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後縮
」「看面相」能知會不會打呼 醫曝5特徵:建議求診治療
許多人睡覺會打呼,甚至出現睡眠呼吸障礙問題。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便分享,可能從5個面相判斷是否會打呼,若問題嚴重應立即就醫,否則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會有生命危險。陳亮宇在臉書專頁表示,面部特徵若有脖子特別粗短、下巴有些後縮、雙下巴有點肥厚,這些人多數都會打呼,從外觀來看,可以簡單快速地做初步判斷,但詳細是否有睡眠呼吸障礙,仍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評估,做進一步的睡眠檢查。如何從面相判斷會不會打呼?1.脖子粗短男性頸圍大於38公分,女性頸圍大於35公分2.舌頭肥大扁桃腺或舌頭肥大,易導致呼吸道阻塞3.下巴後縮下巴窄小、內縮,導致壓迫4.顱顏異常例如:鼻中膈彎曲5.男性男性罹患機率是女性的2~8倍陳亮宇提醒,睡不好是百病根源,若有嚴重打鼾問題,建議積極求診治療,以免憾事發生。據了解,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打呼,因為氣流經過被阻塞的呼吸道(包括鼻腔和咽喉處的上呼吸道)所發出的聲響,除了會造成患者白天精神不濟,工作效率變差外,也可能在騎車或開車時,由於疲累、打瞌睡而發生車禍,長期下來也會對血壓、心臟和腦部血管功能造成影響,增加心臟病及腦中風的危機。
呼吸錯誤恐導致牙齒歪斜! 醫傳授「鼻之呼吸」4招奧義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鼻子是正確的呼吸器官,但許多人卻是以消化器官-嘴巴進行呼吸。台灣鼻科醫學會前理事長、台大醫院耳鼻喉部葉德輝提醒,當民眾發現嘴巴呼吸阻力較小又輕鬆,自然會習慣用嘴巴呼吸,若孩童時期就養成嘴巴呼吸的習慣,發育期的鼻子減少刺激會導致發育變慢,臉型就會跟著改變,使得上顎及下顎骨失常,容易導致咬合不正。習慣用嘴巴呼吸的人,可以練習4個要訣,重新找回「鼻之呼吸」。呼吸學問大不同 用錯方式小心將污染直接吸進體內正確呼吸常被忽略,不少民眾使用錯誤方法呼吸卻不自覺,影響身體健康。台灣鼻科醫學會20日舉辦《鼻之呼吸 義診園遊日》衛教活動,由台大醫院耳鼻喉部蘇喨言醫師與趙君豪醫師現場為民眾義診。經口呼吸僅是暫時性替代鼻子呼吸的方式,並非正常的呼吸通道,而造成呼吸不通順的原因包括先天性或後天性:先天性:常見的例如鼻中隔彎曲或腺樣體肥大。後天性:常見的則是下鼻甲肥大,造成鼻子無法正常呼吸。雖然經口呼吸或以鼻呼吸都可以呼吸,但鼻子與嘴巴的功能不同,兩者對身體的影響也有很大的差異。經鼻呼吸空氣經鼻進入時,鼻腔內黏膜的微血管及黏液能有效過濾空氣中的灰塵、細菌和病毒,黏液層更能滋潤及加溫吸入的空氣,降低吸入空氣對肺部的傷害。經口呼吸容易使喉嚨變得乾燥,而且口腔並沒有呼吸粘膜可以對空氣進行過濾與調整,使這些空氣中的污染物直接吸入肺部,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長期用嘴巴呼吸 恐衍生3種狀況近年來工業發展迅速,導致空氣污染漸趨嚴重,而台灣的海島型氣候讓環境濕熱且溫差大。據健保申報資料分析,108年國人因過敏性疾病就醫人數約355萬人,就診率為每十萬人口15,038人,男、女性就醫人數各約為163萬人(46.0%)以及192萬人(54.0%),顯示鼻子過敏在台灣相當普遍。非過敏性鼻炎也是一大問題,非過敏性原因引起的鼻炎好發於20歲以上成人。在慢性鼻炎的病人身上常發現腫脹的下鼻甲黏膜,不少病人也會同時合併有鼻中隔彎曲,導致許多病人覺得鼻子被塞住而想要用嘴巴呼吸;部分兒童更因腺樣體肥大,造成長期使用嘴巴呼吸,這些問題久了就有可能衍生出以下3個狀況:1 牙齒歪斜經口呼吸時舌頭須平貼在口腔底部,久而久之舌頭抬起力量不足,口腔內肌肉受力不均衡,長期下來會導致暴牙、戽斗、齒列不正、咬合不正等問題,而咬合不正甚至會造成其它器官疾病。