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菸不酒
」 肺腺癌 癌症 肺癌 汪建民 不菸不酒不菸不酒慘罹肺癌…他「6公分腫瘤」到處轉移 醫曝關鍵1原因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更連續多年蟬聯台灣癌症死因第一名。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日前就分享一起案例,表示一名50歲男子平常不菸不酒,沒想到一拍X光照後卻發現肺部有6公分腫瘤,「肺癌到處轉移了」。對此,蘇一峰也感嘆「空氣污染是台灣目前不抽煙得到肺癌的主要原因」。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一名50歲的男性患者平常不菸不酒,也沒有肺癌家族史,檢查時身體也無任何不適症狀,沒想到照了X光後卻發現肺部有「6公分的腫瘤」,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才驚覺「肺癌到處轉移了」。對此蘇一峰表示,許多人即便不菸不酒仍得到肺癌,有可能與空氣污染有關,他也強調「空氣污染是台灣目前不抽煙得到肺癌的主要原因」。而此文一出,許多網友紛紛留言直呼「好恐怖」、「只能說住工業區附近真的要小心…」、「別忽視二手菸、三手菸、不安全的裝潢與傢俱、清潔用品的危害」、「中南部的人受害嚴重,搭車看天空很明顯,北部往南到中部霧霾很明顯」、「我爸就是,不菸不酒的人得肺腺癌走了,他走的時候才51歲,發現咳血時已經第三期」。
汪建民病逝/汪建民生前最後一場錄影 拄枴杖現身分享抗癌過程
男星汪建民7日晚間因肺腺癌逝世,享年56歲,他8月底時曾在《聚焦2.0》節目上分享自己的抗癌過程,雖然錄影當天步伐緩慢地拄拐杖現身,但仍不忘呼籲大家要多重視健康,而主持人高文音得知汪建民離世噩耗後,也難過表示:「建民哥一路好走,不痛了!」汪建民在節目中承認犯下錯誤,不菸不酒的他從年輕時期就有習慣性咳嗽,但長久以來並未積極就醫,沒有定期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直至去年底背部疼痛難耐才到胸腔科看診,發現竟已罹患肺腺癌4期,癌細胞擴散至頸椎、腦部及骨頭,歷經9次化療暴瘦12公斤,骨轉移也造成他痛到難以行走,他並以自己為例,呼籲大家重視健康,不可輕忽身體狀況。而錄影當天汪建民拄著拐杖到場,神情疲憊、移動步伐緩慢,工作人員紛紛向他說「加油」,汪建民也溫馨回應:「我會撐過去的。」可惜才過一個多月就傳出病逝消息,令各界震驚不已。主持人高文音表示,「建民哥錄影當天雖狀況不佳,但相當敬業地完成錄影,希望建民哥一路好走,不再痛了」。
汪建民病逝/藝人汪建民罹癌病逝 「這些名人」同樣受肺腺癌折磨
藝人汪建民於去年11月檢查出罹患肺腺癌4期,他的妹妹8日午間證實,汪建民已在7日晚間逝世,享年56歲。根據衛福部數據,肺癌連續19年居國內死亡人數第一名,資料顯示,每5位癌症死者中就有1名肺癌患者,且最近十多年來,更有不少名人皆因肺腺癌辭世。據《三立新聞網》整理,最近十多年來,台灣因為因肺腺癌辭世的名人包含前立委盧修一、法務部前部長陳定南、台灣首位樞機主教單國璽、舞蹈家羅曼菲以及資深演員藝人孫越、文英、馬如龍、歌手鳳飛飛等。此外,前副總統蕭萬長、陳建仁也是肺腺癌的患者。2人皆有共通點:即不菸不酒、生活正常、無癌症危險因子,但是卻罹患肺腺癌。曾與汪建民開展相差13歲姊弟戀的資深藝人「寶媽」王美華,也曾在2019年底宣布罹患肺腺癌,已開刀切除腫瘤。國民黨籍現任台北市議員鍾沛君,也曾於健檢時發現罹患肺腺癌0期,不過隨即接受開刀治療。她透露母親也罹患肺腺癌,發現時已是末期,僅14個月就撒手人寰。走紅兩岸的知名魔術師劉謙,今年2月就醫檢查時也確診肺腺癌0期,在中國春晚演出結束後也接受手術,目前恢復狀況良好。民眾黨黨魁柯文哲的夫人陳佩琪,12年前因為例行健康檢查,也意外發現肺腺癌第一期,後來透過手術切除了約20%的肺葉。陳佩琪曾提及,自己平常和家人都不吸菸,也沒有家族病史,對於自己為何會罹癌,至今依然想不透。,
汪建民病逝/汪建民肺腺癌逝!享年56歲 營養師點出「肺癌飲食3害」:沒抽菸也可能確診
男星汪建民平時不菸不酒,在去(2023)年10月因背部劇痛,竟檢查出肺腺癌,雖然前後歷經多次化療、電療,他仍在昨(7)日晚間逝世,享年56歲。不過,營養師高敏敏曾解釋,沒有抽菸習慣也會得肺癌,若想要遠離肺癌,應設法避開「肺癌飲食3害」。高敏敏在臉舒粉專發文提到,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肺癌家族病史、變異基因、長期接觸致癌物質或肺部病變、吸菸或二手菸、吸入烹調產生的油煙、吸入汽機車廢氣或石化燃料等污染源懸浮微粒等等。其中,研究發現,華人肺腺癌與高風險遺傳因子YAP1變異基因有很大的關聯,尤其女性罹患機率會更高,是正常基因的5.9倍。高敏敏建議,若想要遠離肺癌,應避免以下「飲食3害」:1. 