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 美國 中美貿易戰 川普 關稅 半導體![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9/393719/sm-4c51a099eaa6ffe59e3bc2c76b09c227.jpg)
試探對方底線 中美談判預料數月內將展開
美國對大陸商品加徵10%關稅,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學者認為,美國加稅可能在試探中方底線,預料中美在數月內將展開談判,而人民幣匯率貶值幅度可望低於10%。美國總統川普再次揮舞關稅大棒,北京如何應對衝擊?香港《大公報》引述國際問題專家周虎城分析,在川普期望上任百日內訪中的談判期間,他對大陸加徵關稅可能是摸索中方對美政策底線的嘗試。《香港電台》引述經濟學者徐家健表示,美國對大陸貨品加徵10%關稅同時,也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更大幅度關稅,這些關稅會被消費者及生產商吸收,不致過於削弱大陸貨品競爭力,預料中美雙方將在未來數月談判磋商。回顧川普在2018年第一個任期內掀起的貿易戰,當時中美的談判團隊密集往返北京與華盛頓。時任中國主管經濟的副總理劉鶴,他同時是中美貿易談判的中方首席代表,當時曾對美方提出多項要求,包括停止對中國收購美國公司敏感技術公司的調查、停止威脅對1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等。對於山雨欲來的貿易戰,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指出,中國有信心應對外部衝擊。中國透過年底推出的新政策,提振內需、提高抗擊外部衝擊能力,更能有效應對美國加徵關稅的衝擊。徐家健表示,因應美方目前的加稅幅度,人民幣貶值壓力較預期小,相信中國人民銀行對人民幣貶值的幅度會少於10%。他認為,目前市場上的不確定因素,或要幾個月才可以逐步消化。受美國加稅影響,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現出一定的波動態勢。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徘徊在7.2513附近,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則報7.3216。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認為,雖然人民幣匯率面對關稅等威脅,但若有足夠政策支持,匯率有望保持相對穩定;此外,中國監管層也有充足工具管理人民幣匯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93565/sm-f792349f763c33ad75814abc36427c57.jpg)
川普對加墨中「徵收進口關稅」!還附加報復條款 後續影響一次看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1日履行了他競選時的承諾,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以阻止非法移民和毒品從這些國家進入美國。根據川普簽署的行政命令顯示,關稅將於美東時間2月4日凌晨12:01之後生效。川普1日在海湖莊園簽署了3項行政命令,宣布將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並對加拿大的進口石油及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所有關稅均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白宮官員解釋,如果受影響的國家採取報復措施,關稅稅率將會再提高。據悉,川普1.0早在2018年後的中美貿易戰期間,就援引IEEPA要求駐華美國企業離開中國。該法案賦予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期間管理進口的權力,無需國會批准即可加徵關稅。英國衛報指出,目前尚不清楚會有多少上述國家的進口商品項目會被課徵關稅,且川普可能會對石油和天然氣進口等部分產業實施豁免,或將關稅限制在特定範圍的進口商品。尤其川普的某些顧問似乎還不確定是否及何時要徵收關稅,例如曾出版《致命中國》一書的川普高級貿易和製造業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就在1月31日告訴CNBC:「我無法告訴你加稅的具體時間。」由於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品進口國,截至2022年,美國進口商品總額達3.2兆美元,因此川普認為,對個別國家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將有助於抵銷「國內減稅鬆綁」所帶來的財政赤字擴大,不過他的主要目標還是「以關稅為談判籌碼」,要求它國加大對本土的投資及進口美國產品,以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重振本土製造業和創造更多就業,同時打擊中國的出口經濟。雖然川普視關稅為強而有力的籌碼,但代價高昂,這意味著進口商可能會將關稅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導致國內通膨再起。例如加拿大是原油主要出口國;墨西哥出口大量新鮮水果和蔬菜,同時也是美國最大的汽車零件進口國,而中國則是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等電子產品晶片的主要出口國。總體而言,2023年美國從這3個國家進口了價值1.2兆美元的商品。成立於1937年的非黨派、非盈利智庫「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預估,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 25%的關稅以及對中國加徵10%關稅,將讓美國的進口關稅總稅收增加1.2兆美元,然而最終還是要由美國進口商及消費者來買單,並推高進口產品及原材料的價格,加劇國內通膨危機。對此,加拿大和墨西哥領導人表示,他們將與川普政府合作,解決他對移民和非法毒品問題的擔憂。加拿大稱,正在與美國官員就建立「北美芬太尼打擊部隊」進行談判。同時,墨西哥也聲稱將成立類似的移民取締小組。如果這種妥協對川普來說還不足以撤銷關稅,加拿大和墨西哥可能就會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這將損害美國企業的利益。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曾在1月31日透露,加國將對美國採取「有力但合理」的關稅報復。回顧2018年川普對墨西哥鋼鐵和鋁徵收關稅後,墨西哥也對美國的豬肉、起司和其他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希望以此報復性地損害美國企業的利益,美墨2國最終也在2019年達成新的協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6/393456/sm-68cc512522ac6d6fe621e12d54ef696b.jpg)
