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死傷
」 行人 交通 事故 桃園 行人地獄台中近10年大型車交通事故死傷達8669人!警方分析肇事原因
發生於2019年間,王姓阿嬤騎機車載13歲孫女放學,行經東區進化、自由與建成路多叉路口時,與1輛砂石車擦撞,祖孫2人當場捲入車輪底、雙雙慘死。(圖/報系資料照)台中市發生東海大學林姓女大生夜行中區某斑馬線時,遭巨業公車撞死;2019年間王姓阿嬤騎機車載13歲孫女放學,行經東區進化、自由與建成路多叉路口時,與1輛砂石車擦撞,祖孫2人當場捲入車輪底、雙雙慘死;台中警方統計,近10年來因大型車輛交通事故,造成之傷亡人數共計8669人,引發熱議。台中區監理所統計,全市大客車有3068輛、大貨車2萬2040輛;有鑒於大型車輛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傷亡及影響層面,較一般車輛高,台中市交通警察大隊表示,大型車種肇事件數自2014年1月截至2024年9月24日止,共計發生7320件,24小時內A1事故死亡人數計153人、受傷計8516人。警方統計發現,近10年各車種肇事率,以大客車、大貨車、小貨車3者占居前3名;進一步分析其肇事原因,以駕駛人「不當駕車行為」(如左右偏駛、自撞)、「未保持行車安全距離」及「恍神、緊張、心不在焉分心駕駛」為前3大主因。有資深交警分析,大客車行駛路段多為速度不快的市區道路,須加強司機在轉彎時停等的教育,確認無人車後才能通行,可降低事故發生機率;另大貨車因載著大貨廂或貨斗遮蔽,相較視野死角範圍大,車輛行進間不易察覺其他用路人,事故發生率高。警方提出大型車常見違規,有的大型車司機跟車跟太近,無與前方車輛保持安全距離,長途行駛時因喝水、便當、看手機,或一時撿拾車內物品等,沒有注意前方路況導致車禍事故,尤其行人或機車跟大型車爭道,常釀嚴重死亡車禍。
桃園市科技執法奏效 行人事故降低17%
桃園市今年上半年行人交通事故死傷人數降到3位數、僅972人,減少率冠六都達17%,分析肇因以車不讓人和行人違規穿越道路為大宗,桃園積極取締車不讓人,員警取締較去年增18.4%,科技執法更是大增271.8%,年底前再啟用29處科技執法,全市將達356處,透過精準執法降低事故。交通警察大隊統計,桃園市今年1至6月行人交通事故死傷人數972人,同期比較減少201人、17.1%,減少率為六都第1,分析主要肇因,除了車不讓人外,行人違規穿越道路也是肇事原因之一,肇事因素都列為重點取締項目。桃警統計今年1至6月取締行人違規2600件,較去年同期增加463件、21.6%;取締路口不停讓行人9489件,較去年同期增加1475件、8.4%,其中科技執法設備取締車不讓人5328件,大增3895件、271.8%,目前科技執法已建置327處,其中未禮讓行人科技執法有36處,預計年底前再啟用29處科技執法,透過精準執法降低事故。桃警也持續分齡分眾宣導,交通警察大隊今年來配合相關路權機關辦理370場宣導場次,約2.5萬人參與,透過圖像、影片及網路社群等多媒體宣導,達到加乘效果,並拍攝微電影,以行人違規肇事影片,在各級學校、老人關懷據點及活動中心播放,以實際案例說明事故發生原因,提醒用路人應遵守交通規則。交通警察大隊長李維振說,駕駛人行近路口遇有行人穿越時,應禮讓行人優先通行,尤其是年長者及幼童等;行人勿違規穿越道路、不闖紅燈、不滑手機,呼籲駕駛人行近路口「慢看停」、行人「停看聽」,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桃園交通執法見效 行人事故比例降低
桃園龍安巿場17日發生8旬翁過馬路遭駕駛撞飛事件,影片曝光讓網友批駕駛和行人都沒帶眼睛出門。桃警指出,在積極宣導和強力執法下,今年1至4月行人車禍死傷較去年同期降低15%,但主要肇因仍是未注意車前狀況、車不讓人和行人違規穿越道路,6月將再啟用20處科技執法,呼籲用路人守法。戴姓男駕駛17日一早開車行經桃園區上海路,疑為低頭撿手機傳輸線,當場撞飛正穿越馬路要去買早餐的8旬吳姓老翁,造成吳翁全身擦挫傷及腦震盪。桃警指出,桃園市今年1至4月間行人交通事故死傷1026人,較去年同期減少186人、降幅達15.3%,遠高於全國平均的4.4%。桃警分析主要肇因,除了未注意車前狀況、車不讓人外,行人違規穿越道路也是肇事原因之一,警方也將3大主要肇事因素列為重點取締項目,4個月來取締路口不停讓行人6119件,較去年同期增加3747件、158%;取締行人違規631件,增加401件、174.3%。其中科技執法設備取締車不讓人就有3784件,較去年增加1118件、238.46%,成效顯著,今年度規畫6月及11月各再啟用20及29處科技執法設備,透過精準執法降低事故。桃警也持續分齡分眾宣導,今年已辦理310場,累計約1.5萬餘人參與,交通警察大隊繼「事故退扇」獲得迴響後,又準備背包扣環警示燈、LED發光燈條、反光水壺提袋等宣導小物,在各級學校、老人關懷據點及活動中心發送與會人員,讓駕駛人在100公尺外就能看到配戴發光或反光宣導小物的行人,再透過圖像、影片及網路社群等多媒體宣導,達到加乘效果。「注意別人的不注意,小心別人的不小心!」交通警察大隊長鄭文銘提醒駕駛注意行人,也籲行人注意路上行車,隨時注意各方來車動態,以維護自身安全。