少吃紅肉、加工肉:加工肉品已被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而紅肉被列為第二級A類致癌物,營養師建議還是少吃為妙。2. 避免飽和脂肪、精緻糖:飽和脂肪酸攝取和肺癌風險正相關,且肥胖者也會提高罹癌的機率,而精緻糖也會造成身體處於發炎狀態。3.縮短烹煮時間:避免高溫長時間烹調,如:油炸、燒烤、煙燻、煎炒,易產生致癌物質,建議以蒸煮、燉滷的方式烹調。此外,高敏敏也點出5種「防肺癌營養素」,提醒民眾盡量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更為天然健康,也避免一次補過頭,反而出現反效果:1. 植化素:各色蔬果各色蔬果本身含有不同的植化素,而植化素本身就有強大的抗氧化力、消除自由基、減緩發炎的功效,也可抑制癌細胞初期分裂2. 膳食纖維:菇類、深綠色蔬菜腸道健康自然可以有良好的免疫力,因此攝取膳食纖維可以降低罹癌風險。3. 天然β-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會轉化成維生素A,有助於修護粘膜,進而提升防護力。4. Omega-3:魚油、藻油、堅果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發炎症狀、維持免疫力。5. 天然維生素C:芭樂、櫻桃、蔓越莓維生素C是維持免疫力的重要維生素,也可以透過攝取維生素C來增加膠原蛋白製造,幫助增強肺部的結締組織。
汪建民病逝/不吸菸也可能得肺腺癌 汪建民化療7個月不敵「最惡霸癌王」
56歲男星汪建民近日患肺腺癌第四期,病情惡化到頸椎、腦部,7日病逝,他妹也在社群感謝醫護人員和朋友的支持。而「肺腺癌」被稱為「最惡霸癌王」,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被忽視,不抽菸也考能會罹患肺腺癌。據悉,去年10月汪因為背部劇痛,就醫發現肺部惡性腫瘤,而癌細胞已擴散,他不菸不酒,還是得了肺腺癌,接受了9次化療跟逾60次電療,而他9月住到加護病房,7日病逝。據了解,肺腺癌算肺癌的一種,是一種出現在肺臟或支氣管的惡性腫瘤,目前肺腺癌的成因還待研究,但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環境污染等有關,腫瘤擴大後會侵襲淋巴管、血管和其他器官。據台北榮總的衛教資訊表示,肺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被忽視,而如果惡化到晚期,可能會咳嗽、胸痛等。而雖然吸菸易罹患肺癌,但是不吸菸者也可能患肺腺癌,除了不吸菸,也要遠離二手菸,也要定期檢查保持健康生活習慣。據悉,妹妹8日證實汪過世,「隨著建民哥的離世,一切煙消雲散!」也感謝朋友們在最後時刻幫忙,「這輩子虧欠的讓他下輩子還給各位,也懇求各位高抬貴手,給家人們一個空間。」
汪建民病逝/汪建民住院1個月後病逝…享年56歲 過去曾歷經9次化療、超過65次電療
男星汪建民過去演出多部經典電視劇,並憑藉《台灣靈異事件》中「鐵頭警官」一角走紅。怎料,他在去年10月背後疼痛難耐,竟檢查出肺部有惡性腫瘤,癌細胞從右肺擴散至頸椎、腦內,前後歷經9次化療、超過65次電療,讓他一度暴瘦12公斤,情況暫時好轉。在上(9)月12日,汪建民再次住進醫院,並在昨(7)日病逝,享年56歲。汪建民在去年11月檢查出肺腺癌4期後,癌細胞擴散並吞噬頸椎最後一節和脊椎第一節相連處,而腦部也出現2顆腫瘤,經過10個月治療,狀況稍微好轉,他便暫時復出工作。他日前於節目《震震有詞》中,提及自己長期抗癌的經歷,表示自己在醫師建議下開始接受電療與化療,「原本要進行80次的電療,完成65次時醫師告訴我可以停止了,維持追蹤就好」。汪建民說,腫瘤從9公分縮小到3公分,化療過程也相當順利,但期間卻一度無法進食,只能靠營養品支撐,甚至眼窩出現凹陷、身體變形,讓他忍不住感嘆「剛開始化療第3次、第4次時,曾在心裡向老天爺喊話,『拜託你把我帶走』,不要讓我面對這些」。汪建民坦言,當被告知罹癌時,他感到相當鎮靜,但也不禁哽咽道「媽媽淋巴癌末期,我一路陪著媽媽、照顧她,經歷過掉頭髮、心情不好、憂鬱症到失智,是她幫我提前做功課,我才能那麼鎮定,如果沒有經歷過可能也無法接受」。汪建民接受《聯合新聞網》訪問時透露,他不菸不酒,目前9次化療,超過65次電療,嚴重時頭髮全部掉光、吃飯時也沒有味覺;他說,由於右肺有大顆腫瘤,影響呼吸,讓他常常走幾步就得停下來休息,而且腦中的腫瘤會導致癲癇,治療過程中必須吃抗癲癇藥,「曾在家癲癇發作,完全失去意識,送醫住了5天」。另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汪建民9月初曾傳出被送進加護病房,身邊友人都聯繫不上,後來其家屬澄清,只是一般的住院治療,不適合接受訪問,但並未透露相關病況。
被方文琳罹癌消息嚇一大跳 霍正奇:她很堅強
