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顎
」 鼻竇炎 牙周病 根管治療 男童玄奘大學心理系學生虐殺貓咪 校方:挑戰佛陀精神最重開除學籍
新竹市香山日前發生三花貓「樂樂」遭襪子勒頸、橫死街頭,疑似遭人虐死事件。動保團體和網友發現,「樂樂」飼主是玄奘大學心理系張姓大四生,他做完筆錄後又再領養貓,引起輿論炎上。玄奘大學校方11日開記者會,校長簡紹琦表示對此事感到痛心、萬分不捨,後續調查若學生虐貓行為屬實,最重將予以開除學籍。新竹縣「流浪動物珍愛協會」10月6日接獲民眾通報,1隻三花貓「樂樂」被發現遭棄置街頭,且被發現時遭人用襪子纏繞脖子,疑遭虐殺,後調閱監視器循線找到飼主張姓大四生,他坦承認養3隻貓,但其他貓都會乖乖吃藥,只有三花貓「樂樂」不肯,他才會以襪子繞脖想控制住上顎,未料釀成貓死亡。事後,張生將奄奄一息的樂樂棄置路邊,路過民眾看了於心不忍,通報動保團體前來救援,但最終貓咪仍不幸過世。事件在網路上發酵後,網友查出張生就讀學校後,紛紛湧入玄奘大學臉書,盼校方積極處理。玄奘大學11日召開記者會,強調作為以佛法精神立校的高等學府,一貫秉持佛陀護生精神,積極社會公益,慈憫弱勢生靈,發生此殘害生靈個案,無異在挑戰創校理念。校長簡紹琦指出,發生這事件感到痛心、萬分不捨,校方第一時間積極了解,並與動保所保持聯繫,若調查結果出爐,就會開獎懲委員會懲處,若虐貓事件屬實,最重將予以記大過,甚至開除學籍處分。校方也在圖書館1樓布置三花貓「樂樂」追思靈堂,不少師生到場為牠祈福。據了解,張生事後並未回到學校上課,校方無從得知他目前狀況。玄奘大學在圖書館1樓布置三花貓「樂樂」追思靈堂,讓師生以及民眾能為牠祈福。(圖/報系資料照)
寵物情緣/馮偉傑10萬名牌包被咬爛 不捨懲罰愛犬「沒了就沒了」
馮偉傑過去是「辦桌二人組」的一員,自從2016年單飛之後,幾乎每年都會舉辦公益演唱會,他將在12月7日於中興大學惠蓀堂舉辦《永續愛相馮FOREVER公益演唱會》,身為「鏟屎官」的他近期忙著準備演出,沒太多時間陪伴兩隻貴賓犬,便先將狗狗們交給姊姊照顧,笑說平時自己練唱及練舞時,狗狗會在旁邊跑來跑去,所以有在考慮演唱會時把牠們帶上台。由於工作忙碌,馮偉傑把兩隻貴賓犬交給姊姊照顧。(圖/馮偉傑提供)家中兩隻貴賓犬一黑一金,黑色的叫叮叮,目前已經12歲,原本是朋友家的狗,但因為朋友移民,所以由他接手,養了約3年後,他又帶了金色的噹噹回家,「我覺得叮叮很孤單,每次我要出門他都會小聲叫,但又很乖,看得我很捨不得,想帶個伴給牠。」噹噹現在8個月大,剛回家時才剛出生不到一個月,馮偉傑便把注意力都放在噹噹身上,結果叮叮竟默默躲在角落吃醋,讓他哭笑不得,也提醒自己要盡量平衡對兩隻狗狗的注意力。接手朋友的叮叮之後,馮偉傑又把噹噹接回家。(圖/馮偉傑提供)雖然平時狗狗們很乖巧,但也有調皮搗蛋的時候,馮偉傑提到他先前買了10幾萬的LV包包,出門時他隨手放在床上,回家時卻發現被叮叮咬爛,讓他又好氣又好笑,不過也捨不得懲罰狗狗,「可能我不在家的時間太長,叮叮在鬧脾氣,但包包沒了就沒了,也不能怎樣,但牠知道自己做錯事,跑去躲起來。」儘管現在狗狗們沒跟他生活在一起,但只要一有空就會到姊姊家,工作比較少時也會把兩隻寶貝帶回家照顧。馮偉傑的名牌包曾被狗狗咬爛,讓他好氣又好笑。(圖/馮偉傑提供)其實馮偉傑的養狗經驗很豐富,國中時家裡養了一隻迷你杜賓犬,是全家人的寶貝,「但某一年過完年返校日,我穿著制服出去,回家後狗不見了,鄰居說看到一個學生穿制服把牠抱走,以為那個學生是我。」回想起當時的場景,馮偉傑表示全家跟瘋了一樣找狗,就連半夜也在找,可惜最後還是沒有把狗狗找回家,直到現在他想起這件事還是相當傷心。家中曾有一隻杜賓犬被偷抱走,讓馮偉傑相當傷心。(圖/林士傑攝)出道前馮偉傑迷上馬爾濟斯,家中一共養了5隻馬爾濟斯及2隻吉娃娃,其中一隻吉娃娃生了一公一母的寶寶,弟弟非常健康,不過妹妹的活動力很弱,醫生檢查後才發現妹妹的上顎兔唇,並說妹妹的存活率不高,由於妹妹無法自己吸奶,馮偉傑便買狗狗奶粉用吸管餵牠,結果奶直接從鼻子跑出來,「我當下直接反應是用嘴巴去接牠鼻子溢出來的奶,旁邊的人都傻眼,但我不覺得噁心,感覺就像自己的孩子。」不過妹妹只存活了兩天,讓他感到十分遺憾。馮偉傑養過一隻有兔唇的吉娃娃,可惜只存活了兩天。(圖/林士傑攝)由於最高峰時家中同時有7隻狗,馮偉傑坦言當時的開銷頗大,平均一個月要在狗狗們身上花一萬元,但他還是甘之如飴,不過隨著他出道,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照顧狗狗的重擔落在媽媽身上,不過那時媽媽的身體狀況不佳,加上狗狗一直狂叫,讓媽媽無法好好休息,馮偉傑最後決定將5隻馬爾濟斯送人,留下比較不會叫的吉娃娃,「送走的時候很捨不得,開車送牠們走的時候忍不住哭出來!」愛狗的馮偉傑最高紀錄同時養了7隻毛小孩。(圖/林士傑攝)馮偉傑坦言每次都告訴自己不要再養狗,因為會變成一種牽絆,但總是會遇到很有緣的狗狗,笑說之後還是有可能繼續養,而他一直以來都沒有特別研究如何照顧狗,自然而然就能把毛孩照顧得很好,「我連植物都可以養得很漂亮,大家都說我是綠手指!」
「沒上顎白海豚」時隔7年再度出沒金門海域 中華鯨豚協會:還疑似當媽了!
