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繼宅
」 都更 中繼宅2024臺北設計獎頒獎典禮各類獎項得主揭曉
設計界年度盛事「2024臺北設計獎」得獎名單今(21) 日揭曉,由蕭力仁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廣慈博愛園區A+B區」勇奪全場大獎,獲頒新臺幣60萬元獎金,驚豔四座。本屆最高榮譽「全場大獎」(Grand Prize)獲獎作品為蕭力仁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廣慈博愛園區A+B區」。廣慈是臺北市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城市改造運動,具體內容包括1,650戶社會住宅及中繼住宅、信義區行政中心及廣慈社福中心。依循既有的公園綠地與四獸山徑、傳統市場及鄰近三個里的城市紋理,植入新的機能,中繼宅作為週遭老舊社區都市更新的基地。本次臺北設計獎「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等三大類別金獎得主分別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明志科技大學設計團隊的O-oyster;來自澳門未設計有限公司歐俊軒的BOOKED:香港藝術書展; 預景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團隊的嘉義車庫園區景觀設計。而臺北城市設計選拔的三個金選則為社計行動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團隊的地球解方; 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設計團隊的捷運圓山故事綠廊;境觀設計有限公司的興國公園:全齡友善公園的實踐。臺北市政府蔣萬安市長與全體來賓合影(圖/台北設計獎提供)北市府產業局表示,從本次獲選的金獎及金選作品可以看出,獲獎作品與臺北城市的鏈結越來越深,同時更與臺北設計獎的品牌精神「設計·不設限『Empower Design, Beyond Limits』」相互呼應,代表著參賽者能夠打破常規,自我挑戰的精神,讓設計成為形塑美好未來的驅動力。臺北設計獎也是國內唯一取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及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等三大國際設計組織認證的設計獎項,並與德國iF設計獎跨國合作,備受國際設計界肯定!蔣萬安市長(圖左)頒發最高榮譽全場大獎予獲獎團隊(圖/台北設計獎提供)本屆臺北設計獎國際競賽參賽作品共有來自66個國家及地區,多達4,529件參賽,能夠脫穎而出獲獎實屬不易!臺北城市設計選拔則有147件作品參賽,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作品與臺北市產生鏈結與共鳴,今年臺北設計獎獲得遠東百貨、育秀教育基金會、三陽工業、遠東生物科技、臺灣期貨交易所及黑沃咖啡等眾多企業的熱情支持與贊助,讓更多優秀的設計人才及團隊有更多的資源能夠發光發熱。更多精彩作品介紹可至「臺北設計獎」網站查詢
「都更中繼宅」從哪來? 李鴻源:利用退場校地
花蓮大地震後,台北市部分老舊建築出現損傷,其中較為嚴重的就是屋齡超過60年的南機場整建住宅。台北市政府積極介入都更外,在推動過程中,「中繼」是相當重要問題。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建議,市府應興建「都更中繼宅」,讓民眾在都更期間,能夠有地方可住,方能促進都更意願,而退場私校、地方併校土地皆可拿來蓋中繼宅,甚至是空出來的軍營。李鴻源指出,無論是興建社會住宅或都更中繼宅,最大問題點在於「土地」。北市府應積極盤點市內土地,除了市有土地外,國防部在國軍裁掉後,有許多營舍空了出來;在少子化情況下,舉凡像是併校後的閒置校舍,或經營不善的私校,都可以在都市計畫土地變更後,作為社宅或中繼宅。