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企研室
」 房市 房價 房地合一稅 房貸 內政部![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96030/sm-6c6f9c417977db1bbd499cd9be116339.jpg)
2024房地合一稅首破千億!元月銳減近8成 專家曝:高點已過
去年下半年雖然上演第7波信用控管的打房環節,但央行出手前的房市火熱程度確實驚人,讓去年的房地合一稅收大爆量,全年個人與營利事業合計最終高達千億元,反映房市交易熱絡與出售不動產的業主資產大幅增值。反觀今年1月,受到農曆年節與房市交易量縮影響,房地合一稅收僅剩20億元,年減33%、月減近8成。根據財政部統計,去年個人與營利事業的房地合一稅收總計達1007億元,首度突破千億元,寫下了歷史新紀錄,若以六都來看,台中市仍是房地合一稅收王。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地合一稅收大增,反映2016年後取得不動產的屋主,房價出現一波大漲,加上去年在管制前房市交易暢旺,帶動房地合一稅收大幅增加的狀況,不過從第4季以來房市交易出現量縮,預估2025房地合一稅不太可能再出現千億元的市況。觀察今年1月的房地合一稅收,就開始反應市場交易量縮,加上農曆春節效應,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大幅量縮,剩下20.4億元,寫下近24個月以來新低紀錄,月減近8成,且年減33%。去年的房地合一稅爆高。(圖/信義房屋提供)去年稅收王台中市的1月房地合一稅,也僅剩下4.8億元,其次是新北市剩下4億元,台北市2.3億元,桃園市2.2億元,高雄市3億元,台南市跌破億元剩下7100萬元。曾敬德表示,若房地產交易持續量縮,則有可能去年的千億元稅收就是短期的歷史高點,建議民眾還是做好節稅規劃,並且充分了解節稅規定,畢竟能夠省下來的就是多賺的。 大S遺產2/3淪汪小菲掌握? 地政士揭「1情況」:最多400萬 大賣壓時代?29年最大交屋潮來了 去年完工13.8萬宅 汪小菲監護權復活 律師一句勸:守護所愛不能拋棄繼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1/394051/sm-0a592d913b2396988052b1ed25fe6a8c.jpg)
預售市場急凍「月賣1.6萬降到4818戶」 房仲:價格仍不會調整
自從去年央行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後,讓沒有立即貸款需求的預售屋市場交易也跟著量縮,從去年景氣高點6月成交揭露1.66萬件,到11月僅剩下約4818件,斷崖式急凍7成,處於谷底盤整階段。專家指出,雖然房市由盛轉衰,但案場仍不太會調整價格,採取拉長戰線慢慢賣。信義房屋統計實價資訊的預售屋成交狀況,去年6月景氣高檔時,月揭露1.66萬件,其中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高雄市甚至都出現月賣兩千件的盛況,不過10月、11月預售市場吹起冷風,僅剩下桃園市還維持月銷千件,其餘五都皆不到千件,衰退幅度較大的是高雄市,11月剩下457件,較6月減少約8成;台中市月銷761件,較6月也減少超過7成;新北市519件,較6月也減少超過7成,全國11月的預售揭露量較6月減少71%。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去年928檔期表現低迷,主要還是央行政策推出後,有效抑制民眾對於房價一面看漲的預期,房市回歸理性與自用後,交易量就快速量縮。去年10、11月的預售屋成交狀況處於谷底盤整階段。(圖/信義房屋提供)與10月5027件相較,11月略減206件,連續兩月的預售屋交易狀況相當,曾敬德認為,顯示至少房市交易沒有進一步萎縮,但仍處於谷底盤整階段。他指出,現在市場上處於個案表現,有比較好賣點的,例如單價合理、條件較佳的建案,仍有機會創造好的銷售成績,但普遍銷售期已經拉長,長期觀察單月5千棟大概就是房市交易清淡時期的交易量能。「雖然房市交易已經由盛轉衰,不過初期案場仍不太會調整價格」,曾敬德解釋,一方面過去已經銷售一段時日,對已售客戶不好交代,另一方面這波開發商也獲利豐厚,暫無立即的財務壓力,因此現在多拉長戰線慢慢賣,或者送些家電吸引人氣,但仍有少數有特色的個案,出現月銷百戶的佳績。 鄰損戶為何多與「凶手建商合建」 專家曝3大理由:江湖現實 他賣繼承老公寓 慘課66萬房地稅 代書一招「稅變0」:免扒兩層皮 三重建案鄰損倒塌!今召開協調會 專家揭1原因:只能合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93063/sm-be1b60d48b7b7f6f636529cab1b3a4db.jpg)
賣房賺翻!龍年前三季獲利逾2558億 「這縣市」5年增9倍超越北市
全台房價近年來不斷飆升,不少屋主轉手獲利,而龍年賣屋的獲利頗為驚人,若以各種稅率回推,光是2024年前三季全台賣屋的獲利推估為2558.5億元,其中以新北市獲利最豐,以房地房一稅收來看,新北市5年增幅逾9.3倍最高。根據財政部資料,2024年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共達684.4億元,相較2020年同期增幅達474%;新北市榮登「房地合一稅收王」,2024年個人房地合一稅高達131.4億元,較5年前同期大增931.9%,增幅亦冠居全台。以都會區來看,台北市2024年個人房地合一稅達76.8億元,5年增幅540%;桃園市達86.4億元,5年增幅609%;台中市為127.7億元,為唯二稅收破百億元縣市,5年增幅371%;台南市則僅收39.8億元,為六都最低,5年增幅245%;高雄市2024則有97.5億元,5年增幅379%。另據統計,新竹縣市去年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分別達25.6億、25.1億元,較2020年漲幅約615%、780%。去年前三季被課徵個人房地合一稅件數達10.56萬件,若以每季平均超過3.5萬件推估,全年課徵件數估逾14萬件;再觀察去年前三季各稅率課徵件數占比,以20%件數最多,約3.69萬件、占比近35%,即去年平均2.86件中,就有一件是持有滿5年才賣房。房產業者指出,其實只要多持有1年、超過5年,就有機會取得自住優惠稅率10%及免稅額400萬元的機會,但前提是需設籍且連續住滿6年;不過,去年前三季適用該自住優惠稅率僅0.28萬件、占比僅2.65%,凸顯去年賣房被認定為非自住的比率相當高。