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紀念醫院
」 高雄 高醫大 5G 車禍 高醫安胎也能維持生活品質 自費口服安胎藥助減少孕吐、暈眩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佳恆報導】懷孕早期出血是許多孕媽咪會經歷的過程,儘管看起來嚇人,但只要做好安胎,有高機率可以好好把寶寶生下來 !在過去,用黃體素來安胎容易造成暈眩、嘔吐等副作用,許多孕媽咪為了寶貝,只能咬牙苦撐過療程。「嚴重不舒服的孕婦可能完全無法離開她的床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詹德富教授提及,「過去臨床曾有需使用黃體素安胎的孕婦,容易有頭暈、噁心甚至嘔吐等現象,導致孕婦只要㇐活動就想吐,嚴重影響日常,後來改採新型口服黃體素,終於大幅改善此症狀,恢復自身的生活品質。」懷孕初期出現出血 恐是流產徵兆應盡快就醫㇐般來說,生產時超過35歲以上即為高齡產婦,包括流產、胎兒異常及早產等機率也會隨之升高,詹德富教授解釋,當懷孕小於20週出現陰道出血、下腹痛等現象就是「先兆性流產」徵兆,「流產」的可能性就會提高,如果胎兒不幸被排出就叫「流產」,如果經歷兩三次以上連續自然流產則為「習慣性流產」;懷孕初期若出現出血跡象,就應盡快就醫,把握安胎重要時機。臨床安胎以黃體素藥物為主 醫:藥性易加重孕吐症狀臨床安胎時,最常用的安胎藥就是黃體素。詹德富教授指出,對於懷孕初期容易孕吐的準媽媽而言,在口服黃體素類安胎藥物後,因對於胃部刺激較大,容易引起嘔吐、噁心的狀況;就算改為陰道吸收的黃體素陰道塞劑,也因為黃體素本身副作用使然,仍無法完全避免嘔吐情況發生。新型黃體素改變藥物結構 大幅改善孕吐副作用詹德富教授表示目前已有新型口服黃體素可使用於臨床的安胎治療,比起過去常用的黃體素,新型口服黃體素的結構改變,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也就是說,可透過更低的劑量去達成㇐樣的治療成效,同時也降低副作用的發生。詹德富教授也分享,針對早期孕吐嚴重的準媽媽,會優先建議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也確實能大幅改善孕吐等症狀,同時新型口服黃體素對於部分慢性疾病的免疫調節也有所幫助,因此若有免疫異常的準媽媽,也是另㇐個安胎方式的選項。安胎藥物選項多 經醫師評估可使用新型安胎藥 有望助孕期更舒適準媽媽在懷孕過程除了例行產檢,若有發現任何疾病時,也應積極追蹤檢查並治療,尤其出血對於懷孕過程是危險的表徵,因此㇐旦有懷孕出血情況,就應提高警覺,盡快去醫院尋求醫師協助,目前臨床在安胎方式上,也有許多藥物可以選擇,透過醫師評估及建議,如有需要也可自費選擇新型口服黃體素來降低暈眩、孕吐等副作用,開心迎接新生兒到來。詹德富教授呼籲,除了使用安胎藥物外,平時也應多臥床休息,尤其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當身體出現許多變化時,心理壓力變大,因此心理上支持也刻不容緩,另㇐半與家人也應多給予關心與鼓勵。TWN2336929
球場有毒3/清末發跡躋身台灣五大家族 高雄高球俱樂部老闆超硬背景曝光
高雄高爾夫俱樂部近日爆出霸佔國有土地和使用劇毒農藥爭議,其背後經營者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高雄陳家」,清末日治時期配合日本「米糖王國」政策,於1904年設立「新興製糖」而發家,如今其後人遍布政界和商界,可謂「非富即貴」,更疑似因家族強大勢力無視公部門而強行霸地。據了解,陳中和是高雄陳家發跡的第一代,他藉卓越的商業頭腦和不懈的努力,成立了「新興製糖」廠,這是台灣最早的本土糖業企業之一。陳啓川、陳啓清、陳啓峰等陳家後代,紛紛進入政界和商界,延續了家族的榮耀和影響力。前高雄市議長陳田錨是陳啓清後代,而陳啓川曾任高雄市長及其他重要職位,目前經營高雄高爾夫俱樂部的陳家第四代陳建甫,就是出自陳啓川一脈。陳建甫原本一直低調任職家族企業,同時擔任高雄美國商會理事,因迎娶綠營大老台苯董事長、前中鋼董事長林文淵的女兒林妍君而浮上抬面。陳田錨身為陳中和家族成員,曾任高雄市議會議長,並在父親陳啓清逝世後繼任台灣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陳家在高雄的地位不僅體現在經濟上,還在政治上有著深厚的根基。陳家通過與當地其他重要家族的聯姻,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高雄及台灣的影響力。陳中和的十子中,長子陳啓貞和四子陳啓峰在日治時期和光復後,都取得了不俗的政治地位,進一步鞏固了陳家的世族地位。隨著時代的變遷,陳家仍然保持著其在高雄的影響力。如今,陳家的後代不只在政商發展,同時跨足醫學、商業等領域。在高雄醫學院的創辦中,陳家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捐地資助醫學院成立,一棟校舍落成後即以「啟川樓」為名,附設醫院則名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陳中和創立製糖公司、鹽田事業奠定家族輝煌基礎,陳啟川任高醫大董事長時,為紀念父親將醫院名稱定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現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圖/報系資料照)其家族所經營的高雄高爾夫俱樂部更是南部政商名流的「小白球天堂」,球證在市場上一度被喊出500萬元天價,如今則是第四代陳建甫在經營,而市府在2023年6月決定將土地收回,陳家則疑似因家族強大勢力而無視公部門決定,至今仍強行霸地且持續營業,市府則將採取法律訴訟要求俱樂部拆除球場,將公有土地還給全體市民。記者於10月25日依高雄高爾夫球俱樂部官網公示的聯繫方式致電該公司,詢問球場以禁藥除草與高市府租約等相關問題,球場辦公室主任回應時要求記者留下聯繫方式,但直至截稿前仍未回應。
等20年!新標靶藥成晚期腸癌曙光 38歲母親治療盼陪幼女長大