他表示,過去在擔任內政部長時,曾在台北市規畫了5個區域,其中有一塊9公頃的土地就在台北醫學大學正對面及信義區台北101附近。可在此先興建中繼宅,讓住在信義區吳興街老公寓的居民住進去,接著把吳興街老宅拆掉,換成更耐震、低密度建築物,最後再以同樣模式,依序把台北老舊建築物通通淘汰。對於校舍整併計畫,北市教育局說,目前沒有預設校舍整併目標,學校整併涉及親師生共識,但為增進課程及校務發展交流與資源共享,除持續關注各校生源變化、配合市政重大發展與高齡校舍逐年改建的契機,在做未來校舍空間使用整體規畫時,將適度評估導入托嬰、托老及長照等社區需求,避免合併或停辦後衍生空閒校舍釋出問題,確保有效利用校地資源與校園空間。李鴻源說,都更並非簡單事,中繼宅規畫也必須中央、地方合力,內政部需要提出政策,如果要利用軍營則要國防部介入。他說,要鼓勵民眾都更,地方政府無論是透過大量興建中繼宅,或其他方式鼓勵都更,都必須做好通盤規畫並向民眾好好說明,不能每次災害發生當下大家很關注,政府也喊話要積極推動都更,但事過境遷又被遺忘。
403震出新都更1/「大都更時代」淪口號?專家業者提4建議快速翻新北市65萬老屋
403地震後台北市長蔣萬安提出「大都更時代」,獲民眾支持,但台北市30年以上老屋就有65.5萬棟,占比超過7成,要如何全面性更新,須強而有力的配套方式。CTWANT記者採訪多位都更及房產專家,了解都更卡關原因,並彙整提出老屋全面健檢、廣設中繼宅、多推公辦都更、明訂強拆規範等4大建議,多管齊下才有可能真正進入「大都更時代」。這次403地震各地傳出災情不輕,全台統計共開出130件紅黃單危險建築。回顧921地震、2016年南台大地震後,都會震出新的都更政策,但都更腳步仍緩不濟急。國家地震中心曾研究指出,一旦北台灣發生規模6.3以上的地震,台北地區恐會有4000棟房屋倒塌。入行有50年資歷的房市專家李同榮觀察,政府多年來都更政策嚴重問題是「重老不重危」,與下次地震來襲前賽跑,斧底抽薪的作法就是針對35年以上老屋全面健檢,嚴重危屋就進行強制拆除都更。李同榮強調,政府目前對老屋所採取配套只是被動式的補助健檢,沒有強制性,根本發揮不了作用。一般建築採取簡單快篩檢測的費用約每戶7000~8000元,就算台北市35年以上建築60幾萬戶全部快篩,總預算約50億元,「這種攸關人命的預算,應優先編列,再依建築危害程度詳細檢測,分級分類給予輔導補助、改善或強拆。」蔡漢霖表示,很多地主因為都更換不回原坪數,將被迫搬離而不願都更,除了短期中繼宅,他也建議有長達20~30年的長期安置宅,讓地主能在原生活圈長期安心租房子。(圖/報系資料庫、林榮芳攝)都更重建期間,地主擔憂居住問題,中繼宅就扮演重要角色。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中力都更總經理戴雲發就說,目前市場普遍做法是提供租金補貼,讓地主自己想辦法度過房屋重建時期,但租金補貼往往不到位,例如大安區一家4口或3房2廳(舊公寓27坪以上)租金可能要3.5至4萬元以上,而目前建商給地主的租金補貼以舊建物28坪為例,租金補貼約為22400元,地主常還須自掏腰包,覺得麻煩或手頭不便的,就認為乾脆不要改建就好了。戴雲發認為,未來若想大量啟動危老都更,就必須借助中繼宅解決短期安置的問題,而目前中繼宅的租金,也讓一些低薪家庭無法負擔,是否能合理降低租金或補貼也影響都更意願。每個政策的推動都要有整體的配套方案,否則屆時又是空有政策卻無法落實。「不只短期3~4年的安置,中繼宅最好也提供長期20年以上的安心租賃!」台北市都更學會理事長、連雲建設總經理蔡漢霖解釋,有些地主不願都更,不是因為貪婪,是當他沒有辦法室內1坪換1坪的現實考量下,雖然看似都更後資產價值增加,但卻面臨生活空間縮小,得被迫加價買坪數或選擇搬離,他形容這類地主被迫變成「都更難民」。蔡漢霖認為,政府若能提供長期安置宅,未來地主就能有3種選擇,一是選擇住在分回後坪數較小的新房子;若是覺得居住空間不足,可以出售分回的新房後,到房價較低的外縣市購屋;不想搬離原有生活圈的,也能住在政府就近提供的安置宅,前提是政府必須保證能長期租賃,讓地主在財產和居住權都能同時有保障。