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不動
」 肥胖 久坐 營養師 壞習慣 運動站著工作解決久坐問題? 研究示警: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11%
長時間坐著工作可能對健康帶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像是導致脊椎不適、背痛、頸部僵硬等問題,因此近年來站立式辦公桌被宣傳為解決久坐不動問題的有效方式。然而最新研究顯示,這種做法不但無法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增加靜脈曲張和血栓等健康風險。根據外媒《衛報》的報導,近期雪梨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站立超過兩個小時,可能會提高罹患深靜脈血栓和靜脈曲張的風險。該研究涉及超過8萬名英國成年人,研究顯示,長時間站立對心血管健康無法產生明顯改善,反而可能帶來血液循環和代謝問題,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流行病學期刊》。研究團隊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健康記錄資料庫中83,013名成年人的數據,這些參與者在研究開始時沒有心臟病,他們佩戴設備來追蹤活動狀況。結果顯示,站立超過兩小時後,每多站立30分鐘,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11%。此外,研究並未發現站立能減少中風、心臟衰竭或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雪梨大學醫學與健康學院的艾哈邁迪博士表示,長時間坐著或站立都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建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規律運動,「長時間站立並不能抵消久坐的生活方式,甚至可能對一些人的血液循環構成風險,增加循環系統疾病的風險」。雪梨大學麥肯齊穿戴設備研究中心主任表示,對於那些長時間坐著的人來說,加入偶爾的活動和有規律的運動,可能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更好方式。他建議人們可以在日常中定期休息、四處走動,或參加步行會議,以改善健康。英國心臟基金會的高級心臟護理師麥可葛絲也強調,保持活動是降低風險的關鍵。她指出,儘管該研究顯示站立時間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並無關聯,但對某些人來說,長時間站立可能對循環健康帶來影響,適度的活動與運動依然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
7生活習慣「超傷心臟」!不吃早餐「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22%
現代人在繁忙生活中經常忽視一些日常行為,這些行為看似無關緊要,卻可能對心臟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就指出,長期不吃早餐、有壓力、過胖、過勞、久坐、打呼、熬夜,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甚至可能導致心因性猝死。黃軒今晨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我們的生活方式常常成為推動其風險的關鍵因素,「因此了解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對保護心臟極為重要。」為此他也列出下列7種不好的生活習慣,長期下來不僅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甚至可能導致心因性猝死。一直不吃早餐:會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2%,死亡風險增加25%。根據研究發現,規律吃早餐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一直在打呼:你的收縮壓會上升3mmHg,舒張壓上升4mmHg。如果打呼是由阻塞性睡眠中止症候群(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引發的,更加危險!長期的OSA會使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至140%。一直有壓力:生活壓力使我們的身體長期受到壓力荷爾蒙(cortisol)的影響。這些反覆長期的刺激會導致血壓升高,膽固醇和血糖也會隨之升高。在長期生活壓力下,你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增加近2倍。一直久坐不動:如果你一直坐著不動,心血管風險會增加30%。每小時久坐會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5%。一直過勞: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每周工作35至40小時的人,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的人,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7%。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35%。一直過胖:體重過重和腰圍過寬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體重指數(BMI)超過27.6,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升3倍以上(3.3至5.3)。男性腰圍超過99公分、女性腰圍超過93公分,均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4倍以上(3.8至4.8)。一直在熬夜:熬夜使睡眠品質變差,長期睡眠不足會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67%。尤其是那些睡眠不足5小時的人,研究顯示這些人的冠狀動脈鈣化程度會增加200%至300%。黃軒也補充,透過對這7種常見的日常習慣進行分析,我們發現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實際上可能對心臟健康構成巨大威脅。無論是忽視早餐、久坐不動,還是熬夜和過度勞累,這些習慣的累積效應都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合理安排飲食、管理壓力、保持適當運動和充足的睡眠,將有助於維護心臟健康,降低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我們可以大幅改善心臟健康,延長壽命,並擁有更健康的生活品質。」
罹癌並非是中老年的專利 醫師:17種癌症「病患年輕化」比例增高
扣掉少部分無藥可治的絕症外,癌症可以說是如今最令人頭痛的疾病。但這在往年以為在中老年族群上比較容易發作的疾病,如今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稱,其實有17種癌症的患者逐漸年輕化。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日前在FB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近期《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研究人員對美國超過2364萬名癌症患者的資料,以及超過734萬例癌症死亡案例進行分析後發現,在34種癌症中,有17種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族群中發病率正逐年增加。黃軒醫師解釋,這些年輕人(1990年後出生)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較1955年出生的人高出數倍。其中,小腸癌的發生比率(IRR)達到3.56倍,甲狀腺癌為3.29倍,腎癌和腎盂癌為2.92倍,胰臟癌則為2.61倍。這意味著,這些癌症在年輕人中的發生率已經是過去的兩到三倍。此外,某些癌症在年輕族群中的增長速度也相當驚人。在25至29歲的年輕人中,胰臟癌的平均每年百分比變化(AAPC)增加了4.34%,小腸癌增加了4.22%。在35至39歲的人群中,腎癌和腎盂癌的AAPC也增加了3.93%。AAPC指的是某一特定時期內癌症發病率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變化百分比,數值增加表示該癌症的發生率或死亡率每年都在上升。黃軒醫師也提到,雖然年輕人(25至49歲)罹患癌症的死亡率大多趨於平穩或沒有上升,但35至39歲的年輕女性若罹患肝癌及肝內膽道癌,死亡率每年增加了1.95%(95%可信區間為0.59%至3.34%)。研究指出,以下17種癌症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有明顯增加: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膽囊和其他膽道癌腎癌和腎盂癌胰臟癌多發性骨髓瘤胃癌(非賁門)睪丸癌白血病女性胃癌(賁門)小腸癌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卵巢癌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非HPV相關的口腔和咽癌男性肛門癌卡波西肉瘤其中,有10種癌症與年輕人肥胖密切相關,包括大腸直腸癌、腎癌和腎盂癌、膽囊及其他膽道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賁門胃癌、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卵巢癌、多發性骨髓瘤以及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這強調了控制體重對於降低癌症風險的重要性。而以下9種癌症,在老年族群中發病率下降,但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中卻是明顯上升。這些癌症包括: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子宮內膜癌大腸直腸癌非賁門胃癌膽囊及其他膽道癌卵巢癌睪丸癌男性肛門癌男性卡波西肉瘤其中1990年後出生的人,罹患卵巢癌的發生率相較於1975年出生的人上升了12%;罹患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相較於1930年出生的人上升了169%。這些資料顯示,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癌症發病率再次攀升。黃軒醫師表示,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熬夜、吸煙、飲酒等現代生活方式,是導致這些癌症在年輕族群中增加的主要原因。加工食品、高油脂、高鈉、高糖的飲食習慣,以及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都可能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面對如今的情況,黃軒醫師建議年輕人應該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戒菸、限酒、保持規律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避免攝取過多的加工食品和高熱量食物。同時,加強癌症的早期預防和篩查也相當重要。
