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
」 三伏貼 過敏 中醫 過敏性鼻炎吃冰傷身? 醫曝竟能緩解「胃食道逆流」
吃冰傷身?中醫師艾莉絲表示,正常體質吃冰還是溫熱食物,都不會不舒服,而吃冰能緩解不適。台大癌醫梁恆彰也說,吃冰有助於緩解胃食道逆流。中醫師艾莉絲在健康節目《健康零距離》說,真正的正常體質,可以吃冰也可以吃溫熱的東西,都不會不舒服,吃冰會不適其實和其他原因有關,如有人會在夏天貼三伏貼,希望能消熱氣,也要看個人體質跟狀況。艾莉絲指出,她的門診是治過敏,而三伏貼其實跟冰水火不容,很多病人說貼了沒效,還是打噴嚏流鼻水,大多是有偷偷吃冰,如果是虛火要先吃中藥,吃麻油雞、當歸鴨不會燥熱。台大癌醫梁恆彰指出,胃食道逆流要吃冰,是因為食道、胃和噴門腫起來了,會覺得火燒心,跟牙齦腫一樣要冰敷,所以西醫治出血性胃炎,嚴重要灌鼻胃管再用冰水洗胃,所以胃食道逆流用溫水沒用。至於喉嚨痛呢?家醫科醫師陳柏臣表示,小孩如果腸病毒嘴巴破很多洞,吃冰能緩解不適,不過還是要看醫生,吃冰的只能當紓緩症狀,比較好入口。有人說越怕冷要吃冰的鍛鍊,艾莉絲說,建議不要,寒會生百病,台灣溼氣重,身體又是偏寒的,可能會得癌症,在臨床上看到滿多案例,還是要吃溫熱一點。
網傳「三伏天」不能沖涼吃西瓜「避免受寒」? 事實查核平台:身體保健全年皆重要
對中醫略有接觸的民眾都知道,近期不少中醫診所都開始推出「三伏天」的治療方案。但近期有網路傳聞表示,在三伏天這段時間,要好好保護身體、不要受寒,尤其是不要沖冷水澡、吃西瓜。為此,事實查核平台也特別撰文表示,內容中雖無錯誤,但實際上「避免身體受寒」是全年皆會要求的,不會是只有在三伏天這幾天。據了解,近期網路上謠傳,馬上進入三伏天了,其中7月11日至20日是初伏,7月21日至8月9日是中伏,8月10日至19日是末伏。在這段期間,千萬不能做以下五件事情,分別是出汗不洗冷水浴、夜裡不能光身睡、胃腸不能進冷飲、喝水不能喝太快、皮膚不能遭暴晒。除此之外,內文中還要求在這段時間內,下列水果最好少碰,分別是火龍果(性涼)、荔枝(容易上火)、西瓜(易傷脾胃)、芒果(增加體內濕氣)。為此,MyGoPen也特別查詢資料後,撰文解釋網路傳聞與事實不符之處,根據根據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官網於 2020 年 10 月更新的「冬病夏治的三伏貼」衛教,「三伏日」當中的初伏、中伏、末伏,是農民曆「夏至」過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和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通常都在國曆七、八月間,每年略有不同。而2024年的三伏貼時間應為7月15日(初伏)、7月25日(中伏)與8月23日(末伏)。MyGoPen在文章中表示,傳言提到「火龍果性涼、西瓜易傷脾胃」在三伏貼時不能吃,中醫師蔡懷德解釋,水果以中醫的角度來看,性質上大多屬於偏寒涼,柑橘、瓜類因為汁水較多,普遍認為較偏涼性。同屬良性的小黃瓜、苦瓜可以透過烹飪的方式改變屬性,但水果幾乎無法烹煮,所以沒有改變屬性的機會。但蔡懷德也表示,網路傳聞中有提到荔枝也不能多吃,但學理上龍眼、荔枝、榴槤屬性偏溫熱,傳言說三伏天不宜吃荔枝,是比較少聽到的說法。蔡懷德也強調,對健康的一般人來說,夏天適量且適當的攝取水果對於清暑氣、利小便的確是有幫助,並非對所有人都是傷脾胃,除非是腸胃虛弱習慣性腹瀉的病人,或是正值感冒流鼻水、打噴嚏的病人才會不適合;如果沒有這些症狀,即使是正在做三伏貼的病人,也可以適量吃一些,只要別當飯吃、不要空腹吃就好,而且最好在白天、陽氣比較旺盛時吃,避開睡前、半夜。除此之外,對於網傳不要洗冷水浴、不要光身睡等禁忌,蔡懷德醫師也解釋,在三伏天做三伏貼,主要是希望在敷貼期間「調養陽氣」,達到刺激循環、增強體機能,提升身體對溫差或是外在誘發免疫系統的物質的抵抗力,所以可以看到,三伏貼的治療方針都是以「調養陽氣」為主。所以病人做三伏貼完以後,醫師都會叮囑在這3到4周的時間內,避免包括生冷食物、直吹冷氣、沖冷水澡等等各種阻礙治療效果的食物和行為。但蔡懷德也解釋,在現代社會不可能不吹冷氣,也很難不吃口感涼爽的水果或飲料, 現代化中醫的要求是吹冷氣沒關係,但是不要直吹、滿頭大汗時吹。同樣的,洗澡可以洗稍微涼一點的水,但是直接沖冷水就不可以。但蔡懷德也提到,避免冷水澡、冷飲、曝曬等,其實是放諸四季皆準,並不是只在三伏天、或是做三伏貼時期才應該避免。
