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診
」 回診模範員工寧死也要工作!他不吃藥「心血管10年塞4次」 醫嘆:隨時會掛掉
一名患有先天性凝血功能疾病的44歲男子,明知自己是高風險族群,仍堅持不吃藥控制,導致從30幾歲開始,平均每3至4年就發生一次重大心血管事件。他近日又因急性心肌梗塞送急診,卻仍以工作為由,拒絕住院治療,即使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警告,不住院治療,「隨時掛掉都不意外」,甚至還打了快20通電話努力喬出病床,沒想到患者依舊不為所動,堅持要去工作,讓他感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陳冠任醫師近日在臉書粉專《冠任醫師的異想世界》發文感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表示前幾天又碰到1位置生死於度外的生命戰士,「44歲患有先天性凝血功能疾病的男性,2014年(34歲)小中風,固定追蹤兩個月後就自行停藥。2017年(37歲)急性心肌梗塞,出院後大概半年就再次停藥不回診。2021年(41歲)大中風,出院後一樣兩個月就再再次停藥。」但是這位病患直到前天(44歲),再次急性心肌梗塞來急診,都已經知道自己是高風險族群,還是堅持不想吃藥、不想控制,也導致從30幾歲開始平均每3至4年就發生一次重大心血管事件。對此,陳冠任看診時也苦勸病患,「戴先生,你這是急性心肌梗塞,不趕快處理會出人命的,等等就要立刻做心導管手術,術後要住加護病房觀察,狀況穩定也至少需要4、5天以上才能出院。」沒想到對方卻回應,「⋯⋯可是,我等一下有工作,我可以明天再來住院嗎?」而陳冠任也傻眼表示,「當然不行!你這情況非常危險,像是戎祥、茂伯都是這樣走的,如果你出院回家晚點在家裡出事怎麼辦?誰要負責?」結果患者竟然還是沒有正面回應,且反覆重申無法住院的理由,「為了處理他的緊急狀況,我在十五分鐘內打了快二十通電話,加護病房專科護理師、加護病房專責醫師、加護病房主任、重症醫學部部長、心臟內科主任、醫事課主管、急診主治醫師、心導管室,最後好不容易擠出一張病床,結果他還是拒絕住院。」陳冠任還是不放棄,苦口婆心的勸戒「戴先生,我跟你說,如果你真的不住院處理我們也不能強迫你,但是我必須再跟你說一次你的狀況非常非常危險,隨時掛掉都不意外,如果你了解後果的嚴重性卻仍執意出院,我們只好給你簽一份切結書(AAD),讓你辦理自動出院。」病患竟然還是二話不說地馬上同意,也讓陳冠任非常無奈地感嘆,「看來是個重視工作大於生命的模範員工。」貼文曝光也引發網友熱議,「生命的價值觀不同吧!或許他有苦難言,面對生命威脅寧可選擇一走了之!這可恨之人必有其可憐之處!」「太不負責任了,如果萬一在工作或駕車途中出事故,其實會危害他人安全。甚麼工作比生命重要?不能理解」、「老天給他這麼多次機會還不珍惜,偏偏一堆人想要活命卻沒命活」、「這真的只有我們在氣、在替他擔心,工作大於命的信念怎麼強到這種地步,很不解」、「用生命捍衛工作權的鬥士。」
戒酒絕不能只靠意志力! 3種戒酒藥物助脫癮