再以各稅率級距課徵稅額推估平均獲利金額,其中2年內短期買賣、適用45%,推估每位賣屋民眾平均帳面獲利金額超過130萬元;若適用35%、推估平均獲利金額245萬元起跳;適用20%,推估平均獲利逾408萬元;至於適用自用優惠稅率10%,推估每件平均帳面獲利超過725萬元。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受訪表示,房價漲幅實在太驚人,去年逢高賣屋民眾等於將疫情後飆漲的房價獲利完整放入口袋;房市專家何世昌也說,因台灣房價漲多跌少、且民眾持有房屋時間普遍增加,使得售屋獲利隨之翻升。何世昌說,短期交易比例通常隨著房市景氣盛衰而改變,每逢房價大漲年度,屋主獲利了結的心態濃厚,造成短期交易比率容易上升;反之當進入跌勢,賣屋可能出現虧損,短期成交比例會顯著下滑。從經驗來說,短期買賣虧損機率稍高,長期持有才有更大的增值空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92757/sm-c06a15ff90a2f704b1ef2b2134abae8c.jpg)
房貸年增1兆元!壞帳創2年半新高 專家曝:投資客周轉失靈
根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全年國銀承做房貸餘額11兆257億元,為史上新高,觀察房貸逾放餘額約74.5億元,則是近2年半來新高,逾放比率在近2個月微增至0.07%,月增3.6億元也是近5年來單月最多,顯示壞帳有逐漸惡化的情況。專家指出,是反映投資客資金周轉失靈的狀況,不過從整體逾放比來看,房市體質仍屬健全。根據最新公布的2024年12月本國銀行購置住宅貸款餘額,去年至12月底的全年國銀承做房貸餘額高達11兆257億元,年增1兆388億元,是史上增額最大量。不過若以單月份來看,12月的房貸餘額年增率10.40%已是近5個月來新低,顯示雖然年底交屋潮增加,加上新青安的政策加持,讓房貸餘額大增,但房貸戶清償及還款狀況也持續增加中。值得注意的還有象徵「壞帳」的「購置住宅貸款逾放餘額」,12月來到74.94億元,創下2年半來新高,已是連5個月走揚,且月增3.6億元也是近5年來單月最大。2024年國銀承做房貸餘額11兆257億元創史上新高。(圖/翻攝金管會官網)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解釋,過去一段時間房地產景氣大好,基本上真的有財務問題的屋主都能順利售屋還債,因此倒債狀況並不多,住宅貸款逾放比例已經長期在0.1%以下,整體房市體質相當健全,不過因為住宅貸款餘額已經達到10兆元,總金額高難免逾放的數字會增加一些,接下來就觀察是否持續攀高,以目前外在景氣狀況來看,失業率也未大幅增加,應該沒有大量壞帳然後出現在法拍市場的現象。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則指出,房貸餘額大增、壞帳率也提高,反映出過去仰賴寬限期賣屋套利或轉貸續命的投資客,如今遇到房市難轉手且難轉貸的情況,尤其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擴及全國,等於把操作七大都會區以外的投資客全面納管,導致資金周轉失靈。黃舒衛認為,今年房市交易量能如果持續低迷,央行又持續管制銀行的不動產放貸,金管會也加入金檢,包括假換屋的協處、舊屋增貸、周轉金、理財房貸等,都將使投資客更難續命,判斷2025年的房貸壞帳恐怕會繼續攀升。 鄰損戶為何多與「凶手建商合建」 專家曝3大理由:江湖現實 他賣繼承老公寓 慘課66萬房地稅 代書一招「稅變0」:免扒兩層皮 假遺囑詐孤獨死! 地政局曝「台版地面師」破案秘辛:快做這1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6/392466/sm-360e61a0d5dd2f3b3ac92ed17abd2eff.jpg)
買房好過年?1月交易量下滑一成 房仲業:購屋民眾縮手等待
金蛇年春節提早來,工作天數較少,加上第七波信用管制實施後買氣大減。對於年前購屋潮趨於觀望、年後再進場氛圍濃厚,1月各大房仲業者門市交易量普遍較去年12月及去年同期減少1至2成。房市買氣在2024年8月房貸緊縮、9月中央銀行信用管制後直線下滑,雖然2024年底有所回升,但整體交易量已較2024年上半年大幅衰退,包括永慶、住商、台灣房屋、中信房屋等房仲業者門市交易量,在2025年1月較去年12月普遍衰退7至28%。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年前看屋、購屋腳步放緩,銀行房貸緊縮、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持續,買氣仍處低檔,1月看屋量較2024年12月略為下滑、付斡量有減少跡象,顯示有購屋需求的民眾部分選擇縮手等待。11、12月交易量回升,顯示近期房價下修,帶動購屋意願增加,符合買方需求的物件,若價格有所折讓,買方還是願意進場,價跌幅度將決定交易量回穩的速度。若房市回歸市場供需機制,買賣雙方價格認知差距縮小,就有利於加速成交。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目前市場上銀行貸款問題不如去年年中嚴重,但買方對價格接受度仍低,也讓市場交易拉鋸明顯,過去每年12月底會有一批資產布局和因應農曆新年的購屋潮,但有些買家在2024年12月已經搶進,讓2025首月交易疲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89502/sm-ebf609e431a590dfab2da23b440c95b5.jpg)
2年來房市信心最保守時刻 57%民眾「這原因」怕買房
