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硝胺
」 食道癌 癌症 致癌 致癌物 食藥署抗癌3寶不可不知 營養師曝光大蒜2吃法「增加抗癌效果」
先前衛福部公布2023年國人的10大死因,癌症依舊高居榜首,多年以來,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抗癌的秘方。而營養師劉怡里也提出辛香料中的「抗癌3寶」,分別是青蔥、薑與大蒜,其中劉怡里還分享大蒜的兩種食用方式,更能增加抗癌的效果。營養師劉怡里在FB粉絲專頁發文提到了辛香料中的「抗癌3寶」,其中青蔥中含有豐富的硒元素,這種物質可以有效降低胃液內的亞硝酸鹽濃度,達到預防胃癌的作用。此外,青蔥中的麩胱甘肽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有助於身體合成麩胱甘肽,進一步降低氧化壓力,幫助排除體內的有害物質。青蔥的氣味也具有多種健康益處,例如抗菌、抗發炎、舒張血管,並且能夠維持腸道的健康菌群。接下來是薑,劉怡里提到薑含有薑辣素和薑醇,這些成分對健康有極大好處。薑辣素具有抗發炎和抗氧化功能,對抑制腫瘤生成十分有效,而薑醇則被一些研究發現能抑制癌細胞的轉移。市場上常見的薑有三種,分別是嫩薑、老薑和甘薑,其中老薑的薑辣素含量高於嫩薑,而甘薑則常與中藥材一起煎煮使用。最後,劉怡里強調大蒜的抗癌作用。大蒜中含有蒜素和類黃酮,這些成分能有效防止腫瘤增生,並且抑制致癌物質的生成。此外,大蒜還含有亞硝胺,這種物質能增強免疫力,對預防胃癌和大腸癌等癌症有明顯作用。大蒜最有效的食用方式是生吃或將大蒜泡在橄欖油裡,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增強其植化素的功效。在食用前,將大蒜切開並靜置10至15分鐘,讓蒜素有足夠的時間生成,效果最佳。
徐少強罹患食道癌病逝 癌症基金會:早期無症狀「發現時多是晚期」
香港演員徐少強近日傳出因罹患食道癌而不幸病逝,享年73歲。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食道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發現時幾乎已經是局部晚期狀態,且存活率偏低,民眾日常都要特別留意。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食道癌的形成大多是食道管腔內襯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化病變後形成「鱗狀細胞癌」;少部分由食道下段與胃之間的「腺體細胞」癌化病變後形成「腺癌」。在台灣,鱗狀細胞癌在食道癌病理分類中佔大多數(約90%),致病原因和抽煙、喝酒、含亞硝胺之食物、過熱的飲食、食道曾受腐蝕傷害有關;而歐美常見的食道腺癌,在台灣並不常見(小於10%),成因則可能和肥胖、胃食道逆流有關。在症狀方面,食道癌在發生初期因食物尚能通過,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至晚期,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而出現吞嚥困難症狀。在臨床上,90%以上食道癌的病人最早發現的症狀為吞嚥困難以及體重減輕,大多數病人在吞嚥時會感到食物卡在喉部至上腹部之間。食道癌的症狀還包括吞嚥疼痛、食物逆流、心窩灼熱感(胃酸逆流)、胸骨後面疼痛或上腹部疼痛。食道癌發展至晚期,則可能會出現食道出血、吐血、解黑便,以及因食道氣管瘻管引起的咳血、咳嗽等症狀。腫瘤侵犯到鄰近的主動脈或大血管,甚至會發生大出血的嚴重狀況。若轉移至遠端部位會表現不同的症狀: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會表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轉移到肺部,會表現出咳嗽、胸痛、咳血,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轉移至骨骼,會出現骨骼疼痛的症狀;轉移至肝臟,可能會出現黃疸、腹脹、腹痛等症狀。食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病患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症狀就醫時往往已是局部晚期或已有遠端轉移。因此,若持續出現上述食道癌的症狀,建議至腸胃科或耳鼻喉科等相關科就診,以便早期發現癌病並儘早治療。除了難以發現外,食道癌的預後不佳,最主要原因是不容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數病患就醫確診時往往已是局部晚期或已有遠端轉移。台灣食道癌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僅12-15%,僅稍高於十大癌症中預後最差的肺癌(五年存活率10-13%)。食道癌五年存活率分別為第一期60~70%、第二期40%、第三期20%、第四期小於5%。因此,民眾若有疑似食道癌的症狀需儘早就醫,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提升食道癌的控制率與存活率。而資料中也提到,目前已知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有下列數種: 抽煙、喝酒、檳榔、含亞硝胺之食物(醃漬、煙燻食物)、過熱的飲食、食道曾受腐蝕傷害、食道弛緩不能(吞嚥功能疾病)、肥胖、胃食道逆流等等。而其中抽菸、喝酒同時也是頭頸癌(口腔癌)的高危險因子。在預防食道癌方面,首先要避免上述的危險因子,少吃太燙熱之食品,尤其是不抽菸、不喝酒及不嚼檳榔更可預防多種癌症的發生。另外多吃蔬菜、水果、含維他命C食物等,可以降低食道癌的發生。吞嚥感覺異常雖然並非食道癌特有的症狀,若超過兩參週仍未消失,就應儘快就醫,以便釐清病因獲得正確治療。
唱不出高音驚罹食道癌!男業務半年後離世 9成患者還有這2症狀
