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鏢
」 辣椒粉 蘇丹紅 流感 性病 腸病毒國小童中流感媽崩潰:上週才打疫苗 醫這樣說
秋冬天氣變涼,呼吸道疾病也開始蠢蠢欲動,小兒科醫師顏俊宇分享,一名國小女童打完流感疫苗,一週後中鏢,讓媽媽難以相信,他強調,「打完流感疫苗通常至少約『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顏俊宇在臉書粉專發文,診間一個國小妹妹上週才打流感疫苗,怎料高燒39度、小腿酸痛、咳嗽等,快篩發現中A流。媽媽說,「原本想說上禮拜五才打流感疫苗的,應該有保護力,然後剛好學校在準備運動會,小孩跑大隊接力腳酸很正常,結果居然還是中。」顏俊宇說「打完流感疫苗通常至少約「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當然有些打完兩週後,可能因為抗體不足或型別不同,還是可能會得流感喔,但至少可以大大減少流感重症等風險。」顏俊宇表示,現在流感輕症患者沒有「公費」口服克流感,要治療只能自費,有點傷荷包。顏俊宇強調,「趁流感病毒還沒大肆擴散前,大家趕緊打流感疫苗,才能提供更完善的保護力喔。」疾管署8日表示,本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自10月1日起正式開打,然受山陀兒颱風災防假影響,流感疫苗接種進度人數較去年同期略低,截至10月7日止,開打一週公費流感疫苗接種約73.1萬人次(疫苗接種率約11.3%),為去年同期(110.1萬)六成五;新冠疫苗則逆勢增加,開打一週接種約17.9萬人次,為去年同期8.1萬人次的2.2倍,應與兩種疫苗同時開打,增進民眾接種意願和便利性有關,兩種疫苗單日最高接種量,流感疫苗為昨(10/7)接種19.3萬,新冠疫苗為上週五(10/4)接種4.4萬。本週起各地接種服務恢復正常,預估流感疫苗單週接種可破百萬、新冠疫苗單週接種可突破20萬人次。
旅遊怕中鏢2/公用免治馬桶乾淨嗎?醫坦白「我不敢!」恐染菜花病毒
無論是國內旅遊或出國,免不了需要上公廁,但有泌尿科醫師表示,高達9成公廁都藏有菜花病毒,只要接觸就可能感染。另外,日本公廁一向被公認很乾淨,但公廁免治馬桶你敢用嗎?醫師向CTWANT記者坦言,自己真的不敢,「因為無法確定是否有定期清潔噴嘴,萬一藏有病毒,只要一想就令人頭皮發麻。」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在臉書粉專上PO影片表示,公廁的坐墊9成有「菜花病毒」,只要接觸就有機率被感染!建議使用前,可先用酒精或消毒液擦拭馬桶坐墊,就可大幅降低感染菜花的機率。「菜花病毒屬於接觸性感染,只要皮膚碰觸就有機率確診!」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表示,想減少感染機率,除了先消毒坐墊,也可以優先選擇蹲式馬桶,另外也要記得可先放一張衛生紙在馬桶內,以免水花濺起噴到私密處。使用公廁的確要多加小心,顧芳瑜最近剛去印尼峇厘島旅遊,外出時就算想上洗手間,但只要想到公廁的環境,就會盡量忍耐回到飯店才「解放」。「以公廁來說,日本算是乾淨出了名,但就算如此,我也不敢使用飯店以外的公用免治馬桶!」顧芳瑜說。免治馬桶主要是利用噴嘴噴灑水柱清潔,所以噴嘴是否乾淨就十分重要,顧芳瑜認為飯店會定期清潔,而公共環境中的免治馬桶就無法確認,所以他至今不敢在外使用免治馬桶。身處公共場所都可能感染病毒,尤其若皮膚上有傷口更可能成為破口,建議可先消毒用具再使用。(圖/報系資料照)除了公廁以外,健身房、泡湯、三溫暖、泳池都是要當心菜花病毒的場所。「我曾經同時遇到2個男病人都染上菜花,他們都沒有不安全的性行為,親密對象也都是同一人,但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同一間健身房運動,而且都會使用泡湯池。」顧芳瑜猜測2位病人是在泡湯池感染病毒,可能是皮膚上有個小傷口,只要沾到菜花病毒就中鏢了。顧芳瑜建議若皮膚上有傷口,就盡量不要去上述那些公共空間,另外,他也建議接種HPV疫苗來預防菜花病毒。「菜花雖然可以治癒,卻非常容易復發,皮膚會出現小顆粒的乳頭突出物,不痛不癢,但傳染力很強,一人中獎可能全家受害。」顧芳瑜說,菜花是HPV病毒感染所致,除了病灶會導致性交疼痛、出血等,還可能惡化成子宮頸癌、陰莖癌,所以一定要積極治療
旅遊怕中鏢1/日本買春「無套免加錢」 下場超慘烈!30歲金融男新宿見識一回染2性病
就愛去日本!根據日本觀光局統計,7月台人赴日破57.17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但外出遊玩也要預防染病,醫師透露,一位30歲男性赴日買春,受到「不戴套免加錢」的誘惑,因而進行不安全性行為,而貪小便宜的下場就是男子嘴巴染淋病、而下體則驗出梅毒!受到疫情解封、日幣貶值影響,日本成為許多旅客心中的首選,根據日本觀光局最新公布的訪日外客數統計顯示,2024年7月赴日外籍旅客人數高達329.2萬人次,超過6月份的313萬人次,再創單月歷史新高;中國有77.65萬人次赴日;南韓以75.77萬人次緊追在後,台灣57.17萬名列第三名,但已創下台灣旅客赴日人數新高紀錄,足見台灣人對日本旅遊的狂熱。日本同樣創下歷史新高的,還有梅毒感染人數。根據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統計,梅毒病例從2021年起連續3年增加,2023年多達14906例,創下新高紀錄。日媒《朝日新聞》甚至以「50年1遇」來形容目前的梅毒的擴散速度,以東京都為例,截至今年9月1日,梅毒患者人數已累積至2640人,與去年破記錄的3701人增幅速度相近。