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
」 台中 謝宗學 高大成 急診 醫院![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96821/sm-e7a703809a837a43364f440e8b2b19d7.jpg)
13歲少女「誤喝75%酒精」四肢無力!幸好意識清洗 緊急送醫搶救中
台中霧峰區今(16)日下午發生1名13歲少女疑誤飲75%酒精送醫事件,這名少女因不明原因在霧峰中正路住家疑似誤飲200毫升的75%酒精(乙醇)家人發現後立即通報119到場救護,救護人員到場時發現孩童四肢無力,所幸意識仍清醒,緊急將她送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搶救中。台中市消防局指出,16日約14時08分接到家長報案急病救護,派遣霧峰分隊1車2人前往救護,現場發現13歲少女,肢體無力、意識清楚,由家屬陪同送往中山附醫。◎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96188/sm-6feae0025fda291bc6c107a6f0c31b65.jpg)
2歲澳門女童救回來了!台中新光三越氣爆 「最新傷亡名單」出爐
台中市新光三越百貨今天(13日)上午11時33分發生嚴重氣爆意外,導致多人死傷。據悉,死傷民眾中有來自澳門的一家四代7口,一行人到台灣旅遊,經過新光三越人行道時遇上氣爆,被高空掉落的碎片砸中,其中祖父當場死亡、祖母傷重不治,2歲女童插管搶救中。稍早傳出好消息,女童已成功救回。消防局初步調查,這起意外疑與12樓裝潢拆除工程有關,懷疑施工人員可能不慎破壞瓦斯管線,導致氣體洩漏,進而引發劇烈爆炸。根據現場畫面,爆炸威力十分強大,不僅將多人震飛,並造成美食街內部嚴重受損,天花板塌陷,大量設備毀壞。台中市新光三越百貨今天(13日)上午11時33分發生嚴重氣爆意外,導致多人死傷。(圖/黃耀徵攝)事發後,消防局緊急派遣救援人員趕赴現場,並於瓦礫堆中陸續救出多名傷者。據悉,死傷者中有來自澳門的一家四代7口,一行人上午逛完新光三越,準備徒步前往隔壁的大遠百,走在人行道時遇上氣爆,7人慘遭高空掉落的殘骸及重物砸中,導致祖父當場死亡,58歲的盧姓祖母OHCA,送醫搶救後宣告不治。此外,其餘5名家人也分別受到輕重傷,傷勢最嚴重的是2歲鄧姓女童,目前插管送台中榮總搶救中;剩下4人則有不同程度外傷,均已送醫治療中,目前沒有生命危險。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稍早透露,2歲澳門籍女童已成功救回。根據最新統計,氣爆事故造成4人死亡,分別是58歲澳門籍盧姓女子、56歲澳門籍鄧男、34歲陳男(12樓工人)、24歲林女(11、12樓女員工)。台中市新光三越百貨今天(13日)上午11時33分發生嚴重氣爆意外,導致多人死傷。(圖/黃耀徵攝)截至下午3時,據EMS及醫院回報統計,目前已知傷患有28人,分送林新醫院11位(急診留院觀察10名、出院1名),台中榮民總醫院2名(OHCA1名、留觀1名),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6名(OHCA1名、一般病房4名、出院1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6名(留觀4、加護病房1名、出院1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1名(OHCA)、童綜合醫院2名(留觀1、出院1名)。傷者名單:中港澄清31歲周男,二度燙傷(ICU)。68歲林男,胸椎骨折腦震盪。(澳門)24歲鄧男,顏面撕裂傷、手部骨折。(澳門)30歲鄧男,手擦挫傷。(澳門)31歲葉女,腳擦挫傷。20歲蔡女,嗆傷。36歲陳女,腹部含骨盆鈍傷。林新醫院24歲洪女,頭部外傷。39歲黃男,嗆傷、25%燒燙傷(ICU)。21歲陳男,嗆傷、44%燒燙傷(ICU)。29歲陳男,雙膝、右手擦傷。38歲趙男,嗆傷、51%燒燙傷(ICU)。44歲顏男,左大腿撕裂傷。30歲陳男,左大腿挫傷(返家)。55歲劉男,左頭皮擦傷。33歲羅女,頭部外傷、左肩挫傷。30歲劉男,右手撕裂傷(返家) (澳門)85歲沈女,頭部外傷、左肱骨骨折。中國附醫(澳門)2歲鄧姓女童,頭骨破裂、腦出血、肺部挫傷(ICU)。6人擦挫傷(返家)。台中榮總20多歲男性,頭皮多處撕裂傷、耳朵出血(ICU)。梧棲童綜合醫院21歲楊女,左臉左手背擦挫傷(返家)。21歲蔡女,左小腿擦挫傷(返家)。台中市新光三越百貨今天(13日)上午11時33分發生嚴重氣爆意外,導致多人死傷。(圖/黃耀徵攝)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96168/sm-58d03d8e11862070f32e338c5a0a6ea8.jpg)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4死多傷」 28傷患「分送6醫院」現況曝光
台中新光三越中港店今(13)日發生大規模氣爆,截至目前已累積4人死亡。根據統計,截至15時,現場傷患統計28人分送6間醫院,其中3名OHCA、1名加護病房、4名一般病房、16名留觀、4名出院。台中新光三越中港店今(13)日上午11時33分發生嚴重氣爆意外,據台中市新聞局最新公布死傷數字,截至下午15時統計數據,已釀成4人死亡、20多人輕重傷,台中市政府緊急災害應變中心二級開設,衛生局也啟動大量傷患機制,現場仍持續搶救中,是否還有死傷仍有待現場清理後才能確認。截至13日下午15時,據EMS及醫院回報統計,目前已知傷患有28人,分送林新醫院11位(急診留院觀察10名、出院1名),台中榮民總醫院2名(OHCA1名、留觀1名),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6名(OHCA1名、一般病房4名、出院1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6名(留觀4、加護病房1名、出院1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1名(OHCA)、童綜合醫院2名(留觀1、出院1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6/392326/sm-6ab4b0b8f0f914970327acea6e965571.jpg)