飲酒導致的個人健康問題及公共危害一直是各國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每年全球有300萬的死亡人數與酒精有關,佔所有死亡人數的5.3%;此外,酒精能導致200種以上的疾病或傷害,造成個人、家庭與社會沉重負擔。健康飲酒量不存在 意志力戒酒不靠譜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多年前已將酒精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與輻射、菸草和石棉並列為最高風險。WHO今年也聲明指出,「健康飲酒量並不存在」,從第一滴酒開始,飲酒者的健康就被逐漸侵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李宜庭指出,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研究估計,全台約有2%~5%的成年人有酒精使用疾患。但酒癮患者往往不願意就醫,認為可以靠意志力控制飲酒,又或者輕忽酒精帶來的危害;患者常反覆嘗試戒酒,卻又反覆因無法控制飲酒而感到灰心喪志、自我懷疑,單打獨鬥的戒酒路滿是坎坷。新戒酒藥物減少不適 美國已列第一線治療藥物過去酒癮的藥物治療只有disulfiram(戒酒發泡錠)可供選擇,服用後如果飲酒,藥物會干擾酒精代謝而產生難受的生理症狀,因而讓患者產生嫌惡效應來達成戒酒效果。許多患者害怕貪杯後的不適感,乾脆停藥、不回診了。所幸,越來越多種的戒酒藥物為酒癮治療帶來曙光;例如naltrexone(納曲酮、拿萃松)利用減少飲酒後興奮與刺激的效果來減少對酒精的渴求,而acamprosate(戒酒妥、阿坎酸)則能調節神經功能、減少酒精戒斷的不舒服及對酒精的渴望。這兩種藥物在美國已被列為第一線治療藥物,且即使不小心「破戒」,藥物對於預防返回重度飲酒仍有相當效果。醫病共享決策 對症下藥效果佳當然,戒酒不能只靠意志力,酒癮也並非只靠藥物治療就會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不但能提供完整的三種酒癮治療藥物選擇,藉由「醫病共享決策」(SDM),綜合考慮其身體狀況、病史、家庭環境等因素,與患者討論出最適合的藥物方案。李宜庭強調,酒癮是一種「可治療」的大腦疾病,就醫治療能讓戒酒的路走得更長久順遂。
獨/秀手術同意書也沒用 醫院控議員强挺飼主拗和解
本月4日清晨2時54分,新北市五股區四維路上1間動物醫院遭到槍擊,院方懷疑是1起醫療糾紛導致,而雙方進行調解時,院方也控訴新北市議員蔡淑君不但沒有查證事發過程,還不讓院方律師及醫師說話,甚至說手術同意書「沒有用」,飼主還要求他們付34萬元和解了事;蔡淑君則駁斥表示,當時是看到錄音檔等相關證據才會選擇幫忙,調解當天明明是對方律師咄咄逼人。雙方陷入各說各話局面。「10月28日我們到動保處調解的時候,蔡淑君議員也有到場,但在調解會中,她沒有向我們院方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還頻頻打斷程序,霹靂啪啦的一直講,我們想要表明我們的立場,卻被她強硬地打斷,還嫌我態度差。我們拿出手術同意書、對話紀錄等證據,她還說這些不算數,就連胡小姐當場也說『不確定貓咪死因是手術導致』,那我們被抹黑成這樣是我們活該嗎?」楊醫師忿忿不平地說。楊醫師說,「飼主就是硬要我們付34萬元,這根本不合理!而且身為一個議員,在沒有查明事實的狀況下,就幫對方說話,這合理嗎?」究竟這起醫療糾紛因何而起?本刊調查,今年7月16日下午,1名胡姓女飼主因為飼養的高齡14歲的老貓「牙牙」,牙齒退化到呈現破碎狀態,只要吃東西都會痛,因此到愛竹動物醫院看診,當下院方開藥讓牠回去服用。8月23日當天,胡女再次帶著牙牙到醫院看診,並希望醫院為它動手術,改善它牙痛的問題,當下院方醫師建議,因為牙牙已經相當高齡,而且有腎臟疾病,希望胡女先帶牙牙到有心臟專科的醫院檢查,再評估是否要進行手術。最後經過雙方多次確認,安排9月24日為牙牙動刀進行全口拔牙,手術過程十分順利,不過由於牙牙在手術中血壓下降,為了不給牙牙身體帶來太大負荷,其中有2顆牙齒,因為周圍並沒有發炎症狀,院方和胡女溝通後,決定停止手術。