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合併
」 中醫長期偏頭痛致無法正常工作、睡覺 中西醫合併治療助恢復正常生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25歲的張小姐受慢性偏頭痛困擾十年,幾乎天天頭痛,白天無法工作、晚上難以入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42歲的劉小姐大學時期偶發頭痛吃止痛藥抑制,卻逐漸演變成嚴重偏頭痛,被迫提前退休休養,每次發作疼痛時間超過24小時且伴隨噁心症狀,讓她無法盡情投入喜愛的志工活動。偏頭痛女性是男性三倍 可能演變每次15天以上慢性偏頭痛台灣頭痛學會統計,全台約有200萬人飽受偏頭痛困擾,整體人口盛行率高達9.1%,女性患者盛行率是男性的3倍,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演變為每月發作超過15天的慢性偏頭痛,且治療更困難,預後不佳,成為青中壯年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偏頭痛治療有健保和療效限制 口服搭配雷射針灸成新選擇臺中榮總神經內科王其聖醫師指出,慢性偏頭痛治療方式多元,以藥物為主,過去研究也發現注射肉毒桿菌或抑鈣基因相關胜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新藥、傳統針灸等方式能幫助患者改善症狀。但是肉毒桿菌、抑鈣基因相關胜肽新藥健保給付有所限制,且尚有部分患者治療效果有限,傳統針灸則讓易暈針、害怕針扎的患者卻步。現在透過口服藥物搭配雷射針灸,提供患者中西醫共治的新選擇。雷射針灸與傳統針灸原理相同 副作用更低臺中榮總醫院傳統醫學部吳奐昀醫師說明,雷射針灸和傳統針灸的中醫治療原理相同,都是透過刺激人體特定的「穴位」,幫助身體達到「得氣」的感覺,進而達到治療效果。偏頭痛部分重要穴位,如眉毛前的「攢竹穴」、眉間的「印堂穴」和太陽穴等都位於臉部,傳統針灸施針可能會讓患者感到擔憂,相較之下,雷射針灸是非侵入性療法,副作用低很多,對於懼針或皮膚敏感的患者而言,是一項安全且有效的治療選擇。8成患者獲得改善 降低發病天數、疼痛程度臺中榮總偏頭痛治療團隊針對頑固性偏頭痛患者給予口服藥物及雷射針灸共同治療後發現,8成患者症狀獲得改善,且病患經過一個月8次的雷射針灸完整療程後,治療效果持續至第3個月達高峰,平均每月可降低7日發病天數,疼痛程度和緩,1/6患者在完成療程後10個月以來未再復發。相關成果已刊登於《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期刊。
凱米颱風接護理師媽下班遇女兒牆砸車 花蓮馬小弟奇蹟出院最想回學校上課
花蓮縣凱米颱風期間發生違建女兒牆砸落案件,7歲馬小弟當時陪著父親去接高姓護理師母親下班而慘遭擊中,母親不幸身亡,馬小弟則頭部重創,昏迷指數一度只剩3分,經花蓮慈濟醫院採低溫療法及中西醫合併治療後,馬小弟奇蹟康復,並於12日順利出院,更在父親陪同下舉辦感恩演唱會,用歌聲感恩醫護人員。凱米颱風7月24重創花蓮,而馬小弟的母親為醫院護理師,馬小弟下午跟著父親去接媽媽下班,在超商門口卻遇上女兒牆遭強風吹落,石塊砸到他們乘坐的車輛,高女送醫後宣告不治,馬小弟頭部遭受重創。馬小弟當時傷勢嚴重,右頭部粉碎性骨折,碎片插入腦組織,嚴重腦傷昏迷、瞳孔放大,緊急被送慈濟醫院搶救,昏迷指數更一度只剩3分,情況十分危急。醫療團隊則以低溫療法並啟動中西醫合併治療,而進行針灸治療時,馬小弟手部出現反應,醫護看到希望繼續堅持,結束低溫療法後,馬小弟意識已恢復到7分,並能睜開眼睛利用鼻胃管進食。但馬小弟因骨頭碎片傷及腦部,腦幹損傷又傷及運動區,醫護擔心他打敗死神仍可能成為植物人,但馬小弟持續努力,8月可以慢慢完成手部動作,語言功能也逐漸恢復,甚至能心算答題,順利轉入一般病房。10月間,馬小弟開始練習站立和跑步機,醫護評估他恢復狀況良好,於12日醫師節安排他出院,馬小弟也在父親的陪伴下舉辦感恩音樂會,用歌聲感謝爸爸、親人和對他呵護備至的醫療團隊。馬爸爸說,妻子離開是他最大的傷痛,但看到孩子一天天進步,內心仍是無比感動,而馬小弟希望明年9月回到學校上課,如返校前恢復狀況良好,也會盡力完成帶他出國旅遊的願望,感謝各界的幫助、支持與關心。
