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
」 心臟 急診 主動脈剝離 大陸 猝死![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7/396437/sm-7396ac14e0c847f0d34152cd16c77983.jpg)
新光三越氣爆4死37傷! 醫曝「爆炸5傷害」:每項都可能要人命
台中新光三越昨(13)日上午11時許發生嚴重氣爆,導致4死37傷慘劇。對此,急診醫師翁梓華就指出,瓦斯氣爆雖然沒那麼常見,一旦發生嚴重度卻極高,爆炸發生時,可能造成燃燒、超壓、碎片、衝擊、化學反應共5大傷害,導致身體軟組織破壞、碎片直接貫穿人體、腹腔內出血、主動脈剝離、臟器撕裂傷等等。翁梓華今(14)日午間在臉書粉專「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撰文道,在急診醫學上,爆炸事件發生時,傷害往往相當嚴重,係因爆炸不只有「爆炸」本身會造成威脅,更可以透過多階段的鏈鎖反應釀成慘重的災情。翁梓華說,很多人會認為「爆炸」只是比較嚴重的燃燒,然而在急診災難醫學中,爆炸不僅限於單純的燃燒,還會伴隨底下幾種物理化學特性的產生:1、高溫:燃燒的瞬間氧化還原反應,帶來局部區域的高溫,對人體造成灼傷。2、超壓:爆炸當下會迅速對周邊氣體產生推擠作用,導致局部產生瞬間的「超壓」狀態,可以造成身體軟組織破壞。3、碎片:爆炸時,由於超壓狀態,會破壞周圍物體造成大量碎片,而這些碎片在高速下堪比子彈,能直接貫穿人體。4、衝擊波:爆炸會產生「衝擊波」,而衝擊波會導致人體瞬間的「加速與減速」,而人體各器官的硬度不同,加速與減速差異下,就可能造成各種器官的鈍傷,像是腹腔內出血、主動脈剝離等等。5、化學反應:造成爆炸的物質,除了易燃狀態,還可能在燃燒的狀態下產生各種有毒物質(強酸強鹼),這也能對人體皮膚造成嚴重化學灼傷。翁梓華表示,爆炸5階段傷害,每一項都可能要人命,爆炸發生當下,會因為爆炸物品的種類、距離、阻擋屏障等等因素,造成程度不一的傷害,包括耳膜破裂、肺鈍傷、各種穿刺傷、臟器撕裂傷、骨折、腦出血、腦震盪、燒燙傷、斷肢等等,劇毒性化學物質也能對人體造成毒性。翁梓華強調,此次災情主要是涵蓋第1至第4階段的爆炸傷害,但爆炸的產生通常都只有在幾毫秒之內,人通常來不及反應,想要避免憾事發生,必須有嚴格的環境安全管控,「遵守政府或行政單位所頒布的災害預防安全作業指引,才是最好的解方」。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95989/sm-93de2a4c041b466173a49913a3d1f606.jpg)
流感、諾羅肆虐急診塞車!台中2醫學中心紫爆 醫師救人也被感染
農曆年過後各地醫院急診紛傳人潮塞爆情形,台中2家醫學中心12日一度急診待床超過60人呈現紫爆,醫師坦言,近日因天冷心血管疾病患者驟增,加上流感、諾羅疫情肆虐,造成病患湧入,尤其諾羅傳染力極強,經常一人中一家團滅,台中也出現急診醫師疲於救人最後也感染諾羅。從2024入冬以來中部各醫學中心即出現急診量驟增現象,尤其是位在市中心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經常急診待床人數飆到60至70人,急診100床滿到病人必須躺擔架,或坐在輪椅等待;農曆春節過後,台中榮總也數度傳出「急診爆掉了!」病人候床時間從12小時延長到24小時。12日上午10點,中國附醫急診等待住院人數73人、等待推床數18人、等待收治加護病房人數10人,而台中榮總則有58人待床、2人等待加護病房;下午6點,中國附醫急診已向119通報滿床,等待住院人數60人、等待推床數16人、等待收治加護病房人數8人,台中榮總則消減為43人等待住院、3人待收治加護病房。中國附醫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表示,天氣冷什麼病人都有,主動脈剝離、中風、流感、諾羅…,腸胃炎也很多,依疾管署公布2025年第6周(2月2日至2月8日)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達30萬2644人次,不少病號是因嘔吐、發燒就醫,其中大多數是感染諾羅病毒。亞大醫院兒科醫師陳傑賀指出,諾羅傳染力極強,經常1人中全家團滅,台中1名5歲男童「小鴻」因感染諾羅住院,才過1天,父母及妹妹都出現同樣症狀,全家被迫在醫院團聚;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副院長蔡哲宏則是連續急診值班3天,處理7成諾羅病患,結果自己也感染諾羅,他自嘲身體疲累影響抵抗力。陳傑賀指出,諾羅病毒的潛伏期短,約12至48小時,且僅需極少量病毒即可致病,有些患者嘔吐後48小時內仍具傳染力,處理病患嘔吐物或排泄物後,務必再以1比10比例的稀釋漂白水徹底清潔,雙手需用肥皂與清水搓洗至少20秒。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9/393929/sm-97a6cf0c7740b11ef9e94742b37a0922.jpg)
龍年血案2/精舍女信徒全身瘀傷慘死 高雄男情感糾紛砍死小16歲女友
甲辰龍年(2024年)是讓人震撼與警醒的一年,數起重大兇殺案接連發生,不僅挑戰了社會的道德底線,更引發廣泛的討論。本刊特別整理了年度血案,不僅重現這些事件的全貌,也提醒人們正視犯罪背後的社會問題,更呼籲每個人遵守規定切勿以身試法,共同營造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四、精舍女信徒全身瘀青亡台北市大安區2024年7月發生離奇命案,蔡姓女子疑似想出家學佛,前往大安區某間精舍學習,怎料卻在2個月後全身瘀青身亡,且其200萬元的存款也被人提領一空,當時3名嫌犯將屍體用推車運出的畫面也隨之曝光,檢警追查後揪出幕後藏鏡人疑似為知名暢銷作家王薀,本月將其拘提到案積極追查真相。回顧整起事件,適逢去年凱米颱風襲台期間,7月24日大安分局接到女住持報案,傳出有女信徒在精舍意外身亡,檢警介入調查後發現死者臉部、身體多處瘀傷,疑似遭毆打致死,後續被3名犯嫌以膠帶綑綁遺體,放在推車上運回精舍。警方調閱監視器畫面,發現在死後疑似被膠帶綑綁固定,放到拖車上從某間餐飲店運回精舍,幫忙推送的李男、姜女聲稱當時死者狀態良好,只是不想走路,對於死者多處瘀傷給不出交代。另一畫面則是死者生前被李男拉至門口談話,後續被吳姓女住持等人叫去牆角,在出現畫面中時已是冰冷屍體。台北地檢署指揮警方拘提吳姓女住持與信眾李男、姜女共3人到案,本月1日依殺人、過失致死等罪嫌,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而王薀事發後曾與其弟子、知名藝人李威討論案情,檢警本月7日兵分八路前往精舍相關處所查緝,將王薀拘提到案,並依殺人罪嫌移送北檢偵辦,全力查明真相。