昨(12日)為世界海豚日,旨在提升大眾對海豚的保育意識。對此,中華鯨豚協會當天也發文分享,11日金門海調團隊回傳1張特別的照片,有一隻沒了上顎的白海豚出沒,原來牠正是團隊曾經紀錄過的白海豚,相隔7年再次遇見這隻白海豚,讓鯨豚協會不禁感動表示:「好久不見,原來妳還活著。」中華鯨豚協會昨在臉書粉專發文稱,他們的海調團隊11日在金門發現一隻沒了上顎的白海豚出沒在北方海域,「瞬間,辦公室的所有同仁都醒了,真的是她嗎?所有人都在等待最後影像辨識的結果」。團隊成員稍後也透過2011年、2017年的白海豚紀錄影像進行比對,興奮地發現「相同的頭型、相同的背鰭缺刻、相同的眉角色斑,激動的說出!就是她!老朋友7年不見了,原來妳還活著!」(圖/翻攝自Facebook/中華鯨豚協會 Taiwan Cetacean Society)原來,早在13年前的2011年,中華鯨豚協會的成員象哥,第一次在金門海域遇到這隻被截斷上顎的白海豚,當時大家都心想「她怎麼覓食的?怎麼活下來的?她是靠群體養嗎?」後來7年前的2017年,象哥又再度於金門海域紀錄到這隻白海豚,「她還活著!她的群體很努力地在照顧著她。」4年前的2020年,協會開始在金門進行長期的海域調查,象哥時常興奮地說,希望能拍到這隻神奇的白海豚,但是3年內拍到的數十隻白海豚中,就是沒有她的蹤影,懷疑她「傷的這麼嚴重,可能死了,這是多數人的想法。」(圖/翻攝自Facebook/中華鯨豚協會 Taiwan Cetacean Society)「然而,大海就是這麼地驚奇」中華鯨豚協會續稱,「2017年的7年後,我們又在金門北方海域記錄到這隻白海豚,而她的身旁疑似跟著一隻小白海豚,她可能成為媽媽了!!全協會的同仁驚訝且開心不已。」雖然再次拍到這隻被截斷上顎的白海豚是件開心的事,但粉專感嘆,這13年她應該過得很辛苦,「感謝她堅強的活了下來;感謝她的群體沒放棄她;感謝她成為了媽媽,讓我們見識到生命的可能性;感謝金門水試所長期支持協會的海上調查行動;感謝金門的好友們願意與協會共同看日出找海豚;感謝協會的調查志工群願意跟著我們繼續瘋狂;感謝支持協會的捐款者讓我們能持續在金門調查;感謝金門的海一直保護著這隻特別的白海豚。最後,世界海豚日的今天,歡迎留言祝福她!」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有這種感動的新聞,可以多報導一點,讓我們社會多點關心與關愛」、「真的是奇蹟,希望都能一直好好的,太替他們開心了」、「真是難得的紀錄!超感動的相遇紀錄!雖然上顎不見了,還是努力活下去,希望未來繼續好好活著」、「祝福可愛白海豚們自在幸福、平安健康。」
50歲男車禍致顏面不對稱 「精準導航重建」大幅改善
交通事故、運動傷害、暴力事件、跌倒等意外都可能導致顏面骨骨折,包括鼻骨、眼眶、顴骨、上顎和下顎骨折。如果未妥善處理,可能會影響外觀、複視、眼球運動、牙齒咬合、咀嚼、言語和吞嚥等功能。馬偕醫院最近收治一名50歲的李先生,因交通事故造成左側眼眶、顴骨、上下顎骨骨折、同時伴隨肋骨及小腿骨折,李先生在另一家醫院治療近3個月後,仍有左右顏面不對稱、咬合不正等問題,於是轉求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治療。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黃子桓表示,於門診時發現李先生除有左顴骨及左眼窩塌陷、咬合不正外,亦有顏面骨骨板暴露及骨髓炎、鼻竇炎的問題,建議李先生進行顏面骨折復位手術合併自體骨骨移植術,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顎面外科的導航技術可由醫師自行設計精確的復位位置,術前使用電腦斷層模擬病人完整顏面骨骼,設計貼近病人原始骨頭構造的立體結構,再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客製化的眼眶骨及顴骨模型,預先調整眼底鈦合金骨板的形狀,除了可以精確地重建病人最理想的術後結果,並可以節省手術時間,亦提升成功率避免二次手術的可能。黃子桓說明,就李先生的狀況而言,由於左側顏面骨及顎骨骨折在其他醫院復位手術未能改善,透過電腦斷層術前模擬,以右側顏面骨骼做為參考進行鏡像重組,設計精確的復位計畫。手術中同步利用導航系統協助定位,逐步將錯位的骨塊復位至理想位置,恢復良好的咬合關係及左右顏面對稱性,住院一周出院。李先生表示,在第一次手術完之後,右邊牙齒完全無法咬合吃東西,而且反覆發炎化膿,清創完仍然沒有改善,同時雙眼看東西兩個影像的狀況也越來越明顯。透過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黃醫師的幫忙,已恢復咀嚼食物的能力,同時也改善了複視的狀況,生活品質獲得很大的提升。黃子桓解釋,與傳統顏面骨骨折復位手術相比,已在錯誤位置癒合的顏面骨重建更為複雜,切斷已癒合的骨塊後,要在立體空間中將骨塊移動到理想的位置其實並不容易,在沒有導航的幫助下,手術的不確定性較高。術中同步利用導航輔助定位,可以大幅提高精確性,尤其在眼眶周圍等高風險且手術視野狹窄的地方,可以增加醫師對手術成果的信心,降低二次手術調整的機率。術前可結合3D列印技術在客製化模型上進行骨板預先彎折,減少術中調整骨板的時間,同時也可以利用該模型及導航手術模擬軟體來進行病情解釋,進一步優化醫病關係及溝通。本次病例在定位骨塊位置後,同時利用頭蓋骨的骨塊進行骨移植手術,以修補之前骨髓炎造成的大量骨缺損。馬偕醫院口腔顎顏面外科在顏面外傷領域中利用導航協助定位累積了許多經驗,加上對咬合關係的了解,恢復患者原本的咀嚼功能,降低因顏面外傷所導致的咬合錯位而須進行牙齒矯正甚至正顎手術的機會,為患者省下許多時間與金錢。除了可以用在顏面骨骨折復位手術外,口腔顎面外科導航系統也適用於大範圍的口腔惡性腫瘤切除定位。在口腔癌的治療中,確保腫瘤切除乾淨及保持良好的安全距離是提升手術治療成功率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接近顱底位置或是鄰近重要神經血管構造的腫瘤在導航的協助下可以精確定位腫瘤位置,增加患者的存活率。另外,在植牙領域中,導航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經由電腦斷層及口腔數位掃描病人全口的狀態後,利用導航系統分析最佳的植牙位置和路徑,提升精準度及效率,在全口無牙且骨頭條件不佳的重建上為精準定位的一大利器。導航模擬重建手術雖然在術前須耗費醫師較多的時間與精力做規劃,但能給患者高品質的醫療,對病患來說是一大福音。黃子桓提醒,不論是顎顏面骨骨折復位手術、腫瘤切除或是植牙手術,都應經過主治醫師仔細的評估並充分的溝通討論,且術後應與醫療團隊充分合作,注意傷口後續照護,才能夠達到最完善的成果。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小貓遇車禍下顎斷裂 醫師幫手術成功找到家