久坐會早死!醫曝恐怖傷害:運動也難抵消
現代上班族因為工作需要常常有久坐的壞習慣。然而,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卻示警,久坐對健康有多方面的負面影響,除了會進一步引發肥胖、胰島素阻抗,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還面臨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甚至加速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發展。而且即便久坐後進行大量運動,仍難以完全抵銷其傷害,因此要有效應對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應該從生活方式的多方面進行調整。醫師李思賢昨(19日)在臉書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發文表示,現代人生活節奏緊湊,很多人習慣一次坐下來就將手邊的工作或任務完成才起身,認為這樣可以提高效率。並且在下班後會集中安排一段時間進行運動,試圖彌補一天久坐的時間。他們相信,這種「先工作再運動」的方式,不僅可以完成工作,還能保持健康,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然而研究顯示,這種做法或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有效,尤其是對於長期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而言。李思賢也援引2016年由Ulf Ekelund及其團隊發表的一項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登載於《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這篇研究探討了長期久坐對死亡率的影響,並分析運動是否能抵消久坐帶來的風險。這項研究規模龐大,統合了來自16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數據,涵蓋超過100萬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參與者,並追蹤了他們長達2至18年不等的健康狀況。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長時間久坐與早逝的關聯,並檢視不同程度的身體活動是否能夠減少久坐的健康風險。李思賢解釋,這項研究使用了多個運動時間與久坐時間組合的劑量反應模型,將參與者分為4個不同的運動強度組別,從最低活動量(例如,每天少於5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到最高活動量(每天60至75分鐘的中高強度活動,如快走、慢跑或騎自行車)。研究結果顯示,長時間久坐(例如每天超過8小時)與早逝風險呈正相關。尤其是那些每天活動量不足(少於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且久坐時間長的人,面臨著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而進行大量運動的參與者(每天60至75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其久坐對健康的影響明顯減少。然而,即便是高運動量的群體,若每天久坐時間依然超過6小時,某些健康風險仍然存在。李思賢示警,久坐不動對健康有多方面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當久坐時間超過6小時以上。研究顯示,久坐會導致新陳代謝率下降,身體能量消耗減少,這會進一步引發肥胖、胰島素阻抗,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此外,長期久坐還會影響血液循環,特別是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增加心臟病風險。骨骼肌肉系統也會受到影響,長時間保持靜止姿勢容易導致肌肉僵硬、腰背疼痛等問題。最嚴重的是,久坐與慢性發炎有關,李思賢表示,這是一個潛在的促進器,會加速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發展。因此,久坐的健康風險並不僅僅是體重問題,而是全身性的負面影響。雖然這項研究指出運動可以部分抵消久坐帶來的傷害,但李思賢認為,單靠運動並不足夠,要有效應對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我們應該從生活方式的多方面進行調整,「首先,儘量避免長時間保持靜止姿勢,每隔30到60分鐘就應該起身活動幾分鐘,可以簡單地做一些伸展運動或走動。此外,將日常活動融入生活,例如使用站立式工作桌、步行或騎自行車上班、選擇樓梯而非電梯,都是有效的策略。」對於那些難以避免久坐的工作者,李思賢建議在1天中規劃固定的運動時間,並確保運動強度達到一定水準(如快走、跑步等)。最後,保持動態的生活方式,將活動分散到整天,而非集中於1天中的某個時段,這將有助於改善整體健康狀況,並減少久坐對身體的長期損害。
35歲男每天吃排骨飯竟大腸癌末期 他納悶「周遭朋友也這樣吃」 醫揭真相
大腸癌是國人第二大盛行癌症,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勢,原因就是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愛吃外食有關聯,營養功能醫師劉博仁就分享,一名35歲男子因長期偏愛排骨便當和食用燒烤,但鮮少攝取蔬果,有一天,他因血便前往醫院檢查,被診斷出末期大腸癌。對此,男子難以接受,甚至直呼「為什麼周遭的朋友也這樣吃,只有我罹癌」?劉博仁在《小宇宙大爆發》節目中表示,有一天,該男子出現血便,原以為是痔瘡,結果兩個月後朋友發現他臉色蒼白,才赴醫院檢查,確診為大腸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屬於末期。據了解,這名35歲男子每天吃便當,尤其偏好排骨便當,蔬菜攝取量少。此外,男子經常加班、久坐、少運動,下班後偶爾還會去吃燒烤。男子不解地向詢問劉博仁,「為什麼我們幾個兄弟一起吃飯,飲食習慣都一樣,但只有我得癌症」?對此,劉博仁解釋,男子可能在癌細胞產生時,免疫力剛好低下,導致癌細胞變成腫瘤。因此,日常保養很重要,像是要避免久坐、增加運動,這些習慣都可以有效降低癌症風險。劉博仁同時引用澳洲一項研究,坐1小時等同於抽1支菸,原因是久坐時,下半身血液循環會變慢,「骨盆腔和下肢的循環,包括腹腔靜脈容易擴張,乳酸也容易堆積」,乳酸是一種酸性代謝物,對癌細胞具有刺激作用,此外,久坐不動容易導致身體累積大量自由基,經研究發現,久坐者的發炎指數和自由基都偏高,而這兩者都與癌細胞的生成有關,因此他建議上班族要多運動、多活動。
挑戰連續站立一周!百萬YouTuber連上廁所都半蹲 5天後驚人結果曝光
久坐不動可能使人體提前老化,少坐則能讓心跳增加、助於新陳代謝,讓人心臟更健康。而在YouTube頻道擁有超過329萬訂閱數的Pigmie,相當好奇「如果站太久不坐下會怎樣」,於是他決定挑戰整整一周不坐下,不料到了第3天,他開始感到關節疼痛、極度疲勞,更加容易飢餓,但工作效率卻同時增加了30%。根據外媒《UNILAD》的報導,研究發現,中斷坐姿並起身站立,可以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心臟健康等等,若每天多站1小時,更能有效降低膽固醇。Pigmie就引述研究表示,25%美國人每天坐著的時間為9.5小時,而這便讓他決心嘗試,整整一周不坐下究竟會有什麼改變。為了長達一周的實驗,Pigmie添購了一張站立式辦公桌,讓他能正常完成工作,而在此期間,他透過吃飯、運動、滑手機、做各種家事讓自己忙碌起來,「我覺得事情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輕鬆地發展」。在實驗過程中,他只有睡覺的8小時被允許躺在床上,其餘時間都只能站著進行,包括在不觸碰馬桶的情況下排便。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Pigmie腦中想坐下放鬆的衝動越來越強烈,尤其在每天的睡覺時間,他都想把腳抬起來休息。到了第3天,Pigmie開始感到腿部、關節疼痛,需要不斷伸展來緩解,而這也影響了他的睡眠;直至第5天,他意識到自己無法再繼續下去,便選擇中斷了實驗。Pigmie提到,在這5天裡,他的背部變得更圓,下背部也更加傾斜,他也時常感到飢餓,吃的東西比平常多得多,「我覺得我的消化能力好多了,白天站得越多,一切似乎都進展得更快、更順利(生產力提高)」。在連續站立5天後,Pigmie的軀幹發生了變化。(圖/翻攝自YouTube/pigmie)
首屆高齡健康博覽會周五登場 「端粒長度檢測」可評估老化速度
由生策會、生策中心主辦的臺灣首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將於8月2日至4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早期發現老化跡象及促進樂齡生活方式成為至關重要的議題。端粒(Telomeres)作為老化過程中的關鍵指標,其長度與老化程度密切相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出透過端粒的長度檢測,我們可以掌握個體老化的程度,有助於制定個性化的抗老化計畫,如建立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良好的睡眠習慣以及減少生活中的壓力,從而達到健康老化的目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檢驗醫學中心薛博仁院長指出,「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具有保護染色體的功能,為細胞內的「生物時鐘」。端粒長度會隨著染色體複製而逐漸縮短,可反映身體健康與衰老程度,新生兒出生時端粒平均約10K bp,每年以30-35 bp速度減短,超過60歲的人端粒長度平均縮短至約5~6K bp。這種端粒縮短現象是細胞老化的一個標誌,當端粒變得過短時,細胞將失去分裂的能力,進入衰老狀態,甚至引起細胞凋亡。端粒的縮短與許多老化相關的疾病有關。隨著端粒縮短,保護染色體的能力也逐漸減少,使得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經退化性疾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增加。端粒的檢測可以潛在地提高我們對疾病風險和進展的理解,並指導治療決策。它可以用來研究這些生活方式選擇對端粒長度和健康的影響。同時也有研究表明,端粒長度與壽命長短有一定的相關性。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健康醫學中心林文元副院長進一步說明,每個人天生的端粒長度與縮短的速度皆不相同,因此造就了每個人的老化速度不同。這些先天的因素並不易改變,但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後天的生活方式也會影響端粒的縮減速度。四大主要生活影響因子如下:1.健康飲食大量攝取蔬菜、豆類、堅果、水果和穀物的地中海飲食、魚類、維生素B與維生素D,特別是橄欖油,已被證明可以預防端粒縮短,降低老年人死亡風險。相反的,高脂肪、高糖和高熱量的飲食則會加速端粒的縮短。2.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的壓力反應增加,這會加速端粒的縮短,每晚保持7-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有助於保護端粒,減少細胞老化。3.規律的運動保持運動的人往往比久坐不動的人端粒更長,經常進行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和騎自行車,不僅有助於心血管健康,還能促進端粒酶的活性,從而延緩端粒的縮短。4.壓力管理長期壓力會導致身體內皮質醇水平升高,從而損害端粒,學會有效的壓力管理方法,如冥想、瑜伽等方法,有助於降低壓力水平,保護端粒。中醫大附醫與臺中市政府攜手在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展出「高齡宜居城市館」,其中「健康大檢測」將提供300位民眾進行端粒長度檢測,並將檢測結果與臺灣一般族群的端粒平均長度進行比對,讓參與此次活動的民眾能藉此評估目前細胞老化速度,進而檢視其目前生活習慣是否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持續規律的運動、建立高品質的睡眠習慣及減少生活中的壓力才是達到健康老化的關鍵。
