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計畫主任
」 葛來儀 賴清德 中國 台灣華府學者憂「台海危機迫在眉睫」 勸賴清德遵循「務實兩岸政策」
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中華民國新總統賴清德,自520就職後的短短1個多月以來,不斷公開發表「新兩國論」及「台獨、華獨」主張,觸動北京的敏感神經,也因此引來各種前所未見的經濟戰、外交戰、法律戰和軍事脅迫,徹底驚動華府。對此,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S. Glaser),以及「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安全高級研究員林碧瑩(Bonny Lin),也在2日聯合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發表文章,示警台海危機已「迫在眉睫」,並以此探討華盛頓如何緩和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根據《外交事務》雜誌的報導,葛來儀和林碧瑩2日在1篇名為「台海危機迫在眉睫—華盛頓如何緩和台北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The Looming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 How Washington Can Lower the Tension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的文章中指出,自賴清德上任以來,中國解除了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周邊行動的所有限制,共軍每天都在穿越海峽中線,並在台灣東部進行軍事演習,更宣稱台灣海峽是其內水(internal waters),這讓賴清德顯得灰頭土臉,並促使他採取更堅定、更大膽的立場。首先,賴清德在520上任後的數場公開演說中,都故意不用「大陸」和「北京當局」稱呼對岸,而是直接稱其為「中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術語表明海峽兩岸是不同的政治實體。與此同時,賴也沒有引用1992年起施行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作為他處理兩岸事務的法理依據,該律例承認了「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都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並規範了「國家統一前」兩岸應如何進行交往。上述表態突顯了賴清德想傳達給北京的信息,那就是中國和台灣是2個不同的國家。因此北京認為,他們需要嚴厲回應賴清德的政治表態,例如他在520就職演說時,公開發表「新兩國論」及「華獨、華台獨、台獨三合一」等主張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隨即狠批賴清德之流「背叛民族和祖先的醜行令人不齒」,解放軍也「首次無預警地」在台灣周圍展開「聯合利劍—2024A」演習,並引來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警告:「該次軍演是中共武力犯台的1次預演」。北京事後更撂下狠話:「每當『台獨分離主義者』掀起波瀾時,就會引來更多的軍事演習。」隨後,中國也利用其經濟實力,禁止了台灣僅存的12個外交夥伴之一瓜地馬拉的夏威夷果和咖啡進入中國市場。5月底,中國又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134項台灣進口商品之關稅減讓。 6月下旬,北京更發布名為《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的新指導方針,內容明確指出,針對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犯下的嚴重罪行,中共可以考慮判處死刑,且依法終身究責。從520開始,北京對賴清德的敵意就日漸升溫,台北和北京之間建立秘密溝通管道的前景也變得渺茫。雙方缺乏溝通和互動的結果,增加了彼此誤判和敵意螺旋上升的風險,這也讓美國在處理北京與台北的關係時,顯得更加棘手。