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病毒株
」 新冠肺炎 Omicron 疾管署 疫苗 疫情幼兒該打疫苗嗎?阿包醫生解答新冠、流感疫苗「常見7大QA」:能產生保護力
這幾天氣溫明顯轉涼,此時呼吸道傳染病最容易找上門,其中學齡前幼兒更為流感及新冠重症高危險族群,而疾管署也從10月開放今年公費流感、新冠疫苗接種,適用於6個月以上幼兒,但學齡前幼兒接種率39.5%,新冠疫苗幼兒接種率僅2.2%。為此,小禾馨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阿包醫生」巫漢盟5日參加疾管署例行記者會時,就整理了7大QA,分別是關於幼兒流感疫苗常見的4疑問,以及幼兒新冠疫苗3疑問,希望能為家長解答。幼兒流感疫苗常見QAQ1、幼兒接種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學齡前幼兒爲流感重症高危險族群,感染後有10%至50%會併發中耳炎,併發重症以肺炎爲主,且腦炎、橫貫性脊髓炎、多發性神經炎GBS等神經系統併發症機率比成年人高,萬一發生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續發性細菌感染,更易造成重症或死亡,故需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產生保護力。Q2、家中幼兒為出生後第1次接種流感疫苗,先前已經抽空接種第1劑疫苗,真的有需要再打第2劑嗎?參考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及疫苗仿單建議,未滿9歲兒童初次接種,應接種2劑,以獲得完整保護力。Q3、如果要打2劑流感疫苗,可以不同廠牌嗎?可以,目前未滿9歲的兒童,初次接種流感疫苗需要注射2劑,2劑間隔4週以上,目前各家流感疫苗雖然製程略有不同,但抗原類似效果相同,所以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決議,需接種2劑兒童,2劑可接種符合適用年齡之不同廠牌疫苗。Q4、寶寶如果之前已經得過流感了,身體不是應該有抗體,今年還需要帶家中寶寶接種流感疫苗嗎?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幾乎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稍有不同,不論自然感染或疫苗,對不同抗原型之病毒保護效果會明顯下降,即使病毒未發生變異,疫苗成分相同,自然感染或接種4~6個月後保護效果即可能下降,保護力一般不超過1年,因此建議每年均須接種1次,是全球一致性的做法。幼兒新冠疫苗常見QAQ1、幼兒第1次接種新冠疫苗,為何要打2劑?未滿5歲幼兒因免疫發展較不成熟,為確保獲得完整免疫保護力,如果是滿6個月至未滿5歲且未曾接種過新冠疫苗之幼兒,請記得要接種2劑新冠疫苗,2劑須間隔4週(28天)以上,才能補強免疫力。Q2、寶貝打常規疫苗後,要隔多久才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呢?新冠疫苗可與常規疫苗同時分開不同手臂接種,(未滿2歲嬰幼兒接種大腿前外側股外側肌),或與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接種常規疫苗時,要接種的新冠疫苗是第2劑的話,記得要與第1劑新冠疫苗間隔4週(28天)以上,才可接種第2劑。Q3、家中幼兒近期已感染過新冠肺炎,還需要接種新冠疫苗?雖然感染新冠後,人體會產生有助於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抗體,但保護力會隨時間減弱,為提供可對抗主流病毒株之免疫保護力,應於孩童症狀痊癒後(建議自發病日起12週(84天)且無急性症狀後),接種最新的JN.1疫苗。如果是過去有打過舊的新冠疫苗,或比較久以前感染新冠的話,因為新冠病毒變異快速,流行型別不同,之前免疫力及抗體已不具保護效力,所以還是要接種新的疫苗,才能有效對抗新的變異病毒。
新冠疫情 專家:10月JN.1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
新冠肺炎夏季流行趨緩,主要反映JN.1、KP.2疫情,但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未來仍可能受LB.1、KP.3.1.1變種病毒影響而出現新一波疫情。公衛學者提醒,如今的病毒已不同於Alpha、Delta時代,感染後的保護力無法維持半年~1年之久,2~3個月就會衰退,今年7、8月雖有大量民眾染疫,但到了9、10月,恐有再感染的風險,民眾應將10月開打的JN.1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而脆弱族群在等待新疫苗的同時,應先接種XBB疫苗,提高自身保護力。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國際間受KP、LB.1變種病毒影響,各大洲夏季疫情持續嚴峻,然而美國近期變種病毒分布顯示,除KP.2、KP.3、LB.1,更出現KP.3.1.1新型變種病毒,其占比迅速上升至17.7%,整體KP.3 (包含KP.3 &KP.3.1.1)已超過50%,成為主要流行株,未來是否造成新一波流行值得關注。陳秀熙分析,國內JN.1的佔比雖有下降,但JN.1仍是主流病毒株,占39%,而KP.2/KP.3的比例和6月相比,卻有上升,目前達到30%,LB.1則達到20%。未來LB.1、KP.3.1.1會不會上升,仍需要高度注意。最新研究推論指出,KP.3.1.1具高傳播力,其有效再生數約為3.8,與LB.1同屬近期新型變種病毒中傳播力最高者,原因在於,這兩種變異株都皆有未曾出現在JN.1及KP.3的變異點S:S31del。陳秀熙表示,KP.3.1.1具免疫逃脫的優勢,使過去的病毒株中和抗體反應降低,促使突破性感染機率增加。過去曾在社區感染者所產生的血清也有相同情況,這表示保護力隨著時間、新的變種病毒株產生而衰弱。今年這波夏季流行在5月開始,並在7、8月達到高峰,產生群體免疫的保護力。然而陳秀熙提醒,如今的病毒已不同於Alpha、Delta時代,染疫後的保護力無法維持半年~1年之久,2~3個月就會衰退。10月開始,社區的族群免疫保護力也逐漸下降,民眾應施打JN.1疫苗,作為免疫追加劑,強化族群免疫保護力,預防下一次的大流行。在等待期間,脆弱族群應接種XBB疫苗,減少重症死亡風險。出入人多的場所時,務必配戴口罩。