高音唱不上去竟是罹患重病。一名愛吃辣物45歲男業務某次到KTV唱歌時,突然唱不出高音,之後陸續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急降等症狀,就醫被告知罹患食道癌第IVB期,還疑似轉移到肺臟,手術後僅半年就病逝。資深護理師陳麗華在節目《健康2.0》表示,該名業務雖不抽菸,但應酬時都喝烈酒,也愛吃麻辣鍋、麻辣燙,可說是無辣不歡。他有次在KTV歡唱發現聲音沙啞、唱不上高音,並陸續出現吞嚥困難、胸悶、體重快速下降等症狀。陳麗華表示,男業務確診半年後虛弱到坐輪椅,人也瘦得不成人形,即使動手術仍不敵病魔離世。開業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吳昭寬說明,食道不同於其他消化器官,缺少「漿膜層」造成癌症生長速度很快,且旁邊又有豐富淋巴系統,讓癌細胞很早就可經淋巴結擴散吳昭寬表示,有9成以上患者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症狀,另胃食道逆流、背痛或胸骨後疼痛、上腹部疼痛,都可能是食道癌的表現,嚴重時會因轉移發生其他症狀,例如到肺部會慢性咳嗽,並因壓迫喉返神經沙啞、說不出話,以及喝水易嗆到,甚至因腫瘤出血而胸痛咳血;若轉移到骨頭,則會有全身痠痛。值得注意的是,食道癌除名列男性10大癌症死因第5位,目前也無實證有效的篩檢工具。美國癌症協會(ACS)指出,除了刺激性食物會增加罹食道癌風險,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等食品,則因含有亞硝酸鹽,其與食物中二級胺結合會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應減少攝取這些食物並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蔬果。
「2種癌」常同時出現在1病人身上! 醫授7招有效防範
當食道中的黏膜細胞積累突變嚴重時,可能會衍生食道癌。致癌原因仍有待釐清,一般認為除了年齡(中老年人居多)、性別(男性比女性多)等因素之外,日常生活對食道的各種慢性刺激,都可能導致食道癌。食道癌與口腔癌危險因子一次看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尚有: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熱飲(超過攝氏65度)、肥胖(坐式生活)、慢性胃食道逆流、Barrett's食道炎、腐蝕性食道炎、食道弛緩不能及遺傳(Tylosis, Plummer-Vinson syndrome)等。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尚有:口腔牙齒因素(不合適的假牙、齒齦炎和口腔衛生不佳等慢性刺激)及遺傳(Fanconi anemia, dyskeratosis congenital)等。口腔癌患者近4成同時罹患食道癌 50歲以下機率更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說,臨床發現,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常和其他的上呼吸消化道(口腔、口咽、下咽、喉、肺部)鱗狀上皮細胞癌同時或異時發生,且癌化的細胞帶有相似的基因變異。食道癌約有5~12%的患者,可能會同時罹患頭頸部癌症或肺癌,因此在診斷及追蹤時必須特別加以注意。反之,口腔癌(包括口咽癌及下咽癌)之患者中約有5~14%,甚至40%同時有食道癌。其中年齡小於50歲的初次患者同時得到二種癌症的機率更高。食道癌與口腔癌常見這些症狀癌症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則功能保留較好,生活品質較好,且預後也較好。所以,一但出現下列症狀且持續數週,務必提高警覺,即時就醫檢查。口腔癌的症狀包括:口腔內持久不癒的潰瘍(同一位置、超過兩週以上)、白紅斑、不明腫塊、不明原因出血、咀嚼吞嚥時痛或耳朵疼痛、局部壓痛、感覺異常(麻木感)、舌運動受限、張口困難、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口臭(腐爛味)、掉牙、體重減輕和頸部硬塊等症狀。食道癌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吞嚥時有異物感、漸進性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飯後嘔吐、食物逆流、火燒心、體重減輕、胸痛、吐血、黑便、吞嚥時嗆咳、慢性咳嗽、反復肺炎、聲音沙啞和頸部硬塊等症狀。預防勝於治療 7個提醒要時刻留意賴建仲表示,食道癌與口腔癌大多是可以預防的。食道癌目前尚未有有效的篩檢工具,因此落實健康生活方式,遠離致癌因子是必要且相對有效的防癌步驟。拒絕致癌因子:避免菸、酒、檳榔、含亞硝胺食物(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或湯品。執行均衡飲食,少吃醃製品,多食用原型食物、綠色蔬菜及新鮮水果。補充維生素 C 以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控制體重:適度且規律的運動,避免肥胖帶來身體的負荷。定期篩檢(口腔黏膜檢查、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特別是有癌症家族史以及癌症風險因素者。定期牙科檢查,並及時解決任何口腔問題(牙齦炎、牙周病)或不合適的假牙。考慮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尤其是年輕人。有助於預防與 HPV 相關的口腔癌、食道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發現疑似症狀,請及早就醫診治。
夫妻雙雙確診大腸癌…全和不良飲食有關 醫師警告了
