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聰
」 比特幣 中本聰沉睡14年!川普勝選喚醒「遠古巨鯨」 「中本聰時代錢包」轉移2千枚比特幣進交易所
一個中本聰時代的比特幣錢包在沉寂14年後,於近期移動2000個比特幣到交易所。據了解,這些比特幣於2010年被挖出,目前市值近1.8億美元。而這頭「沉睡巨鯨」是在15日當天將比特幣轉移至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加密貨幣分析平台Lookonchain資料顯示,這個錢包屬於「中本聰時代錢包」,也代表著錢包持有人是從比特幣價格不到10美分時就開始持有,並且一直持有至今。所謂的中本聰時代,是指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仍活躍於社群的時候,時間大約為2008年至2010年。而這短短的3年的時間,就被稱為「中本聰時代」。而這期間持有比特幣的人,大多是以「千」為單位,持有大量比特幣,也由於中間不少人的錢包位址幾乎沒有做過任何動作,所以這類的錢包持有人大多被稱為「遠古巨鯨」或是「比特幣巨鯨」。而近期隨著川普的勝選,刺激比特幣帶動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成長,比特幣甚至創下歷史新高。但與此同時,其實早在半年前,市場就注意到有不少「中本聰時代」的「比特幣巨鯨」開始動作。2024年5月,一個沉睡了11年的錢包突然移動了1,000個BTC,當時價值超過6,000萬美元。8月時,一個2014年以來未曾使用的比特幣錢包也移動了174個BTC,當時這些比特幣價值超過1,000萬美元。9月時,一個沉睡超過15年的錢包突然活躍,移動了2009年挖出的250個BTC。報導中認為,這些巨量比特幣在短期內存入交易所,可能會對比特幣市場價格造成一定的波動。但同時也提到,在牛市主導下,以及美國可能建立戰略比特幣儲備的發展背景下,分析師認為比特幣的下一個目標價格為10萬美元。報導中也提到,就長期來看,現貨ETF、全球「加密競賽」以及MicroStrategy公司計劃購入420億美元比特幣等舉措,讓市場對比特幣持續看漲。
就說你不是!英國法院出示證據 打臉「澳本聰」並非比特幣發明人
在加密貨幣比特幣(BTC)暴漲之初,許多人都十分好奇創立比特幣的「中本聰」究竟為何人,雖然澳洲電腦科學家懷特(Craig Wright)多次對外宣稱,中本聰就是自己的化名,由於缺乏直接證實證據駁斥,因此也有人以「澳本聰」來稱呼萊特。但如今,英國法院直接拿出證據打臉,指稱萊特並非是比特幣創辦人中本聰。據了解,自比特幣走進大眾視野後,許多人都對於當時撰寫比特幣白皮書的「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真實身分感到好奇。而從2016年起,澳洲電腦科學家懷特就自稱自己就是發明比特幣的中本聰,他也拿出「中本聰」的加密簽名檔、比特幣早期第1及第9區塊的位址私鑰來證實。雖然部分加密貨幣愛好者以「澳本聰」來稱呼懷特,但懷特的舉證還是遭到各方的質疑。為此,懷特為了證實自己就是「中本聰」,竟然在美國申請到「比特幣白皮書」與「比特幣原始碼」的著作權。之後就透過這項武器,對多個比特幣開發者提出侵犯版權的訴訟。根據《BBC》報導指出,非營利組織「加密貨幣開放專利聯盟」(Cryptocurrency Open Patent Alliance, COPA)認定懷特是捏造了許多虛假文件,以此來誆稱自己就是中本聰,而且懷特還不斷恐嚇那些質疑身分的人。因此,COPA在2021年於英國法院對懷特提出訴訟,希望由法院宣判「懷特並非是中本聰」。最後在眾多證據的加持,以及比特幣教父巴克(Adam Back)與比特幣早期貢獻者馬爾米(Martti Malmi)的作證下,英國法官梅洛(James Mellor)於14日以「壓倒性的證據」做出以下判決:1.懷特並非是比特幣白皮書的作者2.