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
」 毒品 高雄 喪屍菸彈 腸病毒38歲女爆瘦「瘋狂網購」竟是罹罕病 醫示警注意6症狀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SLE)是一種典型的全身自體免疫疾病,病因至今未明。其千變萬化的臨床表現與多樣化的自體抗體存在為此病的特徵。台北一名38歲的江姓女子近半年來因頻繁發燒、皮膚紅斑及倦怠無力等症狀,加上體重明顯下降,甚至出現躁狂及妄想等精神異常問題。經就醫檢查,確診為紅斑性狼瘡合併中樞神經影響。根據《NOWnews今日新聞》的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賴佩幸近期分享一個病例,台北一名38歲的江姓女子近半年來因頻繁發燒、皮膚紅斑及倦怠無力等症狀,後續更出現巨額網購消費等躁狂症狀,就醫後才發現是紅斑性狼瘡合併中樞神經影響。而江女因忙於小夜班工作,延誤就診,導致確診時間拖延了半年。賴佩幸指出,紅斑性狼瘡的症狀多樣化,診斷難度高。此病俗稱「蝴蝶病」,常見於患者臉上出現蝴蝶狀紅斑,但也可能有光敏感、口腔潰瘍、關節痛、腎功能異常及神經系統異常等表現,例如痙攣或精神病症狀。紅斑性狼瘡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瞭,但與免疫系統異常相關。患者的免疫系統會產生自體抗體攻擊全身細胞,可能引發多重器官問題。此病在女性中的發病率約為男性的10倍,尤其多見於青春期至40多歲的育齡女性。衛福部南投醫院也曾說明,紅斑性狼瘡主要是女性的疾病,在美國所有的報告中女性所佔的優勢是78至90%,其好發年齡是11至50歲,尤其是15至39歲為最高峰,也就是生育期間。至於發生率,紅斑性狼瘡盛行率估計約每2000人有1人,但人種與地域之差別很大。SLE約有6%與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例如溶血性貧血,甲狀腺炎或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等器官特異性自體免疫疾病一起發生。
把電池放入嘴裡咬「直接爆炸」 雲南2歲童「口冒白煙、血肉模糊」
中國雲南大理一名2歲孩童,因好奇將3號電池放入口中咬,結果電池直接爆炸,孩童的臉部也被炸得血肉模糊。好在歷經搶救後,目前孩童並無生命危險,臉部受傷的部分也正在接受康復治療中。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11月23日,當時這名2歲的孩童在房間中獨自玩耍,突然房間內傳出「砰」的一聲巨響,隨後傳來孩子的尖銳哭聲。孩子父親事後表示,自己衝進房間後,看到「孩子嘴裡冒著白色煙霧,口腔內大量黑色粉末混合著血液,地板上則是電池空殼,且電池負極金屬片不見了。」後續受傷的孩童被緊急送往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搶救。醫生發現孩子的嘴裡含著被燒焦的柱狀物體,並伴隨著血肉模糊的「血洞」,情況極其危急。口腔顎面外科值班醫生在檢查後也發現,電池保護蓋及集電器卡在孩童的咬肌和頰肌之間。由於電池內含有強鹼性物質,進入體內後會迅速釋放化學物質,對周圍組織造成嚴重化學燒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此外,電池廢液中含有汞、鉛、鉻等多種重金屬,尤其汞是對人體中樞神經破壞力極強的毒性物質。也因為情況十分危急,口腔顎面外科的醫生立即聯絡麻醉科安排急診手術,並在孩子入院後一小時內完成「口腔爆炸傷清創術與異物取出術」。後續也成功取出電池保護蓋、集電器及殘留碎屑,並幫小孩完成止血、清理創口及對位縫合。幸運的是,爆炸的傷害僅局限於口腔軟組織多處穿孔,未有電池碎片被吞入體內。經過醫緊急治療後,孩子無生命危險,目前在口腔顎面外科接受術後康復治療。
廣東婦頭痛爆炸「確診腦膜炎」 元凶竟是每天買菜…醫示警:死亡率高
看似小毛病,其實很嚴重!中國廣東河源一名51歲婦人經常出現劇烈頭痛,「痛到想爆炸,很厲害」,整個人像要沒命一樣,起初以為只是頸椎毛病引起,但每天吃6顆止痛藥還是無效,最後才發現原因竟和自己每天到菜市場買菜有關。據《魯中晨報》報導,婦人發燒感冒後開始劇烈頭痛,在當地醫院就診,一聲推測是頸椎病引起的,只是住院治療一段時間,體溫依舊忽高忽低,頭痛症狀也沒有緩解,持續加劇讓她寢食難安,整整10天都吃不下飯,只好到其他醫院,進一步尋求診療。經過檢查,原來導致婦人頭痛的元兇根本不是頸椎病,而是感染隱球菌腦膜炎,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死亡率高。醫生診斷,婦人的顱內壓增高,擠壓到旁邊的腦組織,同時引起顱腦損傷,包括導致視力下降、聽力損傷等,期間左眼差點瞎掉,幸好手術後對症治療,頭痛症狀好轉,左眼視力也恢復正常。追問才發現,罪魁禍首是菜市場裡的家禽,因為婦人每天要買菜做飯,經常會接觸家禽。婦人感染隱球菌腦膜炎。(圖/翻攝自魯中晨報)醫生說明,隱球菌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的真菌,在鳥類、禽類和土壤等較常見,尤其在鴿糞中大量存在,患者可能透過吸入含有隱球菌孢子的空氣而染病。隱球菌腦膜炎的臨床表現和其他腦膜炎症狀類似,以發燒、頭痛、惡心、嘔吐為首發症狀,發病率雖低,但若沒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尤其人在長期勞累、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下,就容易中鏢。因此在接觸鳥類、家禽及動物時,要做好自我清潔,避免感染,免疫力較差的人則應避免接觸。
