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
」 流感 上呼吸道 食人菌 疾管署 疫情![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94575/sm-95c215a581b6d59f22a4cd21e305e7cd.jpg)
大S流感泡溫泉加重病情? 醫:熱療等同抗生素
女星大S過年去日本旅遊,因流感併肺炎過世,而有旅遊業者表示,她們去箱根泡溫泉,也有人說,得流感泡溫泉會加重身體負擔。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熱療已被證明可刺激免疫系統,大S可能是泡不夠或是根本沒泡。江守山在臉書發文,「老一輩的人都知道如果有感冒就會教病人去喝1杯熱薑湯,然後躲在被窩裡面讓他出一身汗。很多人在出一身汗之後整個感冒就好了。事實上從爬蟲類開始多細胞生物就會使用提高體溫來對抗感染,所以蠑螈感染之后也會發燒。這是因為提高體溫可以抑制病原的複製跟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江守山指出,研究證實高溫水浴對抗感染,效果等同抗生素,至於大S狀況,她或許泡不夠久,或是因生病根本沒泡。為什麼溫泉浴、芬蘭浴等熱療可以增加免疫力?江守山說,熱療誘導休克蛋白表達,熱休克蛋白可增強腫特異性免疫反應;中度熱療改變細胞因數譜,增促炎細胞因數,減少抗炎細胞因數,讓免疫反應轉向腫瘤排斥。此外,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也在臉書發文,「如果感冒是因為鼻病毒等感染,通常沒有『全身性』的反應,只局限在流鼻水、打噴嚏等單純的上呼吸道症狀,如果也沒有心血管等相關慢性病,適度的洗熱水澡或泡溫泉,並非絕對禁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2/394282/sm-d026ce2c7bcec4c20a80fd0ca3b04249.jpg)
感冒不能泡溫泉? 醫曝看「這關鍵」:不是禁忌
女星大S在日本流感併發肺炎過世,據說她到日本身體就不舒服,一行人去箱根泡溫泉,泡完後她的狀況也沒好轉,也讓人猜想感冒到底能不能泡溫泉?對此,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表示,感冒泡溫泉不是禁忌,要看有沒有全身性反應。陳威龍在臉書發文,他以20多年急重症醫師的角色,治過無數流感重症的經驗來解答,「如果感冒是因為鼻病毒等感染,通常沒有『全身性』的反應,只局限在流鼻水、打噴嚏等單純的上呼吸道症狀,如果也沒有心血管等相關慢性病,適度的洗熱水澡或泡溫泉,並非絕對禁忌。」陳威龍表示,「但是如果像流感或新冠,或即使是一般感冒病毒感染,但同時合併『全身性』的反應,像全身肌肉酸痛、倦怠、發燒、畏寒等等,就不適合泡溫泉,並不是因為血液循環讓病毒到處流竄!其實不泡也會流竄!而是因為全身反應就包含血管擴張,甚至是脫水,這時候泡溫泉會讓血管擴張更嚴重,有可能讓血壓下降,並增加心臟的負擔。」陳威龍在留言區補充,少數網友誤解他鼓勵感冒外出去泡溫泉,「我想說明,因為這兩天看到很多人認為感冒不可以泡溫泉,單純以『學理跟醫學』的角度來討論泡溫泉跟感冒的相關性,統一在此說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4/394124/sm-fe29636eb5abf8108f68a46dc6cbbe5d.jpg)
B流也肆虐!30歲男「快篩陰」返家 3日後雙側肺炎病逝
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日前在日本病逝,引發外界關注流感疫情。疾管署今(4)日表示,春節期間類流感門急診就診分別約16萬2千餘人次及9萬1千餘人次,其中第4週就診人次為近10個流感季最高。第5週因逢春節連假,多數門診休診,門急診就診人次為91,436人次,預期連假結束後就診人次將回升1-2週再逐漸下降。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與本季接種流感疫苗株相符。疾管署說明,國內處流感流行期,且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呈上升趨勢,近2週(1/21-2/3)新增142例重症病例,25例死亡,新增病例數及死亡數均以感染H1N1為多。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中部一名未滿10歲男童,沒有潛在疾病也沒有接種本季流感疫苗,1月中旬先咳嗽、流鼻水、嘔吐、高燒40度等症狀,快篩為A型流感, 但在醫院出現眼睛上吊、肢體抽搐、頸部僵持等症狀評估流感併發重症,因此收治加護病房。男童症狀改善1周後康復出院,由於家中接觸者有多人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不排除是家戶感染。另一位南部30多歲男性感染B型流感跟肺部黴菌死亡。林詠青說,該個案沒有潛在疾病,也沒有接種本季流感疫苗,12月底先發燒、咳嗽有痰、呼吸急速,但診所快篩陰性,因此僅拿症狀治療藥物後返家,但隔幾天後又到急診就醫,快篩仍是陰性,但是電腦斷層已經顯示肺炎,透過PCR才驗出感染B流,住院期間血氧偏低,雖收住加護病房,但惡化,住院1個月後過世。林詠青強調,流感發病初期有可能篩不到,因此,快篩並非唯一的診斷工具,還是要參考臨床症狀及相關接觸史,進行輔助診斷。疾管署統計,截至本(114)年2/3止,113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共計接種642.5萬劑(疫苗使用率97.5%),尚餘公費疫苗16.2萬劑;另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本流感季總使用量為22.3萬盒,上週使用量為2萬人次,目前尚有儲備量278.2萬人份(約占全人口數11.9%),其中35.6萬人份已鋪貨至各衛生局/所、合約醫療院所。昨日流感疫苗施打近4萬劑,寫下去年11月9日以來新高;目前僅剩下16萬劑,至於未來是否會再採購公費疫苗?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目前持續監測中,除了公費疫苗外,自費市場尚有40萬劑,民眾有需要可以洽詢;另根據預估本周流感疫情會上升,但最快下周疫情會反轉下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93918/sm-c4d0531e246c9aa91474d89767c030c8.jpg)
大S猝逝/大S染流感併發肺炎猝逝! 醫揭流感、感冒「2大差異」
