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結腸
」 大腸癌 便秘 腹瀉 大陸 肛門他「肛門塞65cm活鰻魚」嚴重腹痛 醫曝「木棍玻璃瓶更常見」:沒看過塞活的
越南一名印度籍男子,將長達65公分的活鰻魚塞入肛門,造成自己的嚴重腹部疼痛,而當他就醫時,這條鰻魚甚至還在「猛烈蠕動」。對此,國內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就指出,目前臨床還未看過放入活生生的動物,此舉可能增加大腸被咬破的風險。根據越南媒體《Việt Nam News》的報導,這名31歲的男子先是向醫師表示腹部疼痛,經X光檢查後,卻發現男子體內有條長達65公分、10公分粗的活鰻魚,且這條魚還咬傷了男子的直腸、結腸,一路鑽到他的腹腔區域。正當醫護人員打算以內視鏡的方式取出活鰻魚時,卻發現男子的肛門處有顆直徑4公分的檸檬,使得腸道嚴重破裂,這讓醫護團隊只好選擇開腹手術急救,所幸經醫師取出異物、縫合傷口後,男子已無大礙。而據《ETtoday健康雲》的報導,對於這起個案,書田診所大腸直腸科主任醫師胡煒明提到,一般在台灣可能看到在肛門放入異物的患者,通常是玻璃瓶、木棍、大顆乾電池等,還沒看過活的東西;如果是生物被塞入,要先確認是否會咬破大腸,而且活物還有可能亂竄,恐怕不適合使用內視鏡將牠揪出來,還是得直接開腹處理。胡煒明進一步解釋,這些行為大多是為了尋求快感,且會漸進性的越塞越大,一旦異物滑入身體,大部分人也不會第一時間就醫,而是想辦法自己拿,取不出來才開始尋求幫助。胡煒明接著說明,異物從肛門塞入身體需要擔心的有2個部分,首先最怕是腸子破裂,其次則是異物沒有取出的話,將造成排便阻塞、腹脹的情況,且如果塞入的東西太大,想從肛門取出將造成裂傷,還是需要先把異物往內推,到乙狀結腸的部位再用手術取出。最後,胡煒明強調,如果民眾真的想要尋求快感,還是建議使用經過設計的情趣用品,可能比較不會有失手進入肛門內,卻不慎無法取出的情況。
子宮摘掉反釀「腹瀉血便問題」 專業醫解釋:不是癌症
一名女子因為子宮肌腺症導致長期生理痛的關係,後續決定摘除子宮。但即便子宮已經摘除,該名女子不時地會有腹瀉、血便問題,再加上嚴重的時候都是原本經期的時間,這讓女子再度就醫。而在歷經醫師的檢查後,醫師確認並非是癌症,而是子宮內膜跑到大腸壁。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日前在FB粉絲專頁分享個案,一名不到40歲的女性病患,長期受子宮肌腺症困擾,多年來一直有生理痛的問題,經常需要靠止痛藥和荷爾蒙來減輕症狀。直到2023年,因為藥物副作用過大的關係,該名女子決定摘除子宮。錢政弘醫師表示,手術後女子的生理痛問題雖然解決了,但卻開始出現間歇性的腹瀉問題。女子原以為是手術後身體還沒恢復,但觀察了三個月後,腹瀉情況依然沒有改善,後續便前來向錢政弘醫師求診。女子表示,最嚴重的腹瀉,總是在其過去月經該來的時候發生。這項回報讓錢政弘醫師非常很驚訝,因為女子的子宮已經摘除了,不應該還有月經周期。但女子也解釋,其月經周期一直很規律,即使現在沒有月經,他也能準確推算出過去應該來月經的時間,而那幾天總是腹瀉特別嚴重,幾乎無法出門工作。錢政弘醫師告訴女病患,表示腸道蠕動確實會受到雌激素變化的影響,即使子宮摘除,但卵巢功能正常,如果骨盆腔內仍有子宮內膜異位,荷爾蒙的變化也可能引起便秘或腹瀉。此外,大腸有病變時也可能會腹瀉,錢政弘醫師也建議女子注意大便是否有出血。兩個月後,女子再次來門診,表示自己真的有血便。錢政弘醫師便安排其接受大腸鏡檢查。檢查的醫師懷疑女子在乙狀結腸和直腸交界處有惡性腫瘤出血,女子也一度以為自己罹患大腸癌,但是在錢政弘醫師的安慰下,讓女子接受核磁共振檢查。後續檢查結果顯示,女子並非是惡性腫瘤,而是子宮內膜異位到大腸黏膜上,造成出血。後續錢政弘醫師會診直腸肛門外科醫師,該名醫師也同意錢政弘醫師的診斷,後續決定在手術中切除疑似出血的大腸部分,切下來的病灶大小約三公分,化驗結果證實是子宮內膜異位組織。錢政弘醫師表示,這樣的結果可以合理解釋,為何女子到原本生理期時,會發生嚴重腹瀉和流血問題。而在歷經治療後,女子已經沒有腹瀉問題。錢政弘醫師也提到,在過去的診療經驗中,遇過多位女性病患被診斷為腸躁症或不明原因的腹痛、腸炎,最後才發現是婦產科疾病引起的問題,如巧克力囊腫引起的腸沾黏、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錢政弘醫師也向網友呼籲,如遇到便秘、腹瀉、腹脹等問題時,除了看胃腸科,也要考慮到婦產科的可能性。
台灣跨性別手術新進展! 新式手術助40歲二寶爸「變身」看見真正的自己
40歲琳子是跨性別者,一直覺得自己應該是女生,卻有著男生的身體,為了抹除身上陽剛的痕跡她做了許多努力,只要不拿出證件幾乎不會有人懷疑她的性別,不過她仍覺得若有所缺。因此和伴侶擁有兩個孩子的她,決定在孩子成長後接受性別置換手術。林口長庚醫院醫療團隊使用3D內視鏡取腸併隱痕女陰成型術為琳子進行手術,術後琳子表示,「完成性別置換手術對我來說是最後一塊拼圖,手術後,我在鏡中看見真正的自己,感受到久違的完整和確認,淚水不禁流了下來」。變性手術有哪些法規限制? 手術如何進行?目前國內法規規定必須有2位精神科醫師諮詢鑑定及賀爾蒙治療至少半年後,才能接受性器官摘除合併重建的性別置換手術(俗稱:變性手術)。其中男變女的跨性別手術,可能涵蓋了臉部女性化、喉結縮小、聲帶整形、隆乳、外陰部及陰道重建等。以外陰部及陰道重建為例,胡瀞暄醫師表示,醫師會將龜頭保留作為陰蒂,小陰唇則可視組織條件,利用多餘的龜頭或包皮重建,大陰唇則是利用陰囊來塑形,而較長的尿道也會縮短成女性的長度。至於陰道的部分,胡瀞暄醫師提到,醫師會在前列腺、直腸間創造出一個空間作為陰道,其內襯可依患者需求及自身條件選擇用陰莖皮、陰囊皮、腹部的皮、腸道或腹膜來重建。