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
」 火山爆發 食藥署 中藥材 二氧化硫![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7/390477/sm-f7f3135340954487cc1fd2445a482431.jpg)
新北市年菜抽驗 冷凍佛跳牆超標不合格
農曆新春將至,新北市衛生局抽驗轄內餐飲業、賣場超市及傳統市場攤商販售的春節應景食品,以及網路購物平台的冷凍年菜,共抽驗197件產品,其中「正一排骨」在MOMO購物網販售的冷凍年菜佛跳牆,檢出腸桿菌科超標4倍不合格,衛生局已移請製造廠商所轄的桃園市衛生局查辦與下架回收。衛生局副局長馬景野16日說明,春節應景食品抽驗產品總數達197件,其中由正一排骨製造、有效日期2025年5月20日的網購冷凍年菜佛跳牆,檢出腸桿菌科40 CFU/g,是標準值10 CFU/g的4倍,不符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已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7條規定。馬景野表示,因該產品為完整包裝,且腸桿菌科超標可能原因包括製作過程中的環境衛生不佳,或從業人員管理疏失等所造成,已移請製造廠商所轄衛生局依法查核與處辦,並將該批號違規產品下架回收。衛生局檢驗項目包括農藥殘留、重金屬、動物用藥殘留、著色劑、真菌毒素、防腐劑、順丁烯二酸、硼酸及其鹽類、甜味劑、亞硝酸鹽、二氧化硫及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等。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楊舒秦提醒民眾選購食材時,應選擇信用良好的商家,避免挑選顏色過白或鮮豔的食品。即起各區衛生所將免費發放二氧化硫、過氧化氫及皂黃、二甲基黃、二乙基黃(三合一)的簡易檢測試劑,好讓民眾能輕鬆判斷食品的安全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4/384984/sm-47a4ed57c5b5efbfd9e5f2b2df2173fd.jpg)
世界最活躍火山之一!夏威夷第2大火山再次爆發 熔岩狂噴80公尺高
位於夏威夷大島、全球最活躍火山之一的基拉韋亞火山(Kilauea),在近日再度噴發,岩漿不斷從火山口向上噴出,熔岩噴泉高度更達80公尺,由火山氣體形成的煙柱也直竄高空。然而,這種火山霧可能影響位在下風處的居民,加重氣喘、其他呼吸道問題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根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夏威夷火山觀測站(Hawaii Volcano Observatory)報告顯示,當地時間23日凌晨2時左右,基拉韋亞火山附近開始出現地震活動,經過約半小時,監視攝影機拍到熔岩從火山口的裂縫湧出。這次噴發集中在火山的主火山口,並位在較偏遠且封閉的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範圍內。從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直播畫面可以看到,熾熱的岩漿向上噴發,隨後是大量的火山氣體,直至清晨,噴泉高達一度達到80公尺高。 夏威夷火山觀測站的科學家肯(Ken Hon)說到,熔岩噴出的速度非常快,就像以往火山噴發時一樣。夏威夷火山觀測站也提醒,目前最直接的威脅來自火山霧(Vog),這種霧包含二氧化硫,可能加重患有氣喘、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等疾病患者的症狀,尤其下風處居民更要小心。報導指出,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有著世界上2座最活躍的火山,包括基拉韋亞火山和茂納洛亞火山(Mauna Loa),而自2007年以來,由於火山口周圍地面裂縫、火山口壁不穩定與岩石崩塌等危險,已長期不對外開放。據悉,基拉韋亞火山曾於今年6月和9月噴發,更在2018年5月至8月間持續噴發,3個月間摧毀了超過700多棟房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6/384056/sm-3585ab344378381b85f493e5e1d2c3e9.jpg)
「3大工作場所」易誘發氣喘 4症狀超過2個月須留意
根據2022成人氣喘照護指引,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將近12%,兒童氣喘盛行率則為15%,換算全台約有200萬人患有氣喘,且其中約有8萬人屬於嚴重氣喘。台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傅彬貴提醒,氣喘為氣管的慢性發炎,因此民眾若有「痰」、「悶」、「咳」、「喘」等四大症狀且持續超過兩個月,應盡速就醫進行過敏原、肺功能等相關檢測,進一步評估是否屬嚴重型氣喘並對症治療。常見的環境過敏原包含塵蟎、動物毛髮、花粉等,但研究顯示,環境中潛藏在高度活性化學品、工業清潔劑和金屬致敏劑中化學物質如二氧化硫、礦物粉塵、釩、鎘、二氧化矽、煤、肉毒素等,也恐是引發氣喘反應的過敏因子。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醫師提醒,部分職業長期接觸此類物質,恐在氣道累積發炎反應,增加氣喘誘發的風險。因此民眾若本身有過敏性氣喘且經常身處在以下幾種過敏原高風險環境中,建議應盡速就醫,透過免疫球蛋白E(IgE)檢測揪出過敏原,對症治療。