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性乳癌
」 乳癌 癌症 抗癌 NGS平民人參登場!42歲乳癌患者吃「這一物」19年沒再復發 專業醫:可抑制多種癌症
在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的現代,要如何防癌、抗癌成為當代的飲食顯學。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日前就曾分享一個案例,一名42歲罹患位三陰性乳癌第3期的患者,在接受常規治療後,每天食用白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至今已19年未見癌症復發。而江守山也提到,白蘿蔔對多種固體腫瘤如肺癌、胃癌、結腸癌、膀胱癌和前列腺腫瘤等都有抑制作用。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江守山醫師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詳細分享這起案例,他回憶表示,該名女患者在完成乳房切除、化療和電療後來到診所,表示擔心自己無法陪伴年幼的孩子長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江守山醫師建議該名患者必須要長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晚上關燈睡覺,避免接觸塑膠等有害物質,並且每天至少食用一次白蘿蔔或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江守山醫師解釋,白蘿蔔富含維生素C、葉酸、鉀和膳食纖維,是個十分營養的食材,除此之外,其中最大的價值在於白蘿蔔含有琉代葡萄糖苷,該物質在人體內會轉化為吲哚類和蘿蔔琉素等抗癌物質。而為了能最大化白蘿蔔內的抗癌成分,江守山醫師建議民眾在烹飪白蘿蔔時,可以先將白蘿蔔切塊「靜置10分鐘」後再下鍋。此舉雖然會讓白蘿蔔口感稍微變辣一些,但能讓白蘿蔔產生更多的抗癌物質,顯著提升其健康效益。江守山醫師也提到,白蘿蔔的抗癌效果不僅限於乳癌,除了血癌和白血病外,白蘿蔔對多種固體腫瘤如肺癌、胃癌、結腸癌、膀胱癌和前列腺腫瘤等都有抑制作用。此外,白蘿蔔還含有維生素E、多酚和類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能降低胰島素阻抗,並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再加上其價格低廉且容易獲得,江守山醫師將其譽為「平民人參」。
全台平均每天約8人因乳癌喪命! 營養師曝「飲食照護秘訣」有效抗癌、防復發
根據民國110年中華民國癌症登記報告統計指出,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死亡率第二名,110年因乳癌死亡的女性共2,913人,平均每天約8人因乳癌而喪命。HER2弱陽性乳癌 新一代藥物有助殺癌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一般外科林俊宏醫師分享,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惡性高,HER2表現越多的乳癌,疾病惡化更快速。傳統的HER2標靶藥物只專一毒殺有表現HER2陽性的癌細胞,隨著醫療進步,乳癌有新分型,HER2不再只有陽性與陰性,過去被分類為荷爾蒙陽性與三陰性乳癌的病友,都可能屬於「HER2弱陽性乳癌」,並可使用新一代ADC藥物(魔術子彈),藉由「旁觀者效應」,一併毒殺鄰近沒有HER2強陽性表現的癌細胞,成為「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治療新曙光。 不過,林俊宏醫師補充,新一代ADC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疲累,少見但較嚴重的間質性肺炎等。後續還會有很多新藥出現,希望大家多堅持,不要輕易舉白旗放棄。營養不良影響治療效果 乳癌化療飲食莫輕忽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賴思吟指出,營養不良可能造成體重流失,而每種癌別有不同的體重流失率,文獻表示乳癌大約佔21%,當面臨這樣的狀況會影響患者抗癌效果,降低乳癌患者對化療耐受性。賴思吟引用歐洲腸道靜脈營養學會-癌症患者營養指南指出,癌症治療的營養需求,需要有充足的熱量及較高的蛋白質,熱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25-30大卡,蛋白質則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1.5克。此外,Omega-3脂肪酸(魚油),適合惡病質前期、惡病質或癌症晚期患者的營養補充。若營養不良,以增加飲食攝取及給予口服營養品為營養介入建議。鼓勵運動合併營養支持,維持或增加運動量,有助保持肌肉量、身體機能與代謝。預防乳癌復發 運動+飲食這樣吃在預防復發的飲食策略方面,賴思吟建議病友,維持健康體重,積極鍛鍊身體,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多吃全穀物、蔬菜、水果和豆類,限制速食、紅肉和加工肉類、含糖飲料及飲酒,不要使用補充劑來預防癌症。可以參考211健康餐盤,以兩等份蔬菜、一等份蛋白質及一等份全穀類的比例來均衡飲食。
