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症
」 疫情 新冠肺炎 疫苗 疾管署 指揮中心恐併發肺炎、敗血症!肺鏈感染創5年新高 疾管署籲長者速打「疫苗1+1」
秋冬為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65歲以上民眾更為肺炎鏈球菌感染後併發重症及死亡高危險族群,據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感染肺鏈個案更創5年新高,而疾管署去年10月起也擴大提供長者公費「肺鏈疫苗1+1」,完成13價疫苗者已間隔滿1年,提醒民眾可接著接種23價疫苗。對此,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也提醒,「預防還是勝於治療」。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2024)年截至12月9日,已累計282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病例數為5年(2020年以來)同期新高,其中35例死亡,病例中以65歲以上民眾占39%(111例)、男性占62%(174例)為多。疾管署指出,自去(2023)年10月起,分3階段擴大提供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簡稱13價疫苗)及 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簡稱23價疫苗)接種。疾管署說,針對從未接種過13價疫苗和23價疫苗的長者,去年11月27日起可接種13價疫苗,目前間隔已滿1年,請依建議接續接種23價疫苗;另以前已接種過23價疫苗者,別忘記還有1劑13價疫苗接種;而從未曾接種者請儘速前往接種13價疫苗,於符合接種間隔後接續接種23價疫苗。對此,李秉穎表示,肺炎鏈球菌是所有細菌病原體裡面最常見、最重要的一種,其血清型多達90幾種,無論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受影響,平常雖可和平共存,但當秋冬流感等較嚴重的病毒感染出現,肺鏈就可能併發肺炎、敗血症。李秉穎接著提到,雖然肺鏈有抗生素可以治療,但如果肺鏈變成敗血症,嚴重感染,有時根本來不及使用,也因此即便在醫療發達、抗生素使用高比例國家,肺鏈死亡率仍無法下降。不過,李秉穎說明,13價疫苗為結合型疫苗,涵蓋血清型較少,但在接種後可刺激體內T細胞反應建立免疫記憶;至於23價疫苗是多醣類疫苗,雖然無法刺激免疫記憶,但是可以擴大保護面。據研究資料顯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後併發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風險,對中重症保護力高達75%。疾管署也強調,65歲以上民眾如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包括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及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及器官移植者,或是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接種13價疫苗後「間隔8週」即可接種23價疫苗,才能及早獲取免疫保護力,「預防勝於治療,減少疾病威脅」。
夏季流感、新冠助攻!肺炎鏈球菌感染創5年新高 疾管署籲打疫苗
國內今年出現罕見的夏季流感,加上第6波本土新冠疫情,連帶讓肺炎鏈球菌,今年感染數累計199例,也寫下5年來同期新高紀錄。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6日表示,這3種傳染病常伴隨發生,呼吸道黏膜先遭病毒破壞後,肺炎鏈球菌就更容易附著,造成次發性感染。提醒男性肺炎死亡率是女性1.5倍,可趁父親節前夕帶爸爸打公費疫苗。羅一鈞解釋,肺炎鏈球菌感染上升,跟今年6月、7月的夏季疫情反常增溫有關係,今年至今累計199例,創下自2020年以來5年同期新高,其中23例死亡。病例中65歲以上民眾占38%、男性占61%。羅一鈞提醒,肺炎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位,且男性肺炎死亡率是女性1.5倍,可趁父親節前夕帶爸爸打公費疫苗,保護力達75%以上。疾管署全年提供65歲以上民眾接種1劑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及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可加強免疫保護效力,預防肺癌。另外,新冠疫情下降速度不如預期。上周新冠中重症併發症446例,雖較前一周下降24%,但死亡達104例,較前一周上升16%,最年輕死亡30多歲男有癌症病史未打XBB疫苗。羅一鈞表示,原本預估8月中脫離流行期,但近期下降趨勢變慢,速度不如預期,預計延後至8月下旬脫離流行期,除非開學後有明顯疫情變化,否則第7波疫情約在秋冬之交才會上升,另KP.3已超越JN.1成為主流變異株。
新冠新變種病毒「LB.1」傳播力更強 醫示警:恐會有波更大疫情
近期新冠疫情再度升溫,國內上周新增987例中重症,其中死亡新增99例、暴增55%,感染權威、台大醫師黃立民表示,目前新冠併發重症與死亡比流感嚴重10多倍外,傳播力更強的新變種病毒「LB.1」佔比也迅速上升中、加上年底冬季時疫情本就升溫,國內恐會有一波更大疫情。疾管署於9日表示,上週(7/2-7/8)新增98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較前一週(6/25-7/1)新增931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99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64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評估疫情將於7月中旬前達高峰。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38%及39%,惟近期呈下降趨勢;KP.2占比為23%及24%,LB.1占比為18%及7%,及KP.3占比為14%及20%,占比上升;另XDV.1占比則為5%及7%,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台大醫師黃立民於14日出席一場研討會時指出,國內近期面臨新冠、流感和腸病毒等多種病毒的夾攻,但民眾似乎缺乏警覺。