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尺寸
」 面板 集邦 電視面板集邦:電視面板7月價格漲勢延續 採購動能估季增8%
市調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預估,面板廠進入傳統旺季,拉貨動能提升,7月電視面板價格將延續漲勢,中大尺寸面板上旬都有3美元漲幅,顯示器面板價格也延續前幾個月的微幅上漲。此外,第三季IT(PC、NB、監視器)面板也跟進漲價。其中監視器面板7月上旬小漲0.1美元,低階筆電面板也調漲0.1美元。至於筆電面板,面板廠開始釋放調漲價格想法。TrendForce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第三季進入傳統旺季,電視面板採購動能持續增強,除了中國品牌客戶外,其他品牌客戶也開始為黑色星期五等消費旺季備貨,整體採購動能預計季增7~8%。范博毓指出,第二季面板廠平均產能利用率還在8成以下,預估到第三季整體平均產能利用率可望回升到80%以上。隨著需求回升,面板廠產能利用率也拉高,再加上面板價量同步回升,本季面板廠有機會力拚單月轉盈。目前預期7月TV面板價格32吋上漲2美元,43吋上漲3美元,50吋與55吋上漲6美元,65吋上漲7美元,75吋上漲8美元;7月上旬21.5吋監視器面板小漲0.1美元、均價來到41.5美元,預期下旬會有更多尺寸漲價。范博毓表示,消費性產品買氣有所加溫,監視器面板在過去兩個月已經針對面板半成品(open cell),以及價格偏低的產品漲價,7月份除了面板半成品之外,更多尺寸的面板模組也可望小幅調漲價格。不過,MNT面板廠在7月份依然釋放持續調漲價格的想法,但目前商務機種市場需求依然疲弱,只有消費機種市場需求較活絡,因此預期價格上漲的幅度仍小。目前預期7月份MNT面板價格,Open Cell產品調漲約0.2至0.5美元不等;模組產品上,21.5吋調漲0.2美元,23.8吋上漲0.1美元,27吋仍維持持平。至於NB面板價格,在經過長時間的持平穩定態勢,第三季後面板廠也開始釋放調漲面板價格的想法。目前品牌客戶仍保持謹慎態度,因此預期與面板廠在價格調整上將持續角力。現階段可以觀察到低階TN機種的需求較高階IPS機種需求好,因此品牌客戶對接受TN面板價格微幅上漲的態度較鬆動。目前預期7月份NB面板價格,主流尺寸14吋與15.6吋TN機種價格可望微幅上調0.1美元,至於IPS機種則仍維持持平水準。
一線品牌客戶嚴控價格 集邦:2月電視面板全面漲價不易見
研究機構TrendForce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一線品牌客戶目前仍堅守價格持平的想法,加上採購動能仍呈現季衰退的態勢,目前預期整體2月電視面板價格仍可能維持在持平水準,暫時仍不易見到全面上漲的狀況。范博毓指出,2月份後,就目前觀察,電視市場需求受制於淡季效應,整體出貨狀態仍然呈現疲弱。但面板廠在嚴格控管稼動率的策略操作下,開始有拉抬面板價格的想法,議價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型電視品牌廠商或是電視代工廠,將有可能面臨被漲價的壓力。至於Monitor(監視器)面板部分,在需求持續疲弱下,2月品牌客戶依然希望價格仍持續維持下跌趨勢。范博毓表示,目前供應Monitor面板的面板廠家數眾多,加上今年新增產能開出的壓力開始浮現,預計主流尺寸價格仍呈現緩跌趨勢。以2月價格來看,預計21.5吋以下維持持平,主流尺寸如23.8吋與27吋微幅下跌0.1美元。Notebook面板部分,范博毓表示,在第一季需求呈現疲弱,面板廠普遍預期出貨量仍將在谷底盤旋。品牌客戶在缺乏拉貨動能下,積極議價的態度較保守,缺乏持續壓低價格的想法,因此目前預期2月的Notebook面板價格將持續維持持平水準。
面板廠嚴控稼動率 集邦:面板一月報價多持平
