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查核中心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國民黨 事實查核中心 民進黨 愛莉莎莎![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0/395270/sm-66bebede07a08ddf588ed09397b3928d.jpeg)
遭疑曾受「美國國際開發署」援助 事實查核中心說話了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大刀闊斧,計畫裁撤全球最大單一援助機構「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川普盟友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日前轟USAID就是一個犯罪組織。前立委蔡正元指出,USAID好像也有資助「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對此,查核中心董事長羅世宏回應了。「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董事長羅世宏表示,中心確實曾經在2021年、2022年、2023年7月到2023年12月獲得索羅斯「開放社會基金會」捐助,共約1448萬元台幣。但這些捐款來自索羅斯本人,並非來自USAID。對於遭外界質疑曾獲USAID補助,羅世宏痛批,「這完全是移花接木、子虛烏有的詆毀!」羅世宏強調,「開放社會基金會」負責捐助事宜的人員明確回覆表示,這些捐款源自索羅斯本人對「開放社會基金會」的捐贈,並非來自USAID,也不需要來自USAID。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RSF)公布的最新報告,USAID在2023年資助了6200名記者、707家非國家媒體組織,以及279個非政府組織(NGO),資助範圍涵蓋30多個國家。目前,川普政府已幾乎全面停止該機構的資金運作,終止全球各地的援助與發展計畫,要求員工與承包商停職或休假,甚至限制USAID電郵與內部系統的使用。川普政府日前發出通知,USAID的全球員工從1萬多人,將保留剩餘611名員工。並凍結對外援助「獨立媒體與資訊自由流通」這筆2.684億美元(約新台幣88億元)的預算。USAID主要透過資金提供培訓與支援,以強化獨立媒體運作,其中包括大型媒體機構,與在專制環境下運作的個人媒體或小型新聞來源。RSF指出,美國援助資金凍結正在為世界各地帶來混亂,被凍結的計畫為加強媒體、透明度和民主的計畫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川普總統卻稱所謂的「對外援助產業」不符合美國利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92141/sm-1fd5a86152edeb5a5e1a5ae03950b56f.jpg)
財政部稱「砍預算」剝奪發票中獎機會 事實查核中心揭真相
中央政府今年度總預算日前三讀通過,財政部的預算遭刪減3,500萬元,並凍結4,000萬元。其中,委辦費的刪減引發爭議,財政部聲稱,在野黨削減委辦費10%,等同於統一發票中獎經費減少18.5億元,導致360萬個中獎機會消失。然而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則反駁,指出統一發票獎金屬於法定預算,根本不能刪減,批評財政部散布錯誤訊息。財政部進一步解釋,這次預算刪減影響甚廣,包括「國外旅費及出國教育訓練費」遭刪除60%,將影響國際租稅與財政合作及洽簽租稅協定;「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亦遭刪減60%,可能降低稅務法令革新措施的推廣效率;「國內旅費」則被削減20%,影響賦稅稽徵、海關邊境查緝、國有不動產會勘估價等業務。此外,「委辦費」削減10%後,可能影響統一發票的中獎權益及稅源掌握效果。對於統一發票的中獎機會減少,財政部賦稅署解釋,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58條,統一發票獎金經費來自全年營業稅收入的3%。雖然法律規定財政部「得」訂定給獎辦法,但該預算並非明確規範為法律義務支出。財政部表示,統一發票獎金的發放由財政部印刷廠負責,並委託金融機構執行,因此相關經費被歸類為「委辦費」。今年度營業稅收入增加,使得統一發票相關經費比去年多編列35億元,財政部原規劃利用這筆增額預算增開雲端發票專屬獎項,若全數用於增開500元獎項,預計可增加650萬個中獎機會。然而,由於立法院統刪委辦費10%,導致僅能增開290萬個獎項,較原計畫減少360萬個,恐影響統一發票政策的推動。針對財政部的說法,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進行查證後指出,統一發票獎金雖為法定預算,但依往例可刪減。事實上,今年委辦費仍比去年多出16.5億元,因此即使刪減18.5億元,整體中獎機會仍較去年增加290萬個。事實查核中心認為,「立委與財政部的說法,各自呈現部分事實」,但民眾的中獎機率仍比去年高。此外,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主張,統一發票獎金屬於法律義務支出,依法提撥營業稅3%作為經費,因此無法刪減。然而,事實查核中心指出,「法律義務支出」是指政府依法必須支出的經費,如人事、勞健保費用等,而統一發票獎金的編列方式與此不同。事實上,統一發票經費近年來屢次遭立法院刪減,顯示該預算仍具彈性。今年度總預算審查過程爭議不斷,中央部會指控在野黨刪減與凍結預算將導致政府運作受阻,而藍白立委則反批政府帶頭散播不實訊息。面對雙方說法不一的情況,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財政部與立委的言論各有其真實性,關鍵在於預算刪減後是否影響政策推動,而民眾的中獎機率實則較去年提高,並未如財政部所稱將影響民眾的小確幸。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0/390200/sm-e5ea02c58b9e0ea2b22c25d0b9534d2e.png)
皮蛋裡有寄生蟲?顯微鏡下「超多條蠕動」 專家打臉解釋:不可能