2 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風險經口呼吸無法像鼻子呼吸那樣能有效過濾空氣中有害物質,因此較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特別是幼童容易造成扁桃腺增生的情況。3 減低呼吸效率鼻子有過濾、加溫、加濕、抗菌等功用,倘若改用嘴巴呼吸,就會失去鼻子保護的功能。並因為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長期下來會造成身體慢性缺氧,產生慢性疲勞的症狀。經口呼吸如何治療?振興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張智惠分享,若長期習慣經口呼吸,會對睡眠、健康、情緒帶來影響,例如睡覺時若習慣使用經口呼吸,舌頭會更容易退到喉嚨裡、阻礙呼吸,也就容易出現呼吸暫停、打鼾、氧氣不足、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現象,進而打斷睡眠周期,降低睡眠品質;此外,舌頭位置也會影響到牙齒排列,導致下巴後縮臉型改變;若是支氣管較為敏感的病人,長期使用嘴巴呼吸,因空氣沒有經過鼻腔失去過濾功能,更容易讓病原體進入到身體裡影響身體健康。鼻子過敏在台灣發生率相當普遍情況,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現今除了藥物治療,也有多種手術方式可進行治療。新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徐英碩表示,鼻塞手術造成疼痛有3大原因:傷口太大、視野局限麻藥打不周全、術後鼻填塞止血導致無法用鼻子呼吸,但現在已有許多先進的手術治療方式及新式醫材可選擇,開完刀後能快速止血,讓病患可以馬上用鼻子呼吸,不會有脹痛感,也不用經歷移除鼻填塞的過程,術後觀察一下,隔日就能回歸日常生活,省去許多住院時間。成為「鼻之呼吸」傳人 4招練起來習慣經口呼吸的民眾,醫師建議可練習以下4個要訣,重新找回經鼻呼吸的習慣:1. 時刻提醒自己使用鼻子呼吸2. 呼吸要緊閉雙唇,並將舌頭頂住上顎3. 避免用力呼吸,穩定呼吸節奏4. 如果鼻塞,可使用溫熱毛巾敷蓋鼻孔,以短暫緩解鼻塞現象透過以上練習,並保持自在舒適的速度和力量,可逐漸養成經鼻呼吸的好習慣,維持身體的平衡與健康。醫師提醒,若長期受鼻塞所困擾,應盡快尋求耳鼻喉科醫師的協助,進行專業的評估,切勿因為經口呼吸的不良習慣而衍生其他問題。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警訊 長期恐增中風機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許多人認為睡覺打呼是因為太累,鼾聲如雷更是白日操勞的證明,但如果常常打呼到一半突然沒聲音,好幾秒後呼聲才又繼續或是被嗆醒,就要小心可能是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恩主公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郭哲麟表示,病人即使睡很久仍會覺得睡不飽、白天容易嗜睡,長期可能增加中風機率。睡眠呼吸中止症 高危險群須注意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定義是在睡眠中每小時有5次以上呼吸中止,且每次中止時間超過10秒,最常見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可能因頸圍過粗、咽喉肌肉退化、臉或鼻部構造異常等原因造成上呼吸道狹窄甚至阻塞,導致睡眠時呼吸短暫中止後缺氧、睡眠中斷,其好發於男性、肥胖者、年長者及先天性臉部構造變異或下巴後縮者。郭哲麟醫師表示,首要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方式是在睡眠時配戴呼吸器,呼吸器又分為兩種,陽壓呼吸器是利用氣流支撐上呼吸道避免塌陷,但需要患者長期配合在睡眠時配戴;沒有鼻塞的患者可以選擇負壓呼吸器,其原理是利用負壓吸住、固定口腔和咽喉組織,避免舌頭往後阻塞呼吸道,嘴巴需要閉緊才有治療效果。