太震驚!中國杭州有一對夫妻,在醫院雙雙檢查出早發型大腸直腸癌,讓人大感意外,原來是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醫師也給出警告了。據《富陽日報》報導,章男和孫女這對夫妻最近急壞了,4月初預約了無痛胃腸鏡檢查,結果發現2人都是多發大腸息肉,章男的橫結腸肛側有1處不規則腫塊,孫女在直乙移行部見1處不規則腫塊,病理結果均提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過了半個月,安排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孫女的長到息肉一次切除,但章男就沒這麼幸運,手術過程中發現橫結腸肛側的腫塊抬舉徵陰性,代表無法做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手術。幸虧倆夫妻及時發現,都是結直腸癌早期,後續做好定期追蹤就好,醫師指出及時治療意味「生存期教長」,今後的生活品質也不會受到很大影響。夫妻飲食習慣不佳導致。(圖/翻攝自富陽日報)至於為何這對夫妻會同時罹患同一種癌症?原來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章男和妻子比較節儉,平常一餐吃不完,就把剩菜放進冰箱,第2餐繼續吃,有時還和新鮮的菜混一起炒著吃,常常是一樣菜吃3天。醫師提醒,腌菜和隔夜飯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較高,過量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會在口腔、胃內和腸道中與蛋白質的分解產物胺結合為亞硝胺,亞硝胺為Ⅰ級致癌物,有引起食道癌、胃癌、腸癌等高度風險。幸好結直腸癌是一種可防可治的惡性腫瘤,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不過,早期往往無症狀,便血症狀與痔瘡有些相似,很容易被忽視,假如出現3種狀況要注意:1、大便性狀的改變:如糞便形態異常、便中帶血等情況2、出現陣發性腹痛:早期疼痛可能不明顯或僅有隱痛,排便時疼痛可能加重3、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比如排便次數增加,出現排便不盡感等醫師也建議,平常應少吃油炸、醃製、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另外也要適度鍛鍊,控制體重。
重鬱症藥物「忻樂膠囊」遭爆致癌物超標 食藥署下令廠商完成回收作業
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9日表示,重鬱症、廣泛性焦慮症用藥「忻樂膠囊」30mg,因內含有亞硝胺不純物恐有致癌風險,因此食藥署要求啟動回收機制,要廠商在1個月內完成回收作業。根據食藥署資料顯示,衛部藥輸字第028087號的忻樂膠囊30毫克(pms-DULOXETINE Capsules 30mg),因內含過量的亞硝胺不純物,超出可接受限量值,故啟動回收機制,要求廠商在5月17日前完成回收作業,同時要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資料中也提到,忻樂膠囊30毫克內主要成分是DULOXETINE HYDROCHLORIDE,主要用於重鬱症、廣泛性焦慮症、糖尿病周邊神經痛、纖維肌痛。如民眾對倘對使用之藥品有任何疑慮,應盡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本次主要是17日收到加拿大主管機關的通報,指稱該藥廠在進行安定性實驗時,發現當中含有過量的亞硝胺不純物,因此最後決定啟動國內回收作業。本次回收的忻樂膠囊30毫克所屬批號為646038,效期為2025年1月30日,銷售數量共計600瓶,每瓶100錠,總共6萬錠。該藥品在2023年的健保申報量為10萬479顆,市佔率0.328%,目前市場上同成分、同劑型、同劑量的藥品許可證還有9張,因此本次回收不會造成缺藥問題。
營養師點名「6大超毒加工食品」少碰 早餐常見品項也中標
近年來食安風暴不斷,尤其某些加工食品內涵各種化學添加物。對此,營養師李婉萍特別點名6大超毒加工食品,包括香腸、培根、油條、人造奶油、熱狗及汽水,長期或過量的食用,絕對會對健康產生許多負面影響,不但會增加心血管、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化學添加物還可能增加罹癌風險。李婉萍昨(15日)在臉書粉專「李婉萍營養師」發文列出「你必須知道的超毒加工食品」,她表示近年來食安風暴不斷,我們無法用肉眼就確定吃下去的食物到底有什麼危害身體的物質,尤其是某些加工食品添加了各種你聽都沒聽過的化學添加物,「林林總總長期吃下來也是會造成很多身體的影響,除此之外高鹽、高糖、不好的脂肪也是加工食品很不健康的原因!快來看看哪6大加工食品超級碰不得的吧」:香腸:除了高脂肪、高熱量外,其為了抑制肉毒桿菌生長,會添加亞硝酸鹽,當高溫烹煮時,就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培根:油脂含量比例高達90%,也因為是醃漬品,鈉含量也很高,同時為了保存及增加顏色鮮艷,還會加入各種化學添加物,吃多恐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油條:為了口感更好,會加入化學膨鬆劑,若再經過不好的油來高溫油炸,就會產生許多不好的物質,也會攝入大量油脂。人造奶油:反式脂肪酸含量很高,人體對其難以代謝,大量食用會引起高膽固醇、肥胖,從而對肝臟及心血管造成負擔。熱狗:由碎肉、澱粉、香料、黏著劑等所混合,其中必定加入調色劑、磷酸鹽,吃多前者會影響腎臟功能,後者則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注意力。汽水:可說是一杯含有大量糖、各種化學添加物的混合飲料,也因為pH值較酸,會刺激腸胃道,使本身腸胃不好的人更容易慢性發炎。
吃燙食小心增食道癌風險! 專家列3點提醒防癌上身
