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
」 詐騙 健康 癌症 糖尿病8旬翁血尿持續兩個月!就醫檢查竟是侵犯性膀胱癌 「三模式治療」保住膀胱
85歲陳伯伯今年初因出現血尿近2個月,到醫院求治,診查無小便疼痛、腰及腹部疼痛,診斷為無痛性血尿。經由尿路顯影斷層掃描發現陳伯伯右側膀胱壁有一個超過6公分大型腫瘤,內視鏡切片檢查發現腫瘤充滿右側膀胱憩室,因體積巨大而無法以內視鏡完全刮除乾淨,腫瘤切片病理報告顯示為「高度惡性尿路上皮癌」,且已侵犯到膀胱肌肉層。評估年紀與體能狀況 目標改善血尿症狀、控制腫瘤由於腫瘤表現高度惡性,有極易侵犯及轉移之風險,臨床上標準治療應安排膀胱全切除手術,但考量陳伯伯有許多內科疾病,接受大型手術發生併發症機率極高。經泌尿科、放射腫瘤科和血液腫瘤科團隊研究討論後,安排接受三模式治療,希望能改善血尿症狀及控制腫瘤。醫師團隊評估陳伯伯的年紀與體能狀況,以膀胱腫瘤為放射治療的主要重點,輔以適合其體況的化學治療配方,順利完成同步化學放射治療的完整療程,治療效果評估也達成團隊原先設立的目標,後續並未再發現血尿症狀或殘留顯著副作用。三模式治療需審慎評估 安全治療並提升生活品質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黃文冠指出,對高齡膀胱癌病人而言,根除性膀胱切除術雖然是標準治療方式,但可能對生活品質造成顯著影響,三模式治療(TMT, Trimodality Treatment)是值得考慮的替代選擇。TMT結合了經尿道腫瘤切除術(TURBT)、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目的是保留膀胱功能並有效控制腫瘤,選擇TMT需要謹慎評估,並與多學科診治團隊進行深入討論,確定對特定病人的適用性,在治療後必須接受長期定期追蹤,以及時發現可能的復發或進展。這種平衡療效和生活品質的治療方式,為許多不適合接受根除性手術的老年膀胱癌病人提供新的希望。放射腫瘤科主任盧皓維強調,膀胱癌的三模式治療需仰賴泌尿腫瘤團隊多專科醫師的合作。先經泌尿科醫師執行最大限度且安全的經尿道腫瘤切除術,再經放射腫瘤科醫師標示膀胱內殘餘腫瘤、膀胱全體積和區域淋巴結等區域,依序給予適當的放射線劑量,期間還需腫瘤科醫師輔以同步化學治療。如此才能達到安全治療膀胱腫瘤,同時仍保有生活品質的目標。中老年人為膀胱癌高危險群 有相關症狀應謹慎就醫泌尿科劉緯陽主任表示,中老年人都屬於罹患膀胱癌的高危險群,如果解尿時發現有無痛性血尿,甚至解血塊,不分男女都應儘快到泌尿科就診,接受詳細完整的尿路系統檢查,例如:電腦斷層尿路顯影及膀胱鏡等。另外,老年病人如果罹患侵犯性膀胱癌,當身體狀況已無法承受手術風險時,可考慮同時接受低劑量化療及放射治療,以達到控制和縮小腫瘤的目標,進一步改善生活品質。
珠海撞人釀35死43傷!死者多為中老年人 「暴走團」再度引發熱議
大陸廣東省珠海市體育中心11日晚間驚傳有男子駕駛越野車,衝撞正在運動的大批市民,造成至少35死、43傷。據悉,62歲嫌疑人樊姓男子因離婚後財產分割不滿而犯案;另據目擊者描述,受害者大多是在體育場外操場上參加健走團的中老年人,也讓被戲稱為「暴走團」的健走團再度引發關注。據聯合早報的報導稱,珠海市體育中心的廣場每天都有6、7個健走團隊進行活動,這些健走團是半自助式的旅遊互助組織,通常由退休人士及中老年人組成,會有一個拿著旗子的領隊,後面跟著一群穿著統一服裝的人,健走時會放著大聲的音樂,步伐整齊的一起運動。不過由於健走團規模龐大,而且時常無視交通規則,在路上橫行霸道,還會仗著人多勢眾,與其他用路人叫罵,甚至和車子爭奪「路權」,因此又被戲稱為「暴走團」,有大陸網民也感嘆,這是繼廣場舞後最令人困擾的健身方式。不過此次有許多大陸網友指出,受害者們當時僅在操場上活動,並沒有違法交通規則,不應該汙名化健走團,檢討受害者;但也有人指出,事發當下,廣場上多個健走團的音樂聲太大,導致許多年長者未能及時聽到撞擊聲或周圍民眾的呼喊,來不及閃避而死亡或受傷。與此同時,也有珠海當地居民分享,物業已經針對此事發布通知稱,要「暫停廣場舞」等集體活動,通知上並未註明確切原因,僅聲稱「為了保障小區與周邊環境的公共安全與秩序」。◎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27歲霸總熱戀45歲清潔工阿姨!長輩「2月砸4萬」看狗血短劇 官方出手了
大陸「網路微短劇」單集長度在10秒至15分鐘以內,其節奏快速、主題明確,讓人能利用碎片化時間觀看。而在近期,「霸道總裁愛上清潔工阿姨」的題材在中老年群體掀起熱潮,雖然劇情設計狗血,常出現重男輕女、貪財算計等衝突情節,仍吸引許多長者砸重金觀看。對此,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祭出相關政策,將會加強對此類短劇的監管。綜合陸媒報導,熱門短劇《保潔老媽無極歸來》原先在多個APP平台上爆紅,近期卻無法順利搜尋到,疑似遭到下架。而該短劇講述了27歲百億身家霸道總裁與一位45歲清潔工阿姨墜入愛河,2人的緣分始於「一夜情」,並陸續出現「霸總被下藥,女主捨身相助」、「男主父母是女主大學同學」、「女主角被誣陷摔碎價值10億珠寶」、「女主真實身分竟是世界首富」等橋段。近年來,這種「霸總短劇」不斷出現,包括《閃婚後50歲霸道總裁狂寵我》、《50歲的我懷了20歲霸總的孩子》、《閃婚老伴是豪門》等等,更有人在2個月內砸下人民幣9000元(約新台幣4萬元)觀看。這使得市場關注到中老年階層的娛樂、情感需求,也讓人們開始思考「中老年人沉迷短劇」、「微短劇收割中老年人」的擔憂。隨著此類短劇受到討論,開始有人注意到中老年階層的娛樂、情感需求。(圖/翻攝微博)為改善這種狀況,廣電總局便指出,部分微短劇故意製造衝突、設計狗血情節,已違背時代潮流且價值觀扭曲,刻意突出表現重男輕女、貪財算計、「惡婆婆」與「惡奶奶」,而官方也將加大監管力度,避免不良影響傳播,或讓老年人形象邊緣化。對此,一位短劇製作人受訪時表示,這樣的管理公告「來的正是時候」,未來也會在劇情設計時,不去宣揚重男輕女、婆媳矛盾等影響大眾價值觀的情節,避免將社會的極端小概率事件誇張化。
