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執法
」 交通部 交通 酒駕 事故 記點首重疏導內湖交通 北市警局長率隊視察
北市警局局長李西河自上任後走訪各轄區,日前於上、下午尖峰時間,率內科周邊相關分局(中山、松山、信義、南港等)分局長,親赴內湖分局聽取內湖科學園區周邊交通疏導工作簡報深入瞭解內科交通特性、疏導重點。李西河率隊乘坐「巴士」方式並上舊宗路二段171巷口制高點的「磐石保經大樓」及堤頂大道與瑞光路358巷口的「王道銀行」實際於尖峰時間視察及俯瞰內科周邊重要交通要道,以「實際用路人」角度來了解內科交通情形,親身體驗內科交通狀況,並於巴士上與各分局長商討如何紓解內科聯外交通,研提下列相關策進作為1、提議堤頂大道與瑞光路358巷口開缺口案:為優化堤頂大道與港墘路口號誌,增加堤頂大道、港墘路等2條道路綠燈秒數,解決上午尖峰國道汐五高架堤頂交流道及堤頂大道(市民高架、基隆路)車流進不來內科地區交通瓶頸。2、交通點線面,跨域全方位:由周邊相關分局長、交通大隊2位副大隊長共同掌控內科連外道路【北安路、樂群一路、民權大橋、南京東路、麥帥一二橋、市民高架(含市民大道平面)、基隆路沿線(含基隆路高架)、成美橋、成功橋、環東大道等】交通疏導情形,跨分局警力調度及橫向聯繫市府交通局等單位協調處置。3、成立交通快打,迅速排解壅塞:運用府級、局級Line群組(高階主官-中階幹部-基層員警),即時疏處道路壅塞及事故訊息,針對事故(拋錨)車輛迅速定位排除,通知交控中心隨時調整綠燈秒數,加強跨單位橫向聯繫、管制局內單位縱向處置效率,以降低交通影響。4、強化科技執法、提升行人安全行路環境:配合市府內科短中長期交通改善計畫及捷運東環段交維計畫,滾動式調整內科周邊上、下午尖峰時間交通疏導崗位,保持路口淨空、指揮車輛停讓行人,另輔以科技執法設備,針對闖紅燈、路口未淨空、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未依規定轉彎、車輛不停讓行人等違規行為偵測取締。5、透過工程改善,紓解交通瓶頸:持續針對內湖區重要幹道及瓶頸、易壅塞路段(口),提報交通改善建議(如增設標誌、調整號誌時制、時相、調撥車道、單行管制措施等),近日協調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調整補繪市民高架往東永吉匝道出口之車道佈設,業於7月8日凌晨完成,期有助於改善上午尖峰市民高架往東進內科之交通瓶頸路段,以提升道路紓解效率。針對內科交通問題,李西河指出,未來除在內科周邊增派警力加強疏導作為外,也會運用交通執法、交通工程等不同面向,持續協同市府交通局共研改善對策,以「用路人同理心」提出「提早分流」、「延長匯流」、「調撥車道」、「替代道路」4大方向交通疏導策略,持續精進內科周邊道路交通順暢。
桃園交通執法見效 行人事故比例降低
桃園龍安巿場17日發生8旬翁過馬路遭駕駛撞飛事件,影片曝光讓網友批駕駛和行人都沒帶眼睛出門。桃警指出,在積極宣導和強力執法下,今年1至4月行人車禍死傷較去年同期降低15%,但主要肇因仍是未注意車前狀況、車不讓人和行人違規穿越道路,6月將再啟用20處科技執法,呼籲用路人守法。戴姓男駕駛17日一早開車行經桃園區上海路,疑為低頭撿手機傳輸線,當場撞飛正穿越馬路要去買早餐的8旬吳姓老翁,造成吳翁全身擦挫傷及腦震盪。桃警指出,桃園市今年1至4月間行人交通事故死傷1026人,較去年同期減少186人、降幅達15.3%,遠高於全國平均的4.4%。桃警分析主要肇因,除了未注意車前狀況、車不讓人外,行人違規穿越道路也是肇事原因之一,警方也將3大主要肇事因素列為重點取締項目,4個月來取締路口不停讓行人6119件,較去年同期增加3747件、158%;取締行人違規631件,增加401件、174.3%。其中科技執法設備取締車不讓人就有3784件,較去年增加1118件、238.46%,成效顯著,今年度規畫6月及11月各再啟用20及29處科技執法設備,透過精準執法降低事故。桃警也持續分齡分眾宣導,今年已辦理310場,累計約1.5萬餘人參與,交通警察大隊繼「事故退扇」獲得迴響後,又準備背包扣環警示燈、LED發光燈條、反光水壺提袋等宣導小物,在各級學校、老人關懷據點及活動中心發送與會人員,讓駕駛人在100公尺外就能看到配戴發光或反光宣導小物的行人,再透過圖像、影片及網路社群等多媒體宣導,達到加乘效果。「注意別人的不注意,小心別人的不小心!」交通警察大隊長鄭文銘提醒駕駛注意行人,也籲行人注意路上行車,隨時注意各方來車動態,以維護自身安全。