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食道癌新診斷個案有2,881 人,其中男性就高達2,614人,占9成以上,是男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6名,其中50至69歲發生人數占7成以上;另,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111 年有1,980人死於食道癌,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食道癌新診斷個案 七成有吸菸、近五成嚼檳榔目前已知食道癌之致癌因子有不健康飲食、菸酒檳、含亞硝胺之食物、過熱的飲食溫度、胃食道逆流、肥胖、口腔衛生不良等;從110年癌症登記資料中發現,我國食道癌新診斷個案中,75.2%有吸菸行為、52.4%偶爾喝酒或習慣性喝酒、48.9%有嚼檳榔的行為。遠離食道癌 注重飲食避免過燙、戒除菸酒檳由於食道癌尚無實證有效之篩檢工具,因此,落實健康生活型態、避免食用過燙食物、遠離致癌因子及養成運動習慣,都是預防食道癌的重要撇步。食道是食物進入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暴露於致癌因子及病菌當中,應落實下列三項健康生活型態,避免對食道造成傷害:1. 避免飲食過燙的食物: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將攝氏 65 度以上的熱飲,歸類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且研究顯示,過燙飲食之罹癌風險為一般熱食的1.92 倍,因此,請民眾務必注意食物溫度是否過燙,儘量溫涼後再食用。2. 戒除菸、酒、檳榔:美國癌症協會 (ACS) 指出,菸草製品是食道癌的主要風險因子,且抽菸、飲酒及嚼食檳榔是多種癌症共有的風險因子;另,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0、2.29、2.62倍。呼籲有抽菸、飲酒、嚼檳榔行為的民眾,應儘速戒除,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3. 少吃醃漬或加工食品,多攝取蔬果: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 (ASCO) 指出,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為了增加保存期限,故添加亞硝酸鹽作為防腐劑,若與食物中的「二級胺」結合,形成「亞硝胺」,已證實其為致癌物質,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平時應減少食用此類食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蔬菜、水果,可降低罹癌風險。吞嚥困難、火燒心要注意 嚴重不適應就醫!食道癌的症狀除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導致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且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國民健康署呼籲,平時應提高警覺,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切勿僅上網搜尋相關資訊後,即自行判定身體無異狀,而延誤就醫時機,如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檢查,把握黃金治療期!
7成患者發現已是晚期!醫列膽道癌「10大高危險族群」需特別留意
一名近80歲的李姓女子日前發現眼白呈黃色且身體感到不明疲倦,起初以為與年紀增長有關,但因擔心身體狀況,最終還是前往醫院,怎料檢查顯示她竟是「膽道癌第四期」,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白禮源主任指出,有近7成患者發現時多已經是晚期,同時整理出10大高危險族群需特別留意。膽道癌並非單一器官癌症,而是分布在膽道系統的癌症總稱,種類包括肝內膽管癌、肝門癌、遠處膽管癌、膽囊癌,以及壺腹癌(壺腹癌有時被認為較接近小腸癌),而台灣較常見的膽道癌病人多為肝內膽管癌。白禮源指出,根據臨床經驗有近7成膽道癌患者發現時多已晚期,合併局部淋巴結轉移或遠處器官轉移,同時他列舉一些常見症狀,包括黃疸、持續性右上腹疼痛、體重下降、胃口不佳、噁心嘔吐、右上腹摸到腫塊、發燒、全身搔癢、尿液變深等。另外先天膽道結構異常;罹患膽道相關疾病,如慢性膽管炎、膽結石、膽管硬化症等;肝病患者,如B型肝炎、C 型肝炎、肝硬化等;肝內結石;肝臟寄生蟲感染;經常接觸戴奧辛、亞硝胺等有害物質;六十歲以上高齡長者;肥胖;糖尿病患者;有抽菸、酗酒習慣者都是屬於高危險族群。對於高危險族群,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他們應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如果身體出現不適,需儘快就醫檢查。醫師指出有近7成膽道癌患者發現時多已晚期。(圖/翻攝自臉書/台灣癌症基金會)
腹部疼痛、解黑便恐食道癌上身 醫曝預防關鍵「先戒3習慣」