大退休潮來襲!工作年齡人口占比破7成 人口老化問題大
大退休潮來襲!內政部發布最新統計,去年底65歲退休年齡人口已達32萬6247人,較111年底增加1萬8177人,創下近10年新高,預估5年內將退休的60至64歲人口數,到115年將達到176萬7492人的高峰,大退休潮至少將持續到115年才會逐漸緩和。二戰後嬰兒潮世代近年陸續退休,形成史上最大規模退休潮,根據內政部發布的最新統計通報,近年我國人口老化、少子化現象持續,每年屆滿65歲退休年齡者持續增加,112年底已達32萬6247人;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比則是持續下降,在101年達到高峰至74.22%後,從102年至112年逐年減少,112年僅69.73%,跌破7成。5年內將屆滿退休年齡的60至64歲人口,112年共有175萬4721人,內政部表示,由於國人平均壽命增長,該年齡層人口數逐年上升,去年底較111年底增加3萬9141人,顯示未來5年退休人數都將逐年成長,推估115年會達到高峰的176萬7492人,也顯示大退休潮將至少持續至115年才會逐漸緩和。內政部指出,至今年6月底,各「鄉鎮市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大於20%者,總計有191個,占全國368個鄉鎮市區的51.90%,其中老年人口率最多的是新北市平溪區,達33.63%,其次是台南市龍崎區的33.49%,台南市左鎮區32.67%居第三;比率最低的則是新竹縣竹北市的9.17%,台東縣蘭嶼鄉9.68%居次,台東縣海瑞鄉以10.42%居第三。而老年人口率最高的「村里」,以嘉義縣阿里山鄉香林村居冠,老人比率49.59%,幾乎每2人中就有1個老人;南投縣南投市光明里以45.96%排第二,南投縣南投市光華里以43.52%居第三;比率最低的則是台南市善化區的蓮潭里,老年人口比率只有2.50%,其次是新竹縣竹北市的北興里3.48%,新竹市東區關新里以3.70%居第三。
6旬翁「嚴重溢淚」被迫提前退休! 「雷射+微創治療」改善生活品質
旅居美國的60多歲李先生從事醫院及大學研究工作,因左眼持續溢淚造成視力模糊,最終不得不提前退休。他在美國求醫未果後,返台至臺中榮總眼科部檢查,診斷為鼻淚管阻塞。中老年人為鼻淚管阻塞好發族群 需手術疏通、改善症狀臺中榮總一般眼科魏利真主任指出,鼻淚管阻塞是常見的眼科疾病,依發生年齡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後天性鼻淚管阻塞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隨年齡增長造成的退化,故中老年人為好發族群,發生率約為每萬人有2人。另外反覆發炎、放射治療、外傷、感染和鼻腔疾病等也都是造成鼻淚管阻塞的原因。手術疏通堵塞淚道 改善生活品質魏利真解釋,鼻淚管阻塞會導致眼淚無法正常排出,積聚在眼球表面,引起眼淚滿溢、結膜出血和眼睛分泌物增多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進一步影響患者的視力和生活品質,通常需要手術來疏通堵塞的淚道才能改善,否則患者只能與症狀共存,嚴重影響生活。雷射輔助微創手術出血量低 成功率與傳統術式相當魏利真說明,有別於傳統手術刀切開面部肌肉的經皮式外開式手術,雷射技術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強大的組織穿透能力,可精準切割鼻腔與淚囊黏膜。整個手術過程通過內視鏡從鼻腔內部進行,不會影響眼輪匝肌收縮,因此能夠完整保存淚管系統的肌肉收縮幫浦功能,同時避免了面部疤痕,對有蟹足腫體質者不用擔心手術可能影響外觀。創新的雷射輔助經鼻內視鏡淚囊鼻腔造口術與傳統經皮式外開手術成功率相當,高達九成,且傷口出血量僅為傳統手術的1/5,術後傷口不紅腫,且可在門診進行無需住院,手術時間短,降低了風險並縮短了恢復期,提供患者更優質的治療選擇。註: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多見於新生兒,通常在出生後數周內顯現。大約有5-10%的新生兒的鼻淚管結構未發育完全,多是Hasner瓣膜(Valve of Hasner)未開,在出生後不久便出現淚眼汪汪,眼瞼邊緣出現粘液膿性分泌物、眼睛充血等情形,其中的90%在一歲以前症狀可經由按摩緩解症狀,少部分仍然鼻淚管阻塞之幼兒可經由淚管探針或放置淚管達到症狀緩解,鮮少幼兒需要做到淚囊鼻腔造口術。
「單腳站立」時間長短洩健康狀況 專家:沒堅持10秒死亡風險增加
單腳站立聽起來很容易,小朋友到大人應該都能隨意辦到,事實上這個動作能夠測試人的平衡力和整體神經與肌肉協調狀況,甚至能看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近期發現不同年齡層做單腳站立的標準時間不同,但未能堅持超過10秒的死亡風險會比較高。根據外媒《每日郵報》報導,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最近發現不同年齡層做出單腳站立的動作,能堅持住的時間長短曝露健康狀況,NHS的專家依研究指出,18歲至39歲的年輕人單腳站立要能超過43秒,為最標準的狀態;而40歲至49歲是40秒,50歲至59歲是37秒,60歲至69歲是30秒,70歲至79歲則是18秒至19秒。除此之外,NHS的專家表示,研究發現單腳站立無法保持平衡的人,隨著年齡增長,罹患健康問題的風險更高。早在2022年就有研究指出,中老年人單腳站立無法超過10秒,在10年內死亡的風險比能堅持單腳站立超過10秒的人高出84%。報導中也補充說明,平衡力之所以重要,因為全球每年有超過3千萬人因為嚴重跌倒就醫,而跌倒就與平衡力喪失有極大關聯。人站立時需要調動眼睛、內耳和全身肌肉及關節的神經判斷周遭狀況,再由大腦發出指令,調整腳掌、腳踝、大腿和和心肌群,還加上手部肌肉的協調,才能保持平衡站立,而單腳站立需要身體各部位肌肉更緊密協調才有辦法完成。