皮蛋因味道重且刺鼻,讓不少人退避三舍,2011年還被CNN專欄作家評為世界上最噁心的食物第一名。日前有網友上傳「顯微鏡下的皮蛋有寄生蟲」的影片,對此,專家與事實查核中心都回應,「皮蛋長蟲是假的。」一名網友在去年11月貼出照片和影片,表示自己將已去殼的皮蛋切對半後,取蛋黃部分放在複式顯微鏡下觀察,鏡頭下可清楚看到有許多細長的蟲在蠕動,配文寫下「看你還敢吃皮蛋嗎」、「皮蛋裡有寄生蟲」等,引起民眾恐慌。有網友宣稱在顯微鏡下看到皮蛋裡有寄生蟲。(圖/事實查核中心)對此,事實查核中心訪問台灣寄生蟲學會理事長范家堃,他表示新鮮的蛋內幾乎不可能含有寄生蟲,且皮蛋是經過加工的食品,寄生蟲更不可能在裡面存活。范家堃說明,皮蛋主要製作方式包括「將泥狀藥劑塗敷在鮮蛋表面」,以及「將鮮蛋浸漬於藥劑溶液內」再等待其熟成。他指出鮮蛋幾乎不可能有蟲,假設蛋裡真的有蟲,經過這些加工處理程序,寄生蟲也不可能還活著。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兼任教授許庭禎也指出,皮蛋是由蛋殼完整的鴨蛋,經強鹼性浸漬液處理後蛋白變性而產生,若要出現影片裡的畫面,要先出現耐鹼性的變種線蟲,還要能穿進蛋殼,可能性極低。許庭禎說明,以網路瘋傳影片裡的狀況,線蟲必須是自母體轉移,且還能在強鹼中存活,並繁殖出這麼多的數量,幾乎不可能的事。對於影片的真實性,范家堃表示,影片應該是利用剪接手法的造假影片,因為影片裡用於觀察的皮蛋很厚一塊,這種厚度在顯微鏡下,應該是一團黑、什麼都看不到,但影片裡卻可以拍到這麼清楚的幼蟲,可見影片恐為移花接木而成。此外,事實查核中心檢視上傳該部影片的TikTok帳號,發現該帳號早在2024年3月起,就陸續上傳以複式顯微鏡觀察各種物體的短影片,包括生肉、蛋、蔬果、飲料、加工食品、貓毛等;還宣稱在薯條、洋芋片等油炸食品裡,發現過寄生蟲,明顯造假影片,呼籲大家勿輕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89107/sm-bd6e348f6e5bbec80f9ee423041821c1.jpg)
綠側翼怒批修法害「60元幸福餐盒」停賣遭打臉 王鴻薇:相當可悲
近日親綠人士及支持者指稱,農業部推出的「60元幸福餐盒」因修法停賣,在社群媒體上引發激烈討論,然而對此,事實查核中心也澄清,該說法並不屬實。農業部於1月3日在「幸福食材網」宣布,60元幸福餐盒將於1月底停止供應,原因為2025年未編列相關經費。民進黨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及親綠粉專「農業女孩看世界」等人指責,餐盒停賣是因藍白聯手通過《財劃法》導致預算被砍,進而影響民生福利。該指控引發支持者不滿,網路上掀起輿論戰。然而事實查核中心經查證發現,60元幸福餐盒的經費來自2023年的「疫後特別預算」,執行期間為2023至2024年,2025年停賣是依原定規劃進行,與《財劃法》修法無關。此外,2024年通過的疫後特別預算,財源來自歷年累積的盈餘,並未受到《財劃法》的影響。事實查核中心進一步指出,農業部2025年的總預算本就未編列幸福餐盒經費,因此所謂「預算遭刪」的說法站不住腳。隨後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也在社群媒體批評,綠營利用該議題進行政治操作,誤導民眾。她強調,通過財劃法後,綠營與青鳥無所不用其極,各種造謠抹黑,就連日前農業部與超市、超商等通路合作推出的「60元幸福餐盒」,將於1月底停止供應,也被說是因為財劃法,導致預算遭砍無法繼續推出,過去綠營最推崇引用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再一次狠狠的打臉認證是假消息,事實上幸福餐盒計畫僅執行至2024年底,原本今年就沒有安排這筆預算。王鴻薇表次,雖然60元幸福餐盒結束,但是參與的商家,卻都有釋出善意,全聯、家樂福表示結束幸福餐盒合作後,仍會持續販售平價餐盒,7-ELEVEN與全家也都表示持續提供優惠商品,當政策能夠拋磚引玉,讓民間願意接手,讓愛心繼續做下去,「本為美事一樁,卻被這些青鳥和綠營側翼拿來政治操作,相當可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4/389064/sm-c6edc38eb1c753d1e761bac45fe7368f.jpg)
60元餐盒停賣因藍白砍預算?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假的
農業部推出的幸福餐盒,一個只要60元,主菜份量大、配菜豐富,CP值超高,但因為新的年度尚未編列預算,幸福便當1月底正式結束,被親綠粉專、民進黨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指控是藍白通過《財劃法修正案》所致,結果都被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駁斥指出,「幸福餐盒原本就規劃2025年停賣」。有粉專將60元幸福餐盒停賣的理由歸咎於藍白。(圖/翻攝事實查核中心)親綠粉專「農業女孩看世界」及民進黨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還有部分網友紛紛在臉書、Threads上發文宣稱,因為藍、白兩黨強推「財劃法」,杯葛總預算,才卡住民生福利。同時也流傳另一種說法,聲稱是因為藍白「砍預算」,才讓幸福餐盒沒了,而這幾篇貼文都有至少2000讚,留言數破百,讓青鳥們非常憤怒。民進黨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目前已將該文刪除。(圖/翻攝事實查核中心)據了解,農業部2023年與全聯、家樂福通路合作推出「60元幸福餐盒」,2024年又與全家、7-11便利超商合作,在文教區、部分醫院區販售餐盒,然而幸福食材網3日公布,「由於2025年未有經費安排,60元幸福餐盒預計供應至1月底結束,感謝大家的支持」。對於上述因為藍白兩黨推動《財劃法》和杯葛總預算,以及藍白砍預算所致,事實查核中心在臉書發文指出,60元幸福餐盒經費來自2023年的「疫後特別預算」,執行期間本就規劃為2023至2024年,停賣是照原定規劃。農業部2025年總預算仍在審查中,而且今年根本就沒有編列幸福餐盒經費。另據水土署的說法,60元「幸福餐盒」是針對受到疫情影響的弱勢族群,原本就是一個兩年期的政策,當初政策希望有拋磚引玉的效果,而且「幸福餐盒」雖然結束,目前也有企業贊助部分通路,會持續推出低價便當,弱勢族群仍可受惠。國民黨立委王鴻薇10日晚間在臉書發文稱,雖然60元幸福餐盒結束,但是參與的業者都釋出善意,表態會持續販售平價餐盒或優惠商品,政策拋磚引玉、民間接手繼續做愛心,本來是一樁美事,卻被這些青鳥和綠營側翼拿來政治操作,相當可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5/388315/sm-6ac16da751501e4aea97dd149cd53796.jpg)
