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族群
」 寒流 心血管 三高 低溫 猝死罪惡系年菜3/猛喝養生湯「三高恐失控」 飯水分離!才不會腸胃鬧病號
農曆年節,除了避免吃太多高熱量年菜與零嘴之外,也要當心一些「暗藏禍害」的菜餚,尤其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族群更要當心。專家表示,許多乍看非常養生的湯品,其實含有過多脂肪,吃過量恐怕會讓三高數值更加惡化。另外,腸胃不佳者則要「飯水分離」,不要一邊用餐、一邊喝酒或飲料,以免會導致脹氣、胃痛。營養師程涵予表示,「許多年菜湯品號稱富含膠質,這些膠質普遍是來自於豬皮、豬腳、雞腳等,例如花膠湯、豬腳湯等,其中含有許多高熱量的飽和脂肪,所以湯品看來濃稠美味,但其中的膠原蛋白分子太大,人體是難以吸收的,反而吃進過多的脂肪。」尤其三高族要特別注意,因為過多的脂肪恐怕會讓病況更加惡化,所以程涵宇建議選擇清湯較佳,例如雞湯、魚湯等,而且也要淺嘗即可。另外,三高族也要避免吃高脂肪的皮,像是豬腳、雞皮、鴨皮,而臘肉類食品、沾醬、滷製食品,由於含有大量糖、鹽及油,也要減少攝取量。程涵予建議,三高族要盡量選擇低油、低糖、高纖的食物,例如盡量以清蒸、水煮、烤取代油煎、油炸方式,以減少脂肪及糖攝取,同時多吃蔬果,才能避免脂肪上身。寒冷的冬天,許多人最愛喝一碗暖湯,但其中可能藏有風險,尤其是一些號稱富含膠質的湯品,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圖/報系資料照)聯青診所營養師李珮誼則提醒,若是腸胃消化較不好,吃飯時也要注意,湯品不要一次喝大碗公,飲料也不要一次喝太大量,更要注意「飯水分離」。不少人習慣一邊吃、一邊喝酒、喝飲料,當食物進入胃時會刺激胃酸分泌,此時如果喝下大量飲料或酒類會稀釋胃酸,這樣的行為不易腸胃消化,再加上過年吃的東西會比平常多,更容易出現脹氣、胃不舒服。如果家中有慢性病的長者,李珮誼建議過年飲食盡量跟平常相同,以慢性腎臟病患者為例,因為飲食限制磷、鈉、鉀、蛋白質攝取都要注意,單純一、兩餐可以稍微放鬆一點,但如果年假期間都沒控制飲食,小心身體數值也會跟著失控,也可以先諮詢專家意見,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少年又是你!彰化7旬老翁寒流來襲心梗發作 救援員再度奇遇
彰化縣24日迎來嚴寒寒流,不少長者因氣溫驟降而發生心肌梗塞,其中1名7旬老翁更因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再度遭遇生死一瞬,和美消防分隊的消防員黃景嵐接到救護任務,竟然發現這名老翁是1年半前搶救的病患,老翁看到他時也驚喜相認。和美消防分隊的消防員黃景嵐,去年曾榮獲「救護之王獎」和「金心獎」,24日出勤時發現案發地點似曾相識,到場後與老翁對視經詢問後,確認老翁在1年半前的救援中就曾是其的救護對象,老翁見到黃員時樂呵呵地表示「少年,怎麼又是你」,彼此間不禁感到有緣。據悉,老翁先前因心肌梗塞接受心導管手術,甚至曾一度失去呼吸心跳,而黃景嵐與醫院團隊的協同搶救成功挽回了老翁的生命,這次老翁再度因心臟問題求救,黃景嵐一方面熟練地完成心電圖操作,另一方面迅速給予服用雙抗血小板藥物的急救措施。送醫後,老翁在49分鐘內完成冠狀動脈阻塞的打通手術,相較全國平均90分鐘內的標準,時間縮短41分鐘,顯示出消防局的訓練紮實,與醫療院所之間的合作無間。彰化縣消防局呼籲,寒流來襲時長者、心血管疾病及三高族群等慢性病患者易增加心臟疾病發作風險,建議在起床時注意保暖,並避免突然冷風刺激,若出現胸痛、胸悶等症狀,應即時就醫。換句話說,寒流來襲,保重身體才是最要緊的。