高風險環境1:美容美髮工作場域美髮師經常接觸的染髮劑、漂白劑、護髮產品等,部分含有工業清潔劑等化學成分,長期接觸這些高活性化學品恐刺激呼吸道,增加氣管發炎反應。高風險環境2:中央廚房等油煙密閉空間廚師經常身處的高溫、油煙和煤煙環境中,恐含有二氧化硫和肉毒素等微量有害物質,長期吸入可能持續刺激呼吸道黏膜、加劇發炎及氣喘誘發的可能。此外,廚房通常為密閉空間,排煙不良更容易提高有害物質濃度。高風險環境3:水泥工地或室內裝潢等施工環境建築工人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接觸水泥、石灰、石膏和鋼材等建材,其釋放的二氧化矽和礦物粉塵也是常見的環境刺激因子;某些建築材料和塗料甚至含有鎘和釩等金屬顆粒,加重呼吸道發炎或過敏性氣喘反應。傅彬貴醫師說明,臨床觀察患者多僅將流鼻水與咳嗽當作過敏或感冒表現,然而醫師提醒若慢性咳痰超過兩個月,即應懷疑是氣管問題並盡快就醫檢查。若持續暴露在過敏原中拖延治療,恐加劇痰增生、進而黏著於氣管壁上阻礙氣體交換,引發氣喘急性發作。若氣喘未積極治療、使氣道長期處於發炎情況,更會導致上皮增厚、上皮纖維化、氣道變小,最終演變成嚴重氣喘,更恐連帶出現肺功能衰退、氣道重塑等不可逆的傷害。對此,鄭世隆醫師提到,若免疫球蛋白E(IgE) 濃度大於>30 IU/ml且任一個過敏原之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 數值異常,即屬過敏性氣喘。因此透過IgE檢測可找出過敏源頭、進一步對症下藥抑制過敏發炎途徑,遠離致命的急性發作威脅。目前氣喘治療方式臨床建議採以「階梯式治療原則」,目標是控制氣道慢性發炎情形,一旦病情控制穩定,即可降階減少藥物種類與藥量。醫師提醒民眾,若仍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治療,避免症狀控制不佳演變成重度氣喘的風險。鄭世隆醫師也建議,嚴重型過敏性氣喘患者應遵循醫囑,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支氣管擴張劑控制病情。而隨著醫療進步,若經過前述治療方式仍未見症狀好轉,現今也有更積極的治療方式。包括抗IgE、抗IL-5或抗 IL-5受體以及抗IL-4α受體等生物製劑。傅彬貴醫師也分享,曾有一名約40歲的裝潢木工師傅老陳,只要在密閉的大樓施工,急性氣喘就會發作,且狀況長達半年。老陳就醫後首先使用高劑量的吸入式類固醇治療,但症狀仍會反覆發生。在經過生活狀況與工作環境問診後,發現老陳長期處於高風險過敏原環境,因此透過過敏原檢測後,推斷氣喘反應與工作環境高度相關,在更積極治療後,也順利下降氣喘急性發作的頻率。鄭世隆醫師也補充,上述過敏高風險工作環境應從日常保健開始留意,並增加個人防護措施,如工作時佩戴活性碳口罩、保持工作環境通風,皆可降低過敏因子濃度、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若民眾出現痰悶咳喘等四大症狀超過兩個月,也建議盡速至氣喘專科進行IgE檢測,目前已有多元的治療方式,建議民眾勿放任不管,遵從醫囑才能帶來更好的工作與健康生活品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0/379600/sm-c8f92d04527c0674cae4da9852933d93.jpg)
蔬菜吃出病2/這4種蔬菜會悄悄「製毒」? 專家分析破解之道
一名家庭主婦吃下清炒綠金針後,不斷上吐下瀉持續近4小時,就醫後才知道新鮮金針所含的秋水仙鹼吃下肚後會轉化成有毒物質。專家告訴CTWANT記者,除了金針之外,四季豆、茄子、竹筍本身都含有天然毒素,若生吃下肚後就會產生中毒反應,甚至會致命,破解之道就是充分加熱破壞毒素。34歲的張太太上市場買菜時,熟識的菜販介紹她購買綠金針,並推薦搭配薑絲一起清炒,張太太回家烹調果然十分美味,但半小時後卻開始感到反胃噁心,同時伴隨嚴重脹氣和疼痛,後來張太太開始嘔吐、接著拉肚子,就這樣反覆折騰了4小時。就醫後,張太太才知道金針花中含有秋水仙鹼,吃下肚會變成有毒物質,才造成她的不適反應。「很多人認為蔬菜是健康食物,不會聯想到『毒』,但其實許多蔬菜都含有天然毒素。」營養師程涵宇表示,金針花所含的秋水仙鹼本身無毒,但在進食後約30分鐘至4小時,經胃腸道吸收後,它會在體內氧化成有毒物質「氧化二秋水仙鹼」,進而引發中毒。中毒症狀可能包括腸胃不適、腹痛、嘔吐、腹瀉,甚至可能導致頭暈昏眩。程涵宇說,食用新鮮金針花之前,要先用水浸泡1小時以上,最後用沸水燙熟煮透,這樣可使金針花中的秋水仙鹼在烹煮過程中被破壞,從而去除毒素,避免食物中毒。而一般市面上販售的乾金針,因為在乾製過程中已經破壞了其中的毒素,因此食用時無需過度擔心。由於金針花採摘後會慢慢變成深褐色,部分廠商為了維持乾金針的顏色可能會添加亞硫酸鹽。「亞硫酸鹽為合法食品添加物,但用量以二氧化硫(SO2)殘留量計為4.0 g/kg以下,過量的亞硫酸鹽會造成人體過敏,甚至可能引發氣喘。」因此程涵宇建議不要選購顏色太鮮艷的乾金針,可優先選擇包裝上貼有「溯源標章」或「台灣金針」標章之金針乾製品,並且儘量選擇包裝完整且有清楚標示的產品。生竹筍進入消化道後可能會釋放高毒性的氰酸,醫師建議一定要煮熟再吃。(圖/報系資料照)另外,竹筍也需特別當心,程涵宇表示,竹筍含有氰甙化合物(cyanogenic glycoside),當經過加工或消化等外力破壞時,容易釋放出具有高毒性的氰酸(HCN)。若竹筍未煮熟而食用,中毒症狀可能在數分鐘內出現,包括喉道緊縮、噁心、嘔吐、頭痛等,情況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另外也不能生吃的還有四季豆、茄子。「四季豆的生豆中含有凝集蛋白,若未煮熟可能引起腸胃不適、腹瀉、發燒等。茄子則含有茄鹼,吃多可能造成咽喉部搔癢,充分加熱,可以分解茄鹼。」程涵宇說,茄子所含的茄鹼是一種有毒的生物鹼,主要分布在茄子的果實的皮與種子中,生吃還可能會引起消化不適、噁心、嘔吐等症狀。若食用超過一定量的生茄子(如每公斤體重大約攝取3至6毫克的茄鹼),可能會出現中毒症狀,例如噁心、嘔吐、腹痛或頭暈等。不過,以60公斤的成人為例,就算生吃茄子也要吃到近2~3公斤,才會有中毒症狀,因此不必過度擔心。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要一口氣生吃下近2~3公斤的茄子才可能引發中毒反應,因此不必過度擔憂。(圖/程涵宇提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6/379166/sm-ed3aee78c2c867d7395f21a3969565c0.jpg)
