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業
」 金融業 金管會 獲利9萬薪資逾3成都是加班費! 客運駕駛累計缺2215名
國內大客車駕駛嚴重缺工,根據統計,公路、市區客運駕駛缺工達2215位,立委質疑客運駕駛月薪6萬到9萬元,卻有超過3分之1都是加班費,要求勞動部針對駕駛薪資結構明確定義化,改善勞動條件惡化及薪資碎片化的問題。交通部及公路局今日赴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針對「公路大型客貨運駕駛短缺之因應措施暨現行遊覽車評鑑制度之檢討與精進」進行專題報告。據公路局統計,目前公路客運駕駛缺員772人;市區客運駕駛人缺員1443人,合計缺員達2215位駕駛。遊覽車公會表示缺員約有2500至3000人,總計達5000人以上。另外,貨運三業公會表示駕駛也有缺員情形。立委李昆澤在質詢時表示,運量減少、營收大減及駕駛缺工等問題,恐嚴重衝擊公共運輸。市區客運2023年運量與2019年相比,減少64萬人次、公路客運則減少13萬人次,客運營收也減少11億元,公路客運更是減少49億元。李昆澤也表示因疫情影響,近年來自行開車和騎車人數上升,在運量、營收及駕駛缺工3大問題影響下,導致司機減少,新進人力不足,加班量提升。對此,交通部長陳世凱回應,客運駕駛缺員有三大問題,第一是過去疫情大量旅客流失,造成客運業經營出現問題,要補齊不容易;第二則是就業多元化導致人才流失後都往貨運業或外送員跑;第三個問題為民眾對駕駛服務要求高,有些司機反應工作壓力大,讓他們不太願意留下。陳世凱也表示,在提升運量的部分,將提出優惠像是TPASS等方式,提高民眾搭乘公共運輸的意願。為補足人力,公路局對於駕駛年齡也放寬到68歲以下,預計可增加1300位駕駛,另外公路局也向勞動部爭取希望引進外籍人力,公路局徵才補助方案也預估可提供3000人力補充。勞動部常務次長陳明仁則說,駕駛薪資結構複雜,增加駕駛取決於薪資跟勞動條件,會努力跟交通部研議改善。
「蛭間院長」成西田敏行最後公開亮相角色 米倉涼子慟:難過到說不出話
日本演員西田敏行今(17)日被發現在家中過世,享壽76歲。西田一生縱橫影視歌三業界,獲獎無數,在日本演藝界地位相當崇高,不過媒體也指出他生前好酒好菸,少於運動又愛吃肉,健康狀況頻頻亮起紅燈。如今因病離世,讓本月8號的派遣女醫電影版《劇場版Doctor-X FINAL》記者會成為西田敏行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曾與他共演7季「派遣女醫」的女演員米倉涼子為此難過表示,前一天還和西田聯繫過,自己更是在西田死訊傳出前1小時才在社群帳號上傳她與西田一同聚餐的照片,「如今悲傷到不知道該說什麼。」西田敏行1947年出生於福島縣郡山市,生父在他小時候去世,母親於他5歲時再婚,此後被大姨(母親的姊姊)與姨父收養。年少時,西田敏行常被養父帶去看電影,因此對劍戟片深深著迷,常幻想自己出現在大銀幕上;國中畢業後說服養父母,獨自一人前往東京讀書,並開始參與戲劇部的活動。西田1966年進入明治大學農學部,並同時加入日本演技學園夜間部。同年從明治退學,並全心轉往演技學園日間部,還想自組劇團結果沒有成功。但西田敏行也在1967年接到TBS電視劇《渥美清的眼淚》的角色,正式出道。同時,西田在1968年進入舞台團「青年座」演員養成所,1970年畢業成為青年座正式成員。並在其後公演《寫樂考》中初次以主角之姿亮相,其後也接連演出許多音樂舞台劇。另一方面,他在電視劇業界發展得十分順遂,從入行以來幾乎可說戲約不斷,也多次參演NHK門面擔當「大河劇」,包含《宛如飛翔》、《女太閤記》、《功名十字路》、《八重之櫻》、《西鄉殿》、《鎌倉殿的13人》等。即使年齡漸長,他依然參演了《白色巨塔》、《華麗一族》等膾炙人口的熱門劇組,2013年起更以「蛭間院長」的身分在《派遣女醫X》系列中登場,成為他之後10年間最穩定曝光的高知名度角色。除了演戲,西田也積極從事歌手活動,不僅替許多廣告、電視電影獻唱主題、片尾曲;還在《紅白歌唱大賽》擔任以主持人、歌手、評審等身分登台,而他幽默的談話技巧、身經百戰鍛鍊出的即興表演能力,也讓他在喜劇、綜藝節目中備受矚目。西田一生中獲獎無數,曾多次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提名、3度摘下影帝頭銜、「藍絲帶獎」最佳男主角、「報知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等,更在2008年接受日本政府頒發「紫綬褒章」,是日本演藝圈地位最崇高的幾名男演員之一。日媒指出,西田敏行生前好酒好菸,食量也很大,還偏愛吃肉不太喜歡吃蔬菜。至於運動方面,除了每隔幾個月打一次高爾夫球外,基本上不做運動,不太健康的生活習慣讓他的健康狀況不算太好。西田2001年罹患脊髓型頸椎病變,導致他頸骨變形、四肢麻痺,2003年也曾因心肌梗塞緊急住院,2016年則是從家中床上掉下來,導致頸椎半脫位,之後又被發現患有膽囊炎。為此,西田這幾年出演作品時,大多是以坐著的方式演出,這幾年被媒體拍到時大多坐著輪椅。西田敏行17日中午被發現在東京住宅中過世,在他離世前,曾在10月8日出席派遣女醫X電影版《劇場版Doctor-X FINAL》記者會,如今想到這是他最後公開亮相的身影,令大批影迷與演藝圈好友都難以接受。西田敏行10月8日出席派遣女醫X電影版《劇場版Doctor-X FINAL》記者會,成為他最後公開亮相的身影。(圖/翻攝X/@DoctorX_tvasahi)曾與西田多次共同出演「派遣女醫X」系列的女演員米倉涼子就表示,自己前一天還和西田聯繫過,自己更是在西田死訊傳出前1小時才在社群帳號上傳她與西田一同聚餐的照片,她透過社群發聲表示,「突然收到西田先生的死訊,難過到完全說不出話...前天才跟他說,會貼出我們的合照。真的很難過,很難過,到現在還無法相信。」
股市大漲!金融三業前7月賺破同期史上新高