懷特並非是在2008年至2001年這段時間以「中本聰」在網路上經營的人3.懷特並非是比特幣的創建者4.懷特並非是初版比特幣的作者報導中指出,梅洛法官表示,這僅是判決結果的簡單概要,他會在日後以書面的方式來呈現完整的判決書。至於梅洛法官所提到的「壓倒性證據」,恐怕得等到判決書出爐才有辦法知曉。在判決結果出爐後,COPA表示,認為這起判決無疑是整個加密貨幣開源社群的一大勝利,更直言懷特過去數年多次利用中本聰的身分不斷詐欺其支持者,甚至用這個謊言、不斷地提出各種訴訟要求賠償,霸凌整個比特幣社群。而懷特則是拒絕針對此事情進行回應。事實上,過去就曾有媒體轉帳比特幣進入某個被視為「中本聰所有」的比特幣錢包位址中,要求懷特已轉帳回來的方式來證實自己就是中本聰。但最後,這筆款項還是沒有回到記者的口袋。
比特幣問世滿15年 價值狂翻3,400萬倍
比特幣在31日年滿15歲,部分幸運的投資人有大肆慶祝的理由,因為比特幣自首次在交易所交易以來,漲幅高達3,449,989,839%。根據加密幣價格追蹤網站Coindesk報價,比特幣1日盤中上升0.7%,報334,583.56美元。今年迄今比特幣翻揚逾一倍,漲幅超過108%。比特幣問世15年來飆漲3,400萬倍,錯失機會的投資人也無需悔恨,畢竟15年前慧眼相中比特幣的機率,和贏得樂透彩一樣低。15年前或許沒有人想到,比特幣一路走來已成為規模1.3兆美元加密貨幣產業的核心。比特幣目前市值超過6,700億美元,是最受市場歡迎和交易最熱絡的加密貨幣。比特幣之父「中本聰」在2008年10月31日發布白皮書,旨在創造「P2P版的電子現金」,無需透過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就能進行付款交易。開發者在2009年1月推出比特幣網路,交易所第一筆交易紀錄在2009年10月,當時有人向名為New Liberty Standard的新網站發送5,050枚比特幣,獲得5.02美元報酬。自那時起,比特幣展現驚人漲勢。以0.1美分的起始價格計算,比特幣的報酬率超過3,400萬倍。相較之下,同期標普500指數不含股利的報酬率約為300%。以近日比特幣價格34,290美元計算,最初若投資5美元,目前的價值超過1.73億美元。然而晚幾年投資比特幣,投資之路將歷經顛簸。比特幣在問世的頭幾年漲勢最兇猛,當時比特幣還籍籍無名,鮮少有交易。這一路下來,投資人經歷多次價格血崩,包括2014年暴跌77%、2018年重摔72%,和去年慘跌65%。比特幣在2021年攀登至逾6萬美元的頂峰,目前價格仍較歷史高點低了逾40%。除了價格下跌,投資人還面臨無數次的比特幣失竊和詐欺事件。例如東京比特幣交易所Mt. Gox在2014年遭駭客攻擊,價值5億美元的比特幣不翼而飛。近年則有加密幣交易所FTX詐欺案。
幣圈翻天2/工人變投資人強迫以太礦工轉職 反對者:升級後更中心化
以太坊(Ethereum)將在第3季迎來重大改變,從原本的工作量證明(PoW,Proof of Work)轉為權益證明(PoS,Proof of Stake),除了「礦工」生計受創,法人預估,「二手礦卡流入市場後,板卡供需可能失衡,近2年嚐盡挖礦利多的華碩(2357)、微星(2377)、技嘉(2376)三大板卡廠,下半年營收表現將趨於平穩。」台灣最大加密幣交易所幣託的共同創辦人鄭光泰告訴CTWANT記者,「以太坊想轉為PoS機制,主要因PoW造成大量的算力浪費以及處理資訊低效;目前以太坊全網算力在不壅堵情況下,每秒只能處理約15筆交易,轉換到PoS並增加分片(Sharding)功能,以太坊每秒處理量可達上千筆規模。」以太坊(Ethereum)在2015年由俄羅斯裔加拿大籍Vitalik Buterin(幣圈稱V神)創辦後,在2020年DeFi(Decentralized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及2021年的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應用及大量交易出現後,不但造成以太坊嚴重大塞車,每秒只能處理約15筆交易,且手續費(Gas Fee)相對大增。