川普對台晶片徵100%關稅 美智庫:反加速美科技業外移、物價漲
美國新任總統川普抨擊台灣壟斷晶片生意,打算對半導體課徵全面關稅,甚至可能高達100%,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華府智庫警告,此舉不僅不會使台灣半導體業者遷往美國,反而可能加速美國科技業外移,美國企業與消費者會是主要的受害者。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副總裁Stephen Ezell指出,川普政府的想法是如果台灣晶片的關稅提高到100%,台灣半導體廠將轉移至美國以避稅。但他認為,如果美國對印度或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徵收較低的關稅,台灣企業只會把工廠遷往這些國家,未必會遷往美國,或者美國公司將向其他外國公司買半導體。Stephen Ezell指出,如果台灣半導體遭遇重大變動,包括地震、軍事衝突及關稅,都可能使美國邏輯晶片價格上漲高達59%,且經濟學家檢視美中貿易戰的結果,兩大國皆承受經濟損失,同時消費者也面臨物價及商品價格螺旋上漲的困境。他更指出,關稅也會讓使用台灣晶片的美國公司付更高的價格,除非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境外以避免關稅,否則成本將提高。事實上,對於依賴台灣半導體的美國公司來說,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境外是理性的經濟選擇。Stephen Ezell直言,若川普大打關稅戰,對方報復性的關稅措施及高成本壓力將抵銷所有好處,對台灣半導體課關稅將適得其反,削弱美國科技業的競爭力,最終讓產業被迫外移。Stephen Ezell向川普政府喊話,美國根本不需要針對半導體祭出關稅措施,因為美國已經是主要的生產基地之一,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已陸續在美國設廠,台積電計畫砸下650億美元建造3座先進半導體工廠,為此已有14家供應鏈業者跟進赴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93443/sm-f676e0ee0d570f9b3e7fd48ecb9d587d.jpg)
川普提議對台灣半導體徵收100%關稅 華府智庫預言:將適得其反
美國總統川普1月27日提議對台灣生產的半導體徵收高達100%關稅,同時嚴厲批評了兩黨過去共同制定的《晶片法案》。對此,長期關注工業和技術相關之公共政策的華府非營利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指出,如果川普針對台灣進口晶片加徵100%關稅,不僅不會促使台灣半導體和電子產業轉向美國,還會引發全球跨部門的關稅戰、增加美國人的成本、損害美國科技公司利益,並在關鍵時刻破壞與重要盟友的關係。ITIF的全球創新政策副總裁埃澤爾(Stephen Ezell)在1月28日撰文分析,川普的假設是,如果他對台灣半導體的關稅提高到100%,台灣半導體製造商將轉移到美國以避免被徵收這些高昂關稅。但如果美國對來自印度、日本或馬來西亞的半導體進口徵收較低的關稅,台灣企業就會將工廠遷往這些國家,而不是回流美國,又或者美國公司將必須從其他外國公司購買半導體產品。此外,如果對中國進口晶片徵收低於台灣進口晶片的關稅,川普將會幫助中國半導體製造商,因為他們向美國市場出口的產品成本就會更低。因此,要使這項政策真正發揮作用,川普就必須提高所有半導體進口的關稅,而這可能會導致全球針對半導體產業開打關稅戰。與此同時,此類關稅將在短期內增加美國消費者和生產商為一系列消費品和工業製品所支付的價格,首當其衝的便是汽車、電腦和製造業至關重要的晶片。202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44.2%的邏輯晶片進口和24.4%的記憶體晶片進口來自台灣。預期台灣半導體進口的任何重大中斷,都可能導致美國邏輯晶片價格上漲高達59%。由於晶片對無數產品至關重要,因此擬議的關稅將迅速提高許多日常用品的價格。不僅如此,加徵關稅還會提高使用台灣進口晶片的美國公司的成本。2016年,總部位於美國的資通訊技術(ICT)公司,包括蘋果、博通、高通、英特爾、輝達、賽靈思等,佔全球無晶圓廠半導體製造需求的65%左右。除非他們將生產線轉移到美國境外以避免關稅,否則關稅戰將加劇他們的生產成本。事實上,依賴台灣半導體的美國公司將產能轉移到美國以外,以經濟理性來看是合理的。除了經濟損失之外,認定外國公司或美國進口商,將取代美國消費者承擔關稅上調之成本的幻想,也非常不切實際。例如,2021年12月,經濟學家費格鮑姆(Pablo Fajgelbaum)和坎德爾瓦爾(Amit Khandelwal)評估了中美貿易戰對2021年的預期影響,結論是「美國消費者因進口商品關稅上漲,而首先面臨了加稅的影響」,且貿易戰降低了美國和中國的總實際收入。另外,2019年10月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大部分都轉嫁給了美國進口商。埃澤爾還認為,針對台灣半導體加徵關稅,在短期內對促進美國半導體製造業發展作用不大,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任何影響也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實現。沒有一家半導體製造商會簡單地關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晶圓廠並將其遷移到美國,又或者在這裡建造一個替代的晶圓廠。因此,關鍵問題在於未來能在哪裡建造新的半導體廠,而這將是公司根據需求預測提前數年做出的決定,且設廠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川普總統似乎認為關稅是晶片製造商在選擇新半導體工廠的地點時考慮的主要因素。但正如ITIF過去分析的,生產半導體可能是製造業中最複雜、最昂貴的浩大工程,其中最先進的半導體工廠的建造成本超過300 億美元。因此,在進行投資時,半導體製造商不能犯錯,並會仔細評估多達500項因素,包括人才、稅收、貿易和技術政策,以及監管、環境和勞動力市場條件,然後才會做出決定。毫無疑問,關稅是一個因素,但公司優先考慮的,往往是晶片生產所需的大量零件零關稅,而不是晶片本身。單憑關稅還不足以證明,為了應對美國的關稅戰,搬遷價值200億美元的晶圓廠或選擇回美國設廠,是一項明智且合理的選擇。埃澤爾還點出關鍵,川普認為美國在全球科技生態系統中永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事實卻表明,從1990年到2020年,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生產中的佔比下降了70%,僅剩10%至12%。如果川普真的大幅提高所有ICT產品的關鍵零件之成本,那麼很可能會損害所有依賴該零件的美國製造商,包括ICT領域和其他領域。事實上,它可能會使製造業進一步遠離美國,而不是使其回流。根據201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面臨高關稅的美國製造業往往會失去更多工作崗位,因為更高的投入成本和報復性關稅,抵消了進口保護的好處。川普對台灣半導體徵收關稅將完全適得其反,削弱美國科技業的競爭力並使其加速轉移到海外。埃澤爾表示,川普或許根本不需要關稅。事實上,從川普第一屆政府開始,美國就已經說服台灣領先的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在美國進行大量投資。