桃園市查獲11件違規中藥材 其中8件逾期遭罰款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為守護民眾中藥用藥安全,今年普查轄內近600家中藥販賣業者並執行上市後中藥監測計畫,查獲11件違規產品,其中8件為逾期藥材,另有1件為未依規定標示產地、1件為二氧化硫超標、1件為非藥材正品,後續已依法處分。衛生局表示,為確保民眾中藥用藥安全,每年都會在中醫診所、中藥房及藥局進行上市後中藥監測計畫,今年共抽查及抽驗600家中藥販賣者,共159件中藥材與中藥製劑,其中違規樣態以逾保存期限的中藥材8件最多,分別為蘇木絲、大金櫻、倒地麻、炒乾薑片、浮小麥、細辛根、紫蘇子及栝樓皮,依《藥事法》規定裁處新台幣3萬元。另衛生局也稽查到西洋蔘外包裝未依規定標示產地、白芷片檢出二氧化硫超標,及藁本檢出藥材基原不符,將移請所轄衛生局處辦理。衛生局表示,入冬後各項冬令進補食材購買量提升,自中秋過後衛生局已針對冬令應景食材及可供食品使用的中藥材進行抽驗,包括紅棗、枸杞、火鍋料、肉品及菜品等,目前仍在作業中,預計下月會公布抽驗結果。衛生局長賈蔚表示,衛生局每年都會進行上市後中藥監測計畫,最常見的違規事項是保存期限的問題,但並沒有集中在哪些特定藥材,藥商提供給藥行的包裝上須註明成分、有效日期及產地,若資訊來路不明或已超過保存期限,則會依法送辦。賈蔚說,部分民眾有刻板印象,認為西藥才有副作用,中藥則可以保養身體,但中藥也有副作用,且同樣分為指示用藥及處方用藥,指示用藥由合格藥師提醒注意事項及用藥指導即可販售,處方用藥則是需由醫師診斷過後,開立處方單才可以調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5/372345/sm-6a3c0103fb7d8e668ce6bede4eb6c4df.jpg)
北市中藥材抽驗結果出爐!蒲公英竟摻「兔兒菜」 最高可罰5千萬
為維護民眾購買中藥材的衛生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執行113年中藥專案抽驗計畫至本市中藥販賣業藥商、中醫醫療機構,抽驗市售中藥材共計53件,產品標示檢查皆符合規定,1件品質檢驗結果不符合規定。 此次抽樣市售53件中藥材產品,除依「中藥材飲片之標籤或包裝應標示事項處理原則」查核標示外,也針對品質進行檢驗,依藥材屬性檢驗項目包含藥材鑑定、重金屬、二氧化硫、農藥殘留及黃麴毒素。經查核53件中藥材產品標示皆符合規定,另1件「台灣蒲公英」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鑑定檢驗檢出含「兔兒菜」成分,不符規定,已移請來源廠商所轄衛生主管機關雲林縣衛生局依法核處。 市售中藥材來源不一及習用名稱差異,以致中藥材有同名異物或同物異名的現象,甚至有混淆誤用的情形。基於民眾用藥安全的考量,藥材的選用必須藉由中藥材的外觀與顯微鏡鑑別,確認正確的基源,以達應有的臨床療效,中藥材摻雜異物的情形,屬藥事法所稱「劣藥」,依藥事法第21條第3項及第90條規定,製造或輸入劣藥者,可處新臺幣10萬以上5,000萬元以下罰鍰;販賣、供應或調劑者,可依同法處新臺幣3萬以上2,000萬元以下罰鍰。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中藥也是藥,濫用或誤用都會傷身,建議市民朋友們在使用中藥材前,可以諮詢合格中醫師或至衛生福利部臺灣中藥典暨圖鑑查詢資料庫查詢,以確保中藥材的適當使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致力於確保市民朋友的健康和福祉,將繼續加強監管市售中藥材品質,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70989/sm-1cdbab19b11c2d08e19f46843cd91ec3.jpg)
知名餐廳「冒煙的喬」進口調味粉出包 驗出治癌物「環氧乙烷」
食藥署於今(22日)公布本週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名單,其中知名餐飲品牌「冒煙的喬餐飲股份有限公司」進口的調味粉環氧乙烷含量達4 mg/kg,食藥署表示,環氧乙烷為不得檢出的物質,對此類產品將持續逐批查驗。根據食藥署的邊境檢驗結果,本週共有8項進口產品不合格,包括來自美國的紐奧良風味調味料、烏斯特醬汁與調味粉,韓國的辣椒粉,越南的仙草粉、木鱉果油,以及中國大陸的開心果,其中「欣臨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自美國進口的紐奧良風味調味料與烏斯特醬汁分別檢出環氧乙烷0.1mg/kg與0.7mg/kg。「冒煙的喬」自美國進口的「調味粉」同樣被檢出殘留農藥環氧乙烷4mg/kg,同樣不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有關「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的規定,將依規定進行退運或銷毀。根據《中天新聞網》的報導,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環氧乙烷為不得檢出的物質,因此這些產品未能符合相關法規。食藥署統計,從今年4月14日至10月14日間,美國進口的321批調味醬中有20批檢驗不合格,不合格率達6.2%,主要原因為環氧乙烷及二氧化硫含量超標。為加強進口產品的安全性,食藥署已自今年8月12日起至明年2月11日對美國進口的調味醬實行逐批查驗,需抽驗100%合格後方可輸入。此外,時令即將步入冬季,民眾普遍有吃湯圓、冬令進補等習慣,為維護民眾吃的安全,食品藥物管理署也宣布,將啟動「113年節慶時令食品稽查抽驗專案-冬至應節食品專案」,由各地方政府衛生機關針對市售湯圓產品、各式配料與其他應節食品進行抽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360459/sm-e067153bd4006da79a73868d1d0437b7.jpg)