大S(徐熙媛)與家人赴日旅遊期間,不幸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離世,消息震驚各界。農曆春節過後,國內仍處流感高峰期,疾管署表示流感病毒攻擊又急又快,和感冒的鼻病毒發病速度緩慢有明顯差異。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流感不只是感冒,一旦感染應及早就醫才能避免惡化。疾管署指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分為A型與B型,近年流行的病毒株包括A(H3N2、H1N1)與B型流感。典型流感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喉嚨痛、咳嗽等,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噁心、嘔吐或腹瀉。嚴重可能併發肺炎、心肌炎、腦炎、敗血症等可能危及生命的併發症。至於感冒則多由鼻病毒引起,症狀通常集中在上呼吸道,像是鼻塞、咳嗽、喉嚨痛,但與流感相比,症狀較輕微,且不一定會發燒。張家銘醫師建議,面對流感,單靠多喝水、多休息並不夠,呼籲大家接種流感疫苗,戴口罩、勤洗手,降低感染風險。一旦感染流感,民眾應儘早就醫,在症狀出現48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效果最好,降低併發症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93792/sm-2e42e0f0f2bd2b4749a7de206f8604dd.jpg)
春節後流感就醫恐飆15萬人次! 看病人潮猶如「貪食蛇」
依照疾管署往年監測資料顯示,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於農曆春節期間將達高峰,再加上流感疫情持續上升,疾管署推估春節後類流感門急診單周恐達15萬人次之多!也有網友分享自己花了1.5小時看診,排隊人潮簡直像「貪食蛇」,非常驚人。9天春節連假過後,開工首日就診患者人數激增,腸胃炎病患占了一半,部分患者還伴隨發燒、肌肉痠痛。此外,流感疫情也持續升溫,A型流感與黴漿菌感染病例頻傳。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在臉書PO文表示,初五開工日門診量驚人,一天內診治230名患者,讓他疲憊不堪。其中,腸胃炎患者占近半數,除了上吐下瀉,許多人還有發燒與全身痠痛的症狀。流感相關病例也明顯增加,當日就驗出5名A型流感陽性個案。有網友分享自己看診經驗,他表示大年初四就到診所就醫,結果門口擠滿等待看診的民眾,甚至有人形容隊伍長得像「貪食蛇」,網友抱怨排了1.5小時才輪到自己,直呼「看病比搶演唱會門票還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主任陳維恭受訪時指出,今年春節期間急診人潮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顯示疫情擴散迅速。屏東基督教醫院統計,小年夜至大年初四期間,9成患者與腸胃道或呼吸道疾病有關。其中,腸胃炎患者高達1,548人次,占總量55.88%,明顯高於往年。而因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與流感求診的患者則有928人次,占33.5%。流感疫情方面,今年第3週類流感就診人數已達14.1萬人次,創下10年來同期新高。流感重症併發症病例也持續上升,疾管署警告,開工後流感病例數恐進一步激增,建議民眾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避免進食未完全煮熟的食物,並勤洗手以降低感染機率。此外,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幼童與慢性病患者,應特別注意保暖與防疫措施,若出現嚴重腹瀉、持續發燒等症狀,應儘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0/393720/sm-0a62f1286845615152b7ec0d2e2a1556.jpg)
春節連假吃大魚大肉暴飲暴食 單日230人就診!腸胃炎患者占一半
9天年假,不少人大魚大肉吃到上吐下瀉。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表示,開工日門診就看了230個病人,下診整個人快虛脫,腸胃炎患者占一半,除腸胃症狀,還有發燒、肌肉痠痛等,另外也驗到多例A型流感、黴漿菌患者。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年節期間南來北往,過年後1周腹瀉、流感就診人數一定顯著上升。部分診所提前開工,醫師直呼看到快虛脫,台大醫院急診床也一度滿床。李典憲在臉書發文指出,診所開工日看了230名患者,腸胃炎病人占快一半,除上吐下瀉,很多還伴隨發燒跟肌肉痠痛。另外,流感或有類流感症狀的病人也不少,1天就驗到5位A型流感陽性患者。台中市北區某診所大年初四開工看診,門口長長人龍猶如「貪食蛇」。民眾指出,早起排了1.5小時才看到診,也有人哀號看病比搶演唱會門票還難;醫師抱怨人潮爆多,開3診也無法消化,不得不限制掛號人次。中國附醫急診室主任陳維恭說,今年春節急診人潮比去年多25%。屏東基督教醫院則表示,小年夜至大年初四有2770人次湧入急診,近9成是腸胃道及呼吸道疾病。與前2年不同的是,今年腸胃道不適者高達1548人次,占55.88%;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求診為928人次,占33.5%。疾管署監測國內腹瀉就診狀況,今年第3周累計18萬6108人次,創5年來最高紀錄,並預估春節期間就診人次上看23萬人。曾淑慧表示,每逢過年長假後,腸胃炎腹瀉人數都會急升,由於人潮南來北往,易感染病菌,其中以諾羅病毒居多,病毒株為GII.17為主。另外,流感預估也會在年後明顯升溫。疾管署監測,今年第3周類流感就診約14.1萬人次,10年來同期最高,流感併發重症病例亦上升。曾淑慧表示,開工後流感就診人次也會顯著上升;確切人數有待各醫院上傳回報。另近期天氣變化大,也需多注意心肌炎、肺炎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93563/sm-213447687482a5bef032b4d6fa453adf.jpg)
春節4大傳染病!8症狀一次看 網曝初三診所大排隊⋯彎了好幾個街角
春節南來北往出遊人口,助長病毒傳染機會。台中慈濟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何承懋提醒,近期盛行流行性感冒、諾羅病毒、新冠肺炎與麻疹,除了戴口罩與勤洗手,清潔環境要根據病毒類型,正確使用酒精或漂白水才能有效清除病菌,防止飛沫與接觸感染因素。何承懋表示,流行性感冒、新冠肺炎會出現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喉嚨痛、流鼻水和肌肉痠痛、高燒38度以上;麻疹則會出現咳嗽、流鼻水與結膜炎(即所謂的3C:Cough、Coryza、Conjunctivitis);腸胃炎方面須注意諾羅病毒會經由飲食、排泄物傳播引起急性腹瀉、噁心嘔吐、肌肉痠痛及發燒,發生以上情形建議到傳染病特別門診就醫。何承懋建議,病人使用單獨房間休養並分開在不同時段或空間用餐,也要注意不同疾病的可傳染期,流行性感冒可傳染期為發病前1~2天至症狀出現後3~5天,潛伏期約1到4天;新冠肺炎發病前2天就可能有傳染力,確診病人發病後呼吸道病毒持續排出的時間雖無定論,但國內經驗與國際文獻推斷,確診病人上呼吸道檢體可持續檢測SARS-CoV-2核酸陽性平均可達兩星期以上;麻疹可傳染期為出疹前後4天,潛伏期為出疹前7到18天,出疹期約4到8天;諾羅病毒可傳染期從症狀出現到急性腹瀉停止後48小時,潛伏期為24至48小時,症狀持續約24~48小時。何承懋特別說明,清潔病人污染的空間須根據病毒類型選擇,流感、新冠肺炎與麻疹屬於有外套模的病毒,用市售酒精就能有效殺菌,但諾羅病毒沒有外套模,清潔需使用漂白水,市售含次氯酸鈉的漂白水濃度約為5到6%,環境消毒時建議自行配製濃度1000ppm漂白水,使用20cc市售漂白水加入1公升清水;嘔吐物及排泄物清潔,建議配製5000ppm漂白水,可用100cc漂白水加入1公升清水來使用。用對方法,就能遏阻病毒傳播。此外,IG上也有人分享,診所外大排長龍的情景,人多到彎了好幾個街角。從影片中可以看見,民眾大年初三戴著口罩排隊看醫生,除了大人,還有小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93503/sm-32c50dd3e947b356bb194243f6be83a3.jpg)
