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床行走
」 手術照MRI驚見1狀況!廖家儀緊急返台手術 「輸2輪血才開刀」病況曝光
女星廖家儀2009年嫁給香港太古可口可樂總經理陳世傑,婚後育有2子1女,一家人定居香港7年,今年8月間決定搬回台灣居住。廖家儀近日常感覺大腿疼痛、麻木,在香港緊急照完MRI後,發現是第4節、第5節椎間盤嚴重突出,且壓迫左腿神經,於是緊急趕回台灣動手術,還一度因血紅素太低無法開刀。廖家儀今(22日)在臉書粉專透露,「整個大腿麻疼了二個月,沒想到到最後這麼多地方都痛。上星期陪著小孩回香港訓練的時候,有一天突然劇痛到連頭頂都痛,本來不斷地復健…⋯好一天、痛四天。在香港緊急照完了MRI之後,發現是第四節第五節椎間盤嚴重突出,而且壓迫左腿神經…難怪我這麼痛」。她表示,由於港台醫師看完片子都建議開刀,於是自己馬上打止痛劑上飛機,撐回台灣動手術,結束後隔天已能下床行走,大腿目前也不痛了,「腰椎痛,不是病,壓迫到了痛起來真的要人命,趁年輕真的要趕快好好治療。當我的腿部神經沒有再被壓迫真的好舒服。這次手術的過程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健康的身體,真的很重要」。廖家儀提到,自己幾度因血紅素太低無法開刀,「醫院也很仔細的要求我先做輸血,前後輸血了二輪…終於達標,才可以開始進行手術。規定會乖乖地聽醫生的話,回家開始好好吃鐵劑,把不夠的血補回來。謝謝所有在身邊幫忙照顧小孩的朋友,謝謝這一次在旁邊陪伴我的姊妹,感謝爸爸神隊長在家裡照顧小孩」。(圖/翻攝自廖家儀的粉絲團臉書)
他穿「洞洞鞋」慘摔斷腿 意外釣出大批苦主:快扔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愛穿搭洞洞鞋搭配襪子,然而日前一名男子因穿增高型洞洞鞋,不幸摔斷腿。他也將這段經歷分享至網路,沒想到意外引發眾多網友共鳴,許多人紛紛曬出自己打石膏的照片。該名網友於21日於在「Threads」平台上發文表示,自己因穿著增高型洞洞鞋不慎跌倒,導致腿部骨折,需到醫院打石膏,這種情況也讓他相當無奈,「走路走到腿斷掉,我是第一個嗎?」貼文曝光後,隨即吸引了許多「苦主」的回應,不少人紛紛表示,穿增高型洞洞鞋經常導致拐到、摔傷,並紛紛建議有同款鞋的人儘快丟掉,「我昨天才拐到,還明明有在看路呢」、「曾經穿洞洞鞋在醫院前面滑倒,痛得我差點爬不起來!再流行也不買了」、「我穿洞洞鞋也會一直跌倒」。甚至還有網友因此送醫治療,「我前陣子穿泡芙從樓梯上摔下來,萬幸只有韌帶受傷而已,整個嚇爛,去照X光還被X光師罵說就是鞋子太高妳才會摔倒」、「昨天剛摔到」、「我是騎車,急煞,腳下來的時候翻船,腳踝那斷了三根」。其中還一名女網友分享她的慘痛經歷,她表示,自己因穿增高型洞洞鞋在樓梯上不慎拐到,從高處摔下來,導致骨折兩處,嚴重到需要開刀治療,無法下床行走,甚至要用尿布解決生理需求,「21歲了還得讓媽媽幫忙換尿布,真的丟臉到不行」,因此她也強烈呼籲,擁有這類鞋子的朋友們趕緊處理掉,以免成為下個受害者。
台灣團30人遊京都「吃燒肉」 11人驚傳食物中毒送醫
台人疫後出遊首選日本!但如今卻傳出30名台灣旅客在京都1家燒烤店用餐後,有11人在陸續出現腹瀉、噁心等食物中毒的症狀。對此,下榻飯店緊急通報消防單位協助送醫,所幸11人病況都算輕微,現階段皆能自主活動,有關當局目前也在積極調查事發原因。據《MBS每日放送》的報導,當地時間21日晚間8點左右,消防局接獲兵庫縣西宮市1家飯店的通報,指出有客人出現食物中毒的症狀。據悉,該團台灣遊客總數約30人,20日晚間在京都一家燒肉店聚餐,但其中男女11人用餐後反映出現噁心、腹瀉等症狀。儘管如此,他們依舊跟隨團體行動,直到21日晚間7時30分抵達位於西宮市的下榻飯店,才由飯店人員代為通報。所幸11人症狀輕微,送醫後已無大礙,目前都能自行下床行走。當地消防部門認為,11人疑似在21日抵達飯店前,就出現食物中毒的情況,現階段已交由有關當局進行調查事發原因。
佳娜生了! 祖雄報喜:是大眼長腿美女
佳娜今(18日)上午平安生下混血寶寶Karina,寶寶重達3625公克母女均安,祖雄稍早在社群報喜:「是大眼長腿美女。」佳娜的恢復狀況很不錯,目前已經可以下床行走了,期待後續看到更多一家三口甜蜜的消息。祖雄分享女兒可愛的小腳丫。(圖/星浪娛樂)據了解,佳娜這週就開始有宮縮反應,昨晚(17日)晚間入院待產,因為寶寶比較大,在醫生的建議之下開始進行催生,也有打無痛分娩,今天(18日)上午進入產房不到一小時就自然產順利產下女兒。原本預計2023年底結束就暫時休息準備待產的祖雄和佳娜,兩人的確是沒辦法閒下來的個性,工作安排到生產前兩天還在錄影工作。昨天祖雄安排了與佳娜第一次約會的行程,帶佳娜重遊野柳,享受最後一刻的兩人世界。而佳娜出院後也會遵循台灣的傳統,入住月子中心體驗台灣的坐月子文化,兩人此刻的心情很開心很感動。