術後,院方依照標準流程注射點滴、進入ICU病房觀察,待牙牙清醒狀況穩定後,才由胡女帶回,並提醒要回診注射皮下點滴補充水分、養分,還要到醫院回診,豈料接下來惡夢開始了。「她(胡女)一直帶著牙牙到別的醫院看診,就是不回來我們這邊,我們去問別的醫院,她要求別的醫生開止痛藥等等,這段時間她就在網路上一直造謠,但我們在手術後,真的有多次提醒她來我們醫院回診。」醫院的陳醫師說。院方表示,準備進行手術前已經詳細告知胡女手術風險、牙牙身體狀況,在手術結束後,也有提醒要回醫院複診。(圖/張文玠攝)10月8日,牙牙因為胰臟炎、胸腔積水離世,這時院方發現,胡女在GOOGLE評論、臉書社團,開始不斷對醫院抹黑誹謗,指控「延誤治療」、「多次拒診」、「遊說手術」,還到動保處多次檢舉,但同時動物醫院也提出對話紀錄證明,不但有提醒回診,當時也有請胡女考慮是否要對年邁老貓進行手術,讓他們覺得胡女的言論根本是空穴來風。醫院的陳姓負責人說,從這場無妄之災開始,醫院生意就大受影響,由於院方在店內還有無償提供流浪貓治療、暫宿的服務,現在收支根本打不平,只希望這起事件能趕快落幕,還給醫院一個平靜。對此,蘆洲警方強調,根據相關跡證研判,這起槍擊案為斜對面花店金錢糾紛,當時歹徒在大馬路上駁火,才導致子彈誤擊到動物醫院,針對動物醫院控訴疑似因為醫療糾紛遭尋仇一事,警方仍將深入瞭解,並積極追捕相關犯嫌,儘速將其逮捕釐清案情。而遭動物醫院控訴強勢介入醫療糾紛調解一事,議員蔡淑君表示,當時是看了陳情人(胡姓飼主)提供相關對話紀錄、錄音檔後,才會選擇幫忙,且在調解過程中,自己並沒有頻頻打斷對方發言,反而是對方律師態度咄咄逼人;至於被指控質疑手術同意書的合法性一事,蔡淑君則說,「院方應該跟對方說明清楚,而不是草草要對方簽了手術同意書。」牙牙因為多種病因離世後,胡女和其友人不但在網路上抹黑造謠,甚至還到醫院叫囂鬧事。(圖/讀者提供)
慢性病患不敢回診!醫曝「中斷風險」比染疫還高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彰化接連爆發社區感染,三級緊戒也跟著發布,許多患有慢性病患的民眾因此不敢到醫院看診,不持續服藥恐怕會讓病情加重,根據衛福部彰化醫院數據顯示,今年5月以糖尿病患者來講,有高達21%的病患沒有回診,不持續服藥的風險,恐怕比染疫風險還高。根據衛福部彰化醫院數據顯示,今年5月以糖尿病患者來講,有高達21%的病患沒有回診,不持續服藥的風險,恐怕比染疫風險還高。(圖/彰化醫院提供)衛福部彰化醫院追蹤的糖尿病患者,平時就有大約8%的患者沒有回診,等於說今年5月未回診率高出平時的2倍,其他像是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慢性肝炎等其他患者,未到診率也都比平時高出2倍以上,顯示民眾都害怕在疫情期間到院就醫。彰化醫院糖尿病個管師邱小佳就說,以糖尿病來講,患者一次都會拿3個月的處方箋,3個月後才回診一次次,以5月份來講,應該到診的病患應該要有900多位,但實際到診人數整整少了190人未回診,僅在疫情深溫這半個月未到診率就升高,若疫情持續未來未到診率恐怕再創新高。廖曜磐說,目前各醫院都有視訊、電話診療的替代看診方式,呼籲慢性病患者可以多加利用,彰化醫院也有設置院外批掛區及藥來速窗口,減少民眾到院內害怕有染疫風險。(圖/彰化醫院提供)邱小佳說,透過電話追蹤未回診者,大部分都是因為疫情關係不想進到醫院增加染疫風險,部分則認為病情無礙、或自行到藥局購藥等,但若慢性病不回診導致藥物中斷,引起的健康風險可能會比染疫風險還要高。