54歲侯姓男子感情糾紛砍死小16歲女友,犯後輕生警方圍起封鎖線調查現場。(圖/報系資料照)五、高雄男砍死小16歲女友自戕高雄梓官區2024年11月28日下午驚傳雙屍命案,警方獲報某大樓有男屍倒臥樓梯間,原以為是輕生案,深入追查後還躺著一具屍體,立刻朝他殺偵辦。深入追查後發現,54歲侯姓男子疑似不滿被分手,忍心殺害小自己16歲的38歲江姓女友,犯後畏罪自戕。據了解,侯男和江女在住處附近擺攤賣鹹酥雞維生,2021年侯男就曾對江女家暴,當時警方也有到場協助,怎料過了3年卻爆出分手危機,也疑似此原因釀成殺機,造成不可挽回憾事。事件之所以曝光,是因為教會友人發現江女已經2、3天沒上教堂察覺不對勁,拜託鄰居上樓查看時,就發現侯男陳屍在樓梯間,警方獲報後發現侯男口袋有住家鑰匙,進門後發現江女倒臥房間地板,身上多處刀傷明顯死亡,警方於現場找到染血菜刀,並在侯男衣物沾染血跡,全案報請檢察官指揮偵辦。屏東角頭「鴨頭」陳昫豪步出桌遊店後遭槍手鎖定,身中9槍身亡。(圖/翻攝自臉書)六、屏東角頭疑遭尋仇中9槍身亡屏東角頭「鴨頭」陳昫豪2024年8月15日在左營某家桌遊店外遭楊姓男子持槍行刑式開槍,身中9槍身亡,開槍的陳男犯後攜槍投案,聲稱陳積欠他50萬元賭債未還,一氣之下才開槍洩恨,橋頭地檢署依殺人、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罪嫌提起公訴,建請法官重刑。8月14日晚間鴨頭與小弟到高市左營明華一路某桌遊店,35歲楊姓槍手得知後,凌晨開車前往埋伏,15日上午11點30分許,楊男見陳與小弟出桌遊店走向旁邊停車場,下車朝陳連開5槍,之後又回頭補了4槍。楊男中槍後同行友人隨即將他送往大同醫院急救,7處貫穿性槍傷及2處彈頭碎片所致槍傷,腰椎、左股骨幹、右手掌骨、腹主動脈、肝臟遭射穿大量出血,搶救半小時仍宣告不治。而楊男在犯案後不久便帶2把手槍、48發子彈,到派出所投案。楊男被法院裁定收押後,檢方延押一次,後續依殺人罪、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罪將楊男提起公訴;楊男犯後態度避重就輕,對於犯案動機始終交代不清楚,檢方建請法官審酌楊男犯案態度、行凶手法及造成後果,予以從重量刑。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被車撞「覺得沒事」未就醫!男6天後家中身亡 司機要賠148萬
被車撞了6天後突然去世該誰擔責?大陸重慶市大足區發生一起交通事故,男子曾慶前騎電動車載著妻子去趕集,回家途中與一輛小型轎車發生碰撞,導致夫妻倆從車上摔下。事故發生後,儘管曾慶前感到身體不適,但他認為問題不大,沒有去醫院檢查,不料6天後突然在家中逝世,家屬懷疑與車禍有關。綜合陸媒報導,曾男當天騎電動車載妻子外出,途中發生車禍,但他並未就醫,6天後突然在家中去世。岳父李福秋懷疑,女婿的死亡與車禍有關,並向警方報案。經過屍檢和司法鑑定,結果顯示曾男背部的挫傷,符合死亡誘發或促進因素,且背部挫裂傷及主動脈內膜損傷發生在死亡前3至6天的時間段內,正好符合車禍發生的時間。法醫鑑定意見表明,曾男因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夾層破裂出血,引起呼吸循環衰竭而亡,背部受傷是這一過程中的誘發或促進因素。有網友表示,「被車撞了,不管多小的事情都得去醫院檢查,這是常識。」也有人說,司機既然撞到人,應該讓對方去醫院做全面檢查,如果當時及時處理,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根據法院判決,雖然曾男未及時就醫,導致病情惡化,但考慮到背部受傷確實是死亡的誘發或促進因素,且事故責任認定書顯示司機負全責,因此可以推定曾男的死亡與此次交通事故存在因果關係,判定保險公司需賠償原告各項損失共計人民幣66萬餘元(約新台幣297萬元),其中司機承擔50%責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86902/sm-568825a72e66d08f3dc5c883fb95deda.jpg)
急診醫跨年夜嘆「很多人過不了這個年」 曝倒下到往生只有幾小時
昨(31日)是跨年夜,告別2024年,迎來2025年。粉專《急診醫師碎碎唸》今(1日)凌晨嘆,很多人過不了這個年,生命嘎然終止,「這是人生,意外跟疾病相隨,歡樂與悲傷共存,也是急診日常。」急診醫師感慨表示,2024年過去,2025年到來,很多人過不了這個年,生命嘎然終止,有的人只感覺胸口不舒服,再醒來,已經是急診室內,醫生跟他說,剛剛心肌梗塞失去生命徵象,被電擊過,很幸運,活了下來。他指出,也有的人,跟朋友相約打球,只是人沒站穩跌倒了,送到醫院才發現是腦幹出血,倒下到往生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家人都還沒有足夠的時間道別;另外也有年輕人,胸口有點悶悶的,結果被診斷出主動脈剝離,到急診沒多久,來不及送開刀房就走了。急診醫師坦言,這是人生,意外跟疾病相隨,歡樂與悲傷共存,也是急診日常,看到活下的,與來不及告別的,總是無限感慨。急診醫師有感而發地說,「恭喜每個看到文章的人,我們都很努力的活過了2024年,又迎向新的一年,新年的新希望,還是希望大家平安健康,萬事順心喜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86057/sm-c717bda615b17675a5ef013f99b4ae8c.jpg)
猝死排行榜1/「洗澡水過熱、高強度運動」最危險 醫示警:身體來不及反應
12月爆發斷崖式降溫,12/2最高溫攝氏28度、12/7驟降為21度,這樣的巨大溫差反覆出現,也因此奪走許多人的性命。根據消防署統計,12/12~12/24到院前死亡人數高達587人,恐與連日低溫有關,醫師告訴CTWANT記者,「劇烈溫差下,洗澡水如果太熱、或從事劇烈運動,皆容易引發猝死,名列猝死行為排行榜第一名,因為身體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就會瞬間喪命!」「12月爆發數波低溫警報,馬路上一直響起救護車的聲音,急診室也一直有患者進來,許多人都是到院前死亡!」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說,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患者至少比夏天增加5成以上,而冷鋒過境時狀況又更嚴重,主要就是劇烈溫差。劉俊廷說,猝死以心因性猝死為主,其中約7成都是心肌梗塞,其他則包含主動脈剝離、心律不整等,而絕對溫度值其實並非猝死主因,意思是氣溫攝氏10度不必擔心,但如果前一天溫度是15~20度,那就要相當警覺。「研究顯示,溫度相差5~10度就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冷鋒來臨時的第1~3天,由於身體尚未適應,是最容易爆發猝死的時間點。」