股市大漲助攻,金融三業上半年才剛賺破6,000億大關,7月緊接著破7,000億大關,稅前獲利來到7,694億元,已超過去年整年,創史上同期新高,年增5成。若三、四季獲利動能未減弱,今年金融三業獲利將創史上新高紀錄。銀行業前七月稅前賺3,574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年增356億元或11%,已賺去年全年獲利的7成,預估8月累積獲利有機會破4,000億元大關。前七月最大貢獻來自於本銀賺破3,000億元,來到3,285億元,也創同期新高,年增350億元或12%,除受惠於金融市場表現佳挹注財管手續費,同時海外旅遊潮也帶動簽帳手續費收入大增,股市上攻也讓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大增。銀行業中前七月獲利動能最強勁的則是外銀,前七月賺破百億元,來到119億元,年增16%;不過,儲匯的獲利卻持續出現衰退,前七月僅賺57億元,年減18億元或24%,銀行局分析,因儲匯多是吸收存款,沒有做放款,目前市場利率上升,導致利息支出增加,資金成本大增所致。保險業前七月也賺破3,000億元,稅前來到3,186億元,年增近1.5倍。受惠於股市大漲、新台幣前七月連續貶值,壽險業獲利動能強勁,前七月大賺3,005億元、年增1.4倍,主要就來自壽險的淨投資利益年增2,076億元所帶動。產險業完全擺脫防疫險的衝擊,今年獲利重回正軌,前七月稅前賺18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4億元,年增1.8倍之多,保險局表示,產險業今年前七月不管是業務承保損益或投資損益,皆較去年同期增加,各增加96億元、29億元。台股上漲也拉升證期三業獲利動能,前七月稅前賺934億元,年增302億元或48%,估8月有望賺破千億大關。前七月以券商獲利最強勁、賺743億元、年增51%,主要是股市成交值較去年同期增加,帶動經紀手續費增,台股漲也讓自營業務收入增加;投信則因基金管理資產規模上升,經理費收入增,前七月賺138億元、年增44%;期貨因經紀手續費收入增,與客戶保證金存在銀行的利息收入增,稅前賺53億元,也年增24%。
中華郵政考成首次乙等!獎金恐領不到4.4個月 工會8/17擬發動拒加班
中華郵政公司112年度工作考成首度拿到乙等,員工恐領不到4.4個月獎金。對此,中華郵政公司已提出申覆。中華郵政工會理事長林榮州直言,若7月底未能成功,8月17日擬發動「合法休假,全面拒絕加班」行動。中華郵政工會指出,郵政公司雖負擔鉅額避險成本衝擊損益,惟仍持續發揮經營韌性,淨損部分透過積極處分部分長期投資之金融資產126.9億元,達成盈餘繳庫目標83.48億元,國內除央行外,郵政公司為繳庫金額最高之單位;依據國營事業工作考成辦法第9條第2項第1款之標準,年度盈中工餘倘經調整「配合執行政策」之因素後,已達考列甲等之水準,又依「國營事業年度工作考成作業要點」第11點規定,工作考成自評分數83.63亦已達甲等。中華郵政工會表示,郵政公司為國內唯一集合郵務、儲匯及簡易壽險三業合營之企業,穩健經營之形象深受民眾信賴,與一般民間企業單純追求經營利潤之角色不同,公司化後仍持續配合政府政策,並於防疫期間協助政府完成各項物資配送及普發現金等任務,扮演政府第一線服務民眾之角色,應屬功不可沒。中華郵政工會提到,面對國際金融情勢巨變及挑戰,亦持續積極推動核心業務,並配合國家政策及指派任務,持續追求績效穩定成長及年年達成繳庫盈餘之目標,懇請全力支持申覆郵政112年度考成甲等。中華郵政工會理事長林榮州向媒體表示,若7月底前未能申覆成功,8月17日擬發動全台200多家周六營業郵局窗口「合法休假,全面拒絕加班」,同時動員3000至5000人抗議陳情。
金融股掃陰霾2/沒踩到陸企房產地雷暫鬆一口氣 股民還想知美國垃圾債曝險額
「由於今年以來持續遭逢『配息不如預期』、『美國中小銀行倒閉』、『中國房地產商債券違約』利空襲擊的金融股,則需拉長布局時間因應短期難以扭轉的大環境。」群益投信基金經理人謝明志提出對金融股接下來走勢的解讀。金融業雖對中國爆出財務危機的碧桂園、恆大、中植系等陸氣勢「零曝險」金額,沒有踩到地雷,但就有網友留言說「對中國曝險應該不是問題,想知道的是對美曝險金額,尤其是垃圾債劵的部位有多少?」這類債券市場又稱高收益債,指信用評級甚低的債券,一般認為BB級或以下屬於低。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在8月2日以「預計美國未來3年財政狀況將惡化」為由,將美國債信評從3A頂級調降至AA+,震驚市場;外媒報導分析師示警,恐影響新債發行與二級市場定價,且對即將到期7850億美元垃圾債來說,更為嚴峻。不過,就我國金融三業來說,整體對美國的曝險為1.38兆元;其中,銀行業8600億元,保險業5000億元,證券期貨業為200億元。金管會主委黃天牧5月22日面對立委質詢曾回覆說,國內金融三業對美政府債曝險共1.38兆元,6月底前到期的美國公債僅915億元(銀行業905億元、保險業10億元),額度有限。金融三業雖因此度過美債上限危機警報,但並未進一步揭露非美公債的曝險情況。金融三業6月底前到期的美國公債為915億元。圖為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圖/周志龍攝)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8月25日在傑克森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中的演說,提及「不會改變2%通膨目標,聯準會任務尚未完成,已準備好未來再度升息……『謹慎以對』。」對照美國商務部30日最新公布數據顯示,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年率自前值2.4%下修至2.1%,主要反映庫存投資以及設備智慧財產權產品業務支出的減少。加上美國ADP就業報告顯顯示美國第二季個人消費支出PCE指數季增年率修正值為2.5%,預期2.6%,前值為4.1%;實質PCE季增年率修正值為1.7%,預期1.6%,前值4.2%。「這些數據顯示美國經濟與就業市場正在降溫,才會讓市場繼續抱持Fed可能在9月暫停升息的希望」黃文清說,「不過,以Fed最重視的通膨指標,就是剔除能源與食品價格後的核心PCE物價指數季增年率修正值3.7%,較初值下修0.1%,低於預期的3.8%,前值為4.2%來看,還是有空間的。」而在投資人期待美國聯準會Fed降息之際,川普政府時期的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Kevin Hassett)卻也警告,由於高通膨捲土重來,Fed將被迫進一步升息,利率將上看6%,創2000年12月以來的新高水平。
