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篩檢
」 乳癌 篩檢 乳房攝影 癌症 子宮頸癌明年寬乳癌篩檢年齡! 專家提醒「3個及早」把握治療黃金期
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不少國內外知名人士紛紛響應,在胸前別起粉紅絲帶,倡議乳癌防治。在粉紅絲帶的風潮下,乳癌防治的議題已逐漸受到重視,鼓勵婦女把握三個「及早」:「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擁抱健康,把握早期發現及治療的黃金時機。正視粉紅十月 喚起防治意識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2年死因統計顯示,乳癌是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2位,乳癌發生高峰為45歲至69歲。目前仍有約34.5%的45歲至未滿70歲婦女從未接受過乳房X光攝影。為遠離乳癌風險,國民健康署呼籲年齡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的婦女,以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乳癌家族史(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擴大篩檢年齡 提高早期發現率為因應高齡化社會及乳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國民健康署自明(114)年起,放寬乳癌篩檢年齡,上下各增加5歲,擴大至40歲以上未滿75歲婦女,鼓勵符合資格且有意願接受檢查者,請攜帶健保卡至醫療院所,或逕洽各地衛生局(所)或健康服務中心,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乳房X光攝影檢查 有效提造揪出乳癌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目前國際上最具科學實證,可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可偵測出乳房鈣化點或微小腫瘤,並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我國於112年有92.3萬名婦女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共發現5,392多名乳癌個案,等於每篩檢169名女性中約有1名罹患乳癌,而因篩檢發現乳癌的婦女,有59.7%病例為早期(0+1期),證明乳癌篩檢的高效益。
婦女月粉紅灰犀牛來襲!乳癌病友協會公布雙軌調查 提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
乳癌長年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更為婦女常見死因第二名,且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皆逐年緩升,是大家顯而易見但卻視而不見的「粉紅灰犀牛」。因此在3月「婦女月」的尾聲,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特別於27日舉辦「粉紅灰犀牛來襲 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發佈記者會,公布史無前例針對國內的女性及病友的雙軌調查研究,並提出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會中邀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民進黨立委王正旭、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以及醫師專家學者們等共同出席,探討該如何應對「粉紅灰犀牛」來襲,提高社會大眾及政府對於乳癌防治的重視。黃理事長表示,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在乳癌防治衛教宣導上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因此提出「六大呼籲」,有意識地結合專家學者、病友團體及社區,讓衛教資訊更有效擴散,提高民眾的乳癌防治意識並實際行動(圖/品牌提供)。乳篩防線失守!過半表示未定期篩檢 9成認為篩檢年齡應下修據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顯示,有61.5%的一般女性及過半(52.7%)的乳癌病友罹癌前沒有定期進行乳癌篩檢的習慣。值得警覺的是,一般女性中知道乳癌可篩檢,但未進行定期篩檢比例高達61.8%,僅有38.8%受訪者有定期篩檢的習慣。探究不願篩檢原因,一般女性不篩檢的主要原因竟是年齡未到政府補助(46.3%),而乳癌病友罹癌前不篩檢的主要原因則是自認不需要檢查(42.3%)。另外「自認不是高危險群」、「不知道要篩檢」以及「害怕篩檢造成的疼痛」也都是受訪者不願篩檢的原因選項。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根據衛福部公布2023年全台乳癌篩檢率僅3成3,低篩檢率將嚴重影響早期治療的潛在機會。因此協會在乳篩政策上提出「乳癌篩檢年齡下修至40歲」及「篩檢升級自由選」兩大呼籲,一方面因應目前各年齡層病友人數緩增現況,有助於落實早期治療的目標;另一方面透過差額負擔方案自由選,女性可自費補足差額,選擇精準性較高、檢查不適感較少的篩檢方式,有助於提升女性篩檢意願,也不會造成政府預算壓力。針對下修乳篩年齡的呼籲,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於記者會中表示,國健署目前提供的是國際上認可的篩檢方式,會持續研究國際上相關數據,朝向篩檢年齡「下修」跟「上修」的方向努力幫助病人。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目前健保署給付38種乳癌用藥,提供第一線醫師更多武器協助病人對抗癌症,健保署會朝著協會提及的六大呼籲方向努力(圖/品牌提供)。面對癌症最擔心經濟負擔 能接受的自費預算僅實際支出一半調查顯示,女性面對罹患癌症最害怕的事情前三名,不管是一般女性及病友,第一名皆為害怕造成個人及家庭經濟負擔(一般女性46.0%、病友49.3%),第二、三名則分別為害怕造成家人照顧負擔(一般女性14.3%、病友10.1%)及害怕治療副作用(一般女性11.7%、病友14.4%)。而在治療負擔調查上,可發現有67.4%的一般女性及70.2%的病友最能接受的自費預算在50萬以內,且有約半數的一般女性(46.2%)及病友(52.0%)傾向只採取健保方案治療。黃淑芳指出,透過調查可看出,不管是一般女性或病友,一旦罹癌最害怕的事情不是死亡,而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多數傾向優先選擇健保治療,但早期乳癌患者如想使用療效較好且能減少後續復發機率的藥物,往往一年動輒須自費百萬元,與受訪者能接受的50萬自費預算相差一倍,僅能負擔實際支出的一半。因此我們呼籲健保應納入更多早期乳癌用藥,將更具效益且有效減少病友的經濟負擔。立委陳昭姿在會中表示,自己在新藥審議委員會擔任委員29年,儘管目前新藥審查走向精準治療,健康投資仍非常不足,不能讓病人因為沒有錢就不治療,這部分會跟衛福部一起努力。