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會理事長
」 林伯豐 三三會 電價 台積電 GDP立院轟「海外種電說」經濟部成箭靶 林伯豐:只有台灣想把企業踢出去
圖說:經濟部長郭智輝。(圖/黃威彬攝)因為台灣產業鏈需要大量綠電,但台灣土地取得不易、供應不及,經濟部長郭智輝前一日向記者拋出到菲律賓蓋綠電廠、再送回給台灣用的議題,引發16日立法院的全面砲轟。對此,郭智輝表示,對於發言不夠精準感到抱歉,允諾半年內提出可行性評估報告,目前只是在討論階段。郭智輝日前出席活動時透露,在菲律賓蓋電廠的綠能類型有三類,分別是太陽能、風能及地熱,綠電可透過船運或海底電纜運送回台;而16日剛好立法院經委會進行「我國電力能源配比執行現況與未來規劃」專案報告,此言論被各黨立委連番砲轟,質疑天馬行空、成本高,圖利特定廠商等議題。連番砲轟之下,郭智輝表示對此發言感到抱歉,但重申這個議題是可以討論的,預計半年內先提出可行性評估報告。郭智輝表示,外界對此議題的時空「跳太快」,這只是在印太戰略智庫成立時,學者專家共同討論,想法是同盟區域國家互相在綠電可以支援;他也修正先前用語,表示台灣「沒有綠電不夠」,我國2030年30%綠電是目標,仍朝此目標邁進,綠電是全球關注命題,台灣希望跟日本、菲律賓合作,要進行的事情還很多。經濟部也發文表示,這是在智庫成立場合中提出的政策倡議,主要是考量區域間理念相近國家,可以共同在減碳工作上合作努力,後續仍要經過可行性的評估,有完整的評估資訊會再跟社會報告。經濟部也重申,能源署及台電對於國內電源開發的規劃,已規劃到2030年後,社會共同支持電源開發如期上線,台灣就沒有缺電問題。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16日在三三會例會上表示,郭智輝的想法是好意,但最大問題是台菲之間如何輸電,應該重新思考清楚。台灣電力問題,要靠正確的能源政策,當前政策有誤,應及時修正,16日產業電價再度調漲,漲電價或缺電,是台灣全體製造業的問題,而政府以補貼、增資等方式協助台電解決財務缺口,也是用人民納稅的錢,這是不合理的支出。林伯豐表示,政府從2022年起連續四次調整電價,電價從平均每度2.58元調升至4.29元,累計調幅66%,企業成本增加15%,增加企業外移風險。至於郭智輝先前提出,要協助高耗能、高耗電產業,移往海外有競爭力的國家「乾坤大挪移計畫」,林伯豐表示,全世界政府都在招商,只有台灣政府想把企業踢出去,減碳是全球趨勢,台灣現在明顯做不到,且排碳最嚴重的就是中油及台電,希望政府帶頭做表率。
颱風假1天經損達315億元 經濟部長回應了
山陀兒颱風近日龜速襲台,導致全台各地連放數天颱風假,也讓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感嘆,放1天颱風假,台灣的經濟損失至少315億。對此,經濟部長郭智輝今回應稱,颱風假是地方政府的權責,每個地方政府都有他們的考慮,因此尊重其決策。龜速颱風山陀兒近日導致全台各地連放數天颱風假,高雄市更是連放了4天,就連公務人員這週要發重陽節敬老禮金的行程,也全都被颱風假打亂。民間單位日前也苦惱,龜速颱風導致連假放不停,有可能使10月開工日面臨「帳做不出來,銀行擠爆,零工也無法領薪水」的窘境。而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更感嘆,經專家試算,放1天颱風假,台灣經濟損失至少315億,「所以颱風假是應該慎重,不要因為只有政治因素考量,我們這些放假的人到哪裡去,都到百貨公司,KTV或者戲院去了。」針對資方控訴放太多颱風假,導致企業損失慘重一事,郭智輝今陪同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立法院「施政報告繼續質詢」前,接受媒體聯訪時回應,經濟部尊重大家的意見,颱風假這個都可以討論,颱風假是地方政府的權責,每個地方政府都有他們考慮的部分,因此尊重其決定。
誰不喜歡颱風假?一票人哀喊「明天發薪日」再放就吃土
「山陀兒」龜速北上,終於在今(3日)下午12點40分於高雄小港登陸,明天是否續放颱風假的議題也引發網友熱議,有人好奇有哪些族群會抱怨颱風假放太多;也有網友哀號,明天禮拜五如果再放颱風假的話,就要錯過每個月5日的發薪日了,直呼「再放下去真的吃吐了。」有網友今在PTT發文詢問,「哪些人會抱怨放太多颱風假?」許多人回應,「成功的交易員」、「慣老闆」、「非月薪,薪水算日的」、「公司專案進度不會因為放假就能延的人」、「月光族」、「想去醫院看門診、抽血、做檢查的人們」、「買房等撥款的,履約日快到了」、「放假不支薪的人」、「炒股仔」、「外送師和資方」、「放颱風假沒薪水的」、「做國貿的啊,國外又沒放假。」也有網友今在PTT發文感嘆,發薪日5號,卡在禮拜六,所以薪水會4號禮拜五給,但如果明天放颱風假,那原本9月的薪水明天會發嗎?如果不發的話怎麼辦,快沒錢了。」貼文曝光後隨即引發網友熱議,「問你老闆」、「慢幾天拿會死嗎」、「可能改周一轉帳」、「行政人員都放假了」、「大公司沒影響,小公司就等上班日囉。」對此,民間單位苦惱,5日薪資可能無法如期發放。一般民間單位5號發放薪水,1號會計會彙整員工出勤表,但龜速颱風導致連假放不停,就有可能使10月開工日面臨「帳做不出來,銀行擠爆,零工也無法領薪水」的窘境。就連公務人員這週要發重陽節敬老禮金的行程,也全都被颱風假打亂,很多村里長已決定延到下週發放。而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近日更感嘆,放1天颱風假,台灣經濟損失至少315億。另根據氣象署今下午1時公布最新風雨預測,明(4日)連江縣、澎湖縣2縣市平均風達7級或陣風達10級,符合停班課標準;未來24小時內,基隆市、台北市山區、新北市山區等10個縣市也將達到停班停課的標準,總計有12個縣市達標。至於是否停班停課由當地縣市政府決定,以各縣市公告為準。
颱風假無風雨!業主哭了 全台一天至少損失315億
颱風山陀兒來襲,氣象署海陸警齊發,全台22縣市放颱風假,停班停課,台灣經濟損失至少315億。對此,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說,放颱風假要慎重。據《民視新聞網》報導,林伯豐說,「製造業來講,我們都是會加班的,正常的工資以外,加1.33倍,1000人的工廠大概會增加4到5百萬元」,是否放颱風假要慎重,不要只有政治考量,放假的人都去百貨公司、KTV或戲院。至於放颱風假一天,台灣經濟損失為多少?以台灣去年GDP23兆來看,除365天,每年產值約630億,扣掉內需市場、颱風天出勤的勞工和台股休市千分之3手續費,一天至少損失315億,如果照1日成交量,至少損失12億。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也在臉書發文,日本和台灣一樣經常有颱風光顧,但日本不會放假,他高中時遇到颱風一樣要上學,沒想過世界上還會放颱風假,「日本之所以不放颱風假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日本的基礎建設做得好、公共交通十分通暢。即使有颱風,對大家影響也不大。但是在台灣,有很多地方沒有捷運,很多人騎機車上下班;建築物老舊、很多招牌看板容易掉下來傷到人,可能也是政府不得不放颱風假的原因之一吧。」矢板明夫直言,「我來台灣以後,已經經歷過好幾次『無風無雨』的颱風假。『聽風就是雨、聽颱風就放假』。這種情況真的好嗎?」