重申交改5訴求 路權團體促立院退回交通條例修法案
政府雖在過去不斷宣示將持續推動交通改革,朝著2030年前,台灣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三成、零死亡願景前進。但數據披露,2023年因交通事故死傷人數不減反增,高達3023人命爲此喪失性命。公民倡議團體「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故特意選在3月23日晚於全台五地串聯舉辦集會活動,透過摺紙鶴、蠟燭悼念儀式來交通罹難者。隨著政府的政策推動,讓「交通零死亡」願景在社會上呈現顯著的成果,據交通部統計資料指出,2023年台灣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3023人,雖離政府期許目標仍有一段距離,但較前年同比下降1.3%。然而,近日行政院會通過交通部擬具「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内容提及「1200元以下微罪不能檢舉、不記點」舉凡違停在人行道、行人穿越線、公車站、身障專用格、學校等地將無法檢舉,引來路權團體抗議。「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召集人YC表示,交通安全議題并非只是交通議題,而是國安問題,我國每年至少3000人因交通事故喪命,希望透過本次活動,以紀念於交通事故中而離開人間的生命。YC進一步指出,望透過此次活動讓更多人關注交通議題,重新審視台灣交通環境,並進一步向政府發出要求改善的訴求。「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針對交通改革向交通部及立法院提出5大訴求。第一:健全人行設施,進行道路工程改善,杜絕違停常態化。第二:改革駕訓制度,對於不適任駕駛、高齡駕駛等的相關回訓制度,建立合理管控駕駛人的措施。第三:交通執法進行改革,具體評估與規劃執法人力需求及增加基層參與,改善執法量能不足的問題。第四:配套措施整頓規劃,在道路環境改善前,應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宣導教育民眾及司機應當在在合法位置進行停靠及相關作業。第五:立法院應退回修法草案,在取得民間共識前應退回法案,並與相關團體「召開公聽會」,廣納各團體意見,共同討論工程設計法規與政策改善交通問題,避免製造用路人對立。
北市「交通安全年」 車輛停讓行人8成民眾滿意
台北市長蔣萬安把今年訂為「交通安全年」,將運用民政系統深入鄰里強化道路交通安全觀念。台北市交通局指出,去年11月對路口汽機車停讓行人做民調,有高達80.4%市民滿意,未來會以工程改善、加強執法和擴大宣導等3方面持續強化。台北市議員提醒,要先從工程、教育著手改善全市交通,最後才是執法,同時檢討過去政策執行不力之處。交通局去年11月對路口汽機車停讓行人做民調,有80.4%市民滿意路口停讓情形,而自去年8至9月,對鄰近市場、公園、大眾運輸場站和學校等190處路口,調查車輛不停讓行人違規率,發現北市號誌化路口全國最優、無號誌路口是六都第2。交通局指出,在「交通安全作為檢討暨未來計畫」中,去年交通事故死傷人數逐月統計,自3月推出「行人路權大執法」專案後,死傷人數已自1月203人下降至12月28日108人。因應交通部訂定2027年整體死亡降18%、行人死亡降30%的目標,蔣萬安將今年訂為交通安全年,市府將採跨局處協調並通力合作,擴大運用民政系統力量,深入鄰里強化道安觀念並加強宣導,且要求各行政區須隨時掌握到道安及交通狀況。交通局表示,未來工程改善將朝檢討30公尺以上道路的行穿線退縮或設置庇護島,分年度改善200處行人事故路口、公園周邊交通路型或號誌並增設行人護欄,同時持續加強執法、擴大宣導。國民黨議員李明賢提醒,蔣萬安將今年列為交通安全年,一定有想法和規畫應予以肯定,但改善交通要先從工程、教育著手,最後才是執法,須檢討、加強全市包含行穿線退縮、中央庇護島等工程,通學巷也要持續推廣。民進黨議員林延鳳批評,市府不應該只喊口號,或只挑對自己有利的數據「自吹自擂」,更該加強改善事故路口相關硬體的效率。至於透過民政系統向鄰里宣導道安,早就是「鄰里交通環境改善執行計畫」內容,蔣市府應具體告訴外界過去有何執行不力之處,未來又有何變革,否則只是拿本來就有在做的事情充數。
21歲奧迪妹「酒駕撞死人」 女星不忍了開炮:在台南「行人像通緝犯」