日本政府推估梅毒大爆發與社群媒體、性產業結構改變有關,過去日本的風俗業皆會定期檢驗性病,但疫情期間收入受到影響,讓許多風俗女子自行出來接客,除了不再定期檢查,為了賺錢甚至標榜「不戴套免加錢」。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分享一位患者的慘烈經驗。「這位30歲男性是金融業上班族,單身的他前陣子去日本旅遊,聽聞日本新宿歌舞伎町附近的大久保公園有許多女性『站壁』,而且價格便宜,所以特別去見識。」顧芳瑜說,男子一開始有戴保險套,但後來女子宣稱『無套也不加錢』,於是便興奮地『攜槍上陣』,甚至連嘴巴都用上。沒想到回台灣之後,男子發現全身出紅疹、喉嚨也劇痛,猜測自己中鏢,於是趕緊就醫。「一驗之後就發現嘴巴有淋病、下體有梅毒,幸好淋病、梅毒都是可以治癒的,只要服用口服抗生素或施打青黴素就可控制住病毒,但未來並不會因此免疫,所以還是要堅守安全性行為的原則。」顧芳瑜說。日本一直是台灣民眾最愛旅遊的國家,隨著疫情解封、日幣貶值,赴日旅遊人數屢破新高。(圖/報系資料照)除了日本,包括南韓、美國的梅毒案例都不斷激增,南韓今年1至8月已有1881人感染,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4倍,美國則在2022年統計時,全國超過21萬人感染,改寫過去70年的最高紀錄。台灣也同樣發現梅毒案例增加,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數字發現,去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來到9941人,與前一年相比,15至24歲族群感染梅毒、淋病的增幅最為明顯,梅毒甚至上升接近2成之多。皮膚科醫師吳明穎表示,梅毒病程分為三期,梅毒一期的症狀是無疼痛感的潰傷,持續約2至6周,因為無症狀所以容易被忽略,但到了二期就會開始有變化,最常見的就是四肢冒出特殊紅疹,也有部分人會出現異常掉髮情形,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通常都能辨別。第三期病毒會開始侵犯身體各器官,如神經系統、心血管等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所以建議若有疑似症狀,還是要趕緊積極就醫,才不會後悔不已。
旅遊怕中鏢3/飯店毛巾害人染性病?「爬滿一堆小蟲」夫妻慘剃毛
飯店毛巾乾淨嗎?醫師表示,若是1~2小時內觸摸到前一人留下的病毒,的確有可能因此染上菜花。此外,飯店毛巾還可能藏有陰蝨,一對夫妻因此感染,私密處的毛髮爬了滿滿的陰蝨,後來夫妻只能把毛髮全部剃光治療,再進行全家大掃除才擺脫陰蝨。有網友在PTT以「飯店房務真會用毛巾擦地板桌子嗎?」為題發文,表示自己聽說房務為節省時間,會在客人退房後直接用飯店毛巾擦桌子、地板,甚至會拿來打掃廁所,認為反正之後統一煮沸漂白,會「整條漂漂亮亮、膨膨鬆鬆地送回來」。文章引來大量網友留言,不少人親眼目睹過這種行為,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毛巾還會擦馬桶,還有網友表示自己會選擇自備毛巾,「朋友是飯店房務,叫我自己帶毛巾」。但也有人表示反對,「我打工的民宿不會拿毛巾跟浴巾擦地板跟桌子,擦浴室跟擦房間所使用的抹布也都是分開的」。甚至網路瘋傳不少飯店毛巾害人長菜花,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菜花是一種病毒疣,一般可存活5~6小時,如果運氣不好在1-2小時內接觸到前一個人留下分泌物產生的病毒,就可能感染菜花。醫師建議,到公共場所如果要擦比較私密的部位,最好是自行攜帶毛巾最安全。「慎選飯店也很重要!」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表示,聲譽好的飯店會有嚴謹的管理流程,相較之下會比較有保障。「有一位40多歲的男患者前陣子去東南亞出差,入住的商務旅館的品質較差,他使用毛巾之後竟然感染陰蝨,不知自己感染寄生蟲,回家之後又傳染給老婆,幸好沒有傳染給小孩。」顧芳瑜醫師表示,陰蝨會在人體陰毛根部產卵,因而生出一隻隻小蟲,解決之道要先把毛髮剃光,再消除寄生蟲才能根治。(圖/顧芳瑜醫師提供)顧芳瑜說,陰蝨是一種寄生於人體陰毛部位的寄生蟲,以吸取人體血液為食,並在陰毛根部產卵。感染陰蝨的主要途徑是性行為,但也可能透過接觸患者使用過的衣物、床鋪或毛巾傳播。感染陰蝨的症狀包括陰部搔癢、出現紅疹、丘疹,或是在陰毛根部發現橢圓形蟲卵。「夫妻倆的陰毛上都爬滿小蟲,後來夫妻倆先將毛髮剃光,同時以抗寄生蟲藥物清洗,再把全家毛巾、床單都換掉,徹底清潔一番,大約治療一個月後才擺脫小蟲。」顧芳瑜建議,民眾外出旅遊時,最好自備個人毛巾和衛生用品,不僅環保,更能降低感染風險。在家中清洗毛巾時,最好使用高溫、高壓消毒,若無法做到,至少要定期使用清潔劑清洗洗衣機。若家中有人感染陰蝨,建議全家人都接受檢查和治療,以避免交叉感染。
梅毒警報!南韓病例增4倍「美破70年紀錄」 台灣15~24歲中鏢率高