金融股掃陰霾1/壽險金控大咖碧桂園恆大「零」曝險 富邦國泰股價領漲
隨著多家重量級金控法說會釋出對碧桂園、恆大等陸企「零」曝險消息,加上市場解讀9月將暫停升息,升息接近尾聲,台股金融股指數8月28日起連漲三天,「金融業營運前景可望改善,但外資、投信土洋對多數金控、銀行、保險股買賣超不同調,仍須多加觀察。」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分析說。金管會9月5日則公布金融三業(銀行、保險、證券)今年前7月稅前淨利5144.8億元,相較去年同期4898億元年增5%之外,還已超過去年一整年的獲利,擺脫上半年衰退開始轉正成長;其中,證券業獲利成長55%、銀行成長22%,壽險業則減少49%。2023年8月8日,原本今年上半年還是中國最大房企之一的碧桂園,由於兩筆各規模均為5億美元的美元債,債權人卻未在7日前收到其應支付的2250萬美元利息,引爆「股債雙殺」,接著11檔債券暫停交易,加上公告上半年將出現450億至550億元淨虧損,碧桂園總裁莫斌稱說是自成立以來最大危機。繼碧桂園後,恒大、SOHO中國等中植系陸企也傳財務危機,核彈級消息震驚全球,也嚇到了台股投資人,儘管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喊話說,「金融業曝險不大,他對台灣金融體系有信心」。儘管中信銀對陸曝險占淨值比達53%,高於整體國銀平均24%,中信金強調無碧桂園等曝險,圖為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圖/中信金控提供)金融類股指數仍大幅震盪,從8月初最高點1714.93點,一路下滑到17日的1582.21點,跌了一百多點;期間,由於金管會統計至今年6月,中信銀對陸曝險占淨值比達53%,高於整體國銀平均24%,也是全台最高,中信金(2891)重挫2%領跌,兆豐金(2886)、元大金(2885)、台新金(2887)、上海商銀(5876)、遠東銀(2845)等跟進走弱。當日中信金也趕緊主動澄清說,未承作大陸地產開發商的授信,也無碧桂園等曝險,總經理陳佳文18日在第二季法說會中則霸氣對此回應說「不必擔心」,主要是在大陸外匯存底3兆美元之外,中信銀對陸曝險雖最大也是「賺最大」,去年台資銀行在陸分行賺24億元,中信銀就賺了17億,占了七成。金管會22日即公布統計至6月底統計,金融三業(銀行、保險、證券)合計對陸房地產曝險約102.3億元,至於碧桂園等三大地雷,壽險業全身而退;證券業對碧桂園曝險為1977萬元;投信基金則有74檔涉及投資碧桂園、恒大金額共7.43億元,皆無投資SOHO中國。24日富邦金(2881)總經理韓蔚廷說明富邦金控對中國大陸整體曝險部位為8400億元,佔金控資產比重約3%,並強調對恆大、碧桂園及中植系都是「零曝險」。8月25日,國泰金(2882)總經理李長庚表示,國泰金旗下各子公司對大陸曝險部位總計4000億元,對於碧桂園、恒大、中融信託等企業風暴並無任何股票、債券投資,銀行也沒有對上述陸企有任何放款。由於富邦、國泰兩家金控揭露對爆出財務危機的陸企「零曝險」,金融類股指數不僅止跌,隔周的周一的28日台股開盤,站上10日線,富邦金、國泰金漲幅逾2%,其他像是玉山金、台新金、合庫金、華南金、兆豐金、新光金、開發金、永豐金等也收紅盤。進一步翻開法人買賣超統計,8月以來,投信買超前十檔以永豐金奪冠,其次為中信金、兆豐金、第一金、華南金、玉山金、台新金、元大金、國泰金、開發金;其中多檔是承接外資賣超個股,包括永豐金、開發金等;而投信、外資同步買進則為國泰金、元大金這兩檔金控股。30日開發金(2883)總經理龐德明也提到,對中國曝險共1320億元,占總資產3.6%,且無碧桂圓、恆大、中植系等陸企的投資、授信等曝險。31日新光金(2888)總經理陳恩光則說明其中國大陸曝險總金額617億元,占金控總資產比率1.5%,也都無碧桂園、恒大、中植系等房企的曝險。
「宇宙第一大房企」碧桂園上半年慘虧…傳債務重整 金管會示警:散戶這2項可能買到
號稱「宇宙第一大房企」的中國地產巨擘碧桂園,在無法支付美債利息引爆財務危機後於11日發布獲利預警,表示遭遇成立以來最大困難,預期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半年度之淨虧損約在人民幣450億元至550億元(約新台幣1980億到2420億)。碧桂園雖表示,淨虧損主要因房地產業銷售下滑,導致地產業務結轉毛利率下降,物業項目減值增加,以及外匯波動造成預期淨匯兌損失所致,與坦承帳面可動用資金減少而有階段性流動壓力、誤判市場下滑深度與持續性、對四線及更低線城市投資比例過大、負債率壓降速度不夠與化解行動有不足。但未在公告提及引爆市場信心危機的美元債券付息情況。有消息人士透露,碧桂園在成立由董事會主席任組長的專項工作小組,將重心放在「保交付」、化解流動性壓力、保障經營有序同時,也聘請中金為財務顧問主導重整。碧桂園股價下跌超過5%。(示意圖/黃威彬攝)我金管會對銀行銷售碧桂園公司債調查後,目前確定有2家銀行銷售,合計新台幣7000萬,但尚無法對應是否為碧桂園已跳票2筆美元債。金管會指出,金融三業合計對碧桂園曝險新台幣3.06億,其中1家銀行參與聯貸案,曝險2.86億,另整體證券自營商持有曝險近2000萬。國內銀行參與碧桂園聯貸案款繳息正常,加上屬對中國地區曝險,銀行均有依規定提足備抵呆帳。另保險業截至今年6月底,國內業者無投資碧桂園股債,直接曝險零。