寒冬來襲!中醫師教你5招冬季保暖小撇步 遠離心血管風險
隨著氣溫驟降,心血管疾病和猝死的風險逐漸升高。對此,中醫師王心眉日前在臉書上發布文章呼籲大眾,冬季無論在室內或室外都應加強保暖,特別是對於有心血管疾病史、三高族群及老年人更應留心,並分享了五項冬季保暖的小撇步。王心眉表示,冬季心血管疾病和猝死的發風險攀升,特別是三高族群和老年人等高風險群體更要加強保暖,避免溫差過大導致血管急速收縮。對此,她分享了五個實用的冬季保暖小撇步,其中最推崇的是睡眠時蓋兩層薄棉被。她解釋,較薄的被子更能貼近身體,既能阻隔冷空氣,又能在太熱時方便掀開一層,兼具保溫與調節的功能。此外,她進一步分享了其他四種冬季保暖的小撇步,包括用溫水洗臉刷牙、外出時耳朵注意頸部保暖、吃一些防寒溫性食物、以及穿襪子睡覺。對於溫水洗臉刷牙,她指出,天冷時冷水溫度通常都比氣溫還低,接觸頭頸部很容易造成血管急速收縮而中風。另外,外出時應注意保暖,尤其是頸部,戴上圍巾或帽子可以有效保護頭部血管。在飲食方面,可以多加入一些生熱保暖的食材,如肉桂、桂圓、老薑、胡椒、辣椒、羊肉,有利於提升體溫,但要注意不可過量食用。王心眉強調,晚上睡覺時也要特別注意足部的保暖,建議穿寬鬆的襪子,以維持足部的保暖,切忌不要穿太緊的襪子,以免影響足部血液循環。她表示,這樣的小撇步對患三高、肥胖、心血管疾病史族群尤其重要,呼籲大家在寒冷冬季應更加重視生活習慣,不僅關心自己,也要關心身邊的家人,共同度過這個寒冷的季節。寒冬來臨,王心眉醫師整理出過冬5大撇步!(圖/翻攝自王心眉醫師臉書)
鬧鐘沒響、手機故障聽不到當心耳中風惹禍! 醫曝「這些人」最常發生
張太太日前睡夢中被孩子搖醒,發現錯過上課時間,以為忘了設鬧鐘;陳先生則是右耳突然聽不到手機對話,誤認手機故障,兩人就醫檢查後發現都是單側聽力突然喪失、伴隨嗡嗡耳鳴聲等症狀,確診為「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突發性耳聾 多因這2種因素導致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部長田輝勣表示,突發性耳聾跟顏面神經麻痺十分類似,多屬於突發性且無預警的疾病,造成原因主要以內耳血液循環不良或病毒感染為最大宗,其他原因則包括聽神經瘤、內耳內淋巴囊水腫以及自體免疫疾病等。三高族群最常見 免疫力下降風險增高田輝勣解釋,由於內耳血液循環有一段沒有側支血管支援,一旦因故阻塞導致血液斷流,就會造成突發性耳聾,也就是俗稱「耳中風」,這類患者以三高族群最為常見,至於病毒感染則多半與太勞累、生活作息不正常、感冒等因素相關,連帶造成人體自體免疫能力下滑,突發性耳聾的風險也隨之升高。高壓氧治療 促進血管新生、活化受損組織病患多半可透過口服或注射類固醇及高壓氧治療等方式治療改善病情。田輝勣指出,高壓氧治療是讓患者吸入100%純氧,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藉以增加血氧濃度提昇組織內含氧量,使紅血球含氧量達飽和,更能增加溶解於血漿中的氧氣,促進血管新生、活化受損部位組織,對於突發性耳聾的患者而言是治療一大利器。單側聽力聽不見 應盡快就醫田輝勣提醒,如果突然出現單側聽力聽不見,或者突發性耳鳴、頭暈等症狀,務必儘速就醫,因為越早治療,復原效果越佳,否則可能會造成終生聽損;此外,也要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調整生活作息、減緩壓力。
台南翁每天早餐堅持「喝一碗」 醫檢查驚見「早期大腸癌」
