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銀
」 世界銀行 世銀 全球 經濟 GDP全球26個最貧困國家負債創近年最高 世銀呼籲自救
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最新報告指出,占全球人口40%的26個最貧困國家,目前的債務規模創下18年來最高水準。根據世界銀行最新報告顯示,26個最窮國家的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高達72%,創下2006年來新高紀錄,其中半數國家不是陷入債務深淵,就是面臨高度風險。報告發現,這些經濟困頓的國家目前財務狀況比新冠疫情爆發前更困窘,反觀全球其他經濟體大致已經從疫情復甦,重拾成長軌跡。世銀指出,人均年收入不到1,145美元的26個最貧困國家,越來越依賴國際開發協會(IDA)補助和接近零利率的貸款,因為市場資金大半已經枯竭。IDA是世銀為資助貧國所設立的銀行服務機構。全球26個最貧困國家大部分位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從衣索比亞、查德到剛果,名單中也包括中東國家阿富汗和葉門。26個窮國有三分之二不是陷入武裝衝突,就因為制度和社會脆弱而難以維持秩序,進而抑制外國投資和幾乎所有商品出口,讓他們頻繁遭受景氣循環之苦。世銀首席經濟學家吉爾(Indermit Gill)透過聲明稿表示,IDA一直是這些貧困國家的命脈。過去5年來IDA將大部分的財務資源注入這26個低所得經濟體,協助他們度過困境。這份報告在世銀與國際貨幣基金(IMF)於華盛頓舉行年度會議前一周公布,顯示根除極度貧窮的努力遭遇重大挫敗,也強調世銀致力在今年籌集1,000億美元資金,充實IDA的資金庫。此外,報告亦顯示,這些貧困的經濟體越來越容易遭受天然災害和其他不利情勢衝擊。過去10年來,天然災害對窮國的經濟衝擊加劇,在2011年至2023年間,天災造成GDP流失2%,約是中低收入國家的五倍,顯示擴大投資的必要。世銀也呼籲窮國自救,包括改善稅收和提升公共支出效率。
成長續倒退嚕!2024全球經濟「恐迎30年來最疲軟5年」 失業率看升
2024全球經濟前景蒙陰霾,世界銀行最新展望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經濟料連續第三年放緩,5年成長率將是30年來最糟。此外國際勞工組織(ILO)報告顯示,預估今年全球失業率微升到5.2%。ILO10日發布《2024世界就業與社會展望》報告預測,今年將多出200萬失業人口之下,全球失業率由2023年的5.1%升至5.2%。去年全球失業率降到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新低。ILO研究部主任薩曼斯(Richard Samans)表示,今年勞動市場表現預料微幅走下坡,部分歸咎於全球經濟成長減速。ILO報告指出未來2年,中高收入國家就業人口幾乎不見增長,反倒是低收入及中低收入國家,維持強勁的就業成長動能。高收入國家尤其令人擔憂,今年就業人口料出現負成長,到2025年也僅見小幅改善。不過在縮小就業缺口率(jobs gap rate)方面,高收入國家優於低收入國家,去年富國就業缺口率8.2%,窮國20.5%。去年高收入國家失業率4.5%是另一項優勢,低於低收入國家的5.7%。世銀9日公布的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也預告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持續放緩,自2023年的2.6%滑到2.4%,連續第三年擴張減速。2025全球經濟成長率可望加速至2.7%,但5年平均成長率,仍比2010年代均值少了近四分之三個百分點。世銀指出,即便去年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威脅展現韌性,但地緣政治緊張加劇又在近期帶來新挑戰,大多數經濟體今明兩年的擴張速度,將比前面十年還慢。世銀副首席經濟學家科斯(Ayhan Kose)提到,倘若俄烏戰爭及中東衝突升高,恐嚴重衝擊能源價格,進而影響通膨和經濟成長。世銀警告要是不「大幅修正路線」,2020年代將淪落為「白費機會的十年」。分區域來看,今年北美、歐洲、中亞及亞太地區成長最為疲軟,主要受中國經濟放緩拖累。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拜基期低所賜略有改善,中東與非洲地區明顯回溫。