10大健康駭事3/「原廠藥退場潮」民眾還有選擇權? 掛號費取消上限「沒錢不能生病!」
衛福部在2024年3月4日取消醫療院所掛號費上限,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批評「無能又無為」,民眾憂未來「沒錢不能生病!」而40年老藥百憂解則在2024年11月退出台灣,揭露近年原廠藥出走的窘境。專家告訴CTWANT,受到藥價影響,近10年來已有13款原廠藥陸續選擇放棄台灣市場,將讓缺藥問題更惡化。衛福部取消上限隔天,台中榮總立即公告3月13日調漲急診掛號費,從270元漲為300元,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宣布在4月1日調漲急診掛號費,同樣也從270元漲為300元。其實新冠疫情過後,掛號費就已漲一波。據六都衛生局資料,2023年六都高達475家醫療院所掛號費調漲,家數為歷年最多;2024年至2月中旬,六都又有322家調漲,其中9成以上都是診所,調整後平均費用落在170元至500元間。其中掛號費最高的是禾馨的特約門診掛號費2500元,除了可指定醫師、協助預約、還有專屬停車位。一名不願具名的自行開業小兒科醫師透露,疫情趨緩後各醫療院所人滿為患, 「診所每天患者多出2~3成,但受限健保總額支付制度,看診人數愈多,反而會稀釋健保點值,診所收入反而變少,現在人事成本、物價都上漲,診所2023年起就在虧本營運,所以今年初就決定調高掛號費來補貼。」醫師沈政男指出,醫界不少人士受不了健保給付太低,而掛號費正好是一個彌補收入的方法,於是才拿掉上限。這樣一來,掛號費就跟藥價差一樣,成了醫界彌補健保給付不足的額外收入了。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認為,若掛號費金額過低,不符合現今成本,可適度調整,而非全盤廢除;若認為地方主管機的備查程序過當,應令其改善調整,而非取消備查制度,形同犧牲民眾權益。藥價不斷被砍,讓許多原廠藥紛紛選擇退出台灣市場,未來民眾恐怕要習慣使用學名藥的日子。(示意圖/趙世勳攝)健保藥價一砍再砍也讓原廠藥路續出走,「近10年來陸續退出台灣市場的原廠藥將近達13款!」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台北予志藥局執業藥師王明媛說,包括必克喘乾粉吸入劑、可滅喘都保定量粉狀吸入劑、恩特來、普心寧、捷賜瑞、百憂解、及通安、安普諾維、貝特舒眼用懸浮液、愛敏定點眼液、立敏停點眼液、利視即樂點眼液、諾億亞膜衣錠,都已陸續停止供貨。其中「Aprovel安普諾維膜衣錠150毫克」台灣一年使用2000萬顆、「捷賜瑞錠10公絲」及「普心寧持續性藥效錠10公絲」一年用量也達430萬顆。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參議戴雪詠表示,隨著藥品專利到期,學名藥逐漸取而代之成為主流,這是國際市場的常態做法。以百憂解為例,目前市面上已經有相當多同品質的國內學名藥,且其市占率達到85%,說明臨床醫師與患者對學名藥的接受度相當高。王明媛也認同,她表示美國、日本等國的學名藥涵蓋率皆達7~9成以上;發展學名藥可強化藥品供應的韌性,使藥品供應不間斷。而根據食藥署資料,目前台灣學名藥涵蓋率約84.14%,由此也可見政府推廣學名藥的決心。「原廠藥」指的是藥廠經過長期研發與臨床實驗、取得專利之藥品,在專利保護期內,只有該藥廠可以生產。「學名藥」則是指待專利期過後,其他藥廠透過證明品質與療效相當下所生產的同成分、同劑量及同劑型之藥品,即常聽到的「三同藥品」,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家醫科醫師簡志龍則不認同學名藥,「如果將原廠藥換成最便宜的學名藥,那醫院或藥局就有暴利,倒楣的則是患者。」一位不願具名的內科醫師表示,政府發展學名藥的決心有目共睹,與其消極抱怨藥價,不如轉而研究各家學名藥的療效,如此才能幫助患者控制好疾病,不受原廠藥出走的影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5/392325/sm-84c40e5ff75c7b85ab3c29eabce0713a.jpg)
10大健康駭事2/疫後免疫疾病增3倍「小五童中鏢」 病不停!醫療院所人滿為患
新冠疫情至今還在影響世界!根據國內醫學中心的研究顯示,確診新冠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人數激增3倍,其中擁有「不死癌症」封號的紅斑性狼瘡就達2.99倍,一位無家族史的小五女童在確診後才爆發疾病。另外,疫情後座力的免疫負債也大爆發,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流感輪番上陣,醫療院所終日大排長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高雄榮總合作,利用全球電子病歷資料庫,針對2020~2021年380萬名PCR篩檢者進行分析,將其中90萬名確診者與其他未確診的290萬人比較,持續180天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確診者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比未確診者高3倍。其中又以僵直性脊椎炎增加3.21倍最多,其他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癬等則增加近3倍。