奇蹟發生!她意外墜崖全身骨折卻「治好了癲癇」 感嘆:重獲2次生命
外國一名24歲的女子原先患有癲癇症,近10年來只能使用輪椅移動,劇烈發作時,更常打斷自己的鼻子,而在一次墜崖意外後,雖然導致她全身多處骨頭斷裂、肺部塌陷,甚至引起了敗血症,但在接受10個月的治療與復健後,她竟如奇蹟一般,能夠好好地下床行走。根據英國《鏡報》(The Mirror)的報導,安格哈拉德(Angharad Elliott)於14歲過生日後,突然開始有中風的症狀,也確診了癲癇症,近10年以來都無法正常控制自己的身體,舉凡走路、繪畫等看似簡單的事情,她都做不到。而在2021年10月,一場駭人的事故卻從此改變了她的人生。事發當時,安格哈拉德與家人們在海邊度假散步,她卻突然從40英尺的懸崖滑落,掉進底部一個岩石池塘中,池水瞬間被血染紅,造成她癲癇開始嚴重發作,更可怕的是,安格哈拉德的頭骨、臀部、雙腳當場骨折,還有3處脊椎受傷、肺部塌陷,直到90分鐘後,醫護人員才終於趕到現場。在經過急救後,安格哈拉德成功活了下來,並接受了長達10個月的住院治療和復健,每當她憶起這段漫長且痛苦的康復之路時,總會感嘆「住院的手術次數多到我數不清」。Angharad Elliott在墜崖後,接受了長達10個月的住院治療和復健。(圖/翻攝自The Mirror)不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安格哈拉德的癲癇症開始逐漸好轉,現在她已經能夠四處行走、游泳、跳舞,也可以安靜地看完一整部紀錄片,這樣神奇的故事也讓醫護人員驚嘆,認為心臟驟停、頭部損傷反而「重啟」了她原先造成癲癇症的大腦異常處。對此,安格哈拉德也直言,「我能活著本身就是奇蹟」,這是她獲得的「第2次生命機會」,她一定會全力以赴展望未來,而不是回到過去。
人工關節染蜂窩性組織炎 「3D列印活動型骨水泥」術後隔天可下床
81歲的江伯伯,1年前在外院接受右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3個月前,江伯伯右膝關節腫痛,被外院診斷罹患膝蓋蜂窩性組織炎,吃了3個月的抗生素,右膝蓋關節仍紅腫甚至越來越痛,坐立難安,甚至走路劇痛如同刀割。於是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醫大附醫)骨科部人工關節科林宗立醫師門診,經診斷江伯伯是人工膝關節受到細菌感染,建議接受兩階段手術。江伯伯於10月剛接受完第一階段手術,移除人工關節並先置入本院自行開發的「3D列印活動型骨水泥」。術後第二天江伯伯即可使用輔助器下床行走,膝關節活動度如正常人良好,傷口紅腫也消退。江伯伯直呼: 「原來感染的源頭是人工關節,怪不得蜂窩性組織炎一直吃抗生素治療都不會好」。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平均每年約有1萬5千人次置換人工膝關節,年齡分布在60~70歲。林宗立醫師指出,人工膝關節置換是老年人普遍且成熟的手術,成功率極高,但偶爾還是會有術後感染的可能性,發生率約1%;發生感染主要症狀包括膝關節疼痛、傷口紅腫、竇道化膿、及蜂窩性組織炎久病不癒等,若延遲正確治療造成必須反覆手術與拔除人工關節,嚴重者導致關節功能永久喪失。林宗立醫師進一步分析,慢性人工膝關節感染的標準治療為兩階段手術:第一階段手術為移除人工關節、並置入含抗生素的活動型骨水泥,文獻顯示,感染治療成功率因此高達 92%~95%,待感染控制後,再進行第二階段手術移除骨水泥及人工關節再置換手術,可大幅降低感染復發。林醫師說,與過去靜態型骨水泥相較,置入活動型骨水泥的膝關節活動角度大,可減少關節攣縮及肌肉萎縮,利於第二階段重建手術。林宗立醫師說明,近年來傳統手作、翻模或市售活動型骨水泥因設計上較粗糙或力學不穩定,產生不少骨水泥相關的機械性併發症,如骨水泥破裂鬆脫或關節脫臼,導致膝關節功能反而變差、療程延長、需再接受手術並增加重建手術的困難度。林宗立醫師團隊研發的「3D列印活動型骨水泥」能顯著控制感染,改善關節功能,增加活動角度,並減少併發症。「3D列印活動型骨水泥」已獲得多項專利認證、技術移轉、及多篇國際期刊發表,林宗立醫師表示,若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傷口周邊有疼痛紅腫化膿,經治療後沒有改善,就有可能是人工關節感染,需盡速就醫治療。
男子半身不遂、語言能力下降…竟是牠搞的鬼! 醫:10公分寄生在腦部