TrendForce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統計電視、Monitor及Notebook面板1月價格,預料整體電視面板價格仍會維持在持平水準;Monitor部分,21.5吋以下價格維持持平,23.8吋及27吋微跌0.2美元;Notebook預料也將是持續維持全面持平。范博毓表示,電視面板部分因進入第一季後大部分品牌客戶採購動能都開始轉淡,除了傳統的需求淡季影響外,1月份的年假減少工作天數,也導致部分需求已經在去年第四季提前反映。不過目前面板廠的庫存水位處於健康水位,也持續以控管稼動率來對應淡季較弱的需求,目前預期1月份整體電視面板價格仍會維持在持平水準目前觀察Monitor面板需求持續疲弱,范博毓表示,面板廠雖然持續控管稼動率,但面板廠供應廠商數較多,部分廠商針對主流尺寸依然有以價取量的想法,因此目前預期1月份21.5吋以下價格維持持平,23.8吋與27吋等主流尺寸跌0.2美元,跌幅仍朝稍收斂方向前進。Notebook面板需求同樣持續疲弱,不過面板廠對於價格維持持平的想法較積極,范博毓表示,品牌客戶在庫存偏高的狀況下,也不願增加太多拉貨,同時增添跌價損失的壓力,在需求量低迷的狀況下,預期1月份的價格將持續維持全面持平的水準。
廠商備貨拚明年春節需求 集邦:11月電視面板報價有望調升
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電視面板在10月正式止跌反彈後,目前觀察中國雙11促銷結果不如預期,不過電視品牌並未出現大幅度砍單,仍針對明年1月的元春需求提前預作準備,因此目前預期11月的電視面板價格仍有機會調漲。集邦指出,預期32-55吋11月報價調漲2美元,65吋調漲3美元,75吋則是持平。至於12月價格能否持續有調漲空間,因接近年底,仍須視面板廠稼動率與整體庫存調控狀況而定。監視器(Monitor)面板部分,在需求偏弱以及面板廠持續調控產出下,價格逐漸朝底部靠攏,預期21.5吋以下的小尺寸面板11月將全面止跌持平。主流尺寸的23.8吋與27吋,預估跌幅將在0.3美元以內。筆電面板部分,同樣也在面板廠控制稼動率下,價格跌幅持續收斂中,11.6吋預期11月持平,14吋及15.6吋HD TN面板預估下跌0.1美元,14吋及15.6吋FHD IPS面板預計下跌0.4美元。
雙11近了!集邦:IT面板、大尺寸電視報價有望落底反彈
根據TrendForce最新的面板價格報告指出,電視面板價格在經過連續五季下滑後,預計十月將有望出現止跌,甚至部分尺寸有機會調漲。而IT面板無論是筆電面板以及液晶監視器面板的價格跌幅也都陸續開始出現收斂的跡象,整體大尺寸面板價格正朝落底止跌方向發展。TrendForce指出,伴隨著面板廠積極的執行減產計畫,電視庫存也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壓力逐漸減緩。另外加上年底促銷旺季的到來,也稍稍刺激了需求的增強,特別是中國品牌對雙十一促銷仍寄予厚望,陸續開始增加備貨動能。在嚴控稼動率以及需求稍轉強的條件下,已接近材料成本底線的電視面板價格將有望在十月出現止跌態勢,預期75吋(含)以下的面板價格將可望全面止跌。其中32吋需求轉強的力道最為明顯,預計有望調漲1美元。至於其他尺寸,目前了解面板廠十月給出的PO(Purchase Order)報價都全線上調3~5美元不等,因目前正逢中國十一假期,待假期後,預期面板廠與品牌廠仍會有一番角力,在價格止跌的基礎上,實際能否調漲價格仍需視品牌廠在不同尺寸上的需求強度而定。監視器(Monitor)面板部分,TrendForce表示,目前需求偏弱,品牌客戶拉貨動能疲軟,但面板廠執行減產已發揮效果,議價空間逐漸縮小,目前面板價格跌幅已逐漸收斂,21.5吋(含)以下的小尺寸TN面板因供給減少,預計十月將有望止跌,至於主流尺寸如23.8、27吋等,預計跌幅將在1.5美元以內。