衛福部最新公布的202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報告指出,大腸癌位居第三,許多名人,包括豬哥亮和資深藝人余天的女兒余苑綺,都因大腸癌而不幸逝世。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近日更在節目中透露,他曾遇過一名60多歲台南老翁,每天早上都要喝上一碗當地有名的牛肉湯,不料後來一照大腸鏡,竟發現一顆2.5公分的息肉,切除後化驗才發現是「早期大腸癌」。飲食習慣被認為是影響罹患大腸癌機率的最大主因,陳炳諴最近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一位60多歲的台南老翁因胃食道逆流向他求診,經問診竟得知,老翁每天早上都堅持飲用當地有名的牛肉湯,長期下來,這種飲食習慣使他成為三高族群的一員,醫師強烈建議他45歲以上就應該接受大腸鏡檢查,不過老翁仍堅持只做「糞便潛血」檢查。經化驗後,「糞便潛血」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陳炳諴見狀立即安排老翁進行大腸鏡檢查。這次檢查中,在老翁的大腸內部深約30公分處發現了一顆2.5公分大小的息肉,這顆息肉經切除並進行化驗後,結果顯示其為一顆「早期大腸癌」,幸好老翁及早發現,成功解決這個問題,並實現了徹底康復。陳炳諴隨後也建議老翁逐漸減少肉食和紅肉的攝入量。急診科醫師柯世佑也指出,紅肉確實是造成大腸癌的最大原因之一,特別是在年輕時大量食用紅肉的情況下,未來罹癌的風險也會相應提高。
老是使不上力 老翁忽視高血壓驚見心臟已鈣化!
70歲的何先生,他表示30幾歲時因創業到處應酬喝酒拚生意而忽略了健康。直到年滿40歲後,太太邀約參加政府提供的免費成人健檢,檢查後才意識到自己早已可能罹患高血壓而不自知。專注拚工作的他,面對高血壓問題也沒有太上心,醫師開立的控制血壓雖然有吃,但他坦承偶爾還是會忘記吃藥。他也說也因為自己做小本生意,工作大部分都自己來,忙工作都來不及了,哪有什麼健康檢查的習慣!走路變慢、體力下降不是因為老 長期血壓控制不良致心臟鈣化不過,從去年開始何先生體力明顯下降,行動力也不如以往,走路也變得較緩慢。他覺得自己應該就是因為老了,這些表現都是不可避免地老化症狀,去看了骨科也發現脊椎退化及骨刺的生成。不過,這樣的就醫結果,讓他的子女相當不放心,認為父親的行動無力可能不是只有脊椎退化這麼單純。這天,何先生經由家人的安排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從何先生最在乎的脊椎檢查看起,確實有退化現象,但退化程度都還算輕度。再觀看健檢報告,其中,最致命的問題而是心臟鈣化指數高達3,755,表示有重度冠狀動脈血管鈣化風險,而且發生血管阻塞的相對可能性相當高,其背後原因與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有關。高血壓久了使動脈硬化 嚴重時心肌梗塞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僅次於癌症的致命要害。有家族史、肥胖、抽菸、三高族群等都是高危險族群,心血管在開始發生異常變化時,通常都是沒有症狀,少數患者或等到嚴重時才有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流鼻血、兩肩酸痛,嚴重者甚至有噁心、嘔吐、昏迷、無力等症狀。以高血壓來說,血壓高會造成動脈阻力增加,時間一久會進一步導致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硬化,再等到進展到嚴重時可能阻斷了血液流動,瞬間導致心肌缺乏氧氣和養分而受損,就會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這時才會開始出現急性胸痛、冒冷汗、暈眩、嘔吐等症狀。