107歲老人額頭長角!網驚呼「是長壽角」 醫揭真相:疾病表現
大陸廣東省普寧市1名高齡107歲的陳姓老奶奶,近日額頭長出1根角,引發關注,有人將其稱為「長壽角」。老人曾孫透露,老奶奶心態好、身體好、胃口好。不過,醫師透露,陳奶奶頭上長的是「皮角」,一般在其他皮膚疾病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包括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疣、鱗狀細胞癌等。《九派新聞》報導,老人頭部長角並非單一個案。家住武漢的90歲李奶奶,2022年間右眼角長出了一個小疙瘩,後逐漸發展成5公分長的「犄角」,壓得她右眼皮張不開,嚴重影響了視力。醫生判斷,該「犄角」為皮角,由於病損處角質物異常增多,而形成突起狀角化性皮損,形似動物的角。武漢市皮膚病防治院副主任醫師袁勇謀表示,前述廣東陳奶奶頭上的角也是皮角,一般在其他皮膚疾病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包括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疣、脂溢性角化病(良性)、鱗狀細胞癌(惡性)。關於皮角的多發年齡段,他表示,目前還沒有精確統計,大概為40、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體。除年齡外,皮角的發生還與日曬有關,經常日曬者長出皮角的可能性更大。一般會長在面部、頭部、頸部、前臂、手背,也有長在眼瞼、軀幹等部位。他建議做好防曬,如發現角,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疾病性質。如果檢查結果為良性,將角切除即可,如為惡性,還需要進一步治療。至於切除後是否還會長出來,要看性質(良性或惡性)和深度而定。
惡評如潮…花1300萬製作「打詐網」 連通報按鈕都找不到
國人一天被詐5億,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上任後就將打詐視為首要目標,數位發展部花1300萬元開發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APP、網頁測試版9月底已上線,理應是第一個成績單,卻惡評如潮,APP評價最低一度掉到2.6顆星,民眾連通報按鈕都找不到,民進黨立委王世堅氣到罵數發部「飯桶」,藍白立委都批APP陽春,1300萬元砸水裡,不應交差了事。黃彥男上任宣布8月打詐網上線,後延期1個月至9月上線,但又表示僅是Beta版,將搜集民眾意見後,12月正式上線。近日民眾罵聲一片,網友最大的疑問是「如何通報」、「找不到通報按鈕」,網友紛紛痛批,介面不流暢,應以中老年人易操作為主,而不是亂燒錢、介面爛到不行,6萬元給大學生都寫得比這個好。藍委黃建豪認為,APP不應如此陽春、要更直觀,APP設計的目的是讓大家通報,應讓所有年齡層輕鬆理解如何通報,很明顯介面非常不友善,很多人評論都表示不知如何通報,應找程式設計的人再加強,而不是交差了事。黃建豪批,數發部拖很久,國人1個月被騙100多億元,到12月底就會再多2、300億元詐騙金額,數發部應讓APP直接上線,一邊做一邊修,不需等到完全修好,盡快將介面優化。另外,黃建豪也發現根本搜尋不到網頁版,他批,數發部有這麼多行銷預算,且任何品牌公司想要行銷,都知道應優化搜尋引擎上排名關鍵字,沒想到搜尋後,第一個順位是現有的165反詐騙網站,再來是新聞稿,「難道宣傳新聞比事情本身重要?」白委林國成炮轟,數發部丟臉,明明主管軟體、創新,還花了那麼多錢製作APP;數發部說沒有花6000萬,難道1300萬就不是錢嗎?不管花多少錢,東西出來要簡單好用,行家怎麼做出外行的東西?不僅功能爛又陽春,美感也很差,大家對數發部寄予厚望,結果讓大家失望,1300萬元宛如砸到水裡,數發部預算要嚴審,該刪的要刪。
白髮恐是健康警訊!40歲前長白髮 罹患心臟病增5倍
隨著年齡增長,白髮逐漸增多,但除了年齡因素,白髮的增加也可能與健康問題有關。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指出,研究顯示,白髮數量增多的人,其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且40歲前出現白髮的人,未來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可能高出5倍。陳欣湄醫師在《健康2.0》指出,白髮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是健康問題的信號。她引用一項埃及研究,將受測者根據髮色程度從1到5分,1分為黑髮,5分為非常嚴重的白髮。結果顯示,髮色達到3分以上的受測者,心血管問題的發生率普遍較高,包括動脈損傷、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等。