每人每癌終生給付一次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5月納健保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價格高昂,不少癌友無法自行負擔,難以找到合適標靶藥。健保署19日帶來好消息,確定5月1日起將NGS納入給付,涵蓋的癌症包括非小細胞肺癌、三陰性乳癌、胰臟癌、血癌等,預估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經費則需約3億元。此次的給付,象徵著接軌癌症精準醫療趨勢。健保提供3種定額給付方式,分別為BRCA基因檢測支付1萬點、小套組(≦100個基因)支付2萬點、大套組(>100個基因)支付3萬點。NGS涵蓋的實體腫瘤包含:非小細胞肺癌、三陰性乳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攝護腺癌、胰臟癌、NTRK基因融合實體腫瘤、肝內膽管癌、甲狀腺癌、甲狀腺髓質癌等9癌;至於大腸直腸癌、泌尿道上皮癌、黑色素瘤、腸胃道間質瘤及胃癌,將採單基因檢測,近期醫學會已提出申請。針對血癌患者,基因檢測有助於規劃是否適合骨髓移植等治療計畫,本次NGS新增小套組(≦100個基因)及大套組(>100個基因)給付。5大類血液腫瘤包含: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高風險之骨髓分化不良症狀群(MDS)、急性淋巴芽細胞白血病(B-ALL及T-ALL)等3癌;另B細胞淋巴癌(BCL)及T或NK細胞血癌與淋巴癌(NKTL)則規劃採單基因檢測,相關醫學會已提出申請。考量各癌別檢測時機不同,健保公告的支付規範依癌別訂有適應症及必要檢測基因,每人每癌別終生給付一次。另為確保檢測品質,限「區域級以上醫院」或「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申報,且必須為衛福部核定的實驗室開發檢測(LDTs)施行計畫表列醫療機構。醫院須自行設立或跨院聯合組成分子腫瘤委員會(MTB),以促進臨床跨領域合作,為不同適應症之癌友提供精準、個人化的治療策略。健保署表示,為確保檢測品質、評估健保治療藥物的反應及療效,醫事服務機構須上傳檢測結果,未來若有新的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時,得以資料庫比對查詢適用條件、即時用藥,病人免重複受檢。另健保署研議委託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平台,促進後續臨床試驗及新藥的媒合,為民眾提供及早治療機會。
共擬會通過次世代基因定序給付!19類癌、2萬人適用 最快5月上路
健保署21日公布,共擬會議通過健保署提案,開放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給付。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NGS將分為3種類別定額給付,包括BRCA-1及BRCA-2、小套組、大套組,分別給付1萬、2萬、3萬點,最快下周預告、5月上路,每年2萬人受惠。石崇良表示,基因檢測適用19種癌,包含非小細胞肺癌、三陰性乳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泌尿道上皮癌、肝內膽管癌、黑色素瘤、腸胃道間質瘤、甲狀腺癌、甲狀腺髓質癌、胰臟癌、NTRK基因融合實體腫瘤、胃癌、及5種血液腫瘤。其中包含黑色素瘤、大腸癌在內的4~5種癌症,不需要做到NGS,只需採取單基因檢測即可。NGS採定額方式支付,其中BRCA-1及BRCA-2給付1萬點,100個基因位點以下的小套組給付2萬點,100以上的大套組則是3萬點,依指引執行,各種癌症都有自己的支付標準和條件。石崇良表示,原則上,僅有區域級以上、通過癌症品質認證的醫院才可以申報NGS,必須是通過衛福部核准列冊的機構才可以執行。共擬會議通過後,最快下周預告、5月1日實施,每年2萬人受惠,新增健保支出3億元。
醫療新躍進3/抗癌利器納健保「省千萬藥費」 異體移植讓存活期增5倍
去年11月,健保署正式將CAR-T藥物納入健保,70歲的張女士成為首位受惠的癌症患者,4億個基因改造的細胞正在她體內癌細胞作戰。基因嵌合T細胞治療(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是近年來癌症治療的一大利器,先將患者的T細胞改造後,再輸回病人體內,讓CAR-T細胞啟動免疫機制攻擊及消滅癌細胞,過去這項治療需自費上千萬元,健保給付後將讓生存權不再被金錢決定。不只如此,國內更有醫學中心研究出「可異體移植」的CAR-T治療,動物實驗顯示可讓肺癌、乳癌、大腸癌的癌細胞消失近9成,存活時間延長3~5倍,不過須等《再生醫療法》通過,才能應用治療。2012年美國有位小女孩Emily,在罹患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之後,成為全球第一個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兒童。檢查顯示她體内的癌細胞已經完全根除,這11年來每一年Emily都會PO一張照片,向全世界宣告自己沒有受到癌症的侵襲,又健康的活過一年。2022年4月,台大醫院成為台灣首家提供CAR-T細胞治療之醫學中心,也有了第一位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小女孩亭亭。亭亭當初因兒童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住院治療,如今已完全康復。在這之後,目前多家醫學中心如林口長庚台中榮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花蓮慈濟醫院等皆有此療程。