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目前心理健康司有與心理腫瘤基金會及全台19家癌症醫院合作,提供免費心理諮商,去年更在行政院支持下,在全台佈建48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基礎的心理諮商及轉介服務,未來仍會努力擴大服務(圖/品牌提供)。乳癌防治應全方位看待 病友心理支持及生育保存需求急迫本次調查也針對過去較少討論,但對癌友有迫切需求之議題做雙軌調查。黃淑芳指出,根據過去研究統計,癌症病友於罹癌後兩年內自殺率比一般平均自殺率高出約7倍。此次調查顯示,有72.9%的一般女性及87.9%的病友認為罹癌後政府或院所應主動提供心理支持。呼籲政府應將調查結果納入未來降低病友心理健康風險之考量,結合既有心理健康資源主動提供病友,讓病友在獲知重大疾病時有所依歸。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根據國衛院最新研究指出,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是非癌症患者的2.5倍;如果是被告知罹癌的第一年,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是非癌症患者的5.5倍,而與其他癌症相比,乳癌患者還要面臨體態改變及夫妻婚姻關係的挑戰,因此心理資源挹注顯得更為重要。目前心理健康司有與心理腫瘤基金會及全台19家癌症醫院合作,提供免費心理諮商。去年更在行政院支持下,在全台佈建48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基礎的心理諮商及轉介服務,未來仍會努力擴大服務。立委王正旭於記者會呼應本次記者會主題,指出如果被「粉紅灰犀牛」撞到會有很嚴重的後果,需要我們健保醫療上給予更多支持,也需要心理支持跟篩檢的協助,透過大家共同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圖/品牌提供)。病友罹癌前對乳癌資訊感到不足 病團宣導比政府讓人更有印象最後調查指出,有64.5%的乳癌病友自認為罹癌前對乳癌資訊不充足,一般女性也有近半數(49.5%)認為資訊不充足,顯示乳癌防治衛教仍有努力空間。在宣傳口號印象部分,一般女性與病友皆對乳癌病友協會去年的「點亮雙色粉紅絲帶守護健康掌握幸福」口號最有印象(一般女性46.8%、病友79.1%),其次則為國健署的「愛自己從乳篩開始」(一般女性41.8%、病友67.5%)。黃理事長表示,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在乳癌防治衛教宣導上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我們也提出「乳癌衛教資源1+N」的概念,呼籲政府機關的衛教資源應做更多釋出,有意識地結合專家學者、病友團體及社區,讓衛教資訊更有效擴散,提高民眾的乳癌防治意識並實際行動。立委王正旭於記者會呼應本次記者會主題,指出如果被「粉紅灰犀牛」撞到會有很嚴重的後果,需要我們健保醫療上給予更多支持,也需要心理支持跟篩檢的協助,透過大家共同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男性「家族史有這病」別輕忽!醫曝易得4種癌:恐比別人早發病
罹患乳癌竟會增加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分享一份研究報告,指媽媽或姐妹患有乳癌的成年男性,有較高機率罹患胰臟癌、甲狀腺癌、攝護腺癌及乳癌,且發病時間恐比其他人來得早。錢政弘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行第一名,「遺傳性」乳癌機率約15至20%,因此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需定期接受乳癌篩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媽媽或姐妹患有乳癌,那麼家中的男性成員則容易罹患4種癌症。錢政弘說明,今年8月一份韓國研究針對6萬9千名有乳癌家族史的成年男性(其母親或姐妹有乳癌)進行追蹤,結果發現相較普通男性,有乳癌家族史的男性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多1.4倍、「甲狀腺癌」的風險多1.3倍、「攝護腺癌」的風險多1.3倍、「男性乳癌」的風險多3倍;且若母親和姐妹均罹患乳癌,那麼男性發生甲狀腺癌的機率高達3.4倍。對此,錢政弘指出,目前文獻已經知道胰臟癌、攝護腺癌和乳癌都跟「BRCA1/2」基因異常有關,所以一旦媽媽或姐妹有乳癌,男性成員也很有可能因為基因異常得到這3種癌症。錢政弘透露,雖然尚未發現甲狀腺癌與基因異常有關,但觀察發現有乳癌的女性也容易得到甲狀腺癌,推測2者之間有包括甲狀腺荷爾蒙、雌激素和環境因素等共同的致病原因,提醒家中有乳癌病史的男性族群需特別留意。
蟬連19年女性殺手 勿輕忽這一型乳癌的高復發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乳癌連續19年攻佔女性十大癌症之首,一般認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HR+,HER2-)早期乳癌預後較佳,但其中的「高復發風險族群」絕對不可輕忽,一旦復發預後和三陰性乳癌一樣糟!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趙大中呼籲女性定期篩檢、及早治療,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治療重點是在尚未復發之前就予以預防,預防復發的輔助性治療新趨勢為荷爾蒙治療加上細胞週期抑制劑,可降低32%的復發風險,效果顯著。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近30多年來發生率持續上升,台灣每年新增約1萬5千名患者。根據國健署最新十大癌症顯示,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7歲,較全癌症年齡中位數(64歲)更早發生。當心這些特徵有高復發風險 一旦捲土重來就難纏!乳癌依據荷爾蒙接受體(ER/PR)以及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分為多種亞型,每一型之臨床特徵、存活率和治療策略各不相同。其中,最大宗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HR+,HER2-)占約6成。一般認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預後較佳,但若是高復發風險族群,其預後與惡名昭彰的三陰性乳癌一樣棘手,不可不慎。 趙醫師說明,乳癌亞型中的管腔B型患者儘管是荷爾蒙接受體陽性,但復發風險比較高,無論管腔B1型或管腔B2(三陽性)型都比管腔A型預後差。其中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患者中的高復發風險族群佔所有乳癌患者約2-3成。研究顯示,復發患者中約8成以上在手術後5年內發生,約3成是在手術後2年內就復發。目前乳癌的標準治療流程是先切片檢查確認病理報告,接著進行手術治療,但若腫瘤較大者常會先進行手術前輔助化學治療,手術後接續評估復發風險。高復發風險族群特徵如下,建議及早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策略:淋巴結轉移4顆以上淋巴結轉移1-3顆加下列其中1項條件:腫瘤≥5公分、腫瘤分化程度第三級、Ki-67指數大於20%。