JN.1疫苗10月起開打!疾管署揭「沒買最新款」原因 接種時程出爐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0日)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4月針對COVID-19疫苗抗原組成建議使用單價JN.1作為新疫苗抗原成分,以提升對抗主流病毒株之免疫保護力;另歐盟與鄰近日本、韓國亦同時採用單價JN.1疫苗。目前國內外疫情仍以JN.1為主流病毒株,考量KP.2及KP.3變異株為JN.1衍生後代,且兩者與JN.1之間棘蛋白突變位點差異小,經昨(9日)提案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討論,建議以單價JN.1疫苗因應我國今年秋冬面臨COVID-19之疫情,儘早提供民眾接種提升免疫保護力,防範新冠侵襲。疾管署說明,另經參依美國CDC針對COVID-19疫苗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之安全性,考量併同接種可提升接種率,降低併發COVID-19及流感重症發生風險。因此,今年10月1日起單價JN.1疫苗將與流感疫苗同步分兩階段開打。由於今年秋冬供應之莫德納疫苗12歲以上為單劑型(0.5mL/劑),12歲以下為多劑型(0.25mL/劑/每瓶10劑),相關接種期程及建議如下:一、接種時程與對象:(一)第一階段(今年10月1日起):同流感疫苗第一階段實施對象。(二)第二階段(今年11月1日起):滿6個月以上民眾(未列在第一階段實施對象)。二、接種建議:(一)滿6個月至4歲幼兒:1.未曾接種COVID-19疫苗者接種2劑,2劑間隔4週(28天)以上;2.曾接種COVID-19疫苗者接種1劑,與前1劑間隔12週(84天)以上。(二)滿5歲以上兒童、青少年及成人:接種1劑,曾接種COVID-19疫苗者與前1劑間隔12週(84天)以上。疾管署說明,後續將依疫苗進口期程再另行公布相關接種規劃資訊,以提供國人接種,增進免疫保護力,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新冠、流感齊發威 疾管署:7月迎雙高峰
新冠、流感雙雙再發威。本土新冠連續5周上升,上周暴增817例中重症新冠病例;流感則是時隔7年,再度出現「夏季流感」,上周新增10例死亡個案,重回流行期。疾管署預估,7月中旬時,新冠、流感兩疫情將進入雙高峰。新冠疫情升溫太快,疾管署原評估9月邁入高峰,卻提早7月報到。上周重症病例,較前一周增幅3成,另新增40例死亡病例。重症則出現2名1歲男嬰,其中較嚴重者,因併發腦炎,發病5天就插管住進加護病房迄今搶救中。流感上周新增77例重症、10例死亡個案。流感今年4月時才脫離流行期,疾管署統計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占比,發現又超過流行閾值,重回流行期,國內上一次出現這樣「夏季流感」,是在2016年至2017年期間。疾管署昨日公布一例流感併發重症死亡個案,8歲高雄男童於6月14日經流感快篩為確診A流陽性,醫師立即開立流感抗病毒藥物,但15日因意識改變、急診就醫,同日轉診至加護病房,仍在17日不幸死亡。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進入暑假後,因校園群聚減少,研判新冠疫情會趨緩或是持平,不過仍有國旅等人流,預估7月中會進入高峰,流行趨勢會上下震盪維持高原期,直到9月才會下降,兩疫情高峰可能都會落在7月,屆時可能出現雙高峰。由於呼吸道疾病大爆發,病人幾乎擠爆各醫療院所,昨天衛福部健保署「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即時訊息」顯示,台大醫院急診室上午候床人數一度接近百人。由於病患擠爆急診室,台大重啟「控床」機制,恢復在疫情期間的統一調度各科別負壓隔離病房的做法,「該住院的住院、該隔離的隔離」。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宜君表示,由於台大病房本來就很擠,為了讓病房更有效運用,上周二醫院決定,因應感染新冠病毒住院患者增加,將單人病房、負壓病房回歸感染管制中心改由院級統一調度管理,不再交由各科控制彈性使用,恢復疫情期間的感控機制,病人確診,就送到單人房或負壓病房隔離。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今年夏天真的很忙」,流感、新冠病人都很多,上周一個早上,光是流感病患,可說是「篩5個,5個都中」,有診所一天就看了300多名病患,建議民眾盡速接種XBB疫苗,仍可有效預防目前的主流病毒株。
疾管署宣布「免費提供」新冠快篩 民眾可至這些藥局領取
近期台灣本土零星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於30日表示,4月23日至4月29日一周共新增185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提醒民眾符合接種資格者,儘速接種疫苗,來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而今(6)日疾管署也宣布,提供「免費」新冠快篩,有需求的民眾可自由到全台4,500餘家健保特約藥局(點此查詢)領取。疾管署在30日指出,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在4月23日至4月29日一周共新增185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與前一周新增186例相當,其中累積併發症中,79%是65歲以上長者;另上周新增15例死亡病例,較前一周新增31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說明,目前國內疫情趨緩,但從去(2023)年9月26日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均占95%(含)以上,過去曾感染或打過原始株或雙價疫苗的人,對新的變異株已沒有效力,新的XBB疫苗對目前主流病毒株都具有保護力,提醒還沒接種的民眾趕快施打,才能對抗不斷變異的病毒。此外,為了有效運用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發揮庫存防疫物資最大效益,並保護脆弱族群早期檢測及時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疾管署也將自6日起,於全台4,500餘家健保特約藥局(藥局名單可至疾管署官網查詢 )提供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有需求的民眾可自由免費領取。疾管署也提醒快篩試劑的物流作業會陸續鋪貨到藥局,已收到快篩試劑的藥局會上架,提供給有需求的民眾,預計7日合作的藥局全數會收到,5月8日以後合作藥局皆可提供,讓有相關症狀及篩檢需求的民眾,可即時領取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及諮詢相關醫療服務。不過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數量有限,領取完畢即提早結束。
春節迎疫情高峰!醫曝2狀況「快篩揪不出」:肺部全是新冠病毒