2024年1月2日,花蓮慈濟醫院為全台第一位健保給付CAR-T治療受惠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病人張女士,進行CAR-T細胞治療。「70歲的張女士9年前被診斷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3年前接受化療、也接受自體脊髓移植,當時癌細胞一度消失,沒想到去年9月再次復發。」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說。當時張女士身心俱疲,與醫師、家人討論後,決定進行CAR-T細胞治療。李啟誠說,現在臺灣有這個能力可以進行CAR-T細胞治療,所以,在這次安排化療之前,一開始先讓張女士調養身體,以收集好的免疫T細胞,2023年11月,由專機送往瑞士進行基因轉殖處理並大量複製,12月21日製成結束後,21c.c.總共4億個經過基因改造戰力大為升級的CAR-T細胞,再由專機送返花蓮慈濟醫院,再將製備過後的CAR-T細胞回輸進張女士體內。CAR-T細胞治療雖是抗癌利器,但目前僅限於血液癌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兼細胞治療轉譯中心主任周德陽表示,逾9成癌症患者是實體腫瘤,如肺癌、大腸癌、乳癌等,實體癌細胞如同一座城堡,免疫細胞難以入侵,再加上同一顆腫瘤裡,每個細胞抗原表現可能不同,因此單一標靶的CAR-T細胞,無法有效清除癌細胞。CAR-T藥物原本須自費上千萬元,去年11月健保署正式納入健保,70歲的張女士成為首位受惠的癌症患者。(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歷經近20年努力,周德陽與研究團隊研發「可異體移植、非病毒基改之多靶向奈米抗體- CAR.BiTE-T免疫細胞治療」,簡單來說,就是隨取隨用的異體移植CAR-T治療,病人檢驗完成當天馬上使用,CAR.BiTE-T細胞治療可有效滲透到實體癌內部,並分泌BiTE(雙導向T細胞活化抗體)激活周邊免疫細胞,共同對抗癌細胞,在肺癌和三陰性乳癌小鼠模式中,有效延長3~5倍生存時間,甚至有一段時間內癌細胞幾乎消失。該研究成果今年三月獲權威國際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接受刊登,目前在美國等多國進行專利審查,已技轉給生技公司,預計今年內展開臨床試驗,應用於肺癌、大腸癌和三陰性乳癌等癌症患者的治療。不過,由於此療法需要「異體移植」,還需要《再生醫療法》草案通過,未來才能適用於治療上。
從基因找適合用藥!NGS檢測最快今年五月上路 每癌友每癌症終身用一次
癌症若能精準知道體內突變基因,找到最適合的對應用藥,就能大幅提升藥物治療效果,現可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得知。健保署規劃,將給付19種癌別檢測,署長石崇良今天宣布,最快今年五月上路,每名癌友、每種癌別,終身可以使用健保給付1次,也就是說,若第一次罹患乳癌、第二次罹患不同癌症如卵巢癌,就可再使用。預計每年編列6~10億元預算。癌症治療時,病患常花費時間在嘗試適合的標靶藥物,如今精準醫療成國際趨勢,次世代基因定序(NGS)一次檢測多個癌症基因,有助於精準用藥,但是價格昂貴。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今天上午出席研討會時,宣布健保NGS給付政策方向,除了盤點19種癌別外,政策也確定,「每人每種癌終生給付1次」,但不包含癌症轉移,只有確診第2種癌症才可再使用。石崇良以2022年健保數據分析,當年癌症就診病患達83萬人,藥費支出392億點,其中標靶藥物占率最高,約占整體61.7%。目前健保給付26種標靶藥品,對應11個基因位點,治療10種癌症,但給付方式沒有包含NGS,僅有單一位點檢測,一年約2億,或PCR檢驗,一年約4億元。健保署目前共盤點19種癌別,未來皆納入NGS給付,包含非小細胞肺癌、三陰性乳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肝內膽管癌、攝護腺癌、黑色素瘤癌、腸胃道間質癌、泌尿道上皮癌、甲狀腺癌/甲狀腺髓質癌、大腸直腸癌、NTRK基因融合實體腫瘤、胰臟癌等。除了癌症型別,石崇良表示,檢測時機也是重點,在效益考量及健保經費有限等前提下,研擬健保給付NGS檢測時機為癌症確診時或二、三線治療失敗後,各癌別適用時機不一,仍待依專家共識決定,訂定各癌別檢驗時機指引。至於支付方式規劃3大模式,第一種BRCA1與BRCA2基因,基因片段較長,採獨立給付;第二種是各癌別最基本基因位點小於100個基因的小套組;第三種100個以上基因位點大套組。不採統一定價的全額給付,透過定額給付留下市場彈性,患者可差額自費。石崇良表示,2月6日開完將開最後一次會議,訂出給付NGS規範,待三月共擬會議通過後、還會開一個專家會議、共擬會議,再經預告 期,預估最快五月就能上路。未來也會持續擴大給付項目。