因此葛來儀和林碧瑩認為,為了緩和兩岸緊張局勢,美國除了必須鼓勵台灣強化軍事威懾的能力之外,還需呼籲台北加強與北京的外交接觸。中國認為,賴清德加大了賭注,並表示除非華盛頓理解北京的擔憂,否則中國對美國實際上支持並鼓勵台獨的質疑將會加深。因此,北京正在敦促華盛頓限制對台北的軍事和外交支持,並限制賴清德破壞台海穩定的行動。但同時,中國正在加強對台灣的灰色地帶戰術和軍事脅迫壓力,因此葛來儀和林碧瑩認為,中國的步步進逼,以及美國兩黨對台灣的大力支持,意味著拜登政府不太可能停止支持台灣。台北方面,他們希望美國加大力道反擊中國逐漸壓縮台灣生存空間的軍事脅迫,包括北京試圖常態化針對台灣的大規模侵略性軍事活動,但拜登政府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專注在防止台灣遭到入侵,部分原因是美軍無法獨自應對中國對任何美國盟友或夥伴的軍事脅迫,如果美國承諾協助台灣抵禦北京不斷加強的軍事壓力,那麼日本和菲律賓可能也會存在同樣的期望。葛來儀和林碧瑩指出,到目前為止,北京仍發出信號,表示它不希望看到台灣海峽發生真正的軍事衝突。然而,這種和平態勢還能持續多久,誰都不能肯定。美國必須密切關注兩岸動態並積極管理,以防止緊張局勢升級,進一步引發危機或衝突。對此,他們認為,避戰不僅需要軍事威懾,還要有積極的外交舉措。在與中國官員的私下溝通中,拜登政府應該向北京坦承,賴清德就職演說的論調和內容,確實與蔡英文路線不同。然而,政府官員也應該向北京強調,賴清德的政治表態還是與實際行動有所落差,因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賴清德正在計畫「法理台獨」。而且華盛頓也必須讓中國體認到,其不斷升級對台灣的軍事、外交和經濟脅迫,其實也是在加劇兩岸的緊張局勢,並加強了美國保衛台灣的承諾和決心,而這正是中國不希望看到的結果。與此同時,華盛頓更應警告台北,不要有任何中國可能會以此為藉口,升級對台灣脅迫行動的言行,也必須避免做出任何可能會導致國際輿論分歧的行動,並向台北明確表明,只有賴清德遵循國際社會所共識的「務實兩岸政策」,才有可能維持和擴大全球對台灣的支持。葛來儀和林碧瑩還在文末點出關鍵,那就是美國必須更積極地鼓勵北京和台北之間恢復政治對話,並向2國的官員強調缺乏直接溝通所帶來的風險。尤其華盛頓應敦促兩岸建立可靠的秘密溝通管道,這對於澄清意圖和防止誤判至關重要。華府也應該鼓勵兩岸允許他們的學者,在中立的場合進行溝通和會面,這至少有助於雙方了解彼此的真實意圖和想法,「威懾、對話、避免單方面改變現況,是控制台海局勢的關鍵。美國必須鼓勵雙方實現這些目標,以確保台海衝突不會爆發。」
賴清德勝選!大陸外交部回應了 葛來儀分析:中國短期內不會對台動武
台灣2024總統大選昨(13日)晚間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勝選,民進黨也成為1996年台灣總統直選以來,第一個連續3屆執政的政黨。對此,大陸外交部發言人也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而長期研究兩岸關係、中美關係的華府重量級學者葛來儀(Bonnie S. Glaser)也指出,中國雖然失望,但不太可能改變北京當局當前的統一政策。不過她也說,因為中國面臨自身重大問題,未來幾年內應該不至於侵台或發動激烈手段。針對賴清德勝選,大陸外交部發言人回答記者提問時,再次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無論台灣島內局勢怎樣變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不會改變,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分裂、反對「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立場不會改變,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普遍共識和穩固格局不會改變。一個中國原則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我們相信國際社會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理解和支持中國人民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爭取完成國家統一的正義事業。