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傳人
」 新冠肺炎 人傳人 禽流感 猴痘 WHO全球近萬例死亡!3年來首例「萊姆病」境外移入 法國男遭蜱蟲咬「腿冒紅疹」確診
睽違3年再爆「萊姆病」境外移入!疾管署今(20)日公布1起「萊姆病」境外移入病例,一名60多歲法國籍男性,在今年5月至10月至法國,自述9月中旬在法國被蜱蟲叮咬後,腿部出現紅疹,來台後因大腿紅疹情形未改善,於12月上旬就醫,經醫師通報採檢驗確認感染「萊姆病」。疾管署提醒,「萊姆病」是由被感染的蜱蟲叮咬而傳播,不會人傳人,但如果沒有妥適治療,後期可能會出現心臟或神經系統異常。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該名法國籍男性為在台外籍配偶,今年5月至10月返回法國,自述9月中旬在法國被蜱蟲叮咬後,腿部出現紅疹,返台後因大腿紅疹情形未改善,於12月上旬就醫,經醫師通報採檢驗,確認感染「萊姆病」。個案潛伏期間具法國旅遊史,且於自述從法國來台前遭蜱蟲咬傷,研判感染地為法國,個案目前正服用抗生素治療中。疾管署說明,「萊姆病」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藉由被感染的蜱(俗稱壁蝨,tick)叮咬而傳播,不會人傳人;多發生於哺乳類動物,包括人類、鼠類、狗、貓、牛、馬及鹿等。萊姆病潛伏期為3至30 天(平均約7天),70%至80%感染者會出現遊走性紅斑,感染初期會有頭痛、發燒、寒顫、噁心、嘔吐、肌肉疼痛及淋巴腺腫脹等類似感冒的症狀,若無妥適治療,後期可能會出現心臟或神經系統異常。疾管署統計,台灣自2015年至2024年迄今,累計了12例確定病例(每年介於0-3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美國7例(占58.3%)為多,其餘為瑞典、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另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全球今(2024)年截至10月,累計報告超過1331萬例病例,近1萬例死亡病例,為有記錄以來疫情最嚴重之一年。疾管署指出,國際萊姆病近年疫情上升,且分布區域有擴散趨勢,台灣鄰近及東南亞國家疫情持續,其中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病例數高於近年同期,大陸廣東省近1週新增180例病例;美洲地區疫情持續,今年迄今累計報告逾1,270萬例,以南美洲巴西逾1,002萬例為多,另墨西哥、哥倫比亞、巴拉圭及秘魯等國疫情亦為嚴峻。疾管署也提醒,民眾若到野外踏青或前往流行地區時,應加強防護措施,包括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將褲管紮入襪內等,並於皮膚裸露處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蟲藥劑;返家前應檢查是否遭蜱叮咬或附著,並儘快沐浴及換洗衣物。疾管署強調,如發現遭硬蜱叮咬,應用鑷子夾住蜱的口器,小心將蜱摘除,避免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立刻用肥皂沖洗叮咬處,降低感染風險。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接觸史以利醫師診斷治療。
加州乳牛禽流感疫情擴大!州長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美國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於美東時間12月18日,宣布該州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日益嚴重的禽流感疫情。州長辦公室指出,在南加州乳牛中發現更多禽流感病例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18日,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也通報了路易斯安那州首位因禽流感引發的人類重症病例,不過感染源為後院飼養的病死禽類,與加州疫情涉及的病毒類型不同。紐森在聲明中表示:「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的公告,是1項有針對性的行動,旨在確保政府機構擁有快速應對此次疫情所需的資源和靈活性。