蟬連19年女性殺手 勿輕忽這一型乳癌的高復發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乳癌連續19年攻佔女性十大癌症之首,一般認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HR+,HER2-)早期乳癌預後較佳,但其中的「高復發風險族群」絕對不可輕忽,一旦復發預後和三陰性乳癌一樣糟!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趙大中呼籲女性定期篩檢、及早治療,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治療重點是在尚未復發之前就予以預防,預防復發的輔助性治療新趨勢為荷爾蒙治療加上細胞週期抑制劑,可降低32%的復發風險,效果顯著。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近30多年來發生率持續上升,台灣每年新增約1萬5千名患者。根據國健署最新十大癌症顯示,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7歲,較全癌症年齡中位數(64歲)更早發生。當心這些特徵有高復發風險 一旦捲土重來就難纏!乳癌依據荷爾蒙接受體(ER/PR)以及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分為多種亞型,每一型之臨床特徵、存活率和治療策略各不相同。其中,最大宗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HR+,HER2-)占約6成。一般認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預後較佳,但若是高復發風險族群,其預後與惡名昭彰的三陰性乳癌一樣棘手,不可不慎。 趙醫師說明,乳癌亞型中的管腔B型患者儘管是荷爾蒙接受體陽性,但復發風險比較高,無論管腔B1型或管腔B2(三陽性)型都比管腔A型預後差。其中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患者中的高復發風險族群佔所有乳癌患者約2-3成。研究顯示,復發患者中約8成以上在手術後5年內發生,約3成是在手術後2年內就復發。目前乳癌的標準治療流程是先切片檢查確認病理報告,接著進行手術治療,但若腫瘤較大者常會先進行手術前輔助化學治療,手術後接續評估復發風險。高復發風險族群特徵如下,建議及早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策略:淋巴結轉移4顆以上淋巴結轉移1-3顆加下列其中1項條件:腫瘤≥5公分、腫瘤分化程度第三級、Ki-67指數大於20%。細胞週期抑制劑加上標準荷爾蒙治療 手術後輔助治療預防復發趙醫師表示,無論復發風險高低,治療重點是在患者尚未復發之前就予以預防,在完整的手術後,對於高復發風險族群,就有下列輔助治療策略:第一、化學治療現今醫學發達,化療被列為標準治療的一環,有助降低復發風險。第二、荷爾蒙治療若患者能耐受副作用,可進行5-10年療程,可依復發風險決定服藥多久。第三、局部放射治療若腋下淋巴結轉移超過4顆、腫瘤大於5公分,以及接受標準乳房保留手術的病患,建議在化療後接受放射治療。第四、細胞週期抑制劑最新發展出的細胞週期抑制劑可與荷爾蒙治療合併使用,也可算是標靶治療的一種,療程為2年。完整的荷爾蒙治療加上細胞週期抑制劑,根據研究可再降低32%的復發風險,效果非常顯著,優於僅使用荷爾蒙治療,因此細胞週期抑制劑扮演了關鍵角色。此療法目前為自費,猶如預先買保險,治療越完整,復發風險就越低。2年1次乳癌篩檢+個人化精準治療 綻放粉紅人生「每個病人都非常珍貴」,趙大中醫師呼籲,女性身為家庭、社會、職場的中堅分子,面對乳癌頭號殺手,應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台灣乳癌患者9成為早期,可跟醫師討論個人化治療策略,且台灣治療技術先進,醫療團隊會盡其所能讓患者接受最完整的治療。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實證醫學證明,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並可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 。政府針對下述女性同胞也有補助2年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服務,國人應善加利用。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
3寶媽罹「難纏乳癌」如同判死刑 新藥物可望延雙倍存活期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才會罹患三陰性乳癌?」45歲的康小姐於2015年確診三陰性乳癌,當時二女兒才剛滿4個月,一邊照顧兩個小孩一邊進行化療、手術以及放射治療,讓康小姐心力交瘁。沒想到療程結束,短短一年多後對側乳房又是三陰性乳癌,讓她面臨崩潰邊緣甚至一度封閉內心將自己與外界隔絕。即使後來成功熬過三陰性乳癌的3年復發高峰期,還生下了可愛的三女兒,卻沒想到在2022年2月癌細胞又再次復發,甚至還發生轉移,病程進展至第四期,雖然化療後成功控制病情,但不斷復發的三陰性乳癌宛如甩不開的夢魘,且傳統化療易產生抗藥性,如果再復發極有可能面臨無治療可用的窘境,而更讓康小姐擔心的,是無法陪伴3個年幼的孩子長大。三陰性乳癌顧名思義就是荷爾蒙接受體:雌激素接受體(ER)、黃體素接受體(PR)、第2型人類表皮細胞接受體(HER2)皆呈現陰性,因此像是乳癌治療常用的荷爾蒙療法對三陰性乳癌患者無效。根據國健署109年數據統計,乳癌為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更是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四名;雖然三陰性乳癌僅占乳癌總體的15%,但其挾帶三高特性-高抗藥性、高復發與高轉移,導致五年存活率僅剩11.5%,讓許多患者確診就如同被判處死刑。台灣乳房醫學會陳守棟理事長指出,40歲以下女性罹患三陰性乳癌的風險較其他乳癌類型高出53%,而年輕型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經常處於結婚生子,甚至是育兒的人生重要階段,對患者身心靈影響更為巨大。