圖/翻攝自apple YT)這一波AI PC新浪潮,風風火火打開來,AI霸主輝達(Nvidia)能否分到一杯羹?「耗能將是關鍵,高通用在AI PC的處理器,宣稱其電池續航力可以讓使用者從台北飛到洛杉磯的航程中正常使用,換言之,可以使用AI運算10多個小時。而輝達的GPU處理器耗能是一個關鍵,加上GPU還需要CPU來協同處理,光靠輝達本身應該很難競爭,如果跟其他IC設計廠合作推出更節能的處理器,才有機會一搏。」該電腦廠主管分析。
西勝怪案1/「這不是炒股割韭菜?」 他看好米蘭車展亮相+電池採購合約結果一年收場
電動車已成全球大勢所趨,作為重要供應鏈的台灣,仍傳出違法或炒股爭議。先是號稱「台版特斯拉」的上櫃公司淳紳(4529),2015年靠電動車題材將股價從10元票面價拉抬到67元,而後證實是騙局一場,2019年遭檢方起訴;CTWANT近日接獲投資人Y先生投訴,因電動機車題材投資上櫃公司西勝國際(3625),結果遭割韭菜。Y先生向本刊投訴,西勝國際於2021年砸下2.5億元入主台灣電動機車品牌Ottobike品睿綠能,半年後雙方簽下24萬套電池模組採購協議,投資台股20多年的他與友人研判,值得長期投資,豈料股價拉抬一波後,後者一年後宣布解散,造成投資人損失慘重,無人遭追究或調查。「這不是炒作股價、割投資人韭菜嗎?」Y先生質疑。西勝國際成立於1996年,為電腦周邊零組件廠商,後以筆電鋰電池模組設計與製造為主,2009年上櫃,客户涵蓋LG、HP、Dell等,市佔率一度達16%,近年隨筆電市場萎縮,營收獲利直落,股價於12~15元間徘徊。2020年6月,西勝股東常會改選董事監事,鄭文龍、徐竚美、翁弘林三人當選獨立董事。其中鄭文龍曾任台北市廉政委員會委員,徐佇美曾任建成扶輪社社長,翁弘林為健策精密、金利精密與凱美精密三家公司獨董,之後西勝往電動機車電池領域發展。2021年1月,西勝發佈重訊,董事會決議投資二輪電動車公司品睿綠能,投資金額為2.5億元,消息一出,股價應聲大漲,同年7月,西勝進一步宣布與品睿綠能簽訂為期三年的採購協議,目標採購24萬套電池模組,股價短短一個月內,從20元漲到32元,站上近年高點,2021年的11月又加碼,宣稱品睿綠能的電動車要在米蘭車展上開賣。從事品牌經銷的Y先生說,「看到品睿綠能研發的電動摩托車品牌ottobike,曾連續兩年在米蘭國際機車展上亮相,獲得大量好評,背後大股東越南精密,更是哈雷、杜卡迪等國際一線重機品牌的零組件供應商,加上,雙方有電池採購合約,因此看好西勝。」Y先生和友人們各拿出數十萬元買進西勝,打算長期投資。品睿綠能研發的電動摩托車品牌ottobike,曾參加米蘭國際機車展,獲得不少好評。(圖/翻攝自ottobike臉書)沒想到,看似前景一片大好的品睿綠能,居然在一年內宣布解散。2022年12月30日,西勝發佈重訊:「本公司持股20.3%之轉投資公司品睿綠能科技(股)公司因受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迄今無法正常接單生產而產生持續性虧損,且經營狀況未見改善,經董事會決議擬依法結束營業進行解散。」當天,西勝股價暴跌至12元,一直持續到現在未見起色。然西勝未放棄電動機車大夢。2023年12月的法說會上,西勝董事長黃宗偉公開表示,本業NB電池模組明(2024)年會持平或小幅衰退,並預計要在2024年3月發表三款LEV輕型兩輪電動整車。Y先生的友人在去年底品叡綠能解散時,就認賠出場賣掉西勝,Y先生不放棄,仍對西勝董座的兩輪電動整車發表抱期望,直到今年3月後,整車發表一事毫無聲息,他才忍痛賣股出場。儘管明知投資有風險,但投資台股20多年的Y先生痛批,這場一年多的電動機車大夢根本是炒股割韭菜,呼籲主管機關調查。西勝董事長黃宗偉在2023年12月法說會上表示,預計要在2024年3月發表三款LEV輕型兩輪電動整車,但迄今尚未實現。(圖/報系資料照)