陳玉珍身分爭議 事實查核中心:特定網站無法查核政治人物是否具中國籍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被指控疑似持有中國大陸身分證,引發社會熱議,並在朝野立委間掀起論戰。部分立委隔空喊話,若指控屬實,陳玉珍應立即解除立委職務並註銷台灣身分。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澄清,網路流傳可透過特定網站查詢特定政治人物是否具中國大陸籍,經實測該網站並無此功能,證實相關傳言為「錯誤」訊息。近日有民眾爆料,透過中國大陸「身分證實名核驗」網站可查詢金門縣立委陳玉珍持有陸籍身分證。陳玉珍隨後強烈否認,重申絕無持有大陸身分證,呼籲停止散播謠言與對她進行抹黑。然而,相關傳言仍持續在社會引發廣泛討論。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表示,網傳中國大陸網站「號屬地」只能確認身分證號是否符合該國身分證編碼規則,無法驗證該號碼是否真的對應到特定的人。要確認一個人的國籍,必須向該國戶政機關查詢,不能只靠網路工具得出結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網傳中國大陸網站「身分證實名核驗」不管輸入任何資訊,即便是虛構訊息,都會出現要求付費解鎖看結果的畫面,是有資安風險的網站,並無驗證功能。該網目的是要騙取金錢及個資,非法集團也可能會利用這些資訊繼續去詐騙,或進行製作假身分證等違法事情。網傳稱可用特定網站查詢特定政治人物有中國籍,但經過實測,該些網站都不具有此功能,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4/385754/sm-d14dbd6018d7cc723c4937952e2bab3a.jpg)
網傳「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致死率高達43%!醫師駁斥曝治療關鍵
大陸近期出現與流感、新冠肺炎(COVID-19)相近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中國稱「人類偏肺病毒」),傳染力持續升溫,網路上傳出該病死亡率高達43%。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成年人感染的致死率非常低,低於千分之一。蘇一峰常在臉書上分享醫療知識,對於近日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的傳言,他表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其實沒那麼可怕,跟其他感冒呼吸道病毒差不多,感冒症狀發燒咳嗽都可能有,嚴重者肺炎會喘,「最大問題是只能症狀治療,沒有疫苗和抗病毒藥物,只能使用化痰藥物和類固醇等等藥物治療」,他強調成年人感染的致死率非常低,低於千分之一。另外,蘇一峰不解台灣為何將hMPV翻譯成「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照理說英文直譯應為「人類偏肺病毒」,他質疑翻譯的人不懂什麼是間質肺炎,直呼根本是亂翻一通。網路傳言「中國爆發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死亡率43%,沒有特效藥?」民間組織「事實查核中心」指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不是大陸新興傳染病,而是全球皆有的病毒,也是冬季呼吸道傳染病毒之一。感染者症狀多是一般感冒症狀,甚至無症狀,整體死亡率不到1%;唯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較高的重症風險,須特別注意。有報導稱「特定人群感染病毒後死亡率達43%」,事實查核中心解釋,該研究是針對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感染hMPV、RSV病毒100天後致死率,不是泛指一般健康者。事實查核中心強調「傳言誤導此病毒死亡率高,是引人誤解的錯誤訊息。」近期大陸監測資料顯示,14歲以下感染hMPV者有增加趨勢;但台灣監測數字顯示,近2個月均沒有檢出hMPV病毒,是低度流行,事實查核中心提醒民眾反而要留意流感病毒。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80005/sm-0e7ca34306941b018a6aa747485723ca.jpg)
網傳「超商麵包很傷身」? 事實查核中心發文闢謠
近日網路上莫名多出很多人拍攝影片,指稱「千萬別吃超商麵包,因為含有脂肪酸甘油酯和麥芽糊精,對健康有害」,並指超商麵包能放三天不壞都是因為這些添加物。但後續事實查核中心也就此詢問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及「好食課」執行長、營養師林世航均等人,證實這就是一起毫無根據的網路謠言。事實查核中心在官網發文表示,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及「好食課」執行長、營養師林世航均表示,脂肪酸甘油酯和麥芽糊精都是合法添加物,並沒有防腐作用。脂肪酸甘油酯是一種乳化劑,能幫助油水融合,使麵糰更加柔軟,而麥芽糊精則是一種澱粉的半消化物,有助於麵糰發酵膨脹。營養師指出,這些成分在麵包中的用量極少,正常飲食下並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肇文進一步表示,網傳說法中提到麥芽糊精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這些說法並不精確。血糖上升的主要原因其實是麵包的主成分——麵粉,而非麥芽糊精。而且麥芽糊精在麵包中的占比非常低,一般人在正常飲食下不會攝取過量。針對網傳影片中提到的添加物,大豆卵磷脂也被列出。營養師林世航說明,大豆卵磷脂在麵包中主要作為乳化劑,由於其使用量極少,因此才需要加入少量的麥芽糊精填充,以方便使用。