筆電面板目前需求也處於疲弱態勢,客戶依然需要面對偏高的庫存問題,對面板拉貨意願不高。面板廠也透過減產計畫的執行,試圖讓面板價格跌勢趨緩。目前預計十月面板價格的跌勢將持續收斂,目前預計十月面板價格的跌勢將持續收斂,14吋及15.6吋HD TN面板預計將跌0.2~0.3美元,由9月跌幅1.8%收斂至0.7%;14吋及15.6吋FHD IPS面板預計跌1~1.2美元,由9月跌幅3.4%收斂至2.4%不過TrendForce也認為,由於未來可供應IT面板的產能仍在擴大中,因此在需求仍處於弱勢下,不易見到主流面板價格完全止跌,甚至中國面板廠的新產能在2023年起逐漸釋放下,產品經過品牌客戶的驗證後,將加劇IT面板的市場價格競爭,因此價格續跌的潛在壓力依然存在。
電視面板9月跌價收斂 集邦:10月可望止跌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表示,觀察9月面板報價,由於生產商都已加大減產力道,加上部分規格需求有所回升,因此65吋電視面板價格下跌將縮至5美元以下,不排除10月可望止跌。集邦指出電視需求仍處於弱勢,面板價格持續性下滑已對面板廠造成莫大的壓力,也開始大力執行減產計畫,加上部分小尺寸電視面板備貨如32吋需求有轉強的跡象,有機會開始帶動電視面板價格的跌幅稍稍收斂。目前預期9月份的電視面板價格在65吋以下都已收斂至5美元以內,32吋預計全月跌1美元,43吋預計全月跌4美元,50吋預計跌2美元,55吋與65吋預計跌4美元。至於75吋因為價格仍較高,品牌仍試圖驅動價格擴大跌勢,預計本月跌17美元。Monitor部分,集邦指出,目前因為需求也處於疲弱態勢,品牌客戶缺乏拉貨動能,同時面板廠執行減產奏效,因此目前較沒有議價空間,面板價格跌幅看起來有收斂趨勢,21.5吋以下小尺寸TN面板因為面板廠供給持續減少,需求也不多,預計全月跌0.5美元,主流尺寸的23吋、23.8吋與27吋目前預計全月跌2美元。Notebook目前也同樣需求疲弱,集邦表示,客戶在庫存水位仍偏高下,對面板拉貨動能依然不強,面板廠也開始執行減產計畫,試圖讓價格跌勢趨緩。加上逼近年底,客戶也有庫存跌價損失的壓力,因此在要價的態度上也稍稍放軟。目前預計9月的面板價格跌勢將持續收斂,11.6吋 預計跌0.1美元,14吋及15.6吋HD TN面板預計跌0.5美元,另外14吋及15.6吋FHD IPS面板預計跌1.5美元。
坐地起價我最大3/價漲要補貼價跌不改合約 台灣太陽能模組廠賣全世界最貴舊產品
為此,系統業者要求政府打破「保護國內太陽能模組製造廠」的政策,要求開放國外模組進口。面對系統業者的疾呼,聯合再生能源等太陽能模組製造廠提出警告,「將讓台灣模組市場間接成為大陸模組的天下,這樣的結果,未來光一次颱風,就可能讓台灣出現一個月以上的缺電危機。」資深分析師陳君盈表示,台灣目前的模組G1不再是全球主流尺寸,量少之下使得價格飆漲,而成為模組製造廠調高報價的主因。(圖/InfoLink提供)不過,一家裝置容量超過300MW的系統業者董事長,打臉4大模組製造廠的聲明指出,「太陽能電池及模組是一個規模經濟的行業,且台灣已經保護了5年,都是靠國內的客戶及政府的政策在支持,賣的是前兩個世代的產品(台廠使用G1舊規格,其他各國為M6、M10、G12新規格),卻是全世界最貴的價格。」政府提出2025年發電達20GW的目標,如今卻爆出聯合再生能源等模組製造大廠就地漲價及違約之事,導致太陽能板安裝進度延宕。(圖/翻攝自韋能能源官網、報系資料庫)「國家標準標章VPC(自願性產品驗證,可保證收購價格並獲6%優惠補貼),但補助幾乎都進了模組製造廠的口袋,如今又發生這種不遵守合約精神的事情,造成這麼多的下游系統商的不爽,一切只能怪自己沒有競爭力、經營策略粗糙,除了怪自己不爭氣,還能怪誰!」該位董事長恨鐵不成鋼地說。一家小型系統業者出示與聯合再生能源人員的對話紀錄,指出聯合再生能源漲價態度強硬,他只好咬牙買單,並附上發票證明模組價格上漲。