大陸廣東廣州有名24歲男子小張(化名),在11歲時出現右側手腳麻痺的症狀,經檢查後發現他的腦部長了一隻寄生蟲「裂頭蚴」,隨後他的家人帶他四處求醫13年後,這期間小張竟因裂頭蚴的寄生而出現手腳偏癱、語言能力下降的情形,還被鑒定為二級殘疾。據《陝視新聞》的報導,小張在11歲時出現右側手腳麻痺的症狀,經檢查後確診為腦部「裂頭蚴」,意味著他腦袋裡長了一條寄生蟲。隨後13年,家人帶著他四處求醫,但與此同時,裂頭蚴也在其腦內長期遊走,導致小張右側手腳偏癱,語言能力下降,被鑒定為二級殘疾。隨後他們輾轉到廣州求診,醫生檢查後發現,活寄生蟲已經遊走到小張大腦相對淺層的區域,因此經過7小時的手術後,總算將這條困擾小張10幾年的10公分長裂頭蚴成蟲活捉。術後第2天,小張也終於可以下床行走了。裂頭蚴的成蟲很常寄生在貓、狗等動物的腸道中,此蟲排出的蟲卵隨糞便來到體外,在水中孵出幼蟲,幼蟲被水中的劍水蚤吞食後發育為原尾蚴,若劍水蚤被蝌蚪吞食後,隨蝌蚪發育成蛙,原尾蚴也發育成裂頭蚴。此外,裂頭蚴具有很強的收縮和移動能力,常遷移到蛙的肌肉,特別喜寄居在蛙的腿部肌肉中。終宿主除貓與狗之外,還有虎、豹、狐狸、獅與豹等貓科動物。因此報導也提醒,裂頭蚴可能會經由以下途徑進入人體,包括:食用未完全煮熟的蛙肉或蛇肉、喝生水,或是切菜砧板沒有生熟分開。
椎硬脊膜外沾黏引發下背痛 這1治療新選擇可有效改善疼痛
83歲邱先生十年前開始有下背痛問題,經檢查發現是腰椎狹窄造成神經壓迫,因早年工作需要久站引發下背放射性疼痛,後來只要下床走路下背的陣痛感就會襲來,但就算長期服用止痛藥、手術都沒有改善,只能緩解當下的疼痛。萬芳醫院疼痛科醫師許安智表示,「椎硬脊膜外沾黏」是下背疼痛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脊椎退化或接受過脊椎手術,引起的發炎反應更容易造成硬脊膜外沾黏,進一步造成神經壓迫,產生下背痛,而「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是其中一種治療新選擇。下背痛以保守治療為主 疼痛無法改善需考慮手術脊椎退化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之一,若產生下背痛、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等問題,治療初期多以保守療法(如:止痛藥、復健等)為主,當疼痛無法靠保守治療改善時,可能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隨著醫學進步,現在有許多微創手術可以解決疼痛問題,造福下背痛病人,而「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就是其中一種治療新選擇。萬芳醫院表示,今(2023)年邱先生便在醫院疼痛科進行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術後恢復良好,出門遊玩不再受限。什麼是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 誰適合使用?許安智醫師說明,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是利用X光機進行定位操作,先從靠近尾椎的薦椎裂孔施以局部麻醉藥物並導入導管,再注入顯影劑分辨出沾黏處,接著針對沾黏處利用輕微剝離的方法將神經分離出來,減輕神經因沾黏造成的壓迫,最後注射消炎的藥物減緩疼痛。手術視部位不同大約需要1-2小時的時間,手術過程中病人全程保持清醒,若感到不適可以立即向醫師反應。許安智醫師表示,術後當日病人即可下床行走不需住院,而且傷口小於1公分,術後照顧也相對簡單。不過,許安智醫師也提醒,有凝血功能異常、血糖控制不佳、對麻醉藥物過敏等情形的病人,較不適合接受此治療,建議民眾若有需求應就醫由醫師評估,判斷是否合適再進行治療。下背痛原因有「這些」 釐清病因才可有效改善疼痛根據健保署資料指出,將近8成的成年人曾因下背痛而就醫,隨著年紀增長與退化,出現下背痛的情況也會更加明顯,間接影響日常生活。下背痛已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之一,大多數人多少都會有類似狀況。造成下背痛常見情形包含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脊椎硬脊膜外沾黏等。萬芳醫院表示,手術患部若出現痠、痛、麻等感覺,可能是神經沾黏引起,因此民眾若有疼痛困擾一定要盡速就醫,評估真正的病源才能有效改善疼痛問題。
丈夫為鼓勵妻子產後下床復健 他「1步發100元」成功帶她走路20分鐘