對此,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昨也在智庫官網撰文指出,儘管工資停滯和住房成本上漲等國內問題對許多選民,尤其是年輕人來說很重要,但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未來關係可能是最關心的問題。面對中國日益加強的軍事和經濟壓力,以及虛假訊息和其他形式的認知作戰,其目的是在台灣播下分裂的種子,並讓台灣人民相信,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他們的未來會更加光明。既要維護台灣的自治,又要維護兩岸的穩定,蔡英文對中國採取堅定、一致和務實的態度,堅持台灣主權,同時拒絕屈服於北京的壓力。蔡英文優先考慮加強與世界各地民主國家的關係,首先是美國,以及歐洲和印度太平洋國家。蔡英文在本月稍早的新年致詞中也表示,她正在「留下一個屬於世界的台灣」。賴清德承諾追隨蔡英文的腳步,維護兩岸現狀,加強與國際夥伴的關係,並增強台灣的防禦能力。賴清德在勝選演說中表示,他「對維護台海和平穩定負有重要責任」。他承諾將按照中華民國(台灣的正式國名)的憲法秩序行事。此外,賴清德提出在「尊嚴與對等」的原則下,「以交流代替阻撓」、「以對話代替對抗」。然而,葛來儀也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太可能重啟與台灣政府的官方接觸,這種接觸已經中斷了8年。中國將台灣總統賴清德,以及前駐美代表的副總統蕭美琴,列為「台獨頑固份子」,還聲稱他們如果當選,「只會把台灣推向深淵」,賴的勝利將令北京感到失望,但並不意外。她分析,習近平希望維護中美關係「脆弱的穩定」,並聲稱這可以從在去年11月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的元首峰會上看出端倪,而這可能會讓習近平,至少在今年剩餘時間裡,不會對台灣採取極其嚴厲的措施。儘管如此,中國對台灣的脅迫預計將持續下去,且可能還會加強力道,但至少在未來幾年不太可能使用武力懲罰台灣或強迫統一。因為習近平將全神貫注於現有的中國經濟問題和軍隊腐敗,他可能明白,對台灣使用武力,將阻礙他在本世紀中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這個首要任務。
台灣2024大選結果將在全球激起陣陣漣漪! 《衛報》:恐定調未來美中關係
台灣2024總統大選即將在本周六(13日)正式投票。對此,英國《衛報》駐中國大陸記者霍金斯(Amy Hawkins)分析台灣選情後認為,此次的總統大選將對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將為美中2大超級強權的關係定下基調。據《衛報》的報導,資深駐中國大陸記者8日撰文指出,儘管中國共產黨從未統治過台灣,但它聲稱該領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並且不排除使用武力來實現其長期以來的「統一」野心。但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不想與北京有任何關係。而美國則致力於在中國企圖入侵台灣的情況下支持台灣,儘管這種支持的性質和程度仍不明確,因此該項政策又被稱為「戰略模糊」。這一切都使得台灣成為美中關係中最大的引爆點之一。對台灣選民來說,哪位候選人有能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一個攸關生死存亡的問題,而許多民眾也關心中國以外的民生和經濟問題,但無論台灣人在1月13日做出什麼決定,整個亞太地區,乃至於全世界都將感受到選舉結果激起的陣陣漣漪。台灣2024的總統大選將對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將為未來的美中關係定下基調。(圖/達志/美聯社)目前民調的領先者是被北京批評為「麻煩製造者」的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執政的民進黨認為,台海和平現狀仰賴於台灣在世界舞台上建立更牢固的外交關係,特別是與美國的關係。但有分析家認為他在美國華府不像現任總統蔡英文如此受到歡迎,因此駐美代表蕭美琴出線成為副手也就有跡可循。主要反對派候選人則為較保守的國民黨市長侯友宜,他出身警界,在新北市執政時頗受歡迎。長期以來國民黨始終擺脫不掉其精英主義的形像,且苦於無法接受年輕選民的青睞,因此他們希望侯能以基層出身的背景吸引更廣泛的選民。