驚悚!與同學相約衝北港看熱鬧 19歲女大生車禍噴飛喪命
嘉義1名19歲女大生昨(28)日晚上8點10分載著女同學,騎機車前往雲林觀賞藝閣途中,行經朴子市區時,撞上違規跨越雙黃線左轉的轎車,機車後座女子噴飛至對向車道,慘遭行經貨車輾困輪下,救護人員到場救出女子後緊急送醫救治,仍傷重不治身亡,肇事原因仍待警方釐清。據了解,女大生當天載女同學,要去北港朝天宮迎媽祖的真人藝閣活動中,騎車行經朴子市文化南路直行時,因1輛小客車突左轉違規跨越雙黃線,導致機車煞車不及直接衝撞,前座的女大生僅肢體擦傷,意識清楚,後座女大生則因撞擊力道強大,摔飛至對向車道,慘遭另輛行經的貨車輾過,受困在輪胎下方。 警消說明,獲報到場後,消防人員立即將受困的女大生救出,並將2名傷患送往長庚醫院救治,不幸的是後座女大生因重傷,搶救後仍回天乏術宣判身亡,警方對3人進行酒測,酒測值皆為0。 警方表示,肇事原因正由交通事故處理小組調查釐清真相,並呼籲用路人,行經市區時應減速慢行、注意車況和保持安全距離,維護自身及其他用路人安全,警方強調將持續於重要路口交通執法,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
重申交改5訴求 路權團體促立院退回交通條例修法案
政府雖在過去不斷宣示將持續推動交通改革,朝著2030年前,台灣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三成、零死亡願景前進。但數據披露,2023年因交通事故死傷人數不減反增,高達3023人命爲此喪失性命。公民倡議團體「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故特意選在3月23日晚於全台五地串聯舉辦集會活動,透過摺紙鶴、蠟燭悼念儀式來交通罹難者。隨著政府的政策推動,讓「交通零死亡」願景在社會上呈現顯著的成果,據交通部統計資料指出,2023年台灣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3023人,雖離政府期許目標仍有一段距離,但較前年同比下降1.3%。然而,近日行政院會通過交通部擬具「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内容提及「1200元以下微罪不能檢舉、不記點」舉凡違停在人行道、行人穿越線、公車站、身障專用格、學校等地將無法檢舉,引來路權團體抗議。「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召集人YC表示,交通安全議題并非只是交通議題,而是國安問題,我國每年至少3000人因交通事故喪命,希望透過本次活動,以紀念於交通事故中而離開人間的生命。YC進一步指出,望透過此次活動讓更多人關注交通議題,重新審視台灣交通環境,並進一步向政府發出要求改善的訴求。「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針對交通改革向交通部及立法院提出5大訴求。第一:健全人行設施,進行道路工程改善,杜絕違停常態化。第二:改革駕訓制度,對於不適任駕駛、高齡駕駛等的相關回訓制度,建立合理管控駕駛人的措施。第三:交通執法進行改革,具體評估與規劃執法人力需求及增加基層參與,改善執法量能不足的問題。第四:配套措施整頓規劃,在道路環境改善前,應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宣導教育民眾及司機應當在在合法位置進行停靠及相關作業。第五:立法院應退回修法草案,在取得民間共識前應退回法案,並與相關團體「召開公聽會」,廣納各團體意見,共同討論工程設計法規與政策改善交通問題,避免製造用路人對立。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提5交改 訴求交通部立即整頓改革
公民倡議團體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17日於全台7地同時舉辦快閃過馬路舉牌抗議集會,針對交通改革提出5大訴求,呼籲交通部及立法院正視行人權益,並與相關團體「召開公聽會」,廣納各團體意見,共同演議工程設計法規與政策改善交通問題,避免製造用路人對立。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時代力量主席王婉諭、路權團體、交通事故受害者今日聚集在台各地進行交通改革訴求街頭集會。