新北市萬里區港西路日前有隻幼小花貓疑似車禍受傷,動保處派員將幼貓帶回醫療中心檢傷醫療,獸醫師吳明蓁檢傷後發現幼貓上顎受傷、下顎聯合斷裂骨折,經醫療中心獸醫師群聯合手術後已恢復健康,並在認養會中獲得認養,找到溫暖的家。動保處獸醫師李建沛表示,據醫療中心傷病動物案例顯示,貓咪常因為車禍、高空不慎摔落而造成不同程度的顏面受創,嚴重的會造成視力受損失明、上顎裂開骨折、下顎骨折及下顎聯合斷裂等,此時必須緊急手術,才能免除生命危險。動保員楊蟬薇說,術後的看護照顧及營養補給非常重要,如果動物受傷後不肯進食及按時吃藥,身體機能的復原進度就會很差,這時就必須為動物裝設鼻胃管或是食道胃管,才能給予動物必需的營養及藥物,來維持身體機能運作,恢復健康。小花貓因車禍造成下顎聯合斷裂,經手術將下顎骨復位及使用臨時性牙套固定,並裝設鼻胃管補充營養後,口腔功能及身體機能恢復良好,身體也很快恢復健康。日前小花貓已在認養會中由新店的陳先生認養,找到幸福的歸宿。動保處表示,任何動物的生命都非常寶貴,需要大家來保護,毛寶貝醫療中心能提供妥善收容安置及醫療照護,讓毛寶貝們在受難時得到幫助。新北市仍有許多毛寶貝等待認養,鼓勵民眾到各動物之家認養,給牠們1個溫暖的家。
抓包前男友「偷吃50歲閨密」!24歲空服員毆對方打到骨折 下場出爐
情侶間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如有背叛行為,勢必是無法接受。澳洲有名女空服員耳聞前男友與閨密有染之後,氣得暴揍對方,不僅害對方面部骨折,同時讓自己遭判18個月監禁、緩刑2年,還需支付2千元澳幣(約新台幣4.1萬元)的賠償金。根據澳洲媒體報導,24歲的蘭斯(Arabella Kimberly Mai Lansdown)在澳洲航空(Qantas)擔任空服員已經5年,儘管與50歲的女同事相差26歲,但2人因為相處得來,因此變成了是好閨密。不過閨密卻趁機多次與蘭斯前男友發生性行為,蘭斯在得知消息後氣得跑到對方家中質問對方,起初閨密否認與前男友有染,但最後就承認自己和男方是炮友關係,並對蘭斯道歉。蘭斯聽完後情緒激動,直接毆打閨密臉部一拳,導致對方顴骨、上顎以及眼窩骨折,因此接受手術植入鈦合金板與鋼釘;據閨密表示,自己被攻擊後至今仍持續有麻木的感覺,且出現嚴重心理問題。雖然被蘭斯毆打,但閨密仍在庭上替她求情,指出蘭斯自高中就在澳洲航空實習,至今已經有擔任5年空服員的經驗,如果被判刑就可能丟了擔任空服員的資格。事後澳洲航空並未解雇蘭斯,但是禁止她再擔任空服員,並將她轉為地勤人員。而蘭斯的辯護律師則說,蘭斯童年因為經歷過創傷,長期接受心理治療,因此難以接受被男友和閨密背叛的雙重打擊才會出手。法院3月20日對蘭斯判處18個月徒刑、緩刑2年,並要求她在4個月內賠償閨密2千元澳幣。
13歲少女半夜偷偷幹這件事…顏面骨碎成拼圖 母淚:第一次
一名13歲少女日前半夜偷騎爸媽的機車外出,結果自撞電線桿,不僅顏面骨碎成拼圖,大腿還開放性骨折。醫師直言,是否破相要靠口腔外科和整型醫師的巧手了,不過最怕的是會留下後遺症。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在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表示,一名13歲少女趁半夜爸媽睡覺時,偷騎機車出去,結果失控撞上電線桿,在高速撞擊之下,造成顏面骨碎裂成拼圖,上顎骨及下頜骨裂成7-8塊,上門牙也撞斷,更遺憾的是,合併右大腿骨開放性骨折。黃士倫指出,許多重大的車禍都發生在人警覺性變差的時候,例如深夜、傍晚、清晨,家裡有機車的家長,務必要將鑰匙藏好,別讓家中青少年孩子有機可乘。他提到,這幾年守急診的經驗,適逢寒暑假、過年、連續假期多是青少年朋友發生交通意外的高峰期,家長們也留意一下家中孩子的動向。不少人看完照片後,紛紛留言「正是最愛美的青春期階段」、「腳的疤痕一定無法避免」、「看起來就覺得好痛」、「親眼看過剛開始學騎車的人,一緊張,把手一催就衝出去」、「破相還能用醫美救,後遺症才是最麻煩的」。黃士倫則在留言處回應,據媽媽所說,這孩子第一次騎車,後續怕的是骨髓炎反覆、長短腳後遺症,至於是否會破相,這要靠口腔外科和整型醫師的巧手了。
嚴重打鼾、睡覺沒呼吸! 睡眠呼吸中止症恐增心血管風險
若有長期疲勞、白天嗜睡、淺眠多夢、嚴重打鼾及被另一半發現睡覺時呼吸暫停,當心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提醒,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若未治,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會增加,例如高血壓、心臟衰竭,心律不整或中風。簡韶甫表示,此疾病好發在男性、中老年、肥胖、酗酒、心血管疾病、下顎短小及服用安眠鎮定劑之病人,且常伴隨有精神不集中、頭痛、口乾、睡著時被嗆到或喘氣、脾氣暴躁不易控制。大約25%的成年人有某種程度的睡眠呼吸中止障礙,睡眠呼吸障礙會造成白天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事故發生的風險。研究表明,患有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2倍以上。此外,未治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會增加,例如高血壓、心臟衰竭,心律不整或中風。這種風險可能是由於睡眠期間心率和血壓的變化所致。睡眠呼吸中止症3種病因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分為中樞性、阻塞性及混和型三種。中樞性中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起因於心臟衰竭。阻塞性肇因於睡眠過程中,控制呼吸道的肌肉張力降低,導致喉嚨變窄而影響呼吸。由於呼吸中止會導致血液中氧氣濃度下降和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嚴重失衡時會刺激腦部喚醒病人使呼吸次數增加以改善氧氣及二氧化碳失衡的狀況。