自2005年首款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問世以來,近20年都沒有專屬標靶藥物,可治療高惡性度的BRAF基因突變。近年終於有BRAF基因突變專屬的雙標靶藥物可使用,迎來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新曙光。BRAF基因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具有化療反應不佳、容易轉移與復發的特性。依臨床研究,患者在第一線治療時,平均7個月就會復發、存活期低於14個月。而這樣的治療困境終被雙標靶藥物突破!更讓人雀躍的是,就算一線治療復發了,接續使用雙標靶藥物,有近10倍的患者,在治療後腫瘤縮小或是完全消失。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王照元分享診間BRAF基因突變個案,洪小姐是一位38歲的年輕母親,儘管在確診第三期時立即手術切除原發腫瘤,但仍在2年半內歷經2次復發,甚至需切除子宮與卵巢。所幸,在自費使用雙標靶藥物半年後,電腦斷層已不見癌細胞蹤影,僅在腹腔鏡檢查時,發現腸膜上殘留的少量癌細胞。為了陪伴6歲女兒長大的她,目前正以治癒為目標,持續治療中。中醫大新竹附醫院長暨外科部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陳自諒說,依最新110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高達16,238例,再度蟬聯男性新發癌症排行冠軍,與女性排行季軍;此外,在癌症死亡排行上也穩居第三名,平均每日約有1.3人因病而死亡。陳自諒院長說明,雖政府自民國95年起推動公費糞便潛血檢查,但每4人仍有約1人確診時已屬第四期,也就是所謂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此外,一旦從第三期惡化至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將會從71% 陡坡式下降至15%、驟減了56%,平均每13個人中僅有約2人能存活超過5年。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梁逸歆提醒,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患者,若希望追求更長的存活時間、甚至爭取治癒,那麼個人化醫療格外重要,因此治療前,需要先透過基因檢測,確認我們要攻擊的敵人以及可以使用的標靶武器。考量到目前健保尚未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簡稱NGS)在大腸直腸癌,建議有預算考量的患者,可以優先檢測已有標靶藥物可使用的BRAF、RAS(KRAS與NRAS)、MSI、HER2四大基因,整體的檢測費用約為1萬初頭,對於財務狀況的衝擊相對較低。梁逸歆醫師說,基因檢測不僅可以幫助醫師選擇標靶武器,還可以作為預後的一項評估。舉例而言,BRAF突變就是一項預後不良的因子,這類基因型在我國大腸直腸癌個案中約佔5至8%,其不僅疾病惡化快速、容易腹膜轉移,還有很高的抗藥性、容易復發。然而,過去卻一直沒有專屬的標靶藥物可使用,BRAF基因突變患者的預後可說是有很大的加強空間。整體而言,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在第一線治療後7個月就可能惡化,平均存活時間也僅有13個月,相較於無基因突變的患者有高達37.1個月,存活時間整整縮短了2年。梁逸歆醫師鼓勵,BRAF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在第一線治療惡化後,患者切莫消極,今日終於有專屬的雙標靶藥物可以接力治療,有高達75%的患者有效控制疾病進程,腫瘤縮小或完全消失的機會也從2%激增至19%,足足增加10倍,意謂著有將近2成的患者,跨過了爭取長期穩定控制疾病的門檻。此外,患者存活時間增加了75%、死亡風險也降低39%。王照元院長也說,BRAF基因突變患者迫切的需要突破性的治療搶時間救命。然而,目前健保尚未開放給付專屬BRAF的雙標靶藥物,治療的經濟負擔較大,對於許多患者而言,新的治療選擇無疑是一道曙光,但自費用藥的經濟負擔卻又殘忍將其熄滅;就算咬牙自費治療,也容易「因病而貧」。以個案洪小姐為例,其在使用雙標靶藥物後腫瘤明顯縮小,儘管身體狀況漸入佳境,生活品質卻因自費用藥受到衝擊,未來也可能因為經濟因素需要停藥。盼政府看見病友的心聲與需求,讓BRAF基因突變的患者也能在健保的支持下,獲得更適切的治療。
開車疑突心肌梗塞!高雄5旬男「失去意識撞進騎樓」送醫不治
高雄市三民區昨(18日)晚間驚傳死亡車禍事故,一名58歲謝姓男子駕駛自小客車行經遼寧一街與松江街口時,身體突出現不適,導致車輛失控撞進騎樓,謝男被緊急送醫搶救後,仍不幸宣告死亡。據了解,該起意外發生於18日晚間近9時許,謝姓男子當時開著自小客車準備返家,怎料途經三民區遼寧一街與松江街口時,疑似突然「心肌梗塞」發作,當場昏迷喪失意識,而行進中的車輛也跟著失控滑行,直接撞進對街的騎樓,掃倒路邊停放的3台機車。謝姓男駕駛疑似心肌梗塞發作,導致車輛失控滑行撞進對街的騎樓,掃倒路邊停放的3台機車。(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高雄市三民區18日晚間驚傳死亡車禍事故,一名58歲謝姓男子駕駛自小客車行經遼寧一街與松江街口時,疑似突心肌梗塞發作,當場失去意識倒臥駕駛座,緊急送醫搶救仍不幸逝世。(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警消獲報趕抵現場,發現肇事的謝男倒臥在駕駛座,已經失去呼吸心跳,緊急將人送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進行搶救,經醫護人員全力救治,謝男一度恢復生命跡象,但仍於當晚11時許宣告不治。對此,警方提醒,民眾要多注意自身身體健康狀況,發生身體不適等徵兆及警訊,一定要儘速就醫,避免因自身輕忽而發生憾事。至於詳細事故發生原因及駕駛的確切死因,仍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老牌外科醫院院長看診前失聯 家屬回家看望已身亡
位於高雄市苓雅區老牌邱外科醫院院長許景華,今(8)日上午驚傳離世享年56歲,據傳是今天上午看診前許景華失聯未到,經聯繫家屬後,由太太前往許景華位於高雄的家中開門,發現許景華倒臥家中已身亡,經警方研判雖無外力介入痕跡,但慎重起見目前正進行相驗中。邱外科為高雄老牌外科醫院,相傳多年前在接骨方面頗負盛名,院長許景華本身也是骨科醫師,每周在院內共有6診,曾擔任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總醫師、衛福部立屏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等經歷,在處理骨折、外商、人工關節、韌帶重建等擁有多年經驗,獲許多患者好評。據了解,邱外科院長許景華每周一上午都有看診,今天上午許景華因無故未到且已失聯,醫院趕緊通報許景華太太前往查看,因許景華一家住在外縣市,平時有診時許景華會一個人住在位於高雄前金區的家中,太太前往開門發現許景華倒臥家中,起初以為是睡著,前往拍打才發現已身亡。因許景華一個人在家中身亡,經太太報警後警方前往家中勘察,初步沒有發現外力介入痕跡,身上也沒有外傷,但因許景華先前並未有特別的疾病史,僅在日前有透露身體不舒服,因此為求慎重,仍報請檢察官進行相驗釐清死因。對於許景華過世消息,邱外科不願證實,僅透露院長在處理其他業務;記者實際致電邱外科詢問看診消息,則獲得院長許景華因身體微恙,暫停休診2周消息,至於未來動向,僅透露會再另外公布。