據數據公司Statista資料顯示,2020年8月以太坊交易手續費達到236 Gwei(Gwei為0.000000001 ETH),每筆以太幣交易需要21,000 Gwei,當時以太幣價格3,324美元(約新台幣9.9萬元),每筆手續費約為新台幣500元,到5月初約30至90 Gwei,仍在新台幣53至160元之間。以太坊(Ethereum)創始人Vitalik Buterin(舉牌者),從比特幣中獲得靈感,創立以太坊。(圖/翻攝自Vitalik Buterin IG)Vitalik Buterin不只一次在社群貼文或者受訪時提到,以太幣的轉帳手續費太高,「以太幣的手續費應該要低於0.05美元(約新台幣1.5元),才會在商業模式中被大量使用」,因此以太坊升級2.0勢在必行。所謂以太坊升級2.0,指的是區塊鏈交易認證從PoW轉換到PoS。以太坊基金會統計,在PoW狀態時,需要耗費大量電力的顯示卡礦機,以太幣每筆交易需付出84,000wh的能源成本(約比特幣1,135,000Wh的15分之1),轉到PoS狀態後,採用以太幣質押的模式爭取記帳權,以電腦、手機作為區塊鏈節點(確認交易)就能進行大量交易認證,能源成本將縮小至35Wh。而升級的前置作業,在2021年8月以太坊「倫敦升級」硬分叉時展開,除了針對手續費、礦工分潤進行調整外,PoW轉為PoS的銜接軌道「信標鏈」(Beacon Chain)在同年12月上線,使以太幣持有者可以將以太幣進行質押,好讓以太坊未來有更廣泛的商業應用模式。據Ethereum Price數據顯示,自倫敦硬分岔後,目前有超過10%,約1,254萬枚以太幣在信標鏈上質押,每單位質押需要32枚以太幣,透過質押在升級以太坊2.0後,就可以領到ETH 2.0的幣。目前以太幣價格在2,400至2,900美元間(約新台幣7.1萬至8.7萬間),質押32枚、約新台幣227萬至280萬元資金,大多數人未必有這麼多閒錢可長時間放在區塊鏈上,因此有大型交易所提供最小0.0001ETH的質押服務,就像團購一樣,化零為整,在獲得ETH 2.0獎勵後再依比例發放,並抽取10%服務費。幣託共同創辦人鄭光泰認為從PoW轉為PoS後,以太坊的經濟體走向值得觀察。(圖/幣託提供)這也引來「富者恆富」的爭議。反對PoS的幣圈人士認為,需要32枚以太幣才能進行質押,門檻太高,從原本挖礦的軍備競賽,轉為比誰的以太幣更多,比起PoW更遠離去中心化理念,違背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的初衷。「PoS採用質押的模式爭取記帳權,有助於以太坊礦工節點利益,但無形中有會產生質押與節點集結的現象,同時讓以太坊區塊鏈經濟體走向與現況不同的樣貌,後續值得觀察。」鄭光泰說。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當礦工大舉撤退出脫二手礦卡後,台灣三大板卡廠華碩(2357)、微星(2377)、技嘉(2376)將受影響。近2年在挖礦需求及議題加持,三大板卡廠在新冠肺炎期間股價一路飆升,自2020年4月1日至今,華碩上漲80%、微星40.4%、技嘉113%,其中微星、技嘉在2022年1月雙雙創下營收新高。雖然在2021年全球顯示卡出貨逾5千萬片,但因以太坊將從PoW轉為PoS,法人認為3大板卡廠在部分二手礦卡進入市場後,供需可能出現失衡,今年下半年營收表現將趨於平穩。
比特幣12歲生日2/顯示卡賣到大缺貨 礦工搶付200萬訂金