2025年12星座年運分析出爐! 巨蟹座「這月份」獲得一整年好運
2025年12星座的年運分析出爐,清水孟國際塔羅篠安老師分享,巨蟹座將在今年6月份開始獲得一整年的好運,獅子座正桃花緣分落在12月,射手座6月份之後會有不錯的投資運,也會累積不錯的積蓄。請參考上升星座。<牡羊座>今年突然對未來感到迷惘徬徨,彷彿走入人生十字路口。下半年適合上課進修學習語言,培養新的興趣;3月到10月將遇到事業低潮期,失去工作動力而欲振乏力。財運方面留意3月份,因個人喜好意外支出產生破財。感情方面下半年透過朋友邀約,結識到興趣相投的對象。健康方面會有內分泌失調方面的問題,也須格外留意父親的健康狀況。<金牛座>今年資產將大起大落,可能意外獲得資金、或遇到金主投資創業。業力因果也將顯化在生活當中,昔日行善布施將遇到貴人相助,反之則有小人扯後腿,建議多參與志工布施,可累積更多福德。工作方面,7到11月份是創業或換工作好時機。感情方面,3月份有機會與前任情人重逢,留意11月份爛桃花,導致人財兩失。健康方面留意膽腎功能與消化器官。1至2月受到火星逆行刑剋,外出行車要格外留意。<雙子座>今年上半年事業表現仍有不錯成績。7月到11月份內在渴望重大改變,可能直接離開現有工作崗位,做自己熱愛的事物。下半年財運方面適合學習投資理財的課程。工作方面有升遷或外派機會。今年人際關係要格外謹慎,會遇到損友,不要與朋友有金錢借貸關係。感情方面, 11月至12月將有正桃花,健康方面,今年身體狀況尚佳,但要留意婦科方面或泌尿道問題。<巨蟹座>今年6月份開始將獲得一整年的好運,身邊出現貴人主動協助度過生活難關,但注意合約上議定。工作上將有新的責任與承擔,財運方面,格外小心7月份投資,因水星逆行造成損失。感情方面,11月至12月份會有新對象出現,但採取觀望態度讓你不肯往前。健康方面,留意因運動或意外造成筋骨韌帶損傷,演變成慢性運動傷害。<獅子座>今年上半年可持續廣結善緣並拓展人脈,有助於事業發展。際關係將全面重新洗牌,不再聯繫的朋友將漸行漸遠,今年會有官司問題,年可多走訪廟宇化解官司糾紛,或多行善布施。工作方面因被限制過多無法發揮應有實力。財運方面較為薄弱,11月份甚至在投資上陷入困境。感情方面,正桃花緣分落在12月,因出差旅遊結識的異國戀情。健康方面,注意牙齒與膝蓋骨頭,會有發炎積水機率。<處女座>今年上半年生活上有一波新拓展,對現有事業感到厭倦,因而興起創業念頭,或想離開現有工作領域,亟欲從事不同類型工作。感情方面傾向悲觀,在親密關係中無法滿足,也可能為了對方而犧牲自己。人際關係方面,將結識到許多新朋友因而打開生活圈。感情方面,4月與12月會有不錯的正桃花。財運方面,與朋友合資因疏忽而損失金錢。健康方面,留意心血管與靜脈的問題<天秤座>今年感情上將有新挑戰。你想對現有關係許下承諾,與對方走入婚姻,但也對現有的關係不滿,甚至因感情耽誤原本事業發展。工作方面, 6月份開始事業進入另一波高峰。感情方面可多參加聯誼活動,3月份將遇到適合的對象。健康方面,留意免疫力系統,由於今年抵抗力較差,出入公共場所容易惹上風寒,另外也須留意雙腳、指甲受傷或下半身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天蠍座>今年對工作缺乏足夠的動力與目標,會想盡辦法逃避工作責任,也因工作導致健康出問題,患上慢性疾病,可從事游泳或瑜珈運動,維持自身抵抗力與動能。6月份之後可多閱讀或參與學術性研究,可考慮回學校進修學分。下半年將遇到親友面臨生離死別事件。工作方面,留意3月份犯了重大流程缺失。感情方面,4月至6月份結識到適合對象。健康方面,留意腦神經衰落與眼睛疲勞帶來的困擾。<射手座>今年可能會領養毛小孩或對子女有更多的責任與義務。感情方面在3月至10月份會遇到願意無怨無悔付出的對象,但卻無疾而終,你可學習在關係中更愛自己。財運方面6月份之後會有不錯的投資運,也會累積不錯的積蓄,工作方面下半年開始回歸穩定,與同事夥伴合作愉快。人際關係方面,結識到誠信可靠的盟友。健康方面,留意支氣管與鼻子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建議做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摩羯座>今年對家庭親友照顧將多一份責任,留意雙親的健康。財運方面建議10月份之前不要碰觸房地產投資。下半年工作上將遇到巨大變化,會考慮離開現有工作崗位,或從事兩份以上的工作。6月份將有貴人協助介紹新工作或合作夥伴,感情方面,在1月至2月份,容易因一時情緒發生爭執,進而分手。7月到8月會遇到合適的桃花緣分。健康方面,須留意神經系統、手與肩膀的疼痛。<水瓶座>今年愛情方面遇到曲折離奇的愛情,或遇上背景懸殊的對象,打破以往你對愛情的傳統想法。6月份開始工作上會有不錯突破與表現,同事夥伴是你的貴人,下半年也適合轉換工作跑道。今年進修考試將遇到挫折瓶頸,重要考試可安排在10月之後。財運方面11月會大破財,勿聽信朋友建議或參與親友合資。健康方面,留意消化器官的問題,會有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的問題,身體反覆發炎不易痊癒。<雙魚座>今年在財運方面將會遇到新挑戰,容易投資失敗或遭存心利用你交情的損友所騙,下半年家庭將有新變動,7月下旬換房子或搬家將是不錯選擇。工作方面,5月份開始穩定中求發展,壓力大但卻有亮眼表現。感情方面,6月份將進入為期一年的桃花旺盛年,8月到10月遇到適合對象,備孕夫妻有機會懷孕。下半年適合學習藝術與創造課程,健康方面,須留意心臟以及糖尿病方面的家族遺傳疾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0/391160/sm-26b07239e5229c03b1ec8a494e0bcf86.jpg)
用除濕機保持環境乾燥 專業醫提醒:並不是越乾越好
