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新工程
」 斷橋 南方澳跨海大橋高雄機場新航廈預計明年動工 10年後可完成第1期建設
高雄機場新航廈工程第1期建設計畫今年9月決標,選出專業顧問團隊,民航局表示,前置工程預計明年下半年起陸續動工,將於2032年完成第1期建設、2040年完成全部建設,未來新航廈年容量可達1650萬人次,比目前的1029萬人次增加60%容量。行政院去年5月核定「台灣地區民用機場2040年整體規劃」,其中高雄機場將配合新南向政策、亞洲新灣區、及南部半導體S廊帶發展,規劃興建年容量可達1650萬人次的集中式大航廈。根據「2040整體規劃」,高雄機場新航廈將分兩階段興建,民航局已經擬定「高雄國際機場新航廈工程計畫-第1期建設計畫」,並於去年11月獲得行政院原則同意。民航局場站組組長林宏憲表示,新航廈第1期建設主要是興建新航廈主體東側、國內與國際共用新登機廊廳及機坪。由於工區位於既有航站區,且工程期間機場營運不中斷,必須先遷移工區內既有設施,包括A滑行道北移、新建立體停車場、遷移共同管溝等前置工程,騰出空間後才能開展新航廈主體工程。林宏憲表示,因為等於是「穿著衣服改衣服」,施工介面及排程複雜,難度更勝新建機場。為了更精準掌控計畫進度,民航局今年9月決標,選出專業技術顧問(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PCM)團隊,負責專案管理技術服務,協助民航局協調整合工區內各工程介面掌控財務、資源人力與各項工程進度。PCM團隊由亞新工程顧問公司、美商傑明工程顧問公司及大林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組成,並由荷蘭商空港顧問公司(NACO)與慕尼黑國際機場(MAI)作為技術顧問。高雄機場原本航廈容量是國際609萬人次、國內420萬人次;未來新航廈是國際1490萬人次、國內160萬人次。為何新航廈的國內容量反而比舊航廈少?林宏憲表示,這是因為民航局評估過,高鐵通車之後,國內容量不需要這麼多。至於整體經費,去年爭取7百多億,最近物價調整,加上環境評估之後的修改計畫,整體經費總共8百多億,其中第1期4百多億元,已經呈報行政院。
南方澳斷橋鑑定報告出爐 3年沒檢測害6死
南方澳跨海大橋去年10月1日上午9時30分突然斷裂,橋面上一輛油罐車隨橋掉落並起火燃燒,同時壓毀橋下3艘漁船,釀6死、13傷。運安會今日發布事實資料報告,發現自2016年4月底後就沒做橋樑檢測、瀝青鋪面分布不平均;至於13條鋼索鏽蝕程度也是關鍵,但運安會要等8月最終調查報告再公布。自海巡署取得橋梁斷裂崩塌事故影片,發現9:29:58,油罐車行駛至4號下端錨附近,主橋無異常,4秒後,行駛至11號下端錨附近,主橋仍無異狀,但橋體及主橋拱圈出現異常震動,之後橋體開始稍微向下沈,1秒後,8號吊索套管上端向下墜落,接著2、3、4、7號吊索套管陸續向下墜落,西側橋體先滑落橋墩,之後東側橋體亦滑落橋墩,9:30:5向下墜落之橋體碰觸海面,主橋拱圈停止上下晃動。運安會調查,宜蘭縣政府自1996年1月27日建造南方澳大橋,1998年11月27日複驗完工,當時由「亞新工程」設計及監造,「立永營造」興建;後續維修有5年保固,由縣府負責,2012年保固期滿移交基隆港務局蘇澳港分局負責。實際維護、檢測狀況,2005年至2019年間,航港局、港務公司共做60項橋梁維護工程,其中有2次橋梁油漆及1次橋面鋪面;2001年至2016年間,宜蘭縣府共做7次定期檢測,並針對橋梁各項設施做DERU評比,惟後來發現權責在港務公司,故發文移交後,自2016年4月28日後未再辦理過橋梁檢測作業。運安會專任委員郭振華,套管內包有13條吊索,前後兩個是17束、中間是每一個13束,其中10號吊索所使用的14孔錨頭,各留有一個未使用的線孔,但上下錨頭沒有對準;留一個孔沒問題,但沒對準在力學上是一大問題。橋面瀝青原設計應是8至9.2公分,不過在橋面鑽心後,平均厚度達到16公分,最薄之處9.6公分、最厚之處17公分,幾乎比原來設計多出一倍。運安會主委楊宏智表示,是維修跟組織問題,本來是縣政府權責,後移交給航港局,航港局又一次公文給港務公司,初步看來,是在一個混沌狀態,權責劃分模糊;因航港局有組織轉變,一半變成港務公司;而縣政府編列的預算到2016年,之前都有陸續在做檢測,但因為鋼索外面有套管,完全封死,橋樑檢測時,目測根本看不到內部鋼筋有無劣化、生鏽或損壞,設計時也沒有考慮到檢修問題。楊宏智說,運研所有規範2年要做一次檢修,但規範模糊,且權責單位沒有相關專業,從設計到造橋再到維修檢測,每一個環節都有問題。
亞新20年包577件政府工程 新北前副市長也任研發長