60歲婦人半年急瘦8公斤「確診食道癌末期」 專業醫提醒:10習慣養出一身癌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近期分享案例,內容提到一名年過60的婦人,因為吞嚥困難導致半年內急瘦8公斤,後來該名婦人確診食道癌末期,甚至還轉移到肺部肝臟。洪永祥醫師解釋,該名婦人日常習慣吃過鹹的醃製醬菜、喝酒,久坐,這些都是容易致癌的壞習慣。洪永祥醫師也為此列出10大養癌的壞習慣清單,呼籲民眾不得不防。洪永祥醫師解釋表示,在討論致癌的壞習慣時,大家往往會想到抽煙、喝酒和嚼檳榔這三個主要因素。然而,有許多其他容易被忽視但卻有罹癌風險的生活習慣,希望大家能及時改正。洪永祥醫師也為此列出10大養癌的壞習慣清單:第十名:喜歡喝會燙口的熱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逾攝氏65度C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度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黏膜,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民眾遇到感覺會燙口的熱湯熱飲,務必再放涼一些再入口。第九名:保麗龍碗裝泡麵並用書本重壓在講到泡麵之前先來澄清一下用紙杯塑膠蓋裝熱騰騰咖啡會不會致癌?台灣人愛喝咖啡出名,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CO)統計,台灣人2021年全年咖啡消費總數約28.5億杯,平均每人每年約喝122杯,一大早上班族都會人手拿著一杯用紙杯與塑膠蓋的熱咖啡,大約於 2013 年傳出熱咖啡杯蓋會致癌, 6 號PS(聚苯乙烯)杯蓋不夠耐熱,溶出致癌物苯化合物的疑慮,衛福部當時也公開澄清,6 號塑膠的標準為耐熱度攝氏 95 度、持續 30 分鐘的條件,強調正確使用就不用擔心。後來咖啡業者改用更耐高溫5號 PP聚丙烯可耐熱達100-140度。來消除大家喝熱咖啡致癌的疑慮。洪永祥醫師表示,基本上若業者守法照規定來,喝熱咖啡用紙杯裝與塑膠蓋還算安全,但這邊要特別提醒當心的反而是泡麵碗,很多6號塑膠會使用在泡麵碗,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大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如果燒開水沖泡麵、又用鋁箔蓋上再壓一本厚厚的書泡好幾分鐘,高溫悶燒,這樣就可能超過 6 號塑膠的耐熱使用範圍,而 6 號塑膠在動物實驗中確實會增加動物的罹癌風險,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建議,外帶咖啡還是自備不銹鋼或陶瓷保溫杯、泡泡麵還是用陶瓷碗最安全。第八名:喜歡吃烤焦的食物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烤肉、烤麵包、焦掉的鍋貼、鍋巴等,肉類的脂肪和蛋白質燒焦產生危險的致癌物是多環芳香烴,這是在人類已經發現有致癌風險的一級致癌物。而鍋貼麵皮麵包是澱粉,產生的致癌物是丙烯醯胺,這個物質是歐盟食品安全局在2015年發現在動物實驗具有致癌風險,認為不管任何族群都可能造成癌症發生的增加,因此在2017年入法,歐洲要求速食店提供的產品需抽查丙烯醯胺濃度,而美國FDA要求洋芋片及餅乾廠商需提供產品丙烯醯胺的濃度於成分表。洪永祥醫師說明,當然所有致癌物都是總量的問題,澱粉食物高溫烹煮,難免會出現丙烯醯胺,所以並不是都吃不得,但千萬不要過量。洪永祥醫師建議,烤肉烤麵包烤得金黃可以吃,但是燒焦黑就建議不要吃。建議把燒焦的部位剪掉、切掉不要吃進肚子,並且同時多攝取大量膳食纖維的蔬菜降低風險。第七名:睡覺不關燈洪永祥醫師說明,開燈睡覺有機會提高患甲狀腺癌的風險。《Cancer》癌症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比起睡眠時接觸較少光線的人來說,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之下的人,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5%,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加高危。《美國醫學會雜誌》有研究發現,長期在睡眠時暴露在人工光線之下,會增加變肥的機會,而體重增加的比例,還會跟着光的強度而有所增加,也就是光源越強,體重便增加得越多。而肥胖又是導致多種癌症的危險因子。第六名:經常做電腦斷層檢查洪永祥醫師表示,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就相當於照100次胸部X光攝影;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攝影。 刊登在美國權威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罹癌風險會增加,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占了81%。電腦斷層仍是X光攝影的一種,因此會有輻射致癌風險。美國《消費者報告》曾報導一項研究發現,電腦斷層攝影(CT)釋放的輻射,每年可能導致2.9萬美國人罹患癌症,其中婦女占三分之二。洪永祥醫師建議,每個病人一年照胸部X光最好不要超過50次,而電腦斷層則是除非必要才做。第五名:不喜歡刷牙漱口洪永祥醫師提到,頭頸部癌在台灣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其中以口腔鱗狀細胞癌佔多數,以前都認為與抽菸、喝酒、檳榔或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有關,但是口腔裡面的細菌也是不是可能會引起口腔鱗狀細胞癌?以前的研究指出口腔的細菌也可能會引起腸胃道癌症,但是會不會也引起口腔內的癌症,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在最近的研究已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引起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也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大的是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會引發胃癌或胃淋巴瘤。洪永祥醫師建議,每天記得刷牙漱口做好口腔的清潔習慣第四名:經常裝潢住家與買新櫥櫃洪永祥醫師表示,2004年國際癌症研究署把甲醛歸類為一級致癌物,根據統計,有4成的5年裝潢仍然偵測出甲醛超標,卻只有不到30%消費者知道建材或家具中會有甲醛氣味殘留,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 洪永祥醫師說明,長時間的甲醛曝露,除致癌外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學齡前兒童更容易受到影響,造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洪永祥醫師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是低甲醛建材;選擇建材櫥櫃時,可先試聞氣味,若氣味刺鼻則建議不要購買。也可選甲醛多已揮發完全的中古家具,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避免毒害。第三名:喜歡吃加工紅肉洪永祥醫師提到,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而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很可能對人類致癌),該署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量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都有劑量效應關係,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會增加18%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解釋,國人過去1天紅肉攝取量超過100公克者就高達24.3%。進一步分年齡看,有36.8%的13歲至15歲的青少年每日紅肉攝取超過100公克!洪永祥醫師建議,日常最好遠離加工肉品及少吃紅肉(豬、羊、牛),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攝取同時多吃天然蔬果。第二名:久坐洪永祥醫師解釋,所謂的久坐,是指睡覺除外每天坐著或躺著6個小時及以上,「久坐不動」是非常確定致癌危險因子。許多研究表明,久坐的生活方式與增加罹患各種癌症風險相關。2022年,知名期刊《歐洲流行病雜誌》刊登了一篇綜述論文,研究人員納入了來自 77 項原始研究超过 200,000 個癌症病例。研究發現,久坐行為會增加罹患六種癌症的風險,乳腺癌發病率增加8%、結腸癌增加25%、前列腺癌增加8%、直腸癌增加7%、子宮內膜癌增加29%和卵巢癌增加29%。另外,久坐行為還能導致癌症患者生存率下降,其中結直腸癌患者確診後的久坐行為增加其特異性死亡風險61%。洪永祥醫師建議,民眾買個會升降的辦公桌儘量站著辦公腿酸再坐,減少坐沙發看電視時間且每坐三十分鐘起來伸展與活動。第一名:吃太甜太鹹洪永祥醫師提到,先前美國研究人員給小鼠餵食含糖很高的加工食品,結果發現,小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增高,且增加癌細胞存在擴散到肺部的潛在風險。另一項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的研究也顯示,每週喝3杯以上、每杯約355毫升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說癌細胞喜歡吃糖,事實是在食用過度的碳水化合物(例:高GI值的食物或精製糖)時,會使得血糖快速飆升而導致的體內的一連串作用而有促癌風險。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最近發表報告,指出胃癌與攝取高鹽食物關係密切。英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如果每天吃高鹽分、醃漬類、醬菜等食物加上本身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增加胃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不要養壞你的味蕾,從小養成品嚐天然食物的天然美味,減少高鈉與高GI精緻糖的攝取 。