三伏天熱爆「過敏體質」可趁機改善 專家示警5類人不適合
近期台灣天氣炎熱,衛福部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卉蓮就建議,有過敏體質的民眾可利用夏季「三伏天」,搭配辛溫祛寒的藥物來改善陽虛體質,增強抗病能力。據了解,中國古人認為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也就是俗稱的「熱在三伏」。其中,「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而藏伏於地下。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和末伏各10天,而中伏在不同年份則為10或20天。三伏日是指初伏、中伏和後伏的第一天,是起源於秦漢時期的傳統節日,在唐代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當時除了會放假一天,還保有在伏日食湯餅(類似今天的湯麵)的習俗,以去瘴氣、除惡病。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賴卉蓮表示,「三伏貼」是一種灸療方法,針對因陽虛邪伏而在冬季寒冷時易發作的疾病,選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天(初伏、中伏、末伏),將辛溫、溫陽、祛寒、逐痰的中藥貼敷在人體背部的俞穴上,使藥氣通過穴道和經絡,逐漸傳遞到臟腑,以暢通經絡、氣血,調節臟腑機能,從而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對於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喘及容易感冒患者具有療效,可以減輕症狀並減少冬季發作,且臨床實驗也證實,「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能增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效降低過敏狀態,進而達到抗過敏的效果。賴卉蓮指出,今年的三伏天分別為7月15日(星期一)、7月25日(星期四)及8月14日(星期三),不過並非僅限於這三天可以進行三伏貼治療。在三伏天前後,約7月中旬至8月下旬天氣炎熱時,都是治療的好時機,然而賴卉蓮也提醒,對於以下5類人並不適合,包括正在感冒發燒、有發炎症狀、背部有傷口的病患、孕婦及2歲以下幼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指出,「三伏」指的是夏至後的第三、四個庚日及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根據古醫書記載,伏日必是庚日,庚屬金,與肺相配,因此中醫學認為,寒來暑往,時序變遷,對人體影響甚大,而《內經》也提出「春夏養陽」可以預防冬季疾病的發生。哮喘、過敏性鼻炎和體質虛弱易感冒者等都屬於肺經範圍的疾病。院方說明,利用「三伏」天的炎熱氣候,敷以辛溫、逐痰、走竄、通經平喘的藥物,可以提高藥物效能,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各地經驗表明,貼藥年限越長,次數越多,療效越高,因此需堅持多年「三伏貼」療法。此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表示,「三九灸療」可以加強「冬病」的治療效果,「三九」指的是冬至後每隔九天,這段期間是每年最寒冷、疾病最容易復發的時候,因此在此時進行鞏固治療,這兩種療法都在時令節氣交替時進行,強調扶助正氣,提高人體氣血調節能力,符合中醫「天人相應」的治則,從而達到防病的目的。
氣溫急降,鼻水狂流! 中醫「三伏貼療法」改善50%症狀
