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書局
」 三民書局 劉振強 劉仲傑 劉仲文 莊梅三民書局遺產戰!弟控兄擅自解約領走3173萬保險金 三審敗訴確定免還
三民書局創辦人劉振強過世,引爆遺產爭奪戰!接手公司的次子劉仲傑,認為父親生前借用大哥劉仲文名義申設帳戶投保,但大哥卻在父親過世後,擅自解除保險契約領走3173萬餘元,提告要求大哥返還這筆錢。但最高法院認定,三民書局無法證明劉仲文是被「借名投保」且擅自領走款項,判決敗訴確定。三民書局於1953年創立,由劉振強3人集資5000元成立,取「三個小民」創辦之意,命名為「三民」,書局早期設在北市衡陽路,後搬至重慶南路,有重慶南路和復興北路分店及網路書店,三民事業體包括三民書局、東大、弘雅、偉強等公司法人。劉振強次子、現任三民書局負責人劉仲傑表示,父親因資金調度,借用大哥劉仲文名義申設帳戶投保,以大哥為要保人及被保險人,並使用帳戶資金繳納保險費。但父親過世後,2017年2月9日大哥未經三民書局同意,擅自變更帳戶印章並補發存摺,陸續將保險契約解約,領走3173萬248元據為己有,侵害書局財產權,提告要求大哥還錢。一審及二審認定,三民事業體之資金調度,全憑劉振強個人意思,劉振強沒有各公司財務及人事獨立的觀念,縱使三民書局會計曾繳保險費,亦不能證明錢是劉振強繳付,判三民書局敗訴,劉仲文不須還錢,劉仲傑上訴最高法院遭駁回,全案定讞。
3年前「本土確診病例+180」!超市爆排人潮 他曝1場景:有如末日電影
自2020年12月1日起實施的口罩令,經多次放寬後,終於將在19日全面解除口罩令,意味著新冠疫情終於正式告一段落。對此,有鄉民回憶起3年前的5月15日,當天本土確診案例高達180例,讓原PO印象非常深刻,「我家附近超市出現爆排人潮,市場的菜也被爆搶一波!大家還記得到底有多震撼嗎?」全場網友也坦承當下「跟末日電影一樣」。一名網友15日在PTT以「三年前的今天看到病例+180有多震撼」為題發文分享,3年前的5月15日,他在電視看到COVID-19的病例數,「那天是+180」,引發民眾搶購物資和生活用品,「我家附近超市出現爆排人潮,市場的菜也被爆搶一波!」如今實施了3年多的口罩令,終於要在520賴清德就職前1天全面解除,象徵新冠疫情正式告終。對此,原PO回憶起封城期間的種種經歷,也不禁提問,「三年前的今天看到+180,到底有多震撼,大家還記得嗎?」貼文曝光後隨即引發網友熱議,「現在根本不痛不癢,那時就恐慌仔在亂」、「2021年是全台灣人都是恐慌仔好嗎」、「神話破滅,臺灣政務官跌落神壇」、「只記得很快就全部改線上授課,很累」、「從口罩、疫苗到醫院核酸、快篩到雞蛋都要排隊的日子」、「懷念WFH啊」、「毀滅台灣經濟」、「沒疫苗可打很恐慌,感謝台積鴻海慈濟」、「我記得幾年前第一次+18,賣場就出現恐恐慌性掃貨。」也有不少人回憶當時街道特別冷清,直呼根本是世界末日場景,「那年騎車上下班真的超順,騎起來超舒服」、「疫情對於我唯一好處就是上下班不塞車」、「三年前5月底吧,我從公館走到重慶南路三民書局,沿路行人沒見到10個」、「那時候禮拜五下班,板橋車站幾乎沒人,跟末日電影一樣」、「路上人潮真的少,捷運搭車不煩惱。」
出版龍頭三民書局遺產爭6年 6千萬遺產稅沒人繳台北分署出奇招