要注意的是心肌梗塞發生時總是又急又快,嚴重甚至會引起休克或死亡。籲定期健檢、運動、均衡飲食 保心血管健康錢政平醫師表示,想要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就是必須透過健康檢查才能清楚一窺心血管的健康狀況。也提醒民眾,國人三高盛行率其實可能比您想像的還要高,而有三高問題者,務必確實控制及定期回檢追蹤,降低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年滿20歲,就應該好好面對自己的健康狀態,測量血壓及血液檢查掌控三高狀態的第一步。若血脂、血糖、血壓有異常者,可搭配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或進一步安排高階影像查如腦心血管磁振造影以便觀察血管是否發生病變、及冠狀動脈鈣化分析(CAC)確認冠狀動脈之鈣化現象。平時也應養成運動與健康的均衡飲食習慣,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
寒流持續發威!彰化1天內55人掛急診、4人OHCA
寒流持續發威,全台急凍成凍番薯,彰化短短24小時內就有55人因急性心肌梗塞或其他不適送醫,其中4人到院前無呼吸心跳,相較昨天暴增1倍,消防局提醒,有慢性病、高血壓及三高族群民眾特別要注意保暖,可以戴上帽子、圍巾等衣物,避免冷風直接強灌頭頸。根據彰化縣消防局統計,從27日早上8點到28日早上8點,24小時內有55件因急性心肌梗塞等身體不適送醫急救,其中有4名患者到院前就已經OHCA,最年輕的來自溪湖55歲的男子,另外竹塘、福興、員林分別是84歲、84歲及86歲的長輩。消防局表示,雖然無法確定是否與天氣有關,但提醒民眾注意保暖,特別是年邁長輩,應注意頭頸部保暖,避免冷風直接強灌頭頸,以免發生心血管疾病。市面上有機能型衣物,像是發熱衣、羽絨等都可以搭配多層次穿搭,都增加保暖效果。而醫師也提醒,最近天氣型態日夜溫差大,特別是深夜越晚越冷,只要有身體不適就應該盡速就醫,建議床邊可以多備衣物,只要起身離開床上,就可即時增添,另外也能放置溫水,起身先喝下肚暖身。醫生強調,只要有胸悶、胸痛、冒冷汗等,就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另外肢體麻痺、意識模糊、步伐不穩等,也可能是急性腦中風,只要發現類似症狀,就應盡速就醫。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機會。
重傷害年菜1/乍看養生「禍害卻深藏不露」 三高族最危險!一口接一口超母湯
根據衛福部100年針對全台22縣市進行的調查,4成國人過完春節後增胖近2公斤,所以每到農曆年,民眾總會注意熱量較高的年菜、零嘴,深怕肥肉上身影響健康,但專家提醒,除了熱量外,依據對健康危害程度評選出「重傷害年菜前三名」,冠軍是廣為周知的養生湯品,原因是脂肪太多,恐讓三高數值更加惡化。農曆年到來,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一道道的年菜,營養師高敏敏就公布各式年菜的熱量表,提醒大家要有所節制。例如筍絲蹄膀(1500公克)是4103大卡、米糕油飯(1000公克)2607大卡、紅燒獅子頭(8顆800公克)2536大卡、東坡肉(550公克)2448大卡、燉全雞湯(2500公克)1683大卡、烏魚子(一片200公克)800大卡、佛跳牆(2480公克)2532大卡。