新冠、流感及諾羅病毒齊發,求診病患塞爆各大醫療院所,加上即將迎來農曆春節假期,出遊或家族團聚恐讓感染人數激增。對此,國內醫師示警,面對越來越狡猾的新冠病毒,民眾可能會有「2種情形」篩檢不出來。疾管署推估,新冠疫情將在春節前後達到高峰,每日感染人數恐破上萬人,不過就有醫師提醒,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民眾在快篩時可能會有2種情況呈現「偽陰性」。醫師表示,第一種情況為「傳染初期」,開始發病時由於病毒量不夠多,前兩天快篩仍驗不出,可能要到第3天或是更遲才會篩出2條線,建議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時,可連續幾天進行篩檢。第二種情況為「新冠病毒移轉至下呼吸道」,若病毒已轉移到下呼吸道,恐演變成肺炎,此時肺部早已遍布新冠病毒,因此鼻腔採撿也無法篩出病毒,導致快篩結果為偽陰性,這種情況反而更加危險,如果民眾出現喘或缺氧的情況,需立刻到醫院就診。根據疾管署預估,1月28日至2月3日為新冠疫情高峰,每日預估有1.2萬人至1.5萬人感染新冠病毒;而近4週本土病毒株監測,新變異株JN.1占比上升至52%,已超過EG.5成為國內主流病毒株。對此,疾管署表示,新冠、類流感等2大疫情將在農曆年前大爆發,估1月28日至2月3日達到新冠高峰,屆時每日恐有約1.2萬至1.5萬人確診,且春節過後也會再掀一波疫情。
新冠肺炎一週64死「創5個月來新高」 類流感就診人數多達11萬
疾病管制署今(30)日表示,近期新冠肺炎併發症與類流感人數激增,新冠一週就增加546例,雖然比前一週相比略降,但死亡人數卻增加64例,創5個月(9月初以來)新高,而本土JN.1病毒近四週佔比升至52%超過EG.5,也確定JN.1為國內新冠目前主流病毒株,呼籲民眾儘速接種新冠XBB疫苗,以及時獲得保護力。疾病管制署表示,今年第4週(1/21-1/27)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1萬4754人次,較前一週下降,惟仍高於過去三年同期,且為十年同期第三高。目前處高原期,須持續觀察寒流後疫情變化趨勢;多項監測系統顯示近期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持續於社區活動,其中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主。截至1/29,國內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46萬餘劑,其中65歲以上長者(含機構對象)共222.3萬人已接種,接種率53.1%,尚未達目標值(55.0%)。目前全國公費流感疫苗剩餘11萬餘劑,請符合條件民眾把握機會儘速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 疾管署說明,上週新增40例流感併發重症(9例A型H1N1、27例A型H3N2、1例A型未分型、3例B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30例未接種流感疫苗;另新增8例死亡(2例A型H1N1、6例A型H3N2),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7例未接種流感疫苗。本流感季自去(2023)年10/1起截至今年1/29累計405例流感併發重症(130例A型H1N1、246例A型H3N2、5例A型未分型、24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9%),85%未接種流感疫苗;其中死亡63例 (25例A型H1N1、34例A型H3N2、2例A型未分型、2例B型),89%未接種流感疫苗。近期流感併發重症通報數仍多,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發生風險。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且處流行期,因農曆春節將近,人群聚集及移動頻率增加,病毒傳播風險仍高,為保護個人健康,請民眾儘速接種新冠XBB疫苗,以及時獲得保護力。近期全國XBB疫苗打氣持續提升,1/26接種3.7萬人,再次創下去(2023)年9月底開打以來單日新高;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146.5萬人次,其中莫德納XBB疫苗累計134萬人次,Novavax XBB疫苗累計12.5萬人次。全國接種率達6.23%,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達14.77%。疾管署說明,上週(1/23-1/29)新增546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1/16-1/22)新增615例下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64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44例上升,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自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分別占98%及99%。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以JN.1 (52%)為多,其次為EG.5 (35%)及XBB.1.5 (7%)等;境外檢出病毒株以JN.1 (78%)為多,其次為EG.5 (13%)及BA.2.86 (7%)等。疾管署指出,為兼顧農曆春節期間呼吸道傳染病病人(尤其是兒童)就醫需求及急重症醫療品質,獎勵急救責任醫院於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簡稱特別門診),依衛生局回報,配合開設特別門診醫院共計157家,規劃開設約1,165診次(含353診次之兒科特別門診),高於往年開設診次,並陸續公布相關就醫資訊於衛生局外網。疾管署說明,自去年10月起,65歲以上長者施打流感、COVID-19、肺炎鏈球菌等疫苗時,每接種1劑疫苗,每人可免費領取10劑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考量國內疫情升溫,為保障民眾健康,將免費領取快篩對象自2/5起由65歲以上長者擴大至50歲以上民眾,接種上述公費疫苗的民眾,每人每1劑可免費領取10劑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
大感染潮1/新冠再起?台灣確診人數「1個月增5成」 跨年後單日恐2萬人中鏢