近日,中國網上一段產後復健溫馨又逗趣的影片引發熱議。吉林省一名男子為了鼓勵剖腹產傷口疼痛的妻子多下床行走,於是想出「每走1步給100元」的遊戲,他在前方慢慢引導著妻子前進,一手握著鈔票、一手準備遞出鈔票,成功陪伴她鍛鍊了20分鐘。這個畫面讓許多網友十分羨慕,便感嘆「夫妻間的小樂趣,很可愛」。根據陸媒《白鹿視頻》的報導,丈夫石先生提到,妻子剛做完剖腹產手術,醫生建議要下床多運動,但她說自己走路傷口就會疼痛,於是想出走1步給100人民幣(約新台幣435元)的遊戲,作為一種激勵方式,讓妻子在笑意中,一步一步完成了近20分鐘的康復訓練。對此,不少網友稱羨夫妻間美好的感情,以及如此特殊的引導方式,紛紛留言「很有生活樂趣」、「這樣鼓勵讓人心情愉快又分散注意力,術後下床走路都沒那麼難熬了」、「其實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男生一直陪著女生」。不過,也有曾經生產過的媽媽哭訴道「當時真的很痛,1步給我1萬我也不走」。而微博一位知名健康醫療博主(台灣稱部落客)「鉛醫薔薇」介紹,女性接受剖腹產手術之後,原則上建議第2天就應該下床活動,如果一直臥床不動,將導致血流更加緩慢,再加上手術的創傷,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會是形成下肢靜脈血栓的高危險因素,進而使人疼痛、紅腫,因此要特別小心。
中年男坐牢3年…遭管理人員踹倒「慘癱瘓」 欠864萬醫藥費付不出
中國陝西省商洛市一名55歲男子,3年前因涉嫌濫伐林木入獄,被羈押在看守所,期間遭到所內人員踹了一腳,導致頭部撞牆後倒地,整整昏迷2天才醒來,卻發現自己癱瘓,開始四處求醫治療,原本一度能下床走路,但後來病情惡化,受傷至今的醫藥費已經超過200萬人民幣(約864萬新台幣),只能整天躺在床上,擔心後續治療和費用。根據《澎湃新聞》報導,男子方䘵華2020年8月12日在看守所中,打噴嚏時飛濺到趙姓人員臉上,雙方爆發口角衝突,趙男趁他在端盆接水,朝腰部踹了一腳,結果頭直接撞牆,隨後倒在地上,緊急送醫急救。事後趙男因故意傷害罪被判刑6年,方䘵華則在陝西、北京等地的醫院治療,受傷程度為重傷2級,傷殘等級為5級,醒來時嘴巴能說話、腦子還清楚,但眼睛看不見,脖子以下完全沒感覺,經過半年的治療,眼睛逐漸恢復視力,又轉到其他醫院動手術,慢慢恢復了走路的能力。只是好景不常,2022年6月開始身體又退步,再也無法下床行走。方䘵華積欠醫藥費超過200萬人民幣。(圖/翻攝自澎湃新聞)方䘵華的醫藥費累積超過200萬元人民幣,因為拖欠金額龐大,醫院停止用藥,以致於他未得到後續治療,結果身體狀況退步。同時,他被指控濫伐林木的案件審理終結,最後被判3年2個月,因身體殘疾和治療需要,允許保外就醫和社區治療,直到今年2月期滿。然而,方䘵華因為遲遲未得到治療,身體嚴重惡化,不但雙腳麻木僵硬,肩膀和手臂也疼痛,「頭髮碰一下都疼」。到底治療費用應該由誰來承擔?湖南堅錚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幼德認為,實施故意傷害行為的趙男應該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未能賠償,看守所方面或應承擔補充責任。
何超儀老公肚痛送醫發現嚴重內出血! 昏迷20天更傳出一度命危
已故賭王何鴻燊的千金何超儀與老公陳子聰結婚已有20年,不過日前卻傳出,陳子聰因肚子痛前往醫院檢查,竟意外發現體內有幾條血管撕裂,引發嚴重內出血。緊急急救後陷入昏迷20天,中間還一度傳出命危,清醒後,下半身更癱瘓長達2個多月,為此何超儀為了照顧老公決定暫時不接任何工作。根據《星島日報》報導,2022年9月何超儀在香港舉辦演唱會,當時與丈夫陳子聰一同上台演出,在演唱會結束後,何超儀就前往釜山繼續工作;陳子聰則回到澳洲老家探望父母。沒想到當時陳子聰載爸爸前往醫院時,突然出現肚痛的症狀,立即就醫檢查,竟意外發現體內體內有幾條血管撕裂,引發嚴重內出血,於是緊急進行手術,術後昏迷了20多天,中間還一度傳出命危的情況。而何超儀得知此事後,立即放下手邊工作,停工飛往澳洲照顧老公。據悉,陳子聰因為血管太薄,術後下半身癱瘓了2個多月;而他還因為尿管斷裂、以及身體狀況不佳,導致他體重急速下降。不過因為陳子聰後續還需要進行許多手術,但澳洲當地醫院卻沒有這些技術。因此同年12月何超儀與陳子聰就一同返回香港,而陳子聰在今年1月也已經可以下床行走。不過事後經過確認發現在香港無法進行手術,因此何超儀只好在4月安排陳子聰到美國進行治療。但是經過3週的檢查,發現老公的狀況不適合動手術,一連串的事情讓何超儀身心疲憊,目前安排了全天候看護在家照顧陳子聰,同時表示自己暫時不會接拍新的戲劇。