侯友宜主張,加強與中國的經貿交流和開放對話是維護和平的最佳方式,儘管他拒絕接受台獨思想,以及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一國兩制」模式,讓一些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部分選民仍無法確定他在中國問題上的立場。台灣2024的總統大選將對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將為未來的美中關係定下基調。(圖/達志/美聯社)打破藍綠2大黨長期對峙態勢的另一名挑戰者,是台北市前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他在2014年進入政界以前是一名外科醫生,因此他試圖透過自己的科學務實背景,打造「技術官僚」形象。此外柯文哲也表示,在中國問題上,民眾黨為選民提供了一條不同於民進黨和國民黨的「中間路線」,但他的政策主張其實與國民黨更為接近。報導指出,「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是競選進入最後階段的主要議題,儘管台灣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中國入侵的威脅,但近年來緊張局勢加劇,北京的軍事演習和侵擾更加頻繁和激烈,美國情報也顯示,中國可能有能力在未來10年內吞併台灣。對此,國民黨將此次選舉視為「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但此類論點先前未能說服民進黨的支持者。蔡英文則在上個月重申了與香港一國兩制有關的論調,並強調:「我們不要香港式的和平,我們想要有尊嚴的和平。」但侯認為,投票給民進黨就相當於「把所有人都送上戰場」,因為這有可能引發台灣與中國的戰爭。不過,目前仍然有超過3分之1的台灣選民認為,經濟發展是下一任總統最迫切的議題,也是選民心目中最重要的議題,儘管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台灣的通貨膨脹率較低,11月僅達到2.92%,但許多人仍認為生活成本過於高昂。但即使是經濟議題的爭論,最終還是會回到政治問題上。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也認為,「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以及對此提出的解決方案,皆不可能完全脫離與中國的關係。」台灣2024的總統大選將對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將為未來的美中關係定下基調。(圖/達志/美聯社)作為一個小島,台灣有97%的能源仰賴進口,2017年、2019年、2022年都曾發生過大規模停電,因此能源安全成為眾多選民關切的議題。儘管台灣政府設定了增加能源儲備的目標,但北京若出手封鎖,台灣的天然氣、煤炭、石油儲備量還是只能維持200天,重啟核能與否因而成為本次大選另一項重大議題。北京目前正在密切關注投票結果,預計未來幾天將加大對台灣的壓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致詞中曾表示,「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中共仍然希望透過政治和經濟壓力等和平的方式,而不是全面戰爭,來實現這一目標;台灣外交部則表示,當局一直在記錄中國干預選舉的行動,預計將在投票後發表分析結果。 中國問題專家比爾畢曉普(Bill Bishop)在最近的貼文中指出,儘管賴清德的勝選不太可能立刻激起中國發動軍事侵略,但「如果北京在賴清德5月就職前,就開始採取軍事和經濟脅迫,請不要感到驚訝」。報導分析,無論誰贏得大選,台灣舉選結果都將為2024全球地緣政治定下基調。不過,直到11月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前,美中關係都不可能太穩固,2國在各領域的明爭暗鬥仍會相當激烈。