如何就近提供中繼宅、安置宅,最好的方式就是少子化下廢棄校舍的整併重規劃,如「艋舺學園EOD計畫(以學校改建為中心的社區重整計畫)」。根據北市府都發局提供數據,現有永平中繼宅、基河三期中繼宅和廣慈社會住宅(5%戶數)共3處、440戶中繼宅。雖然北市已在盤點區內34校全面進行相關校舍改建,但似乎速度還不夠快。李同榮認為市府應編列預算強制老屋全面健檢,危屋須強制拆除重建。(圖/報系資料庫)都更窒礙難行,不是對實施、整合者的不信任,就是分配不均,不少地主都希望政府主導公辦都更,更有保障。可是現實是骨感的,過去就遭議員質疑,雙北執行公辦都更的住都中心長期人力不足、也招不滿,再多政策都是紙上談兵;熟知都更市場的人也說,「人力不足下,住都中心的KPI就是不斷辦都更說明會,只能挑成案機率高的案子做。」北市府去年初公告實施「公辦都更7599專案計畫」,將公辦都更受理意願門檻從原有的90%降至75%。雖然被一票專家詬病,降低門檻不代表後續整合工作就會順利,但民眾仍多是寄予期待,期盼公辦都更量能充足、看得到也吃得到。蔡漢霖認為,每個都更案卡關的狀況不一樣,公辦有公信力,民間具有協調彈性,各有優勢,只要政府量能足夠,公辦多推一點樂見其成,尤其像南機場整宅這類較吃力不討好的案子,民間不願推動,更是必須政府進場協助。目前公辦都更也有不少委託民間公司主導和執行計畫,也算是透過政府嚴格把關代替地主篩選合作建商的一種方式,地主不用再擔心遇到「都更蟑螂」或「一案建商」。不管是公辦還是私辦,整合最後階段都會面臨不同意的釘子戶卡關,政府在最後一哩路是否真能以公權力強制執行代拆,也是加速推動都更的關鍵。第一線整合建商鑫建築執行長許峻豪就說,對於送事業計畫書都有很明確規定同意戶要達8成,但代拆辦法卻沒有很明確地訂出比例,往往同意戶都高達9成以上,磨到不能再磨政府才要介入代拆,「為什麼要被遷就在5%、10%的人身上,難道這90%、95%的人的權益就不是居住權益嗎?」他建議明訂可執行代拆的條件,也讓釘子戶不會有恃無恐獅子大開口。
震出無情紅黃單3/災情僅次花蓮「這縣市」黃單到處貼?相較新北卻遭質疑開單標準過嚴
根據CTWANT記者調查,至26日前,403地震全台已開出危險建築紅單77件,黃單153件。細究數字發現,除了震央花蓮房屋受損最為嚴重外,桃園一共拿到66張紅黃單次之,遠勝新北24件。記者採訪桃園、新北兩地民眾發現,桃園民眾笑稱「黃單像符一樣到處貼」,新北民眾則苦喊「牆都破了也沒開黃單」,兩地標準出現天壤之別。根據國土署和雙北市政府最新統計,除了花蓮發出紅單61件、黃單60件最多,第二名竟是桃園8件紅單、58件黃單;新北市共發出10紅單、14黃單,台北市共發出2紅單、17黃單。CTWANT記者調查發現,桃園判定黃單的標準與新北市有落差,桃園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蔡逸勳說明桃園開單標準,只要人常駐留的地方有掉落危險就會開黃單請屋主修繕。(圖/蔡逸勳提供)國土署日前曾發新聞稿解釋紅黃單判定標準,紅單是主結構受損有結構安全顧慮或地基不穩者;黃單是受損情形無結構安全顧慮,「但內部非屬主結構的物件有掉落傾倒傷人顧慮」,或鄰近環境有建築物傾倒疑慮可能受波及等情況。不過新北有多處受災戶即使牆壁破了大洞、屋內受損嚴重,有居住安全疑慮,卻沒被列進黃單管制,地方、中央標準似乎各走各路。CTWANT記者實地走訪土城延吉街296巷的一處老公寓,1樓多戶出現牆壁破洞、位移及明顯裂縫,每回餘震牆壁不斷剝落,卻因為沒有傷到主要梁柱,連黃單的資格都未能拿到。業界有一傳言,因市府人力、經費、中繼宅的量能不足,與負責現勘開單的各技師公會產生默契,提高了開單標準。反觀新北市牆壁磁磚大片掉落,只要非主要樑柱受損,室內屬裝潢部分再如何慘重,都不會被列入黃單範圍。(圖/記者林榮芳攝、受災戶提供)對此,新北市工務局回應,「不太可能吧,如果該開紅單卻不開,住戶也不見得敢住在裡面吧。」評估單位之一的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賴建宏解釋,國土署的說明主要讓民眾概略了解震後建築評估初步判定的原則,紅黃單的震損評估判斷除了結構系統區別外,還需其他層面加以考量,並針對個案逐一檢討才能精準評估損壞等級。