全球經濟連續第3年放緩 世界銀行:恐迎30年來最疲軟5年
世界銀行(World Bank)於9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GEPs)報告稱,預估2024年全球GDP成長率將從上一年的2.6%降至2.4%,連續第3年放緩,且專家表示,2020至2024年這段期間的經濟成長,甚至會比2008至2009年金融海嘯危機更疲軟,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現象將持續下去,債務水平進一步惡化。據路透社報導,受新冠肺炎大流行、俄烏戰爭及全球通膨和利率飆升的影響,預計2020年代的上半時期,也就是這5年的經濟成長將會是30年來最糟糕的表現。世界銀行在其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也預測,2024年全球GDP可能會成長2.4%,2023年則為2.6%,2022年為3.0%,2021年為6.2%。而2023年的全球失業率為5.1%,但2024年預計將新增200萬名失業勞工,使全球失業率上升至5.2%。對此,世銀副首席經濟學家柯錫(Ayhan Kose)表示,2020至2024年期間的經濟成長,會比2008至2009年金融海嘯危機、1990年代末期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代初衰退時期更加疲軟。世界銀行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因吉爾(Indermit Gill)則說,如果不進行重大方向的調整,2020年代將成為浪費機會的十年,「短期要增長仍將疲軟,使許多發展中國家陷入困境,債務水平高得令人癱瘓,近三分之一的人難以獲得糧食。」對此,該銀行也發現加速投資,促進了人均收入成長、製造業和服務業產出,並改善了各國的財政狀況,但世銀補充,實現加速投資通常需要全面改革,包括擴大跨境貿易和資金流動的結構性改革,以及改善財政和貨幣政策框架。
今年全球經濟成長世銀上修至2.1% 明年預測卻下修
世界銀行(World Bank)6日上修全球2023年經濟成長預測,從今年1月時預估的1.7%上調至2.1%,原因在於美國消費者支出強勁與中國大陸解封速度快於預期。但此數據依然低於去年經濟成長率3.1%。世銀6日在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依然處於危險不穩定狀態」,理由包括新冠疫情後續影響、俄烏戰事延燒與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緊縮帶來負面衝擊加總。世銀預測,明年全球經濟成長估達2.4%,略高於今年,但低於今年1月份預估的2.7%。至於新興市場與開發中國家,今年整體成長率估放緩至2.9%,低於去年成長率4.1%。
全球經濟成長潛力下滑 世銀:恐陷「失落的10年」
世界銀行(World Bank)27日發布報告示警,2030年前全球經濟成長率恐降至2.2%,創下30年新低紀錄,意味著全球將陷入「失落的十年」,除非政府採行雄心遠大的計畫,提升勞動供給、生產力和投資,才能扭轉劣勢。世銀指出,過去幾年危機層層交疊,包括新冠疫情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斷了持續將近30年的經濟成長,並且加劇生產力下滑憂慮;生產力是收入成長和高薪的關鍵。根據報告顯示,在2022年至2030年間,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成長率估計將下滑至2.2%,不僅低於2011年至2021年的2.6%,更較2000年至2010年的3.5%低了將近三分之一。