同樣的道理也套用在洗澡上,一名40歲男子12/22日洗澡時不明原因昏倒,隔日早上家人發現時已明顯死亡,懷疑與低溫相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將「洗澡時溫差過大」列為猝死行為第一名,他警告就算是身體健康的人,假若洗澡前後溫差大於5度,就可能爆發心血管疾病。「芬蘭也曾針對年輕猝死案例進行研究,發現一旦洗澡溫差大,猝死風險會增加2倍。」洪永祥建議洗澡前可將是室內暖氣先打開5分鐘或是浴室可裝置暖房設備,從脫光衣服到洗澡,洗完澡再穿上衣服的這段時間務必不能有過高的溫差。那暖氣該設定幾度?劉俊廷認為身體感覺舒適、不覺得冷即可,但洗澡時要切記「一開始水溫不可過熱」。「如果水溫過高,身體會一下子難以適應,血管也會急遽收縮,就會增加心臟負擔,很容易造成猝死!」劉俊廷說,況且當身體尚未調適好的時候,皮膚會啟動防禦措施,難以將熱度真正傳進體內,所以也不會真的變暖。若有潛在疾病,冬天泡湯較有風險,醫師建議可改採熱水泡腳,同樣能取暖又比較安全。(圖/報系資料照)劉俊廷建議一開始的水溫與體溫差不多,大約攝氏37度左右,然後再慢慢增加溫度,讓身體逐漸適應。「就好像去泡三溫暖或溫泉,也是從溫到熱、循序漸進增加溫度,這樣會比較安全。」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宜恭則建議,洗澡時先以熱水沖手腳,待身體適應溫度後,再開始全身洗澡,洗完澡後,身體要擦乾,不要赤腳踩出浴室,以免誘發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除了洗澡,劉俊廷提醒在寒冬中進行激烈運動也非常危險。「尤其是未經訓練者,例如突然跑去參加馬拉松活動、或是爬山,一下子對心肺造成相當大的負擔,很容易瞬間造成心臟停止。」另外,許多人存有一種迷思,認為自己曾經接受訓練過,所以進行高強度運動沒有問題。「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持續在訓練,就同樣危險,對身體來說,都是突如其來的沉重負擔。」劉冠廷警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85608/sm-3e7caa774441d158f8f13fada736ae32.jpg)
脖子粗細與中風機率有高度關聯性 男女脖圍危險數值曝光
近日寒流來襲,氣溫劇變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也使得中風發生機率提升,對此,腦神經外科醫師顏君霖在《健康2.0》節目上引述研究指出,脖子粗細和中風機率有高度關聯性,其中,男性的脖圍若超過40公分、女性超過35公分就要注意。顏君霖表示,由於脖子上有兩條頸動脈,而頸動脈狹窄確實是中風危險因子,當狹窄程度超過70%就容易引發中風,另外,頸動脈的狹窄無法從外觀判斷,有研究指出,脖子粗細和中風機率有高度相關性。顏君霖繼續解釋,脖子粗的人通常體型較胖、脂肪較多,容易合併代謝症候群,屬於中風高危險群。此外,脖子粗的人,軟組織也會比較多,睡覺時常會打呼,晚上容易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這些症狀都證實與中風有顯著關聯性。根據數據指出,以台灣中風患者來看,有高達60%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且此類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對此,顏君霖建議,平時應量測一下脖圍,測量位置約在領圍處、喉結稍下方。一般來說,男性脖圍小於40至42公分、女性小於35至37公分都算是正常範圍,若超過,則需提高警覺,適時檢查與調整生活習慣,以降低中風風險。另外,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也提醒,若脖子上的頸動脈跳動過於明顯或腫脹,可能反映出心血管疾病問題,譬如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和主動脈瓣狹窄等,這類人通常還會伴隨呼吸困難、胸痛等警示症狀。除此之外,脖子的靜脈異常怒張,也可能是上腔靜脈症候群(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的表現,有可能或肺癌以及其它胸部腫瘤有關聯,要多加留意。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8/383078/sm-b570f2400a52255f65771b0caaa2987f.jpeg)
誤吞魚刺竟「穿胃扎肝」 中國主持人緊急住院手術「消失5天」
中國上海知名主持人百克力近日自曝,自己日前到武漢工作,午餐吃了一道江水魚,結果下午化妝時開始腹痛,起初誤以為是普通腸胃不適,直到當晚腹痛加劇,才在朋友建議下前往武漢協和醫院急診。結果發現自己誤吞魚刺,魚刺穿刺胃部、扎到肝臟而緊急手術。百克力也提到,自己因腹痛住院五天,推掉所有工作,並提醒大家吃飯時要細嚼慢嚥,避免發生類似情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在經過CT檢查後,醫生發現百克力的腹部內有一根長約4.4公分的魚刺已刺穿胃部,並扎到肝臟。也因為如此,百克力後來在急診外科接受腹腔鏡微創手術。好在手術過程順利,魚刺最終順利取出。武漢協和醫院急診外科主任趙剛指出,魚刺穿透胃部十分危險,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能引發腹腔感染和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幸運的是,百克力這根魚刺滑入胃中,未卡在食道,否則風險更高。如果魚刺刺破食道或主動脈,將直接造成致命的大出血。趙剛提醒,魚刺卡喉嚨的後,許多人會採取催吐、喝醋或吞飯等「土方法」來應急。但這些方法不僅無效,反而可能使魚刺刺得更深,甚至可能因此引發嚴重感染或穿孔。趙剛表示,喝醋無法軟化魚刺,反而可能灼傷食道黏膜;大口吞飯團或青菜,可能將魚刺推入更深的位置,加大取出的難度,甚至損傷消化道或引發大出血。趙剛建議,遇到魚刺卡喉時應停止吞咽,先輕咳嘗試將魚刺排出。如果魚刺較淺,有時可隨唾液排出;但若有持續吞嚥疼痛,應儘快前往醫院,由專業醫生根據異物的位置和大小決定取出方式。趙剛特別強調,尤其是卡在食道深處的魚刺,必須借助喉內鏡或其他專業工具取出,以免造成更大損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9/382029/sm-0924819cfb6bbce7a40d967899ecdda1.jpg)