根據疾管署的統計,每星期的死亡人數約在20至90人之間,大部分為老年人。他強調,現行的新冠疫苗經研究證實仍具保護力,若民眾及早施打,可以降低重症的風險。黃立民表示,民眾對抗新冠病毒的保護力主要來自之前的感染或接種疫苗,但由於病毒演化迅速,保護力逐漸減弱。台灣在第四季度將開始接種「JN.1」疫苗,雖然不如北美的「KP.2」疫苗先進,但仍具有一定的保護效果。黃立民也提到,目前新冠病毒引發的重症及死亡率比流感高出逾10倍,而變種病毒「LB.1」的傳播力更強,預計年底可能爆發更大的疫情。疾管署也說明,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及近期快速增加的LB.1,JN.1為需留意變異株(VOI),餘均為監測中變異株(VUM),皆具免疫逃脫性,傳播力較佳等特性,惟疾病嚴重度尚未增加;目前資料顯示,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仍有效。WHO建議高風險族群倘經評估,抗體保護力已遞減、或已滿劑次接種間隔,建議即刻接種現有XBB疫苗,無須等待新疫苗,以避免重症/死亡風險。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
新冠疫情發威!疾管署估2周後達高峰 LB.1下月來襲夏季恐150萬人染疫
新冠疫情發威,疾管署預計2周後達高峰,單周確診數恐上看6萬人。公衛學者示警,這波疫情過了高峰不一定會趨緩,需密切觀察LB.1變異株。LB.1有效再生數(Rt值)為3.7,不容忽視,若持續傳入台灣,恐在8月造成另波大流行。近一周資料顯示,65歲以上新冠感染者,死亡比率已是50到64歲族群的20倍,機構住民、免疫力差的脆弱族群應小心,還是要打疫苗,預防中重症。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台灣KP.2、KP.3逐漸上升,已占整體的26%,類似今年5月的美國。目前美國LB.1正在流行,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並不亞於KP.3。陳秀熙說,近期各年齡層的感染趨勢都上升,如以0~49歲年齡層為參考組,JN.1對65歲以上者的影響約為年輕人的23倍。而在KP.2和KP.3流行下,65歲以上年齡層的感染風險已增至年輕人的30倍,這表明KP.2、KP.3在這波夏季流行已超越了年初的JN.1,若加上無症狀、輕症感染者,這波夏季流行的感染數將上看150萬人。公衛學者林庭瑀利用國外經驗、多篇研究換算,KP.2、KP.3的Rt值為3.2,LB.1則高達3.7。LB.1這分支不容忽視,若未做好防護,從海外傳回國,可能在8月造成另一波大流行。因應疫情所需,食藥署表示,國內已核准4件家用快篩試劑許可證,包括飛確RV2、研準、台塑生醫、亞培,產能無虞。針對有醫師反映,兒童口服抗生素Curam糖漿缺貨,食藥署說,Amoxicillin複方口服兒童製劑,過去健保月用量約2.4萬劑,目前庫存約10萬劑。除GSK、Sandoz尚有輸入,國內亦有永信藥品生產,可供臨床替代使用。
9月修法!免評巴氏量表擬放寬3對象 預計5.5萬人受惠
國民黨立委日前提案修正《就業服務法》,擬放寬80歲以上長者免經巴氏量表就可聘僱移工,立院衛環委員會3日舉辦公聽會,勞動部會中報告時指出,將「有條件」放寬對象涵蓋被照顧者80歲以上且有長期就醫紀錄者、失能不可逆特定病症者以及具有偏遠地區醫療診所含衛生所長期就醫紀錄的失能者,預計受惠人數達5.5萬人,預定9月修正相關法規。民進黨立委黃秀芳3日召開「就業服務法家庭外籍看護聘僱制度探討」公聽會,針對《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草案,討論是否放寬巴氏量表相關免評機制、移工看護政策鬆綁等議題。勞動部次長王安邦指出,多元免評去年10月開始實施後,整體外籍看護核准6.2萬人中,有3.2萬人使用免評認定方式,其中2.3萬人經核准為80歲以上,占全部多元免評核准的7成以上,顯示現階段簡政便民及高齡者免評已有初步成效。王安邦也指出,考量全面開放80歲以上長者免評恐造成排擠效應,又癌症種類繁多,病程進展不同,且忽視其他特定病症恐失偏頗,若單以年齡及癌症作為標準,可能使家庭看護工在照顧上棄重擇輕,中重症家庭面臨怠工、看護轉出等問題。因此,勞動部認為應採取不分年齡擴大免評,並將不可逆轉的特定病症,納入擴大多元免評範圍。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則認為,我國長照政策亟需調整,包括放寬巴氏量表規範、改進移工政策,才能照顧國人健康,並減輕年輕族群的照顧負擔,現行巴氏量表門檻,也在醫療現場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占用醫療人力資源,呼籲政府盡速改革長照政策、以分擔國人的照護壓力。家庭照顧者總會祕書長陳景寧表示,若要開放80歲以上免評可聘外籍看護,首要條件是外籍看護人數充足,但外籍看護是稀缺資源,應優先給誰使用?呼籲應在長照評估中訂定聘僱外籍看護標準,如長照評估第7級以上,或困難照顧、找不到長照服務者,可聘僱外籍看護,也有助於先使用長照服務。
新冠疫情升溫快篩要有 食藥署曝國內4合格品牌
新冠疫情升溫,藥局裡口罩、酒精、退燒藥等防疫物資銷量都增加,家用快篩試劑也再度成為熱門商品。食藥署表示,目前國內已核准4件新冠家用快篩試劑許可證,包括「飛確RV2」、「研準」、「台塑生醫」和「亞培」,製造及輸入產能無虞,可供應國內疫情所需。國內進入第六波Omicron新冠疫情,上周新增932例中重症個案,較前一周上升,疾管署預估7月中旬後進入高原期。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包括JN.1、KP.2及KP.3,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近期社區藥局出現防疫物資銷量增加的情形,家用快篩試劑也包含在內,有藥師擔心可能出現缺貨。對此,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說明,2023年1月8日公告訂定「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驗試劑技術基準」以來,截至今年6月27日止,已核准4件家用新冠病毒抗原檢驗試劑醫療器材許可證,產能無虞,以供應國內疫情所需。