(圖/讀者提供、王永泰攝)InfoLink資深分析師陳君盈也指出,「由於台灣目前主流太陽能模組需要的G1尺寸,在全球不再是主流,成為客製化尺寸,量少之下價格更加飆漲,是造成這一波台灣模組製造廠拚命調高報價的主要原因之一。」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指出,原物料鋼材、鐵漲價4至5成,進而增加系統業者成本。(圖/中鋼提供、開陽能源提供)「哪有用固定制,等到價格漲後,才叫客戶共體時艱!價漲要別人補貼,那價跌要不要也改合約降價給對方?」另一名系統業者分析,「台灣的太陽能模組製造廠已經不是利基型的行業,沒有保護的必要,未來公會可以提一個浮動的機制,來保障業者的權益。再者,只有開放國外進口,才能對抗惡霸無良的廠商。」
三星推新款8K量子電視 首度採用Mini LED背光技術
三星今日(4/22)在台發表2021年新款NeoQLED 8K量子電視,首度採用Mini LED背光技術,並結合AI演算及金屬量子點,讓畫面顏色更飽和且層次分明;且特別為遊戲族群設計了Game Bar工具列,可選擇用21:9或32:9螢幕比例來玩遊戲。65吋機種售價139,900元起。相較傳統LED燈泡,量子Mini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晶粒尺寸僅有1/40約100微米,相當於一顆芝麻大小,是最不佔用電視體積的一種背光技術。在新款Neo QLED 8K量子電視中,三星把傳統LED裡的透鏡、封裝都移除了,改成透過超薄微型塗層(Micro layers)來取代傳統透鏡,故而消除了光線左右兩側的散射情形,只保留垂直的方向,讓光源以完全垂直的方式折射到面板,避免光暈產生。新款NeoQLED 8K量子電視有65吋、75吋、85吋三種尺寸,售價從139,900元至499,900元不等;另推出Neo QLED量子電視55吋至85吋,售價從69,900元至29,9900元。還有QLED量子電視43吋至85吋,售價從26,900元至189,900元。以及4KUHD電視43吋至85吋,售價從19,900元至149,900元。台灣三星電子消費性電子產品事業群副總經理林聖斌表示,目前8K電視維持台灣市佔第一,將會挑戰大尺寸(75吋以上)市佔第一的王座。去年QLED量子電視銷售額較2019年成長超過6成,尤以高階機種表現亮眼。展望今年台灣整體電視市場,預估8K機種將可順利挑戰5%滲透率。針對大尺寸電視快速成長趨勢,Omdia顯示部門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指出,今年電視出貨的平均尺寸會達到50吋,比預期提早兩年。去年(2020)平均約48吋,所以這一年成長了兩吋,比前幾年平均一年成長一吋的速度更快。謝勤益認為,消費者預算移轉,是造成此趨勢的主要原因。
面板各尺寸通通月月漲 Q4大赚
11月面板拉貨動能持續,推動價格續漲,電視、監視器和筆電等應用漲幅均優於預期,電視面板上漲5~10美元,IT面板也都有1美元以上的漲幅。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也把第四季面板價格漲幅預估上修到15%~20%,6月以來面板價格反彈,全年漲幅高達60~70%,面板廠第四季可望大賺。■Q4漲幅上修到15%~20%根據以往面板拉貨的淡旺季來看,10月下旬是面板拉貨尾聲,11月逐漸進入面板庫存調節。TrendForce研究部副總邱宇彬表示,今年11月面板卻沒有調節庫存的跡象,主要電視品牌如三星、TCL、海信等等拉貨還是相當強勁。今年第二季以來其實電視銷售表現相當不錯,大家在家時間變長,刺激電視買氣,以美國市場為例,電視銷售年成長率高達2成,歐洲市場也有不錯的成長,品牌預期今年年終旺季銷售還會再有一波高峰,而且現在手上庫存水位還偏低,因此持續大力拉貨。■品牌廠持續拉貨、搶產能供給面來看,主要面板應用如電視、監視器、筆電、甚至是中小尺寸的平板電腦、手機等等需求都不錯,各項應用都在搶產能,一定程度限制了面板供給量。