「雖然熱量是重要的參考指標,但不是唯一!」營養師程涵宇提醒,許多年菜的傷害往往「深藏不露」,卻一點一滴影響健康,她特別為本刊評選出重傷害前三名,依序為富含膠質的湯、米糕或油飯、烏魚子。許多年菜的湯品都標榜真材實料、富含膠質,讓人覺得喝了一口彷彿吸取淬鍊的精華,但實際上一口一口地喝下去,恐怕營養價值無法吸收,卻反而攝取過多油脂。程涵宇說,「許多年菜湯品號稱富含膠質,這些膠質普遍是來自於豬皮、豬腳、雞腳等,例如花膠湯、豬腳湯等,其中含有許多高熱量的飽和脂肪,所以湯品看來濃稠美味,但其中的膠原蛋白分子太大,人體是難以吸收的,反而吃進過多的脂肪。」這些富含膠質的湯品,尤其不利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族群,過多的脂肪恐怕會讓病況更加惡化,程涵宇建議選擇清湯較佳,例如雞湯、魚湯等。烏魚子膽固醇驚人!一小片就有1483mg/dL的膽固醇,足足是1顆雞蛋的7倍多。(圖/林士傑攝)Q彈又有嚼勁的米糕或油飯,也是年菜常見的品項,程涵宇表示,米糕與油飯是使用長糯米,糯米支鏈澱粉含量高達99%,黏性高、結構分枝多,不好消化。最重要的是,米糕或油飯的升糖指數高,也就是升血糖速度較快,不利於糖尿病患,也容易囤積脂肪,建議先吃蛋白質及蔬菜食物,幫助延緩血糖上升速度,並且不要吃過多,同時慢慢吃,就能讓傷害降低。經過鹽漬、日曬風乾的烏魚子,是許多老饕們的最愛,同時也是過年期間許多人送禮的首選。「光是1片烏魚子(225公克),膽固醇竟高達1483mg/dL,1顆雞蛋的膽固醇才200mg/dL,相較之下,就可以知道烏魚子真的是非常高!」程涵宇說。雖然目前營養指南已取消膽固醇上限建議,但是程涵宇建議以下6類人還是要謹慎攝取膽固醇,包括膽固醇已偏高者、家族性心臟血管疾病史者、肥胖、脂肪肝、高血脂、天生代謝膽固醇能力不佳或合成膽固醇量偏多者。另外,烏魚子的鈉含量也需要注意,約一口的烏魚子鈉含量就有115毫克,成人一天上限約2400毫克,不小心吃太多烏魚子就容易超標,建議一天吃3~5片烏魚子即可。營養師程涵宇提醒,除了注意年菜的熱量之外,也要當心脂肪、膽固醇等其他危險因子,以免不知不覺中傷害健康。(圖/程涵宇提供)
重傷害年菜3/涮嘴系零食熱量高「2片等於1碗飯」 恐怖前3名揭曉!
除了滿滿的年菜之外,許多人過年也會備好一箱箱的零嘴,更何況還有許多禮盒!專家提醒「涮嘴系零食」最恐怖,最可怕的是年糕,光是2片就相當於一碗飯的熱量,其他依序是牛軋糖、蛋捲,提醒民眾千萬要有所節制。營養師程涵宇特別偏愛的年節食物正是年糕,「小時候媽媽過年都會先煎年糕,從上菜前我就開始偷吃,一直到吃完飯還是繼續猛吃年糕。」直到長大後,年糕還是程涵宇的最愛。不過,別看年糕小小的一塊,但熱量可是相當驚人,「1片60公克的年糕熱量是140大卡,相當於半碗飯,所以2片就等於吃下1碗飯,尤其是糖尿病患更要注意分量。」程涵宇說,如果是炸年糕就更加可怕,由於需要裹粉油煎或油炸,所以會導致熱量增加1.8倍,光是1片炸年糕熱量就高達248大卡,幾乎快等於1碗飯。「因為年糕是甜食、又是澱粉類,為了要吃它,我就會減少自己的主食額度,有時甚至完全不吃飯、麵來平衡熱量。」牛軋糖是近年來很夯的零嘴,很容易愈吃愈涮嘴,但吃下6顆就已攝取36公克的添加糖,已是一天上限。(圖/CTWANT資料照)除了年糕之外,牛軋糖、蛋捲也屬於涮嘴系零食,「一顆9公克牛軋糖熱量為50大卡,吃6顆就等於約一碗飯的熱量。」程涵宇說,牛軋糖成分中的奶不是只有奶粉,還有來自於奶油,所以6顆牛軋糖即含有36公克的添加糖,直逼進每天添加糖攝取的上限(以1500大卡計,每日糖上限為總熱量10%,也就是37.5g),最好還是少吃為妙。