證券期貨投信投顧事業截至今年7月底,僅證券自營商對碧桂園有直接曝險,曝險部位1977萬。而投資人透過投信基金持有碧桂園曝險部位,截至今年6月底曝險達17億,占全體公私募基金規模0.03%,占比極低。金管會確定台灣有2家銀行銷售碧桂園公司債。(圖/報系資料照)《BBC》則稱此事件代表中國經濟最新的重大問題跡象,單是碧桂園就有49億英鎊的6個月淨虧損、遭穆迪調降至Caa1等級,以及在香港交易所股價下跌超過5%,放大看中國整體環境,則可見出口大幅下降、青年失業率歷史新高、2年來多首次通縮,以及面臨不斷膨脹的地方政府債務與房地產市場挑戰,特別是後者占中國經濟的三分之一,房地產問題將對中國造成重大影響。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以「樹倒可能壓垮龍王廟」形容碧桂園事件,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惡耗頻傳將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同時以前總統陳水扁為銀行打銷呆帳為例,表示「中國房地產業的危機很快會撞擊金融體系」。
台股上半年飆漲近2成 背後二大推手國銀、券商加碼逾1639億
台股上半年能夠飆漲近20%,國銀、券商為背後推手。據金管會數據,金融三業(銀行、證券、保險)6月全數加碼台股,其中,國銀、券商已連續六個月加碼股市,上半年總計加碼逾1639億元,壽險業則是5月趁台股反彈實現資本利得,充實獲利而減碼718億元。累計上半年金融三業共加碼逾920億元。金管會統計顯示,金融三業持股帳面價值升至約3.2兆元,為去年6月以來新高。6月券商自營部位加碼203.6億、國銀加碼110億、壽險轉加碼38.5億元,金融三業對台股從5月減碼近53億元,轉為6月加碼超過352億元。券商自營部位上半年月月加碼台股,以成本估算,6月再加碼204億元,上半年累積加碼849億元,截至6月底券商自營部位台股投資成本約1282億元。國銀也是每個月都加碼股市,其中以台股為主,以投資成本來看,6月加碼110億元,上半年累積加碼股市達790億元。截至6月底,國銀投資股市約5299億元,因6月台股漲逾2%,6月底國銀持有股票市值上升到7782億元,未實現資本利得高達2483億元。壽險業股票部位6月底帳列金額約2.2兆元,台股部位市價約1.8兆元。若加計台股上漲評價因素,推估6月加碼38.5億元,從連兩個月減碼轉為加碼。統計壽險1月減碼249億元,2月、3月轉加碼共約150億元,4月變化不大,5月台股大漲6.4%,壽險積極實現資本利得,大舉減碼651億元,上半年累計在台股呈現減碼719億元。
金融業對中曝險1.49兆年減17% 保險減逾4成居冠+產險業「歸零」
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整體經濟成長率放緩,經濟出現下行風險,我國金融三業(銀行、保險、證券期貨)對中曝險降低。截至今年5月底止,金融業及境內外基金對中國曝險合計1.49兆,年減逾3000億元、減幅17%。其中產險業因防疫險理賠急需現金,因此全數出清手上的陸股,對中曝險直接歸零。金管會周四(6日)揭露金融業對中國曝險最新概況。根據統計資料,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銀行對中國曝險(授信、投資加計資金拆存)降至1.5兆元,年減1807億元,曝險占淨值比率為25.2%,創統計新低。其中保險業對中曝險年減逾4成,減幅高居金融業之冠,證券業則逆勢加碼,曝險額年增幅逾6成。進一步分析保險業對中曝險結構,壽險業對中曝險共997億元,年減744億元或43%,占可運用資金比重自0.59%降至0.32%;產險業對中曝險則是將手上陸股全數出清,曝險直接歸零。保險局表示,保險業對中曝險年減幅超過4成,主要是擔憂美中貿易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因此調降對中曝險;至於產險業則是因理賠需要資金,因此將中國的有價證券全數出脫,賣股變現。證券業則是金融業中唯一對陸曝險增加者,期貨投信投顧業方面,截至5月底對中曝險(自營部位加計事業性投資)約 121 億元,年增46.58億元或62.59%。主要是因有券商對中國子公司增資,有利股市表現,自營商為此加碼40億元,帶動對中曝險水位上升;期貨商、投信投顧業對中曝險則與去年同期相同,分別維持在2.51億元及26.8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受防疫險理賠風暴影響,產險業出現資金調度需求,以致賣股換資金,截至5月底,產險業對中國有價證券投資曝險已降至零,年減16億元。不過,產險業原本在中國就動作很少,投資部位不大,對中曝險直接歸零,實際影響有限。金管會也同步揭露境內、境外基金對中曝險部位,截至今年5月底投信基金對中國曝險2301.9億元,占整體投信基金規模的4.11%,國內投資人持有境外基金對中國曝險903.02億元,占國內投資人持有境外基金總額的2.53%,雙雙較去年同期下滑。
搶買金融股?1/美國銀行倒閉瑞信暴雷波及台股 外資狂賣這幾檔散戶樂接