陰囊腫得跟愛文芒果一樣大! 竟是「這1病」惹禍 微創手術可幫助復位
45歲林先生到醫院看診,走路一擺一擺的進入外科診間,表示「那裡」已經痛了一個月,醫師在診間內查看褲檔下的患部,看到他的左側陰囊腫得跟愛文芒果一般大。透過檢查發現林男左側陰囊內塞滿了腸子,確診為左側腹股溝疝氣,嚴重可能導致腸阻塞壞死,所幸在醫師使用腹腔鏡微創疝氣缺損修補及復位手術,改善症狀並返家。疝氣發生率 男性比較多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外科許家榮醫師指出「疝氣」就是俗稱的「墜腸」,好發兒童及中老年人,男性罹患的比例大於女性。腹股溝疝氣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老化、腹壁肌肉薄弱或破損使內臟向外凸出所致。此外,長期便祕、常搬重物使腹壓增加也可能導致疝氣。疝氣的患者通常在站立或肚子出力時,會腫出一個軟塊,但平躺或放鬆後,腫塊可退回原本位置。也可能不會有明顯不適症狀,不過若腸子卡在疝氣缺口時,可能會出現陰囊腫脹、疼痛之症狀,這時需趕緊安排手術治療,避免腸壞死或引發腹膜炎或敗血症等風險。疝氣治療 以手術為主許家榮醫師透過微創手術並使用人工網膜進行疝氣缺損修補,將人工網膜縫補在破損的腹壁缺口上。傳統手術傷口較大,恢復時間較久。藉由腹腔鏡技術,術後傷口小,疼痛感較小,恢復較快,患者很快地就能夠下床行走。術後仍要留意 出現異常盡快就醫雖然人工網膜修補手術的復發率較低,但仍建議患者在術後應避免搬重物,或是使用正確搬重物的方式,減少腹壓突然驟升,而增加再次疝氣的機率。許家榮醫師也提醒,若出現疝氣症狀,應盡速選擇專業醫師並討論適合的手術方式,盡早處理、康復。
女教授健身遭教練暴力拉伸 胸椎秒爆裂骨折「差點死在健身房」
近年許多忙碌的上班族,為了自己的體態或身體健康,在忙碌工作之餘,多半會抽出時間,上健身房找專業的教練指導健身。但大陸廣東廣州中山大學,一名叫做裴諭的副教授,近日以「我差一點摔死在藍翼健身會所」為題,控訴她在上月27日在番禺藍翼健身會館,進行拉伸動作時,教練因為指導不當,導致她摔倒胸椎骨折。當時健身房的監視器,有拍下了整個過程。但健身房事後卻拒絕提供影片,引發外界議論。據《紅星新聞》報導,受害的學者裴諭指控,上月27日晚上,她在上陰瑜伽團體課時,教練因為覺得她的腿不直,給她進行拉伸,「他就讓我在他前面彎下腰,把手從兩腿之間遞給他,我感覺他的腳在後面抵住了我的腳,兩手拉住了我的手。我聽到他讓另一個學員扶住我肩膀,然後他讓我挺直雙腿,用力拉我的手。」結果裴諭的手腳因為都被教練控制,導致頭朝下臀部朝上,身體越來越繃緊。結果她當時突然一個重心前移,「我一個前滾翻翻了出去,先是頭頸部彎折了一下,接著後背重重摔在瑜伽墊上…。」她坦言當下她只覺得,「完了,我的脖子要斷了」,後來經過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發現她的第八胸椎爆裂壓縮骨折,「骨碎片像小小的雪花,散落於胸椎之外。」裴諭供稱,後來在事發隔天,也就是上月28日晚間,藍翼法定代表人余曉曉曾抵達病房看望她,但拒絕提供事發當下健身房的監視器錄影影片。3月1日,她繼續協商索要影片失敗,「發任何訊息余老板一概不回」,隨後她報警處理。裴諭指出,這次在健身房受傷,為她現在的工作和生活,都帶來很大的困擾。從住院至今,她還無法下床行走,現在已聯繫律師,打算提起民事訴訟。而消息曝光後,網友也認為,正規的瑜伽教練,絕不會對學員採取「暴力拉伸」的方法去矯正動作,而當地派出所則表示,目前案件已介入調查,有消息官方會第一時間發布。
達文西手術精準切除腫瘤 80歲老翁隔天下床行走
80歲的賴伯伯去年底因攝護腺疾病就醫,經由電腦斷層(CT)持續追蹤,意外發現胰臟尾部出現大小約3公分的腫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葉俊杰醫師評估,賴伯伯的胰尾腫瘤,疑似為神經內分泌瘤或轉移性癌,雖然現階段無任何不適,但是胰尾腫瘤可能惡化與轉移,應盡快進行胰臟尾部切除。葉醫師考量賴伯伯年事已高,應設法保留全部脾臟有益於維護免疫系統,因此建議賴伯伯接受以達文西機器人進行高階微創手術「胰臟尾部切除合併脾臟保留術」。先在腹部打開五個僅1公分如鑰匙孔般大小的傷口,精準切除胰臟尾部腫瘤病灶,除了出血量大幅減少,術中並保留供應脾臟的動靜脈血循環,精細縫合手術中造成的血管破孔,達到確實止血目標,由於脾臟血液供應完整保留,維持脾臟原有免疫力,生活功能不受影響。賴伯伯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床走動,如今預後良好,除了感謝醫師,也開心表示自己更有信心要健健康康活到長命百歲了。