他也強調,這些添加物在食品標示中都會按照用量多寡依序列出,從網傳的超商吐司成分來看,麥芽糊精的排序在最後,代表其用量極低,並不是引起血糖反應的主要因素。此外,針對影片聲稱超商麵包能保存2至3天是因為添加了這些成分,營養師黃淑惠則指出,實際上,超商麵包能保存較久的原因是包裝時加了氮氣來抑制細菌孳生,而非脂肪酸甘油酯或麥芽糊精的作用。這兩種成分都不具防腐效果,因此與麵包的保存期限無關。營養師黃淑惠也提到,雖然脂肪酸甘油酯屬於反式脂肪,麥芽糊精也屬於小分子澱粉,這些成分可能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但實際情況並不像影片中誇大的那樣可怕。營養師黃淑惠也建議,民眾只需注意飲食多樣化,不要每天食用同一類食物,例如早餐不要總是吃麵包,可以選擇烤地瓜、全穀類等替換,就不至於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8/364258/sm-034fc1019bfca3a22c1500519867d70c.jpg)
前員工爆超商便當「防腐劑=20包泡麵」 專家打臉:添加物與保存無關
近期網路上熱傳一則爆料,一名自稱超商食品供應商的前員工指出,超商便當的防腐劑含量「等同20包泡麵」,引起不少網友恐慌。對此,專家出面闢謠表示,該傳言對於防腐劑的描述錯誤,不僅超商便當米飯主食、飯糰等鮮食不可添加防腐劑,甚至泡麵也不得添加防腐劑,該傳言是誇大、不正確的說法。針對「超商便當防腐劑等同20包泡麵」傳言,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表示該傳言為錯誤訊息,中興大學食品安全研究所助理教授林哲安也說明,台灣食品使用防腐劑採正面表列,僅特定的食品可以添加,「依現行規範,超商便當的米飯主食、御飯糰等鮮食類產品甚至連泡麵,都不得添加防腐劑」,因此效期只有2至3天。林哲安進一步指出,便當中的配料如醃漬蔬菜、蘿蔔乾、糖漬果實、豆乾、豆棗等,或配菜調味過程使用的醬料如醬油、辣椒醬等,確實可能含有防腐劑,但醃漬類配菜或醬料只佔便當內容的一小部分,因此只要在法規範圍內添加,不致於對人體健康造成顯著影響。此外,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特聘教授兼部主任楊振昌也強調,超商鮮食的保存方式是依靠製造過程中的充分殺菌,以及運送、保存過程中維持適當的溫度,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及口感等,部分鮮食可能會添加符合法規的品質改良劑,不過通常添加於鮮食的主要用途與保存沒有直接關聯。針對超商鮮食的保存,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超商鮮食的上架時間至少會有24小時,為了避免食物腐壞,會使用合法的食物添加物,例如御飯糰的米飯就會被允許添加非防腐劑類的抑菌劑。不過黃淑惠也提醒,每個人對於食品添加物的反應不同,部份較為敏感的民眾,若食用過量的食品添加物,可能會出現眼睛發癢、尋麻疹、鼻炎等過敏症狀,建議肝、腎臟等慢性病的患者食用頻率盡量不要太高。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9/362679/sm-ac526056febd969451c4f5b4bb825a23.jpg)
破除中秋謠言2/柚子配優酪乳不會中毒 「魔王成分」搭7大藥物才會索命
只要手機收到「柚子配優酪乳、香蕉會中毒」訊息,就知道中秋節要到了。營養師程涵宇告訴CTWANT記者,柚子配優酪乳、香蕉並不會中毒,因為柚子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s)成分,會干擾人體的CYP3A4酵素,進而產生不良反應,時間長達數天,尤其是服用抗凝血藥物可能會導致腦出血,建議服用「這7大藥物」者不要食用柚子。據事實查核中心調查,2015年中國河北一名3歲女童因胃穿孔而亡,醫師表示在其胃中發現柿子、香蕉、牛奶,因此便有柿子搭香蕉、牛奶會中毒的說法,後來一傳再傳又變成「柚子配優酪乳、香蕉會中毒」。程涵宇表示,柚子含有豐富膳食纖維,若是腸胃功能較差,容易腹脹或腹瀉,再搭配優酪乳,若有嚴重乳糖不耐症的人就會更覺得肚子不適,但並不是中毒。不過,柚子搭配7類藥物恐會危及健康。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師柯瑩蓮表示,抗心律不整藥物、心臟血管用藥、免疫抑制劑、降血脂藥、抗凝血藥物、抗焦慮憂鬱安眠藥,上述藥物若與柚子同時吃,可能進一步導致藥物血中濃度增加,進而產生藥物不良反應。若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建議諮詢藥師相關注意事項與禁忌,以免誤踩地雷造成藥物不良反應。(圖/報系資料照)柯瑩蓮表示,柚子內含有呋喃香豆素成分,這成分會干擾人體的CYP3A4酵素,CYP3A4酵素是身體重要的代謝酵素,主要存在於肝臟和小腸。當酵素無法發揮作用時,人體分解藥物的速度會減慢,服用的藥物停留在體內的時間會延長,導致血中藥物濃度升高,進而可能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發生,例如肝毒性、腎毒性等。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陳志金醫師日前也在臉書上呼籲民眾,有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千萬不能吃柚子,「輕則流鼻血、身體瘀青,重則胃腸出血,甚至腦出血,更嚴重的話還可能致命!」柯瑩蓮提醒,柚子抑制藥物代謝的作用可長達數小時甚至2~3天,所以即使吃了柚子後再間隔服藥,也無法完全避免交互作用的發生,因此建議在服用特定藥物期間,還是盡量不要吃柚子,若服藥期間有不尋常的症狀則應立即就醫。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8/362678/sm-b4f4f4e371c51d17cb1d3ad6771e9a40.jpg)
破除中秋謠言1/台灣女孩暴斃竟因吃蝦?恐懼力量驚人!流傳23年不停歇