另一方面,像是驅動IC、T-Con等等都缺貨,使得面板交期延宕,買方擔心拿不到面板,傾向於讓價穩量,因此助長了價格漲勢。邱宇彬預期,11月32吋電視面板還將調漲5美元,40吋/43吋面板漲幅約7~8美元,50吋、55吋、65吋面板上漲9~10美元, 75吋面板漲幅縮小,仍可調漲5美元。IT面板來看,因為歐美疫情又起,在家工作、線上學習的型態延續,因此IT面板備貨需求又增加。監視器面板第四季漲勢更甚於第三季,除了曲面、小尺寸產品之外,其他如23.8吋、27吋等主流尺寸也全面上漲,全月漲幅約1~1.5美元。筆電面板需求強勁,TN面板之外,IPS面板也漲,全尺寸漲幅達1美元。由於10月、11月面板價格漲幅超出預期,TrendForce預估第四季電視面板漲幅上看15~20%,優於先前預期的單季10%漲幅,面板廠本季獲利可望大賺。面板價格自6月份開始反彈上揚,迄今漲幅高達50~60%,全年漲幅上看60~70%,這也是史上首見。
3萬有找! 4K大尺寸電視 獵寶指南
疫情期間,宅在家追劇、打遊戲的時間愈來愈長,許多人為了爽度,都想要換一台較大尺寸的電視,大尺寸4K電視順勢「疫」軍突起,成為火紅商品!時下4K電視價格持續下探,一線品牌更出現55吋入門款3萬元有找的低價。不過,如何選購一台適合自己的「居家好夥伴」,可是有撇步的!因為疫情關係,今年電視新品部分延遲上市,目前市面上以韓系雙品牌SAMSUNG、LG,和日系SONY、Panasonic為主。前兩家業者都已推出4K電視和新款8K電視,尺寸從43吋至86吋;SONY主打4K電視,8K和OLED新品要等到下半年;Panasonic 4K新品則有43吋到75吋共七種尺寸。SONY今年新款4K電視包括9500H、8500H、8000H三大系列,而8K電視和OLED電視都將於下半年推出。(圖/王永泰攝)新機升級優化 別買舊款4K與8K電視兩者的價差有多大?若以三星65吋機種為例,4K機種的Q70T和Q60T,售價分別為59,900元、49,900元,65吋的8K機種(Q800T)售價則為139,900元,4K和8K的價差最高達9萬元。造成價差的主因就是8K電視擁有更高階解析度(7680×4320)的影像格式,是Full HD(1920×1080;俗稱1080p)的16倍,也是4K電視(3840×2160;Ultra HD)的4倍。8K電視新品也傾巢而出,但售價相對高昂,還未降到理想價格。(圖/馬景平攝)除了價差之外,現在如果搬一台8K電視回家,馬上會面臨「無8K片源、內容」可看的窘境。不過,倘若要購買4K電視,絕對得鎖定今年新品,千萬別買舊機種。知名影音通路「集雅社」三創店店長周帥宏認為,相較於去年的舊機種,今年4K電視新機強化了色彩、對比和色域;其次,電視OS也都有優化及更新;去年機種已陸續支援Apple AirPlay 2,能使用iPhone或iPad畫面以鏡像輸出到電視上觀看。大多數電視機都能把手機畫面以鏡像輸出方式來觀看,只有極少數機種沒有,選購時要特別注意。(圖/王永泰攝)另外,各廠牌總會強調電視內建的「聲音表現」,例如有些4K電視新機支援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IMAX Enhanced等音效認證格式,讓音域更寬廣,且立體聲更明顯,但此功能在高階機型比較常見。SAMSUNG QLED量子電視改變揚聲器配置方式,位於TV兩側,並透過AI智慧分析音頻與場景,讓觀影者感受到環繞式的沉浸感。(圖/王永泰攝)搭載多音域環繞聲場技術的SONY X9500H,可獨立控制高低音,增強聲壓、使音場更寬闊又立體。(圖/SONY提供)65吋機種 降幅最大「以韓系品牌為例,兩年前主流尺寸是55吋,現在則變成65吋甚至75吋;原因就是大尺寸電視已經降到一般消費者能接受的價位,65吋的基本款已降到四萬有找,至於55吋入門款則變成三萬有找。」