王德原說明,訂定標準後是供業者作為產品上市審查準備的參考,食藥署亦主動提供相關業者諮詢輔導,優先加速審理。目前核准的4件產品分別是寶齡富錦生技製造的「飛確RV2」、「研準」家用快篩試劑,台塑生醫科技製造的「台塑生醫」家用快篩試劑,以及亞培快速診斷設備進口的「亞培」家用快篩試劑。另外,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日前公開示警,兒童最常使用的口服抗生素Curam糖漿持續缺貨,本來有3家廠商,其中台廠永豐不做了,另外2家國外廠商Sandoz和GSK也限貨提供藥品,全台已經有多家醫院開不出藥。對此食藥署回應,Amoxicillin複方口服兒童製劑除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股份有限公司(GSK)台灣分公司、台灣山德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Sandoz)尚有輸入供應外,國內亦有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供應,可供臨床替代使用,過去健保月用量約2.4萬劑,目前國內庫存約10萬劑,且持續生產輸入,供應量能充足。
新冠迎流行期!估7月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莊人祥:不恢復口罩令
新冠疫情再起,疾管署預估,這波疫情高峰將落在7月中旬,屆時每周約有1千例中重症住院個案,若包含輕症個案,每周門急診就醫可能超過10萬人次。醫師表示,夏天仍有疫情上升,這和冠狀病毒不停突變有關,由於人體對新變異株抵抗力較低,就可能二次感染。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不會恢復強制戴口罩措施,但建議民眾前往人潮眾多場所時戴上口罩。國內再度進入新冠流行期,衛福部長邱泰源27日表示,「防疫體系還在」,因應新冠疫情上升,正積極進行4大策略,包括密切監測國內外疫情、強化防疫物品儲備和調度、訂定相關指引、加強衛教以及醫療院所合作。邱泰源指出,已提供300萬劑家用快篩試劑供基層醫療院所發放,並積極儲備新冠抗病毒藥物。莊人祥說明,國內瑞德西韋庫存量尚可使用159天,倍拉維96天、莫納皮拉韋17天,並已完成2萬人份莫納皮拉韋採購,預計7月4日抵台。莊人祥提到,莫納皮拉韋預防重症效果較倍拉維差,目前被列為「有條件下使用」,全球僅日本給予藥證,在台灣仍屬緊急使用授權(EUA),今年底就會屆效。待EUA失效或庫存用完後,莫納皮拉韋將逐漸過渡到其他用藥,例如美國FDA和我國食藥署正在審查倍拉維用於重度腎功能不全及透析患者。莊人祥表示,這是Omicron第6波疫情,已經超過今年初的第5波高峰,目前還在上升,但預估不會超過去年的第4波疫情。國內上周新冠併發症個案共817例、健保門急診新冠陽性約9萬人次,預估會在7月中旬達到疫情高峰,屆時每周併發症個案超過千例,包含輕症在內,可能超過10萬人次就醫。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預估,這一波疫情應和今年1、2月的疫情差不多,不可能回到過去的大規模流行,而是像季節性流感一樣,「以前是大海嘯,現在是小波」。至於口罩令是否可能重啟?莊人祥說,新冠肺炎已經不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過去強制戴口罩措施已無法源,因此不會恢復相關規定,但仍建議前往人潮擁擠處戴口罩,各醫院也可以自行規定是否要求民眾戴口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建議60歲以上的民眾,在人多或密閉空間,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都要把口罩戴好。
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打!最新型新冠疫苗550萬劑 10月高風險族群優先
本土新冠疫情升溫,病患擠爆醫院急診室,預計7月中旬邁向最高峰,單周染疫人數估達4萬人。疾管署26日宣布,已採購最新型的新冠疫苗,對目前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都具有保護力,預計採購550萬劑,10月1日起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打,分兩階段接種。上周新增817例中重症病例,較前一周增幅3成,疫情不斷升溫,導致各醫院急診室被呼吸道疾病病患擠爆。台大醫院昨日上午,在急診室等待病床的病患,更是一路「躺」到繳費櫃台前。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參考世衛組織及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評估接種建議,國內專家會議決議,10月1日將同步開打新冠和流感兩疫苗,其中新冠疫苗部分,將採購最新病毒株,讓民眾得到更佳保護力。曾淑慧表示,新型新冠疫苗仍是以Omicron變異株為主,新購疫苗對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都能提供更好的保護力。疾管署預計購買550萬劑新型新冠疫苗,10月1日起分兩階段開打,第1階段規畫由65歲以上、原住民55歲以上,及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安養或長照機構受照顧者及工作人員、孕婦、6個月內嬰幼兒之父母、托育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高中職以下學生、具潛在疾病者、與禽畜相關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優先開打。第2階段規畫11月1日起,開放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接種流感疫苗;新冠疫苗部分,凡年滿6個月以上民眾皆可接種。台大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說,莫德納疫苗已經針對JN.1變異株製成新型新冠疫苗,疾管署購買的疫苗應就是莫德納,因為抗體和KP2、KP3非常接近,因此接種JN.1疫苗,對KP.2、KP.3也會同樣有效。至於目前正在接種的XBB疫苗,包含莫德納、Novavax XBB.1.5疫苗,根據美國最新研究,對JN.1、KP.2、KP.3病毒株,仍具有預防重症的效果。黃立民表示,民眾若對採mRNA製程的莫德納疫苗,擔心其副作用大,可選擇次蛋白製成的Novavax疫苗。由於變異株每半年就會更新一次,預估這波新冠流行期在7至9月結束後,下一波約11月會再度流行。