雖然公眾面臨的風險仍然很低,但我們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這種病毒的傳播。」據悉,禽流感對鳥類的威脅已是常態,然而該疫情如今又蔓延到牛身上,特別是乳牛。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大型動物研究員佩恩(Michael Payne)博士解釋:「目前加州約有600家乳牛場,因禽流感而處於隔離狀態。這種病毒已經變異,可以感染牛隻,並使牠們生病,但又不會殺死牠們。」佩恩示警:「當病毒感染牛隻時,尤其是乳牛,病毒會透過牛奶排出體外傳染。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這是我們所擔心的。」衛生官員長期以來也不斷警告民眾,不要食用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 自2024年以來,全美已通報6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34例來自加州。加州州政府指出,目前全球尚未發現人傳人的案例,所有病例均與接觸確診禽流感的牛隻有關。報導補充,加州並不是第一個因禽流感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的州。2024 年初,科羅拉多州州長波利斯(Jared Polis)因韋爾德郡(Weld County)爆發疫情而發布緊急狀態聲明。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後的常見症狀與流感類似,病情嚴重程度可由沒有症狀或有輕微流感樣症狀(如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酸痛),到出現嚴重的呼吸道感染(如肺炎)並導致多種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乘客疑染致命病毒!德火車站急封閉 馬堡病毒死亡率達5成
伊波拉病毒(Ebola)入侵歐洲?德國北部漢堡火車總站(Hamburg Central Station)一座月台2日一度封鎖,原因是一對從東非盧安達入境的情侶疑似感染危險病毒,他們在火車上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經了解,他們疑似感染了與伊波拉病毒同一病毒家族的「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而這種病毒已在當地造成9人死亡。馬堡病毒與伊波拉病毒同屬同一病毒家族,皆可導致染病者出現嚴重出血的症狀。(圖/達志/美聯社)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外媒報導,2日上午,一名26歲的醫科學生與他的女友剛從盧安達飛抵法蘭克福,同日下午,兩人在搭乘火車期間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由於該醫科生在盧安達期間,曾治療患有馬堡病毒的患者。當地警消獲報後不敢大意,立即將兩人送往專門治療熱帶疾病的埃彭多夫大學醫院(UKE)治療。另外據德國《世界報》(Die Welt)引述當地消防隊發言人說法,「他在火車上開始嘔吐,懷疑自己身體出了問題,隨後打電話給消防隊」,通報後,火車上的其他乘客隨即被疏散,該區域也被封鎖數小時。盧安達目前爆發馬堡病毒疫情,馬堡病毒與伊波拉病毒同屬同一病毒家族,皆可導致染病者出現嚴重出血的症狀,而盧安達自9月27日首例病例被通報以來,已有至少9人死亡,數十人感染。這種疾病不會透過空氣傳播,可能透過接觸果蠅或接觸果蝠(fruit bats)傳播,也可能因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或皮膚傷口,透過體液人傳人傳染。這種病毒最早在1967年現蹤,因德國馬堡及法蘭克福實驗室工作人員感染一種未知病毒,接著又在塞爾維亞被發現,經溯源,疫情源自一批受感染的綠猴。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感染馬堡病毒者可能出現發燒、頭痛、嘔吐、腹瀉等類似流感症狀,致死率高達5成。
美乳牛禽流感爆第3起「牛傳人」案例! 專家分析:病毒正在進步中