陳欣湄補充,研究還發現,40歲之前出現白髮的人,未來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尤其是白髮的異常增長,可能暗示潛在的心血管疾病。皮膚科醫師趙昭明則指出,白髮可以分為少年白和老化性白髮。據統計,50歲以後出現白髮幾乎是必然,但數量因人而異。另外,某些疾病,如甲狀腺問題、糖尿病、免疫性疾病、貧血和營養不良等,也可能促使白髮生成。如果在短期內白髮突然增多,則應警惕可能的疾病徵兆。對於40歲前出現白髮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趙昭明解釋,血液循環不良會影響毛囊的營養供應,導致頭髮變白。當心臟功能不佳時,毛囊內的黑色素細胞也會受到基因及營養不足的影響,進而加速白髮的生成。趙昭明表示,若白髮是暫時性問題,早期預防或治療、找出原因後,可能有機會恢復黑髮;但若白髮由慢性健康問題引起,則較難逆轉。衛福部也曾在官網指出,中老年人頭髮斑白或全部變白,是生理上的正常衰老現象;青壯年頭髮稀疏或容易掉落,大都屬於腎虛或血熱;而青少年出現頭髮變白,並伴隨頭暈耳鳴、心悸失眠等,可能為腎氣虧損或勞神傷血。但有時青少年白髮,或老年人髮色郁黑,可能是因為先天遺傳條件不同所導致,並不將之視為病態。
為搶10個免費雞蛋…8旬嬤遭人群擠倒身亡 超市遭判賠45萬
大陸四川省巴中市一家超市去年進行促銷活動,每天前100名顧客憑當日任意金額發票,可免費領取10個雞蛋,吸引不少中老年人守在超市門口,只為搶占名額。沒想到,84歲的楊老太太在排隊過程中被擠倒,最終搶救無效死亡,事後家屬將超市起訴至法院。二審近日宣判,判決老人自擔責7成,超市擔3成。大陸央視報導,2023年9月5日早晨,原告林某的祖母楊婦到南江縣某購物超市門外,排隊參加該超市組織的「每天前100名顧客憑當日任意金額收銀小票免費領取雞蛋10個」活動。因當時未到超市營業時間(上午8點),老婦人遂與另外數十名顧客自發在超市門外排隊,等候業者開門營業。當天上午7時11分,超市工作人員才剛開門準備營業,就發生了人群推擠事件,楊婦被隊列前面的人群向後推擠仰面倒地,導致頭部摔傷,經醫院搶救仍於同月10日宣布臨床死亡,產生各項經濟損失共計人民幣31萬餘元。事後雙方就賠償責任無法協商一致,老人家屬遂訴至南江法院。超市負責人認為,老人受傷純屬意外,事故發生在開業之前,而且是在外面的公共場所,是個別人不文明的行為導致現場擁擠引發事故,再說楊婦本身年齡大了容易摔倒,根本不應該參加這樣的活動,超市不僅沒有半點責任,還以借款的名義給了楊婦家屬人民幣2萬元。法院審理查明,雖楊婦排隊地點在超市門外且在營業時間前,但基於地理位置限制,排隊的群眾就是為了參加超市組織的搶購活動,在營業時間前排隊,亦是因為促銷活動僅限前100名消費者,故受害人排隊的地點及時間符合常理,被告超市應預料到類似情形發生,並履行合理限度範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與此同時,楊婦時年已滿84歲,應當預見在擁擠的隊列中參與搶購可能存在的危險性,自身未盡到安全注意義務,故對損害結果的發生存在較大責任。最終,法院判決超市方應承擔3成賠償責任,即9萬餘元和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元,合計9.9萬餘元(約新台幣45萬元),原告自負7成責任即22萬餘元。一審判決後,雙方均不服提起上訴,二審駁回,維持原判。
3歲童叫不動…獨自到河邊洗玩具溺斃 阿公稱滑手機「鬼上身」沒聽到
過度沉迷手機,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中國福建一名爺爺,日前照顧3歲孫子,但他只顧著滑手機,孫子玩具髒了想到河邊清洗,但他完全沒理會,等到意識過來,孫子已經溺斃身亡。綜合陸媒報導,事情發生在8月26日,爺爺帶3歲孫子在家附近玩耍,孫子的玩具因為髒了,想去河邊清洗,就叫爺爺一起去,但爺爺沉迷於玩手機,而且聲音開很大聲,根本沒聽到孫子的話。3歲孫子多次呼喊爺爺無果後,就自行前往河邊洗玩具,沒想到悲劇發生了,不幸溺斃身亡。男童媽媽悲痛萬安,在網路發布兒子生前最後影片,寫下:「在監控外的水裡找到了你,玩具也在那裡!」更透露爺爺聲稱當時鬼上身,沒聽到孫子叫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當時在玩手機,同時提醒家長切勿讓孩子靠近危險水域,照顧小孩時也一定要專心孫子眼看爺爺沒反應,只好自己離開。(圖/翻攝自微博)事件曝光後,引發網友嚴厲批評,「照顧孩子的人確實不應該玩手機,多陪孩子才可以」、「中老年人戒網癮該提上日程了吧」、「帶娃的要多留意孩子啊」、「說明小孩子需要監護人認真照看,老人力不從心」、「這麼乖的寶貝,好心痛!」許多人指責爺爺的失職,認為他沒有盡到照顧孩子的責任,也有部分人提醒手機的沉迷對人的影響,呼籲社會對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的行為,給予更多關注和引導。
《山道猴子》作者睽違1年新作! 網一看全濕了:太寫實