當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雲林、高雄、台南7集會地點皆出現成群聲援者現身力挺。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此次號召之集會主要針對交通改革向交通部及立法院提出5大訴求。第一:進行道路工程改善,除了在路口、行人穿越線之外,人行道上違規停車及併排臨時停車載客,都是嚴重危害交通安全的違規項目,道路應規劃合理的上下客區、臨時停車格、避車彎、卸貨區等,以從根源解決職業駕駛的需求,並且提出改善計畫及期限,不能長期拖延使違規常態化。第二:配套措施整頓規劃,在道路環境改善前,應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如貨車卸貨應放置三角錐或車擋警示等,確保職業駕駛上、下客、貨也不會影響交通安全及應宣導教育民眾在合法位置上、下計程車等。第三:建立回訓制度,對於不適任駕駛、高齡駕駛等的相關回訓制度,建立合理管控駕駛人的措施。第四:交通執法進行改革,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提到,既然政府拒絕警民合作,那就要扛起責任,具體評估與規劃執法人力需求及增加基層參與,改善執法量能不足的問題,拒絕短期專案作秀。第五:立法院應退回修法草案,在取得民間共識前應退回法案,並與相關團體「召開公聽會」,廣納各團體意見,共同討論工程設計法規與政策改善交通問題,避免製造用路人對立。
違規微罪不記點…民團怒了!17日快閃余小妹事件路口提5訴求
針對行政院日前通過10項罰鍰在1200元以下的交通違規微罪不記點,也不開放民眾檢舉,台南市人本交通促進協會強烈反對「貿然取消違規記點與限縮檢舉」,協會上周六成立,首場活動為17日號召民眾到余小妹事發地點成功路、忠義路口「穿黑衣、舉標語、過馬路」快閃10分鐘。「微罪不舉,交通亂局!」台南市人本交通促進協會理事長余志祥說,這次將取消記點及限縮檢舉項目,包括許多嚴重危害大眾安全的違規,如併排停車、臨停快車道、臨停圓環、臨停路口轉角、占用身障車位與公車停靠區等,這些違規行為不僅使遵守交通規則的民眾被變相懲罰,更會讓身處交通弱勢的身障族群更弱勢,行人路權大倒退,交通安全淪笑柄。他說,取消違規記點與限縮檢舉,完全與交通部長王國材在「820還路於民」遊行中承諾的「推動人本交通,守護行人安全」背道而馳,不僅是欺騙遊行的參與者,更愧對去年因交通意外離世的3023位國人同胞。他提到,交通部自己路側設施做不好、交通工程做不好,路權團體這半年提供意見都被當作耳邊風,王部長半年前雖說要廣設黃線,但被追問進度只會回「我們有撥400億改善經費」、「我們會請地方政府加緊腳步」,責任推得一乾二凈。余志祥說,廢除檢舉跟記點制這種短視近利政策,交通部說好聽是平息「民怨」,實際上卻不停挑起民眾對立,對於國人的交通安全,完全沒有責任感。本周日站出來就是要告訴交通部,「人命絕對比選票重要,短視近利的政策與民粹,絕對喚不回選票!」協會表示,當天將提出5大訴求,包括道路工程要改善、配套措施要規畫、回訓制度要建立、交通執法要改革以及退回修法草案。
反對微罪不檢舉不記點 路權團體3月17日街頭抗爭:人命不應被拿來與民怨度量
行政院上週通過道交條例修正草案並送立法院審查,引發民間強烈反彈。「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TVZA」等民團今(11日)召開記者會痛批修正草案戕害用路人生命,將在3月17日於全台進行快閃街頭運動、3月23日於立院門口遊行,要求政府停止大開路權倒車。交通部長王國材1月31日表示「生命價值與民怨是兩難」,2月20日「預告」微罪不開放檢舉、記點;行政院3月7日通過10項最高罰鍰新台幣1200元以下交通違規不開放檢舉、記點,掀起民間譁然。台灣2023年有54萬人因交通傷亡,其中有3023人死亡,依比例約50人有1人會遇到交通事故,且死傷數字均高於人口有1.25億的日本,顯示台灣有修正考照、回訓、道路設計,以及加重處罰的必要。但政府只用不到3個月時間就大開違規之門,讓不分行人、乘客和駕駛等用路人陷於叢林法則的危險之中,TVZA就怒轟人命不應被拿來與民怨度量。陳姓代課老師6日下課騎車返家撞上違停小貨車,頭部重創慘死。(圖/翻攝畫面)TVZA理事長陳愷寧表示,該10項違規不檢舉不記點,對守法駕駛不公、侵害弱勢用路人權益,也將使違規行為常態化,且該10項都會造成嚴重死傷事故。例如違停連續4年造成7000件交通事故,近期也有台北市士林區陳姓國小老師6日騎車自撞卸貨的併排違停小貨車身亡;新竹縣湖口日前發生救護車因道路兩側被違停,導致救護車在醫院旁卻無法順利抵達事件,都顯示違停絕非「微罪」。