根據比特幣持有統計平台「Bitcoin Treasuries」的數據,目前有一百一十五萬餘枚比特幣(價值約三百九十億美元),是由二十八間上市公司、私人公司或投資機構所持有,其中最知名的是美國商業軟體設計公司「MicroStrategy」(微策略),持有約七萬餘枚。加密幣市場數據網站「CoinMarketCap」則顯示,近幾周台灣數位資產交易所「Max-MaiCoin Asset Exchange」每天的交易量都在三千萬美元(約新台幣八十四億元)上下,和二○一八年甫上市時每日交易量三百多萬美元(約新台幣八億多元)相較,明顯放量逾九倍,顯見有愈來愈多的台灣人參與加密幣市場。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燒滾滾,台股中的「挖礦」(對雲端的分散式帳本進行共識運算,以獲取加密幣)概念股行情大好,尤其顯示卡製造商,像是撼訊(6150)、麗臺(2465)與青雲(5386),在二○二○年底封關前都有優異表現,而映泰(2399)、精英(2331)、技嘉(2376)、微星(2377)與華擎(3515)、承啟(2425)等,後勁也看俏。比特幣大漲再度帶動挖礦熱潮,各大電商的顯示卡都被搶購一空。(圖/翻攝自PChome24h)與此同時,顯卡等周邊產品紛紛大賣。本刊調查,各大電商平台的中高階顯卡皆被搶購一空,一名光華商場的板卡(主機板加顯卡)代理商透露:「有礦工預付一百張顯卡的訂金近二百萬元,要求我有貨就先出給他,現在缺貨太嚴重了!」黃金與石油,來自人們在真實的山區及深海中的「開採」,比特幣則是以電腦協助運算「挖礦」。一名幣圈人士指出,比特幣的身價最大關鍵,源自「供應減半」的獎勵機制。比特幣發明人中本聰在二○○九年啟動挖礦程式時,設計出此一機制,即每十分鐘生產一個新的比特幣區塊,最初每個區塊內有五十枚比特幣,全部作為礦工的獎勵,但其後每產出二十一萬個區塊,每個區塊內的比特幣就會減半。第一次減半發生在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第二次發生於二○一六年七月十日,最近一次則在二○二○年五月十二日,也就是比特幣已被挖出六十三萬個區塊。由此可見,比特幣供應減半的周期約為四年半,依此推算,到了二一四○年,二千一百萬枚比特幣將會被全數挖出。加密幣漲跌幅度相當大,例如比特幣一月三日每顆衝上近三萬五千美元,次日跌至三萬美元上下。(圖/翻攝自BINANCE App)
電子支付巨頭搜刮比特幣 專家估:今年有望漲破「10萬美元」
全球股市上演資金行情間,比特幣(Bitcoin)再度成為市場焦點,在日前一度突破34000美元新高後,接著又大跌,價格大起大落,背後的推手可能是電子支付巨頭等機構投資人。摩根大通(JPMorgan,小摩)Nikolaos Panigirtzoglou分析師就指出,比特幣一年內可能暴漲至10萬美元,但他也警告這樣的價格水準將是不可持續的。由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日本人中本聰創造出一種加密貨幣比特幣,盼應對通貨膨脹。比特幣依賴電腦挖礦機每10分鐘來解決數學問題進行驗證方式,以獲得新貨幣,比特幣預估數量上限是2100萬枚,可有效抑制通膨。在疫情下,各國央行大印鈔票 ,比特幣又成為市場焦點。據統計,去年12月是比特幣交易量第二大的月份,今年一開始,比特幣突破34000美元高檔之後猛烈回檔,4日比特幣盤中一度創下自2020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下跌超過13%。陸媒報導,對沖基金Pantera Capital指出,電子支付巨頭Square的Cash APP和PayPal已將所有新產生的比特幣收入囊中,這進一步導致比特幣短缺。近期PayPal已購買約7成新開採的比特幣;而Cash APP則占整體採購量的40%,遠多於該時間全部新開採的比特幣數量。另外,數位資產管理公司Grayscale的研究部主管Phil Bonello表示,超過2200個位址與大型比特幣持有者有關聯,較2018年的1600個增加了37%,這表明機構投資者已大舉湧入。小摩指出,短期投機狂潮可能將比特幣價格推向5萬至10萬美元,但這樣的價格將難以為繼。長期來看,比特幣上漲空間巨大,但長期走勢將取決於其波動性,是否能夠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比特幣目前市值約為5750億美元,市值需成長4.6倍,價格上漲至14.6萬美元,才能與通過ETF配置的黃金相比。