國內變性手術日趨成熟 新式手術隱痕、恢復較快而隨著性平意識開放、醫療技術進步,性別置換手術也越趨成熟。胡瀞暄醫師表示,除了利用陰莖皮翻轉重建陰道的傳統手術外,林口長庚性別置換醫療團隊也發展出利用3D內視鏡移植乙狀結腸或腹膜來重建陰道,並以達文西機器手臂移植腹膜重建陰道。胡瀞暄醫師說明,3D內視鏡是近年來發展的高科技技術,外科醫師能在清楚的立體視野下,順利移植乙狀結腸來重建陰道,大幅減少摘取腸道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及併發症,病患在術後當日即可喝水進食,若合併隱痕女性外陰成型術,術後會陰部疼痛度會大幅降低,傷口恢復時間也會縮短。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在2018年組成「性別置換醫療團隊」,經過3年籌備、國外考察及模擬手術訓練,於2021年8月開始正式執行性別置換手術,目前已完成近50例性別置換相關手術。目前台灣跨性別人數約佔總人口的0.5%,約有10萬餘人。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表示,跨性別置換手術是個新興的議題,期許林口長庚醫院「性別置換醫療團隊」提供完整的醫療技術,幫助民眾走出自我,活出嶄新人生。
跨性別新技術「3D內視鏡取腸」重建陰道 外陰隱痕降低疼痛感
台灣跨性別人數約佔總人口的0.5%,約有10萬餘人。由於台灣性別平等意識觀念開放,加上醫療技術進步,性別置換手術也發展得越趨成熟。林口長庚醫院近年組織了跨科別及跨領域的「性別置換醫療團隊」提供治療服務,其中在跨女手術方面目前更取得了領先進展,除了利用3D內視鏡高科技技術外,並合併隱痕女性外陰成型術,讓病人術後會陰部疼痛度大幅降低,刀口幾乎隱痕,也縮短了傷口的恢復時間。「一直覺得自己應該是女生,卻有著男生的身體,即便多年努力抹除身上陽剛的痕跡,生活中除了被證件出櫃的情況外,幾乎不會有人懷疑我的性別狀態,但我仍然覺得若有所缺。」40歲的跨性別病人琳子(化名)說,完成性別置換手術對她來說是最後一塊拼圖,手術後,她在鏡中看見了真正的自己,感受到了久違的完整和確認,淚水不禁流了下來,接納自己身體的感覺是這麼的棒!」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傷科胡瀞暄醫師指出,國內現行法規必須在精神科兩位醫師諮詢鑑定及賀爾蒙治療至少半年後,才可以接受性器官摘除合併重建的性別置換手術,也就是俗稱的變性手術。目前以男變女跨性別手術而言,囊括了臉部女性化、喉結縮小、聲帶整形、隆乳以及外陰部及陰道重建。她說,以外陰部重建為例,整形外科醫師會將原來的龜頭保留下來作為陰蒂,兩邊的小陰唇則可視組織條件,利用多餘的龜頭或是包皮來重建,大陰唇則是利用陰囊來塑形。較長的尿道也會縮短成女性的長度,剩下的男性特徵包括陰莖及睪丸則會全部移除。至於陰道部分,醫師會在前列腺及直腸間創造出一個空間來作為日後的陰道,當創造出陰道空間後,其陰道內襯可依患者需求及自身條件,選擇用陰莖皮、陰囊皮、腹部的皮、腸道或腹膜來重建。不過各種材質都各有利弊,在手術中承擔的風險及術後照護也依所選材質而有所不同,這些都須與醫師詳細討論才能進行手術。胡瀞暄醫師指出,在跨女手術的陰道重建選擇裡,除了傳統利用陰莖皮翻轉重建陰道,林口長庚性別置換醫療團隊再發展出利用3D內視鏡移植乙狀結腸或腹膜來重建陰道,並以近年來新發展的達文西機器手臂移植腹膜重建陰道,提供不需要陰道或是身體狀況無法接受陰道重建的病患一個無深度陰道的重建選項,對於其餘陰道重建病人也提供完整的骨盆肌復健擴張訓練,來維持陰道的深度及寬度。胡瀞暄醫師解釋,3D內視鏡是近年來發展的高科技技術,能讓外科醫師在清楚的立體視野下,順利移植大約12公分的乙狀結腸來重建陰道,大幅減少摘取腸道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以及併發症,病患在術後當日即可喝水進食。另外合併隱痕女性外陰成型術,將以往造成日後大陰唇正中央的兩道疤痕,改良至隱藏於大腿縫及大小陰唇溝的刀口,更讓術後會陰部疼痛度大幅降低,刀口幾乎隱痕,也縮短傷口恢復時間。相較傳統手術約需住院1週且須臥床數日,新式手術術後隔日即可下床,最快住院4日就可出院,快速回到工作崗位,兩者結合大大降低病患因手術造成的不適與煎熬。胡瀞暄醫師表示,術後除需按摩預防肥厚性疤痕增生以及規律擴張,避免陰道閉鎖外,幾乎沒有明顯後遺症,2個月後即可正常性生活,並保有術前的性敏感度,若術前前列腺也為敏感帶的跨性別女性,還會多一個類似女性G點的性刺激點。 林口長庚大腸直腸肛門外科游正府醫師說,移植乙狀結腸重建陰道的優點,在於移植後的乙狀結腸分泌的腸液,也提供類似女性陰道的潤滑功能,不像傳統以陰莖皮移植的陰道需要額外潤滑液才可使用,陰道深度可永久維持,移植的腸道也不易有想像中腸道的異味或過多的腸液分泌。為關懷性別置換族群醫療需求,林口長庚醫院於2018年組成「性別置換醫療團隊」,結合精神科、新陳代謝科、整形外科、大腸直腸科、泌尿科、婦產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心理師、社工師和個案管理師等專業,為跨性別族群提供包括精神科諮詢、賀爾蒙用藥及各式跨性別手術治療服務。經過3年籌備、國外考察及模擬手術訓練,於2021年8月開始正式執行性別置換手術,目前已完成近50例性別置換相關手術,因跨性別手術醫師訓練非常困難,未來也將繼續續訓練跨性別手術醫師,為跨性別族群提供醫療服務。
13cm烤肉籤吞下肚3個月 就醫已「穿破腸道」膿包狂流灰黑臭液