另外界以為檢舉會害職業駕駛遭吊照失去生計,陳愷寧指出去年吊扣數不升反減,下降1萬多件;吊銷數也減少500件。另造成吊銷、吊照原因多是超速40公里等重大違規,檢舉反而是相對少數。新竹縣救護車遭違停擋住去路。(示意圖/報系資料照)陳愷寧強調,交通改革勢必有陣痛期,但交通部仍無視多個民間團體的堅決反對,一意孤行送交法院,「對話無效,只能走上街頭」。宣布將在台北、桃園、新竹、台中、高雄、台南、雲林等各縣市展開街頭行動,號召3月17日上午10點在各地快閃;3月23日在立院門口舉辦集會遊行,期盼立委擋下不合理法案。TVZA也提出改善道路工程、配套措施規劃、駕訓教育改革、加強交通執法、退回修法草案等5大訴求。「下一代學生行人路權聯盟」副召集人巫愷政也批評交通部,「這些因違規慘死路上的生命比違規人的錢包重要?每年路上多少人因這些微罪傷亡」?「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理事長林美娜指出,違規記點是淘汰不適任駕駛的重要一環,「誰能保證違規微罪不會釀禍、不會出人命,王國材你醉了嗎」?「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副秘書長劉于濟也感歎,連檢舉行政救濟手段都無法幫忙,身障者未來會更常因違停無法搭公車、停車位遭冒用,導致出門更加困難。
違規成本更低了? 交通部擬「微罪不開放檢舉」 罰款1200元以下不記點
台灣交通亂象頻傳,去年(2023年)1到11月共有49.1萬人受傷、2759人死亡,近期國道事故更頻繁到宛如「每日任務」,但交通部長王國材今(20日)接受YahooTV《齊有此理》專訪,表示已檢討罰款1200元以下交通違規不記點,未來也將討論微罪不記點。王國材表示,過去提高罰則及記點,是希望透過交通執法作短期教育,若用宣導可能需3年才有效果,例如沒停讓行人罰6000元,效果馬上就出來,強調「交通部必須跟時間賽跑」,政府執法不是因為缺錢,但也認為時間拉長會有很多人受害,影響很大。儘管是先有違規人才有檢舉人。但王國材表示去年有檢舉魔人一直檢舉,因此討論檢舉項目議題,涉及危險項目仍開放檢舉,微罪則不受理檢舉,且裁罰細則也規定要具備充分證據,取締違規要有3分鐘影片、照片,「不能違停一下就拍」。王國材進一步表示,受理檢舉也要有判斷,所以現在也討論若民眾檢舉則不記點,例如騎樓停車,去年開放後有許多騎樓停車問題,若地方政府讓出1.5公尺行人行走空間,已不記點,也會討論不開放檢舉。交通部對此表示,有關1200元以下違規不記點、檢舉不記點、微罪不受理檢舉等都在討論過程,尚未定案。此外,台灣交通違規的成本相較先進國家已低上許多,例如逼車並致人死傷,在日本最高可判20年,台灣最重僅罰2.4萬或吊扣駕照3個月。無照駕駛在台灣最高罰2.4萬、致人重傷或死亡得沒入車輛,但在美國無照即屬輕罪,駕駛除需出庭說明,若造成重傷、死亡,最重可被處3年徒刑。
警政署酒駕防制年度記者會 強力掃蕩成果斐然「交通事故10年減51﹪」
酒駕肇事害命新聞每每掀起熱議,社會關注,警方近年將之列為重點工作,更祭出鐵腕強力掃蕩。警政署與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今(31)日共同召開酒駕防制年度宣導記者會,據警政署統計,去年查獲酒駕案件逾5萬件,去年1到10月酒駕交通事故6675件、217人死亡,與2014年相比,交通事故降低51.71%。警政署今日下午與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於共同舉辦「打擊酒駕、平安回家-警、醫共同防制酒駕年度宣導記者會」,由警政署長黃明昭與協會理事長許以霖共同主持,包括衛生福利部、交通部、法務部、馬偕紀念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台灣外傷醫學會、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台灣成癮協會、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急診醫學會、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警察局及相關署屬警察機關熱烈參與,共同加入113年度酒駕防制宣導行列。根據警政署統計,去年度交通事故6675件、造成217人死亡、8457人受傷,與2014年相比,交通事故減少7147件(-51.71%)、死亡人數減少317人(-59.36%)、受傷人數減少9106人(-51.84%),可見防制酒駕已有成效。署長黃明昭表示,除交通執法外,特別感謝交通部針對酒駕相關的罰則修法加重處罰,法務部重懲酒駕犯行、嚴審假釋及各醫療機構協助戒除酒癮治療等多管道方式攜手合作,讓防制酒駕發揮更大的成效。藉由此次記者會,強化政府機關防制酒駕力量,並向大眾表達打擊酒駕的決心,達到酒駕零容忍,邁向零死亡願景之目標,以維護道路交通秩序與安全。