高齡82歲阿嬤升主動脈瓣重度逆流 「微創手術」成功瓣中瓣二次置換
82歲王奶奶因升主動脈瓣重度逆流,十年前曾接受傳統開胸手術治療。經TAVI微創手術成功完成瓣中瓣二次置換,不僅手術風險降低,還有恢復期短、併發症風險低等優勢,為年長及高風險族群提供更安全的治療選擇。且手術成功後,僅住院5天即可出院,顯著提升治療效率與病患生活品質。治療實績增多 創首例成功案例安南醫院醫心導管室主任黃成偉指出,相較於傳統需開胸、連接心肺機的手術方式,TAVI技術具備多項優勢:免於開胸手術的創傷、避免出血、氣胸、傷口感染及骨頭壞死等併發症風險,特別適合年長及高風險族群。此外,醫療團隊追蹤發現,所有患者術後的經瓣膜壓力差都小於10mmHg,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加上無需承受手術傷口之苦,病患滿意度極高。前瞻性醫療設備 TAVI治療新紀元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陳偉華提及,除建置246坪標準尺寸複合手術室,配備1024切斷層掃瞄儀、4D經食道超音波等先進設備,以利施作TAVI微創手術。醫療團隊更橫跨心臟內外科、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個專科,共同參與國內外培訓,建立紮實的專業實力。而在取得健保給付資格後,凡符合心臟衰竭症狀、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開心手術高風險等條件的患者,皆可申請補助。未來,TAVI也將擴大應用於高低風險患者、持續優化瓣膜技術、加強術後照護管理、整合多元治療方案,以及降低併發症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379550/sm-ae78b06ab300d80a5c36345d4f2b3234.jpg)
這鍋不一樣1/市井風「龍門陣」俗又有力 經典川味牛油鍋麻辣過癮
天氣一冷,本就愛吃鍋的台灣人更是恨不得常駐火鍋店,我們一次介紹台北市4家風格獨具、獨領風騷的新奇鍋物店,讓喜歡吃鍋的饕客們也能聞香上門。每當店前燈籠亮起,宣告用餐時刻到來,下了班要聚餐的客人們便會瞬間塞滿不大的空間,從門口的「米其林沒推薦」、「何以解憂,唯有火鍋」,與店內牆上的「毛肚要燙,婆娘要胖」等讓人會心一笑的字句,便能感受到這間店「活潑」的調性。今春才營業的「龍門陣四川火鍋」主打的可是目前台灣少見的「牛油火鍋」,沒有台式麻辣鍋常見的鴨血、豆腐等鍋底,而是以發源地重慶正宗吃法為主,在鍋內擺上宛如冰淇淋的白色牛油帶出純粹香氣,還另外以花椒、郫縣豆瓣及朝天椒、小米辣、石柱紅這三種辣椒與牛油一同炒成橘色後再壓模,使這一鍋兼具了香、麻與辣。上桌後再倒入四川特有的「老鷹茶」與牛油塊融合成湯底,透過茶香解膩也是四川人的慣常吃法;接著涮上大塊毛肚與脆彈的黃喉(豬的主動脈)等食材,起鍋後蘸取混了香油、蠔油、蒜泥與香菜的「油碟」,甜鹹滑口之餘還能解辣。通常重慶人火鍋食材喜歡粗獷直給,以精緻份量集結川味火鍋必吃食材的「九宮格套餐」屬於成都特色,還貼心寫上適合涮煮的時間。(688元,圖/焦正德攝)「花生芽」(左起,128元)、「鮮萵筍」(98元)、「貢菜」(118元)具有不同脆度,都是推薦食材之一。(圖/焦正德攝)滾了之後下鍋煮約8分鐘「腦花」,口感近似豆腐。(100元,圖/焦正德攝)重慶人的「油碟」主要加香油跟蒜泥,由於台灣人喜歡甜甜鹹鹹的滋味,因此店內準備的是成都人偏愛的香油、蠔油、蒜泥與香菜等調料。(圖/焦正德攝)道地川味的背後有著三位老闆的明確分工,負責外場、行銷的嘟嘟和規劃未來展店、親手手寫牆上多幅大字的阿哲是姻親關係,兩人曾在成都從事連鎖餐飲,當時因緣際會認識經營燒肉與火鍋店的佳姐夫妻檔,本身是成都人的佳姐隨著台商丈夫來台後,和嘟嘟二人合夥開店,遂以流行於家鄉的牛油火鍋為主打,就連店名亦從四川方言的「擺龍門陣」(一群人聚在一起閒聊)而來,讓大家從「鍋」開始感受四川飲食文化。把關風味的佳姐提到,為了製作牛油塊,每次都得從早上10點開始備料,一路炒到下午,每次炒2百多斤也僅能供應約一週的量。來到這裡不妨試一下川味火鍋的特色食材,像是集結了毛肚、千層肚(與毛肚一樣皆為牛胃,口感較毛肚柔軟)、脆黃喉、鴨腸、腰花、鵪鶉蛋、嫩牛肉、魷魚與午餐肉的「九宮格套餐」,其中包括四川人喜愛的脆彈口感內臟,以及身處內陸卻又想吃海味的泡發乾貨,還有抓醃過使口感滑嫩、就算不小心煮久也不柴的嫩牛肉;蔬菜部分更有少見特色選項,例如帶有花生香氣又脆甜的「花生芽」、久煮仍保有清香的「鮮萵筍」、一口咬下可感受到「嘎嘣脆」的「貢菜」,都值得一試。由於牛油鍋不宜喝湯,記者也建議可選擇鴛鴦鍋另搭酸蘿蔔老鴨湯或番茄酸湯,其中前者是先將蘿蔔醃漬後在泡菜水中泡3~5個月,發酵帶出酸香風味,另外將鴨肉炒出香氣後再與蘿蔔熬湯而成,甘酸滋味還能提振味蕾。「粉蒸五花肉」的重點在於粉香與特殊口感,另有牛肉版可選擇。(98元,圖/焦正德攝)自製燒椒醬的「燒椒皮蛋」(左,128元)鮮辣爽口,常被台灣人做為餐後甜點的「紅糖糍粑」(158元),其實四川人常在等火鍋湯頭煮滾時便會先墊胃解饞。(圖/焦正德攝)「紅糖冰粉」除了口感近似愛玉的冰粉,還有花生碎、山楂、酒釀、紅糖水等,是四川人喜愛的消暑解膩點心。(68元,圖/焦正德攝)此外,店內也提供多款特色菜品可和火鍋穿插品嘗,例如將米打成粉狀、加入花椒與辣椒的「粉蒸五花肉」;「燒椒皮蛋」則得將辣椒先燒出焦香,剁碎後加入蠔油等炒製成燒椒醬;還有在油炸前裹上蛋液的「紅糖糍粑」,軟糯中還有著蛋香味;飯後再來碗酸甜解膩的「紅糖冰粉」,以四川風味完美收尾。除了饒富趣味的吃法,店內空間亦稱得上「生猛有力」,老闆之一嘟嘟表示,從疫情後四川便流行起「市井風」,宛如80年代老食堂、庶民人家的復古裝飾紅遍大街小巷,他們除了以各種諧音、趣味對仗的字句寫滿牆面,連桌椅、老鷹茶壺具也特地從四川搬來,就為了盡量原汁原味地復刻川味。想嘗鮮的人不妨找一天,和親友或同事一起來擺龍門陣吧。充滿煙火氣、彷彿走進熱鬧市場的店內,一次至多可容納32人。(圖/焦正德攝)高掛燈籠的門口充滿中式風情,在街道上形成鮮明風景。(圖/焦正德攝)DATA電話:(02)2756-0063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257號1樓營業時間:17:00~00:00,週二休網址:https://www.instagram.com/long_men_zhen_hotpot/備註:內用須加10%服務費,用餐限時90分鐘;寵物友善餐廳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4/378094/sm-85166b2c06efd2c3d327f52c4a5bf9fc.jpg)
謎樣症狀1/名醫診斷支氣管炎「男子半年後竟送急診」 最難察覺的心臟病是它!