比早餐店大冰奶還猛!網傳超商「炸屎特調」 營養師認證:有效
身為台灣人,都知道排便不順暢的時候,來上兩杯早餐店的大冰奶,往往就可以有效緩解惱人的便秘問題。不過近日網路瘋傳取材自便利超商的「炸馬桶特調」,號稱更強更猛更解便,只要拿全家便利商店的綠拿鐵及無糖優酪乳2種飲品加在一起,喝上半杯就「超有感」!不過為何這兩種飲品加在一起會這麼有效?營養師嫚嫚在《今健康》發文指出,原來飲品中的「這2樣成分」是有效的關鍵!營養師嫚嫚指出,此款「炸馬桶特調」效果之所以如此超卓,在於飲品的「膳食纖維」相當高。該綠拿鐵的主成分不論是助糞便黏滑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或是架構糞便體積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都十分充足。無糖優酪乳則有益生菌,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而且現代人缺乏乳製品攝取,因此也常見有乳糖不耐症,在可接受範圍的刺激腸道。兩者加在一起,自然對於排便非常有幫助。而若是原本的綠拿鐵本身就含有乳製品,再加上優酪乳,相關效果自然再增加。如果買不到上述的2種飲品,有沒有其他方案可以替代呢?嫚嫚營養師表示,綠拿鐵這類飲品本身就很有營養價值,原則上會建議留意蔬果比例,只要蔬菜比水果多即可。拿鐵原意就是「牛奶、乳製品」的意思,因此買不到的民眾可以自行調配,改買其他的綠拿鐵搭配牛奶、優格、優酪乳等乳製品,也能有差不多的效果。另一方面,有不少網友表示炸馬桶特調的味道,其實沒那麼容易下嚥。對此,嫚嫚營養師則建議可以酌量加進約1到2匙蜂蜜,可以改善味道,也同樣有助於潤腸、排便。不過營養師提醒,蜂蜜再天然也是糖,喝多一樣會對血糖、體重造成影響,因此需酌量使用。至於要喝到什麼程度?營養師嫚嫚指出,促進排便的重點在於健康排便,若是嘗試過後發現自己一直腹瀉,或是一天腹瀉超過2次,就得留意逐步增量或暫停,並且多補充水分,以免因腹瀉而脫水,造成其他健康危害。炸馬桶特調雖然有助排便,不過也有許多人不適合喝,需要酌量或是避免。嫚嫚營養師指出,像是腸胃容易脹氣、有腸躁症等腸道狀態不佳的人,或是平常就較少吃蔬果攝取膳食纖維、初期嘗試的人,就得酌量飲用,確認沒有太強不良反應後逐步增加,以免一下急遽增加腸道負擔。此外,由於綠拿鐵的成分往往鉀離子含量高,部分限鉀的洗腎、透析、腎臟病友也需特別注意。如需飲用,建議先和醫師、營養師等討論。也由於每家飲品品牌的綠拿鐵製作方式不同,部分可能會以生菜進行製作,癌症、幼童、年長者等免疫不佳者需要多留意,為避免風險,建議不喝為佳。還有些人表示,嘗試過「特調」之後,似乎對自己的腸胃「不是特別有用」。對此嫚嫚營養師指出,問題有可能是出在其他地方。嫚嫚營養師指出,飲食攝取是影響排便的重要因素之一,要素包括了水溶性膳食纖維、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油脂、水分等。如果攝取飲食中缺乏水、水溶性膳食纖維、油脂,就可能影響糞便於腸道「滑行」。而缺乏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難以架構,形狀就常見鬆散。有吃蔬果、喝綠拿鐵但便祕,飲食上可檢視是否較少喝水、油脂攝取不足。膳食纖維等營養也建議以原型食物攝取為佳。此外,排便不能單靠飲食,日常習慣中若久坐不動、缺乏運動,腸道也會容易怠慢、蠕動速度放緩。反之,久沒動但突然進行強度稍高的運動時,就可能出現大量排便的情況。如果平常生活中壓力較大,也可能影響自律神經,進而引起便祕;腸道狀態、腸道疾病、懷孕等也會有所影響。因此,飲食若沒問題,也建議從生活型態、壓力狀況、身體狀態進行觀察,必要時進行檢查。
不是長輩才缺!9成國人鈣攝取不足 牛奶隨身瓶輕鬆補足營養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國人日常鈣質攝取量不足,為讓民眾隨時隨地都能方便補鈣,有廠商推出不需冷藏的全脂牛奶隨身瓶,每瓶250毫升相當於一份足量乳品,可補充313毫克高鈣、8.8公克的蛋白質,輕鬆補足營養,讓上班族、學生族早上匆忙之餘也能攝取鈣質。根據衛福部民國95年至98年期間針對成人,以及民國99年至101年期間,針對兒童及青少年進行「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近100%兒童及青少年、8成以上成人鈣質攝取不足。建議不論是兒童、青少年或是成人,從飲食中補充鈣質之餘,也應該適度進行戶外運動,曬點太陽以補充維生素D。人體骨骼強度約在30歲達到頂峰,之後骨量逐年減少,流失速度加快,如果營養不足又缺少運動,長期下來就要當心「骨鬆危機」。營養師鄭秀卿提醒這上班族、輕熟女最要注意鈣質流失問題,因為上班族待在室內久坐不動,每天日照少於10分鐘,加上餐餐外食,鈣質攝取不足。根據骨質疏鬆症學會研究指出,人體骨質30歲後每年約以0.5~1%的速度流失,40歲骨質流失率增加2倍,50歲則為3倍甚至更多;相較男性而言,女性歷經懷孕、生產、哺乳等過程,賀爾蒙發生變化更容易導致骨質如溜滑梯般的快速流失。除了多喝牛奶,深綠色及深黑色的蔬菜,鈣含量也不輸牛奶,菠菜、地瓜葉、紫菜、木耳、黑芝麻等,都是含鈣量榜上有名的食物。另外,也建議日照搭配適量負重運動,每天15分鐘日照可以促進人體維他命D合成,提升腸胃道對鈣的吸收率;適量的負重如重訓、啞鈴、慢跑等運動可以刺激骨質生成,同時預防肌肉流失,一舉兩得。
減短壽命「5大因素」曝光! 醫示警:第3名害每年200萬人死亡
藝人山豬(陳俊甫)15日驚傳離世,享年38歲,家屬證實山豬感冒未癒,經醫師診斷為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令親友、演藝圈好友、粉絲都悲痛不已。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感嘆,記得曾在錄影時跟山豬有過數面之緣,得知他英年早逝讓人不勝唏噓。而洪永祥指出,據歷年來各國研究文獻歸納出的「短命5大因素」中,包括失眠、孤單、久坐、抽菸、肥胖。洪永祥近日在「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指出,根據內政部公布,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9.84歲,其中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而會讓人減短壽命的5大因素排行榜中包括:短命因素第5名:失眠曾有調查指出,台灣約有200萬人有失眠的習慣。美國亞利桑納大學收集1項長達4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發現,長期失眠達6年以上者,死亡風險增加58%,睡眠不足也會引起體內慢性發炎,長期下來會提高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人員指出,失眠除了與死亡率有關,也和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癌症、老年失智症、憂鬱症等都有關係。但據《美國醫學會雜誌》( JAMA)發表的報告指出,睡7小時的東亞人,其死亡率是最低。研究報告指出,在男性而言,若睡8個小時,死亡率會增9%;睡9個小時則會增加18%;至於睡10個小時,則會大增43%。而在女性而言,睡眠時間比7小時更多或更少,死亡率都會增加。此外,研究亦指出,若在睡眠7小時的情形下,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其他原因所導致的死亡風險都會降至最低。短命因素第4名:孤單孤獨其實不只影響到心理層面,未來也可能提升死亡風險。國外研究表示,孤獨的心理狀態會使一個人的死亡風險增加26%。而長期孤獨會削弱人的免疫系統,導致孤獨者更容易過早死亡,且可能性高出32%。此外,孤獨引起的死亡率提高,主要與缺乏健康的生活習慣、社會資源、心理壓力、社會監督等4主因有關。短命因素第3名:久坐久坐非常傷害你的壽命,WHO曾發布一份報告指出:「久坐不動會引發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各種疾病,甚至全球每年有200萬人是因此死亡。」觀察全球20個國家的平均久坐時間,其中以日本7個小時為世界最久,全球的平均時間則為5個小時。換言之,日本是全世界「久坐時間最長」的國家。而根據此份資料,台灣為久坐第3名國家澳洲雪梨大學的研究顯示,比起一天坐著的時間不滿4個小時的人,久坐8至11個小時的人,死亡風險增加了15%。久坐11個小時以上的人,死亡風險甚至高達40%。同研究也指出,「一直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平均每個小時會減少22分鐘的壽命。」久坐30分鐘,身體的血流速度會下降70%,也就是血液變「濃稠」,造成血管容易阻塞,形成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提高心肌梗塞、狹心症、腦中風的風險。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2.5倍,癌症風險增加21%。而這些「久坐不動」帶來的健康危害,就算靠運動習慣也無法消弭,久坐不動導致運動無法發揮健康功效,是相當棘手的事。短命因素第2名:抽菸抽菸導致是壽命減短、提早死亡是最為大家所廣泛接受的,研究發現,每天抽1根煙,人的一生會縮短13.8分鐘;假如每天都抽1包(20根),一生就會縮短10年的壽命。這項研究根據一般人的平均壽命,減掉各種癮君子的平均壽命,推算出各種癮症對壽命的影響。且抽菸不只危害自己的生命,二手菸三手菸更是危害家人與朋友。近年來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幾乎都和吸菸有關,且吸菸者罹患肺阻塞的風險較非吸菸者高出6.3倍,未吸菸的成年人每周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下超過10小時,有1.42倍的肺阻塞死亡風險。短命因素第1名:肥胖有研究指出,肥胖5年會讓死亡風險加倍;肥胖長達15年的人,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定義,18歲以上成人身體質量指數(BMI) ≧24為「過重」,BMI≧27則為「肥胖」,台灣成年人口肥胖盛行率高達22.5%,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有肥胖症。肥胖是多種疾病的根源,但很多民眾沒有認知到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長期以來國人十大死因中,高達8項都和肥胖有關,包括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洪醫師提醒,據美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擁有8種良好習慣的人,平均壽命較長,包括積極鍛鍊身體、沒有鴉片類藥物成癮、不吸菸、控制壓力、良好飲食、不酗酒、保持良好的睡眠、擁有積極社交關係,擁有這8項習慣的人壽命比其他人更長。
肥胖易便秘,不是因為宿便引起,而是這9個壞習慣!