央行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去年9月上路至今已1季,信義房屋針對官網使用者進行2025第1季的購屋意向調查,結果發現看漲房價減少了40個百分點,對當前房市信心來到近2年來最保守,且逾57%民眾表達對房貸限縮感到擔心或受到影響。根據信義房屋的2025第1季的購屋意向調查,半年前景氣看法最樂觀的時候,有高達56%的受訪者認為房價會上漲,但央行喝咖啡與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影響下,連續兩季房市樂觀情緒都反轉往下,此次調查剩下16%看漲房價,減少了40個百分點,看跌房價比例達52%,整體房市已經沒有不買會更貴的氛圍,是近2年來最保守。信義房屋的2025第1季的購屋意向調查結果是近2年來最保守。(圖/信義房屋提供)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雖然央行沒有再祭出第8波管制,但購屋人也未因此而轉趨樂觀,顯示不管是實質面還是信心面,央行的政策仍威力猶存,對比實務上的市場交易,整體房市出現量縮降溫,不管是一二手市場都受到顯著影響。至於房貸限縮影響調查,有26%擔心貸款成數不足,連兩次調查貸款成數都是民眾最擔心的部分,僅有22%表示首購不擔心受影響,另外有20%擔心房貸利率會超過2.5%,11%受訪者擔憂怕房貸要排隊或申請不到,20%受訪者則認為不清楚;總計對於房貸問題顯示擔憂或受影響的民眾高達57%。對於房貸問題顯示擔憂或受影響的民眾高達57%。(圖/信義房屋提供)外在情勢部分,美國總統川普即將就任,雖然現階段該事件還未成為民眾決定購屋的關鍵因素,不過調查也顯示民眾仍多少有所顧慮,49%受訪者認為股市波動會變大,房價可能修正;有22%認為跟國內沒關係,不影響房市,也有29%認為不清楚。調查顯示針對美國總統就任後的變化,近半民眾可能認為要觀察會有影響,但也有一半認為不清楚或沒影響。曾敬德表示,此季調查民眾對於房市看法保守,房市還是會維持自用當道格局不變,房貸緊縮在2025還是影響民眾房市信心與購買力的重要關鍵。信義房屋自2024年12月23到1月3日,針對信義房屋官網的網路使用者進行調查,並回收993份樣本資料。川普即將就任還未成為民眾決定購屋的關鍵因素。(圖/信義房屋提供) 預售屋的6折價!高雄「這3區」中古屋 每坪價差逾10萬 房價十大鬆動區出爐!打房後普跌1成 「這裡」晚1個月買省百萬 「小寒」將至!食衣住行育樂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89122/sm-5b23bd2f79317d0221d70280e27a1d90.jpg)
租金狂漲創28年新高! 專家:房東也感覺成本增加
你的房租有被調漲嗎?根據物價統計資料庫,去年房租指數年增率達2.45%,寫下28年來新高,專家指出,住宅維修費、家庭管理費、水電燃氣費也都攀升,整體居住成本都在上漲,而房東也明顯感受到許多成本增加,近年又遇到房價大漲,都帶動租金持續走揚。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的物價統計資料庫統計顯示,從1999~2021年每年房租指數的年增率都不到1%,2022年年增1.68%,2023年年增2.16%,2024年則是年增2.45%,寫下近28年新高,可以解讀為從2022年以來租金漲勢最為明顯。另外,居住類物價指數漲幅明顯的還有住宅維修費用,近4年年增率都超過3%,尤其疫情期間的2021年達3.39%、2022年達5.83%,反映裝修的材料、尤其是工資上漲幅度明顯;至於家庭管理費用則是連續2年的年增率超過2%,2023年更高達3.27%,去年則降至2.01%,可能與家事服務或社區管理費用增加有關;水電燃氣年增率也達2.92%,整體居住成本增加。居住類物價指數不少費用都有明顯漲幅。(圖/信義房屋提供)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可能統計方式的關係,即使房租年增率寫下28年新高,但其實長期上漲趨勢明顯但幅度不大,實際上租金上揚的感受遠超過該數字,不管是買還是租用,居住的成本近年都明顯增加。曾敬德補充,房東明顯感受到許多成本增加,包括稅費增加、生活支出增加、維修成本增加甚至是管理費用增加,特別的是,近年又遇到房價大漲,也帶動租金走揚,然而漲價過程又有政府的租金補貼,雖說一方面幫忙負擔一些租金壓力,卻同時也增加租客對於租金的負擔能力,多重因素匯聚下,導致整體租金指數上揚。不過曾敬德觀察,這波新青安上路後,有許多年輕人進場購屋,取代了部分的租屋需求,因此或許有機會讓租金漲勢稍微和緩。 房價十大鬆動區出爐!打房後普跌1成 「這裡」晚1個月買省百萬 「小寒」將至!食衣住行育樂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年前交屋潮!12月房市交易回溫 六都移轉棟數創11年高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88583/sm-4043693dced7e09a84c6451fc56f619b.jpg)
今年房市「以盤待變」 專家:市場與股市高度連動
房市經歷2024年上熱下冷後回歸理性,專家認為今年房市呈現「以盤待變」的態勢,屋主會調整心態願降價,買方也認為有跌價空間重新進場,不過整體走向將與股市表現有密切相關,尤其美國總統川普即將上任的不確定性,都可能引發股市波動,間接影響台灣房市。根據統計,2024年六都12月份買賣移轉棟數年衰退達1成,預售屋10月較上半年旺季衰退幅度更達6~7成,房市在經歷上半年過熱、央行連續推出調控措施後,已逐漸回歸理性發展。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2024年上半年預售屋單月銷售量曾達16,000戶的高峰,市場瀰漫過度樂觀情緒,隨著央行在8月與9月接連推出調控措施後,包括調整利率與資金監管,直接衝擊市場信心,買賣雙方轉趨觀望,交易量明顯縮減。展望2025年房市,曾敬德認為,將呈現「以盤待變」態勢,自住需求仍受政策保護,但市場走向將與股市表現密切高度連動,如果台股表現良好,資金動能將支撐房市;反之,若股市出現大幅下跌,恐加重房市價格壓力。他特別強調,2025年美國政局可能引發股市波動,例如川普若重新上任後的不確定性,都可能間接影響台灣房市。房市去年買賣雙方觀望,今年則以盤待變。(示意圖/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329檔期的新案開價與成交量,將是觀察2025年市場信心的重要指標,對於市場後續發展,曾敬德分析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屋主調整心態願意降價出售,二是買方認為房價下跌空間有限而重新進場。針對首購族,曾敬德建議購屋前應充分了解市場環境,選擇信譽良好的業者協助,首購族可善用實價登錄資訊了解市場行情,避免買貴,同時持續關注市場,才有機會找到價格合理的好標的。曾敬德強調,雖然預測央行短期內不太可能推出新一波信用管制措施,但仍會持續監管銀行的貸款行為,防範投機炒作。他強調,政府在市場高點時往往會以政策抑制投機,但對於自住需求仍維持保護立場,購屋民眾無需過度擔憂。 預售屋的6折價!高雄「這3區」中古屋 每坪價差逾10萬 房價十大鬆動區出爐!打房後普跌1成 「這裡」晚1個月買省百萬 「小寒」將至!食衣住行育樂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78646/sm-024b0d544a95d4abb89a70dd40bbf5c8.jpg)