國內出版龍頭三民書局創辦人劉振強2017年1月23日過世後,遺孀莊梅、長子劉仲文,以及目前實際掌管三民書局的次子劉仲傑等人爆發遺產爭奪戰。彼此互告纏訟6年,至今無法解決,導致5995萬餘元鉅額遺產稅無人出面繳納,行政執行署台北分署發現劉振強生前尚未領取一筆土地徵收補償費,台北分署隨即發函台北市政府扣押,確認可足額抵繳遺產稅,今年2月將遺產稅全額清償完畢。三民書局在1953年由劉振強和友人柯君欽、范守仁創立,當時因為劉等3人自認只是「3位小民」,所以將書局取名為「三民書局」。創立時三民書局蝸居於台北市衡陽路,與文具行和其他書局共用店面,1961年遷居重慶南路,雖然歷經柯、范兩位共同創辦人退股等風波,劉振強獨資經營的三民書局仍日益茁壯,歷經近69年的努力,成為出版1萬多種書籍的業界龍頭,還擁有重慶南路、復興北路兩棟大樓,室內總面積達1200多坪的大型書店。劉振強創立的三民書局成出版界龍頭,他預付稿費訂金、不催稿,許多學者心甘情願替他寫書。(圖/三民書局提供)本刊採訪資深房仲指出,三民書局資產最值錢的是位於台北市復興北路的三民書局總公司(復北店)以及重慶南路門市部(重南店)的土地及房屋。資深房仲指出,兩者房地產市值合計超過11億元。但劉振強過世6年來,繼承人因為遺產分配問題無法達成共識,連帶影響遺產稅也未繳納,台北國稅局去年11月移送行政執行署台北分署執行。台北分署參考本刊報導,就劉振強遺產展開調查並進行查封或扣押,確認最有價值的是位於台北市復興北路的三民書局總公司以及重慶南路門市部的土地及房屋,市值合計可能超過11億元。台北分署認為,三民書局的不動產價值雖高,但拍賣將對書局營運造成極大影響,調查後發現劉振強對台北市政府尚有可請領的土地徵收補償費,台北分署隨即發函扣押,並於確認扣押足額後逕為收取,終於今年2月將遺產稅案件全額清償。
三民書局爭產1/創辦人劉振強過世5年 10餘億遺產母子決戰7月
國內出版龍頭三民書局創辦人劉振強2017年1月23日過世後,遺孀莊梅、長子劉仲文,以及目前實際掌管三民書局的次子劉仲傑等人爆發遺產爭奪戰。莊梅和長子劉仲文為一派,次子劉仲傑、女兒劉念華、劉念芸則為另一派,雙方互告纏訟5年,法律戰打得難分難捨,至今沒人占上風,目前最受矚目的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官司,台北地院將在7月13日召開調解庭,母子間是否能就遺產分配達成協議,備受各界矚目。據了解,三民書局資產最值錢的是位於台北市復興北路的三民書局總公司(復北店)以及重慶南路門市部(重南店)的土地及房屋。資深房仲指出,兩者房地產市值合計超過11億元。相關資料顯示,三民書局復北店包括1至4樓和地下室,建物總面積為828.76坪,市值約5.5億元,重南店有兩個門號,59號是獨棟1至3樓透天厝,建物總面積為176.67坪,市值約4.3億元,61號是11層大樓,劉家擁有其中1至4樓,建物面積為211.72坪,市值約1.8億元,合計市值11.6億元。資深房仲估計,三民書局位於台北市「復北店」(右)、「重南店」(左)的房地產價值,合計超過11億元。(圖/張文玠攝)三民書局劉家母子爭產案,從三民書局創辦人劉振強過世後4個月、即2017年5月間點燃戰火,先由長子劉仲文對弟弟劉仲傑提起詐欺、偽造文書等罪的刑事告訴,隔年2018年1月間,劉母莊梅對子女提起夫妻剩餘財產分配的民事訴訟案件,至今超過5年,家屬間仍無法對遺產分配比例達成共識,還衍生出一籮筐的民刑事訴訟案件,宛如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過世後翻版。