霍正奇、王樂妍今(1日)為三立《願望》亮相,被問到方文琳罹癌一事,霍正奇表示有「嚇一跳」,他認識方文琳三十多年,認為對方是個性堅強的女生,知道對方完成治療,替她很開心。霍正奇說,自己看到方文琳罹癌新聞,嚇了一大跳,因為她會跑馬拉松,感覺是很健康的人,也體悟平常生活習慣對健康很重要,他自己生活簡單,不菸不酒少應酬交際,也會騎單車運動。霍正奇、王樂妍將為三立《願望》掀起新一波高潮。(圖/趙文彬攝)霍正奇在《願望》中飾演大魔王「鬼王」近日強勢回歸,而王樂妍在劇中飾演黃少祺的最愛初戀,被江祖平設計車禍,多年後成為了酒店的「超強媽媽桑」!兩人的登場將引發一連串意想不到的精采劇情。王樂妍第一次到三立演出,多少有些緊張,她笑說這次為了演好媽媽桑的角色,刻意要增加女人味,調整儀態,也刻意瘦身,「我為了展現婀娜多姿的一面,穿的衣服都很緊,因為要性感,現在都買XS的衣服,為了習慣連私下都盡量穿緊身衣。」而曾演過情侶的潘柏希,這次演她的兒子,兩人年紀幾乎相仿,她還對潘柏希說:「你只有進棚才能叫我媽!」王樂妍第一次到三立拍戲。(圖/趙文彬攝)王樂妍要演黃少祺的初戀,日前兩人一天就拍完戀愛和分手戲,「拍戀愛戲好甜,和少祺哥一起騎腳踏車、喝同一杯飲料,還親他!」第一次和黃少祺合作,覺得他很貼心會照顧人。
不菸不酒30歲男莫名罹患腎癌 專業醫:一次性餐具得少用
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日前分享一起案例,一名平時不菸不酒的30歲男子莫名罹患腎臟癌,而劉博仁在幫期檢查的時候,發現該名男子體內的PFAS(多氟烷基化合物)嚴重超標,推測這就是男子罹癌的原因。劉博仁也提到,為了身體健康著想,真的要少用一次性餐具,盡量減少曝露於PFAS風險中的機會。劉博仁在FB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一位30多歲、日常不菸不酒的男士莫名罹患腎臟癌,由於實在不知道為何會罹患,所以劉博仁便幫其進行檢查,結果意外發現該名男子體內多氟烷基物質PFAS超標。劉博仁表示,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先前就刊登一項研究,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前列腺、肺、大腸和卵巢癌篩查試驗」(PLCO)的324例RCC病例及其匹配對照組的血清樣本,重點關注了全氟辛酸(PFOA)及其他7種PFAS的濃度。研究結果顯示,PFOA與RCC風險呈正相關。具體而言,血清PFOA濃度每翻倍,患RCC的風險就增加71%。更令人警醒的是,PFOA濃度處於最高四分位的個體,其RCC風險是最低四分位者的2.63倍。即便在調整其他PFAS濃度和排除腎功能減退個體後,彼此之間仍有高度關聯。劉博仁表示,這項研究進一步支持了PFOA作為腎致癌物的證據,對於普遍暴露於這一持久性化學物質的廣大人群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劉博仁解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是一類具有高度持久性的化學物質,在美國超過98%的人群血清中都有檢測到這些化合物。先前針對高暴露人群的研究表明,暴露於全氟辛酸(PFOA)可能與腎癌風險增加相關。但儘管如此,尚不清楚PFOA或其他PFAS是否會在一般人群中所見的濃度下引發腎細胞癌(RCC)的風險。而劉博仁在出席「健康云之道」節目時表示,PFAS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不僅存在於大家熟悉的不沾鍋鐵氟龍塗層中,還廣泛應用於雨衣、防汗衣物、一次性紙杯和紙盒等日常用品中。劉博仁特別提醒,PFAS能讓物品表面平滑,減少摩擦力,也具有防水效果,但過度使用可能導致中毒風險。特別是不沾鍋如果有刮痕,在高溫下可能會釋放出PFAS,增加人體攝入的風險。劉博仁也提到,目前歐盟許多國家已經立法限制PFAS的使用。
徐少強、方文琳都中標!她「後悔喝高粱」 醫示警:不菸不酒也可能食道癌
1992年周星馳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飾演大反派「趙無忌」的香港男演員及武術指導徐少強,於這個月1日因食道癌病逝,享年73歲。接著台灣女歌手及演員方文琳今(26日)凌晨又自曝,因愛喝高粱導致食道癌零期,所幸目前已成功手術,只要定期追蹤。對此,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王文倫也曾分享1名病患的案例,提醒「不菸不酒依然會得食道癌。」王文倫曾在臉書粉專發文透露,食道癌常因不在乎而延誤治療,約9成的食道癌,發現時已是3、4期,「以4期而言,5年存活率不到2成。」王文倫也分享1名居住在高雄的年輕患者,他不抽菸也不喝酒,雖然胃食道逆流多年,且不時有火燒心等逆流症狀,但總是靠著吃胃藥來抑制胃酸,以此達到舒緩不適的效果。「但我們知道,胃裡除胃酸還有膽汁,膽汁逆流也會引起食道損傷與發炎,反覆刺激下,還是有可能造成食道癌。」王文倫續稱,這位年輕患者在1次例行性的健康檢查中,內視鏡檢查發現男子食道與胃交界有一個突起物,之後透過內視鏡下黏膜剝離術,像削蘋果皮般,把此突出物切掉,病理證實1期食道癌,且沒有淋巴侵犯,因此不用做化療。王文倫也表示,這位年輕患者算是不幸中大幸,在還沒出現吞嚥困難等食道癌症狀下,因健檢於病程1期即發現食道癌,預估手術後5年存活率,可超過9成。