西勝怪案2/電動機車新品牌2.5億元投資打水漂兒? 兩造互推皮球「這答案」驚人
對於投資人投訴上櫃公司西勝(3625)投資電動機車品睿綠能,不到一年解散,股價大跌投資人慘賠,質疑是炒股騙局,西勝代理發言人李宗嶽向CTWANT記者表示,「品睿綠能因營運資金不足的關係決定清算,西勝投資的2.5億元還能拿回多少,目前還在清算中無法得知。」本刊記者採訪了關鍵人物、品睿綠能前總經理許理彥,得到的答案令人驚訝:原來西勝的電池在簽訂採購合約時根本還無法用在電動機車上!「西勝開發(機車用)電池一兩年有了,(投資的)錢還沒進來我們就在合作,但就是沒辦法裝在我們的車上做測試。」許理彥說。「黃董(指西勝董事長黃宗偉)很有心、很認真,結果就是做不出來啊!」據了解,西勝專長是筆電用鋰電池,但筆電用的是低電壓,機車電池用的是高電壓,兩者的技術差距很大。許理彥說,當時黃宗偉找了德國一家幫BMW做電池的工廠來指導,耗費了不少資源,但到了測試環節就是過不了關。根據本刊掌握的訊息,西勝在2021年1月宣布要投資品睿綠能2.5億元,隔年1月發佈重訊確認完成注資,取得二成持股,同年8月,西勝董事長黃宗偉透過立委牽線,希望國發基金一塊投資,結果11月16日新北市勞工局就收到品睿綠能提出的大量解雇計劃書,資遣員工人數多達76人。許理彥表示,品睿綠能與品辰(即ottobike的設計公司)在大股東操作下,於2022年11月15日進行合併,合併後品睿綠能是存續公司,品辰是消滅公司,當天傍晚即宣布資遣所有品睿綠能員工。可疑的是,該大股東不久後又將被資遣的重要員工,轉移至一家新成立、與品睿綠能同性質的「越創」公司,此舉也讓品睿綠能的許多股東憤怒不已。許理彥爆料,ottobike之所以無法繼續下去,是因為背後大股東越南精密受到大客戶施壓,要求品睿綠能只做代工不要自創品牌。(圖/翻攝自ottobike臉書)對於品睿綠能的解散,許理彥憤恨難平並爆料,「ottobike(品睿綠能的電動摩托車品牌)之所以無法繼續下去,是因為背後大股東越南精密受到大客戶的施壓,要求品睿綠能只做代工不要自創品牌。」許理彥說,當時他到處募資,找了許多有意願的投資者,但品睿綠能的大股東對投資人說:「不需要,我們有錢!」就直接否決掉。當時ottobike已經開始出貨到歐洲市場,如果當初繼續讓資金注入,現在一定可以看到ottobike在街上跑。西勝獨立董事徐竚美表示,獨董在審核時主要是看投資案是否合法合規,不可能參與經營,他個人在擔任獨董後也沒有買賣西勝的股票。「當初西勝提出投資品睿綠能的理由是有利於公司的縱向發展……西勝大約在10年前就開始研發電動機車電池,但當時因沒有市場,造成虧損,但整個know-how都已掌握。」據了解,西勝原欲轉型找一個出海口,才與品睿綠能策略聯盟,並投資他們2.5億元,對於為何品睿綠能不到一年就解散?西勝的說法是:西勝與品睿綠能的關係只是投資人角色,未參與其內部營運,「不是我們(西勝)這邊的問題。」
西勝怪案3/純屬巧合? 「這三家」公司大股東董事結構、涉炒股爭議情節雷同