近期台灣氣溫驟降,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空氣品質不佳的狀況,導致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案例明顯增加。疾管署最新資料顯示,今年第二週(1月5日至1月11日)流感門急診人次達13萬9千餘人,為近十個流感季的同期新高,其中以A型流感(H1N1)為主。流感疫情預計在春節前後達到高峰,目前流感疫苗存量不足50萬劑,疾管署特別呼籲高風險族群如長者應盡快接種。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胸腔內科醫師蔡哲龍表示,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期,但即便如此,坊間民眾習慣使用除濕機維持室內低濕度的環境,但事實上,環境並非是越乾就越好。而許多人因使用除濕機過度,導致空氣過於乾燥,反而使得呼吸道黏膜水分流失,降低對病毒的防禦,結果反而增加感染風險。蔡哲龍醫師解釋,理想的室內環境應保持24至28度的溫度及50%至65%的濕度。蔡哲龍醫師也提到,除了傳染性疾病外,慢性疾病如胃食道逆流及鼻涕倒流也可能引發長期咳嗽,對於超過八週的慢性咳嗽應透過X光及肺功能檢查進一步診斷,必要時可考慮進行鼻咽內視鏡或胃鏡檢查。預防呼吸道疾病方面,蔡哲龍醫師建議:第一,接種疫苗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和重症發生率,平均保護力達30%至80%。由於病毒容易突變,建議每年定期接種。除了流感疫苗,也應考慮接種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及百日咳疫苗,以增強全面防護力。第二,避免溫差劇烈變化可減少呼吸道因冷熱刺激引起的痙攣與不適。民眾應採用洋蔥式穿搭,靈活調整衣物,並注意配戴口罩及勤洗手,以減少飛沫及接觸傳染。第三,維持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至關重要。冬季多數人活動集中於室內,密閉空間易成為病毒傳播溫床。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建議將室溫維持在25度、濕度60%左右,同時增加水分攝取以保護上呼吸道黏膜濕潤。第四,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強免疫力,包括正常作息、充足睡眠、適量運動以及均衡飲食。建議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C、D、E及鋅的食物,以提升身體的整體防禦能力。蔡哲龍醫師表示,在春節團聚和防疫的雙重需求下,應重視個人及家庭的健康管理,避免因呼吸道疾病影響節日氣氛,讓健康過年成為全家人的新年禮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9/389739/sm-9ea0a772d87653a132ba31e8963a04e8.jpg)
凌晨國1化學槽車與貨車追撞後翻覆 氫氧化鈉外洩「嚴重恐釀肺部發炎」
國道1號南向339K路竹段於14日清晨接連發生2起車禍,第一起發生於凌晨5點8分,一輛化學槽車與貨車追撞後翻覆,目前有消息指出,化學槽車內所裝載的氫氧化鈉法聲外洩情況。而由於氫氧化鈉具有強烈腐蝕性,嚴重時可造成人類肺部發炎。目前警方已經通報毒物災害應變中心,交由專業人士到場處理。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後,由於化學槽車內的氫氧化鈉液體發生外洩,因此警方急忙通報毒物災害應變中心,後續環境部專業技術小組、環保組也抵達現場協助。後續初步是使用石棉吸附洩漏在外面的氫氧化鈉液體,而翻覆槽車內存留的剩餘氫氧化鈉液體,則會改由抽取的方式將其放置到另外一輛槽車中。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先前也曾發文表示,氫氧化鈉是人工的化學品。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可用來製造肥皂、人造絲、紙、炸藥、染料,與石油產品。也可用來處理棉織物、洗滌與漂白、電鍍。一般而言,工人在生產或使用氫氧化鈉的工廠可能會接觸到該化合物。而人類吸入較高濃度的氫氧化鈉時,會造成上呼吸道腫脹或痙攣,造成肺部發炎。會引起自發性嘔吐、胸部和腹部疼痛,食道與胃的腐蝕性傷害是非常迅速的。而第二起車禍則發生於14日上午5點51分,地點則是在國道1號南向338.5K路竹段,距離先前貨車翻覆地點僅500公尺這起意外造成5輛小客車、1輛小貨車、3台大貨車、和欣客運及1輛聯結車等11輛車連環追撞,同時也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的慘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88692/sm-87e6e5c16954aba4e1981062e1723d50.jpg)
跟營養午餐無關!基隆某國小「19人集體發燒嘔吐」 初步排除食物中毒
基隆市某國小2年級某班8日下午到晚間,陸續有18名學生及1名老師出現咳嗽、發燒、嘔吐等症狀,其中3名學生有拉肚子症狀,基隆市衛生局9日上午接獲教育處通報,立即展開疫調,初步排除食物中毒可能性,已採取檢體送驗,釐清原因。基隆市衛生局表示,9日上午7時50分接獲教育處通報,指基隆市某國小2年級某班,共有18名學童、1名老師陸續發生咳嗽、發燒、嘔吐等症狀,其中3名學生有拉肚子症狀。由於該校營養午餐設有中央廚房,並提供另外兩校營養午餐,衛生局獲報後立即趕往該校進行疫調,針對該校廚房的廚工、老師及學生採取檢體,並針對刀具、砧板,以及營養午餐的留樣進行檢驗,初步排除是營養午餐食物中毒。基隆市某國小8日發生多名師生出現嘔吐、發燒、咳嗽等症狀,基隆市衛生局9日上午趕赴該校廚房進行採樣,釐清是否與食品安全有關。(圖/基隆市衛生局提供)衛生局透露,目前懷疑是上呼吸道傳染病,且發病的學童及老師的狀況都已穩定,沒有人住院治療。基隆市長謝國樑9日上午接獲消息後,也立即趕往該校慰問患病的學童及老師,校方表示,校內學生感冒的情況較為嚴重,這周又正逢學校期末考,對於老師、學童及家長來說,都很辛苦。謝國樑表示,市府已經要求校方針對班級環境進行全面消毒,並請學童保護自己、配戴口罩,也將啟動衛政系統進行疫調,陪同孩子早日恢復健康。謝國樑指出,市府除持續針對營養午餐進行化驗,也將持續關注學童的身體狀況。他也呼籲民眾,近期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盛行,建議市民朋友們外出可配戴口罩,留意感冒及病毒的相互傳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87575/sm-8a5b62ff16757df7523aa599e81b2f36.jpg)
今迎小寒!節氣禁忌、開運法一次看 「4生肖」注意健康
2025年1月5日10點35分節氣來到「小寒」,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小寒時節,民間忌諱天暖,有諺語「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的說法。意思是,「小寒」本是天氣嚴酷的時節,如果不冷,到了大寒,天氣就會極為嚴寒,冷到用語言都無法形容的地步。相關諺語“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凍土,大寒凍河”。這段時間,《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滋補內臟。當以收斂、封藏為主,以保護人體陽氣,使其閉藏、內養而不被打擾,神氣不外露,以養精蓄銳。所以要保持心情舒暢,勿過喜過悲,心境平和。《黃帝內經》上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以去寒就溫養腎養元氣為主。