研究團隊同時觀察到,年輕族群、壯年族群、女性、有共病患者、生活習慣較不正常者等5大族群罹患風險較高。該篇研究結果也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子刊《eClinical Medicine》。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顧問主治醫師蔡嘉哲舉例,他收治了一位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紅斑性狼瘡患者,僅有11歲,目前就讀小學五年級。「紅斑性狼瘡的好發年齡是20多歲,而這位小女孩生活正常,也沒有家族史,因為冒出典型蝴蝶斑症狀而確診,為什麼會發病?沒有人知道原因,但小女孩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才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免疫負債發威,讓各大醫療院所始終人滿為患,醫師表示還需2年時間才會緩和下來。(圖/黃鵬杰攝)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蔡呈芳理事長表示,其實疫苗造成免疫疾病並不罕見,應該是此次新冠疫情的接種人數非常多,所以更凸顯這個現象。蔡呈芳同時任職於台大醫院,他表示台大醫院曾針對乾癬患者進行內部調查,結果發現接種過疫苗後,3成患者的病況惡化。「但不打疫苗嗎?以這次新冠疫情為例,感染者應該超過8成以上,可見感染機率非常高,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打疫苗就必須承受感染的高風險。」根據衛福部資料,接種疫苗後仍感染新冠的比例僅0.19%~0.55%。蔡嘉哲則認為,從社會整體去看,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但若牽涉到患者個人,選擇則難有定論,建議免疫患者若病況穩定,先與醫師諮詢再評估是否接種疫苗。另外,許多父母都感覺「最近病毒似乎特別兇猛」,怎麼孩子一直持續生病,幾乎每1~2個月就要到診所報到一次,其實這都是因為新冠疫情後的免疫負債。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過去3年在高強度的防疫措施下,幾乎抑制了所有病毒,所以讓身體忘記如何抵抗病毒,所以解封後各種感染就一次爆發,現在是『還債』!」邱政洵說,許多病毒包括流感、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腸病毒和新冠病毒輪番上場,讓許多孩子幾乎一直生病中,而這樣的苦日子,恐怕至少還得持續2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6/387096/sm-4f1b102d219484458fca1f9f3ad4cf9f.jpg)
最慘龍年!多家醫院元旦寶寶掛0 「年減逾9萬新生兒」少子化嚴峻
少子化持續惡化,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新生兒出生率持續下降,2023年的新生兒數為13萬5571人,較2022年的13萬8986人減少3415人,再創歷史新低。此外,2024年截至11月,新生兒數僅為12萬2360人,較去年同期減少1632人,甚至有醫師預言5年內新生兒只剩12.5萬。而一向被視為指標的元旦寶寶,今年多家醫院甚至掛0,堪稱是最慘淡龍年!比起上一輪的龍年,全年度足足少了逾9萬名新生兒。北部多家醫院昨日接生的元旦寶寶人數,不僅許多都是個位數,甚至低於5人。台北長庚加上林口長庚今天上午接生的總數僅有4人,國泰醫院的總院加上汐止國泰、新竹國泰總計接生3人,輔大醫院則有1名元旦寶寶。台中醫院也不樂觀,雖遇龍年,但衛福部台中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年都無元旦寶寶,茂盛醫院8名、童綜合醫院6名、光田醫院3名,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更預估,2024年全年出生人數恐未達13萬,可以說是最慘龍年,而預估未來5年內新生兒將剩12.5萬名。每逢「龍年」出生人數通常會創新高,以最近一輪的2012年為例,新生兒數有22.94萬人,比前一年的兔年多了3.28萬,增幅高達16.7%,隔年的蛇年出生數則跌破20萬,顯示「龍年」對出生數確實有短期衝高效應,但今年龍寶寶恐不到13萬,少了9萬多名新生兒,足見少子化嚴重程度。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84865/sm-369b9d12323537d14f5681bba30723c6.jpg)
為閃騎士貨車猛踩煞車側翻路邊 駕駛受困車內急送醫治療
台中南屯區23日中午12時許發生一起翻車意外,41歲貨車司機鄭男行經東興路、南屯路口時欲切換車道,為閃避疾駛而來的機車騎士,猛踩煞車導致失控翻車,一度受困車內,獲救後輕傷送往醫院治療後無礙。鄭男當時正要從外車道切入內向車道,卻疑似未注意後方直行機車,眼見就要發生碰撞,一腳踩下煞車導致車輛翻覆,警消獲報後趕抵現場並協助其脫困,隨即由救護人員送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治療。本起事故未造成車輛碰撞,警方依規定進行現場勘驗調查及測繪紀錄,詳細肇事原因和事發經過尚待進一步釐清。警方也提醒,駕駛車輛行經路口轉彎時應減速慢行,並隨時注意車前狀況,以確保行車平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84063/sm-9af7c2e1008543a98547a3dc74941ac2.jpg)
過彎不及釀驚悚車禍!校車自撞路燈「竟斜插進車窗」導致2學生送醫