金融股脫困了嗎?全球股市的三月天,上演了一場「黑天鵝歷險記」,有矽谷銀行倒閉、兩家虛擬貨幣銀行「被關門」、瑞士信貸被市場狠狠唱衰,但在美國FED、瑞士央行等出手及金援後,股價急拉回。台股中慘遭外資大賣的金融類股,卻引來投信「逢低抄底」,法人建議「投資人可長線布局,但短線做波段不宜。」回顧這二周,對全球股市投資者可說是經歷一場「黑天鵝演習」,9日起,美國Silvergate Bank倒閉,矽谷銀行則是出現擠兌一天內遭提領420億美元,隔天迅速被美國政府接管;接著在12日,Signature Bank則由紐約州金融監管機構接管,還有瑞士信貸、第一共和First Republic等接連爆雷引發市場恐慌,金融股成為重災區。台股自然無法置身事外。根據統計,直到上周五的17日,外資仍不手軟地拋售金融股,賣超最多的中信金(2891)已經連12賣累計逾23.85萬張,該日賣超高達3.7萬張;再看外資賣超前十名個股「金融股」即囊括了前幾大的民營金控,包括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中信金、新光金(2888)、玉山金(2884)以及臺企銀(2834)。至於包含「金融股」逾20%成分股的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則也遭外資連賣7天,總計一周以來共賣出15萬多張。「外資積極減碼金融股,讓人不禁猜測是否對美國矽谷等銀行有投資等情況,因此先賣台股金融股換現鈔?」一名資深證券分析師跟CTWANT記者說。美國矽谷銀行傳出倒閉,市場憂心金融危機重演,台股14日湧現賣壓,加權指數終場下跌200.07點,收在15360.42 點,成交量2317億元。(圖/報系資料)從Silvergate Bank倒閉後,金融類股指數就一路走跌到15日收在1502點,像是開發金(2883)、玉山金、永豐金(2890)、中信金、第一金(2892)等金控股股價同步走跌;同時,投信則是持續「逢低加碼」買超26.45億元,本土法人對金融業相對有信心。事實上,美國地區銀行爆雷第一時間,金管會就火速公布我國銀行、保險與證券等金融三業對美國整體曝險金額,投資與放款合計15兆元,其中銀行業為3兆3,202億元,本國銀行、證券、期貨業對美國矽谷銀行、Silvergate Bank及Signature Bank都無曝險,只有保險業對矽谷銀行曝險1.5億元。投信業曝險額則最多,對矽谷、Silvergate Bank及Signature Bank共曝險3.765億元,其中以對矽谷銀行曝險3.18億元居冠,總計有6檔基金投資股票、1檔基金投資債券;另有5檔基金對Signature Bank曝險0.47億元;3檔基金對Silvergate Bank曝險450萬元。財政部長莊翠雲15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業務報告中喊話,「要對台股中長期有信心」,「國內曝險相當低,公股銀行更是少,大家可以安心」她還強調「國安基金還在場內」,將持續觀察並適時維持台股穩定,「雖然台股與美股連結深,看15日台股上漲,往好的方向走,對中長期發展要有信心」。這波金融股價重挫之際,投資人可否抄底?「短線做波段投資者,還是應該避開金融股較宜」,「對做長期的投資者來說是布局時機」一名資深證券分析師提醒。財政部長莊翠雲15日強調,國安基金還在場內。(圖/周志龍攝)
庫存慘業露曙光?3/2023投資政策加持+不受升息 法人:留意「這3類股」
這一波的需求銳減、景氣下滑,不論科技業及傳產業都遭受一定程度的庫存壓力影響,在全球央行升息回收資金的2023年,台股投資人該如何擇機入市?「短期間可多留意政策加持及不受升息影響的類股,包括綠能儲能、生技、遊戲等。」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建議。這波台廠面臨消化庫存及保障營利的大考驗中,金融業已提前調節投資部位。據金管會在12月27日統計,銀行、證券、保險業等金融三業,趁11月台美股市強彈時,趁勢落袋為安,單月對國內外股市合計減碼近千億元。劉烱德表示,所謂有量才有價,市場沒買氣,也就是成交量沒有增加之前,自然不會有好的價,投資人應當懂得順勢而為,在趨勢未確定發動前,應當多觀察少動作。根據目前多家研究機構的報告,像是WSTS(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在2022年11月發布的半導體展望報告中,針對全球半導體成長率,從2022年6月預估的2022年年增16.2%、2023年年增5.3%,已經下調為2022年年增4.4%、2023年轉為衰退4.1%。其中積體電路成長估值從原預估2022年年增18.2%、2023年年增5.4%,下調為2022年年增3.7%、2023年轉為衰退5.6%。另外記憶體(Memory)佔全球半導體規模約23%,DRAM佔比約57%、NAND Flash佔比約38%、NOR佔比約3%。衰退的關鍵原因,就是出貨量及報價均下滑,目前對於2023年DRAM Shipment出貨預估為年增8.3%,低於先前預估的年增16%;NAND Shipment預估年增28.9%,低於原預估年增33%,而DRAM 2023年合約報價跌幅預估也將超過30%。換言之,電子產業的逆風還沒結束。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認為,鋼鐵族群在國內外需求都持穩的支撐下,族群展望相對強勢。(圖/翻攝自陳唯泰臉書)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指出,相較於電子產業,傳產鋼鐵族群則是相對強勢,尤其鋼鐵股的報價是跟著國際報價走揚,再加上國內又有基礎建設、科學園區的建設、道路橋樑的整修及都市危老都更的推動,對於鋼鐵產業來說都是硬需求。因此反映在報價上,台塑越南河靜鋼廠近日傳出報價調漲的消息,2月份熱軋、線材盤價均調漲報價,熱軋鋼材每公噸調漲55美元,線材每噸調漲25美元。中鋼(2002)2023年元月盤價也開始小幅調漲。另外在產業供需上,中國鋼企陸續傳出破產危機,日本輸往國際市場的鋼鐵量呈現衰退,造成國際鋼價開始止跌回升,中國鐵礦砂的報價也來到了近六個月新高。陳唯泰表示,龍頭中鋼扮演著扶持國內鋼鐵業的重責大任,因此每次漲價都比別人慢,漲幅也比別人少,所以台灣的鋼鐵產業的投資方向,應該是買下不買上。下游的鋼鐵股,往往股價跟著產品報價在走,只要報價在漲,股價就漲。不過存股族也不用灰心,因為在明年盤價看漲的假設前提下,現在的中鋼很可能最壞時間已經過去。投資人如仍想投資台股,短期間可多留意綠能儲能、生技、遊戲等政策加持及不受升息影響的類股。(圖/報系資料照)
金融業變乖了!今年吞2.5億罰款四年新低 二種缺失罰最兇