運動痠痛不是乳酸惹的禍 乳酸不是廢物!專家曝它對大腦有「這些」幫助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運動後覺得肌肉痠痛,許多人認為這是「乳酸」堆積造成的,並將乳酸視為運動代謝後產生的廢物,對身體沒有幫助,需要讓它排出體外才不會感到疲勞、痠痛。但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研究指出乳酸並不是一種廢物,也不是造成痠痛的原因,而且乳酸很有用,它其實是運動促進大腦健康的重要媒介。乳酸是代謝過程的過渡產物 可增加大腦重要蛋白產生對身體來說,乳酸其實不是一種廢物。運動營養師楊承樺提到,1985年學者提出的「細胞間乳酸穿梭理論」及1998年的「細胞內乳酸穿梭假說」,改寫了乳酸的認識,它其實不是疲勞的直接原因,而且它也不是代謝最終廢物,而是代謝過程中的過渡產物。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近期有研究指出,乳酸可以增加腦神經元、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產生,其中BDNF可以促進神經元的生長、大腦神經細胞突觸的成形,對大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營養蛋白質。乳酸可作為重要能量燃料 幫助神經元維持運作另外,乳酸其實也是維持神經元運作的重要能量燃料之一。運動營養師楊承樺指出,當神經元能量需求增加或能量燃料不足時(如:身體有低血糖、腦缺血、睡眠不足等狀況),星狀膠細胞儲存的肝醣可以提供補充能量儲備,並迅速代謝為乳酸,送到神經元作為能量使用。乳酸提供大腦能量 對認知、記憶也有所影響而且乳酸對於人的記憶、認知也有所影響,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中樞神經系統在記憶形成的過程中需要高能量水平來維持,如果腦能量代謝紊亂可能會影響突觸訊息的傳遞,造成神經元喪失、變性,損害認知功能,假如抑制星狀膠細胞肝醣分解產生乳酸、抑制乳酸從星狀膠細胞送往神經元,則會損害記憶形成。若透過運動增加乳酸量,則能改善認知功能。運動營養師楊承樺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中等至中高強度的體能活動,與認知障礙、失智症風險之降低呈正相關,運動時增加的乳酸量可以提供大腦能量,改善認知功能。乳酸也可作為訊號分子 可能藉特定受體調控認知除了作為能量提供外,乳酸可能也可作為一個訊號分子,透過特定受體來調控認知。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目前已鑑定出體內有一種特定的乳酸接受器,名為羥基羧酸受體1(HCAR1),廣泛分布於大腦、骨骼肌、骨骼、心臟等處,就連血腦屏障的內皮細胞、星狀膠細胞也有,這也暗示著可能藉此調控乳酸對突觸的功能、能量代謝和腦血流的調節,最終影響學習記憶能力。不過,運動營養師楊承樺提到,乳酸作為訊號分子影響運動引起的認知改善,其潛在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這有可能會是後續研究的未來方向。資料來源:運動營養師楊承樺-重要科學新知:乳酸其實很有用!
女子連日加班後忽視線不清、雙腿無力 竟患罕病「多發性硬化症」
中國湖南省一名約30歲的年輕女子,因連日加班、過度勞累,竟出現視物不清、雙腿無力等徵狀,赴醫院檢查後確診俗稱「美女病」的罕病「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據陸媒《瀟湘晨報》報道,2023年2月,90後女子小文(化名)因連日加班,出現視物不清、雙腿無力、走路不穩等徵狀,到湖南省中醫院神經內科求診後,確診「美女病」,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小文複診發現各種徵狀已經得到明顯的改善。據醫生介紹,小文的徵狀是一種累及視神經和脊髓的中樞神經系統炎性脫髓鞘疾病,原因可能是連續加班後、過度勞累引起免疫力急劇下降所致。這也是近幾年來,逐漸被大家認識的一種罕見病,通常認為與遺傳、環境及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關,容易復發且致殘性高,因為好發於中青年女性,所以又被俗稱為「美女病」,其真正名稱為「多發性硬化症」。「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會讓中樞神經系統反覆出現發炎反應,偏偏疾病症狀表現差異性極大,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神經症狀,哪處中樞神經受到影響,就會出現對應的症狀,造成平衡、知覺、認知功能、運動等功能障礙。湖南省中醫院醫師提醒,為避免復發,不應隨意減藥停藥、熱刺激等。