把握1年售屋寬限期 換屋族汰弱留強最佳時機
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房市逐漸進入觀望期,不過不少專家指出,此時房市回歸基本面,正是剛性需求的自用族群進場時機。相比先前房市熱潮排隊買房時期,民眾更有機會能挑到好地段且價格合理的好物件,不論是舊換新、小換大、蛋白變蛋黃,現階段都是不錯的時機點,尤其建議換屋族把握機會進場汰弱留強。央行10月9日針對第七波信用管制後三族群進行鬆綁,繼承族群購屋時可不計繼承來的房屋與房貸戶數;換屋族也能以切結方式出售舊屋取得較好的房貸條件;前兩者成屋及預售屋已簽約的購屋者也排除在外。針對有實際換房需求的族群,經與貸款銀行簽署承諾後,新的第一或第二戶購房貸款(不包括高價住宅貸款)可以排除在此項規定之外。央行業務局潘榮耀表示,借款人應在新貸款撥款後1年內,賣掉原有的房子並完成產權過戶,且不能以轉貸等方式規避這個承諾,「如果借款人違反了承諾,銀行可以取消寬限期、要求立即償還貸款本金或差額,並收取罰息及違約金。」不管原本是有房無貸款、或是有房有貸款者,簽切結書一年內出售舊屋,就不受第二戶限貸5成限制,可享有最高8成與寬限期。對於換屋族應如何應對或爭取較佳的貸款條件?專家指出,除了和銀行切結一年內出售,可以不受第二戶貸款限制,換屋族群也可以利用沒有房貸的配偶申請房貸,同樣享有首購條件。而如何聰明換屋,常讓換屋族困擾,攸關手頭資金運用,要「先買後賣」還是「先賣後買」。永慶房屋客服中心資深經理陳繼先建議,由於房屋買賣金額大,為爭取較佳貸款條件,可以採取「先賣後買」的策略。一般而言,即使曾有房屋買賣紀錄,只要名下沒有自用住宅,就能爭取首購優惠利率。但各家銀行對首購資格的認定各有不同,即使買房時名下有房產,但只要沒有貸款仍有機會向銀行爭取較佳房貸條件。「先賣再買」最大的優點是財務負擔較低,可以用賣屋的錢來補貼買新房所需的資金,可與買方協議延後交屋,爭取搬家及找新房的時間;或是與買方約定售後回租,買賣完成後繼續住在舊家,直到租約到期。不過以上兩種方式,尚需買家同意才能進行,且仍然有找新房的時間壓力,陳繼先建議,若想先賣屋再找房,應事先做好短期租屋的準備為佳。「先買後賣」則優點是時間較充裕,不用擔心換屋的銜接期,且提前搬進新房後,舊家可騰空賣相也會更好,不過先買房除了要另外籌措一筆購屋金,若舊家還有房貸尚未清償,在舊屋賣掉之前,也要同時負擔兩筆房貸,較適合手頭資金寬裕的換屋族。至於房貸水龍頭栓緊,如何儘量提升貸款成數呢?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建議,讓銀行越放心條件越好,例如穩定收入與在大型企業就業,同時也不要完全沒有跟銀行往來,維持良好信用紀錄,按時繳交各項帳單,避免使用循環利息。此外,專家認為,這波管制應正面看待央行打炒房,投機客出逃後,還給市場穩定秩序,自用族群才有機會挑到好地段且價格合理的好物件,不論是舊換新、小換大、蛋白變蛋黃,明年都是不錯的時機點,建議換屋族把握機會進場汰弱留強。信義房屋副總經理信泓浚即指出,挑選物件時,可多留意交通是否方便、生活機能完善、週邊居住人口勿過度稠密或稀少,符合多數購屋自住者需求,有助未來換屋轉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4/378394/sm-9873cb374c53eccf6ad984db54340a8d.jpg)
房地合一稅申報要當心! 國稅局示警這「四大地雷」不能踩
報稅細節多,若踩雷荷包恐怕大失血!財政部11月公布4種房地合一稅常見申報錯誤,其中包括「將持有期間的列報房貸利息、將取得時間錯認為簽約時間與未符合連續設籍滿六年」等規定。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近年房市交易市場火熱,個人房地合一稅收高達750億元,民眾申報前一定要了解規定,合法報稅與節稅。國稅局10月、11月一共列舉四大常見「房地合一稅」錯誤申報方式,首先是錯列房貸利息為費用。假設持有期間列報購屋借款利息31萬元,但房貸利息為房地使用期間之費用,不得認列,被重新核算課稅所得並補徵稅額。其中還包含簽約後延遲買賣移轉登記。公司於104年11月間與乙君簽訂土地買賣契約書,因故遲於105年2月1日始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於110年9月間出售並辦妥移轉登記,該公司認為土地於104年11月間即簽約購買,非屬房地合一稅之課稅範圍,故將出售土地所得額列報為免稅所得。若房地合一稅取得日期認定為所有權移轉登記日,經國稅局查獲,除補徵稅額外,將遭處罰鍰。還有不符合自用原則。民眾113年1月出售其於106年1月取得的A房地,自行申報課稅所得860萬餘元,減除自住房地免稅額400萬元,繳納稅額46萬餘元,但民眾出售時在A房地設籍未連續滿6年,不符合自住房地免稅額適用要件,核定應補稅額126萬餘元。另外重建後原舊制所得稅改新制房地合一稅。民眾在房地合一稅上路後,購買土地700萬,與營利事業合建分回房地後,以2400萬元出售,但將土地成本700萬元加計互易發票金額750萬元,列報房地合一稅之取得成本為1,450萬元,國稅局減除互易發票金額750萬元,並以合建前A地之原始取得成本700萬元認定B房地交易成本,按A地持有期間(超過5年,未逾10年)適用稅率20%計算補徵稅額150萬元。曾敬德表示,由於不動產買賣交易過程稅務繁多,一般人一輩子可能只有一、兩次機會,自行申報錯誤率卻極高,建議有相關需求時,應諮詢可信任的專業地政士或委由地政士辦理,才能避免補稅、罰鍰的可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77405/sm-703f47964fede067c24511d1fd1e138b.jpg)
房市價量增溫國庫也賺飽!2024房產稅收將挑戰3900億新高
