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換三千
」 行政院綠委要求「別再拿一千換五千」 行政院回應了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日與總統蔡英文進行每週的例行性會面,並率部會首長報告五倍券的規劃細節。針對部分民進黨立委提出「發現金」或「直接發券」,總統對於五倍券是否支持,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12)透露,總統對於五倍券的規劃方向和進度給予支持和肯定;羅強調「參考去年三倍券發放,一千換三千原則,五倍券也是朝這個方向規劃,對於各界相關意見會再溝通說明。」羅秉成指出,昨日總統與院長進行例行會議,會中報告五倍券進度。五倍券建立於去年三倍券經驗,截至去年底共2332萬人領取,相關研究顯示創造千億經濟效益。總統對於發放振興五倍券的方式給予肯定和支持,同時也提醒,期勉規劃過程採納可行性評估,改善去年三倍券的缺失,並對外界政策說明。「整體而言,總統對於五倍券規劃方向和進度給予支持和肯定,盼國人同胞支持。」針對民進黨正國會立委主張「直接發券不收一千」,羅秉成表示,五倍券設計是參考去年三倍券「一加三」(一千元現金換三千元振興券),今年也是朝這個方向規劃。針對中低收入戶和弱勢家庭約109萬人,政府將一千元直接匯入帳戶,讓人民拿錢換振興券,促使民眾在短期內兌領、消費,行政院各界不同相關意見會再溝通說明。羅秉成強調,振興五倍券的政策用意是為帶動更大的經濟效益,而非政府用大筆預算支撐經濟。去年刺激消費變成全民運動,國人參與三倍券比例高達98%,相信在去年成功經驗之下,五倍券可刺激民眾消費,興起另一波經濟參與。
紓困或振興?花對地方才有效 綠委籲行政院多與立法院溝通
行政院即將推出「振興五倍券」方案,雖然朝野立委多有反對聲浪,但行政院長蘇貞昌仍未鬆口修正。民進黨籍立委鍾佳濱與郭國文今(12)日舉行記者會提出折衷方案,呼籲行政院應多與立法委員溝通,並建議振興方案可包括去年的「振興三倍券」,再加上廿張可以直接領取的「紓困佰元券」,藉此協助受影響小型商脫困,甚至不用多花錢印製振興券,只要加戮記就可以達到限時消費的效果。鍾佳濱提出建議方案,「振興三倍券」維持去年「花一千換三千、實體數位都可領」,再加上20張可以直接領取的「紓困佰元券」,民眾不用拿現金換,可以直接領取,同時限用於零售、餐飲、藝文、旅宿四大行業消費,小面額方便使用、使用期限長、限用消費商家特性,藉由貼近民眾日常生活消費型態,讓全民協助四大行業脫困,加強政策美意,甚至不必再另外印製振興券,只要把每年要銷毀的3.5億張現金鈔票加戮記,就可以限期使用。鍾佳濱指出,振興方案的重點是「領到的人要花掉」,促進市場整體活絡,但各行業受到疫情影響衝擊並不一致,在零售業、餐飲業慘兮兮的同時,超級市場、電子網購事業反而逆向成長;此時應該以紓困「花對地方才有效」角度出發,錢要花在刀口上,引導市場資金流向受衝擊店家,故提出「振興三倍券」與廿張「紓困佰元券」方案。「振興五千不夠,一千拿來湊。」郭國文說,今年疫情嚴峻,三級警戒過程中產業受創嚴重程度與去年完全無法類比,因此今年的振興方案,無論是目前行政院院版的5倍券,或是幾倍券,都不應該等同於去年的3倍券的政策模式,因為去年的3倍券效益是透過「擴大內需」來促進額外的消費,但今年5倍券應該是協助整個「受創產業的紓困復甦」,不該是複製去年政策,而是延續紓困產業的振興方案,才有意義。郭國文說,目前的「特別防疫紓困振興預算」額度還有1600億額度,特別是三級警戒重創國內民生經濟下,地方民眾都認為振興5千不夠,中央應該不落人後,比照高雄市,全國加碼1000元成為6倍券,並積極擴大對受困產業振興。他表示,行政院不僅限於與黨團幹部協調討論,可以多與立法院同仁溝通討論,交換意見,推出更符合民眾期待的振興方案。
王之道/發振興券不如救失業
行政院宣布七月十五日啟動經濟振興方案,振興券將有紙本、電子支付、電子票證和信用卡等形式,以一千元換取三千元,沒有排富和年齡限制,實體通路、交通運輸都可使用;對於拿不出一千元的弱勢族群則另有優惠,但具體方案仍未定案。振興券前身是「酷碰券」,從二月開始規畫,輿論卻認為「酷碰券」刺激經濟效果只是杯水車薪。現在國內疫情趨緩,商家「久旱未逢甘霖」,早已天怒人怨,振興券一路走來曲折多變,卻還要拖延到七月中才能上路,但細節不知是否還會變化?決策者眼中只有政治,沒有人民,令人感慨萬千。振興券預算從最初一百一十一億元,提高到三百億元,目前又變成四百億元,可說是完全沒有明確目標,乃至一變再變。拖到現在,多數商家都已經受不了,紛紛推出自行規畫的「折價券」,看來比振興券更方便使用,實在相當諷刺。此外,為了擴大「乘數效果」,要求民眾花一千元現金,購買三千元票券,雖符合經濟學理,但連綠營立委都批評,前朝「消費券」固然可以修改,但不宜改成要民眾「拿錢買券」,這是「從台北看天下」,不解人情世故、不知民間疾苦。當前,台灣四月失業人口達四十八. 一萬,失業率攀升至四.○三%,創下七年來同月新高;放無薪假者已超過二.一萬人,比二○○八年金融海嘯時還慘。這些失業和放無薪假者,多為庶民百姓,收入下降幅度最高,其實才是最需要紓困的受害者。目前規畫的振興券,有個看似細微卻嚴重的問題。根據媒體報導,振興券面額分為一千元、五百元和一百元,而且不可找零。由於一千元和五百元券的價值總和可能超過二千元,促使消費者直接到大賣場進行單次大額消費,極有限的部分才會到夜市或微型商店消費,讓最需要振興的眾多小商家難以受惠,反倒是實力雄厚的企業受惠較大,無法迅速改善失業情況。此外,若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每人拿一千元、總額二百三十億元購得面額六百九十億元的振興券,就算六百九十億元全部反映在經濟生產上,以去年國民生產十八.八九兆元來看,也不過是其中的○.三七%,卻鬧得如此沸沸揚揚、勞師動眾。既然振興券尚未完全定案,我們強烈建議應停發振興券,將四百多億元預算全數用來提高對失業和無薪假勞工的補貼,才能更有效地穩定社會、安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