YouTube動畫「山道猴子的一生」在去年推出後爆紅,由於內容太過寫實,甚至被封為台灣年度神作,而作者時隔1年後又推出長篇新作「媽媽得了癌症」,真實還原台灣醫療體系現況,讓不少有照顧癌症患者經驗的網友們全看哭了,甚至被喻為有電影水準,受封新一代神片。Eric Duan新作《媽媽得了癌症》描述一名普通上班族經歷媽媽罹癌,導致生活崩壞的過程。網友Eric Duan去年所製作的動畫《山道猴子的一生》引起網友瘋傳,14日發布新作品《媽媽得了癌症》再次引起網友熱烈迴響,這部片長為1小時13分鐘的動畫,描述一名年輕白領上班族,某日得知母親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第4期,全家人為了籌醫療費,時常加班、兼職,杜絕一切的娛樂開銷,甚至為此賣房,改租醫院附近的房子,還遇到醫院關床、房價飆漲的問題,讓男主角也落得愛情、友情兩頭空。然而,母親不聽信醫生的話,選擇透過宗教祭改、偏方,甚至還砸大錢買成效不明的補品,家中年輕人雖然極力勸阻,但母親仍拿著家人辛苦賺來的錢去購買,身體狀況反而越來越差,為了方便最後,影片中的爸爸向姊弟倆道歉,表示未能阻止媽媽購買昂貴補品,是因為她的病情已經很嚴重,與其去醫院治療受苦,不如讓媽媽把錢花在讓她找尋內心平靜的地方。《山道猴子》作者推出新作《媽媽得了癌症》,因道出各種社會現況。影片曝光後,至今吸引9萬人次觀看,許多人讚內容十分寫真,「太神了 完全捕捉台灣中老年人的神韻跪了」、「真的超級真實的還原現在台灣醫療體系現況,醫護不足、病患家屬不理解不體諒...」、「很明白的闡明了台灣的房價問題、健保問題」。這部影片除了提到年輕人的困境,同時揭示了社會問題,包括醫護比、醫院關床,以及房價飆漲等議題,還有網友留言表示,「整部看到結束,帶入感超強,直接哭爆」、「繼山道猴之後的又一部神片」、「這根本電影級別」、「太催淚了」。
延遲退休不會早死?研究顯示:加班過勞和貧窮才會
「越晚退休,壽命越短」是真的嗎?近期多項研究皆顯示,無論退休年齡早晚,都跟晚年的死亡率關係不大。真正會減少壽命的,是加班過勞,以及生活水平低落,也就是貧窮!據穀雨數據的報導,退休年齡改革近期又成為大陸公眾的焦點。起因是根據大陸新一輪應對「人口老化」決定,「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將在未來開展。原文件並未提及「65歲」作為退休年齡節點,但「90後男女退休年齡統一為65歲」的猜想在網路上流傳。也有大陸網友隨即轉發1張「退休年齡與平均壽命」的截圖,根據截圖說法,退休年齡升至65歲,平均死亡年齡則會降至66.8歲。但「越晚退休,壽命越短」是真的嗎?人們普遍相信這個說法,是因為上班通常很累,且大多都是不快樂的。然而,現在的研究取得了一個跟大家預期相反的結果:早點退休的人,很可能壽命更短、身體更差。例如,美國經濟學會旗下頂刊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經濟展望)曾發表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提前退休似乎對60歲出頭的人的認知能力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報導發現,這項影響具有因果性。並不是因為身體狀況較差的人,才選擇早早退休。大陸學者的研究發現也是如此。北京師範大學Jiannan Li等人,也比較了2015年後是否選擇晚退休的中老年人,在2018年的健康狀況。他們發現,晚退休的中國中老年人,擁有更好的身體機能和認知狀態。排除職業身分等干擾因素後,結果依然如此。根據學者推測的原因,退休後,人們動得少了,腦力活動也逐漸減少,這無益於身體健康。加上孤獨等情況,閒下來的中老年人是更容易罹患憂鬱症的族群。特別是,如果老一輩退休前在單位已有一官半職,工作內容輕鬆,又或者體力勞動居多,那麼退休招致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更大。就跟之前在網路上流傳的一種說法一樣,老闆為什麼喜歡上班?因為職場受人尊敬,比退休後收穫的情緒價值高多了。至於是否影響死亡,有研究傾向於「沒什麼關聯」的結論。也就是說,無論退休年齡早晚,都跟晚年的死亡率關係不大。瘋狂加班和貧窮,才會真的短命!上班之所以讓人感到「折壽」,問題的實質並不是上班,而是加班。1份《刺胳針》的研究表明,長時間工作(每周超過55小時),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68%,感染風險(例如細菌感染)增加37%。同時,長時間工作也與糖尿病(風險成長18%)、肌肉骨骼疾病(風險成長15%)有明確關聯。也有研究證實,過於勞累的族群,更容易罹患癌症等重病。隨著職場環境變遷,90後與00後面臨的工作與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大陸人的加班現象正在越來越嚴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逐步上漲,2023年達到49小時周平均工時,為歷史新高。這意味著,即使1週工作6天,中國人平均每天也要工作8小時以上。這項數據也是世界高點。根據經合組織資料(OECD),墨西哥人年平均工作時長為2246小時,為所統計國家第一,但中國人的工作時間比墨西哥人還要高出13%,達2548小時。此外,無論個人退休年齡如何,壽命方面的社會經濟差距都持續存在。簡單來講,就是沒錢,才是最影響壽命的。德國學者發現,社會收入差異對預期壽命的影響很大,而這種差距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一步增加。因此大陸學者也呼籲,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延遲退休,需要對退休年齡限制進行收入階層上的彈性安排。
盛竹如久違現身近況曝光 出門險被假警察詐騙8千元