高醫大敏感時刻收恐嚇信釀恐慌 嫌犯落網直呼心情不好「惡作劇」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於5月9日接獲一封來自不明人士的恐嚇信,信中揚言在院內放置危險物品,令院方和警方高度警覺,進行全面的搜索,並依電腦IP地址逮捕涉案嫌犯,全案目前以恐嚇公眾罪嫌送辦。事件發生在9日上午,高醫收到1封電子郵件,寄件人自稱是醫院的護佐,信中簡短地聲稱要在醫院內放置危險品,院方不敢大意,立即向警方報案,警方接到報案後,迅速成立專案小組,展開地毯式搜索和清查工作,但未發現任何可疑物品。警方初步調查發現,寄件人使用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均為虛假信息,隨後追查該郵件的IP地址,最終鎖定盧姓男子為嫌犯,盧男在被逮捕後承認寄發恐嚇信,稱這只是一次「惡作劇」,並無實際意圖。此次恐嚇事件發生在高醫大正進行「校長遴選」的敏感時期,加上不久前發生學生在網上發布不當言論事件,令這起恐嚇案格外引人關注,為避免引起更多不必要的恐慌,警方在檢察官的指揮下低調行事,「未主動」公開嫌犯落網的消息。事件發生後,網絡社群平台PTT上有鄉民發布消息,指其在高醫工作的醫護朋友透露,院內已發布內部訊息提醒員工注意,訊息中提及,醫院已向十全派出所報案,並已加強安全措施。高醫內部醫護人員得知案件告破後,對警方表示感謝,警方同時提醒,任何形式的恐嚇行為都將受到法律嚴懲,民眾應避免因一時情緒波動而觸犯法網,後悔莫及。
「每逢血荒」海洋性貧血症患者就遭殃 新治療納健保解危機
重度海洋性貧血症患者須仰賴長期輸血以維繫體内血紅素濃度,避免衰弱無力、甚至死亡。儘管台灣捐血率世界第一,近年卻因高齡及少子化的關係,經常發生血庫缺血。每當血荒發生,就是重度海洋性貧血症患者的日常受到衝擊的時刻。過往重度海洋性貧血症的治療選擇較為單一,今年健保署也為海洋性貧血症患者帶來好消息,正式通過給付紅血球成熟劑這項可幫助患者體內紅血球成熟的新治療,可望讓重度海貧患者減少對輸血和排鐵劑的依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邱世欣主任説明,海洋性貧血症是一種由於先天基因缺陷,導致紅血球中血色素異常的遺傳疾病,病患無法將足夠的氧氣送到全身,進而影響器官運作,患者也經常處於臉色蒼白、頭暈無力的狀態。邱世欣主任補充,目前全台約有400位重度海洋性貧血症患者,除了少數遇到適當的捐贈者可進行骨髓移植外,大多數患者一生都得定期接受輸血治療;然而長期輸血會使鐵質沉積於心臟、肝臟、胰臟、內分泌及其他器官,引起心臟衰竭、肝功能損傷、糖尿病等器官傷害,因此,輸血患者還需搭配排鐵劑治療,但排鐵劑也可能造成腸胃不適、噁心等副作用。整體而言,治療既費時又辛苦,卻是患者不得不接受的命運。過往海洋性貧血症患者僅能仰賴輸血合併排鐵劑治療,卻是治標不治本,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林佩瑾主任表示,有別於過往只能緩解症狀,當今醫學已有很大突破,紅血球成熟劑調節造血後期的紅血球成熟,讓患者可以跟一般人一樣、在體內即可自行產出成熟的紅血球,改善無效造血現象。林佩瑾主任補充説明,患者對輸血和排鐵劑的依賴逐漸降低,可間接減少鐵質堆積及併發症,有機會延長壽命。此外,患者經常為了回診及輸血而請假,若是能降低輸血量,即可使就學及工作安排更有彈性,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在等待輸血,也減少顧慮及不便,提升患者及照護者的生活品質;而對於整體社會而言,長期也可緩解血庫的供血壓力。健保署於今年剛通過紅血球成熟劑的給付,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更在第一時間為院内海洋性貧血症患者完成申請!邱世欣主任說明,高醫小兒血液腫瘤科秉持全方位照顧的理念,投入海貧基因檢查已超過三十年,並由各科醫師群、護理師、營養師、藥師、醫檢師及社工等組成跨專業團隊,致力為罕見遺傳血液疾病患者提供最完善的醫療服務品質。林佩瑾主任指出,特別是重度海洋性貧血症患者人數相對稀少,自小就須定期回診、輸血,高醫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是患者成長道路上強而有力的後盾,讓過去許多因為疾病而活動受限的病人重拾如常人般的生活,今年率先為院內海貧患者申請到健保給付,更彰顯高醫重視病患醫療品質的程度,期望接下來能引入更多資源、繼續提升海洋性貧血症患者的照護品質。
快訊/高醫接獲恐嚇信!揚言「放置危險品」警方急搜索 寄件人身分曝光
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驚見恐嚇信件!院方今(9日)上午收到一封郵件,揚言要在醫院放置「危險品」,且信中還透露其身分是護佐(助理護士),警方獲報後不敢大意,立即派員前往高醫搜查,所幸並未發現可疑人物或物品。
醫院工讀生形容車禍病患「左腿壓爛像肉燥」 高醫道歉了:已暫時停職
許多人會在社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不過日前一名醫院工讀生在Threads上分享自己的工作時,出現了爭議言論,提到發生車禍的病患,「左邊腿全部被壓爛,肉末有點像肉燥飯」,引起許多網友不滿,對此,高醫也發聲道歉,表示該名工讀生已暫時停職。一名網友在Dcard以「醫院工讀生公開戲謔死者沒問題嗎?」發文表示,自己平常在看Threads時,就很常會看到有醫護人員分享工作日常,但大家都有記得維護隱私跟保持專業性。直到原PO近日看到一則醫院工讀生的文章,質疑對方直接點名新聞的行為不妥,且文中一絲尊重都沒有,「甚至還因此得到流量很開心,把求關注的慾望建立在死者跟家屬的痛苦上到底是什麼心態?查看了一下發現不是醫護人員只是工讀生,已經寫信給醫院了,希望高醫中和紀念醫院的急診單位跟院方能注意到此情形」,並附上工讀生文章的截圖。從截圖中可以看到,該名工讀生在Threads上PO出一則新聞照表示,病患被送來高醫,且狀況相當悽慘,「右邊小腿不見,左邊腿全部被壓爛,肉末有點像肉燥飯,對不起,腸子跑出來,他們還跟他用盧卡斯(自動CPR機器)欸」,並提到自己有詢問護理師學姊「不會邊壓,器官全部被壓出來嗎」。學姊則回覆說「其實會欸,血全部都流乾了」,不過面對病患的慘況,該名工讀生僅表示,自己看完照片後,肚子很餓,超想吃東西,完全不影響食慾,也自嘲笑說「我怎麼可以冷血這樣」。該名工讀生後面又補充說,「其實不太確定為什麼還要送醫院,但EMT說他還在動,聽說他的家屬哭很慘,希望他們不要太難過。」而後工讀生疑似發現這篇貼文反響挺大,又再度表示,「原來大家很喜歡看這種脆,我以後多分享」。文章曝光後也引起眾多網友不滿,許多人紛紛抨擊工讀生,「拿人家痛苦當流量密碼,Threads人素質有6喔」、「希望他這個紀錄可以被留底,然後永不錄用⋯怎麼可以拿這種東西搏流量」、「Threads使用者大多都是跟風,一堆只想要流量,自然下限也比較低」、「台灣政府要禁的不是抖音,是Threads,至少多數人民還有抖音一響父母白養的概念」、「不顧及患者隱私、家屬心情,還放上網路上擴大觸及搏流量,也是蠻不尊重自己這份工作的,即便只是工讀行政也好」。事件發酵後,高醫也發聲明道歉,指出急診部工讀生在社群以文字發表不當言論一事,已違反員工行為規範等相關規定,事發後經與該工讀生進行訪談,對方也深感懊悔,並表達自己的歉意,目前本院也對該名工讀生暫時停職,並進行輔導關懷,同時也會配合衛生局調查,依規定處置。