2印度咖哩粉又見蘇丹紅 高級牛排館「Lawry's」進口辣根醬檢出漂白劑超標
食藥署於3日公布邊境檢驗食品不合格資訊,這除了有蔬果類產品因農藥殘留含量不符合規定而遭到打槍外,知名高級牛排館「Lawry's」辣根醬也被驗出漂白劑超標。除此之外,先前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的蘇丹紅,這次又出現在2款進口的印度咖哩香料粉上。根據食藥署公告指出,3日所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共計有16項,其中包含自越南進口的鮮榴槤、新鮮芹菜、新鮮芫荽、萵苣、香菜、黑胡椒粉與自土耳其進口的味好美月桂葉、法國進口的「紅龍」冷凍紅醋栗串均被檢驗出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另外由日本進口的冷凍丁香魚則是被檢驗出重金屬含量超標,其中檢驗出重金屬鎘0.12 mg/kg。另外由中國進口的三件砧板組、塑膠叉與越南進口的餐具組,則是被檢出溶出實驗不符規定。而知名高級牛排館Lawry's Taipei 勞瑞斯餐廳自美國進口的辣根醬,則是被檢出漂白劑不符規定,當中檢驗出二氧化硫0.034 g/kg,將依規定退運或銷毀。先前在全台鬧得沸沸揚揚的蘇丹紅,這次又出現在2款商品上,由睿宏國際貿易顧問有限公司自印度進口的Rajmah Masala 混合香料粉(紅腰豆咖哩用)、Pav Bhaji Masala混合香料粉(馬鈴薯咖哩用)兩款香料,均被檢出蘇丹色素一號,同樣會依規定直接銷毀。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1/348861/sm-3e630641cb7157cff743ae3f3f40a5de.jpg)
酷熱臭傷害1/熱到榨汁!小六女童竟飄魚腥味 遭同學排擠「醫授3招改善」
極端氣候之下,夏季氣溫屢屢創下新高,酷暑除了帶來熱傷害,也伴隨「臭傷害」,尤其在電梯或車廂等密閉空間,更令人不禁停止呼吸。一位小六女童就因體味問題遭同學排擠,甚至有男生罵她散發大便味、魚腥味,後來女童在醫師建議下多喝水、少吃重口味食物、同時搭配微波療程,終於改善異味問題。炎夏的高溫悶熱讓通勤族苦不堪言,尤其在車廂的密閉空間內,各式臭味混雜在一起,更令人痛苦難耐。這樣的「臭傷害」,隨著夏天氣溫逐年上升,也愈來愈嚴重,尤其若天生有狐臭問題,氣味更濃郁,甚至會影響社交生活。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曾有一位小六女童患者因狐臭問題遭同學排擠。「這位小女生是在媽媽陪同下就醫,因為天氣熱、流汗也多,同學們都嫌棄這位小女生身上有臭味,不願意跟她坐在一起,甚至有男生罵她『有大便味、魚腥味』,導致小女生最後排斥去學校。」趙昭明說。人體汗腺大致可分成大、小汗腺兩種,小汗腺全身都有,主要分泌汗水;大汗腺也稱為「頂漿腺」,分布在腋下、乳房、私密處等處,除了汗水,也會分泌油脂和其他物質,經細菌分解後會產生二氧化硫和氨而產生狐臭。趙昭明說,根據統計,如果父母都有狐臭,那麼孩子有狐臭的機率高達6~8成,若父母其中一人有狐臭,機率也逼近5成。「女童的爸媽都有狐臭,所以她自然也有狐臭問題,尤其進入青春期之後,頂漿腺發展成熟,狐臭就會更明顯。」氣溫飆升猛流汗,如果又擠在密閉車廂內,「臭傷害」就非常驚人,甚至有人形容是慢性謀殺。(圖/黃耀徵攝)雖然狐臭跟遺傳相關,但並非不能逆轉,趙昭明建議女童首先要多喝水、少吃重口味食物。「吃什麼、身體就會排出什麼,所以若是飲食清淡、多喝水,自然體味就會淡一些。」趙昭明同時建議女童進行微波療程。「以前傳統方式是手術刮除腋下的頂漿腺,現可以透過非侵入性的微波熱能療程,將熱能精準聚集於真皮與皮下脂肪交界處,一次性的破壞大小汗腺,達到除汗、除臭效果。」趙昭明說,狐臭問題不僅僅是氣味難聞,更可能影響社交生活,尤其青春期孩子正在人格發展階段,異味甚至會造成一輩子的陰影,建議家長可協助孩子就醫,解決臭味問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35072/sm-c8a31ec1ac80675577329d6db90527f8.jpg)
桃園水蜜桃只開花不結果...果農疑人造雨惹禍 水利署回應了