汪建民罹癌「擴散至頸椎後」 負債上千萬犯下嚴重的錯
汪建民錄影《震震有詞》,在節目中分享經歷過母親罹癌失智、自己的抗癌過程。他透露因化療太痛苦,曾默默向老天爺喊話:「拜託你把我帶走。」此外也聊及跟家人一同照顧母親的辛苦歷程。 汪建民罹患肺腺癌4期,癌細胞擴散至頸椎後,開始長時間的電療跟化療,不菸不酒的他起初是背突如其來疼痛,以為是長時間運動、拍戲累積的後遺症,直到雙手又麻又痛,檢查後才知道罹癌。汪建民透露癌細胞擴散至頸椎最後一節、脊椎第一節中間的軟骨完全被癌細胞侵蝕。汪建民在醫師建議下開始接受電療、化療,「原本要進行80次的電療,完成65次時醫師告訴我可以停止了,維持追蹤就好」,化療至今腫瘤從9公分縮小到3公分,他說:「我運氣很好。」現在的開朗面對,其實是一段痛苦的過程換來,開始化療後完全無法進食僅靠營養品支撐,眼窩凹陷身體變形,「剛開始化療第3次、第5次時,曾在心裡向老天爺喊話『拜託把我帶走』,不要讓我面對這些」。汪建民罹患肺腺癌4期,癌細胞擴散至頸椎後。(圖/和展影視提供)長期抗癌一路辛苦,汪建民說:「非常痛恨有的人上週才問我有沒有好一點,這週見到面又問一次,癌症是多長期的抗戰,不然你也隔2個月再問我。我寧可你跟我說加油!」 回想第一次聽到醫生告知罹癌時,他的情緒很鎮靜,哽咽地說:「媽媽淋巴癌末期,我一路陪著媽媽照顧她,經歷掉頭髮、心情不好、憂鬱症到失智,是她幫我提前做功課,我才能那麼鎮定,如果沒有經歷過可能也無法接受。」在照顧母親的過程中,汪建民最感謝妹妹的付出,其中他跟妹妹一度因為不知如何跟失智的母親相處,險些撐不下去,加上他的哥哥對母親病況默不關心,也不願意負擔任何母親的醫藥費,讓汪建民十分痛心。 汪建民提到以前拍攝《台灣靈異事件》賺錢容易,當時戲裡每一件西裝襯衫都是他自費購買精品,也買了許多名錶,「我當時真的很混蛋犯很大的錯,就是沒有想過好好存錢買房」,犯的第2個錯是通告跟其他工作沒有銜接上,造成收入空窗期,為了支付房租、生活費去跟地下錢莊借錢,在可怕的利息滾動下,讓他負債上千萬,他說這是犯下最嚴重的錯。
男工程師35歲就罹患糖尿病! 不菸不酒「這些因素」3年胖近40公斤
有1名35歲男性工程師,因高壓工作導致作息及飲食長期紊亂,體重在短短3年內就暴增38公斤,後續雖然被診斷出代謝性脂肪肝,但工程師卻不予理會,最終竟罹患糖尿病。對此,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也提醒,放任肝臟發炎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罹患風險,所幸工程師後來靠著「這幾招」成功逆轉病情。魏士航醫師表示,該男工程師因工作需輪夜班,睡眠時間嚴重不足,雖然不菸不酒,但卻時常靠著抽屜裡的各種零食餅乾充當一餐,導致男子來他那裡就診時BMI已高達40,屬於重度肥胖,而且短短3年,體重就從78公斤爆增至116公斤,而且還被其它醫院診斷出高血壓與脂肪肝,卻因日常生活未受太大影響而不予理會。直到後來男子到診所抽血檢查才赫然驚覺,不僅他的肝臟處於發炎狀態,就連尿酸、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也全數超標,糖化血色素更高達6.9,正式確診糖尿病。對此,魏士航也分析,男子不規律的睡眠作息會增加脂肪肝的形成,然後他有一餐沒一餐,而且經常攝取高油脂、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這會導致肝臟脂質新生作用持續活化,製造出大量的新生脂肪,為典型的代謝性脂肪肝案例。再加上男子長期工作壓力大,增加胰島素阻抗,影響甲狀腺素功能並誘發腸道菌叢失衡,同樣促進脂肪肝生成。魏士航補充,所幸男子在狀況惡化前就及早就診,最後以211餐盤飲食控制(每餐食用2份蔬菜、1份全榖類和1份蛋白質),以及增加運動量,還有適當的藥物治療,4個月就減掉20公斤,總膽固醇與尿酸也回到正常值,肝臟炎症更成功消退。魏士航也藉此案例提醒民眾,肝病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一旦出現不適,可能已發展至晚期,最嚴重恐只剩下3至6個月的壽命。尤其是合併代謝異常的肝臟患者,肝病危機、心血管疾病風險、癌症的風險都會明顯增加,千萬不可不慎。
健康不平等!同是肺腺癌「健保資源差10倍」 患者陷要錢、要命的抉擇