周帥宏進一步以「集雅社」銷售數字為例分析,今年上半年55吋、65吋、75吋的銷售占比,依序為23%、40%、23%,顯見65吋最為火紅,「根據我銷售電視的十年經驗,顧客只有後悔買太小,沒有後悔買太大,選對尺寸真的最重要。」周帥宏說,在4K電視中又以75吋「降幅」最有感。「大約兩年前,這個尺寸一定超過十萬元,今年大約79,900元(SAMSUNG TU8000)就能買到;也就是說,75吋普及的速度已快跟上65吋和55吋。」除了集雅社之外,近年來包括燦坤、全國電子、Costco、家樂福等主要通路,電視銷售主力也都漸漸邁向大尺寸。「集雅社三創店」店長周帥宏認為,電視是一種「影像為主,聲音為輔」的高科技產品。(圖/王永泰攝)相較去年,今年三星4K電視調降約10%,價格相對更親民。台灣三星電子消費性電子產品事業群副總經理林聖斌則表示,疫情爆發後,消費者的生活型態漸漸改變,待在家中觀看影片、玩遊戲等需求增加,時間也跟著變長,「對大尺寸電視市場產生正面影響。」台灣三星電子消費性電子產品事業群副總經理林聖斌認為,消費者對於大尺寸電視接受度愈來愈高,預估今年會持續往大尺寸發展。(圖/馬景平攝)最佳觀賞距離 迅速縮短台灣索尼電視產品部主任王源威也說,由於4K HDR(高動態範圍成像)技術已臻成熟,包括畫質銳利度、亮度和色彩都有提升,所以近兩年台灣消費者明顯會選擇大尺寸電視。「從前2K(1080p)電視若是近一點觀看,畫面會出現顆粒感,甚至有模糊或殘影情形,容易造成眼部不適。如今4K HDR電視即使近看,也能看到所有細節。」台灣索尼電視產品部主任王源威以SONY品牌為例,最受消費者青睞的尺寸是55吋至65吋。(圖/王永泰攝)9500H系列是SONY 4K頂級機種,採用「超極真影像處理器X1旗艦版」,在對比度、顯色能力及亮度均有提升。55吋售價69,900元。(圖/王永泰攝)也就是說,過去人眼和電視的「最佳觀賞距離」至少要3公尺左右,現在由於電視解析度大幅提升,只要大約1.5公尺即可。王源威以自家品牌為例,「75吋以上只要160公分即可,65吋則需要120公分,55吋更只需要1公尺左右。不管是看電影或球賽,都能更加沉浸其中。」現今電視解析度大幅提升,因此觀賞距離也縮短了。75吋以上只要160公分即可,65吋為120公分,55吋則僅需要1公尺左右。(圖/許文偉繪)大多數消費者換購電視時,通常會選擇比原先尺寸「大一點點」的機種,然而,仍有一些消費者覺得大尺寸電視存在「壓迫感」,或是太占客廳空間,其實,現在液晶電視都只有薄薄一片,而且還能壁掛,真的沒有什麼壓迫感和太占空間的問題。遊戲族買新電視,要注意是否具備HDMI 2.1介面 。(圖/王永泰攝)聲霸意外熱銷由於許多消費者想要升級影音,又不想砸太多錢安裝5.1聲道喇叭,於是乾脆多買一條俗稱「聲霸」的SoundBar,疫情期間,「聲霸」意外成為熱銷影音商品!買了「聲霸」後,只要把它放在電視下方,觀看影片時就能模擬出多聲道的效果,如果再加上一顆重低音喇叭,音場更佳。兩大面板技術 OLED拼QLED主流品牌電視還分為兩種面板技術,一種是OLED面板(有機發光二極體)。另一種QLED量子電視則是「升級的液晶面板」,在液晶面板與背光板中加上量子點薄膜,透過藍色光線LED照射量子點薄膜來顯像。OLED面板技術的優點是黑階純黑,透過純黑來達到明暗對比,顏色也更為飽和自然。周帥宏認為,「OLED在今年技術更成熟,先前大家擔心的『烙印』問題,新機種都已大幅改善,面板保固也從2年延長為3年。」只是,OLED電視售價仍高居不下,像是LG OLED 4K機種(CXPWA)65吋售價為129,000元,55吋則為899,00元,而三星QLED電視65吋Q60T卻僅5萬有找,55吋更只要36,900元;顯見OLED電視的價格仍未降到可吸引消費者進場的甜蜜點。LG OLED AI語音物聯網電視採用該公司獨家OLED自體發光技術,搭配第三代電視專用人工智慧晶片,透過深度學習演算法將影像調整至最佳畫面。(圖/王永泰攝)
Sony三鏡頭手機 輕薄美型搶市