「冬季氣溫急急降,兩行鼻水簌簌流,鼻胛肥厚脹脹痛,呼吸不順呼呼聲,氣管緊縮咻咻聲,三九三伏冬夏貼,鼻炎氣喘陰陽平」,這是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最貼切的寫照,中醫師建議可透過三伏貼療法,改善相關症狀。三伏貼療法 可治療過敏性氣喘、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婦科主任廖麗蘭表示,「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伏貼療法源自於清朝,又名天灸,乃是將白芥子、細辛、乾薑、甘遂等藥材用薑汁調敷,敷貼於大椎、定喘、風門、肺俞、天宗俞等穴位,利用貼於相對應的穴位,經由局部刺激血循、達到溫經通絡、散寒驅邪的作用,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反覆性感冒等寒性體質疾病。台灣冬季潮濕寒冷 溫性藥物助體內暖和驅散寒邪台灣是地處海島型,面對冬季潮濕寒冷的氣候,寒氣容易侵襲體表,風寒會阻礙肺臟機能,如果本身脾腎功能比較弱的體質(食慾不好、脹氣、排便不順暢、臉色蒼白、腰痠、疲倦沒精神),更會讓風寒滯留在體內,產生鼻塞、流鼻水、氣管緊縮等氣喘症狀。這個季節若使用溫性藥物幫助體內暖和驅散寒邪,對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症狀的緩解是一大功臣。三九敷貼可改善25~50%症狀 有效人數達57~71.4%廖麗蘭進一步說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做穴位敷貼治療有十餘年,皆由專業醫師親自進行敷貼,除了使用肺經的穴位外,更使用脾經及腎經的俞穴,加強脾腎運化水濕的功能,強化後天脾胃及先天腎功能,藉此幫助肺經更能溫經散寒。另外,根據統計該院區做三九敷貼的功效,在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揉眼睛等過敏症狀,以「一周內發作天數」來評估效果,敷貼前後可改善25~50%症狀,有效人數達57~71.4%,因此,三九貼是過敏性鼻炎、氣喘疾病值得推薦的非侵入性治療方法。
夏季貼三伏貼治過敏 這幾件事要注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過敏可以透過中醫「冬病夏治」,其中「三伏貼」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治療方式之一,對於改善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炎等問題有不錯的成效。不過,仍有民眾對於三伏貼並不了解,究竟誰適合使用?三伏貼又有哪些禁忌症不宜使用?使用三伏貼後又該注意什麼呢?三伏貼非人人適用 6對象不建議使用!今(2023)年三伏時間為7月21日(初伏)、7月31日(中伏)、8月10日(末伏),不過一直到八月底前,都是可以進行三伏貼的時間。民眾若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炎、易染感冒風寒等問題,其實都可以考慮使用三伏貼獲得不錯的預防效果。不過,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王敦正醫師表示,並非人人都適合使用三伏貼,像以下6對象就不建議使用三伏貼:孕婦已有感染症狀者未滿二歲以上的幼童會因三伏貼的刺癢熱感不受控制搔抓者體質較為燥熱者,可能會因為較溫熱的中藥而「火上加火」產生不適敷貼位置皮膚有局部外傷者三伏貼要多久療程? 使用後要注意什麼?而三伏貼除了要注意是否符合適用對象外,療程時間也是需要注意的部分,很多人以為三伏貼只要1次就有效,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王敦正醫師表示,三伏貼的療程需1年進行3次,每次需間隔7至10天,且需連續3年才算完整療程。而使用三伏貼後,藥物敷貼處可能會有刺刺熱熱癢癢的感覺,這是因為溫辛的藥材正在刺激穴道皮膚,藉此達到溫筋通脈的效果,屬於正常現象,民眾不需太過驚慌,但若有劇烈不適仍應前往醫療院所由醫師進一步評估。此外,現在夏季炎熱,冰涼的手搖飲幾乎是人手一杯,但執行三伏貼療程時需要忌生冷飲食,所以民眾應特別留意。王敦正醫師解釋,由於生冷冰飲會帶來寒氣,影響三伏貼的效果,因此還是建議患者多忍耐,甚至能趁此減少喝冰冷飲品的次數就更好了。
了解「三伏貼」中藥材、穴位 自行網購使用小心沒效、違法又傷身!