此外,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縮幅將更大,2030年前的GDP成長率恐跌至4%,遜於2000年至2010年的6%。世銀首席經濟學家吉爾(Indermit Gill)指出:「全球經濟恐正在醞釀失落的十年。經濟成長潛力持續下滑,嚴重打擊全球因應當代經濟挑戰的能力,例如貧窮、收入不均和氣候變遷等。」世銀示警,生產力成長可能創下2000年來最小步伐,2022年至2024年的投資成長率可能只有過去20年的一半,國際貿易的成長速度也大幅放緩。經濟快速成長的「黃金時代」似乎即將結束。為了擺脫逆境,世銀指出,全球政府應該將遏止通膨置於首要,確保金融業穩定,並降低負債,同時促進對氣候友善的投資,此舉可望讓經濟成長率增加0.3個百分點。此外,降低運輸、物流和法規相關成本,有助刺激貿易。增加永續產業的投資、降低貿易成本、利用服務業成長,並擴大勞動參與率,可望讓2030年前的GDP成長率增加0.7個百分點,至2.9%。世銀亦關注銀行業發展,利率上升和金融環境緊縮推高開發中國家的借款成本。
世銀新總裁5月出爐!「這幾人」出線呼聲高
世銀表示,從周四(23日)起開放下任總裁的提名作業,截至日期到3月29日。它還強調非常鼓勵女性參與提名,該組織自成軍77年以來,從未有女性領導人出現。世銀補充,候選人具備的資格包含有良好的工作成就、曾管理國際性大型機構,致力國際合作與在從事多項改革有能力提出明確願景等。根據以往傳統,美國是世銀最大股東,因此總裁一職向來都由美方推出人選擔任。至於國際貨幣基金領導人則由歐洲國家推派。但近來已有一些開發中國家與新興市場呼籲能擴大選擇。目前外界傳出呼聲較高的下任世銀總裁人選有前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署長、現今為洛克斐勒基金會總裁的沙赫(Rajiv Shah)。該基金會最近才與美國國務院合作推動碳補償計畫。曾在世銀任職、現為世貿組織秘書長的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也被看好。她擁有奈及利亞和美國雙重國籍,並兩度出任奈及利亞財長。在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現在是USAID署長的鮑爾(Samantha Power)也有機會出線。曾是記者的她在2022年因一本以人權為題材的著作獲得普立茲獎。被點名的還有在2006到2018年擔任百事可樂執行長的努伊(Indra Nooyi)。她長期關注企業在氣候變遷中扮演的角色,因此在她掌管百事可樂期間,曾創設「有目的性的績效」計畫(Performance with Purpose),希望在推動企業長期成長同時,也設法對社會和環境產生正面影響。現今是非營利組織One Campaign執行長的史密斯(Gayle Smith),也是另一個熱門人選。該機構旨在終結極度貧窮與避免疾病。她本人在歐巴馬政府時期也曾在USAID任職。
全球經濟仍艱難!IMF總裁:今年底有望觸底反彈
中國鬆綁疫情限制,為全球經濟復甦帶來希望。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12日表示,全球經濟依然嚴峻,但有望在今年底觸底反彈。她特別提到,中國去年表現「令人失望」,如今走出清零政策,其經濟發展「很可能是全球成長的關鍵因素。」IMF預計本月底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喬治艾娃在華盛頓一場簡報會中告訴媒體,「籠罩世界經濟的烏雲很快就會散去」,儘管通膨頑固,IMF不會再像去年那樣連續下修成長預測。她指出,外界對油價飆升的擔憂未成為現實,勞動力市場依舊強勁;只要人們工作,即使物價很高也能持續消費,這有助於經濟表現。談及全球兩大經濟體,喬治艾娃表示,中國曾為全球經濟成長貢獻約35%至40%,但去年表現「令人失望」。她說,IMF認為中國今年有望再為全球經濟做出貢獻,時間點可能落在年中,實際情況取決北京對防疫政策的態度。至於美國,喬治艾娃樂觀表示,確實有望「軟著陸」。整體而言,喬治艾娃認為今年對全球經濟而言仍然艱難,「我們身處在一個更容易受衝擊的世界,必須對可能存在、甚至從未納入考量的風險持開放態度,這就是過去幾年的重點,難以想像的事已經發生兩次了。」她強調,通膨頑固,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各國央行應持續推進穩定物價。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10日最新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報告,今年經濟將「急劇、持久放緩」,成長率估為1.7%,約去年6月預測值的一半。世銀表示,全球處於脆弱的經濟環境,「任何新的不利發展,都可能讓經濟陷入衰退。」