過去大多三陰性乳癌患者的主要治療都是化療再化療,且傳統化學治療容易產生抗藥性,需要經常更換藥物維持治療成效,隨著更換化療藥物的次數增多,藥效持續時間也越來越短,最後患者將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而近年雖然不斷有新治療推陳出新,但事前基因檢測卻限制了患者治療的機會。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洪進昇醫師指出,只有約30%的三陰性乳癌患者適用免疫療法,僅約5-6%的病友能使用PARP抑制劑,能用到化療以外藥物的三陰性乳癌病友堪稱「天選之人」,剩下的患者即使積極配合治療,也可能因基因檢測資格不符被排除在外,連存活的機會也受到限制,所幸,能幫助所有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病友突破現況的新治療已核准在台使用,預期能有效幫助患者延續生命。抗體藥物複合體(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是由抗體與藥物組合而成,研究指出Trop-2蛋白在三陰性乳癌患者的癌細胞中有超過95%的高表現,因此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可以透過Trop-2蛋白精準鎖定並毒殺癌細胞。洪進昇醫師說明,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能精準鎖定癌細胞,作用如同散彈槍一般,釋放強效毒殺藥物攻擊鎖定的目標,發射出的散彈槍彈藥會連帶攻擊周邊癌細胞,引發「旁觀者效應」。國外研究數據指出,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的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患者,腫瘤縮小的比例高達傳統化療的7倍、疾病進展風險下降59%,更能延長雙倍存活期。
新型ADC藥物問世! 乳癌患者治療組合更多元
乳癌一直是國內女性民眾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經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多年推行的乳癌篩檢,對於乳癌早期的診斷有相當的助益,進而改善其存活率,但仍有少數女性患者面臨著乳癌的復發而影響其健康。多樣性乳癌治療組合 減少復發率、延長存活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部長鄭企峰表示,通常乳癌可依病理狀況大致分為乳管型Her-2型及三陰性乳癌。而其治療方式也會根據其種類型式而有所不同,包含外科手術、傳統的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及各種標靶治療。多樣性的治療組合提供乳癌患者更個人化及更精準的治療方式,也確實減少乳癌的復發率及延長復發後的存活期。新型ADC藥物 對弱Her-2陽性也有效果鄭企峰說明,轉移性乳癌一直是乳癌治療的重要課題,除了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外,精準醫療現在是個人化治療的首要工作。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是結合抗體和化學治療藥物於一體的新型藥品。雖然此類藥品約於20多年前便開始有新的進展,在2013年也有第一個此類藥物的問市,提供了Her-2陽性乳癌病患的另一個選擇。最近幾年有更新型的ADC藥物被研發上市,而且有相當明確的療效。新型的ADC藥物除了針對Her-2陽性的乳癌有良好的療效,對於弱Her-2陽性的患者也有效果。三陰性乳癌治療最新進展 ADC藥物臨床應用除了針對Her-2型患者,有新型的ADC藥物外,在最棘手的三陰性乳癌,目前也有ADC藥物的發展甚至應用於臨床的治療,此類藥物提供了乳癌治療一個新的方向。
終結癌症2/細胞治療奏效「3大癌存活期增5倍」 超強印鈔機!一年商機逾2億美元
細胞治療成為抗癌新救星!國際研調機構指出,2022年CAR-T細胞治療商機高達2.19億美元,預估10年後可翻倍達6.43億美元,市場前景驚人,國內更有醫學中心研究出「可異體移植」的CAR-T治療,動物實驗顯示可讓肺癌、乳癌、大腸癌的癌細胞消失近9成,存活時間延長3~5倍,不過須等《再生醫療法》通過,才能應用治療。71歲的蔡先生罹患瀰漫性大B淋巴細胞癌,由於腫瘤惡性度高,經過數次的化療、標靶都無法獲得很好的效果,在與醫師討論後,今年2月決定接受CAR-T細胞治療法(全名「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葉士芃醫師向CTWANT記者表示,先將蔡先生血液中的免疫T細胞濃縮冷凍後,全程低溫運送到瑞士的細胞工廠,經過基因轉殖處理並大量複製、培養出CAR-T細胞大軍,之後冷鏈運輸回台,再輸血回蔡先生體內。CAR-T移植1個月後,以正子斷層造影精密追蹤,蔡先生的癌細胞「零檢出」。葉士芃說,據臨床研究結果,透過CAR-T細胞治療,逾5成難治型或復發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的癌細胞會被殲滅,且經過2年以上的追蹤,有治療反應者仍有6成無復發。自2022年由台大醫院率先提供CAR-T細胞治療後,目前多家醫學中心如三總、榮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花蓮慈濟醫院等皆有此療程。CAR-T治療雖然成效佳,但一整個療程須自費約1200~1500萬,加上需使用患者的自體細胞,將細胞寄到國外量身訂做,等待時間至少兩個月,很多末期患者等不及,且末期病人的細胞品質也可能不佳。