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產品
」「香辣霉豆腐」竄入各地方社團 粉專提醒:恐為中國「三無產品」
由於短影音傳播的關係,近幾年台灣出現不少中國當地的零食、產品。而近期一個名為「香辣霉豆腐」的產品,開始出現在許多臉書的地方社團。為此,粉絲專頁「農藝女孩看世界」則發文提醒,這些產品恐怕是中國抖音流行的三無食品,不僅沒有安全保障「當心毀肝腎」。粉絲專頁「農藝女孩看世界」近期發文表示,近期「香辣霉豆腐」的貼文和廣告頻頻入侵各地方社團,這些長滿霉毛的豆腐、鮮紅的配料引起地方媽媽的關注,甚至懷疑起這樣的食品到底安全嗎?能吃嗎?「農藝女孩看世界」表示,台灣並沒有食用霉豆腐的傳統習慣,最多是食用豆腐乳或臭豆腐。然而,這些香辣霉豆腐存在著不少隱患。首先,長霉長毛的豆腐在製作過程中容易受到雜菌污染,而鮮紅的香辣配料可能是為了掩蓋發霉的臭味。食用這類不明雜菌、毒素或人工色素的食品,無形中增加了肝臟和腎臟的負擔,甚至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農藝女孩看世界」也提到,以家庭製作豆腐乳為例,菌種的控制在家庭環境中相當困難,專家也不建議自行製作。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陳建利指出,環境中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如果在製作豆腐乳的過程中,原料受到壞菌污染,很難以肉眼直接判斷。此外,家庭製作難以精確控制發酵過程中的溫度,成品的品質也難以保證。網路上販售的許多自製豆腐乳菌種無法鑑別其安全性,有些麴菌雖然可以成功發酵,但也有可能產生毒素,導致中毒風險。助理教授陳建利也強調,豆腐乳本身屬於高鈉食品,建議民眾淺嚐即止,以免攝取過量鹽分而造成身體負擔。此外,選擇豆腐乳時,應挑選可靠且有信譽的商家,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食藥署也提醒消費者,市售的豆腐乳在開罐後應該放入冰箱冷藏,並儘快食用完畢,以免變質。「農藝女孩看世界」也警告,地方社團中販售的這些香辣霉豆腐,可能是抖音等社群平台上流行的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生產地址),食用後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呼籲民眾應對此類來路不明的食品保持警覺,寧可避免食用。
爆紅零食「蠟瓶糖」恐致癌?營養師:只賣2元不可能用蜂蠟!
中國爆紅零食「蠟瓶糖」近日陸續出現在台灣電商平台,也引爆食安疑慮,「蠟瓶糖」一開始是在中國社群如小紅書、抖音等爆紅,許多網紅手拿七彩繽紛、形狀小巧可愛的各式蠟瓶糖,因此讓不少民眾好奇口感。大多數的蠟瓶糖是由蜂蠟製成外膜,中間包裹糖漿或果醬,外膜不可吞嚥,其中可食用部分,成分標註使用水、麥芽糖漿、白砂糖、食用香料與色素和包含食品級蜂蠟等食品添加劑,外型千變萬化、口味也非常多如提拉米蘇、鹹蛋黃、焦糖鮮奶等,利用新奇口味與繽紛包裝刺激消費者的好奇心。根據中媒《新京報》報導,蠟瓶糖售價普遍便宜低價,例如一組4個僅售人民幣9元(約新台幣40元),普遍都在網路販售,關於生產資訊、生產地點與聯絡資訊、食品生產許可號碼等資訊卻一概不提,中國官媒《新華社》就提醒這種網紅零食可能是來源不明的「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生產地址)。報導指出,儘管蜂蠟是食品添加劑,但在製作過程無人監督、聯絡資訊又不明確的情況,蠟瓶糖的原料可能被使用工業蠟替代,造成身體吃進重金屬的風險,甚至有中國部落客在實測過程發現蠟瓶糖檢測出了致癌風險物質「多環芳烴」。營養師薛曉晶在粉專「營養師曉晶」表示,「1個2塊錢的零食怎麼可能用真正的蜂蠟呢?因此即使在中國,也有新聞報導蠟瓶糖的原料疑似是工業用蠟。」醫師杜承哲表示,食品級的東西才能合法食用,工業蠟有致癌風險,且通常內含汞、鉛、砷等重金屬,攝取過多,會對人記憶力及免疫功能造成損害,也可能導致貧血。食藥署提醒,無論為自行攜入或透過網路購買海外食品,如超過免驗範圍亦未辦理輸入食品查驗而有販賣銷售之行為,則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30條第1項,可處以新台幣3到300萬元之罰鍰。
陸爆紅零食「蠟瓶糖」竄台!林靜儀疑惑「為何要吃蠟」 網喊話:支持嚴抓