根據疾管署資料,11/14~11/20單周確診新冠人數為210人,自此一路上升,直到12/19~12/25已達326人,相較之下增加5成以上。面對即將到來的2024年,全台北中南東十場以上萬人跨年晚會紛紛登場,由於今年無防疫措施,疾管署也發出警告,認為跨年後單日確診人數恐達2萬人!再加上新變異株JN1傳染力極強,醫師建議最好先接種新冠疫苗,同時戴上口罩,才能保護自身健康。疫情解封後,民眾迫不及待地渴望回歸正常生活,走在街頭,戴口罩的人明顯已愈來愈少,但病毒其實卻從不曾消失,當人們對它已失去耐心與無感時,病毒正慢慢一步步入侵。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近期新冠的併發症跟死亡病例數都寫下近期新高,再加上聖誕節、跨年連假效應,預估在1月中下旬達到高峰,屆時每天可能有1.8萬至2萬人染疫。歐美疫情也升溫,根據英國《Daily Mail》報導,英國在12/13後新冠確診人數飆升,相較2周前翻倍成長,以重災區倫敦為例,平均每16人就有一人感染。其中新變異株JN.1最令人擔憂,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在12/13 將JN.1列為需留意變異株,迄已超過40個國家檢出「JN.1」。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目前美國44%的新冠肺炎患者都是被JN.1病毒感染,比率比2周前高1倍,新加坡JN.1病毒比例更高達6成,丹麥也達5成。而台灣在10/20就有自日本境外移入的JN.1病毒個案,10/30也檢出本土案例,目前仍是零星檢出,本土占比低於5%。羅一鈞說,JN.1是Omicron次病毒BA.2.86的子代,依現有證據顯示,JN.1可能具有較高免疫逃脫性及傳播力,所以會快速傳播,以台灣為例,預估1月中旬將成主流病毒株。研究顯示,XBB疫苗對新變異株JN.1仍具有一定的保護力,醫師建議65歲以上高危險族群盡快接種。(圖/報系資料照)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臨床上已看到JN.1病毒案例逐漸增加,但目前規模還不大,不過65歲以上的高風險族群要特別小心!」依據疾管署資料,新冠重症患者65歲以上長者占78%;死亡個案中更占90%。邱政洵因此建議「盡早接種XBB疫苗!」根據WHO在12/15公布最新疫苗建議,新冠疫苗不須更換疫苗株,繼續沿用XBB.1.5即可,最近何大一團隊發表的研究,由人類血清中和試驗顯示,XBB.1.5疫苗對XBB品系子代(EG.5,、HK.3、HV.1)及新興變異株(BA.2.86、JN.1)都有保護力。羅一鈞則提醒,年末聚餐及跨年活動參與人數眾多,今年已無嚴格防疫管制措施,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戴上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安全。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建議,如果本身健康狀況沒那麼好,跨年大型聚集活動還是少參加,如果要前往,就要做好2大保險措施,分別是完成新冠XBB疫苗接種、戴好口罩。
新冠重症較上周提升26%、死亡率創新高 羅一鈞示警這時間最高峰
新冠疫情升溫,中重症併發症和死亡數雙創新高!疾病管制署(今(26)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326例COVID-19本土中重症確定病例,較前一周上升26%,死亡人數也新增37例比上周還多。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預估跨年後可能會快速激增,評估這次Omicron第五波約一月中旬邁入最高峰,對於本周將迎來跨年活動接著還有大選,他提醒,人潮聚集處還是建議配戴口罩。疾管署表示,上周新增新增326例COVID-19本土中重症確定病例,較上周增加26%,新增病例中99%未接種新冠XBB疫苗。另上週新增37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32例上升,新增死亡個案中97%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近期國內疫情上升,併發症及死亡發生都創下近17周最高。羅一鈞表示,本周新冠併發症、死亡數都是雙創新高,是四個月來以來高點,死亡37人也是9周以來新高,預估疫情最高峰落在一月中旬到下旬,預估確診最高峰,每日感染人數約1.8~2萬人。羅一鈞表示,Omicron第一波去年四五月開始算起,這波為第五波傳染,今年上一波是在七月左右,當時是BA.5,本波則是以EG.5病毒株為主,評估約在今年下半年,主流病毒株轉為JN.1變異株。疾管署表示,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上升,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今(2023)年9月26日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皆占99%。依最新荷蘭研究顯示新冠XBB疫苗預防長者新冠重症效果高達七成以上,考量新冠可能在冬季再度升溫,且接種疫苗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因此提醒6個月以上民眾,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趕快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國內新冠XBB疫苗已累計接種76.9萬人次,近七日(12/19-12/25)接種人次6.86萬為2個月來單週新高,亦較前期(12/12-12/18) 5.1萬人次增加34.5%。12月25日接種數12,964更創2個月來單日新高,顯示民眾接種意願持續升高。疾管署呼籲,年末聚餐及跨年活動參與人數眾多,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接觸脆弱族群,保護自己與他人。
羅一鈞曝台灣10月檢出「新冠變異株JN.1」 不排除成為大陸優勢流行株
新冠肺炎疫情恐怕再度延燒,要多注意!近期多國發現新冠肺炎變異株JN.1,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監測到,對此,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台灣在10月20日就有檢出JN.1,是日本境外移入,目前台灣主流病毒株仍是EG.5。羅一鈞表示,台灣最早在10月20日就檢出一例日本境外移入的JN.1,本土是在10月30日檢出,與BA.2.86合併計算,本土占比低於5%、境外移入占比低於20%,目前都還沒成為主流病毒株,現在台灣的主流病毒株仍是XBB的EG.5。另外,從各國流行情況看,近期JN.1變異株在多國增長迅速,但研究顯示,在傳播方面JN.1與XBB變異株差異不明顯,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含有XBB.1.5成份的新冠病毒疫苗仍對JN.1變異株有效。因此在人群對Omicron變異株廣泛免疫(包括疫苗接種和自然感染)的前提下,JN.1變異株的傳播能力可能相對有限。不過中國大陸自11月首次發現本土JN.1變異株後,截至12月10日,大陸本土病例共監測到7例JN.1變異株。雖然當前JN.1變異株在大陸流行水準極低,但後續受國際流行株和輸入病例影響,不排除JN.1變異株成為大陸優勢流行株的可能。據了解,JN.1是新冠病毒OmicronBA.2.86變異株的第二代亞分支,也是BA.2.86變異株中具有較強傳播優勢的一個亞分支,該變異株於在8月25日於盧森堡採集的樣本中首次監測到,自11月以來,JN.1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長較快,世衛組織11月21日已將BA.2.86變異株從「需要監測的變異株」(VUM)升級為「需要關注的變異株」(VOI)。