“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陽氣源於腎,數九寒冬,禦寒保暖,首當養腎。另外,天氣寒涼,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所以小寒養生要注重養腎、保胃。2025年「小寒」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牛、蛇、羊,腸胃方面容易出毛病,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而且不可暴飲暴食。要慎防心臟、及血管方面的疾病,平時要多做檢查,杜絕後患;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容易從高處摔倒,導致頭部流血受傷。以下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小寒」養生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飲食原則是「健脾胃、養肺腎。」養生原則是斂藏精氣,固本扶元,以“防寒補腎”為主,進補食物可選擇栗子、大棗、桂圓肉、淮山、蓮子、枸杞等。但體質偏熱、偏實及容易上火者,則要注意涼熱的合理搭配。2.冬天宜養腎陽,可食入腎鹹味食物,如海帶、紫菜和海蜇等,但不宜過多,否則腎水更寒而擾心陽。腎主水,宜吃溫熱及黑色食物,如羊肉登溫腎壯陽、熱量高的肉類,而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杏仁、核桃、大蒜、栗子、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3.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如生薑、大蔥、花椒、桂皮、羊肉等,羊肉是溫熱食物,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蔔一起煮,加上大蔥和生薑調味,適量食用,勿過度進補,建議每週吃一次,不會上火。4.一般人可多吃蛋白質含量高食物,如果食用太過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上火,引發青春痘,必須節制。5.切忌各種生冷瓜果、霜淇淋、冰凍飲料等。二、衣的開運大法:1.“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2.出門時,最好穿上寬鬆、保暖、防滑的棉鞋、運動鞋,鞋底最好粗糙一些,紋理要寬、深,女士最好不要穿高跟鞋。3.冬季時,大多數人的腳部溫度偏低,腳底有很多穴位,受涼後會可能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慢,抵抗力下降。4.衣物以深色、質輕、保暖為宜。選用重量輕、膨鬆、保暖性強的羊毛、絲棉、羽絨等製品。三、住的開運大法:1.應經常打開門窗換氣,將室內濁氣加速散去,讓陽光充盈室內,可保持乾燥。注意室內通風及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天氣寒冷,高血壓及心臟病、氣喘等患者更應注重保暖。2.天氣漸冷,很多人喜歡緊閉門窗,這樣房間裡面才暖和,但是門窗緊閉,密不透風,不到3小時,室內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3倍以上,細菌、塵埃等有害物質也會成倍增長,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四、行的開運大法:1.「冬應腎而養藏」,腎主冬,冬萬物閉藏,作息宜早睡晚起,待日光出現再起,若反道而行會傷腎氣。2.小寒時期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身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滋養臟腑,增加身體的強壯程度。寒冷低溫天氣裡,為避風寒,應適當早睡、晚起。3.不建議早起洗頭,因為早上時間緊迫,很多人沒等頭髮乾透就外出,很容易受風寒,輕者會頭痛,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大小關節疼痛,甚至肌肉麻痹。4.很多人早起後,匆忙中光著腳在地板上走路,這樣不利於健康。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做好保暖工作十分重要。早晨剛從被子裡出來,腳部還沒有適應外界的溫度,踩在地上很容易著涼,引起腹痛、腹瀉,長此以往,會影響腸胃健康。因此,早起應穿一雙柔軟的平底拖鞋,冬天起床後,最好立刻穿上襪子。五、育的開運大法:1.小寒是鍛鍊身體,改變體質的大好時機,這就是所謂的「冬煉」。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不少人因為冬天天冷,就不願運動,其實冬天運動對身體有益,有助於增加免疫力,能夠預防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2.在寒冷的冬天,早睡可保護人體陽氣,待日出後再起床,可躲避嚴寒,求其溫暖,但晨起運動要避免邪寒入侵,惡劣天候時不要到室外練身。3.很多人都有早鍛鍊習慣,天太冷最好把鍛鍊身體安排在下午,因為心血管病的發病高峰一般是在一天中交感神經活動最強的一段時間,集中在上午6時至12時。特別是冬季雪天寒冷的氣候,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誘發血管痙攣、收縮,容易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心臟急症。4.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冬天常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對調節情緒、改善人體狀態有很好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六、樂的開運大法: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律。走出戶外,讓可愛的冬陽照射,溫暖身心,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反應能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87103/sm-94781c606dfb01053bf5e6953d537b20.jpg)
吳淡如驚傳病了變啞巴 「看起來奄奄一息」憔悴現況曝