台南一名21歲魏姓女子昨(23日)上午7時許酒後駕駛白色奧迪,疑車速過快,撞上58歲孫姓女行人,導致孫女傷重不治。對此歐陽靖忍不住直言,「搬到台南之後,我根本不太敢帶小孩過馬路。」歐陽靖在臉書表示,24小時之前,家裡附近一名婦人好端端地走在路邊,結果被酒駕暴衝的車子撞死,在台南,大白天去個便利商店會被撞死,小朋友跟家長手牽手過斑馬線也會被撞死,這已經不是有沒有騎樓跟行人友善設施的問題了。歐陽靖直言,「有件事情很可悲,搬到台南之後,我根本不太敢帶小孩過馬路,因為車子轉彎時,絕、對、不、會、禮讓行人先走。在安平還常遇到車子長按喇叭,那不是因為前方有障礙物,而是他準備要闖紅燈了。」她也形容,在台南,行人像通緝犯,走路得隨時提高警覺閃閃躲躲,而她的兒子才3歲,某次居然說「過馬路要跑跑跑」,讓她忍不住嘆「這種童言童語,是只有在行人地獄成長的孩子才會有的認知」。歐陽靖提到,每次發這種文就會有人罵「為什麼只說台南?XX的交通也很爛啊」、「那妳滾出去啊」。她列出數據,交通事故統計快覽的各縣市每十萬人死傷數,在過去5年內,台南市奪冠3次,而且歷年交通事故死傷人數也逐年增高,2022年,台南因交通事故死傷的件數來到44685件。歐陽靖說,「KOL、網紅、公眾人物的話語權是用在讓下一代過得更好,真正該滾出去的,是無心接受批評而改變的人。可以不要再自私下去了嗎?」
還路於民大遊行今登場!各路人馬齊聚凱道 交通安全改善方案一次看
民間團體發起「還路於民大遊行」今天登場,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將全部出席,並就「終結行人地獄」提出看法,也是3人首度同台較勁,有如總統大選第一場政見發表會,遊行意外成為選舉戰場;賴清德將強調2030道路交通死亡人數下降30%,向「零死亡願景」目標前進,全力支持行政院「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侯友宜聚焦民團提出的5大訴求,打造「以人為本」的友善交通環境;柯文哲將質疑中央撒錢未果,再提政策願景。根據統計,台灣在2022年有394位行人因交通事故死亡、1.6萬人受傷,甚至被外媒點名「台灣是行人地獄」。遊行主要發起者「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提出5大訴求,不只要政府持續修法,也要國人共同努力保障路權,期盼「不要再殺行人、終結行人地獄」。「不要再殺行人」 成選戰攻防由於正逢選舉期間,侯友宜是3個總統參選人中,率先表態出席;賴清德因為出訪,回國當晚即在臉書發布會親自出席;據了解,賴參與意願很高,並認為自己應該參與遊行,只是之前卡在出訪跟維安問題,不過也在前天定調;柯文哲原訂本周日已排定行程,不過最後也將行程排開,比賴清德提早一些確定出席。這場遊行今下午2時開始集會,警方將在凱道周邊實施交通管制;賴清德預計親自走一段遊行,但考量維安因素,走到襄陽路即先行離開,民進黨祕書長許立明率隊走完全程;至於侯、柯目前都表態不會跟著走。根據主辦方提供的流程,3人致詞時間,3時27分柯文哲登場、3時32分為侯友宜、最後3時37分是賴清德、4時10分遊行出發。由於這次3個政黨總統參選人將同框,選戰氣氛濃厚,柯文哲將以台北市長任內經驗為例,凸顯自己「已經做到」的事情;柯文哲競辦發言人陳智菡表示,民眾黨很早就注意到台灣交通存在「車本主義」的問題,去年3月提出「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無奈直到去年底台灣被外媒評為「行人地獄」,政府才後知後覺,甚至拖到本周,行政院相關草案終於出爐,納入「零死亡願景」。柯辦:市長任內交通死亡六都最低陳智菡批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民進黨政府施政的壞習慣,交通部先是虛耗警力大執法、又砸400億推動「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從結果來看,今年1到5月交通事故死傷人數多達22.7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3.2%,顯然執政黨根本不懂交通哪裡出了問題,中央數次大撒幣卻未先診斷區域癥結、監督工程品質,成效不佳,甚至在人民發動遊行時,帶頭走在遊行的隊伍最前方,完全不知檢討、角色錯置。柯文哲任內北市交通事故死亡數六都最低,甚至只有其他五都的一半。侯陣營:打造以人為本交通環境侯友宜表示,人本交通不要等還路於民才來重視,讓行人可以擺脫行人地獄之惡夢,這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侯陣營說,侯也會全面檢討交通號誌,人行道設計與交通秒數的管控,打造「以人為本」的友善交通環境。他說,先前國民黨提出十項「行人天堂」的願景,包括將人本交通當成國家重大政策、重新檢討中央《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法規、運用人車路相關偵測及感應設施等,希望能擺脫行人地獄惡夢。賴清德則強調力挺行政院日前通過《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人車要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敵視。相信在政府、公民團體和國人同胞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達成人本城市、安全交通的目標和願景。