而蛋捲一向是過年時最常見的零食之一,程涵宇說,一根蛋捲86大卡, 3根蛋捲258大卡就直逼一碗飯熱量,而且一根蛋捲的飽和脂肪就有8公克,非常驚人,不利於三高病人。程涵宇建議過年期間若吃了上述這些零食,正餐的澱粉量就要減少,例如飯、麵、蘿蔔糕等都要減量,最後先吃正餐、再吃零食,才不會一下子吃過頭,同時最好都在白天吃,比較不會累積脂肪在身上。至於三高族群、慢性病患,年節期間的飲食要盡量選擇低油、低糖、高纖,同時要均衡飲食,避免吃臘肉類食品、沾醬、滷製食品、火鍋湯品等,由於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糖、鹽及油,對於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患者,都是應減少攝取的食品。三高患者建議可多攝取高纖維的蔬菜適量水果。
寒流來襲2日內有135人無生命跡象 心臟醫師警告「室內猝死居多」
近日入冬後首波寒流來襲,氣溫直線下降,讓不少民眾叫苦連天。而根據各地政府統計,單是在17、18兩日,全台就通報135起OHCA(無生命跡象)緊急救護案件。為此,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也表示,天氣寒冷或溫差大的時候,長輩、三高族群與心腦血管疾病等族群要特別留意。而他也提到,過往其實猝死的案件是發生在室內居多,並非是民眾想像的室外居多。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指出,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受訪時表示,在天氣寒冷時,長輩、三高族群與心腦血管疾病等族群要特別留意,要是一個血壓調控出現問題,容易導致血壓上升、心跳變快,這都有可能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腦血管意外。而林謂文也表示,其實民眾所擔憂的因為低溫而猝死,其實過往大多是發生在「室內」,並非是室外。林謂文解釋,尤其是在民眾剛起床、接觸到冷空氣的時候,最容易發生。他建議民眾要不是先在被窩內做好暖身運動來愈熱身體,高風險族群也可以在床旁邊放好保暖衣物,穿好衣服後再起床。除此之外,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起床時可能會發生姿勢性低血壓,林謂文件一這類的族群起床可以多喝溫熱開水,也可以稍微賴床5至10分鐘,讓身體適應溫度後再起床,避免意外的發生。
彰化1天51人因「氣溫驟降」掛急診 4人到院前無呼吸心跳
寒流來襲今彰化氣溫急速下降,根據彰化縣消防局統計,從昨天早上8點到今天早上8點,短短24小時全縣有51件急病救護案件,其中有4人是非創傷OHCA無呼吸心跳,比前兩天加起來還多,消防局表示,雖然無法確定是否與天氣有關,但提醒民眾注意保暖,特別是年邁長輩,應注意頭頸部保暖,以免引發心血管疾病。彰化縣16日上午仍太陽高掛,氣溫沒有明顯下降,直到傍晚入夜以後還挾著雨勢,讓氣溫驟降有感,不過今天寒流開始發威,一早民眾醒來超有感,許多鄉鎮白天低溫都下探10度,就算有太陽露臉,氣溫仍不超過14度。消防局表示,從17日早上8點到18日早上8點急病救護有51件,包含4件是非創傷OHCA無呼吸心跳,分別來自秀水鄉78歲男性、彰化市90歲男性、二林鎮89歲男性及彰化市60歲的女性。消防局強調,天氣如果真的太冷,長輩盡量不要出門,不得出門務必做好保暖,特別是有慢性病、高血壓及三高族群民眾,可以戴上帽子、圍巾等衣物,避免冷風直接強灌頭頸,另外市面上有機能型衣物,像是發熱衣、羽絨等都可以搭配多層次穿搭,都增加保暖效果。
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 桃園一夜之間猝死9人