世銀IMF同步示警:2023是艱難的一年 全球1/3的經濟將陷入衰退
《彭博》報導,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本周的「全球經濟前景」報告中做出警告,表示即使沒有爆發另一場危機,今年全球經濟成長仍預計將大幅度衰退。現在迫切需要全球和各國努力,來減輕這種風險,以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債務困境,預計投資成長將低於過去20年的平均水準。雖然美股估值已降低,但投資人恐因衰退風險,不敢樂觀看待前景。全球各地的央行都展開了類似的行動,積極提高利率,以緩解物價壓力,政府則透過控制能源成本來支持企業和家庭。世銀擔心,進一步的不利衝擊,可能會在2023年將全球經濟推入衰退,小國將特別容易受到影響。並表示,現在重要的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政策制定者,要確保任何財政支持都集中在弱勢族群上,確保通膨預期保持穩定,並確保金融體系維持彈性。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日前接受美媒訪問時也警告,2023將是艱難的一年,全球1/3的經濟將陷入衰退,因為美國、歐盟和中國都在同時放緩。美國前財長以及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也都表示,即使通膨降溫,美國也已經無法重返疫情前低利率的時代;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也不會像以往這麼快速,取而代之的是美中的激烈競爭以及債務危機。中國人民銀行官員已表示2023年的貨幣刺激措施將至少與去年持平,中國央行面臨一個潛在降息可能因素,因為新冠感染率飆升抑制消費和企業活動並使通膨低迷,而聯準會正在放緩升息步調。彭博經濟學家推算出,全球利率指標將在第三季達到6%的峰值,然後在2023年底達到5.8%,有望來到2001年以來最高,高於年初的5.2%預期。隨著利率進一步進入限制性區間,並有大幅抑制需求、導致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做出決定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俄羅斯目前通膨溫和,但俄烏戰爭和公共支出激增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提高通膨,彭博經濟學家估計,2月份利率將維持在7.5%,但如果政府收回其凍結支出的承諾,俄羅斯央行將不得不在3月份升息2碼。歐洲央行計劃今年繼續以穩定的步伐顯著升息,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成本飆升使歐洲央行考量通膨飆升和經濟疲軟,但鷹派仍主控其中,彭博經濟學家David P預計2月份將三大主要利率均上調2碼,3月份僅存款利率將上調1碼。英國央行仍處於升息模式,但未來幾個月可能放緩,預期 5 月基準利率將升至 4.25%,並在今年剩餘時間保持在該水平。日本央行則可能不會在2023年做出任何政策變化。彭博經濟學家預測,真正的升息時間點落在2024年,預期日本央行2024年第一季將10年期日本國債殖利率中點目標從0%上調至0.25%,並在2024年第二季將短期利率退出負值區域。
2023年全球經濟恐衰退 世銀:GDP增長將放緩至0.5%