新冠、流感齊發威 疾管署:7月迎雙高峰
新冠、流感雙雙再發威。本土新冠連續5周上升,上周暴增817例中重症新冠病例;流感則是時隔7年,再度出現「夏季流感」,上周新增10例死亡個案,重回流行期。疾管署預估,7月中旬時,新冠、流感兩疫情將進入雙高峰。新冠疫情升溫太快,疾管署原評估9月邁入高峰,卻提早7月報到。上周重症病例,較前一周增幅3成,另新增40例死亡病例。重症則出現2名1歲男嬰,其中較嚴重者,因併發腦炎,發病5天就插管住進加護病房迄今搶救中。流感上周新增77例重症、10例死亡個案。流感今年4月時才脫離流行期,疾管署統計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占比,發現又超過流行閾值,重回流行期,國內上一次出現這樣「夏季流感」,是在2016年至2017年期間。疾管署昨日公布一例流感併發重症死亡個案,8歲高雄男童於6月14日經流感快篩為確診A流陽性,醫師立即開立流感抗病毒藥物,但15日因意識改變、急診就醫,同日轉診至加護病房,仍在17日不幸死亡。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進入暑假後,因校園群聚減少,研判新冠疫情會趨緩或是持平,不過仍有國旅等人流,預估7月中會進入高峰,流行趨勢會上下震盪維持高原期,直到9月才會下降,兩疫情高峰可能都會落在7月,屆時可能出現雙高峰。由於呼吸道疾病大爆發,病人幾乎擠爆各醫療院所,昨天衛福部健保署「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即時訊息」顯示,台大醫院急診室上午候床人數一度接近百人。由於病患擠爆急診室,台大重啟「控床」機制,恢復在疫情期間的統一調度各科別負壓隔離病房的做法,「該住院的住院、該隔離的隔離」。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宜君表示,由於台大病房本來就很擠,為了讓病房更有效運用,上周二醫院決定,因應感染新冠病毒住院患者增加,將單人病房、負壓病房回歸感染管制中心改由院級統一調度管理,不再交由各科控制彈性使用,恢復疫情期間的感控機制,病人確診,就送到單人房或負壓病房隔離。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今年夏天真的很忙」,流感、新冠病人都很多,上周一個早上,光是流感病患,可說是「篩5個,5個都中」,有診所一天就看了300多名病患,建議民眾盡速接種XBB疫苗,仍可有效預防目前的主流病毒株。
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塞爆護理人力又不足 醫師建議應及早啟動分流
護理師離職導致各醫院關床潮未歇,新冠疫情預料在8、9月進入高峰,有醫師發現,近日因「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已經被塞爆,包括新冠、黴漿菌等,兒科病人至少要等3天才有病床。胸腔科醫師建議,急診室應及早啟動分流,快篩陽性但無重症風險長者應開立抗病毒藥物後返家,以因應護理人力不足,急診室無床可用的窘況。時序入夏,呼吸道疾病卻居高不下。疾管署最新監測資料顯示,上周新增623例新冠本土中重症個案,較前一周329例增幅高達近9成;死亡個案則新增38例,也較前一周20例上升,累計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新冠疫情處於流行期,且持續升溫,預估最高峰約落在8到9月。新冠疫情高峰還沒報到,但病人已經擠爆急診室。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主治醫師黃士倫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塞爆,小兒科病床等待床位14床,想要住院的人至少要等3天左右,而1歲以下幼童發燒採篩,篩3個全中新冠病毒。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則直言,護理師人力不足,導致原本不足的病房變得更加擁擠。新冠疫情升溫,各年齡層重症數普遍增加,近期長者住院以新冠為主、流感也有,而塞爆病房的病患以黴漿菌引發肺炎居多,因為4年沒有流行,受到免疫負債影響,2月至今,病患多得不得了,由於抗藥性高,第一線的抗生素無效,導致病人惡化到肺炎要住院,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指出,目前新冠變異株KP.2、KP.3造成重症比例尚不高,但傳染力很高,社區裡的陽性個案可能會越來越多,建議各大醫院盡早啟動分流,針對新冠快篩陽性、但胸部X光顯示正常者,開立抗病毒藥物或症狀藥物後返家休息,不要通通都住院,才能應付醫療院所關床潮之下到來的8、9月新冠高峰。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醫師田知學認為,因為醫院護理人力不足,導致急診室壅塞狀況加劇,建議國家加速解決,「否則有天我們都可能因為肺炎需要住院,卻因為沒有護理師,連住院都不可得!」
手腳要快!免費「肺鏈疫苗」快沒了 僅剩約2.9萬劑
自5月28日起短期開放之50-64歲民眾公費接種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接種狀況踴躍。疾管署今(6日)表示,目前各縣市庫存剩約2.9萬劑,因疫苗數量有限,實施至本周各縣市疫苗用罄為止,請民眾欲接種前,先依各縣市公布之接種地點洽詢疫苗供應情形,再行前往。疾管署說明,本周提供50-64歲民眾接種之PPV23疫苗用罄後,恢復提供原65歲以上民眾與55-64歲原住民之PPV23公費實施對象,提供65歲以上民眾公費接種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PPV23,兩劑接種間隔至少1年,如為65歲以上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上述兩項疫苗則間隔至少8周即可;另55-64歲原住民則公費接種1劑PPV23。疾管署強調,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中重症保護力可達75%,能有效降低感染後如肺炎、敗血症等及死亡機率,且PCV13及PPV23都是相當安全的不活化疫苗,PCV13為結合型疫苗,含13種血清型,可產生抗體與激發免疫記憶,因此保護效果較長。疾管署提到,PPV23為多醣體疫苗,含23種血清型,可產生抗體與提供更多種菌株血清型防護,因此接種2劑疫苗可有較長免疫保護力,且範圍更廣,獲得更完整保護,使保護效益最大化,呼籲65歲以上符合資格民眾請踴躍接種。疾管署提醒,接種院所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 https://gov.tw/eU4 )/疫苗接種院所查詢/【肺炎鏈球菌疫苗】各縣市合約院所名冊網址查詢。