高雄婦疑吃「小林紅麴膠囊」害洗腎 夫心疼哽咽嘆:妻像每天都在等死
高雄一名70歲婦人與陳姓丈夫習慣服用大醫生技紅麴保健食品養身,去年3月婦人被診斷出急性腎衰竭,5月開始洗腎,最近先生看到小林紅麴問題食品沸沸揚揚,加上收到大醫生技傳來停止服用簡訊,懷疑與太太的遭遇有關。陳男28日出面陳述時,心疼妻子哽咽說,「人生不再是彩色,好像每天都在等死」。大醫生技則表示,不排除與其他廠商集體向小林製藥求償。陳男表示,妻子有高膽固醇問題,服用大醫生技的紅麴膠囊維持血管健康,不料去年3月寒流來襲突然出現畏寒、腹瀉、肚子痛等症狀,隨即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就診,診斷出急性腎衰竭,且腎臟萎縮。他說,之後妻子病情急轉直下,去年5月初開始洗腎,每周二、四、六都要血液透析,日子相當難過,體重從49公斤掉到39公斤,看她飽受折磨的樣子相當心疼,近期爆出小林製藥紅麴出問題,又接到大醫生技停止使用簡訊,這才驚覺有異。陳男哽咽說,雖然懷疑是紅麴膠囊導致妻子腎出問題,但未有確切證據,他投書到日本那邊要求負責,但駐日代表謝長廷的回信相當官方,令他束手無策,希望政府能積極調查,讓事情水落石出。高雄市衛生局則表示,將調閱相關就醫紀錄及病歷,會進一步協助當事人釐清疑義。大醫生技品牌經理林雅涵表示,26日接到陳姓男子反映,已請對方提供相關資料,會轉給日本小林製藥,大醫生技會盡最大努力,協助消費者跟日方聯繫。林雅涵說,公司紅麴膠囊2018年開始販售,2020年拿到健字號認證,有國家級檢驗認可,一開始生產原料就來自小林製藥,之前檢驗都沒問題,這次看到日本新聞時,公司馬上預防性下架、並告知客戶,除接受退貨,廠內既有產品已封存,生產線也暫停,目前只有陳先生主動致電反映太太健康出狀況,會持續了解、追蹤。林雅涵透露,日本小林製藥的後續處理慢好幾拍,至今連問題批次都沒有完整提供給台灣廠商,台灣廠商只能自行因應,處於半自救狀態,不排除與其他廠商集體向小林製藥求償。
婦人車禍傷口潰爛! 因「這1病」險面臨截肢命運
68歲的文黃女士,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2023年3月發生一場意外的車禍,造成雙下肢深度傷口,經幾個月的照護仍未見好轉,甚至面臨需截肢的抉擇。2023年9月轉至高醫整形外科,經由團隊傷口重建手術治療後,輔以專業的傷口照護,免除雙下肢截肢的危機。慢性傷口成因複雜 嚴重恐面臨截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炫迪表示,臨床上傷口種類有很多,而且發生機轉也不盡相同。根據科學文獻報導,每年約有15%的傷口轉變成困難癒合的慢性傷口,其種類包含糖尿病足潰瘍傷口、下肢動靜脈潰瘍傷口,以及壓力性損傷傷口(俗稱褥瘡)等。因此,傷口有醫院沉默的流行病(Silent Epidemic)之稱。一旦發生慢性困難傷口,將威脅病人生命健康,若不幸發生截肢,更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罹患糖尿病及高血壓 車禍傷口持續發黑疼痛文黃女士表示,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常規在其他醫院接受追蹤與治療,2023年3月發生一場不幸的車禍,造成雙下肢嚴重的傷口,經多次的清創手術,也進行下肢靜脈血管擴張治療,仍無法治癒,甚至傷口愈來愈嚴重呈現發黑狀況。本想自行回家照護,傷但口的疼痛感讓她痛苦不堪,幸好後續至高醫接受整形外科醫師林運男醫治,安排傷口皮瓣重建手術及傷口照護,下肢傷口終於慢慢痊癒。慢性病人有潰瘍傷口 應就醫避免感染惡化整形外科主任李書欣表示,許多慢性病病人剛開始有潰瘍傷口時,忽略傷口的重要性而採自行照護,常因傷口惡化感染才到院治療,延誤就醫時機,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因此,盡早發現皮膚異常如發紅、破皮等,即時尋求專業協助,才能避免傷口持續惡化。
桌遊店「驚天一槍」主嫌犯落網!2嫌開槍後逃竄 疑因債務糾紛釀禍
高雄博愛一路的一家桌遊店,今(12日)清晨6時許成為「驚悚遊戲」現場,2名歹徒突然闖入,其中1人竟持槍對著天花板開槍,引發混亂,天花板碎裂掉落,不幸砸中女店員的額頭,專案小組以車追人,於台南市善化區逮捕開槍徐姓男子,並搜扣出鎮暴槍1枝及毒品安非他命,事故起因疑債務糾紛導致。槍擊事件發生在上午6時左右,2名歹徒席捲進博愛路的桌遊店,當中1位竟當場掏出槍枝「開槍射擊」,槍聲震驚四周當地居民,槍聲響起的同時,天花板上的碎塊砸中30歲謝姓女員工的頭部,所幸傷勢輕微,送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治療後,已無大礙。歹徒在犯案後從容地走出店外交談數秒後,隨即駕車逃往台南市善化區,專案小組火速追查,發現主嫌為40歲的徐姓男子,並於案發後6小時內,約上午11時30分成功逮捕到主嫌徐男,搜獲涉案鎮暴槍1枝及安非他命毒品。據悉,徐男曾在店內消費,因債務糾紛和員工發生糾紛,恩怨情仇令其心生不滿,最終以鎮暴槍開槍報復。警方初步調查顯示,案發現場曾列管治安顧慮臨檢場所,且店內涉及賭博器具(德州撲克及麻將桌),警方不排除與賭博糾紛相關,警方仍在追緝在逃共犯,全案將依《恐嚇罪》、《傷害罪》、《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名移請高雄地檢署偵辦。
桌遊店驚現「驚悚遊戲」!清晨傳槍聲 女店員遭天花板砸傷
高雄博愛一路的一家桌遊店,今(12日)清晨6時許成為了一場不同尋常的「驚悚遊戲」現場,2名歹徒突然闖入,其中1人竟持槍對著天花板開槍,引發混亂,天花板碎裂掉落,不幸砸中女店員的額頭,警方趕到現場後,發現並未發現彈殼,研判可能是鎮暴槍所致,嫌犯目前逃逸中。槍擊事件發生在上午6時左右,2名歹徒席捲進博愛路的桌遊店,當中1位竟當場掏出槍枝「開槍射擊」,此驚悚舉動,讓店內民眾措手不及,開槍男子毫不客氣,對著天花板猛開數槍,使得水泥碎塊四處飛散,槍聲震驚四周當地居民。槍聲響起的同時,天花板上的碎塊砸中謝姓女員工的頭部,幸好傷勢輕微,已被送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進行治療,警方在現場進行檢視,面對未留下彈殼的現象,初步判斷為鎮暴槍所致。警方為緝拿這2名歹徒已成立專案小組,積極追查案情發展,桌遊店的這一場「驚天一槍」事件,讓人不禁擔憂治安情勢,尤其在選舉前夕,更是引起社會議論。