台積電已計劃投資65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3座最先進的晶圓廠。為了支持這項舉措,14家台灣半導體投入品(如化學品、氣體等)製造商已在美國建立了業務。換句話說,川普不需要威脅徵收關稅來吸引更多的半導體製造企業回到美國,美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半導體製造地點之一。川普聲稱,這些外國半導體公司非常有錢,因此不需要《晶片法案》的資金。但這不是重點,因為在美國建造和營運半導體工廠的成本,比美國的亞洲競爭對手高出30%左右,這就是為什麼兩黨要共同制定《晶片法案》,並透過25%的投資稅收抵免,以及390億美元的捐贈和貸款來解決這項難題,彌補這些企業在美國設廠的成本與損失。埃澤爾提醒川普,需要謹記的是,「問題始終是中國!中國!中國!」這應該是他關稅和貿易政策的重點,而不是拿來對付像台灣這樣的盟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8/393448/sm-b6864eb5f26dc3a54d9d06017eea1ae1.jpg)
中國AI助理DeepSeek獲佳評成政治陰謀論 美媒:北京意圖導向出口管制失敗
中國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開發的AI助理一推出便大獲好評,對於美國晶片管制是否有效限制中國AI發展,科技業界議論紛紛,也有人揣測此時發布DeepSeek,是「北京意圖宣示美出口管制無效」的政治陰謀論。路透社等媒體報導,自DeepSeek-V3推出以來,這款人工智慧應用程式在美國用戶中人氣激增;法新社報導,DeepSeek具備許多西方競品的功能,例如撰寫歌詞、協助制訂個人發展計畫,甚至能根據冰箱裡的食材生成食譜。美國AI新創公司Scale AI執行長亞歷山大.王(Alexandr Wang)告訴財經媒體CNBC:「我們發現…DeepSeek表現得最出色,可能與美國最優秀的模型表現不相上下。」DeepSeek的良好表現,已引發美國科技業高層對科技出口管制有效性的質疑,雖對大陸設下嚴格的半導體制裁措施,但無法阻止大陸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經濟學人指出,美國面臨極大壓力,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應對措施,其中一項是考慮放棄出口管制措施,才能長久維持領先優勢。從華為在全面封鎖下還能生產5G旗艦型智慧手機,到新創公司DeepSeek推出性價比高的AI模型,屢屢證明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存在漏洞,嚴格措施只能拖慢大陸發展,無法完全遏止。報導認為,美國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措施,包括解決建設資料中心的法律障礙,改革國防採購制度,加速人工智慧應用,甚至考慮放寬或放棄出口管制措施。當拜登卸任前再次擴大出口管制措施時,輝達副總裁Ned Finkle撰寫專欄文章批評此舉只會損害美國經濟、倒退削弱競爭力,最終讓對手得利。代表亞馬遜、微軟和Meta等科技巨頭的資訊科技產業委員會(ITI)也公開表示,拜登的新規定會讓美國企業銷售相關產品至海外的能力受到限制,被迫將全球市場讓給對手。不過美國政治媒體Politico報導,DeepSeek崛起時機具政治性,北京可能正在向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發出訊息。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AI專家艾倫(Gregory Allen)對Politico說,2023年時任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訪中期間華為推出新機一樣,「也就是科技貨真價實又令人印象深刻,但時機是出於政治動機」。艾倫說,這麼做的目的是試圖改變美國新政府政治敘事,意圖讓外界認為出口管制已失敗,應該放棄相關管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89388/sm-52068098fa1c9429feadb784f1d200d7.jpg)
英業達年營收破6千億創新高! 董座葉力誠:AI+機器人不落後
英業達(2356)集團12日在台北小巨蛋舉辦50周年旺年會,創辦人葉國一、董事長葉力誠、總經理蔡枝安與事業群主管出席。因CES剛落幕,對於輝達黃仁勳提出的AI和機器人趨勢,葉力誠表示,洞悉產業趨勢很重要,因此都有進行研究與準備,英業達不會在此落後。英業達董事長葉力誠。(圖/黃耀徵攝)集團旗下包括英業達、英華達、無敵科技(8201)及英研智能等,超過1萬名集團員工與親友參與旺年會,由阿Ken與楊千霈主持,表演嘉賓包括舞鈴劇場、吿五人、動力火車、理想混蛋,表演壓軸是陶喆。英業達成立於1975年,當時營業額約2億美元,而今突破200億美元。葉國一送獎牌給工作40年的董事李詩欽。葉國一表示,非常高興大家聚集在小巨蛋,歡慶英業達平安健康走過半個世紀,非常感謝所有董監事、經營團隊與所有同仁的努力,以及一直陪伴我們成長的協力廠商、照顧我們壯大的客戶,未來日子還很長,希望能共同手牽手、心連心,創造更輝煌的日子。英業達2024全年營收6462.86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增25.55%。蔡枝安在記者會表示,主要還是受惠於AI伺服器的營收成長40%,2025年持續看好,不過在整體營收來說,畢竟川普和地緣政治變數很多,要維持25%的成長還是有些難度,內部預估還是比較保守。但他看好車用電子部分,在全球布局較早,包括在墨西哥、捷克、上海等都有認證,2024年在車用營收大約增加近40%,預計今年至少成長3倍以上。對於美國新總統川普即將上任,可能出現的關稅壁壘問題,蔡枝安表示,英業達在台灣、中國、墨西哥、捷克、泰國、馬來西亞、越南都有生產基地,可以分散風險,畢竟不可能一口氣就全面課徵高關稅,2025年佈局已就定位,就等川普關稅政策宣布,再決定是否會在美國設計生產基地,他透露已針對美國製造做評估,德州是可能的據點。目前英業達在海外各地都有擴產規劃,目前最重要的包括墨西哥廠,主要是PC、車用,會持續增設生產線,泰國則是新的生產基地,伺服器工廠去年10月完工,NB廠房今年10月會蓋完,越南據點也在進行。剛從美國CES展回來的英華達董事長何代水表示,看到智慧眼鏡結合AI與通訊,會是蠻不錯的機會。而過去5G是中國廠家的一枝獨秀,但隨著中美貿易戰,歐洲跟美國的5G廠家有望起死回生,許多業者都是英華達的客戶,有很好的機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6/384496/sm-7858234c966fa025d8a2b81c523db786.jpg)
「蛇」來運轉明年聚焦AI變現 法人:科技股領軍成投資關鍵