大陸爆紅零食「蠟瓶糖」已經流行一陣子,近期在台灣網購平台也可看到,同時引發了食品來源和成分標示的疑慮。對此,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昨(17)日直言,「為什麼要網購有食安疑慮的臘和色素糖漿來吃呢」,若有民眾發現違法販售,可以直接向當地衛生局檢舉。根據陸媒《極目新聞》報導,不少商家宣稱,「蠟瓶糖只要不嚥,吃多少都沒問題」、「全是手工自製,小孩也可以吃」,還有網紅直播現場製作和品嘗,再加上價格低廉,讓不少民眾願意花錢嘗試。不過,就有家長發現,這種糖果並沒有完整包裝,還有奇怪的氣味,擔心會有食品安全隱患。陸媒《青島日報》也指出,青島大學附設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韓磊說明,蠟瓶糖的主要配料蜂蠟,是由工蜂腹部蠟腺分泌出來的一種脂肪性物質,在食品生產業被當作添加劑使用,但要注意的是,部分蠟瓶糖屬於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生產地址),不良業者可能以工業蠟代替蜂蠟,將會使蠟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隨唾液進入身體。林靜儀昨日在臉書發文說到,「台灣好吃的當季新鮮食物這麼多,加工食品也經過食品安全與生產履歷的法律規範,種類多又安心;為什麼需要網購中國有食安疑慮的臘和色素糖漿來吃呢?」林靜儀接著質疑,「先不論食品標示問題,想想,近年來蜂蜜產量銳減,有那麼大量且價格低廉的蜂蠟可以做零食販售嗎?我已請食藥署了解此事,若有發現違法販售,可以直接向當地衛生局檢舉。」貼文曝光後,網友們則紛紛在留言區喊話,「蝦皮一大堆,希望政府單位能夠去徹查,並要求平台要對他們的商品把關」、「很多夜市都會販售,且用夾鏈袋裝都沒有標示」、「不止蝦皮,平常在便利商店也能看到魔芋爽那種奇怪的東西」、「支持政府要嚴抓這種非法輸入販售的『食品』」。
賣粉蒸肉遭求償21萬 疑是「職業打假人」找碴
重慶一間土特產經營部日前遭邵姓男子投訴,稱該店家所販售的粉蒸肉為沒有標示製造日期、地址及保存期限的「三無產品」,法院判決店家需賠償約5萬人民幣(約新台幣21萬8581元),店家負責人王女不服申請再審,審理過程中邵男卻主動撤訴,判決也被撤銷。據《封面新聞》報導,2021年7月間,黑龍江一名邵姓男子向重慶一間「毛媽媽土特產經營部」購買了150份粉蒸肉,並將收貨過程全程錄影,事後以這些食品屬沒有標示製造日期、製造地址、保存期限的「三無產品」為由,向店家提告要求退還近4500元(約新台幣19,675元),並依訂單金額的10倍予以賠償。人民法院和重慶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後皆同意邵男要求,店家卻不服判決,認為是遇上「職業打假人」,也就是明知是假冒偽劣產品仍予以購買,並向經營者進行索賠的人。店家負責人王女稱,邵男自2019年就追蹤了店家社群帳號,十分清楚店家粉蒸肉、泡菜等食品製作流程,認為邵男是故意買來索賠。王女強調,店家所販售的是散裝食品,如果因缺少產品標示而觸法,他們願意受罰,但絕不會向職業打假人妥協,於是在2022年4月29日委託律師向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雙方代理律師依該店家是否為大型食品生產企業、產品屬散裝還是預包裝食品等問題進行舉證及辯論,也都提交了新的證據。2023年11月2日,重慶高等人民法院裁定,審理過程中邵男依「雙方已自行達成和解」為由,申請撤回一審起訴。法院認為邵男已經其他當事人同意,也未損害國家、社會或他人利益,准許其請求,並依規定撤銷先前判決。雖然判決已被撤銷,職業打假人的行為仍引起熱議,四川鼎尺律師事務所律師胡磊表示,職業打假人是否屬於消費者、以牟利為目的的索賠是否道德等問題,是大眾討論的重點。他強調,職業打假能遏止製假售假的店家淨化市場,但也不能仗著打假之名濫用行政資源、騷擾店家,司法機關需給出更精確的規定引導打假人「依法維權」,製造雙贏的平衡局面。
23歲嫩妹汞中毒致腎損傷 病發前狂用「這產品」醫生一聽秒搖頭