胰臟扁扁長長,位於後腹腔,也就是在胃的後方,相對於其他器官,胰臟位置相當隱密,是人體少數兼具控管內分泌及外分泌的器官,主要功用為負責調控血糖及幫助醣類、蛋白質和脂質的消化,胰臟分為頭部、體部及尾部,頭部連接十二指腸,體部和尾部則游離於後腹腔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葉俊杰醫師指出,胰臟發生病變初期,病人多半沒有症狀,如果腫瘤漸漸擴大,就會陸續出現全身無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痛、黃疸等症狀。葉俊杰醫師並進一步分析,胰臟腫瘤有很多種,除了最致命的胰臟癌外,神經內分泌瘤也是常見胰臟腫瘤之一,約有6成病例屬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的無功能性腫瘤,往往等到腹痛或摸到硬塊才會求診,若為惡性胰臟神經內分泌瘤併發多處轉移,存活風險相對提升,過去亦有名人因此疾病不幸離世。葉醫師強調,只要胰臟神經內分泌瘤大小超過2公分或切片檢查有癌化風險,就建議手術切除,然而,任何胰臟手術都屬困難手術,切除後還須小心關閉胰管,減少手術後嚴重胰漏出現,否則可能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發生。葉俊杰醫師提醒,胰臟腫瘤是沉默的殺手,胰臟癌更是癌症之王,任何胰臟腫瘤都不能等閒視之,建議有家族胰臟癌或胰臟炎病史,或有不明原因持續上背痛、體重減輕、或血糖控制突發性惡化的朋友,需積極就診檢查掌握自己的健康,避免病情持續惡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楊宏仁醫師說明,一般來說,肝臟及胰臟等器官病灶在腹部位置比較隱晦,採傳統手術可能無法處理乾淨;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系統結合電腦與機器人技術,其實就是高階精準版的腹腔鏡微創手術,藉由3D立體視覺、靈活的機器手臂可以更精準、靈巧地操作切除、縫合、止血等手術步驟,經過1到數個1公分的腹部傷口,就能達到傳統手術精準縫合的效果。機器人手臂可應用在腹腔、骨盆腔或胸腔內等重大手術,包含各類微創腫瘤切除以及重建修補手術,因傷口小、復原較快、減少出血、手術時間短,風險也相對大幅降低等多項優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微創暨達文西手術中心,現在即可提供一般外科、泌尿科、心臟外科、大腸直腸外科、胸腔外科,以及婦科疾病等病人,選擇採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系統,術後良好沒有任何併發症,然而過去因為達文西手術費用頗高,讓不少民眾受限,所幸健保署最近將開放部分肝肺胰臟、十二指腸等十七項達文西機器人輔助手術的給付,最快可能自今年三月開始實施,嘉惠更多病人能採用此高科技醫療成果。
2歲弟離奇失蹤3天…3百米外草叢找到人 胯下驚現「詭異灼傷」認不出爸媽
大陸海南省臨高縣一名2歲半男童慶慶(化名)10日走失,家屬四處尋找無果,焦急地報警協尋。13日中午,孩子父親鄭先生透露,慶慶在離家約300米的草叢裡被找到,目前孩子身體虛弱,無法下床行走,而且精神不太好,已經不認識爸爸媽媽了。《極目新聞》報導,鄭先生家住臨高縣紅華農場紅僑分廠,慶慶是家中第4個孩子。10日中午12時左右,鄭男以為兒子和姐姐一起到1公里外的奶奶家看電視,直到當天16時左右才發現孩子不見了。此後鄭先生抽乾了魚塘,警方及救援隊經過多輪搜尋,都沒有發現孩子蹤影。3天之後,在13日中午,孩子才終於被找到。鄭男表示,孩子是在離家300米左右的草叢中找到的,之前各路力量已經在這裡搜尋了多輪,但都沒找到人。13日13時左右,鄭先生的小姨在草叢邊打電話時,發現了草叢中的孩子,家人第一時間將孩子送往醫院救治。「他身上傷痕累累,身體狀況比較差。」鄭先生提到,發現孩子的時候,孩子都哭不出來了,且只穿著上衣,褲子和鞋子都沒了,目前身體很虛弱,站不穩,無法下地走路,精神狀態也不是很好,已經不認識爸爸媽媽了。另外,孩子包尿布的位置有類似燙傷痕跡,「這2天我們這一直在下大雨,孩子能夠挺過來算是奇跡了。」臨高警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13日13時許,經過臨高縣公安局連日來不間斷搜尋,在男童走失68小時後,終於在離家附近橡膠林的草叢裡被找到,並配合家屬將孩子送往醫院檢查。警方提醒,對年幼的孩子應隨時保持警覺,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全台逾350萬人隱忍關節疼痛 退化機率「女比男高4倍」