侯友宜擅用合照引葛來儀不滿 蕭美琴:國民黨還要學習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先前宣布國防外交政策,放上美國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的合照,葛來儀表示,別用她的照片來暗示她支持侯。對此,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表示,國民黨過去一直自稱外交很有經驗,但要獲得國際信任,需要很好的默契和溝通,國民黨還要繼續再學習。蕭美琴近期接受《鏡新聞》專訪時,被問及侯友宜所放的照片讓葛來儀非常不高興,這件事見微知著,國民黨所有精通外交的幕僚,難道不知道不該放這張照片?對此,蕭美琴回應,她不知道侯友宜的幕僚怎麼討論或看待這事,但她必須說,國民黨過去一直自稱很有外交經驗,還一直指控民進黨不懂,但很明顯民進黨這幾年在外交的一些成果,大家是有目共睹,而要取得外交進展的一個重要關鍵,就是獲得國際的信任。關於國民黨不斷批評,民進黨執政斷交多、對美關係是大內宣云云。蕭美琴表示,台灣的邦交國經營確實很困難,但這個問題的根源是在對岸,卻沒有看到國民黨去譴責對岸用金錢外交等手段,來誘惑、分化台灣的邦交國。她強調,國際的信任包含對事或對人的發言如何呈現,這需要有很好的默契和溝通,這一點可能國民黨還要繼續再學習,這也是她這幾年走過來,所學到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針對與美關係,蕭美琴表示,這也不是民進黨自己在講,國際社會都對台灣有一致的肯定,在很多政策和法案上有一些具體進展,讓台灣人面對世界時更有尊嚴一直是政府的目標,她回到台灣後與群眾和年輕人接觸,也看到他們所期待的台灣,是一個更有尊嚴更自信的台灣,這也是民進黨在努力的。
藍營護侯酸葛來儀親綠 林俊憲:蹭翻車還回頭嫌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昨(11)日擅用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的肖像發表政見,引發葛來儀本人不滿,藍營立委李德維今(12)日反過來酸葛來儀親綠。對此,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搖頭表示,「有點風度吧⋯⋯蹭翻車還回頭嫌別人,面子掛不住,急了?」林俊憲說,侯友宜昨天未經同意就擅用美國外交學者葛來儀的合照幫自己宣傳,引起當事人大動作要求撤下。這本來就是你們的不對,明明道個歉就好,但國民黨似乎面子掛不住,一下說她「親綠」、一下說她「知名度低」,看來真的是急了!葛來儀身為外交學者,關注的是台灣如何與國際社會互動,相信她也不想涉入台灣內部的政治爭鬥,我們也不應該幫她下定論支持誰。但是國民黨今天的狡辯實在莫名其妙,很簡單,如果你們真的認為葛來儀沒有代表性,那一開始為何要蹭她?這不是自打嘴巴嗎?林俊憲表示,其實我大概理解國民黨的苦衷,外交一直是侯友宜最弱的一環,既然要講外交政策,當然要配一張侯友宜跟外國學者或政要的同框照,還要有足夠代表性與知名度,只可惜以侯友宜的外交經驗,選擇實在不多。挑來挑去挑到葛來儀,可以理解,但惱羞成怒去罵人家是哪招?宣傳外交政策變成示範外交災難,又是一次典型的國民黨操作。林俊憲直言,國民黨有點風度吧,不要把面子看得那麼重,得不到就要毀了人家,什麼都是「民進黨的陰謀」。在外面鬧這種國際風波,全台灣都得概括承受,拜託國民黨不要再談外交了,只會越描越黑,乖乖回家聊內政就好,外交就交給民進黨,好嗎?
美中緊張關係趨緩?拜登盼未來數月內與習近平見面
美國政商高層近期訪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已抵北京訪問,美國總統拜登周六(17日)表示,希望在未來數月,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中美國際關係專家都認為,美中政府正試圖在11月舊金山舉行亞太經合會(APEC)年會時,舉行中美元首峰會。據《紐約郵報》報導,拜登周六前往費城,參加2024年美國大選首次競選集會時,有記者發問,美國2月擊落中國「偵察氣球」後,布林肯此次訪中能否緩和美中緊張關係?拜登指出,「我認為(中國)領導層不知道它(偵察氣球)在哪裡,不知道裡面有什麼,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認為這比故意的(行為)更令人尷尬。」拜登補充說,「我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能再次與習近平會面,討論我們之間存在的合理分歧,以及我們可以在哪些領域相處。」《美國之音》亦指出,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表示,美中正在努力爭取、安排拜登和習近平在11月舊金山舉行的APEC時,進行元首高峰會。她說,為了實現此目的,中美雙方必須做很多準備工作。雖然美國尋求與北京重新接觸的機會,但許多人對中美關係能否有所改變,表示懷疑。葛來儀告訴《美國之音》說,「這次見面是雙方持續表達關切,並可能找到處理分歧的方法和機會。在軍事領域尤其如此,雖然實質上雙方軍事交流已經暫停。」