金鐘59/前十字韌帶斷裂被醫下「5年期限」 夏浦洋帶娃謝庹宗康暖心指點
夏浦洋2022年自選秀節目《原子少年》脫穎而出,並加入男團「FEniX」,圓了他的唱跳夢。隨後在實境秀《全明星運動會4》中大放異彩,更憑藉《山裡來了熊孩子》,和搭檔庹宗康、Lulu黃路梓茵、任容萱、坤達、粿粿一同入圍金鐘59「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甫踏入主持屆就獲得肯定,讓他感動直呼:「我是個幸福的小孩,第一次主持就有這些前輩照顧、帶領我,讓我離金鐘獎項這麼近。」去年接下《熊孩子》,夏浦洋本以為自己能勝任,卻因為求好心切導致想太多。(圖/趙文彬攝)由於夏浦洋有個幼稚園大的姪女,起初接下《熊孩子》時,他信心十足,「我原本以為我很了解小孩,但我錯了,因為我都是一對一,沒有一對多的經驗。」遑論每個嘉賓年紀不一,光要讓孩子們打成一片就頗困難,更別說是要齊心執行任務。求好心切的他,一度慌到顧不上錄影機位,甚至發生與Lulu帶孩子方式相背的狀況。「我第一天晚上崩潰了,因為我跟前輩們不熟,跟小朋友也不熟,我又想太多。」好在庹宗康(後排左)出聲提點,讓夏浦洋(後排右)茅塞頓開。(圖/翻攝自山裡來了熊孩子粉絲專頁)夏浦洋的驚慌失措,旁邊的庹宗康看在眼裡,但沒有立即出聲,而是等到夏浦洋意識到自身的問題才給予建議,讓他十分感激,「康哥真的是很貼心的一個暖男,會注意任何一個細節,他突然拉我到旁邊說『沒事,你冷靜,其實小朋友,你要做到的事情就是引導,畢竟實境節目,不用特別控制他們』。」Lulu私下也安慰他,「其實我們都沒帶過小孩,要不要試試看該怎樣一起?」夏浦洋才發現癥結點,於是他把錄影前後的時間全數花在陪伴孩子們身上,不僅成功擄獲大小朋友的心,成為大家最愛的「洋洋哥哥」。不過,夏浦洋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先前他在《全明星運動會4》受傷,原本檢查判定是撕裂傷,怎料開刀才發現前十字韌帶斷裂,需要後續評估才能補就,等於他還要挨第二次刀,醫生還對他祭出「5年期限」,否則開刀會更不容易。如今只剩3年時間,但夏浦洋擔心工作受影響,想等FEniX成員當兵再動刀。夏浦洋在《全明星運動會》全力以赴比賽,意外傷到右膝。(圖/翻攝自夏浦洋IG)而且,復健過程比想像中更艱辛,「那時MAX他們都有陪我去復健,我腳光要抬起來都抖,而且那時馬上有《音樂主理人》這個節目,我要在短短一個月內站起來,一般人要花三個月,所以我每天中西醫合併,醫生也覺得我太拚,可能因為這樣我後面修復時間更長,所以在《熊孩子》有點感慨,我應該可以跟小朋友玩得更開心,但每跨一步都會猶豫一下。」不少人問夏浦洋是否後悔接下《全明星》,但夏浦洋相當正向,「《全明星》是我真的踏入綜藝、實境節目的起點,沒有它,我也沒有後續這麼多外景實境節目,雖然犧牲真的不小,但我其實不後悔,一定都是最好的安排!」他更自嘲:「我之前接了划船節目,滿好的,腳受傷了,還有手的活。」隨著金鐘獎即將到來,夏浦洋透露自己仍在準備戰袍,但他已經決定在那天穿上「紅色內褲」。這份傳統自《原子少年》開始,每逢重大場合,他都會穿上同一件紅內褲以求好運,「我這件紅內褲已經穿到變薄,不能換,因為這是傳承的象徵,所以現在很少穿。但走上金鐘紅毯那天,我一定會穿上!」自認迷信的夏浦洋,透露金鐘獎當天會穿紅內褲,而他的幸運是隨身攜帶的黑隕石。(圖/趙文彬攝)此外,夏浦洋還會隨身攜帶幸運物「黑隕石」,「這顆隕石擁有宇宙的能量,我心情不好或緊張時,會不自覺地搓它,讓自己靜下來。」他也期待到時主持群能與所有節目裡頭的小朋友一起走紅毯,「如果可以這樣,我們一定是最可愛的!」雖然還沒決定典禮戰袍,但夏浦洋希望能和所有主持群、小孩嘉賓一起走上星光大道。(圖/趙文彬攝)場地提供:瀚寓酒店