美國近期正爆發乳牛感染H5N1禽流感疫情,美國衛生官員30日報告稱,在乳牛持續爆發禽流感的狀況下,已經出現第3起人類感染病例,而且是首例有「呼吸道症狀」個案。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立民31日受訪表示,出現類流感症狀,表示這個病毒正在不斷進步當中,並對人類越來越適應;雖然現階段禽流感病毒還屬於「牛傳人」,一旦演變為「有效率的人傳人」就很麻煩了。據《Medical Xpress》報導,近日美國乳牛禽流感疫情出現第3起通報人類感染病例,為密西根州一名農場工人。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聲明指出,此前2個病例只有短暫的眼睛不適,出現結膜炎等輕微紅眼症狀。但這起最新病例身上,首次出現「更典型的呼吸道疾病症狀」,包含咳嗽但不發燒、眼睛不適並伴有液體分泌物等。不過CDC在聲明中也強調,這3起病例都屬於「牛傳人」,而不是會讓各界更擔心的「人傳人」,不僅沒有觀測到因流感到急診室就整的人數增加,感染者的家庭接觸者也沒有出現不適的症狀。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黃立民受訪時表示,目前最擔心的是H5N1病毒對於哺乳類動物的適應性增加。如果乳牛變成中間宿主,讓H5N1病毒發生突變,就可能對哺乳類動物的適應性越來越強。如今人類感染個案出現類流感症狀,正說明這個病毒「正在進步當中」,對人類的適應性可能會越來越強。黃立民指出,目前病毒還屬於牛傳人,沒有看到人傳人的情況,但後續一定要持續觀察。一般情況可能是先演變為「有限度人傳人」,最怕則是變成有「效率人傳人」,影響就很嚴重了。黃立民也提到,如果禽流感傳人發生在年長者、免疫力不佳者,通常死亡率會很高。黃立民認為,雖然目前禽流感疫情只出現在美國,但台灣也應該要提高警覺,進行監測。不僅僅在家禽,現在包含家畜、養牛場等地方都要監測禽流感。疾管署日前為此召開專家會議,會中建議,目前國內雖無出現H5N1疫情,但仍呼籲民眾切勿飲用未經殺菌處理的生乳;食藥署則表示國內市售鮮乳皆有殺菌製程。此外亦也建議農業部進行牛隻H5N1疫情監測,倘若發現牛隻出現H5N1疫情,立即透過現行農衛雙方禽流感疫情交換機制,提供疫情資訊予衛生單位對接觸者進行主動健康追蹤。疾管署已預先規劃當國內乳牛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疫情發生時,啟動新型A型流感通報條件修訂,以及預擬疫情發生時,畜牧場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裝備穿戴建議等措施,以降低疫情對產業與食品安全可能造成之衝擊。
食安炸裂3/打敗腸炎弧菌!諾羅病毒近9年稱冠 傳染途徑多又會變異
食物中毒案件層出不窮,根據食藥署資料,1980年代大約每年68件食物中毒,2020年卻激增為534件,案件量暴增近8倍,推測可能是外食人口增加所導致。 在這些食安案件中,最常見的禍首就是諾羅病毒,根據疾管署統計,全國近一個月共接獲203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是去年同期近4倍,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8成驗出都是諾羅病毒。例如最近王品旗下的「初瓦」跟「嚮辣」、藏壽司、北市溪山里群聚食物中毒事件,都有諾羅病毒的蹤跡。 過去造成食物中毒的首要原因是腸炎弧菌,其次才是諾羅病毒,但從2015年起,諾羅病毒發生率超車腸炎弧菌,造成的食物中毒比率從10.1%快速增加到2023年的29.5%,成長3倍,而腸炎弧菌已經退居第四。 「腸炎弧菌主要引起中毒的原因食品為生鮮海產、魚貝類,諾羅病毒傳染途徑廣比較多,像是食物、器皿、飛沫、水,相較之下傳染力更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諾羅病毒可藉由排泄物或嘔吐物人傳人,有些人感染恢復後2周內,其糞便內尚有病毒,仍然具有感染力,所以很容易引發群聚感染。 2020年8月,宜蘭礁溪老爺飯店雲天自助餐爆發164人大規模食物中毒,元凶就是諾羅病毒。檢方調查發現,餐廳廚工在8月1日~2日之前,就陸續感染諾羅病毒,卻仍持續工作,以致汙染食物,造成多人上吐下瀉、腹痛、噁心、發燒與頭暈等症狀。 程涵宇說,依據美國疾病管制局 (CDC)評估,諾羅病毒57% 經由食物傳播、16% 為人傳人、3% 藉由被病毒污染的水傳播。「諾羅病毒因基因變異大,所以能產生多種型別病毒株,單一次的感染並無法對其他型別之諾羅病毒產生完全的保護力,未來仍有遭受感染的可能。另外,諾羅病毒目前尚無疫苗可以施打。」接觸過諾羅病毒感染者之後,一定要以肥皂或洗手乳洗手,才能避免感染。(圖/CTWANT資料照) 預防諾羅病毒,程涵宇建議以下5種方式。