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表示,布林肯此行,是去年11月中美元首會晤所達成的共識,是推進兩國高層交往的重要環節,美國想透過這次訪問,與中方確認後續高層交往的「路線圖」與「時間表」,並認為美方現正著眼在於11月在舊金山APEC年會時舉行兩國峰會。至於中美哪些溝通管道較有望先恢復,據澎湃新聞引述吳心伯分析,一方面是經貿領域,討論較多的是後續美國財長葉倫、商務部長雷蒙多的訪華,另外美國氣候問題特使凱瑞到訪對話、互動,或將陸續恢復,甚至美國交長可能來訪商議中美航班問題。他也指出,在涉及到中國核心利益的台灣問題上,美方一定要謹慎處理,中方的立場很清楚,決心很堅定,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被偵測氣球惹怒!美將6陸企列黑名單 再次擊落不明飛行物
繼4日擊毀闖入美國領空的中國疑似偵察氣球後,白宮宣布又在阿拉斯加州上空發現侵犯領空的高空物體(high altitude object),在總統拜登命令下,一架F-22匿蹤戰機10日下午發射響尾蛇飛彈予以擊落。目前尚未知這一物體的來源。美國商務部則宣布,將與中方偵察氣球項目有關的6個實體列入出口黑名單,限制它們取得美方技術。五角大廈透露,最先在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市以北發現該高空物體,它向東北方向飛行,9日進入美國領空,當晚官員即向拜登匯報。美軍曾出動多架F-35匿蹤戰機調查,後於10日下午派出兩架F-22戰機,其中一架發射AIM-9X響尾蛇飛彈擊落不明飛行物,手法與擊落中國偵察氣球相同。五角大廈發言人賴德(Pat Ryder)10日在媒體簡報上證實,美軍當天下午1時45分派出F-22「猛禽」戰機,發射響尾蛇飛彈擊落阿拉斯加上空的不明高空物體。(圖/美聯社)白宮國安會議發言人柯比指,該物體大小如同一輛汽車,比遭擊毀的中國氣球小,但它在約4萬呎(約1.23萬公尺)高空飛行,「對民航安全構成合理威脅」。不明飛行物遭擊落後,據信墜落在靠近加拿大邊境的阿拉斯加東北部冰面上,位置可讓美方更易取回殘骸。柯比說,與中國氣球不同,這個物體似乎沒有機動性,而且受制於風力。美方並未就這次事件接觸中國政府。當白宮記者問及該物體被擊落的問題時,拜登只道:「很成功。」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推文說,他聽取了這次事件的匯報,支持拜登指示擊落的決定。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則寫道:「如果這是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偵察平台,我們的前路將會非常艱辛。」美國商務部10日宣布,將包括5家公司和1研究所等6個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禁運)黑名單,指其支持「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努力,特別是人民解放軍的航空航天項目,包括飛艇和氣球。」它們分別是北京南江空天科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48研究所、東莞凌空遙感科技、鷹門航空科技集團、廣州天海翔航空科技及山西鷹門航空科技集團。另據路透社報導,拜登政府擬完全禁止對若干中國科企的投資,並加強對其他公司的投資審查,該計畫預計將在未來數月由白宮以行政命令發布。華府對中鷹派人士指責美國投資者向中國科企轉讓資本和寶貴技術,可能有助於提高北京的軍事能力。
美國應公開承諾保衛台灣? 《外交事務》雜誌:多數專家反對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已4度公開表態若中國犯台,將出兵協防台灣。對此美國雜誌《外交事務》(ForeignAffairs Magazine)近期發表了數篇關於中國入侵台灣、美國的台灣政策,以及美中在台海發生衝突的風險。並於15日公開了54名專家學者的受訪結果,其中有39人傾向反對美國官方公開承諾「當中國入侵台灣時,會以武力保衛台灣及其控制的所有領土。」專攻美國國際事務及外交政策的雜誌《外交事務》,由美國無黨派、會員制智庫兼非營利組織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辦。該雜誌於15日公布了54名專家學者針對「美國官方是否該公開承諾會軍事介入台海戰爭」這個問題所得出的受訪結果。這些專家包括具備專業回答上述問題的權威人士,以及該領域的頂尖通才。