84歲盛竹如今(6日)現身參與反詐騙公益影片《麥鈎騙啦》拍攝,聊到被詐騙經驗?盛竹如分享某次去餐廳吃飯,曾被冒稱是警察的指控闖紅燈要罰8千元,而日前他因替「誰摔死了李新」影片中旁白捲入官司,被問及此事的他則妙回:「這也是一種詐騙。」盛竹如說某次出門去家裡附近的餐廳吃飯,走到一半竟遭人攔下,對方自稱是警察,說抓到他剛剛過馬路連闖兩個紅燈,要罰他8千塊罰單,他說:「我當下就知道是詐騙,我還問他能不能打折,他竟然說『好,打8折』,我就假裝要拿錢趕快回去跟警衛說,叫他們去逮住他」」。周婷婷(左起)、盛竹如、王滿嬌、馬國畢,一同演出《麥鈎騙啦》反詐騙公益影片。(圖/楊澍攝)先前盛竹如因在「誰摔死了李新」影片中旁白,遭前立委羅淑蕾自訴涉犯誹謗罪,最高法院認定盛對影片中所指涉的人事未盡任何查證責任,依散布文字誹謗罪將他判處拘役50天,可易科罰金。被問及官司是否有影響到心情?盛竹如手一攤無奈表示:「那個沒事,那等於是個詐騙。」這次與秦楊、王滿嬌、馬國畢等人一同拍攝反詐騙公益影片,盛竹如表示因為覺得很適合、劇本很好,對社會有益所以決定參與,秦楊也表示,這次拍攝影集就是為了宣導防止中老年人被詐騙,也要勸誡年輕人不要淪為詐騙集團的幫手。反詐騙公益影片《麥鈎騙啦》,從規劃籌備3個禮拜,花2天拍攝,秦楊的高二兒Jerry也有參一咖,Jerry最近在潮牌店打工平常也常拍短影片,秦楊大讚兒子很會拍:「他拿給我看,我笑到完全沒辦法睡覺!」至於兒子有沒有打算進演藝圈?他則笑回應該有,但現階段先讓他專心打籃球。
陸女打完蚊子「手超痛」!蚊子沒打到 手指骨折了
中國湖南省長沙市一名35歲女子日前打完蚊子之後,左手食指腫脹、疼痛不已。到醫院一檢查,發現食指中指節的指骨,竟然「撕脫性脆性骨折」,讓醫生都感到吃驚不已。中國湖南「長沙第三醫院」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表示約一個月前,一名李姓女子因為左手食指腫脹疼痛就醫,醫師替女子檢查後發現,女子食指中節指骨撕脫性脆性骨折,於是詢問女子最近有沒有受傷。醫師替女子檢查後發現,女子食指中節指骨撕脫性脆性骨折。(圖/翻攝「長沙第三醫院」微信公眾號)面對醫師的醫詢,女子想了老半天才想起來,自己日前因為晚上不堪蚊蟲叮咬,曾用力拍打過蚊子,不過一個撲空,蚊子沒打到,事後想起來左手就是那之後開始不適。醫生進一步詢問後發現,女子曾經做過甲狀腺癌根治手術,術後長期服用優甲樂,以至於骨量減少,骨質脆性增加,即使是打蚊子這種日常動作,也可能導致骨折。甲狀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因為甲狀旁腺是調節鈣、磷平衡的重要激素,甲癌患者進行甲狀腺全切手術時,可能會傷及到甲狀旁腺,破壞甲狀旁腺功能,從而引起體內鈣、磷代謝失調,使骨質大量丟失,骨密度下降,進而出現骨質疏鬆。術後為了防止甲癌復發,患者往往需要通過服用超生理劑量的左甲狀腺素片(優甲樂),以滿足代謝的需要。而甲狀腺激素濃度升高,會導致骨代謝活躍,加速骨量丟失,造成骨質疏鬆,骨折的風險自然大大增加。最後,醫生對李女的食指中節進行了夾板外固定處理,並建議女子可以透過服用鈣片、增加日曬等進行補鈣治療。醫生表示,骨質疏鬆症多見於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絕經後女性。而對於合併有內分泌疾病、結締組織疾病或者血液系統疾病者,即使是年輕人,也會有患上骨質疏鬆的可能。因此這類患者應定期複查,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鈣質;如果發現自己日漸駝背、脊柱伸展受限,或出現腰背或全身骨骼疼痛甚至發生過脊柱、腕部、髖部骨折等,建議儘早就醫。
最年輕獅子會會長遭酸「全額父款」! 19歲女大一生:爸爸希望我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國際獅子會(Lions Clubs International,LCI)台北市永新獅子會9日舉行26屆、27屆的會長交接典禮。然而新上任的女會長趙翊云竟然年僅19歲,還是大一生,引發外界熱議。台北市永新獅子會9日舉辦授證26週年,以及第26、27屆會長交接典禮,典禮上第26屆會長洪學信交接給年僅19歲的第27屆會長趙翊云,她目前就讀實踐大學智慧服務管理學系。趙翊云昨(27日)也在Threads發文表示,「都說獅子會是屬於中老年人的,但我19歲,謝謝授證那天我的好朋友們,哈哈哈哈哈哈哈」,並貼出自己上台時的照片,以及與朋友們的合影。貼文曝光也引發網友熱議,「好猛…這應該是台灣複合區裡最年輕的會長吧」、「啊妳們的怎麼看起來這麼開心,我交接的時候每個同學都臭臉,看起來被逼著參加的」、「好厲害」、「你為什麼會當會長啊!好酷。」還有許多人狠酸「是全額『父款』嗎」、「恭喜妳當上會長,當上會長以後,也記得要全力以『父』喔」、「如果我爸是木法沙,我也能當辛巴啊」、「老爸很給力ㄛ」、「是中老年人還是有錢人」、「如果爸是四代目,我也是火影了」「靠自己比較實在,靠爸還po出來,不是炫不然是啥。」不過也有人出面幫原PO辯護,「會長經濟實力不用很好啦,上面還有一堆幹部級別的,就只是頭銜好聽而已」、「妳很優秀!那些仇富的腦子是有什麼大洞。」對此,趙翊云也反擊網友,講話不用太酸,「當會長是因為爸爸之前也是會長,希望我可以看看不一樣的世界,沒有什麼其他原因。我也只是還在念大學的學生,會費是家裡支出,我本人沒有經濟能力。希望大家留言可以善良一點,謝謝各位。」
疫情遺毒2/妙齡女打疫苗後罹罕病「終生糾纏」 醫院調查「免疫患者病況更惡化」