美降息2碼央行是否跟進?19日揭曉 林伯豐:民眾更關心「這事」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在台灣時間19日凌晨宣布降息2碼,台灣的中央銀行也將於19日舉行理監事聯席會議,是否會調整利率政策和房市管制措施,備受關注。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18日表示,台灣應跟進國際降息腳步,鼓勵台灣企業繼續投資,並吸引外資企業,而電價則不宜再調漲。法人表示,美國自2022年3月以來已11次升息,目前利率仍高,還有空間降,但台灣在疫情後僅升息3碼半,除非有明確的經濟衰退訊號,加上物價、貸款利率等因素,市場預期利率應是「連二凍」,但也可能單純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以管控房市。近期民眾更關注的是央行的打房政策,先前財政部為鼓勵年輕人買房,祭出新青安政策,但近期要交屋卻貸不到款的問題頻出,央行要求銀行留意房貸水位,銀行也開始嚴格審查目前申貸條件。業者認為,因為房市仍熱絡,貨幣政策沒有寬鬆的急迫性。不過因為美國降息,會導致資本流出美元資產,投資者會轉向收益率更高的其他貨幣,使美元貶值,央行也須防止新台幣的價位過高,以免損害出口競爭力。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18日舉行九月例會前表示,台灣利率政策應配合國際,鼓勵台灣企業繼續投資,同時吸引外資企業;而經濟部9月底將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10月新電價,林伯豐認為,明年基本工資已調漲,台灣也將開徵碳費,電價不宜再調漲。
美聯準會決定降息 台灣「電費漲、房價高」難跟進
美國聯準會(Fed)調降利率不到24小時,台灣央行今也將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決定利率政策和房市管制方向。受制電價4月漲價後的通膨效應仍在,加上房價漲勢難抑,我央行都有無法跟進降息的現實壓力,應會形成「台美不同調」。但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昨主張「降息吸引外資」,認為各國利率在降低,台灣應和國際接軌,除鼓勵國內企業繼續投資,也吸引外資企業。萬眾矚目的聯準會於19日凌晨公布最新利率決策,由於本次形勢複雜,外界的預測最後仍在降息2碼和1碼之間搖擺不定。摩根大通集團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的態度則格外鎮定,他表示無論「降息幾碼都不至於驚天動地」,聚焦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更為重要。深諳聯準會事務的財經記者蒂米羅斯(Nick Timiraos)依然對降息幅度全無定論,但他補充,因為年內只剩11和12月兩次會議,本次會議的相關資訊具備高度參考價值,往後的季度預測也可為年底決策提供具體參考。對此金融圈認為,聯準會之所以降息,主要考量是通膨降溫、經濟放緩,但台灣「通膨才正要高起來」,國內物價已連續4個月衝破2%通膨警戒線,8月CPI年增率2.36%,僅較7月小幅回落,這還是颱風影響蔬果價格沒有想像中大的情況,通膨沒到可以無視地步。另一個因素就是房價。財政部去年推出新青安房貸助長房價,央行6月啟動第6波房貸管制措施,然因房市火熱,導致銀行不動產放款水位高漲的「一貸難求」,甚至上綱成為政治事件。央行不太可能降息助攻房價,推估利率不變最安全。金融圈直言,自2022年3月以來,聯準會共升息11次、合計21碼,「當然很有空間降」,反觀台灣在疫情後僅升息3碼半,「每一碼都彌足珍貴,就算降息也要省著用」,除非出現明確的經濟衰退訊號,否則不會貿然降息。
川普投顧1/「台灣要小心!」一句話掀翻全球股市 台股急摔千點台積電自貶市占避鋒頭
台股投資人7月搭了趟「雲霄飛車」,大盤上旬銳不可當,攀上2萬4新高峰,豈料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Donald Trump)一席「要台灣交保護費」,讓大盤月中變天,五個交易日重摔7.83%,5兆元市值蒸發掉,如雪球滾落的頹勢,終於在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一句「9月可降息」,8月1日台股回神反彈,好不容易才收復季線,然後2日收盤狂瀉千點,收在21638.09點,市值再度蒸發3兆元、創下史上第一慘!7月底經歷凱米「穿心颱」的台灣科技廠及投資人,對川普這場「立威」祭旗,不敢掉以輕心。川普在彭博專訪時指出「台灣偷走美國晶片業」,此話在7月17日一出、全球譁然,甫創新高的台股立馬遭外資狂拋,以台積電為首的電子權值股最慘,儘管有小散戶接盤,颱風休市兩天,但光是5個交易日內大盤跌掉2千點,陷入22000點保衛戰,台積電從1005元摔到924元,市值蒸發2兆元。被川普點名的次日,正好是台積電魏哲家在接掌董事長後第一次舉行法說會,儘管繳出亮眼業績及展望,但在場法人不免問到地緣政治的擔憂,魏哲家說「台積電的策略及計畫並未改變,海外部分依然會持續於美國、日本及歐洲發展。」不願具名的業者向CTWANT記者提到,在法說會時,魏哲家突然提到的Foundry 2.0(晶圓製造2.0)概念,把晶圓代工包括封裝、測試和整合元件製造等全部納入,「讓台積電的全球市占率硬生生從6成降到28%,就是怕『樹大招風』,免得被川普拿來威脅。」尤其知名財經網站霸榮霸榮(Barron`s)引用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提醒川普,全球10奈米以下的先進半導體92%由台積電製造。儘管魏哲家端正視聽,短短30秒的發言,被外界解讀「無懼川普」、「霸氣回應」,但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撰文警告,日前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官方將對輝達、微軟及OpenAI展開反壟斷調查,擔心台積電是否會被拖下水;其他業者也擔憂,川普上台後會減少原本說好要給台積電的晶片法案補貼。