比戰爭、自然災害影響更大!新冠疫情衝擊 全球預期壽命縮短1.6年
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11日於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發布研究指出,全球預期壽命於新冠疫情期間(2020至2021年)縮短了1.6年。研究員指出,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比半世紀內所有戰爭與自然災害更廣泛。目前國內新冠疫情仍處高原期,疾管署14日將討論是否比照美國,讓長者再接種一劑XBB疫苗。研究分析全球204國數據發現,疫情期間全球成年男性死亡率上升22%,女性死亡率上升17%。先前研究顯示,1950至2021年間全球預期壽命已成長23年,研究團隊稱新冠疫情象徵「預期壽命連續數十年延長後的逆轉」。研究第一作者、研究員舒馬赫(Austin Schumacher)指出,疫情期間有84%地區預期壽命下降,顯示出新冠病毒毀滅性的潛在影響。他表示,對世界各地的成年人而言,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甚至比半世紀內所有戰爭與自然災害都更加廣泛。在疫情初期便有所行動的澳洲與紐西蘭則取得相對較佳的結果。澳洲是預期壽命在疫情期間不減反增的32國之一,2021年死亡率只上升0.01%,紐西蘭則是超額死亡率最低的國家。國內疫情方面,過去一周共新增408例新冠中重症確定病例,較前一周新增523例,下降22%。死亡個案共60例,較前一周少10例,但疫情仍處於高原期。死亡病例中,最年輕為北部1歲男童,無慢性疾病,未曾接種XBB疫苗。男童染疫後,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心跳停止,使用葉克膜治療,仍不幸死亡,發病到死亡僅間隔5天。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說,美國建議65歲以上長者、免疫力不全及低下者,再接種一劑XBB疫苗。為增進高風險族群免保護力,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將在14日討論是否跟進。
美疾管局期刊肯定高端保護力達9成以上 陳時中籲民衆務實面對真相
疾管署以台灣 COVID-19 疫情期間的資料分析疫苗保護力,研究顯示打三劑高端疫苗預防中重症保護力達九成以上,與 mRNA 疫苗接近。該研究將於 3 月登上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期刊。對此,前衛福部長陳時中3日表示,現在真相大白,希望一直在攻擊的人有科學精神,拜託大家還高端、防疫團隊清清白。有關施打高端疫苗保護力的相關研究結果已在去年2月於美國西雅圖「反轉錄病毒與伺機性感染國際研討會」進行學術發表,亦於去年12月經國際頂尖傳染病學術期刊通知,預計將在今年3月刊於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期刊「新興傳染病」。陳時中説,這幾年被不實攻擊,例如不是封存30是保密5年;說我是謀財害命,事實我一張股票也沒有。高端疫苗救了很多人,沒辦法打mRNA的疫苗的人因為有高端次單位疫苗,沒有副作用又能安全度過疫情,現在真相大白,數據充分證明高端與mMRA疫苗的效果一樣,甚至超過AZ,重症保護絕對沒有問題。陳時中表示,「希望一直在攻擊的人有科學精神,全世界最權威防疫期刊肯定高端的成效,應該讓高端成為代表台灣的生技之光,宇昌案、高端案都讓台灣本來在世界發光發亮的生技業受到抹黑,生技業傷害很深,特別拜託大家還高端清白、還防疫團隊的清白、還FDA專家的清白,要給我們一些鼓勵。」陳時中也同步在Threads社群平台上貼上數據圖並撰文表示,「科學數據統計」、「理性實驗結果」、「務實面對真相」、「把公道還給你」。簡單的四句話引來衆多網民紛紛在底下留言表示支持及相挺,部分網友更直言「我覺得造謠高端者看不懂這張數據圖」、「謝謝阿中部長」、「我‘三高’我驕傲」。
高端疫苗獲美國CDC官方期刊認證 保護力效益勝AZ、莫德納
疾病管制署為評估我國自110年3月起實施之COVID-19疫苗接種政策成效,於111年我國首度爆發Omicron大規模社區流行之後,即針對我國2,300餘萬人、6,000多萬劑疫苗接種紀錄,進行我國真實世界疫苗保護之效益(Vaccine Effectiveness)比較;該研究結果日前以提早露出方式刊載於美國CDC官方期刊《新興傳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數據顯示接種COVID-19疫苗仍是最有效預防新冠中重症與死亡的關鍵。疾管署說明,上述真實世界分析結果除可證實接種3劑疫苗之中重症與死亡保護效益,較未接種、或僅接種1、2劑者為高之外,也發現mRNA(BNT與莫德納)及蛋白質次單元(高端)之保護效益逾8成,其中BNT與高端疫苗在預防中重症的保護效益皆達9成以上,且相較於腺病毒載體(AZ)疫苗更具保護效益且持續時間較長。研究亦發現不同廠牌效益分別為:BNT達95.8%、高端91.0%、莫德納81.8%、AZ為65.7%。該研究也以長期追蹤研究方式分析,顯示接種蛋白質次單元疫苗作為基礎劑者,其中重症發生率為所有疫苗中最低(每十萬人日0.04–0.20),研究結果顯示蛋白質次單元疫苗的保護效力與mRNA疫苗「相近」,是國際上首度以真實世界大數據資料將mRNA、蛋白質次單元與腺病毒載體疫苗進行比較,並證實mRNA與蛋白質次單元疫苗,對Omicron中重症與死亡具相似保護效益。