研究發現,感染新冠病毒會增加免疫疾病罹患率,但其實新冠疫苗也同樣具有風險。31歲陳小姐向CTWANT記者透露,她在接種疫苗後,皮膚開始出現大片紅疹、水泡,後來確診是罕見的類天皰瘡,且終生無法治癒,只能控制病況,醫師懷疑與疫苗相關,甚至阻止女子繼續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另外,台大醫院也曾針對乾癬患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接種疫苗後,3成患者病況更加惡化。2021年正是新冠疫情猖獗的時候,疫苗剛誕生,世界各國都在大規模接種疫苗,陳小姐也在此時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大概在那一年的7、8月,我就開始常常身體長紅疹、全身很癢,當時以為是被蚊蟲叮咬,直到10月,打第二劑疫苗後症狀變得更嚴重,除了紅疹、癢,甚至起了水泡,我才趕緊到林口長庚就醫。」陳小姐說,醫師看到水泡立刻有警覺,果然皮膚切片後確診是類天皰瘡。類天皰瘡是一種罕見皮膚病,台灣發生率為每年、每百萬人僅有4.7例,患者以中老年人較多,是免疫系統認知錯亂,誤把正常的皮膚當作敵人進行攻擊,導致皮膚結構解離而產生水泡,但確切原因不明。「醫師告訴我這個病是沒辦法痊癒的,我的病況時好時壞,四肢常常長滿紅疹、水泡,有時甚至臉上也有,偶爾去洗三溫暖時,常常覺得每個人都盯著我看。」陳小姐透露,當時醫師說可能是新冠疫苗改變了她的體質,後續驗血時也檢查出疫苗抗體,醫師也警告陳小姐不要再繼續接種疫苗。由於病情反覆,陳小姐決定轉到台大尋求第二意見。「但獲得的答案醫就是無法痊癒,等於是被兩家權威醫院宣告我一輩子都必須與這個疾病共存,無法痊癒!」陳小姐感到絕望,她表示未來就算再有一波大規模感染,也絕不會再打疫苗了!「我還年輕,還可以對抗病毒,但疫苗的影響卻會影響我一輩子的健康。」類天皰瘡是一種罕見的皮膚免疫疾病,過去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沒想到31歲的陳小姐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就開始出現紅疹、水泡等症狀。(圖/翻攝自成大醫院臉書)類似陳小姐的例子其實不少,《藥學雜誌電子報》就曾寫到,一位16歲少女在2023年接種第二劑疫苗後發燒、嘔吐,同時臉部出現紅斑,最後確診紅斑性狼瘡。「這就要看如何評估風險了!沒有定論。」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蔡呈芳理事長對CTWANT記者表示,其實疫苗造成免疫疾病並不罕見,應該是此次新冠疫情的接種人數非常多,所以更凸顯這個現象。蔡呈芳同時任職於台大醫院,他表示台大醫院曾針對乾癬患者進行內部調查,結果發現接種過疫苗後,3成患者的病況惡化。「但不打疫苗嗎?以這次新冠疫情為例,感染者應該超過8成以上,可見感染機率非常高,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打疫苗就必須承受感染的高風險。」蔡呈芳舉例,假設感染新冠病毒會使5成的乾癬患者病況惡化,而疫苗的惡化機率是3成,「那就要自己去衡量一下,再做決定,沒有標準答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顧問主治醫師蔡嘉哲則認為,從社會整體去看,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但若牽涉到患者個人,選擇則難有定論,建議免疫患者若病況穩定,先與醫師諮詢再評估是否接種疫苗。
沒症狀不代表健康 醫點名5類人定期體檢:易罹癌症、慢性病
很多人總會有迷思,認為身體若沒有症狀,就代表健康。不過,醫師點名5大族群,容易罹患癌症和慢性疾病,建議要定期做健康檢查,以免發現時為時已晚。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專頁提到,他最擔心病人或家屬說「人之前明明好好的,怎麼會這樣」、「住院前,沒有毛病,住院後,就一堆毛病出現的?」因為自己以為的健康,不代表身體就健康,許多隱藏的健康問題,都是在體檢中被發現的。黃軒指出,很多中老年人會覺得自己身體硬朗,就忽略定期體檢的重要性,到真的感覺不適時,去醫院一檢查,才發現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問題早已悄悄來到身邊。因此,提醒自己和家人,「定期體檢是對抗慢性病的第一步」,不要等到疾病上門才後悔莫及。黃軒醫師點名5類族群,容易罹患癌症和慢性疾病。(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黃軒點名5類看似健康,卻不健康的高風險族群,若符合其中1項,建議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以早期發現和預防相關問題。1.家族癌症史如果家人中有人曾罹患肺癌、大腸癌等,罹癌風險就可能增加,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肝功能檢查、胃鏡檢查等是明智之舉。2.肥胖肥胖本來就是與多種癌症有關,包括肺癌、心臟病、糖尿病等,控制體重、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才能有助於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3.抽菸和喝酒長期抽菸和過量飲酒,是罹患肺癌、口腔癌、食道癌等癌病變的高風險健康族群,因此戒菸和限制飲酒是重要的健康習慣。4.年齡隨著年齡增長,尤其超過50歲,罹患某些癌症和慢性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更多。提醒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甲狀腺檢查、大腸癌篩檢等有助於早期發現。5.情緒壓力長期處於高度壓力狀態的人,罹患肺癌、大腸癌、乳癌、胰臟癌等,是罹患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的健康高風險族群者,所以日常保持心理健康和適當的壓力管理,對預防癌症很重要。
「2種癌」常同時出現在1病人身上! 醫授7招有效防範