今年推出的旗艦手機不是3鏡頭,就是4鏡頭等級。Sony在柏林消費電子展也推出了旗下第二款3鏡頭手機Xperia 5,外觀風格一如既往的輕薄美型,有璃光黑、璃光灰、璃光藍及璃光紅等四色可選,將於10月在台上市。這款Xperia 5與MWC通訊展發表的Xperia 1都配備3鏡頭,最主要的差別是螢幕比較小。Xperia 1是6.5吋4D HDR大螢幕;Xperia 5則為6.1吋Full HD,也就是一般人最常購買的主流尺寸。雖然螢幕尺寸較小,但Xperia 5的定位並非過去曾出現的「輕旗艦Compact」,而算是主流旗艦款。Xperia 5 背面三鏡頭相機皆為1200萬畫素,各自搭載16mm超廣角鏡、26mm標準鏡頭、52mm望遠鏡頭,可滿足不同場合拍照需求;並加入OIS光學防手震,確保各種場合的拍照效果都能穩定不晃動。Sony Xperia 5有黑、灰、藍及紅等四色可選,內建6G RAM/128GROM記憶體,將於10月在台上市。(圖/業者提供)Xperia手機常搭載來自Sony α相機的高階技術,像Xperia 1就搭載「人眼追蹤對焦」(Eye AF)功能,每秒10連拍最高可拍100張。而在Xperia 5中更進一步提升10 fps AF/ AE能力,每秒高達 30 次的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計算,在快速連拍的同時,也能做到精準對焦和曝光。至於為何新機不命名為Xperia 2?Sony Mobile表示,今年是Xperia系列全新展開的年份,年初推出Xperia 1和Xperia 10 & Xperia 10 Plus三款新機,而本月份則是推出型號在中間的Xperia 5。Xperia系列與其它品牌手機最大的差異是,幾乎每次都有「亮點色」問市,例如Xperia XZ的澗水藍、山茶花粉,Xperia Z3的微熏紫、湖水綠,以及去年XZ3的酒漾紅都成功創造話題。這次Xperia 5主推重點色是「璃光紅」和「璃光藍」,預計上市後將能各自吸引男性和女性消費族群的目光。
40毫米左右男人味
【記者/陳天鈞】說句玩笑話,男人都很在意「尺寸」!即使是一毫米都錙銖必較。其實手錶也是如此,大錶風潮盛行了10年,近幾年來,業界都說男錶尺寸有向下修正的趨勢,而目前以40毫米為「分水嶺」,到底多大的錶徑才適合自己?ROLEX Datejust 39錶殼:不鏽鋼材質/錶徑39mm機芯: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75小時功能:大三針/日期防水:100米 ROLEXDatejust 39錶殼:不鏽鋼材質/錶徑39mm機芯: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75小時功能:大三針/日期防水:100米PANERAILuminor Due錶殼:不鏽鋼材質/錶徑38mm機芯:XXXIV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72小時功能:小三針/日期防水:30米PANERAILuminor Due錶殼:不鏽鋼材質/錶徑38mm機芯:XXXIV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72小時功能:小三針/日期防水:30米潛水錶 尺寸漸攀升每個男人選錶都有不同標準,功能、價格、品牌、造型…等,不一而足,唯一繞不過的是手錶尺寸大小。在懷錶時代,機芯是以數種固定尺寸讓買家選擇,同時決定成錶的大小,機芯的英文除了movement,也常被稱為caliber(原意是口徑),原因便在於此。機芯和成錶保持一定匹配比例的習慣,到了腕錶時代,還是看得到一些痕跡。不過,20世紀初腕錶問世後,三針正裝男錶的標準尺寸,大體維持在36mm左右。1950年代形成標準規格的潛水錶,為了提高水下抗壓性,錶殼必須做得更大更厚實。正裝錶和特殊用途的錶款,一直以來,井水不犯河水,尺寸的基本規則持續到這個21世紀初。