患者應盡量保持心情舒暢,不飲酒、戒煙、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堅持定期複診。過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部主任羅榮昇醫師曾對多發性硬化症進行說明,他表示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身體免疫系統會引起相關發炎反應、並展開自我攻擊。不同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情況差異大,若病灶發生於視神經,可能造成視力喪失;發生在小腦,可能會平衡失調;發生在脊髓,則會四肢無力、麻木;發生於大腦則會影響認知功能;其他常見症狀還有感覺異常、對冷熱異常敏感、疲倦、運動失常等。
誤食油桐花籽中毒!桃園4小學生腹瀉嘔吐「緊急洗胃」 家長批學校不該種
桃園市南區某國小,今天下午有4名六年級學童,疑似誤食油桐花籽,導致出現嘔吐和腹瀉症狀,校方緊急通報救護車將其送往國軍桃園醫院,所幸洗胃完後並無大礙。家長質疑,油桐花籽果實有毒性,校內不應該種植油桐樹木。國民黨市議員黃敬平說,油桐果實含有毒性,過去也曾發生國中生誤食而集體中毒的案例,校內如有種植油桐木,仍應教育學生並提醒其毒性,以免誤食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油桐花是台灣常見的植物,因為其花開潔白美麗,又被稱為「五月雪」,經常吸引人們拍照留念。然而,油桐花的種子含有高度毒性,若不慎食用,會對消化系統產生劇烈影響。油桐花子中含有的毒性物質會刺激腸胃,通常在誤食後數小時內引發中毒症狀,如嘔吐、腹瀉、胃痛,嚴重時還可能造成身體脫水甚至中樞神經受損。黃敬平指出,小學生識別能力較弱,誤以為油桐花籽是果實,也或許形狀和其他可食用的果實相似,進而產生誤會導致有中毒現象。油桐花籽的外觀或許像某些無毒的植物種子,但千萬不可隨意嘗試,尤其是小孩,對於植物辨識能力有限,更容易發生類似情況。市府教育局指出,該學校下午通報表示4位六年級學生,約下午1點多下課時食用油桐花籽,上課後向老師詢問是否可食用,並向老師表明早就已經吃下肚,老師發覺後立即將學生送往健康中心。其中3位學生因食用較多,有腹痛噁心情形,送往804醫院洗胃完畢,意識都清醒沒有生命危險。另1位由家人帶去就醫,因其食用量少,醫師表示先不用做特別處理,請家人持續觀察學童健康情形即可。該校校長表示,有其他同學目睹情況,說是1名學生從書包拿出油桐花籽,並稱覺得是堅果所以分給其他同學一起吃,校內是有種植油桐樹,但現在並非是開花結果季節,對於學生油桐花籽來源還要進一步釐清。平日也會教導學童辨識各種植物,也叮嚀任何植物都不可以放進嘴巴吃,因4名學生在休養,待學生明天身體好轉後,將進一步詢問如何得到以及為何要吃等細節,會再持續關心學生。
騎士出車禍「7天後暴斃」 法醫解剖揭真相:吸毒害命
2022年,台中一名田姓女子在開車通過路口時,與周姓機車騎士發生碰撞,造成周男恥骨骨折與身體擦挫傷。周男僅住院1天後便出院,卻在事發7天後身亡,檢方因此依過失致死罪起訴田女。然而法院卻發現,周男在出院後曾經吸毒造成腦壓增高,導致他中風死亡,加上周男家屬未曾提出告訴,因此判決公訴不受理。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這起車禍發生在2022年8月9日下午4時45分,當時田女駕車沿台中市清水區民族路中線車道往臨港路方向行駛,行駛至民族路2段與四維東路交岔路口時,與沿四維東路欲左轉民族路的騎士周男發生碰撞。周男受有右側鈍挫傷合併右側恥骨骨折、臉部損傷、右側肩膀、右側手肘及右手擦挫傷等傷勢,在住院1天後便出院。然而,車禍後第7天、即8月15日中午12時40分,周男突然被發現倒臥在自家浴室內,緊急送往童綜合醫院搶救後,仍因呼吸衰竭、酸血症、慢性腎衰竭而不治死亡。檢方認為田女與周男死亡之間有因果關係,因此依過失致死罪起訴田女。但法官從診斷證明書發現,周男本身患有慢性腎絲球腎病、腎衰竭,車禍送醫檢查時生命跡象穩定,亦無顱內出血。且經法醫解剖確認,周男是因中樞神經衰竭死亡,可見死因與車禍相關性較低。不僅如此,法醫還指出周男的顱內出血可能並非車禍造成,包括他有腦中風傾向、血液內驗出甲基安非他命,且使用安非他命後會引起腦壓增高,研判應該是車禍後5至6天才出血,所以鑑定死因為中樞神經衰竭而死亡。此外,法醫還指出,周男遺體出現出血性肺水腫,可見是使用甲基安非他命造成的病理變化,胃內容物也驗出甲基安非他命與安非他命,因此判斷周男可能在死前1、2天還有施用毒品。由於周男是腎衰竭病人,本就容易出血,又施用安非他命,最終造成血壓增高釀成大出血而死亡,難認田女過失行為與周男死亡有因果關係。此外,因周男家屬在偵查時即表示「希望解剖確定死因後再決定是否對車禍提出告訴」、「回家討論後再決定,如果有和解成立就不提出告訴」等等,卻始終未提出傷害告訴,既然未經合法告訴,故判決本案公訴不受理。可上訴。
男遭囚台中豪宅虐死! 高大成指遺體「3情況」可比對兇嫌進出時間