藝人汪建民不菸不酒竟罹患肺腺癌第四期,震驚不少民眾。事實上,肺癌已20年蟬聯國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目前也是唯一發生人數、死亡人數皆破萬的頭號奪命腫瘤,肺癌可怕在於有逾半數的病人為晚期確診,其中又以肺腺癌為大宗,但其中佔3成的「晚期無腫瘤基因突變肺腺癌」,健保治療選擇卻仍停留於傳統化療,進一步依人數占比推算,健保資源更差了將近10倍。2024「世界肺癌日」前,國內兩大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攜手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和朝野立法委員王正旭、陳菁徽和羅廷瑋,今(19日)共同替這群處在治療缺口上的肺腺癌病人請命。一名肩負養家重擔的55歲父親,去年因背痛許久,尋遍中西醫均無法改善後,輾轉到胸腔科就醫竟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背痛原因是腫瘤已轉移至脊椎,進一步檢測後確定是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且PD-L1屬低表現量,不適用標靶藥物,這名父親沒有商保可支援。為了能繼續賺錢養家,他和醫師討論後,還是勉強擠出有限的存款,調整劑量自費使用免疫藥物,搭配健保給付的傳統化療,目前病情控制良好、暫不影響工作,但龐大的自費治療壓力,已讓他不得不思考是否要中斷自費治療,陷入「要錢」還是「要命」的抉擇,這位父親的無奈也映照出眾多晚期肺腺癌病人正遭遇的困境。擁有治療癌症多年經驗的立委王正旭指出,要實現賴清德總統「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三分之一」的目標,肺癌當然是頭號打擊對象,晚期肺腺癌的治療應加速趕上國際趨勢。同具醫師背景的立委陳菁徽也強調,肺癌對民眾健康的威脅最大已無庸置疑,在擴大推動早期篩檢之餘,也應顧及晚期病人的治療需求,畢竟生命無價,勿漠視晚期病人的健康權。健保署去年底(2023)已陸續給付肺鱗癌、小細胞肺癌的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但面對肺癌當中佔約8成的肺腺癌,健保資源挹注在標靶治療相對豐沛,病人第一線就有標靶藥物可用,預後較佳;反觀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仍以健保化療為主、預後不佳,形成晚期肺癌的治療缺口,也是降低肺癌死亡率、實現總統政見的絆腳石。面對晚期肺腺癌病人仍停在化療的困境,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年以來已陸續在公開場合透露,精進免疫藥物應用、接軌國際指引是該署的政策方向,繼肺鱗癌、小細胞肺癌後,肺腺癌的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給付,「應該很快陸續有好消息!」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賴俊良理事長表示,以肺癌最大宗的肺腺癌為例,健保接軌國際標準治療對降低死亡至關重要,目前健保在標靶治療挹注資源較多,臨床治療武器相對充裕,唯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尚未給付,多數病人仍停留在傳統化療、影響預後,是降低肺癌死亡的阻礙。「健保給付要加速跟上日、韓等國!」他強調,包括國內五大醫學會共同編撰的晚期肺癌治療指引,及國際治療指引均建議第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為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治療首選,目前除日、韓外,包括健保署審核藥品給付的重要參考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等,都已公費給付,如要落實總統政見,健保應接軌國際治療指引,否則肺癌治療離降低死亡的目標將愈來愈遠。「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治療資源少,像是被健保遺忘的一群病人!」收治該名55歲父親的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徐培菘坦言,根據國際治療指引的建議,有腫瘤基因突變的藥物,健保給付現已涵蓋72%,反觀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藥物,健保給付的涵蓋率僅17%;如進一步以人數占比推估,前者可使用健保給付的國際指引藥物達75%,後者僅8%,落差將近10倍,顯示同是晚期肺腺癌病人,在健保下的治療命運和預後都有天壤之別,衍生健康不平等。「我們不希望病人看得到藥,卻用不到!」他指出,根據各項大型臨床研究指出,如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病人只用化療,半數活不過一年,有腫瘤基因突變者因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相對完整,預後較佳,徐強調,晚期肺腺癌患者若於一線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不僅中位數存活期可提升逾2倍、死亡風險更可降低4成。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汪建民罹患「肺腺癌4期」暴瘦12kg 他9次化療惡化病況曝光