比特幣暴跌 創辦者中本村轉手引發拋售潮
近日市場消息傳出比特幣創始者中本聰的區塊所持有的比特幣大量轉手,使得比特幣價格20日在一個小時內暴跌7%,終結先前四天漲勢。比特幣價格追蹤網站Coindesk顯示,比特幣價格在20日盤中跌至9,100美元。在全球各大比特幣交易所當中,盧森堡交易所Bitstamp的比特幣價格波動最大,20日盤中在一小時內下跌7%,是5月10日以來最大盤中跌幅。21日盤中比特幣價格跌4%來到9,359美元。投資人之所以一窩蜂拋售比特幣,是因為長期追蹤比特幣交易的推特帳號「Whale Alert」在20日發文表示,外傳一批來自比特幣創始區塊的40至50枚比特幣近日突然轉手,總價值約37.9萬美元。市場普遍認為,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最初是在2009年,由一名自稱中本聰的程式開發者創造,而全球第一批比特幣也是在當年挖礦產生。多年來區塊鏈產業人士及投資人持續追蹤比特幣創始區塊的流向,做為市場預測的參考依據。20日消息令許多人懷疑是與中本聰有關的第一批比特幣大量轉手,因而驚動比特幣投資圈。虛擬通貨的匿名性雖讓外界無從得知這批比特幣的所有者,但區塊鏈技術卻能追蹤這批比特幣存放的位置,因而得知這批比特幣來自2009年的創始區塊,但部分人士認為光憑這點不足以證明這批比特幣與中本聰有關。今年以來比特幣期貨價漲幅已超過32%,且在5月8日盤中突破1萬美元,主因就是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後傳統資產價格暴跌,使投資人轉向虛擬通貨市場。根據Coindesk,比特幣市值目前達1,720.5億美元。今年以來標普500指數下跌8%,道瓊工業指數也下跌14%。同一期間黃金期貨價上漲15%,相較之下比特幣表現格外搶眼。
比特幣白皮書發布11週年 創造者「中本聰」身份仍成謎
25日比特幣在短短1天內就上漲40%,同時這也是在比特幣的歷史裡漲幅第三高,不過這次比特幣的價格已經來到7500美元,先前第一、二高漲幅時則只有0.4、0.5美元,但上漲的原因眾多紛紜,一說是中國大陸將全力發展區塊鏈,一說則是有歐美企業看好比特幣,而在31日也是比特幣白皮書發表的第11年。在網路上匿名為「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的用戶,於2008年10月31日發布「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2009年中本聰就發布第一個比特幣的終端軟體,也正式開啟比特幣的金融時代。而在這11年裡,各國政府乃至科技巨頭以及媒體都不斷的在找尋中本聰的真實身份,曾有人直指「中本聰」就是美國中情局的特勤小組,是為了補齊美國當時因金融風暴所損失的財政,中本聰就是這個小組的代號。期間陸續有日裔美籍人士、日本數學家、澳洲學者、美國學者都曾被懷疑,但之後全被證據推翻,甚至「中本聰」的帳號也會出面否認該人就是中本聰。
比特幣跌破9000美元支撐點 6000億台幣蒸發
比特幣(Bitcoin)在今天(25日)凌晨0點時突然從9500美元暴跌15%,跌破普遍投資者認定的9000美元支撐點,甚至一度不到8000美元,但在4小時緩慢地回升到8500美元;而比特幣的暴跌也連動其他加密貨幣導致超過20%的跌幅。洲際交易所在23日首次推出的實物交割比特幣期貨市場,該平台也是首次由美國聯邦政府監管的虛擬貨幣交易市場,不過市場對於該平台推出後反應相當冷淡。根據CoinMarketCap顯示,在比特幣暴跌前總市值約1700億美元,但是在下跌約1000美元後,總市值只剩約1500億美元,相當於有200億美元蒸發(約台幣6000億)。美國1名交易員指出,除了市場看衰實物交割比特幣期貨市場外,美國股票市場的避險氛圍也是導致比特幣大跌的原因,不過多數專家都認為未來幾日內,比特幣將會重新站上10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