每年中秋節來臨前,台灣民眾手機就會開始收到各種節期吃大餐警訊,其中一則「台灣女孩吃蝦中毒暴斃」,再度引起議論。CTWANT詢問專家才發現,這則訊息2001年從美國開始流傳,「會產生中毒反應的無機砷,的確存在於海鮮,不過,除非吃下高達50公斤的蝦,才可能導致中毒。」也就是說,此謠言理論上不可能發生,但引人恐懼,才會流傳23年不墜。中秋烤肉當然少不了海鮮大餐,尤其檸檬蝦是許多人的最愛,但近日許多人收到一則健康訊息,內容寫道「台灣一名女孩突然七孔流血暴斃,驗屍顯示是砒霜中毒身亡。一名醫學院教授協助調查,仔細察看死者胃中取物,教授說:『砒霜是在死者腹內產生,因為死者生前每天也會服用維他命C,但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蝦,才因此喪命。』」訊息又寫道「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員,實驗發現蝦等軟殼類食物含有大量濃度較高的五價砷化合物。這種物質本身無毒,但是服用維生素C後,化學作用會使五價砷轉變為有毒的三價砷,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砒霜,所以切記服用維生素C 期間,應忌食蝦類,也不可搭配檸檬片。」中秋節將至,萬人烤肉盛況也即將上場,但每年這時候就會流傳許多食安謠言,讓人提心吊膽。(圖/報系資料照)根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調查,這則訊息最早於2001年以英文版在美國流傳,算一算至今竟已23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退休教授林慶順受訪表示,此訊息應該是來自1985年美國《芝加哥論壇報》的報導《不要混合維他命C和貝類》。該報導指出,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動物科學系的研究員發現,包括蝦子在內的許多食物都含有砷化合物,而高劑量的維生素C會將五價砷轉為三價砷。砷的型態可分為有機砷和無機砷兩大類,有機砷對人體的毒性低,攝入體內約1至2天後就會經尿液排出體外;無機砷則可分為重金屬砷、三價砷、五價砷等3種形式,在生物體內砷價數可互相轉變,其中又以三價砷最為常見且毒性最高,長期攝取過多的無機砷,會累積在人體的肝、腎及膽等器官中,引起慢性砷中毒。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甲殼類如蝦、蟹、龍蝦及貝類像是蛤、牡蠣中雖含有砷,但90%以上是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可以很快代謝排出體外。上述海鮮雖也含有具毒性的無機砷,但含量僅為海鮮含砷量的十分之一,以蝦為例,必須吃下50公斤的蝦,才會達到最低可能致死劑量20毫克,而一般正常飲食並不會這樣吃。食藥署則表示,學理上純化的維生素C 與五價砷,如在實驗室環境加以化學催化作用,的確有可能使原來無毒的五價砷轉變為三價砷(俗稱的砒霜)。然而餐點中所食用之檸檬及蝦,其分別所含之維生素C 與五價砷含量甚低,且又無化學催化劑及適當之反應條件,實際並沒有產生砒霜的疑慮,因此民眾不必過度擔心。程涵宇營養師說,海鮮雖含有具毒性的無機砷,但含量極為稀少,一般人不可能因此中毒。(圖/程涵宇提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47103/sm-845565335fa39a05d4e1a95fc07105cb.jpg)
網傳藍白修《財劃法》挖8千億遭打臉 卓揆喊修正案不提政院版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TFC)3日表示,近期有謠言指立法院審查《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草案,國民黨與民眾黨將聯手從中央搬走新台幣8,552億元,由於國民黨與民眾黨版本不同,無法同時通過,因此說法與事實不符。據了解,《財劃法》修法涉及國家稅收的重新分配,而目前高達20個草案正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查,但皆尚未完成修法。依照財政部試算,立法院各黨團所提《財劃法》修法版本中,國民黨版要求中央釋出5,777億,民眾黨版則要求釋出2,775億,但不能以相加方式處理。民眾向政府繳稅,初步可分為國稅與地方稅,整體是一塊財源大餅,而《財劃法》修正,相當於重新分配這塊大餅,部分縣市分得多,部分則因此減少,引發中央、地方爭端與各地方政府間的資源角力,也因此導致《財劃法》陷入凍省後25年來未能大修的窘境。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現行的《財劃法》已執行多年,中央對地方進行實質的幫忙也成果不錯,若要修法,必須大家有共識。卓榮泰強調,政府當然希望均衡台灣,讓各地得到充足且合理的分配,賴清德總統的政見也才會逐步落實,但原來已經很強的,就不必錦上添花「不能他強任他強,這絕對不行」。卓榮泰說,政府可以在一般跟特別統籌分配稅法下做合理的經費分配,但現行的法令已是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的經驗,「現行的版本就是行政院的想法」,他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9/343169/sm-e9dea16f399c7ff69c2ebd3ca5beebf6.jpg)
網軍換血2/運用新科技突圍 在野立委組人肉戰車直播抗網軍
國會改革五法雖在立院完成三讀,但政院隨即提「覆議」,未來還有釋憲、立委罷免等艱困的後續挑戰。即使最新民調顯示,有近6成民意挺國會改革,然而國民黨高層提醒立委,應該多用心在議題研究上,才能說之以理,爭取外界的認同與支持。這一波國會改革五法在立法院內外展開拉鋸,民進黨府院黨、監院、網軍、綠媒、側翼、青鳥「八路大軍齊出」,但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有57%人民支持這次國會改革,凸顯台灣人民智慧和力量。只是,4比6的民意調查結果其實與總統大選開票結構類似,外界不禁好奇,面對網軍側翼攻勢,在野黨是否有主動還擊之力,重返執政之路是否更艱難?國民黨立委葉元之說,「國會改革案」一役,在野黨記取「團結才有勝利」的教訓,雖然經費、資源難難匹敵,但面對網軍側翼發動梗圖、假訊息戰,藍白陣營仍遭質疑「第一擊」反應慢,但之後也都強力反擊,包括運用黨中央、黨團的有限資源,他和不少藍白立委都在表決過程全日串連直播,組「人肉戰車」遏止抹黑、抹紅散布,也吸引不少支持者關切以前少關心的國會改革議題,連被視為「親綠」的事實查核中心,都不得不出手打臉綠營網軍側翼的假訊息。立委葛如鈞不認同啟動網軍「以眼還眼」的策略,建議改採創新思維,例如用新科技應對網軍。