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
」批已開發國家貿易壁壘 亞投行行長:全球已無「自由貿易」
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亞投行)行長金立群今(27)日宣稱,已開發經濟體對包括再生能源在內的產品設置貿易壁壘將不再是自由貿易。在30人小組(G30)國際銀行研討會上表示:「這不再是自由貿易,因為你不能依賴世貿組織規則。」美國上個月對中國進口產品大幅上調關稅,包括對電動車(EVs)徵收100%的關稅,以加強對戰略性國內產業的保護,防止受中國政府推動的過剩產能的影響。歐盟和加拿大也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新的進口關稅,加拿大徵收的關稅與美國一樣是100%。金立群表示:「已開發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爭端加劇,後者的製造商提高了他們的競爭力。」他表示當貿易能力增強並成為具有競爭力的新興經濟體,無論你能為貿易夥伴帶來多少好處,都可能被指責產能過剩。金立群說,「我們更擔心的是低碳和再生能源產品的貿易壁壘,這些壁壘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而此時我們需要更多的這些綠色產品來拯救地球。」亞投行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6年成立,旨在取代世界銀行和其他西方主導的多邊貸款機構。金立群表示,中國政府最近宣布的一系列刺激措施,與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部署的措施不同,因為現在的這些措施「更有針對性」。
斯里蘭卡為何經濟崩潰? 西方媒體不敢公開承認的數據
斯里蘭卡在5日正式宣布國家破產,該國不但外匯存底全數耗盡,而且還拖欠鉅額的美元計價外債,但如BBC等許多西方媒體卻不敢拿出真實數據,故意誤導和誇大中國一帶一路的「債務陷阱」。其實,疫情衝擊、政治腐敗及政策錯誤,以及2月底爆發的俄烏戰爭才是斯里蘭卡經濟崩潰的主因。據斯里蘭卡外部資源部截至2021年4月的數據顯示,斯里蘭卡欠中國的債務佔所有外債中其實只占了10%,而日本的佔比也同樣是10%,亞洲成員國持有7成股份的亞投行則佔了13%的斯里蘭卡外債,印度則是2%,其餘國家和機構的債務則佔了9%,然而以歐美國家為主的國際市場借貸和世界銀行貸款卻佔比56%,但為何西方大外宣媒體卻不敢承認斯里蘭卡的危機是肇因於歐美國家的「債務陷阱」?難道斯里蘭卡會因為一個漢班托塔港租借給中國99年就陷入國家破產的窘境?別忘了中國還為了這個租借協議抵銷了9.74億斯里蘭卡欠下的美元債務,並承諾投資1.46億美元擴建港口。所以斯里蘭卡陷入經濟崩潰的主因為何?首先,斯里蘭卡境內信奉印度教的坦米爾人與信仰佛教的僧伽羅人的內戰持續了數十年之久,導致該國境內恐攻不斷,甚至2019年還有伊斯蘭國發動的恐怖襲擊導致253人喪生,上述原因再加上全球新冠疫情的爆發,導致斯里蘭卡的主要外匯收入之一觀光業受到重創。此外斯里蘭卡政治腐敗,該國的總統、總理、內政、財政、國防等政府要職,全數由拉賈帕克薩家族(Rajapaksa family)壟斷,任人唯親和貪汙案件頻傳。再加上該國政府借入龐大外債卻浪費在沒有生產力的大型基建上,使減少的外匯收入無法抵銷其拖欠的鉅額外債,債務違約的風險就會提高,導致債權人下調斯里蘭卡的信用評級,使其在外匯儲備即將見底時又更難借入資金,陷入惡性循環。更糟的是2021年4月,斯國政府為了節省外匯,還突然禁止進口化肥,導致該國的另一項主要外匯收入來源農業產量大減,也使本該不缺糧的斯里蘭卡竟陷入糧食危機。2月底爆發的俄烏戰爭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戰爭推升了全球能源價格,導致本就依賴石油進口的斯里蘭卡必須消耗更多的外匯儲備,再加上美元進入升息階段吸引全球資金,新興國家的弱勢貨幣就會更加疲軟促進貶勢,斯里蘭卡的5月通膨率也飆升至40%左右,糧食價格更上漲近60%。目前該國也正在尋求印度、中國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此外其他亞洲開發中國家似乎也正步入斯里蘭卡的後塵,分別為寮國、巴基斯坦、馬爾地夫及孟加拉,而他們都遇到了類似的窘境,包括美元進入升息階段使弱勢貨幣紛紛競貶、全球能源價格飆漲導致上述4個能源進口國的通膨飆升,並加劇外匯存底耗盡的危機,再加上這些國家都積欠大量美元計價債務,無法增發本國貨幣來償還,因此外債違約導致國家破產的風險就會遽增。