許多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睡眠呼吸異常,睡眠中斷頻率增加導致疲勞和白天嗜睡。混和型即阻塞型、中樞型兩種狀況結合的狀況。睡眠呼吸中止症如何診斷?要如何知道自己睡覺時有沒有呼吸中止呢?簡韶甫表示,臨床診斷可參考呼吸中止指數亦即每小時發生呼吸中止的次數。呼吸中止指數每小時小於5次是正常,5-15次為輕度,15-30次為中度,30次以上為重度。進一步可安排睡眠多項生理檢查以診斷是否確實有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標準的睡眠多項生理檢查,患者需要在睡眠實驗室中睡一個晚上,至少記錄6小時睡眠期間的生理訊號。其中記錄腦電圖、肌電圖及眼電圖以區辨病患睡眠期別,並同時記錄打鼾聲音、心跳速率、呼吸氣流、胸腹起伏、血氧濃度、身體姿勢、腿部肌電圖等訊號偵測睡眠中發生的呼吸、肢體抽動或其他障礙。另外,可以使用家用監測設備來監測呼吸,血氧飽和度和心跳速率。如果醫生強烈懷疑中度或重度睡眠呼吸中止,可考慮此替代方法。睡眠呼吸中止症4大類治療針對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的目標是在睡眠期間保持呼吸道暢通及減低危險因子。有效的治療將消除睡眠障礙及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正壓呼吸器簡韶甫表示,持續性正壓呼吸器—使用正壓呼吸器產生的氣壓以維持睡眠過程中呼吸道通暢。經過學習後,可以在家使用。佩戴適當的面罩非常重要,以免因舒適度不佳而減少治療的意願與效果。 減重減重對肥胖或超重的人非常有幫助。通過飲食變化,運動或手術治療來達成減重的目的。避免飲酒和鎮靜劑避免飲酒和鎮靜劑,酒精和鎮靜劑會加劇嗜睡,增加發生事故的風險。同樣,服用抗焦慮藥或鎮靜劑入睡的人應與醫療保健提供者談談這些藥物對睡眠呼吸暫停的影響。手術對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的病人,手術是另一種選擇,手術也可以與其他非手術治療結合使用。包含重塑上呼吸道的結構、懸壅垂軟顎咽成型術、上顎及下顎前移術等等。所有外科治療都需要討論治療目標,預期結果和潛在併發症。醫師最後呼籲,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會增加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率,而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及早認知並好好控制危險因子,不只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也可以減少長期的死亡率。
嚴重牙周病戴活動假牙食物咬不爛! 醫曝「1招」解決困擾
40多歲的陳先生,因長期嚼食檳榔及抽菸導致全口嚴重牙周病,與醫生討論後建議先拔除上顎及下顎過度鬆動的患齒再配戴上顎臨時活動假牙及下顎臨時局部活動假牙,確保拔牙傷口癒合等待過程,仍能正常進食。在活動假牙配戴過程,陳先生反應上下活動假牙不穩定,進食時食物常塞在假牙下方,遇有嚼勁的食物時牙齦會痛,導致食物容易咬不爛。治療局部缺牙 有2種修復方式奇美醫院牙醫部贋復科主治醫師邱武平指出,面對局部缺牙的病人,可以利用「修磨前後牙」的假牙牙橋或是「人工植體」來幫病人進行缺牙的修復。但若缺牙太多,沒有足夠的牙齒可以提供假牙牙橋的支撐,或是因為預算上及身體系統性的問題,沒辦法接受多顆植牙的治療,局部活動義齒就是假牙醫師在面對局部多顆缺牙病人時的一種治療方式。局部活動假牙異物感大 缺牙多致不穩定、噴假牙等問題邱武平指出,局部活動義齒靠著鉤子鉤在僅存的牙齒上提供穩固性,讓病人吃東西的時候不會脫落,另外也利用病人缺牙區的牙肉和僅存的牙齒支撐假牙,解決因缺牙而無法咀嚼東西的困擾。但是當缺牙數量愈來愈多,能勾的牙齒愈來愈少,局部活動義齒就會相對變得不穩定,講話時假牙可能會晃動之外,也會不時壓迫到粘膜造成疼痛。除了勾不牢固的問題,由於能夠支撐的牙齒數量減少,也大大增加缺牙區粘膜的負擔,導致病人咀嚼食物沒有力氣、東西咬不爛,進而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在面對大範圍局部缺牙病人首要解決的困境。以植牙當支柱搭配活動假牙 減少黏膜負擔邱武平分享,可以在特定區域植上人工植體,利用人工植體的穩固來支撐局部活動假牙,減少脆弱的「粘膜」的負擔,病人便可以放心的吃東西;另外在人工植體上,我們可以接上特殊的連接體,把活動假牙扣住,增加局部活動義齒的穩固性,減少進食時,食物跑到假牙內部的機會,而且若植體位置規劃的宜,甚至可以減少鉤子的數量,進而增加美觀。這種利用人工植體來輔助局部活動假牙的方法,因植體數量不用像植牙固定假牙需要那麼多的顆數,所以手術傷口範圍都不會很大,費用上也不會那麼高昂,適合在大範圍缺牙、有預算或身體條件上的限制沒辦法植太多顆植牙,且配戴局部活動假牙不舒適的病人。
長輩喝檸檬水養生「這習慣」恐蛀壞牙根! 牙醫:喝漱口水也要小心
不少長者會跟風「喝檸檬水」養生,但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常務理事溫斯勇指出,越來越多長者牙痛來看醫生時,一次就有將近10顆牙根蛀牙狀況,甚至嚴重到需要根管治療,才發現他們很喜歡在喝檸檬水時,選擇含在嘴裡1至2分鐘才吞下,導致琺瑯質遭到破壞,進而讓牙齦萎縮、口腔發炎。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於去(2023)年12月30日舉辦了「台北銀髮族口腔真幸福 民眾衛教活動」,溫斯勇就分享,關於喝檸檬水可養生這件事他沒有意見,如果正常吞嚥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但若是在喝的過程中,將檸檬水在口中含著再吞,讓檸檬水和牙齒接觸過久,並未立即潔牙,就可能讓牙齒在酸性環境被侵蝕。溫斯勇進一步表示,長者的牙齒本就較多損傷,不少人的牙齦也已經萎縮,而由於牙根的琺瑯質又比牙冠脆弱,脫鈣狀態的牙齒會更加難以清潔,並使得蛀牙的情況更容易發生。另外,溫斯勇孩提到,不少長輩在喝漱口水時也會含個1分鐘以上,但實際上一般會建議不該超過1分鐘,20至30秒就要吐掉,漱口水含得太久,反而會導致口腔黏膜乾澀,造成上顎頻繁破裂。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民眾總認為有高達8成以上的成人患有牙周病,但長者的齲齒問題也該特別注意,除了日常飲食習慣外,隨著年齡增長唾液腺逐漸退化,或有其他慢性病用藥的因素等等,將會減少唾液分泌,讓口腔細菌更容易孳生,若又有刷牙能力下降的情形,便可能讓蛀牙惡化。溫斯勇提醒,除了健保給付提供12歲以上民眾每6個月洗牙1次,今年3月起,還會針對65歲以上、身障、糖尿病或洗腎等慢性病族群,給予每3個月1次的「塗氟」服務,希望民眾能透過定期追蹤口腔健康管理,好在80歲之後還能保有20顆以上自然的牙齒。