國內首檢出BA.2.86變異株!較原始株「有58個突變」 潛在風險未知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7日)公布國內自3月20日新制實施後,近7日(10/10-10/16)每日平均新增4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之每日平均新增39例上升。近7日平均每日新增6例死亡,較前7日之每日死亡平均數3例上升。近期國內疫情自低點緩升,須持續監測。疾管署指出,新增檢出56例Omicron變異株確定病例,其中41例本土個案均為XBB(重點變異株30例EG.5、3例XBB.1.16、3例XBB.1.9.1、1例XBB.1.5);另15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別為14例XBB(重點變異株6例EG.5、2例XBB.1.16、2例XBB.1.9.1、1例XBB.2.3)及1例BA.2.86。上週新檢出1例境外移入Omicron BA.2.86個案,該個案於9/28自土耳其入境;本土病例尚無檢出BA.2.86變異株。近4週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XBB(97%)為主流株,重點變異株以EG.5(57%)為多,其次為XBB.1.16(9%)及XBB.1.9.1(6%)。國際變異株監測部分,截至今年10月15日,依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資料顯示,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占比約98.1%,其中EG.5占比持續上升(47.8%),另需留意變異株XBB.1.16(16.4%)及XBB.1.5(9.7%)占比則持續下降,監測中變異XBB.1.9.1(9.0%)、XBB(3.6%)及XBB.1.9.2(2.9%)占比亦下降,而XBB.2.3(8.7%)則持平。疾管署進一步說明,有關國內首次檢出之BA.2.86變異株,為Omicron BA.2子代變異株,該變異株於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中相較於BA.2有34個突變,與XBB.1.5相較有超過35個突變,相較於武漢原始株有58個突變。該變異株於今年7月24日首次於丹麥發現,截至10月16日上午9點,依GISAID資料顯示,已有30國上傳654組序列,包含英國、美國、瑞典、丹麥、法國、西班牙及加拿大等。依據WHO評估,BA2.86變異株於棘蛋白基因上出現大量突變,因潛在風險未知,需更多的監測數據來評估可能的風險,因此於8月17日列為監測中變異株(variantunder monitoring,VUM)。疾管署也將持續監測該變異株病毒特性及流行情形。疾管署強調,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呈緩升趨勢,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鑒於國內外疫情仍持續且以XBB為主流病毒株,為降低長者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提升國民對抗主流病毒株之免疫保護力,請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前往接種XBB.1.5疫苗,儘早獲得保護力,減少病毒對健康的威脅。疾管署再次呼籲,XBB.1.5疫苗對於目前正流行的變異株,包括XBB.1.5、XBB.1.16、XBB.2.3.2,以及EG.5.1等皆具免疫保護力,請民眾踴躍接種,減少感染及重症風險。另亦提醒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或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接觸脆弱族群,保護自己與他人。
新冠疫情XBB成主流病毒株 疫苗延至國慶連假後全民開打
疾病管制署3日公布國內自3月20日新制實施後,近7日(9月26日-10月2日)每日平均新增35例本土確定病例(含併發症),較前7日(9月19日-9月25日)之每日平均新增33例。9月26日-10月2日平均每日新增4例死亡,較9月19日-9月25日之每日死亡平均數5例略降。近期國內疫情處低點上下起伏,仍須持續關注後續疫情變化。由於XBB已經成為主流病毒株,莫德納XBB.1.5疫苗已經於9月26日起分階段開打,疾病管制署原本規劃暫訂於10月9日開放全民接種,3日也進一步宣布接種日改至10月11日國慶連假後開打。疾管署指出,近4周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XBB(98%)為主流株,重點變異株以EG.5 (43%)為多,其次為XBB.1.16 (10%) 及XBB.2.3 (9%)ep 根據WHO指出,XBB等變異株具較佳傳播力及適應力,為目前主流變異株,截至2023年10月1日,依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資料顯示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占比約97%,其中以EG.5為多(47.3%),WHO於9/21更新該變異株風險評估,基於變異株疾病嚴重度未明顯增加,評估對全球造成公共衛生風險為低。另外,疾管署還說明,國內近期新冠疫情雖處低點,惟有略升趨勢,推估預測疫情於10月中旬後逐漸升溫,鑒於國內外新冠疫情仍持續且以XBB為主流病毒株,為提升國民對抗主流病毒株之免疫保護力,目前開放65歲以上民眾和醫護人員接種,預計將自10月11日起開放滿6個月以上全民接種,提醒民眾儘早獲得保護力,減少病毒變異株威脅。