大陸陝西省西安市1名28歲男子3個月前和友人喝酒,竟莫名其妙地吞進了1根烤肉鐵籤,長達13公分的烤肉籤從口腔進入相對絲滑的食管,一路經過胃腔、十二指腸、小腸,居然一路綠燈來到降結腸,最後穿破腸道扎到腹壁裡,並在腹膜後形成1個大膿包,所幸經手術治療後已沒有生命危險,恢復良好。綜合陸媒報導,患者3個月前在烤肉店與朋友把酒言歡時,不慎將1根13cm的烤肉籤吞進了肚子。這根烤肉籤進入小夥肚子裡後卻十分「乖巧」,以至於他酒醒後並沒有感覺到不適。就這樣,烤肉籤從口腔進入相對絲滑的食管,一路經過胃腔、十二指腸、小腸,居然一路綠燈來到降結腸。半月前,患者出現左下肢疼痛,以大腿疼痛為主,影響了日常活動,左下肢活動受限,無法獨立行走,於是來到醫院急診應急中心(大差市院區)就診。在完善腹部CT後發現,烤肉籤已經穿破腸道扎到腹壁裡,並在腹膜後形成了1個大膿包。普通外科曹彥丙醫師會診後,建議立即住院手術。曹彥丙副主任醫師運用腹腔鏡探查,可見乙狀結腸腸壁有金屬籤狀物。(圖/翻攝自微博)經醫生了解,患者從腹痛這1個多月以來,精神略差、飯量少、小便正常、近2天大便未解,體重降低10kg。在完善其餘術前檢查後,因膿腫蔓延至髂窩,與骨科醫師溝通病情後商議,同時做好同期或二期行髂窩膿腫引流相關方案。術中,曹彥丙副主任醫師運用腹腔鏡探查,可見乙狀結腸腸壁有金屬籤狀物,從腸壁穿出刺入左側腹膜內,醫生用分離鉗經腸壁破口完整取出異物,清洗後為1根長約13cm金屬籤狀物。烤肉籤取出後,醫生又從側腹膜最飽滿處打開腹膜處理膿包,只見灰黑色膿液約180ml,且散發著惡臭。在充分打開膿腔,吸盡膿液,並用生理鹽水沖洗膿腔後,於盆腔、腹膜後膿腔向內及向下分別放置引流管1根,術中出血100ml,手術用時2小時40分鐘。術後第2天,患者腿疼症狀明顯緩解,可自主下地。在給予輸血及抗感染、營養支持治療後,第16天出院回家休養。
吃瀉藥10天拉一次…她便祕10年崩潰 醫清出「4公斤宿便」超震撼
說起便秘,很多人都經歷過,對多數人來說,這不過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但對有些人而言,卻是天長地久的折磨。大陸一名潘姓婦人10年來深受便秘之苦,就連吃瀉藥也沒用,10多天才排便一次,讓她相當崩潰,直到前往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才終於找到了便秘背後的原因。《都市快報》報導,潘婦今年60多歲,已經被便秘折磨了10年,剛開始排便困難時,多數都依賴瀉藥或開塞露來輔助通便,每星期只能排便1至2次。近半年來,她排便困難的症狀加重,吃瀉藥也不起作用,10多天才排一次大便,每天感到肚子脹痛,為此飯也不敢吃,就怕吃進去出不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眼看肚子越來越脹,潘婦來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入院後醫生採用了各種灌腸和通便的藥物治療,足足為她排出了4公斤宿便,讓醫生都大吃一驚。雖然患者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但只是治根不治本。在一系列的檢查後,醫生發現潘婦多年便秘的原因,和乙狀結腸冗長有關,同時磁共振排糞造影檢查還提示,她存在直腸前突。由於患者的病情已經不適合保守治療,胃腸肛外科主任單毓強仔細研究病歷和檢查結果,進一步詳細、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後,認為潘婦排便困難的病因是混合型便秘、乙狀結腸冗長,同時存在結腸慢傳輸和肛門直腸排便障礙,需要通過一台微創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以幫助患者解決長期便秘的困擾。在完全的手術準備之後,單毓強團隊為患者進行了腹腔鏡下行結腸次全切除和升結腸-直腸側側吻合,這一術式又被稱為「金陵術」,手術順利。單毓強表示,乙狀結腸長度超過正常範圍達40至60cm或超過正常長度的35%至45%,都被稱為乙狀結腸冗長,是引起便秘較為的腸道疾病。由於乙狀結腸為糞便儲存器官,乙狀結腸冗長可致慢性便秘,但並非都需要治療,像潘婦出現明顯臨床症狀的患者才需要處理。
「蹲式馬桶」助排便? 醫曝2姿勢:對順暢度確實有幫助
忙碌的現代生活,讓不少人有便秘困擾,坊間傳聞「蹲式馬桶可以幫助排便」。對此,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直言,糞便質地不硬、但排便需要費力的朋友,改變排便姿勢,可以間接改變乙狀結腸屈度,對排便順暢度確實有幫助,但排便是腸道蠕動加腹部、骨盆、肛門的協調運動,絕對不只靠肛門施力。鍾雲霓在粉專《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表示,腸道蠕動順暢與否看的是飲食,充足的纖維質可以讓糞便在腸道裡旅行時直飛,不用轉機、不怕誤點、不必糾結,運動可以強健骨盆腔與腹部肌肉,讓糞便最後一哩路直奔月球。鍾雲霓指出,若3天才排一次便,但每次都是一有感覺、上馬桶5-7分鐘就暢快完成,這樣的腸胃很通暢、很棒,而每天排便,但每天都要在馬桶上坐個半小時,臉紅脖子粗出力,或大出來的總是刮著肛門痛的羊屎便,這叫便秘,「排便順、排便穩定,對肛門處的拉扯和衝擊少,肛門自然而然不會因為拉扯鬆弛膨脹,也自然不會有痔瘡問題,所以重點真的不是在用甚麼形式的馬桶。」鍾雲霓提到,糞便質地不硬、但排便需要費力的朋友,改變排便姿勢,可以間接改變乙狀結腸屈度,對排便順暢度確實有幫助,可以試試坐姿排便改成蹲勢,或坐姿時墊個矮腳凳、稍微彎個身幫助出力;另外,吃青菜是老生常談,再度提醒有排便困擾問題的人,儘量吃烹煮過的菜,而非生菜,儘量吃深綠色帶粗葉帶梗的菜,而非淺色口感細嫩的菜葉。鍾雲霓也點出,排便時,骨盆腔肌群、腹部肌群、橫膈肌群,都一起加入這個精巧複雜的運動之中,然而缺乏鍛鍊,腹部、骨盆肌肉都將失去彈性和強度,這些都加重便秘不順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一再提醒大家運動的重要,容易便秘的朋友,可以試試每周3次快走、慢跑或騎自行車30分鐘,就可以有效促進排便,不想快走,拉長距離的散步也會有幫助。