73歲的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日前自爆動了心臟手術,國人第二大死因心臟病(僅次於癌症)再度引起國人關注。中醫師鄒瑋倫告訴CTWANT記者,「心臟病是最厲害的魔術師,心臟衰竭更是無聲無息的索命高手」,一位中年男子因持續咳嗽而不斷跑醫院,一位教授級名醫診斷為支氣管炎,沒想到治療半年後,因下肢水腫才驚覺是心臟衰竭,緊急送急診撿回一命。趙少康11月中旬自爆,他長期舒張壓偏低,無不適症狀本不以為意,直到友人建議他去檢查,才意外發現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的問題,若不及時處理,恐怕會爆發主動脈剝離、心臟衰竭等致命疾病。心臟病泛指心臟或心血管系統在結構或功能上失常而引起的健康問題,除了心肌梗塞之外,心臟衰竭是最常見的併發症。「心肌梗塞若急性發病,半數在到院前恐怕已無力回天,但心臟衰竭也很危險,最可怕的是它無聲無息!」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透露。劉俊廷說,當心臟病導致心臟工作量過大,就會導致心肌細胞死亡,無力輸出足夠的血液量供給各器官需求,就稱為心臟衰竭。由於各器官都可能出現症狀,所以十分難察覺。「曾有一位患者持續不明原因的胃脹氣,最後才確診是心臟衰竭,原來是因心臟衰竭導致肝脾腫脹,進而影響胃部功能。」「心臟衰竭很像魔術師,會模仿其他疾病的各種症狀,讓人難以察覺。」鄒瑋倫中醫師說,她有一位治療5年以上的男患者,疫情後突然咳嗽不止,原以為是感冒引起,後來又覺得是新冠後遺症,而且檢查支氣管也的確發炎,但無論男患者跑遍各大醫院診所、或服用中藥,依舊持續咳嗽。「後來他找了一位教授級的名醫,醫師幫他安排很多精細的檢查,從X光片中可以看到肺部是乾淨的,沒有肺炎,心臟雖略為擴大,但由於該名患者較胖,所以也是正常現象,於是名醫診斷他是氣喘、支氣管炎。」鄒瑋倫說,這名患者每次吃藥後會稍微好轉,但之後又繼續咳嗽,就這樣過了半年。直到患者有次來看中醫,鄒瑋倫見他走幾步路就喘氣吁吁,便詢問原因。「他說自己已經一個多月無法躺著睡覺,只要一躺就咳嗽,所以都坐著睡覺。」鄒瑋倫一聽立刻警覺,於是檢查他的雙腿。「哇!我當醫師以來沒看過這樣腫的腿,就像浮屍那樣腫脹!」鄒瑋倫立刻叫男患者趕緊去急診,最後確定是重度心臟衰竭立刻住院治療。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日前透露動了心臟手術,心臟一度暫停3小時,也引發大眾關注。(圖/周志龍攝)劉俊廷說,心臟衰竭導致血打不出去、收不回來,就會在下肢開始瘀積造成水腫。「所以如果有腸胃道症狀、再加上下肢水腫,就要懷疑是心臟衰竭;另外,如果平躺睡覺會咳嗽,也可能是心臟衰竭引發的肺積水,所以失眠也可能是心臟病症狀。」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可能是單純的老化,或是因為高血壓影響血管而出現的問題,通常一開始不會有什麼症狀,但如果沒有解決問題,就會慢慢出現呼吸困難、喘、容易累、四肢水腫、全身水腫等症狀,而且會越來越嚴重。針對心臟衰竭患者,鄒瑋倫建議採取三階段循序漸進調養身體。「在最虛弱的第一階段採『護心培元』,此時不能增加心臟負擔,所以要限水、限鹽,多吃蔬菜、不要喝濃湯或高湯,建議喝黨蔘、菊花等中藥茶來護心,慢慢恢復元氣。」第二階段採「養心固本」,此時中藥茶飲可加入西洋蔘、黃耆來固本,可避免秋冬季節交替時發病;第三階段採「救心強運」,這時可加入運動,例如和緩的超慢跑、階梯運動,也可以進行負重運動,例如採買時可以幫忙提重物,如此進行大約半年後就能恢復日常活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77930/sm-5ca8f40ec09bb3664dbd9ff89da2c9dd.jpg)
9旬嬤患主動脈瓣狹窄! 「1治療方式」免開胸順利恢復健康
高齡92歲的張奶奶有活動性喘,經過檢查發現有主動脈瓣膜狹窄,但考量年事已高,以傳統開胸手術風險較大,在醫師詳細評估後,決定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術後張奶奶恢復良好,又可以在花園裡「拈花惹草」,享受愉快的生活。主動脈瓣狹窄 為年長者常見疾病嘉義長庚心臟內科楊登堯醫師表示,研究顯示主動脈瓣狹窄與年齡高度相關,尤其80歲以上的盛行率可達 10% 以上,是年長者常見的退化性疾病之一,而主動脈瓣狹窄使心臟血液的輸出困難,嚴重者甚至會呼吸困難,胸痛或胸悶,暈厥或頭暈。年長者手術風險高 TAVI手術免開胸、恢復快但由於年長者身體較虛弱或存在其他共病,導致手術風險增高。不過,現在透過TAVI,能讓高齡族群不必承受開胸風險,成為目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的主流術式。楊登堯醫師進一步說明,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通常是從鼠蹊部的股動脈,將導管沿著主動脈放進去,當到達主動脈時,將瓣膜打開,此時植入新的瓣膜,瓣膜功能即開始啟動。相較於傳統開胸手術,TAVI不須讓心臟停止跳動、不須使用體外循環、傷口較小、手術時間較短,對年紀較大、共病很多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低,且術後住院天數少、恢復速度快。專業評估選擇適合治療方案 重拾健康生活另一名71歲的翁伯伯一樣也是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同時有冠心病、大動脈穿透性潰瘍,且因為有食道癌病史曾接受放射治療,不適合傳統開刀手術,同樣透過TAVI,重新找回健康。楊仁宗院長表示,TAVI屬高複雜度手術,且需要在具備高階主動脈手術設備儀器的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R),由心臟內、外科團隊共同合作,才能達到理想的手術效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77704/sm-ccaf866511be10ede586d9a98f3d5bf4.jpg)
天冷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醫給3建議預防:每周吃魚至少2次