六旬女多年糖尿病逼近洗腎邊緣! 中西醫合併治療遠離危機
一位68歲的李姓婦人罹患糖尿病已20年,某次回診時,抽血報告竟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剩8分,屬慢性腎臟病第五期臨近洗腎邊緣。李姓婦人至醫院進行中西醫合療,在1年內腎絲球過濾率提升,血鉀穩定4.0,免於洗腎帶來的生活困擾與痛苦。糖尿病恐引發腎病 死亡風險大增中醫大附醫中醫部醫師廖元敬指出,由李女士病例可見,長期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更需格外注意腎臟病變的風險。除了腎臟病外,糖尿病也是腎臟病人接受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若腎絲球過濾率下降,死亡率有增加趨勢。中醫部醫師吳美瑤強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包括性別、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隨著年紀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也會隨之上升,其中慢性腎臟病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獨立因子,隨著慢性腎臟病嚴重度增加,腎絲球過濾率下降,心血管事件風險大幅增加。中西醫合併療法加強照護 降低心血管死亡率李女士血壓169/80偏高,食慾差,低血鈉132,高血鉀5.4。經由廖元敬與吳美瑤使用「全民健康保險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並合併腎臟科醫師張育瑞門診的西醫療法,為患者進行治療。西醫療法: 張育瑞說明,西醫常規治療包含降血糖、降膽固醇等藥物,配合飲食及中醫治療,李姓患者這2年來血糖、血脂、電解質越來越進步,精神及體力也越來越好。中醫療法: 根據中醫大附醫2007至2016年在「中醫藥國際學術電子期刊Journal of Traditional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JTCM)」發表的研究資料,除了西醫的常規治療,中醫使用活血化瘀的丹參、川七抗發炎、抗氧化、改善腎臟微循環,合併濟生腎氣丸或是知柏地黃丸,能使早期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腎功能、蛋白尿穩定改善。中西醫合療,除穩定腎功能外,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總死亡率7成,以及長期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的發生率。
韓國出生率「倒退50%」 來台找解方「中西醫並行」挽救少子化