三民書局劉家在爭產訴訟中,彼此都無好話,裁判資料指出,劉振強指定接棒的次子劉仲傑,指稱大哥劉仲文有傷害家人、虐待動物情形,且從30歲起就要求父親劉振強分配遺產、金錢,還威脅「以後打官司都打不完」,使劉振強對長子厭惡不已,父子關係破裂,因此過去20、30年兩人幾乎不見面,劉振強還嚴禁長子進公司,三民員工也作證長子20年沒進公司,直到劉振強過世後,才看過他。不過長子劉仲文則辯稱自己1994年3月以前都還是三民書局董事長,後來因為身體不好,父親劉振強才把他的董事長頭銜拿掉,安排他接下家族事業體中每年會有數百萬元收益的部分,1997年他癌症復發,人則在美國。此外,劉仲傑另外代表的偉強投資公司,還告大哥劉仲文侵占公司借用他和母親莊梅名義開立的帳戶,牽動帳戶內3千多萬元保險金,連帶影響母親莊梅提領相關帳戶1千多萬元,涉及金額高達5千萬元,不過檢方和法院認為,莊梅曾從帳戶匯出贈與款項給兒女們,公司也曾將股利、購買房地產款項匯入劉仲文帳戶,劉仲文還用帳戶存款繳納綜合所得稅等款項,顯示帳戶各屬莊梅、劉仲文所有,兩人有權處分帳戶存款及變更存摺印鑑,因此檢方和法院都認為雙方互告所涉罪證不足,均不予起訴。三民書局劉家爆發母子互控民刑事官司,高等法院民事庭判決母親莊梅勝訴,免還帳戶1464萬元存款。(圖/報系資料照)檢方也指出,本案其實是雙方對於遺產分配有爭執,才引起一連串的訴訟,法院也判決莊梅免還1464萬多元帳戶存款。對此,劉仲文透過律師表示,不便受訪。三民書局員工則在2018年9月18日登報力挺次子劉仲傑,認為他接棒20餘年,擔任總經理以來成績有目共睹,還痛批家屬爭產不該不擇手段,並擔心此舉將毀滅公司存續、影響550位員工生計,登報內容還將矛頭指向劉振強遺孀莊梅,指她已定居美國40年、擁有美國護照,除了已取得5億元遺產,每年還有近1500萬元租金收入,不應興訟毀滅劉振強一生辛苦盡力維護的三民書局。
三民書局爭產2/台灣出版龍頭創立69年 劉振強花1.6億編辭典爭口氣
三民書局在1953年由劉振強和友人柯君欽、范守仁創立,當時因為劉等3人自認只是「3位小民」,所以將書局取名為「三民書局」。創立時三民書局蝸居於台北市衡陽路,與文具行和其他書局共用店面,1961年遷居重慶南路,雖然歷經柯、范兩位共同創辦人退股等風波,劉振強獨資經營的三民書局仍日益茁壯,歷經近69年的努力,成為出版1萬多種書籍的業界龍頭,還擁有重慶南路、復興北路兩棟大樓,室內總面積達1200多坪的大型書店。提到三民書局,不能不介紹創辦人劉振強,祖籍江蘇南通的他,堪稱台灣出版界傳奇人物,他少年適逢戰亂,17歲隻身從上海來台,孤苦無依、流落街頭,幸經好心的台北關渡陳姓阿嬤收留,不但讓他有棲身之所,每餐還讓他吃白米飯,陳姓阿嬤和家人卻只吃番薯籤,讓劉振強感念一輩子,視阿嬤如親生母親,經常照顧、奉養,不但替她送終,還買了數百坪墓地,每逢阿嬤忌日總要親自上香致意。劉振強做生意的特色是以現金結帳,因此大受同業歡迎,不過也經常讓他在月中就資金用罄,月底只能呆坐228公園發愁,還好總有貴人相助,讓他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有學界人士認為,三民書局的成功除了來自上海的劉振強極具生意頭腦又刻苦耐勞,也與他現金買斷學者著作權的作法頗有關係。以三民書局1957年開始發行的大專黃皮教科書為例,只要是念過大專院校的學生幾乎都使用過,而三民書局多擁有這些教科書的著作權。