心血管疾病會引發各種病症,包括心肌梗塞、心律不整、主動脈剝離、肺栓塞、心包膜填塞等,嚴重甚至可能猝死。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多吃魚類來預防,每周至少吃2次,還有蔬菜水果等,少吃其他加工食品。由具有營養專業的整合行銷團隊在臉書「好食課」發文指出,這幾天氣溫有感下降,氣溫驟降時血管收縮, 容易導致循環不良,血液變得濃稠,血管硬化或阻塞的機率便會提升。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三高患者,以及銀髮族長輩,最應該注意保暖,以免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預防。(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假如想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可以多吃蔬果,每日吃足「3份蔬菜、2拳頭水果」;以全穀類及未精製雜糧,取代精緻澱粉(全穀雜糧:糙米、胚芽米、黑米、地瓜、山藥、南瓜等);以海鮮替代紅肉,建議每周吃魚2次以上;少吃加工肉、含糖製品、高鈉高脂食物。營養治療專家劉博仁醫師也曾在節目中分享,深海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主要功效成分DHA和EPA,除了有助護腦、顧眼外,更是抗癌的好幫手。國外多項研究更發現,若每周可以吃到3次魚類,就能減少罹患心悸、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75538/sm-383bb04af57efe02ae886a5be9f5979a.jpg)
73歲趙少康切胸骨動手術心臟停3小時 最新現況曝
73歲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近日自曝動了心臟大手術,切胸骨換主動脈與瓣膜過程中,心臟還停了3小時猶如「死過1次」,在休息靜養近1個月身體也漸漸康復。趙少康今(11)日已重回攝影棚錄影,他也透露好友陳文茜是極少數知曉他要動手術的人,還寫詩祝福他一切順利。趙少康才公開近期進醫院動心臟大手術一事,休養1個月左右,他今日已經重回攝影棚錄影主持的節目《少康戰情室》,針對這次的手術,趙少康透露自己沒有告訴太多人,因為怕給醫院和醫生帶來不必要的壓力,而陳文茜是極少數知道的人。陳文茜在趙少康入院前,還親自寫了一首名為《我該戴什麼樣的花冠入院?》的詩贈予他,祝福他手術一切順利。趙少康反覆看了這首詩還是很感動,他不敢獨享,感性地決定轉送給其他因病入院的朋友,分享這份「希望」。事實上趙少康發現主動脈況大的現象,導致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有回流的情況,經過一些名醫建議他開刀換主動脈與瓣膜。趙少康於10月6日住進振興醫院,心臟手術當天上午8時進手術室,下午6時轉加護病房,觀察2天才轉普通病房。趙少康的心臟手術由振興醫院前院長魏崢動刀,必須切開胸骨,過程中他的心臟停止跳動3小時,以人工血管換主動脈、換瓣膜,又處理血管;術後魏崢形容該手術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換心的難度是5。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0/374240/sm-7b9432fa67a141455e402f9689d116b3.jpg)
趙少康動手術心臟停3小時! 醫提醒「舒張壓低於60要注意」越早開越好
媒體人趙少康5日在臉書自曝動了心臟手術,原因是主動脈有擴大的現象,並導致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會回流等情況,因此換了主動脈與瓣膜,過程中心臟還停了3小時,有如死過1次,心臟科醫師呼籲,民眾要留意低於60的舒張壓。另外,前藍委、前醫師全聯會理事長蘇清泉指出,趙少康動手術前曾向他諮詢,自己就曾建議,應該及早檢查和及早治療,且心臟開刀仍有不小風險,趁著年輕越早開越好。73歲的趙少康自曝多年來舒張壓5、60,雖沒有不適,不過檢查後發現主動脈擴大,造成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1/4又流回心臟,他自述沒有症狀,不過一堆名醫大老卻建議他開刀,像是台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振興醫院前院長魏崢等,趙少康認為有可能是術前評估瓣膜病變有一定嚴重度合併心臟結構變化,或主動脈擴大日後可能產生嚴重病變,因此建議一併開刀解決,避免主動脈剝離或心衰竭。趙少康透露,他在上午8點進手術室,下午6點進加護病房兩天,再轉普通病房,手術由魏崢動刀,過程中心臟停止3小時,以人工血管換主動脈、換瓣膜,又處理血管,而魏琤形容該手術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換心的難度是5。根據《中時新聞網》引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禎元說法,主動脈瓣膜逆流者,有可能造成舒張壓偏低,正常人舒張壓應在60到80mm/Hg,若是低於60 mm/Hg,要留意有可能是瓣膜病變,致使瓣膜關不緊,讓心臟打出去的血迴流心臟,造成心臟負擔,嚴重恐導致心衰竭。至於主動脈瓣膜逆流原因?李禎元認為,有可能是因瓣膜老化、鈣化,甚至是因主動脈擴大、有瘤,才讓瓣膜關不緊,從趙少康的敘述,至少進行了主動脈置換手術,也換了瓣膜,並進行了冠狀動脈復位術,這樣大規模手術,一定是鋸開胸骨、複雜度極高的手術,胸前至少留15公分以上的疤痕,說是比換心手術難度還高,算是貼切的。李禎元還表示,舒張壓低有可能意謂老化、感染、內分泌失調、出血、脫水、藥物或是主動脈逆流所致,建議需釐清原因,若是收縮壓高、舒張壓低,這仍歸類為高血壓,要以藥物控制,若是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還合併有喘、水腫等心衰竭症狀,恐需積極治療,甚至評估是否有開刀適應症。另外,蘇清泉在臉書以「心臟開刀要趁年輕」為題發文指出,當他得知對方心臟略有不適,早就建議要及早檢查、及早治療,趙少康很明顯聽進去了,做了完整的檢查,也在名醫魏崢院長的細心手術下完成「開心」,恢復情況良好,近日出院,很為他高興。蘇清泉表示,台灣醫術發達,心臟手術更是世界一流水準,但雖然如此,心臟要開刀仍有不小風險。他還舉了一個例子,安泰醫院有位高齡86歲的女性患者開了心臟瓣膜手術,手術整個過程堪稱順利,但也讓團隊耗盡心力,身為心臟外科醫師,臨床上遇到應要開刀的患者,蘇清泉都會勸對方愈早開刀愈好,而趙少康也留言回應,「謝謝清泉兄專業建言,目前已經無恙,有病真的不要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374133/sm-3514bdbf112aec588dc77acb6ee2f523.jpg)
趙少康驚爆「心臟停止3小時」!胸骨切開「死而復生」 健康狀況曝