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法說會表示,海外策略及計畫並未改變。(圖/黃威彬攝)隨著拜登退選、川普勝選機率大增,台灣工商界更憂心的是川普重啟「美中關稅大戰」。為了總統大選,川普2023年2月即提出「新貿易計畫」,今年6月再提「川普互惠貿易法案」,重點就是兩國貿易要「以眼還眼」,向對方徵同樣的關稅,所以其他國家只有2種選擇,「取消對我們的關稅,或是向我們支付數千億美元!」川普說。對於川普「台灣偷走美國晶片業」並「要台灣交保護費」的新狂言,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和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兩位工商界大老7月17日分別被媒體追問,林伯豐呼籲「台灣必須小心」,政府要看清楚兩岸關係是否會被左右;而吳東亮第一個反應就是「是不是又要開始保護主義和關稅的大戰」。「一旦提高關稅,恐怕加劇通膨,影響降息時間等,對世界經濟情勢產生負面影響。」吳東亮嚴肅地說;同時出席工商協進會演講活動的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無奈表示,「作為晶片的買家,無論是台灣或美國製造的晶片,基於公司需求都會採購,」現在不確定因素太多了,所以內部都有在做研究討論。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蘇宏達表示,要針對美中關係惡化作應對。(圖/報系資料照)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蘇宏達在7月22日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觀察」座談會上建議,台灣企業謹慎程度絕不亞於學者跟政府,台灣不可能丟掉大陸市場,但要針對美中關係惡化作應對,台灣跟大陸保持聯繫與投資時,可學習歐洲模式,投資大陸、但僅專供大陸市場,與其它市場無關,萬一發生狀況時可「棄車保帥」、不會影響到全體。現在台灣更應該加入東協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抱團避免關稅門檻,「前總統蔡英文當選的時候就講了,但八年過去沒有做成,現在美國這麼支持我們,我們應該想辦法去加入。」蘇宏達說。
川普狂語再起業界嚴陣以待 吳東亮:憂保護主義與關稅戰再起
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近期接受媒體專訪,再度提到台灣拿走了所有的晶片業務,且應該付「保護費」等說法,造成17日台股重挫,企業界對此也嚴陣以待,其中,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提醒「台灣自己應該要小心」,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擔憂保護主義再起,恐引發關稅大戰。三三會17日舉行7月例會,邀請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片山和之演講,林伯豐在會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台灣的晶片產業能發展,是靠過去政府跟民間企業共同的努力成長,最重要的是政府政策、產業韌性、人才取得,以及對晶片的研發、製造、成本控制等都能得到好的成效,才有今天的成績,不是任何一個外國政府可以邀功的。林伯豐表示,台積電是晶片的佼佼者,其他很多傳統產業在世界上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努力是台灣產業成功的基本要件;對於美國總統大選,希望台灣政府自己要看清楚,他也用台語提到,「腳在阮的身軀、心在阮在我們的身體,笨才被別人(他國)左右」。而工商協進會17日也舉辦公亮講座,吳東亮被問到川普的問題時,他也認為,大家比較擔心川普上台以後,是不是又要開始保護主義?「這是我們要小心的,是不是有關稅的大戰」,一旦提高關稅,恐怕加劇通膨,影響降息時間等,對世界經濟情勢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要密切關注。宏碁執行長陳俊聖也跟記者透露,現在不確定因素太多了,所以內部都有在做研究討論;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則表示,美國的選舉台灣不宜指指點點,要尊重他國的社會、民主制度,他比較不擔心個別候選人的言論,但要謹慎觀察,最後當選的人是不是了解台灣的重要性。
喊5大方向均衡發展 童子賢批產業現況偏食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12日表示,台灣產業發展應朝五大方向發展,包括站穩高科技、強化服務業國際競爭力、重啟創業潮流、重新布局製造業版圖、重視農業為戰略產業。童子賢12日和行政院長卓榮泰、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進、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等人出席工商協進會會員大會,童子賢並以「產業發展與世界局勢」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說,科技產品占比在台灣整體出口比重中,高達六至七成,但自古至今,進出口貿易都需要內外安定的政治環境,尤其台灣一年有美元9,000億左右的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全台一年GDP(國內生產毛額)規模,算是貿易頻繁大國,政治安定尤其重要。童子賢說,台灣進出口貿易順差擴大,稅收連年超收、人均GDP超過3.3萬美元,國際間也看好追上日本,但物價比起日本卻高得沉重。他舉例,一名朋友最近去日本吃和牛,回到台灣類似品質店家,換算居然要一點五倍的價錢才吃得到。童子賢回顧,指出台積電2月在日本舉辦九州熊本場開幕儀式,當時日本媒體將台積電熊本設廠比喻為歷史上的「黑船事件」,形容為黑船2.0,也就是打破了鎖國僵局,迎接國際貿易大開放。童子賢憂心,台灣產業長期獨沽一味是「偏食的小孩」,好比森林中的林相,若只有單一植物,一枯俱枯、一榮俱榮,實在缺少分散風險的概念,導致產業規模和長相,對服務業、農業十分不利。他呼籲,在應用、行銷、服務和行銷上,政府和業界要積極找尋服務業、農業的高附加價值。童子賢話鋒一轉,肯定台灣醫療健保獲得台灣高達九成的滿意度,稅收也算健全,包含全民生產力、個人綜所稅、產業營所稅都貢獻良多,整體產業投資新技術實力也逐步增強,台積電領軍的先進製程,在可預期的未來,都還算領先美、日、韓等科技大國,後勢尚稱可期。