最重要的是,CAR-T治療目前僅限於血液癌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兼細胞治療轉譯中心主任周德陽表示,逾9成癌症患者是實體腫瘤,如肺癌、大腸癌、乳癌等,實體癌細胞如同一座城堡,免疫細胞難以入侵,再加上症同一顆腫瘤裡,每個細胞抗原表現可能不同,因此單一標靶的CAR-T細胞,無法有效清除癌細胞。周德陽說,「可異體移植、非病毒基改之多靶向奈米抗體- CAR.BiTE-gdT免疫細胞治療」不僅可即時治療,動物實驗顯示可有效延長肺癌、乳癌的存活期。(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歷經近20年努力,周德陽與研究團隊研發「可異體移植、非病毒基改之多靶向奈米抗體- CAR.BiTE-gdT免疫細胞治療」,簡單來說,就是隨取隨用的異體移植CAR-T治療,病人檢驗完成當天馬上使用,CAR.BiTE-gdT細胞治療可有效滲透到實體癌內部,並分泌BiTE(雙導向T細胞活化抗體)激活周邊免疫細胞,共同對抗癌細胞,在肺癌和三陰性乳癌小鼠模式中,有效延長3~5倍生存時間,甚至有一段時間內癌細胞幾乎消失。而CAR.BiTE-gdT在自動化大量製備製程下,成本約可降為五分之一。該研究成果今年三月獲權威國際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接受刊登,目前在美國等多國進行專利審查,已技轉給生技公司,預計今年內展開臨床試驗,應用於肺癌、大腸癌和三陰性乳癌等癌症患者的治療。不過,由於此療法需要「異體移植」,還需要《再生醫療法》草案通過,未來才能適用於治療上。
癌症新解方!存活期可望延長3至5倍 最快年底進行臨床試驗
癌症長期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細胞治療為全球新興療法,透過施打免疫細胞、幹細胞等特定細胞來治療癌症等疾病,然而,實體腫瘤(肺癌、乳癌、大直腸癌等)仍是當今細胞療法公認最難攻克的城池,而實體癌症也佔了超過9成的所有癌症病人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兼細胞治療轉譯中心主任周德陽教授帶領研究團隊,有了全球革命性重大突破,專家團隊歷經多年研發「可異體移植、非病毒基改之多靶向奈米抗體- CAR.BiTE-T免疫細胞治療」,在動物實驗展現多項亮麗成果:包括有效滲透到實體癌內部,且分泌BiTE(雙導向T細胞活化抗體)激活周邊免疫細胞,共同對抗癌細胞。以肺癌和三陰性乳癌等小鼠模式證明能延長3-5倍生存時間,癌細胞消失9成以上;以及此新型奈米抗體基礎CAR.BiTE搭配T細胞,即使癌症靶點變異或丟失、抗原異質性也逃不掉等重要特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多項全球創新生技成果首先獲得科學研究權威國際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於2023年3月接受刊登,此外,相關研究技術已在美國等多國進行專利審查,並且技轉給長聖國際生技公司,預計於今年內開展臨床試驗,應用於肺癌、大腸癌和三陰性乳癌等有表現HLA-G靶點的癌症患者的治療,為末期實體癌症治療帶來全新策略。周德陽院長指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自行研發的「CAR.BiTE-T 細胞治療」是以廣大的實體癌症病人為中心,為全球醫學做出重要貢獻,專家團隊在實驗室歷經多年挑戰,成功跨越現行細胞治療法的鴻溝,做到能對抗多種實體癌症(肺癌、大腸癌和乳癌等),並且以異體移植產品大量大規模製備,具備隨取隨用,幫助癌症病人無法等待自體細胞製造的時間和風險。此外,「CAR.BiTE-T 細胞治療」有助於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和普遍應用,未來將有望應用於各種表達HLA-G的癌症病人,而且能合併標靶和化療使用,可望大幅改善病人預後,延長生存時間。周德陽院長說,現行的六個CAR-T產品,甚至是開發中的CAR-T產品,幾乎是以病患的自體免疫細胞進行基因改造,再回輸病人體內來對抗癌症,對於末期癌症病人經常因為無法等待細胞產品多達兩個月製作時程,而緩不應急。此外,癌症病人本身免疫能力已經不良,所以病人的免疫細胞品質通常欠佳,常常無法順利製成細胞產品,加上末期癌症病人血液都有正在轉移的癌細胞,也容易汙染自體CAR-T產品;另外,運用病毒來作基因改造製作CAR-T細胞也有突變風險,這些無疑是當前CAR-T治療癌症病人最大的困境。周德陽院長強調,基於上述臨床困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專家團隊開發的多靶向、多功能CAR.BiTE-T是屬於「可異體移植、非病毒基改」的免疫細胞治療方案,更可貴的是,專家團隊的設計採取比照一般藥物般架上隨取隨用的策略,對於搶救晚期癌症病人來說,達到跟時間賽跑,並解決病人本身細胞品質問題以及額外的致癌風險等問題,非常用心貢獻癌症病人。
她40歲乳癌復發又轉移 憑1療法改善腫瘤惡化