74歲的蔡先生近年膝蓋經常疼痛、走起路來關節像「落鏈」,後期簡直寸步難行、爬樓梯比登天還難!兩腳都必須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今年初先選擇在右膝動刀,但術後仍會感到關節卡卡的,總覺得「好像不是自己的膝蓋」,半年後輪到左膝時,在醫師的建議下,選擇搭配智能減痛機器手臂輔助,術後不僅能快速下床行走,更明顯感受到雙腳在舒適度及疼痛感上的差異。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台有超過350萬人飽受膝關節退化疼痛之苦,一年約有2萬人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然而,臺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王證琪醫師指出,民眾普遍擔心術後疼痛及恢復期長的問題,因而對手術感到害怕而卻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人工關節科洪誌鴻主任分享,傳統膝關節置換手術的過程複雜、定位困難,患者傷口破壞大、需要較長時間康復,因此臨床上仍有2成患者不滿意手術成效,而近年來,已有智能減痛機器手臂的出現,能做為傳統手術的輔助工具,不僅能在術前規劃好開刀路徑,在術中也能減少對正常組織的破壞,降低疼痛感且加快復原速度,幫助患者能於術後更快速回到日常生活。 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長期可能演變為退化性關節炎,王證琪醫師表示,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年紀,就像鞋子穿久了鞋底會被磨平,軟骨磨久了也可能造成軟骨磨損。另外女性由於荷爾蒙的關係,停經後會加速骨頭與軟骨的代謝,加上生活型態較常蹲以及先天骨盆比例比男性寬,因此在65歲後,女性關節退化的機率更是男性的3~4倍。王證琪醫師說明,依照關節磨損嚴重程度,會建議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初期會先嘗試積極的保守治療,例如:復健運動、消炎止痛藥物、以及關節注射,不過當關節疼痛與病變太過嚴重,或是關節活動受限及明顯變形,進而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時,通常就會建議透過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如果選擇搭配智能減痛機器手臂,可有效減輕症狀、矯正變形及改善關節功能。健保署統計,每年應有6萬名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有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需求,實際上僅有不到二分之一的患者接受手術,王證琪醫師指出,對手術的擔憂或迷思,導致許多患者寧可選擇忍痛或採取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卻反而導致膝關節嚴重退化到影響生活品質。洪誌鴻醫師分享,在膝關節置換手術過程中,醫師需要先切除受損的軟骨及部分骨頭,再換上人工膝關節替代,重建一個全新光滑的關節面。過往傳統手術中,醫師多仰賴自身經驗及術前的X光影像判斷,但每個患者的膝關節曲線、切骨角度都不盡相同,往往導致動刀了才發現與術前預估角度相差1-3度,部分患者術後抱怨「感覺不再是我的膝蓋」。另外,傳統手術中為了定位,必須以不銹鋼製長桿鑽入骨髓腔內,長桿相對短細不僅會影響定位,也可能增加一定程度的脂肪栓塞及術後出血。因此,洪誌鴻醫師分享,臨床經驗上,約仍有2成患者對於手術成效表示不滿意,像是膝蓋仍有異物感、僵硬等,而近年也出現智能減痛機器手臂這類手術輔助,有機會改善手術效果。智能減痛機器手臂可做為傳統換膝手術的輔助工具。洪誌鴻醫師說明,手術前,透過影像掃描重現患者膝關節3D骨模型,量身打造與患者原本一樣的人工膝關節尺寸及擺放位置;手術中,機器手臂能協助醫師在對的角度下刀,不需侵入性定位,並降低人為移動誤差,精準度可小於1mm,避免在術中碰觸重要區域,不但提升手術安全性,術後恢復更快。洪誌鴻醫師表示,每位病患骨骼身形都不同、需求也不同,醫師經驗豐富也難免遇到不熟悉的角度,機器手臂就像導航系統一樣,幫助醫師在面對不熟的路況時,不僅能引導至對的道路上,也能及時回報臨時狀況。