賴政府組新委員會選童子賢管氣候 三三會林伯豐:盼「不受牽制」
總統賴清德選在執政滿月的19日宣布成立三大委員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近來常倡導新核能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擔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一早就關注這項新聞,他表示,「童子賢是企業界的模範,如果能由他主導,對台灣是有利的」,且「不要又受到牽制,像經濟部長那樣!」三三會19日舉行6月例會,林伯豐接受記者採訪時,針對賴清德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和「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三大任務型編組委員會,他表示,「方向是正確的,是為台灣好」,不過目的是要和平的話,也需要務實一點,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九二共識」。日前三三會赴中國大陸訪問,並與國台辦主任宋濤見面,林伯豐表示,到大陸訪問的目的就是要緩和兩岸關係,「企業界若能夠貢獻一份心力,這是我們該做的」,政府應以實際行動來緩和兩岸關係,應恢復海基會、海協會的直接溝通,以實現兩岸經濟、文化、宗教、觀光等所有交流活動,兩岸應共榮共存、和平發展。對於產業界長年擔憂的缺電議題,連過去的反核大將童子賢,近來都認為需要讓核能成為基載電力,才能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也能強化「能源韌性」以因應戰爭風險;來自產業界的經濟部長郭智輝原本也抱持著比較開放的態度,表示若立法通過就能讓核電廠延役,卻被綠委指責而改口,讓業界相當遺憾。林伯豐表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問題,需要靠減少排碳,但我們現在的能源政策就是主要用煤跟天然氣,「台灣就是到2050年也做不到!」目前要用核電,才能夠落實減碳。
避免台灣成「AI殖民地」!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健康數據法規應鬆綁活用
AI力就是國力!台灣雖然在硬體方面很強,軟體和數據應用卻跟不上世界潮流,中研院院士、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17日表示,台灣在生醫發展上,仍有人才、法規、規模及通路四大領域需要強化,特別像是AI時代,歐美強國已開始利用醫療數據進行販售與研究,但台灣在這方面相對保守,需要改變思維、鬆綁法規,並培育人才,「台灣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師,卻少有宏觀能力的領導者,甚至沒辦法跟人『吵架』。」三三會17日舉行4月例會,邀請楊泮池以「台灣生醫產業發展機會」為題演講,他表示,生醫產業和生技領域近年相對動盪,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醫療保健投資大幅成長,但2022年後疫情消退,生技產業遭遇重挫,投資預算減少,員工人數也大幅減少;2024年市場重啟樂觀,但目前可發現,企業更重視的是效率、而非新穎性,併購策略將會回歸,新創公司也被迫更務實,需要盡快獲利等現象。台灣因市場規模小,必須走出台灣,楊泮池認為,過去企業習慣先去美國拿證,但其實應該善用南向政策,以台灣為首發市場,健全場域驗證、輔導取證、建立落地應用與市場准入機制,然後先去東南亞拓展、獲得同盟來「打群架」,然後再往歐盟、美國發展。參考OECD國家水準,楊泮池建議將醫療保健支付占GDP比重提升到8%以上,目前約6.6%,且不應將生醫產業發展全壓在健保上,因為價格過低、會讓業者沒有動力。他也以美國TriNetX平台為例,有全球30多國、170個醫療機構建立的醫療數據做研究,台灣也有12家醫學中心加入,但台灣自己卻拿不到這個數據做研究,其實除去個人化的電子病歷數據,不會涉及到個人隱私,在世界很多國家已可做商業用途,為避免健康大數據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中,讓「台灣成為AI的殖民地」,應適度鬆綁法規,擁有自己的健康大數據公司,成為可信任、負責任,具國際競爭力的AI醫療資訊大國。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也表示,台灣生醫產業結合ICT,盼成為下個兆元產業與護國神山群,三三會提出8項建言,包括檢討鬆綁生醫產業的法規限制,以產業化的角度評估台灣的醫療、檢驗等,可以公司型態經營;第二是加速「再生醫療法」與「再生醫療製劑條例」的立法;第三、透過政策工具,引導及鼓勵投資人投資生技產業、醫療AI等產業;第四、因應AI在生醫產業的應用,應針對AI在蒐集數據、數據保存、確保數據不被虛構或篡改等進行規範。第五則是積極培養生技及醫療高階人才,進行跨領域人才培育;第六、生物製劑、抗體、細胞、基因治療都無法獲得健保支付,政府應鼓勵商業保險支持;第七、鼓勵銀行對生技產業辦理授信,並鬆綁相關授信規範,以利產業發展;第八、健保收入來源主要來自雇主60%、受雇者30%及政府10%,應該提高政府負擔的比重。
新財經官員來自業界 三三會林伯豐:期待GDP目標3.5%「電價不要再漲啦」