大陸一名23歲浙江女孩妙妙(化名)是直播間購物達人,吃的用的都喜歡買,從未懷疑過購買的東西是否正規。近日,她因為持續腿酸、尿蛋白超標就醫,被診斷為汞中毒,問題很可能出在她購自直播間的「不知道什麽牌子」美白面膜。《澎湃新聞》報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腎臟病中心韓飛主任醫師透露,妙妙中秋節前就出現腿酸、腰酸症狀,在當地醫院檢查尿蛋白4+,轉至該院後擬「慢性腎炎綜症」收治入院進一步檢查。奇怪的是,妙妙沒有腿腳腫脹等明顯腎病綜合症的症狀,腎臟B超也沒發現異常,肌電圖、大腿磁共振檢查也正常。直到一次查房時,韓飛發現妙妙臉比脖子皮膚白,問她原因。妙妙回答稱,自己近期頻繁使用美白面膜,是從一家視頻平台的直播間買的,至於是什麽牌子的說不上來,也沒關注是不是正規產品。基於經驗,醫生馬上安排尿汞檢查,結果顯示其尿汞遠高正於常值,說明妙妙是汞中毒導致的腎臟損傷。醫院立即對她進行驅汞處理,並做腎穿刺明確腎小管損傷,後續還在進行相關治療。韓飛說明,「汞也就是我們液體時看到的水銀,它的化合物會破壞表皮的酵素活性,使黑色素不能形成,從而有美白作用,而很多不良商家為了短期內凸顯出美白效果,就會添加汞,面膜中的汞通過皮膚吸收後進入血液,而腎臟是汞的主要排泄和積累器官,若長時間或者短時間內攝入大量汞,就會破壞腎小球和腎小管,造成腎損傷。」浙大一院腎臟病中心主任陳江華教授提醒,購買使用護膚品、化妝品要注意,切勿隨便購買三無產品,除美白產品有添加汞的風險外,有的不良商家會在口紅中超標添加鉛等金屬成分來增加亮度和持久度,使用後可能造成慢性鉛中毒造成慢性腎炎,嚴重時可發展為慢性腎衰竭。
網購80斤羊肉嫌標示不清 要賣家「退一賠十」索31萬
網路購物很方便但小心網路詐騙,大陸甘肅23日有位網購賣家張先生反應,3月有一位顧客在他的網路賣場買了2斤羊肉,共花費17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760元),之後又訂購第二筆80斤羊肉,顧客把第一筆羊肉退掉,以「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合格證書、無生產商家)為由,向張先生退一賠十索賠7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1萬元),賣家說,他疑遭「職業詐騙」敲竹槓。綜合陸媒報導,甘肅網購賣家張先生3月和妻子開網路賣場,販賣當地的特色肉品,3月底有位賣家下單訂了2斤羊肉,對方收到貨後還給出很好吃的評價,並表示要再購買80斤,賣家收到7552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3萬)款項後,寄了三大箱過去。賣家說,他的產品都貼有詳細標籤。(圖/翻攝《極目新聞》)但顧客收到80斤肉品後,卻以以「三無產品」標示不清為由,退掉原先訂的第一批2斤肉,向賣家求償7萬元人民幣,賣家認為顧客是故意詐騙。起訴書裡還寫道,依大陸《食品安全法》,顧客提出要賣家支付賣價10倍的賠償金,而顧客多次跟商家協調,但賣家不處理,顧客不得以才起訴。而賣家不覺得自己的商品是「三無產品」,「我們的外包裝上都貼了相關標簽訊息,商品名等訊息都很詳細。」顧客也表示,他不是「職業詐騙」,之前也有其他網購索賠的經驗,如果索賠成功,他會捐錢給慈善機構,「如果我這次不去起訴他,那麽在我買完這一份之後,他後面的產品會不會將標簽貼上呢?這個沒人能保證。」據《極目新聞》報導,藍天彬律師說,職業詐騙如果不約束自己的行為,恐面臨更多法律風險,如果顧客曾提過多次相關訴訟,不該判10倍賠償金,可以考慮退該訂單的款項。該案件目前已進入司法程序。
河面漂出4噸不明來源冷凍肉 民眾竟「呼朋引伴」前來哄搶
大陸廣東省佛山傳出河流漂來大量裝箱完成的冷凍肉品,吸引當地民眾前來圍觀、哄搶,甚至有民眾攜家帶眷的想要「多分一點」,最後這些來路不明的冷凍肉品都被當地警方查扣。根據《網易新聞》報導指出,廣東省佛山順德均安鎮近日傳出當地水閘附近,發現漂流著一箱一箱裝箱好的冷凍肉品,裡面有豬大腸、粉腸、豬腳、雞腳、雞翅等肉品。雖然說這些肉品包裝完整,但是上面卻沒有任何的標誌,也不知道生產廠商的相關資訊,是個標準的「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品質合格證、無生產廠商名)。正當不少人疑惑這些肉品的來源時,竟然有些貪小便宜的民眾跑到現場撿拾,甚至還呼朋引伴的吸引人群來哄搶。直到當地警方介入後,才結束民眾撿拾的行為。目前有關單位仍在調查這些肉品的來源,行政執法隊副主任劉志堅表示,打撈1天後,這些冷凍肉已經全數打撈上岸,估計重量總共4噸。有針對這些不明冷凍肉進行新冠病毒的抽檢,目前6份樣本採檢出來的結果都是呈現陰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