台中南區今19日發生一起驚悚車禍,一所私中校車疑因過彎不及自撞擊分隔島及路燈,路燈倒塌插入校車第8排窗戶造成2名學生頭臉受傷,校車還推撞到1輛自小客。台中一所私中校車因過彎不及自撞擊分隔島及路燈,路燈倒塌插入校車第8排窗戶造成2名學生受傷。(圖/民眾提供)這起車禍發生在19日約17時18分,這輛高中校車放學共搭載26名學生,駕駛曾姓司機沿南平路由西往東方向直行,行經近五權南路口時過彎不及自撞擊分隔島及路燈,路燈被撞倒塌斜插進校車車窗,當時坐在第8排窗戶旁的王姓及葉姓學生受傷,當場血流如柱,15歲王姓學生鼻腔挫傷及後腦勺流血,而15歲葉姓學生上排牙齒斷裂,兩人都送往中山醫學大學救治。台中一所私中校車因過彎不及自撞擊分隔島及路燈,路燈倒塌插入校車第8排窗戶造成2名學生受傷。(圖/民眾提供)校車撞安全島後還未停止,再推撞到前方停等紅燈由49歲顏姓男子駕駛的自小客車,自小客後方車損,幸駕駛未受傷。肇事責任尚待事故分析鑑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83830/sm-ca6ae84566702310881ff484b36f0223.jpg)
力促安樂死合法化 前法務部長:台灣早晚要面對
近來受作家瓊瑤事件影響,安樂死能否合法,再掀爭議。曾任法務部長的亞洲大學講座教授邱太三直言,「安樂死」攸關家庭結構改變,是台灣早晚要面對的問題,他在擔任法務部長時就曾私下與衛福部官員討論此議題,最近也曾向衛福部長邱泰源提出建言。電視主播傅達仁癌末時選擇到瑞士安樂死,最近翩然而去的作家瓊瑤也曾表態支持安樂死,但各界仍有不同見解。邱太三說,現在社會兩代親情趨於薄弱,更不用說三代情感,即使夫妻遇到另一半生病,照顧問題也會是考驗。邱太三說,前立委江綺雯提「緩和醫療」時,他對安樂死議題就有想法;任法務部長時,曾與衛福部官員提過安樂死合法問題,並建議可由法務部提出相關法律支持,但台灣社會仍未正視此問題。他估算,未來約有8成至9成台灣人要面臨是否安樂死的選擇,但社會上少數道德情懷高的人一定反對。他認為,在生命尊嚴被折磨的過程中,多數人應該擁有選擇權。國民黨台中市議員楊大鋐支持安樂死合法化,但前提是當事者在有自我意識下,可以選擇接受安寧照護或安樂死,除非當事人是腦死或無意識,否則不應由子女為他決定。民進黨台中市議員周永鴻認為,台灣應研擬法案政策,讓每個人可選擇是否要尊嚴的離開。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活得久也應該活得有品質,安樂死必須要有完整的法律和流程才能執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腫瘤科主任巫康熙雖「不反對」安樂死,但必須在「成人、意識清楚、自己決定」前提,以及成立委員會,討論後獲得共識,謹慎執行,否則恐有自殺、殺人疑慮。他強調,安寧療法、預立醫囑和安樂死並不相同,許多末期病患活著只剩痛,他看過太多這樣的病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周希諴則持反對態度,他強調,安樂死是主動結束生命,並非簡單一個概念就能執行,目前法律並不完備;生命的結束不可逆,透過安寧緩和醫療和《病人自主法》簽訂預立醫囑,仍可在生命末期以非積極治療善終。邱太三直言,安樂死最關鍵在於政治面,要看政府與立法院如何看待,立法過程一定會面臨許多問題,即使合法化,部分醫師未必願意執行安樂死。社會若有共識,就必須成立第三方獨立機關,後續有許多配套問題待解決。(愛護生命 安心專線1925)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80455/sm-398b5a92de974746e31352c1d863feb1.jpg)
手臂避孕植入劑:給予女性更多自主權的長效避孕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現代女性正面臨著多重角色和豐富人生選擇的時代。在這個充滿機會與挑戰的環境中,生育決定和時機的選擇對每位女性及其家庭來說都至關重要。無論你是正在專注學業的學生、忙碌的職場女性,還是照顧孩子的新手媽媽,長效可逆避孕方式(LARC)都可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相較於傳統的避孕方式,LARC不僅效果持久,而且在移除後能迅速恢復生育能力,免去了每天可能遺忘服藥的煩惱。台灣最近引進的手臂避孕植入劑為女性帶來了一個突破性的新選擇。這個如火柴棒大小的小小植入劑,可以在非慣用手的皮下植入,無需經過子宮,就能提供長達三年且成功率超過99.9%的避孕效果。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吳珮如主任分享了她的觀點:「在面對少子化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重視每個女性選擇適合自己生育時機的權利。找到合適的避孕方式可以幫助你避免計劃外的懷孕,讓生活節奏更加從容。」她鼓勵所有育齡女性探索自己的人生藍圖,了解最適合自己需求的避孕方法。吳主任進一步解釋道:「對於暫時沒有生育計劃的女性來說,手臂避孕植入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與需要每天服用的口服避孕藥相比,它植入一次可以提供三年的避孕效果,大大降低了因遺忘服藥而導致的避孕失敗風險。而且,相較於子宮內避孕器,它也不會有因移位掉出或因出血量較大造成排出的問題。」簡單、方便、可逆:三年99.9%的避孕保護手臂避孕植入劑的植入過程快速簡單,經過門診醫師的評估後,只需約30秒就能完成。更重要的是,當你決定要懷孕時,這個裝置可以輕鬆移除,而且生育能力能夠迅速恢復。吳主任表示:「從決定暫不生育到準備當媽媽,這個過渡期可以變得非常輕鬆自在。」對於正在哺乳的媽媽們來說,手臂避孕植入劑也是一個安全且不影響哺乳的選擇。與可能抑制乳汁分泌的口服避孕藥不同,手臂避孕植入劑的黃體素成分不會影響哺乳。