金融業變乖、更緊繃了,今年罰鍰特別少!金管會公布今年金融業裁罰狀況,據統計至2022年12月29日止,銀行、證券期貨(含上市櫃公司)、保險等三業總共吃311張罰單、罰鍰金額達2億5,270萬元、下探四年新低,也僅達成今年全年預算目標2億9,136億元的86.7%,達成率跌破9成,較前低2011年達成率87.3%還更低,恐創史上新低。檢視今年大單還是銀行局所開,主要重罰大股東干政和整肅理專A錢歪風。為何今年有理專A錢、銀行當機出包頻頻,罰鍰卻變少?金管會分析,主要是理專十誡上路後成效漸顯,業者加強內稽內控,且銀行法129條第7款的罰度從1千萬元拉高到5千萬元,若理專A錢情節嚴重且發生在新法實施之後,罰鍰金額將拉高,也發生赫阻之效。理專A錢裁罰案從四年前的8件逐年銳減,2022年理專A錢案大減、罰鍰自然降低。另外,今年較沒有大型弊案,也是罰鍰較少之因。就各局開罰狀況來看,銀行局今年共開出20張罰單,共罰1億912萬元,件數比去年同期多七件,但金額少377萬元、年減0.34%,前三大苦主為開發金被罰2,000萬元、永豐銀理專不當銷售挨罰1,800萬元、台灣銀行理專挪用款項遭罰1,400萬元。顯示金管會今年監理重點放在嚴懲大股東干政和整肅理專A錢歪風,保障消費者權益。金管會近年緊盯金控大股東干政,繼新光金、開發金後,金管會透露目前也在檢視其他金控,農曆年後恐再開罰。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近日財委會中也表示,針對金控大股東干政,將透過「修法與金檢」兩方式強化,修法草案預計明年上半年出爐。在證券期貨投信部分,共37件、開罰2,266萬元,金額年減4成,因去年檢查局有去查核期貨商、有較多罰鍰,但今年沒有,導致期貨商罰鍰金額年減近7成最高,另上市櫃今年罰單達189件、4,322萬元,不管是件數還是罰款金額也都較去年少。保險業合計全年罰單65張、罰鍰7,770萬元,金額年減32.43%,主因是今年不如去年有單筆特別高的罰單。
金融股拚勝出3/玉山金黃男州力圖下半年贏過上半場 國泰富邦金買點快浮現
美國FED一波又一波的升息潮,使金融股壟罩在「明年配息不如今年」的陰影下,被市場點名的有國泰金、新光金、合庫金、玉山金等,儘管金融股看似逆風,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日前表示,「預期下半年有滿大機會讓獲利高於上半年」,存股教授鄭廳宜則是等著低接,「富邦、國泰金的股價走到40元以下時,就可進場買。」萬寶投顧分析師王榮旭則說,升息受惠的「銀行股」,不只有單純的銀行個股,還有以「銀行」為營收獲利主體的金控股,尤以「美元資產部位較大」金控股備受注意,像是中信金(2891)、兆豐金(2886)、永豐金(2890)、玉山金(2884)、第一金(2892)等,「大型銀行還有議價能力較強的優勢,取得利率成本也會較低,利差也會較為明顯。」不過,去年底,明明許多證券分析師、理財投資達人都說,美國FED「升息」有利於銀行股、金控股,可今年美國升息九碼,旗下有壽險公司的金控卻面臨「淨值大蒸發」嚴峻考驗,也讓存股族很擔憂明年還拿得到配息嗎?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說,若是緩步升息,確實是有利於金融股的今年獲利表現,但FED急劇升息,連帶影響股債市與匯率震盪,再加上國內「防疫保單」理賠虧損,讓許多金控陸續宣布為子公司產險增資快500億元,「這讓金融股獲利受到一定程度的壓抑,除非下半年投資操作很厲害,配息恐怕未如去年的好。」基本上,每家金控旗下有銀行、證券及保險三業務或其中兩業務,像玉山金、日盛金就沒有保險公司;兆豐金、華南金只有產險公司;第一金、合庫金、開發金、元大金、台新金則只有人壽公司,而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則皆有產壽險子公司。金控股中以「銀行」為營收獲利主體的中信金、兆豐金、永豐金等,仍是存股族關注標的。(圖/報系資料照)究竟哪幾檔金融股明年配息備受挑戰?法人從「2021年期末未分配盈餘」、「推估2022全年稅後淨利」與「2022年第二季其他權益項」的數據加總,推算出各家金控「2022全年可分配盈餘」,再與「2021年發放的現金股利總額」對照來看,能否維持去年配息水準,國泰金、新光金、合庫金、玉山金備受關注。儘管被市場點名,但玉山金(2884)旗下玉山銀董事長黃男州仍信心滿滿,他在今年第二季法說會中提到,「雖然短期受升息造成資產評價減損,預期下半年有滿大的機會,能讓獲利高於上半年。」這番話讓玉山金存股族為之振奮,股價徘迴在27元,今年最高點為配息前、4月8日收盤價34.85元。此外,僑光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鄭廳宜說,一般投資人會以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與資產報酬率(ROA)作為選股指標之一,「ROE越高,公司越能妥善運自有資本」,「但這套公式不適合用在銀行業、金控業,金融股本來就是高財務槓桿行業,ROA很低是正常,沒有相對的投資風險提高的問題」。鄭廳宜還說,「有人會以『股價淨值比』來判斷金融股股價,是否有過高的現象,股價淨值比的高低沒有一定的標準」「我會建議直接以『總殖利率』作為投資準則,將更精確與更容易掌握投資的時機。」「我認為還要搞懂逾期放款比率、備抵呆帳覆蓋率、每股盈餘EPS、股票配息率與資本適足率」,都是評估銀行獲利指標,「可以注意有哪幾家銀行的逾期放款比率超出整體水準的0.16%,提前多瞭解數據變化,免得踩雷。」鄭廳宜說。至於FED九月升息後,金融股如何操作?鄭廳宜分析,「每個人選股操作波段方式不同,台股現在成交金額約1800億左右,量價都有縮,是可以好好找標的買點,我個人覺得富邦、國泰金的股價走到40元以下時,就可進場買。」國泰金21日收盤價42.55元,富邦金為56.50元。黃文清說,存股族多會選擇「金控股」當投資標的,一大原因來自每月定期公布營收、淨損益等業績數據,可以讓投資人很清楚去做預估,「我會建議要看三個指標,未分配盈餘、稅後純益與其他權益,進而多了解這一家金控的營運實績;至於銀行股,雖然數據不盡完整,還是可以參考。」