台灣5月就有本土EG.5 國內流行趨勢如何?現行COVID-19疫苗是否有效?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國內COVID-19仍呈下降趨勢,不過近日變異株EG.5崛起,傳播相當快速,令許多民眾相當擔心。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國內5月開始就有檢出EG.5本土案例,6月開始逐漸有上升趨勢,WHO專家表示EG.5在今年冬季會有更廣泛地傳播,疾管署會持續監測,不過目前看來EG.5屬於高傳播低風險的變異株。EG.5本土佔比持續上升 但仍以XBB為多非主流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EG.5本土檢出病例,在18週時佔比為1.1%,25週為3.0%,30週為14.3%;EG.5境外移入檢出病例,在18週佔比為2.7%,25週為12.8%,30週為36.5%。EG.5佔比雖然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不過目前仍不是國內的主流病毒株。疾管署統計,近4週檢出Omicron變異株本土病例中,仍以XBB為多,其中XBB.1.16佔23%、XBB.1.5佔20%,而EG.5佔比為12%。EG.5免疫逃脫、傳染性高 但疾病嚴重度低、不易發燒EG.5變異株是Omicron XBB.1.9.2子代變異株,於今年2月首度在國際間被偵測到,7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將EG.5列為需要監測的變異株,更在8月9日將EG.5列為需留意變異株(VOI)。根據國際監測資料顯示,截至8月7日為止,全球已有51個國家檢出EG.5變異株,佔比以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加拿大為多。美國CDC數據顯示,EG.5變異株占比於8月5日已達17.3%,成為該國最主要的流行變異株。另外,英國EG.5衍生變異株截至7月底已占所有病例的14.6%,而韓國、日本、新加坡、香港其EG.5變異株占比則介於5%至18%間。曾淑慧發言人提到,EG.5變異株本身有較好的免疫逃脫性,其傳染性相較於其他變異株要稍微高一些,但是它的疾病嚴重度和其他Omicron主要流行株相比並沒有增加,根據疾管署觀察結果以及相關文件發現,EG.5比較不容易發燒,這是與其它變異株不太一樣的一個地方,不過仍有相關的呼吸道症狀。現行COVID-19疫苗對EG.5有效? 未來疫苗接種如何進行?目前,WHO評估EG.5變異株對全球造成的公共衛生風險低,因此民眾似乎不需要太過擔心。針對專家示警EG.5將在今年冬季更廣泛地傳播,疾管署也表示會持續監測國際間病毒株演變與流行。至於,現行COVID-19是否能有效預防EG.5?未來疫苗將會如何施打?曾淑慧發言人表示,相關單位已對此進行討論,目前9月新一代新冠疫苗主要是針對XBB.1.5,而EG.5本身跟XBB.1.5都是屬於XBB的變異株,2變異株有些相似,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目前XBB.1.5的疫苗對EG.5也有效。曾淑慧發言人提到,之後若台灣引進XBB.1.5疫苗,將會請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提供建議,高風險族群應該還是要優先來接種。
第4波疫情到來 醫籲「1族群」盡量別出門:殺傷力非常大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穩定後,口罩措施也跟著解封,但卻面臨疫情反撲,第四波本土疫情席捲而來,XBB本土占比達54%,躍升為本土的主流病毒株。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提醒有腎臟疾病的朋友盡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因為確診新冠肺炎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殺傷力真的超級大。腎臟科醫師洪永祥18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新冠疫情大反撲,「問題是大家已經開始脫口罩,也不再噴酒精,確診新冠對於慢性病患者殺傷力非常大」,因此提醒「腎友」最近盡量待在家裡面,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據疾病管制署的監測,4月底以來新冠疫情持續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上周(5/10至5/16)併發症通報每日平均新增154例,比起前一周上升33%,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2,022例。另在變異株監測方面,高傳染力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已成本土主流病毒株。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各項指標都顯示疫情在上升,Omicron已經正式進入第4波疫情,且預期疫情到6月底都處於上升階段。洪永祥醫師提醒「腎友」最近盡量待在家裡面,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圖/翻攝洪永祥醫師臉書)
第4波疫情捲土重來!天選之人「5月集體中鏢」 醫示警:快把口罩戴回來
儘管口罩解封,仍要注意疫情反撲!疾病管制署16日宣布Omicron已正式進入第4波疫情,感染科權威黃高彬分析,4月底口罩解封之後,感染人數就明顯變多。對此,也有網友驚呼,5月才過一半,但身旁的親友卻超多人開始確診,貼文曝光後,也釣出一群在之前從未中鏢的「天選之人」,紛紛哀喊「真的生不如死!」根據疾病管制署的監測,4月底以來新冠疫情持續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上周(5/10至5/16)併發症通報每日平均新增154例,比起前一周上升33%,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2,022例。另在變異株監測方面,高傳染力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已成本土主流病毒株。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各項指標都顯示疫情在上升,Omicron已經正式進入第4波疫情,且預期疫情到6月底都處於上升階段。一名女網友也在15日於Dcard以「5月是不是很多人確診」為題發文表示,比起前幾個月,她身旁有蠻多人近日確診,也不禁讓她聯想,「2021跟2022年也是在5月的時候疫情很嚴重,大家有這個感覺嗎?或有神人知道是什麼原因嗎?」貼文一出也引來網友熱議,「回想一下往年都差不多在母親節前後確診高峰」、「對!前陣子都沒事,最近一週辦公室已經十幾個人確診了,而且也沒有特別群聚或一起吃飯,超怪ㄉ」、「我們學校也是欸,不管老師或學生。我們班就有幾個陸續確診了」、「我們家天選之人,五月也開始有人確診」、「我5月初確診,仔細思考4月底到5月初是不是有參加會群聚的大型活動呢?我只有往返公司和家裡,搭捷運通勤,還是想不通為什麼確診。」