當食道中的黏膜細胞積累突變嚴重時,可能會衍生食道癌。致癌原因仍有待釐清,一般認為除了年齡(中老年人居多)、性別(男性比女性多)等因素之外,日常生活對食道的各種慢性刺激,都可能導致食道癌。食道癌與口腔癌危險因子一次看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尚有: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熱飲(超過攝氏65度)、肥胖(坐式生活)、慢性胃食道逆流、Barrett's食道炎、腐蝕性食道炎、食道弛緩不能及遺傳(Tylosis, Plummer-Vinson syndrome)等。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尚有:口腔牙齒因素(不合適的假牙、齒齦炎和口腔衛生不佳等慢性刺激)及遺傳(Fanconi anemia, dyskeratosis congenital)等。口腔癌患者近4成同時罹患食道癌 50歲以下機率更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說,臨床發現,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常和其他的上呼吸消化道(口腔、口咽、下咽、喉、肺部)鱗狀上皮細胞癌同時或異時發生,且癌化的細胞帶有相似的基因變異。食道癌約有5~12%的患者,可能會同時罹患頭頸部癌症或肺癌,因此在診斷及追蹤時必須特別加以注意。反之,口腔癌(包括口咽癌及下咽癌)之患者中約有5~14%,甚至40%同時有食道癌。其中年齡小於50歲的初次患者同時得到二種癌症的機率更高。食道癌與口腔癌常見這些症狀癌症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則功能保留較好,生活品質較好,且預後也較好。所以,一但出現下列症狀且持續數週,務必提高警覺,即時就醫檢查。口腔癌的症狀包括:口腔內持久不癒的潰瘍(同一位置、超過兩週以上)、白紅斑、不明腫塊、不明原因出血、咀嚼吞嚥時痛或耳朵疼痛、局部壓痛、感覺異常(麻木感)、舌運動受限、張口困難、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口臭(腐爛味)、掉牙、體重減輕和頸部硬塊等症狀。食道癌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吞嚥時有異物感、漸進性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飯後嘔吐、食物逆流、火燒心、體重減輕、胸痛、吐血、黑便、吞嚥時嗆咳、慢性咳嗽、反復肺炎、聲音沙啞和頸部硬塊等症狀。預防勝於治療 7個提醒要時刻留意賴建仲表示,食道癌與口腔癌大多是可以預防的。食道癌目前尚未有有效的篩檢工具,因此落實健康生活方式,遠離致癌因子是必要且相對有效的防癌步驟。拒絕致癌因子:避免菸、酒、檳榔、含亞硝胺食物(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或湯品。執行均衡飲食,少吃醃製品,多食用原型食物、綠色蔬菜及新鮮水果。補充維生素 C 以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控制體重:適度且規律的運動,避免肥胖帶來身體的負荷。定期篩檢(口腔黏膜檢查、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特別是有癌症家族史以及癌症風險因素者。定期牙科檢查,並及時解決任何口腔問題(牙齦炎、牙周病)或不合適的假牙。考慮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尤其是年輕人。有助於預防與 HPV 相關的口腔癌、食道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發現疑似症狀,請及早就醫診治。
25歲妙齡女突昏倒家中「送醫插管」!醫揪病因嘆:每天喝3杯手搖飲
桃園市一名25歲王姓妙齡女日前突然昏倒在家中,被家人送醫後診斷出高血糖急症,經緊急插管搶救,才順利從鬼門關救回一命,只是為何年紀輕輕卻有糖尿病?原來王女每天都要喝「3杯手搖飲」,這才導致身體健康出狀況。不愛喝水的王姓妙齡女,每天都要喝上2至3杯的手搖飲料,日前她突然在家中倒地,被緊急送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的急診室時,才被醫師診斷出罹患「高滲透壓高血糖症」,由於王女送醫後意識不清,還伴隨嚴重脫水,經緊急插管及輸液,所幸最終成功撿回一命。對此,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林昕緯表示,現代人飲食精緻化,加上手搖飲文化盛行,導致糖尿病的發病年齡逐漸邁向年輕化,且年輕族群大多認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會罹患的疾病,因此經常過量飲用含糖飲料而不自知。林昕緯示警,血糖控制不良容易引起各種急、慢性併發症,血糖過高造成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的病程,通常緩慢且不易察覺,直到患者出現嚴重意識障礙時,才會被發現並送醫,一旦延誤救治,恐造成昏迷、洗腎等後果,嚴重甚至會休克死亡。林昕緯提醒,民眾應定期實施健康檢查,掌握自身的健康狀況,若被診斷出糖尿病,飲食攝取就要嚴格把關,才能維持血糖穩定,以免因高血糖誘發心臟、腎臟及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