準總統賴清德將於5月20日就職,財經內閣人事4月16日出爐,不少出自業界和學術界,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產業界人士出任是一個亮點,以產業界立場來說,穩定供電跟合理電價至關重要,電價已上漲,經濟前景都受物價上漲影響,希望不要再漲價,盼新政府團隊重新修訂能源政策、優化投資環境,而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今年全球GDP成長為3.2%,希望新團隊能讓台灣GDP成長在3.5%以上;在兩岸關係上,應以台灣的國際利益為前提,「親美」之外也需「友中」。16日公布的新財經人事名單,包括經濟部長郭智輝、數發部長黃彥男、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國發會主委劉鏡清、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公共工程會主委陳金德。郭智輝16日表示,近期會請教各界對於產業「五缺」的看法,520時再向外界報告。林伯豐在三三會例會致詞時表示,三三會對新政府提出五大期許,第一是國家資源應公平配置,規劃全方位、前瞻性產業政策,發展半導體、資通訊產業及生醫產業,也要發展基礎及傳統產業,協助服務業創新商業模式。第二是制定「穩定供電、合理電價、淨零減碳」的新能源政策,降低化石能源,提高綠色能源核電的占比至少30%,核二和核三廠延役,採用新一代的核能技術興建核電廠。台電和中油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低排碳燃料與綠電等方式,以達到碳的淨零排放。第三是因應氣候變遷徵收碳費應力求公平性,在台灣有被課徵碳費的商品,進口相同的商品也應課徵碳費,並應併同檢討印花稅、貨物稅。第四是解決企業缺工缺人才的問題,推廣技職教育,加強產學合作教育,補助現職勞工進修第二、第三專長,興建平價租金的青年社會住宅,並給予租金補貼。擴大開放引進外國技術人才,鬆綁移工政策,從40%提高至45%。修正「就業服務法」,延長外籍移工在台工作年限,從12年延長至少至14年。第五是應同時重視兩岸與國際關係,最重要的是改善兩岸關係,期盼新政府能主動開啟兩岸溝通管道,鬆綁兩岸經濟、觀光、文化交流的限制,積極維持ECFA,工商界願和政府一起為兩岸關係良性互動貢獻心力。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苗豐強也在16日表示,期盼新內閣團隊能定下讓台灣立足、符合台灣經貿利益且具有主體性的經濟戰略,協助產業平衡發展,立足台灣,第一是檢討能源政策,為台灣提供穩定低碳的能源供應;碳費徵收機制應兼顧產業競爭力及公平性;加速推動我國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重視中國大陸在世界經濟位置中的轉變,重新評估大陸經貿政策,以及協助產業解決缺才及缺工問題。
壽險唯一女董1/資產歷經15年成長逾七倍到1.4兆 全球人壽林文惠曝轉型成效
「她那跨大步走展現出的自信氣勢,給人很深刻的印象。」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3月20日出席全球人壽30周年慶時說,這是中瑋一(現為中瑋德惠)接手全球人壽15年來,首度大打企業形象廣告,且由去年六月底接任董座的林文惠領銜擔綱主角。 全球人壽由荷商AEGON所創,2009年中瑋一入主為單一股東,如今資產從當年的1900億元,成長七倍多至1.4兆,穩居保經通路前三大壽險公司,於今年在台北漢來飯店開慶生會,廣邀業界人士出席。全球人壽企業總部於2022年11月舉行開工動土典禮,由時任董事長彭騰德、副董事長林文惠主持,美孚建設創辦人彭誠浩(左一)與台玻董事長林伯豐(右)出席觀禮。(圖/翻攝自全球人壽臉書) 「加入保險業十多年來,我感受到這是一個『以人為本』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周年慶後,53歲林文惠在全球人壽總部接受CTWANT專訪如此肯定這份事業,她一襲線條簡單淺色系褲裝,髮色挑染霧粉紫,身形俐落。 林文惠是台玻董事長、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的長女,夫婿彭騰德為美孚建設董事長彭誠浩的長子,彭林兩家從未接觸金融保險業。「那時全球人壽辦公室是租美孚建設位於建國北路的大樓,得知他們有這個打算時,我們才興起接手的念頭。」林文惠揭露這一段房東房客關係。 全球人壽成立於1994年,原為荷商全球保險集團AEGON台灣分公司,1998年至2001年間,併購美國家庭人壽、全美人壽台灣分公司、安盛國衛在台所有保戶、業務等;金融海嘯後,母集團有意退出台灣市場,中瑋一以30億元買下全球人壽100%股權,正式跨足保險業。全球人壽2024年3月舉行創立30周年慶生會,董事長林文惠(中)宣布今年正式提交SBTi科學基礎目標承諾書,設定4.2%的營運減碳目標承諾公司治理走向永續經營。左為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與總經理馬君碩。(圖/黃威彬攝)接掌時,林文惠隨彭騰德一起進入董事會,近年更擔任永續發展、策略委員會召集人。2013年3月從安定基金承接國華人壽,被業界形容「五合一」,透過併購,讓全球人壽總資產從2014年7643億元成長到去年的1.43兆元,十年翻一倍,晉身我國第8家資產破兆元的壽險公司。 2015年彭騰德接任董事長,三年後林文惠出任副董事長,直到去年6月彭請辭,改由林文惠挑大樑,她在全球人壽的完整資歷,使得這件人事案順利獲保險局核准。 近年保險業飽受「防疫保單理賠」及「淨值風暴」挑戰,主打「保障型保單」的全球人壽仍能逆勢成長,包括壽險、健康險、傷害險、年金保險等,在2023年整體新契約市占率達3.44%,有效契約市占率達4.41%,皆較前二年成長;其中「健康險」新契約市佔率9.81%,有效契約6.42%,增幅最多,其次則以傷害險的業績也有不錯表現。全球人壽企業總部預計2026年完工,位於敦化北路及民權東路交叉口東南側。圖為現於松山車站共構大樓總部。(圖/全球人壽提供)依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全球人壽2023年營收1411億元,近十年來穩健成長盈利總和近400億元,但近三年的每股盈餘則從11.35元,減少到6.77元到去年的1.26元,主因受到暴力升息、台美利差持續擴大下,去年行業避險成本大增全年來到3600億元的歷史新高;而佔公司80%的固定收益,在高利率循環周期下,短期間不利於債券資本利得處分等所致。 林文惠坦言,當年承接國華人壽的高利率保單多,迄今占比還有二位數,仍是目前營運上的一大挑戰,五年前即從三方面做轉型,「財務面」是需提 高商品利潤、合約服務邊際效應的貢獻;業務轉型計畫則是全面提升訓練輔導,發展菁英培訓藍圖,培養高產能、高效能團隊。 商品轉型上,持續推動保障型保單已初見成效,在業績量,過去五年複合成長率近30%,以期由新商品貢獻來降低接軌時的缺口;未來發行新保單考慮接軌,須做好資產負債管理,定價上有合理利潤反應風險,可預見接下來保單理財型商品減少,以健康險、傷害險與貼近市場利率的壽險保障型保單為主。 「2026年IFRS17即將接軌上路,這對董事長來說,又將是一項挑戰。」擔任全球人壽董事迄今六年的陳慧遊觀察。也就是說,身為全球人壽領航員的林文惠,眼前的新挑戰是在我國保險業接軌IFRS17與新一代清償能力ICS2.0前,必須完成財務壓力測試。
碳權擠毛巾2/「百分百綠電根本做不到!」 減碳遇瓶頸「國際大廠拿我們開刀」