台中市七期豪宅19日晚間傳出命案,新北市26歲許姓男子被發現陳屍於出租屋內,生前疑似遭拘禁、綑綁並施暴。目前檢警不願透露相關案情,但知名法醫高大成則表示,依案發地及死者疑似全身多處瘀青挫傷,研判該案應為犯罪集團黑吃黑下痛下殺手。高大成還表示,從死者傷痕、鬍子以及肛溫,可以推算出是何時死亡、何時遭綁的關鍵時間,進而比對當時進出大樓的可疑人士,找出兇嫌。據了解,台中市七期豪宅案疑點重重,外傳可能涉及詐騙或毒品相關案件,且許男可能遭多人拘禁、綑綁及凌虐;對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法醫科主任高大成接受訪問時指出,依案發地和死者年齡等目前可知線索研判,凶手動機80%是黑吃黑被逮,另20%恐為愛上不該愛的人才會被拘禁施虐致死,至於一開始傳出「擄人勒贖」,則「絕無可能」。高大成分析,要釐清涉案動機,重點在死者身分、死亡時間、死亡原因、有無凶器等。因為死者很年輕,而案發社區則為小豪宅為多,死者陳屍處又已證實是出租屋,檢警應查是否「最近才租」,就可釐清是不是預謀犯案。至於凶嫌動機,不外情、財、仇,但高大成認為情的部分恐怕只有10到20%可能性,要確定死者是不是愛上不該愛的人,必須從其顏值和身材來研判;目前可知疑似凌虐至死,台中七期有不少博弈公司,但案發地是類似套房的小豪宅,不像詐團租來關豬仔或是做機房之地,應而他研判恐為犯罪集團懲戒成員黑吃黑,因此痛下殺手。至於能否鎖定兇嫌,高大成指出,第一點要先查看死者身上傷痕,若是紅紅的,可能就是遭打後第一天;若是有瘀青情況,為第二天;有深黃色或是淡黃色瘀青就是第三天或第四天;若瘀青已經快要消失,代表時間已經達到1周左右。若是「上述情況都有」,可能就是「每天都遭到毆打。」高大成指出,若是遭到虐打死亡者,致死情況通常為3種。第一,頭部顱內出血,造成中樞神經衰竭症;第二,肋骨骨折引起氣胸、血胸,引起呼吸衰竭;第三,腹部臟器引起肝臟脾臟破裂,造成腹腔內大出血死亡,這3種情況都可用外表看出。高大成接著表示,若要進一步推算死亡時間,除了利用傷痕,肛溫會更加準確,比如測量得出是32度,依照人體體溫為37度回推,代表死者死亡約5小時,因為人體死亡後,大約會是1小時降1度體溫。再者,利用鬍子一日會長0.16公分可推算,假設是死亡前5天遭綁,代表鬍子會長0.8公分。高大成認為,警方可以依據以上幾點推算出死者是何時遭綁、何時死亡,進而根據相關時間點去查找進出人士,藉此找出兇嫌。
「知道吸了不好」自己不用只賣人 高雄女客製香草風味喪屍菸彈兜售遭逮
高雄市32歲陳姓女子近日在網路上販售俗稱「喪屍菸彈」的依託咪酯,更客製化成檸檬、可樂和香草等多種口味,被新興警分局查獲,陳女更聲稱自己知道喪屍菸彈「吸了不好」,販售給他人自己卻不使用,荒謬言論讓警方連連搖頭,訊後依毒品罪嫌偵辦。據了解,依托咪酯為靜脈麻醉劑藥物,加入電子煙油吸食即俗稱「喪屍煙彈」,已列管為第三級毒品,對社會治安、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戕害,更導致多起悲劇,新北就有2位警員因此毒品喪命。而陳女明知依託咪酯釀成種種亂象,仍透過管道取得原料製成喪屍菸彈販賣,以每顆1200元價格在網路上兜售,更能依照客人需求「客製化」,製造如檸檬、可樂、香草等多種風味。新興警分局網路巡邏時發現陳女犯行,9日傍晚循線將人查獲,並當場查扣3級毒品依托咪酯原料8.5公克、喪屍菸彈2顆、調配菸彈食用油20瓶等證物,立刻將她帶回偵辦。陳女供稱,喪屍菸彈吸食後會影響中樞神經進而造成四肢無力,嚴重甚至會造成昏迷,自己知道「吸了不好」,因而沒有使用,只分裝毒品販售,離譜說法也讓警方連連搖頭,訊後依毒品罪嫌移送法辦。
喪屍菸彈猖獗!刑事局佈查緝成果 夫妻檔喊「買2送1」被逮
喪屍菸彈3個月奪2警命!有鑑摻有依托咪酯的中樞神經鎮定劑,俗稱喪屍菸彈的電子菸彈數量有擴增趨勢,刑事局等各單位也對此積極查緝,並在4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查緝成果,掌握竹聯幫信堂分子於桃園平鎮地區,以檳榔攤做為掩護,自學自製喪屍菸彈,粗估一個禮拜就能賣出上百顆;而信義分局也在9月中逮獲一對陳姓夫妻檔,2人本以販售笑氣起家,後續改賣喪屍菸彈,主打客製化,口味相當多元,甚至喊出「買2送1」的買多優惠。刑事局指出,依托咪酯是一種可誘導全身麻醉的中樞神經鎮定劑,近期與美托咪酯、異丙帕酯等化學結構類似物,遭不肖分子摻混有機溶劑製成電子菸彈,以「上頭煙」、「一口暈」、「神奇煙彈」、「麻醉煙彈」、「睡眠煙彈」及「酥麻煙彈」等名稱,施用後可能出現肌肉顫抖、精神混亂等情形,因此又有「喪屍菸彈」的俗稱。為此,行政院已在今年8月5日將依托咪酯、美托咪酯及異丙帕酯(下稱依托咪酯類毒品)正式公告列管為第三級毒品。經統計,今年7至9月各警察機關查獲「喪屍菸彈」違法案件合計681件、767人次,瓦解「喪屍菸彈」混合式毒品分裝場18座,查扣依托咪酯類毒品菸彈7,540顆、毒品菸油32.7公斤、毒品粉末11.1公斤、查扣犯罪使用車輛7部、不法所得現金新臺幣(以下同)693萬5,118元。上述查獲案件中,運輸、販賣(含分裝)、意圖販賣而持有、轉讓等「供給面」案件有183件、239人次,施用、持有等「需求面」案件則有498件、528人次。刑事局偵一大隊日前接獲情資指出,桃園平鎮一處檳榔攤內疑似有幫派分子,於該處販售喪屍菸彈,警方掌握自稱竹聯幫信堂的27歲宋姓男子在網路上自學自製喪屍菸彈,加入多種甜味劑與香精,找來22歲的楊姓男子一起販售合作,半成品價錢每顆約300至500元,而2ml成品每顆則約為2000元,再透過IG、微信等管道向幫內成員販售,粗估每個禮拜就可以賣出上百顆,獲利至少800萬元。警方獲報後也一舉前往查緝,當場查獲異丙帕酯、依托咪酯原料3包共323.5克、依托咪酯半成品9瓶、菸彈成品14顆與甜味劑、攪拌器與研磨器等證物。