梅毒在全球拉警報!梅毒主要藉由性行為作為傳染途徑,南韓今年1至8月已有1881人感染,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4倍,美國則在2022年統計時,全國超過21萬人感染,改寫過去70年的最高紀錄。日本案例上升速度也是史上最快,而台灣則集中在15~24歲年輕族群。根據《朝鮮中央日報》,今年1至8月南韓已有1881人感染,遠超過去年同期的4倍,當中進入第三級梅毒的患者有39人,可能併發中樞神經損傷。而在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也都出現病例激增的情況,美國在2022年突破21萬人感染,改寫70年來的最高紀錄,尤其是女性感染之後,再生下天生染有梅毒的嬰兒,根據統計,這些嬰兒會有40%在出生不久後死亡,或出現失聰、失明、發展遲緩等後遺症。直到今年9月初,單單日本東京都就累計2460人感染梅毒,預計到年底會超過去年的3701人,其中男性佔比高達70%,平均分布在20至50歲的年齡層,女性則多為20多歲的年輕人。日媒《FNN》報導,梅毒案例持續增加,成長速度被稱「史上最快」台灣也同樣發現梅毒案例增加,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數字發現,去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來到9941人,與前一年相比,15至24歲族群感染梅毒、淋病的增幅最為明顯,梅毒甚至上升接近2成之多。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雖然國人女性感染人數相對較少,但增加幅度卻明顯高於男性。2023年女性梅毒有1862人,較2022年的1535人,上升21%;2023年女性淋病有891人,較2022年828人,增加8%。醫療界認為,保險套的使用比例下降是造成梅毒個案增加的主因,並指出,有些半永久性結紮手術,讓許多人在動刀後,在發生性行為時不愛戴套,因此提高被傳染的風險。疾管署呼籲,梅毒雖屬可治癒之疾病,但無法終身免疫,只要有不安全的性行為,不論是陰道交或口、肛交等,都有可能感染性傳染病,由於性傳染病症狀不一定明顯,預防性傳染病最重要的是做好預防措施,包括: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搭配水性潤滑液、有不安全性行為者,定期篩檢及早就醫診斷及早治療。一旦確診,務必提醒配偶或性伴侶也接受篩檢及治療,避免來回重複感染。
青少年性病例創6年新高 16歲男一次中鏢菜花、淋病、梅毒
適逢開學,今年北市率先首次擴大國中男生公費接種九價HPV疫苗。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呼籲,家長們應多支持家中適齡孩子接受施打,因為青少年正是容易對於「性」感到好奇卻又一知半解的年紀,可能因一時衝動或受同儕影響而想要嘗試,卻又缺乏預防保護觀念。顧芳瑜建議及早接種HPV疫苗不僅能夠減少HPV(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機率,同時還是少數具有防癌效果的疫苗,能協助女生預防子宮頸癌、外陰癌、也有助預防好發於男生的頭頸癌、肛門癌或陰莖癌等生殖泌尿道癌症,其中頭頸癌在亞洲國家的好發性又較其他國家高。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去年13至18歲青少年的淋病與梅毒病例均創下近6年新高,且據相關醫學研究指出,不分性別,一生被HPV感染機率高達8成,最有效的預防感染方式就是接種HPV疫苗,而青少年階段接種則可達最大保護效果。顧芳瑜提到以目前診所曾收治的性病案例中,就有年僅16歲的青少年同時感染菜花、梅毒與淋病的病例,由媽媽陪同來檢查,經了解就是因為暑假期間和朋友們對性好奇,而有了不安全性行為導致。由於打疫苗需要父母同意,顧芳瑜表示有些父母可能會對施打HPV疫苗的必要性存疑,或者帶有錯誤見解,擔心施打疫苗是否變相鼓勵性行為,因而不同意孩子施打,反而錯失這個提供絕佳保護且由政府補助的良善政策,極為可惜。顧芳瑜更建議,由於HPV疫苗的最適接種年齡為9至45歲,鼓勵父母親除了支持家中孩子施打,若自己也未曾接種過,不妨考慮和孩子一起施打。值得提醒的是,接種第一劑時年齡在9-14歲只要施打2劑即可,若已年滿15歲以上則應施打3劑。
未成年少女染性病數增!醫憂七夕後性病潮 警告「3異狀」看到快跑
有感染科醫師指出,近期臨床觀察年輕性病個案增加,而且暑假期間接連有好幾個15、16歲的女孩子,與交友軟體認識的網友發生性行為而染病,接下來又是七夕情人節,根據以往經驗恐怕又有一波染病潮。醫師提醒年輕人,要發生性行為前,最好多了解對方狀況。倘若進行性行為時,發現對方生殖器有分泌物、聞到異味或者出現潰瘍等情況,最好趕快跑。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直言,很多人會藉七夕情人節等節日的名義「放縱青春」,往往導致節日過後因為性病來就醫的人數增加。黃高彬指出,其實從暑假以來,他就接連碰到很多15、16歲的年輕女孩因為性病就醫,其中又以淋病、梅毒為多,這些少女大多懵懂無知,透過交友軟體與網友見面沒幾次就發生性行為。他提到其中一個病例,是雙方已經發生關係2、3次,對方才告訴她自己有淋病,嚇得少女趕緊就醫,事後檢查也確實「中鏢」。還有一名少女是被見面沒幾次的網友強迫發生性關係,來就醫時已經下體潰爛,檢查後確認感染梅毒。黃高彬指出,性傳染病其實相當難預防,即便使用保險套提供保護,如果年輕人動作相對粗暴,依然可能有感染風險。他建議年輕人交往,應該多花一點時間了解對象是否有不好習慣,性行為前如果發現對方有生殖器潰瘍、分泌物、異味等情況,最後快跑。即使當下拒絕可能會有困難,甚至有些品行不佳的對象可能會有暴力行為,但還是要冷靜想辦法安全脫身。另根據疾管署疫情監測數據,國內梅毒、淋病等性傳染疾病確有增加趨勢。統計2023年整體通報梅毒感染人數計9941人、淋病8257人,和2022年相比分別上升2%、3%;其中增幅最多是15歲至24歲的年輕族群以及女性,去年梅毒的新增個案分別比前年上升約20%,「不安全性行為」是主要感染原因。疾管署提醒,梅毒常見症狀包括無痛性潰瘍與硬性下疳、皮疹等,若未接受適當治療,晚期則會出現「梅毒腫」、「心臟血管性梅毒」或「神經性梅毒」;此外,孕婦感染梅毒未接受適當治療,梅毒可透過胎盤傳播給胎兒,導致胎兒死亡或感染先天性梅毒等不良結果。至於淋病,疾管署表示,常見症狀包括尿道化膿,排尿有刺痛或灼熱感,女性感染後大多症狀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造成不孕;也可能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外的感染,如:直腸、咽喉部的感染、淋菌性結膜炎等。疾管署也提醒,若有患者一旦確診,務必提醒配偶或性伴侶也接受篩檢及治療,避免互相交叉感染。