(圖/翻攝自葛如鈞臉書)「寶博士」立委葛如鈞說,各國「網軍」多為國安而設,但執政黨「網軍」卻是攻擊在野黨,網軍側翼甚至不惜揚言「肉搜昔日戰友立委的子女個資,賴總統卻公開讚揚「公民理性發聲是台灣民主價值」,無視網軍「只要利益不同就是敵人」的鬥爭思維,不管這些作法是否嚴重損及全民團結。他說,有很多支持者看不下去,要在野黨也用網軍「以眼還眼」,但用不民主手段制止不民主,結果仍是不民主,何況在野黨缺資源難長期養網軍,若隨對手遊戲規則起舞、打資本戰必輸執政黨,應該跳脫現有框架,以「創新」突破對手攻勢,例如使用新科技就是可參考的方向。葛如鈞表示,執政黨在立院比人頭輸在野黨,網軍側翼就想在虛擬世界中發動霸凌,用梗圖、假訊息「帶風向,洗記憶」,力求扳回一程。例如綠營攻擊在野立委提修正動議條文「黑箱」,但其實都按照立院昔日慣例處理,朝野立委事前也都拿到修正動議條文,為避免再遭綠營曲解,他後來一進入議場,就拆解座位上的議事資料,一頁一頁翻拍、掃描,上傳到區塊鏈,區塊鏈有「去中心化」「保存時間線」的功能與特性,可防止資料被竄改、修改還能前後對照,用事實駁網軍,他笑說就是「宅男救國」。針對在野黨力推國會改革案,網軍側翼以「兩兆黑箱」、「中國干政」等假訊息攻擊在野黨,令藍白立委啼笑皆非。圖為青鳥運動發起「拒絕中國干政」抗議活動。(圖/記者方萬民攝)藍營高層分析,國會改革法案被網軍抹黑「兩兆黑箱」「人民會被約談」甚至還瞎扯「陸方指使」,在Threds、Instagram上獲得15到24歲族群的熱烈迴響,也成為此次青鳥運動的主力,但25歲到44歲年齡層使用者而言,被網軍側翼操弄的效用就遞減,似已顯示25歲以上民眾開始有更多自主判斷力,且對太陽花學運記憶猶新,不願再盲目被政客「情緒勒索」操弄。不過,該高層也警告,被青鳥運動動員出來的高中生,過幾年就有投票權,而立院接下來還將審查包括打詐四法、NCC組織法案、核三延役甚至「廢考監」等高度爭議性議題,朝野對峙恐一路延伸到2028大選,在野黨應記取審查國會改革法案的教訓,平日就應針對網軍側翼在社群上發動的攻擊多做功課,一旦朝野正式開啟攻防,才不會讓開直播的在野立委「巧婦難為無米炊」,過程一定漫長而辛苦,但也只有用同理心說服反對者,在野黨才有機會爭取更多民意認同,邁向執政之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9301/sm-d9037eecad3a6db14d60fdcf7c643aa7.jpg)
網傳國道6東法案讓中共直通國軍基地 事實查核中心回應了
近來國會改革法案與花東交通建設有關的特別條例議案,引發朝野肢體衝突、引發社會關注。有關社群媒體傳出國民黨立委所提案的國道6東延案若通過,將影響軍事重地佳山基地,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表示此為錯誤訊息。「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近來引發社會關注,部分對於相關議案持反對意見人士公開在社群媒體表示,倘若院會順利通過國民黨立委傅崐萁提出的所謂「兩兆法案」三項交通建設,打通中央山脈,將會影響台灣後山的佳山軍事基地,讓中國從台灣本土直接突破太平洋第一島鏈。事實查核中心引述高公局說法,指出國道6東延並非新案,相關討論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礙於工程技術與經費等問題,目前尚未定案。國道6東延當時討論預定在花蓮的出口為吉安,而佳山基地是位於新城,兩者位置不同,網傳說法不正確。事實查核中心補充,「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國道6東延)」目前交付朝野協商,該草案曾是5月10、14日院會討論事項,但沒有處理;17日院會則無此案。何時會再討論,目前立院議程尚未決定。事實查核中心強調,經軍事專家指出,佳山基地早在1992年就已完工啟用,國道6東延當時還在評估階段。若未來確定要東延,一定會經過可行性評估,避開軍事基地。檢視過往高公局所做的可行性評估報告,並沒有看到會影響佳山基地的內容。另外,專家也表示,中共有沒有能力突破第一島鏈,與台灣的交通建設無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39113/sm-5505cc636e1b0d96e43e6a3c596757d4.jpg)
如箭在弦2/綠委大傳假新聞蠱惑民心 藍白國會菜鳥攻防仍遜一籌
近日網路流傳疑似綠營中央廚房製作的圖卡及文宣,宣稱立院17日院會若沒打架,就將通過擴權的國會改革法案及2兆花東交通建設,包括綠營民代王定宇、苗博雅臉書都轉載。但日昨卻罕見遭事實查核中心打臉,確認都是假訊息;只是過去一週,奔襲在野黨的假訊息又快又猛,藍黨中央後援卻慢半拍,迫使藍委紛紛開直播自救。此次遭綠委強力批判的司法委員會藍營召委吳宗憲,24日凌晨二時許在立院議場門口前開「守夜直播」,直指國會要有效監督行政權來自民意期盼,但眼下無人能監督政院,從口罩、疫苗、雞蛋、武器採購皆如此。他也問NCC為何敢拒絕立委調閱資料,難道有線電視頻道審查不准立委問?巴西進口蛋商身份已經有答案嗎?因為立院淪政院附屬機構,在野立委當然力推改革。藍白立委審查國會改革法案之初,在網路宣傳上吃足苦頭,隨後採取全程聯合直播議場實況,並配戴密錄器,紀錄對手的行動,透過製播短影音反擊。(圖/周志龍攝)他還說,首度見識執政黨杯葛議事手段,真是既聰明又厲害,他們知道狂打草案細節,非人人都能講清楚,即可「痛罵黑箱」,外界更因此遺忘政府預算、採購其實才是最大黑箱。吳宗憲痛批說,沒有哪個政黨能永遠執政,既然有時間做梗圖、帶風向、搞對立,執政黨為何不將這些精力多做點福國利民的事。其實,不只吳宗憲有類似感嘆,藍委近期表現雖有別以往軟弱無力的刻板印象,與白委攜手擋住綠營肢體衝撞、議事杯葛,但法案開審之初,藍營黨中央的後援少得可憐,即使藍委奮力開直播、許多細節第一時間難說清楚,讓綠營有可乘之機,陷入對手猛烈批判砲火下的藍委更只能自嘲「被黨中央丟包」。立委葉元之就在立院挑燈夜戰開審法案過程中全程開直播,到深夜仍在議場內回應網友提問,但他非司法委員會立委,部份被執政黨刻意攻擊的法案枝微末節,一開始也難以完全說清楚。中國大陸突然宣佈對台軍演,讓正在立院杯葛國會改革法案的民進黨立委像是「撿到槍」,痛批在野黨被陸方遙控,要求立即退回國會改革法案。(圖/趙世勳攝)葉元之說,他近期上政論節目,綠營民代痛批藍白沒收委員會審查,他立即以2017年5月立院經濟等六聯席委員初審前瞻預算為例,指時任主席的綠委邱議瑩,當年也是逐條宣讀後就宣布初審完成,未理會在野反對。該綠營民代則回嗆「那次會議無效重審」,但未說出口的是,邱議瑩後來道歉宣布重審,不過重審時,執政黨仍全程輾壓,在野反對也無效,草案還是快速送出委員會審查,讓他見識到綠營「只為求勝」的企圖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8908/sm-bf1a7f5a7eb5c0f3a5e70fcd4a0fec8d.jpg)