台股持續多頭格局,今年初加權指數從17000點起漲,一度突破24000點,法人看好在台積電技術領軍、台灣供應鏈享有 AI 紅利下,台股指數2025 年有望再創歷史新高。川普明年1月就任美國總統,將推出高關稅政策,影響全球經貿市場,加上地緣政治緊張、中美貿易戰攪局,為市場帶來許多變數。不過專家認為,AI發展趨勢不可逆,明年投資關鍵字仍為AI,輝達與台股相關AI供應鏈是主要投資標的。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目前最確定投資方向還是AI。明年股價波動劇烈,因為川普上任後會推出很多政策,增添市場變數,包括增加關稅、驅逐移民、降低企業稅等,只要美股動盪,就會外溢到其他國家,促使投資人轉買防禦型的標的。研調機構TrendForce指出,若估算 AI 伺服器產值,AI 伺服器 2024 年的產值將達逾 1870 億美元,年成長率高達 69%,2025 年 AI 伺服器出貨成長將逾 28%。受惠 CSP 及品牌客群對建置 AI 基礎設施需求,估計 2024 年全球 AI 伺服器出貨成長可達 42%。2025 年在 CSP 及主權雲等高需求下,出貨年增率可望超過 28%,占整體伺服器比例達 15%。盤點AI供應鏈,包括上游的台積電、日月光投控,以及組裝的廣達、緯創、鴻海,散熱與機殼包括奇鋐、台達電、富世達、雙鴻、晟銘電。外媒認為,美國四大CSP將持續投入AI基礎建設和AI相關研發,預估達到2700億美元,年增22%以上,零組件和ODM廠都持續受惠。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82457/sm-1e2c25bf7768f2e1126ebf9a55a266b8.jpg)
中美貿易戰2.0一觸即發!人民幣擬放手貶值 因應美關稅戰
面對中美貿易戰2.0一觸即發,路透引述消息人士說法,北京準備在2025年對匯率政策作出重大調整,放棄堅持多年的穩定匯率政策,盼透過人民幣貶值來應對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大幅提高對華產品關稅的衝擊。專家研判,人民幣難逃貶值命運,亞洲各國貨幣也將隨之下跌。相關消息人士向多家外電透露,人民幣匯率政策可能轉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政府已意識到,不可輕忽川普的關稅威脅,必須採取力度更大的經濟刺激措施加以應對。川普近日再次宣稱準備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10%進口關稅,並可能逐步提高至60%。面對此嚴峻局面,北京認為讓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可降低中國出口產品的實際價格,抵消一部分關稅影響。路透直言,「這將是中國明年貨幣政策的基調。」消息人士直言,中國人民銀行已考慮讓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跌至1:7.5水準。另有分析稱,至2025年年底,將跌至1:7.37;具體跌幅要視川普加稅的幅度而定。事實上,鬆綁人民幣匯率的管制力度,也可在最近一次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找到蛛絲馬跡。該會議表明,明年將採取「適度寬鬆」貨幣政策,這是近14年來大陸首次公開提出這樣的貨幣政策立場。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認為,除非中美兩國撕破臉、拚個魚死網破,否則,大陸官方不會這麼快就鬆手任由人民幣貶值;若一下子放任人民幣貶值,只會讓川普更火大,當心上任祭出組合拳,一拳打得比一拳重;羅瑋強調,需要多點時間觀察。羅瑋分析,近期人民幣貶值,主要是貿易戰風聲四起,不僅外資竄逃,大陸投資人在預期心理下,將人民幣資產陸續移轉出來。川普2.0將上路,人民幣難逃貶值的命運,亞洲各國貨幣也將隨之下跌。近來韓元因政經局勢的變化貶勢最凶,泰銖、印尼盾貶值也相對明顯;而國人最關心的新台幣走勢,羅瑋認為,台灣有AI、資通訊產業支撐,外資配置新台幣仍會有一定的比例,加上AI相關產業的出口表現或企業盈餘與獲利等,金融市場會有所期待,因此,新台幣貶值幅度會較其他亞幣相對小,走勢也會相對穩健。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74404/sm-063c4ffeb850b564fefb1fc3da9618bb.jpg)
川普確定勝選!會計師稱台積電「在美設廠也沒用」 供應鏈將迎3大轉變
2024美國總統大選雖然仍在開票中,但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幾乎已經確定當選。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表示,川普入主白宮後,台廠需要面對的挑戰更大,「台積電在美國設廠也沒用」,並認為過去談到的優惠「恐怕生變」!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傅文芳認為川普壓倒性的當選,將對台美情勢帶來極大轉變,台廠供應鏈要注意「租稅」、「國際經貿情勢」與「政府補貼策略」等3大挑戰。首先,據傅文芳觀察,川普所屬的共和黨主張對企業、富人減稅,對於在當地經營的台灣人或台廠而言,都需要進一步諮詢確認相關制度是否變化。其次,川普本人就是「保護主義」的擁護者,因此美加、美墨北美自由租稅協定在川普上任後恐怕生變,而與台灣息息相關的「台美租稅協定」可能也要重頭開始,「相關經貿條件能不能如期發展,要重新再看過。」傅文芳認為,美國人不能接受自己屈居人後,本來就具有資源強佔、高人一等的傾向,一旦川普當選,這個優勢會持續放大,很難討到好處。傅文芳還推測,在川普上任後,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台廠過去與美國政府談好的各種補貼政策「還沒到手的優惠不會給、給了優惠也會想要拿回來」。並指出,「長期來看,在川普重回白宮後,中美貿易戰將復刻、升級。」過去保護主義下,關稅優惠都取消,未來台廠在非美地區設點,要留意通關成本是否會墊高。至於台積電先前遭川普點名「交保護費」,傅文芳認為,這種言論未必會鎖在單一廠商,「多買一點武器,也是交保護費的一種。」他還以精品品牌的「配貨策略」比喻:「美國收保護費的方式就像是愛馬仕、香奈兒等精品配貨策略,要先買絲巾、皮帶,才准你買包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4/366034/sm-fea67f11cacf6f4b00db18d1dfb350ad.jpg)
美將禁止中製軟硬體汽車上路 外媒:車價恐上漲影響買氣
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持續延燒,美國商務部估計,華府禁止車輛內安裝中國軟硬體的新規定,將導致美國車輛銷量每年減少約2.58萬輛,更糟的是這將導致汽車價格上漲,恐影響車市買氣。綜合外媒28日報導,美國拜登政府稍早基於國家安全考量,提出禁止安裝中國軟硬體的車輛在美國路面行駛。美國商務部28日發表分析報告指出,有關禁令將導致美國車價上升,影響每年1,680輛至2,5841輛汽車的銷售,也損害美國製造汽車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根據報告,禁令將影響價值15億至23億美元的中俄兩國進口汽車。 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電動車進口關稅提高四倍至100%的行政命令,已在9月27日生效。Wards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新車銷量總計達到約1,550萬輛,其中包括混合動力車在內的電動車占了近17%。同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對美國出口僅逾1萬輛。 分析指出,從數字上來看,中國車輛銷往美國很少,每年減少2.5萬輛汽車銷量對美國車市影響也極小,但在中國已取得全球電動車供應鏈優勢的情況下,美國仍以禁令、關稅作為嚇阻防止手段,著眼的是長期策略,而非短期思考。但日後國內汽車漲價的代價,恐將難以避免拜登在2月下令調查中國車輛進口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尤其是連網車技術,以及這些軟體和硬體是否應該在所有美國道路上的車輛中禁止使用。拜登表示:「中國的政策可能會讓他們的車輛充斥我們的市場,這對我們的國家安全構成風險。我不會讓這種事在我的任內發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9/341969/sm-bc1109cde4581a472f7d65fa520155f0.jpg)