而信義分局也同樣掌握情資,查獲一對陳姓夫妻檔將喪屍菸彈分裝場藏匿於樹林區,其中38歲的陳姓女子原為美容師,卻跟著41歲的陳姓丈夫一起網路上自學販售喪屍菸彈,主打口味多元客製化,如麝香葡萄、鳳梨多多、可爾必思等;隨後再將成品交由20歲的陳姓男子進行販售。據悉,陳姓夫妻檔早期主要以販售笑氣為主,主要針對前往汽車旅館尋歡作樂的旅客,後續發現喪屍菸彈賺頭更大,轉而改賣菸彈,並將陣地轉移至台北販售,每顆成品2ml售價約2000至2500元,更強調口味「客製化」,還有「買2送1」的促銷活動,2人自今年5、6月開始販售,月入至少百萬;由於需求過大,陳姓夫妻檔甚至還以每月5萬元的價格,聘請20歲的陳姓男子作為小蜜蜂負責運送菸彈。警方獲報後見時機成熟一舉查獲,當場查扣1200顆菸彈,市價粗估約250萬餘元、依托咪酯原料1公斤、未分裝菸油1箱、香精精油與贓款27萬元等。刑事局最後也強調,近期年輕族群施用電子菸有增加趨勢,特別提醒國人,電子菸是菸害防制法規範禁用的類菸品,施用者將被衛生主管機關處以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鍰,購買來路不明的電子菸彈,更可能因此接觸依托咪酯類毒品,進而衍生重大交通事故,請國人務必留意,避免觸法。
抓219隻「喪屍」破22分裝場 依託迷酯害2員喪命新北警宣戰毒蟲全力查緝
新北市土城警分局清水派出所所長劉宗鑫,9月30日查緝毒品時,遭30歲女毒蟲陳嘉瑩拖行身亡,而陳女身上搜出俗稱「喪屍菸彈」的依託咪酯,這更是3個月內第二起依託咪酯害死員警案件,新北市警局則再次宣示全力查緝決心,並與毒蟲宣戰將溯源斷根。警方表示,新興混合性毒品為近年興起之濫用藥物,復以咖啡粉、果汁粉或菸油摻雜其中製成咖啡包或電子菸彈,因其價格較低易吸引施用者深陷毒害而不自知。但施用新興毒品作用於中樞神經,會引起意識混亂,甚會導致昏迷或致死風險,近期全國發生數起施用俗稱「喪屍毒品」後駕車之「毒駕」行為,不僅嚴重戕害民眾身心,更危害社會安全甚鉅。警方強調,新北市警局於2023年9月查獲全國首件「依托咪酯」管制品摻於菸彈使用,鑒於「依托咪酯」(俗稱喪屍毒品)具成癮性、濫用性、對社會危害性,行政院已於113年8月5日正式將依托咪酯、美托咪酯及異丙帕酯(又稱異丙托咪酯)等相類似麻醉藥物列管為第三級毒品。新北市警局毒緝溯源中心針對新興混合性毒品實施全面查緝,2024年至今已查獲依托咪酯類案件183件219人、新興毒品分裝場22件、毒品咖啡包1萬4296包。新北警呼籲,毒品犯罪與財產犯罪、暴力犯罪密切相關,吸毒者所造成的各種經濟與社會直接、間接成本更是難以估計,土城清水派出所劉所長30日晚間執勤時遭疑似施用毒品嫌犯駕車拖行受傷致死,新北警展開全力掃蕩,將加強查緝製造各類毒品及混合式毒品場所,向上溯源阻斷毒品販售,告慰犧牲寶貴生命的同仁,並守護社區家園與市民健康。另也提醒各外勤單位同仁,執行勤務注意自身安全,善用裝備、提高警覺,做好「三安」的安全執勤守則。
注意柚子與藥物交互作用 衛福部:吸煙同樣有影響
隨著中秋佳節將至,衛生福利部提醒民眾,除了注意柚子與藥物的交互作用之外,許多民眾不清楚吸菸也會影響藥物效果。吸菸不僅會使藥物的效果降低,進而影響疾病的控制,甚至增加危害健康的副作用,且抽菸所產生的二、三手菸害,也會影響他人健康。衛福部指出,菸草在燃燒不完全時,會產生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PAHs),這些物質不僅具致癌性,也是肝臟代謝酵素的誘導劑,會促進肝臟內代謝酵素如CYP 1A1、CYP 1A2及CYP 2E1等的代謝作用。研究指出,吸菸者服用透過前述CYP酵素代謝的藥物,會比非吸菸者更快被身體清除,導致藥物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常見可能受影響的藥物有抗精神病藥物(如:Clozapine、Olanzapine、Haloperidol)、抗憂鬱藥物(如:Fluvoxamine)、支氣管擴張劑(如:Theophylline、Aminophylline) 1及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鎮靜安眠藥(如:Alprazolam、Lorazepam、Oxazepam)等。衛福部表示,吸菸者不僅影響自身健康,也會透過二手菸影響他人體內的藥物代謝。研究顯示,每天使用超過20支菸的父母,其二手菸會使服用支氣管擴張劑Theophylline的孩子體內Theophylline清除率上升51%,這將影響藥物發揮作用,可能使病情更加難以控制。吸菸也可能會直接影響藥物的藥效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衛福部說明,菸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能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進而影響吸菸者服用苯二氮平類藥品(Benzodiazepines)的鎮靜安眠效果。尼古丁也會刺激交感神經,使血壓及心跳速率增加,使吸菸者服用高血壓及心臟病常用藥乙型阻斷劑(β-blockers)的效果降低。另外,研究中也發現,吸菸還會降低服用吸入性類固醇藥物的效果,並增加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罹患中風、心肌梗塞及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中秋佳節與親朋好友團聚之際,除了注意吃柚子可能會和藥品發生交互作用外,也請隨時留意自身用藥是否會與菸品產生交互作用,建議主動諮詢專業醫事人員,並在就診時告知是否有抽菸習慣或近期戒菸情形,以便醫事人員提供適切的醫療及用藥服務。