首先,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包括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 其次是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澈底煮熟再食用;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第三,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環境或器物表面;病患應於腹瀉或嘔吐症狀解除後2日再接觸健康的人或調理食物。第四,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第五,清理消毒病患之排泄物或嘔吐物時,應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 感染諾羅病毒目前無藥物可治療,生病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加劇腹瀉的情況;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營養的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
香港首例人類感染「猴疱疹病毒」情況危急 37歲男患者曾遭野生猴襲擊
香港3日出現首例人類感染猴疱疹病毒個案,37歲的男性患者先前遭到野生猴隻襲擊因此感染,有關部門當天也發布新聞稿提醒市民應避免觸摸或餵飼野生猴子,以減低感染病毒的風險。香港衛生署衞生防護中心(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CHP)3日正在調查一宗人類感染B病毒(又稱猴疱疹病毒)的個案,並提醒市民應避免觸摸或餵飼野生猴子,以減低感染病毒的風險。個案涉及1名過往健康良好的37歲男子,他因發燒及神智不清於3月21日被送往仁濟醫院急症室並入院。他隨後於該院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情況危殆。病人的腦脊液樣本3日經中心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檢測後證實對B病毒呈陽性反應。根據病人家屬提供的資料及初步調查,病人於2月下旬曾到訪金山郊野公園,期間曾接觸野生猴子,並曾被猴子襲擊受傷。流行病學調查仍在進行中。中心發言人表示,上述個案是中心錄得的首宗人類感染B病毒病例,但是此類個案曾於其他地方如美國、加拿大、內地及日本發生,主要由猴子咬傷或抓傷而引起,而人傳人情況非常罕見。中心強烈呼籲市民應避免觸摸或餵飼野生猴子。發言人補充,B病毒可自然存在於獼猴的唾液、尿液及糞便等,而獼猴是香港常見的一種野生猴子。受感染的人最初會出現流感樣病徵,並可能演變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新聞稿補充,為減低感染B病毒風險,市民應注意以下事項:避免接觸野生猴子,亦不應觸摸或餵飼牠們;若被猴子咬傷或抓傷,市民應盡快以清水沖洗傷口並立即求醫。
養鳥民眾小心了 歐洲多國爆「鸚鵡熱」釀5死
世界衛生組織(WHO)5日表示,歐洲多國從去年爆發「鸚鵡熱」(Psittacosis),目前已有5死,呼籲養鳥民眾要注意環境清潔。據CNN報導,世衛說,鸚鵡熱對多個歐洲國家造成影響,鸚鵡熱最初於去年爆發,持續到今年初,已有5人死亡。據悉,鸚鵡熱由衣原體家族的細菌引起,而這種細菌出現在野生和寵物鳥身上,如果鳥類被感染,看不出生病,牠們在呼吸或排便時會排出細菌。如果鳥類被感染,看不出生病。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表示,人類會吸入感染鳥類的灰塵,進而罹患鸚鵡熱,如果被鳥咬傷,或讓鳥嘴跟人嘴接觸也會生病。研究表明,鸚鵡熱可以人傳人,但案例很少。世衛說,大多數的感然者,都接觸過家禽或野生鳥類,約5到14天會有頭痛、發燒等輕微症狀,抗生素就能治療,很少會奪人命。據《醫學日報》報導,鸚鵡熱不常被診斷出來,因為跟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也很難直接通過檢測看出,但透過抗生素治療,鸚鵡熱的死亡率不到百分之一。據悉,各年齡層的人都可能得鸚鵡熱,但成人較常見,鳥舍和寵物店員工、獸醫、家禽工人等常接觸鳥類的人,感染風險較高。報導建議,保持籠子清潔,隔離受感染的鳥類,清鳥籠也要戴手套和口罩。
柬埔寨爆連續4起人類感染禽流感 疾管署示警:避免非必要旅行