夏天許多人會用「三伏貼」,來預防冬天季節轉換時造成的過敏症狀。而現在台灣連日都來到攝氏35度以上,陽火正盛,正是中醫理論「冬病夏治」的好時機。三伏貼正夯,現在電商上也有不少相關產品,民眾在網路商就可買到。但是,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王敦正醫師強調,三伏貼是屬於直接貼敷於皮膚的治療方式,因此仍需透過醫師的診斷確認,才能進行正確敷貼。三伏貼是什麼? 需敷貼在哪些穴位?三伏貼是中醫的治療方式之一,主要是用「冬病夏治」的原理進行治療。王敦正醫師說明,「三伏貼」是由白芥子、細辛、乾薑、等藥材所製成的藥餅,醫師會將藥餅敷貼在上背部的大椎、風門、膈俞、膏肓、肺俞等穴位上,而最適合三伏貼的適應症主要有以下3種,對於這些病人都有不錯的預防治療效果: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過敏性皮膚炎易染風寒、容易感冒者由於三伏貼是以敷貼的方式進行治療,因此也很適合害怕針炙的民眾。王敦正醫師提到,像有不少小朋友是過敏性鼻炎的好發族群,但孩子常常看到針就嚇到哭,這時三伏貼無疑是針炙外的另一種選擇。不過,王敦正醫師也提醒,如果年紀太小,使用三伏貼後會癢、刺、熱,孩子無法控制會去抓,甚至把藥餅撕下來等,就不適合使用三伏貼。三伏貼為處方用藥 不宜於網路等管道購買此外,現在許多民眾為求方便會在網路上購買產品,而許多網站又趁著熱潮廣告、販賣三伏貼相關產品。但是在臺灣三伏貼藥物品項為處方用藥,需經專業中醫師診斷開立處方,不宜由其他管道購入。王敦正醫師也特別提醒,三伏貼的敷貼位置需要專業中醫師的判斷,才能發揮效果,此外網路販售的產品成分不明,三伏貼又需貼合肌膚,可能會導致皮膚不適,因此民眾若想使用三伏貼,應尋求合格的中醫院或中醫診所,並經醫師診斷再敷貼,才能發揮治療效果。
三伏貼可改善長新冠 這兩狀況不適用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解封,各流行病因免疫負債開始在社區感染開,包括腸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輪番上陣,現在時序入夏,不少人趁此機會貼三伏貼來提升免疫力,也可改善長新冠,不過中醫師提醒,若有發燒、感冒等先暫時不要貼,另外出現皮膚紅疹過敏者,可先撕除,避免過度刺激皮膚。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洪崚育表示,「三伏貼」療法,能幫助體質虛寒的人,提升免疫力、改善虛寒長新冠症狀,預防呼吸道疾病,國內門診就發現,許多人在確診後仍很容易有咳嗽帶白痰、胸悶、喘等呼吸道症狀,這類型長新冠在中醫屬於肺氣虛弱,可透過三伏貼內熱性中藥,引出深伏體內濁氣,改善長新冠症狀。三伏貼使用藥材包括甘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丁香、薑汁等辛溫、逐痰、溫陽、通絡的藥物,每年夏季三伏日共要貼3次,每次貼在大椎、風門、定喘等穴位,依照各家診所藥物濃淡,貼2~8小時不等。中醫師陳潮宗表示,藥物中的甘遂、白芥子是以「發泡療法」,較為刺激,敏感者容易過敏出現紅、熱,返家後若覺得刺激或發紅疹的話即可撕除藥膏,「有感覺表示刺激量已經到了,民眾不必擔心沒效」。另外,陳潮宗也提醒,三伏貼對長新冠、流感等也有效,但若確診且正處於發燒,應等燒退後再執行,避免火「越燒越旺」,因為三伏貼是為身體「加熱」,因此其他常見副作用還包括引起口乾舌燥、甚至是發燒,此時多多補充水分與水果即可。其餘禁忌部分,需忌食生冷、寒涼、辛辣、菸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海鮮和蝦蟹等,也要避免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同時應避免陽光曝曬、游泳和劇烈運動,在洗浴時則應使用溫水淋浴,避免進入冰室或浸泡在冷水中。