台韓生育率持續「生不如死」,分別位列世界生育率最後兩名。面臨少子化議題,韓國的大韓女韓醫師會上周末來台參與2024年國醫節暨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論壇。本身為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的宜蘊中醫院長陳玉娟醫師表示,為深化雙邊交流並探討少子化議題,大韓女韓醫師會與中華民國女中醫師協會一起探討台灣生殖醫學與中醫備孕醫學技術,共同為少子化尋找最佳解方。根據韓國政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韓國出生人數為僅24.9萬,是十年前的一半。然而還有許多正在努力備孕的不孕夫妻,以首爾市為例,每年就有5.2萬人被診斷為不孕症,全韓國更達25萬人有不孕症的問題。而台灣去年的出生人數僅有13.5萬人,不孕率為15%,等於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可能出現不孕狀況。陳玉娟醫師說明,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改變,生活、工作壓力大,加上晚婚晚育的趨勢,造成不孕比例逐年提升,進而引發生育危機。陳玉娟向韓國女醫們分享,「中醫、西醫共同並行,更容易成功。」他補充,東方人在遇到備孕過程不順時,許多人會先看中醫來調養身體,但其實透過中西醫合療的方式找尋原因、對症治療,更能把握黃金生育期順利生產。陳玉娟表示,造成不孕的成因眾多,女性常見病症如卵巢早衰、多囊、子宮肌瘤、輸卵管阻塞和免疫排斥等;男性則有精蟲數目不足、活動力不足以及精蟲型態異常等,都可能導致不孕的狀況發生。但透過中醫調養的方式能協助養卵、養精、調經與調整內膜等,再加上生殖醫學的幫助,可更有效完成生育的目標。大韓女韓醫師會朴素妍會長分享,在韓國幾乎沒有這樣中、西醫合作的醫療機構,不孕症個案通常會直接前往西醫治療,接受療程或懷孕期間也不敢服用中藥,對中醫有較大的錯誤迷思。朴素妍會長補充,韓國政府的不孕症補助僅有首爾、釜山等城市先行並只提供西醫,回國後也希望提供台灣的借鏡給首爾政府參考,推動示範實驗,盼擴大幫助更多不孕症個案。不孕症權威劉志鴻醫師指出,台灣的生殖醫學技術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加上中醫輔助的身體調養,造就了高懷孕率與著床率,促使台灣成為亞洲地區進行人工生殖的首選。本次的交流活動除展現台灣在生殖醫學上中醫、西醫的各別優勢外,更突顯了當中西醫合併診療時,完善的一條龍醫療服務,能幫助個案有效就醫。
甲亢折磨!56歲男1個月暴瘦14公斤 中西治療逆轉恢復健康
50歲林女士於南部醫院就醫時被診斷為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後即開立西藥給於服用,因甲亢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求診,開立中藥給林女士服用,經過中西藥合併服用2週後,林女士即停止服用西藥,中藥持續服用4個月後,游離甲狀腺素自3.11降至正常值1.01、甲狀腺荷爾蒙刺激素上升至1.119(正常值0.35-5.50 uIU/mL),體重由51公斤回復到55公斤,身體狀況均回到正常。另一案例,為56歲許先生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病人,病患先以西藥控制,但游離甲狀腺素3.9仍偏高。107年許先生在1.5個月內體重自70公斤快速下掉至56公斤,爆瘦14公斤,心跳過速為90-100次/分鐘(正常值60-80),因此至中醫部黃升騰主任門診就診,建議先採取中西醫合併治療。服用中藥4至6個月後,檢查發現出現甲狀腺功能不足的情形,黃升騰建議酌減西藥藥量;再經過9個月的治療,許先生完全停止服用西藥,而游離甲狀腺素回復正常,再續服中藥2個月持續正常,黃主任建議可完全停藥,許先生的體重也回復到70公斤。上述兩位病人的甲狀腺數值追蹤迄今仍維持正常。中醫大附醫中醫部黃升騰主任指出,甲狀腺亢進多為自體免疫性疾病,往往容易反覆發作。甲狀腺功能亢進原因很多,如甲狀腺毒性結節、腦下垂體腺瘤、妊娠絨毛膜癌等;最常見原因為瀰漫性甲狀腺毒症,好發年齡在20歲-40歲,女性病例往往是男性的4至5倍。