受惠房地產價格與交易量雙雙增溫,統計今年前10月房地產相關稅收已達2729億元,全年有機會挑戰3900億元,將創歷史新高。其中房屋稅收與房地合一稅收也雙雙來到頂峰,反應價格大幅上漲與新成屋數量多,尤其新成屋的房屋稅因為標準單價拉高後,稅收一路成長。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地產的持有稅在房屋標準單價拉高後,持有新房屋的屋主房屋稅負擔明顯增加,未來若沒有設籍的屋主,例如因為學區等需求戶籍遷出,導致房屋沒有人設籍,房屋稅就無法適用自用住宅稅率,再加上近年交屋潮帶動,房屋稅稅收還會增加,房屋稅屬於地方稅,稅收增加也有利於地方發展。根據財政部113年10月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今年房屋稅稅收已達922億元,首度突破900億元,房地合一稅收前10個月857億元,已經寫下歷史新高,契稅前10個月稅收159億元,土地增值稅前10個月749億元,地價稅則是仍在課徵階段,過去兩年地價稅稅收都在940億元,今年應不會有太大變動,推估這些房地產的交易稅與持有稅收今年可望挑戰3900億元。曾敬德表示,持有稅因為房屋標準單價拉高,再加上新成屋不斷落成,預料未來稅收也會達每年千億元,民眾購買新成屋持有成本的負擔增加,至於交易稅則多是因為2016後買進的房地產價格大漲帶動,今年推估房地合一稅收也增加到近千億元,對於國庫也大大進補。也因為稅收增加許多,民眾應多利用合法管道節稅,例如注意戶籍設籍規定,同時房地合一稅也有重購退稅等優惠,建議最好提早詢問專業人士做好規劃,避免被國稅局關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6/365816/sm-a8210fc99d74edbdadf808352e051f99.jpg)
上半年房市有多熱?全台房地合一稅桃園年增1.2倍 六都稅收王「是它」
今年上半年房市有多熱?財政部近期公布今年1~8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情況,全台共達437.6億元,其中以台中市達81.9億元位居六都「稅收王」,另觀察漲幅則以桃園市成長逾1.2倍最多。上半年經歷房市多頭,促進全台稅收大補血,如今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專家認為市場環境轉冷,下半年市場預計朝「量修價穩」局勢發展。根據財政部資料,今年1~8月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共約437.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2.1%;其中,台北市同時段個人房地合一稅稅收約48.6億元,年增率為99.1%;新北市為77.1億元,年增率106.1%;桃園市達5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3.8%,漲幅居六都之首;台中市為81.9億元,是六都冠軍,年漲幅則是76.4%;台南市則達27.8億元,年漲幅達57%;高雄市為64.2億元,年漲幅達101.6%。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今年1~8月雖有不少風波,但新青安利多仍在,僅出現零星賠售個案,且賣方若在2016~2018年入手,價格位於相對低點,今年售出仍有不小增值空間,致使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稅收皆大漲不少。觀察六都各區域,台中市仍是六都房地合一稅收王,主因仍是區域有重劃區、台中捷運等議題加持,區域買盤有所支撐;桃園市則受惠於大台北房市外溢,且區域房價相對雙北、新竹親民,持續吸引外縣市年輕族群移入,市場蓬勃發展,致使房地合一稅收能夠年漲1.2倍之多。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醒,央行已多次升息,同時9月祭出近年來最嚴苛的第七波房市管控措施,市場環境趨冷,惟新青安優惠貸款方案仍在持續,且央行眾多舉措僅劍指投資、囤房族群,同時房地合一稅2.0、預售屋禁止轉約等影響仍在,弱化市場供給,且首購買盤持續支撐之下,下半年市場預計朝「量修價穩」局勢發展。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認為,短期內房價未必會大幅下跌,長期來看,若供應量相對穩定,需求持續減少,價格可能會有所調整,而部分屋主若有急用資金需求而出售的情況,也將影響價格走勢。儘管政策短期內可能帶來不穩定因素,對於有剛性需求的買方而言,尤其首購族,隨著投資客競爭者減少,有機會以更理想的價格購入心儀房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63241/sm-a1e13c794073652c8fe8f4e0a19f3ac0.jpg)
公告地價調幅創7年新高!自用宅地價稅「這三地」漲幅最大
全國公告地價調幅前5名縣巿11月地價稅即將開徵,2024年公告地價平均調幅5.78%,創7年來最大漲幅,依公告地價計算的地價稅跟著水漲船高,根據統計,自用住宅每戶平均增加約數十元到百元,非自住戶則上看千元。專家透露,養地的建商、飯店業者、大地主等適用最高級距,對稅率的調升將非常有感。地價稅與公告地價息息相關,稅捐稽徵機關是依據公告地價的80%作為申報地價計徵基礎。2024年適逢各縣市調整公告地價,內政部統計,全國22縣市公告地價皆調漲,以桃園市上漲14.78%最高、其次是金門縣11.28%、新北市漲幅也有10.44%,台中市、台南市及宜蘭縣、新竹縣的調幅則在4.12%以上。永慶房產集團總經理葉凌棋說,公告地價雖推升地價稅,但對一般自住,特別是大樓住戶因土地持分少,影響有限,若住在土地持分大的透天厝則衝擊較大;但為避免民怨,縣市政府大多不會大幅調高公告地價。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公告地價的調漲會拉高地價稅、地租,增加地方財源,只是對非自用,如養地的建商、大地主若適用最高級距,對稅金增幅將很有感。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縣市會依土地使用目的不同,適用不同稅率,特別是自用與非自用,有相當大差距。以桃園為例,稅率相差4倍起跳,所以購買預售屋、新建案等民眾,記得一定要在9月23日(22日適逢假日順延)申請變更為自用,桃園市已有4萬多戶提出申請。以桃園適用自用住宅稅率為例,每戶平均稅額增加約56元。新北市公告地價調幅平均逾10%,在六都僅次於桃園市,一般自用住宅平均每戶的調幅超過百元,大約在140多元。新竹縣今年地價稅調幅4.11%,低於全國平均。根據新竹縣的試算,2024年調整後,一般非自用住宅戶例如公司企業、法人組織、建商、房東、地主等,每戶地價稅平均增加約897元;自用住宅平均每戶增加約26元、97%民眾的稅額增加在300元以下。財政部將在10月23日公布今年地價稅開徵情形,以2023年度為例,開徵戶數為894萬戶,整體稅額936億元,平均稅額大約是1萬469元;其中383萬戶是自住戶,稅額大約是1645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2/359752/sm-8ca35684c16d6e4c8c38a03706104849.jpg)
打炒房見效?全台「純住宅開工量」創6年新低 專家:前景不看好