40歲的劉小姐十年前因觸摸到胸部不明腫塊而至他院就醫,並接受手術及荷爾蒙治療,很不幸的在2021年復發;經由胸壁上復發腫瘤的切片檢查得知屬於三陽性乳癌,已擴散至肺、肝、骨骼以及腦部,導致劉小姐經常抽筋而造成行動不便,甚至某次行走不慎造成病理性骨折須開刀治療。新型抗體複合藥物效果佳 癌指數半年回到正常範圍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一般外科醫師張耀仁指出,上述患者先使用一線、二線甚至三線標靶藥物治療,評估病情後,也建議給予新型的抗體複合藥物,加上放射性治療,半年後,腦部轉移腫瘤明顯縮小,劉小姐已能自由行走,癌指數也回到正常範圍內。早期篩檢、診治幾乎可治癒 先導性治療也可縮小腫瘤張耀仁指出,零期(原位癌)或一期乳癌光靠手術治療,就可以達到幾乎治癒的效果。有別於以往的手術治療,新式內視鏡導引乳頭乳暈保留術適合早期發現的年輕女性,透過乳房外科及整形外科合作,不僅傷口小、復原速度快,而且術後病人滿意度高。除此之外,標靶型或三陰性乳癌亦能利用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調節抑制劑等進行先導性的治療,讓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手術的範圍也會縮小,甚至可採取乳房保留手術。高風險族群 務必兩年一次定期乳癌篩檢多半的乳癌患者都是在觸摸到乳房腫塊後才發現,但通常已進展成第二期以上,要透過手術及藥物治療才能根除病灶。張耀仁提醒,一側乳房曾得過乳癌、家人曾罹患乳癌、未曾生育者、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都是乳癌的危險族群,需定期追蹤;而國民健康署每兩年一次,免費提供45到69歲的婦女、有乳癌家族史的40歲以上女性進行乳癌篩檢,早期發現,正確治療,乳癌是有可能治癒的。
34歲女懷孕「乳房異常漲大」竟罹癌 勇敢化療!生下寶寶後再切除腫瘤
34歲周女士懷孕第5個月時,感覺乳房漲大速度快得異常,並隱約摸到其中有硬塊,周女士擔心之餘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就診,經由乳房超音波檢查發現左乳有一個超過2公分的不規則腫瘤,病理報告證實罹患「三陰性乳癌」。三陰性乳癌進程快速、惡性度高,需盡快介入治療,然而對頭胎的周女士來說無疑是多重煎熬。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黃至豪醫師評估,為了保全媽媽健康的同時顧及胎兒的正常成長,第一時間跨專科團隊醫師介入。團隊與病患及家屬討論治療方式,決定在第二孕程(懷孕第五個月進入第二孕程)胎兒穩定後,先接受兩次化療再生產,最後安排手術切除腫瘤。周女士儘管非常擔憂,仍勇敢決定配合團隊治療計畫,今年周女士帶著5個月大的健康寶貝回診追蹤,腫瘤在化療後幾乎消失不見,病理報告顯示已經沒有腫瘤細胞,周女士非常感謝中國附醫跨科團隊專家的精湛醫術以及愛心照護,讓她和愛子都健康過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劉良智醫師強調,周女士與寶寶都能安全健康過關,且治療成效非常良好,關鍵在於中國附醫第一時間整合跨專科醫師與專家,包含乳房外科、血液腫瘤科、婦產科、放射腫瘤部、中醫部、新生兒科等,一起投入研究,並與病人周女士以及家屬充份討論後,安排最佳精準治療計畫,加上周女士高度配合醫囑與正規治療,方能精準打擊高風險的惡性「三陰性乳癌」。劉良智主任說,團隊專家群對於個案照護與治療的每個細節其實都戰戰兢兢,除了跟時間賽跑打擊惡性腫瘤,還要確認有效(治療效益)、快速(不能拖)、產程(考慮中間須要生產),堅持滿足照護媽媽及寶寶的健康,因為媽媽寶寶一樣重要,一個都不能少!黃至豪醫師指出,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過去觀念認為,癌症是中老年人才容易發生的疾病,不過,黃至豪醫師提醒,年輕乳癌不容輕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臨床資料統計,超過30%乳癌患者被診斷時未滿45歲。劉良智主任進一步分析,根據國健署2019年癌症登記資料,每年約新增1萬5000名乳癌病友,其中「三陰性乳癌」占10至15%,也就是說,台灣每年約新增2000名三陰性乳癌患者;儘管懷孕中婦女確診乳癌並不常見,然而,孕中確診乳癌者,依據中國附醫的統計,近年仍有5~10例發生,且孕中乳癌的病人有17%~48%屬於「三陰性乳癌」。三陰性乳癌的腫瘤進程快速,應該盡快接受治療,但孕中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有限,經跨專科專家團隊評估,化學治療及手術治療是此時的首選;只是懷孕中進行手術合併全身麻醉會提高麻醉風險及胎兒風險,因此治療相當棘手;此外,高風險的「三陰性乳癌」在治療後仍需小心較高的復發機率。周小姐在懷孕中接受了兩次化學治療,治療後即感受腫瘤明顯縮小,而腹中的胎兒也在本院婦產部楊稚怡醫師密切追蹤下穩定的成長,治療三個月後,評估胎兒已成熟且接近足月,安排剖腹產;寶寶一出生新生兒科立刻接手照護,是一名健康的男寶寶。寶寶出生後周小姐接續完成數次化學治療,再評估時超音波只見到小小的一塊陰影。為了確認腫瘤的治療成效,安排了左側全乳房及腋下前哨淋巴結切除手術,將殘存的組織送化驗,病理報告顯示腫瘤已經完全消失不見,淋巴結也確認沒有轉移,治療效果顯著。中國附醫血液腫瘤科鄭富銘醫師表示,「三陰性乳癌」發展異常快速,治療時間不能耽擱,目前已有許多化學治療藥物可以安全的用在第二孕程的孕婦,九成會有治療效果,其中20~30%更可以在手術前就把腫瘤治療到完全消失不見。研究顯示除了有乳癌治療的效果,也不會增高胎兒的風險。有不少在本院執行化學治療的孕婦,小孩也都已經平安長大。婦產科楊稚怡醫師指出,懷孕時期因雌激素濃度大幅增加,乳腺細胞增生速度快,以及整個乳房間質中的含水量亦增加,使得乳房體積變大,單靠自我觸摸無法準確得知。因此不論是孕前確認有良性瘤腫存在、家族有乳癌病史、乳房曾進行手術及自我摸到硬塊等狀況的婦女,建議須至門診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以確認乳房的變化正常。
這幾類人HER2乳癌復發機率高 「強化輔助治療」可降低3成風險