40歲男嚼檳榔又抽菸 嚴重牙周病「剩3顆牙」1招解決傳統假牙困擾
一名40多歲的陳先生,因長期嚼食檳榔及抽煙導致全口嚴重牙周病,經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牙醫部贋復科主治醫師邱武平安排全口放射線檢查及治療計畫分析討論後,建議先拔除上顎及下顎過度鬆動的患齒再配戴上顎臨時活動假牙及下顎臨時局部活動假牙,確保拔牙傷口癒合等待過程,仍能正常進食。在活動假牙配戴過程,陳先生反應上下活動假牙不穩定,進食時食物常塞在假牙下方,遇有嚼勁的食物時牙齦會痛,導致食物容易咬不爛。因此在邱醫師的建議下,陳先生接受上顎植入4支人工植體,下顎缺牙區也植入2顆植體,提高局部活動假牙的穩固性及減少牙齦粘膜的負擔。植牙傷口癒合後,邱武平又在人工植體上裝上特殊連接體,並且印模完成正式假牙,跟臨時假牙相比,少了一個勾子,不僅改善美觀問題,因為增加了穩定度與減少粘膜的負擔,也改善了活動假牙不好咀嚼的問題。邱武平指出,面對局部缺牙的病人,可以利用「修磨前後牙」的假牙牙橋或是「人工植體」來幫病人進行缺牙的修復。但若缺牙太多,沒有足夠的牙齒可以提供假牙牙橋的支撐,或是因為預算上及身體系統性的問題,沒辦法接受多顆植牙的治療,局部活動義齒就是假牙醫師在面對局部多顆缺牙病人時的一種治療方式。「植牙搭配局部活動假牙」不僅解決了活動假牙漂浮在口內的尷尬與不適,還克服了傳統活動假牙的缺點。(圖/奇美醫院提供)醫師說明,局部活動義齒靠著鉤子鉤在僅存的牙齒上提供穩固性,讓病人吃東西的時候不會脫落,另外也利用病人缺牙區的牙肉和僅存的牙齒支撐假牙,解決因缺牙而無法咀嚼東西的困擾。但是當缺牙數量愈來愈多,能勾的牙齒愈來愈少,局部活動義齒就會相對變得不穩定,講話時假牙可能會晃動之外,也會不時壓迫到粘膜造成疼痛。除了勾不牢固的問題,由於能夠支撐的牙齒數量減少,也大大增加缺牙區粘膜的負擔,導致病人咀嚼食物沒有力氣、東西咬不爛,進而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在面對大範圍局部缺牙病人首要解決的困境。邱武平提到,局部活動假牙最大的問題就是「粘膜」和「牙齒少」,粘膜是軟的,不像牙齒是硬的身體組織,在受到力量(例如:咀嚼)的時候,會因為被活動假牙壓迫到而容易受傷破皮,或是因為粘膜受到力量而容易造成疼痛,往往會讓病人不敢大力、放心咀嚼食物。「植牙搭配局部活動假牙」不僅解決了活動假牙漂浮在口內的尷尬與不適,還克服了傳統活動假牙的缺點。(圖/奇美醫院提供)另外如果殘存牙齒數少,鉤子能勾的牙齒數量減少,導致假牙不穩固,咀嚼時食物容易塞到假牙內面,導致吃飯吃到一半要拿下來清潔才可以繼續吃,不然食塊如果壓迫到粘膜,也會有疼痛破皮的可能。邱武平說,我們可以在特定區域植上人工植體,利用人工植體的穩固來支撐局部活動假牙,減少脆弱的「粘膜」的負擔,病人便可以放心的吃東西;另外在人工植體上,我們可以接上特殊的連接體,把活動假牙扣住,增加局部活動義齒的穩固性,減少進食時,食物跑到假牙內部的機會,而且若植體位置規劃的宜,甚至可以減少鉤子的數量,進而增加美觀。邱武平強調,這種利用人工植體來輔助局部活動假牙的方法,因植體數量不用像植牙固定假牙需要那麼多的顆數,所以手術傷口範圍都不會很大,費用上也不會那麼高昂,適合在大範圍缺牙、有預算或身體條件上的限制沒辦法植太多顆植牙,且配戴局部活動假牙不舒適的病人。
海濱出現「橙色又佈滿黑色污漬屍骸」 父子發現驚喊:外星人入侵
神秘又狀似可怕的屍體出現在英國蘇格蘭海濱,讓專家們摸不著頭緒,根據民眾表示,這具屍體有類似魚的特性,但又不太像魚,形狀又長又尖,頭部的地方甚至佈滿白色標記,看起來又像人臉,但又不完全一樣。根據《每日星報》等媒體報導,36歲的格雷格(Gregg Jenkinson)和他兒子泰勒(Tyler)在蘇格蘭凱瑟尼斯(Caithness)度假時發現的,對於這個發現他們也感到驚訝,「我們去那裡度假,在途中我們打算到附近港口探索,因為景象很美」,格雷格接著表示,「我們偶然發現了這具屍體,於是到海邊就近檢查,我兒子首先發現了它——他說『看,章魚的觸手』,因為從遠處看它就是這個樣子」。格雷格繼續說,「當我們走近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牠是一條魚,但不知道是什麼魚。當我們用棍子觸摸時,看起來有點脂肪。我很感興趣,因為這是在我們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從未見過的生物」。這具屍體之所以如此迷人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牠的體型,格雷格估計從頭到尾大約有3英尺長,大約接近1公尺,橙色的身體還佈滿黑色污漬。他在其專門的航空攝影臉書粉專DroneHub 上發文稱,「如果沒有外星人入侵,我無法解釋這是什麼」。對此,有網友回覆,「我是一名漁民,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我不知道』」。包括英國鯨豚擱淺調查計畫 (CSIP) 的人員也坦承難以辨識識這具屍體的真實身分,「在我看來,這像是某種小型鯨類動物的腐爛殘骸」。這名人員還表示,「我可以看到背鰭和頭骨的上顎骨從前方伸出,至於物種,僅憑這一點很難說」。英國鯨豚擱淺調查計畫人員認為是某種小型鯨類動物的腐爛殘骸。(圖/翻攝自推特)
人工牙根滑入鼻竇 63歲男靠內視鏡微創手術急救