疾管署表示,此研究結果除於111年11月指揮中心記者會公開向國人說明外,亦將該論文送交學術專業審查,使國際社會與外界瞭解各種COVID-19疫苗接種組合於真實世界之保護效益,該研究成果曾於112年2月美國西雅圖「國際抗病毒協會(IAS-USA)」舉辦之第30屆反轉錄病毒與伺機性感染國際研討會(30th Conference onRetroviruses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進行學術發表外,亦已收錄在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研究數據庫(WHO COVID-19 Research Database),並經國際知名傳染病學術期刊《新興傳染病》於112年12月28日通知接受刊登,論文正式版本預計於今年3月號紙本刊載,供全球研究人員參考及評估各種疫苗載體真實世界疫苗保護效益,並瞭解我國新冠防治成效。此外,亦可提供民眾疫苗追加劑接種建議,並作為疫苗政策調整之參考。該署進一步指出,此研究除將我國各種COVID-19疫苗組合保護效益完整說明外,該結果亦為全球首度有mRNA、蛋白質次單元與腺病毒載體疫苗之真實世界全人口比較數據,也以年齡分組方式,分析不同年齡層之保護效益供其他國家與研究人員參考,以供後續疫苗政策推廣參考;研究亦建議若接種前兩劑為AZ疫苗者,應補接種次世代追加劑疫苗,未接種或未完成3劑新冠疫苗的民眾應儘速完成3劑的接種,以得到更佳的保護力與維護自身健康。
3病毒肆虐兒童!急診醫示警:2歲以下「這些症狀」要就醫
近日呼吸道傳染疾病肆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目前兒童遭到腺病毒、流感和新冠肺炎3種病毒肆虐,高燒病童以腺病毒、流感居多,新冠明顯升溫。流感服藥或打針治療通常2、3天退燒;腺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支持型療法撐過5至7天高燒期;兒童感染新冠中、重症才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更重要的是,2歲以下幼童若出現聲音沙啞、狗吠咳嗽聲及呼吸急促等哮吼症狀,一定要看醫生。謝宗學11日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指出,現在兒童被3種呼吸道病毒肆虐:腺病毒、流感和新冠肺炎,「這幾天小兒急診室來診人次雖然不像 9、10 月爆量,但高燒病童佔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以腺病毒、流感居多。此外,新冠肺炎明顯升溫,特別針對過去2年沒有染疫的兒童和剛出生的嬰兒。」謝宗學續稱,流感和腺病毒沒有治療通常會高燒5至7天;針對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口服克流感大約使用2至3天後退燒;抗流感單劑靜脈注射藥物,使用後大約1至2天退燒。但是「腺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支持型療法,撐過5至7天的高燒期,比較特殊的是以前認為5歲以下兒童感染腺病毒後才容易高燒,這次發現有國中生感染腺病毒一樣高燒多日。」至於兒童感染新冠肺炎,輕症只需要支持型療法,中、重症才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幸好這波新冠疫情比較少出現中重症和MIS-C,但引發嚴重哮吼的病例仍不時出現,「若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特別是2歲以下幼童出現聲音沙啞、狗吠咳嗽聲和呼吸急促等哮吼症狀時,一定要帶孩子給小兒科醫師看診。」謝宗學也在文末提醒,近期是總統大選造勢集會密集時期,「全台各地將有多場超大型造勢晚會,加上寒流來襲病毒活性增加,多場密集群聚活動可能讓腺病毒、流感、和新冠肺炎病毒更為肆虐,大家一定要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措施,保護自身和孩子的健康。」
55至64歲原住民也可接種! 疾管署宣布擴大「肺炎鏈球菌疫苗」公費對象
秋冬是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季,疾管署於今(9)日表示,為避免55至64歲原住民發生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風險,並降低感染後併發重症、死亡機率,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在去(2023)年11月22日專家會議討論決議,建議將55至64歲原住民,亦即1969年(含)以前出生者,納入公費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實施對象。另外,自1月9日起,將提供1劑PPV23接種,符合資格者約7.7萬人,呼籲民眾踴躍前往接種。 疾管署提醒,55至64歲的原住民,接種PPV23時請備妥健保卡及原住民身分證明文件(如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以維護自身權益。此外,肺炎鏈球菌疫苗可與流感、新冠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無須間隔任何時間接種,希望符合接種資格者儘速接種,以獲得保護力,才能減少冬季疾病的威脅。疾管署進一步指出,依研究資料顯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中重症保護力可達75%,以有效降低感染後如肺炎、敗血症等死亡機率,近期呼吸道感染疫情升溫,一旦免疫力下降,細菌就可能經由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其症狀會因感染部位不同而異,可能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多種侵襲性疾病,嚴重時甚至可能致死,此時接種疫苗就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另外,目前針對65歲以上民眾累計已接種PCV13(或PCV15)共達77.6萬人、已接種PPV23計185.3萬人,整體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率則達47.8%(施打至少1劑),且PCV13及PPV23之庫存量共約47.8萬劑,並將視接種情形陸續供貨,接種院所可至疾管署官網「秋冬疫苗專區」,查詢各縣市「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合約院所名冊。據疾管署的介紹,「肺炎鏈球菌」通常潛伏於人類鼻腔內,並可透過飛沫傳染,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就可能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其中又以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老人為2大高罹病率族群,其他不論年齡均亦列為高危險群的,則包括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者、慢性疾病、腦脊髓液滲漏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等。