陸擬派「美國專家」擔任駐英大使 防堵英美聯手抗中
外媒日前報導,大陸駐英大使劉曉明即將退休,將由原本是駐美大使熱門人選、大陸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接替。這個人事安排明顯針對英國的後脫歐時代而來,為避免跟歐盟分家的英國,因此被美國拉走,大陸找來對美專家,維繫中英關係。據了解,劉曉明在2021年1月就滿65歲,達到副部級(駐英大使為副部級)退休年齡,他算是屆齡的正常退休。他從2009年擔任駐英大使,是迄今為止擔任該職位最久的官員,也被英國媒體描述為言辭犀利的大陸外交官。以往大陸駐外大使,平均任職時間都在4年左右。此次劉曉明離任後,將會在2021年3月大陸兩會之際準備正式交接。劉曉明的繼任者,是57歲的鄭澤光,他曾是廣東省普寧縣興文中學教師,後來在華南師範大學英語系學習,畢業後在大陸外交部工作,從科員做到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成為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的助理前,鄭澤光在大陸地方也有從政經歷。2010至2013年,鄭澤光曾掛職出任江蘇省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隨後擔任王毅助理,兩年後升任外交部副部長。在國際外交界,鄭澤光被認為是知美派,應是大陸駐美大使的理想人選。從1990年代開始,鄭澤光就在專注於美國議題20多年,曾擔任過大陸駐美使館一秘、使館公使等職。但多維新聞網報導,知美派只是外界給鄭澤光貼上的一個簡單標籤。這也非大陸派駐大使的決定性因素。如果觀察近年來鄭澤光的表現,他所負責的領域並不局限於美國,而是涵蓋拉美、北美和歐洲等地。而且,報導認為,對美、對英事務並非彼此割裂和排斥。從大陸視角來看,鄭澤光完全能夠勝任該職。他的求學和從政經歷和劉曉明相似,都是英語系出身,並在地方有任職經歷。鄭澤光在進入外交部工作後曾被公費派到英國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留學。從大陸外交工作所面臨的挑戰來看,鄭澤光接替劉曉明出任駐英大使適逢其時,因為中英雙方都面臨內外環境的變化和策略上的調整。一方面,脫歐後的英國依然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它的國家主權姿態可能會有所調整,在全球戰略下更積極推動雙邊獨立外交。2021年,除了主持七國集團(G7)峰會以外,英國還將主持舉辦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屆時,中英在氣候變化等全球議題上的合作將是亮點。另一方面,報導指出,英國脫歐後,它在美國眼中的對歐戰略影響力就會下降,外交決策也不再過度束縛於歐盟。這讓大陸在很多國際議題上爭取英國的支持提供了機會。此外,英國外交更加獨立自主後,可能會採取比其他歐洲國家更親美的立場,強化在情報、軍事和經貿等領域同美國的合作。美國也希望拉攏英國對抗大陸,因為歐盟其他國家對大陸,比較是先經貿、後價值,讓美國有所不滿但也難以阻止。英國脫歐後,恰好可以是美國重點拉攏的對象。不過,脫歐後的英國也不願意成為美國的附庸。這一點從英國脫歐投票前率先加入大陸提出的亞投行(AIIB)以及2015年和大陸宣布雙邊經貿黃金時期就可以看出。這就呈現了中美英(而非局限於中美歐)三邊會加大博弈的現實。這個時候就需要大陸重新調整對英外交策略,加大與英國的接觸,避免英國過度倒向傳統盟邦美國一邊。從大陸立場觀之,西方發起的反中戰主要由美國引領,英國也是繼美國之後內外環境轉變最明顯的大國,如果大陸外交官能夠更主動地處理好對英外交,把握好美英之間的平衡,可能有助於緩解西方對華輿論攻勢和戾氣。這也是美國專家出任下任大使的主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