「造紙、水泥業者跟我說,現在他們看煙囪,都感覺噴出的是錢!」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說。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計2026年開始交費,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預計2024年上路,不過台灣政府收錢的腳步更快,2024年1月起計算、2025年收碳費,還不能抵減國際間的稅費和碳權,讓業者集體陷入「碳焦慮」。聚集全台最高市值企業家的三三會,3月20日邀請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總經理田建中面對面;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一開場就提到,台灣明年開徵的「碳費」和全球的做法不一致,擔心錢付出去了,在國際上卻不被認可。事實上,業者已多次表達意見,認為台灣收錢進度超前,在全球經濟尚未完全復甦時增加成本是雪上加霜;田建中也提到,碳費不是稅,未來會有專戶處理,以此培育節能減碳新創業的產業聚落。林修銘表示,2023是台灣推動碳定價制度元年,8月7日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12月22日首批國際碳權掛牌交易,首日吸引台積電、聯電、鴻海、中鋼、長榮海運等27家企業搶購一空,首波售出共8.8萬噸碳權,金控是最大買家,交易金額逾80萬美元。在全球供應鏈居重要地位的台灣科技廠,為接軌國際減碳,目前以採用RE100及ISO14068等標準為主。「我們聽到很多產業界的聲音,就是不要急著去加入RE100,」田建中解釋。RE100是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及碳揭露計畫(CDP)所提出的國際再生能源倡議,要求百分百綠電生產。「我建議業者先考慮ISO14068比較適合台灣,因為這一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推出的新碳中和管理標準,允許使用碳權去做折抵,對企業來說有緩衝的餘地。」田建中說。台灣某傳產龍頭大老跟CTWANT記者直接攤牌,「因為RE100根本辦不到,台灣火力發電超過8成,綠電根本不夠分。」另一位業內人士說,「連RE100的最大擁護者亞馬遜,最近因AI高用電,加上綠能不穩定,現在轉而購買核能,因為實在太難了。」像是蘋果、微軟、HP等國際科技大廠,原本講得很高調,但現在也都把減碳壓力往產業鏈延伸「就是朝我們台廠開刀。」而承壓最重就是半導體龍頭台積電。「以台灣『用電怪獸』台積電為例,身為『護國神山』,大家都讓著他,但台灣根本沒有這麼多綠電」身為台積電重要供應鏈的傳產業者向CTWANT拆解其中奧秘,他說,台積電本身生產的碳排放只有約11%,50%以上來自電力,剩下的39%就是產業鏈,「台積電減碳已摳到極致,就像擠毛巾擰不出水了,就會把壓力轉嫁給其他供應鏈的廠商。」台積電為了減碳,連新蓋的工廠都要求使用電動水泥車,讓國產加速轉型。(圖/報社資料照、翻攝自無限+生活誌官網)台積電的ESG電子報就提到,他們在2022年開始,分別針對尚未取得ISO 14064-1溫室氣體查證證書、年用電量大於500萬度的供應商,推出溫室氣體盤查、產品碳足跡盤查主題工作坊,找講師去「鑑別」與「規劃」,截至今年3月,已完成429間供應商的工廠、以及131種原料分析,今年目標是500間供應商、200種原物料,還會設立AI平台持續追蹤。田建中也提起一個小故事,碳交所在2023年10月跟英國標準協會BSI合作,開設ISO標準的認證課程,台積電馬上跑來詢問,要培養一批「稽核隊」,去產業鏈做碳排查與建議改善。未來若要做台積電的生意,沒有碳排查是拿不到門票的。除了供應鏈,承包科技廠建案的國產集團,居然被要求把柴油發動的混凝土預拌車,換成排碳較少的電動版;為了台積電這「貴客」,國產集團只好加速採購流程,去年起逐步更換成符合第六期環保標準的預拌混凝土車,今年也引進全台第一台電動預拌混凝土車,為24噸純電車,搭載350kW動力電池,充飽後一天可跑200公里以上;目前國產建材擁有350輛柴油的預拌混凝土車,將逐步汰換為電動預拌車,小貨客車也都汰換為電動車,「現在全部都要綠色了!」國產建材實業董事長徐蘭英說。其他科技廠的減碳招數,更是五花八門。田建中舉例,科技廠跟他說,現在工廠內的電梯是給機器坐的,員工被要求5樓以下用腳爬,有廠商規定辦公室無紙化,每個月結算用紙量來罰錢,「還出現一個新趨勢,就是『零售轉租賃』,新公司不買電腦了,改用訂閱制,不用時就還給電腦製造商。」台灣是筆電王國,業者為了減碳,除了材料、包裝、運輸,甚至也從回收下手。(圖/黃鵬杰攝)畢竟電子產品要回收,沒人比製造者更清楚怎麼拆解零件,就不會是過去那種壓碎、燒製與化學溶解等分離金屬的做法;田建中說,台灣是筆電王國,但生產一台筆電需要300到4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經過大廠們努力在生產、包裝、運輸上減碳,目前極限就是220公斤,「他們說是最緊繃了,再往下不可能,會損害效能,要等整個科技大變革才有辦法。」受限於科技瓶頸的,還有造林賺碳權,法新社報導,澳洲先前撥出近4200萬公頃土地去造林來賺碳權、也已賣向世界各國,但最近同業用衛星去調查,發現有八成的樹長不好、林地也在萎縮中,被媒體稱為「一場災難」。田建中表示,前一陣子不少企業老闆被徵詢過,是否要去投資東南亞的造林計畫,「要留心問一下『方法論』,是否為『REDD+』的專案,因為國際間正在質疑他的減碳效益,如果投資這種林場,可能會卡在『最後一哩路』、認證過不了。」雨林國家聯盟在2005年首次提出REDD構想,透過付錢的方式勸阻破壞森林,2008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擴大了可獎勵範圍,轉變成REDD+,但缺乏證據證實REDD+專案有助於減少毀林,可能只是導致破壞移到別的地方。「其實聯合國也坦言,對於碳權就是『做中學』,標準可能會一直變動。」所以投資前更要謹慎,至於在台灣造林賺碳權,田建中也坦言,種樹不難,問題是拿證書要花很多錢,且是每年都要重新認證,「一個案子成本10萬美元以上,如果土地小於100甲,就不划算了,不如拿去種水果」。
業界盼碳費初期每噸低於100元 林伯豐:避免「綠色通膨」影響競爭力