疫情升溫!新冠重症、死亡雙創新高 桃機今起提供出入境旅客快篩
2024年仍舊要小心新冠疫情!疾管署2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360例COVID-19本土中重症病例、38例死亡病例,雙創新高。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由於國內新冠疫情明顯升溫,加上國際傳播風險也在增加,宣布3日起,每日上午7點至晚間10點30分於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及第二航廈的接機大廳及出境大廳共4據點,提供入出境旅客每人自由領取1盒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疾管署主任郭宏偉指出,近期國內疫情上升,併發症及死亡發生風險持續增加,全球COVID-19陽性率也攀高,除了非洲之外,許多地區都處於陽性率高點或回升,包括美國、日本等,鄰近的東南亞國家病例數亦呈增加趨勢。而近4周境外檢出病毒株以JN.1(52%)為多,其次為EG.5 (34%)及BA.2.86 (5%)。自去年9月26日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在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皆占99%。羅一鈞指出,本土JN.1近4周佔比也升至14%,估計春節前將成主流株,呼籲民眾儘速接種XBB疫苗。依疾管署統計,目前國內快篩試劑還有2707萬劑。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醫師邱政洵表示,由於目前的病毒株未出現太大變異,即使是最新病毒株JN.1,現有的快篩試劑還是有抗原反應,仍然可用。邱政洵強調,新冠疫情目前會一路上升,國際研究指出,雖然XBB疫苗對本身變異株的保護效果最好,但接種新冠XBB疫苗,抗體仍可有效中和JN.1病毒,呼籲高風險者仍應接種,避免重症與死亡。
跨年後疫情升溫!新冠重症、死亡創4個月新高 單周38死
跨年後,新冠肺炎中重症、死亡雙創新高。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國內上周新冠併發中重症個案360例,創4個月)新高,死亡數增38例,也創10周新高。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評估,本土JN.1近4週佔比,升至14%最快春節前,將成本土主流株,儘速接種XBB疫苗外,也宣布明起桃機出入境大廳4據點發放新冠快篩供旅客自由領取1人1盒。疾管署主任郭宏偉表示,近期國內疫情上升,併發症及死亡發生風險持續,全球COVID-19陽性率上升。(圖/鄭郁蓁攝影)疾病管制署今(2)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360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中重併發症),較前一周新增325例上升,新增病例中98%未接種新冠XBB疫苗。另上周新增38例死亡病例,與前一周新增37例相當,新增死亡個案均未接種新冠XBB疫苗。疾管署主任郭宏偉表示,近期國內疫情上升,併發症及死亡發生風險持續,全球COVID-19陽性率上升,多地區處陽性率高點或回升,鄰近之東南亞國家病例數亦呈增加趨勢,須密切監測疫情變化。疾管署說明,近四周變異株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以EG.5 (69%)為多,其次為JN.1 (14%)及XBB.1.9.1 (6%)等;境外檢出病毒株以JN.1 (52%)為多,其次為EG.5 (34%)及BA.2.86 (5%)等。此外,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上升,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去(2023)年9月26日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皆占99%。國內新冠XBB疫苗已累計接種86.4萬人次,上周(12/25-12/31),接種人次10.5萬為9月底開打以來單週新高,亦較前一周6.7萬人次增加56%,顯示民眾接種意願持續升高。疾管署表示,因應近期全球呼吸道疾病發生率上升,且農曆春節將至,預期未來入出境旅客數將驟增,可能增加病毒傳播風險,為保障民眾健康,疾管署宣布自明(3)日起,於桃園國際機場定點定時提供每人1盒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予入出境旅客自由領取,供旅客於有症狀時使用,以及時分辨是否為COVID-19感染,並有助於後續就醫診治。前述提供COVID-19家用快篩措施,預定自今(2024)年1月3日起每日上午7時至晚間10時30分,於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及第二航廈之接機大廳及出境大廳共4據點(如附圖),提供旅客於入出境時自由領取,每人1盒(依現貨盒裝數量約4或5劑),預計至少執行至春節連假後。疾管署呼籲,適逢新的年度開始,各項旅遊與聚會等活動參與人數眾多,民眾出國前儘早接種新冠XBB疫苗,在當地務必勤洗手、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出現呼吸道症狀應儘速就醫;入境時如有身體不適,應主動通知機場檢疫人員;返國後亦應持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若有發燒或急性呼吸道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TOCC (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等資訊,以供醫師評估及時診斷通報,獲得完善醫療照護。此外,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接觸脆弱族群,保護自己與他人。