63歲的凌先生長期以來飽受缺牙困擾,日前他在住家附近的診所接受了左側上顎多顆人工植牙手術。然而,由於長期缺牙以及患有糖尿病的原因,他的上顎骨較薄,因此在植牙手術中需要同時進行鼻竇增高手術。但在手術過程中,由於齒槽骨過於鬆軟,人工牙根意外滑入他的左側鼻竇內。五天後,凌先生被轉介到台北慈濟醫院口腔顎面外科就診,因左側臉頰嚴重腫脹又發燒,醫師立即安排住院並決定進行內視鏡微創手術,從口腔開了微小切口,使用內視鏡器械成功地從鼻竇內取出了人工牙根。齒槽骨不構或太薄 鼻竇增高手術補骨重建缺牙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約有二至三成的人有多顆缺牙,其中許多病人會以全口假牙或是活動假牙替代真牙,但若是假牙設計不良,有可能影響咀嚼效果和生活品質。而人工植牙也是不想做假牙的患者會選擇的一種常見的治療方式。然而,手術前的評估和術式的選擇至關重要,否則會對患者造成損害或引發副作用。何承翰醫師指出,齒槽骨就如同地基般,是支撐牙齒的骨頭,上顎植牙必須在有足夠齒槽骨的情況下才能執行,若病人骨頭不夠或過薄,就需要以鼻竇增高手術補骨,再植入牙根,最後才能重建缺牙。滑入人工牙根 變成異物感染植牙手術前未充分評估齒槽骨的厚度,人工牙根有可能穿過鼻竇,導致鼻竇炎或異物感。若異物掉入鼻竇又未及時處理,將有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的可能,要是細菌沿著鼻竇上緣進入眼眶,更不排除眼窩感染甚至失明的可能。何承翰醫師提到,感染通常發生在異物掉入的三到五天內發生。凌先生的情況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的臉頰在第五天開始感到腫脹和疼痛,進行清創手術時也在鼻竇看到膿液因此一併清創。確認齒槽骨厚度 植牙手術更安全何承翰醫師強調,對於長期缺牙的患者需要進行人工植牙,牙科醫師在植牙前應仔細評估並提供相關風險的詳細解釋。此外,也將使用電腦斷層掃描確認齒槽骨的厚度,以確保選擇最適切的手術方式。植牙患者需要配合醫師的檢查,尤其是當齒槽骨與鼻竇相鄰時,如果患者有長期過敏性鼻炎或鼻黏膜增厚的情況,建議在植牙前諮詢耳鼻喉科醫師,以減輕植牙後的不適感及可能出現的併發症,若民眾不幸發生了類似的併發症,務必迅速就醫,並尋求口腔外科專科醫師的治療。
男童百病纏身「3年看17名醫找無病因」 絕望媽問ChatGPT結局超意外
比醫生更厲害?國外一名男童自4歲開始就飽受各種疼痛折磨,包括磨牙、走路不協調、長不高等,3年內求助了17名醫生,卻依舊找不出原因,最後走投無路決定嘗試「ChatGPT 」,沒想到意外找到病因,動手術後總算解決了這個問題。根據《TODAY》報導,女子考特妮(Courtney)的兒子亞歷克斯(Alex)4歲時開始感到身上疼痛,每天必須服用止痛藥,起初她以為是蛀牙,便帶去看牙醫,但醫生排除了一切,告知亞歷克斯可能正在磨牙,並認為專門治療呼吸道阻塞的醫生可以提供幫助,後來在亞歷克斯的上顎放了一個擴張器,情況有所改善。怎料,考特妮發現亞歷克斯不再長高,因此去尋求兒科醫生幫助,醫生認為是新冠疫情對發育產生的負面影響,還發現亞歷克斯左右腳不平衡,「他會用右腳走路,然後左腳拖著」。然而在物理治療開始前,亞歷克斯出現嚴重頭痛,只好去請教神經科醫生,被告知有偏頭痛,因此又轉到耳鼻喉科,檢查是否有鼻竇或呼吸道導致的睡眠問題。考特妮求助ChatGPT,竟意外找到答案。(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只不過,無論看了多少位醫生,專家只會解決自己領域的專業。物理治療師認為亞歷克斯患有下疝畸形,會造成大腦異常,考特妮開始去拜訪更多醫生,包括其他兒科醫生、兒科內科醫生、成人內科醫生和肌肉骨骼醫生,但仍然沒有找出原因。3年以來,考特妮帶亞歷克斯拜訪17位不同的醫生,卻沒診斷出真正病情,沮喪不已的她註冊ChatGPT,並輸入相關的症狀,希望得到答案,結果判斷是罹患「脊髓拉扯症候群」(tetheredcord syndrome),是一種由組織附著引起的神經系統疾病,因為限制脊髓在脊柱內的移動,才會造成異常拉伸,引發疼痛。考特妮馬上帶亞歷克斯帶醫院就診,神經外科醫生證實病情,隨後動手術,目前仍在康復中。對此,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安德魯(Andrew Beam)指出,ChatGPT可以成為診斷的好夥伴,因為它可能不像醫生有盲點,但不可能取代臨床醫生的專業知識,「ChatGPT有時找不到會亂給答案,實際上並不存在」。
鼠鼠怕怕!小松鼠突巴動保員不肯走 原是遭2米大黑蛇追獵險喪命
新北市板橋區華東公園近日驚傳蛇類出沒,動保處接獲通報後派員前往查看,突然有一隻年幼松鼠降落在動保員背上不肯離開,原以為是小松鼠受傷,仔細看才發現樹底有黑眉錦蛇正虎視眈眈,立刻將松鼠帶回交由獸醫檢查,並把黑眉錦蛇捕獲後,帶至深山人煙稀少雜木林區野放。動保處上月中接獲公園有蛇出沒消息,板橋動物之家動保員立刻前往現場檢視,並搜索蛇類可能藏匿的裂隙孔洞時,該隻小松鼠卻突然跳到動保員身上不願離開。動保員判定該隻小松鼠尚且年幼,原以為是牠是攀爬不慎墜落,遂將松鼠放回樹上,但松鼠竟又跳回動保員身上巴住不走,細看才發現樹底有隻2公尺長的黑眉錦蛇正虎視眈眈。動保員不忍年幼松鼠「慘遭蛇口」,立刻將牠護在身上,而黑眉錦蛇為無毒蛇種,但為避免引起民眾驚慌,將黑眉錦蛇捕獲後帶至深山人煙稀少雜木林區野放。該隻松鼠則被帶回板橋動物之家,由駐區獸醫徐愛明檢查,松鼠外觀無明顯傷口,不過口腔上顎門牙斷裂有輕微滲血現象,研判可能快速奔跑時撞擊引起,於是將牠留下診治。動保處表示,松鼠十分乖巧,清潔傷口及上藥都很配合,無牙的松鼠前幾日無法啃咬飼料堅果,動保員以動物用代奶針筒慢慢灌食,經過數日照護松鼠牙齒已長回,啃食飼料堅果也很順利,在照護松鼠同時也定時讓松鼠練習爬樹,期能在完全恢復健康後讓松鼠回歸自然。動保處表示,捉蛇是緊急業務,在接到案件後動保處會立即派員前往現場,而動保員抵達現場後會確保每個環節都符合安全規定後再行作業。另民眾若發現鳥類或野生動物受傷,可立即通報動保處專線02-2959-6353報案,動保處24小時不打烊,負責拯救受傷、受困動物,並給予適當收容安置及醫療照護,期許市民共同愛護動物,為提昇動物福利盡份心力,展現新北市友善動物之城的最美風景。
林志穎首揭車禍X光「滿滿釘子」 「鼻→下巴全斷」帥臉靠20顆鈦合金骨釘護住