近期颳起「限貸風暴」,房市前景不明,2024年上半年全台「純住宅開工量」創6年新低,回到2019年疫情前水準;其中新北市更創2009年統計以來最低紀錄。有房仲專家指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加上建商專注銷售餘屋,才導致開工量驟減。根據內政部統計,上半年度全台扣除農舍的純住宅開工量達5萬2,712宅,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1%,同時為近6年來同期最低。觀察六都數據,新北市上半年開工量僅3,575宅,不僅年減幅高達71.6%,也創內政部自2009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新低;而台南市上半年開工量達3,259宅,年減幅高達49.1%,近乎腰斬;而近年來都為建照量、開工量龍頭的台中市,今年上半年開工量達1萬2240戶,與去年相比也減少22.5%。另觀察其他三都,台北市上半年開工量成長26.4%最多;桃園市則以年增率約11.6%,漲幅居於六都亞軍;而高雄市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約1.1%。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建商申領建照後需半年內開工,且可展延3個月,因此開工量反映半年前至9個月前的新案市場狀況,當時適逢「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加上建商專注銷售餘屋,致使開工量驟減。大家房屋企研室公關主任賴志昶也分析,開工量會出現大幅衰退,主因為去年7月「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房市前景較不看好,加上土建融限縮、工料雙漲等因素,致使整體開工量皆呈下滑。而新北市開工量衰退最嚴重,研判是疫情後建商推案集中於新北市第一環、淡水和新店等行政區,這些區域餘屋量供給大,建商傾向於先專注銷售,進而使延後開工情況嚴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8/355798/sm-d445dc558368434375ad074bc0228b98.jpg)
房貸鬧錢荒?銀行放款緊縮「陸續調高報價」 專家解析罕見狀況
近年房價持續上漲,銀行房貸金額同步攀升,造成房貸鬧錢荒?!據房仲業統計,2010年第一季民眾購屋貸款平均每件542萬元,到2024年第一季平均貸款每件977萬元,14年來,就多出8成的金額,研判可能是短時間內出現大量貸款與房價大漲下,導致市場資金吃緊。信義房屋指出,今年房市交易暢旺,全年有機會挑戰36萬棟,移轉棟數有機會挑戰2011年後新高,雖然交易移轉棟數未創歷史新高,但銀行房貸卻是罕見的緊縮,主要原因可能與單筆房貸金額快速攀升有關係。信義房屋統計,2010年第一季平均房貸金額為542萬元,但今年第一季平均房貸金額已達977萬元,房貸金額相當於一件抵2010年的1.8件。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已經很久沒聽到銀行房貸像現在這麼緊縮,部分銀行開始陸續調高報價,甚至針對VIP放款、或者排隊等放款等情形,雖然過一陣子,可能銀行就會又有額度出來,不過若是公股行庫放款態度趨於保守,房貸案件湧入還有資金的民營銀行,現在還正常接案的銀行,可能過幾個月,也會受不了。曾敬德指出,現在銀行放貸保守也出現一些過去罕見的狀況,包括可能本來有洽詢過的預售整批房貸,有些銀行現在不認當初條件,還有整批房貸只給部分名額,最後交屋客戶只能去找自己熟悉的銀行。曾敬德表示,為了爭取客戶與維護往來關係,整批房貸本來條件都會比較優惠,不過現在資金有限,留給一般房貸戶更有利可圖的狀況下,購屋人要多問幾家銀行才較為保險。信義房屋預期,2024年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有機會挑戰36萬棟,2004~2007每年移轉棟數都超過40萬棟,當時也未出現錢荒的現象,但觀察2010年第一季民眾購屋貸款平均每件542萬元,到2024年第一季平均貸款每件977萬元,14年來,就多出8成的金額,短時間內出現大量貸款與房價大漲下,導致市場資金吃緊。曾敬德表示,市場資金吃緊最明顯就是股票質押借貸金額,上半年有些還貼近房貸的利率,近期都快速拉高,央行的貨幣緊縮與市場機制產生效果,現在甚至有購買預售屋的客戶,希望案子不要蓋太快,尤其工程進度快要完工的預售屋,客戶反而會擔心交屋時銀行核貸成數的問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55405/sm-977b7cd3e5d46324de3f61bf2bfbd16f.jpg)
「富爸媽」避稅!房屋贈與移轉創33年新高 雙北居前二名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7月囤房稅2.0上路,為達節稅效益,「富爸媽」紛紛卯起來送房,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全台上半年贈與移轉棟數達2.87萬棟、年增3%,創1991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新高。內政部統計顯示,贈與移轉的高峰期為房地合一稅實施前的2015年,當年高達5.5萬棟,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後降至4.1萬棟,不過近年隨房價上漲、房市熱絡,贈與移轉棟數逐年攀高,去年已達5.2萬棟,今年上半年續成長3%。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中央銀行信用管制針對七都自然人購買第二屋,貸款由6成降為5成、且無寬限期,購置第三戶高價住宅貸款上限僅4成,此外,今手7月上路的囤房稅2.0,規範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改採「全國歸戶」,且調高多屋者房屋稅率達2~4.8%,各種限貸、重稅壓在多屋者身上,使多戶持有人贈與房產給親人的需求提高。以六都來看,房價最高的台北、新北不僅贈與移轉棟數高居一、二名,上半年年增率7.3%、4.9%也遙遙領先其他四都,反應雙北房價高、年輕人購屋不易,贈與移需求大,尤其台北市不少金字塔族群,若持有多戶不動產,房屋稅等持有成本較高,更有贈與房產給親人的節稅需求。此外,戰後嬰兒潮世代多是享受台灣早年經濟成長、擁有房產的族群,隨此世代步入老年,加上贈與移轉快速增加,今年繼承移轉則有趨緩,內政部統計顯示,上半年繼承移轉為3.73萬棟、年減3.1%,但仍創下有統計以來同期次高。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49621/sm-d43e52af7799e3aaec6bb77795d417ea.jpg)