焰劑變酸雨?桃園市復興區雪霧鬧水蜜桃果農發覺果樹只開花不結果,懷疑與近幾年乾旱缺水頻繁人工增雨有關,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副分署長曾國柱強調,人工增雨的美製焰劑採用自然成分,台大、中研院研究已證實對人體及農作物均無影響。復興區長蘇佐璽5日與市議員蘇偉恩赴雪霧鬧會勘,果農反映近幾年乾旱頻繁施放焰劑造雨,人工增雨降雨後水蜜桃果樹只開花不結果,產量剩不到1成。蘇偉恩說,近幾年雪霧鬧水蜜桃產量下滑,今年更慘,族人反映過去可套袋9萬多顆水蜜桃,現在只剩幾千顆,因下完雨就不結果實,果農懷疑突然減產與人工增雨有關,高義也有果農反映類似情況。北水分署副分署長曾國柱表示,今年到目前共實施6次人工增雨作業,所使用的美製焰劑是採用原本就存在於自然降雨過程中的成分,台大與中研院等單位的合作研究指出,焰劑燃放後這些增雨成分迅速升空,擴散入雲,再經過降雨等過程,濃度已低到與環境背景值無異,對人體及農作物均不會造成影響。他強調,果農的疑慮與施放頻率及次數無關。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主任林志麟表示,酸雨形成是降雨區域內空氣中有酸性物質,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導致降落地表雨水pH值小於5,水利署在水庫周圍地面燃燒碘化銀溶液增加人工增雨量,最多只能增加10%,不至於影響雨水酸鹼值。桃園市環保局則統計,去年度與今年1到4月復興測站監測數據pH值都高於5,監測數值均正常。桃園市政府農業局了解指出,復興區5月桃早桃依套袋結果評估為豐收狀態,目前已排定22日與桃園農改場、農糧署北區分署及復興區公所現地會勘。農業局農務科長張瓊霙說,復興水蜜桃中晚桃多在4月開花,近日有少數果農反映結果狀況不好,懷疑與之前乾旱造成授粉不良有關,是否到達天然災害救助標準,要等實地會勘後才能確認。部分果農為了避免受到季節氣候影響,有特別「催花」處理,讓果樹在較好的環境下開花結果,目前看起來結果情形均正常。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4/326344/sm-2c99b2de904bf5b5bad40d9037e74eef.jpg)
「蘇丹紅辣椒粉」邊境又闖關!共10公噸均來自中國「直接銷毀、不得退運」
近日含有致癌物蘇丹紅辣椒粉的食安風暴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引起社會大眾高度關注,食藥署自3月22日起提升邊境管理措施,只要進口食品檢出蘇丹色素,一律銷毀,26日也公布首次被檢出蘇丹色素直接銷毀不得退運的產品,共兩批、10公噸均來自中國,並將暫停問題製造廠輸入。食藥署本周公布1批印尼輸入辣椒醬,遭檢出漂白劑二氧化硫超標,共96公斤已退運或銷毀。(圖/食藥署提供)食藥署今天公布最新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這次又發顯兩批從中國進口的辣椒粉,被檢出蘇丹紅,這兩批自中國進口的辣椒粉,分別為3000公斤和7000公斤,都是由「隆堯縣旭日食品有限公司」在2月15日報驗輸入。根據《中央社》引述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法,執行精進作為後,首次抓到問題產品直接銷毀不得退運,另外也會依照規定,暫停不合格的辣椒粉製造廠輸入查驗申請。為了斷絕非法產品於境外,食藥署13日宣布兩項最新邊境管制措施,即起永久禁止被檢出蘇丹色素產品的境外製造廠或出口商輸入;22日起,凡查獲含蘇丹色素產品,銷毀不得退運。根據食藥署統計,自112年9月18日至113年3月18日期間,中國辣椒粉共計報驗154批,其中26批不合格、不合格率16.88%,違規原因包括檢出蘇丹紅色素3號、農藥殘留量超標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19308/sm-a364d5c0152df0e59df8610c0c446ecd.jpg)
深坑大火臭味瀰漫雙北 侯友宜曝空品、水質檢測結果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三段20日下午一間工廠發生大火,造成臭味瀰漫雙北地區,還有人因此不適就診。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深坑北深路三段火警空氣品質監測未有氟化氫及重金屬反應,請大家不要擔憂。侯友宜昨(21日)表示,目前火勢雖已熄滅,為全力守護民眾健康,環保局於現場持續監控中,鄰近相關監測站(木柵及新店空品監測站、深坑微型感測器)PM2.5、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數據檢測皆已在標準內。至於外界擔憂是否產生會氟化氫,侯友宜說明,環保局也進行嚴謹檢視,經現場、下風處及鄰近水體等多點位進行儀器檢測,空氣與水體中的濃度皆為零;環保局也於雨水排入點下游的景美溪匯流點,以及新店溪景美溪匯流點派員採集水樣檢測,快篩水質檢測,皆未有重金屬及毒性反應。侯友宜指出,責成衛生局於21日召開專家會議,雖然根據環保單位監測空氣品質數值,現皆已降回常態值10ug/m3以下,如果民眾對所在環境如仍有疑慮,專家們建議可遠離,關閉門窗,需要外出時可配戴口罩加以預防,另外3日內如果出現胸悶、呼吸喘、呼吸急促,或眼睛、皮膚不適等症狀,亦可儘速就醫。為嚴密確保民眾健康安全,侯友宜提到,這3天深坑衛生所也會加排人力,只要民眾覺得呼吸道不適,隨到隨看,21日有4位民眾就診,主要為咳嗽、眼睛乾、喉嚨不適、流鼻水等症狀,已給予緩解症狀藥物及衛教;衛生局還協調了新店慈濟、新店耕莘以及台北市萬芳醫院提供醫療服務,並通知新北轄內18家急救責任醫院,加強照護如因本案出現呼吸道症狀就醫的患者。侯友宜強調,經不分晝夜的搶災,市府團隊晚間仍堅守崗位,於火警現場處理善後,並關注周遭空氣品質,與水質即時監測,全力確保市民生活環境安全無虞,請市民朋友放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1/319291/sm-a15532161b150877bdc9fabd443ea9b1.jpg)
新北深坑大火惡臭瀰漫雙北 負責人親友嗆:不要吸嘛