先以物理治療 再考慮手術治療輕、中度的患者可至牙科諮詢、製作止鼾牙套,睡眠時使用可以改變咬合,使下頜與舌頭往前位移,防止舌根阻塞呼吸道。睡眠配戴器具之餘,再針對病因做其他治療,像是使用鼻噴劑讓鼻部暢通、減重降低頸部脂肪的擠壓、側睡避免舌頭往後倒造成呼吸道阻塞、做口咽肌肉訓練讓肌肉有張力和彈性支撐咽喉空間等。郭哲麟醫師指出,手術治療是將鼻腔與咽喉增生或異常的組織切除或矯正,增加上呼吸道的空間,例如鼻中膈彎曲、肥厚性鼻炎、扁桃腺肥大或舌根肥厚等。下巴後縮等顏面骨變異問題也可與口腔外科討論是否進行正顎手術,除了美觀上的考量,也能增加內側呼吸道的空間,達到治療呼吸中止症的效果。長期罹病影響精神 及早就醫討論治療郭哲麟醫師呼籲,長期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會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況,造成嗜睡、情緒管控不佳、記憶力與專注力衰退等影響外,因慢性缺氧會使血管病變,間接提升心肌梗塞、腦中風與失智症的風險,平常常見的「三高」也會因為患者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更難治療,男性則可能會造成陽痿或是性功能低下。郭哲麟醫師建議睡覺時常「嗆醒」、頻繁夜尿、不正常打鼾或鼾聲如雷的民眾可以到醫院進行睡眠檢查,及早與醫師討論並治療,避免症狀日漸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
長期戴口罩導致「下巴後縮」顯老 日本牙醫師揭1方法免費「改善臉型」
隨著新冠疫情已持續3年之久,出門戴口罩如今也成為大眾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對此,日本牙醫師山口和巳則在綜藝節目「カズレーザーと学ぶ」上示警,長期戴口罩會改變我們的呼吸方式,進而對臉部形狀和牙齒排列造成負面影響。據《網易》的報導,山口醫生表示,他在疫情期間觀察到很多前來矯正牙齒的病患,特別是還處在發育階段的小朋友,其實並不是牙齒天生就長得不整齊,而是因為疫情期間長期戴口罩改變了呼吸方式,進而對臉形和牙齒排列帶來負面影響。山口醫生還在節目中展示了病患矯正呼吸方式前後的臉型差異,只見照片中的小朋友只是單純將嘴巴呼吸的習慣改回用鼻子呼吸,短短7個月就大幅改善下巴後縮與暴牙的問題,這讓節目來賓不敢置信的表示:簡直是修圖。照片中的小朋友只是單純將嘴巴呼吸的習慣改回用鼻子呼吸,短短7個月就大幅改善下巴後縮與暴牙的問題。(圖/翻攝自《網易》)山口醫生指出,關鍵就在於用嘴巴呼吸還是用鼻子呼吸!「對未滿12歲,還在發育期的小朋友來說,變化會相當大。」山口醫生進一步解釋,用鼻子呼吸會讓鼻腔周遭持續受力,加上舌頭自然頂住上顎,鼻子附近的肌肉和骨頭就會變得緊實。反觀如果用嘴巴呼吸,就會導致上顎骨和附近的肌肉向下塌陷。山口醫生也點出長期戴口罩的問題:「因為戴口罩比較難用鼻子吸氣,因此很多小朋友就會自然用嘴巴呼吸。這種情況有可能導致臉部塌陷,讓你看起來特別老!」用鼻子呼吸會讓鼻腔周遭持續受力,加上舌頭自然頂住上顎,鼻子附近的肌肉和骨頭就會變得緊實。(圖/翻攝自《網易》)山口醫生也提醒,不論是小朋友還是大人,都應該留意自己是不是不小心習慣用嘴巴呼吸了,如果發現要趕緊矯正用鼻子呼吸,「只要時時注意自己有沒有用鼻子呼吸,久而久之大腦和肌肉就會習慣了。」至於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習慣用嘴巴呼吸呢,醫生則要求來賓先閉上嘴巴,並用鼻子深呼吸3次後,馬上檢查自己的舌頭在哪個位置,如果舌尖頂著上顎,代表平常習慣用鼻子呼吸,如果舌頭前端沒有頂著上顎,就代表平常習慣用嘴巴呼吸!山口醫生解釋,這是因為人一旦習慣用嘴巴呼吸,舌頭頂著上顎就會很礙事,所以舌頭不自覺就會下移。
下巴後縮導致「呼吸道阻塞」 51歲男每小時竟窒息65次!