在苗栗一名65歲男子,因黑便、胸部及腹部有輕微疼痛而就醫,沒想到經醫師胃鏡檢查發現食道下端有腫瘤,更詳細檢查確診為食道癌第2期。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洪吉來表示,食道癌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好發於50至70歲男性,等到體重減輕或消化道出血或解黑便等症狀時才發現,預防食道癌第一步戒菸、酒、檳榔。根據《TVBS》報導指出,苗栗一名65歲男子,平常不抽菸也無特殊飲食偏好,因解黑便、胸部及腹部有輕微疼痛而就醫,照胃鏡檢查時,卻發現食道下端靠近胃的部位有腫瘤,切片檢查為惡性腫瘤,後續確診為食道癌第2期。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洪吉來表示,食道癌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多數病人是在出現吞嚥困難、吃不下、體重減輕、胸部及上腹部疼痛、慢性咳嗽、消化道出血或解黑便等症狀時才發現,食道癌好發於50至70歲男性,發生的原因與抽菸、喝酒、常吃含亞硝胺食物、過熱的飲食,及食道曾受腐蝕傷害有關。而如何預防食道癌發生,洪吉來主任建議,戒菸、酒、檳榔是最重要的事情,另外應避免常吃含亞硝胺如醃漬、煙燻及過熱的食物,可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他命C食物,可降低癌症的發生率。洪吉來主任說明,早期食道癌可進行手術治療或內視鏡切除腫瘤即可,不過腫瘤已侵犯至食道黏膜下層或更深的位置,則必須以開胸手術切除腫瘤及食道重建,由於食道癌不易早期發現,多數食道癌病人發現時已是晚期,造成在治療後的預後不佳,晚期的食道癌治療會建議以手術搭配放射及化學治療,來提高疾病控制率與存活率,他也提醒,民眾若有感覺吞嚥異常超過2周仍未改善,務必要盡快就醫檢查。
癌症會傳染?節儉老夫妻先後確診直腸癌 原因竟在飯桌上
節約是件好事,但是過度節儉可能走向了反面。在大陸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結直腸外科,一對夫妻先後做了直腸癌手術,腸癌背後和他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原來夫妻倆生活節儉,時常吃剩飯和醃菜,加上口味重,才會雙雙罹患癌症。《錢江晚報》報導,今年73歲的阿桂(以下皆為化名)和78歲的阿倫是杭州人,早年在菜市場賣果蔬,如今把攤位交給兒子,閒在家中帶帶孫子。1年多前,阿桂的痔瘡加重,不僅大便變細、便中有血,而且排便非常不規律,時不時發生便秘,原以為是賣菜久坐落下的病根,並沒有放在心上。沒想到,2022年6月起,阿桂的症狀突然加重,腹痛腹脹好幾個月、到後來幾乎解不出來大便,終於忍不住了,才到浙大一院總部一期做了腸鏡檢查,結果竟是直腸癌。結直腸外科副主任劉凡隆接診後,給患者做了腹腔鏡下的直腸癌根治手術,在直腸下段切出了一個直徑超過5cm、台球大小的腫瘤,並做了臨時腸造口。當時,劉凡隆主任醫師就建議阿桂的老公去做個篩查,但是阿倫沒放在心上。2023年11月,阿倫連續好幾天找老朋友喝酒,一不留神就喝出了胃出血。到附近醫院做了胃腸鏡,沒想到居然在距離肛門口30cm的地方,也發現了一個直徑約3cm大小的腫物,隨後被確診為結腸癌,所幸手術順利,他已經平安出院。老兩口一前一後查出了腸癌,阿倫在手術後向專家說出了自己的疑惑,「難道癌症也會傳染嗎?」這不是劉凡隆第一次接診「夫妻腸癌」,雖然腸癌不會傳染,夫妻間也不會遺傳,問題大多出在生活習慣,且夫妻的生活習慣經過多年磨合後,往往十分接近,有一方有可能致癌的不良生活習慣,便容易潛移默化影響對方。專家進一步了解,阿桂和阿倫夫妻倆十分節儉,吃飯吃得十分簡單,基本上都是一天燒一頓飯,中午會特意多燒一些,剩下的晚上熱熱再吃。吃不完的菜也捨不得扔掉,有時會把隔夜的和新鮮的菜一起炒了吃,且夫妻倆還是不折不扣的重口味,平時喜歡吃醃肉、醬鴨、滷鴨、鹹魚等。雖然本身在賣菜,夫妻倆卻捨不得吃新鮮蔬菜,但凡有賣不掉的就會做成醃菜,多年早飯都是醃菜配白粥;而自從將菜攤給了兒子後,阿倫基本上每晚要喝上1斤多土燒酒才去睡覺。醫生說明,醃菜和隔夜飯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較高,過量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會在口腔、胃內和腸道中與蛋白質的分解產物胺結合為1級致癌物亞硝胺,有引起食道癌、胃癌、腸癌等高度風險。直腸癌不僅是遺傳性較強的高發癌症,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病。不僅飲食習慣,長期生活不規律,久坐不運動,體型肥胖,長期便秘或慢性腹瀉,有慢性腸炎、腸息肉病史,較大的精神壓力也會增加患腸癌的風險。在專家的建議下,阿倫和阿桂的兒子也特地去做了腸鏡檢查,幸運的是並未發現異常。
食道癌9成是男性!不碰菸酒也會中 國健署曝「9症狀」及防癌「3重點」
知名動漫《灌籃高手》主題曲主唱千葉湧介4月宣布罹患食道癌,治療半年後仍於5日被證實不敵病魔,享年55歲,噩耗傳來,除了引起全球漫畫迷的不捨,食道癌也再度掀起討論。根據我國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全台每年大約新增2700例食道癌個案,其中9成的患者皆為男性,對此,國健署也提供減少食道傷害的3大重點,並呼籲民眾若出現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時,務必及時就醫檢查。國健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9年有2875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2030人死於食道癌,以50至70歲的男性居多,國健署也指出,過去幾年多數的個案具有吸菸、咀嚼檳榔、偶爾喝酒或慣性喝酒的生活習慣,以往在十大死因榜上無名的「食道癌」,如今已成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第5名。國健署提到,由於食道癌目前尚未具有實證有效的篩檢工具,因此養成落實健康的生活型態成為防癌的重要因素,除了及時戒除菸、酒、檳榔等風險因子外,也要適時減少食用經過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含有亞硝胺的食物,更必須注意平日飲食減少過燙的食物,避免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針對食道癌症狀,國健署說明,雖然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但倘若出現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的情形務必提高警覺,國健署也呼籲民眾,平時就需留意自身的不適感,切勿藉由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判定自己身體的症狀,造成延誤就醫的風險。