桃園科技執法奏效 上月交通事故少19%
桃園市警察局統計,去年12月單月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發生3996件,較2022年同期減少955件,接近19.3%,受傷人數與前年同期比較大幅減少1212人,達19%。警方分析,主因是科技執法奏效,讓事故驟減。警方表示,為降低交通事故傷亡人數,持續推動各項交通執法專案,包括強化行人路權執法、取締汽機車重大違規、加強酒後駕車攔檢、辦理重大交通事故會勘及持續規畫科技執法。今年也遷移「百大易肇事路口租賃式多功能科技執法」,維護行車安全。根據統計,2022年12月桃園市4951件事故,去年同期3996件,減少19.3%。另去年12月19人死亡,雖然比前年同期增加2人,但受傷人數與同期比較大幅減少1212人,達19%。若以機車事故死傷人數比較,和前年同期減少627人、16.7%,酒駕減少38人,達33.3%,行人事故減少119人、24.8%,數據顯示桃園交通事故防制成效顯著。桃園交通警察大隊執法組長連國豐表示,綜合數據分析,主要是科技執法奏效,違規數量減少,事故也大幅降低。交大大隊長鄭文銘表示,警方持續執行事故防制工作,宣導方面也以分群、分眾方式針對青少年、學生、高齡者與公司企業行號等傳達正確交通安全觀念,去年12月累計96場次。執法方面,去年12月取締重大交通違規計2萬餘件,另舉發車不讓人695件及行人違規425件,協同路權單位改善人本環境交通工程,營造友善的交通環境。
台11線悲劇!台東翁橫越馬路遭撞致命 車體玻璃凹洞畫面曝光
台東縣長濱鄉台11線84.1公里處,今(30日)清晨發生一起致命車禍,年屆84老翁在昏暗的情況下橫越馬路,不慎遭到1輛轎車當場撞擊身亡,轎車前檔風玻璃凹成大洞,駕駛立即報案,救護人員趕抵現場時,老翁已經失去呼吸心跳,送醫後宣告不治。事故發生在今(30)日清晨5時18分左右,位於台11線84.1公里處的北上車道,案發當時,屏東64歲周姓女性駕駛,由南向北往花蓮行駛,行經該處時因未留意前方路況,與一名林姓老翁發生碰撞。事故導致轎車左前車頭和前檔風玻璃受損,而林翁頭部受重傷,救護人員緊急移送至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成功分院,經院方極力搶救下,林翁仍因傷勢過重,於早上7時17分宣告不治,而周女則並未受傷。警方表示,周女經酒測檢驗,結果為0,並無酒駕跡象,詳細事故原因及肇事責任,仍待警方後續調查釐清。警方呼籲,駕駛人應小心駕駛,遵守交通安全規則,行人穿越馬路,應依規行走行人穿越道、陸橋,以防止事故發生,警方將加強各項交通執法強度,取締酒後駕駛、超速、搶越行人穿越道、闖紅燈等違規行為,以維護民眾交通安全。
交通罰鍰歲入編列創新高 中市府挨轟事故未降低
台中市政府明年交通事件裁決所的罰金罰鍰歲入編列23.26億元,創下新高,台中市議會15日進行二讀會,市議員陳俞融指出,台中沒有因為交通罰鍰罰得多,事故就減少,要求交通罰鍰收入應專款專用在交通改善上。台中市交通局表示,依規定每年至少提撥12%作為交通執法與交通安全改善經費。台中市議會15日審查明年交通地政預算,陳俞融表示,今年台中1至9月交通事故較去年同期增加2萬1772件,交通事故件數、交通事件30日內死亡人數、行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都較去年多,但交通罰鍰卻創新高,代表懲罰性罰鍰不是解方。市議員李天生則指出,台中市今年度的交通罰鍰歲入編列20.2億元,但1至10月的交通罰鍰就已達到27億餘元,明年則編列預算高達23.2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根本是把人民當做提款機,要求刪減10億元,避免市民荷包失血。陳俞融指出,去年市府111年決算交通罰鍰實收約34.6億元,超收約18.8億元,但111年新增固定式測速照相設備經費為2310萬元,卻是全額為市府經費,罰鍰沒有用來改善交通安全,淪為市府獲取財源的手段。陳俞融說,交通局今年真正用於交通安全改善的項目預算,如易肇事地點改善工程、綠斑馬學童安全建置計畫各1000萬元,這些經費也僅占交通局交通改善經費1成左右,要求市府認真從預算面重視行人安全,還給市民安全無虞的交通環境。交通局說明,依「道路交通違規罰鍰收入分配及運用辦法」第4條規定,應至少提撥12%作為交通執法與交通安全改善經費,台中市相關機關包含交通局、警察局、教育局等單位各年度皆依業務需求提出相關計畫,年度運用在交通執法及交通安全改善的金額均符合或高於法規規定。