千萬元CAR-T細胞治療納健保 給付條件、可執行治療7醫院名單曝!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患者,經過化療、骨髓移植等前線治療反應不佳或發生復發後,雖然還有CAR-T細胞免疫治療可以選擇,但卻需自費至少1千萬元。不過今(112)年11月,健保署正式將CAR-T藥物納入健保,讓過去因無法負擔千萬藥費而不能獲得適切治療的患者有了一線曙光。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CAR-T細胞治療將暫時性支付2年,預估每年約有100人受惠,健保估計每年需挹注約8億元,不過CAR-T治療需要經過嚴格認證、訓練才可執行,而且治療後可能會引起免疫風暴,需要整個專業醫療團隊協助,因此目前只有7家醫院可執行,分布在北中南東各區,增加治療可近性。CAR-T治療昂貴、製備時間長 納入健保帶來治療希望魏德聖導演最新電影《BIG》,以癌症病童為主題講述6個家庭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女童罹患白血病,最後卻因化療無效、骨髓移植失敗而病逝,石崇良署長在11月2日記者會上提到,如果是現在,她還有另一個選擇就是CAR-T,有機會可以戰勝疾病改寫電影結局。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暨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黃泰中醫師表示,CAR-T細胞免疫治療是取出患者的T細胞送往國外進行基因工程改造,再回輸到病人體內的一種高度個人化治療方式,無法事前量產,整個治療製備時間需要約30天。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李啟誠表示,CAR-T治療自費需要千萬元,過去常想「這麼貴的藥真的有可能健保給付嗎」,沒想到終於在11月1日正式給付,目前花蓮慈濟醫院已有一名和疾病纏鬥9年的病患,專程從台南到花蓮治療,他的資料已送往審查,若通過將會成為CAR-T健保給付的受惠者。CAR-T健保給付條件為何? 哪些醫療院所可執行?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免疫治療科黃威翰副主任表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於3歲至5歲的兒童,但成人仍有發病機率,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則好發於高齡者,在經過化療合併標靶藥物一線治療後,大部分患者都可獲得長期控制。但仍有部分病人治療反應不佳、復發,或無法接受骨髓移植。因此,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可提供這些病患作為後線治療的新選擇,而今年11月起若符合以下條件,可獲得健保給付:給付資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患有難治型、移植後復發、第二次或二以上復發之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年齡25歲以下經過兩線標準治療,或經判斷無法進行移植者預期壽命至少3個月以上,且生理機能具一定指標 患有難治型、移植後復發、第二次或二以上復發之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年齡25歲以下經過兩線標準治療,或經判斷無法進行移植者預期壽命至少3個月以上,且生理機能具一定指標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治療經兩線或兩線以上全身治療後之復發性或難治性的成人病人經自體移植治療失敗,或經判斷無法進行移植預期壽命至少3個月以上,且生理機能具一定指標 治療經兩線或兩線以上全身治療後之復發性或難治性的成人病人經自體移植治療失敗,或經判斷無法進行移植預期壽命至少3個月以上,且生理機能具一定指標補充事項:需證實癌細胞仍帶有CD19終身限給付1次療程,需在特殊專案審查通過後6個月內完成輸注不得為HIV或活躍期之B肝、C肝之感染者不得有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不得有活躍的次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癌侵犯執行治療之醫師與醫療院所,需符合健保署規範之資格目前,可執行CAR-T治療的醫療院所共有以下7間:北區: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南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東部:花蓮慈濟醫院癌症希望基金會靳秀麗董事表示,健保給付估計每年約有100位病患受惠,但其實背後關係到的不只是這100個病患,而是100個家庭,現在北中南東都有團隊可以提供治療服務,增加病人可近性,也減少病人因病而窮的情形。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柯博升理事長提到,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與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正密鑼緊鼓的舉辦教育課程,盼能提高我國醫療量能,讓患者可以就近治療,之後也將有CAR-T專區上線,幫助民眾面對治療。
高雄翁鬼月「半夜超激動」忘記自己是誰 兒嚇壞:像中邪!醫曝原因