甲亢高危險群,多有家族病史、處於長期壓力的人。在台灣,2010年報告的甲亢發生率為千分之3.7,估計台灣約8.5萬人罹患甲亢。黃升騰進一步說明,甲亢病人尋求西醫治療,其中包含開刀、放射碘跟抗甲狀腺藥物等治療方式,可能伴隨副作用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需長期補充甲狀腺素,至於長期服用甲亢藥物則易出現皮膚過敏等症狀。中醫藥用於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根據中醫病因病機,多為肝氣鬱滯,氣鬱化熱,痰瘀互結,聚而成塊,臨床上靈活處方能取得良好療效與控制。中醫臨床治療主要以舒肝解鬱、滋陰清熱、消痰化瘀為治療方向,治療期間約需半年至一年時間,同時輔以定期檢測,確定甲狀腺功能逐步回復正常。病人經過治療後,皆能取得良好療效也無明顯副作用,於長期追蹤下均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目前仍定期回診密切追蹤。
男子服用10年中藥險洗腎! 醫警告「這些中藥材」勿碰
獨居的74歲陳先生看到地下電台及電視台推銷的黑藥丸,標榜強身健骨,可治病還能保養,陳先生信以為真,長期購買服用這種來路不明的中藥已近10年多年,最近覺得身體每下愈況,出現喘氣、水腫症狀,在鄰居建議下至醫院抽血驗尿檢查,發現尿素氮和肌酸酐值偏高,已經出現腎病變現象,差一點就要洗腎,後來經醫院西醫及中醫開立藥物搭配治療、並改善用藥及生活習慣、也全面停用黑藥丸,幾個月後腎功能數值恢復正常。濫用藥物恐致慢性腎臟病 這些中藥材要注意臺中榮總嘉灣分院傳統醫學科中醫師唐佑任表示,台灣腎臟病及洗腎患者眾多,除常見因高血壓或血糖控制不良造成外,「濫用藥物」也是國人常見的致病因子,尤其是中草藥屢被質疑是導致慢性腎臟病的原因。目前醫界發現常被用於快速減肥的馬兜鈴酸與腎小管腎病變有關,我國醫界也呼籲禁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例如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馬兜鈴、天仙藤等,但是也讓部分民眾對中醫及中藥材的治療望而卻步,埋沒中藥材對慢性腎臟病治療的好處。正確使用中藥 恢復人體正常機能唐佑任醫師說明,「是藥三分毒,藥毒猛於虎」,中藥帶有「偏性」,在人體生病時氣血陰陽偏盛或衰,此時若能正確使用藥物的偏性來治療疾病,譬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可使人體氣血陰陽恢復平衡,症狀一旦改善則「中病即止」,若長期不正確的使用,反而會讓藥物偏性影響人體正常機能,所以有問題的是使用者錯誤用藥,而非藥物本身的偏性。中西醫合併治療 降低惡化、死亡風險臨床研究指出,慢性腎臟病或末期腎臟病患者除常規西藥治療,搭配黃耆類中藥處方,可改善蛋白尿的持度;糖尿病腎病變的患者併服抗發炎、抗氧化作用的六味地黃丸,可緩解降血糖藥物的副作用;腎陽虛證型的糖尿病腎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濟生腎氣丸不僅可改善糖化血色素值,也能改善臨床症狀及提升生活品質。唐佑任醫師進一步補充,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接受一般西醫照護,再加上合格的中醫師治療,可降低惡化成腎臟衰竭的風險,並能降低死亡率,也呼籲民眾服用中藥,一定要找合格的專業中醫師,勿購買或聽信友人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以免對腎臟造成莫名不可逆的傷害。
Omicron輕症「比Delta重症還難治療」 專家警告:有這8症狀要立刻篩檢!