通勤月票上路逾2週 學者籲政府設KPI檢視「購買數」
北中南三大生活圈通勤月票昨(17)日上路第17天,累計至16日總運量已近1500萬人次使用。不過交通學者表示,交通月票的政策效益要看的是「購買月票數」而不是總運量,畢竟吃到飽的月票要衝運量很容易;另學者呼籲政府政策上路半年之後要有滾動式檢討,要訂定各縣市關鍵績效指標(KPI),看是否有效地將汽機車使用者轉移來搭大眾運輸,若地方政府沒有辦法達到,政府可能要考慮取消這個區域的月票補助。根據公路總局統計,到16日為止約有54.8萬人次加值購買月票方案,包含基北北桃生活圈39.9萬人次、中彰投苗生活圈2.6萬人次、南高屏生活圈12.3萬人次,新增約0.6萬人次。運量方面,累計至16日為止,已約有1486.9萬人次使用月票搭乘各類公共運具,前3名運具依序是捷運(含輕軌)734.9萬人次(基北北桃689.6萬人次、中彰投苗10.1萬人次、南高屏35.2萬人次);公車562.1萬人次(基北北桃514.9萬人次、中彰投苗34.9萬人次、南高屏12.4萬人次);台鐵119.2萬人次。交通學者李克聰表示,當初交通月票推動的關鍵績效指標,除了有效提升公共運輸運量5%,另一更重要指標是有效減少交通事故死傷人數5%。事實上要增加運量並不困難,只要持月票者多搭車就好,但不代表使用的人數增加,例如通勤族以前只有周間才搭大眾運輸,現在因為有月票,假日也會用。李克聰說,交通月票的第二個KPI更重要,就是是否有效減少交通事故死傷人數5%,這一定要靠交通減量,也就是汽機車使用者轉到大眾運輸。如果地方政府沒有辦法到績效,交通部是否要考慮取消這個區域的月票補助,或是訂定罰則。這是否表示交通月票要有一個退場機制?李克聰坦言,退場機制是應該要有,但實際上很不容易,政府要很有魄力才能做到,「政府現在給補助愈來愈容易,且補助給了也很難收回。」不過既然錢都花了,效益就要出來,至少今年下半年結束之後要有滾動式檢討,看看月票是否能將私人運具轉為大眾運輸。若用5%除以3年,則平均半年應有0.83%私人運具轉為大眾交通。
交通死傷持續增加被稱「行人地獄」 王國材愧疚:也是社會問題
台灣去年交通事故死亡達3085人,創下10年來新高,行政院預計7年投入400億元改善道安,經費主要用於工程改善,交通部今日將在行政院會中提出「道安行動綱領」,從教育、工程、執法及監理4個面向著手,目標死亡人數要年減5%。專家建議,要做好道安,道路要有全國一致性的規範,並落實到第一線人員做出合適規劃。立委李昆澤昨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批評,我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逐年增加,今年1、2月成績又比去年同期更差,政府承諾去年的事件傷亡總數要年降5%是「低標中的低標」,依照這成績,交通部要小心被社會給死當。交通部長王國材說明,今會提出整個道安行動綱領的計畫,讓中央對於政策與做法有個明確規範,並由地方落實執行;台灣被稱為行人地獄,道安數據表現也確實不好,希望今年透過中央地方合作,從問題分析到具體作法,一起做好道安工作。王國材表示,我國交通事故死傷持續增加,不只是交通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他個人感到很愧疚,道安工作是今年最重要工作,民眾的駕駛、禮讓行人觀念是一大重點。另在教育方面,交通部與教育部合作從小著手,編寫5階段教材從國小到高中,讓民眾從小養成觀念,包括開車時該怎麼做、行人怎麼保護自己等。而在交通工程改善部分,要做到讓民眾不容易犯錯,短期做法可透過人行道外擴、行穿線退縮、行人專用或早開時相等調整。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鍾慧諭分析,交通管理分為人、車、路,路的部分除了標線與號誌,最重要是道路要有全國一致性的規範,並落實到第一線人員做出合適規劃。在車的方面,車輛本身的安全性已提升很多,但停車管理有待加強,路邊違停嚴重,過多的停車格也占據人行道的設計空間,最重要的還是「人」,陽春的考照方式把太多不合格的駕駛放出來開車,違規罰則、記點又過輕,最後全仰賴執法,才導致警察的壓力過大。目前除高雄外,交通部道安會已前往5都視導行人安全改善,也與相關專業人士做討論,交通部預計在7月完成後,做出一份整體報告。