重陽節將至,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不可不慎。75歲的羅先生跟兒子一起來到診間,兒子表示爸爸最近比較奇怪,有時會忘記他是誰,半夜會比較激動還會跌倒,就好像「中邪」。經過檢查,醫師研判是老年低血糖作祟,若時間太久恐導致腦死。羅先生表示,7月時醫師改成晚餐前施打胰島素,而停藥之後情況就比較好,是不是藥有什麼問題啊?最近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老年醫學科的診間裡,常會有這樣的對話上演,其實這是老年低血糖作祟。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室秘書李佳蓉表示,台灣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依112年8月的內政部統計,目前65歲以上高齡人口佔全人口約18%,而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統計年報,臺灣 65 歲以上民眾高血糖的盛行率約為 27.8% 。老年糖尿病患愈來愈多。糖尿病有許多慢性併發症,嚴格控制血糖可以預防或減緩相關併發症的發生,但是照護高齡長者時,也要注重低血糖風險。糖尿病的控制,除了藥物之外,飲食、運動、避免肥胖、戒菸、控制血壓和血脂肪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老年糖尿病患的情況會更複雜,需要病人、家屬和照護團隊一起合作,讓照護品質可以更加提升。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老年醫學科謝正芳醫師表示,低血糖的症狀可能會手抖、心悸、焦慮 、冒汗和飢餓,但也有可能會頭暈、無力、嗜睡、混亂、癲癇發作和昏迷。特別是老年人共病多,症狀不典型,常不容易診斷。低血糖太嚴重時間太久,也可能會導致腦死,不可不察。夜間低血糖在老年且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並不少見,但常被忽略。舉例來說,2023年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的一個叫HYPOAGE的研究。針對75歲以上且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自我監測血糖和使用連續血糖監測來分析血糖狀況。追蹤28天,使用自我監測血糖約有37.6%的病患有低血糖事件(<70 mg/dl),但使用連續血糖監測時有 65.2% 的患者在夜間發生低血糖。他們的研究也發現認知功能障礙、心臟衰竭和憂鬱症的患者較容易有夜間低血糖出現。謝正芳補充,另外其他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危險因子包含有飲食不正常(如使用藥物後太晚進食或進食量較少)、運動量增加、用藥錯誤、飲酒、慢性腎臟病等,因此當糖尿病患的飲食、運動量、生活作息、藥物改變或是有急性病症時都要特別留意,可能都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所以不要因為高齡就不監測血糖。適時的監測血糖以及合理的懷疑是否有低血糖的症狀是提早發現低血糖的不二法門。低血糖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認知功能障礙和失智症、以及跌倒和骨折的發生,因此不可等閒視之。老年醫學科主任方姿蓉進一步說明,老年糖尿病患由於身體較脆弱、合併慢性疾病較多,是低血糖的高危險族群,要安全的控制血糖,醫師、病人和家屬的配合都不可少,藥物的使用也要適時的調整,並非一切都是一成不變的,定期監控血糖是照護糖尿病基本功課之一。低血糖是常見但是可能會被忽視的臨床問題,輕者可能沒有症狀,嚴重的則甚至會致命,定期監控血糖,留心低血糖的可能症狀,才能提早發現和預防,重陽節到了,祝各位長者身體健康,同時勉勵大家,不要怕面對疾病,才能控制疾病。
治療看見曙光!罕病藥物納健保 健保署:已給付1病童4900萬
今年8月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基因治療藥物被健保署納入健保給付後,高雄1名男童持續接受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治療,目前健保給付金額已高達4900萬。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健保首次將罕病基因治療藥品納入給付,適應症為「6個月以下發病,且帶有基因突變」的SMA病人,預估1年有8至9名病童受惠。高雄1名4個月又11天大的男嬰出生後因頭部無法直立、全身軟弱無力,哭聲微弱,送到高醫看診,被診斷出為罕見地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在經過2個月的治療後頭部已經可以控制自如、扶著髖部可以坐立、手部抓握力量變強、並且能主動連續翻身、趴著時可以自主抬頭。而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為一種漸進性神經肌肉退化性疾病,位於人類第五號染色體的SMN1基因缺損,導致脊髓前角細胞(運動神經元)退化,病人的運動功能會隨著時間,持續不斷的退化,導致全身肌肉無力、甚至無法自主呼吸而死亡。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也是一種體隱性遺傳罕見疾病,必須要父母親都是帶有1個缺陷基因的帶因者,就會有1/4的機率生下SMA的孩子,但父母並不會發病。要正確診斷SMA除了上述臨床特徵外,需由小兒神經科或神經內科醫師依據臨床症狀、神經學檢查、肌電圖、SMN1及SMN2基因檢查,來做確診。石崇良表示,SMA現在已經有3種治療藥物,包括需終生給藥的RNA藥物(Nusinersen髓鞘內給藥)及小分子藥物(Risdiplam口服)和只需一次性給藥的基因治療藥物(Zolgensma靜脈注射),健保署自2020年7月起給付SMA脊髓注射藥物,2023年4月給付口服液劑,到2023年8月再將基因治療藥物納入給付,健保署逐步爭取預算逐步擴增給付範圍,目前對於此項給付已給付到4900萬元。高醫院長王照元表示,SMA發生率約為1/10000,最嚴重的第一型SMA病童,約80%在2歲前就會因呼吸衰竭死亡,是目前世界上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健保給付第一個SMA基因治療個案已於8月23日在高醫執行藥物治療,家屬非常感謝政府與健保署同意SMA基因治療藥物由健保給付,讓孩子與其家屬免除每天面對孩子運動功能退化的恐懼及擔憂,可以改善寶寶的運動功能暨生活品質,重新燃起生命希望。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何兼顧療效與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來助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對於需要長期服用標靶藥物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如何平衡藥物的有效性與副作用是相當重要的關鍵。55歲的王女士在健康檢查中被發現白血球數高達14萬,經醫師診斷有脾臟發炎,確診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隨即開始接受標靶藥物治療。王女士起初很開心各項癌症指數在用藥後有明顯改善,不料隨之而來的頭痛、嘔吐、水腫等副作用卻讓她苦不堪言,甚至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所幸,王女士在提出副作用問題後,與醫師討論更換新一代標靶藥物,治療至今沒有出現任何副作用,病情控制也非常穩定,讓王女士得以重返職場,回歸正常生活。