細胞週期抑制劑加上標準荷爾蒙治療 手術後輔助治療預防復發趙醫師表示,無論復發風險高低,治療重點是在患者尚未復發之前就予以預防,在完整的手術後,對於高復發風險族群,就有下列輔助治療策略:第一、化學治療現今醫學發達,化療被列為標準治療的一環,有助降低復發風險。第二、荷爾蒙治療若患者能耐受副作用,可進行5-10年療程,可依復發風險決定服藥多久。第三、局部放射治療若腋下淋巴結轉移超過4顆、腫瘤大於5公分,以及接受標準乳房保留手術的病患,建議在化療後接受放射治療。第四、細胞週期抑制劑最新發展出的細胞週期抑制劑可與荷爾蒙治療合併使用,也可算是標靶治療的一種,療程為2年。完整的荷爾蒙治療加上細胞週期抑制劑,根據研究可再降低32%的復發風險,效果非常顯著,優於僅使用荷爾蒙治療,因此細胞週期抑制劑扮演了關鍵角色。此療法目前為自費,猶如預先買保險,治療越完整,復發風險就越低。2年1次乳癌篩檢+個人化精準治療 綻放粉紅人生「每個病人都非常珍貴」,趙大中醫師呼籲,女性身為家庭、社會、職場的中堅分子,面對乳癌頭號殺手,應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台灣乳癌患者9成為早期,可跟醫師討論個人化治療策略,且台灣治療技術先進,醫療團隊會盡其所能讓患者接受最完整的治療。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實證醫學證明,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並可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 。政府針對下述女性同胞也有補助2年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服務,國人應善加利用。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
乳癌篩檢出現偽陰性! 超音波檢查提高正確診斷率
一位35歲年輕女性因聽到同事檢查出乳癌三期,再加上自己都沒有做過乳房檢查,因此到門診安排乳房篩檢。做完乳房超音波後,發現左側乳房外上方有一約1公分大小的可疑病灶,且左側腋下淋巴也有疑似是轉移之可疑病灶,經病理切片檢查及其他易轉移器官影像學檢查後,證實為第二期賀爾蒙陽性標靶陰性型乳癌。年輕化乳癌 轉移更快速在歐美,有些人定義在40歲以下得病就屬年輕乳癌,恩主公醫院乳房外科黃星華主任表示,年輕型乳癌的癌細胞表現較活躍,不只對外在治療抵抗力強,也容易轉移,因此透過定期篩檢,及早發現並治療更顯重要。乳癌患者大多為女性,但也有極少數男性可能罹患乳癌。近年40歲以下女性罹患乳癌的人數越來越多。黃星華醫師提到,乳癌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或疼痛感,通常發現時是因為摸到乳房有腫塊,甚至有較明顯的乳房外觀變化,如傷口難以癒合、皮膚潰爛,此時可能已經發展至中晚期,治療更困難,因此預防性的定期檢查非常重要。定期乳房篩檢 初期治癒率高國健署提供45歲以上或40歲以上且有二等親的家族乳癌病史(如:媽媽、姐妹、祖母等)者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但部分女性為乳腺分佈較密集的緻密型乳房,在X光造影下,腫瘤組織可能被密集的乳腺擋住,影響檢查結果造成「偽陰性」。黃星華醫師建議,定期健檢時除了乳房攝影外,再加上乳房超音波檢查,可以提高正確診斷率;而40歲以下成年女性不適合用乳房攝影作為第一次篩檢的工具,因此可選擇乳房超音波,不只屬於非侵入性檢查,且沒有輻射線,能顯示病灶處並細分出是纖維囊腫,水泡或腫瘤組織,提高早期乳癌的正確診斷率。
抗乳癌新武器「魔術子彈」 精準攻擊+旁觀者效應提升戰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女性一發現乳房有腫塊,千萬不要拖延就醫!根據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思錦醫師、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呂長賢醫師的觀察,門診中,有些乳癌病患發現胸部有腫塊,常因逃避、害羞,或深深感覺自己做錯事等因素而拖延就醫,有些病患拖到腫瘤大如棒球、籃球,甚至出現傷口、分泌物,並產生異味,夏天還堅持穿厚衣服,且在傷口裹上厚厚紗布以掩蓋傷口、異味,都還是不願面對。李思錦醫師指出,近年來,隨著新藥推陳出新,乳癌病患即使遭遇癌細胞轉移,也都有藥物治療選項,讓存活期可以延長。所以病患若從接受疾病開始,改變心態,勇敢接受治療,並配合醫師指示用藥,生活還是可以回歸正常,病痛也能大幅減輕。HER2弱陽性病患,治療有了新選項談到乳癌的治療,呂長賢醫師表示,乳癌病患的治療策略與HER2(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R(荷爾蒙受體)、BRCA乳癌基因表現等有關。其中在乳癌病患中,HER2陽性病患約佔20%-25%,以這群病患為例,過去使用抗HER2標靶藥物,多數可發揮作用。「乳癌病患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HER2表現?」對於這問題,李思錦醫師解釋,目前檢查HER2方式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HC)、「螢光原位雜交法」(FISH)為主,檢驗時可發現,HER2依據組織染色表現分為三價、兩價、一價與零價,價數越多,代表HER2表現越多越明顯。李思錦醫師進一步分析,在過去,當HER2組織染色呈現三價或FISH陽性,才被視為「HER2陽性」,此時才有對應的抗HER2標靶藥物可供使用,如果HER2組織染色呈現兩價FISH陰性或染色為一價,以前都被當成HER2陰性處理,在乳癌病患中,所佔比率達50%,但在乳癌治療精準化的現在,治療趨勢已經有所改變。目前,不少研究顯示,若是HER2組織染色呈現一價、兩價等「HER2弱陽性」的病患,使用新一代ADCs(抗體藥物複合體,又稱魔術子彈)藥物,同樣可發揮毒殺癌細胞的效果。新一代魔術子彈精準攻擊,病患存活希望大大增加據統計,HER2陽性病患若使用新一代ADCs藥物,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有機會長達2年半,若是HER2弱陽性病患用藥,與傳統化學治療相較,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增加一倍,這代表傳統HER2陽性與HER2弱陽性病患相加,有高達70%到75%的乳癌病患將有機會受惠於新一代ADCs藥物治療,對於具HER2表現的轉移性乳癌病患而言,無論HER2表現是強、是弱,都有新治療選項可供選擇,病患延長生命的機會再度增加。針對抗體藥物複合體的獨特作用方式,呂長賢醫師表示,新型ADCs藥物的結構有HER2抗體、連結子,而連結子帶有細胞毒殺藥物。這類藥物進入體內,因帶有HER2抗體,一找到有HER2陽表現的細胞,受體、抗體就會結合,癌細胞就會把藥物「吃進去」。此時癌細胞內的酵素,會切斷ADCs上的連結子,帶有細胞毒殺藥物便順勢進入、釋放毒性,很快消滅癌細胞,不只如此,這些細胞毒殺藥物也會穿過癌細胞細胞膜,滲入周遭的癌細胞,導致旁邊癌細胞也跟著毒發身亡,這種效應稱為「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藥物作用範圍就可擴及更多癌細胞。李思錦醫師表示,這類藥物的作用方式,由於攻擊精準,所以與傳統化療藥物相比,副作用比較輕微,如果是身體較虛弱的病患,也有機會可使用。不過藥物可能產生間質性肺炎,在用藥過程,需監控血氧濃度,發現血氧濃度異常,就必須提高警覺。醫院團隊、病友團體支持,病患更有前進動力在治療乳癌的過程中,病患的肌力維持與身心靈支持,都是重要環節。以大林慈濟醫院來說,特別針對乳癌病友提供肌力提升課程、復健課程等,讓病患學習;嘉義長庚醫院則有堅強的病友團體作最佳後盾。兩院也都有個管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予以協助。李思錦醫師呼籲,當發現乳房有腫塊、異常,一定要勇敢踏出、尋求治療,只要願意勇敢踏出第一步,就有生命延長的可能性。呂長賢醫師則提醒,民眾如果符合國民健康署免費乳癌篩檢資格,一定要定期接受乳癌篩檢,早期發現,也才能早期治療,存活期也才能真正大幅提升。