73歲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近日突幾近消失,今(5日)終於現身。他親吐,好久不見,不是出去旅遊,而是動了這輩子最大的工程。趙少康表示,幾年來自己量血壓,舒張壓都只有5、60,做心臟超音波發現主動脈有擴大的現象,也造成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會回流,「雖然我並沒有什麼不適,也不喘,身體也沒有什麼狀況,但醫生還是提醒我,心臟辛苦工作打出去的血,有1/4又流回心臟,心臟的工作壓力有多大?現在你身體底子不錯,沒有什麼症狀,再過幾年呢?也可能運氣好躲過去,但很可能會有兩種狀況,一是主動脈剝離,二是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必死無疑,心臟衰竭也已經不可逆了。」趙少康直言,「開心」是大手術,整個胸骨切開,心臟要停止3個小時,用人工血管換升主動脈,換瓣膜、處理血管等,魏院長手術很快,降低流血,所以手術時沒有輸血,一切順利,早上8點推進手術室,下午6點進加護病房2天,再轉普通病房。趙少康提到,手術本身固然完美,但牽一心而動全身,深度麻醉加上心臟停止跳動那麼久,很多狀況都可能發生,「我的問題是心律不整,經過輸血漿(血紅素太低)、抽400c.c.肺水、做心臟整流術,兩天後,在電腦斷層監視下抽心包膜的水約2、300c.c.,加上各種用藥,心律才恢復正常,反正我給振興出了各種狀況請他們解決。」趙少康說,「我想,跟我有同樣情況的人,有一半不會知道有什麼問題(舒張壓低有什麼不好?)知道的人,起碼又有一半寧願碰運氣、賭一把,也不會願意動這麼大的手術,因為手術也有一定的風險,我的個性是,既然知道了就努力排除,否則不知道以後隨時會發生什麼狀況。我事後問了魏崢院長,這個手術難度有多高?他說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而換心的難度是5。」趙少康也有感而發,心臟停了幾個小時,等於死過一次,死而復生,人生一幕一幕在他昏迷時閃過,「如何做一個更好的人,是我未來人生的功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73811/sm-6cd34c8c2134a5e8ba53a8659dafc899.jpg)
胸悶易喘恐是心臟瓣膜生病! 主動脈瓣狹窄如何治療?
一位85歲長者平日規律運動,但心絞痛與呼吸喘的狀況逐漸變嚴重,照心臟超音波竟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且合併冠狀動脈狹窄,若不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林口長庚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合作為患者進行經導管瓣膜置換(TAVI)與心導管手術,一次就將兩種狀況處理好,讓患者能重新上場揮舞球拍!雖然導管瓣膜動輒上百萬,但健保可有條件給付等4+1種特定風險族群,大幅減少經濟負擔。心臟大門無法正常打開 3大警訊要當心主動脈瓣膜是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的「門」,通常由3片瓣膜組成,是控制血流方向的重要關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葉集孝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有如門片無法正常打開,心臟需要更費力才能把血液輸出去,常見原因為老化,好發於70-80歲以上的民眾;另一原因是先天異常,患者僅有2個瓣葉,較一般人少1個,50-60歲就會發生早發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狀況。提醒民眾,若出現「走路易喘」、「頭暈目眩」、「胸悶胸痛」3個警訊,恐危及生命,應積極治療。國際標準治療方針 外科開胸長期效果佳針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陳紹緯說明,3大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外科開胸手術與經導管療法。開胸手術經證實有效且可提供穩定的長期效果。手術方式是切除老舊主動脈瓣膜,縫合新的人工瓣膜。雖然須裝人工心肺機、暫時停止心臟功能實施手術,但手術視野廣,適合年輕或伴隨多種心臟問題(如血管阻塞、冠狀動脈狹窄或二尖瓣問題等)的患者,一次打通心臟門戶。 藥物治療:幫助緩解不適症狀。 標準開胸手術:適合伴隨多種心臟問題的患者,穩定耐用。 經導管瓣膜置換:適合高齡或高風險族群,微創恢復快。至於人工瓣膜要如何挑選呢?陳紹緯表示,金屬瓣膜耐用度高,牛、豬製成的生物瓣膜產生血栓機會較低,因此不用吃抗凝血劑,患者可依個人需求選擇。長者高風險怎麼辦? 經導管微創傷口小不過,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多為70-80歲以上的年長者,而且常合併其他疾病,進行開胸手術需要暫時停止心臟,對於年長者負擔較大。好在另一種「經導管療法」,由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為高齡患者克服了治療風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張其任解說,經導管療法最大的特色是不需要插管麻醉,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即可進行。傷口小不用縫合,只要簡單止血即可完成,恢復時間非常的快速,不少患者即使是90歲高齡,中午治療、下午就可以正常進食,2、3天後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動。經導管療法流程:從病患的鼠蹊部做股動脈穿刺,植入導引鞘管,將帶有人工瓣膜的導管引入血管內。從股動脈一路沿著主動脈,進到退化瓣膜所在的位置。經由影像定位,把瓣膜擴張,退化的瓣膜推在外側,新的瓣膜取代舊瓣膜。4+1條件健保給付! 團隊擬定治療策略然而,經導管置換瓣膜動輒上百萬,讓許多患者與家屬卻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表示,目前健保可給付4+1條件置換瓣膜: 4點必要條件:心衰竭症狀達到2~4級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至少2位心臟外科醫師判定進行開胸手術風險過高病人有1年以上的術後存活率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無法接受開刀手術或開刀風險性過高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曾接受心臟手術,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嚴重主動脈鈣化,胸腔燒灼後遺症,曾接受過縱膈腔放射治療,嚴重結構組織疾病,導致不能進行手術,肝硬化及肺功能不全者。符合以上規定者,即可申請健保之給付。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共病多、病情複雜,手術風險也提高。謝宜璋表示,對於高齡患者,侵入性低的治療為優先考量。每位患者病情不盡相同,心臟內外科醫師會在手術前召開聯合會議,擬定對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手術也會由內外科醫師一起執行,確保患者的安全。長庚醫院的團隊合作模式越來越成熟,期許未來為國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持續提升台灣的醫療水準,跟世界接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印籍移工搬木材突倒地OHCA 院方:疑流感引心肌炎險亡