本身體重標準,也有規律運動習慣的51歲王先生,晚上睡覺時打鼾非常大聲,甚至會突然中止呼吸,造成白天精神不濟。經醫院診斷後,發現王先生患有重度混和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每小時窒息指數高達65.5次,醫師評估是因上呼吸道結構異常、下巴後縮與輕微歪斜所導致的呼吸道阻塞。因王先生不習慣配戴陽壓呼吸器(CPAP),故在耳鼻喉科暨頭頸外科的協助下,進行功能性外科手術,大幅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窒息指數,王先生的睡眠品質與精神也獲得顯著提升。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季照芸表示,由於王先生扁桃腺較大、懸壅垂較長,同時伴有肥厚的舌根、狹窄的咽喉側壁空間,造成呼吸道空間不足,而引發睡眠呼吸中止症。因王先生戴不習慣陽壓呼吸器,斷續的使用也造成治療效果不佳,醫師評估後建議透過睡眠外科手術方式擴張呼吸道空間,減少窒息機率。為避免術中神經損傷,季照芸主任先利用3D立體列印頦舌肌下頷成型手術,事先以3D電腦斷層立體模擬,客製化患者的神經齒根位置,同時預期術後外觀,除改善呼吸道空間,更能處理下巴後縮與歪斜等問題;另配合處理上呼吸道結構異常,同步進行懸壅垂顎咽成型手術、咽喉側壁成型手術及舌根減積手術。術後王先生每小時窒息指數從65.5次降至13.5次,且同時改善下巴後縮和歪斜,不僅解決上呼吸道狹窄問題,也讓歪斜的外表得到美化。睡眠醫學日新月異,治療方式多元,需要完整的客製化制定治療方向,才能達到最適合也最有療效的治療方式。季照芸主任呼籲,若有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民眾經陽壓呼吸器治療未果,也可至耳鼻喉科諮詢睡眠外科手術,利用手術方式擴張呼吸道,讓睡眠不再是一件累人的事情。
【年輕猝死4】醫師自救靠CPAP氣沛治療 一用8年終於睡好
萬芳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洪士涵也有呼吸中止症問題,他認為藉由減重改善呼吸中止症,對亞洲人來說成效不大,其實多數呼吸中止症的原因都不明,他自己當初也沒有過重問題,只能推測是亞洲人下巴後縮、呼吸道狹窄,熟睡後就容易堵塞呼吸道。「如果是咽喉結構導致呼吸中止,可以試著手術切除解決,但因為我病況屬於中度,認為手術改善有限,所以就直接選擇使用『CPAP氣沛治療』。」洪士涵說。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指出,CPAP氣沛治療是呼吸中止的第一線治療方式,主要是透過機器產生持續氣流,維持連續性正壓來打開阻塞的氣道,維持呼吸道通暢。「我至今已經使用了8年,每晚都戴著CPAP氣沛治療的面罩睡覺。」洪士涵說,第一天還在適應,第二天醒來發現面罩沒被扯掉,而且精神明顯變好。「我當時看了一下手錶,發現自己睡的時間並不長,卻有一種睡很久的感覺。」國外研究顯示,使用CPAP氣沛治療7年後的心血管風險大幅降低。施振榮日前受訪時,也坦承使用CPAP氣沛治療來控制自己的心血管疾病,他說:「如果生命重要,就試著去適應一個幫助健康的器材。」目前CPAP氣沛治療的選擇愈來愈多,但台灣仍屬自費項目,要價大約3~5萬元左右,洪士涵笑說這些年來用過無數機種與面罩,現在不僅有符合亞洲人輪廓的面罩,就連氣流也可以針對亞洲人狹窄的呼吸道設計,「想要活命,就不會覺得麻煩。」CPAP氣沛治療主要是透過機器產生持續氣流,維持連續性正壓來打開阻塞的氣道,維持呼吸道通暢。(圖/翻攝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