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 5癌篩檢早期發現存活率最高逾9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國健署表示,符合資格者定期「五癌篩檢」比「疑似罹癌才篩檢」有較高的存活率,呼籲民眾應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5癌早期存活率高 但早期症狀不明顯應定期篩檢國健署105年至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子宮頸癌、肺癌早期(0+1)期的5年存活率皆超過9成;口腔癌早期(0+1)期的5年存活率約7至8成以上;女性乳癌早期(0+1)期5年存活率更接近100%,而乳癌第4期5年存活率則跌至約3成6,顯示及早確診、治療的重要性。不過,癌症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若未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等到症狀出現才就醫,通常都已是預後較差、較難治療的晚期癌症,治療方式較複雜,而且治療選擇可能也較早期癌症少,不但治療時間更長、需花費更多的醫療費用,存活率也大幅下降。因此,國健署呼籲,民眾應藉由定期癌症篩檢,及時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把握治療黃金期,目前國健署依據國際實證及我國流病資料,提供「五癌篩檢」服務: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年補助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建議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乳癌篩檢:45歲至69歲婦女、40歲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大腸癌篩檢:50歲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肺癌:具肺癌家族史:50歲至74歲男性或45歲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重度吸菸史:50歲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應養成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的好習慣,一起為自己、家人的健康把關,若篩檢結果異常,也應遵循醫囑儘速做進一步的確認診斷。篩檢異常將進一步安排診斷 可用APP、網站查詢資訊此外,國健署已於112年6月起與健保署共同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建立篩檢、追蹤到確診的完整機制,透過醫療院所共同合作,針對五癌篩檢疑似異常的民眾,進行健康指導、說明後續檢查相關注意事項,協助安排進一步就醫診斷,以達早發現早治療,及早阻斷疾病恢復健康的目標。國健署表示,民眾也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點選「健康存摺」的貼心提醒功能,確認自己下次建議檢查日期,或攜帶健保卡到附近醫療院所或衛生局所洽詢,也可利用「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查詢附近的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
新型ADC藥物問世! 乳癌患者治療組合更多元
乳癌一直是國內女性民眾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經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多年推行的乳癌篩檢,對於乳癌早期的診斷有相當的助益,進而改善其存活率,但仍有少數女性患者面臨著乳癌的復發而影響其健康。多樣性乳癌治療組合 減少復發率、延長存活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部長鄭企峰表示,通常乳癌可依病理狀況大致分為乳管型Her-2型及三陰性乳癌。而其治療方式也會根據其種類型式而有所不同,包含外科手術、傳統的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及各種標靶治療。多樣性的治療組合提供乳癌患者更個人化及更精準的治療方式,也確實減少乳癌的復發率及延長復發後的存活期。新型ADC藥物 對弱Her-2陽性也有效果鄭企峰說明,轉移性乳癌一直是乳癌治療的重要課題,除了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外,精準醫療現在是個人化治療的首要工作。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是結合抗體和化學治療藥物於一體的新型藥品。雖然此類藥品約於20多年前便開始有新的進展,在2013年也有第一個此類藥物的問市,提供了Her-2陽性乳癌病患的另一個選擇。最近幾年有更新型的ADC藥物被研發上市,而且有相當明確的療效。新型的ADC藥物除了針對Her-2陽性的乳癌有良好的療效,對於弱Her-2陽性的患者也有效果。三陰性乳癌治療最新進展 ADC藥物臨床應用除了針對Her-2型患者,有新型的ADC藥物外,在最棘手的三陰性乳癌,目前也有ADC藥物的發展甚至應用於臨床的治療,此類藥物提供了乳癌治療一個新的方向。
癌症患者自殺率高出一般人10倍! 「心理諮商」年補助7200元擴大辦理
60多歲詹姓國文老師,透過一次偶然的乳癌篩檢,發現罹患乳癌,癌症治療過程辛苦,也讓她終日鬱鬱寡歡,甚至出現輕生念頭,讓家人擔心不已。自殺率高於一般人10倍 罹癌者怕痛苦也憂連累家人台大公衛學院利用全國癌症登記檔案資料庫分析台灣癌症患者自殺死亡比例,統計1987至2007年資料發現,台灣每年每10萬人中約有110名癌症病人自殺,一般人口的自殺率則約是每10萬人中10多人,癌症患者自殺率竟高出一般人10倍之多。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方俊凱解釋,「台灣的癌症自殺率居高不下,起因於華人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認為罹癌必死無疑,害怕痛苦也怕連累家人。」相較國外研究全球癌症患者自殺風險較一般人僅高出0.85倍,台灣癌症患者標準化死亡比約2.47倍。細探癌症患者自殺樣貌,罹癌頭三年、尤其前半年到一年間是自殺高峰期;以癌症種類而言,與生理需求有關的癌症,如胰臟癌、肺癌、胃癌、口腔癌、食道癌的患者有相對較高的自殺身亡率。不到十分之一患者接受協助 諮商費用高是關鍵 隨著國內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越來越多病患治療後回歸正常生活,而標靶、免疫等療法持續進展,許多晚期癌症患者也有機會長期帶癌生存。