裸男墜樓亡!情侶用「大麻煙油」助興泡泡浴惹禍 上半年濫用近9成
台中市北屯區11日發生墜樓事故,1名25歲陳姓男子事發前日與女友疑在家中玩「情趣泡泡浴」時,不慎從10樓高墜地,全身赤裸倒臥地面身亡,檢警調查後竟在現場查獲俗稱「孵蛋機」的第2級毒品大麻煙油,經統計,濫用大麻藥物案件2024上半年相較2023年同期增加近9成,共計高達304起案件。據了解,陳男當時與黃姓女友在10樓住處的陽台玩「情趣泡泡浴」,期間陳男突表示想看風景,隨即便爬到陽台欄杆上,未料卻因腳部濕滑不慎跌落窗外,直墜地面當場失去生命跡象,緊急送醫搶救仍回天乏術。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大麻是1種中樞神經迷幻劑,長期使用會上癮,因使用上是燃燒並吸入煙霧恐會造成肺部傷害,甚至吸入致癌物質,但某些歐美國家認為大麻是軟性毒品危害不大,所以全面或部分合法化,例:美國部分州全面開放,但有些僅能使用醫用大麻。食藥署說明,四氫大麻酚「THC」具有神經迷幻作用及成癮性,大麻為第2級管制藥品也是第2級毒品,會讓使用者發生心跳加快、妄想、幻覺、口乾及眼睛發紅等狀況,長期使用甚至會造成記憶、學習及認知能力衰退,還會產生耐受性及心理依賴性,民眾若未經醫師處方開立就使用,不僅會危害身體及心理還觸犯法規。
照服員「拿遙控器幫轉台」鬆手致復健嬤摔倒不治 判決出爐了
彰化一名蔡姓女子,2023年間擔任某老人照顧中心實習照服員,5月攙扶長輩復健時,欲轉身拿取電視遙控器不慎鬆手,導致長輩摔倒在地,送醫搶救9天後仍不治。彰化地院依過失致人於死罪,判處蔡女3個月有期徒刑,可易科罰金,緩刑2年。據判決書內容指出,蔡女於2023年5月間,任職該照顧中心實習照服員,當時正攙扶一名長輩復健,卻因他人要求將電視切換其他頻道,欲拿取遙控器而鬆手,該長輩重心不穩倒地。送往彰化鹿基醫院再轉往彰基醫院搶救9天後,仍因顱內出血致中樞神經衰竭不治。檢察官請法官審酌,蔡女並非因自身行為造成過失,請法官從輕量刑。法官認為,蔡女始終坦承犯行,也與家屬達成調解、同意原諒被告,考量蔡女為照服員實習生,依過失致人於死判處3個月有期徒刑,緩刑2年,可易科罰金,可上訴。
梅毒警報!南韓病例增4倍「美破70年紀錄」 台灣15~24歲中鏢率高
梅毒在全球拉警報!梅毒主要藉由性行為作為傳染途徑,南韓今年1至8月已有1881人感染,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4倍,美國則在2022年統計時,全國超過21萬人感染,改寫過去70年的最高紀錄。日本案例上升速度也是史上最快,而台灣則集中在15~24歲年輕族群。根據《朝鮮中央日報》,今年1至8月南韓已有1881人感染,遠超過去年同期的4倍,當中進入第三級梅毒的患者有39人,可能併發中樞神經損傷。而在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也都出現病例激增的情況,美國在2022年突破21萬人感染,改寫70年來的最高紀錄,尤其是女性感染之後,再生下天生染有梅毒的嬰兒,根據統計,這些嬰兒會有40%在出生不久後死亡,或出現失聰、失明、發展遲緩等後遺症。直到今年9月初,單單日本東京都就累計2460人感染梅毒,預計到年底會超過去年的3701人,其中男性佔比高達70%,平均分布在20至50歲的年齡層,女性則多為20多歲的年輕人。日媒《FNN》報導,梅毒案例持續增加,成長速度被稱「史上最快」台灣也同樣發現梅毒案例增加,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數字發現,去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來到9941人,與前一年相比,15至24歲族群感染梅毒、淋病的增幅最為明顯,梅毒甚至上升接近2成之多。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雖然國人女性感染人數相對較少,但增加幅度卻明顯高於男性。2023年女性梅毒有1862人,較2022年的1535人,上升21%;2023年女性淋病有891人,較2022年828人,增加8%。醫療界認為,保險套的使用比例下降是造成梅毒個案增加的主因,並指出,有些半永久性結紮手術,讓許多人在動刀後,在發生性行為時不愛戴套,因此提高被傳染的風險。疾管署呼籲,梅毒雖屬可治癒之疾病,但無法終身免疫,只要有不安全的性行為,不論是陰道交或口、肛交等,都有可能感染性傳染病,由於性傳染病症狀不一定明顯,預防性傳染病最重要的是做好預防措施,包括: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搭配水性潤滑液、有不安全性行為者,定期篩檢及早就醫診斷及早治療。一旦確診,務必提醒配偶或性伴侶也接受篩檢及治療,避免來回重複感染。
打嗝「飄3味道」要當心 男無症狀求醫一查罹患胰臟癌