HER2乳癌 不容忽視的乳癌亞型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頭號殺手,乳癌有許多亞型,除了衆所周知惡性度高的三陰性乳癌,HER2陽性乳癌也是復發率高、預後不佳的乳癌亞型。振興醫院乳房治療中心常傳訓部主任指出,HER2是一種在許多人體組織都能看見的蛋白質,例如消化器官、腎臟、卵巢、乳房, HER2陽性乳癌則因其過度表現,將主導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有利於腫瘤細胞生長,約有7成左右病人完全可以在妥當治療後達到長期無疾病惡化存活,但仍有2-3成病人飽受復發轉移的威脅。高復發風險族群照過來!強化輔助治療降風險早期HER2乳癌的治療目標是防止後續復發及轉移,常規治療是先進行術前輔助治療,再做手術治療,手術後接續術後輔助治療。常傳訓醫師說, HER2乳癌的高復發風險族群,包括「腫瘤大於2公分」、「有淋巴結轉移」或「手術後腫瘤未完全去除」的病人,建議在術後輔助治療後,接續為期一年、每天口服一次的新一代小分子標靶藥物進行「強化輔助治療」,能進一步降低30%到40%的5年復發風險。新一代小分子標靶藥物 血腦屏障進得去HER2乳癌常見轉移部位包括骨頭、肺部及腦部,而腦部治療最爲棘手,因爲有BBB「血腦屏障」,癌症進得去但藥物不易進入。常醫師解釋,新一代小分子標靶藥物因爲其小分子特性,相對傳統大分子標靶藥物,更能夠穿透血腦屏障,因此有利於針對進入腦部的癌細胞進行抑制,進而預防復發,也在大型研究中發現有降低腦轉移的趨勢。常醫師進一步指出,雖然強化輔助治療能爲病人帶來好處,但也可能帶來腹瀉的副作用問題,病患接受治療前,將充分瞭解治療的利於弊,才能以自行權衡接受治療的需求。醫師呼籲,HER2乳癌已有越來越多的治療武器,醫師呼籲患者應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把握黃金時機,早期發現治療。
舌頭破一直沒好 她就醫驚知「是乳癌」…治療不到半年就病逝
不起眼的舌頭破,竟是癌症的病徵展現。一名因頭暈就醫的50歲婦人,無意間告知醫師舌頭破很久都沒好,卻在檢查後被告知是「乳癌細胞轉移」所致,且由於癌細胞已侵犯到腦部、肝臟等器官,婦人雖積極治療,仍在不到半年內病逝。據《壹蘋新聞網》報導,該名有乳癌病史,治療後恢復正常生活與工作的婦人,因突然感到頭暈並有走路不穩情形掛急診。檢查期間,婦人告知醫師有舌頭潰瘍數周卻未癒合的問題,結果院方查出婦人頭暈和舌頭破皮的病因,都與癌症有關。醫師指出,婦人的頭部不適感及舌頭潰瘍,肇因於乳癌細胞轉移,且乳癌細胞最常經血液、淋巴轉移至肝臟、肺臟及骨頭,因此婦人腦部、舌頭遭侵犯的情形實屬相對少見。雖然婦人再度進行放射治療,但因癌細胞已轉移到肺臟、肝臟、腦部、舌頭,最後仍在治療不到半年內離世。此外,婦人雖曾接受乳癌治療和定期追蹤,不過她罹患的乳癌類型為三陰性乳癌,是預後相對較差的一種。醫師也指出,女性自行觸摸發現乳癌時,病程可能在2、3期之後,建議45至69歲女性,每2年進行1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
最致命乳癌讓女漢子哭了 丈夫佯裝堅強暗自辛酸
今年59歲的阿芳4年前罹患三陰性乳癌,開刀後做了6次化療,結果5個月就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肺部「整個滿天星」,再度化療後癌細胞雖然消失,但不到1年多,肺部又出現1公分腫瘤,二次復發讓阿芳幾乎失去信心,原本個性堅強、看似鐵人的阿芳,數度因不捨孩子而流淚,支撐阿芳活下去的動力,正是來自於家人,阿芳的兩個女兒都還在念書,丈夫陪著她面對癌症病情,雖然震驚、崩潰,卻從未在阿芳面前顯露,始終表現得很堅強,阿芳還是透過友人,才知道結婚25年的先生心裡這麼難受。而遠在花蓮家鄉的老母親,阿芳也是去年才敢讓她知道病情。在接受化療加上免疫治療3個月後,目前腫瘤已消失,阿芳說:「雖然三陰性乳癌不好治,但是只要撐過5年不復發,之後復發率就很低,我要積極治療等待後援。」一直以來,乳癌是國內婦女癌症的頭號殺手,其中三陰性乳癌因缺乏相對應的藥物治療,被視為難以治療的乳癌類型。然而,台灣本土性臨床研究顯示,三陰性乳癌手術治療後3年是復發和轉移的危險期,醫師呼籲及早積極治療,尤其是部分對化療反應差的晚期患者,建議搭配免疫療法,有助降低疾病惡化和死亡風險,挽留生機。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乳房醫學中心顧問級主治醫師陳訓徹教授指出,近年三陰性乳癌的藥物研發出現重大突破,一掃過去20年沒有新藥可用的陰霾。目前可透過精準抑制癌細胞特定抗原,喚醒自身免疫能力來消滅癌細胞,並且抑制乳癌細胞的生長與複製,進而達到疾病治療和控制的效果。陳訓徹教授表示,免疫治療建議搭配化療使用,因為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過程中,會釋放出一些訊息,一方面讓免疫細胞更清楚辨識敵人及其所在地,另一方面也能更精準地進行攻擊。研究發現,晚期三陰性乳癌患者中,約4成屬於PD-L1陽性族群,適用於免治療法,且併用化療可延命逾2年,降低近4成疾病惡化風險和死亡風險。「牽妳的手,走咱的路」,是「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aiwan Breast Cancer Alliance,簡稱TBCA)對姊妹的承諾,理事長黃淑芳表示,新確診的乳癌病友,因為對治療不甚了解,容易產生不安與懼怕,很可能選擇隱身逃避,而不接受後續治療,復發的病友也可能因為心灰意冷而放棄治療,不過醫學日新月異,治療藥物持續進步,對付棘手的三陰性乳癌醫界不再束手無策,病友們只要堅持下去,就會看到希望;同時,也期盼政府能在健保藥物上多給予支持,幫助病友減輕經濟壓力,抗癌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