發燒喉嚨痛「醫1次驗2種快篩」!大哥笑問:甘欸加衰? 結果曝光笑不出來了
兒科醫師黃紹基最近收治了1名因發燒和有呼吸道症狀來看診的大哥,在進行流感和新冠快篩的同時,對方好奇一問「甘欸加雖?」(會這麼衰嗎?)結果雙雙中鏢,讓他傻眼直呼「今價加雖喔!」(真的這麼衰!)醫師表示,雖然大哥不是他遇到同時得新冠和流感的第一例,但他的反應卻是讓他印象深刻,「最近這兩種病毒似乎還沒有要休息的感覺,大家要一起注意自身和親友的健康喔!」黃紹基醫師8日在臉書粉專《小基醫家愛叮嚀 Dr. Huang's family clinic》發文分享,有位大哥最近因為發燒和呼吸道症狀來診所看病,但因為臨床症狀實在不容易判定是什麼病源造成的,所以當時黃醫師就在門診替他做了流感快篩,但很難排除會不會是新冠病毒所感染,因此也驗了新冠快篩,讓他忍不住問,「甘欸加雖?」黃紹基也笑說,「看他還能和我說笑,我也放心些。」沒想到快篩結果出爐,真的是流感和新冠都呈現2條線確診,大哥也因此傻眼直呼,「金價加雖喔!」讓黃紹基笑稱,「雖然大哥不是我遇到同時得新冠和流感的第一例,但他的反應卻是讓我印象深刻,那驚訝又淡定的表情加上無奈且無畏的語調,在一種衝突裡帶著和諧的氣氛中,我們倆互道加油。」由於近期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疫情仍在高峰,黃紹基也藉此提醒,「最近這兩種病毒似乎還沒有要休息的感覺,大家要一起注意自身和親友的健康喔。」
1歲童「喉嚨全是洞」痛到不喝奶 醫揭病因:正處流行期
腸病毒正處流行期,台中醫院兒科門診近1個月有高達7成兒童感染腸病毒就醫,年紀從1歲到7歲不等,還有1家3兄弟都中標,查出感染腸病毒出現泡疹性咽峽炎,住院5天後康復。醫師說,腸病毒每3、4年會大流行1次,上次是2019年,今年要提高警覺,並建議家有6歲以下幼童家長接種疫苗預防併發重症。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23至29日)腸病毒門急診人數為1萬9341人,較前1周1萬9233人些微成長,台中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徐浩庭指出,腸病毒在台灣每3至4年大流行1次,上次是2019年,今年要提高警覺。(圖/中國時報潘虹恩攝)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23至29日)腸病毒門急診人數為1萬9341人,較前1周1萬9233人些微成長,疫情仍居高不下。台中醫院兒科門診觀察,近1個月就醫兒童除了新冠或流感,約7成是腸病毒,兒童感染科醫師徐浩庭指出,罹患腸病毒兒童主要症狀包括喉嚨痛、手腳有水泡,3分之1患者是手足口症,其餘則是泡疹性咽峽炎。徐浩庭提到,還有1家7歲、2歲和1歲的3兄弟都中鏢,其中1歲么弟高燒、食慾不振就醫,到院時猛流口水,一查發現整個喉嚨破洞,痛到男童無法喝奶、吃東西,連口水都不敢吞。醫療團隊擔心男童不進食脫水將其收治住院,進行疼痛控制與靜脈營養輸液,治療3天後恢復正常進食,5天康復出院。徐浩庭指出,腸病毒在台灣每3至4年大流行1次。自2019年大流行後,因為新冠疫情防疫措施,一直沒有大流行,去年個案有明顯增加,但相較於2019還是比較少,而且曲線相對平緩,但今年從3月就開始增加,現在曲線持續上升,要提高警覺可能會有大流行。目前尚未可知新冠過後的免疫負債,是否會帶來疫情大流行,但徐浩庭提醒,腸病毒全年皆有,且型別多元,提醒家有6歲以下幼童家長,無論是否曾染腸病毒,最好還是接種疫苗預防併發重症危及生命。另,家長如發現孩子高燒不退,合併出現嘔吐、嗜睡、呼吸急促、肌抽躍抽搐等重症前兆症狀,應立即送醫。
腸病毒正流行「7成孩童感染」 一家3兄弟中鏢…喉嚨大破痛
正值暑假期間,而腸病毒疫情也處於流行期,近1個月就醫的病童高達7成都是感染腸病毒,甚至有一家3兄弟先後感染,其中1歲男童發燒高燒、食慾不振,檢查發現喉嚨破洞,痛到不敢吃東西,連吞口水都會痛。小兒感染科醫師徐浩庭透露,近日就醫的孩童除了新冠或流感,其他大約7成是腸病毒,主要症狀為喉嚨痛、手腳有水泡,患者中有3分之1是手足口症,其他則是泡疹性咽峽炎。徐浩庭指出,有一家1歲、2歲和7歲的3兄弟同時感染腸病毒,1歲弟弟因為高燒、食慾不振就醫,到院時猛流口水,檢查驚覺整個喉嚨破洞,痛到男童不敢喝奶和飲食,連口水都不敢吞,收治住院經疼痛控制與靜脈營養輸液,3天後可正常進食,住院5天後康復出院。至於其他2名男童,情況較不嚴重,在就醫接受治療後,也已康復返家。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腸病毒約每3~4年大流行一次,但2019年大流行後,因為新冠防疫措施,至今超過4年沒有大流行。然而自今年3月起案例增加,醫師警告可能會有大流行,要勤洗手、戴口罩,環境用漂白水消毒,才能預防腸病毒。疾管署最新監測資料顯示,6月23日至29日腸病毒急診人數為1萬9341人,較前一周的1萬9233人有些微成長,提醒家長及幼兒照顧者,暑假期間要持續提醒孩童,常以肥皂正確勤洗手、加強居家環境清消,維護幼兒健康。