肛門塞1根痛到送急診 「30cm戳到底」一路頂到肝…原因超傻眼
大陸江蘇省常州市一名65歲男子近日因便秘腹脹難受,誰知他居然不去醫院治療,反而選擇用1根直徑約3公分、長約30公分的PVC管塞進肛門「掏糞」。沒想到,便秘沒有緩解,卻失手將管子全部塞進腸道,不僅腹脹加重還疼痛不止,不得已到醫院搶救,最終通過內鏡將深入結腸的PVC管取出。《現代快報》報導,宋大爺(化姓)6日被工友送到常州四院急診,通過影像檢查發現PVC管已經深入體內,從體表位置看管子的末端已經頂至肝臟附近,從解剖學看應該到了乙狀結腸深處。常州四院消化內鏡中心團隊通過內鏡技術將PVC管子取出,並將內鏡送至結腸處觀察,在腸道內大量糞便內容物的間隙中仔細探尋,沒有發現腸道穿孔,但是有黏膜水腫、潰瘍形成。常州四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朱長紅表示,「手術中,我們發現他腸道內有大量內容物,局部腸道黏膜水腫。如果不及時取出PVC管,有可能發生腸道穿孔甚至腸道缺血性壞死,後果將不堪想像」。幸運的是,宋大爺沒有發生腸道穿孔病變。大陸江蘇省常州市一名65歲男子近日嚴重便秘,竟將PVC管塞進肛門掏糞。(圖/翻攝自現代快報)常州四院肛腸外科專家李在峰介紹,最常見的功能性便秘分為慢傳輸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以及混合型便秘等3種。其中,出口梗阻型便秘與生活習慣不良有很大關係,特別是久坐馬桶看書、玩手機等,日久導致便意遲鈍,大便堆積直腸。如果能改掉邊上廁所邊看書等壞習慣,可以慢慢幫助恢復便意的敏感性。此外,坐便姿勢也會影響排便順暢度,可採用蹲姿,或坐姿時在腳下墊個小板凳,增加腹部壓力促進排便。李在峰表示,便秘跟情緒壓力有一定關係,大多數慢性便秘患者都有焦慮、緊張等精神症狀,平時飲食比較精細,進食量少,運動量也少,不能每天排便而壓力增大。通過適當增加運動量,多吃含果寡糖的食物,如水果、大麥、玉米、黑麥、紅薯等,不要為一時排不出而糾結,接受2到3天排便一次的習慣,壓力緩解便秘也就消失了。李在峰提醒,長期或者慢性便秘不僅會導致肛裂、痔瘡的發生,甚至會導致腹壁疝,既往有肝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會導致病情加重。李在峰強調,出現便秘後,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治療,切莫採取極端方式,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
排便習慣改變要小心 可能是大腸直腸癌徵兆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久坐不動、飲食習慣不正常,排便不順、便秘等腸胃問題成了常見的現象,若是腸道症狀長期不理會,小心可能是大腸直腸癌的徵兆。新竹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呂宜霖主任指出,大腸直腸癌的診斷相對棘手,原因是患者一開始多半無症狀,等腫瘤變大時才會產生排便習慣改變、腹瀉或是便祕、體重減輕、血便、貧血等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時,通常都是三期以上。大腸直腸癌以手術治療為原則 微創手術為主流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若不進行手術,腫瘤長大造成出血或阻塞,日後處理會更加困難,醫師會根據病人身體狀況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手術,若腫瘤尚未轉移,則手術為治療原則。若狀況不理想像,大腸癌則會考慮先施予化學治療,而直腸癌則會建議搭配放射治療,目前除了手術、化療之外,還有多種藥物或治療方式可以考慮。大腸癌手術可分為傳統手術及微創手術,傳統開腹手術是直接用手術刀劃開肚皮打開腹腔,由醫師觸摸並切除癌腫瘤和周邊淋巴結組織,這種傷口大、恢復時間較長,現在大多採用微創手術,如腹腔鏡或是達文西手術。大腸直腸鄰近多器官 減少出血風險為主要在進行手術時,最需注意的就是減少出血風險。大腸直腸緊鄰許多重要器官,其中肝臟是最容易轉移至的器官,若是腫瘤已轉移至肝臟,則是秉持者能切盡量切的原則,但由於肝臟內血管非常多,止血就會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另外,手術中也需注意大腸直腸的血管走向,若是乙狀結腸腫瘤則還須注意避免誤傷輸尿管,另外,以男性直腸手術為例,則須注意避免誤傷攝護腺、儲精囊。大腸直腸手術以往容易造成出血、傷口感染、術後疼痛,目前高能量器械的進步,可有效避免上述狀況。術中高階能量器械輔助 有助止血縮短病人恢復時間呂宜霖主任說明,高階能量器械分為兩種系統,包含超音波刀以及組織凝集儀,超音波刀在切肝臟或灼燒組織、血管時有好的止血效果;而組織凝集儀則是將電能轉換成高溫高壓,切割組織時同時將7mm以下的血管與組織封閉起來,對於止血十分有幫助,也可以減少周邊組織的破壞,患者較不會有強烈的發炎反應與疼痛感,術後傷口愈和感染風險相對低也同時縮短病人恢復時間,相較於傳統用電燒較有好的血管控制與組織切割。大腸癌多半無症狀 定期篩檢早發現早治療根據衛福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已連續15年為台灣癌症十大之首,呂宜霖主任呼籲,常遇到透過健檢意外發現的大腸癌案例,這些患者多半無症狀,但仍部分發現時已經是第三期,若有相關症狀就應立即就醫檢查,即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篩檢,國健署有提供50歲至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建議國人可以多加利用。