對此,也有網友異口同聲點出原因,「口罩解封吧」、「不就是因為口罩解封嗎?剛解封的時候還是蠻多人會戴口罩的,現在越來越少人戴了」、「就是因為大家開始脫口罩了原因很簡單」、「推測是跟口罩解封有很大關係。」文章還釣出一群之前從未中鏢的「天選之人」,「我們家天選之人5月也開始有人確診」、「我也在這一波中第一次了,還被同事暗自靠北...早上不該去上班,現在又不強制隔離,我有講就很善良了,不然我的工作你來做啊」、「本來以為是天選之子的我也在上禮拜六確診了,現在還是痛苦到爆炸」、「我以為我天公仔,自從疫情開始都沒確診過,而且我還是做長照的,居然!上個月確診了,我以為我很特別。」至於疫情為何捲土重來?感染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受訪時表示,這就是口罩摘除的後果,4月底以來可以看到通報人數不降反升,禁令解除後,不少人在公共場所不戴口罩,感染機會大增,且國內變異株流行比國外稍慢,近期XBB相關亞型增加,特徵就是傳染力更強,台灣很多人對新變異株沒有抗體,口罩一摘,被傳染機會就變多了。黃高彬補充,另一個值得擔心的是,流感有延遲情況,到現在仍在流行。黃高彬解釋,平常流感流行在1月至3月,4月疫情結束,但國內1至3月都在戴口罩,很多人沒有感染,口罩一摘就全都中鏢,變成4月份是流感增加、新冠也增加。不過現階段不會建議政府再拉高防疫措施,因此「現在的重點是自主保護」,原則上建議民眾盡量戴口罩,特別是公共交通工具、密閉場所還是要戴,至少維持到5月底,等天氣逐漸變熱,疫情下降的機會較高,到時候可以再評估防護程度是否維持。
口罩解封疫情反撲 羅一鈞:第四波疫情估一路到6月底
口罩解封後,疫情反撲,疾管署公布,國內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微升,中重症併發症較上一周新增154例,比起7天前增加33%,死亡持平;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各項指標都顯示COVID-19疫情有在上升,這波第四波疫情預估將一路到6月底,都還是會處於上升階段。疾管署今(16)日公布近7日每日平均新增154例COVID-19本土中重症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的每日平均新增116例上升,增幅達到33%。死亡較前一周每日死亡平均數15例持平。另外,住宿式機構陽性率從0.9%增加到1.3%,國內自3月20日實施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新制之後,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2022例,其中1010例(約50%)未打滿3劑疫苗,703例(約35%)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羅一鈞表示,從各項指標來看,疫情都是在上升中,本土疫情處於第四波上升階段,預估一路到六月底前,本土疫情都會持續上升,最擔心可能影響醫療照護量能,目前全國負壓空床率約5成,探陪病措施,目前不會鬆綁維持現況。至於口罩部分維持5月31日後,機構、救護車口罩令會以建議與指引方式,不配戴不處罰,至於醫院、診所、藥局,還在討論是要鬆綁或維持。另有「大角星」之稱的XBB,本土新增11例,占比已達54%,躍升本土主流病毒株。根據近4周監測,目前本土流行的病毒株多為BA.2.75(54%),其次為XBB(37%)及BQ.1(5%),XBB占比已有穩定增加趨勢;但若單看上周新增檢出,XBB早已超過BA.2.75,躍居主流病毒株,其中傳播力強的「大角星」XBB.1.16就有11例之多。
若疫情無太大變化 救護車、照護機構5月底起不再強制戴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本月1日正式解編,國內近一周新冠疫情微幅上升,疾病管制署發言人羅一鈞分析,疫情可能持續上升到6月底、7月初,若疫情沒有太大變化,預計5月31日起「救護車」和「照護機構」不再強制戴口罩,至於「醫療機構」和「醫事機構」是否放寬,還有待討論。世界衛生組織本月5日宣布,新冠肺炎流行已不再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羅一鈞指出,疫情並沒有消失,也可能出現重複感染的情形。他呼籲民眾,如果今年尚未接種任一劑新冠疫苗,請盡速至醫療院所接種。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國內近一周每日平均新增116例本土併發症個案,相較前一周有略微上升;口服抗病毒藥物每日領用情形、全國住宿式機構定期篩檢陽性率,也較前一周略升。李佳琳說明,國內上周檢出本土變異株以BA.2.75居多,其餘為XBB和BA.5;近4周監測顯示,本土主流病毒株仍為BA.2.75,占比6成,其次為XBB(28%)及BQ.1(7%),XBB佔比已有穩定增加趨勢,須持續觀察。指揮中心解編後,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新冠肺炎整備應變工作。羅一鈞指出,會議中討論現行口罩政策,鄰近國家如紐西蘭、韓國維持醫療照護機構口罩規定,但日本、新加坡醫療機構改為建議戴口罩。羅一鈞說,若國內疫情沒有太多變化,原則上不會維持口罩令,初期傾向先取消「救護車」和「照護機構」強制措施。
新冠疫情緩慢上升 疾管署估5月底逐步攀向高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1日解編,而本土新冠疫情近來有升溫趨勢,疾管署統計,近7日每日平均新增114例中重症個案,較上周平均新增98例。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新冠疫情呈緩慢上升趨勢,預估5月底到6月逐步攀向高峰,但幅度不會太大。羅一鈞指出,新冠疫情近3周呈略增趨勢,觀察鄰近的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都有新一波流行出現,但規模都小於先前幅度,評估台灣這波夏季流行不會太大,會視疫情狀況,調整醫院與機構的管制與篩檢強度。另機構陽性率也有略升,後續會加強投藥與監測。至於新興變異株,上周一口氣檢出5例被稱為「大角星」(Arcturus)的新冠肺炎新興變異株「XBB.1.16」本土個案,不過,本土主流病毒株仍為BA.2.75,占66%。此外,下周國內腸病毒正式進入流行期,上周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東部1歲男童,染疫後出現腦炎、反應遲緩、嘴唇發紺等症狀。國內目前累計3名重症,分別為腸病毒D68型、克沙奇A6型及伊科病毒21型,顯示多型別齊發。羅一鈞表示,本土腸病毒多型別齊發,特別提醒家長,即使曾感染過,仍可能會再度感染不同的型別,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等危險徵兆,應速就醫。至於猴痘,上周新增12個本土病例,分別為桃園5例、台北4例、新北2例、台中1例,其中11例本國籍、1例外國籍,都男性。預計5月中旬第三批猴痘疫苗將抵台,共2萬瓶,可供6萬人次接種。