吳主任分享了一個案例:「有位從國外回台生產的媽媽,在懷孕期間就決定生產後立即使用這種避孕選擇。她擔心在忙於照顧孩子時可能忘記服藥,因此選擇了這個長效且對哺乳無影響的方式。」此外,相較於傳統的子宮內避孕器(IUD),手臂避孕植入劑不僅提供了更好的長效避孕效果,還避免了可能在子宮內引發的感染和不適。特別是在台灣潮濕悶熱的氣候下,許多女性反映傳統IUD容易導致子宮腔發炎或感染,而避孕植入劑植入於手臂,大大降低了這些風險。考量個人的生育計畫,選擇彈性又方便的避孕方式吳珮如主任提醒,在選擇使用手臂避孕植入劑之前,一定要由專業醫師進行全面的健康評估。雖然這種方法的副作用相對較少,但植入後仍可能會對月經周期產生一些影響,例如少數女性可能會經歷經血量減少的情況。不過,這是由於黃體素的正常反應,通常不會影響健康或避孕效果。手臂避孕植入劑在美國已經上市多年,鄰近台灣也有許多國家使用,這個避孕選擇為台灣女性提供了更多元化和便利的避孕選擇。無論你是想調整生育間隔、近期不考慮生育,或是已經擁有理想的家庭規模,這種長效避孕方法都可能成為你的理想選擇。真正的女性主導避孕,意味著你能夠充分了解各種避孕選擇,並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生活方式選擇最適合的方法。有了這樣的自主權,你就能更自信地規劃人生,追求夢想,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記住,選擇權在你手中,而專業的醫療團隊隨時準備為你提供支持和建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0/376860/sm-ff59deaa0329a8b3281d860a9b4c2b45.jpg)
台大受訓變「台大畢業」?網友指胸腔醫學歷疑造假 官網更正後刪文
波波醫師爭議持續延燒,日前網傳一份900多名波波醫師名單中,甚至有人在台大醫院任職,讓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緊急出面澄清,「經過清查台大醫院沒有任何1位波波醫師」。不過有網友發現,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某位胸腔內科醫師,明明是中山醫學大學畢業,僅在台大受訓,但官網醫師簡介上卻寫「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讓他不禁質疑院方「真的知道醫師哪裡畢業的嗎?」不過文章貼出後,該文先更新表示疑似誤植,因為官網已經出現更正。該文則在17日晚間22時前後刪除。一名自稱中山醫學大學學生的網友昨(16)日在Dcard發文指控「台大醫院學歷都亂寫」。該名網友用截圖表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的一名胸腔內科醫師,過去是中山醫學大學畢業,並曾在台大醫院受訓,但網站表明的學歷,卻是「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這名原PO表示,自己醫院醫師哪裡畢業的,都這麼不嚴謹,「台大院長還是別出來放炮了吧?真的知道醫師哪裡畢業的嗎?」事件曝光後不久,這名原PO又再度更新內文,表示台大新竹分院官網已把該名醫師的學歷改回中山醫學大學,並表示:「應該是誤植,但這種都可以誤植,實在很瞎,真的會誤導病人」。對此,不少網友留言,「醫科畢業就夠優秀了,何必硬要蹭一個台大」、「說實在的中山能進台大醫院, 都知道實力有多強,根本沒必要從造假」、「到底哪一個醫生會閒到自己去看醫院網站上的學歷是不是正確的?」、「應該是資料輸入錯誤」。文章曝光後,有多家媒體轉載該篇發文進行報導,而該則貼文已在17日晚間22時前後刪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網流傳「波波醫師通報系統」準確度高 網一看名單嚇傻:大醫院超多
台北市禾馨新生婦幼診所一名劉姓女醫師,去年進行子宮鏡手術時,因疏失導致病患大出血不治,事後被起底是「波波醫師」。有網友就翻出網路流傳的「波波醫生通報系統」,看了名單相當意外,發現很多大醫院皆有,掀起話題。原PO在PTT八卦板貼出「波蘭醫師通報系統」,好奇是否可信,上頭共有900名醫師,除了波蘭學校之外,還有其他國家,連在學中也有,從醫師姓名、縣市、醫療院所、科別、學歷,都詳細列出,若有錯誤還可以通報協助勘誤,坦言「這種防範於未來的精神,我也是佩服的」。此文曝光後,引發大批網友討論,「大醫院竟然也超級多的!」、「正確度很高,認識的波波名列其中…」、「好扯,怎麼這麼多」、「我待的醫院醫師有上榜,難怪醫院不敢秀學歷,只敢秀經歷,其他台灣醫師學經歷都有」、「牙醫診所都被波波佔領了」、「幾乎都在大醫院,後面有人硬塞的吧,沒本事自己開診所,就只能躲在大醫院濫竽充數,不然就只能跑去醫美」。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隨機抽選10名在系統內的醫師,包括任職於台大醫院、三軍總醫院、台北榮總、台中榮總、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馬偕醫院、萬芳醫院、國泰醫院及童綜合醫院,並依醫院官網資訊進行比對。結果發現,10名醫師中,有4人可以在同間醫院、同科別中找到同名同姓的醫師,有3人雖能找到同名同姓且同科別的醫師,但顯示在其他醫療院所服務,最後3人則無法在任何一間醫療院所的名單中找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與死神搏鬥!台中女捲聯結車底「骨盆變形」命危 警急送醫搶救