疾病管制署今(20)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柬埔寨1月中起已經有4人感染H5N1禽流感,雖然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評估人傳人的風險低,但還是盡量避免跟當地人禽接觸,加上新型A型流感旅遊等級升級,目前已經是橙色警示,要避免非必要旅行。柬埔寨如今外交部是打上橙色警示,要避免非必要旅行。(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柬埔寨爆出4例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的案例,分布於柬埔寨南部波羅勉省、西北部暹粒省及東北部橘井省,其中3例重症(含1例死亡),1例無症狀,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均曾接觸病死家禽。李佳琳指出,柬埔寨自去年起已累計10例人類感染病例,多屬2.3.2.1c病毒分支,與全球目前流行之2.3.4.4b不同。WHO評估,該病毒尚無人際間持續傳播能力,人傳人風險仍低,但仍建議避免人禽接觸行為。台灣已於今年2月17日起提升該國的新型A型流感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警示(Alert)」,要避免非必要旅行,也建議赴當地的旅客採取加強防護、避免接觸禽鳥。
4新生兒罹「退伍軍人病」呼吸窘迫 疑沖泡配方奶用水遭汙染
疾管署今(24)日表示,國內今年發現4例新生兒感染退伍軍人病病例,衛生單位已完成疫情調查並採集環境檢體送驗,經比對4例個案檢體各與其出生後照護院所相關用水設施檢體所分離出的菌株,脈衝式電泳(PFGE)分型圖譜為同源,不排除個案感染來源可能分別與其照顧單位之飲水機或水龍頭等管路相關。為瞭解可能感染途徑並強化改善作為,疾管署前日已邀請感染科專家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台灣周產期醫學會、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等相關學會開會討論,各該學會將協助加強對相關人員宣導及辦理教育訓練,共同維護下一代的健康。疾管署說明,該4名新生兒分別於今年2月至10月,約出生後6~10天內出現發燒、呼吸喘、食慾及活動力下降等症狀,經醫院通報並採檢送驗後確診。後續追蹤該其出生後照護院所共4家同期照護之新生兒均無疑似症狀,目前4名感染新生兒均已康復出院,另4家院所亦更換或停用相關用水設備,同時進行管路及環境清消與採檢複驗,確認複驗陰性才重啟前述設備。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今年截至11月22日止,共累計334例退伍軍人病確定病例,其中326例本土病例及8例境外移入病例;本土病例中,男性243例占75%,年齡以50歲以上299例92%為多,其中4例0歲新生兒個案。疾管署指出,退伍軍人病為感染退伍軍人菌引起的較嚴重疾病,退伍軍人菌普遍存在於天然及人工水體環境中,主要是經由吸入或嗆入含有退伍軍人菌的氣霧或水滴因而致病,不會以人傳人方式傳播,但致病性與人體免疫狀況相關,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長、吸菸、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肺病、腎臟病、惡性腫瘤等)或其他免疫低下者等,新生兒感染較為少見。依據國際間相關文獻,新生兒感染退伍軍人菌的途徑主要是暴露於會產生蒸霧或氣霧之治療或設施、經水中生產、嗆入或吸入污染的水等途徑感染,若發生肺炎其臨床表現與其它病原菌引發的症狀相近,鑑別診斷難度較高,因此也請臨床醫師提高警覺,如遇新生兒肺炎個案時,應評估暴露風險,將退伍軍人病納入鑑別診斷,以利早期診斷治療。疾管署強調,確保用水安全,針對高風險環境定期清洗及消毒,可將感染退伍軍人菌的風險降到最低。退伍軍人病目前尚無疫苗可預防,營業場所應定期清潔消毒水塔、蓄水池、用水管線及水龍頭、蓮蓬頭、冷卻水塔、飲水機等用水設施,特別是大型工業用冷卻水塔、溫泉、三溫暖等設備環境,建議於定期清消後進行退伍軍人菌檢測。為預防因不慎將帶菌水吸入或嗆入呼吸道導致肺炎,免疫力低下族群應避免接近會產生水霧的設施。此外飲用水應澈底煮沸,冷水亦需於煮沸後置涼;配製新生兒或嬰幼兒之配方奶時,用品應清潔消毒,使用煮沸且冷卻至不低於70℃的水沖泡,避免直接添加冷水降溫,以達到殺滅退伍軍人菌的效果。
涉不當傳銷沒事了!林瑞陽夫妻「96套房產」全解凍 開直播曝喜訊