這波新冠「都是天選之人」 醫曝感染主因:長者要保護自己
疾病管制署18日曾公告稱,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上升且處流行期;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近日也示警,根據目前監測分析,預估這波疫情要到9月後才會下降。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透露,他發現最近確診的人,有許多都是「天選之人」,而且幾乎都是家庭成員互相傳染導致的,尤其「現在學校與工作場合的病毒到處傳遍!」但不會停班停課,因此他呼籲容易重症的長者要多加小心。蘇一峰昨(27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最近好多新冠病人,「本來是天選之人,結果又中鏢了」,他一問之下,才發現好多人都是家庭內互相傳染的,「許多是上學上班的年輕人中病毒,回家就傳染給長者親人。」因此蘇一峰提醒,現在學校與工作場合的病毒到處傳遍,但是不會因為有感染就停班停課,所以呼籲長者自己要多加小心。蘇一峰日前還點出關鍵,台灣過去呼吸道病毒的旺季在冬季,現在反而是夏季大流行,他推測可能是因為與病毒共存後,口罩解禁,又遇到夏季太熱口罩戴不住,反而夏季開始大流行!他也分析「以前冬天會呼吸道疾病大流行的原因,是天氣冷想躲在室內避寒,人際接觸後增加傳染。台灣目前則是夏天到戶外太熱了,大家都想躲在室內吹冷氣,關上窗戶,所以反而增加互相傳染的機會!太熱了口罩也戴不住」。因此蘇一峰也呼籲「忍住炎熱,戴好口罩,挺過這一波。」貼文曝光也引發網友熱議,「很多天選之人,是因為之前都沒有驗」、「年輕人都不想戴口罩真,傷腦筋」、「集合住宅夏天在室內開冷氣、開社區大會的話,應該會中更多人」、「坐捷運整節車廂沒幾個戴口罩,連公立醫院都有人不戴口罩」、「反正現在沒有太多的限制,很容易就被傳染到,老人小孩抵抗能力低,傳染到就麻煩了」、「托嬰中心整個淪陷,所以連家長都淪陷」、「最近這一波真的有誇張到,天氣熱班級可以開冷氣,結果大家交叉感染。」
沒確診「全程戴口罩」看醫生!等藥旁邊人狂咳 他回家傻了
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不少人都中鏢。一名網友透露,去看醫生都有全程戴口罩,豈料回家後居然開始不舒服,快篩結果呈現2條線確診,讓他直呼「感覺這次的傳染力很強」。原PO在PTT以「確診潮又要開始了嗎」為題表示,這個月喉嚨一直都很不舒服,上禮拜去診所看醫生,被診斷是扁桃腺發炎,而在等待領藥期間,旁邊的阿姨一直咳嗽,整個過程自己口罩都有戴著,豈料一回家就渾身疲倦,睡醒起來還是很累,接著開始流鼻水、鼻塞。原PO透露,確診時鼻子腫脹的那種感覺回來了,所以進行快篩,結果兩條線確診,「上次確診是在家沒戴口罩,家人傳染給我的,感覺這次的傳染力很強欸,確診潮是不是又要開始了?是說口服抗病毒藥物我以為只有老人或有慢性疾病的人才能領,原來BMI超過30也能領,下次一定記得。」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躺兩天就好了」、「一堆人咳嗽都不遮」、「就變成新的流感,每年都會變異」、「天氣熱一堆人不戴口罩,加上最近遇到很多咳嗽的人,轉頭一看發現都沒在遮」、「一堆醫生都在說高峰快來了,只是沒人鳥他們」。疾管署25日表示,上周(6/18至6/24)新增81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周(6/11-6/17)新增624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周新增40例死亡病例,與前一周新增38例持平,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再次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周(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
小學生看電影竟染菜花 醫曝座位不要挑這裡:容易幹壞事
台灣人常見的性病之一是「菜花」,九成以上是透過性接觸傳染,不過近期卻有小學生到電影院看電影竟染上菜花,據泌尿科醫師羅詩修和陳偉傑提到,這名小學生曾未有過性行為,卻意外感染性病,推測是到影城看電影時,不小心接觸到前一位客人殘留在座椅上的體液,加上小學生沒洗手而中鏢,建議到電影院看電影最好不要選「這個座位」,因為「方便幹壞事」。泌尿科醫師羅詩修和陳偉傑表示,民眾出入公共場所都要注意,曾有小學生看電影染菜花,提醒民眾平時要勤洗手。(圖/翻攝自奕起聊健康)《三立新聞網》報導,兩位泌尿科醫師在節目《奕起聊健康》分享這起案例,當時,這名小學生感覺下體不適,於是到醫院做檢查後發現,自己竟感染了菜花,但小學生從未有過性行為。泌尿科醫師羅詩修和陳偉傑表示,曾有小學生看電影染菜花,提醒民眾平時要勤洗手。(圖/翻攝自奕起聊健康)小學生事後回想起感染前,曾到過電影院看電影,推測可能是前一名觀影者感染菜花,但在電影放映熄燈時為了追求刺激,與伴侶互摸私密處歡愉,事後未做好清潔直接摸座椅,導致這名小學生意外接觸到體液,加上沒有洗手,碰觸眼口鼻而中鏢。泌尿科醫師羅詩修和陳偉傑表示,曾有小學生看電影染菜花,提醒民眾平時要勤洗手。(圖/翻攝自奕起聊健康)對此,陳偉傑表示,不只點影院的戲廳內可能染菜花,就連泡湯和使用公廁都要注意,建議民眾若是要泡湯,入池前應該確實清理湯池,並少到環境較髒亂的地方,在公共場所盡量不要亂摸,並記得一定要洗手,因為菜花病毒強韌,附著力很強,就連酒精也不一定見效。羅詩修還加碼分享自身防護方法,若是要看電影,儘量選擇到較知名且大間的影城,選擇座位上,盡量挑選前排座位。(圖/翻攝自奕起聊健康)羅詩修還加碼分享自身防護方法,若是要看電影,儘量選擇到較知名且大間的影城,因為影城清潔工作會做得比較仔細,另外,在選擇座位上,盡量挑選前排座位,原因很簡單,「太後排座位比較容易幹壞事」。