直到2004年,受到千禧世代消費者加入的影響,全球手錶市場出現明顯變化,造成潛水運動錶和正裝錶之間區隔日漸模糊,男錶的標準尺寸也由38mm不斷攀升到40mm,甚至達42mm。TUDORBlack Bay Fifty-Eight錶殼:不鏽鋼材質/錶徑39mm機芯:MT5402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70小時/矽材質游絲/天文台認證功能:大三針防水:200米TUDORBlack Bay Fifty-Eight錶殼:不鏽鋼材質/錶徑39mm機芯:MT5402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70小時/矽材質游絲/天文台認證功能:大三針防水:200米CHANELJ12 Black錶殼:陶瓷材質/錶徑38mm機芯:12.1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70小時功能:大三針/日期防水:200米CHANELJ12 Black錶殼:陶瓷材質/錶徑38mm機芯:12.1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70小時功能:大三針/日期防水:200米復古風 錶徑又下修隨著亞洲市場成為消費主力,東方男性體型通常不如西方人壯碩,不適合配戴過大的手錶;許多歐美男性也覺得手錶過大,穿脫衣服難免不方便,因家錶廠配合顧客需求,改將尺寸控制在38mm到40mm之間。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勞力士(ROLEX)把門檻定在40mm,尺寸以上屬於專業運動錶,至於Datejust這類日常用錶,最大不過39mm。近年運動錶結合50到70年代復古設計蔚為風潮,配合當年主流尺寸,帝舵(TUDOR)Black Bay復刻版選擇39mm的錶殼,百年靈(BREITLING)Navitimer 1同樣將錶徑下修到38mm。影響所及,IWC、沛納海(PANERAI)等等以運動錶為主的品牌,紛紛推出40mm以下的錶款。所以可以說40mm是男錶尺寸目前的「分水嶺」,著重功能性的錶款會傾向40mm以上;若只是想凸顯運動風格,就會將錶徑再縮小一點。別看只是1到2mm的差別,實際配戴就會感受到明顯的不同。BREITLINGNavitimer 1 Autopmatic 38錶殼:不鏽鋼材質/錶徑38mm機芯:Cal.17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40小時/天文台認證功能:大三針/日期防水:30米BREITLINGNavitimer 1 Autopmatic 38錶殼:不鏽鋼材質/錶徑38mm機芯:Cal.17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40小時/天文台認證功能:大三針/日期防水:30米IWCPilot’s Watch Spitfire錶殼:不鏽鋼材質/錶徑39mm機芯:32110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72小時功能:大三針/日期防水:60米IWCPilot’s Watch Spitfire錶殼:不鏽鋼材質/錶徑39mm機芯:32110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72小時功能:大三針/日期防水:60米看更多↓↓人生「錶」態mooth Beige 純色系時髦一夏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5期《周刊王》和2161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7/17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