中秋佳節吃6罰單 千萬賓士G63無照駕駛開罰7萬元
台中市警局中秋連假執行交通執法,前日晚間9點,執行取締酒駕稽查勤務時,攔檢1輛價值千萬的賓士G63疑似違規,警方調查時發現,42歲陳男駕駛於今年4月因拒酒測,遭警方吊銷駕照,且該車違規懸掛他車車牌上路,員警依法開出6張罰單,金額共6萬9600元,同時吊扣牌照並扣押其車輛。9月是交通部推行的交通安全月,且適逢中秋連假期間交通量龐大,警方將強力執行取締酒後駕車勤務,28日晚間9點西屯派出所員警,在惠中路與市政北一路口盤查車輛時,發現1輛價值千萬的賓士G63疑似有噪音違規情事,並將駕駛陳男帶往聯合稽查站檢查。據警方表示,原本以為此車噪音超標,因此帶回稽查,雖然引擎聲符合規定,卻意外查出陳男是無照駕駛,由於其今年4月,拒絕警方酒測,駕照被吊銷,且這輛賓士車的車牌也遭吊扣不能上路,警方調查陳男而後又買一台老賓士,將車牌改掛在這輛賓士車開車上路,未料卻遭警方攔查。警方依陳男行為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共計6項違規情事,金額共6萬9600元,員警依法製單舉發、吊扣車牌並將車輛移置保管,以維護交通安全。
金山分局暑期交通加強取締 一個月內「83人無照」被抓哭了
現在正值學生可以自由行動的暑假期間,新北警察局金山分局選在暑假,針對台2線加強交通執法,沿線設置移動式測照取締超速違規,結合擴大臨檢及防制危險駕車專案勤務,全面攔檢無照上路駕駛人。結果從7月1日至今,已取締83件無照駕駛違規案件,,其中未成年違規者有15件,全數依法裁處。金山警分局表示,今年6月30日起《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1條修正已正式實施,民眾若無照駕駛,得處6000元至2萬4000元罰鍰,最高罰鍰由原本的1萬1200元提高到2萬4000元,且5年內累犯者一經查獲,即開處最以高額罰鍰。金山警分局指出,他們選在暑假期間,針對台2線加強交通執法,結果從7月1日至今,在萬金石這3區,就取締了83件無照駕駛違規案件,其中未滿18歲的違規者,就有多達15件;而18歲以上未考領駕照者,計有68件,適齡可考照的無照違規件數,占取締總件數的8成,可見無照違規的比例有多嚴重。金山警分局提醒家長,必須注意家中青少年的活動狀況,因青少年可能會因貪圖方便、相約出遊或練習駕駛技術等原因,導致無照違規上路;年滿18歲符合考領機車駕照資格的民眾,請由領有駕照之親友接送前往考照地點,以維自身及其他用路人交通安全。
11億執行道安放水流 審計部:去年受傷人數49萬飆10年新高
交通部為改善道路交通傷亡情形,在2019至2022年度斥資11億多元執行第13期道安方案,不過,審計部發現,不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超標785人,2022年度交通事故受傷人數近50萬人,更是10年來新高。依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台灣交通事故每10萬人死亡人數達12.67人,屬交通安全高風險的國家,花這麼多錢道安反而更差,審計部已函請行政院研謀改善。審計部表示,2019至2022年度道安方案,共編列11億6341萬餘元,截至去年底止,已執行10億9487萬餘元。其中交通部經費約1億9590萬,用於高齡者交通安全宣導團計畫、推動機車駕駛訓練制度等。地方政府經費則用於設置加強科技執法、交通執法及事故防制安全觀念推廣計畫等,執行率皆有9成以上。但審計部發現,2022年度受傷人數共計49萬8887人,較2018年度未減反增,且為10年來新高。2022年度死亡人數更多達3085人,與預定目標2300人差距785人。以特定族群分析,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以65歲以上高齡者占41.69%最高。另依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公布的2021年道路交通事故每10萬人死亡人數資料,各國多集中於4至6人區間,但台灣2021年度每10萬人死亡人數竟高達12.67人,屬交通安全高風險國家。審計部表示,已建議交通部建置道路交通安全資料整合與分析平台,未考量A3類事故為交通事故之大宗,與道路環境及土地使用分區的關聯性,串接相關事故資料及地形圖資,需檢討改善。