外國人泰國置產年逾20億美金 台人最愛買曼谷宅專家分析5大誘因
泰國房地產市場強勁,疫情後吸引了大量外國買家關注。 根據泰國房地產資訊中心(REIC)統計顯示,2023 年,外國人在泰國共購買了 14,449 套公寓,總價值 732 億泰銖,逾20億美金,與 2022 年相比大幅增加 25%。泰國10大上市建商之一Ananda首次進軍台灣市場, 與泰國盤谷銀行台灣區合作,7 日介紹 Ananda 旗下位於曼谷新的黃金中心商業區的旗艦豪華住宅案「COCO PARC」,同時也展示旗下各系列的優質住宅建案。Ananda IDEO 執行長 Maneerat Thanutsethi 表示,台灣投資人對泰國房地產相當感興趣,成為Ananda在台灣市場發展的機會,進軍台灣市場是 Ananda 2024 年擴張計畫的關鍵一環。負責銷售業務的碩盛國際不動產,創辦人暨 CEO 陳復宇是台灣人到泰國創業,他表示,泰國基礎建設完善、經濟發展迅速,房地產買氣增加,尤其中美貿易戰使得許多台資企業搬到泰國設廠,他服務了很多上市企業在泰國找土地、廠房及住宿,近幾年曼谷黃金地段的豪華住宅需求激增,尤其特別受到台灣投資人喜愛。「台人對泰國房產的興趣不僅止於投資,也被泰國的豪華退休生活所吸引。」陳復宇分析原因包括,一、可以持合法擁有房屋的永久產權,享有和泰國人同等的權利。二、泰國房產價格相對便宜,更重要的是公設空間坪數不計價,住戶可以免費享用五星級飯店般的豪華公設。三、泰國是十分宜居的國家,不僅生活成本相對比較低,且曼谷擁有完善的交通網絡、教育和醫療機構。四、泰國的房屋都是精裝修,即可輕鬆入住。五、泰國房價穩定升值,租金投報率高於台灣。來台25年的泰國華僑、泰國盤谷銀行台灣區總經理潘亮成也觀察到,這幾年電子業到泰國買工業區土地約有15億美金,很多台商也到泰國,帶動住宅需求。他也提到,Ananda是盤古很好的客戶,在泰國也是三代傳承的公司,盤谷銀行在台有北中南3間分行,這次將提供全面性的金融服務。Ananda每個推案地點都在市中心,下樓就是捷運,泰國塞車嚴重,住宅若能在捷運站周便會很方便。若至泰國置產的民眾,潘亮成提醒3大注意項,一、要可慮匯率,到泰國購置不動產要用泰銖,目前1美金對36.5泰銖,現在泰銖貶值很多,是個好機會;二、利息方面,泰國買房投報率依標的落在3~6%,Ananda都有代管收租;三、銀行方面,現在攸關洗錢防制法,不太熟的客戶銀行不會接案,不過購置Ananda產品的客戶,可透過盤谷銀行的服務,在泰國、台灣都能協助開戶,同時也會給優惠利率。Ananda Development PCL 成立於 1999 年,在曼谷擁有超過 35 個建案項目,總價值超過 1000 億泰銖。此次在台灣展示的旗艦豪華住宅建案「COCO PARC」位於曼谷重要的交通主幹道拉瑪四路上,鄰近曼谷市唯一換乘王 MRT 藍色環線,該環狀線有多達 14 個與其他軌道的交匯換乘站點。「COCO PARC」採「先蓋後售」,總樓層 37 樓,總戶數為 444戶,由Architects49 和 DWP 精心打造,並由著名泰國五星級 Dusit 都喜酒店集團提供物業管理服務。為了向台灣投資人深入介紹曼谷房地產市場,Ananda 與碩盛國際不動產將於 6 月 15 日和 6 月 29 日,分別於台北 W Hotel 和高雄萬豪酒店舉行探索曼谷房產博覽會,同時設有曼谷房產、國際學校教育諮詢、美食小吃等主題專區。高山峰、徐小可、王思佳等藝人也將前來分享泰國房產的投資秘訣。與會者還有機會贏得曼谷來回機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2/337852/sm-00f7202ca002a9aadd32e31d309437b0.jpg)
520強強滾2/台股五月天防7千億乾坤挪移 「一個人的武林」七月底有隱憂
台股已提前上演「520行情」?近一個月來,大盤指數從從4月22日的19411.22點的低點,衝上5月16日歷史最高點的21304.26的收盤價,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16日大讚台股今年有「三高」:漲幅高、日均量高、外資持股也拉高,但「到底還能飆多久、是否會有獲利了結的賣壓?」成了網民熱議焦點。且台股已成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台股能否通過美國『窄基指數』大考驗,最快七月底揭曉!」投顧提醒,美系外資將會在3個月後被迫從台指期退出,是否由「窄基」變成「宰積」的腥風血雨,要持續關注。以全體上市櫃公司繳出的2023年報來看,合併營收、稅後盈餘分別為40.36兆元及2.91兆元,年減約8%及27%,表現不如預期,但台股今年開春後牛氣沖天,在「520就職」前的16日即衝破21500點、以21515.52創下盤中歷史新高點。據美國商品交易法規定,美國境內投資人不得交易窄基指數期貨。(圖/新華社)當日創下歷史新高,當然離不開權值股王台積電的帶動,然而強勁的台股還有一個隱憂,就是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有網友算出台股今年總市值大約增加9.3兆元,但若扣掉台積電,市值只剩下3兆元。這也導致台股加權指數落入美國「窄基指數」定義,這是據美國商品交易法規定,為降低美國投資人風險,投資海外指數期貨,若單一成份股占整體指數的權重連續三個月中有超過45個交易日逾30%,會被認定為「窄基指數」,美國境內投資人包括法人機構,將不得交易窄基指數期貨。黃厚銘證實,今年2月15日至4月29日,台積電單一個股占台股指數權重已46個交易日超過3成,最快會在7月29日起,美國交易人將被禁止交易大小台指期。富邦期貨分析師曹富凱表示,美系外資若不能交易台指期,部分外資法人內規可能被迫出清其餘台股部位,有美國國籍的公民也會被禁止投資,整體來看,部分法人若避險管道受阻,有減少投資台股現貨的可能性。儘管金管會緩頰,表示美國交易人占台灣期貨市場交易比重僅0.7%,且可由集團其他地區的關聯企業作交易,但2021年4月1日時也發生同樣問題,美系投資人直到2022年10月24日才被恢復交易,讓台積電在此期間被外資大賣超過86.5萬張,台股指數也從16571點跌到12856點。國泰台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梁恩溢也表示,回顧第一季,台股表現相對歷史走勢來的好,但因資金過度集中在特定族群,使部分個股評價面偏高,「有極高機會在第二季出現指數回檔,股價進入整理期,但AI應用仍是今年市場發展主力與盤面焦點。」近來高人氣的高股息ETF,5月是例行的換股時程。(圖/群益投信提供)20年的資深股民林先生認為,股價能否往上攀升還有不少變數,除了中美貿易戰和中東戰爭還未停歇,近期有不少美國和台灣的重量級大廠發布財報,歷史經驗是法說會後股票就會下跌,除了利多出盡,先前股票飆太兇,看到獲利不如預期,就會出現波動。而近來高人氣的高股息ETF,包括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元大臺灣價值高息(00940)等,5月是追蹤指數的例行換股時程,總計有7千億元的資金將「乾坤大挪移」,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股價。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4/333074/sm-b78ffa68fb5199cbc1c0c8ddfc157d90.jpg)