食道癌有九成是男性! 要注意這「3大地雷」
依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9年有2,875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2,030人死於食道癌;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男性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9歲,約有7成個案發生於50-70歲,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遠離風險因子 養成規律運動依據癌症登記資料發現,109年食道癌新發個案中,77.9%有吸菸行為,53.5%的個案有偶爾喝酒或習慣性喝酒,48.5%有嚼食檳榔習慣,然而食道癌目前沒有實證有效之篩檢工具,因此落實健康生活,並遠離風險因子(菸、酒、檳)及養成規律運動,都是防癌的重要因素:1.平日飲食減少過燙的食物:天冷時人們都喜歡喝熱飲暖暖身,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當覺得食物燙口時,有可能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務必注意溫度是否過燙,儘量待食物稍微溫涼後再食用。2.及時戒除菸、酒、檳榔,減少含亞硝胺食物:抽菸、飲酒及嚼檳榔是多種癌症的共通風險因子,呼籲有接觸菸、酒、檳習慣的民眾,應儘速戒除,以避免癌症找上門。3.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減少食用此類含亞硝胺的食物,可降低罹癌風險。重視身體症狀 及時就醫勿拖延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食道癌的症狀除了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導致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而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因此平時就需留意自身的不適感,務必提高警覺,切勿上網蒐尋相關資訊後,就自己判斷身體應該沒什麼異狀,而延誤就醫時機,如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三手菸對幼兒影響大過成人 國健署授「1關鍵」助戒菸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在參加活動的同時,身旁友人或周遭的人,若發覺您身上充滿了菸味,便紛紛走避或勉強忍耐。今年1月12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本次修正強化各項菸害管制措施,包括增加幼兒園、托嬰中心及居家式托育場所全面禁止吸菸!二手菸已列一級致癌物質 身體傷害一次看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二手菸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歸類為一級致癌物質,包含7,000種以上的化學物質,其中含數百種有害物質,更有70種為已知致癌物。暴露於二手菸的非吸菸者較未暴露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提高22%;日本研究也發現,二手菸與扁桃腺炎、顏面神經麻痺、下咽癌及喉癌有顯著相關,亦有2022年發表之統合分析研究指出,二手菸導致口腔癌,且罹患風險與暴露強度及持續時間相關。另有文獻探討,歸納出兒童及青少年於家中、車中及校園接觸二手菸與憂鬱症呈正相關,且與長期接觸二手菸導致血液中多巴胺濃度降低有關聯。室內隱形汙染 三手菸也有害 除二手菸外,室內隱形汙染「三手菸」更是無時無刻影響我們的健康。三手菸是菸煙中尼古丁與空氣中的亞硝酸、臭氧等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之有毒物質,如亞硝胺、可替寧(Cotinine)等,附著在衣服、家具、窗簾或地毯上,並持續的由被汙染的物體表面揮發出來,飄散於空氣中。 即使戒菸,室內塵埃中的尼古丁濃度及尿液中亞硝胺代謝物仍到3個月後才開始下降,三手菸聞不到摸不到,卻影響環境達6個月以上。多數吸菸者會避免在孩子面前吸菸,以免二手菸對孩童造成影響,卻忽略了三手菸對幼兒的影響比成人更大,因為幼兒在室內的時間長,常常爬來爬去或抓握物品後,又將自己的手或物品放入口中,且小孩皮膚也較薄,提高了有害物質透過口腔及皮膚吸收的可能8。戒菸成功第一步這樣做 專業管道在這國民健康署建議,設定節日或有意義的日子當作自己的戒菸起始日是戒菸成功的第一步,然而戒菸期間,可能會出現些許身體不適的症狀,如:暴躁易怒、沮喪低落、難以入睡等,造成許多嘗試戒菸者很容易因此放棄,但這些症狀是身體正在調適尼古丁減少的暫時反應。此時,可就近到全國近3,500家戒菸合約醫事機構(醫院、診所及藥局)接受戒菸服務;亦可利用免付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或使用Line通訊軟體(ID:@tsh0800636363),透過專業協助,相信戒菸成功指日可待!
這4種菜不要「反覆加熱」食用 醫師警告:很多細菌跟致癌物