目前台灣心理支持系統相對著重安寧療護,方俊凱指出,只關注最後一哩路的心理照顧並不足夠,正在療程中或進入追蹤期的癌症病人,他們的身心壓力也都需要抒發管道。然而即使患者想尋求專業幫助,又容易因單次動輒2、3,000元起跳的自費諮商退縮,導致不到十分之一的患者真正接受相關醫療資源。「自費諮商門診補助」 每年最高可申請7,200元心理腫瘤基金會2022年主動推出「自費諮商門診補助」,提供經費補貼,幫助癌症病患安心就醫,今年更獲得全國各級醫療院所力挺擴大辦理,癌友只要至包括台北馬偕、淡水馬偕、國泰總院、北醫附醫、新光、三總、和信、振興醫院、汐止國泰、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和美家醫科診所、新竹馬偕、新竹國泰、台中榮總、澄清醫院中港分院、童綜合醫院、彰化秀傳醫院、竹山秀傳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大林慈濟、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台南奇美、高雄榮總、羅東博愛醫院、花蓮慈濟、花蓮門諾等院自費諮商就醫,每年最高可申請7,200元門診醫療費用補助。
乳癌高峰在「這年齡」 2族群可公費乳房攝影!快用2招查詢有無符合資格
乳癌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有較高的存活率並可保留較好的乳房外觀。不過,乳癌早期鈣化看不到也摸不到,若要早期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需要藉由「乳房X光攝影」。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乳癌發生高峰為45-69歲,乳房X光攝影可以降低30%晚期乳癌發生率,並減少41%的死亡率。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國健署補助2類婦女進行每2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民眾可用2方式查詢是否有符合資格。乳房X光發現早期乳癌 2族群可公費檢查「乳房X光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國際上經實證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每年透過篩檢發現的乳癌個案中有60.8%為早期(0+1期)乳癌,相較於未透過篩檢所發現的早期乳癌多27.4%。另外,根據105-109年新診斷乳癌的5年期別存活率,早期(0+1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約100%,而第2期、第3期分別約95.1%、79.7%,但第4期(晚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僅約36.2%。其中,逾7成的乳癌發生在45-69歲的婦女。因此,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乳癌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國健署有補助以下對象進行乳房X光攝影,希望符合資格的民眾可以到醫療院所做乳癌篩檢,包括: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的婦女(出生年為民國42年次至67年次)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乳癌家族史的婦女(出生年為民國68年次至72年次,且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2年1次公費乳房攝影 2方式查詢資格符合條件者可攜帶健保卡至醫療院所,或逕洽各地衛生局(所)或健康服務中心,進行每2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民眾若是不清楚自己是否有符合資格,或是不記得自己是否曾做過乳房篩檢,國健署也提供了查詢方式。林莉茹組長表示,民眾可透過2方式查詢自己是否有符合資格,包括:利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 APP查詢:可查詢最近1次篩檢日期、篩檢結果提醒符合資格的篩檢服務持健保卡至國民健康署核可之乳房攝影醫療機構查詢:查詢是否符合篩檢資格相關核可醫事機構名單(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12&pid=109)
定期檢查降低癌死亡率! 政府免費提供這些人「五癌篩檢」
由於癌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容易讓人忽略,等到身體發生警訊可能為時已晚,惟有透過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可阻斷已經發生變異的細胞發展為癌症,以提升自身存活率。5種癌症篩檢 女性降70%子宮頸癌死亡率主要5種癌症篩檢與國人死亡率的實證資料顯示,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者,定期每2年1次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國際研究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署鼓勵民眾及家人應積極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維護自身及家人的健康。30拉警報! 男女皆有免費篩檢預防癌症最重要的就是依照國際實證建議,透過各項檢查早期發現癌症病灶。國民健康署為促進國人的健康,已依據世界最新的篩檢實證,針對罹患癌症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的「五癌篩檢」,只要符合以下資格就能免費篩檢:一、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二、乳癌篩檢:45至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三、大腸癌篩檢: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四、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五、肺癌:(一)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二)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篩檢異常勿驚慌 遵循醫囑早治療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請符合篩檢資格民眾踴躍受檢,若收到篩檢異常的結果,切勿驚慌失措,仍需進一步就醫診斷。篩檢單位均會協助妥善安排回診時間,只要遵循醫囑回到醫院進行複檢,就可及早處置;若收到檢查結果為正常,仍要定期接受每2年1次的篩檢,保固自己的健康。
她40歲乳癌復發又轉移 憑1療法改善腫瘤惡化