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不能等 延誤治療恐大幅縮短存活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內科教授蕭惠樺醫師表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血液癌症,起因為基因突變刺激造血幹細胞異常增生,使患者的脾臟腫大,進而出現左上腹脹痛、骨頭痠痛、疲倦無力等症狀。雖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程進展緩慢,但由於臨床症狀難以察覺,若未早期診斷、治療,一旦惡化成加速期或急性期,治療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大幅縮短存活時間。目前醫學上已經發展出多種針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之突變基因所設計的標靶藥物,儘管相較於早期化學治療與干擾素,不僅藥物反應率好,副作用也較低,但仍有部分患者會面臨無法達到預計治療目標或副作用的問題。以患者為中心 醫病共享決策討論合適治療目標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副科主任王銘崇醫師指出,隨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藥物不斷與時俱進,目前治療觀念也從早期控制疾病惡化到現今的維持生活品質,甚至是評估日後達到停藥的可能性。醫師會以「新的治療目標」與「停藥議題」兩大課題,透過「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的方式,綜合患者的治療期待與醫師的專業評估結果,共同討論合適的治療目標。舉例來說,對於剛開始治療的患者,是否達到主要分子學緩解(MMR)就是攸關存活時間的重要指標,而已經治療一段期間且達到主要分子學緩解的患者,則可以就更深度的分子學反應、較低的副作用、停藥的時機等不同治療期待與醫師討論。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共存 定期回診與規律用藥很重要響應2023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台灣髓緣之友協會也舉辦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衛教講座,提供病友正確的衛教資訊。台灣髓緣之友協會柳學治理事長分享,自從進入標靶藥物時代後,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就猶如慢性病一般,鼓勵病友積極面對疾病,只要配合醫師定期回診、規律用藥,不要輕信來路不明的偏方草藥,相信在病友與醫師共同努力下,加上病友團體的支持,多數病友都可以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和平共存。
沒運動卻全身痠痛? 醫曝「4大跡象」恐罹患纖維肌痛症
20多歲越南新住民武女士,因長時間頭痛及睡眠品質不好至醫院神經部就診,除原本就醫原因外,醫師也發現她表現全身筋骨的莫名痠痛。由於武女士平時除家務外,沒有搬重物等高強度活動,細問下發現該痠痛己存在許多年,曾經使用市售的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症狀,但效果不彰,而除了痠痛外,也有些許坐立不安的情形,需要伸展下肢及槌打小腿來緩解腿部的不適,尤其在靜止不動時及睡覺前特別明顯;經過問診及檢查後,確認罹患纖維肌痛症 (fibromyalgia)。女性較常發生 3個月以上肌肉疼痛伴其他症狀出現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部洪志憲醫師表示,在成年人中,約有2~6%的人罹患纖維肌痛症,並以女性為主,是神經科及疼痛科門診常見的疼痛疾患之一。其特徵是長達3個月以上的慢性廣泛性肌肉疼痛,並伴隨著疲勞、失眠和情緒低落,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甚至導致失能。而由於痠痛的關係,病患的運動耐受性明顯會變差,甚至是一般的工作的勞力活動都受到影響。運動痠痛與纖維肌痛症不同 兩者差異一次看洪志憲醫師進一步表示,纖維肌痛症的病理機轉目前仍然不清楚,但纖維肌痛症的痠痛和運動所造成痠痛很不一樣;運動後的痠痛頂多持續出現數天,但纖維肌痛症的痠痛會持續3個月以上,甚至長達數年。市售的消炎口服或外用藥雖然能緩解運動後的痠痛,但對纖維肌痛症卻沒有顯著效果。乳酸堆積常被認為是運動後肌肉痠痛的重要原因,而高醫和中研院的共同研究發現,纖維肌痛症病患血液中乳酸含量較常人更低,代表該病的痠痛病因和運動性痠痛大不相同,可能與病患體內不正常的氧化壓力增加有關,而非運動或是乳酸堆積造成。無法根治僅有藥物控制 4大跡象快就醫洪志憲醫師提醒,除了慢性全身痠痛外,高達3到5成的纖維肌痛症患者也常有不寧腿症候群,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會出現如痠、麻、漲、癢、痛等不適感,而症狀會因活動或按摩而改善。目前,對於纖維肌痛症和不寧腿的治療雖無法根治,但可藉由藥物作有效的控制並明顯改善病患生活品質。洪志憲醫師建議以下對象可接受門診諮詢:1.長達3個以上的慢性全身性肌肉痠痛。2.近期無運動或體力勞動,但身體持續長期痠痛。3.肌肉痠痛同時伴隨有長期疲勞,睡眠障礙,頭痛,或是情緒低落。4.肌肉痠痛同時伴隨有不寧腿的現象。
早期發現與治療青光眼 守護眼睛健康