新北市建築師公會負責第一線評估的建築師劉獻文也解釋,結構破損一定會是紅單,但黃單的認定可能會造成局部需要撤離或局部仍可使用,在這部分,會考量沒有立即性結構危險、龜裂的部分屬於室內裝修範圍,且屋主在不影響居住安全且可以自己修復的情況下,就不會掛類到黃單;也需要評估災後市府可支應的量能,將救災資源合理分配。「同棟建築局部判黃,對住戶效益不大;整棟判黃,所有住戶要做都更或補強才有共識,不然最終只會有黃單的住戶要負責出錢而已。」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解釋,桃園、新北紅黃單開單數量除了與市民通報數有關外,可能也因為地方技師公會的判單標準不同,讓桃園在數字上看起來受災較為嚴重。(圖/記者林榮芳攝)反觀桃園,PTT和社群網友紛紛PO出不到10年的新成屋竟也一堆被貼上危險建築黃單,與向來號稱地質堅硬的印象有所落差。記者詢問2名在各建築中走跳的桃園房仲,兩人一開口就說,「桃園超多黃單都亂貼,就跟貼符一樣!」「很多是裝飾柱、地磚破、一點點裂縫就被貼單,搞得像危樓!」他們看到新北市延吉街296巷未被貼單的受災戶室內受損照驚呼,「這怎麼可能沒貼單,太扯了!」顯示2市對於開單標準,有很大的差異。CTWANT記者也詢問桃園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蔡逸勳開單標準,他回應,公會依內政部公告的評估表判單,表中有相當清楚的破壞情形與比例數字規定可進行分級,墜落物與傾倒物有危害疑慮將列入黃單。他也舉例,如果是辦公室、客廳、通道等人常駐留的地方,有天花板、燈具物品掉落危險,就會列入黃單。對於2縣市判單標準差異,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結構技師戴雲發表示,雖然紅黃單會有基本的判定基準,但每個地區的技師公會與市府也會討論出一個共通統一性的判定原則,因此或多或少會有區域性的落差。另外也可能是因為市民通報的數量,影響開出紅黃單的數量。恰巧桃園與新北紅黃單最多的土城,地質同為礫石,記者好奇是否有相關?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從地質與震波分析,403地震在台北及桃園的震度都是5弱,由於傳來的震波主頻遍向略高頻,所以台北盆地內軟弱土層並未被激發放大振幅。相對的,土城及桃園地下是較堅實的礫石層,這次反而較容易與較高頻的地震波起反應,而略為放大了振幅。儘管如此,戴雲發仍認為,台北因為盆地效應,當地震來時會搖晃的更久,若碰上大地震,台北還有土壤液化問題,受災情況絕對會比桃園嚴重,只是剛好這次震波、搖晃的方式或人為因素影響,出現不同結果,只能說雙北是萬幸,但不能僥倖。
住宅牛肉辨真假1/雙北候選人都更政見PK 「這項」被批最慘「來亂的」
距離縣市長選舉剩下半個月,電視辯論會上各候選人的政見百花齊放,其中雙北30年以上的老屋近133萬戶,使得都更及危老改建議題,成了「未來市長」交鋒重點。CTWANT記者整理雙北市長候選人端出的政見,包括「預審制」、「中繼宅」,以及承諾「1坪換1坪」等,詢問專家、業者及學者,帶大家辨識政策牛肉的真假。918台東強震重創東台灣,震出全台老屋危機隱憂,尤其首都市長候選人之戰,國民黨蔣萬安、民進黨陳時中、以及前副市長無黨籍黃珊珊等3人,不約而同表示,「上任後首要執行的政策就是都更!」前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提出「優先介入處理危老住宅」,擴大住都中心,設立都更專案小組,建立完善「預審制」,以4年內都市更新核定2成為目標。蔣萬安來勢洶洶,主張現行公辦都更同意比例90%門檻要降低,另就有公共安全疑慮及特殊歷史背景的整宅,專案方式檢討基準容積率,提升民眾參與意願。黃珊珊則延續柯市府政策,提出第三代公辦都更計畫「都更3.3」,為安置都更中的住戶,另設「中繼住宅」。新北市長侯友宜則延續目前「都更三箭」政策,挑戰者林佳龍則喊出「1坪換1坪」「危老都更4年4萬戶」等大方向。雙北市老屋共133萬戶,918台東強震重創東台灣後,候選人都紛紛提出都更政見。(圖/民眾提供)針對以上5名未來市長政見,CTWANT記者以「候選人A~E」代號,採訪第一線執行整合的建商、都更諮商師、匿名的都更單位公務員及學者,被批最慘的就屬林佳龍的「1坪換1坪」。