南方澳跨港大橋倒塌造成嚴重災害,該橋由亞新顧問公司設計,亞新公司在國內可說大名鼎鼎,承包淡海輕軌、新北市捷運三鶯線等多項工程,20年來承攬577件政府工程,連新北市前副市長高宗正也在該公司任研發長,還一度引發立法委員段宜康質疑。根據台灣採購公報網資料,從2000年至今,亞新共承包577件政府大小工程,總金額超過141億元,得標地區則幾乎囊括各縣市政府,但實際承包工程數量和金額絕對遠超過公布資料,連造價153億元的淡海輕軌工程都是由亞新承攬。亞新公司內還有高階退休官員,新北市前市長高宗正任內負責淡海輕軌和三鶯線,皆是由亞新工程公司得標。他於2016年退休,卻遭段宜康爆料是到亞新擔任研發長,讓段怒批:「毫不避嫌」,質疑高是要研發「保證得標的技術。」新北市政府當時回應,淡海輕軌及捷運三鶯線工程均經合法、公開招標,高宗正退休之後的職涯規劃,市府都予以尊重及祝福,若有違反旋轉門條款,應由銓敘部或是行政院人事總處來認定,因高已經退休離職,市府無法干涉其退休後謀職動向。
【南方澳跨港大橋塌】設計商「亞新工程顧問」 曾被爆ETC測試作假
位在宜蘭南方澳的跨港大橋,在1日上午9點30分許發生崩塌意外,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救出10人,尚有6人待救;意外發生後本刊調查,當時橋樑的設計商就是「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在近幾年曾多次登上新聞版面。南方澳跨港大橋是由亞新工程顧問公司設計、立永營造的南方澳跨港大橋,是亞洲第一座雙叉式單拱橋,全世界只有二座,另一座位西班牙馬德里市。南方澳跨港大橋,橋長140公尺、橋寬15公尺、橋面高18.5公尺、鋼板總重1,535公噸,施工日從1996年1月27日至1998年6月20日,造價2.5億元。在2006年時,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ETC)因為競標爭議鬧得沸沸揚揚,當時負責道路測試的廠商就是亞新工程顧問公司,結果被查出在測試報告中作假,當時亞新出面回應,指出測試時都有政風人員在場,絕無造假。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在2016年時也曾提出質疑,前新北市長朱立倫任內的前副市長高宗正,從新北市工務局長直升副市長,主管153億元的淡海輕軌,當時監造顧問委託的是亞新工程顧問公司;而340億元的三鶯線營造案雖然是由榮工公司得標,但是負責細部設計的還是亞新工程顧問公司。不過高宗正在退休後卻到亞新擔任研發長,因此懷疑圖利;新北市政府當時回應,所有工程都是公開招標,高宗正也是是國內工程専業人員,希望不要用含沙射影的方式,抹煞工程人在専業上的努力。
與南方澳大橋同建商 淡海輕軌曾爆安全疑慮
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跨港大橋今上午坍塌,造成10人輕重傷還有5人失蹤,而本刊調查發現,該橋是由亞新工程顧問公司設計、立永營造,亞新工程在過去20年間承包政府577項大小工程,連曾爆出有安全疑慮的淡海輕軌都是由此公司得標。淡海輕軌於去年底正式通車,其路線橫跨高架平面道路,部分路段還會和車流交會,沿途限速從10公里到70公里不等,途中還有有急陡坡、90度大轉彎段,因而在2014年發包時決定花2450萬元裝設ATP。但在通車前,淡海輕軌遭員工爆料ATP有問題,時常時速達5公里就急煞,等於一起步就動彈不得,就算順利起步,行經偵測速度的應答器時又會急煞,列車常常時速達到5公里就急煞,等於一起步就動彈不得,有時候雖然順利起步,但行經偵測速度的應答器時又會急煞。因而在勘履當日,為了不讓勘履委員「被急煞」,上級長官還要求駕駛一上車就關閉ATP。新北市大眾捷運公司則強烈否認,表示ATP只是輔助剎車,淡海輕軌速度慢,其實可以不要裝,當時是為提升安全等級才納入ATP,整合測試時確實因敏感度太高,而出現鎖死、急煞等狀況,調教後已改善。雖然捷運公司信誓旦旦掛保證,但淡海輕軌在乘客心中始終存在疑慮,如今又爆出同建商的南方澳大橋倒塌,乘客也只能期盼相關單位能更注重大眾安全,別等出事後再後悔莫及。
斷橋設計商亞新工程 20年承包141億政府工程
南方澳斷橋事件引起國人軒然大波,落海的除了油罐車外,還有這件「亞洲第一、全球唯二」的驕傲工程。據了解,由亞新工程顧問公司設計、立永營造的南方澳跨港大橋,是亞洲第一座雙叉式單拱橋,全世界只有二座,另一座位西班牙馬德里市。南方澳跨港大橋,橋長140公尺、橋寬15公尺、橋面高18.5公尺、鋼板總重1,535公噸,施工日從85年1月27日至87年6月20日,造價2.5億元。亞新工程是國內公部門工程的標案常客,根據「台灣採購公報網」的資料顯示,從2000年至今20年間,亞新共承包了577件政府大小工程,總金額超過141億元。標案幾乎囊括每個縣市政府,內容從建築監造、汙水處理、環境評估甚至離岸風電等。不過據了解,亞新承包的政府工程絕對不止「台灣採購公報網」公佈的141億。新北市造價153億元的淡海輕軌捷運工程也是由亞新工程承攬,此外亞新也承接由其他工程公司得標後再轉包的設計工程,譬如新北市捷運三鶯線的細部設計,即是由榮工公司轉發。至於承建商立永營造公司,經本刊查證已於2002年廢止登記,相關責任恐追訴無門。(圖/擷取自經濟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