併購起手式3/富邦金快狠準狩獵鷹性 蔡明興國內首樁金金併達標
金融三業去年稅前獲利創新高大賺9,366億,距離1個兆不遠,又以保險業占4,111億元首次贏得銀行業拿下獲利王,讓擁有產壽險公司的金控獲利屢創新高,富邦金更以大賺逾1,446億元史上佳績拿下榜首。台灣金控獲利大爆發續寫歷史新高,引起英國知名《經濟學人》注意,金控獲利王富邦金控(2881)董事長蔡明興、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這兩年來事業拓展大豐收,從日盛金控到台灣之星,金融業到電信業,更是搶占媒體版面。「富邦集團蔡明忠、蔡明興兄弟檔攜手合力效益倍乘,大者恆大,當市場上出現好的併購標的,富邦更展現快狠準狩獵鷹性。」藍濤亞洲總裁暨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說。萬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黃帥升認為,經濟部推動企併法修法草案,有助於併購風潮掀起。(圖/報系資料照)黃齊元還說,「像是金管會鼓勵『金金併』政策也推波助瀾,富邦併購日盛金即是順勢投出一記漂亮之招;若再拿下花旗銀中國消金業務,將是富邦金繼2014年取得上海華一銀行控股權後,進一步鞏固中國市場。」萬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黃帥升也認同說,「政策有助併購風氣愈熾」,「經濟部去年10月預告企業併購法修正草案在擴大租稅有亮點,包括增訂無形資產成本在一定年限內平均攤銷,新創公司個人股東股利所得緩課稅,強化併購資訊揭露,及擴大股份收買請求權、放寬非對稱併購適用範圍等。」去年底該草案已送至行政院院會通過,將函請立法院審議。在此有利氛圍下,2020年12月富邦金董事會宣布以每股13元公開收購日盛金控(5820),直到隔年3月收購股權達53.84%,完成公開收購條件,創下國內首樁「金金併」里程碑;接著花旗集團總部丟出震撼彈退出13個地區消金市場,包括台灣、中國兩處皆傳出富邦出價協議中,買家獎落何方還未底定。兩年來,富邦集團在金融與電信併購版圖再下一城,首樁金金併日盛金控,還換股合併台灣之星。(圖/CTWANT資料室、翻攝自日盛太陽獅臉書)再細看富邦金海外併購歷史,就愈顯得積極布局,2008年至2021年的13年間不停歇,從參股廈門銀行到取得19.95%股權,收購華一銀行80%股權、韓國現代人壽77%股權到擁有公司控制權,更名為富邦華一銀行、富邦現代人壽,截至2021年9月底,富邦金控總資產達10兆1,542億元,成長13.4%。2021年12月底,富邦集團、台灣大哥大(3045)董事長蔡明忠則是宣布與台灣之星簽署合併契約,預計發行2.82億新股合併台灣之星組成「5G台灣隊」,合併後台灣大哥大用戶數高達980萬人,穩坐電信業第二大。根據中華徵信所《2021年台灣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富邦金控成功併購日盛金控,富邦集團橫跨金融、電信、不動產、公益、文創等領域之綜合性集團多角化經營之勢,以資產總額破11兆元,首度名列台灣資產第1大集團;其稅後純益1044億元,僅次台積電、鴻海排第3名,皆成為金融產業、100大集團之首。展望未來,蔡明興已為富邦金控訂下2025年永續願景藍圖及長期目標,側重「低碳」策略,以「Run for Green」為主軸,全力發展綠色金融。
金融三業稅前獲利曝光 去年創新高大賺9,366億
2021年資本市場百年一遇的榮景,讓金融業差一點就賺到1兆元。金管會20日公布,壽險業2021年投資收益高達1兆2,755億元,全年稅前獲利3,885億元,為金融業最賺,證券商亦因台股價量齊揚,稅前大賺近1,196億元,另外廣義銀行業因淨利息收入增加,全年稅前獲利逾3,856億元,合計金融三業去年稅前大賺近9,366億元,創史上新高紀錄,年成長38.7%。金融三業2021年稅前獲利金融業稅前獲利2021年首次突破9,000億元大關。2020年稅前獲利6,753億元,已是當時歷史新高,去年一口氣再多賺逾2,610億元,再登新高峰,若不是年底銀行增提準備、打呆,壽險增提外匯準備金,及新台幣去年獨強等因素,全年極可能可破兆元。保險業投資部位大,在資本市場多頭行情下,壽險業2021年投資淨收益比前一年增加2,110億元,全年稅前獲利雖未達4,000億元,但也是壽險業成立近60年的新高,產險業稅前獲利226億元,亦是新高,合計保險業去年稅前獲利4,111億元,首次拿下金融三業獲利王。過去每年都是拿下金融三業獲利王的銀行業,2021年表現亦不錯,本國銀行稅前獲利近3,370億元,年成長亦有7.8%,但外銀在台分行因為匯兌因素、及部分外銀因裁罰案業務受限,全年稅前獲利僅109.8億元,衰退54%,影響最大,只餘如陸銀在台分行、信合社、票券金融及儲匯,去年稅前獲利都在27.5~153.2億元之間,都較2020年成長6.5~22%。整體廣義銀行稅前獲利3,856億元,年成長4%,僅次於2019年的4,071億元,創史上獲利次高。台股好,讓券商自營及經紀業務都大賺,證券商去年稅前獲利1,195.97億元,年成長83%,獲利創新高;投信業亦因管理資產成長,去年稅前獲利158.13億元,年成長近44%;但期貨商因去年銀行存款利率下降,期貨交易保證金存放銀行的利息收入下降,全年稅前獲利僅44.77億元,衰退10.64%,是證券三業中唯一未能成長者。
幸好有台積電 金融業2020年海賺6,700億元