「太空泛,沒有方法,只有口號」「不要再1坪換1坪的口號來亂…到底是權狀坪換權狀坪,還是主建物坪換主建物坪,都講不清楚」「每個地方容積率不同,分配條件不可能拉在齊平的狀態。」就連匿名都更公務員都說,「非所有都更案均可達成,面對都更成本持續飆漲更添難度,且往往造成地主過大期待,導致都更破局。」「雖然1坪換1坪最貼近民意,但實際運作大多不可行。」東龍不動產董事長王棟隆解釋,依目前容積標準及高營建成本,新北市大概只有容積300%的板橋市中心,或房價每坪60萬元以上的地區,4樓以下的老屋改建,才有可能達到「室內1坪換1坪」;就北市來說,房價雖較高,主要容積大多225%,4樓以上產品即便拿到容積獎勵最高50%,也只能換回「權狀坪1坪換1坪」。雙北市候選人提出的都更政見中,林佳龍的「1坪換1坪」受到專家學者及業者最多質疑。(圖/黃耀徵攝)就算是侯友宜的現行政策「防災都更2.0」,同意比率達9成即可申請1.5倍原建築容積,「防災都更當然勢在必行,但是1.5倍的容積上限,相信是很難1坪換1坪。」都更諮商師胡家瑒直白地說。政治大學地政系主任孫振義也說,喊1坪換1坪就能解決問題的時代已經過了,若能做到1坪換1坪,基本上不用政府擔心,自己就能成功。他認為現在已進入多元協助都更的時代,要視個案情況調整政府協助力道與措施,例如輔導協助、公辦都更、代為協調、都市計畫變更、代拆...等。王棟隆認為,目前都更危老改建速度緩慢,最大問題就是分不回原坪數,尤其年長者對於都更後空間變小很抗拒,「台灣營建技術建築高度不是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是提高容積,才有足夠本錢支付營造費用,同時讓原地主能取得室內1坪換1坪以上的空間。」包括蔣萬安也提到檢討基準容積率。孫振義表示,調整基準容積,基本上是都市計畫委員會通過就可以,但具體而言,也不是市政府自己調整,而是說服「市都委會」通過變更,或者立專法(例如:自治條例)通過議會,方可增加獎勵容積。匿名公務員就說,「調整基準容積是屬大事,往往屢遭專家學者批評及監察院糾正,不得不慎。」近年原物料飆漲,使得都更案整合越來越困難,專家、業者認為可以調整基準容積率與獎勵,讓建商與地主都能有更多誘因促成改建的共識。(圖/黃鵬杰、林榮芳攝)針對陳時中喊出「目標4年內都市更新核定2成」及林佳龍「危老都更4年4萬戶」等目標,「(講這話)一定不了解都更為什麼這麼難核定,主要就是代拆戶的問題跟比例原則。」匿名公務員則說,都更關鍵在整合共識,有賴住戶參與意願,時間不可控難預測,數量無法用喊的,以免跳票。另外像是陳時中、蔣萬安都有提到「預審制」,陳時中還提出都更要「正副首長親自督導」,讓業者相當有感,因為從送都市計畫到定案動工,都更流程少則3年多則5年以上,預審制委由建築師或其他單位多個窗口做前置作業,可加快時程;加上正副首長親自督導,有利了解運作實務及改善行政效率。業者也認為擴大住都中心是好事,「但危老推動師素質跟能力都太差了,沒有建商或開發商專業,要有足夠專業人員。」黃珊珊的「中繼住宅」不少業者按讚。鑫建築執行長許峻豪認為,不願意都更改建的地主未必都是獅子大開口,有些是年紀大的老人家,要搬出去找房子租,對他們來說很麻煩,中繼住宅可安頓是不錯的選項。不過,對她所提公辦都更分回一定比例回饋社福,業者擔憂恐降低住戶參與都更的慾望,如何從中取得平衡是關鍵。蔣萬安、陳時中所提「降低公辦都更公權力介入的門檻」,獲得專家業者支持。現行規定公辦都更要90%以上住戶同意,公權力才能介入,「這是民國88年訂的,早該檢討」「降低門檻確實有必要,否則連案子都送不進去根本毫無希望」「同意成數降低也不能太低,最好是8成以上」除此之外,「政府也要有魄力執行(待拆)」。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品嘉建設董事長胡偉良表示,「目前危險建築都更不同意戶規定需要經過2次公部門調處和2次民間調處,之後若仍不能取得共識,公部門可以進行強拆,這個公私協調程序相當的費時耗時。」「不管是都更或危老,講求的是時間跟效率,都是為了要跟大型災難的發生賽跑。」許峻豪說,台灣超過30年以上老舊建築太多,已不符合921地震後的耐震規範,加上專家學者已示警未來一定會有海溝型的強烈地震發生,所以任何形式的改建,都是未來災難發生時可降低傷亡人數的提前防範。