肥胖者普遍多有便秘的問題,但肥胖並不是因為宿便增加重量的關係,而是其背後所隱含的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因素;肥胖者平時多愛吃油炸、不喜歡吃含有豐富纖維質的蔬菜、水果及全穀類食物。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廖朝聖表示,若又加上平時大多不喜歡運動,這些因素造成了肥胖之後,肥胖者又因為肥胖更不愛動,結果因為腹腔脂肪多,不慬代謝變慢,腸胃活動也會受到影響,有些人則因為便秘脹氣,晚上腰圍會比早上大個1吋~2吋,看起來又更胖,於是在肥胖與便秘之間陷入了惡性循環。而便秘者有哪些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呢?1.沒有養成定時排便習慣一般來說,1天有3次排便,或是3天排1次便都算正常的範圍,但如果能養成天天排便的習慣是更好的,可以減少宿便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降低糞便水分被吸乾的機會,便秘也就比較不會發生。跟所有的習慣一樣,每天排便的習慣是可以訓練養成的,習慣一旦養成後,大腦便會固定在那時候發出訊息,啟動體內機制準備排便,而每天早上起床時,是大腸反射活躍的時候,不妨在這個時候能去廁所蹲個幾分鐘,順勢養成每天排便的好習慣。2.平時常憋忍上廁所這種情形最常發生在女性朋友身上,如果長期有意識控制排便,會導致排便反射減弱或喪失,結果想排便的時候,反而排不出來,還有不少人上廁所時,總是愛帶著一本書或報紙一邊如廁一邊看,不專心大便的結果,大腦容易忽視正常的便意,該解便的時候不解,結果糞便在腸道中存久了,水分會被愈吸愈乾,造成糞便更乾、更排不出,形成便秘的惡性循環。3.水喝太少水分可以刺激腸胃道蠕動增加便意,同時可使糞便吸水變軟,避免太乾排不出來,不少人便秘的原因追根究柢起來只是因為水喝的不夠。但現代人不愛喝水、愛喝飲料,尤其天氣冷時,活動量降低,汗水出的少,水就喝得更少,便秘也就跟著來了,很多人以為喝飲料就是在補充水分,事實上,這是兩回事,飲料再怎麼喝,還是不如一杯白開,還是喝開水最好,最可以幫助改善便秘。4.生活步調緊張、工作壓力大人體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沒有適當的抒發,長期下來易導致自律神經紊亂,同時排便中樞亦會受到抑制,進而影響到腸胃蠕動,便秘的問題也就跟著山現。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職場工作壓力大,平日又缺乏調節抒發,像是受到壓力的彈簧,長期下來,即便壓力拿開了,彈簧也疲乏恢復不了原來的樣子,不少人因而鬧腸胃問題,最常見的就是便秘,適時抒壓有其必要,才能避免身體問題的產生。5.飲食少蔬果、喜歡西式飲食食物中的纖維素對腸胃的消化及吸收非常重要,纖維素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促進腸胃蠕動,同時提供益生菌很好的滋養環境,值得一提的是,纖維素還能增加糞便的分量,並刺激大腸的蠕動,更有吸水、膨漲及潤滑大腸的效果,糞便因而變得柔軟濕潤,有助於順利排出。但現代人飲食過於精緻少渣,所吃的食物當中缺乏這些對腸胃道消化吸收扮演重要角色的纖維素,不僅如此,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包括炸雞、漢堡及薯條等,這些食物當中肉的比例高,蔬菜的比例相當的低,使得民眾纖維素攝取偏低的情形更加雪上加霜。 6.久坐不動、少運動運動對於促進腸胃蠕動是絕對有幫助的,因為運動能加強腹肌收縮力,促進胃腸蠕動及增加排便動力,但現代人一上班就在辦公室坐上好幾小時不動,下班後又累累的,假日又想補眠休息,壓根就懶得運動,長期下來的結果,導致流向腸道的血液循環減少,腸道蠕動力道就會減弱、變慢,糞便在腸道中待久了,糞便中的水分就會被愈吸愈乾,結果糞便就會更為乾燥、更排不出來,便秘問題就愈嚴重。建議在辦公室時,最好能一定時間就站起來走一走、動一動,在消除疲勞的同時,也能讓便秘的問題減到較低,而運動亦可遵循﹁3、3、3﹂原則,即1天運動30分鐘、運動時心跳超過130下及1星期運動超過3天以上,則可保持便便順暢。7.減肥藥的使用減肥的人會便秘,主要與其減肥藥物的使用有關,多數的減肥藥主要都是為了要促進腸胃蠕動、、腹瀉及降脂肪來達到減肥的目的,但有些藥物能減輕體重、防止體重的增加,但其亦會影響腸胃道,引起脹氣及消化不良,另有些年輕女性,為了減肥節食,飲食已經不均衡、纖維素攝取不足,這些因素已不利腸胃道之外,還長期服用所謂的排毒養顏減肥藥物,有些藥物來路不明,其不良結果之一就是嚴重地損害胃腸功能,使得便秘的問題更為嚴重。8.長期喝酒長期嗜酒會使得胃及腸道運輸減慢,進而影響到糞便的排出,而紅酒中因含有單寧,亦會引起便秘,喝酒淺酌即可,千萬不要過量。9.長期依賴使用刺激型瀉劑有便秘困擾的民眾第一時間大多不會先行就醫,而是到藥妝店買瀉藥,也有民眾以為每天都必須要排便才是正常的錯誤觀念,以致濫用瀉劑,久用習慣後,不用藥反而無法排便,所用的瀉劑劑量也愈用越多、愈用愈偏向刺激型,例如番瀉葉成份等。瀉劑會刺激腸道神經叢、增加腸道蠕動,進而將糞便排出體外,但長期使用會影響腸道蠕動,反而造成更嚴重的便秘,一般建議使用一週後無效,就應停藥並立即到醫院就醫,另有不少人便秘也會使用甘油球,其可以潤滑腸道及軟化糞便,有助於糞便的排出,但很多人會誤以為甘油球安全且立即見效,因而過度使用、甚至到了依賴的程度,甘油球的過度使用亦會影響腸道蠕動,使得便秘的問題更加嚴重。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運動減少患阿茲海默風險 醫師推薦「這個」運動時長
隨著人口老齡化,失智症率攀升,尋找有效緩解現狀的措施成為當務之急。據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海馬體萎縮速度一般人的「2.5倍」,中年運動不足的人患認知功能障礙風險增加「1.92倍」。研究表明,「70分鐘低強度」或「35分鐘高強度」的運動,有助於減少健康老年人患失智症的風險,更能「增進心血管健康、提升海馬迴血液容量和改善記憶力」。吳易澄醫師在其粉專表示,研究發現當身體活動不足以維持良好健康時,代謝問題會出現,增加患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導致高血壓會損壞供應大腦的血管,進而小血管病變並損害認知功能。定期步行或慢跑的運動不僅能增進心血管健康、提升海馬迴血液容量和記憶。研究顯示,55至80歲的久坐老年人每週步行三次一年後,不僅海馬迴體積增加2%,更提升了記憶力,參與阻力訓練或太極運動的老年人在認知方面也有改善,腦部區域的神經變化增強腦灌注、減少發炎和清除斑塊。醫師提醒,運動的原則包括頻率盡可能頻繁、強度中等至高強度,中強度有氧運動建議70分鐘至140分鐘,如步行、游泳、騎自行車、徒步旅行等,高強度阻力訓練可以35分鐘至75分鐘,如自身體重、彈力帶、重量訓練等,醫師也推薦多種元素組合的訓練以及太極或瑜伽。運動的種類及時長,可根據個人能力和生活方式進行個人化調整,盡量保持運動習慣即可。
女性下體出水好驚嚇 追查後竟是血液循環不良