習近平:美方積極看待陸發展 才能改善雙邊關係
近年來中美關係緊張,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6日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美方要「積極地」看待大陸的發展,才能改善雙邊關係。據《CNBC》報導,美中2國在科技戰中關係緊張,在中東衝突和俄烏戰爭也存在分歧,而布林肯26日在北京會見了習近平。習近平說,美方要「積極地」看待大陸的發展,才能改善雙邊關係,而這是必須解決的根本問題。布林肯在跟陸外交部長王毅舉行閉門會議前說,「面對面外交」是無可取代的,美中要盡可能了解分歧的領域,才能減少誤判。王也說,隨著雙方合作增加,美中關係開始穩定。不過,話鋒一轉,王說,現在各種負面因素越來越多,正在造成各種干擾,大陸的正當發展權受到壓制,而美方也不要採陸方紅線。美方近年指責大陸協助俄羅斯。據悉,從中美貿易戰到間諜氣球,多年來一直在醞釀緊張局勢,而美方也指責大陸協助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美國國務院一名高官表示,美國最高外交官正計劃警告北京,不要支持俄羅斯重建國防基地,這樣會損害歐洲安全。布林肯25日也跟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見面,提出了經濟相關擔憂。發言人強調,美國跟大陸尋求健康的經濟競爭,也為在大陸工作的美國企業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據了解,這是布林肯第二次訪陸,布林肯說,希望美中釐清分歧,確立彼此的立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6/331876/sm-4e796a024b8cbc33f194cbc83566af37.jpg)
中華開發資本再次攜手群創光電!設立「群創開發貳基金」, 擴大跨產業合作綜效
中華開發金控 (2883-TW) 子公司中華開發資本於2021年首開金控攜手台灣產業龍頭企業成立產業基金之先例,與群創光電共同成立「群創開發基金」,投資戶表現亮眼;今年看好車用及顯示相關應用技術持續創新,於三月完成「群創開發貳基金」的設立,基金規模暫定為新臺幣33億元,將延續並放大與群創光電的合作綜效。開發資本資深副總林束珊表示,「群創開發基金」投資成果豐碩,已協助多家投資戶成功上市或興櫃,基金總評價現金倍數為1.41倍。憑藉著強勁的資源及合作優勢,「群創開發貳基金」聚焦「永續、車用、智能化、智慧城市」,投資機會包含資安、節能、車用智慧座艙、電動車衍生技術、相關AI運算、物聯網應用等,加上顯示產業生態鏈及相關企業具有的技術獨創性及國際市場競爭力,可以提供產業獲利及成長動能。開發資本總經理南怡君進一步說明,開發資本積極與產業龍頭及領域專家進行策略合作,發揮自身投資管理的專長及紀律,將更多資金導向在產業發展及投資報酬部分均有前景的區塊。例如群創光電的Mini LED及Micro LED面板技術、X光檢測、半導體扇出型面板級封裝及液晶衛星天線等前瞻應用穩居市場領先地位,隨著車用/行動載具、智慧工廠、智慧城市、及數位健康等應用產業加速成長,皆可強化「群創開發貳基金」的獲利來源。開發資本擁有超過60年的產業投資經驗,基金總資產管理規模超過新台幣520億元,建立資源豐沛且完整的投資生態圈,協助客戶升級轉型不遺餘力,與生態圈夥伴共榮共好,同時持續為基金投資人創造穩健的報酬;群創光電則是全球前三大面板廠,營運版圖橫跨歐亞大陸,產品應用多元,技術布局具前瞻性,在中美貿易戰供應鏈重組及後疫情時代,強強聯手將大幅提高競爭優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320232/sm-9248c16ba73e505eb37cbe112c4ae24b.jpg)
橋頭發大財2/台積電、橋科全力趕工房價漲勢不可擋 「沒有一個重劃區這樣幹」張境誇超狂執行力
台積電進駐帶動北高雄房市話題持續延燒,CTWANT實地走訪高雄楠梓的台積電新廠工地,廠區圍牆內鋼骨結構正在組建,大型吊車機具日夜趕工,圍牆外大馬路上,水管及電路管線基礎建設同步施工。「沒有一個重劃區這樣幹,比共產黨還兇猛!」甲山林總經理張境直誇公部門的執行魄力。 高雄市不動產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告訴CTWANT記者,台積電2021年11月宣布將在位於高雄楠梓的中油高煉廠設廠後,隨即帶動產業、建商全部聚焦北高雄,讓原本是蛋白區的楠梓、橋頭,一夕間像是鍍了金,房價飆漲,雖經歷短暫盤整,但短短2年多,楠梓房價從2字頭來到3字頭,橋頭也從1字頭跳漲3字頭,市區也飆升5字頭。郡都集團董事長唐承也說,台積電、橋科完工後,預計2026年將增加1.3萬科技菁英、年產值超過6000億元,「現在不買,以後可能沒機會,因為高雄建設好、基期低,補漲空間很大,都是可預見的未來,(起漲)已經在路上了。」記者實地走訪高雄台積電園區工地,各式工程車進進出出,全力趕工中;對於台積電即將進駐,楠梓、橋頭一帶新建案幾乎都以此作廣告宣傳,但仍有不少在地民眾不知道台積電要來,或是不滿房價被炒高。(圖/高雄經發局、都發局提供)CTWANT實地走訪北高雄,從高鐵左營站搭乘捷運紅線一路往北,一站就進入楠梓區,右手邊視野,馬上就能看見半屏山山腳下的台積電鋼骨結構和多個吊車;捷運沿線兩側風景,除了舊建築外,還有廠房大樓,新住宅大樓則出現在捷運後勁站以後,而目前房市討論度最高的橋頭新市鎮,則是在距離左營站6站的捷運青埔站。記者驅車來到台積電工地,超大出路口,各式工程車、公務車進進出出,不只圍牆裡趕工,圍牆外的大馬路,也有工程正在進行。一名交管人員見記者拍照上前驅離,雖他表示外頭正在進行的水管及電路管線工程與台積電無關,不過在地人和業者都知道,政府全力相挺,台積電也花雙倍的工錢搶工,日夜不眠趕工中。台積電落腳處,原是汙染相當嚴重的中油高雄煉油廠,預計要花上17年才能完成土壤整治,在經濟部與高雄市府協助下,搶在2年內就完成第一期除汙整地,陸續交地建廠,已確認將有3座2奈米廠進駐,預計2025年量產;一旁的楠梓加工區(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則早就匯聚日月光、光寶科技等大廠;往北的橋頭科學園區,面積355公頃,已有國巨、鴻海等20家正準備建廠,且園區公共工程與進駐廠商採同步併行施工,大幅縮短整體開發期程,力拼2025年12月底完工。去年11月,橋頭科學園區「數位創新複合樓群」動土,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原本規劃6年期程,將期程縮短為3年,招商、園區籌設等,如期如質加速進行中,園區內數個公共工程平行作業,預計2025年完成。(圖/翻攝陳其邁臉書)高雄市長陳其邁去年在橋頭數位創新複合樓群工程動土典禮上就表示,原本規劃6年期程,感謝中央支持及合作,將期程縮短為3年,趕上中美貿易戰供應鏈重組國際板塊變化,吸引多家半導體、電動車國際大廠進駐,目前橋科相關建設如火如荼進行中,同時,市府也積極回應產業所需規劃社會住宅、學校等興建,其中半導體發展最重要的用水,將朝增加再生水20.4萬噸的供水目標邁進。科技業在國際競爭是分秒必爭,從中央到地方都具有高度執行力,讓張境在直呼,「沒有一個重劃區這樣幹,比共產黨還兇猛!」