40歲的劉小姐十年前因觸摸到胸部不明腫塊而至他院就醫,並接受手術及荷爾蒙治療,很不幸的在2021年復發;經由胸壁上復發腫瘤的切片檢查得知屬於三陽性乳癌,已擴散至肺、肝、骨骼以及腦部,導致劉小姐經常抽筋而造成行動不便,甚至某次行走不慎造成病理性骨折須開刀治療。新型抗體複合藥物效果佳 癌指數半年回到正常範圍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一般外科醫師張耀仁指出,上述患者先使用一線、二線甚至三線標靶藥物治療,評估病情後,也建議給予新型的抗體複合藥物,加上放射性治療,半年後,腦部轉移腫瘤明顯縮小,劉小姐已能自由行走,癌指數也回到正常範圍內。早期篩檢、診治幾乎可治癒 先導性治療也可縮小腫瘤張耀仁指出,零期(原位癌)或一期乳癌光靠手術治療,就可以達到幾乎治癒的效果。有別於以往的手術治療,新式內視鏡導引乳頭乳暈保留術適合早期發現的年輕女性,透過乳房外科及整形外科合作,不僅傷口小、復原速度快,而且術後病人滿意度高。除此之外,標靶型或三陰性乳癌亦能利用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調節抑制劑等進行先導性的治療,讓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手術的範圍也會縮小,甚至可採取乳房保留手術。高風險族群 務必兩年一次定期乳癌篩檢多半的乳癌患者都是在觸摸到乳房腫塊後才發現,但通常已進展成第二期以上,要透過手術及藥物治療才能根除病灶。張耀仁提醒,一側乳房曾得過乳癌、家人曾罹患乳癌、未曾生育者、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都是乳癌的危險族群,需定期追蹤;而國民健康署每兩年一次,免費提供45到69歲的婦女、有乳癌家族史的40歲以上女性進行乳癌篩檢,早期發現,正確治療,乳癌是有可能治癒的。
正妹主播懷孕20周胸部摸到硬塊 備好「器捐登記」憂引產…檢查結果曝
歌手朱俐靜近日因為乳癌過世,享年40歲。定期做乳癌篩檢能提早揪出病因,正妹主播張齡予現在懷孕20周,日前發現胸部有5公分硬塊,馬上跑去做乳癌篩檢,如果真的得乳癌她可能要引產,她表示,「我的器官捐贈登記應該都弄好了吧。」張齡予近日在臉書發文說,「這2天我發現右胸有硬塊,捏起來感覺超過5公分長,長型,壓下去會痛、靠近腋下淋巴。因為家族有不少乳癌甚至病逝史,加上『年輕型乳癌』的凶猛。」她表示,臨時要預約篩檢門診都排到爆,「一整天等等等,好不容易做完檢查聽完報告,已經是晚上7點等到好累。」張齡予表示,幸好腫起來的地方是乳腺發炎造成的小囊腫,醫師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小囊腫也只需要定期追蹤,還不用太擔心,真的是大大鬆了一口氣,謝謝保佑。」她更透露,原本做好最壞打算,「上網狂估狗,包括化療可能要終止妊娠,存活率多高?小孩可能要引產(小班長也太多災多難、化療後可能影響生育)。」如果真的出意外,她的器官捐贈登記表都弄好了,還在想怎麼向爸媽開口呢?張齡予說,經過一天的虛驚一場還好沒事。她呼籲大家,「女生們要定期做乳房檢查,尤其懷孕(荷爾蒙改變)、家族有病史的女生,最好從30歲就開始定期檢查。」
一天有31名女性確診乳癌 一次看!兩大篩檢工具怎麼用
年僅40歲的歌手朱俐靜傳出乳癌病逝消息,令外界震驚與不捨。根據衛福部統計,乳癌為我國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每年有超過萬名婦女罹患乳癌,相當於每天約有31位婦女被診斷確診。由於國人罹患乳癌的高峰年齡層較西方來得年輕,要更早期發現是否有乳癌,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提醒女性朋友,定期關心乳房健康,自我檢查有其必要,但也不能忽略定期進行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的重要性。陳皇光表示,亞洲女性的乳房組織較為緻密,且乳癌好發年齡(40-50歲為高峰期)早於西方女性,所以建議30歲以上女性可以每年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而40歲以上女性因為脂肪組織增加,利用乳房攝影(不適用於40歲以下)可以得到較清晰之影像,能偵測早期惡性腫瘤的特殊形態鈣化,雖然檢查過程會有不適感,但這是世界上運用最多,也是有眾多學理證明的乳癌篩檢工具。乳房超音波的優點在於檢查過程無不適感,可以偵測出乳房的生理變化、水泡(囊腫)與腫瘤(結節)等病灶,並且計算數量、可明確定位及測量大小。依此分級建議民眾是否該定期追蹤或需立即就醫接受切片檢查。超音波的缺點則是偵測鈣化病灶能力較差,可能會遺漏一些早期的乳房惡性變化。而乳房攝影則適用40歲以上女性,這個年齡層的女性,乳房脂肪組織變多,攝影後的影像較為清晰可辨。而透過乳房攝影,可以從中看出微小的鈣化病灶。如果發現叢聚性、針狀、棒狀或樹枝狀鈣化,較有經驗的放射科醫師就早期提出警告,轉診民眾到乳房外科做進一步的切片檢查,往往可以發現非常早期的乳癌。乳房攝影的缺點則在於檢查時需要擠壓乳房造成短暫不適,並且在影像上無法測量可疑病灶的大小、數量及性質(水泡或實質性結節)。陳皇光建議30歲以上成年女性每年定期乳房超音波檢查;40歲以上的婦女,最好2項檢查都可以涵蓋,由於乳房超音波價格實惠又不會有疼痛感,不妨每年定期檢查1次,乳房攝影則可以每兩年1次。藉由細密的防護網,提早發現乳房是否病變,乳癌也不再令人聞之色變。
朱俐靜乳癌病逝「5徵兆」要當心 治療權威曝台灣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
歌手朱俐靜在去年初坦言自己2020年被診斷出罹患乳癌,並積極接受治療努力抗癌,沒想到3日驚傳乳癌過世,享年40歲。然而,乳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之首,包括36歲的犀利人妻女星朱芯儀,也證實罹患乳癌第2至3期。對此,乳癌治療權威名醫張金堅表示,台灣年輕乳癌患者占比較歐美高,好發年齡也比歐美高,竟然少了10歲,提醒年輕型乳癌有4項特徵一定要注意,另外,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指出,不只硬塊,還有「5徵兆」要小心。朱芯儀罹患乳癌。(圖/翻攝自朱芯儀ig) 女星朱芯儀也在3月8日生日當天公開罹患乳癌,根據《三立新聞網》引述乳癌治療權威張金堅醫師的說法,台灣年輕乳癌患者低於40歲確診者大約占乳癌患者9%,歐美國家卻只有大約4至5%。台灣大約有半數乳癌患者是在停經前發生。張金堅醫師強調,年輕乳癌患者可能和種族或飲食習慣有關,由於台灣外食多,而且女性多愛吃甜食導致肥胖,加上使用塑膠餐具裝熱食、蔬果農藥容易殘留吃下肚,另外像是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都是乳癌的可能危險因子。張金堅醫師警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圖/翻攝自政昇藥局)張金堅醫師警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圖/翻攝自政昇藥局)張金堅還提到,台灣乳癌第0期的5年存活率近百分之百,第1期也有93%,第2、3期也有89至75%,相較其他癌症預後更佳,建議有家族病史的人更要注意乳房的變化以及預防乳癌上身,他也建議,盡量不要用塑膠袋裝熱食,飲食方面不要太甜或太油膩,並控制體重,維持適當體重不僅可預防乳癌,即便罹癌,避免肥胖也能有較好的預後。除此之外,年輕女性乳癌患者可能面臨結婚、生子、養小孩及職場挑戰,承擔的身心壓力更大,建議在治療上更積極,且要妥善處理副作用,以免影響生活品質,若有生育需求的人會轉介生殖醫學中心,也會注重術後乳房重建。張金堅醫師警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圖/翻攝自政昇藥局)張金堅醫師警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少10歲。