王證琪醫師進一步說明,近年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皆追求個人化,例如會配合患者肌肉路徑進行手術,並搭配多模式止痛配方及麻醉科醫師的優化麻醉,可以做到讓患者手術當天即下床走路的術後加速康復療程,而機器手臂在術中即時運算、提供精準的數據與導引,包括軟組織平衡與下肢軸線,再搭配醫師自身經驗,輔助完成在各個彎曲與伸直角度下、關節內外側都十分平衡穩定的人工膝關節。國外報告也指出,相較於一般傳統手術,患者搭配機器手臂進行手術後會有更高的滿意度、活動度、與功能分數。洪誌鴻醫師也提醒,民眾如果出現膝關節退化症狀,應及早就醫,如需進行手術也不用擔心,現在已有智能減痛機器手臂,可以讓手術更加順利,鼓勵民眾可以多與醫師討論、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賴清德椎間盤突出「急性下背痛」 下午台北榮總手術完成留院觀察
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今(26)日表示,賴清德副總統因急性下背疼痛就診,經檢查發現為左側腰椎第五節/薦椎第一節椎間盤突出併神經根壓迫,今天下午一點半於台北榮民總醫院由脊椎手術團隊施行腰椎顯微手術,手術非常順利,時間約1小時,預計傍晚就可以下床行走。並將依照醫療團隊建議,先留院觀察。張惇涵表示,賴副總統感謝北榮團隊診療及各界關心。今日上午賴副總統向蔡總統報告後,蔡總統指示醫療團隊掌握賴副總統身體狀況,並給予最好的照顧,也希望賴副總統休養身體、早日康復,回到工作崗位持續為國家打拚。
內湖非法安養中心燒死3老人 女負責人30萬元交保
台北市內湖區一家非法安養中心,昨天一場突發的火警導致3名老人喪命,警方今天將58歲的丁姓女負責人依過失致死等罪嫌移送士林地檢署,檢方複訊後諭令丁女以30萬元交保候傳。內湖區康寧路1段的非法老人安養中心昨天下午突然失火,警消人員現場救出3名受困男性老人但均已無呼吸心跳,其中69歲陳姓老人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70歲莊姓老人和59歲劉姓老人則送三軍總醫院,但3人雖經搶救仍宣告不治死亡。警方調查,失火的安養中心搬遷至現址1年,負責人丁女承租地下室和1樓空間作為安養處所,每月向每名患者收取1至2萬元,而丁女夫妻平日也此居住,2人和女兒一起協助照護病患工作,但實際並未申請設立,屬於非法營業。丁女辯稱,案發時正好有事外出,但出門前有檢查過屋內電源和開關,平日3名死者均可下床行走,中午吃完飯則會午睡,並不清楚火災原因,但回想起其中1人曾經自行點火燃燒棉被,幸好及早發現,才未釀大禍。警方今天依過失致死、公共危險等罪嫌將丁女移送士林地檢署,經檢察官訊問後,諭令丁女30萬元交保,全案刻由檢警擴大偵辦中。
新冠重症奇蹟康復!日本13名患者噴了「哮喘藥」有效果
日本雜誌《週刊文春》報導,神奈川縣立足柄上醫院診療過13名新冠肺炎患者的醫師以自身經驗指出,用哮喘治療噴鼻劑「Ciclesonide」治療患者的效果讓人十分驚訝!連重症患者都奇蹟般康復,用藥後確實阻礙了病毒的增殖。報導指出,新冠肺炎至今還找不到真正的特效藥,全球致力研究用其他疾病藥物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如抗流感病毒藥「Avigan」、又稱「法匹拉韋」(Favipiravir);含洛匹那韋(Lopinavir)和利托那韋(Ritonavir)成份的抗愛滋病藥「快利佳」錠劑;抗伊波拉病毒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等。但有1種藥很少被媒體報導,醫界卻抱以很大的期望,那就是哮喘治療噴鼻劑「Ciclesonide」。現在日本國內已用此藥來治療感染患者,並有良好的療效。足柄上醫院3月底曾治療鑽石公主號郵輪乘客及社區感染的13名確診患者。院方原本只願意接受輕症患者,但有不少患者住院後突然變重症。當時的該院綜合診療科(內科)主任醫師岩淵敬介在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的防疫對策會議上得知,「Ciclesonide」有阻礙病毒增生的效果後,便急忙建議醫院採用。首位試用此藥的重症患者原本連吸氧都起不了身,才噴了「Ciclesonide」2天就可用餐,還能下床行走。其後包括併發髓膜炎的重症患者等6人用藥後都已痊癒出院。岩淵指出,這種藥原本就是大人、小孩都可用,相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