尪瘋狂放屁…鄰居被臭到「不敢搭同台電梯」 醫一看搖頭
放屁是人類正常的生理反應之一,但如果一直放臭屁就要小心了。一名男子放屁的味道實在太臭,連鄰居也不願與他搭乘同台電梯,經檢查後才發現,原來長了一顆惡性腫瘤。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在節目《醫師好辣》表示,一名40歲左右男病患日前來就醫,他的老婆在診間提到,丈夫平時有脹氣問題,最近更發現他的屁越來越臭,臭到受不了,連同社區的鄰居都不願意跟丈夫搭電梯,讓他們相當困擾。醫師表示,康消化正常的人,一天放屁大概10到18次。(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錢政弘聽完後替男病患安排大腸鏡檢查,結果在乙狀結腸靠近降結腸的地方發現腫瘤,且很明顯是惡性腫瘤。錢政弘指出,上面有潰傷、流血,所以臭屁的味道可能就是「沾了血的味道」。錢政弘也提到,健康消化正常的人,一天放屁大概10到18次,而多屁可能與消化不良、壞菌太多有關,臭屁可能與潰瘍、惡性腫瘤有關,至於連環屁可能與宿便、息肉或腫瘤有關。
國人罹患大腸癌機率居高不下! 醫曝:維生素D不足也中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直腸癌是臺灣最多人罹患的癌症,平均約31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醫師提醒,要遠離危險因子,少吃紅肉、避免久坐不動,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並治療,大腸癌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右側腸癌常見腹脹痛、貧血 左側以大便習慣改變為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指出,大腸為ㄇ字型,大腸直腸癌依發生位置可略分為右側大腸癌(升結腸、盲腸)、左側大腸癌(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癌,症狀有些許不同。右側大腸癌以腹脹、腹痛、貧血最常見;左側大腸癌則以大便習慣改變、細便、血便為主,因阻塞關係會有腹痛表現。直腸離肛門近,最常見的症狀是出血、排便改變等,一般人容易誤認為痔瘡,因而延誤就醫。久坐不動、少曬太陽 罹癌風險高為什麼國人罹患大腸癌機率居高不下?有幾項危險因子要注意,包括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肥胖、抽菸。飲食方面,應避免油炸燒烤的烹調習慣,並減少紅肉與加工肉品的攝取,可多補充蔬果以及膳食纖維,刺激腸胃蠕動。要注意的是,「久坐不動」也是致癌危險因子。根據研究顯示,每天增加2小時坐著的時間,會讓大腸癌風險增加8%、肺癌增加6%、子宮內膜癌增加10%。此外,長時間待在室內,會減少曬太陽的頻率,人體中合成的維生素D就會缺乏,而維生素D已被證實可保護腸道、降低腸炎或腸癌發生的機率,建議上班族要抽空起身動一動,午休到戶外曬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瘜肉最好切除 逾40歲定期糞便潛血篩檢大腸直腸癌幾乎都是從瘜肉演變而來,如果發現瘜肉該不該切除?蕭主任說,瘜肉分為增生性、發炎性及腺瘤性,其中腺瘤性瘜肉最有可能癌變,若發現超過1公分的瘜肉,建議都要切除,尤其年紀愈大,腺瘤性瘜肉的機率愈高。此外,建議40歲以上每年就要做糞便潛血篩檢,目前政府補助方式為50至74歲每2年免費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30歲女「拉不乾淨」好困擾!醫一照宣判「冠軍癌」 這些警訊別再拖
最新國人十大癌症排行出爐,大腸癌已蟬聯15年榜首,一名30多歲女性近幾個月來總覺得「大不乾淨」,怎料醫師一查才得知年紀輕輕竟罹患大腸癌。對此,胃腸肝膽科醫師吳耿良提醒,若是出現血便、不明腹瀉、排便帶黏液等警訊,應盡速就醫檢查。吳耿良日前在臉書發文分享診間病例,一名30多歲女性幾個月來總覺得排便解不乾淨,因此就醫安排大腸鏡檢查,沒想到在「乙狀結腸」發現大腸癌。吳耿良表示,大腸癌是台灣最多人罹患的冠軍癌症,在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3,且患者逐步年輕化,「超過90%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但近年大腸癌的發生年齡層有下降趨勢,門診中的大腸癌患者,已經往下發現在40到50歲、甚至30多歲的患者增加。」對此,吳耿良提醒民眾,若出現血便、糞便變細呈鉛筆狀、不明腹瀉、排便習慣改變、排便帶黏液、下腹痛、便秘、不明原因貧血、長期疲勞和體重無故減輕等徵兆應盡速就醫,及早發現才能獲得黃金治療期;另外,包含具有大腸癌家族史、糞便潛血陽性及息肉切除等高風險族群,更是不容輕忽。
「爺孫戀」李坤城罹患大腸癌病逝 營養師曝飲食5大危險因子!