17坪小戶型買2衛?他勸表弟「改1衛」被已讀 過來人喊:別害人家
每個人買房著重的考量各有不同,因此選擇在他人看來或許有些難以理解。一名網友就上網抱怨,表弟買了一間預售屋,17坪2房2衛,加上車位總價1600多萬元。原PO認為17坪不用買到2衛,建議表弟改成1衛就好,另一間拿來當儲藏間,卻被以讀整整2天,因此上網發問:「怎麼勸退表弟買2房2衛?」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自己的表弟日前簽約預售房,17坪2房2衛,含B3車位,總價約1600多萬元。但他認為,17坪的房子並不需要配置兩間衛浴,其中一間可以改成儲藏室,還說「而且房子在2樓,真有急用去1樓公設上廁所就好,還不用自己打掃」。結果他提出的建議,被表弟已讀了整整2天,讓他覺得對方不識好人心,「現在年輕人那麼愛住鳥籠,1600萬蛋白區蓋日式平房都能蓋好幾間了。」貼文曝光,有網友也愛2衛,「2衛的價值高多了,別害人」、「一堆人同時屎在滾就知道2衛的重要了」、「17坪2房2衛是很小,但好租人,租給2人的租金2衛比1衛能收更多錢」、「2衛很讚,你根本反指標」。不過也有人同意坪數太小,2衛根本是浪費空間,「15坪或以下的,才不需要2衛」、「這什麼蚊子宅 還2房2衛」、「2房而已為什麼要2衛?17坪還要浪費1坪空間」。據《ETtoday房產雲》報導,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針對這個問題表示,17坪的房子有2間衛浴真的不會太多,「建商會這樣賣,一定有他的道理」。曾敬德指出,2房2衛的戶型「未來會很好賣」,市場需求很大,尤其是上班日的早晨,大家起床同時搶著要用廁所時,就不會互相干擾。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4/340584/sm-764c0c89482c4899301c5a5c5003f459.jpg)
台灣戶均人口「2.52人」再創歷史新低 小宅成房市主力產品
據內政部統計數據顯示,1991年全國平均每戶人口數為3.94人,之後家戶人口持續下滑,並在2009年跌破每戶平均3人關卡;截至2024年4月底,全國平均每戶人口更寫下2.52人的新低紀錄。而在主要六都中,又以台北市2.35人最少、台中市2.67人最多。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傳統大家庭時代不再,加上高房價小宅化、高齡化又喪偶,年輕人不婚不生、居住觀念改變等因素,都是造成戶均人口持續下跌的原因。倘若國內移民政策沒有大幅變動,估計未來趨勢也很難有翻轉的機會。曾敬德指出,主要都會區中,台北市戶均人口數最少,僅2.35人,也為當地房市結構帶來變化,成為全台灣「小宅化」最先興盛的城市。而台中市雖然是六都中戶均人口數最高的都市,但同時也是近4年戶均人口數下滑最快的主要都會區,自2020年的2.81人減少至2.67人。曾敬德認為,這種變化主要與近年來台中人口、房市結構變動有關。台中市近年交通、重大建設、科技廠話題等利多齊聚,除了新遷入人口大多是小家庭外,房價飆漲下,低總價的小宅新大樓,逐漸取代傳統三代同堂的透天厝,年輕人陸續分家,讓戶均人口數快速下滑。曾敬德表示,高房價、建商狂蓋小宅、居住觀念轉變,三者間環環相扣。開發商因單價上揚壓縮建案空間坪數,控制總價來吸引新一代年輕購屋族;而許多年輕人不喜歡與長輩同住,小家庭化趨勢明顯,也造成對居住空間的需求下滑。估計未來的房市主力產品,仍將以小宅為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37295/sm-76241673e22297c9af7e9abf34ec3c15.jpg)
520商辦突起2/大建商百億案轉戰中南部 業者:市場熱、未見利空
在政府房市及經貿產業政策推波助瀾下,今年建商「520檔期」住房推案出現板塊大挪移。據591新建案調查,今年520住宅指標案平均分布,雙北、桃園、台中、高雄各約有200億元案量釋出,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建商明顯往中南部布局,台中有潤隆(1808)、華固(2548),高雄有豐邑、興富發(2542);雙北百億案則由國泰建設(2501)、新潤興業(6186)帶領國賓大、新濠建設撐場。據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統計,今年前2個月預售屋交易揭露共計約1.9萬戶,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萬戶,銷售金額高達3202億元,年增近2000億元、增幅150%。若以區域來看,2月銷售量最大的是台中市,共1624件,其餘像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也是預售熱區。需求也反映在供給上,百億指標大案過去多集中在雙北,今年520檔期,指標案遍地開花,均勻分布全台,甚至因大型建商積極布局中南部,讓台中、高雄比雙北更搶戲。潤隆建設在水湳經貿園區推出預售案「當代首馥」,總銷110億元,近期接待中心才剛上案名。(圖/潤隆提供)台中地區520亮點都集中在西屯區,有總銷106億元的「華固頂匯」,此案也是華固建設首度跨足台中推案。華固總經理洪嘉昇告訴CTWANT記者,台中土地資源豐富,又有許多殷實企業,科學園區腹地廣大,消費力又強,相較台北舊市區開發要走都市更新、時程長,因此華固決定跨足台中,目前已經買了4塊地,「華固頂匯」為第1案,開發順利緊接著第2案就會推出。洪嘉昇也笑回,本來打算在台中經貿二路搭建華固行銷館,預計8月才要啟用銷售「華固頂匯」,「沒想到很多台中好朋友一直問,因此4月底就先在新聯陽(代銷)台中辦公室潛銷,反應很好,第一批實價登錄預計520就會送出。」據了解,「華固頂匯」每坪成交單價落在77~88萬元。台中西屯另一大案,潤隆建設在水湳經貿園區推出「當代首馥」,總銷110億元。潤隆總經理林暐鈞表示,該案基地位置非常漂亮,位於逢甲大學東側,旁邊就是中央公園軸線,規劃3~6樓為辦公室、7~29層為住宅,跳脫小坪數思維,設計45~52坪3~4房產品。2021年8月豐邑建設以17.1億元購入高雄市前金區「WO HOTEL」(右)後,於今年520檔期推出「豐邑TOP+」(左),坪數規劃29~49坪。