在演藝圈有「不老男神」稱號的48歲男星林志穎,去年7月駕駛特斯拉發生嚴重車禍,性命一度垂危,他的臉部、肢體受到重傷,不但做了顏面骨折重建手術,手臂還植入11支骨釘固定。還好經過專業診療,加上一整年的積極復健,最近他登上大陸綜藝《披荊斬棘》,與外界分享這一年來受傷跟復健的經歷,他在節目中曝光了幾張自己當時傷勢的X光照片,除了手臂植入11支骨釘,他還因為半張臉的骨頭,從鼻子到下巴幾乎斷掉,臉上現在鎖了多達20幾個鈦合金骨釘,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林志穎表示,在車禍發生當下,他的傷勢十分嚴重,尤其他的顱骨破裂,面部還骨折,差一點點就半身不遂。他並指出,自己顴骨部分碎裂,「這邊都碎掉(顴骨下方),然後這裡…(右邊)上顎從這裡斷裂到這裡(左邊顴骨下方)」,所以臉部鎖了20個鈦合金骨釘。他並在節目上坦言,自己從鼻子到下巴的部位,全部經過手術重建。除了面部傷勢嚴重,林志穎還曝光了自己因為車禍,手臂也裝有鈦合金板和11個鈦釘的X光照片,全是滿滿的釘子。他還透露自己現在雖然能看似康復的出現在螢光幕前,但其實他的手臂目前只能舉到及肩這麼高,傷勢並未完全康復。回首過去這一年漫長的復健之路,林志穎坦言在過程中,他等於從鼻子到下巴,全都經過手術重建,期間自己最大的心靈支持力量,來自粉絲的留言和鼓勵。他也強調,是粉絲的鼓勵跟支持,才幫助他鼓起勇氣站上舞台。
8歲女童玩悠波球意外骨折 康復後暖心籌款:想幫助其他人
一名8歲英國女童莉莉梅韋斯特(Lily-Mae West)2月和家人到北約克郡度假時,被透明塑膠悠波球撞倒後臉部著地,導致頭骨15處骨折,腦部受傷、眼窩及上顎骨折,治療期間獲得慈善機構幫助。她康復後主動發起募款,還在奶奶家門口擺攤義賣麵包,收入及善款都是為了要幫其他病童買新書和玩具,她表示「我想做點什麼來幫助其他孩子」。當時莉莉梅才8歲,她和家人一起到北約克郡度假,大家一同玩起了悠波球足球競賽,但因為莉莉梅過程中感到幽閉恐懼,所以就退出,待在遊戲區旁邊看其他人玩,不過這時她卻被一個悠波球撞倒,臉部直接撞到了水泥地上,腦部受傷,眼窩及上顎骨折。莉莉梅的母親凱蒂韋斯特(Katie West)回憶當時表示「淚水從她的臉上流下來。這太可怕了。作為父母,你永遠想像不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同時凱蒂也坦言,女兒因為受傷骨折,在醫院住院一周,雙眼瘀青,顱骨15處骨折,腦部有液體滲出,幸好腦損傷並沒有太嚴重,雖然行為有些微改變,有時會情緒不佳,也不像以前那樣自信,莉莉梅表示「在住院的時候我感到很不安,因為我覺得很可怕」,不過,在她治療的期間,受到了慈善機構Day One Trauma Support的情感心理支持、經濟與法律諮詢等協助,這也讓莉莉梅康復後主動提出「想要發起募款,回饋給醫院和慈善機構」。凱蒂替莉莉梅在募款網站開設捐款頁面,目前已經籌到870英鎊(約新台幣3.5萬元),此外,募款文章也提到,莉莉梅在9月1日周五下午會在奶奶家門口擺攤,販售自製檸檬水和麵包,所有善款及收入都會用來幫其他病童買新的書和玩具。凱蒂自豪地說,「莉莉梅非常了不起,這都是她的主意」。
北醫附醫和體花蓮門諾 縮短醫療距離造福偏鄉患者
五年,是時間上的概念,而在病人治療路途的空間概念上,卻整整濃縮了兩百公里的距離。故事背景在花蓮縣豐濱鄉,當地僅有一間衛生所以及一間花蓮醫院豐濱原住民分院,一間健保特約藥局也沒有。陳國鼎有位病人小傑(化名),是個唇顎裂寶寶,這些寶寶有個可愛的別稱「兔寶寶」(或稱兔寶),但他們的命運卻常不如別稱般可愛。唇顎裂患者整個治療過程,多是從出生到十八歲成人。然而,正因為北醫附醫顱顏中心與花蓮門諾醫院共同開設門診、建立團隊,小傑才能就近治療。儘管從小傑住家豐濱鄉到同在花蓮市區的門諾醫院,開車都要花上一小時又十五分鐘,但遠比他北上就醫節省半天時間。因為從花蓮豐濱到位於台北吳興街的北醫附醫,距離就超過兩百公里。尚未出生前就被檢測出是「兔寶寶」的小傑,父母親思考許多才決定勇敢生下這個孩子。對於「兔寶寶」來說,前三個月是修復黃金期,而小傑出生後,就在父母陪伴下每兩週至門諾醫院調整牙蓋板,為第一次唇鼻修復手術做準備。但還需要進行第二次顎裂修復手術,為了不讓小傑在手術前來回奔波,加上陳國鼎在鄰近手術前也還沒見過小傑,於是團隊決定反其道而行,由他們先到花蓮進行家訪。團隊一看到小傑才得知,孩子因體重不足無法開刀,只能先交代母親照顧事項。只是眼看著手術時間逼近,小傑的體重還是不足,該怎麼辦呢?陳國鼎憑著多年經驗,化被動為主動,規劃將孩子直接送來台北,先好好養胖再開刀。於是北醫附醫啟動醫療外接行動,光是開車就超過三小時,由協調師蔡宛祐及專科護理師潘禕琳至花蓮門諾醫院接回小傑,隨即展開由跨團隊中的新生兒科所擬定的增重計畫,預計一天增重一百公克,希望小傑在手術前的體重能夠達標。陳國鼎說明,小傑的情況為雙側裂,在唇顎裂裡組織缺損較多、較為嚴重,而且雙側裂手術工程的難度及要求都比單側唇顎裂要大,術後恢復期所需要的營養也相對較高,因此直接將孩子接到北醫附醫是較好的選擇。在手術前,還有其他功課,「因為他(小傑)的上顎分成兩塊,口蓋板在唇顎裂治療上是滿重要的一環,所以要先改善術前的條件。」於是團隊一步一步來,先由門諾醫院的矯正牙科製作口蓋板,再由北醫附醫矯正牙科接手進行鼻子塑型工程,讓花蓮與台北的治療完全接軌。擬定「作戰」計畫後,團隊上緊發條,按部就班,讓小傑的第一次的手術(唇修復)平順過關。直到第二次的手術(顎修復)前,難題再度來襲。二○二一年五月中旬,全台因為新冠疫情影響,無法跨院治療,陳國鼎與小傑這段期間都只能靠網路聯繫。直到八月,疫情稍緩,小傑才到台北進行第二次手術。至於術後的後續追蹤,像是小傑的發音是否正確,就靠網路傳影片的方式,解決路途遙遠、回診不易的困難。陳國鼎細述小傑的就醫情況,而北醫附醫與門諾醫院的連動,也是實踐「就近治療」的縮影。醫學越精進,越能做到的事師承羅慧夫醫師的陳國鼎思忖,當年羅慧夫想在台灣建立一個世界級的顱顏中心,看著老師的理想成真,但家長卻必須付出帶著孩子奔波的代價。就像團隊分享治療成果時,曾有外國醫師對陳國鼎說:「可是你們增加了病人的負荷(burden of care)。」儘管當時大家皆認為,所謂的「負荷」,本來就是病人所必須要負擔的。然而,這句話還是讓陳國鼎不禁反思,目前台灣在顱顏的治療水準確實很高,但一年只有兩百多位新病友,醫療技術上很難再有重大突破。看清事實的陳國鼎想起,羅慧夫教他的一件事情,「每個細節,你只要比人家多一分,十個細節加起來,就比人家多十分。細節是要花時間的,我們一個唇裂手術要花三個半小時,是同儕的兩倍以上時間,就是花在細節上。這些細節影響的是病人未來的人生,而且就只有這次機會。」短短一段話,其實就是全人醫療的思考。儘管外界看起來,顱顏中心團隊像是從零到一、一步一腳印地前進,但在陳國鼎眼中,是「從零到無限大」,他深信,「我們是一個新團隊,因為沒有局限,有無限的可能。」路途的遙遠可以用地理思維來看,但這一份心意和細節,可以將遙遠縮短至方寸之間、是心也是新的距離。本文摘選自《生命關鍵、健康永續 北醫附醫全人醫療的溫柔革命》,發光體出版