56歲的男星汪建民驚爆罹患罹肺腺!有網友發現日前他現身網購直播時,身形比過往消瘦,且還蓄白色鬍渣白,整個人明顯老了許多,據了解,汪建民罹患肺腺癌4期,癌細胞從右肺擴散到頸椎、腦內,已接受長達7個月的化療,並讓他暴瘦12公斤,眼凸及雙頰凹陷。汪建民今年3月他突然出現在蝦皮購物當來賓,只見他面容憔悴,暴瘦一圈,健康狀況讓人堪憂,不過當時他僅透露是舊疾復發,動手術替換人工頸椎體重才下降,未料原來是他在2023年10月被檢查出肺部有惡性腫瘤,癌細胞擴散頸椎、脊椎,包括腦部也有兩顆腫瘤。對於自己罹患肺腺癌4期,汪建民也相當詫異,原因是他不菸不酒,當下甚至苦惱,手上還有債務「要如何跟好朋友們交代」,而他也在同年12 月開刀並進行化療,除了掉髮,原先體重89公斤的他,體重也掉到77公斤,據了解,汪建民已接受長達7個月的化療。汪建民憑藉《台灣靈異事件》中「鐵頭」一角爆紅,不過2019年被爆出欠債,去年被女網友控無套性侵,他雖否認一切指控,但已重創演藝事業,近年鮮少露面,而是悄悄轉往直播還債。汪建民稍早露臉直播被網友猜測可能生病,他解釋選擇不對外說明,一部分是不想讓親人們擔心,更不想被外界質疑是在裝可憐,為了生活,他仍必須打起精神繼還債。
不是菸酒生!他「愛喝這飲料」放任胃食道逆流…慘罹癌
長期吸菸、嚼檳榔、飲酒、食用加工食品與高溫或燙口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然而,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分享,他在短短2個月內遇到2位食道腺癌患者,竟都不是菸酒生,全是因忽視胃食道逆流所致,讓他勸世「少見不代表沒有」。醫師在臉書粉專「腹內的日常 吳宗勤醫師」發文分享罕見的病例,他說自己在連續2個月內遇到2個食道腺癌患者,以往他最喜歡拿來勸世的菸酒生,這2個病人剛好都不是,1位是不菸不酒不檳榔的年輕老闆,平常就是喜歡喝酸的飲料,胃食道逆流長期以來沒吃藥也習以為常,另一位也是有胃食道逆流症狀的公教人員,甚至2年前才在醫院周邊診所做過胃鏡,「巴瑞特氏食道,診所醫師沒告知需要持續吃藥或追蹤,病人也因為忙碌而疏忽,就放任食道逆流症狀出現。」醫師表示,接近3公分的巴瑞特氏食道,該要好好追蹤,就算過往經驗中,台灣人身上要從巴瑞特氏食道變成食道癌的機率真的少之又少,但「健保這幾年也開始事前審查給我們做電燒,既然有要放手給大家治療,那想必應該也是看到相關的風險性在上升,要不然一次治療健保動輒破十萬元,沒人會這麼無聊將它放入給付項目中。」醫師說,這2位病人的出現算是一個警惕,雖然都被抓出來,也算是早期的病灶,但過往覺得台灣人的胃食道逆流以及巴瑞特氏食道不容易出現癌症。對此,他坦言「看來也被推翻給自己一個觀念更新,有時候就是做得還不夠多,不代表不會出現,遇到看起來不對勁的地方、治療後效果不佳的病人、該做的切片以及追蹤,真的不能夠鐵齒放過,少見不代表沒有,共勉之」。
千萬別鐵齒!壯男不菸不酒竟罹「食道癌」 醫曝:感謝賢妻逼做檢查
食道癌為台灣男性的沉默殺手,也是2020年國健署公布的總人口台灣癌症10大死因第9名,而大腸癌則是國人發生率第2名的癌症。對此,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近日分享2名40多歲男子罹癌的案例,他們都是被太太抓來做檢查的男性,其中1位外表還相當健壯,平時也不碰菸酒,怎料做內視鏡檢查後卻發現,竟然罹患早期食道癌,令醫師驚呼,意外總是重複發生,也「感謝2位男士的賢妻逼他們來做檢查和治療。」吳宗勤醫師近日在臉書粉專《腹內的日常 吳宗勤醫師》發文透露,診間2名個案,其中1位是40歲的男性,在彰化的診所因為血便,被老婆逼就診,沒想到裡頭有難以計數的大腸息肉,1顆3公分大腸癌,1顆香菇一樣4公分的息肉。吳宗勤也補充,原先收治的診所醫師是轉外科要打算開刀,後來到學長手上諮詢其他醫師第二意見後,爭取一個不開刀的機會,最後就出現在他的手術台上,原本還以為只是個痔瘡開刀前的檢查,沒想到意外就這樣發生了。另外1名被太太抓來做內視鏡的則是45歲外表看起來超健康的壯漢,平時不菸不酒,原本只是因為家族大腸癌而來做檢查,結果一照大腸裡有超過10顆息肉,但意外卻發生在胃鏡中…因為對方偶爾才出現胃食道逆流,本來還不想做胃鏡,沒想到胃和食道交界口卻出現了1個1公分不到的息肉狀病灶,「我原本以為是巴瑞特氏食道的變性而已,沒想到意外就發生了,昨天病理組織的報告出來,我收到訊息時也嚇到,竟然是早期的食道癌!」吳宗勤也感嘆道,走這行超過10年了,最不缺的就是意外,「看來明天又該去保安宮拜拜,感謝讓我能平安下莊」,也還好有切片拆了個原子彈,要不然真的愧對病人的信任。吳也強調,凡事真的不能鐵齒,也「感謝2位男士的賢妻逼他們來做檢查和治療。」