Omicron新冠變異病毒株橫行全球,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監測到的Omicron疫情以年輕人居多,且尚未看到中重度症狀,但民眾依然不能掉以輕心。另有專家指出,雖然Omicron確診者的症狀較輕,但「想完全清除病毒比Delta重症還困難」,如果出現這「8大症狀」就要盡速篩檢。綜合外媒報導,中國大陸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中醫科主任譚行華指出,目前該院收治的Omicron患者主要病症為低燒、咳嗽並有肺部發炎情況,廣州首例Omicron患者經治療後病毒載量雖持續下降,CT值在30左右,但想完全清除病毒卻異常困難,這導致患者核酸轉陰需要更久時間,等同延長隔離時數並給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壓力。譚行華透露,該院目前透過中西醫合併療法治療,並以煎煮湯藥方式取代顆粒藥劑,讓患者更舒適地調節身體,加強自身免疫力對抗疾病,進而達到清除病毒目的。譚行華也指出,目前臨床實驗結果,有服用中藥的患者,清除病毒的速度稍快於未服用者。英國健康科學公司「ZOE新冠疾病症狀研究」(ZOE COVID Symptom Study)整理英美和南非Omicron病例後發現,染疫者的初期症狀和感冒極為相似,建議民眾若有「喉嚨痛」、「頭痛」「鼻塞或流鼻涕」、「打噴嚏」、「疲倦」、「肌肉痠痛」、「腰痠背痛」和「夜裡盜汗」症狀,就要盡快進行篩檢,因為這很可能是確診Omicron變異株,而非一般感冒。
中西合併!服用清冠一號天11天 CT值變化超驚人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確診人數雖趨緩,但仍有不少病患與醫護在前線努力,彰化醫院自清冠1號上市後,採中西合併治療,日前收治1名20多歲的張姓女確診者,短短11天CT值從19.3升到31.6後出院,她說服用輕冠1號幾天後精神明顯好轉,也感謝醫護辛苦照料,陪她勇敢面對疫情。張姓女患者指出,在她得知確診後其實心情沒有受到太多起伏,覺得既然得到就勇敢面對,反倒是家人比她還緊張,確診前幾天開始喉嚨痛、咳嗽、身體厭倦,後來醫生問她是否願意服用清冠一號,她認為可行便嘗試,幾天後精神開始好轉,不再厭倦,這是她自己明顯感受得到的。中醫科主任馮天祥指出,台灣清冠一號經衛福部核准使用,證實有效治療新冠肺炎,但臨床上每位服用者感覺不一,大部分服用的病患通常不會有特別的感覺,但張女表示有精神明顯變好的情形,但整體效益還需要進一步大規模的數據分析。胸腔內科醫師張子晏也表示,張女2日確診住進負壓隔離病房,迅速採取中西醫合併治療後,CT值很快就上升,病情好轉顯見,短短11天後13日就達到出院標準,目前已經返家居家隔離。負責照顧張女的醫護人員也說,張女樂觀面對自己的病情,對醫護也是笑容滿面,也常常對醫護加油打氣,相當正向的女孩;馮天祥強調,張女絕對是他看過確診者中最正向的人,他也相信好的心理狀態,一定會對病情有所助益,反之,終日鬱悶者對病情一定大為不利。
中藥可治新冠肺炎?台灣團隊找出藥方 最快8天驗嘸病毒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世界先進各國除了積極投入疫苗、藥物研發,台灣有研究團隊,著手透過中醫藥領域,找出對抗新冠肺炎的解方。據《中央社》報導,國內有專家團隊,沿用SARS治療經驗,找出中藥配方,經由初步研究發現,可在8到10天內,清除新冠肺炎患者的體內病毒。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在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就已經「雙管齊下」,擬定中西醫合併治療新冠肺炎指引。不同於西醫使用瑞德西韋或奎寧等藥物,可按照用藥人數、劑量等,整理出統一的用藥指引,蘇奕彰表示,研究團隊沿用2003年時治療SARS經驗,並參閱相關文獻,針對輕症、重症、微重症、緩解期等4時期,制定4種中藥的方劑,並靈活根據病毒變異狀況調整處方。