打嗝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倘若飄出異味,恐怕是生病的警訊!外科醫師陳榮堅指出,民眾打嗝後聞到苦味、腐臭味或血腥味,應當趁早就醫檢查,遇過一名男病患打嗝有苦味但無症狀,一查發現已罹患胰臟癌。外科醫師陳榮堅在個人網站《陳榮間醫師 健康--源起》和臉書表示,打嗝雖然是生理現象,但造成打嗝的原因有很多種,像是中樞神經異常放電、氣體異常堆積、橫膈膜受到刺激或癌症等因素。陳榮堅醫師強調,民眾打嗝時飄出3種氣味就該注意。第1種是打嗝帶有苦味,多半與膽汁逆流有關,舉例糖尿病患者胃蠕動排空差,容易有此情況;還有因為十二指腸是特殊的憩室,膽汁原本從該處出口排出,排出不順就會膽汁逆流。陳榮堅醫師就遇過一名男病患,打嗝有苦味但身體無其他症狀,檢查後診斷出罹患胰臟癌。第2種則是打嗝時飄腐臭味,有此情形要注意可能與胃發炎或胃癌有關,陳榮堅醫師說明,嚴重胃發炎會導致胃壁出現密密麻麻的腐敗組織,進而使打嗝有腐敗臭味;另外當胃的出口發生阻塞,食物在胃裡經過長時間發酵,也會讓打嗝有腐臭味。第3種就是打嗝有血腥味,陳榮堅醫師指出這可能與消化道出血或腫瘤出血有關,胃潰瘍嚴重到出血,或是胃癌大量出血,就會使打嗝帶有血腥味。不僅如此,打嗝維持的時間過長,也要多加留心,陳榮堅醫師曾遇過一名病患打嗝不停,檢查後竟是罹患肝癌,原來是病患肝癌刺激到橫膈膜,產生打嗝不斷的狀況。
熱危害恐造成腎臟受傷! 醫曝「三多三少」預防方法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天氣一年比一年更熱,很難想像原來氣溫跟內臟健康也有關係,炎熱氣候所導致的熱危害可能對戶外工作者,甚至中年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患者造成危險。這些人都是熱危害高危險族群 應特別留意熱危害泛指大家熟悉的一些狀況,包括像是熱衰竭、熱中暑等因外界溫度上升,導致身體調節失衡的狀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謝至同指出,一般而言長時間暴露在戶外的工作類別,例如:軍人、戶外勞動者、農林漁牧、建築工程等或一些密閉空間者、運動選手等都是危險族群,其他像是過度肥胖、年長者、孕婦甚至嬰幼兒也都具有風險,面對炎熱高溫,身體調節能力較慢都要特別注意。另外,有一些慢性病患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患者或罹患呼吸道疾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以及慢性腎臟病都屬於高風險族群。高溫誘發全身性發炎反應 嚴重恐造成腎損傷謝至同說,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主要是透過皮膚、毛細孔、血管和呼吸的傳導、對流、輻射和蒸發來進行調節,因此無論哪個族群一但出現熱傷害,症狀大多相似,例如:全身無力、頭痛頭暈、口乾想吐甚至肌肉抽筋等,嚴重的還可能出現中樞神經異常,甚至意識不清或昏迷,這就比較危險了。謝至同補充,炎熱高溫可能誘發全身性發炎反應,若再加上水分補充不足(缺水、脫水)是兩大造成腎臟損傷的主因。日常「三多三少」 降低熱傷害對健康危害因此,為能降低熱危害帶來對身體的負擔與影響,溫度、濕度以及暴露的時間都是關鍵,高溫悶熱或烈日曝曬的環境,容易導致體溫調節失衡,而溼度太高的環境,也會讓人體代謝蒸發的效率變差,都儘量不要待太久,另外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也助於舒緩。謝至同提醒,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之外,透過平日的飲食管理「三多三少: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也可降低對腎臟的負擔,提升對抗環境變化的能力。
8月熱傷害716人送醫「比去年多6成」 醫示警:恐致急性腎衰竭
天氣炎熱,高溫頻頻破紀錄,8月份因為熱傷害送醫就有716人,比去年同期8月增加超過6成。對此,醫師警告,腎臟對極端高溫特別敏感,熱傷害可能產生橫紋肌溶解,若沒有即時治療,會傷害腎臟功能,甚至演變成嚴重的急性腎衰竭。衛福部統計,今年8月總共有716人因熱傷害送醫,比去年8月的442人,增加了61%,其中包括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缺水性中熱衰竭、鹽份缺乏所致的中熱衰竭、中熱衰竭、暫時性熱疲勞、熱水腫、其他特定之熱影響、熱及光的影響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謝至同說明,面對高溫時,除了全身性發炎反應,人體也會因大量流汗、蒸發等導致水份快速流失,若水分補充不及或不足導致脫水,恐造成腎臟損傷。謝至同指出,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主要是透過皮膚、毛細孔、血管和呼吸的傳導、對流、輻射和蒸發來進行調節,因此熱傷害症狀大多類似,像是全身無力、頭痛頭暈、口乾想吐甚至肌肉抽筋等,嚴重還可能出現中樞神經異常,甚至意識不清昏迷。至於哪些是熱傷害的高危險群?包括長時間暴露在戶外的工作,軍人、戶外勞動者、農林漁牧、建築工程等,或一些密閉空間者、運動選手等,而過度肥胖、年長者、孕婦、嬰幼兒也有風險,面對高溫時,身體調節能力較慢都要注意。謝至同提醒,炎熱天氣下,除了應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外,也可以透過平日的飲食管理「三多三少: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降低對腎臟的負擔,提升對抗環境變化的能力。