台中市南屯區5日下午1時許發生一起嚴重事故,38歲王女騎車行經事發路段時,因不明原因與55歲藍男駕駛的聯結車發生碰撞,導致她當場捲入車底受困,警消獲報到場立即使用堆高機救援,但她救出時骨盆變形且失去呼吸心跳,情況相當危急,目前正在醫院搶救中,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調查釐清。據了解,王女騎機車沿環中路與五權西路口直行時,車頭因不明原因碰撞同向欲右轉藍男駕駛的聯結車,該車主要用來專門托運轎車,撞擊力導致王女連人帶車倒地,當場捲入車底受困,整起場面相當怵目驚心。警方表示,下午1時13分獲報,環中路與五權西路口發生聯結車與機車擦撞事故,初步了解王女受困車底,警方隨即會同消防員到場援救,抵達後迅速出動堆高機將聯結車車底抬高,接著將傷患救出脫困,但她骨盆變形且已無生命跡象,警方立即將她送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搶救,經警方酒測,藍男無酒駕情事,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交通大隊進一步調查釐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6/370626/sm-a297392861d1e00310b80654886aa97b.jpg)
男遭囚台中豪宅虐死! 高大成指遺體「3情況」可比對兇嫌進出時間
台中市七期豪宅19日晚間傳出命案,新北市26歲許姓男子被發現陳屍於出租屋內,生前疑似遭拘禁、綑綁並施暴。目前檢警不願透露相關案情,但知名法醫高大成則表示,依案發地及死者疑似全身多處瘀青挫傷,研判該案應為犯罪集團黑吃黑下痛下殺手。高大成還表示,從死者傷痕、鬍子以及肛溫,可以推算出是何時死亡、何時遭綁的關鍵時間,進而比對當時進出大樓的可疑人士,找出兇嫌。據了解,台中市七期豪宅案疑點重重,外傳可能涉及詐騙或毒品相關案件,且許男可能遭多人拘禁、綑綁及凌虐;對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法醫科主任高大成接受訪問時指出,依案發地和死者年齡等目前可知線索研判,凶手動機80%是黑吃黑被逮,另20%恐為愛上不該愛的人才會被拘禁施虐致死,至於一開始傳出「擄人勒贖」,則「絕無可能」。高大成分析,要釐清涉案動機,重點在死者身分、死亡時間、死亡原因、有無凶器等。因為死者很年輕,而案發社區則為小豪宅為多,死者陳屍處又已證實是出租屋,檢警應查是否「最近才租」,就可釐清是不是預謀犯案。至於凶嫌動機,不外情、財、仇,但高大成認為情的部分恐怕只有10到20%可能性,要確定死者是不是愛上不該愛的人,必須從其顏值和身材來研判;目前可知疑似凌虐至死,台中七期有不少博弈公司,但案發地是類似套房的小豪宅,不像詐團租來關豬仔或是做機房之地,應而他研判恐為犯罪集團懲戒成員黑吃黑,因此痛下殺手。至於能否鎖定兇嫌,高大成指出,第一點要先查看死者身上傷痕,若是紅紅的,可能就是遭打後第一天;若是有瘀青情況,為第二天;有深黃色或是淡黃色瘀青就是第三天或第四天;若瘀青已經快要消失,代表時間已經達到1周左右。若是「上述情況都有」,可能就是「每天都遭到毆打。」高大成指出,若是遭到虐打死亡者,致死情況通常為3種。第一,頭部顱內出血,造成中樞神經衰竭症;第二,肋骨骨折引起氣胸、血胸,引起呼吸衰竭;第三,腹部臟器引起肝臟脾臟破裂,造成腹腔內大出血死亡,這3種情況都可用外表看出。高大成接著表示,若要進一步推算死亡時間,除了利用傷痕,肛溫會更加準確,比如測量得出是32度,依照人體體溫為37度回推,代表死者死亡約5小時,因為人體死亡後,大約會是1小時降1度體溫。再者,利用鬍子一日會長0.16公分可推算,假設是死亡前5天遭綁,代表鬍子會長0.8公分。高大成認為,警方可以依據以上幾點推算出死者是何時遭綁、何時死亡,進而根據相關時間點去查找進出人士,藉此找出兇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68109/sm-e6b92b9345861e547433330412711e30.jpg)
名醫是渣男3/傳鹹濕照、超音波挑釁正宮 「氧氣女神」惡劣小三行徑公開
網紅營養師陳嫚羚靠著專業形象和姣好外表而迅速走紅,粉絲團累積2萬4000名粉絲,她更是接代言接到手軟,還被封為「氧氣女神」,如今卻遭控是網紅醫師黎雨青的小三,陳嫚羚更多次傳送與黎雨青泡溫泉的鹹濕照片,以及懷孕的超音波照挑釁蕭姓正宮,蕭女則在身心俱疲下,9月因腦溢血而身亡,蕭女親友忿忿不平,希望能公布2人真面目。據了解,陳嫚羚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並取得中興大學食生所碩士,她原是藥廠業務,2014年結識擔任家醫科醫生的黎雨青,而當時黎雨青已與蕭女結婚多年,黎、陳2人竟越走越近,發展出長達11年的婚外情。而陳嫚羚成為小三後仍不甘心,2016年開始傳訊息挑釁正宮,先是發送黎雨青與她泡溫泉、擁吻的鹹濕照,嘲諷罹患免疫性疾病的蕭女是用「結婚證書跟不健康的身體」當擋箭牌,此後更是變本加厲。陳嫚羚還曾傳送自己與網紅醫師黎雨青的鹹濕照給蕭女,試圖激怒對方。(圖/讀者提供)2016年7月,陳嫚羚懷上黎雨青的孩子,竟囂張傳訊息試圖激怒蕭女,黎家父母聽聞小三有孩子後更欣喜若狂,還與陳嫚羚一同到北海道遊玩,最終孩子因不明原因沒有降生,此事讓蕭女無比寒心,但陳嫚羚的惡劣行徑不僅於此。根據蕭女親友提供的資訊,在陳嫚羚懷孕期間,黎雨青帶妻子帶出國散心,陳的訊息則不斷轟炸渣男,她身為營養師,明知蕭女因長期服用類固醇而有月亮臉,竟以各種汙言穢語辱罵正宮,稱她是「死肥臉」、「賤貨」和寄生蟲,疾病「是被詛咒是賤命才活該變這樣」,黎雨青則是「王八蛋」、「馬子狗」。「就算你想殺自己小孩,也自己簽同意書。」陳嫚羚更數次以自己和孩子的生命為要脅,稱黎雨青不在乎自己傷她傷的有多深,要黎「等著收屍吧」,還要孩子的嬰靈「跟他一輩子」,激烈言語與她節目上溫和專業的形象大相逕庭。在黎雨青帶著妻子出國散心時,陳嫚羚多次傳訊息轟炸黎,以死相逼外還辱罵正宮,與節目形象大相逕庭。(圖/讀者提供)而陳嫚羚的以死相逼讓黎雨青找到不分手的理由,他向蕭女宣稱自己因擔心「出人命」而無法結束婚外情,但也不願意支付贍養費與蕭女離婚,最終讓蕭女在婚姻中身心俱疲,身體也因而每況愈下,最終於9月因腦溢血喪命,享年僅46歲。「這樣的人還有這麼多粉絲,他們過的這麼好,難過的只有我們這些親友而已。」蕭女親友恩恩(化名)難過表示,蕭女在婚姻中飽受折磨,但她生性溫柔體貼,不願毀掉丈夫的事業,最終才讓自己含恨而亡,親友們如今希望能讓說出真相,讓大眾看清2人的真面目。針對本刊的查詢,黎雨青表示,此事已是將近10年前發生,而如今妻子病逝,不知有心人士為何要就此事做文章,也再次對家屬造成傷害。此外,記者致電陳嫚羚經紀人遭拒接,另再發送簡訊致經紀人和陳嫚羚粉絲團,但至截稿前均未得到回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64406/sm-55cad23a875bb0860e0c5b07a28806a2.jpg)