幸好有台積電。金管會28日公布銀行、保險及證券業,2020年稅前獲利近6,757億元,創歷史新高紀錄,且較2019年成長近6.5%,主要是股市好,壽險投資利益比前一年多出830億元,證券商及期貨商亦因交易量增加,獲利各成長51%及17%,投信業亦成長近20%。金融業中只有本國銀行2020年獲利是衰退,全年稅前獲利近3,127億元,比前一年衰退逾13%,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解釋有三大原因,第一主要是股市雖好,但若沒有買到台積電,投資收益也無法增加,因此本國銀行2020年投資淨收益是比2019年減少,第二是新台幣升值,銀行海外資產匯損增加,第三是2020年全球降息,銀行利息收入亦減少。若加上外銀、信合社、票券金融及中華郵政等,廣義銀行業2020年稅前獲利是3,708億元,較前一年衰退8.9%。但若看壽險業2020年稅前獲利則有2,061億元,創史上新高,且較2019年增加514億元,成長33.2%,產險業去年稅前獲利170億元,年成長6.3%。主要就是壽險投資收益增加。證券商2020年稅前獲利近658億元,比前一年多賺近224億元,亦是2012年以來的九年獲利新高,年成長近52%;投信業2020年稅前獲利109億元,年成長近20%,期貨商2020年稅前獲利逾50億元,年成長17%,三業獲利都至少是2012年以來的獲利新高,都歸功於資本市場去年交易活絡。
台股大好 金融三業逆轉勝 今年前11月賺飽賺滿6,463億
後疫時代,台灣金融業2020年下半年逆轉勝。金管會公布金融三業前11月稅前盈餘狀況,在下半年股債多頭的榮景下,整體銀行、證券、保險業獲利合計達6,463.0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215.41億元成長近4%,也已超越2019年全年的6,341億元,再度寫下史上新高。據金管會各局統計,銀行業前11月賺3,510.4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幅度從2020年上半年的12%縮小為8.9%;證券期貨投信投顧業前11月獲利712.63億元、年增36.83%;保險業前11月則賺2,240億元,年增21.5%。今年金融業獲利可說先苦後甘。銀行、保險、證券2020年上半年獲利合計僅3,376.59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衰退2.4%,其中銀行業更呈現年減12%的窘境,但下半年形勢大逆轉。金管會分析,銀行業上半年獲利衰退12%,主要受整體經濟環境與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影響,資本市場巨幅震盪,投資資本利得或評價損益比去年同期減少。另外部分銀行授信出現逾放,如新加坡、日本、菲律賓、印尼等據點上半年表現都不佳,降息也造成利息收入減少,但下半年這些負面因素減少,因此獲利回溫。至於證券業則受惠台股多頭而逆轉勝。台股下半年氣勢如虹,股市活絡帶動證券業獲利,證期局統計,證券業上半年稅前獲利只有近185.8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4.9%,但下半年情勢突變,證券業前11月獲利飆升至逾700億元。保險業業績今年則是一路亮眼,尤其壽險業受惠資本市場表現佳,上半年稅前就已大賺1,101億元,同比成長18.8%,下半年繼續繳出亮眼成績單,前11月獲利2,08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1%;產險業表現也不錯,前11月獲利15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9%。
國票金Q3獲利逾24億創15年新高 入列5家有賺錢金控
國票金(2889)第三季法人說明會公布今年1-9月稅後盈餘24億6,688萬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09%,為15年來新高,每股稅後盈餘0.85元,每股淨值12.76元。國票金控表示,109年1-9月獲利成長,109年9月底自結每股淨值12.76元,股價12元左右,股價淨值比(P/B)仍低,未來股利發放將採平衡股利政策,兼顧殖利率與成長需求。根據今年Q3各金控公布的自結稅後盈餘成長率,屬於正成長率之中,最高的為27.09 %的富邦金,依次有國泰、日盛金、國票金(16.09%)及元大金。而在與日本樂天銀行共同設立樂天國際商業銀行(純網銀)的進度方面,董事長魏啟林強調,由於樂天已有逾500萬會員,還有棒球隊等匯整為一個生態圈,在「不燒錢」的前提下,樂天國際商業銀行已完成公司設立登記,目前持續進行籌設工作,已向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申請核發營業執照,待取得營業執照後,預期109年底前內部試營運。國票金公布子公司國際票券109年1-9月稅後盈餘21億8,856萬元,較108年同期成長21.22%,每股稅後盈餘1.34元;另一子公司國票證券109年1-9月稅後盈餘8億4,400萬元,較108年同期成長14.83%。董事長魏啟林表示,國票金控109年1-9月獲利成長原因,得力於子公司營運表現優異,其中國際票券授信業務近年積極調整授信結構,推展FRCP及跨足聯貸業務,近期統籌主辦日月潭力麗溫泉酒店興建所需資金之聯貸案20.4億元,使票券收益成長。另於經營外幣債券業務有成,持有投資等級債券,受惠於全球利率持續走低,養券利差擴大,部位操作得宜,實現資本利得,獲利優於去年同期表現。響應政府提出之5+2產業創新計畫及6大核心戰略產業,在魏董事長帶領下,國際票券跨入綠能融資業務,藉由提供綠能業者多元的融資方式及專業諮詢,共同創造政府、生態、綠能業者、農漁民及國票之五贏目標。國票證券經紀、承銷與自營三業務上,持續「穩增長,調結構」的基調,深耕客群,穩健獲利,經紀業務方面,3月份受讓大鼎證券,全力提高市佔率,自營業務方面,不論是期權交易、參與ETF造市及權證發行,均有亮眼成績;承銷業務近年在IPO及SPO市場的承作案量與品質,都有顯著的成長,整體獲利亦優於去年同期。109年10月首獲經濟部能源局頒發「光鐸獎-優良金融服務獎」,為唯一獲頒光鐸獎之票券業。國際票券並因響應政府推廣綠能政策,綠能融資餘額居票券業之冠,積極開發外幣債券等利基型業務,甫獲得堪稱金融界「奧斯卡」的台灣傑出金融業務菁業獎-最佳票券金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