(圖/翻攝自政昇藥局)年輕型乳癌與年長的乳癌不同 4大特徵要注意:1.年輕婦女臨床檢查較不易由於患者年紀輕、乳房較緻密且受生理週期影響,在醫師進行乳房觸診時,不易觸摸出腫塊。2.年輕婦女目前沒有乳癌篩檢工具台灣因為乳癌發生年齡較歐美年輕10歲,所以建議台灣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提前至45歲,有乳癌家族史則提前至40歲,由於年輕婦女因乳房緻密,乳房X光攝影檢查成效大打折扣,高達22%無法判定。另外,有23%為偽陰性,所以不建議使用,改用乳房超音波或乳房磁振造影檢查比較好。3.腫瘤通常比較大:根據國內外的研究,年輕型乳癌(特別在35歲以下)發現時,都在二公分或二公分以上,期別相對較高,(朱芯儀在第二期以上)4.年輕型乳癌其細胞惡性度比較高:在台灣,有比率較高的荷爾蒙接受體陽性(佔67%)與50歲以上之乳癌患者(佔57%)還高出10%。根據台大醫院林季宏醫師的研究發現,30歲至35歲間的年輕乳癌的癒後最差,35歲至40歲次差,至於40歲以上的愈後則變好。所以年輕型乳癌一定要積極與醫療團隊配合,接受完整的治療,才不會錯失治療契機。根據國健署107年統計,乳癌發生率為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名,死亡率則高居第四名,平均每日有38人罹患乳癌。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指出,近年來單身女性及晚婚的高齡產婦愈來愈多,加上飲食日漸西化,女性的乳房發育遠較上一代豐滿,乳癌發生率也有逐年增加趨勢。至於乳癌高危險群,包含家族有乳癌病史,尤其母親或姐妹曾患乳癌者;一側乳房曾患乳癌者;曾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者;未曾生育或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者;初經過早(小於12歲)者、停經過晚(大於55歲)者;肥胖者或動物性脂肪食用較多者。陳建志表示,以上6種族群罹患乳癌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提醒民眾,大部分的乳癌是沒有症狀的,但出現「5徵兆」要當心!乳癌前兆5徵兆:1、無痛性乳房腫塊。2、漸進性乳頭凹陷。3、乳頭異樣分泌物,尤其是帶血分泌物。4、乳房皮膚凹陷,或呈現橘皮狀皮膚。5、兩側不對稱(可自行對著鏡子觀察)。至於如何預防乳癌?根據統計,早期發現乳癌5年存活率達90%以上,若到晚期的存活率則大幅下降至不到30%,陳建志建議,40至50歲的女性,每2年定期做一次乳房攝影或乳房超音波檢查,5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而大於20歲的女性,最好在每月經期過後一週做乳房自我檢查,停經婦女每月應固定一天檢查。此外,平常要養成均衡飲食習慣,減少高熱量食物攝取,每天至少30分鐘以上的運動提升免疫力。陳建志表示,乳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預防方法,因此,唯有及早發現與治療,才能提高存活率。
A-Lin、曾馨瑩、蔡依珊及簡嫚書提醒你定時檢查乳房,遠離乳癌,為公益發聲
你有多久沒檢查你的乳房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乳癌防治月,品牌們也紛紛支持公益攜手宣導乳癌防治!Motiva Taiwan致力於乳癌防治已邁入第三年,今年邀請到天生歌姬A–Lin受邀擔任2021 Motiva Pink Power公益大使。一起攜手宣導乳癌防治的重要。(圖/品牌提供)A-Lin說,一定要尊重每個人有獨一無二的個性,沒有只有什麼樣子才能=美麗。要改變這些想法妳必須先學會跟自己對話。戰勝心裡的恐懼跟迷惘「美麗」是不僅限於外在,「自信」是由內而外的展現。要先學會戰勝自己,包容自己才能懂得怎麼好好愛自己。線上響應粉紅力量邁入第三屆的「Motiva Pink Power®粉紅力量傳遞愛」,因疫情影響,首次改為線上方式,響應粉紅力量更即時。透過社群讓乳癌防治得到更多關注與影響力!➤ Join Us報名活動: 就可以得到CHLOECHEN限量聯名T-shirt一件!Motiva Taiwan 除了將報名所得全額捐出,另再額外捐出 NTD$500/筆➤ Let’s Fun 你發文我加碼 : 於FB/IG公開分享2021 Motiva Pink Power乳癌防治活動訊息,Motiva Taiwan 再捐出NTD$100/則。雅詩蘭黛粉紅絲帶邀請曾馨瑩、蔡依珊及簡嫚書點燈而雅詩蘭黛每年都會舉辦粉紅絲帶乳癌防治宣導點燈記者會,本次活動捐贈對象為「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這次選在新北市新月橋舉辦粉紅絲帶乳癌防治宣導點燈記者會,邀請「粉紅絲帶公益大使」曾馨瑩、蔡依珊及簡嫚書參與點燈儀式。台灣雅詩蘭黛集團為推廣乳癌防治宣導議題,特別在新月橋上串聯粉紅絲帶,透過粉紅點燈點亮橫跨兩個行政區的新月橋,象徵帶領眾人勇敢走過疫情、跨越乳癌帶來的重重考驗!(圖/品牌提供)曾馨瑩現場提到:「粉紅絲帶是很有意義的活動,提醒大家正視乳癌預防的重要性,尤其是現階段齊心對抗疫情時,也不能忽視其他疾病的存在,需要大家持續關心自身與親朋好友的健康,提醒彼此定期檢查、追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達到真正的乳癌防治。」 總不缺席、永遠支持且多年來與曾馨瑩一同參與台灣雅詩蘭黛集團粉紅革命的蔡依珊也提到:「近期因為疫情關係,乳癌篩檢人數減少了20%,提醒大家還是要定期乳房篩檢,畢竟預防勝於治療。乳癌已經是全球女性罹患的四大癌症之首,希望透過點燈活動提醒大家對乳癌防治的關注度,也歡迎大家這幾天抽空來美麗的新月橋走走、運動,擁有更健康的生活態度。」 今年金鐘新科得主,不僅在戲劇表現有亮眼成績且首次擔任台灣雅詩蘭黛集團「粉紅絲帶乳癌公益微電影」導演的簡嫚書表示:「被點亮的粉紅新月橋象徵一個溝通橋樑,讓更多人知道當乳癌發生後該怎麼做,不用害怕面對,尤其現在罹患乳癌的年齡層持續下降,集團與基金會近年來也持續加強對年輕族群的宣導,希望透過這次的微電影,運用不同管道讓更多年輕族群重視乳癌議題,也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次的戲劇作品。」新月橋點亮粉紅燈。(圖/品牌提供)
乳癌篩檢率驟降近2成 是妳嗎?國健署示警「8600名女性」快來追蹤
48歲的王小姐因為怕痛一直不敢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直到兩年前年接到社區衛生所人員的電話邀約檢查通知及細心解釋篩檢流程,終於突破心防參加第一次乳房攝影巡迴檢查服務,發現結果有異常,進一步切片確診為第1期乳癌,王小姐之後積極治療,經歷手術、放射與藥物治療後,逐漸恢復健康。乳癌是國人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最新107年診斷出1萬4214名乳癌個案,平均約每37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而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國民健康署參考國際及國內研究,補助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婦女;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且二親等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期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降低死亡率。受到疫情影響,過去乳房X光攝影檢查服務每年的篩檢量約86萬人,可發現4000多名乳癌個案;然而國內新冠疫情於今年5月日趨嚴峻並提升至三級警戒,導致醫療院所服務量能降載及民眾就醫意願下降;截至110年8月底乳癌篩檢量約50萬人次,相較109年同期篩檢數量減少約17.4%。除了篩檢量減少,追蹤率也不佳。根據國健署的篩檢資料顯示,乳房X光攝影檢查結果為陽性者,平均每17人就有1人罹患乳癌;截至110年1至8月,乳房X光攝影檢查服務約提供50萬人次,其中檢查結果為陽性計有4萬人,但是仍約有8600多人尚未至醫療機構完成追蹤,意即可能約有600人是潛藏的未經確診乳癌個案。國健署呼籲,乳房X光攝影檢查結果為4、5者,是發展成乳癌的高危險群;現階段疫情趨緩,在做好防疫措施前提下,應儘速至醫療機構接受確診、治療等相關醫學處置,以免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乳癌的先機。