40歲女不菸不酒、無不良嗜好!照斷層驚見胰臟腫瘤 院長示警:7類高風險族群快篩檢
1名40歲女性平時無不良嗜好,也不菸不酒,但不知為何公司體檢後發現胰臟癌指標異常升高,再照斷層掃描,驚見3公分胰臟腫瘤,而且肝臟、脾臟也都有陰影,疑似擴散。對此,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也示警,有7成的胰臟癌患者早期無症狀難以發現,因此提醒先天及後天7類高風險族群最好在還沒有症狀的時候就去篩檢。林相宏昨(13日)在臉書粉專《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發文分享,1名40歲女性平時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不菸不酒,但平常食慾不太好,體重卻也沒有明顯下降,肚子頂多偶爾有點不舒服,也沒有什麼特別疼痛,就是像一般的腰酸背痛。林相宏續稱,她之後因為公司體檢抽血發現「胰臟癌指標」CA199異常升高,不過更令他跌破眼鏡的是,斷層掃描一掃居然有1顆3公分的胰臟腫瘤,而且肝臟、脾臟也都有陰影,疑似擴散,「高度懷疑是胰臟癌,她唯一的風險,只有媽媽有糖尿病,其他家族史不清楚,像這樣的病例,臨床上其實不時會遇到。」針對胰臟癌早期會有症狀嗎的問題,林相宏解釋,其實7成的早期胰臟癌是無症狀的,運氣好的少數腫瘤會引起胰臟發炎,肚子會痛或是阻塞膽道,導致黃疸,臉色發黃。「不然很難靠症狀早期發現,就像這個病人 ,其實症狀也是不明顯。」因此如何早期發現胰臟癌?林相宏指出,絕對要從高風險族群,還沒有症狀時候就開始篩檢先天風險,尤其是7類人先天風險:胰臟癌家族史,此種病患發生胰臟癌的年紀往往較年輕,常常小於50歲。特定遺傳基因突變者,除了胰臟癌外,同時也容易罹患乳癌、卵巢癌、大腸癌。後天風險:抽菸:約佔患者30%。喝酒糖尿病:注意約有8成的患者,診斷胰臟癌時會伴隨有新發現的糖尿病或是血糖偏高的現象。肥胖vBMI>25:尤其>30更危險。飲食習慣:喜歡高動物性油脂,常吃紅肉或是加工肉品,缺乏蔬果等膳食纖維。至於做什麼檢查可以最準確篩檢?林相宏列舉,胰臟檢查有腹部超音波、磁振造影MRI、斷層掃描CT、內視鏡超音波EUS,但是針對早期小於2公分的腫瘤,無疑還是內視鏡超音波EUS最準確,搭配舒眠內視鏡、無痛篩檢。
中年婦確診新冠後咳嗽不止!以為「長新冠」 就醫檢查竟罹肺癌
51歲陳女士去年底確診新冠肺炎,解隔離後原本的咳嗽經藥物治療,不但未緩解還咳的更嚴重。今年初前往臺中醫院經過一連串檢查,竟發現右胸有顆早期肺癌,經緊急會診胸腔外科醫師手術切除惡性腫瘤,術後久咳症狀明顯改善,目前門診持續追蹤中。誤認「長新冠」 主婦不菸酒罹肺癌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信如指出,患者是家庭主婦,不菸不酒也沒有肺癌家族病史,她到院時抱怨,去年底確診新冠肺炎時僅輕微咳嗽,但解隔離出關後卻持續咳不停,她以為是大家口中的染疫後遺症「長新冠」,沒想到吃藥都不見改善還越咳越嚴重,只好到醫院求助醫師。醫療團隊幫她進行胸腔聽診等檢查正常,經開立解咳藥物後症狀也有緩解,原本以為只是單純「長新冠」,卻在進行胸部X光檢查後,意外發現右肺疑有一個約1.5公分之不規則狀結節,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攝影與切片檢查,確診為肺腺癌。持續咳嗽治療未改善 超過兩周應至胸腔內科檢查 陳信如表示,新冠疫情雖已解封,但染疫後卻仍有部分患者久咳不癒,臨床上統計,約有15%~20%民眾,染疫解隔後一個月仍會出現疲憊、久咳不癒、呼吸困難等症狀;染疫後一年仍有2.5%仍持續出現久咳不癒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由於久咳不癒原因很多,陳信如主任提醒,確診新冠肺炎後,若持續有咳嗽症狀經藥物治療超過兩周仍未改善,建議立即至胸腔內科就醫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及時對症下藥,避免延誤治療。精準醫療技術治療 早期治療預後較佳臺中醫院院長黃元德表示,這幾年肺癌已成為台灣男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為了全方位照顧患者,該院已導入精準醫療技術,肺癌患者可選擇微創手術、標靶、免疫藥物治療,大幅提高治療效果,尤其國健署已提供一等親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該院近年因此發現多名早期肺癌患者,呼籲符合資格民眾前往醫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遺憾。
44歲女不菸不酒!狂咳一個月沒停 就醫檢查竟已肺癌末期