不過如果以為劉振強只是靠著手捧現金,就讓學富五車的大教授心甘情願配合,那就大錯特錯,他經常資助阮囊羞澀的學者,不開立字據、也不催討稿件,讓學者們心甘情願替他寫書。劉振強創立的三民書局成出版界龍頭,他預付稿費訂金、不催稿,許多學者心甘情願替他寫書。(圖/三民書局提供)教育界盛傳,1987年前後,劉振強得知台大教授胡耀恆好不容易獲得宿舍承購資格,但付不出頭期款,劉親自登門拜訪資助,讓胡嚇了一跳,直說「我怎麼還你呢!」劉連說不必還,以後寫了書交給三民出就可以了。胡在宿舍住了30年,書稿也拖了30年,胡終於在80歲交卷,將《西方戲劇史》大作交予三民書局出版,成為學界佳話。不要以為拖30年才交稿太離譜,還有一位台師大教授黃慶萱曾撰文自述,他1974年簽約收了三民書局2萬元訂金,開始撰寫《周易六十四卦經傳通釋》一書,直到2020年才全部交稿。黃寫書的46年間,劉未曾催稿,讓黃慶萱感念不已。劉振強在出版界最著名的事蹟,首推編纂三民書局鎮店之寶「大辭典」,劉明知編辭典吃力不討好,仍從1971年起,以公司盈餘和房地產向銀行借貸籌資,費時14年出書,耗資巨資1億6千餘萬元。由於當時台灣印刷廠都是採用日本漢字的銅模,字形既不標準也不夠美觀,劉不願「大辭典」誤人子弟,乾脆以教育部公布的標準字體為準,自費刻了3套銅模,光是鑄字用的銅模和鉛條,就買了70噸。三民書局耗資1億6千萬元出版《大辭典》,讓日本漢學家驚艷,還榮獲金鼎獎優良圖書獎。(圖/翻攝三民書局網路書店)可惜台灣當時印刷技術不夠成熟,因此拿到日本印刷,對方營業部負責人與劉面談時,竟把腳翹在咖啡桌上,不屑地說:「中國人還會有用14年才完成的事嗎?」劉受了日本人不少氣,仍耐著性子跟對方協商,後來日本漢學家看到「大辭典」內容大為驚嘆,從此不敢小看劉和三民書局。出版「大辭典」後,劉振強深刻認識到,市面上排版通用的日本漢字急需改進,他開始還進行造字工程、自行成立造字工作室,並發展專屬的中文排版軟體系統,以因應電腦作為出版工具時代的來臨。劉振強不惜成本、致力出版業基礎工程,奠定他在台灣出版界無可動搖地位。
三民書局爭產3/重慶南路書店街盛極一時 周夢蝶擺攤以詩文會友
台北市重慶南路的書店街是5、6年級生的集體記憶。日據時代,重慶南路上便開設了「台灣書籍株式會社」,專門印製當時的教科書,光復後改為「台灣書店」,逐漸形成以教科書為主的出版聚落,大陸地區老牌書店: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等3大書局紛紛來台北展店、設立分部,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出版社和新書局逐漸向重慶南路聚集,出版界龍頭三民書局也是在這個時期成立。1950年代到1990年代初期是重慶南路書店街的鼎盛時期,短短的500公尺,竟擠進上百家書店和出版社,每天傍晚到打烊時刻,是書店人潮最多、業績最好、進帳最多時刻。書店街上,除1樓店面,2樓以上還有很多書店、出版社,以販賣專業、小眾類書籍為主,內行的讀者大多知道去哪裡找他們需要的書籍。書店街聲名遠播,海外及大陸人士來台,總要到重慶南路逛書店挖寶,就算不買書,也要到此一遊,感染一下兩岸三地華人社會中,最具文化氣息的活力,如果說,全世界的華人想要買台灣的書,只要到重慶南路書店街應該都會讓他們滿意。