女遊沖繩吃生拌鯖魚「腹痛噁心」 她胃裡竟拉出寄生蟲今年57人中鏢
受到日圓貶值,大批國內觀光客都會到日本旅遊和享用美食,不過近日卻傳出有民眾在沖繩食用生魚片後因寄生蟲感染引發食物中毒,事件爆發後,當地政府部門已出面介入,發現原因是業者未正確冷凍食材。沖繩傳出遊客在餐廳內食用生拌鯖魚料理後食物中毒。(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沖繩時報》和《NHK》等日媒報導,這起件發生在沖繩的北谷町美浜一間餐廳,據沖繩縣醫藥生活衛生課28日表示,有3名40多歲顧客在餐廳內食用生拌鯖魚料理後,其中一名女性出現嚴重腹痛、噁心等症狀。這名顧客在不適後赴那霸市內的醫療機構就診,經診斷為「安尼線蟲症」,醫生從患者胃部取出寄生蟲,並通報至公共衛生單位。所謂的安尼線蟲,又稱為「海獸胃線蟲」,主要以寄生在海中生物維生,當人類吃下被寄生的海鮮,海獸胃線蟲就會附著在胃黏膜上,造成噁心、嘔吐、腹瀉(Diarrhea)和大便帶血等症狀,由目前沒有相關藥物治療,患者必需透過內視鏡手術,由醫師將蟲體夾出。另據台灣衛福部疾管署表示,安尼線蟲症一般是因食用生食或未完全烹調的海洋魚類後,幼蟲侵入腸胃道黏膜或組織而引起,除了上述的病症,患者會有全身性過敏反應、蕁麻疹、及嗜伊紅性白血球上升,甚至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也可能因刺激喉嚨而引起咳嗽。這起事見爆發後,沖繩的政府部門介入並調查發現,該間餐廳在處理鯖魚過程中,從供應到烹調並未進行殺死安尼線蟲所需的24小時以上冷凍處理,沖繩縣已要求該餐廳採取必要措施防範食物中毒,在改善前不得提供生拌鯖魚料理,根據報導,包括這起案例在內,沖繩縣自今年以來已發生8起食物中毒事件,患者共57人。顧客在不適後赴那霸市內的醫療機構就診,經診斷為「安尼線蟲症」。(圖/翻攝自X)
腸病毒疫情升溫!高雄單周「近千人中鏢就醫」 41班緊急停課
國內腸病毒進入流行期,疫情呈現快速升溫的趨勢,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上周因腸病毒門急診的病患飆破1.6萬人,比起前一周上升13.4%,其中光是高雄市的就醫人數便已達近千人,導致41個班級宣布緊急停課。腸病毒疫情蔓延,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截至5月4日止,高雄市因門診、急診的就醫人數為941人,其中1人因腸病毒併發重症已康復出院,目前各級學校累計共41班級停課。疾管署指出,由於本周適逢母親節,參加家庭聚會及親子活動機會增加,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注意個人手部衛生,特別是在「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等時機,並落實「濕、搓、沖、捧、擦」正確洗手步驟,而嬰幼兒若感染腸病毒,應落實生病在家休息,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感染腸病毒的孩童,整隻手布滿紅疹及抓到潰爛的水泡,模樣令人心疼。(圖/擷取自Facebook/威力醫師的育兒週記-王韋力)事實上,小兒科醫師王韋力先前曾分享,在診間遇到一名家長向他發牢騷,指出學校因腸病毒三不五時就在停課,導致孩子被迫停課,讓她無奈嘆「實在是有夠煩的~班上才2個腸病毒,學校就都不准其他小孩去上學!啊不過就是嘴巴破幾個洞,手腳長一點點疹子,有那麼嚴重嗎?」對此,王韋力也忍不住曬出病童慘照,只見感染腸病毒的孩童,整隻手布滿紅疹及抓到潰爛的水泡,讓他心疼直呼「那個疹子好像不是只有一點點而已⋯⋯是好多好多點點點」,示警最近腸病毒疫情真的很嚴重。
3大食安案「均驗出諾羅」…王品廚工也中鏢 寶林1重症換肝成功
台灣近期頻傳食安事件,寶林茶室34人中毒案至今(16日)仍有4人重症,其中1例已完成換肝手術;王品旗下初瓦及嚮辣、藏壽司、士林溪山里腹瀉等案,初步檢驗均有人被驗出諾羅病毒。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初瓦及嚮辣、藏壽司、溪山里等3大群聚案,經檢驗均有部分諾羅病毒陽性、部分陰性,其中廚工大多以陰性為主;但王品案驗出2用餐民眾、1廚工、2員工中毒。寶林案34個案中有33人邦克列酸陽性,其中28人已返家休養、4人仍在加護病房,另重症案中有1人完成換肝手術,其餘3人仍需評估。
全球多國百日咳疫情劇升 台灣中部3月嬰中鏢還染新冠
全球多國百日咳疫情,近期劇升,中國大陸病例數創下10年同期最高,且其中13例死亡,是去年23倍。台灣疾管署公布國內出現今年第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該名中部3個月大的女嬰,只接種完第一劑的五合一疫苗,且就醫發現也確診新冠病毒。疾管署下午公布最新疫情,今年已累計有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而2019年至2023年同期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19例、4例、0例、0例、0例,每年累計病例數為0至32例,多為3個月以下嬰兒(占51%),其次為20歲以上病例(占36%)。