新北市深坑工業區20日發生大火,起火點是一間光電公司的地下室,火勢迅速蔓延到整棟三樓建築物,由於裡面當作倉庫使用,堆放大量紙類和3C產品,當中還有許多產品含有鋰電池,雖然燃燒將近四個小時,火勢撲滅,不過又復燃,7千顆鋰電池因燃燒而發出濃煙,惡臭籠罩雙北地區。對此,潘姓負責人不斷閃避,潘男的親友則大嗆只要「不要吸」就好。深坑工廠大火,惡臭襲擊雙北地區。(圖/新北消防局提供)根據《東森新聞》指出,潘姓負責人21日面對外界質疑時不斷閃躲,直言損失都會由保險負責處理,而一旁的男性親人也幫忙拿外套遮蓋,另外,潘姓負責人的女親友也以身體阻擋說,「我們沒有要你們採訪」,「嚴重關你們屁事啊、關你們的事嗎」,「你就不要吸(惡臭空氣)嘛」。回顧這起火警事故,位在深坑的光電公司昨天(20日)下午發生火警,由於廠內存放大量內有鋰電池的3C產品,火勢不斷復燃,直至21日上午仍未完全熄滅,而火警產生的濃煙、臭味更飄向北市、新北多個地區,有居民聞到頭痛上網抱怨。據了解,火警主要在該光電公司倉儲地下室,內部堆放許多紙箱和紙張等不明雜物,火警發生後,火勢迅速延燒到1樓,而1樓所堆放的藍芽耳機、行車紀錄器、LED燈等安裝有鋰電池的3C商品。因此,空氣中散發帶有塑膠味的惡臭,火勢甚至延燒到3樓和隔壁公司廠房。新北市衛生局21日晚間說明,下午已經有4位民眾就診,症狀為咳嗽、眼睛痛乾、喉嚨痛、流鼻水等輕微症狀,已予緩解症狀藥物並給予衛教,新北市長侯友宜今晚指出,經過空氣和水質檢測,未有氟化氫及重金屬反應,請大家不要擔憂。侯友宜今晚在臉書發文表示,鄰近相關監測站PM2.5、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數據檢測皆已在標準內,外界擔憂是否產生會氟化氫,環保局也進行嚴謹檢視,經現場、下風處及鄰近水體等多點位進行儀器檢測,空氣與水體中的濃度皆為零,請市民朋友放心。另外,台北市長蔣萬安則是說重話,畢竟20日深坑火災的臭味飄到文山區,不少居民聞到異味,真的好擔心,將會要求環保局長提檢討報告,該懲處就會懲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14968/sm-1d4de2005ac702849bff8594dcce3fbd.jpg)
台北市衛生局抽查182件年節食品 揪20件不合格
農曆新年快到了,台北市衛生局特別在年前抽查賣場、傳統市場、餐廳、食品行、小吃店等地182件年節食品,結果20件不符規定,以花椒不合格率達80%最高,其次為生鮮蔬果60%及竹笙30%;台北市環保局也稽查禮合包裝,目前查核200件皆符合規定。衛生局查出20件產品不符規定,包含19件品質檢驗不符規定、1件標示不合格,其中有3件是標示和品質檢驗都不符規定。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說明,19件品質檢驗不合格產品包含4件花椒、6件生鮮蔬果、3件竹笙、2件白木耳、2件菇類,分別檢出1至8項超標或不得驗出的殘留農藥,3件竹笙中有2件檢出超標的重金屬鎘或漂白劑二氧化硫,還有2件即食豆乾驗出超標防腐劑己二烯酸。至於4件產品標示不符規定,包含2件花椒及1件蝦米標示不實、1件豆干未依規定使用中文標示。衛生局表示,4件產品來源廠商位在外縣市,已移請高雄市及新北市衛生局處理,3件標示不實違反《食安法》28條,可處4萬元到400萬元罰鍰,另1件沒有中文標示,違反《食安法》22條,可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並令違規產品限期回收改正,改正前不得繼續販賣。林冠蓁說明,20件違規產品有3件的業者位處台北市,但無法提供源頭廠商,已依違反《食安法》各裁罰3萬元,另外2件來源廠商在台北市,也依《食安法》各裁罰6萬元,剩下15件違規產品來源廠商都是外縣市,分別移請高雄市、雲林縣、台中市、台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衛生局處理。此外,台北市環保局1月中至2月中到賣場、量販店及糕餅店查核年節禮盒包裝,預計抽查300件。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長林鈺惠表示,查核品項以糕餅、加工食品及化妝品禮盒為主,目前查核200件全符合規定。另環保團體公布最新調查,有7成多民眾因禮盒過度包裝降低購買意願,除了稽查也希望藉由消費端改變業者銷售模式。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08102/sm-5589752bedb42d5b15a7eccecb9f03ed.jpg)
癌症年輕化!醫曝7大致癌因子 含糖飲料、熬夜都上榜
為何年輕罹癌患者逐年增加,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解釋,會影響罹癌與否的原因為飲食、生活習慣及環境影響,他也列出會增加罹癌風險的7大隱憂,包括抽菸、喝酒、喝含糖飲料、環境汙染、腸道菌群問題、肥胖以及熬夜。黃軒昨(29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44國的癌症分析顯示,50歲以下的年輕罹癌患者確實是逐年增加,根據發表在《自然評估臨牀腫瘤學》(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的研究指出,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比1970年出生的人,更可能在50歲之前得癌症。研究續稱,年輕男性最常見的癌症為大腸癌,其他還有腎臟癌、肝癌、攝護腺癌和甲狀腺癌;年輕女性最常見的是乳癌,其他包括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和甲狀腺癌。而以年輕罹癌總人數來看,大腸癌每年增加153萬人最多,乳癌每年增加30萬人;令科學家擔憂的是癌王,年輕人胰臟癌每年增加了6萬4000多人。為何年輕人罹癌數變多?黃軒也列出7大關鍵因素:抽煙:尤其現代已經從傳統煙草,轉移到電子煙。資料顯示電子煙的使用率呈現上升趨勢,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3年間從2.7%上升至6.6%,「這絕對是年輕罹癌的最大隱憂之一」。