三伏日來了「勿踩6禁忌」 靠三伏貼改善體質…方法大公開
時序進入「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後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和立秋以後的第1個庚日,是一年中最熱的3天,也就是所謂的初伏、中伏、末伏,除了有許多禁忌,也可以利用「三伏貼」來改善體質。2023年的三伏天為7月11日、7月21日、8月10日,為期大約30~40天,是減肥的好時機,不過《中國新聞網》指出,這段時間也有禁忌:※不開窗通風通風差的室內易引發中暑,較差的空氣品質容易致病,建議每天開窗通風2次以上,每次15~30分鐘。※空調對著吹對著空調直吹,會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椎問題。建議夏季空調溫度最好不要低於26度,吹空調時最好搭個披肩。※大口急喝水夏季人體出汗多,大口急喝水會使水分快速稀釋血液,加重心臟負擔。建議每次喝水約200ml舊足夠,少量多次補水。※過度喝冷飲適量冷飲可以解暑降溫,過度飲用的話,會導致胃黏膜下血管收縮,引發胃病。建議適量飲用冷飲,補水以溫開水為宜。※沖洗冷水澡冷水的刺激會導致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精神緊張等,建議洗澡水溫以35~40度為宜,時間不宜過久。※情緒不穩定高溫易使人心浮氣躁,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建議保持心平氣和,情緒激動時,可透過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來消除壞情緒。這段時間可以利用「三伏貼」改善身體。(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在天氣最熱的時節,使用「三伏貼」能夠大幅改善身體,是一種自古流傳的中醫療法,可以在身上敷貼辛溫、逐痰、疏通經絡的中藥,排除體內的陰寒,進而達到治療效果。一般人在醫師指示下,敷貼0.5~4小時,孩童則是0.5~1小時,每個禮拜建議敷貼1次,完整療程為夏季時間敷貼6次,到了冬天(三九天)也是敷貼6次,連續3年效果較好。至於三伏貼有哪些人適合?過敏族群,包括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身體虛弱族群,包括經常感冒、冬天容易手腳冰冷或畏寒的人;慢性症狀族群,包括慢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長期腹瀉、長年痛經、長期疲勞、舊傷經常痠痛。要特別留意的是,並非人人都適合三伏貼,孕婦、3歲以下孩童、皮膚受刺激容易起泡過敏者,就不適宜使用。不僅如此,還能趁三伏天「曬背」,以下這些人很適合:※寒濕體直,夜尿多、常跑廁所的人※性格冷漠、憂鬱傾向、做事常心有餘力不足的人※不能吃生冷食物,常常腹瀉※免疫力低下※關節骨骼怕冷酸痛※睡眠不安※有陳年舊疾的人不過,孕婦、嬰兒、紫外線過敏人群、空腹以及晚上沒休息好的人,都不適合曬。那麼什麼時候曬最好?把握早上8~10點、下午3點以後,避開中午12點到下午2點的時間。青年人曬2小時左右,中老年人曬1小時即可,初次曬背不必太長,可以從20分鐘慢慢增加。