43歲上班族女性患有子宮肌瘤病史,平日早上喝蔬果汁當早餐,近半年在月經結束後發現陰道不定時會流出清澈如水的不明液體,且量多到會弄溼底褲,雖然無色無味,經期後還是需要鋪墊衛生棉,下體長期悶熱反而導致泌尿道以及陰部搔癢,經檢查察覺是陰道炎,治療後搔癢症狀隨即改善,但是陰道出水問題依舊。隨即前往中醫診所求診,經診斷此下體出水與患者骨盆腔循環差有關,患者經由兩個月的針灸與中藥調理,陰道出水的症狀已經消失。久坐不動代謝差 血糖長期偏高婦科抵抗力差周宗翰中醫師表示,此患者長期久坐辦公室,又屬於肥胖代謝不佳患者,平時血糖也偏高控制不佳,以上因素容易導致骨盆腔循環不佳,婦科的抵抗力變差造成陰道感染,加上外陰部處於高溫濕熱的環境,容易合併感染引起陰道發炎與水樣白帶的產生。健康女性的白帶是一種微酸性的黏稠物,一般量不多,顏色呈乳白色、雞蛋清樣,稍有腥味,有溼潤陰道、排洩廢物、抑制病原菌生長的作用。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當女性患上婦科炎症等疾病後,白帶就會發生變化,特別是出現水樣白帶、白帶中有血,要引起警惕。陰道出水又稱為水樣白帶,很多原因包含陰道炎、子宮頸炎、子宮肌瘤等很多婦科疾病都有可能有這症狀,但如果水樣白帶較多,並且持續了很長時間,建議先諮詢專科婦產科醫師的檢查以排除子宮頸癌與子宮內膜癌或輸卵管癌的風險。多數蔬果屬性偏寒 長期喝易形成虛冷體質前述患者每天有喝蔬果汁的習慣,容易導致中醫所謂的脾虛濕盛體質,身體水分代謝調節出現問題,加上患者缺少運動長期久坐,本身也忽略血糖偏高的問題,容易導致盆腔血液循環不佳,因此水樣白帶增多,是血液循環不良的預兆。水樣白帶也可能與子宮肌瘤與內分泌失調有關係,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生活習慣,醫師建議降低喝蔬果汁的頻率,或在喝的時候多加薑黃粉,肉桂粉,生薑末之後,陰道出水的頻率稍微降低。以中醫觀點來說,絕大多數蔬菜和水果的屬性偏寒,長期喝容易形成虛冷體質,身體新陳代謝速度減慢,周宗翰中醫師說明,除了適量加入溫熱性中藥材來平衡蔬果的寒涼屬性之外,飲用蔬果汁前,也要注意蔬菜和水果的使用量,尤其是含糖量較高的水果,每天應控制在2份以內,過多容易造成血糖上升和肥胖。而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建議為2:1;若蔬菜和水果比例是3:1,菜味較明顯,煮過後的味道較佳。周宗翰中醫師也提醒,蔬果汁打完後不適合久放,要立刻喝,以免蔬果汁氧化變質。建議在陽氣盛的早上或中午飲用,晚上喝易頻尿、恐影響睡眠。患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是平時白帶清澈如水的女性朋友,更需要嚴格執行。平時最好避開生菜、瓜果類、柑橘類、涼茶等寒性食物。也要減少甜食的攝取,平時養成運動的習慣,多做骨盆運動可以幫助改善子宮血液循環,減少分泌物過多的症狀。
本周3大幸運星出爐!牡羊陷入閃戀 「這星座」工作運旺、桃花朵朵開
本周3大幸運星出爐!星座專家Amanda指出,2月17日至2月23日間,第一名是牡羊座的朋友,最近不僅將受到主管的賞識,還有機會閃電陷入戀情,第二名天秤座,所謂的成長,按兵不動等待最佳時機,也是一種「作為」,在戀人互動上,內心的契合度將更加緊密。第三名則是雙魚座,將在職場上贏得稱讚,也得到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而單身的雙魚會有桃花朵朵開的喜悅,感受到愛慕者的實際追求。《牡羊座》辦公室裡面要小心人多嘴雜的問題,最近受到主管的賞識,讓不少人感到眼紅,而心直口快的牡羊,時常有些情緒性的言論,很可能自己說完就忘記了,若被有心人士記下來,很容易成為日後抹黑的武器。閃電陷入戀情,或是交往了一段時間的戀人,因故吵得不可開交而閃電分手的劇碼,都可能上演。讓身旁的朋友感嘆名字都還沒記熟,怎麼就換了對象。聚會邀約不斷的日子固然開心,花錢也是如流水,可以稍做選擇,不見得每一個活動都參加,反而增加了些許神秘感。要留意體重迅速增加的問題。幸運物:珍珠幸運色:湖水綠《金牛座》遇到倚老賣老的同事,不要直接與對方槓上,畢竟在相關領域待得夠久,多少會累積了不少人脈,直接發生衝突對於金牛較為不利。不如拉開距離減少互動的機會,惡人自有惡人磨,無需金牛來伸張正義。剛結識的戀人,需要克服來自於親友的壓力,例如不贊同的意見,或是對於對方有較多的批評,都是需要金牛努力去化解的議題。手頭較為寬裕的時刻,購買觀望已久的物品,也是慰勞自己的一種方式。健康方面需要留意視力的保健。幸運物:沈香手串幸運色:銀白色《雙子座》同事若出現言語中說話帶刺的情況,不需要隨之起舞,只要不給予任何回應,尷尬的就是同事了。另一方面,也要多留心公司政策上的風聲,才能夠做出及時的反應。無意間知悉伴侶隱藏已久的秘密,受到不小的衝擊,需要好好的調適心情來面對。長期的財務投資,仍要適度地關心整體的狀況,掌握好大方向,才能夠確保日後的獲利。久坐不動加上過度精緻的飲食習慣,小心健康拉警報。幸運物:硃砂 幸運色:黃色《巨蟹座》工作上出現小小的狀況,除了向密友抱怨訴苦之外,不妨將之視為「類期中考」,看看自己工作經驗的累積,是否能夠迅速解決問題,還是仍有需要加強之處。與戀人的感情穩定,但是並不急著要走入婚姻的殿堂,倒是身邊的朋友比巨蟹還著急,時不時地探尋,讓巨蟹感到些許煩躁。長期投資的獲利,剛好可以更換家中大型傢俱,還有小小的盈餘可以存下來。健康方面需要留意手腕的保健。幸運物:開運竹幸運色:灰色《獅子座》職場上出現意料之外的變動,在錯愕之餘,不被信任的感覺,更讓獅子感到傷心。嚴重的話,還會造成氣餒想放棄的情況,當務之急需要盡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及思緒,找到互動的方式。利用假期安排一場輕旅行,可以大大增進戀人之間的情誼。想要告白的獅子,則要先打聽好對方近期是否做好戀愛的準備,可以增加告白成功的機率。享受財進財出的爽快感受,雖然並沒有多少結餘,也體會到過路財神的幸福感。健康方面需要留意飲酒過量所造成的問題。幸運物:粉晶幸運色:橘色《處女座》工作突然之間累積如山,讓處女座忍不住在心中想,要是財富來的如此猛烈該有多好。在下班前,或是每天開始工作之前,先規劃好每日做事的先後順序,有助於更有效率的使用時間。伴侶之間偶爾鬥鬥嘴可以當作一種情趣,但若過於犀利而傷到對方的心,就會影響感情了。有進修的打算而產生了額外的開銷,在其他面向就要稍微控制一下花費。長期熬夜容易造成落髮的情況,一定要多注意。幸運物:黃水晶幸運色:紅色《天秤座》規劃年度工作目標時,不要忘記檢視目前手中能夠掌握及運用的資源,包括人脈資源,有利於做出更妥適的計畫。所謂的成長,不一定是衝衝衝,有時候按兵不動等待最佳時機,也是一種「作為」。戀人互動上,能夠有契機說出彼此的內心話,讓兩人除了表面上的和諧之外,內心的契合度也更加緊密。單身的天秤享受當下不用顧及另一半,可以全力衝刺事業的時光,並不急著要尋找下一段戀情。獲知許多投資的訊息,有時候適合A的投資,不一定適合B,因此需要好好的篩選,找出最適合自己個性之標的。健康方面需要留意呼吸道的保健。幸運物:巧克力幸運色:咖啡色《天蠍座》陷入工作與家庭兩頭燒的情況,在公司受到重用,需要監督及處理的業務眾多,而家庭方面也出現臨時的突發狀況,有賴天蠍親自處理,因此時間的調配就顯得非常重要。另一半因為工作需要出差,或是到外地一段時間,還好透過各種通訊軟體的幫忙,不至於影響兩人的感情。