本刊在調查西勝炒股疑雲時,意外發現西勝董事會的兩位獨立董事翁弘林與徐佇美,與另外兩家同樣陷入炒股疑雲的公司:樂意傳播(7584)與中福國際(1435),竟高度重疊。翁、徐二人皆為西勝獨董,翁同時也是樂意獨董,而徐是樂意的大股東。樂意傳播是一家遊戲代理公司。2022年8月,在沒有任何明顯利多消息、新聞與重訊支撐下,成交量與價格奇蹟般飆升,一個月內就從69元衝破120元高點,之後就維持在110元左右高檔。三個月後,樂意傳播宣布旗下代理的韓國遊戲大作《失落的方舟》將在台上市。該遊戲在歐美上市時曾創下三天內新增470萬用戶、同時在線人數132萬人的記錄。無疑的,這是一隻能幫公司帶來巨大利潤的金雞母。如此重磅的利多消息,令玩家與投資人興奮不已,但樂意的股價走勢自此卻不漲反跌,在7個交易日內從120元高點跌到91元。讓人傻眼的是,樂意突然在遊戲預計上市的前一晚發佈重訊,表示無法如期上市,且遊戲開發商將退回9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7億元)的代理費用。究竟是什麼因素,讓籌備了一年的重點產品無預警落空,樂意公司在重訊中並未說明。隔天,樂意股價爆量狂跌25%。這讓已經投入重金儲值的玩家,以及高點上車的小股東們,怒火瞬間被引爆。「遊戲到底是會上還是不會上?」、「公司以及特定人士是不是早就知道會這樣?」、「把我們當韭菜割嗎?」徐竚美為西勝獨董,又是樂意的大股東,還是中福新公司派的成員。(圖/翻攝自國際扶輪3482地區官網)網路上的質疑聲浪一波比一波更猛烈,還有網友發起一人一信向主管機關檢舉活動。立委沈發惠也質疑樂意傳播的股價異常波動疑似有人刻意操作,並從中獲得不法利益。當時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也表示涉及投資人權益,請櫃買中心去了解。但樂意以不變應萬變,未正面回應質疑,最後僅被懲處30萬元了事。至今該遊戲仍未有進一步消息,樂意公司對此也從未提出任何說明,彷彿宣稱要代理上市一事從未發生過。從樂意看西勝,情節高度雷同:均有利多消息勾勒美好遠景、股價均在短時間內飆升、均發生令外界無法理解的因素導致利多消失,公司更蒙受重大損失。至於另外一家爭議公司中福國際,則是在陳建、翁弘林、徐竚美等市場派取得經營權入主後,營運幾乎停擺,月營收從先前的500萬元暴減到100萬元,更經歷了長達一年的下市危機。最詭異的是,在去年9月恢復交易之後,股價居然從30多元一路飆漲,最高到逼近60元,目前維持在48元左右,每天的交易均只有2、3張,已接近殭屍股了。中福、樂意、西勝,股東結構如此高度重疊,爭議情節如此相似,似乎難用巧合來詮釋。
群創攜手日廠布局新一代3D封裝技術 2025年第三季開始生產
面板廠群創(3481)今(29日)宣布,與日本TECH EXTENSION Co. (TEX)及TECH EXTENSION TAIWAN CO. (TEX-T)達成協議,將於群創無塵室中建置以BBCube (Bumpless Build Cube)技術為基礎的新一代3D封裝技術,並於2025年第三季開始生產。群創總經理楊柱祥表示,此次跨國、跨域進行半導體供應鏈強化的產學合作,將可望促成3D封裝技術在半導體微型化領域的大躍進,與業界共同邁向尖端半導體良率不斷提升的新世代。群創表示,基於BBCube技術,透過與日本、台灣半導體相關大學、公共研究機構和產業界合作的量產線進行研究和開發。第一階段為2024年初:無塵室建築及設備選型。第二階段為2024年至2025年:設備陸續啟動,展開整合生產線。2025年下半年起:開始量產。TEX和TEX-T計畫與東京工業大學WOW聯盟、國立成功大學等大學和產業界合作,進行下一代3D封裝技術的研發。TEX 將建構於 BBCube 技術平台的 WOW 技術和COW 技術轉移到下一代3D整合的生產線上。此項技術轉移的成果是來自東京工業大學WOW聯盟製程、設備和材料的研究成果。此項合作以TEX和TEX-T擁有的BBCube技術平台為基礎,利用WOW和COW技術,建構全新的半導體生產線,以WOW和COW技術作為後微型化核心技術,達到半導體供應鏈的強化與升級。預計從2024年第四季陸續推出設備,並於2025年第三季開始生產。