世界銀行在官網發布最新的研究報告表示,隨著世界多國央行同時加息以應對通膨,可能會在2023年走向全球衰退,屆時全球GDP增長將放緩至0.5%,人均GDP則收縮0.4%。同時,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將出現一系列金融危機,並對其造成持久傷害。澎湃新聞報導,世銀發布題為《伴隨著加息,2023年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上升》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全球各國央行幾乎都在加息,這種同步性在過去50年沒有看到過,而且這一趨勢很可能會持續到明年。報導坦言,目前預期的加息軌跡和其他政策行動可能不足以使全球通膨回落到大流行之前水準。投資者預計,到2023年,各國央行將全球貨幣政策利率提高至近4%,比2021年的平均水準高出2個百分點以上。世界銀行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坦言,全球增長正在急劇放緩,隨著更多國家陷入衰退,可能會進一步放緩;「這些趨勢將持續下去,對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的人民造成毀滅性的長期後果。」研究報告發現,除非供應中斷問題和勞動力市場壓力問題消退,否則這些加息可能會使2023年全球核心通膨率(不包括能源)保持在5%左右,幾乎是大流行前五年平均水準的兩倍。根據該報告的模型,為將全球通膨率降至與其目標一致的水準,各國央行可能需要將利率再提高2個百分點。如果再伴隨相關市場壓力,屆時,全球GDP增長將在2023年放緩至0.5%,人均GDP則收縮0.4%,符合全球衰退技術定義。馬爾帕斯呼籲,為實現低通膨率、貨幣穩定和更快的增長,政策制定者可以將重點從減少消費轉向提高生產。政策應尋求產生額外投資並改善生產力和資本配置,這對增長和減貧至關重要。不過,報導稱,上述研究報告依據以往幾次全球衰退來分析近期經濟活動演變,並推測2022至2024年情況。現在正在發生的經濟放緩通常需要通過逆周期的政策來支持經濟。然而,通膨威脅和有限的財政空間正促使許多國家的決策者在全球經濟急劇放緩之際撤回政策支持。
斯里蘭卡通膨57%經濟崩潰 總理找死對頭「賭場大亨」入閣救市
在疫情、通膨、沉重國債等多重衝擊下,南亞國家斯里蘭卡深陷經濟危機,總理威克瑞米辛赫(Ranil Wickremesinghe)週三(22日)坦言,經歷了數月的糧食、燃料和電力短缺,經濟已經完全崩潰,甚至無法買進石油。外媒報導,斯里蘭卡最大石油企業「錫蘭石油公司」(Ceylon Petroleum Corporation)欠下7億美元的巨額債務,總理威克瑞米辛赫昨(22日)表示,「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或組織,願意為我們提供燃料。」過去數月,由於斯里蘭卡無法支付進口費,導致國內糧食、藥品、燃料和電力等物資嚴重短缺,許多生活必需品被迫改為配給制,而政府也宣布全國每天將至少停電13小時。根據斯國官方數據顯示,當地的糧食通貨膨脹率已達57%,面對經濟崩盤,斯里蘭卡宣布暫停償還今年70億美元的外債,直至2026年以前,斯里蘭卡平均每年得支付50億美元的債務。外媒指出,印度已為斯里蘭卡提供4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支持,世銀也承諾將提供3至6億美元金援斯國,但斯里蘭卡仍在勉強度日,等待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協商的援助方案出爐。此外,斯里蘭卡賭場大亨裴里拉22日宣誓就任國會議員,近期將進入內閣與曾指控他貪腐的威克瑞米辛赫共事,並肩擔起重振島國經濟的重任。裴里拉聲稱已制定一項計畫,要將斯里蘭卡的人均收入提高到3倍以上,達到1.2萬美元(約9.42萬港元)。
俄烏戰造成3大利空 世銀下修2022東亞太平洋GDP為5%