鋒面挾寒流南下,中央氣象局發布低溫特報,桃園從16日早上10點至今早,共發生9起疑似低溫猝死的事件,其中7人救護車抵達時已回天乏術、未送醫,以70歲以上男性為大宗,消防局指出,雖然無法確定與天氣是否相關,仍提醒民眾注意保暖,特別是年邁長輩要特別注意頭頸部,以免引發心血管疾病。社會局也啟動低溫關懷機制,辦理夜間關懷訪視及開設避寒站。根據桃園市消防局統計,從昨天早上10點至今天上午9點,共有9人OHCA,包括觀音78歲賴男、平鎮77歲吳男和40歲曾男、八德91歲徐男和55歲潘男、中壢78歲胡男和95歲宋男等,消防隊抵達時都已失去生命跡象,其中7人更已回天乏術,未送醫。消防局呼籲民眾注意保暖,特別是有慢性病、高血壓、三高族群和年長者,可戴帽子、圍巾等加強頭頸部保暖,避免冷風直灌。社會局也啟動低溫關懷機制,局長鄭貴華表示,為關懷桃園街友,特別安排南、北區2個街友外展服務中心指派社工人員,加強辦理本市列冊街友關懷訪視,發放暖暖包、禦寒衣物及防疫物資等,關懷街友身體狀況,並勸導有意願避寒的街友安排至臨時處所,她提醒,如有避寒需求街友可前往南、北區街友外展服務中心求助。鄭貴華也呼籲市民,如發現市場、車站、公園、地下道、土地公廟等地露宿的街友,可協助勸導前往南、北區外展中心避寒,或通報街友外展服務中心專線03-3395900(北區)、03-4353735 (南區)、社會局專線03-3350628或撥打1999,以利提供社工訪視、短期住宿、熱水盥洗、避寒物資等綜合性服務,讓街友在寒冬中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逾9成患者不知已有腎病 恐罹「第四高」墜洗腎地獄
台灣每8位20歲以上成人即有1人腎病變,慢性腎臟病不僅是全球關鍵議題,更是台灣長久以來的重要社會經濟問題。為強化腎臟病早期照護,台灣腎臟醫學會攜手臺灣阿斯特捷利康簽訂「2025腎力倍增ACT on CKD」合作備忘錄,黃尚志理事長說明合作三大目標:1.提升腎病識能!高危險族群篩檢率倍增:研究顯示台灣腎病患者的病識感僅3.5%,為提升大眾「腎臟健康識能」,需以創新模式呼籲高風險族群積極關注腎臟健康,鼓勵定期篩檢腎功能,慎防第四高「高腎壓」。2.促進多元合作!跨團隊交流與合作量能倍增:多年來在政府機關與學會努力下,台灣的腎臟病防治方案從末期腎臟病前期推展至早期腎臟病,成效屢獲國際期刊肯定。3.廣擴照護量能!早期腎臟病健促機構倍增:自2003年國健署推動「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至2021年累計已有227間機構加入。台灣腎臟醫學會也在去年取得突破,開放基層院所加入「早期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近12%,卻有超過9成患者罹病不自知。初期腎臟病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病人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無法及早發現腎病變、導致腎功能無法恢復。黃尚志理事長提醒,特別是三高族群更容易併發腎病變,大眾普遍對於早期慢性腎臟病的認知不足,對三高警覺性強,卻不知須特別留意第四高「高腎壓」。由於腎臟是血壓的調節者,而高血壓會導致腎臟病變,慢性腎病患者的腎臟失去自我調節功能時,高血壓更造成腎功能惡化,使不同的入球小動脈(腎動脈分支)同時部分收縮、擴張,讓腎臟失去過濾功能,產生萎縮、纖維化等現象,可能導致提早進入洗腎的過程。若能早期發現並及時控制「高腎壓」,才能從源頭做起,延緩腎功能惡化!