研究團隊是從4月3日起在台北三總、台中榮總等醫院展開中西醫合併治療,一共收治14名新冠肺炎患者,採中西醫合併處方治療。西醫治療是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中醫則鎖定病毒清除、穩定身體的免疫調控。結果發現,14名個案經中醫治療,不僅發燒症狀緩解,心跳、血壓也明顯穩定,短短8到10天就有12人的病毒三次採檢陰性出院,且沒有出現任何副作用;另有2人因近期才確診,仍在治療中。蘇奕彰說,這款研發出的中藥方劑,發現不但能清除體內病毒,還能抑制重症患者體內的「細胞激素風暴」。不過他也指出,因所研發出的中藥配方,還沒有被納入疫情指揮中心的暫行指引,目前還無法對外公開,如果之後被納入,希望在公開後能與藥廠合作,讓所研發出的配方能取得藥證,嘉惠患者。
【新冠解藥3】中國逾9成患者服用「三藥三方」 歐美採用改名Q-14
新冠肺炎最先爆發於中國大陸,當武漢醫護先入兵荒馬亂之際時,中國立刻調度4900位中醫師相關人員到湖北省幫忙,並且依照患者病況嚴重程度分類治療,輕症與恢復期患者採中藥治療,重症患者則採用中西醫合併治療,同時,中國大陸也整理過去五千年老祖宗智慧結晶的各式藥方,從中篩選出「金花輕感顆粒」、「蓮花輕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號稱「三藥三方」。根據中國官方數據,中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共有7萬4187人使用中藥治療,佔比91.5%,其中湖北省有6萬1449人使用,又佔其中9成以上,而臨床上觀察,治療效果也達9成以上,最重要的是可降低轉成重症的機率。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說,目前中藥治療已經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103個國家認可使用中醫針灸,也有很多國家希望索取化濕敗毒顆粒,而且還取了新名字為「Q-14」,Q取英文諧音CURE,是治癒的意思,14則表示此藥方是由14味藥組成。其實,無論是中藥、西藥都可以一起搭配,畢竟打敗新冠病毒是目前世界各國最急迫的首要之務。
【庚子除瘟疫2】古代名醫治療傳染病 人參是致勝最大關鍵
相較於歐美疫情大爆發,中國大陸的病毒感染目前似乎已獲得控制,其實,五千年以來中國遭逢的瘟疫從沒少過,老祖宗總是運用中醫智慧化險為夷,這次新冠肺炎採用中西醫合併治療效果也不錯。其中擁有「治瘟第一方」封號的人參敗毒散,含有人參、前胡、桔梗、獨活…等10道中藥材,治療歷代的傳染病效果就不錯,明末名醫喻嘉言便曾使用這道藥方醫治過兩次大瘟疫。喻嘉言曾在自己的著作《寓意草》中表示,當時治瘟疫時因為患者太虛,所以特別把人參的份量加倍來補血補氣,而因為正氣已經太弱,所以不希望患者流太多汗,所以又把原本藥方中的前胡、獨活拿掉。「人參敗毒散」擁有「治瘟第一方」的封號,曾醫治過許多朝代的患者,但隨著中醫師施藥習慣,以及患者身體狀況不同,藥材會略有差異。(圖/鄭清元攝)「這就是中醫奧妙之處,和西醫標準化的SOP流程不同,中醫是因人而異,就像SARS患者都會發燒,所以清熱解毒的藥材如金銀花、薄荷用得很多,但每個人可以用多久?用多少?都不一樣。」吳明珠說,如果這個患者容易拉肚子,那就需要多加一些茯苓、四君子湯,想額外補一下,就要加西洋蔘、桔梗來做後盾,所以雖然人參敗毒散的藥方流傳已久,但每個中醫師都會自行再做修改。「大陸醫師選擇人參敗毒散醫治新冠肺炎患者,最主要是因為這些患者經過長時間抗生素的治療,再加上一直服用退燒藥,這些西藥讓身體變得很虛,所以才會使用人參為主的這道藥方提升正氣。」 吳明珠強調,這道藥方並非人人可用,就算是其他確診患者,可能也會因個人健康差異而有不同診療結果,更何況台灣目前的疫情尚未走到這一步。隨著大陸封關,許多中藥材來源短缺,有中醫師透露這陣子部分藥材的售價會稍微貴一些,甚至可能買不到。(圖/鄭清元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