今年電價勢必調漲、碳費也即將啟動,讓產業界嚴陣以待。三三會理事長、台玻董事長林伯豐表示,電價調漲是工商業界可接受的,但台電會虧損這麼大,主要還是因為錯誤的能源政策,希望政府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調漲電價,上半年漲幅採最低限度;而碳費課徵初期每噸應不超過新台幣100元,以避免綠色通膨,且不只國內廠商,進口產品也應一致課徵碳費,並檢討貨物稅。台灣到底有沒有缺電,各界看法不一,準總統賴清德19日前往新竹科學園區,與半導體大老們閉門會談,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會後表示,與會業者關切電價調漲議題,也有詢問政府是否要繼續發展核電,但未獲得明確答覆;黃崇仁表示,政府應考慮是否研究發展更進步、更安全的核電,或乾脆讓半導體業組織團隊來蓋核能發電廠,讓產業用電能自給自足,避免影響到民生用電。20日的三三會上,林伯豐也表示,因應未來半導體以及AI產業發展的高用電量,應重新檢討能源政策,保留核能為基載電力,盡速啟動核二、核三廠的延役工作,並興建新的高效能核電廠,達到供電穩定及合理電價,他認為台灣核能發電作為基載電力占比應達30%;或是鼓勵企業自發自用、轉供自用或自備電廠來因應高電價的時代。林伯豐表示,台灣2022年、2023年電價平均調高8.4與11%,但台電累積虧損已達3826億元,問題出在錯誤的能源政策。為避免電價調整影響通膨,建議加大調降關鍵原物料的關稅及貨物稅範圍、幅度,並延長期限至今年12月底。2025年即將開徵碳費,三三會20日邀請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進行專題演講。林伯豐表示,首批碳權成交約8.8萬公噸,但這批碳權商品不能抵減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目前也無法抵減我國碳費。林伯豐表示,碳費開徵應公開、合理化,台灣目前規劃的碳費獨步全球,制度應和世界接軌,若繳納的碳費國際不能認同,或是國內廠商繳碳費,但進口產品卻沒有相關的課徵辦法,公平性會影響到台灣工業的競爭力。
天然氣大漲台電去年虧1985億元 苦吞近六成漲幅為物價「凍漲」
國際能源燃料價格居高不下,台電2023年一年就虧損1985億,近兩年已累積虧損3820億元,專家估算,就算今年再漲3%電價,也還會再虧損超過1800億元,對此,台電19日的新聞稿表示,若反映燃料成本,電價至少要上漲五至六成;經濟部長王美花19日表示,會協同台電向行政院爭取財務支持,3月的電價委員會,也將就整個電力情況、台電財務穩健等等,會有專業的討論。根據台電最新數據,發電成本為每度3.9158元、但平均售價是3.0852元,賣一度虧一度。台電表示,政府為維穩物價,由台電在第一線扮演「消波塊」,吸收成本抵擋通膨海嘯;俄烏戰爭造成全球燃料價格飆漲,2023年台電總支出約1兆元,其中發購電燃料成本約6100億元,已連續兩年高達6千億以上,是過去的兩倍以上;同一時間,再生能源購電的支出約900億元,預計越來越多的綠電業者直接賣給民間企業,2023年綠電轉直供約17億度。台電表示,目前國際燃料價格相較俄烏戰爭前仍處於高檔,燃料成本壓力仍然沉重,且受紅海航運受阻等國際情勢影響,燃料走勢變數仍大。在燃料採購上,台電目前採購燃料種類包括天然氣、燃油與燃煤,其中天然氣與燃油均向中油公司採購;台電在燃煤採購方面,為確保燃料來源供應穩定,主要以長約為主、現貨為輔進行採購,並密切關注燃料價格波動,若市場供需情勢寬鬆,致現貨價格低於長約價格時,則機動調整年度長約採購比例,增加採購價格較低廉之現貨,以抑低整體燃料採購成本。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17日表示,歐洲已將核能視為綠電,台灣仰賴化石燃料發電比例高達80%,政府勢必要重新檢討能源政策,將零碳的核能納入基載電力,運用新一代安全的核能技術發展核電,以減少排放並提高能源效率,希望能以合理的電價穩定供電,現在台電損失很大,中油排碳非常多,這些將來都會加到電價,對企業造成很大的困擾,期盼政府為台灣經濟持續發展尋找出路,營造友善的投資環境。
賴蕭配勝出...工商界憂兩岸半年動盪 最關心「這件事」
民進黨副總統賴清德順利當選第16任總統,工商界有憂心也有期許。商總直指未來兩岸恐將長達半年時間「動盪不安」,呼籲賴要想辦法處理。另外選後電價調漲、穩定供電、長期缺工等問題,產業界也都希望新總統上任趕快提出解決方法。工總呼籲,由於能源轉型延宕、人口老化、基礎建設落後,台灣的五缺問題日益嚴重,工商界由衷期盼,選舉過後,台灣能尋求共識、建立信任、停止內耗,新政府需透過務實推動政策,履行承諾,贏取人民支持和信任。「新總統要面對的最大問題,還是兩岸關係!」商總主席賴正鎰指出,賴清德當選後,半年內兩岸關係恐將「動盪不安」,這是賴要想辦法去處理的。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則明顯沮喪:「我很希望台灣可以和平,但現在真的很擔心。」不過他也說,還是要看賴清德怎麼表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賴博司表示,支持賴選後,在國與國對等關係下進行兩岸和談,同時也向對岸喊話,要持續利台政策,如此才會讓中小企業有好感。至於經貿上,林伯豐預期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恐怕無法持續了,台灣經濟會很不好。賴正鎰也悲觀,ECFA可能取消,但要加入RCEP跟CPTPP兩大自由貿易協定又有難度,關稅大幅提高後,我們出口難以維持以前的成長。工總則憂心台灣產業兩極化成長,半導體為主的資通訊產業一枝獨秀,但傳統產業普遍面臨困境,國外又因欠缺FTA而出口受阻,期待新執政者提出重視產業平衡的政策。另在能源問題上,賴正鎰指出,選後產業最關心「電價漲不漲」與「穩定供電」兩件事。在核二、三今、明兩年退場、核四無法重啟下,電價會不會大幅調漲?如何能夠不缺電?政府必須要有措施。旗下會員9成是中小企業的賴博司建議,如果電價得漲,那應該再降低離峰電價,讓廠商可以調整產線減輕衝擊。缺工則是賴博司期待新總統優先解決的產業問題,因少子化關係,很多廠商都面臨缺工,尤其是非都市區更嚴重,工業區總會希望政府能把移工配額提高。賴正鎰則認為要看更遠,2023年台灣已經「生不如死」,出生數遠低於死亡數,政府應仿效國外,趕快訂定一套素質良好的移民政策。
兩岸貿易壁壘恐傷ECFA 林伯豐籲「立場正確什麼都好說」