彰化縣芳苑鄉28日上午9時許發生一起突發意外,1名34歲印尼籍男移工在台電芳苑變電所搬運木材時,疑心肌梗塞突然發作,導致他倒地當場失去生命跡象,警消獲報到場,救護員趕緊使用AED電擊並送醫搶救,所幸後續已恢復心跳,經檢查,病患疑因流感造成心肌炎,險些因此喪命。消防局表示,彰化縣消防局上午9時6分獲報,草湖段台電變電所工地有1名男移工失去生命跡象,消防局立即出動2人到場救護,抵達後先將患者傷口初步清洗再包紮止血,接著使用AED電擊2次,再將他以頸圈和長背板移上救護車再電擊4次,隨後接連送往二基醫院及彰基醫院搶救。院方說明,患者經插管搶救後,所幸已恢復自發性呼吸,但昏迷指數3分仍意識模糊,不過大腦已無明顯出血且主動脈未剝離,四肢也能揮舞,患者經流感檢測,遭懷疑是流感造成心肌炎險喪命,後續情形院方將會同心臟科醫師進一步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0/371900/sm-221fd3c4b5e629a4e479c7bbcddffdd1.jpg)
台中西屯死亡案件! 26歲男住宅大樓前車內詭異死亡
台中市西屯區今(25)日下午驚傳一起死亡案件,大約在下午5點30分左右,有民眾發現一輛車久停路邊,還發現疑似有人在車上於是報警,經警、消人員確認,車內果然有一名26歲的男子倒臥明顯死亡,初步排除外力介入,至於案發經過和死亡原因,目前由第六分局警方進行釐清。稍早同樣在西屯區,一間百貨公司美食街午間時也驚傳死亡案件,一名50多歲男子與妻子正在美食街內的「鼎泰豐」餐廳用餐,突然因不明原因倒地失去生命跡象,救護人員獲報後趕抵現場,並將男子送往中港澄清醫院急救,最終仍宣告不治。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警方研判,男子可能因心臟血管疾病發作,已報請台中地檢署相驗,據了解,該名50多歲的中年男子過去有主動脈剝離病史,不過詳細事發原因仍待警方釐清。CTWANT關心您:輕生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生命線請撥1995;衛福部諮詢安心專線:珍愛生命,請撥打 1925(24小時);張老師專線:1980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4/371844/sm-166c08fd362d581ca68db20b9befc056.jpg)
全台首例兒童「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 14歲少女術後3天出院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心臟科於今年九月,成功完成全國首例兒童「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這次手術為14歲患有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的女童小琪(化名)帶來健康的新希望。小琪出生時即被診斷為肺動脈閉鎖無心室中隔缺損,此病特徵為三尖瓣發育不良造成三尖瓣膜狹窄,雖然自出生後已接受一系列矯正手術與心導管氣球擴張術,但狹窄依然嚴重。多年前曾接受傳統的外科手術置換生物性三尖瓣膜,但由於瓣膜逐年衰退,功能喪失,病情逐漸惡化、身體越加虛弱。中醫大兒醫心臟科團隊經過多次討論與審慎評估,決定採用此一新式心導管介入術式「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成功為小琪完成手術。術後各項評估結果顯示,新置換的瓣膜運作良好,小琪在術後第三天順利出院,狀況穩定。「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可讓病人免受再次「開心手術」之苦,近年來在國外醫學中心針對術後再次退化之瓣膜有不少成功經驗,國內也有少數成功案例,但僅侷限在成人,尚未有兒童手術的成功案例。該瓣膜最初是使用在成人「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今年九月,中醫大兒醫團隊考量小琪右心房與右心室的壓力差可能惡化原本受損的右心室功能,且術前評估顯示其STS分數(美國胸腔外科學會手術風險指標)超過8%,表示再次手術的風險極高;因此心臟科團隊竭盡全力尋找解決方案,決定讓她接受新式心導管介入術式-「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術後有效緩解了長期右心房的高壓差,順利置換小琪衰退的舊瓣膜,創下國內兒童首例成功案例。中醫大兒醫兒童心臟科戴以信醫師表示:根據國外經驗,歷經多次心臟手術後,心臟產生的疤痕組織其收縮力道較正常組織弱,甚至可能導致心肌病變,進而產生心房或心室心律不整,惡化原先受損的心臟功能。同時因為心臟所在之縱膈腔,經多次手術會產生血管沾黏組織,不容易止血且術後出血風險高,使併發症與死亡率上升。中醫大兒醫兒童心臟科徐宗正主任說明,「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對已置換過三尖瓣膜的病人來說,是相對安全且有效的。其原理是用帶有新瓣膜的金屬支架,將舊的瓣膜壓扁,在相同位置進行置換,不用取出舊瓣膜。此技術僅適用於生物性瓣膜,金屬瓣膜雖然使用年限長,但無法重複放置。生物瓣膜平均壽命約10至15年,視病人的個體差異與生活習慣而定,部分情況可能提早衰退。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外經驗,「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置換方式可多次重複進行,以延長瓣膜的使用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