俄烏戰爭持續進行,世界銀行(World Bank) 5日下修東亞及太平洋地區2022年GDP(經濟成長率)預估值逾5%,同時示警,萬一俄烏國際情勢再惡化,該區GDP向上衝的動力恐怕會熄火。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就地理位置而言,包括中國大陸、日韓、東南亞地區、紐澳及其它的太平洋島國等。世銀於2021年10月原預估2022年GDP為5.4%,不過俄羅斯大軍壓境烏克蘭至今,國際情勢改變,世銀5日修正預測為5%,同時示警,若國際地緣政治狀況持續不佳,且政府又反應不及,GDP可能只剩下4%。世銀認為,俄烏大戰是影響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GDP最大的風險,且已造成3項利空,包括全球食物及燃料價格一片大漲、金融市場動盪不安,以及信心度下滑。此報告中,同時預計中國大陸2022年GDP將增5%,低於之前預估的5.4%。除中國大陸以外,東亞及太平洋其它地區2022年GDP預估應在4.8%左右。世銀指出,俄烏戰爭對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影響,將取決於曝險程度還有恢復力道。東亞及太平洋區還是有新冠疫情傳出,中國大陸的GDP動力出現結構性趨緩現象。同時,通膨大漲也可能讓美國加快貨幣緊縮腳步。因此,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衝突,更是令當今全球景氣發展雪上加霜。世行認為,東亞與太平洋區雖正脫離新冠病毒魔掌中,但俄烏目前還在大戰,也壓抑景氣成長性。所幸,該區尚有健全的基本面以及穩健的政府政策,應該可度過目前不利GDP發展的種種難關。中國大陸也有能力執行景氣刺激計畫,降低不利於GDP的衝擊性。
世銀 2022年砍全球經濟成長至4.1% 2023估再降至3.2%
世界銀行(World Bank)11日(周二)調降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估,表示隨著更多政府收回先前因疫情推出的龐大財政與貨幣政策支持,2022年估計成長放緩至4.1%,明年估計成長再降至3.2%。此外,通膨上揚、債務與所得不均、新變種病毒來襲,皆可能打擊新興和開發中經濟體的復甦。開發中國家 硬著陸風險增根據世銀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因解封後帶動需求躍升,2021年全球經濟強彈5.5%。該機構對去年、今年的最新成長預測,皆比6月時預估的減少0.2個百分點。世銀表示,開發中國家「硬著陸」的風險大增,因供應鏈瓶頸持續、通膨壓力不斷攀高、金融波動加劇,以及這些政府能提供的財政支持選擇有限。中美歐國家 疫情害慘經濟許多經濟大國包括美國、中國、歐元區國家,今年成長也將趨緩。世銀表示,這是因為Omicron變異株導致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激增,近期經濟活動可能受到波及。根據世銀最新預測,今年中國經濟擴張由去年的8%放緩至5.1%,2023年成長5.2%,部分是因為疫情限制揮之不去,以及北京當局緊縮監管政策。世銀將去年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調降1.2個百分點至5.6%,預測今年擴張減速至3.7%,明年再降至2.6%。報告指出,2022年先進經濟體成長率預估由2021年的5%放緩至3.8%,世銀表示,這將使先進經濟體2023年產值返回疫情前水準,完成周期復甦。另一方面,新興市場與已開發經濟體2022年估計擴張4.6%,增幅低於去年的6.3%。世銀認為,這些地區因疫情遭逢極大的產值損失,2023年投資或產值皆無法返回疫情前水準。世銀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表示,新冠疫情持續令成長前景蒙塵,一旦疫情持續延燒,可能會再下修成長預測。他提到,開發中國家尤其面臨關於疫苗接種率低、全球宏觀政策和債務重擔的長期問題。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 世銀:新增1億人陷入貧窮「每日生活費不到2美元」