知名作家、主持人吳淡如淡出螢光幕前,仍積極精進自己,在大陸湖南大學岳麓學院博士班拿到學位後,又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念工商管理博士的課程,完全是個學霸。最近吳淡如卻在社群透露自己病倒,曬出「看起來奄奄一息」的憔悴現況,粉絲也留言為她打氣,祝她早日康復。吳淡如今(2)日下午在臉書更新近況,她上傳一張看起來虛弱躺在床上的照片,稱自己新的一年就生病,形容自己看起來「好像奄奄一息」,坦言因為上呼吸道發炎,無法說話的她變成「啞巴」,只能在床上滑手機。吳淡如透露自己因上呼吸道發炎變啞巴,自嘲看起來像奄奄一息。(圖/翻攝自吳淡如臉書)照片中吳淡如的女兒「小熊」撲到她的懷裡,吳淡如表示,「小熊要回台中唸書了,過來抱著媽媽。我還請她幫忙錄了一個podcast的廣告。一起加油喔,孩子。」言語中流露出母親要與小孩短暫分別的不捨,但吳淡如仍打起精神喊話女兒一起加油。貼文一出,湧入上百名粉絲留言替吳淡如加油打氣,「保重身體」、「好好休息,祝早日康復」、「淡如姐多喝溫開水,保重,早日康復」、「辛苦了,生病要多休息,看了好心疼」、「周末孩子就回身邊了,要趕快好起來喔」;而吳淡如也現身留言區表示,「謝謝大家(目前是無聲的感謝)」。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8/385758/sm-9c5794cf6cb011b84cab575e521bdd90.jpg)
與家禽、未消毒的牛奶有關! 專家示警:2025年恐爆發H5N1禽流感疫情
新冠疫情(COVID-19)自2019年12月底首度被發現後,隨後在2020年初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造成全球至少700萬人死亡,是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流行病之一。就有傳染病專家示警,H5N1禽流感疫情已逐漸升溫,該病毒已導致美國10個州至少66人感染,而這些病例是由於患者接觸了受感染的家禽、牛隻,或飲用了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所造成的,目前尚未出現人際間傳播。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教授米漢(Conor Meehan),主要研究細菌如何傳播和演化,並專注於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組成。他指出,前2年美國僅發生2例H5N1禽流感病例,但人類感染有30% 的死亡率,這將快速成為公共衛生官員應該優先考慮的問題。報導指出,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在本月18日宣布,全美境內出現第1起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的重症病例,同時也是首例因接觸後院雞群而感染的案例。而在本週,加州已出現36例H5N1禽流感確診病例,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因此宣布全州進入緊急狀態。米漢表示,目前來看,H5N1禽流感似乎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這大大降低了它在人類中引起大流行的可能性」。然而,他補充說,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流感基因組中的單一突變,可能使H5N1病毒變得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從而可能引發大流行。據了解,在此之前,感染H5N1的人類患者,主要症狀為發燒、肌肉疼痛、結膜炎、咳嗽、喉嚨痛、腹瀉和嘔吐等輕微症狀。調查人員則說,上週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名患者因病毒住院,很可能是在處理後院家禽群中的病禽和死禽後感染了這種疾病。世界著名綜合性醫學研究及教育機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一名科學家在本月稍早透露,在乳牛中傳播的禽流感病毒株中,只要有一個基因突變,就能使其附著在人體細胞上。該研究團隊從德州一名因接觸受感染牛隻而患上禽流感的人身上,提取了病毒基因中產生的病毒蛋白,研究人員隨即對血凝素進行了不同的突變實驗,發現H5N1基因只需要一個微小變化,就能使其從感染鳥類細胞,轉變為感染上呼吸道的人類細胞。米漢示警,雖然目前H5N1人際間傳播的風險很低,但禽流感可能在2025年對動物健康產生更大的影響,隨著病毒在動物之間傳播,將使得更多人開始患病,「透過了解和預防我們的環境和周圍動物的疾病狀況,就能更好地準備和對抗那些可能進入人類的疾病。同樣,透過調查和阻止人類傳染病,我們也可以保護動物和環境的健康」。為此,英國已經購買了500萬劑H5疫苗,以預防禽流感擴大;美國政府則購買了疫苗,並委託莫德納(Moderna)製造mRNA禽流感疫苗;而在今年6月,芬蘭成為第1個提供人類禽流感疫苗接種的國家,為1萬人提供了2次注射,特別是曾接觸過動物的工人,都接種了疫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9/385629/sm-0d8585196bffd661dbb8cd47c77d3355.jpg)
20歲女赴非確診瘧疾重症「返國再發」 疾管署籲:前往流行地區前1個月先至門診諮詢
疾病管制署2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20多歲本國籍女性,她於2024年11月上旬曾至非洲盧安達,但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到了11月20日在杜拜當地醫院診斷瘧疾重症,經治療後症狀改善,並於11月30日返國,12月21日因出現發燒,伴隨寒顫、骨痛、肌肉痛且無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至醫院急診,經診斷為惡性瘧再發,個案經治療後狀況穩定,目前在家休養中,衛生單位將追蹤個案健康狀況及後續檢驗結果。對此,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請至少於出國前1個月,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12月24日共計9例瘧疾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較過去5年(2019至2023年)同期2至7例略高,分別為5例外國籍及4例本國籍,發病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檢出病原體為5例惡性瘧、3例間日瘧及1例三日瘧,感染國家為非洲安哥拉、喀麥隆、奈及利亞、衣索比亞、尚比亞、馬拉威、盧安達及亞洲緬甸及印度,其中1例死亡。國內近10年(自2015年起)累計63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年齡以21-50歲為多(占71%),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檢出病原體以惡性瘧為主,其次為間日瘧。疾管署指出,國際間瘧疾疫情持續,且於我國發生境外移入病例,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年報資料顯示,2023年全球有2.63億病例及59.7萬例因瘧疾死亡,約94%病例及95%死亡病例發生在非洲區域,超過一半的死亡病例發生在4個國家:奈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尼日及坦尚尼亞,其中,剛果民主共和國於近期爆發不明原因疫情且已導致近600人罹病,大部分是兒童,致死率約6.2%,亦研判與瘧疾及營養不良有關。