欠稅僑委1/綿羊油大王回台豪購Gomaji 遭澳洲政府急追67億欠稅
23日公布新內閣名單中,徐佳青留任僑務委員會主委,外界不知道的是,徐佳青所聘的僑務諮詢委員、知名台商吳進昌卻因高達新台幣67億元的逃漏稅,正遭到澳洲政府調查。吳進昌是僑委會雪梨僑務諮詢委員,他2021年買下團購平台Gomaji(夠麻吉)後,至少每年都會出現在台灣新聞報導上1次,被媒體譽稱為澳洲富豪、「綿羊油大王」。但在台灣又是收購團購平台,又是砸錢買廠辦買店面的僑委,實際上卻是澳洲政府認定的逃稅大戶,長期遭澳洲政府追討高達67.54億元(2.07億美元)的欠稅,家族在澳資產還被凍結。根據澳洲法院公告,該國法官認定,吳進昌及妻「未能申報透過其英屬維京群島實體出售Nature's Care股票所得的收入」,並且涉嫌「在審計期間試圖就交易的真實性誤導專員」,判決書中也寫明吳家就是被認定逃漏稅,因此同意澳洲稅務局針對吳家的資產進行凍結,並駁回吳家申請稅務局文件保密的要求。澳洲媒體報導,吳家被凍結的資產包括多處房產,以及在聯邦銀行、澳新銀行和西太平洋銀行的銀行帳戶,同時,資產凍結命令,也要求吳家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處置、處理或減少在澳洲的任何資產價值。不過,吳進昌及妻子陳素珍、長子吳鎧圳早就回台灣定居,因此受凍結令影響最深的為次子吳鎬任。吳進昌大手筆,2022年在有新店華爾街之稱的區段內買下一二樓店面,經營Gomaji與獵人谷之夢兩個品牌。(圖/Google Maps)本刊調查,吳進昌及妻子陳素珍90年代移民澳洲,一開始專賣綿羊油及相關產品,後來投入保健食品行業,並創立Nature's Care(豐納康),成為澳洲第三大保健品牌,在台灣及中國也都有不小的知名度。2018年4月,吳進昌家族將Nature's Care所屬的ANCB公司75%股份,以190.87億元(5.85億美金)賣給兩家中資的股權基金,這筆交易讓吳家一躍成為澳洲最有錢的華人,卻也被澳洲稅務局盯上,吳家最後為此次交易繳納了30.34億元(9300萬美元)的稅金。但澳洲稅務局察覺有異,決定逐年審計吳家的報稅單,從2015年的納稅申報表開始,一張張一筆筆都仔細審查,查核歷時2年,直至2020年12月完成,發現吳進昌一家少報69.5億元(2.13億美元)的收入,澳洲稅務局最終認定吳家有逃漏稅,判定總欠稅金額高達67.54億元(2.07億美元)。而2020年也是吳進昌加速對台灣投資的一年,不僅豪砸7.31億買下團購平台Gomaji(夠麻吉)55%股份,更豪灑6.4億拿下內湖整棟廠辦。接著,吳進昌大肆在台灣買進房地產,先是2021年12月斥資2.53億元買下新店「極景藍區」1、2樓店面,2022年6月則以Gomaji與澳台國際投資2家法人名義,加碼同社區近5.64億元買下店面及辦公室。光是在有「新店華爾街」之稱的新店北新路三段,吳進昌就花了8.17億元,不僅將之前買下的Gomaji遷移到此棟二樓,更在一樓開設「獵人谷之夢旗艦店」,兩家公司皆由吳進昌擔任董事長。當時商仲業者分析,他應該是看到新店裕隆城、寶高工業區的優勢。上述總計,吳進昌2020年起在台灣至少花了21.88億元。獵人谷之夢開幕儀式,董事長吳進昌邀請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左四)到場剪綵,還可見到前行政院長陳冲(右五)。