青光眼患者必須長期使用眼藥水,但部分前列腺素衍生物製成的眼藥水副作用卻容易影響外觀,例如結膜充血、眼瞼皮膚色素沉澱,造成患者生活困擾。青光眼檢測技術持續提升 更能夠早期發現與治療青光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眼科部賴泓吉醫師表示,若青光眼未受到妥善治療,視神經將會逐漸缺損凋亡,視線範圍隨著時間慢慢縮小,衝擊日常生活,患者可能連行走、上下樓梯都變得困難,還有失明風險。所幸,隨著檢查技術進步,有機會在僅有微小症狀的發病初期發現青光眼、掌握黃金治療期,守護眼睛健康。賴泓吉醫師說明,眼壓高是造成青光眼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眼睛房水排出困難,讓眼球壓力不斷提升,長時間壓迫視神經引發傷害,就會慢慢出現不可逆損傷。然而不僅眼壓高會有青光眼,臨床也有正常眼壓罹患青光眼個案,目前研究發現血液循環不佳、家族史、容易偏頭痛等可能都有關連1。身體狀況不同青光眼治療藥物選擇有差異 新型藥物避免黑眼圈、減輕外觀改變賴泓吉醫師強調,青光眼治療一開始都會藉由治療眼藥水控制,降低眼壓讓視神經惡化減緩,盡可能保持視野穩定,目前台灣常用的第一線藥物是包含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但此藥物會影響心跳速率與造成氣喘,因此相關疾病患者無法使用2。賴泓吉醫師提到,當第一線藥物無法使用或效果不如預期,前列腺素衍生物眼藥水也是治療選項,控制眼壓效果很好,但容易眼睛發紅、眼睛周邊皮膚色素沉澱、眼窩脂肪萎縮凹陷等問題,因此在意外觀受影響病人往往因而卻步,目前新一代雙機轉降壓眼藥水,治療青光眼同時,比較不會引起黑眼圈與眼窩凹陷等問題2,但是有某一些病人並不適用,可以和醫師諮詢後再使用。眼藥水須在眼表停留5分鐘 手指按壓淚孔避免藥水流到鼻腔賴泓吉醫師提醒,患者使用眼藥水控制青光眼病況,最好能讓眼藥水保留在眼睛表面上5分鐘,不要讓眼藥水太快流出,滴眼藥水時最好躺在沙發或床上,點下眼藥水後用手指按壓淚孔,以免眼藥水流入鼻腔,讓眼藥水在眼睛上充分作用再放開手指慢慢起身,同時注意眼藥水是否帶來不適症狀。賴泓吉醫師呼籲,隨著就醫可近性增加,與檢查科技不斷進步,越來越多青光眼患者能在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高風險族群一定要定期檢查眼睛狀況,如果發現青光眼病兆,配合醫生指示積極治療,定時定量使用眼藥水,就能控制病情避免視神經繼續受到傷害,降低視力受到不可逆損害的危機。reference1. Robert N. Weinreb et al. JAMA. 2014;311(18)1901-19112. Japanese Glaucoma Society. guideline 5th edition (緑内障診療ガイドライン(第5 版) p. 112
40歲後肌肉量流失 四大關鍵營養報你知
許多民眾會將腰酸背痛視為正常老化、更年期結果,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老年醫學科方姿蓉主任指出,事實上很可能與肌肉流失有關。家庭醫學科李純瑩主任根據調查進一步指出,每五位女性約有一位有肌肉流失的困擾,隨著肌肉流失加劇,骨質疏鬆問題還可能提早發生或加劇;亦會導致「行動力下降→食慾降低而營養不良與肌肉刺激不足→肌肉流失加劇」的惡性循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表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持續針對院內與社區長輩進行長者健康整合式功能評估(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ICOPE),並攜手亞培台灣,在院內舉辦為期兩周的衛教策展,並邀請任賢齊現「聲」邀請民眾,用一分鐘的時間快速掌握自身的初步肌肉狀態,幫助各年齡層的民眾建議聰明養肌的關鍵。40歲後快存退休「肌」金 掌握人生主導權、避免增加家庭負擔方姿蓉主任提及,國人普遍關注骨質流失議題,但卻忽略肌肉流失風險。一旦進入40歲後,肌肉量就會快速流失,而這樣的情況在女性國人身上可能會更為嚴重。因女性的雌性激素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分泌減少,進而減少蛋白質吸收與肌肉生成,降低身體肌肉組織的比例;同時降低神經肌肉系統的效率,導致肌肉量、肌力及肌耐力下降。者因為骨質疏鬆導致活動量減少,肌肉量也會直直落。已有多則研究指出,骨質疏鬆與肌少症有高度關聯,部分學者甚至提出「肌肉量可預測骨質」的觀點,亦有日本學者發現「肌肉分泌的蛋白質可以調控骨細胞分化」,更可以發現肌肉流失情況會因為多方原因加劇。提及肌肉流失的衝擊,方姿蓉主任舉例分享,如果肌肉質量持續減少,體力衰退、容易疲倦、手腳無力等情況就可能發生,跌倒、骨折、臥床等情況也可能接踵而來,一旦民眾失去獨立生活能力,需要在床上度過,不只影響本人生活品質,對於照護者而言,也無形增加經濟及心力上的負擔,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衝擊全家人的人生規劃與經濟分配。四大關鍵營養報你知! 「食」在好困難?上班族、長輩建議用均衡營養品顧營養改善肌肉流失,運動固然重要,但透過日常飲食或均衡營養品攝取足夠的熱量、好吸收蛋白質、多元維生素礦物質同樣重要,李純瑩主任指出四大關鍵營養,幫助民眾檢視自身營養攝取。• 關鍵營養一、每日每公斤30大卡的熱量,確保體內有充足熱量:熱量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一旦熱量攝取不足,那許多人體的運作都會受到限制,若缺乏可以推動製造肌肉的熱量,增肌之路可能會困難重重,甚至為了維持人體的正常運作,蛋白質還會被分解、以作為能量來源,加劇肌肉流失。• 關鍵營養二、每日每公斤至少1.1公克的優質蛋白: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及延緩肌肉流失的重要營養素。以女性來說,研究指出,若攝取充分的蛋白質,有助於維持其未來20年的正常生理機能。建議以原形食物優先,如:雞胸肉、魚肉等,避免加工食品,日常可透過均衡營養補充品作為營養來源,其中的「好吸收蛋白質」,可幫助強化增肌成果。• 關鍵營養三、多元攝取維生素、礦物質:有了生成肌肉的充足能量與原料後,透過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來保護肌肉或提升增肌效果。維生素C、維生素E、砷可保護肌肉細胞,維生素B6可提升蛋白質利用率,維生素D更是可以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並提升鈣質吸收、改善骨鬆。• 關鍵營養四、每日善用均衡營養品 補齊營養缺口:對於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與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且咀嚼能力比較差的長輩而言,要烹調、購買多元食物本就有困難,要吃下這麼多的食物,更是難上加難。李純瑩主任提醒,均衡營養品攜帶便利,補充營養快速輕鬆。建議養成每日飲用一至兩瓶均衡營養品的習慣,這樣才能確保體內穩定維持充足的熱量、優質蛋白、多元維生素礦物質。市面上有許多均衡營養品可挑選,為了確保均衡營養品的品質、成分、成效,也建議優先挑選進行過多項臨床試驗、甚至登上國際醫學期刊的均衡營養補充品,會較有保障。鍾飲文院長提醒,肌肉流失是國人重要的健康問題,因為肌肉是儲存生成免疫細胞原料與刺激其生成的重要組織,只要肌肉量減少10%,免疫力就會下降、病菌感染機率也會提高增加,若肌肉劇烈流失了40%,死亡風險提升更會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