藝人張庭、林瑞陽近年淡出螢光幕前,轉往大陸發展電商事業,不過2021年旗下公司卻涉及不當傳銷,名下約2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88億元)財產及96套房產,全部遭到凍結,如今案件最新進展曝光,日前中國河北省石家莊裕華區人民法院已撤銷對夫妻倆的訴訟。對此,林瑞陽也在直播中證實,案子已經以「非常正面」的結果結案了。張庭、林瑞陽所經營的美妝品牌「TST庭秘密」,因於2021年「涉嫌傳銷」遭到大陸當局查辦,案經2年審理,今年10月底石家莊市裕華區人民法院已經撤銷該案,共計96套房產與名下多筆資產也已解封。對此,林瑞陽日前在直播中透露,「我們的案子終於結案了,而且是非常正面的結案」,同時不忘感謝大家的支持,證實夫妻倆確定脫困,且拿回上百億身家。事實上,林瑞陽先前曾在直播影片中指出,「人傳人」就能創造好口碑,「你把客戶服務好,你把你的朋友照顧好,他就會幫你傳口碑,記得每一個口碑,都是你人生中的貴人」,並對自己的事業相當看好,「做生意的時候,你一點都不丟臉,你會覺得充滿了驕傲。」
中國正流行…台灣曾爆黴漿菌感染「4童插葉克膜」 台大醫示警:抗藥性60%
肺炎常發生在孩童身上,「黴漿菌」更是逐漸成為主要病因,目前正在中國大流行。近年發現,國內第一線抗生素已有6成抗藥性,由於該細菌目前沒有疫苗,因此只要感染就很容易引發肺炎重症,是未來5~10年內須緊急研發的疫苗重點。衛福部疾管署說明,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是目前發現最小且可自行複製的病原體,與一般細菌不同的是,因為沒有細胞壁,許多常見的抗生素豈不了作用,可經人傳人傳播,藉由打噴嚏或咳嗽產生的飛沫傳染,沒有症狀的人可能在鼻腔或喉嚨也帶有此菌,可持續1~4周,造成各種類型的感染。中國正在大流行。(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據悉,約有10%的人會得到肺炎,常見症狀為黏液痰、發燒和發冷、呼吸困難、胸痛及倦怠,少數人會有嚴重肺炎、氣喘發作、腦炎(大腦腫脹)、溶血性貧血、腎功能異常及皮膚疾病(史蒂芬強生症候群、多形性紅斑、毒性表皮溶解症)等嚴重併發症。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指出,肺炎黴漿菌已逐漸成為兒童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因,過去用抗生素治療可有效控制,但早在新冠疫情前的2018~2019年,北部地區曾有4例因肺炎黴漿菌而插葉克膜治療的重症兒童個案。黃立民提醒,中國正在流行肺炎黴漿菌,更發現當地對一線抗生素紅黴素,抗藥性已近百分之百,台灣的肺炎黴漿菌對一線抗生素的抗藥性也高達60%,因此接下來的5~10年會對兒童產生高度威脅,將是將來急需迫切研發的重點。
台南登革熱疫情趨緩?單日病例數下降 黃偉哲:不能放鬆
台南登革熱確診病例17日新增153例,累計7344例,暌違2周,單日新增病例重回1字頭,但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周日病例一向少,仍要看接下來幾天病例才準,市長黃偉哲也說,病例雖下降但千萬不能放鬆。據了解,目前全市有上百人因登革熱住院治療中,累計重症30人,預計本周將採取控床機制,保護醫療量能不受影響。台南登革熱疫情從8月23日新增百例以來,一路上飆,單日最高新增病例是9月12日352例,昨天153例也是繼9月4日180例後,暌違2周又重新回到1字頭。昨新增153例分別為安南區38例、北區22例、永康21例、東區19例、南區17例、中西區16例、安平7例,仁德5例、關廟4例、善化2例、新化及佳里各1例。黃偉哲昨表示,近日登革熱病例數從單日最高352例,一路往下降,但面對疫情千萬不能放鬆,才能確保病例下降不是「一時的現象」,呼籲市民繼續努力做好防疫工作,才能讓登革熱疫情持續降溫,還給大家健康的環境。由於緊接著中秋節將屆,有市民擔心萬一在戶外烤肉遭蚊子叮咬,恐加劇登革熱蔓延,不乏建議停辦大型活動的聲浪,黃偉哲說,登革熱不像新冠肺炎是人傳人群聚感染,登革熱防疫重點是環境落實孳清,避免產生登革熱病媒蚊。但他也說,是否停辦活動可以再討論,但以中秋節烤肉活動來說,多為社區自發性舉辦或民眾家戶烤肉,會建議社區如要辦烤肉活動,須確保周圍環境是安全的。衛生局提到,為揪出社區隱藏孳生源,針對37區執行空屋、空地、天溝等高風險點稽查,已完成8235筆空屋空地稽查,累計舉發415件,繼行政院長陳建仁16日到台南視察防疫後,環境部長薛富盛今也將視察南區登革熱防治情形。