補充荷爾蒙降更年期不適症狀 建議須定期乳癌篩檢
婦女在更年期到來時,因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量不足,容易引發生理上的不適。70%~80%的更年期婦女有明顯的熱潮紅及夜汗情形,導致睡眠品質降低、注意力難以集中、易怒,顯著影響身心狀態及生活品質。也有近半數的更年期婦女受泌尿道症候群所苦,症狀包括:陰道乾澀、燒灼感、刺激、缺乏潤滑、性交疼痛、急尿、頻尿、排尿困難及反覆的泌尿道感染。台南市立醫院藥劑科許杏如藥師表示,婦女更年期的不適症狀,可藉由荷爾蒙補充獲得改善。關於熱潮紅及夜汗症狀,小於60歲及停經10年內,藉由補充荷爾蒙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使用口服或皮膚吸收給藥,用藥2周內即可觀察到明顯的效果,如果只有單純的生殖泌尿道症狀,亦可以局部陰道給藥。補充荷爾蒙除可改善更年期症候群,同時也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但婦女若沒有更年期症候群,就不需使用荷爾蒙治療,建議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定期健康檢查,若有其他不適症狀,如骨質疏鬆,再針對個別症狀治療。而在使用荷爾蒙期間,臨床上常見的疑慮包括:藥物該使用多久?是否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許杏如藥師表示,荷爾蒙治療需要持續多久及什麼時候該停藥,目前仍無明確的定論,一般而言,使用儘量不要超過3~5年,有改善即可開始考慮降低使用量及漸漸停藥。此外,若子宮仍完整的婦女,投與雌激素的同時,必須配合黃體素一起使用,以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國外研究顯示,長期使用超過五年以上雌激素合併黃體素荷爾蒙的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略高於一般同齡層婦女。國內目前並沒有具體統計數字,或相關研究證實相同結果,但近年來國人乳癌發生率逐年增加,許杏如藥師建議,無論是否使用荷爾蒙療法,都應定期進行乳癌篩檢及自我檢查。乳房疼痛及無預期的陰道出血…等是補充荷爾蒙時常見的不適症狀,也有些婦女並不適合使用,如有乳癌病史、乳癌高危險群、心臟疾病、靜脈栓塞或曾中風者。除了藥物也可藉由改變生活習慣,如多待在涼爽的室內、減少辛辣飲食、飲酒、抽菸及熱飲,以緩解熱潮紅引起的不適。有氧運動、瑜珈也能緩解身心不適。婦女若沒有更年期症候群,則不需使用荷爾蒙治療;若需治療,應在醫師的評估下,充分了解利弊,討論後再決定治療方案。
乳癌篩檢有撇步 別怕痛!攝影為主超音波為輔
「醫師,關於乳癌篩檢,我是否能夠只做超音波就好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乳房外科主任黃裕閔說,在診間,偶爾會聽見這樣的要求,通常是之前的攝影有疼痛不適經驗,即使是兩年才一次,都覺得十分害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大家耳熟能詳,對抗癌症最好的方式,而研究顯示,乳房攝影才能夠有效地偵測早期乳癌,達到降低死亡率的效果。通常超音波所發現的病灶,較有可能是晚期了。因此在篩檢的角色而言,乳房攝影是主角,超音波只是配角。國人接受乳攝的比率,早些年大約三至四成,經過政府與民間的努力,首度於2018年突破四成。但仍遠低於已開發國家的水準。譬如美國約八成,經合組織成員國(OECD)平均為六成,而我們的鄰居例如韓國、新加坡以及日本,都有逾五成的篩檢率。希望大家能把乳房攝影當作是必須付出的代價,兩年一次的不適,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換來健康長壽,並不算太壞的交易。國民健康署針對45歲至69歲女性、40歲至44歲有家族史女性,提供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黃裕閔提醒,因為東方女性較多屬於緻密型乳房(乳房中的脂肪與乳腺之比例,若是乳腺超過50%,則屬於緻密型),會降低乳房攝影的準確度,而緻密型乳房,相對於脂肪型乳房,又有4-5倍的風險罹患乳癌。如被醫師告知是屬於緻密型乳房的話,建議最少每年要接受一次超音波掃描。如今有全自動乳房超音波(ABVS),可取代傳統超音波,以期更早地發現腫瘤。醫師提醒,定期篩檢,攝影為主、超音波為輔,是預防乳癌的最佳方法。
年輕更奪命3/好哀怨!定期篩檢卻沒檢查出腫瘤 關鍵出在乳房結構
根據國健署公布最新的國人乳房X光攝影篩檢成果,今年篩檢率首度攀升至40.7%,比起往年的2~3成進步許多,但仍明顯低於日、韓其他亞洲國家,其中又以45~54歲篩檢率最低,僅有38%。國健署分析原因可能是工作家庭忙碌,再加上害羞、怕痛、僥倖心態所致。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說,45歲之後才有乳癌公費篩檢,但若屬於高風險族群,例如初經早、長期服用荷爾蒙藥物、或是有年輕乳癌的家族史,都建議更早就定期篩檢。「乳癌的原因相當多,其中家族史十分關鍵,尤其是血緣關係愈親近,關係就更加密切,由於1公分的腫瘤需5~10年才會形成,所以建議以家族史的確診年齡為基準,提前10年開始進行篩檢。」台灣推廣乳癌篩檢有成,今年篩檢率首次突破4成,但仍低於日、韓等亞州國家,尤其45至54歲篩檢率最低。(圖/報系資料庫)舉例來說,如果媽媽在35歲時罹患乳癌,建議女兒從25歲起就要提高警覺,「但不要認為乳房自我檢查就好!」曾令民說,每個月的乳房自我檢查並非絕對,建議搭配定期進行超音波或攝影等影像檢查較為準確。「亞洲女性的乳房組織較為緊實,導致篩檢的『偽陽性』與『偽陰性』比例偏高。」亞東醫院影像醫學科醫師陳振德說,台灣約有10%~20%的乳癌無法透過傳統乳房攝影偵測出來,導致患者常怨懟雖有定期檢查,卻仍無法早期發現。隨著乳房組織鬆緊度不同,適合的篩檢工具也不同,如乳房組織較為緊實者,可使用超音波檢查。(圖/123RF)陳振德說,近年發展出的最新3D乳房斷層攝影,以多種角度拍攝乳房得到影像,再經由電腦重新組合,相較於傳統2D乳房攝影只有固定兩個拍攝角度,可消除掉原本重疊的組織干擾,有助區别真實病灶與重疊之不均匀乳腺組織。根據國外醫學硏究指出,相較於2D乳房攝影,使用3D乳房斷層攝影可平均提升乳癌檢測率29%。其實每種檢查都各有功用,曾令民建議依照醫師指示即可,醫師會根據乳房組織的鬆緊度加以選擇。45歲以上女性屬於公費篩檢,若想提前自費篩檢,乳房超音波約800多元、2D攝影約1800多元,3D斷層攝影約36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