11年前,大陸一名44歲女子從不抽菸也不喝酒,但因為咳嗽症狀已經持續一個月,且遲遲未好轉,於是她便到醫院進行檢查。沒想到經過醫生看診後發現,女子確診肺癌末期,所幸因為當時標靶藥物已經出現,讓女子治療後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成功活下來。根據《錢江晚報》報導,《2023浙江省腫瘤登記年報》指出,大陸浙江腫瘤登記地區癌症發病和死亡首位的都是肺癌,從2000年至今,肺癌已經連續霸榜20多年。而在20年間,肺癌的診治理念也不斷變化,最初肺癌密末期患者只能選擇化學放射治療,如今標靶藥物不斷推陳出新,替患者找到一條活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教授、主任醫師表示,11年前一名44歲女子賀秋(化名)從不抽菸、喝酒,當時因為咳嗽的情況持續了一個月,情況遲遲沒有好轉,便到醫院就醫。沒想到檢查後發現,賀秋居然確診肺癌末期。所幸當時已經有標靶藥物可以進行治療,通過基因檢測後,發現賀秋的肺癌是因為基因異常導致,是ALK基因融合陽性的肺癌患者。最終醫生使用標靶藥物ALK酪胺酸激酶抑制劑替賀秋治療,病情受到很好的控制。不過,3年前賀秋的病情惡化,但幸運的是,當時剛好有新一代的ALK酪氨酸激酶抑製劑可以進行使用,最終腦部轉移性病灶退縮,病情再次得到控制,賀秋目前一邊進行口服治療,一邊經營著一間超市至今。
護理師不菸不酒卻罹「最凶險胃癌」! 「微創腹腔鏡手術」成功重返生活
47歲張姓護理師生活規律不菸不酒,唯獨有上腹部悶痛及胃食道逆流等問題,日前安排胃鏡檢查,胃黏膜病理切片竟判定是被稱為「最凶險胃癌」的「戒指環細胞型胃癌」,經與醫療團隊溝通,決定採微創腹腔鏡執行根除性胃癌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手術,術後安排化療,由於發現早,讓她得以重返工作並持續努力抗癌。「戒指環細胞型胃癌」 棘手程度成最凶險胃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林裕強指出,根據最新統計資料,國人癌症發生率中,胃癌排名第十位,死亡率更是高居第九位,每年幾乎都會新增4000例以上新個案,以前述患者為例,所罹患的胃惡性腫瘤組織型態為「戒指環細胞型胃癌」,就是屬於瀰漫型胃癌之一,是十分棘手的惡性腫瘤,也被稱為「最凶險胃癌」,腫瘤不僅已侵犯至黏膜下,並擴散到附近淋巴結,必須盡快採取積極治療,才能避免病情繼續惡化。微創腹腔鏡手術新選擇 縮短手術時間、提升安全性林裕強強調,外科手術是目前治療胃癌最重要的方式,除了傳統開腹手術之外,微創腹腔鏡手術已被證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僅術後傷口小,且透過高解析度的影像設備及改良器械,可大幅縮短手術時間,並提升安全性,患者也能更早復原及回歸日常生活。胃癌危險因子多元 應遠離致癌高風險因素林裕強提醒,胃癌危險因子十分多元,包括幽門螺懸桿菌、家族遺傳、年齡老化、抽菸喝酒、不健康飲食等,都是致癌高風險群,唯有透過健康生活型態、良好飲食習慣、幽門螺旋桿菌有效治療以及適時的胃鏡檢查等,才能更進一步降低胃癌的發生率。他也強調,胃癌初期症狀十分難以察覺,一旦確診時,又往往已是晚期,所幸隨著醫療科技進展,透過手術、化療合併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等工具,均可有效延長存活期,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只要不放棄,願意接受檢查及早就醫診療,都有機會更早復原,回歸日常生活。
中年女健康飲食仍患大腸癌 竟是愛喝手搖飲所致!醫提醒:最好喝無糖
根據國健署統計,目前大腸癌為我國十大癌症第二名,愛吃紅肉、加工製品以及菸酒都會提高它的發生率,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到,其中許多人愛喝的手搖飲也是成因之一,曾有名年約40歲自認飲食健康的女病患,卻罹患大腸癌第四期,一問之下才發現竟是天天喝手搖飲所導致。陳欣湄在《健康2.0》節目中分享病例,曾遇過一名女病患,不菸不酒,少吃肉類或加工肉品,飲食方面已相對健康,卻還是罹患大腸癌第四期,進一步詢問才發現她「每天1、2杯含糖手搖飲」,原來是大量糖分導致罹患大腸癌。陳欣湄解釋,含糖手搖飲含有許多精緻糖分,攝取過多精緻糖容易讓體內血糖濃度過度升高,使人體產生胰島素阻抗,增加癌症風險,並且長期攝取高糖製品容易堆積脂肪,導致身體慢性發炎,引發癌症。手搖飲是台灣隨處可見的國民飲料,許多人卻忽略了高糖分的危害,陳欣湄提醒,民眾可以朝「無糖手搖」的目標慢慢改善,將原本習慣的糖分減少2成,例如平常喝全糖就改成8分糖,8分糖減少至半糖以此類推,循序漸進成無糖,降低過多糖分帶來的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