罰單殺很大2/猛開罰單搶錢救交通 監委、立委痛批心態不對惹民怨
台灣駕駛人收罰單的數量是世界第一,平均每人每年可收到1.5張罰單。國民黨高雄市議會黨團今年2月間為港都民眾請命,質詢高雄市政府搶錢,認為市府設定罰單收入15億元,不但過高還會超收,如同把市民當成提款機,市府交通局則回應「其他5都也一樣!」不過各地方政府這樣的心態連監委也看不下去,因為取締交通違規的目的是為了交通安全,保護駕駛人和行路人,不該是為了籌措政府財源,既然開罰單已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引發的民怨可想而知。2003年間曾連續發生貨車、計程車司機因不滿罰單太多,載著汽油衝撞官署的悲慘事件,凸顯取締交通違規過於嚴苛的問題,不過20年後的今天,地方政府仍將交通罰單當成重要收入來源,中央政府也把罰單列為國庫重要財源之一,但在警方強力執法下,我們的車禍死亡人數是否持續下降,交通狀況有無真的改善,實在不無疑問。一般認為,交通罰單引起民怨,除了金額以外,最多的就是取締的方式和心態,有些縣市政府眼見交通違規罰款是一塊大餅,到處取締違規停車還不夠,路見不平的「檢舉達人」也協助大肆檢舉。政府還會在各重要路段普設攝影機,抓超速違規;為了爭取績效,有些執勤員警甚至躲在暗處,一見有車紅燈右轉則冒出來逮個正著。民代曾披露台北市民權大橋上常有員警躲在橋後偷拍,5年來拍照取締高達2萬5822件,平均1年近6000張。(圖/李宗明攝)前監察委員黃煌雄曾指出,台北市重慶北路交流道下有個年收入超過1億元的超速照相桿,經他實地考察後,發現是設在剛下高速公路交流道的地方,駕駛人極易超速,因此要求挪移位置。黃煌雄表示,如測速照相設置不當,讓駕駛人容易觸法吃罰單,讓人懷疑「政府根本是以財政收入為目的,而不是以教育民眾為目的」。黃煌雄也認為,少數員警交通執法品質不良,交通部對道路交通工程改善及相關管制措施未臻完善,造成民眾質疑政府取締交通違規執法的適當性及合理性,由於相關機關的作法都有疏失,容易引發民怨,因此黃煌雄等監委在2009年提案糾正內政部及交通部。吳姓小貨車駕駛疑因罰單和情緒等因素想不開,2003年5月間開車衝撞交通部,引發社會震撼。(圖/報系資料照)不要以為警方猛開罰單、交通違規事件及傷亡人數就會下降,根據立委邱顯智的統計,交通違規的舉發件數從2008年的1039.6萬件,成長到2020年的1464萬件,死亡人數雖有下降,後來又連續成長,尤其受傷人數也從22.6萬人,暴增至48.2萬人,漲幅暴增113%,罰單和受傷人數成正比增加,「這是不合理的!」邱顯智指出,台灣一年進帳超過200億的交通罰鍰,大多用來強化執法設備,而非「改善交通」和「防止事故」,方向根本錯誤。邱顯智主張參考日本做法,政府應依照事故發生件數、人口密度等條件,來決定罰鍰收入的分配,把這些錢用在交通號誌、道路標誌、天橋、護欄、道路反射鏡等的改善,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讓交通事故死傷連年下降,達到維護交通安全的目的。
擺脫「行人地獄」惡名!全國警5月大執法 警政署親揭「取締認定標準」
為擺脫「行人地獄」惡名,內政部警政署4月30日宣布,5月1日起實施全國同步「路口不停讓行人大執法」,4大執法重點項目包括「路口不停讓行人」等,以提升駕駛和行人守法觀念。對此,內政部警政署2日也指出,車頭距離斑馬線上行人不足1個車道寬(約3公尺)即為取締基準。警政署30日透過新聞稿表示,為展現政府降低行人交通事故死傷的決心和維護路口安全,規劃自5月1日起展開全國同步「路口不停讓行人大執法」工作,且執法4大重點項目為「路口不停讓行人」、「非號誌化路口未依標誌、標線、號誌停車再開」、「人行道違規停車與違規臨時停車」及「取締道路障礙」等。警政署強調,5月1日起全國大執法,除警方攔查外,也會採科技執法,盼藉由強力執法手段,提升車輛駕駛人及行人守法及互相尊重的觀念。不過,由於車輛未禮讓行人的取締違規事實,常因警方肉眼「視角」等基準問題而惹議。因此警政署2日也向《中央社》表示,依據「強化行人路權執法計畫」規定,不停讓行人先行的取締認定原則及應注意事項規定,首先,若路口無人指揮時,車輛「前懸」(即車頭)已進入行人穿越道且距離行人行進方向1個車道寬(約3公尺)以內,即為取締認定基準。其次,路口有義警、學校導護志工等交通指揮人員指揮時,駕駛若不聽從指揮強行通過者,可直接認定舉發。此外,警方以攔停舉發方式執行為原則,但若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者,例如駕駛強行或高速通過者,可直接舉發。針對駕駛是否會因車輛左轉或右轉的視線問題而影響違規情形。警政署指出,警方取締開單並不會特別註記違規車輛是左轉或右轉車,所以並無相關統計數字佐證,但依經驗法則來看,因車輛左轉時易因A柱影響行車視線,較易因此造成未禮讓行人的違規情形。警政署表示,車輛不禮讓行人取締,因警方是以目視所及執法,偶有爭議情形,但執法時都有全程蒐證錄影,若當事人有疑義可依法向警察機關或監理單位提出申訴;同時,交通部近期也正在研擬修改相關取締原則,警方將配合依法執行。