(圖/豐邑提供)「水湳經貿園區就是下一個七期!」目前七期不論住宅還是商辦新案價格都已站穩7字頭,林暐鈞認為,七期開發已飽和,水湳才正要起步,未來5~10年發展性和房價都將不輸七期。高雄方面,520檔期原有清景麟320億元總銷的「金銀島案」,不過因建照尚未取得,因此房市聚焦在前金區2大案,興富發總銷100億元的「巴黎河左岸」及豐邑建設總銷101億元的「豐邑TOP+」,且2案距離5分鐘車程內,短兵相接,相當競爭。據了解,「巴黎河左岸」規劃2房為主小坪數產品,開價每坪45~65萬元,搭配興富發集團的優惠付款方案,目前潛銷已近8成;「豐邑TOP+」則為豐邑建設收購Wo Hotel窩飯店後的改建案,由創意家操刀代銷,每坪開價也將介於5~6字頭。豐邑建設總經理邱崇喆表示,目前「豐邑TOP+」接待中心趕工中,已在飯店舉辦2場說明會,預收50幾組預約客。該案也同時為豐邑和創意家首度跨足高雄的處女作。新潤「士科大院.」坪數規劃26~53坪,於5月8日正式公開,新潤興業董事長郭長庚(左3)、慕樺廣告董事長李幹樂(右3)。(圖/記者方萬民攝)北台灣桃園地區則由璟都機構一次推出2大指標案,分別為中路重劃區「璟都仰目」與大園客運園區「璟都航空城」,總銷分別為80與96億元。而桃園A7重劃區總銷80億元的「鴻築善捷段」,據悉開價已站穩5字頭。雙北地區,原本市場預期520檔期還有潤隆總銷逾100億元的萬芳路案,不過就在5月後,經CTWANT記者求證,確定延期推案,讓雙北520檔期由北投區新潤興業「士科大院.」、南港區「國賓大南港路案」、中和區國泰建設「METRO PARK」、土城區「新濠岳」,4個百億大案撐場。根據記者調查,南港區「國賓大南港路案」和土城區「新濠岳」,2個接待中心都還在趕工中;國泰建設攜手日本房地產龍頭三井不動產推出的「METRO PARK」,總銷165億元,為「META PARK」的二期,即將於5月27日舉行公開記者會。新潤興業在北士科推出的「士科大院.」則是於本月8日正式公開,但其實早在1個月前就已經銷售,新潤興業董事長郭長庚表示,「士科大院.」總銷金額127億元,目前每坪開價105~120萬元間,相對大直河岸豪宅每坪要200多萬元來說,「士科大院.」只要一半的價格,未來也有望比照大直房價。對於今年市況,林暐鈞表示,依潤隆內部銷售數據來看,今年房市滿熱,尤其購屋年輕化明顯,總價帶在1000萬元出頭的產品相當熱門,也出現不少80年次的客戶,「由於之前政府推很多抑制房價的政策,現在購屋人也都知道不能轉約、貸款條件上有限制,但仍有很多剛需客,不只自住也置產,並沒有消退。」至於新內閣上任未來市場是否有變數?他認為,「都是同一黨派,應不會有太意外的事發生!」慕樺廣告董事長李幹樂也認為,受到通膨壓力因素,使得目前全台房市表現還不錯,但缺工料漲、電費上漲、碳費等問題,導致整體營造成本居高不下,現在還沒看到有利空,也因為政府超前布局祭出不少管控措施,台灣房市相對健康,預期今年下半年房市持穩,與上半年差不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9/329879/sm-cf1ba42f92545257f585dc4ebffd9b96.jpg)
要命的屏蔽2/沒管委會政府不甩 老舊公寓公安淪踢皮球
花蓮強震不僅震出老舊房屋的結構安全問題,也抖出不少舊公寓管理爭議,因為早年的老舊公寓並沒有設置管理委員會,不僅部份住戶抱怨公寓管理品質差,遇上「鄰避設施」時更無力據理力爭。對此學者直批,這是許多住民心中的痛,而其根源就在縣市政府怠於行政,刻意漠視。0403強震造成北部縣市多處大樓傾倒,商家和住戶的物品也一片狼藉,住在台北市木新路一棟四樓公寓的L小姐與住戶向本刊記者投訴,她們一樓的知名烤鴨店生意極旺,一樓店面製餐空間不足,老闆娘常利用深夜在二樓自宅使用機器備料,除了夜間不得安寧外,老舊機械臭味撲鼻,甚至曾數度引起火花,梯間更是常堆滿桶裝瓦斯筒,0403大震之後由於強烈搖晃,住戶逃生時甚至看到瓦斯桶傾倒,憂心氣爆,險象環生。烤鴨店遭控長期以2樓民宅違法當備料廠,機器環境髒亂且發出陣陣刺鼻味,衛生局推稱不具搜索票無法強行蒐證,居民生活陷入極度不便。(圖/讀者提供)L小姐手持公文控訴,從去4月起鄰居與自己曾多次申訴北市建管處與衛生局,但最後不是以「免罰」結案,就是從未看到來稽查,都發局甚至直接搬出《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59條,聲稱「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召集人等若發現社區疑似不法情事……管委會可以列舉事證報請縣市主管機關處理」。看似公務機關依法行政言之合理,「老舊公寓根本沒有管理委員會」L小姐說,業管單位都知道老舊公寓沒有管委會的事實,這種答法無疑是踢皮球。對此,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表示,目前稽查人員每人身上至少40案,去化確實需要時間。本月3日已有人員稽查,發現排風扇截油設施不潔、食材未加蓋、工作人員沒有健檢報告等問題要求限期改善,10日起已屬隨時複查可開罰階段,衛生局也會隨時派員稽查。林冠蓁坦言,民眾控訴指摘關鍵的二樓備料區,衛生局行政調查有侷限,衛生局不若檢調有搜索票,只要業主自稱是民宅「我們沒辦法進去」。陳情人拿著公文站出來控訴,由於舊公寓沒有管委會與商家抗衡,在衛生與公安上疑慮不斷,自己買屋兩年從沒睡過一天好覺。(圖/記者顏瑋辰攝)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直言,都發局的說法就是不想管啦!由於台灣民情關係,對公寓成立管委會,最芥蒂的就是需要交管理費,如果沒有管理費,管委會根本沒法運作。章定煊建議參考「美國模式」,美國不少獨棟住宅,看似彼此關聯性低,卻能由政府介入,依照地緣關係強制設立管委會,並由住戶繳交管理費,以利永續經營。而在台灣,不妨也由地方縣市政府都發或城鄉局介入,將各老舊公寓以「鄰」為畫分,統一設立管理委員會,並入法需繳納類似管理費概念的公積金,初期由政府補貼,並階梯式逐步落日,讓即使老舊公寓,也能逐步建立完善健全制度,「對房價也有幫助」。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則分享,不少老公寓面臨樓下快炒店等油煙、噪音甚至光害汙染,老舊公寓早期法令並不完善,常常需靠里長等鄰里「頭人」協調,現代工商社會則有不少人透過瘋狂檢舉,包含食安、光害、噪音等違規,「以戰逼和」要求商家改善甚至搬遷。曾敬德直言,通常戰敗的都是樓上的住戶,因為快炒等「鄰壁商店」常常比樓上住戶早進駐該區,開店也有盤根錯節的人際網絡。因此若自知是此類高敏感族群,「建議買房子時就先選純住宅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