另盧安達今年迄今累計逾51萬例,已高於去年同期。此外,亞洲今年疫情部分,印度迄今累計逾20萬例,高於去年同期,泰國及韓國亦分別累計4000及700餘例。疾管署表示,瘧疾是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卵形瘧;其中以間日瘧及惡性瘧最常見。大多數人感染後,可能於7天至30天內出現症狀,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主要為發燒,也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如未接受適當的治療,發病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間日瘧跟卵形瘧可能潛伏在肝臟數星期或甚至數年後再復發,所以在治療完血液瘧原蟲之後,必須再服用primaquine 14天做根除治療,以避免間日瘧或卵形瘧復發。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請至少於出國前1個月,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旅遊期間請穿著淺色長袖長褲,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儘量安排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提供醫師旅遊史及曾服用的瘧疾預防藥物等資訊,以做為診斷與治療參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6/384156/sm-b03288122425542be65e0ca9e3bd3bf4.jpg)
全聯倉儲惡火9死8傷!院方曝傷者最新傷況:吸入濃煙須長期追蹤觀察
全聯台中大肚新建倉儲工程,在昨(19)日下午發生火警,釀成9死、8傷悲劇,有19名工人獲救,並由沙鹿光田醫院、梧棲童綜合醫院收治大部分傷者。院方今(20)日出面說明傷者病況,表示傷者目前生命跡象穩定,但由於濃煙、有毒氣體影響,容易造成急性肺部、呼吸道的狀況,需要後續進行長期追蹤觀察。該工廠在昨日下午1時24分許發生惡火,燒死條人命,台中市府昨晚間依法開罰並勒令工廠停工。而台中市消防局火調人員今早也到現場調查起火點釐清確切起火原因,由火災調查科技正粘國泰說明初步勘驗結果。粘國泰透露,起火原因初步判定是3樓切割金屬造成的火花,掉至地下1樓造成PS保麗龍板(穩熱板)起火燃燒,也由於現場為冷凍倉儲,地面撲滿PS板用於隔熱作用,橋面還有隔熱泡棉,事故發生後火勢迅速延燒,釀成嚴重傷亡。此外,火調人員除調查火花掉落的途徑,也會採證化驗現場是否有油漆,並將調查重點放至起火樓層,尋找起火點調查起火原因。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沙鹿光田醫院副院長張家築指出,從這次傷者情況來看,火勢已不是最主要影響,而是濃煙和溫度。濃煙吸入後,會從上呼吸道開始、到肺部均造成損傷,目前患者第1階段都算穩定,後須還要觀察有沒有出現次發性傷害,若有要及時給予治療。張家築說明,患者吸入濃煙後,上呼吸道、咽喉都可能出現水腫,肺部若受到急性嚴重傷害則可能致命,即便患者目前傷況穩定,後續仍可能有長期併發症,如纖維化等問題。童綜合醫院主治醫師也說到,院方收治的4名患者都有吸入性嗆傷,雖然目前生命狀況穩定,但擔心高溫嗆傷、吸入有毒氣體影響,因此安排患者留在急診觀察;針對可能一氧化碳中毒,院方給予高壓氧進行治療,並觀察是否有延遲性變化,整體情況都算穩定,目前僅剩一名49歲的武姓傷者留院,其餘均已順利出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8/382948/sm-c8cfa01f4709ee4e917f77335cd43cdc.jpg)
天氣濕冷病患人數暴增 疾管署提醒「有7徵兆」要馬上就醫
目前時序已進入12月中,不僅氣溫降低、寒流來襲,由於陰雨的關係,天氣變得又濕又冷,這也讓醫院的病患人數持續增加。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就在FB發文表示,近期上呼吸道疫情和腸病毒十分流行。而疾管署也表示,如果有7大重症前兆的話,應立即就醫。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日前在FB發文表示,12月上旬開始,上呼吸道感染和腸病毒交替流行,容易引起兒童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家長應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保持警覺,尤其在公共場所要減少接觸,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張弘醫師也提到,近日頻繁接診病童,許多學校因疫情導致小朋友停課,家長們也因此倍感辛勞。而他也提醒家長,腸病毒主要透過腸胃道與呼吸道傳播。腸胃道感染通常是經由糞口途徑,食物或水源受到污染時也可能引發感染;呼吸道則是透過飛沫傳播。因此,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至關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酒精乾洗手對腸病毒的效果有限,醫師建議應使用肥皂徹底洗手,以有效防止病毒傳播。而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1日至7日門急診就診有2萬1911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9.3%,但疫情仍處相對高點;另上週就診人次以0至4歲幼兒為主(46.0%),但是10至14歲(10.9%)近期呈增加趨勢。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克沙奇A2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疾管署提醒,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呼籲民眾不可掉以輕心,成人外出或工作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落實正確洗手,避免腸病毒危害嬰幼兒健康。腸病毒在家庭及人口密集之場所最容易傳播例如家庭、幼兒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籲請家有5歲以下嬰幼兒之家庭,應更加注意個人衛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並時常消毒、清洗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如家中有孕婦、新生兒及幼童,應盡量避免與病患接觸,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並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疾管署也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81843/sm-0c4f43129bb5054f508edfbea01c4085.jpg)