台東吃小米粽急性中毒3死案 法醫高大成:可排除自殺或下毒
台東金峰鄉18日凌晨傳出疑似集體食物中毒案,造成12人送醫,其中3人死亡,衛福部19日確認在食餘檢體中檢出有機磷殺蟲劑「托福松」,是一種劇毒農藥,而法醫高大成18日時就提到「應該是農藥中毒」,網友直呼法醫高大成判斷神準,如今,高大成再指出,以目前資料推論,應可排除自殺或下毒的可能。根據《中時》引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法醫科主任高大成的說法,從目前可知訊息推論,該案應為自製蝸牛小米粽的曾姓阿嬤誤用後誤食,至於是否曾姓阿嬤想輕生才包有毒的蝸牛小米粽,高大成認為機率不大,因為輕生者要有動機也會留下遺書。至於是否被故意下毒?高大成也認為機率相當低,認為有要有情、財、仇等動機,由於有機磷殺蟲劑這類劇毒農藥低劑量就會致死,他認為誤用造成誤食的可能性最高,但實際中毒原因,仍待相關單位釐清。回顧這起事件,台東縣金峰鄉賓茂及壢坵部落1名83歲曾姓阿嬤自製蝸牛小米粽,17日當天食用後不適送醫搶救不治,前來治喪親友守靈也吃了剩下的蝸牛小米粽和其他食物,18日凌晨1點30分至2點左右,多人陸續出現口吐白沫、抽搐、心悸、無力等症狀;該案12人中毒送醫,3人死亡。這起中毒事件的8名個案血液檢體事後都被檢出有機磷「托福松」,包括衛福部食藥署、疾管署會同台東衛生局採檢化驗相關食餘食物,更從蝸牛小米粽驗出高濃度驗出高濃度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台東縣衛生局也在蝸牛小米粽製作者、也是最早毒發身亡的曾姓阿嬤廚房找到已開封的芬普尼除蟲劑。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2/351252/sm-379a94384d6140a063036f9ae1fa05b3.jpg)
台中35歲女從5樓墜落 警消發現「有生命跡象」搶救中
台中市南區於今(21日)驚傳墜樓事件,一名35歲何姓女子從社區大樓5樓墜落,警消獲報後也立即前往現場救援,到場時發現何女尚有生命跡象,送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搶救,至於詳細案發原因還須進一步釐清。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35歲何姓女子與父親同住在美村路一處社區大樓,然而何女上午9時許突從社區大樓5樓墜落,警消獲報後立即趕往現場救援,到場發現何女尚有生命跡象,目前也移送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搶救。警方初判無外力介入,但詳細案發原因還須進一步釐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0/351040/sm-6b4c9c985563c4321f3c10fcfcfd271e.jpg)
少子化與高齡化夾擊!台血液捐輸量走向死亡交叉 專家:2027年恐引發缺血風暴
台灣捐血運動今年邁入半世紀,從早期血牛充斥、血液買賣到如今自願無償捐血,締造持續2、30年勇冠全球捐血率的台灣奇蹟;但近年因高齡化、醫院用血量增加,加上少子化導致年輕捐血者驟減,專家推估台灣血液捐供/輸用量將在2027年至2030年間呈死亡交叉,缺血風暴一觸即發。近6年17至20歲民眾捐血率。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近10年國人捐血率從2014年7.5%至2023年提升為8.13%,創下近10年新高;唯捐血量高但醫院用血量也逐年增加,從2019年272萬6415單位至2023年增長為285萬8283單位,短短5年激增13萬1868單位。近年新興傳染病頻傳,疫情緊張時也造成募血困難,幸好只要出現血荒,總是有群熱血勇士挽袖伸出手臂獻愛;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外科醫師黃漢斌說「台灣人超熱中捐血的」,因此是否真的這麼悲觀,仍待觀察。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黎蕾指出,2013年17歲至20歲的捐血族群有20萬1682人次,但去年創新低,只有9萬3258人次,11年來減少近10萬人次、降幅高達近50%,且捐血率也從2013年15.61%到2023年跌至10.86%,降幅達30.4%。黎蕾分析,少子化造成年輕族群捐血基數驟減,加上2016年3月15日衛福部發布「捐血者健康標準」,增加捐血門檻,例如晚睡、刺青或做眉毛、牙齒矯正等等都不能捐,使一時興起想捐血的人不得不打退堂鼓。另,全球化和國外旅遊盛行,為保障捐血人健康和用血安全,只要從瘧疾、登革熱等疫區國家入境,都須暫緩捐血。林口長庚醫院檢驗部主任、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闕宗熙,以血液基金會2022年1份報告推估,捐供血量低於輸用量的死亡交叉夢魘恐在2027年成真,另一方面,台灣用血量較日本、香港都多,當務之急是落實精實用血。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表示,現今醫療非常先進,唯獨血液仍無法以其他方式取代,基金會將持續向下扎根,提醒年輕人醫療用血有短缺危機,並協助醫院推動用血節流,確保血庫永續運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5/347985/sm-39f0cbf29fe1d8ac859de6604e652525.jpg)