冬病夏治!減緩過敏性鼻炎、氣喘 「夏季三伏貼灸」最佳時機看這
「三伏貼」為大家耳熟能詳之中醫治療,其概念出自清代《張氏醫通》,是在三伏時節利用溫熱之藥物在特定穴位進行的貼敷療法,又稱「天灸」。三伏天是以黃曆推算,於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是一年中天氣最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皮膚毛孔開泄,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透過經絡直達病處,且庚日又與肺金有關,是溫煦肺經陽氣,鬆解肺系寒邪的最佳時機。冬病夏治 過敏鼻炎、氣喘可靠三伏貼改善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莊照宇指出,因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常於冬季發作,因此往往許多病人都會因無症狀或緩解而忽視求診及中斷治療,導致到冬季時症狀又復發且越來越嚴重。回顧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發表於中醫藥研究論叢之實證文獻發現,三伏貼之穴位貼敷,若配合特定穴位下,可誘發局部免疫反應,達到整體免疫系統功能調節的效果。在過敏性疾患的治療上,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對於病人之生活品質及疾病嚴重程度皆有明顯改善。三伏貼好處多 但非每一個人都適合莊照宇總醫師表示,由於三伏貼是以溫熱性質藥物進行敷貼,故先需至門診由醫師評估,倘若病人屬熱證體質,則不建議使用。此外,當下感冒、急性感染及皮膚過敏等病人,為避免發炎反應加重,也不建議使用,可擇日再由中醫師評估;另外,懷孕婦女與1歲以下幼童,因為體質性質易化熱上火,這兩類族群也不建議。把握3大好時機 莫輕忽敷貼後注意事項而因三伏貼是以藥物敷貼將陽氣透過皮膚進入人體,當日回家建議不要洗冷水澡,期間也不要飲食冰飲、生冷瓜果等,以避免寒邪入內,抵銷原本施予的陽氣補充;飲食方面,應以清淡為主,不建議燥熱食物,避免辛辣、油膩等食物,以免出現上火症狀。莊照宇總醫師提醒,敷貼三伏貼過程,若出現皮膚搔癢、紅腫、起水泡者,可能是個人皮膚特質對於中藥敷貼藥物產生過敏反應,此時應立即移除三伏貼,並根據症狀塗抹適當的外用藥膏。今(112)年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公布今(112)年夏季三伏貼灸的日期如下,敬請有需要的民眾把握機會治療。「初伏」:112年07月21日(五)~112年07月29日(六)「中伏」:112年07月31日(一)~112年08月09日(三)「末伏」:112年08月10日(四)~112年08月21日(一)
孩童過敏使用「三伏貼」治療! 當心皮膚副作用
立夏剛過,台灣氣候逐漸轉趨炎熱,溫暖潮濕的環境也造就許多過敏疾病的發生,根據國內醫院在2017年針對台北市國小學童的過敏調查,氣喘跟過敏性鼻炎盛行率分別為14.4%及42.5%,幾乎每兩位小孩,就有一位受到過敏所苦,而三伏貼對於鼻過敏及氣喘具有療效,且獲得國內外實證研究證實。