對於金錢產生了莫名的危機感,再一次打算認真努力多存下幾桶金。若出現不明原因的低燒或是過敏情況,最好盡快就醫確認原因。幸運物:黑碧璽水晶幸運色:粉紅色《射手座》遇到與同事們一起合作,甚至是跨部門的合作方案時,能夠事先做好明確的分工,可以減少日後勞逸不均,或是刻意邀功的情況出現。桃花運旺盛,身邊出現頻頻示好的對象,讓射手們樂在其中。已經有對象的射手,可能興起了要不要更換伴侶的念頭。財務的危機日趨嚴峻,需要直接面對處理,不可以在忽視已經出現的狀況,甚至打著舒壓的名義,繼續任意消費。健康方面需要留意刀傷或燙傷的情況。幸運物:蝴蝶造型飾品幸運色:紫色《摩羯座》不適合或是內心抗拒的工作,如有神助的出現轉機,已沒有想到的方式,結束前一份工作項目,並且順利銜接到更適合的業務內容。單身的摩羯在聚會的場合中,自然放鬆的態度,吸引了愛慕者的眼光,至於是否要進一步發展,可以從彼此是否聊得來、有沒有接近的興趣嗜好等方面來判斷。短期投資有著令人開心的收穫,展時緩解了前一段時間的財務壓力。睡眠不足的問題,成為近日的困擾。幸運物:白水晶幸運色:藍色《水瓶座》當工作遇到瓶頸時,很幸運的遇到貴人相助,不僅順利解決問題,還能夠讓水瓶收到花錢也買不到的可貴經驗。另一方面有機會在後輩需要時,給予適當的協助,成為他人的貴人,多一些善的循環,累積更多的好人緣。身邊親友一股腦熱情的要替水瓶介紹適合的結婚對象,卻根本不清楚水瓶的條件為何,造成了嚴重的困擾。到了止損點的投資,該理性判斷是否要勇敢的斷捨離。健康方面需要留意泌尿道的保健。幸運物:紅茶幸運色:白色《雙魚座》能夠更仔細的處理工作上的業務,並且細心注意到同事們的情緒反應,讓雙魚在職場上贏得大家的稱讚,也得到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勇敢的跨出舒適圈,嘗試新的挑戰,將會發現更有趣的領域,肯定自己的同事,也有很實際的薪資回報。單身的雙魚感受到桃花朵朵開的喜悅,出門前稍作打扮,就可以收穫很多讚美,以及愛慕者的實際追求。已經有對象的雙魚,開始討論關於結婚或是懷孕的計畫。海外投資的宣傳固然吸引人,但若對於該產業不是非常熟悉,最好謹慎為之。健康方面需要留意控制含糖飲料的攝取。幸運物:雞蛋糕幸運色:綠色
避免變懶豬豬!過年「NG行為」一次看 憋尿、久坐都母湯
這周五(9日)將迎來農曆過年,許多人已準備好窩在家度過春節假期,不過泌尿科醫師陳鈺昕就提醒,放假還是要注意5件事項,務必避開「懶豬豬行為」,否則恐會讓假期變成與廁所的大亂鬥。陳鈺欣在臉書粉專「石•攝•性•也 泌尿科 陳鈺昕醫師」發文表示,春節將至大家都迫不及待要開始Chill一下,「但小心!一不小心就可能讓假期變成與廁所的大亂鬥!」同時他也呼籲要避開5個變成「懶豬豬」的行為。春節何必尿科系統有關的NG行為。(圖/翻攝臉書/石•攝•性•也 泌尿科 陳鈺昕醫師)1. 久坐打麻將陳鈺昕說,久坐不動可是雙刃劍,除了會感到腰痠背痛外,對泌尿系統也是一大考驗,因此偶爾站起來晃晃腿,補充水分與尿尿相當重要。2. 躺在被窩不想尿尿在被窩裡滑手機根本不想起床,但憋尿是真的禍害;你是在家過年,不是在參加「最強憋尿大賽」,被窩好舒服是真的,但別讓尿意變成威脅你的幸福時光。3. 長途返鄉狂喝茶和咖啡長途返鄉大家都想保持清醒,但陳鈺昕警告,「小心泌尿系統的八國聯軍:咖啡和茶還有各種含咖啡因的飲品」,狂飲咖啡茶等於是在泌尿系統為自己設置時間炸彈,遇到塞車或是找不到休息站,一不小心就讓你的尿道變成滑水道。4. 飲食不用節制大魚大肉都來春節當然要好好大快朵頤,但是節制一下也是必要的。飲食不節制可能會讓你的胃變成魚市場,你的腸道變成了肉類加工廠,短時間內處理海量大魚大肉可不是身體能應付的,要是又沒有攝取足夠的飲水量,高油高脂、高鹹很容易引起結石困擾。5. 日夜顛倒日夜顛倒可能讓你成為健康的「逆時針」和「反向指標」,這樣子可是不受身體歡迎的。別忘了春節是要好好休息、犒勞一整年的辛勤,而不是在參加夜店派對。最後陳鈺昕提醒,春節放鬆的同時別忘了注意自己的身體,必須攝取足夠水分、不憋尿、飲食結構控制好,才能迎接健康又快樂的春節。
椎間盤突出導致大小腿痠麻! 接受「這1治療」快速又安全
一名50歲男性,最近3個月開始下背痛,加上左邊下肢痠麻,吃了止痛藥跟復健幾個月後,症狀仍然沒有改善,而且痠麻的下肢造成行走不便,有許多次都差點跌倒。經過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是第四、第五節腰椎的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左側神經。椎間盤突出 這些人是高風險族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宇聖指出,椎間盤突出是脊椎神經系統很常見的疾病。每10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會在一生中遭遇椎間盤突出,最常在30~50歲的族群中發生。有家族病史、吸菸、體重過重、習慣久坐、和進行粗重活動的人是發生椎間盤突出的高風險族群。而椎間盤突出時,容易壓迫到周邊的脊隨與脊隨所分出的神經根,造成下肢的痠麻,這就是大家所俗稱的「坐骨神經痛」。神經壓迫嚴重時,也可能會造成下肢無力以及大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是如此,應該要儘速就醫。藥物治療及復健為主 把握6個月治療黃金時機 陳宇聖表示,由於90%的椎間盤突出症狀會在3到6個月內消退,目前的第一線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及復健。當症狀在進行第一線治療效果不佳,或是症狀難以忍受,就會考慮進行介入治療。統計發現,跟6個月內介入治療的人比起來,拖延超過6個月才進行介入治療的人麻痛症狀的進步會比較少,所以病患應當密切的關注及追蹤。治療選擇一次看 依突出的位置決定介入治療的常見選擇目前有脊椎硬膜外注射、微創內視鏡手術。陳宇聖說明,脊椎硬膜注射是局部麻醉的處置,在旁側型椎間盤突出可以迅速改善症狀,不會切除任何壓迫組織,所以風險相對於手術也較小。內視鏡手術適用在中央型及旁側型的椎間盤突出,雖然要全身麻醉,但是可以切除壓迫神經的組織。調整生活 避免椎間盤突出復發 陳宇聖提醒,由於椎間盤突出的成因和病患的生活型態高度相關,醫學統計在8年之內復發率仍約有10%。要避免復發除了減少吸菸之外,在進行劇烈運動或是負重時最好穿著護腰。此外,也須調整站與坐姿,避免久坐不動,從事運動改善脊椎周邊的核心肌力。
蕭言中離世…吳淡如悼「你的倔強我知道」 醫曝大腸癌危險因子:這點上班族全中