(圖/僑委會官網)另一邊,澳洲稅務局則是自2020年起就與吳家欠稅問題不斷進行爭執與追討,但直到2023年10月,《澳洲金融評論報》(The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簡稱AFR)獨家報導吳家可能會賣掉ANCB公司剩餘的25%股份,這才讓稅務局擔心吳家人會落跑,且特別研究了台灣關於執行外國判決的法律,驚覺「從台灣收回資產很困難」後,稅務局僅花了10周就完成吳家所有資產估算,然後,在同年12月20日,憑藉4529頁的證據、官員75頁宣誓書和30頁的法庭申請,說服法院凍結吳家價值67.54億元的資產。而澳洲最大華文報紙《澳洲新報》也在2023年12月21日報導,聯邦法院批准稅務局的申請,凍結吳進昌家族4名成員相當於積欠稅款2億美元的資產。至此,吳進昌家族從澳洲華人首富成為法院認證的澳洲欠稅大戶,還登上澳洲各大媒體版面,引發澳洲華僑圈譁然。根據澳洲媒體報導,吳進昌家族透過發言人表示:「已根據澳洲稅務局通常的上訴程序對修改後的評估提出正式反對,正在等待該程序的結果。」CTWANT記者上班時間四度致電至吳進昌2021年收購並擔任董事長的上櫃公司「Gomaji夠麻吉」,詢問有關吳在澳洲涉嫌逃稅之事,均未獲得正式回應。直到傍晚才由吳家在台的友人私下來電表示,「可能是因為生意上的眼紅,所以有人找媒體做出這些惡意攻擊,加上澳洲媒體報導的內容太過誇張,原本吳家打算不理會,也有做法律訴訟的準備,沒想到這消息已經傳到台灣來,讓他們感到很驚訝。」澳洲吳氏集團則於台北時間4月23日晚間7點15分來函,針對CTWANT(時報周刊/周刊王)致電詢問澳洲吳氏集團有稅務疑問,回應如下:1. 澳洲稅務局在收入認定上有不同意見,吳氏集團已經委任澳洲律師在進行稅務裁處,而且我們都已經提供稅務擔保,「沒有任何欠稅的問題」。 2. 法院早在2024年元月8日就已經解除資產凍結的命令,目前沒有資金運用或者經營上的問題,都是正常運作,我們都確實遵守澳洲當地的相關法律或規範。3.澳洲媒體的不實報導,都造成家族聲譽影響,已交由當地律師團處理。
欠稅僑委2/澳台商首富賣公司賺190億 孫儷代言保健品牌淪接管重組
旅澳台商吳進昌被僑委會聘為雪梨僑務諮詢委員,他同時也是知名保健品牌Nature's Care的創辦人,但這個他當初為了因孝心而發展的品牌,如今卻進入破產管理程序,吳家也被指控惡意爭奪經營權,登上澳洲各大新聞版面,被稱是「最富有的移民家庭與北京展開競爭」。澳洲知名保健食品品牌Nature's Care創建於1990年代,創辦人為吳進昌及其身為營養師的妻子陳素珍,兩人一開始是以販賣綿羊油及相關護膚品起家,但為了改善陳素珍父親的咳嗽問題,夫妻倆開始研究大蒜精及各種保健食品,進而自己找原料、自己製作,成為澳洲第三大的保健食品品牌,年營業額上看80億元,年銷逾百億顆保健食品。吳進昌獲獎後,駐雪梨台北經濟文化辦事特別做圖宣傳。(圖/駐雪梨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官網)根據《澳洲金融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簡稱AFR)撰文者Aaron Patrick在3月份的報導,吳進昌原本有意讓Nature's Care在澳洲證券交易所上市,最後出於不明原因,於2018年4月,將Nature's Care所屬的ANCB公司75%股份,以190.87億元(5.85億美金)賣給兩家中資的股權基金。這筆交易讓吳家一躍成為澳洲最有錢的華人,交易內容卻始終沒有被揭露,更有澳洲媒體後續追蹤發現,縱使吳家賣出了股份,但他們從公司獲得的分紅竟然與沒交易股份前一樣多。