出國旅遊當心病媒蚊叮咬! 專家授「3大招」防範蟲媒威脅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20多歲男性,因為雙腳腳踝及腳掌疼痛且覺得雙下肢無力三周就診,經醫師問診得知,個案在緬甸工作,前一日剛返臺,於三周前有發燒、全身痠痛且出疹,檢查後雙下肢骨頭並無異常,皮疹已消退,同事也有跟他一樣類似症狀,因此幫他通報及採檢登革熱及屈公病,最終確診屈公病。屈公病為蚊子叮咬而感染 不會人傳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黃馨慧指出,屈公病在台灣是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當人被帶有屈公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感染,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可傳播屈公病毒的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疫情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亞洲及南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但由於交通發達等因素,流行區已逐漸擴大。發病初期常見症狀一次看 與登革熱、茲卡病毒相似屈公病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很相似。症狀主要包含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屈公病較少見致死案例,大部分患者可自行康復。不過,部分感染者倦怠感和關節痛會持續數週至數月,此與登革熱表現不同。此外,屈公病較少出現死亡,但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當罹患屈公病有可能會病況嚴重。日常3招防媒蚊 避免急性傳染病上身黃馨慧說,屈公病為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因此,平時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不但能預防登革熱,同時能防止屈公病。預防方法包括:一、做好防蚊措施,包含:選擇裝有紗窗、紗門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二、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身體裸露處或衣物上使用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的防蚊液,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如有防曬需求,建議先塗抹防曬乳,間隔15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三、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讓病媒蚊不出現。
台灣12年來首例「食腦變形蟲」感染!致死率達9成 美CDC「5大QA」一次看
疾病管制署昨(9日)表示,國內12年來首見俗稱「食腦變形蟲」(brain-eating amoeba)的「福氏內格里蟲」(Naegleria fowleri)感染致死個案。台灣寄生蟲學會前理事長黃高彬也指出,由於症狀無特異性、難以早期診斷,且無特效藥,一旦發展為腦炎,死亡率為99%,提醒民眾泡溫泉或戲水要小心。此外,美國近61年來也出現154起感染個案,其中僅有4人存活,為此美國CDC官網也整理了該寄生蟲的5大QA,帶您一起了解相關症狀,及如何避免感染。什麼是食腦變形蟲? 「福氏內格里蟲」是異葉足綱(Heterolobosea)的內格里蟲(納氏蟲屬),俗稱食腦菌、食腦變形蟲、福氏阿米巴蟲。在其生物生命周期有3種型態:囊胞、類阿米巴以及鞭毛蟲。雖然福氏內格里原蟲並非阿米巴原蟲,但由於其在環境適於生存時,會以類阿米巴的形式存在,故被廣泛誤認為是阿米巴原蟲的一種。人類若不小心將食腦變形蟲吸入鼻腔,由於找不到其他食物來源,福氏內格里原蟲便會沿著嗅覺神經,透過篩板(Cribriform plate)中央的縫隙進入腦部,進而引發「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Primary Amoebic Meningoencephalitis,PAM),但喝下遭病原體污染的水則不會被感染。食腦變形蟲會在哪裡出沒?福氏內格里原蟲常見於25℃以上的溫水環境,在約42℃時繁殖力最旺盛,因此在美國,大多數感染皆與游泳有關。當環境適於它生存時,福氏內格里蟲以類阿米巴的形式存在,在土壤或水中緩步移動尋找細菌做為食物。對此,美國CDC也列舉了食腦變形蟲出沒的地點,包括:湖泊、河流及溫泉等溫暖的淡水;工業或發電廠排放的溫水;氯含量不足的游泳池、衝浪主題公園等娛樂場所;自來水或熱水器;湖泊、池塘和河流底部的沉積物或土壤。症狀有哪些?