深海怪魚「狼鰻」現蹤 口內滿滿尖牙連上顎都整排長齒
國外一名專門捕捉深海動物的漁夫發現了一種長相奇特的魚,它長了一整排與人無異的牙齒。該影片上傳Instagram後讓許多網友害怕不已,直言這種魚根本是怪物。這位漁夫來自俄羅斯,名叫Roman Fedortsov,他致力於尋找神秘未知生物,這次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在海上漂流,一邊尋找特別的生物,一邊經營自己的社群平台,分享這些奇特生物給粉絲看。7月23日,他上傳了一支怪魚影片,影片中他把怪魚的嘴巴打開,發現這種魚的牙齒與人類的沒有什麼差別,而且上顎還多了直直兩排的牙齒,密集程度看得人起雞皮疙瘩。他在影片上傳後配文「你能擁有的牙齒數量沒有限制。尤其是那顆大牙!」背景音樂選擇了「刺客教條」內的歌曲,讓整部影片多了一股詭譎神秘感。網友看完後驚訝留言「我以為是變種海豹」、「這種魚很好吃」、「難得一見的深海魚」、「怪物」。Roman認為這種魚是屬於一種叫「狼鰻」的生物,狼鰻又名鰻狼魚,根據國家地理雜誌頻道分享,狼鰻是厲害的掠食者,特別喜愛海膽與螃蟹等硬殼獵物,且這種魚可以產下多達一萬顆魚卵,父母會分配好工作,一方狩獵、一方守護家裡。科學家認為狼鰻會終身配對,並同在一個窩生活,直到被更大隻的狼鰻趕離。
呼吸錯誤恐導致牙齒歪斜! 醫傳授「鼻之呼吸」4招奧義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鼻子是正確的呼吸器官,但許多人卻是以消化器官-嘴巴進行呼吸。台灣鼻科醫學會前理事長、台大醫院耳鼻喉部葉德輝提醒,當民眾發現嘴巴呼吸阻力較小又輕鬆,自然會習慣用嘴巴呼吸,若孩童時期就養成嘴巴呼吸的習慣,發育期的鼻子減少刺激會導致發育變慢,臉型就會跟著改變,使得上顎及下顎骨失常,容易導致咬合不正。習慣用嘴巴呼吸的人,可以練習4個要訣,重新找回「鼻之呼吸」。呼吸學問大不同 用錯方式小心將污染直接吸進體內正確呼吸常被忽略,不少民眾使用錯誤方法呼吸卻不自覺,影響身體健康。台灣鼻科醫學會20日舉辦《鼻之呼吸 義診園遊日》衛教活動,由台大醫院耳鼻喉部蘇喨言醫師與趙君豪醫師現場為民眾義診。經口呼吸僅是暫時性替代鼻子呼吸的方式,並非正常的呼吸通道,而造成呼吸不通順的原因包括先天性或後天性:先天性:常見的例如鼻中隔彎曲或腺樣體肥大。後天性:常見的則是下鼻甲肥大,造成鼻子無法正常呼吸。雖然經口呼吸或以鼻呼吸都可以呼吸,但鼻子與嘴巴的功能不同,兩者對身體的影響也有很大的差異。經鼻呼吸空氣經鼻進入時,鼻腔內黏膜的微血管及黏液能有效過濾空氣中的灰塵、細菌和病毒,黏液層更能滋潤及加溫吸入的空氣,降低吸入空氣對肺部的傷害。經口呼吸容易使喉嚨變得乾燥,而且口腔並沒有呼吸粘膜可以對空氣進行過濾與調整,使這些空氣中的污染物直接吸入肺部,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長期用嘴巴呼吸 恐衍生3種狀況近年來工業發展迅速,導致空氣污染漸趨嚴重,而台灣的海島型氣候讓環境濕熱且溫差大。據健保申報資料分析,108年國人因過敏性疾病就醫人數約355萬人,就診率為每十萬人口15,038人,男、女性就醫人數各約為163萬人(46.0%)以及192萬人(54.0%),顯示鼻子過敏在台灣相當普遍。非過敏性鼻炎也是一大問題,非過敏性原因引起的鼻炎好發於20歲以上成人。在慢性鼻炎的病人身上常發現腫脹的下鼻甲黏膜,不少病人也會同時合併有鼻中隔彎曲,導致許多病人覺得鼻子被塞住而想要用嘴巴呼吸;部分兒童更因腺樣體肥大,造成長期使用嘴巴呼吸,這些問題久了就有可能衍生出以下3個狀況:1 牙齒歪斜經口呼吸時舌頭須平貼在口腔底部,久而久之舌頭抬起力量不足,口腔內肌肉受力不均衡,長期下來會導致暴牙、戽斗、齒列不正、咬合不正等問題,而咬合不正甚至會造成其它器官疾病。2 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風險經口呼吸無法像鼻子呼吸那樣能有效過濾空氣中有害物質,因此較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特別是幼童容易造成扁桃腺增生的情況。3 減低呼吸效率鼻子有過濾、加溫、加濕、抗菌等功用,倘若改用嘴巴呼吸,就會失去鼻子保護的功能。並因為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長期下來會造成身體慢性缺氧,產生慢性疲勞的症狀。經口呼吸如何治療?振興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張智惠分享,若長期習慣經口呼吸,會對睡眠、健康、情緒帶來影響,例如睡覺時若習慣使用經口呼吸,舌頭會更容易退到喉嚨裡、阻礙呼吸,也就容易出現呼吸暫停、打鼾、氧氣不足、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現象,進而打斷睡眠周期,降低睡眠品質;此外,舌頭位置也會影響到牙齒排列,導致下巴後縮臉型改變;若是支氣管較為敏感的病人,長期使用嘴巴呼吸,因空氣沒有經過鼻腔失去過濾功能,更容易讓病原體進入到身體裡影響身體健康。鼻子過敏在台灣發生率相當普遍情況,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現今除了藥物治療,也有多種手術方式可進行治療。新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徐英碩表示,鼻塞手術造成疼痛有3大原因:傷口太大、視野局限麻藥打不周全、術後鼻填塞止血導致無法用鼻子呼吸,但現在已有許多先進的手術治療方式及新式醫材可選擇,開完刀後能快速止血,讓病患可以馬上用鼻子呼吸,不會有脹痛感,也不用經歷移除鼻填塞的過程,術後觀察一下,隔日就能回歸日常生活,省去許多住院時間。成為「鼻之呼吸」傳人 4招練起來習慣經口呼吸的民眾,醫師建議可練習以下4個要訣,重新找回經鼻呼吸的習慣:1. 時刻提醒自己使用鼻子呼吸2. 呼吸要緊閉雙唇,並將舌頭頂住上顎3. 避免用力呼吸,穩定呼吸節奏4. 如果鼻塞,可使用溫熱毛巾敷蓋鼻孔,以短暫緩解鼻塞現象透過以上練習,並保持自在舒適的速度和力量,可逐漸養成經鼻呼吸的好習慣,維持身體的平衡與健康。醫師提醒,若長期受鼻塞所困擾,應盡快尋求耳鼻喉科醫師的協助,進行專業的評估,切勿因為經口呼吸的不良習慣而衍生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