家醫科主任廖曜磐表示,以糖尿病為例,中斷藥物可能造成造成高血糖、或血糖大的波動,恐怕引發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等,這些都是不可逆的傷害,嚴重則可能危害生命,特別是多重慢性病患者,風險恐怕更高。廖曜磐說,目前各醫院都有視訊、電話診療的替代看診方式,呼籲慢性病患者可以多加利用,彰化醫院也有設置院外批掛區及藥來速窗口,減少民眾到院內害怕有染疫風險,但若疫情不穩定,還是建議做好防疫,並到醫院回診由醫師診斷,進行更完整的檢查。
媽媽腫瘤復發!「醫建議回主治醫院」女兒卻急道歉 他聽完原因超愧疚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尤其雙北確診數一直是全台最高,許多住在該地區的民眾也會因此無辜變成病毒傳染代名詞。急診科醫師賈蔚就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一名腫瘤復發的病患前來等待住院,但賈蔚看完電腦斷層後,建議對方要回到原本治療的醫學中心較妥當,沒想到病患家屬卻道歉「對不起,我們住新北...」,讓賈蔚聽完相當愧疚。醫師賈蔚在粉專《賈叔叔的會客室》分享,有個身形微胖、呼吸有些費力的阿姨,在急診觀察室等待住院,賈蔚看到電子病歷寫著「外生殖器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後;肋膜腔積水」,並詢問病患不適感是否減輕;不過賈蔚發現病患在本院的就醫紀錄不多,惡性腫瘤的診斷、治療以及後續追蹤也不在本院,便詢問對方「阿姨請問妳對自己的過往病史都了解嗎?在哪間醫院治療呢?」對方則表示過去是在另一家醫學中心治療追蹤,而當初沒有接受手術是因為醫師告訴她切除腫瘤後的重建手術太困難,所以她只做了化療和電療。賈蔚邊聽著病患敘述,邊仔細地看著對方昨晚做的胸腹電腦斷層掃瞄片子,「除了明顯的肋膜腔大量積水,隱隱約約感覺到一些不尋常的腫塊,藏身在不易被發現的角落;而且,腹腔內似乎也像撒下了種子,散落在各處淋巴結上」,看完後他向對方表示要先和放射診斷科醫師討論,再給予適合的診療建議,「其實,我內心已經知道,我必須要將這位病人,轉回給xx醫學中心,她幾乎就是惡性腫瘤復發,且伴有多處遠端轉移。」陪同阿姨來到醫院的是一名年輕女子,賈蔚便向她表示「小姐,我可能會建議妳們轉院,因為媽媽的病情有變化,需要儘快回到原醫學中心進一步檢查治療...」,不過對方欲言又止,感覺不太想接受他的建議,賈蔚不禁反問,「有什麼事可以說出來,讓我們幫妳和媽媽」,女子用微弱的聲音表示「醫師…對不起…,我們住新北…」。賈蔚聽完後接不上話,原來這就是阿姨不回診的原因,「年輕小姐的內心裡深深感受到『住新北』,在別人眼裡就是『病毒』的代名詞。」、「住新北又沒有告訴醫師護理師,就得背負著「隱匿」的罪名;要承擔全國疫情尚未歸零的道德責任」,當下他回應「妳不需要說對不起」,但事後想想,「我這句話搭得差勁,也沒有展現同理」,而他也在文末標記「找回臺灣最美的風景,我們都是一家人」。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賈醫師別太自責,你也是在救病人」、「她可能擔心新北疫情醫療忙碌,才找到您這邊來」、「謝謝雙北民眾犧牲自己的自由,你們是我們的家人。」
高血壓患者顧慮疫情不回診 竟爆發腦中風