由於台積電在楠梓園區共有6廠的空間規劃,目前僅規劃了3個2奈米廠,他看好未來1奈米廠也很有機會落腳高雄廠,楠梓、橋頭後市可期。海悅國際專案經理楊晁昀分析,地理位置上,高雄大學特區(高大特區)和台積電新廠都在楠梓區,但從台積電到高大特區和橋頭新市鎮,車程皆約15分鐘,新建案主要集中在這2個重劃區。不過,2021年台積電設廠消息出來時,第一波房市受惠的以高大特區為主,因為當時橋頭新市鎮釋出推案還寥寥無幾。直到去年,達麗建設繼5年前推出的「全民萬歲」後,再推總銷70億元的「未來市」,加上橋科、台積電不斷釋出利多訊息,橋頭新市鎮的討論度才日益升高。據實價登錄,2021年預售均價為17.6萬元,2023年已來到31.65萬元,短短2年大漲82.6%。現在高大特區指標案「高大之森」最高成交價每坪35.7萬元,橋頭新市鎮指標案「未來市」最高成交價已來到每坪39.4萬元,後來居上。不僅建商插旗,目前橋頭新市鎮已有全聯、麥當勞、7-11、全家等進駐,協勝發鋼鐵廠也請到曾榮獲多項國際大獎的橙田建築建築師羅耕甫規劃「高端幼兒教育學園」,推估斥資3億元興建3層樓的特色建築。據了解,另有寶雅、旺來興食品原料量販店、御宿商旅等業者,皆有計畫進駐橋頭新市鎮,建照陸續都在申請中。依營建署完整規劃,橋頭新市鎮實分三期開發。目前建商大力搶進的新市鎮,指得都是一期,全區含高雄都會公園共331.88公頃;二期是橋頭科學園區,面積共355.7公頃,其中包含185公頃的產業專用區和43公頃住宅區,住宅用地迄今尚未標售及推案;而第三期又稱後期發展區,現階段仍是農地,尚未土地劃分配置,據聞已有很多建商搶先收購等待重新劃分。「一邊是高級住宅區,一邊是橋頭科學園區,中間夾著CBD商業特區(第三期)。」張境在拿著自家設計的示意圖介紹著新市鎮發展,未來會像台北文湖線貫穿的大直豪宅區和內湖科學園區般。而最後這張圖檔甚至還被橋頭區公所拿來高掛在區公所牆上。張境在說,高雄有空港、高鐵、捷運,馬路大,還有許多公園綠地,整體房價落在3、4字頭,是委屈了,「大直以前3字頭,現在每坪都破百萬;竹北也從2、3字頭,一路到現在的7、8字頭」「台積電產值創造下來後,會帶動整個高雄的經濟,很快能看到7、8字頭。」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12543/sm-d049251ed15a21b532ae45bd3e519f46.jpg)
台電虧太大! 能源專家估:電價恐漲10%
燃料成本居高不下,台電發電成本大於售電成本,以致於去年大虧1985億元,看守內閣期間,電價費率審議會將在3月召開,引發外界關注電價是否調漲,經濟部18日表示,會按審議會決定。能源專家梁啟源認為,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所組團隊最可能的做法是,電價調漲10%左右,政府再發公債幫助台電增資,避免台電破產。依台電最新數據,發電成本每度3.9158元,平均售電價格為3.0852元,相差逾0.8元,等於賣一度虧一度,台電勢必會爭取漲價。據了解,台電近期會將發電成本、燃料走勢、建議漲幅等提報電價費率審議會工作小組會議,小組討論後,農曆年後提報方案至電價費率審議會。官員表示,昨日經濟部預告的113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草案,已調降太陽光電躉購費率,預期民間發電直接售給業界數量會攀升,降低台電採購成本。2022年民間綠電售予業界為11億度電,去年攀升至17億度電,預期今年進一步增加。梁啟源分析,近1年來國際能源價格回落,台電之所以虧損更嚴重,主要是台灣能源轉型過程中,補貼燃氣;只要執政黨主張能源結構持續,且維持補貼政策不變,今年電價一次漲50%也彌補不了台電的虧損。台電累計虧損已高達3820億元。工總表示,台電2023年度虧損這麼多,應該要檢討能源政策,是否要停止使用核能,讓生產成本攀升。工總並指出,如要漲電價,希望政府能夠做到公平,不要只拿製造業、用電大戶開刀,應該工業、民生一起調整,才能達到節能、省電的政策目的。工總也擔心,現在面臨中美貿易戰、地緣政治緊張,景氣尚未完全恢復,如電價大幅調升,甚至連2023年度凍漲的部分一口氣調漲,恐怕衍生通膨疑慮,民眾生活會更加困難。商總主席賴正鎰表示,希望電價不要調漲,若真的要調整,就應全民一起調,調幅不要過高,幅度在5%以下。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表示,透過漲電價來彌補台電損失,等於是「全民埋單」,有必要了解台電為什麼會虧這麼多,是不是能源配比出了問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12011/sm-b28841e79d88222795db72a853cf13aa.jpg)
泰房爆買潮2/達人直播帶路:「500公尺馬路滿是賣屋廣告」 海外買房一定要先住過
「我家前面的公寓正在蓋,預售三年了還沒賣完」,「在這邊走路,短短500公尺的路,就可看到很多不同家仲介公司掛牌子說要賣屋」,「還有個體戶手寫招牌說要忍痛降價求急售,一路重複貼,看起來真的很絕望!」42歲的羅聖治用手機為CTWANT記者進行視訊導覽,分享在泰國的第一手訊息。羅聖治因1989年南進政策,舉家搬到泰國,他中英泰文都精通,目前在當地公司做軟體專案經理,過去他常分享在泰國的生活細節,但因愛莉莎莎的買屋新聞,讓他平常約20人互動的私人臉書帳號,一下湧進超過390個讚、上百次的轉發分享。CTWANT記者越洋聯繫上羅聖治,他熱心用手機轉播,導覽位在曼谷約25公里的北纜府住家附近現況,當地有不少大工廠,儘管未來前景無限,但當地人買房態度仍謹慎,沿路有不少賣房的廣告。接著,羅聖治走進當地購物商場Jas Urban,「這裡原本有很多高檔餐廳進駐,疫情後做不起來紛紛撤出,替換上的大多是平價餐飲,包括中國品牌的火鍋、麻辣燙、手搖飲料蜜雪冰城,名牌專櫃變成outlet成衣。」他邊走邊說,儘管有新捷運開通,但房市買氣仍撐不起來,連附近的銀行提款機都隨著超市一起結束營業。羅聖治說,他在泰國的精算師朋友也都不買房子,以租屋為主,「因為泰國持有房子麻煩、稅很複雜,房價差距也很大。」他建議,若想買泰國的公寓出租投資,至少要親自到想買的地段住個三個月後,再決定比較好。近來台灣電動車、ICT和印刷電路板廠商都前往泰國投資設廠。(圖/翻攝自MGR ONLINE官網)羅聖治也跟CTWANT記者說,泰國未來發展前景仍是好的,因為疫情與中美貿易戰後,不少產業鏈轉往其他國家布局,像是PCB、組裝廠、電源、被動元件,以及食品、鑄件等傳產相關業者都紛紛插旗在泰國作生產基地,像是廣達(2382)、群光(2385)和鴻海(2317)等,在泰國具備一定規模,「有了工廠、接下來就會有人力進駐,勢必就有住房需求。」他認識的當地人,就已有因設廠的土地買賣,賺了一大筆錢。出版多本小資理財書的易飛網策略長楊倩琳,也看好泰國新總理賽塔(Srettha Thavisin)對未來經濟的布局,且他從政前是地產大亨,勢必把房地產作為施政重點;她已經買了六間房,除了喜歡泰國、預計要在當地養老外,也是做全球資產配置、分散風險。「我絕不會鼓勵大家去泰國炒房!」楊倩琳說,泰國房價是溫的,所以投資一定是用「閒錢」,且要等5到8年這樣的心態去看,絕對要自己做功課,仲介介紹的不一定符合自己的需求,像她一年多就親自飛泰國7次,要買哪一區就先在當地住一陣子觀察,才做決定,且對每個房子的目標清晰,到底是要收租、還是資產配置。小資理財達人楊倩琳為買泰國房地產下足功夫,絕對都是親自走訪研究。(圖/翻攝自楊倩琳臉書)有房仲介紹給楊倩琳一間精華蛋黃區房子,但是坪數小,她不認為有錢人會願意住在這麼擠的地方。「不能只聽仲介的一面之詞!」她說,很多號稱捷運站旁的案件、其實很偏遠,買房前一定要親自去看過。楊倩琳看好當地科學園區工作租房需求,花了300萬元買的成屋,馬上就租給外國工程師,每月收租1.3萬元,每年投資報酬率約5%,她同時泰國開證券戶,將收到的房租定期定額買泰國高配息ETF。她特別提醒,外國人無法在泰國當地貸款,所以預售屋付完首付款後,一定要規劃好時間、準備交屋時要一次付清的尾款。「當你選擇投資這個國家,就要對於他未來的經濟或是政治走向,有非常大的了解。」楊倩琳的一位朋友投資日本千萬房產,後來日幣貶值就少了百萬,還有朋友投資馬來西亞房地產,馬幣貶值而賠錢套牢,「海外置產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4年努力改變不了現況 華為疑解散北美公共及政府關係團隊