「三伏貼」治療過敏性鼻炎 一個月各三小時共三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胡玉芳表示,三伏貼療法是目前常見之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法之一,其源自於清朝《張氏醫通》一書,內容提到:在夏月的三伏天,將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等藥材研成細末,加入麝香及薑汁調勻後敷貼在背部的特定穴位約三小時後去除,每十天塗一次,塗抹三次,可治療疾病。夏月三伏天進行 今年適逢7/21、7/31、8/10三伏貼是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選在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的三伏天進行。以民國112年來說,初伏是國曆七月二十一日,中伏是國曆七月三十一日,末伏是國曆八月十日。此段期間氣候炎熱,人體皮膚膜理開張,有助於敷貼藥物刺激穴位來預防秋冬寒冷時期好發的過敏性鼻炎或氣喘,乃是中醫「冬病夏治」的概念;比起餵藥,穴位敷貼療法用來治療過敏性鼻炎或氣喘,是一種操作簡單,且不會讓小孩恐懼的治療方法。民眾或許會好奇在進行幾次穴位敷貼之後,療效可以持續多久?國內進行的研究發現治療後經過一年的追蹤,仍有接近五成的患者感到症狀改善。三伏貼安全性高、療效顯著 需留意皮膚副作用胡玉芳說,三伏貼是以藥物做穴位敷貼的方式來治療過敏疾病,目前廣泛應用鼻過敏及氣喘,其安全性高且療效顯著,而三伏貼中的白芥子及薑汁有皮膚刺激性,可以幫助藥物滲透皮膚,但也容易引起皮膚不適。常見副作用是敷貼位置皮膚灼熱感、發紅、發癢、或起水泡,通常敷貼時間短於四小時,引起明顯皮膚副作用的機會大幅降低,而皮膚灼熱紅癢感會隨著時間消失,如有起小水泡,請勿抓搔,應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如本身有特殊皮膚疾病者或是正在感冒發燒、嚴重慢性疾病、小於一歲幼兒及孕婦不宜作三伏貼。
冬季手腳冰冷、過敏發作 中醫師:把握1時機改善
天氣變冷,讓許多有過敏體質的人開始噴嚏連連,鼻水直流像關不緊的水龍頭。尤其,鼻塞、眼睛搔癢、呼吸道症狀等等接踵而至,真是苦惱。中醫師建議,民眾不妨接受中醫的三九貼,透過溫熱的藥物提振體內陽氣,去除身體中的寒邪,減輕季節轉換產生的過敏情況。冬季三九貼 溫陽利氣、驅散寒邪中醫以「夏養三伏,冬補三九」的理論,在冬季的三九天進行三九貼。「三九天」是源於中國北方民間對寒冬的記數方式,是一年之中天氣最冷、陽氣最弱的時候。自冬至後以九天為一個計算單位,即冬至後的第9天為「初九」、第18天為「二九」、第27天「三九」。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總醫師李杭哲說明,三九貼是灸療法的其中一種形式,方法是將辛溫、化痰等溫和中藥,敷貼在人體特定的穴位上,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寒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這些族群應把握機會 調整體質、改善症狀李杭哲醫師表示,有過敏體質、冬季容易發作呼吸道疾病,或是體質偏虛寒容易反覆感冒、手腳冰冷的民眾,可以把握每年一次三九天的機會,藉由三九貼改善體質與症狀。今年的「三九貼」在冬至到明年1月19日之間,每隔7至10天接受一次治療,共3次,日期約在國曆111年12月31日(初伏)、112年1月9日(中伏),和1月18日(末伏)。若在夏天已接受「三伏貼」治療者,建議把握寒冬另一個調整體質的機會,繼續接受「三九貼」,有助延續三伏貼的療效。藥物敷貼禁忌要牢記 這些情況不建議進行李杭哲醫師提醒,藥物敷貼期間盡量避免從事激烈運動,也應忌食生冷刺激物、禁泡冷水。敷貼時間以2至3小時為佳,不宜過久;敷貼期間皮膚若起輕微紅癢疹為正常現象,但若出現嚴重水泡過敏者則應立即取下。另外,對於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嚴重心肺疾病者、皮膚有傷口、急性感冒發燒、咽痛及體質屬於燥熱者,則較不建議接受穴位敷貼療法。