喝酒:尤其酒精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歸類為具有毒性和成癮性的第一類致癌物質,另根據台灣統計資料,年輕人的酒精消費行為呈現一定的增加趨勢。根據本土研究調查,過去一年有67.76%的大專院校學生曾飲酒,青少年身體仍在發育,對酒精的耐受性和代謝能力不如成年人,喝酒對他們的身體影響更嚴重。含糖飲料:根據調查顯示,20至29歲每天喝1杯以上含糖飲料的比率高達59.31%,其次為30至39歲,也有22.40%。癌症相關研究顯示,每天喝下100毫升的含糖飲料,就會增加18%罹癌風險,也增加22%的乳癌風險;攝入大量人工代糖,尤其是阿斯巴甜,會提高女性乳癌機率。環境汙染:空氣污染中的有害化學物質,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懸浮微粒,被相信與多種癌症的發病率上升有關。同時,一些常見的殺蟲劑,如有機磷類農藥和殺蟲劑,也被認為與特定類型的癌症風險增加相關。腸道菌群問題:研究顯示,腸道菌群的不平衡或紊亂可能與多種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正常的腸道菌群有助於保持腸道的健康,並參與身體對抗有害物質的作用。然而,當腸道菌群失衡時,可能會導致反覆腸道的發炎症,長期損害腸道壁,一直到變癌化發生,這些都與癌症的發展密切相關。肥胖問題:研究指出,肥胖會增加40%至50%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30%至40%罹患乳癌風險、提高50%至60%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另外也會增加胰臟癌、卵巢癌、腎臟癌及甲狀腺癌風險,「我們周遭的人,一半左右都是肥胖者,那麼年輕罹癌增加,也就不用太驚訝了!」熬夜或失眠:黃軒表示,熬夜被歸為2A類致癌因素,因為熬夜會打亂人體的生物鐘、增加罹癌風險,根據調查,超過30%的年輕人經常熬夜,40%幾乎每天都熬夜。另一項研究指出,如果上床後要1小時以上才能入睡,罹癌機率會上升2.74倍。黃軒總結,不想年輕就得癌症,應做到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不失眠、不吃甜及不受環境汙染,「如果做到了,癌症會遠離你;如果沒有做到,不要驚訝為什麼現在年輕人罹癌越來越多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03263/sm-67f79dc57225661dee4805b1705e405b.jpg)
吃鍋注意!南投抽驗火鍋料、蔬果 2件不合格
東北季風接連報到,台灣各地氣溫逐漸下降,火鍋市場搶搶滾,南投縣衛生局為維護民眾飲食安全,近日前往生鮮超市、傳統市場、火鍋店、飯店等店家,抽驗火鍋料、蔬果等食材,並加強作業環境稽查,共90件送驗,其中火龍果、大辣椒共2件不合格,移請所轄縣市衛生局處辦。南投縣衛生局指出,這次抽驗市售湯圓、餡料、火鍋料及蔬果等共計90件,檢驗著色劑(玫瑰紅B)、防腐劑(苯甲酸、己二烯酸、去水醋酸)、二氧化硫、硼酸、色素、農藥及過氧化氫等項目,其中火龍果、大辣椒共2件產品農藥殘留不符規定,經查供應商來自彰化縣及台中市。南投縣衛生局局長陳南松表示,食品安全首重源頭管理,籲食品製造業者要注意食材來源、製程環境衛生,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標示使用的食品添加物及用量;也建議販售業者將進貨資料保存完整,以利相關單位源頭追蹤管理,本局將不定期抽驗及查核,共同維護食品安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2/297482/sm-5278d292ac8a49e3e4b3d767896c629a.jpg)
冰島1天700次地震!二氧化硫濃度飆升 當局怕「火山爆發」急撤民眾
冰島位於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之間,也因此成為地震和火山熱點地區。如今冰島西南部雷克雅內斯半島(Reykjanes)14日也記錄了約700次地震,加上最近幾週連日出現數萬次的群震活動(seismic activity),當局正在為可能發生的嚴重火山爆發做準備。據FOX Weather的報導,冰島氣象局(Icelandic Meteorological Office,IMO)官網14日指出,自午夜以來,該地區已報告約700次地震,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赫爾加費爾(Helgafell),芮氏規模3.1。冰島氣象局指出,由於感測器檢測到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氣體濃度激增,當局擔心火山熔岩會上升到地表,因次又在當地時間14日緊急撤離好不容易才返家的南半島區(Suðurnes)漁業小鎮格林達維克(Grindavík)的部分居民。《冰島國家廣播公司》(RÚV)指出,沒有準確跡象表明火山即將爆發,但若不是岩漿已在地殼中竄升,不會出現那麼大量的二氧化硫氣體。冰島氣象局服務和研究部主任羅伯茨(Matthew James Roberts)也表示:「我們現在正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也就是火山是否會爆發?如果爆發的話,會造成什麼樣的損害。」冰島民間保護暨急難管理署(Department of Civil Protection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也在臉書發文稱,格林達維克地區的情況依然相當棘手,其道路路面還出現許多巨大裂縫。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則指出,透過12日至13日期間測得的岩漿流量來看,「火山爆發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272953/sm-79540e9b55f498adde604bddfdfdc9c1.jpg)