10年前轟動一時的爺孫戀男主角,也是知名作詞人的李坤城,8日因大腸癌過世。在過去幾年,社會上的名人像是藝人賀一航、秀場天王豬哥亮,以及名嘴汪笨湖……等人,都是因為罹患大腸癌過世。確實,近十年來大腸癌是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名,根據衛福部民國109年癌症統計資料顯示:結腸、直腸、乙狀結腸連結部及肛門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國人癌症發生個案數的13.80%,占國人癌症死亡人數的12.94%,發生率於男性為第1位、女性為第3位;死亡率的於男女性皆為第3位。你一定聽過:「油炸食品吃多了會致癌?」、「碳烤五花肉多吃了,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高?」等流言,但底怎麼樣的飲食習慣容易致癌?然而又該怎麼吃,才可遠離大腸癌的威脅?營養師舒宜芳表示,大腸癌的致癌因子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因性的,歸納所有的危險因子,包括了年齡、飲食、息肉、家族史、個人病史、活動量多寡、菸酒等。針對大腸癌在飲食方面的影響因素,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習慣、纖維質攝取不足、習慣性飲酒、缺乏鈣質和抗氧化維他 命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比較高:危險因子1:高熱量、高脂肪根據資料顯示,消耗動物性脂肪較多和膽固醇較高的國家,民眾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比較高;以西方國家多以牛排漢堡為主食來看,不但攝入的脂肪多膽固醇也高, 因此,大腸癌的發病率位居腫瘤的第2位。因為脂肪和膽固醇是膽汁的主要成分,膽汁到了腸道會被細菌代謝,進而產生致 癌物質,愛吃肉的人,尤其是高脂肪肉類,如肥豬肉、蹄膀等,糞便中的膽酸比較多,造成細胞突變的機率就相對提高。怎麼吃? 避免高脂肪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脂肪,像是肥肉、蹄膀、豬腳、雞鴨皮的部分以及五花肉,還有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和培根,及奶油、蛋黃醬等食物,適量吃就好,不宜過度食用,若真的想吃,1~2週一次就好。危險因子2:纖維質不足纖維質攝取不足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較高。許多大腸癌患者都是不愛吃蔬果的肉食主義者,蔬菜水果中因為含有大量的纖維質,可以增加糞便的體積,同時可以稀釋致癌物質。另外,纖維質還可以促進腸胃蠕動,讓排便正常,如此就可降低致癌物質與腸道接觸的時間。怎麼吃? 纖維質主要來源如蔬菜、水果、全榖類和豆類,看起來愈粗糙、沒有經過加工精緻的食物如糙米、燕麥、玉米、綠豆和薏仁等,纖維質就愈多。危險因子3:愛喝酒1988~2004年期間,日本一位學者做 了一個酒精和大腸癌的研究,以20萬人為對象,研究後發現,每天喝超過1瓶瓶裝啤酒,或是100c.c.的日本清酒,或2杯葡萄酒,男性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不喝酒的人提高1.4倍,而女性則是1.6倍;研究團隊同時發現,有1/4的大腸癌患者,只要將攝取的酒精控制在適量的範圍內,可以預防癌症發生。飲酒愈多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的確愈高,特別是啤酒被認為會增加直腸癌的危險性。怎麼喝? 適量飲酒,以男性來說,每天不超過啤酒720c.c.、紅酒300c.c.或蒸餾 酒90c.c.,女性飲酒量則是男性建議量的一 半。危險因子4:缺乏鈣質因為鈣質可以和腸道中的膽酸結合,可以減少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所以若是體內缺乏鈣質,就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怎麼吃? 可以多攝取牛奶或是乳製品如優酪乳、 起司等,但為了避免吃進太多動物性脂肪,盡量選擇低脂或是脫脂的乳製品;另外,也可吃些小魚乾、蝦類、牡蠣以及豆類豆製品和深綠色蔬菜等,也都含有豐富鈣質。危險因子5:缺乏抗氧化維他命抗氧化維他命如維他命C、E或β-胡蘿蔔素等,因為有抗氧化的作用,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可以減少化學物質誘發大腸癌的發生。怎麼吃? 抗氧化維他命包括β-胡蘿蔔素、維他命C、E等,可以保護細胞避免氧化傷害,也可減少化學物質誘發大腸癌的發生機率。胡蘿蔔、番茄、木瓜、玉米、菠菜等,皆含豐富β-胡蘿蔔素,柑橘類、檸檬以及奇異果等,含豐富維他命C,而像全榖類、堅果類、綠色蔬菜等,則含有維他命E。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喝醉男將「玻璃杯插肛門」自嗨拔不出 3天後才求救
玩太嗨?一名47歲男子因為喝醉將玻璃杯插入肛門自娛,事後他想拿出來卻失敗,在這期間他都沒有排便,忍了3天才就醫,最後經由外科醫師手術取出。據《每日郵報》報導,男子表示,他在3天前將玻璃杯插入肛門,最初他否認自己是有目的的插入,之後才承認他是喝醉後想自娛,而這2天他都沒排便,只有放屁沒腹脹,更沒有直腸出血。醫師在《尼泊爾醫學協會雜誌》上發文說,這名住在加德滿都的已婚男子,在試圖取出玻璃杯失敗後才尋求幫助。據了解,該病例報告沒有透露,事件發生的日期。男子的X光片。(圖/翻攝尼泊爾醫學協會雜誌網站)醫師表示,經過檢查,病患的情緒和行為模式皆正常,也沒有精神疾病史,X光片顯示,他的直腸和結腸有一個倒過來的水杯。醫師無法直接用手拉出杯子,也擔心杯子會破裂,最後只好切開男子的胃部,進行乙狀結腸切開術才成功取出杯子。報導稱,術後5天後,該名男子又能順利排便了,他在一周後出院,2個月後的複診也沒有併發症。醫務人員指出,會發生直腸插入的男性,年齡大約在3、40歲。英國國民保健署醫師說,大多患者插入物品時通常是喝醉了,據去年數據發現,英國有400見肛門異物處理案件,這會耗費每年34萬英鎊(約新台幣1226萬元)的納稅人花費,用於治療藥物和醫護人力。據了解,有些人會將物體放入肛門中增加性快感,對男性來說,可以刺激前列腺,但這也存在許多風險,可能會讓物體卡住,還可能導致腸道穿孔,嚴重則會致命,因為消化道中的物質會溢出到的其他身體部位造成感染;對於女性來說,可以間接刺激陰道的某些部位。英國國民保健署建議,任何玩肛門遊戲的人都應該注意安全,並使用喇叭形底座的物體,避免它在裡面迷路。