從2019年被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指控造成美國嚴重國家安全問題後,華為在美國當地的銷售就受到極大的影響,甚至還為此聘用遊說專家,希望能改變美國政府的態度。但時至今日,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態度依舊強硬,而目前也有消息指出,華為疑似已經解散北美的公共及政府關係團隊,形同完全放棄對美國政府的打壓。根據《日經亞洲》報導指出,在川普指控華為嚴重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後,再加上緊接而來的中美貿易戰,華為一直處在兩國鬥爭的核心位置,在當地的運營更是受到嚴重的影響。華為當然希望繼續經營北美市場,甚至在2021年時聘用華盛頓最有權勢的遊說專家波德斯達(Tony Podesta),還有3間遊說公司,希望能以此改變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態度。但從川普卸任、拜登上任,其實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態度依舊強硬。而有消息人士表示,目前華為已經逐步解散北美公共關係與政府關係的公關團隊,其中有數人是在月初時遭到解雇,當中包含了在華為工作將近10年的老員工。報導中也提到,華為會有如此反應,主要是因為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後所作出的決定,同樣也是華為日後看待北美市場的態度。而也有消息人士表示,並非是整個公關團隊遭到裁撤,只是少部分管理職務取消。報導中甚至提及華為的財務長孟晚舟,孟晚舟在2018年12月過境加拿大時遭到拘捕,之後甚至被軟禁在溫哥華的家中長達2年多。一直到2022年12月,美國紐約法院才正式撤銷對孟晚舟的指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2/302552/sm-5f7cbcaf00797a6eba5bcabbf094d641.jpg)
籲戰鬥藍勿破壞台美關係 許淑華:良心比聲量更重要
國民黨6日舉行記者會,質疑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過去擔任駐美代表期間,未換得任何經貿利益。民進黨立委參選人、台北市議員許淑華對此表示,國民黨不惜公開國家外交涉密文件攻擊蕭美琴、外交人員,更有意再啟「疑美論」,將會傷害得來不易的台美友好關係。她向戰鬥藍喊話,「選舉不是只有聲量,良心比聲量更重要」。許淑華說,國民黨不顧國家外交人員的辛勞、無視中華民國的外交處境、大動作抹滅過去幾年蕭美琴對美工作的努力,這跟她的對手、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先前帶頭侮辱中華民國軍人、對前參謀總長黃曙光提告的行徑如出一轍,明明成果是全民共享,卻有人為了謀取自身政治利益,不惜犧牲國家利益。「然而國民黨戰鬥藍針對的對象是蕭美琴嗎?我認為不是。」許淑華指出,藍營正在重啟「疑美論」的鬥爭基調,挑撥得來不易的台美友好關係,在中國大陸經濟瀕臨崩潰的今天,仍試圖繼續走行不通的中國路線。許淑華質疑,今天國民黨戰鬥藍們不顧自己的選情,在選戰僅剩38天的時刻,大打疑美論,破壞台美友好的目的是什麼?她認為,大概就是無論選舉結果,都要為了中國大陸的利益破壞台美關係,大動作告訴中共,國民黨真的非常努力破壞台美合作,讓中共在中美貿易戰中找到喘息與突圍的機會,這是犧牲全民利益,爭取戰鬥藍的利益最大化。許淑華說,這讓所有人不禁想問:這些人老是把「愛國」兩字掛在嘴邊,卻在行為上持續傷害我們的國家,他們到底愛的是哪一國?她呼籲,選戰剩38天,奉勸戰鬥藍冷靜下來想想:你們恣意的散佈仇恨,傷害外交人員,這對你們的選戰未必有幫助,但對國家卻是無比的傷害。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287046/sm-8df357919850c578b8638757fd91fffa.jpg)
台商鮭魚返鄉投資破兆元 再添5家生力軍
台灣產業跟中美貿易緊密相連,然而近期因中美貿易戰,加上疫情、地緣政治等因素,不少在中國大陸的台商打算鮭魚返鄉,經濟部最新數據顯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已有297家台商,投資約1兆1945億元,創造8.6萬個就業機會;而投資臺灣事務所28日再宣布,新增5家企業擴大投資台灣,包括台商回台方案的諾瓦材料科技、根留企業方案的振鋒企業,以及中小企業方案的展緻企業、雅棋德科技、明治海洋國際。中美貿易摩擦對台灣經濟首當其衝,所以在2019年起推出為期三年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計畫,有包括土地、人力、稅收、水電及資本服務相關的激勵措施,希望台灣企業返台設廠;總統蔡英文在25日的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年會時表示,「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將延長實施至2024年,歡迎台商加入回台投資的行列。經濟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1405家企業、超過2兆1238億元投資,預估創造14.7萬個本國就業機會,其中「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有297家台商,投資約1兆1945億元,創造8.6萬個就業機會;「根留臺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有173家、投資約4948億元,創造2.6萬個就業機會;「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則吸引935家中小企業投資約4345億元,帶來3.4萬個就業機會。而這次新增的5家企業,包括國內車用觸媒還原劑AdBlue®(柴油車用尿素溶液)主要供應商的諾瓦材料,以台灣為全球營運中心,投資逾6億元於桃園興建智慧化新廠;振鋒企業為工業起重索具配件與個人安全防護裝備製造商,以自有品牌「YOKE」行銷全球45個國家,其個人高空防墜安全設備的全球市占率超過6成,這次是啟動彰化、台中共三區的擴廠計畫。展緻企業是沖壓技術起家,投入高階散熱模組、工業電腦機殼與無人機加工部件等市場,會投資逾5千萬於新北樹林廠區增設智能化產線;雅棋德科技擅長為各類材質產品進行外觀塗裝,將於苗栗縣投資興建一、二廠的塗裝產線;明治海洋國際主要從事魷魚、秋刀魚等水產品加工製造,是順滿集團經營的遠洋漁撈事業,會在屏東投資11.2億元,興建水產加工廠與冷鏈倉儲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