住宅牛肉辨真假2/社宅租金折扣戰搶票 「這些政見」連公務員都轟「不公」
雙北高房價是年輕人、弱勢族群的噩夢,為要與基層站在同一陣線,市長候選人紛紛打出政見王牌「社宅政策」,包括「校地改建社宅」「社宅租金成頭期款」,以及執行率掛蛋打大家卻搶推的「青銀換居」。這些政策牛肉是否「以假亂真」?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專家,答案是「知易行難,挑戰在後!」據內政部訂定社宅目標,台北市為26,000戶、新北市為33,000戶,至今達成率分別為78.6%及26.8%,距離目標仍有段距離,不過,年底雙北市長選舉的候選人卻勇於開支票,且越開越大張,台北市陳時中承諾要蓋40,000戶,黃珊珊、蔣萬安喊出50,000戶;新北市侯友宜承諾45,000戶,林佳龍則高喊要蓋53,500戶。除了社宅戶數總量,雙北市長候選人還拚上社會宅租金折扣戰。林佳龍打算4年內動工20,000戶社宅,其中3,000戶在捷運沿線,另外社宅租金以建物周邊平均租金7折為原則;侯友宜則延續現行多元取得、多元運用、多元選擇的社宅政策,社宅租金一般戶為市價8折、優先戶64折。首都之戰,陳時中主打盤點市區低度使用公有土地興建社宅,並調降社宅租金10%,租金補貼每月加碼1,500元;蔣萬安強打「青銀換居」,並優先提供生第2胎並符合資格家庭優先入住社宅,租金至少打8折,還要保留更高比例社宅戶數給40歲以下民眾;已繳租金可當作頭期款取得社宅地上權,則成為黃珊珊的亮點。針對以上5名雙北市長候選人政見,CTWANT以「候選人A~E」代號,採訪學者、民間團體及匿名的社宅單位官員,大多認為「政見方向對了,但知易行難,後面的路才是挑戰!」「租金折扣的政見方向,可朝『量能付費』(以收入決定租金)考量。」「社宅的核心價值是『可負擔租金』,以收入設算可負擔租金,應該讓弱勢民眾也『住得起』!」住宅推動聯盟研究員廖庭輝表示,部分縣市目前採「身分別」並連動市場租金的計算方式,這對邊緣弱勢族群來說租金負擔仍過重,若改以收入制定租金公式,能避免不同所得繳相同租金的「垂直不公」,也不會造成不同社宅間的「水平不公」。有關銀髮換屋的政策,需要花很多時間培養信任度與陪伴年長者整理衣物,專家認為最重要的是社福單位要介入。(圖/讀者提供)對於陳時中的租金補貼加碼,廖庭輝提醒,不宜採齊頭式補貼,「租金占收入比例高的都是弱勢族群,錢要花在刀口上,有些租屋族根本不需要補貼。」他肯定陳時中所提,實地訪查蝸居家戶協助搬遷或舊屋新建,及包租民間機制優先給租屋困難對象等政策,「目前包租代管業者多會挑房客,因此支持政府將包租代管中某一比例戶數作為特殊安置之用。」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表示,蔣萬安的「第2胎並符合資格家庭優先入住社宅」,或黃珊珊的「已繳租金可當作頭期款取得社宅地上權」等,最終都會面對「社宅數量不足」的根本問題,量大時會排擠青年及弱勢家庭的權益。就社宅租金成為房屋地上權頭期款的政見,「這有公平正義跟合理與否的問題」,一名匿名社宅單位官員點出關鍵,「全台社宅多是政府融資興辦,沒有道理花公家的錢讓抽中社宅的人邊租屋邊買房」,如果能夠引進國外民間興辦社宅則有機會實行,讓社宅住戶等同於這一建案的股東。土地稀有向來是頭號問題,「經過中央這幾年瘋狂獵地蓋社宅,未來空餘土地更少,更沒有機會可做這種嘗試。」這名官員說。政治大學地政系主任孫振義認為,居住社宅多年後,民眾一旦失去社宅可以居住,也就只能回到租屋市場,除非民眾打定主意一輩子租房子,否則,若還有打算購屋,參與「住社宅存頭期款計畫」讓民眾有機會脫貧,不見得是壞事;但在社宅數量已不足的處境下,讓民眾以租金抵付取得「社宅」或「社宅地上權」仍將稀釋社宅數量,應再慎重考慮。關於台北市社宅用地取得管道,黃珊珊、陳時中都提出TOD(大眾運輸導向都市發展)及EOD(市有建物及用地整合運用導向都市發展)方案取得社宅。「這是目前北市繼續蓋社宅少數的解方!」呂秉怡表示,北市幾無可開發公有素地,柯市長任內也朝此方向努力,少子化下利用閒置校地整合改建取得社宅,學校單位反彈大,南機場忠義國小是少數改建多元社福園區的成功案例,但整合非常困難,事倍功半,「方向是對的,但快不了!」