中國大陸官方選擇在15日提前公布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外界擔憂影響後續關稅優惠,對此,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20日表示,這對台灣來說是一個警訊,畢竟台灣外銷至大陸有40%左右,政府應該要仔細研究如何解決,「立場只要正確,什麼都好說」,不然企業發展受阻,也會影響到就業市場,雙方都會有損失。三三會20日舉辦例行會議,邀請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以「台美關係現況與展望」為題演講。蕭美琴提到,台海的和平與安全,是全世界經濟繁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台灣「有實力才不會被欺負」,兩岸對話時有信心,才能維持現狀,而台灣的實力與決心體現在國防和經濟,目前台灣面臨複雜的國際環境,要講求「平衡點」,才能在風風雨雨中穩健前行。這次演講未開放現場企業家們提問,且以台美關係為重點,提及近期的「經濟脅迫」議題,蕭美琴僅表示,經濟議題作為政治籌碼,不是只有台灣有這個問題,像是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很多國家都一樣,所以需要透過國際的合作機制來減緩。然而我方政府一直提及要用WTO機制來解決這次的兩岸貿易糾紛,林伯豐認為,由於我方在此事件上的確有缺失,若要用WTO架構,我方立場不夠穩定,政府應該要仔細研究一下,如何尋求其他辦法去解決。林伯豐表示,人民心中都有一把尺,會去選擇自己覺得對台灣好的候選人;如果大家對於「九二共識」這名詞意見很多,那就重新檢討、選出一個雙方都能認同的名稱,也是個解決方法。
大選在即…陸延長對台貿易壁壘調查 陸委會回應了
ECFA早期收穫貨品表現台灣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總統大選,大陸商務部9日以「本案情況複雜」,宣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延長3個月,至2024年1月12日截止,恰是台灣總統大選前一天。陸委會表示,大陸商務部刻意捨棄世貿組織(WTO)架構協商,完全是出於政治動機,尤其調查結束日選在投票日前夕,更坐實該說法,陸方不該將貿易政治化,干擾台灣民主運作。調查項目 進一步追加至2509項大陸商務部今年4月12日宣布,即日起就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調查應在10月12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24年1月12日。具體調查項目鎖定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產業共2455項,並在8月進一步追加至2509項。大陸國台辦在8月表態,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違反兩岸經合架構協議(ECFA)應逐步減少或取消雙方貨貿關稅與非關稅壁壘條款,不符合ECFA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及自由化要求,國台辦並首次表態,支持商務部所提出,根據調查情況,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陸委會與行政院經濟貿易辦公室都認為,陸方對台貿易調查日期延至明年我總統大選投票前一天,再度證明貿易調查是出於政治動機,企圖以經濟脅迫干擾我方選舉。陸委會直指 調查出於政治動機經貿辦指出,陸方無論是調查程序、分送問卷對象等,均明顯違反WTO規範。WTO對會員間處理貿易議題,訂有明確規範,明文禁止會員自行認定其他會員是否違反WTO協定,且任何片面啟動調查,若過程不透明、不與對手國政府諮商,執行時又充滿歧視作為,皆違反WTO規範。經貿辦並強調,台灣從未違反WTO規範,儘管大陸農工產品對台灣有重大影響,但我方展現善意,從未使用排除條款,以保留諮商空間,陸方多年來亦未正式提異議及協商要求。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昨受訪表示,民進黨執政後,兩岸政策相較過去反向而行,台商非常擔心ECFA中止或部分中止,後果將衝擊台灣經濟,近期已一再呼籲政府,盼能就經濟、旅遊、文化等面向,多與對岸交流,釋出善意,但政府就是做不到。政府配合美圍堵華為 恐扼殺台商林伯豐更直言,最讓企業界失望的是,日前經濟部配合美國調查4家到大陸協助華為建廠的企業。他強調,這些企業是獲得政府同意西進,且台商不做,別人也會做,政府此舉根本是扼殺台商發展。經濟部則表示,秉持開放態度,願意與陸方在WTO架構下協商與處理。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2011年ECFA早期收穫貨品降稅以來,除前2年出口額在190億美元以下,其他都在190至252億美元間,累積減免關稅額96億美元,大陸出口來台獲關稅減免額較低約10.1億美元。若中止ECFA對台灣的石化、紡織、機械設備等產業衝擊最大。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一旦明年初大陸調查結果判定貿易壁壘成立,WTO也認定有貿易壁壘存在,將對台灣參與國際經貿組織造成不利影響。
8月外銷連12黑…陸下單連續17個月負成長 追平史上最長紀錄
8月外銷訂單金額出爐為460億美元,拉出連12黑,年減15.7%,低於預期,較上月減幅擴大!其中來自大陸下單金額年減2%,連續17個月負成長,追平史上最長紀錄。展望第4季,經濟部維持可轉正基調,但坦言「變數很多」,9月份預估年減幅度再擴大近18%。經濟部統計處昨發布8月外銷訂單,原預期最高跌13%,不料還是超出預期。統計處長黃于玲指出,通膨及升息壓力續存,全球終端產品需求疲弱,影響整個產品接單表現。尤其是資通信、電子產品年減率14.6%、17.3%,是不如預期原因。除科技業外,傳統產業如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成長也都是雙位數衰退,綜觀七大接單項目,僅光學器材年增2.5%,其餘盡墨。五大接單區一樣全比去年同月少,以歐洲年減34%最高,美國也少15%,大陸減2%已是最好。但這卻是連續17個月負成長,追平2013年5月起的連17黑紀錄,如果9月再不改善,對岸下單衰退紀錄就要改寫。展望未來表現,iPhone15新機已經發表,但她看「蘋果光」發酵要在10月份才會顯現,可是銷售狀況現在看還難講,因此她不願斷定第4季何月就會轉正。但統計處預估9月份訂單還是要年減近18%,難逃13黑的命運。國泰金昨公布9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景氣樂觀指數與消費意願皆下降,調查也指出,民眾對台灣經濟成長的看法較上月調查保守,而通膨預期則續處高點,仍有85%民眾預期通膨高於2%。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昨日表示,景氣會在今年到谷底,但是明年要如何復甦,政府就要做對的事情,如避免台灣成為美國的犧牲品,協助產業投資或進行紓困,對青年住宅提供優惠等,只要政府拿出魄力協助企業,台灣應該會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