世銀預估,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導致大約1億人陷入貧窮,這些新貧族每日的生活費不到2美元。專家建議,除了全球富豪應該伸出援手之外,也應改善疫苗不均的問題,並呼籲政府不應太快收回安全網計畫。世銀經濟學家今年稍早在部落格發文表示,「去年疫情讓貧窮人口增加,目前依舊如此,2021年因疫情引起的貧窮人數持續達9,700萬人」。數千萬人陷入赤貧之際,富者卻更富。根據世界不平等實驗室資料,去年億萬富豪掌控全球財富的比重創歷史新高。孟加拉的羅伊(Pradip Roy)與妻子過去在首都達卡的成衣廠工作,疫情爆發後工廠大批解僱員工。與全球無數人一樣,兩人失業後,被迫搬到鄉下以節省開銷。羅伊受訪時表示,「我們回家時幾乎一無所有。」他們試著借款做小生意,但沒人願意伸出援手,一些當地非營利機構要求擔保品才能貸款,他們也沒有。身懷六甲的妻子只能透過公共配給方案,有時一天只吃一餐。世銀全球貧困與平等部門負責人桑切斯巴拉摩(Carolina Sanchez-Paramo)將疫情比喻為天災,「我們知道海嘯要來襲,問題不在於這場經濟風暴是否會衝擊其他開發中地區,問題在於何時來臨」。致力改善亞非貧窮的非營利機構BRAC International執行董事阿貝德(Shameran Abed)提到,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表示全球前三大富豪即有可能改善地球上赤貧的情況,「這不單是他們的責任,他們其實有足夠資源能解決這問題」。阿貝德帶領的BRAC已協助羅伊取得貸款謀生。專家認為,若要改善貧窮問題,首要任務在於疫苗。桑切斯巴拉摩指出,「我們必須確保每個人都能取得疫苗或是一些治療」。眼見全球許多富國都在囤積疫苗,疫苗不均已是主要問題。此外,政府必須聚焦於能夠帶動就業的經濟活動,尤其是服務業。她並提到,政府在撤回對弱勢家庭的支持時,應該先等待就業復甦,應該不要太快收回安全網計畫。
不是北京上海!陸人均收入最高是這沿海城市 平均每人逼近3萬美元
大陸不僅要跨越中等收入門檻,部分城市的目標更是瞄準高收入之列。若以1.25萬美元為分水嶺,大陸有23座城市躋身高收入的朋友圈,其中超過2萬美元門檻者有10座城市,深圳以逼近3萬美元稱冠全大陸,這個水準也與台灣十分接近,依台灣推估,台灣明年可望跨越3萬美元大關。《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根據世界銀行標準,中等發達國家的最低門檻是1.25萬美元,大陸在2019年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已達1.03萬美元。若從城市觀點來看,符合世銀高等收入門檻已有23座城市。高等收入標準又可劃分2個門檻,分別是1.5萬美元與2萬美元。至2019年底,大陸有10座城市在人均GDP在1.5萬至2萬美元之間,10座城市在2萬美元以上。其中,深圳高居首位,接近3萬美元標準。重慶是24城中唯一未跨越高收入門檻的城市。首先符合人均GDP達2萬美元的高收入城市第一梯隊,依次為深圳、無錫、蘇州、南京、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武漢和寧波等10座城市,除武漢外全屬東部地區。其中,江蘇有3座城市上榜,廣東、浙江分別有2城上榜。其次,人均GDP在1.5萬至2萬美元區間的高收入城市第二梯隊,包括長沙、佛山、南通、青島、福州、合肥、泉州、東莞、鄭州和濟南10座城市,也集中在中東部,福建和廣東兩省分別有兩座城市上榜。至於,人均GDP在1.25萬至1.5萬美元區間的城市有3座,分別是成都、西安、天津,為第三梯隊。雖然成都、西安皆跨過高收入門檻,但在前兩個梯隊中,西部無一城市上榜。以城市群來劃分,則高收入城市多集中於長三角城市群中,包括無錫、蘇州、南京、上海、杭州、寧波和南通7座城市,這顯示了長三角城市群的巨大發展動能。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在以城市群為特點的經濟集群化、產業分工化發展背景下,長三角地區將在高收入城市的帶動下,獲得更大的突破空間。成渝城市群中的雙核重慶和成都,一個未能上榜,一個排在倒數第三,與倒數第一天津一道,雖位居GDP前10,但在高收入城市排名方面表現不佳。
疫外大飆客 這款飲料半年爆漲50%