各家大型書店也努力充實藏書、改善店內動線,提供讀者更好服務,以三民書局為例,1988年比照百貨公司首創在重慶南路門市部裝設手扶電梯,方便讀者上下樓,成為當時全台第一間有手扶電梯的書局,並販售各類圖書20餘萬種,成為全國首創圖書館式書店。書店街上有個特色,每家店門口騎樓柱子旁設有書報攤,早期都是生活困頓的退伍軍人利用「地形地物」,用繩索、鐵絲網搭起木板掛滿書報販售,由於書店街緊鄰台北車站,加上購書人潮,連帶書報攤也跟著生意興隆,非正式統計曾達200多個。已故詩人周夢蝶曾在明星咖啡廳前擺攤賣書,成為重慶南路書店街附近獨特的「文學風景」。(圖/報系資料照)最有名的書報攤主人,首推獲國家文藝獎章的傳奇詩人周夢蝶。周自軍中退伍後,1959年起在重慶南路和武昌街口的明星咖啡廳前擺攤21年,直到1980年他胃出血動手術,無力擺攤為止。周夢蝶的書攤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並出版《孤獨國》等詩集,他終日默然禪坐繁華街頭,全台文友慕名而來找他,成為書店街最獨特又難忘的「文學風景」。創作歌手陳綺貞曾以周夢蝶為主題譜曲寫詞,2013年如願與周見面,瞬間成為當時已高齡92歲周夢蝶的小粉絲。2000年起,金石堂、誠品、新學友等連鎖書店大舉展店,以寬敞明亮和豐富藏書、吸收會員並提供折扣等方式,大肆攻城掠地,逐漸衝擊重慶南路書店街的營運,而後來網路書店興起及國人閱讀習慣的改變,更讓書店街的光環逐漸退色,隨著正中書局、中華書局、東方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等指標性書局一間間撤離重慶南路,連屹立書店街34年的金石堂城中店也在2018年6月吹熄燈號。金石堂城中店營業最後一天,不捨的讀友擠爆城中店,金石堂創辦人周正剛當時曾苦笑表示:「以前怎麼都不來呢?」現在的書店街只剩三民書局、黎明書店、墊腳石書店等少數幾家書店,根據國民黨智庫教文體育組今年4月統計,目前書店街1樓店面前3名分別是餐飲業、金融業和商旅,僅存的5家書店當然排不上前3名,除了三民書局,其他書店皆為複合式經營,或專賣特定書籍。國民黨智庫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認為,文化部去年實施免營業稅但成效不彰,應該考慮免房屋稅、地價稅,透過加大補貼力道、推廣閱讀活動,勿讓實體書店走入歷史。金石堂城中店2018年6月吹熄燈號,眾多讀友湧入買書,象徵重慶南路書店街時代告一段落。(圖/報系資料照)
【溫度閱讀情報】誰說法律沒有溫度 李兆環律師讓輸贏之間更圓滿
李律師的新書發表《誰說法律沒有溫度 李兆環律師讓輸贏之間更圓滿》,12月19日在三民書局重南店4F藝文空間舉行,達官顯要,冠蓋雲集不僅將會場擠得水洩不通,新書更是超賣,會中李律師捐贈部分所得給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縱橫法律界二十餘年的李兆環律師,褪去律師嚴肅的表徵成為一位故事敘述者,本書提到的案例皆是摘自有血有淚的真實故事,為了當事人的隱私、去掉外在條件,李律師特別模糊特徵做些微調,直取事件核心,以理性、客觀的筆法描述案件,又以柔和的文字娓娓道出她的想法,給人的感覺如李律師本身,待人親切,做事卻也嚴謹認真。 李律師的新書讓人感覺法律似乎不再那麼的難以接近,透過本書讓大家看到李律師獨有的感性,這與我們印象中的律師截然不同。