新北市烏龍罰單數量未見趨緩 這三個警分局連2年增加
民眾若收到烏龍交通違規罰單易生民怨,根據新北市審計處報告,2020至2022年新北市警員舉發錯誤遭撤銷案件分別為119件、612件及585件,錯誤舉發數量未見趨緩,此外,新店、汐止及林口等3個分局錯誤舉發案件已連2年增加。對此,新北市警察局指出,2022年錯誤遭撤銷案件應為709件,將持續教育訓練,避免影響民眾權益。交通違規收到罰單合情合理,可若是收到錯誤罰單,民眾得花費時間申訴,過程冗長耗時耗力,必定招惹民怨。部分烏龍罰單錯誤百出,令人啼笑皆非,能夠申訴成功的烏龍的罰單多是違規事實具爭議、填錯車牌、車型不符或重複舉發等因素。審計處資料顯示,2020至2022年新北市警察局舉發交通違規案件分別為273萬、239萬件及241萬件,其中可歸責於警員舉發錯誤的交通違規遭撤銷案件分別為119 件、612件及585件。新店、汐止及林口3個分局錯誤舉發案件已連2年增加。對此,新北市警察局回應,2022年交通違規舉發件數241萬件,民眾提出申訴數5萬8078件,其中撤銷數6606件中因警員錯誤撤銷件數共709件,申訴成功案件率僅0.029%,低於行政院要求目標0.1%。警察局指出,依警政署規定,若警員舉發案件有內容錯漏、法條援引不當或未依規定審核,疏失的警員會依規定處分。至於錯誤舉發案件數量增加的3個分局,將加強控管舉發單審核,提報主管會報檢討。警察局說,交通違規檢舉數量龐大且具時效性,未來持續舉辦交通執法專業訓練講習,利用勤教時間加強教育宣導,提升警員執法專業知能,以減少錯誤舉發案件,避免影響民眾權益。
4月行人車禍死亡 桃園5人冠全台 交警曝原因
為洗刷行人地獄惡名,全台積極取締「車不讓人」,但交通部統計全台4月行人車禍死亡人數,桃園增加5人居冠,交通警察大隊分析1件是行人闖紅燈、4件是行人未依規定穿越道路,除持續加強取締「路口不停讓行人」,也會將「行人違規穿越道路」列為交通執法重點。交通部道安委員會統計發現,4月的行人事故不降反升,總計有31名行人死亡,較去年同期增加10人,其中以桃園市增加最多。交通警察大隊長林鼎泰指出,去年4月桃園並未發生行人死亡交通事故,今年有5人才會有「激增」的狀況。林鼎泰表示,統計今年1至4月,桃園24小時內死亡的行人交通事故中,行人違規穿越道路的情形高達8成,尤其老人居多,總計18件就有13件、72.2%是老人,像是大溪91歲詹姓老翁,1月11日突然穿越介壽路,寧姓駕駛開著曳引車行經,因視線死角當場將老翁輾斃。林鼎泰說,觀察數據發現,在高密度取締「車不讓人」後,行人違規釀禍的比例有升高趨勢,因此5月起也率先針對「行人闖紅燈」穿越道路強力執法,共取締1364件,他坦言行人違規無法用科技執法取締,只能靠警力當場開單,容易引發警民衝突,但為了行人安全,勢必得強力執法提醒,避免貪圖一時方便丟了性命。林鼎泰也提到,截至27日,桃園取締「路口不停讓行人」, 汽機車行經行人穿越道或轉彎時不暫停讓行人共7693件,較去年同期只取締741件,大增6952件。其中5月在警政署全國大執法專案中,單就「車不讓人」取締3213件,為全國第二多。林鼎泰呼籲,汽、機車駕駛人應禮讓行人優先通行,但行人通過馬路也應遵守交通規則,勿任意穿越馬路,另外走路時也要專心,不要有低頭滑手機等易分心行為,謹記「行人不隨意穿越馬路,不闖紅燈」、「行人綠燈秒數不足請等下一次綠燈」、「長者晨昏穿亮衣」、「盡量遠離大型車」以避免憾事發生。
車皆不理行人!兒童評安全指標 交通安全最低分
日前台南一對母女走斑馬線仍遭撞,3歲女童不幸不治,重傷的母親在母親節前夕痛失愛女。靖娟基金會昨天公布「2023年台灣兒童安全指標」調查指出,兒童在「交通安全」給出最低分,還有小朋友直言「有時候車子根本不鳥我們」。今天是母親節,有網紅在北、中、南發起「行人安全大富翁-全台行人罹難路口串聯快閃活動」,參與者右手撐傘、左手持康乃馨,獻給在台灣道路上逝去的母親與孩童們,希望還路於民、終結行人地獄。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這份調查結果顯示,兒童的感受分數以「學習安全」為最高分,為90.25分,交通安全則為最低分,僅有79.64分,其中在「馬路上的車輛都會禮讓小朋友」的題項中,僅有39.1%的學童認為非常符合。