男嬰趴睡窒息 父母沒錢未送醫…自行CPR半小時害死兒
台中一名9個月大的男嬰去(2023)年趴睡在抱枕上,親生父母在玩手機沒注意到他呼吸困難,深夜兩人才發現兒子雙眼上吊、頸部癱軟且呼吸急促,兩人自行CPR半小時沒用才送醫,最終男嬰因窒息等原因身亡。事後男嬰父母辯稱「經濟考量」才沒第一時間送醫,如今經法院審理,依法判兩人皆3個月有期徒刑,可易科罰金,母親緩刑2年。判決書指出,台中一名9個月大的男嬰,被父母放在有軟布偶的嬰兒床內睡覺,男嬰翻身趴睡在一個兔型軟質抱枕,卻影響口鼻呼吸,但父母兩人忙著玩手機沒注意兒子睡眠和呼吸狀況;直到深夜男嬰母親發現兒子不對勁,抱起來才發現他頸部癱軟、雙眼上吊還出現呼吸急促的狀況。不過男嬰父母第一時間沒有撥打119請求專業救護人員協助,反而自行CPR急救30分鐘,延誤最佳救援時間,兩人見男嬰狀況沒好轉才打電話求助;男嬰被送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急救,最終因窒息、顱內出血、大腦腫脹壞死併缺氧性腦病變而中樞神經衰竭,不治身亡。檢察官依過失致死罪起訴男嬰父母,男嬰父親解釋,沒有第一時間送醫出於「經濟考量」,透露當時他的母親過世,須獨立負擔喪葬費用,還為了不讓小孩一起吃苦,曾與社工接洽出養事宜。最終法院斟酌男嬰父母學歷不高,從事旅宿業薪資微薄,經濟狀況僅可勉強維持,雖二人行為輕率,但都坦認犯行也具悔意,因此各別判處3個月有期徒刑,得易科罰金,男嬰母親能緩刑2年;全案可上訴。
陸國3考生課堂中昏迷送ICU 竟是壓力大吞30顆抗癲癇藥「放鬆心情」
近日,中國傳出一起校園藥物濫用消息。2024年6月,黑龍江安達市一名14歲國中生在課堂上昏迷,被緊急送往醫院ICU搶救,好在最後撿回一條命。據該名國中生透露,他會昏迷的原因,是因為他一口氣吃下了30顆具有情緒平穩功效的抗癲癇處方藥「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還告訴大人「我們學校很多同學都在吃。」據陸媒《新黃河》報導,14歲的小聰(化名)是黑龍江省安達市古大湖鎮中心學校一名國三考生。他2024年6月5日14時左右,在學校暈倒,神智不清,後被送往安達市立醫院。市立醫院檢查完後認為狀況嚴重,再緊急轉院到大慶人民醫院,在ICU待了近47個小時,做了兩次血液循環後,才終於脫離險境。小聰住院期間,班導師在他的課桌裡發現了一瓶精神類處方藥「卡馬西平」,封口處已打開。小聰的母親劉女士上網查詢發現,該藥為處方藥,一瓶100片,是一種精神類藥物。「我當即就報了警,警方後來調查發現,小聰是在課堂上吃的藥,一共吃了約30片。」小聰事後透露,卡馬西平是在當地的藥房購買的,對於吃藥的理由,他稱「以前在網上看過,說吃這藥感覺挺舒服,有致幻作用,就想試一試。」小聰還透露,他還在同一家藥房買過大量服用後會致幻的中樞性鎮咳藥「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小聰表示:「在學校偷偷吃藥的不止我,不少同學也都在吃右美沙芬,這兩種藥吃多了都有類似的效果,會讓人感覺輕鬆愉悅,有的同學都已經連續吃了1年多時間了。」《新黃河》指出,卡馬西平和右美沙芬在中國均為處方藥,前者屬於精神類藥物的一種,主要用於治療癲癇,預防或治療躁鬱症等,後者則為中樞性鎮咳藥。今年7月1日起,右美沙芬將被列入第二類精神藥品。公開資訊顯示,卡馬西平屬於精神類藥物的一種,主要用於治療癲癇、三叉神經痛和舌咽神經痛,預防或治療躁鬱症等。該藥對於使用劑量有嚴格要求,12到15歲青少年每日限量,單日不超過10片;15歲以上不超過12片;有少數用至16片。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反應,表現為頭暈、共濟失調、嗜睡和疲勞。至於右美沙芬則為中樞性鎮咳藥,主要抑制延腦的咳嗽中樞而發揮作用。青少年一次服用大於120毫克右美沙芬,會出現致幻感,引起興奮、幻覺、輕快感、頭暈等軀體症狀,繼續加大服用劑量可導致心肌損失、精神障礙、心臟驟停、攻擊性行為和急性中毒致死等。小聰解釋,雖然這兩種藥物都是處方藥,但購買難度卻不高,「我們每次去利達大藥房買都能買到,一般直接給店家說拿一瓶右美沙芬或卡馬西平,對方基本問也不問就賣給我們了。」事發後,藥店也承認他們把藥賣給了小聰,但對於小聰媽媽劉女士提出的4萬元醫藥費賠償,對方沒有答應。劉女士表示,現在涉事的藥店還在正常營業,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只是不再售賣該藥品了。事後,該連鎖藥房「利達大藥房」相關負責人告訴新黃河記者,之前他並不瞭解此事,公司會對此事介入調查。安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則回應,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如果查證屬實,下一步會對該藥店進行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