14歲少年「菊花炸裂」高爾夫球整顆塞肛門 醫6招猛攻後庭取不出
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人類出於性滿足,放進肛門裡的東西千奇百怪,澳洲一名14歲少年,居然把「整顆高爾夫球」從肛門塞入體內,卻卡在深處無法取出,於是前往急診求助,最終靠著超大量瀉藥才解決困境。從X光照可見,這名少年的乙狀結腸(sigmoidcolon),也就是大腸和直腸連接處出現白色異物,看起來很像雞蛋,實際上卻是一顆完整的高爾夫球。綜合外媒報導,這名少年並沒有任何不適,但無法透過排便自行移除,因此感到驚慌,最後鼓起勇氣告知母親,並被緊急帶往皇家阿德萊德醫院(Royal Adelaide Hospital)。醫師們嘗試各種「激進」手段,像是使用吸盤、套索、四爪夾等6種方法,足足耗了2個多小時後,但高爾夫球依然頑強地待在原地,由於家屬希望不要再採取物理移除方式, 醫療團隊只好開立1公升的瀉藥, 未料3小時後證實高爾夫球成功排出,而且沒觀察到腸道受損證據。醫生也把這起特殊案例發表於《外科病例報告》。醫療團隊在論文中提到,由於高爾夫球具特殊屬性,包括大尺寸、球體形狀、表面小凹洞及不可壓縮性,阻礙了形成吸力的密封環境,因此若試圖從結腸取出,會構成技術性挑戰。醫療團隊建議,若未來遇到類似病例,且患者沒有腸道功能障礙,或許可以嘗試給予瀉藥,在不需手術干預的狀況下排出異物。至於這名少年排出高爾夫球後,臨床表現保持良好,並在同一日辦理出院,但也被嚴厲警告,未來不要再往直腸亂塞東西。醫療團隊只好開立1公升的瀉藥, 未料3小時後證實高爾夫球成功排出。(圖/翻攝自@nypost推特)
嘉義82歲翁吃魚頭鍋腹痛2周 一照大腸鏡驚見「4公分」傻了
嘉義縣阿里山82歲茶農阿伯,日前寒流來襲為了驅寒,特地煮了魚頭鍋暖身,吃完隔天開始覺得下腹隱隱作痛,痛了2個禮拜都沒有好轉,到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求診,透過大腸鏡檢查才發現是長4公分的魚刺卡在乙狀結腸,尖刺兩端還牢牢地刺在大腸壁上,經醫生小心取出魚刺,腹痛症狀立刻改善。聖馬爾定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羅清池說,通常魚刺會卡在消化道3個狹窄處,由上而下分別為賁門、幽門、及廻盲瓣,阿伯吞下這麼長的魚刺,居然可以「身騎白馬走三關」,一路漂流到乙狀結腸才卡住,實在少見,而且魚刺兩端就卡在腸壁上,差點就造成腸穿孔,真的非常危險,所幸已成功將魚刺夾出,否則恐有腹膜炎或敗血症風險。透過大腸鏡檢查才發現是長4公分的魚刺卡在乙狀結腸,尖刺兩端還牢牢地刺在大腸壁上。(圖/聖馬爾定醫院提供)過年期間難免大魚大肉,羅清池提醒,長輩或兒童吃魚時,還是要小心魚刺,享用佳餚時需細嚼慢嚥,特別吃有刺食物時,更要非常小心,萬一有異物卡住,千萬不可以嘗試各種偏方,一定要趕快找耳鼻喉科或胃腸科醫師,才有專屬器械可以將刺夾出,以免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高醫行刑式槍擊案 朱姓槍手癌末病逝醫院
高雄醫學院8月間發生一起震驚社會的行刑式槍擊案,57歲的朱姓男子因與56歲的王男結怨,趁著王男候診時,竟持槍從後方朝頭部、背部各開一槍,王男當場死亡,朱男犯案後逃往台南,當天就被警方逮捕並收押,上個月底因為病情加重戒護就醫,5日凌晨死亡,他所犯下的殺人罪嫌也因此處分不起訴。據了解,朱男與王男原本交情不錯,2011年時還合作開空頭公司,申請支票再以「芭樂票」方式轉賣,每當出事王男就把罪責歸咎給朱男,2人就此結怨,朱男心有不甘,2012年就曾對王男開槍,當時僅被射中虎口,躲過一劫,後來朱男因槍砲案入獄,2019因罹癌保外就醫,又找王男要喬債務問題,沒想到反遭提告恐嚇取財未遂罪。朱男犯下殺人案後就收押並入獄服刑,直到10月下旬身體不適戒護就醫,這個月5日病逝。(圖/翻攝照片)王男提告指出,朱男透過友人傳話,要他賠償2000萬元,不然就會對王男及其岳父不利,出庭時還會宣稱王男就是「芭樂票」事件的指使者,但檢察官調查後,發現與事實不符,最後在2021年底不起訴處分,前怨未清又加新仇,讓朱男再度動了殺機。朱男試圖找出王男行蹤,今年初在高雄市區遇到時,就曾掏槍射擊,但被王男逃脫,直到今年8月,朱先用身分證號查到王男就醫時程,8月17日當天10點左右,全身黑衣打扮又戴上鴨舌帽,悄悄坐在正在耳鼻喉科門診外等待的王男身後,開槍將他射殺,隨後搭計程車轉乘高鐵逃往台南,仍被警方逮捕,依殺人罪移送法辦。高雄地檢署複訊後,8月18日向法院聲押獲准,10月17日朱男轉至高雄二監執行違反槍砲案件的殘刑,同月24日再轉至高雄監獄執行,28日因身體不適由獄方戒護前往國軍高雄總醫院就醫,直到11月5日清晨4點多死亡,死因經檢方相驗為乙狀結腸癌末期併多重器官衰竭,因此這起震驚全國的殺人案,就因被告死亡而偵結處分不起訴。
余苑綺病逝/大腸癌居10大癌症之首…直腸癌復發率更高 主要症狀一次看
資深藝人余天與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2014年確診直腸癌,8年來經歷超過70次化療和各式治療,今(21)日下午不敵病魔,享年39歲。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及飲食西方化的影響,台灣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指出,自民國95年起大腸直腸癌已經超越肝癌,成為年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根據癌症登記統計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從84年的4,217人,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22.9人,95年發生人數首次超越肝癌,成為我國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發生人數已超過15,000人,107年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1.8人,標準化發生率上升82.5%。而死亡人數從84年的2,469人,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3.3人,107年已增至5,823人,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4.9人,標準化死亡率上升12%。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大腸直腸癌的症狀常常和腫瘤的生長情形及位置有關,大腸直腸癌大部分是由息肉演變而來,初期通常沒有什麼症狀,約有百分之四十的比例大腸直腸癌發生在近端結腸的位置,約百分之六十的比例發生在遠端結腸、直腸的位置。