OL過斑馬線遇轎車不禮讓 抬腳飛踢「踹一腳」險跌倒
網路社群「社會事新聞影音」PO出一段行車紀錄器影像,有名身穿套裝的年輕OL走斑馬線過馬路,當時亮紅燈,一部銀色轎車卻不願禮讓,逕自開過,她爆氣「高抬腿」踹了轎車車門一腳,自己也差點失去平衡跌倒,事件發生在高雄市,轄區警方指出,轎車駕駛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最高可罰3600元,也呼籲民眾理性應對,以免觸法。據了解,這起事件發生在上個月29日下午5時47分,地點在高雄市苓雅區中山二路、新光路口,該輛轎車從中山二路右轉新光路,正好遇上紅燈,為了不卡在路中,轎車不顧路旁人行道「小綠人」燈號已亮,有名女子要過馬路,沒有停下就直接穿越。高雄一名年輕OL因為轎車不禮讓行人,抬腳飛踹車門,相當勁爆。(圖/取自社會事新聞影音)女子看到轎車竟然不禮讓行人,氣得抬腿狠狠朝著轎車車門飛踹一腳,由於車輛仍在行進中,加上女子穿著窄裙,落地時差點狼狽摔倒,她又瞪了轎車幾眼後,才瀟灑離開,影片內容相當有趣,PO網上傳後也引發民眾熱議。轄區苓雅警分局指出,轎車駕駛不禮讓行人,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駕駛汽車行經行人穿越道有行人穿越時,不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者」,可處1200元到3600元不等的罰鍰,但行人遇此狀況也應冷靜,可拍照錄影向警方檢舉告發,案例中這名女子踹車若有車損,可會吃上毀損罪官司,但目前並未接獲車主報案。警政署5月1日起實施路口安全大執法工作,4大重點項目為「路口不停讓行人」、「非號誌化路口未依標誌、標線、號誌停車再開」、「人行道違規停車與違規臨時停車」、及「取締道路障礙」等,為降低行人交通事故死傷,苓雅警分局執行「全國擴大取締路口不停讓行人執法專案勤務」,昨日共計取締告發79件,其中「路口不停讓行人」就有16件。
擺脫「行人地獄」惡名 全國警5月起大執法!4大取締重點一次看
為擺脫「行人地獄」惡名,內政部警政署今天(30日)宣布,5月1日起實施全國同步「路口不停讓行人大執法」,4大執法重點項目包括「路口不停讓行人」等,以提升駕駛和行人守法觀念。警政署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為展現政府降低行人交通事故死傷的決心和維護路口安全,規劃自5月1日起展開全國同步「路口不停讓行人大執法」工作。同時,執法4大重點項目為「路口不停讓行人」、「非號誌化路口未依標誌、標線、號誌停車再開」、「人行道違規停車與違規臨時停車」及「取締道路障礙」等。警政署指出,統計今年1至3月全國警方取締「行經行人穿越道、轉彎不暫停讓行人或視障者先行之違規」案,共計有3萬717件,較去年同期的1萬2893件,增加1萬7824件、增幅138%,可見執法強度逐漸增加,但也顯示民眾守法觀念仍須加強。為改善行人安全,警政署表示,交通部日前已完成修法,自3月31日起,若汽車行經行人穿越道不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以及轉彎時不暫停讓行人優先通行,由原本小型車處罰新台幣2000元、大型車處罰2800元,一律提高為按法定罰鍰最高額3600元處罰,機車則維持1200元。警政署強調,5月1日起全國大執法,除警方攔查外,也會採科技執法,盼藉由強力執法手段,提升車輛駕駛人及行人守法及互相尊重的觀念。
阿婆灣去年交通死傷126件 嘉義警首裝測速桿速限40公里
嘉義縣台3線澐水至大埔山路蜿蜒,加上阿婆灣名氣響,該路段是許多重機族熱愛路線之一,常發生駕駛人不諳路況,壓車過彎、車速過快或雨霧等天候因素導致交通事故頻傳,去年該路段交通事故死傷多達126件,嘉義縣警察局經評估後,決定在阿婆灣台3線305.8K處設固定式測速照相設備,限速40公里,一個月宣導期後,2023年1月10日上線執法。縣警局自今年4月起加強實施監警環聯合稽查、移動式測速照相、行動式蒐證取締違規。(圖/嘉義縣警察局提供)縣警局交通警察隊組長戴偉帆指出,為有效防制台3線事故,縣警局自今年4月起加強實施監警環聯合稽查、移動式測速照相、行動式蒐證取締違規越線、連續超車等多項執法措施,統計4月到11月,台3線交通死傷件數為60件,較去年同期86件減少26件,減幅33.3%,已有初步防制成效。嘉義縣警察局經評估後,決定在阿婆灣台3線305.8K處設固定式雙向測速照相設備,限速40公里。(圖/嘉義縣警察局提供)考量員警勤務安排無法長時間、每天進行移動式測速,為加強速度管理,達全天候執法效能,經評估後選定台3線305.8K處設置固定式測速照相設備,雙向取締車輛超速行駛。戴偉帆說,該設備12月上旬已設置完成並上網公布,經過1個月宣導期,預定明年1月10日啟用執法,提醒用路人行經台3線請依速限行駛,切勿有競速、壓車、越跨線等危險駕車行為,由於這是阿婆灣路段第1支測速,警方將視執行成效,不排除再增設固定式測速照相機。