燒肉店打工遇火警!中山醫男大生「1死1重傷」 校方沉痛回應了
台中市西區向上路知名燒肉店「壹人燒肉」昨(6日)驚傳火警,導致20歲鄭姓工讀生命喪火海,另一名23歲彭姓工讀生傷重送醫,而2人恰巧都是中山醫學大學的學生。對此,校方得知噩耗後,也發聲表示深感遺憾。據了解,該起意外發生於昨(6日)下午4時許,當時2名工讀生正拉下鐵門在店內休息,怎料該燒肉店疑似電線走火引起火警,猛烈大火伴隨濃煙不斷竄出,警消獲報後立即出動19輛消防車、救護車,共58名消防員趕抵現場灌救,火勢還一度延燒至隔壁的耳鼻喉科診所及廚具店。消防人員挺進火場搜索,發現彭男與鄭男雙雙倒臥在廚房內,當場失去生命跡象,經緊急送醫搶救,鄭男因傷重宣告不治,而彭男雖幸運撿回一命,但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救治中,而2名傷者恰巧都是中山醫學大學的學生,至於詳細事發原因及確切起火點,仍待火調人員進一步調查釐清。對此,中山醫學大學表示,死者鄭男與傷者彭男分別就讀大二、大三,都是職業安全衛生學系的學生,對於學生利用暑期打工卻不幸發生憾事,感到相當遺憾,後續將給予相關協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42343/sm-9681957e6f373cc692bedbdab61a156c.jpg)
疫情遺毒1/免疫風暴「不死癌症」患者增3倍 小五女驚罹!臉上浮現蝴蝶斑
新冠疫情趨緩,但病毒造成的影響卻永遠存在,根據國內醫學中心的研究顯示,確診新冠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人數激增3倍,其中擁有「不死癌症」封號的紅斑性狼瘡就達2.99倍,免疫權威醫師向CTWANT記者透露,臨床觀察也呈現這樣的狀況,近來就有一位小五女童因臉上浮現蝴蝶斑,才檢查出罹患紅斑性狼瘡,而她並沒有家族史,卻在確診後才爆發疾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高雄榮總合作,利用全球電子病歷資料庫,針對2020~2021年380萬名PCR篩檢者進行分析,將其中90萬名確診者與其他未確診的290萬人比較,持續180天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確診者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比未確診者高3倍。其中又以僵直性脊椎炎增加3.21倍最多,其他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癬等則增加近3倍。研究團隊同時觀察到,年輕族群、壯年族群、女性、有共病患者、生活習慣較不正常者等5大族群罹患風險較高。該篇研究結果將於今年2月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子刊《eClinical Medicine》。「臨床上我們也的確發現,自體免疫疾病的初診患者有增加趨勢,很多跟我們過去看到的不一樣,是沒有家族史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顧問主治醫師蔡嘉哲舉例,近來他收治了一位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紅斑性狼瘡患者,僅有11歲,目前就讀小學五年級。「紅斑性狼瘡的好發年齡是20多歲,而這位小女孩生活正常,也沒有家族史,因為冒出典型蝴蝶斑症狀而確診,為什麼會發病?沒有人知道原因,但小女孩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才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蔡嘉哲說。蝴蝶斑是紅斑性狼瘡的典型症狀之一,患者會在法令紋以上的兩頰浮出紅斑。(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研究近40年,蔡嘉哲一直想找出自體免疫疾病發生的原因。「目前只知道基因跟感染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過去就曾發現感染C肝可能導致免疫疾病,而新冠是病毒感染,所以當然可能是導致自體免疫疾病的原因。」蔡嘉哲向CTWANT記者透露,一直以來他都相當關注早期關節炎,就是已經有關節炎腫痛症狀,但尚未確診類風溼性關節炎,這群患者在疫情後也明顯增加。「但到底是不是新冠引起的?或是自然發生的?沒人有確切答案。」蔡嘉哲說,他因此針對新冠與免疫疾病做了相關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會刺激人體中的B細胞,B細胞活化就會產生抗體,而過多的抗體正是點燃自體免疫疾病重要的因素,推測是原因之一。蔡嘉哲也已經把此篇論文研究投書國際期刊。蔡嘉哲認為未來一定還會有類似新冠疫情的大規模感染,如果不希望感染病毒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就必須先調整好身體狀況。「生活規律、有運動習慣、不要太累、盡量降低壓力,這些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非常有用。」如果有免疫疾病家族史,也不必過度擔心,蔡嘉哲說,雖然基因、再加上未來可能的病毒感染,會大大增加發病機率,但目前免疫疾病治療愈來愈進步,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就能避免免疫系統繼續惡化,配合醫囑服藥就能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