「台灣漫畫四大才子」之一的蕭言中,抗癌4年不敵4期大腸癌在今(18日)病逝,享年58歲,消息震撼藝文界,作家吳淡如也發文悼念:「我的朋友蕭言中,安息!」此外,大腸癌為國內10大癌症中發病數第2高疾病,就有醫師提醒大腸癌的各個危險因子。吳淡如在臉書曬出黑底白字圖卡,緬懷這位在2019年確診大腸癌4期,但一直樂觀與堅持抗癌的藝文巨匠兼好友,「人生不相見,一聽到消息,已經隔世。多年來偶有交集,但一直相忘於江湖;你的倔強我知道,所以病中也未探望。我的朋友蕭言中,安息」!(圖/翻攝自吳淡如臉書)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謝文斌表示,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痛感,且臨床有明顯症狀病人多已進入中晚期,治療複雜又困難。主要常見症狀為糞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如一下腹瀉一下便秘、大便變細小、經常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排便不乾淨的「裡急後重」。聯醫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則表示,有肥胖、抽菸、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家族史,以及導致腸道蠕動變慢,進而增加腸道發炎機會的「久坐不動」,都是大腸癌危險因子。生活中應避免油炸燒烤,減少食用紅肉與加工肉品,多補充蔬果及膳食纖維,同時也要抽空活動與到戶外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蕭奕宗指出,不論有無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家族史,建議40歲以上每年做糞便潛血篩檢,並養成良好排便習慣,與每週3天、每次30分鐘以上、平均心跳達每分鐘130下以上的規律運動,以及不要忘了適時紓解壓力。
代謝差、宛如人體除濕機! 女星靠三寶消「水腫型肥胖」
44歲女星何嘉文嘗試過多種減肥方式,卻發現體重數字下降只是治標不治本。她近期請中醫師吳明倉醫師診斷,發現自己屬於「脾虛濕阻型」體質,體內濕氣重又偏虛寒,水分代謝差,宛如人體除濕機!醫師建議從食衣住行開始改善,何嘉文因此隨時準備圍巾、保溫杯、暖暖包進棚錄影,笑稱「老妹三寶」有助養成健康好身材,進一步調理後健康瘦下8公斤!何嘉文過去忽胖忽瘦的身材曾引起討論話題,更曾因使用錯誤的減肥手段,導致身體出狀況,158公分的她變成65公斤。她坦言自己為了維持身材嘗試過百百種方式,但最後發現都是治標不治本。直到這次看中醫,何嘉文了解到自己的體質偏虛寒冷,水分代謝相當不好,容易有腸胃悶脹、四肢水腫等症狀,再加上台灣是海島國家,身體幾乎處於濕濕重重黏黏的狀態。她分享以前以為減重只要少吃多動就好,接觸中醫後完全顛覆以往對於減重的認知,找出肥胖源頭,可深入淺出的了解自身健康狀態及調理重點。每周固定回診並搭配使用APP管理體重,隨時記錄飲食,慢慢養成了許多好習慣。台灣成人過重或肥胖率高達47.9%世界衛生組織(WHO)早於1997年將肥胖視為一種慢性疾病,在全球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議題,台灣也不例外。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估計全球有8億人有肥胖症,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成人過重或肥胖率高達47.9%,相當於每2位成人就有1人過重。肥胖不僅對於外觀、身體與心理健康都有影響。我國十大死因中,就有8項與肥胖有關,包含: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此外,常見的慢性疾病中,多項也與肥胖密切相關,如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癌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胃食道逆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科學中醫「五型體質」瘦身攻略 根據調查,後疫情時代國人進行漢方保健的就診人數明顯增加,其中超過7成民眾著重在長期調理。中醫師林朝暉表示,自2020-2023年期間,中醫減重的詢問度成長了2.5倍,相關產值成長2.4倍。根據近5年、10萬例的臨床研究,減重國人中,7成為「肝鬱氣滯型」,也就是現代人俗稱的「壓力型肥胖」,次高為6成4的減重民眾含有「脾虛濕阻型」,吃得少卻仍然看起來肥胖,俗稱「水腫型肥胖」。實際上單一的體質並不常見,近6成民眾,同時在2個或2個以上的肥胖體質取得高分,這種複合式肥胖已經相當普遍,傳統的公版減肥中藥無法滿足現代人普遍的複合式肥胖。《中醫五型減重》一書歸納五種肥胖體質,並依據「望、聞、問、切」四診來評估每個人的狀況,客製化療程並決定用藥方向。由飲食管理到療程規劃,提供民眾體質管理與體重規劃。壓力型-肝鬱氣滯型壓力大導致暴飲暴食,習慣用吃來發洩。水腫型-脾虛濕阻型久坐不動造成體內循環不佳,或是喜好冰品,水分因此長時間在體內滯留,影響人體代謝機能,進而造成肥胖或水腫。老饕型-胃熱濕阻型這類人通常食慾很好,或經常外食,特徵是胃口大、火氣大,飲食油膩、重口味,容易有三高、痘痘肌或是便秘症狀。虛弱型─氣血虛弱型體質虛弱、氣血不足者,常見於工作太忙的上班族、生產後的婦女或久病者,因身體營養不足容易疲倦。失調型─腎陽虛痰濁型一般是因老化內分泌失調或代謝降低造成,可能因更年期、慢性病或作息不正常導致。此外,坊間常會擔心吃中藥會不會有副作用,像是心悸、手抖、拉肚子等?林朝暉表示,實際上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同,適合的治療方式也有別,醫師可隨時針對病人的用藥反應調整劑量與處方,安全第一是基本原則,溫和不傷身是精神基底。
致死率高!久坐不動毛病多 小心「經濟艙症候群」上身
60多歲的陳姓大學男教授,中年開始發福,有高血壓、高血脂,每天花兩小時通勤到學校,回家後就坐沙發看電視,直到某天醒來右腿腫脹泛紅,經檢查右腿深層靜脈血栓,即所謂「經濟艙症候群」,是致死率相當高的疾病,醫師提醒,長年的肥胖、高血脂,再加上長時間久坐,會增加血栓風險,應要控制體重、避免久坐。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蘇彥伯解釋,經濟艙症候群指的是,長時間坐在狹窄空間,缺乏活動,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血液稠度增加,引起回流不順,自大腿血管出現微小血栓,然後擴至心肺,一旦站起來,血栓到達肺部,就會引起呼吸困難、胸痛、休克,甚至猝死。另長途坐火車、搭飛機、坐巴士或久坐看電視及打牌等,若突然起身,也可能會出現深層靜脈血栓。蘇彥伯表示,一旦發生深部靜脈栓塞時,通常會先讓病人住院並給予強效的抗凝血藥物,阻止血栓的繼續形成,並且慢慢讓血栓溶解,嚴重者可直接吸除血栓或者是利用超音波震盪的方式溶栓。蘇彥伯觀察,近年來國人肥胖人口比率越來越高,生活型態也偏向少動久坐,臨床上深部靜脈栓塞患者越來越常見,年齡層也越來越低,另外,女性長時間使用避孕藥、荷爾蒙,或者是體內潛藏有惡性腫瘤,也是造成靜脈栓塞的高危險因子。要避免深部靜脈栓塞,蘇彥伯建議,控制體重、維持健康可避免血脂肪上升增加血液的黏滯性,並且減少血管內皮發炎與受傷;此外也應避免久坐的生活型態,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靜脈的回流,而定期健康檢查,也可早期察覺可能的誘發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