新冠重症較上周提升26%、死亡率創新高 羅一鈞示警這時間最高峰
新冠疫情升溫,中重症併發症和死亡數雙創新高!疾病管制署(今(26)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326例COVID-19本土中重症確定病例,較前一周上升26%,死亡人數也新增37例比上周還多。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預估跨年後可能會快速激增,評估這次Omicron第五波約一月中旬邁入最高峰,對於本周將迎來跨年活動接著還有大選,他提醒,人潮聚集處還是建議配戴口罩。疾管署表示,上周新增新增326例COVID-19本土中重症確定病例,較上周增加26%,新增病例中99%未接種新冠XBB疫苗。另上週新增37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32例上升,新增死亡個案中97%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近期國內疫情上升,併發症及死亡發生都創下近17周最高。羅一鈞表示,本周新冠併發症、死亡數都是雙創新高,是四個月來以來高點,死亡37人也是9周以來新高,預估疫情最高峰落在一月中旬到下旬,預估確診最高峰,每日感染人數約1.8~2萬人。羅一鈞表示,Omicron第一波去年四五月開始算起,這波為第五波傳染,今年上一波是在七月左右,當時是BA.5,本波則是以EG.5病毒株為主,評估約在今年下半年,主流病毒株轉為JN.1變異株。疾管署表示,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上升,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今(2023)年9月26日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皆占99%。依最新荷蘭研究顯示新冠XBB疫苗預防長者新冠重症效果高達七成以上,考量新冠可能在冬季再度升溫,且接種疫苗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因此提醒6個月以上民眾,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趕快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國內新冠XBB疫苗已累計接種76.9萬人次,近七日(12/19-12/25)接種人次6.86萬為2個月來單週新高,亦較前期(12/12-12/18) 5.1萬人次增加34.5%。12月25日接種數12,964更創2個月來單日新高,顯示民眾接種意願持續升高。疾管署呼籲,年末聚餐及跨年活動參與人數眾多,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接觸脆弱族群,保護自己與他人。
「這些」COVID-19高風險群不可大意 疫情日常化應3步驟最好防範準備
相較過去COVID-19疫情已趨緩,在許多人眼中新冠疫情已日常化、流感化,不過,臺大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古世基表示,民眾不應將COVID-19和流感畫上等號,雖然2者的症狀表現確實有點相似,但高風險族群,感染COVID-19後病毒其實並不會像流感一樣完全被清除。古世基醫師提醒,現在新冠病毒並未消失,而且重症、死亡風險依舊存在,COVID-19傳染力、重症風險甚至比流感還要高一點,民眾不可大意,應依3步驟做好4防範措施。COVID-19輕、中、重症 該如何區別、及早發現?現在感染COVID-19後,患者會有輕、中、重不同的表現。古世基醫師提到,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臨床上對於輕中重症有明確定義,會以「血氧」作為標準定義感染者的嚴重度,在自然情況下,若血氧濃度掉到94%以下就屬於「中症」,如果已經使用氧氣但血氧濃度仍低於94%就屬於「重症」。古世基醫師表示,中重症通常肺部會有發炎的情形,就是所謂的「新冠肺炎」,會影響到呼吸及血氧濃度、出現較嚴重的呼吸症狀,建議民眾可以自我監測血氧,尤其是高風險族群。「這些」都是高風險族群 注意4措施依3步驟防範COVID-19重症高風險族群與流感相似,古世基醫師提到,包括年長者(65歲以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BMI≧30、慢性腎病、慢性肺疾、慢性肝病、精神疾病、吸菸(或已戒菸者)、懷孕(或產後六周內)、氣喘、結核病、失能、失智症、癌症、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等,都是新冠重症高風險族群。古世基醫師強調,目前來講雖然一般健康的民眾,以應付流感的態度來防範新冠病毒是可以的,但對於上述這些高風險族群應該要特別注意以下4防範措施:戴口罩:除了政府規定須配戴口罩的場所外,民眾須有自我防範意識,建議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公共場所、人潮聚集處等,都應配戴口罩,若是聚會、聚餐等不得不拿下口罩的場域,建議民眾應考量自身身體狀況決定是否前往或配戴口罩。接種疫苗:特別是有出國需求、高風險群,建議應接種疫苗減輕感染嚴重度。自我監測:有症狀或接觸潛在感染者時,可利用快篩試劑篩檢,建議快篩2次,並間隔1-2天,如果快篩結果為陽性,應觀察症狀、自我監測血氧濃度。就醫:不論快篩與否,若症狀持續很久、自我監測血氧為94%以下,出現警訊時應前往就醫,尤其高風險族群更應盡快就醫。而民眾可以依「Know-Plan-Go」三步驟做好以上防範措施,古世基醫師說明,「Know」就是要自我警覺,主動了解危險因子、高風險族群、症狀等,自我警覺並做好防範。「Plan」就有如準備緊急救難包、做好完整計畫。古世基醫師表示,民眾應準備血氧監測器、快篩工具等2樣工具,並善用這些工具自我篩檢、自我檢測。至於「GO」就是就醫,古世基醫師提到,若自我篩檢後為陽性而且又是高風險族群就應盡快就醫,如果血氧不穩定掉到94%以下,更要趕快前往急診就醫,依不同的嚴重度前往診所、醫院、急診進行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