每到農曆新年期間,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菜餚,而為了避免浪費,不少菜餚都會反覆加熱食用。但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一些餐點如果有一些特殊食材的話,千萬不要反覆加熱後食用,否則不僅是吃下許多致癌物,也有可能因此吃下很多細菌,最後引發身體不適。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健康2.0》節目中表示,一道菜只要間隔8小時就算「隔夜菜」,而這時候如果在加熱隔夜菜食用的話,很有可能會因此吃下大量的致癌物與細菌。基於健康考量,洪永祥也提醒民眾,下列四種餐點千萬不要反覆加熱食用,基於健康考量就忍痛倒掉吧。葉菜類餐點肥料中有氮磷鉀,在進入植物後會變成硝酸鹽。葉菜類的食物放隔夜後,細菌會把硝酸鹽分解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如果與胃酸或含胺食物混在一起的話,就會變成致癌的亞硝胺。海鮮類餐點通常吃剩下的海鮮會放在冰箱內保鮮,但即便在冰箱中,細菌還是會以緩慢的速度孳生。建議隔夜海鮮「最多加熱一次」後食用完畢。如果反覆加熱後食用,裡面的細菌恐引發急性腸胃炎。半熟蛋半熟蛋本身的細菌濃度就比較高,如果有半熟蛋放隔夜的話,請直接丟棄。佛跳牆佛跳牆本身就擁有海鮮、內臟等各式材料,其中一種材料壞掉的話,整鍋也會跟著壞掉。建議佛跳牆如果放隔夜的話,應該要加熱到70度以上來殺菌,而且最多只能加熱一次後,就要完全食用掉,否則基於健康考量,最好直接丟掉。
加熱菸爭議3/禁令無用!韓國青少年1年就淪陷 醫示警「恐怖3大後果」
就算加熱菸尚未開放,台灣卻至少已有1.6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讓人難以想像開放後會如何?或許韓國經驗可做參考,雖限制20歲以下不能使用加熱菸,但短短1年就有2.9%中學生淪陷,醫師也警告,若在發育期間吸菸,恐怕會造成呼吸道提早老化、癌症、心血管疾病等3大後果,呼籲青少年遠離任何菸品。根據衛福部110年調查,國中生使用加熱菸比例為0.8%(男生0.9%,女生0.6%);高中職學生為1.9%(男生2.5%,女生1.0%),推估目前超過1.6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加熱菸。加熱菸的原理是用較低的溫度讓尼古丁揮發釋出,傳統香菸需要攝氏900多度以上的溫度,而加熱菸只需要約攝氏300~500度,透過揮發和熱裂解使尼古丁釋出,許多人因此認為加熱菸對健康的危害較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大部分的加熱菸使用者血漿中尼古丁濃度較紙菸低,但IQOS使用者除外。而且加熱菸可能含有其他潛在有毒物質,例如獨立研究單位檢測出的焦油較低,但是亞硝胺、乙醛、丙烯醛、甲醛較菸商資助的研究為高,代表此領域的研究需要更多的獨立研究單位參與,以排除菸商的干擾。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郭斐然進一步補充,加熱菸雖是以菸草為原料,但其中確定含有汞、鉛等危害人體的重金屬,以及與電子煙相似的毒性物質-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一樣具有致癌性。為保護青少年的健康,國民黨立委、民團曾希望能「雙禁」電子煙與加熱菸,最終在多次朝野協商後變成「一禁一管」。(圖/報系資料照)雖然《菸害防制法》修法禁止20歲以下使用加熱菸,但目前台灣已有不少青少年使用,未來若再開放載具廣告、宣傳,恐怕會讓更多青少年沉淪其中。郭斐然表示,根據《菸草控制期刊》研究,韓國於2017年引進加熱菸,並在一年後追蹤13歲到18歲的中學生,有2.9%(男性4.4%,女性1.2%)曾經使用加熱菸,其中81.3%為多重使用者(使用過加熱菸、電子煙、傳統菸品)。 郭斐然醫師表示,韓國雖然禁止販售任何菸品給青少年,包括電子煙及加熱菸,然而事實顯示禁令未被遵行。「愈年輕開始吸菸、菸齡就愈長,戒菸機率也就更低!」國泰醫院呼吸胸腔科吳錦桐醫師表示,如果身體器官尚在發育階段時就吸菸,也會影響呼吸道系統的成熟,臨床上有些孩子很快就會出現症狀,例如咳嗽、容易喘等,但更多的是長遠的影響,例如呼吸道會提早老化、癌症與心血管疾病機率增高。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郭斐然提醒,加熱菸跟電子煙有相似的毒物學成分,都會造成肺傷害,也會導致尼古丁成癮。(圖/報系資料照)「曾經有一位國中男生,被父母押著來看診,希望我能幫他戒菸,全程孩子都不說話,我就知道戒菸機會不大。」吳錦桐說,國中階段的孩子一旦吸菸很難立刻改掉壞習慣,或許暑假時可以不吸菸,但開學後一回到校園,有了朋友的影響之後,很快就又開始吸菸。吳錦桐說,17~19歲的孩子若想戒菸,此時成功率還比較大,因為這時候他們已經懂得香菸對健康的危害,「說來諷刺,其實有症狀還比較容易戒菸,因為感受比較深刻。」不過,依據臨床經驗來看,若是菸齡超過6年,戒菸的難度就比較高,建議尋求專業協助,才能盡早遠離菸害。(《CTWANT》提醒您,抽菸影響口腔衛生且有礙健康,未成年請勿吸菸,戒菸專線:0800-636363)
國際大廠氣喘藥驗出致癌物 食藥署緊急回收33萬顆藥物
衛福部食藥署今(30)日公布藥品回收資訊,氣喘用藥「泛得林錠2毫克」2個批號「B75420KA、B75420K」啟動預防性回收。該藥物屬於國際藥廠葛蘭素史克藥廠公司(GSK)的氣喘用藥,廠商主動通報主成分衍生之不純物超出建議限值,雖然該批號未輸台,但仍啟動預防性回收。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回收原因是因為在國際間針對泛得林錠的2毫克、4毫克兩種不同劑型,檢出有亞硝胺類不純物,而亞硝胺類不純物經動物實驗具致癌性,但對人類危害目前尚無證據;在台灣,儘管只有2毫克劑型、截至目前為止也還沒有驗出有不純物的情形,但廠商仍決定預防性回收。洪國登說,該藥品主要用於支氣管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氣腫,提醒民眾切勿自行任意停藥,如果對用藥有疑慮者,應儘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泛得林錠2毫克」的預防性回收這不是第一次。洪國登指出,去年年底12月,食藥署就公布過廠商自主回收四批號,只是當時因國內未驗出不純物,回收範圍僅回收到經銷商層級,此次則擴大到醫療院所,把已經賣出去的33萬顆都要追回。