南投縣抽驗中藥材 當歸二氧化硫超標
南投縣衛生局抽驗民眾常用的當歸等27項中藥材,檢測重金屬、農藥殘留、二氧化硫等,發現1件盒裝「當歸片」二氧化硫含量超標、1款「細辛」檢出非藥用部位比例不符規定,另有「枳殼」包裝未依規定標示製造日期、有限期間或保存期限,3件中藥材均依涉違反《藥事法》,移請產品所屬縣市衛生局後續處理。南投縣衛生局今年2月起執行「中藥材稽查暨抽驗計畫」,共查核縣內中醫醫院2家、診所92家及販賣中藥商234家,總計328家中醫藥診所與中藥商,抽驗民眾常使用的黨參、黃蓮、當歸、杜仲、黃芩等27項中藥材,檢驗包括重金屬、農藥殘留、二氧化硫、黃麴毒素及基原鑑定等項目,並針對中藥材包裝標示查核,檢驗結果昨出爐。衛生局長陳南松表示,這次共抽驗中藥材,結果發現1款盒裝「當歸片」檢出二氧化硫761ppm(標準400ppm以下)不符規定、1件「細辛」檢出非藥用部位10.6%(標準5%以下)不符規定;中藥材包裝部分,也查獲「枳殼」包裝未依法標示製造日期、有限期間或保存期限,不符合規定,均依法移請所轄縣市衛生局進一步處理。陳南松提醒,民眾生病時應前往合格的中醫醫療院所就醫,勿聽信偏方、購買來路不明的中藥;如對中藥材有疑問,可至中藥藥品許可證系統查詢(https://dep.mohw.gov.tw/DOCMAP/lp-874-108.html),或電洽南投縣衛生局服務專線049-2230518諮詢用藥安全問題,確保用藥安全。此外,若要自行購買中藥材,也應前往領有中藥販賣業藥商許可執照的業者處購買,同時應注意中藥材包裝標示是否符合規定,避免花錢又傷身。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9/262119/sm-15410986f9fb75f16ef85b75f2135347.jpg)
馬永火山猛烈噴發「進入3級警戒」!菲律賓政府急撤3000人
位於菲律賓呂宋島東南端的馬永火山(Mayon Volcano)昨(8日)凌晨猛烈噴發,岩漿一度衝至800公尺高空,當局緊急頒布3級災難警戒,並勒令撤離約3000名居民。據《CNN》報導,菲律賓火山暨地震研究所(Philippine Institute of Volcanology and Seismology)統計顯示,自馬永火山噴發24小時以來,已經發生至少199次落石、6次火山碎屑流,受影響範圍包括黎牙實比市(Legazpi)、塔瓦科市(Tabaco)、里高市(Ligao)等地區,其中衝擊最嚴重的卡馬利鎮(Camalig)和吉諾巴坦市(Guinobatan)已經緊急疏散約3000位居民。阿爾拜省(Albay)政府表示,鑒於馬永火山噴發狀態越來越活躍,今(9日)下午2時許,宣布提高警戒等級至3級,目前撤離範圍是火山周圍6公里,預估共緊急撤離約1萬人,未來不排除擴大警戒範圍。對此,菲律賓火山暨地震研究所主任巴科科爾(Teresito Bacolcol)示警,火山噴發接下來可能會發生2種情況,一是類似於2018年的噴發情況,當時發生熔岩流後不久,馬永火山便停止噴發活動;二是升至4級警戒,「意味著即將發生危險噴發」。巴科科爾也提醒,火山爆發會大量釋出具毒性的二氧化硫(SO2),若是該地區近日降下傾盆大雨,則要小心防範酸雨的發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231893/sm-c5a7960ff534dcb7f250b77de8e48367.jpg)
新北衛生局抽驗年貨 有9件不合格
農曆春節將至,採買必不可少,新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春節應景食品,包含網路購物平台年菜,共抽驗195件應景食材,檢驗農藥殘留、重金屬、動物用藥殘留、防腐劑、甜味劑、亞硝酸鹽、二氧化硫、硼酸及其鹽類、真菌毒素、著色劑及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等,總計計9件不合格。衛生局副局長許朝程說明,每年春節前衛生局皆針對應景食品進行抽驗,種類包含生鮮蔬果、生鮮禽畜水產品、花生製品、色澤鮮艷節慶食品、澱粉類製品、蝦仁、糖果零食、休閒食品、禽畜加工食品、糖漬鹽漬果實類食品、醃製蔬菜、水產加工品、脫水食品及冷凍食品等。許朝程說,2021至2022年連續2年檢驗結果分析,均有「竹笙」及「巴西蘑菇」等食品檢出重金屬不符規定,衛生局即將該違規產品列為高風險食品並成立專案加強抽驗,於今年抽驗結果發現該品項產品已未見其違規,顯見管理之成效。其它違規食品含「白花椰菜」及「茴香」檢出農藥殘留不符規定,另「酸菜」、「蘿蔔糕」、「豬肉絲」、「方角香魚片」、「眼球造型軟糖」及「烤魷條」檢出違反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標準。許朝程表示,此次檢出農藥違規超出殘留容許量標準殺菌劑為「福多寧(Flutolanil) 」、殺蟲劑為「亞滅培(Acetamiprid)及速殺氟(Sulfoxaflor)」,其對哺乳類動物之毒性很低,於人體內可快速由尿液或糞便中排除。另檢出違規之食品添加物有防腐劑「己二烯酸及苯甲酸」及漂白劑「二氧化硫」不符規定,防腐劑食用過量會刺激腸胃道造成腸胃不適等症狀,而二氧化硫食入過量除會造成腸胃不適外,更會引發氣喘病患者產生不同程度之過敏反應,如哮喘與呼吸困難等症狀。簡任技正劉君豪表示,民眾在選購蔬果時,可選擇有政府輔導的標章產品,並應於食用前確實清洗水果,經由流動水清洗、去皮、去殼等處理,避免表皮殘留之農藥在去皮剝皮時汙染到果肉,有效避免食入殘留農藥,以確保食用安全。為讓民眾可簡易判斷食品之安全性,即日起於各區衛生所發送二氧化硫、皂黃及過氧化氫簡易試劑,送完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