低溫猝死頻發生 三高族群要小心 心臟名醫曝2處保暖防併發
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各地均傳出猝死案件,心臟科名醫、臺大雲林分院長黃瑞仁表示,寒流對心血管系統最大的影響是造成血管收縮血壓突然上升,保暖是對為了要避免心血管疾病的併發症,三高民眾是高風險群。黃瑞仁表示,血管收縮壓突然飆高會造成急性疾病發生,包括急性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腦血管破裂、腦血管阻塞等,天氣寒冷時如必須外出時,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室內室外溫差落差太大導致血壓飆高。他表示,一般認為脖子、耳朵如果維持保暖,溫差落差不要太大,心臟血管系統血壓變化不太劇烈的話,都可以避免併發症的發生。他說,在台灣不太可能失溫致死,不可能待在寒冷的環境久到足以失溫,保暖是為了避免血管疾病的併發症,寒流最大風險還是來自於血管收縮,血壓急劇上升。這一波天冷猝死案有老年人也有中壯年人,黃瑞仁表示,有一些人可能原本就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疾病,但自己不知道,以為猝死是突如其來的,其實很多本身就有三高疾病,他們原本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當溫度急遽變化的時候,血管突然收縮、血壓上升就會造成很多不預期的併發症。
小鬼驟逝/遺容安詳像睡著…法醫揭致命關鍵「有人在也難救」 高危險群曝光
藝人黃鴻升(小鬼)16日在家中猝逝,享年36歲,死訊震驚台灣演藝圈。為了釐清死因,檢察官今(18日)會同法醫至板橋殯儀館解剖,初步研判致死原因應是「心血管問題」;法醫透露,小鬼離世時表情安詳,看上去就像睡著,顯示他很可能在發病後數秒後就死亡,就算當時身邊有人,恐怕也很難救回。據了解,士林地檢署檢察官今日會同法官相驗小鬼遺體,解剖完成後接受媒體訪問,透露小鬼並無明顯外傷,推測是「心血管問題」才導致死亡,目前遺體已發還家屬,詳細死因將依法醫的鑑定報告為準;黃鴻升的經紀人Dino則表示,小鬼的死因初步判定是「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小鬼遺體今日進行解剖。(圖/趙世勳攝)《鏡週刊》報導,小鬼8年前健檢時發現自己有遺傳性腎臟病,之後每年都會定期追蹤,長年下來也控制的很好,因此法醫判定頭部外傷和腎臟病都不足致死,致命原因就是心血管疾病;法醫感嘆,小鬼遺體表情安詳,看起來像睡著,可見他生前沒有經歷太大苦痛,短時間內就離世,「就算當時有人在他身邊,也很難救回。」針對「主動脈剝離」問題,土城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主任謝博全醫師接受《三立新聞》訪問時說明,人體動脈有3層血管,分別是內膜層、肌肉層、外膜層,其中屬內膜層最重要,因為血液流到體外會凝固,所以只要內膜層完整,血液流動就能保持順暢,倘若內膜層受損,血液就可能外流並形成血栓。小鬼死因初判為「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圖/翻攝自AES黃鴻升臉書)醫師進一步解釋,若內膜層的傷口沒有及時癒合,可能導致血管內層管壁被扯下形成假腔,而真腔的血液無法流通,血管就會產生剝離;謝博全指出,「主動脈」是從心臟延伸到下腹的血管,當主動脈出現剝離時,通常會出現腹痛、胸痛等症狀,嚴重時可能造成主要血管阻塞、破裂,不可輕忽。謝博全醫師提醒,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或三高族群,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容易因血壓升高導致血管剝離,因此平時注意飲食、情緒格外重要,除了戒菸、戒酒,也要提高警覺,如果身體出現異常變化,一定要盡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