忠義國小原打算改建為拆遷戶的中繼宅,不過當地居民反對,經過多年爭取後確定改建多元社福園區,但想透過EOD增加社宅供給,專家認為雖是目前少數興建社宅的方式,但是速度想必不會太快。(圖/報系資料庫)讓社福系統NPO深度導入社宅的「合作共居」趨勢,黃珊珊、陳時中的政見都有提及。呂秉怡解釋,社宅管理單位為都發局,對社福系統沒有概念,由非營利團體承租社宅,再轉租給服務對象,並且由該組織直接協助解決弱勢家庭生活上的困難,長者、單親、受暴家庭都能用這樣模式操作,「這屬於社宅營運管理層面,可行,但此實驗方式的模式仍待發展中,目前並非大規模解決策略。」另外北市的「青銀換居」政策早已上路,因無人申請執行率掛蛋挨轟,但黃珊珊及蔣萬安仍列入政見。「青銀換居」失敗關鍵在於長者居住議題是社福非住宅政策,呂秉怡分析,台灣負責單位卻是管硬體或空間的都發局、都更處、建管處,從關懷人群出發的社會局則無力顧及銀髮換屋此類預防性社福工作。「絕大多數長者對換生活地點都是抗拒到最後一刻,直到身體真的不行、沒人照顧、自己下不了4、5層樓公寓,才會被迫而轉換到安養中心或醫院。」多次幫年長者搬家的他分享,長者家裡有很多看似無用的破損物品,卻是他眼中有紀念意義的寶貝,搬到間較小的社宅前,老宅物品的斷捨離,就是一段搏命過程,因此從實務經驗,呂秉怡對「青銀換居」的經營做法打上問號。呂秉怡表示,候選人都是精算師,看到了台灣長者受困無電梯公寓已是嚴重的社會現象,但換居政見執行不易,台灣高齡社會的海嘯來得太快,政府及候選人急著端出的共老共居、替代家庭政策,75歲以上高齡者心理上都還沒準備好,成功案例有限,或許再過十年接受度會更高。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表示,長者受困無電梯公寓是非常嚴重的社會現象,用換居政見雖能打中長輩心中無奈,但執行不易,需要更多配套。(圖/呂秉怡提供)
超過20年問政經驗 黃珊珊推都更主張「中繼宅」
無黨籍市長候選人、曾任柯P副手的黃珊珊,日前接受CTWANT專訪,她自嘲,她對成為藍綠夾殺「棄保目標」,早已見怪不怪,但自家內部民調她就是穩穩坐二望一,她呼籲「怕綠營漁翁得利」的市民要勇敢做自己,「就投你想投的人、做你想做的事,當自己的主人」。
笑看棄保1/內部民調坐2望1 黃珊珊:怕綠營漁翁得利的人要勇敢做自己
從近期各方民調觀察,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黃珊珊和陳時中的三腳督局勢裡,三人互有勝負,但彼此的差距並不大,因此外界認為策動「棄保」才是這盤棋局的逆轉關鍵。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在CTWANT專訪中,淡然地看待自己被設定為藍綠棄保標的,她信心十足地強調自己家內部民調就是坐二望一,並呼籲「怕綠營漁翁得利」的市民勇敢做自己,「投你想投的人、做你想做的事,作自己的主人」。日前北市強雨造成百齡橋堤外停車場數十輛車遭淹沒,柯市府遭轟螺絲鬆了,民進黨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更放話「我當市長、堤外有人車,不會關水門給他淹」,曾任柯P副手的黃珊珊看不下去,指陳不懂規定,陳卻怒嗆「妳最懂,市民車被淹、是在懂瞎毀」,引發外界臆測陳時中是否民調落後、急了,「懂瞎毀」就是在替「棄黃保陳」熱身,未來綠營批黃火力可能更強。投入台北市長選舉的國民黨蔣萬安、無黨籍黃珊珊和民進黨陳時中三方勢均方敵,外界一致認為「棄保」將是這場選戰的關鍵密碼(圖/黃威彬攝)陳時中雖嗆黃珊珊「懂瞎毀」,但細數黃珊珊從政資歷,從律師、六連霸北市議員,成為柯P讚不絕口的副市長,破20年以上的政壇資歷,比起未任民代、公職資歷集中衛福部的陳時中而言,若單純論市政,黃的經驗遠比陳更豐富。黃珊珊在接受CTWANT專訪過程中,展現對市政的嫺熟度,尤其是自陳水扁以降的歷任北市長公認最棘手、市民覺得最看不見希望的都更議題,公安議題,甚至中美角力下的北市經濟前景。她都能在不看幕僚「擬答」下侃侃而談。暫且不論柯文哲市政評價,黃珊珊絕不會說出類似「堤外有車絕不關水門」這類聽來驚世駭俗的說法。