發生在遠端左側位置的大腸癌,其症狀包括直腸出血、排便習慣改變、新發生的便秘或腹瀉、大便變細小和腹痛等。余苑綺今(21)日下午不敵病魔,享年39歲。(圖/翻攝自余苑綺 Chichi臉書)至於發生在直腸位置的癌症,則稱之為直腸癌,其症狀包括排便急迫感、裡急後重感、排便時會帶血或粘液、排便不完全感等,其他症狀如會陰處疼痛,泌尿道方面症狀和陰道瘻管等。較晚期的大腸直腸癌,其症狀包括疲倦、厭食、體重減輕等,這些症狀可能與癌症的進展和轉移部位有關。整體觀察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約4分之3發生在左側的乙狀結腸至直腸部位,顯示直腸癌的發生率遠高於大腸癌。此外,直腸有儲存糞便的作用,癌變風險高,一旦確定罹癌,癌細胞轉移至肺臟的機率,也比大腸癌高3至4倍,第三期的復發率也比大腸癌高4成。有別於大腸癌,直腸癌因侵襲風險較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後,還需進行放射線治療,已降低復發率。不僅如此,若直腸癌的病灶位置過於接近肛門,嚴重時可能必需做人工肛門,對患者的健康照護和生活品質,無疑產生重大負擔。余苑綺今(21)日下午不敵病魔,享年39歲。(圖/報系資料照)衛福部表示,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國健署自93年起,開始推動50-69歲大腸癌篩檢服務,並自99年起納入預防保健服務項目,正式於全國推行,於102年6月起將篩檢年齡調查為50-74歲。糞便潛血檢查(FIT)是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血,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用免疫法,不需飲食限制,因此相當簡單方便,但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所以當有任何異狀時,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國健署提醒,預防大腸癌方式包括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養成每天運動習慣、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等。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50歲以上民眾應每1至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48歲男驚罹大腸癌末期 達文西Xi手術減痛「一周後就上班」
48歲的李先生一年前糞便驗出潛血,認為自己長年吃素,平常也在運動,沒症狀,精神也沒變差,想說可能是工作壓力關係,應該是痔瘡,不以為意,不過,後來陸續腹瀉,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院院長陳自諒,經過診斷是大腸直腸癌第四期並且已經轉移肝臟,今年1月進行達文西手術Xi後切除低位直腸腫瘤,以及6月進行3D 腹腔鏡手術切除約20%的肝臟,目前恢復良好,已經恢復正常上班。 李先生以自身體驗認為,達文西Xi手術術後疼痛指數約2-3分,隔天即可下床散步30分鐘,3D腹腔鏡手術術後達5-6分,隔天只能下床走5分鐘,最大的差別是,達文西術後第5天疼痛指數完全是0,3D腹腔鏡要到一個禮拜才慢慢無痛。雖然他的腫瘤是屬於低位階的大腸直腸癌,不只不用做造口,達文西Xi手術更讓他減少疼痛,一個禮拜就返回工作岡位。80歲的吳黃貴美阿嬤,身體出現腹痛血便等病徵,遠從嘉義到新竹,求診外科部長沈名吟,經過診斷後已經是大腸直腸癌第三期,沈名吟部長和病患家屬醫病共享決策,選擇第四代達文西Xi機器手臂手術。沈部長表示,雖然患者高齡,但是如果不積極治療,反而可能造成家人負擔,趁可以治療,透過達文西微創手術,傷口少,流血少,可以早點恢復日常。83歲許爺爺,4個月來飽受排便不順及血便的困擾,求診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邵彥誠,診斷出第四期乙狀結腸癌合併肝臟轉移,病患決定接受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手術,先切除腸腫瘤,爺爺術後隔天即下床活動,恢復良好。沈名吟部長表示,達文西手術有十大優點,包括穩定度高,完整清除腫瘤與淋巴組織;傷口小;有效減少失血量;降低疼痛;降低術後感染風險;恢復速度較快;縮短住院天數;達到更好的預後效果;減少尿失禁機率;較早恢復日常生活 。中醫大新竹附醫去年9月引進達文西第四代Xi機器手臂,到今年7月已達百例,院長陳自諒表示,中醫大新竹附醫將成為北台灣達文西大腸直腸外科手術觀摩中心,這也是繼高醫,台中榮總之後,第三間成立的達文西大腸直腸手術外科觀摩中心。
新竹男20天沒大便…5kg宿便「頂到心臟」痛炸 醫徒手挖10分鐘
新竹一名58歲男子約20天都沒有大便,直到腹脹受不了到急診求助。經過電腦斷層,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巨成發現,病人有異於常人約80公分的乙狀結腸,塞了約5公斤重的宿便,一路向上頂到了橫隔膜、胸腔甚至頂到心臟,所幸幫病人將宿便挖出後,症狀獲得緩解。 張巨成醫師表示,病患當時約有6*6公分的糞石,塞在大腸和乙狀結腸交接的地方,因此只能透過手指將糞石捏碎,花了約10分鐘,大糞石慢慢挖出來。張巨成笑稱,清宿便是每個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的宿命,養成的過程中一定多少都會碰到類似的問題。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巨成。(圖/翻攝自臉書/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張巨成指出,便秘是相當普遍而且困擾的問題,建議國人要多攝取蔬果纖維,水分,以及多運動,才能改善便秘,同時,也要注意排便習慣是否改變。他也提醒,部分病人會如同這位急診病患,有著乙狀結腸過長的問題,乙狀結腸是大腸的最後一段,後面銜接著直腸與肛門,有些病人可能是先天因素,大多是未知的原因,會讓乙狀結腸比一般人更長,而這樣過長的乙狀結腸,平時大多不會有症狀,但卻有可能會造成便秘或是扭轉的問題,而乙狀結腸扭轉,更是需要急診處理的急症,要多注意,有任何問題,及早就醫接受專業的建議與檢查以區分便秘或是腫瘤阻塞,有時候,醫師的手指可能就是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