兩兆錢坑法案是瞎扯?事實查核中心「闢謠2點」打臉民進黨
立法院今(24日)續審國會改革法案,預料朝野又將颳起一波腥風血雨,國民黨立院黨團擬通過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等3案,遭民進黨痛批是「2兆錢坑法案」。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表示,兩兆經費說法只是民進黨的「估算」,其中2法案尚未訂出預算,且立院17日院會議程也沒有排審。國民黨立委傅崐萁提出花東交通建設的特別條例草案,包括「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及「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等3案,卻被民進黨團質疑是「2兆錢坑法案」,更有消息指出,17日的立法院院會表決將強行通過花東3案,引起上千人聚集立法院外抗議,議場內當天也爆發藍綠大亂鬥,不少立委掛彩送醫。針對錢坑法案,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根據立法院官網公告,17日、21日院會只有第7案「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與第8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被列入議程,網傳的「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並未納入其中。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說明,另外預算方面,目前僅「花東快」法案明訂預算上限為2500億元,而「環島高鐵」、「國道東延」2案尚未訂出預算,因此2兆法案的說法,只是民進黨對花東3案的花費估算。對此,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也在臉書發文,表示事實查核中心已針對國會改革法案的爭議逐項澄清,「一再證實民進黨的說法不只說謊,還是造謠!」並指控民進黨立委黃捷、邱議瑩偷走國民黨的表決卡,當天才不得已用舉手表決,怒斥綠營「做賊喊抓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7/337287/sm-1f0d2e3b217a349661860e8d6573412f.jpg)
蚊子吸血時不能打「以免觸角斷裂在皮膚內」? 專家澄清2迷思
夏天容易孳生蚊蟲,尤其被蚊子咬後,傷口會又紅又癢,讓許多民眾都感到相當困擾。先前網路上瘋傳被蚊子咬時,不可以拍打,聲稱「蚊子觸角會斷裂留在皮膚內干擾人體,甚至可能傳播傳染病」,這消息也讓民眾心慌慌。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澄清這是錯誤訊息。網路上謠傳,蚊子在叮咬人的時候會吸血,大家最好在被叮咬時,不要拍打蚊子,因為蚊子在叮咬人時,會把自己的觸角直接刺入皮膚內,若是此時選擇拍死蚊子的話,很可能它的觸角就留在皮膚裡,而且蚊子到處叮咬他人,身體內很容易帶著一些病菌,這樣的話病菌也很容易到處傳染,因此才會覺得,被叮咬時靜等它獨自飛走最安全。對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出面說明,蚊子刺入人體的不是觸角,是口器。蚊子的口器特化成為刺吸式口器,由7個部件組成。會刺入人體部分為「口針」,由一對大顎、一對小顎、上唇、下咽頭斗等6部分組成,而下唇則特化形成口鞘,以包覆口針。吸血時只有「口針」會刺入人體,口鞘彎折於體外,因此拍打正在吸血的蚊蟲,通常把蚊體拍除時,其口針也會跟著拔出來,但是有可能會因為角度或力道問題,其蚊子口針斷裂在人體內。不過沒有看過遺留蚊子口針對人體產生不良健康影響的研究報告,留在皮膚裡的蚊子口針不會影響人體健康。杜教授也解釋,吸血的蚊子若體內帶有病毒(登革熱、日本腦炎、屈公病)、瘧原蟲(瘧疾)等傳染性病原,該病原體會在蚊子口針刺進人體後,隨蚊子的唾液進入人體,例如引起瘧疾的瘧原蟲胞子體會停留在蚊子的唾腺中,隨著蚊子分泌的唾液,一同進入人體,因此當蚊子已經開始吸食血液時,病原體早就隨唾液進入人體,這時候打不打蚊子都沒有差異。此外,衛福部也曾說明,台灣傳播登革病毒的病媒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這二種病媒蚊的幼蟲主要孳生於乾淨的人工及自然的積水容器內(非骯髒污穢的排水溝),如花瓶、花盆水盤、廢棄瓶罐、廢輪胎、水缸、水桶、樹洞、竹筒及植物葉腋(檳榔、椰子落葉)積水處。且登革熱患者血液在發病前1天及後5天均帶有病毒,蚊子如在這段期間內吸食登革熱患者的血液,經8至12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再叮咬健康的人,即可傳播登革熱。因此衛福部建議,民眾應清除室內及戶外廢棄容器,如空瓶、空罐、空保特瓶等,廢輪胎積水不易傾出,可以用泥土或沙子填滿,清除庭園雜草以免蚊蟲匿藏;地下室及頂樓陽台等之積水必須排除,不用的器皿必須倒置,以保持乾燥,避免雨後積水;家中應裝置紗窗、紗門,以防蚊蟲侵入;斑蚊多於白天叮人,如感染登革熱在家休養期間,即使白天,亦應掛用蚊帳,以防蚊叮咬而擴散疫情;於戶外活動時,儘量穿著淡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處塗抹防蚊液等忌避劑,避免停留於樹蔭、草叢等較為陰暗處,以免遭受蚊蟲叮咬的機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4/336344/sm-4be377400c528af206b932c4e6c38fa8.jpg)
網瘋傳「拍照不能比YA」:指紋恐被竊取 專家說話了