林月琴進一步指出,車輛駕駛唯我獨尊的想法當道,尊重兒童行人的意識與意願仍然低落,雖然近年兒童交通事故死亡數下降,但受傷數反而成長,呼籲交通安全應從學區做起,包括行人鋪面、安全庇護島、行穿線等措施外,更要落實交通安全教育。交通部近日推動「行人專用時相」,但除了專用時相外,也應推動學區時速降至30公里,以降低碰撞時的傷害。出席調查結果發表會的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最近大家對行人地獄頗有感受,交通部道安會報更加強學校周邊人本交通的審視,包括接送區動線、交通號誌管理等,也有科技設備及執法協助路口安全,將會加強人行道設計、安全島設計及斑馬線退縮,從教育、交通執法,讓行人能夠得到較好的保障,「台灣的交通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由於近日接連發生多起「行人地獄」事件,有網紅今天在北、中、南發起「行人安全大富翁-全台行人罹難路口串聯快閃活動」,將以順時針方向沿斑馬線繞行路口10分鐘,接著各自解散。為求識別,參與者統一穿著黑衣、右手撐傘、左手持康乃馨、左肘套上繃帶,黑衣象徵悼念各地斑馬線上的罹難行人,撐傘則是撐起行人的保護傘,康乃馨則獻給在台灣道路上逝去的母親與孩童們,也獻給無法再和家人團聚的交通罹難者家屬,後續也將舉行「行人路權大遊行」。
罰單殺很大2/猛開罰單搶錢救交通 監委、立委痛批心態不對惹民怨
台灣駕駛人收罰單的數量是世界第一,平均每人每年可收到1.5張罰單。國民黨高雄市議會黨團今年2月間為港都民眾請命,質詢高雄市政府搶錢,認為市府設定罰單收入15億元,不但過高還會超收,如同把市民當成提款機,市府交通局則回應「其他5都也一樣!」不過各地方政府這樣的心態連監委也看不下去,因為取締交通違規的目的是為了交通安全,保護駕駛人和行路人,不該是為了籌措政府財源,既然開罰單已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引發的民怨可想而知。2003年間曾連續發生貨車、計程車司機因不滿罰單太多,載著汽油衝撞官署的悲慘事件,凸顯取締交通違規過於嚴苛的問題,不過20年後的今天,地方政府仍將交通罰單當成重要收入來源,中央政府也把罰單列為國庫重要財源之一,但在警方強力執法下,我們的車禍死亡人數是否持續下降,交通狀況有無真的改善,實在不無疑問。一般認為,交通罰單引起民怨,除了金額以外,最多的就是取締的方式和心態,有些縣市政府眼見交通違規罰款是一塊大餅,到處取締違規停車還不夠,路見不平的「檢舉達人」也協助大肆檢舉。政府還會在各重要路段普設攝影機,抓超速違規;為了爭取績效,有些執勤員警甚至躲在暗處,一見有車紅燈右轉則冒出來逮個正著。民代曾披露台北市民權大橋上常有員警躲在橋後偷拍,5年來拍照取締高達2萬5822件,平均1年近6000張。(圖/李宗明攝)前監察委員黃煌雄曾指出,台北市重慶北路交流道下有個年收入超過1億元的超速照相桿,經他實地考察後,發現是設在剛下高速公路交流道的地方,駕駛人極易超速,因此要求挪移位置。黃煌雄表示,如測速照相設置不當,讓駕駛人容易觸法吃罰單,讓人懷疑「政府根本是以財政收入為目的,而不是以教育民眾為目的」。黃煌雄也認為,少數員警交通執法品質不良,交通部對道路交通工程改善及相關管制措施未臻完善,造成民眾質疑政府取締交通違規執法的適當性及合理性,由於相關機關的作法都有疏失,容易引發民怨,因此黃煌雄等監委在2009年提案糾正內政部及交通部。吳姓小貨車駕駛疑因罰單和情緒等因素想不開,2003年5月間開車衝撞交通部,引發社會震撼。(圖/報系資料照)不要以為警方猛開罰單、交通違規事件及傷亡人數就會下降,根據立委邱顯智的統計,交通違規的舉發件數從2008年的1039.6萬件,成長到2020年的1464萬件,死亡人數雖有下降,後來又連續成長,尤其受傷人數也從22.6萬人,暴增至48.2萬人,漲幅暴增113%,罰單和受傷人數成正比增加,「這是不合理的!」邱顯智指出,台灣一年進帳超過200億的交通罰鍰,大多用來強化執法設備,而非「改善交通」和「防止事故」,方向根本錯誤。邱顯智主張參考日本做法,政府應依照事故發生件數、人口密度等條件,來決定罰鍰收入的分配,把這些錢用在交通號誌、道路標誌、天橋、護欄、道路反射鏡等的改善,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讓交通事故死傷連年下降,達到維護交通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