他們被要求提出是否贊同(分為強烈不贊同、不贊同、中立、贊同、強烈贊同)及其見解,並為自己的意見給一個滿分10分的信心水準。調查結果顯示,不贊同的人數最多,高達24人,其次為強烈不贊同的15人。持中立態度的專家則有7人,贊同美國要公開承諾以武力保衛台灣的學者只有5人,另3人則表達強烈贊同。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訪問研究員唐安竹(DrewThompson)、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等人,都回答強烈不贊同(信心水準皆為10)。葛來儀指出:「採取『戰略清晰』較可能刺激而非嚇阻中共侵台。美國必須加強軍事能力,好讓自己能夠做出可信威脅。宣告政策轉變若無足夠能力加以支撐,是很危險的。除了可信威脅,我們還必須提供可信賴的保證。」唐安竹表示,「中國已假設若入侵台灣,美國將軍事介入,所以公開承諾會以武力保衛台灣不會改變北京的認知,或是美國威脅介入的可信度,美方保持彈性能確保台灣為自衛做好適當準備,且不會不必要地使北京反感或挑起衝突。」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史考克羅戰略安全中心(Scowcroft Centerfor Strategy and Security)高級研究員羅谷(Dexter Tiff Roberts)則持中立態度(信心水準5)。羅谷表示,中國以行動改變現狀的威脅變得如此真實,「戰略模糊」顯然必須與時俱進。他認為應該透過行動或私下溝通來讓中國知道,美國如有必要,將出動軍隊保衛台灣,但「當前沒有必要公開承諾這是美方政策」。美國應繼續透過高層官員互訪、支持台灣參與更多國際組織和貿易協議,來展現美台關係的重要性;美國也應該資助國人在台學習,鼓勵建立更多人際關係;而在持續對台軍售之際,美國也應該提供更多協助台灣軍人的軍事訓練。回答強烈贊同的3位專家分別為: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東亞研究系教授巴塔查亞(Abanti Bhattacharya)、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S.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員許瑞麟(CollinKoh)、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塞克斯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南海軍事化、踐踏香港民主,卻未付出太大代價,可能使他認定侵台將面臨類似的虛弱回應;如今戰略模糊不太可能繼續嚇阻中國侵台,改採戰略清晰則會讓習近平必須評估美軍保台的可能性,也會受到區內盟邦和夥伴歡迎。塞克斯認為,美國應向中國保證維持「一中」政策,也應明確表態,美方的保台承諾取決於台灣不會邁向單方面宣布獨立,「更重要的是,為台海衝突做準備,應成為國防部的最高要務,而且美國應緊急調動部隊前往印太地區,並與台灣合作加強其防禦力。」
接連來訪!就是不甩大陸威脅 美議員團搭軍機深夜抵台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本月初訪問台灣,引起北京高度不滿,但仍無法阻止美國議員訪台計劃,今天深夜預計又有議員團搭乘軍機抵達台北松山機場。即便中共對裴洛西訪台祭出武力恫嚇,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馬基(Ed Markey)14日仍率參眾議員訪台,而解放軍15日隨即在台灣周邊海空域,組織多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事實上,在馬基訪問台灣後,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曾透露,本月底之前還會有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有許多國會議員想要拜訪台灣以展現美國的支持。
更正沒有用?林靜儀要國民黨別鬧了 顏寬恒反嗆林別當造謠國家隊