降血壓藥疑含致癌不純物 食藥署:已售出26萬顆
食藥署今天公告藥物回收資訊,一款降血壓藥物「恩久平膜衣錠」因亞硝胺類不純物超標,疑有致癌風險,要求2批共41萬顆藥物限期回收,不過本款藥已在國內販售超過26萬顆,提醒正在服用高血壓藥物的民眾應特別注意。「恩久平膜衣錠」是由輝瑞大藥廠生產的降血壓藥物,本次回收的規格為10毫克,批號FF2062、FM6651,食藥署指出,因國外出現回收警訊,且經檢驗後發現該藥的不純物含量超出國際限量規範,因此要求業者回收。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恩久平膜衣錠」主成分為QUINAPRIL(HYDROCHLORIDE),一般使用在高血壓與充血性心衰竭病患,由於該主成分的降血壓藥目前國內僅有一款,因此市占率為百分之百,根據健保資料統計,年用量約四十萬顆,若以整體高血壓用藥來看,數量並不算多。洪國登指出,「恩久平膜衣錠」本次主要是因主成分所衍生出的不純物造成,因為該主成分的特殊結構容易引起化學反應,衍生出亞硝胺類不純物,與過去國際間常見由製程導致亞硝胺類不純物完全不同,可說是罕見案例。洪國登說,由於亞硝胺類不純物在動物實驗中已被證實有致癌風險,但對人體危害仍不明,不過國際間對此不純物早已達成共識,就是藥品內不應出現這類不純物。食藥署表示,「恩久平膜衣錠」是由輝瑞大藥廠自國外進口,目前已暫停銷售,不過本次回收的兩批共41萬顆,已有26萬顆售出,目前還有15萬顆庫存,已要求廠商於5月26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與預防矯正措施。食藥署說,民眾如對用藥有疑慮,應儘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切勿自行任意停藥,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應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
呂玉玲提修法「逐年降低二手煙害」 立法院一讀通過
二手煙害違害甚大,國民黨立委呂玉玲等16位立委提案《菸害防制法第七條之一及第二十四條條文》修正草案從嚴規範「逐年降低二手煙害」,修正案今(1)日通過一讀;呂玉玲表示,菸品燃燒產生的煙霧含有93種致癌有害物質,透過二手煙、三手煙散播,大幅提高人民罹病風險,且燃燒產生的大量懸浮微粒、溫室氣體,超過現行環境標準值26倍。呂玉玲指出,二手煙害越來越嚴重,罹患肺腺癌的人越來越多,甚至不抽菸的人也會得到肺腺癌,而取締二手煙害不但要修法,更要有配套措施。因此,她認為,從二手煙、三手煙的危害及空污,顯見「逐步降低紙菸等菸品燃燒後所產生煙霧的有害物質排放濃度」甚為必要;這項提案獲得林為洲、曾銘宗、翁重鈞、葉毓蘭、林文瑞、陳超明、林德福、孔文吉、洪孟楷、廖婉汝、謝衣鳯、吳怡玎、羅明才、萬美玲和楊瓊瓔等15位立委支持連署。呂玉玲提案指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研究,紙菸燃燒造成的煙霧有超過 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有93種致癌及有害物質,例如甲醛、亞硝胺等,當中還有15種被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這些有害物質也會透過二手煙及三手煙的散播,大幅提高民眾及孩童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中風或呼吸道疾病的風險。提案也指出,紙菸等菸品須經燃燒使用,燃燒不完全更易釋放大量懸浮微粒及產生溫室氣體,造成空污。依環保署標準,環境PM2.5濃度35微克/立方公尺以下為標準值,濃度達71微克就算最高危害的「紫色等級」。紙菸燃燒產生的PM2.5最高達918微克,超過現行標準值26倍,不僅造成環境及人體危害,也與國際減碳減排背道而馳。此外,台灣翔愛公益慈善協會執行長王璟琦也代表桃園地區家長,於今年初向呂玉玲陳情,希望主管機關正視二手煙害的嚴重性。王璟琦認為,菸商不應該當全民健康的局外人,應降低菸品及二手煙的危害,政府該趁本次菸防法修正之際,具體要求菸商販賣的紙菸,應逐年降低二手煙危害。王璟琦表示,台灣每年都有3000人死於二手煙危害風險,既然有危害,就要從嚴規範,而且要有具體的管理標準,否則二手煙危害的外部成本由整個社會承擔,這種管理方式合理嗎?
香腸就是要配大蒜?譚敦慈曝「這成分」可解毒 事前1動作秒去致癌物
台灣號稱「美食王國」,幾乎每個縣市都有獨特的食物和小吃,其中多汁、有咬勁的香腸更是許多人逛夜市時必買的零嘴,但不少長輩時常告誡香腸含有致癌物質,不適合吃太多。對此,專家透露,香腸中含有亞硝酸鹽,只要不轉化為亞硝胺,其實並不毒,建議民眾可以用冷水加熱煮沸再料理,便可有效降低風險。防毒教母、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挖健康》節目中表示,購買肉品時,應有食物里程的觀念,可以參考3個標章,首先是屠宰證明,代表肉品是在合格環境宰殺;其次是CAS標章,表示肉品是台灣優良農產品;再來則是產銷履歷,只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清楚了解食物源頭,相對較安心。至於香腸是否會致癌?譚敦慈說明,香腸中的亞硝酸鹽不毒,重點是要防止亞硝酸鹽轉化為致癌物質亞硝胺,所以像香腸、火腿、熱狗、培根、板鴨、臘肉等加工肉品,都要事先處理,不要直接煎、炸、烤或高溫烹煮;她提到,以香腸為例,可以先用叉子在表面戳洞,接著冷水下鍋煮沸,可以減少有毒物質產生。另外,台灣人習慣吃香腸配大蒜,譚敦慈指出,配大蒜除了更加美味,內含的抗氧化物也能減少亞硝胺產生,且農委會過去研究發現,每吃1顆芭樂就可以抵18條香腸的毒,其他像是木瓜、柑橘類等水果,也同樣具有解毒效果,但香蕉和番茄含有胺類,不可搭配加工肉品食用,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