批桃園市醉心大型建設 賴香伶指日常道路安全規劃不足
民眾黨立法委員、桃園市長參選人賴香伶今(24)日與該黨桃園市議員參選人黃成峻、林昭印舉行記者會指出,桃園市酒駕死傷人數上升,受傷人數也是六都第一,市長鄭文燦執政七年,推動諸多大型交通建設,卻忽略民眾日常生活必須的道路安全規劃,呼籲應整體評估優化汽機車與行人的動線,讓民眾有平等的路權。民眾黨桃園市長參選人賴香伶24日與桃園市議員參選人黃成峻、林昭印舉行記者會,指桃園市道路安全規劃明顯不足。(圖/賴香伶辦公室提供)賴香伶指出,鄭文燦市長執政七年,推動諸如桃園鐵路地下化、新設國道交流道、桃園航空城、規劃輕軌捷運系統等大型交通建設,然而對於民眾日常生活必須的道路安全規劃明顯不足。鄭文燦應該要積極面對桃園市交通安全的嚴峻問題,首長的重視對道安有一定程度正向作用,也有助橫向聯繫,尤其道安是跨局處工作。鄭文燦對交通安全的重視程度明顯偏低,難怪桃園市交通問題遲遲無法改善。賴香伶說,根據內政部統計,桃園市2018年每十萬人道路交通事故死傷人數為1,848人,2020年成長到2,835人,高居六都之冠。近年全台酒駕死傷人數呈現下降趨勢,但桃園市酒駕死傷人數卻逆勢上升,2021年桃園市酒駕共1,050件、1,284人受傷、34人死亡,受傷人數也是六都第一。頻繁的交通事故,成為桃園市在天下雜誌2021 幸福城市調查「施政力」六都倒數第一的原因之一。桃園區市議員參選人黃成峻指出,近年因為桃園人口持續成長,汽機車數量也不斷增加,加上桃園區綠線捷運施工進度落後,道路路線限縮,成為市民的交通夢魘。桃園區現今有許多設計不佳、狀況複雜的待轉區與道路退縮,需要「因地制宜」,重新進行深入與長期追蹤調查,視路況逐步調整規劃,才是改善問題的根本之道。中壢區市議員參選人林昭印說,交通標誌與設施,最怕沒有標準化,還亂花錢亂搞,2021年十月就發生一起憾事,機場管制區邊緣道路沒有路燈本就很危險,護欄還變成H鋼型,宛如刀片一般,受害人車禍碰撞,不幸撞上H鋼,原本用來保護人的護欄,卻造成嚴重遺憾,受害民眾陳情,期望改善危險護欄避免更多憾事,但像刀片一樣危險的H鋼仍在原地。賴香伶表示,未來會針對桃園市易肇事路段進行交通事故進一步分析,在大量行人路口區評估設置行人庇護島及行人穿越線退縮設計,並且優化路口汽機車轉彎動線,同時加強取締騎樓機車的停放,讓行人、機車族、汽車族都擁有一個平等的路權。
行人走斑馬線遭撞死人數「是酒駕肇事9倍」 學者親揭真相
近幾年道路交通事故死傷人數持續增加,尤其是酒駕肇事頻傳,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交通部6日在行政院會報告「道路交通安全精進作為」並通過,預計111年底完成1322處路口環境改善。對此,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宏恩指出,2018年北市行人走在斑馬線上被撞死的人數高達28人,是酒駕肇事的9倍,他認為也應該加強宣導正確行車習慣,呼籲駕駛遇行人過馬路都應停車禮讓。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宏恩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聽聞行政院通過「道路交通安全精進作為」,雖肯定政府終於有所作為,但也感嘆這是多少人命事故才換來的有限政策,他也提到「每年行人在馬路上被撞死的人數,大幅超過酒駕肇事致死的人數。以台北市為例,2018年因為酒駕肇事而死亡的人數只有3個人,但是行人走在路上被撞死的人數卻有28人。」劉宏恩認為,行政院打算撥款改善「硬體」,但倘若軟體不變,硬體改善的效果其實很有限,並指出執法警察不該對於正在逼迫斑馬線上行人的汽機車視若無睹,且應該要加強宣導並要求改善。劉宏恩也感嘆,希望大家不要每次講到交通安全就反射性想到酒駕議題,而忽略了行人安全問題更為嚴重、也更為普遍,最後也呼籲「行人安全其實就是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停讓行人不是禮貌問題,而是法律上的義務,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和保護家人。」
鼓勵考照民眾到駕訓班練機車 政府補助每人1300元