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今年的第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中部3個月大的女嬰,沒有先天疾病,雖然接種了第一劑的五合一疫苗,但還來不及接種第二劑,是在3月初開始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等症狀,就醫後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併發支氣管肺炎,住院5天後出院,但出院隔天又開始發燒、劇烈咳嗽。林詠青說,女嬰因為嘴唇發紫,發紺、缺氧再度就醫,發現急性細支氣管炎,確診百日咳,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住院11天後出院。疾管署指出,女嬰有同住家人3人,其中2人亦出現疑似症狀,目前均已安排採檢及預防性投藥評估,並進行健康監測至4月15日。疾管署副主任李佳琳指出,全球多國百日咳疫情自去年起升溫,於近期劇升,中國大陸截至2月累計32380例,其中13例死亡,為去年同期(1421例)近23倍,病例數為近10年來同期最高。另外,菲律賓今年截至3月16日也累計568例,其中40例死亡,病例數為去年同期近20倍;捷克今年疫情驟升,3月中旬單週新增800餘例,截至3月19日累計報告3101例及1例死亡,高於去年病例數,為該國60多年來新高。荷蘭去年6月以來疫情持續上升,今年截至3月15日累計至少1400例,包含4例嬰兒死亡,另丹麥、西班牙、瑞典、挪威等國病例數自去年中以來持續上升。疾管署強調,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此外,由於近年國內百日咳病例多為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3個月以下嬰幼兒,建議女性每次懷孕自費接種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疫苗),並建議於懷孕第28到36週接種,以使母親抗體傳遞給嬰兒的接種效益最大化,進而保護胎兒及剛出生嬰兒,由於家庭群聚中感染源多為照顧者或同住者,建議嬰兒照顧者可自費接種一劑Tdap疫苗。疾管署提醒,民眾如計畫至流行地區,建議行前向旅遊醫學門診醫師諮詢,評估百日咳成份疫苗之接種需求,旅途中避免至擁擠的公共場所,適時配戴口罩,尤其嬰兒及幼兒出國前,務必事先完成疫苗的基礎接種,並視需要,再追加接種1劑,如發現百日咳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及時診斷及接受治療。
安心調味1/蘇丹紅引爆食安恐慌 專家認證「只需3大調味料」選購技巧一次看
致癌蘇丹紅連環爆,不僅禍及辣椒粉、胡椒粉、咖哩粉,甚至連含有棕櫚油的泡麵、餅乾、冰淇淋都有可能中招,許多人為了避開食安地雷,轉而在家自己料理三餐,但到底什麼調味料才安全?CTWANT詢問專家意見,他們只用醬油、鹽、醋3種基本調味料,專家強調「魔鬼都藏在成分表」,就連剛剛爆發的東成醬油造假,其實查看成分表就立刻一目瞭然。你查看過家中的調味料了嗎?蘇丹紅事件持續擴大後,許多主婦趕緊查看家中的調味料品牌與成分,深怕不知不覺中已吃下致癌物,傷害全家人健康,而各大餐飲店也都立出「本店辣椒未使用蘇丹紅」的告示,全民都陷入一場蘇丹紅恐慌之中。「看到新聞之後,我就再也不吃任何辣的食物,包括最愛的辣味洋芋片也不碰,因為搞不好之後它也會被驗出蘇丹紅,然後我也拿著中鏢的廠商名單,去比對家中的調味料,看看自己有沒有踩到地雷。」新北市的陳太太說,因為擔心食安問題,這陣子甚至不太敢外食,所以幾乎都自己煮三餐,因為外面的食物,真的不知道加了哪些東西。其實避開食安地雷,並不如想像中困難,營養師程涵宇認為,只要盡量多選擇天然食物就能趨吉避凶。「自己在家烹調三餐,當然比較健康又安全,而醬料是料理的靈魂,雖然無添加的醬料需要花一些時間找、或較為昂貴,但為了健康還是值得。」程涵宇說,自己最常使用的調味料就是醬油、鹽。「我只有使用醬油,其他如老抽、醬油膏、蠔油都沒用!」程涵宇說,醬油膏等商品都是以醬油作為基底延伸的商品,卻多了添加物,例如黏稠劑、焦糖色素,甚至還有防腐劑,相較之下,醬油的添加物較少,甚至能選擇無添加醬油。營養師程涵宇認為以天然食材調味最安全,例如使用新鮮辣椒、或自製蒜油與辣椒油。(合成圖)如何選擇好醬油?食療養生專家王明勇表示,純釀造醬油是天然發酵製成,化學醬油則是以鹽酸或酵素水解製成,如果成分標示中有「大豆酸水解液」或「酸水解胺基酸液」等類似字樣,就很可能是化學醬油。另外,純釀造醬油大多不添加防腐劑,且製作完成後需高溫殺菌,所以多會以玻璃容器填裝,相較之下,化學醬油常使用塑膠瓶。程涵宇建議一定要查看成分表。「以東成醬油為例,成份表中列出許多甜味劑、防腐劑、焦糖色素,一看就知道不可能是純釀造醬油。」最單純的成分應該是黃豆、黑豆、小麥、食鹽、砂糖、水等,盡量不要有過多其他的添加物,同時味道嘗起來不可過鹹、過甜,顏色也不可過黑。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受訪時曾透露,自己不偏好釀製醬油,但會挑選成分單純、標示清楚的玻璃瓶裝醬油,而且都挑小罐包裝的醬油,短期就吃完。而鹽巴也是個家庭必備的調味料,譚敦慈說,海鹽、岩鹽各有不同風味,但許多產品並沒有清楚標示成分,加上品質、來源較難掌控,所以她比較信賴單純的精鹽,標示清楚又便宜好用。程涵宇說,岩鹽、海鹽等天然鹽經過多重精製程序後就成了精鹽,基於營養考量,她都是使用含碘精鹽,如果想攝取略微的礦物質時,就選擇加點海鹽。譚敦慈提醒,岩鹽不溶於水的成分很高,建議有結石的患者少吃,若食用一定要多喝水。另外,腎臟病人儘量不要接觸到氯化鉀,可使用成分為「氯化鈉」的鹽;心血管疾病者則相反,要選「低鈉鹽」,當中含的是「氯化鉀」。至於醋,程涵宇與譚敦慈都建議成分單純的米醋,或是使用穀物、水果等發酵釀造而成的醋。「另外,也不是價格貴就一定比較好,例如有些純釀烏醋價格高出5倍多,但它其實含有焦糖色素,所以一定要先看成分表!」