BA.2.75取代BA.5成主流 CH.1.1獲國際關注!台灣已出現11例
根據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的境外移入及本土變異株監測結果,上週國內新增125例Omicron確定病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本土BA.2.75佔比已超過50%,大於BA.5所佔比例,BA.2.75目前已成為本土主流病毒株。此外,近日又有Omicron變異株「CH.1.1」,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監測名單,受到全球關注。羅一鈞表示,過去本土就陸續有零星檢出,但目前在國內並沒有引起流行,不過還需持續監測觀察CH.1.1後續的威脅。BA.2.75佔比超過一半 取代BA.5成主流上週國內新增125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40例本土個案(21例BA.2.75、14例BA.5、5例BQ.1)及85例境外移入(46例BA.5、28例BF.7、8例BA.2.75、3例BQ.1)。目前,台灣本土仍未檢驗出國際關注的XBB.1.5,但本土變異株佔比出現了變化。羅一鈞表示,先前指揮中心曾提醒,BA.2.75有可能會超過BA.5成為主流病毒株,而在上週BA.2.75佔比來到53%,超過BA.5所佔的比例,已確定成為目前本土主流病毒株,其次是BA.5,再其次是BQ.1。而在85例境外移入中,共檢出46例BA.5個案分別自中國(43例),日本(3例)移入;28例BF.7個案自中國移入;8例BA.2.75個案分別自日本(3例),韓國(2例),中國、泰國及澳洲(各1例)移入;3例BQ.1個案分別自日本(2例),美國(1例)移入。台灣11例CH.1.1屬輕症 威脅性需再監測近日,全球相當關注的CH.1.1變異株,羅一鈞提到,台灣最早在2022年11月20日就已有檢測出相關病例,目前共偵測到11例CH.1.1病例,其中4例為本土病例,7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日本(2例)、韓國(2例)、紐西蘭(1例)、新加坡(1例)、泰國(1例)。CH.1.1變異株屬於BA.2.75的分支,澳洲病毒學家哈尼將它命名為Orthrus,俗稱為「雙頭犬」。羅一鈞指出,目前對於CH.1.1的資料相當有限,去年11-12月CH.1.1在澳洲、紐西蘭曾引起流行,從當地資料看起來住院率、重症率等並沒有明顯的增加。而國內偵測到的CH.1.1確定病例,不論本土或境外移入個案都屬於輕症個案。羅一鈞表示,CH.1.1有免疫逃脫的情形,不過目前在國內並沒有引起流行、重症發生,僅有零星檢出,但指揮中心還是會持續監測、收集國際資料,觀察CH.1.1病毒株後續的威脅。
第3波高峰已結束!疫情將轉為「雙主流病毒」 王必勝:口罩年後有望再鬆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5,63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409例本土個案及22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確診數比上星期一下降約9%。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2023年第二週確診數較第一週減少15.7%,目前看起來第三波疫情已經過了高峰。而王必勝也鬆口,若疫情穩定,口罩第二階段鬆綁預計春節過後實施。本土+15,409 1青少年打3劑確診還MIS-C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5,409例本土病例,為7,318例男性、8,076例女性、1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新增4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指揮中心公布,自1月12日到16日,新增7例MIS-C個案,2例為青少年、5例為兒童,目前有6例病況好轉出院,1例仍在加護病房持續治療中。其中較特別的是1位14歲青少年個案,本身沒有慢性病史,接種過3劑疫苗,在11月10日曾確診COVID-19,1月4日開始出現頭暈、頭痛、喉嚨痛等症狀,隔天又出現胸悶、胸痛、呼吸不順症狀,前往急診檢查診斷為MIS-C、心肌炎、心包膜炎,在1月6日收住加護病房治療,經過治療之後病況好轉,1月13日已順利出院。境外+223例 春節預計「雙主流病毒」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2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63例男性、6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入境日期介於去年12月16日至今年1月15日。指揮中心也公布上週境外移入及本土Omicron變異株監測結果,新增221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69例本土個案(31例BA.5、28例BA.2.75、4例BQ.1、3例BF.7、2例XBB、1例BA.2)及152例境外移入(82例BA.5、48例BF.7、9例BA.2.75、8例BQ.1、4例XBB、1例BA.2)。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不管是本土還是境外,BA.5的主流優勢都慢慢被BA.2.75趕上,目前兩種病毒株都算是台灣主流病毒株,預期在春節連假期間仍然會是「雙主流病毒」的情況。民眾較關心的BQ.1、XBB在本土佔比都沒有超過10%,而XBB.1.5不論是境外或本土也尚未有第一例檢出,羅一鈞指出,目前國內擔心的還是BA.5、BA.2.75,不過目前這兩種主流病毒株免疫逃脫的優勢,不如其他新興變異株高,所以目前這兩種主流病毒株對疫情影響還是有限,後續指揮中心會持續監測。第三波高峰已過 口罩第二段鬆綁?根據指揮中心資料顯示,2023年第二週確診數是15萬1838,跟第一週18萬0134相比,減少了15.7%。指揮官王必勝指出,下降幅度蠻大的,目前看起來第三波疫情已經過了高峰,正逐漸往下降,但確診數目前每日還是有1萬到2萬人,所以民眾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目前國內疫情再次呈現下降趨勢,民眾相當關心什麼時候口罩令可以進行第二階段鬆綁?王必勝回應,關於第二階段口罩開放措施,指揮中心都有在積極討論,如果春節後台灣、國際疫情都穩定的話,就有可能會在春節後公布第二階段口罩令的鬆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