閱讀此書,除了能看到以淺顯文字介紹的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能讓人感受到李律師特有的溫和,打破一般人對法律與律師充滿的嚴肅印象,自然而然讓人覺得法律在理與法外,還有「情」!這就是這本書的溫度! 這本書集結了李兆環律師執業二十餘年的案件精華,著作期間還經歷了影響全世界的COVID-19疫情,最終順利於2021年底出版!【台灣獨家集團】邁入36週年之際,成立了「台灣獨家傳媒智庫」─由國內外著名學者與專家組成超強團隊核心顧問團隊是這本書的指導單位,成為力推的一本重量級好書。 近年來,國內外都面臨醫療糾紛導致訴訟頻繁的議題,但這類問題,打官司不見得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針對這類案件,李兆環律師在本書中曾提到,「修復式司法」以及「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ADR)的觀念,讓不只是兩造雙方的當事人,甚至包含整個社會,凡關心這類案件的人,心靈都能得到撫慰跟平復。李律師不僅重視醫療方面的法律問題,還特別開一大類目,透過案例,介紹讀者可能會遇到情形,當中又有什麼法律或其他方式可將事情圓滿。當然,本書不只這樣,其他部分也同樣精彩,也與民眾切身相關,看過的人必能感到受用無窮,和李律師為冰冷法律所舖上的「溫度」!
逃跑不可恥!美女被逼相親35次 離家出走飛美國…回來竟然當僧侶
年紀到了就一定要結婚?許多長輩似乎還存有這樣的傳統觀念,於是軟硬兼施的「適婚年齡」的孩子們相親。日本一名女子29歲時就被迫相親35次,最後因此離家出走、逃到美國,卻沒想到最後還是回到日本,並在京都府一間寺廟當住持。英月在京都府長谷山北ノ院大行寺當住持。(圖/Google Map)這名女住持數年前開始,以「英月」之名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不僅將過去待在美國時的際遇拿來和日本做比較,也大方將自己離家出走、最後返國當住持的故事公開。最後有出版社找上英月,將她這段不尋常的經歷出版成書。英月家中經營寺廟,她畢業後在金融業領著高薪,在外人眼中既是白富美又是高大上,但心中卻常出現「活下去的意義是什麼?」、「有什麼可以滿足我的人生?」這些念頭。29歲那年,她已經被長輩逼著相親了35次之多,最後選擇離家出走,雖然英文程度超破,還是支身飛往美國生活。英月應邀上電台節目。(圖/@Eigetsu5推特)英月當年曾決定再也不回日本,於是打算在舊金山落地生根,做過服務員、主持人、櫃台小姐、拍CM廣告、做年菜等各式各樣的工作,從0開始為生計打拼。不過,命運的轉折就是如此神奇,某次英月替好友的愛貓舉行喪禮,讓她重新認識了自小就熟悉的佛教,甚至對人生有了全新的體悟。英月笑稱自己相親次數應該不只35次,因為早就沒在數了,雖然在日本時很討厭相親,但到了美國竟又開始相親,讓她發現就算已脫離父母的安排,實際上卻不知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前進,已經迷失自我了。但是,現在的英月對自己的人生有信念、有方向,除了當住持幫助民眾之外,也想經由自己的經歷,讓同樣迷失自我的人得到啟發,所以才會出書。她說:「人生沒有日何一件事是沒有意義的。」英月向台灣書迷宣傳。(圖/三民書局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