幕僚也很有信心的透露,黃珊珊積累的市政經驗,就是她電視辯論的「秘密武器」,也期待黃當天把蔣萬安與陳時中「問倒」。 只是「禍福相倚」,柯文哲的市政評價仁智互見,黃珊珊自然也要概括承受,但她也努力透過不一樣的政見,回應政敵逼問她「若真有心、為何當副市長不推」,「都更」就是一例。其實台北市在柯P任內的都更戶數,已是全台之冠,但是與北市40年以上老公寓佔總量比例破四成四的現況相比,仍引發市民批評。對此,黃珊珊競總近日在網路上強打黃與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的都更廣告,兩人站在台北市後火車站窳陋建築物前說明,引發許多早已對都更不抱任何期待的民眾一探究竟。黃珊珊直言,都更的問題不在法令、也非容積率獎勵,而是住戶需求百百種,有不想離開熟悉環境的、有擔心沒錢改建,有擔心點頭都更卻看不到新宅落成的,因此,他援引李鴻源防災型都更主張中的「中繼宅」概念,當選後要在北市12區,各自尋覓合適地點(例如廢棄的中小學、舊旅館)興建中繼宅,讓危老住戶居民先搬遷至中繼宅,更新完再搬回去,優先試辦的可能就是原廣慈博愛院基地上的新社宅,提供附近有都更急迫需求者當成中繼宅,透過公私合力,跨出北市老舊社區改建的第一步。黃珊珊也說,她深知都更的難度與複雜,不會喊出「四年蓋X戶中繼宅」的口號,但她會用實際行動迎戰這個攸關公安、市容、少子化甚至房價議題的「複合性難題」,並拿出成績,讓北市危老改建、都更不再總是只有口號的燙手山芋。台北市老舊社區林立,不僅生活空紊亂,連消防車出入都困難,影響到及時救災時效,都更問題不只是居住正義和尊嚴,也是一項重大社會風險,黃珊珊偕手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宣示,以中繼宅加速都更腳步。(圖/翻攝黃珊珊臉書、黃耀徵攝)
台北這區老宅都更難 但越陳越香多次登上大螢幕
40年以上老屋哪裡最多?台北市佔比達六都的36.9%,平均屋齡為34.6歲,其中萬華區老宅右佔全區一半以上,萬華充滿歷史性的故事與建築,經常為廣告及電影前來取景拍攝。根據統計,萬華現存老屋佔比達51.1%,等於2間中有1間是老房子,平均屋齡也高達38年,可謂台北市最有古早味、最具歷史的一區。除了電影「艋舺」取景的清水巖祖師廟、剝皮寮外,萬華還有西門漢口街二段及中華路二段南機場公寓兩處老公寓也成打卡新熱點,其中南機場公寓更是「露西」、「海馬洗頭」等多部電影取景地。剝皮寮老街保留美麗的牌樓、女兒牆及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在艋舺電影上映後爆紅,成為熱門景點。(圖/報系資料照)此外,環河南路和平西路口,保有1970年復古感的華江整建住宅,2樓住戶打開家門就是一條200公尺長的環狀騎樓,串聯十字路口的4棟整宅,也因社區中有環形天橋,成為台灣早期經典代表,常作為電影拍攝舊時代故事的取景。近年萬華受到雙子星開發和西門町重現風華,商業價值提高,以及萬大線利多帶動,不少建商積極都更推新案,5年內新成屋比例已達4.6%,佔比為北市各行政區最高,但部分如華江整宅、南機場公寓等老社區,卻因量體過大都更意見難以整合,只能讓老宅繼續越陳越香。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華江整宅戶數大,不少屋主年事已高,或是本身經濟狀況不充裕,若要配合都更,還有後續中繼宅配套問題,加上有些老居民心態保守,往往抱著「一動不如一靜」;而南機場公寓弱勢、投資客交雜,整合上除了照顧弱勢是項難題外,其中不乏據地為王的既得利益者,都更後這些不在權狀上的空間就無法使用,因此整合困難。華江整建住宅全世界獨有環形天橋,共120支樓梯像迷宮,特殊設計成為不少廣告、電影熱門取景處。(圖/林榮芳攝)張旭嵐指出,40年以上老屋因屋齡高,一般自住族群因安全顧慮,也擔心未來轉手不易,因此購入意願低,不過若老屋所屬地段便利,仍有置產族願意買來將內部稍作裝修後出租,現階段有收租效益,長遠還有都更價值。萬華區域風貌充滿歷史故事和時代文化,都更短期內推行不易仍將持續呈現新舊房舍交融的城市景觀,萬華未來還會成為哪一部電影大片的拍攝場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