有民眾上網感嘆機車考照越來越難,桃園卻缺乏機車練習場,桃園監理站指出,除了監理站上班時間有正式和舊有場地開放練習,大溪僑愛國小和大園大興高中也有畫設機車練習場,但仍鼓勵到桃園6間駕訓班受訓,每人補助1300元,學習防衛及安全駕駛觀念,降低意外。有網友感嘆,桃園市機車族多,大專院校也多,鄰近的新北都有專門的機車練習場,但桃園卻付之闕如,監理站內練習場假日和晚間又未開放,催生桃園版機車練習場。原價3000 現只要1700交通局長劉慶豐坦言,2年前曾規畫在南北各設一個機車練習場,但公路總局到66快速道路橋下會勘時攤開數據,直言機車駕訓班教導防衛駕駛和視線死角等觀念,單純考照者的肇事率是駕訓班學員的3倍多。中央力推所有駕駛都要「進場訓練」,地方政策不能跟中央不同調,設置計畫因而停擺,因此補助65萬給駕訓班代訓,原價3000元的訓練費,補助1300元後只要1700元。桃園監理站股長林芳誼指出,交通部年初提出補助計畫,參加駕訓班機車訓練並考取駕照者補助1300元。額外加碼補助500名額民眾報名踴躍,寒暑假更是每期招生人數皆額滿,顯見家長願意花錢讓子女獲取正確駕駛觀念及技巧,原定計畫到11月底,桃竹苗1900個名額7月底就提前用罄,桃園市交通局獲悉,額外加碼補助500個名額。林芳誼不諱言,自學考照者多是上路後才訓練,經驗不足易釀災,根據統計,自行考駕違規率為11.6%,但駕訓班訓練後違規率降至4.2%,交通事故死傷人數又以18到24歲族群最嚴重,直言年輕人耳朵硬,但播放動態事故影片,看到騎士飛出去重傷畫面,就懂得避開危險道路,課程共3天,包括6小時學科、10小時術科,強化責任駕駛觀念。
桃園交通事故全國第一 明年砸千萬改善百大熱點
桃園近年交通事故死傷人數不斷增加,去年比前年增加1.5萬人,今年更比前年同期多1倍,議員斥六都事故率只有10至12%,桃園卻高達20%,連續12個月冠全國,諷刺桃園市長鄭文燦高喊民調第一,但交通亂象也全國第一,「真光榮!」交通局指出,明年起針對百大事故熱點從工程面逐一改善。議員陳萬得說,根據警政署統計,桃園6月就發生4045件車禍、死亡20人,但桃園車輛才205萬,對比台中284萬輛車才3244件、新北更多達323萬輛車才3674件,不但肇事率連續12個月全國第一,用路人受傷率也遠較其他五都多8至12%,為桃園市民「行」的安全感到憂心。議員劉勝全也發現,去年的交通死傷事故較前年增加1萬5064人、多了37%,其中慢車交通事故增加1127件、達148.29%,今年1至5月交通事故死傷人數也較去年多1倍,不解交通局口口聲聲高喊科技執法,為何事故有增無減?議員彭俊豪也說,今年上半年光是行人穿越道的事故就已奪走8條人命,害497人受傷,不能光靠警方加強取締,交通局更該通盤檢討設施和標誌標線改善。交通局長劉慶豐直言桃園交通環境相對複雜,街道小、物流倉儲大車多、停車人行空間不足,加上用路人道安意識薄弱,常違規釀道路風險,根據分析,今年死亡事故多為高齡者,死傷事故則多年輕人,且集中機車族。「蜻蜓點水式改善治標不治本!」劉慶豐說,過去死亡事故都會安排道安委員會勘,今年發現受傷事故攀升,已編列1000萬,將委外調查全市百大事故熱點,分析和研擬防制方案,如增設來車警示、減速平台等,以每年100個路口的目標逐年改善,也會加強跨局處道安宣導,像是警察局9月將展開為期1個月的路口安全大執法,提醒用路人遵守交通規則、禮讓行人。
北市交通事故死傷6都最低 柯文哲:目標不是抓違規而是改善
交通事故對於每個都市都是一個需要全力嚴防的意外,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7)於臉書上表示,台北市的「交通事故死傷人數」、「每十萬人A1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及「酒駕肇事死傷人數」都是六都最低,這也是因為北市府嘗試以分析找出問題,並積極解決的緣故。柯文哲指出,每一場車禍不僅影響肇事者的生活,更傷害受害者的家庭。因此,降低車禍傷亡是北市長年努力的目標。北市府每季都會滾動式檢討易肇事路口,辦理會勘及改善;他也強調,同時北市府成立「交通安全守護團」,持續對校園年輕族群進行宣導,也在公園、里民活動、老人共餐的場合宣導高齡長者交通安全觀念。在執法上,柯文哲說明,市政府透過統計找出常見違規項目,如車輛不禮讓行人、行人違規、超速、違反號誌等,除了加強執法力度,也要研究違規熱點如何改善,「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改善交通,而不是抓違規」。此外,自從「酒駕防制實施計畫」實施後,北市的酒駕肇事死傷人數從106年的74人,降低到108年的63人,拿下連續三年下降的好成績。柯文哲呼籲,希望市民朋友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快樂出門,平安回家」是政府與民眾的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