還能吃什麼1/「7類高風險食物」恐染蘇丹紅 雞蛋油品都上榜
蘇丹紅風暴持續擴大!多家知名食品業者都中鏢,包括海底撈、八方雲集、維力食品等,由於蘇丹紅具有致癌性,還會引發孩童過動,令許多民眾憂心忡忡。專家提醒,蘇丹紅常見於辣椒粉、辣油、咖哩醬、豆腐乳、各式調味粉、棕櫚油、蛋等7類食物中,建議平時多吃天然食物、同時避免選用顏色過於鮮豔的食材,才能趨吉避凶。 1月30日,雲林縣衛生局在濟生股份有限公司斗六廠製售的「家用四合一調味料組合-細粉紅辣椒」檢出蘇丹紅,也掀起至今仍延燒的食安風暴。食藥署與各縣市衛生局因此回溯抽驗去年12月11日前輸台的63批中國辣椒粉,3月1日公布檢驗結果,從高雄市津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及佳廣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驗出蘇丹色素,至此,已累計3家上游業者進口的辣椒粉出包。受到牽連的下游廠商,從一開始的蝦味先、菜䔕餅、白胡椒棒、香辣豬肉絲,到近日報出的多家食品、餐飲業者,包括海底撈、八方雲集、維力食品等,連環爆的速度令人膽戰心驚,也讓民眾不禁想問:到底吃什麼才安全?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蘇丹紅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工業染料,用於紡織品、塑膠、蠟、地板拋光劑的著色,顏色鮮豔且成本低廉,還可以用來掩蓋因乾燥、儲存不當或真菌感染而導致的色素降解,所以一直以來都有食品被驗出添加蘇丹紅。」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蘇丹紅是脂溶性的偶氮類芳香族化合物,常見的有蘇丹紅1、2、3、4號,而根據食藥署的食品添加物規定,所有種類的蘇丹紅都不能添加於食物中,關鍵在於蘇丹紅可能致癌。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分類,致癌物風險分為四級,第一級為人類致癌物;第二級為動物致癌物,對人類則無充分致癌證據;第三級則是沒有證據顯示致癌;第四級為不會致癌。顏宗海說,蘇丹紅風險雖屬第三級,但進入人體後會產生屬於二級致癌物的胺類代謝物,因此禁止食用。由於蘇丹紅可能含在各式調味粉中,各地方政府紛紛下令校園營養午餐暫緩使用辣椒粉、咖哩粉。圖為新北市政府稽查營養午餐物料管理 (圖/新北市政府提供)「不只具有致癌性,研究顯示,蘇丹紅也與兒童過動症有關,對兒童的注意力、行為和活動產生不良影響。」程涵宇說,除了近期食藥署、地方衛生局稽查的辣椒粉之外,包括辣油、咖哩醬、各式調味粉、豆腐乳、棕櫚油、蛋都可能含有蘇丹紅。2017年台灣就曾在月餅的鹹蛋黃中檢出蘇丹紅,「許多人有『蛋黃越紅,營養越多』的迷思,正規做法是讓雞鴨吃類胡蘿蔔素含量高的食物,這樣蛋黃顏色就會比較深,但許多不肖業者把蘇丹紅被非法添加到飼料中,藉此改變蛋黃顏色。」程涵宇說,不論蛋黃顏色是黃或紅,其實都有很好的營養價值,挑選時若發現蛋殼、蛋黃顏色過紅,反而要多加小心。此外,棕櫚油是源自油棕果實的中果皮(紅色果肉),由於β-胡蘿蔔素含量高,棕櫚油自然呈現紅色,許多業者為了讓油品色澤更好看,也會添加蘇丹紅。程涵宇說,不過台灣的棕櫚油都是精煉過的,所以比較不會有違法添加的問題。顏宗海說,雖然蘇丹紅事件持續擴大,但不可能建議民眾完全不吃顏色偏紅的食物,不過若食品顏色太亮、太鮮豔,或沒有標示的散裝食品,建議盡量避免。程涵宇則建議,優先吃天然食物就能減少「中鏢」機率,同時不買價格過於低廉、或無法溯源的食品,然後盡量多樣化攝取各種食物,才能降低風險。
男友舌頭異物竟是菜花!他扯「吃便當感染」 醫揭傻眼真相:根本瞎掰
正常來說,性病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染,然而有些間接接觸也可能引發感染風險。一名女網友透露,男友最近舌頭有異物感,還有擴散跡象,就醫後被診斷為菜花,對方卻辯稱「便當裡面不乾淨被傳染的」。對此,泌尿科醫師直言,人類乳突病毒(HPV)9成都是靠性行為傳染,吃便當得病幾乎不可能,「一聽就就瞎掰」。原PO日前在網路論壇Dcard發文,男友最近舌頭有異物感且持續擴散,就醫後被診斷為菜花,讓她百思不得其解,雖然曾聽說有人泡澡被傳染,「可是男友從來沒有去外面泡澡過」,後來自己質問原因,對方卻辯稱「應該是吃便當,便當裡面不乾淨被傳染的」,她半信半疑,只好上網發問「有人是吃便當,口腔得到菜花的嗎?」《ETtoday新聞雲》報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表示,人類乳突病毒9成都是透過性行為傳染,雖然環境下可能存在病毒,但只要離開活體很快就會死亡,且正常人即使接觸HPV病毒,也未必會被感染,因為人體有「皮膚」這道屏障,HPV要通過傷口才能傳染,且自身免疫力夠強的情況下,也不會發病。針對原PO男友的情形,醫師坦言,如果沒有發生性行為,要在公共場所感染HPV機率非常低,推測男方剛好口腔黏膜有傷口,又和HPV病毒帶原者接吻或口交,過程中病毒入侵傷口導致染病;至於吃便當感染菜花的說法,邱鴻傑直呼,自己執業多年僅看過1例非性行為感染菜花的個案,吃便當更不可能中鏢,「這一聽就瞎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