疫情引起在家辦公或遠距學習趨勢,也讓人們在家泡茶的機率大增,但茶葉產地卻受到氣候和封鎖而產量縮減,使供給下滑,帶動茶葉價格大漲。■Price of wholesale tea leaves have jumped 50% since March.新冠病毒影響全世界,就連茶葉也不例外。近來全球茶葉價格節節攀升,歸因於人們在疫情期間待在家的時間更長,喝茶的需求大增,此外,斯里蘭卡和印度等部分茶葉生產國受到氣候不佳、勞力短缺、港口關閉和其他物流因素影響,則使供應日益短缺。茶葉是全球僅次於水的最大宗飲料。茶葉批發價在3月因供給過剩而崩跌至逾十年低點,但自此之後價格已飆漲50%。根據世銀資料顯示,近期每公斤茶葉要價3.16美元,寫下2017年11月以來最高。產茶兩國出口危機斯里蘭卡和印度的產茶區大多為人工採茶,然後進行烘乾與包裝銷售。今年初,身為全球第三大茶葉出口國的斯里蘭卡面臨嚴重乾旱,使2020年1到7月的的產量比去年同期減少15%,出口也下滑10%。鄰國印度茶葉生產也同樣萎縮。該國受到新冠病毒重創,疫情嚴重,社交距離規訂導致在某些情況下勞工無法去茶園採茶。印度的交通部分卡車運輸已停擺、港口關閉,則導致茶葉出口與運送延宕。根據官方經營的印度茶葉局(Tea Board India)統計,2020年前七個月茶葉產量衰退22%至50.9萬公噸。8月在加爾各答(Kolkata)一場茶葉拍賣會的價格更是創下新高。印度產茶重鎮阿薩姆地區日前歷經嚴重水患,加上許多地區因疫情而實施封鎖,意即企業被迫關閉,人們移動受限,無疑使原本就供給吃緊的情況更雪上加霜。 由於茶葉漲價,使美國茶飲價格也跟著上揚。市調機構尼爾森(Nielsen)指出,大多以瓶裝濃縮型式銷售的液體茶(liquid tea),價格已比去年同期增加9.6%,通常以茶袋型式銷售的包裝茶價格增加1.7%。至於瓶裝、罐裝的即飲茶(Ready To Drink Tea)價格則維持穩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原物料和熱帶產品團隊經濟學家艾姆盧克(El Mamoun Amrouk)表示,「這主要是供應面引起的現象」。氣候變遷也是關鍵FAO過去曾警告,氣候變遷正對產茶地區的生態農業造成威脅,同時全球對茶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因愈來愈多人相信茶葉具有抗氧化成分和其他健康益處。根據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數據,全球一天大約消耗37億杯的茶。另據美國茶葉產業協會TeaUSA資料,每日美國約有逾半人口喝茶,尤其受到千禧世代歡迎。宅經濟帶來新商機雖然疫情導致餐廳與咖啡店的茶飲銷售一落千丈,但人們因為待在家裡時間更多,也讓消費者在家中自己泡茶的機率大增。茶樹生長在熱帶或副熱帶的山區平緩山坡,中國、印度、肯亞、斯里蘭卡為全球主要茶葉產區。根據聯合國貿易資料庫Comtrade,銷售至美國的茶葉大多來自阿根廷。
中國第三季GDP創27年新低 世銀:不改革2030年降至1.7%
中美貿易戰在近期已經逐漸趨緩,而中國大陸在18日公布第3季經濟成長率,下降至27年來最低點,僅剩6%,相比第2季GDP6.2%下降了0.2%,也比預期的6.1%來得低,日前世界銀行就指出,如果中國大陸再不大膽的改革,在2030年GDP將放緩至1.7%。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第三季經濟成長率,較2018年第3季成長6%,但仍比預期的6.1%來得低,而2019年1~9月的GDP年增6.2%,與中國政府預期的相同。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在受訪時表示,在2019年前三季的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是國內外的經濟情況仍相當嚴峻,在2019年第二季全國人均所得可支配收入為22882人民幣年增8.8%,扣除價格因素後基本與經濟增長同步。而日前世界銀行與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發表「創新中國」的報告,在報告指出,過去40年中國大陸經過快速的經濟成長,GDP放緩已成常態;但世銀建議中國大陸要發展「可持續的生產力」以及大規模改革,否則到2030年GDP恐剩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