日本關東爆發「蘋果病」!孕婦感染恐致胎兒異常、流產 疾管署:台灣僅零星個案
日本關東地區近期爆發俗稱「蘋果病」的「傳染性紅斑病」疫情,包含東京、千葉、埼玉、神奈川等地都達到警告標準,患者人數更創下25年來新高,而孕婦一旦罹患,還可能導致流產。對此,疾病管制署今(10)日表示,「蘋果病」非法定傳染病,依據國內急診、定點醫師回報、實驗室監測等,目前國內僅有零星個案,也沒有出現特殊狀況,提醒民眾至日本旅遊時應多加防範。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傳染性紅斑症」是由微小病毒B19所引起,傳染途徑是由飛沫傳染,較常見於小孩子,通常會先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如發燒、流鼻水類感冒症狀,在這些病症出現後,臉部兩側面頰會變得紅通通,就像被打了巴掌一樣,又像是「蘋果臉」。曾淑慧說,「傳染性紅斑症」在日本俗稱為「蘋果病」,可能造成軀幹及四肢也出現對稱性、會癢的紅疹。若想要預防感染,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像是手部衛生、呼吸道禮節及戴口罩等。曾淑慧提醒,尤其是秋冬季節,包含流感、新冠(COVID-19)、麻疹等病毒都屬活躍,建議民眾去旅遊時,要避免到擁擠地區,也要多戴口罩;對於孕婦和兒童,目前沒有特異的防護措施,流行期間應該避免到流行地區,以減少感染。關於「傳染性紅斑症」疫情是否會影響台灣?曾淑慧回應,微小病毒B19在國內不屬於法定傳染病,不會強制醫院通報,而根據疫情定點監測站、合約實驗室檢驗等,國內目前僅有一些零星個案發生,並沒有傳出相關疫情,但同時會持續監控日本疫情。另外,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傳染性紅斑症」(Erythema inrectiosum)又稱為「第五病」(Fifth disease),發病初期先在臉頰部有紅色斑疹出現,而後在數天內擴散至軀幹,四肢呈現網狀紅斑,也可能出現慢性關節炎;該症狀是藉由飛沫或接觸經氣道感染,有時也可藉輸血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孕婦感染可能造成胎兒異常或流產,應採取適當防護措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80714/sm-7c6288527d7394a69c351565e17858a5.jpg)
天冷心血管事件大爆發 芳療中醫師分享護心小秘訣
冷氣團一波波來襲,心血管疾病發作也明顯變多,心肌梗塞的新聞層出不窮,台灣冬天雖沒有大雪紛飛的景色,但溫差劇烈,容易讓交感神經興奮,血壓上升;低溫也會刺激末梢神經收縮,血管阻力變大,血壓上升,心跳加快,血液也容易凝結形成血栓,造成心臟病發作。腳冷健康拉警報!中醫師教遠離寒氣帶來的循環障礙中醫診所院長同時也是植物精油康復理療師的賴睿昕表示,要改善全身循環,腳絕對是首要重點,腳是身體陽經的末尾、陰經的開頭,是人體陰氣最重的地方,所以腳部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寒。若受到外部寒氣侵襲,腳部的血液就會淤積,導致循環不暢,進而引起微循環障礙。此外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密切的神經聯繫。所以,腳一旦受寒,就可能引起鼻塞過敏等支氣管疾病,這時可以適當使用「精油」來幫助自己。除了幫助舒緩情緒 精油還能提升暖意目前有些中藥已被萃取成精油方式應用於人體。精油的好處很多,除了可以透過嗅覺舒緩神經系統,讓心情放鬆外,還有舒張血管促進循環,達到溫暖身體的作用,並且儲存方便,使用容易上手。賴睿昕中醫師擅長使用生薑精油塗抹腳底,具暖和身體效果,有利於身體代謝,也能放鬆緊繃肌肉。鼠尾草精油,具有舒緩情緒的效果,能夠幫助身心放鬆。還有對心血管最有幫助的乳香精油,常用於舒緩情緒及促進身體放鬆,適合作為日常保健的一部分。此外乳香精油有加深呼吸及放慢的效果,搭配擴香木使用,能為呼吸帶來舒適感受。從宗教祭祀到冥想按摩 放鬆思緒、穩定心神全靠它過去乳香已常被使用在宗教祭祀活動中,可幫助心靈平靜,淨化思緒。尤其適合做瑜珈、冥想搭配乳香精油擴香,達到放鬆思緒、集中精神的效果。加上沈穩的香氣助於放鬆,因此常被拿做按摩、冥想用油,對於心臟的穩定度有一定幫助。使用精油放鬆,賴睿昕建議除了擴香機之外,可以在泡腳或泡澡時,用3~4滴精油混合沐浴鹽加入水中,或是滴1滴在手掌心作嗅吸,就能感受到安神、促進循環的效果。冬季護心攻略 早臥晚起、微微出汗是關鍵冬天保護心臟應把握「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原則,賴睿昕中醫師認為陽氣可以推動五臟六腑的運作,也是人體溫暖的來源。充足的睡眠可以補充陽氣,早上等身體暖了再出門,避免清晨嚴寒著涼,想要外出運動,也要避免過早出門,最好等到天亮、氣溫升高再開始。冬季運動也不宜太激烈,只要能微微出汗就好,快走、打太極都對身體都很不錯,可以減少因為溫差大,血管急遽收縮,導致心臟病、中風發作的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74008/sm-090b05f3f3fae80bdb1c5d0c1bf06fce.jpg)
「看面相」能知會不會打呼 醫曝5特徵:建議求診治療
許多人睡覺會打呼,甚至出現睡眠呼吸障礙問題。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便分享,可能從5個面相判斷是否會打呼,若問題嚴重應立即就醫,否則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會有生命危險。陳亮宇在臉書專頁表示,面部特徵若有脖子特別粗短、下巴有些後縮、雙下巴有點肥厚,這些人多數都會打呼,從外觀來看,可以簡單快速地做初步判斷,但詳細是否有睡眠呼吸障礙,仍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評估,做進一步的睡眠檢查。如何從面相判斷會不會打呼?1.脖子粗短男性頸圍大於38公分,女性頸圍大於35公分2.舌頭肥大扁桃腺或舌頭肥大,易導致呼吸道阻塞3.下巴後縮下巴窄小、內縮,導致壓迫4.顱顏異常例如:鼻中膈彎曲5.男性男性罹患機率是女性的2~8倍陳亮宇提醒,睡不好是百病根源,若有嚴重打鼾問題,建議積極求診治療,以免憾事發生。據了解,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打呼,因為氣流經過被阻塞的呼吸道(包括鼻腔和咽喉處的上呼吸道)所發出的聲響,除了會造成患者白天精神不濟,工作效率變差外,也可能在騎車或開車時,由於疲累、打瞌睡而發生車禍,長期下來也會對血壓、心臟和腦部血管功能造成影響,增加心臟病及腦中風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