「季節交替」過敏性鼻炎大爆發 4類型食療法一次看
夏秋交替天氣開始忽冷忽熱,許多人一早起床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也跟著加重,有時甚至會眼睛紅腫、伴隨咳嗽和疲倦,睡眠品質和生活作息也被影響,常提不起勁總覺得懶懶散散的。40歲張先生從小就有鼻過敏困擾,每逢夏秋交替症狀加重,吹到風就會打噴嚏且鼻水流不止,到了冬天鼻子會乾到流血,其他還有便秘問題。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陳奕任醫師,透過中藥、穴道、並建議搭配食療與三伏貼,一週後張先生回診表示,鼻水量及便秘問題均有改善。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與體質、氣候、情緒、飲食、活動有密切相關。肺氣虛弱則抵禦溫度變化的能力變差,冷風容易趁機侵襲導致鼻竅不利。陳奕任醫師表示,除透過辛夷清肺湯、防風、烏梅、蟬蛻…等中藥,搭配穴位按摩,如口禾髎穴、迎香穴可宣通鼻竅兼疏風解表,配合眉衝穴、五處穴、承光穴及通天穴,能改善鼻塞症狀。此外也可透過飲食調整來加強日常保養。陳奕任醫師指出,過敏性鼻炎大致分為4種類型,建議以下調養方式。生薑能改善寒性體質,鼻水清稀量多的人可於早晚以生薑加少許紅棗煮水喝,日常飲食可多食用生薑及胡蘿蔔增強體力及免疫力。若容易鼻塞,可選用洋蔥湯加蔥白,兩者都有緩解鼻塞的功效。若鼻乾伴隨眼癢的則可多食用山藥、秋葵、納豆,適量搭配當季水果如梨子和橘子來改善容易鼻乾眼睛紅腫的症狀。若伴隨不好入睡容易醒來的則可選用小米粥、小麥茶、百合及山藥來作為日常保養使用。過敏性體質易在季節交替時加重鼻塞、流鼻水及打噴嚏症狀,陳奕任醫師建議,在此季節除透過中藥調理、食療、穴道按摩外,也要留意居家環境通風及除濕並搭配三伏貼能大幅改善惱人的過敏性鼻炎問題。
退錯火虛累累2/挑戰古人養生原則 中醫師:誰說「冬病夏治」才有效?
夏天養生之道為何?台南市立醫院曾碩平中醫師認為,古代流傳下來的養生原則,如「春夏養陽」、「冬病夏治」,套用在現代人身上有些不合時宜,舉例來說,大眾熟知夏季「三伏貼」是為了緩減冬天過敏發作,但現在也有冬季的「三九貼」,兩者都是在特定時節以溫性祛寒的中藥敷在穴道上,也都一樣有效,所以冬病其實也能冬治。莊雅惠中醫師則有不同看法,「其實老祖宗的智慧是一個大方向,我們要因應狀況來變通。」以「春夏養陽」來說,古人建議少吃冰涼、寒性食物、適時進補,來保護好身體的陽氣,但因應現代生活都會有些調整。例如夏天不碰冰冷食物實在很困難,有些食物不放冰箱也容易腐敗,所以可以調整為「去冰」,也就是從冰箱放置室溫後一陣子再食用。中醫師莊雅惠認為,古人養生之道只是提供現代人大方向,實際施行方法須依個人體質而定。(圖/莊雅惠提供)「其實古人的原則一切都是根據體質!」莊雅惠說,夏天以「涼補」為主,也就是多吃屬性涼潤的食物,像是當季的絲瓜、白木耳等等,但其中也要加入一些溫暖屬性的食物如牛肉、紅棗,再依照個人體質增減。夏季應以「涼補」為主,例如涼潤的白木耳搭配補氣的紅棗,但各自的份量須依據體質增減。(圖/北投麗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