許多人拍照都會比YA,不過網路卻流傳注意AI詐騙的消息,提醒民眾不要比YA拍照,否則駭客可以透過高科技竊取指紋,進而從事詐騙。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做出回應了。通訊軟體和社群平台流傳,要民眾小心拍照時不要比YA,以免駭客透過高科技竊取指紋,連動個資和銀行帳戶,個資用來從事犯罪行為,最後反撲到個人身上。相關消息在社群瘋傳。(圖/翻攝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針對傳聞,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解釋,現行的技術要在一般環境達到遠距離複製指紋,並能成功應用在後續的盜取個資等攻擊行為,並不容易。若要完整複製照片中的指紋,必須達到影像清晰、光源充足、拍攝角度、大面積指紋等前提,還必須有特殊規格的高解析設備,並將指紋影像加工製作成立體的3D指紋模具等,並不容易執行,因此民眾不用太過擔心。刑事鑑識專家指出,指紋資訊安全設備不是單純以平面影像進行辨識,會搭配其他感測技術判斷指紋真偽,目前台灣未曾發生以盜攝指紋影像指紋通過指紋辨識機制的刑事案件。即使技術可做到竊取指紋,但並沒有太多用處,無法從指紋連結到個人身分、甚至是銀行帳戶,傳言過於誇張,是錯誤訊息。不過,專家也提醒,指紋等生物辨識個資的防護確實是重要議題,民眾應有個資防護觀念。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34722/sm-96c80f39e547ff78c75f76c819f3104b.jpg)
磁鐵「消磁預測地震」、全球進入「地震年」? 事實查核中心:勿輕信傳言
自0403大地震起,至今仍持續有不少餘震發生,讓不少民眾十分擔心,而社群平台、通訊軟體也流傳了各種地震預測方式和保命作法,包括「地震時磁性會消失,可用磁鐵預測地震」、「黃金三角」、「地球進入地震年」等等。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採訪了相關專家,並一一進行解釋,呼籲民眾不要輕易相信傳言拼湊的錯誤防災概念。首先,關於「國際組織預報今年地球將進入地球地震年」一說,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目前世界各國的技術均無法事先預測地震,包括震研究權威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歐洲地震中心等單位都未曾發布相關說法;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也直言,不會有哪一個國際組織可以肯定的說,直到2024年,目前科技還是無法預測地震何時發生。其次,「地震來臨活命三角」的逃生觀念已經深植人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就曾採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祕書李維森,強調比起找「黃金三角」,正確的作法是就地尋找掩護物,採取「趴下、掩護、穩住」3個步驟;另一位專家也提到,地震來臨時,應該找掩護物、保護頭部,並遠離玻璃窗,尋找室內空間的「黃金三角理論」是不正確且過時的觀念。再者,對於「地震前磁性會消失,可用磁鐵預測地震」的謠傳,交通部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表示,地震不會導致磁性消失,雖有可能會造成地球磁場擾動,但變化量非常小;地科系教授顏宏元也指出,地球磁場是從地球南極到北極,範圍非常的大,以台灣這樣的小區塊地震來看,不可能影響地球的磁場改變,更不用說傳言所稱導致磁性消失。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就提醒,以上網傳資訊均為「錯誤」訊息,是傳言拼湊錯誤的防災概念,且捏造地震年、磁鐵預測地震等說法,民眾應該特別注意不實消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32838/sm-fe0541cca496a93b2b6acd120fd624a3.jpg)
花蓮米崙斷層錯動「恐釀規模8強震」?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闢謠了
花蓮403強震後餘震不斷,22日傍晚至23日凌晨更是整晚搖不停。沒想到23日卻有媒體引用所謂的「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馬國鳳的說法稱,花蓮一帶米崙斷層未來錯動機率高達88%,地震最大規模恐達8,遠至台中、台北都會受影響。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發文闢謠,該報導為「錯誤」訊息。馬國鳳本人也火大回應,有媒體「蓄意錯誤引用一年半前的訪問」,更澄清她的頭銜是「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不是什麼「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23日網傳報導聲稱「花蓮餘震不斷,專家認為花蓮米崙斷層未來發生錯動機率高達88%,最大規模可達到8!」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4日發出3點闢謠,首先是網傳媒體引述的專家為中研院地科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馬國鳳,她在23日、24日分別在臉書發布貼文表示,「我什麼時候講過,米崙斷層會有規模8的地震,還機率88%!真是氣死我了」,同時指出媒體蓄意錯誤引用一年半前的訪問。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接著引用中研院地球所黃信樺的說法指出,地震的規模跟斷層的長度有關,花蓮的米崙斷層長度並不長,由此研判不可能發生規模8以上地震,就算真的整條斷層帶全破碎,頂多發生規模6的地震。事實查核中心還檢視網傳報導的原始訊息源,發現馬國鳳2022年2月19日受訪時提到的1920年琉球海溝地震,指的並非是米崙斷層,更與2024年4月花蓮地震與後續餘震無關。不過23日發生規模6餘震後,有媒體卻再次引用馬國鳳過往受訪的內容,並自行拼湊原始談話,導致全文錯誤解讀成馬國鳳稱「琉球海溝地震帶有一條米崙斷層」、「未來發生錯動最大規模可達到8」等內容。因此,網傳相關資訊證實為「錯誤」訊息。對此,馬國鳳24日也對誤傳事件做個小結,「昨天的內容是蓄意錯誤引用一年半前的訪問。一年半前年前的訪問是專題介紹MiDAS。」她也還原之前的訪問,指出報導者當時持續一年的追蹤報導,才是專業記者的實力!「『記者不是,小時不念書長大當記者』,他們的整理,真是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