雖然Nature's Care在中國市場大受歡迎,還請來女星孫儷代言,頗有營利,但仍在2023年10月跳票一筆高達45億元(1.38億美元)的債務,中資基金有意將Nature's Care拆分售出以償還債務,卻赫然發現當初交易合約上附有但書:如果企業被出售,吳家有權進行最後競價,除非其他人出價超過6億美元。不過,這種可能性極小。澳洲政府指控吳進昌家族逃漏鉅額稅款,將其資產暫時凍結,引起當地不少媒體報導。(圖/駐雪梨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官網)根據法院文件,中資基金指控,45億元的債務之所以會跳票,是因為吳家在股東會上拒絕提供擔保,才導致公司無法順利融資,且吳家私下還不斷買進Nature's Care的債權,截至2024年1月17日,吳家擁有Nature's Care 93%的「優先」債務,這使得中資基金不得不進行第三次自救:請求澳洲法官阻止吳家行使債務人的權利。中資基金抨擊,吳家透過欺詐和不誠實的行為來控制Nature's Care。訴訟稱,當吳家知道Nature's Care違約時,他們密謀購買債務,從而濫用了機密資訊,嚴重違反當初交易的信託義務,再加上吳家人在集團內仍有任職,顯然「個人利益與其法定和信託義務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衝突」,並指控吳進昌有意當「影子董事」。2017年8月,蜜納集團搶下了澳洲品牌Nature’s Care,進軍健美保健市場,左起Nature’s Care營運長Michael Wu、Nature’s Care創辦人Jina、蜜納集團品牌總經理周瑋葶、Nature’s Care創辦人吳進昌、行銷長Jack Wu。(圖/報系資料照)最終,澳州法院認為吳家購買債權的行為並無不法,因為吳家也是Nature's Care的股東,自然知道公司會跳票的訊息。雖然法院取消了凍結Nature's Care債務的緊急命令,但由於跳票的債務未能如期償還,如今Nature's Care已進入破產管理程序,預計將花費6.5億元(2000萬美元)進行重組。至於吳進昌一家雖然在經營權官司中獲勝,但遭澳洲稅務局認定在2018年的股份交易案逃漏稅,總欠稅金額高達67.54億元(2.07億美元),於2023年12月20日因涉嫌逃漏稅,遭澳洲聯邦法院批准稅務局的申請,凍結吳進昌家族4名成員相當於積欠稅款2億美元的資產。CTWANT記者上班時間四度致電至吳進昌2021年收購並擔任董事長的上櫃公司「Gomaji夠麻吉」,詢問有關吳在澳洲涉嫌逃稅之事,均未獲得正式回應。直到傍晚才由吳家在台的友人私下來電表示,「可能是因為生意上的眼紅,所以有人找媒體做出這些惡意攻擊,加上澳洲媒體報導的內容太過誇張,原本吳家打算不理會,也有做法律訴訟的準備,沒想到這消息已經傳到台灣來,讓他們感到很驚訝。」澳洲吳氏集團則於台北時間4月23日晚間7點15分來函,針對CTWANT(時報周刊/周刊王)致電詢問澳洲吳氏集團有稅務疑問,回應如下:1. 澳洲稅務局在收入認定上有不同意見,吳氏集團已經委任澳洲律師在進行稅務裁處,而且我們都已經提供稅務擔保,「沒有任何欠稅的問題」。 2. 法院早在2024年元月8日就已經解除資產凍結的命令,目前沒有資金運用或者經營上的問題,都是正常運作,我們都確實遵守澳洲當地的相關法律或規範。3.澳洲媒體的不實報導,都造成家族聲譽影響,已交由當地律師團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