國民黨婦女部主任林麗蟬日前出席公投說明會時,提及一段往事,指國民黨當年面對美牛闖關,雖本身面臨來自美國方面的壓力,會讓我們(國民黨)面臨艱難挑戰」,但還是盡力溝通。沒想到卻遭媒體寫成「國民黨明知會讓台灣面臨艱難挑戰」,讓林頓時成為綠營修理的對象,綠營中二選區立委補選參選人林靜儀也砲轟國民黨,為何明知台灣國際貿易會受阻也要繼續鬧下去?也讓林靜儀的對手十分不滿,怒嗆林可不可以別當國家造謠隊的成員,當扭曲此事的媒體都已經刊登新聞更正,林靜儀還是繼續引用,凸顯她也是造謠隊成員。針對國民黨婦女部主任林麗蟬反萊豬談話遭到媒體扭曲,藍營中二選區立委參選人顏寬恒今天喊話民進黨參選人林靜儀,別再當國家造謠隊一員。(圖/報系資料照)林靜儀昨日發聲明批評,「請國民黨不要玩文字遊戲」,林麗蟬在公投辯論會上直言「國民黨明知公投結果會讓台灣艱難,仍要動員全國通過」;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直言,反萊豬公投通過,造成台灣再度限制美國肉品進口,將對台美貿易關係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國民黨請直接說明,是否明知台灣國際貿易會受阻,甚至貿易懲罰,也要繼續鬧下去?其實,因為當媒體以斗大標題指「反萊豬公投,林麗蟬說明知會讓台安艱難,國民黨仍要動員全國通過」,雖然明眼人一看通常就會覺得「怪怪的」「除非說話者腦子有洞」,但不少綠營政治人物立即以該報導大做文章,即使國民黨立即抗議林麗蟬當時不是這樣說,但綠營政治人物卻要求國民黨「別再玩文字遊戲」,林靜儀也搭上這股風潮,發聲明怒批國民黨「別再玩政治遊戲」。不過,不知道是否因指控林麗蟬的媒體第二天刊登了小小的更正啟事,指林當日的說法其實不是像該媒體報導的那樣,綠營政治人物此後避談,是否要向林麗蟬道歉,也矢口不再談及此事。林靜儀今天也被問及此事,態度也是一樣,沒有向林麗蟬或國民黨致意或道歉,則是喊話她的對手顏寬恒,如果要參選國會議員,就必須講清楚他對國家重大政策的立場,是基於什麼理由投票,後來如果發生什麼樣的結果,該如何因應,她還強調自己很早就對四大公投議題表態,他很高興看到顏寬恒終於願意討論公投議題,希望顏能回應她針對公投提出的質疑。林靜儀用了很長的篇幅回答國民黨怒批他是國家造謠隊的問題,但是從頭到尾沒有再提媒體扭曲林麗蟬的說法,以及他對引用錯誤資料呼籲國民黨「別玩文字遊戲」,是不是該說聲抱歉或者致意。顏寬恒今天則表示,林麗蟬的說法,被曲解成不實的報導,連做出該報導的平面媒體都已經更正,林靜儀竟然還把這種已經被更正的造謠,當成自己的澄清,顯見民進黨不只是造謠國家隊,林靜儀也是造謠國家隊的一員。前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鄭照新今天也在臉書上表示,他很願意回答林靜儀的質疑,首先,林麗蟬根本沒說過「明知反萊豬會讓台灣艱難,國民黨仍要動員全國通過公投」的話,連媒體都已發出更正,林靜儀仍在造謠,萊豬造謠、高端造謠、BNT造謠,根本道德有問題,連誠實都做不到,到底憑甚麼取信鄉親?鄭照新強調,牛豬分離是民進黨當時的主張,林靜儀和民眾說民進黨在萊劑有國際容許值標準後便不再反萊豬,卻被抓包自己在國際容許值出爐後仍然提案反對萊豬,居然還有臉神回「時空環境不同」,居然還可以問國民黨為何堅守人民底線?
美日德三國晶片奇缺 外媒分析對台半導體依賴已到「危險等級」
雖然台灣長期深耕於晶片領域,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實際上在檯面上並沒有受到太多關注。而是直到近期的車用晶片嚴重缺乏,才讓各國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性。目前美國、德國、日本三個國家,都曾向台灣政府請求援助。而有外媒分析,目前世界各國對台灣晶片的依賴程度已經達到「危險等級」。根據外媒報導指出,這次由於美國福斯汽車、美國福特汽車及日本豐田汽車等汽車大廠面臨缺乏晶片,整體生產線停擺的問題,目前美、德、日三國政府都在幫汽車廠商遊說台灣,希望台灣與台積電能夠協助生產車用晶片,這也讓專職生產晶片的台灣地位頓時提升許多。報導中也表示,雖然在半導體晶片的生產中,美國仍位居晶片設計與電子軟體工具的主導地位,而荷蘭艾司摩爾(ASML)則是半導體設備生產龍頭,日本則是相關設備與化學藥劑的主要供應國。但在這其中,台灣則是以先進製程技術領先全球,而且在台灣以台積電為中心,早已形成一個大型的半導體產業鏈,像是日月光是全球頂尖的晶片封裝廠,而聯發科也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晶片製造商。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亞洲計畫主任Mathieu Duchâtel表示,台灣在全球晶片市場中具有「巨大的戰略價值」,而台灣的晶圓廠也成為許多人為了維護利益,不得不積極保護的對象,這也成為台灣避免中國進犯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