67歲的張太太(化名)本身有高血壓病史,原本每三個月會固定回醫院拿藥。今年初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時,因顧慮疫情不敢到醫院來,停藥停了3-4個月之久」。她說:「在發病前1天,曾有過眼睛上吊無意識,但約10分鐘後就恢復。直至隔天感覺頭暈不舒服,過5分鐘後就癱軟倒下爆發腦中風,失去意識」。張先生說:「太太倒下去的瞬間,頓時覺得眼前一片漆黑,但當下腦中突然閃過救護車經過的畫面,便立刻打119通知救護車,於10分鐘後立刻抵達醫院,在醫護與消防隊的合作下,並配合醫療救治的過程,聽從醫囑,順利將自己太太從鬼門關拉回來」。近年來,國內外都有不少名人中風甚至英年早逝的例子,如哆啦A夢配音員富田耕生、玉山金控科技長陳昇瑋、金鐘影帝吳朋奉等,讓很多人替他們感到惋惜,更喚起了國人對腦中風議題的重視。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死亡人數達1萬2176人,平均每43分鐘即有1人死於腦中風,雙和醫院中風中心陳龍主任表示,造成這種差異現象的關鍵因素,就是「送醫時間」。陳龍主任提到,腦中風可分為梗塞性及出血性腦中風,研究資料顯示,高達4~5成以上的出血性腦中風病患,到院前心跳停止、沒有血壓,來不及急救就已經死亡,尤其是腦幹出血,平均死亡率更高達6成以上。出血性腦中風是因腦血管破裂引起,常見的原因包括:高血壓、蜘蛛膜下腔出血及動脈瘤破裂;一旦發生腦出血,血塊會壓迫鄰近腦組織、腦壓升高,嚴重時就會造成昏迷、死亡。台灣有8成的中風都是「梗塞性中風」,是血栓堵塞造成的,根據中風治療指引,症狀發生之後經評估要在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新北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林士閔科長表示,勤務上常遇到民眾對於中風徵兆警覺性不夠,誤以為是疲勞導致手腳痠麻無力、臉歪嘴斜、口齒不清,或症狀發生後,自己搭計程車或開車去醫院、誤信民俗療法,放血、針扎手指頭、手指掐人中等,這些都是錯誤迷思,呼籲民眾不要誤信偏方,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期及送醫時間。對於腦中風的推展,新北市政府於2016年建置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照護網,把握發病後黃金治療期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2017年進化至2.0版引進動脈取栓術,幫助部分中風病人黃金治療時間延長至6小時,提高復原能力與治癒機會。北市政府消防局黃德清局長也提到,為落實院前救護與院後患者銜接照護,消防局未來將整合行動急診室2.0,執行遠距醫療於全部救護分隊100台救護車上配置智慧型傳輸裝備,透過行動載具將患者生命徵象、到院前中風指標測試傳輸至醫師手機,並將到院前中風指標測試影像傳輸至急診檢傷電腦,使醫院端及早啟動中風治療流程,縮短病人到院後注射靜脈溶栓劑或執行動脈取栓時間。為減少腦中風死亡、失能比例,從接獲民眾報案那一刻開始,就會啟動消防局腦中風到院前搶救行動。臺北神經醫學中心杜永光院長強調,腦中風往往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除嚴重致死外,多有後遺症出現,僅十分之一的病人可恢復到原先狀態。杜永光院長說,腦中風是可以預防,只要清楚瞭解腦中風的危險因素並配合定期檢查,簡單的生活守則就是「少油、少鹽、少菸酒、多運動」,有三高病人要定時服藥,再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遠離腦血管病變所帶來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