美國CDC指出,PAM的最初症狀通常會在感染後5天出現,但也可能潛伏長達12天,一旦出現症狀後病程非常快速,通常在5天內致死。初期症狀包括頭痛、發燒和噁心。晚期症狀則涵蓋:頸部僵硬(stiff neck)、思考混亂(confusion)、注意力不集中(lack of attention)、失去平衡感 (loss of balance)、癲癇發作、幻覺(hallucinations)和昏迷。一旦症狀出現,患者通常會在2周內死亡,死因通常是感染造成的腦組織破壞。因此若有上述症狀應立刻就醫,尤其是近期曾接觸過溫暖淡水的患者。此外,值得慶幸的是,福氏內格里蟲的感染不會人傳人。如何治療?由於PAM非常罕見,而且感染後的病程進展非常快速,因此很難有效的治療。不過部分證據表明某些藥物可能有效,其中最新的藥物米替福辛(Miltefosine)已被證明可以在實驗室殺死福氏內格里蟲,且過去的4名倖存者中有3人皆透過這類藥物進行治療。如何避免接觸?美國CDC指出,由於將食腦變形蟲吸入鼻腔才會感染並引發PAM,因此降低感染風險的最佳方法便是盡量避免將水吸入鼻腔,尤其在變形蟲可能出沒的地區應避免跳進水中,並將頭部保持在水面以上。此外,使用洗鼻器等清洗鼻竇的設備時,一定要使用消毒過的水。
男額頭腫起疼痛醫切開驚見「15cm白色寄生蟲」 惡絲蟲蚊叮狗再傳人
俄羅斯發生一起相當男子遭寄生蟲「入侵」的事件,這名男子額頭出現腫塊,還經常感到疼痛不適,沒想到就醫之後,發現男子額頭上的腫塊是寄生蟲導致,當把腫塊切開後,竟發現一條15公分的白色細長寄生蟲。俄羅斯先前有有一名女子眼睛下方有個腫塊就醫治療後才得知嚇人真相,原來這些會移動的「腫塊」 竟是活生生的寄生蟲。(圖/翻攝畫面)根據《鏡報》報導,這名男子長出腫塊的位置就在左眼上方,醫師懷疑是化膿性炎症,決定讓患者接受手術切開膿腫,沒想到一切開竟發現長約15公分白色細長的線蟲。寄生蟲就在患者額頭附近皮膚下方的組織之中,專家認為,患者可能是被蚊子叮咬後才被感染。先前同樣在俄羅斯,一名32歲女子眼睛下方有個腫塊,她原以為只是一般的斑點或青春痘,5天後腫塊卻跑到眼睛上方,10天後她的眼睛不腫了卻變成上唇腫起來。就醫治療後才得知嚇人真相,原來這些會移動的「腫塊」竟是活生生的寄生蟲。根據這個於2018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案例,當醫生得知這些腫塊會移動後,判定女子的皮膚下有寄生蟲,決定動手術清除,經由手術夾出寄生蟲,發現是惡絲蟲。惡絲蟲是可感染多種哺乳類動物的寄生蟲,狗是其主要的寄主之一,人類偶爾會經蚊蟲叮咬感染,出現皮下、結膜腫塊、蕁麻疹或淋巴炎等,但惡絲蟲病不會人傳人,並可透過手術治療。根據醫生表示,人體被惡絲蟲寄生的案例較為罕見,兒惡絲蟲也不會在人體內繁殖,只要把蟲移除後,病患就會完全康復,另外醫生表示,若要預防感染,民眾就要注意環境衛生以及做好個人防蚊措施。
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上周又爆125例 台南占8成
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國內上周新增125例本土個案,台南就占8成以上,其中一名8旬婦人感染後併發重症意識狀態不清,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今年累計298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分布包括台南、雲林、高雄及屏東,專家直言「有點令人擔心」,呼籲民眾落實防蚊措施、減少病媒蚊孳生。國內上周新增125例登革熱本土個案,台南市104例最多,其他縣市包括雲林13例、高雄7例和屏東1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到80多歲。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上周新增2例重症個案皆為80多歲長者,一名雲林男性併發肺炎重症,目前病況穩定;另一名台南女性則是出現意識狀態不清、敗血性休克及肝功能異常,目前仍然在加護病房治療中。本土個案包括一名未滿1歲女嬰,同住家人已確診,但女嬰發燒、紅疹數天後才通報。林詠青提醒,雖然登革熱不會人傳人,但蚊子在發病前1天到後5天叮咬就具有傳染力,同一家戶內居住者就有被傳染的風險。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指出,南市本土登革熱11日新增19例,累計已286例,今年本土病例數與近10年同期相比,僅次於2015年,當年為第二型病毒,造成2萬2760人感染、112人死亡。登防中心指出,今年為第一型病毒,病例數一半是透過擴大採檢找出來,希望避免疫情在社區傳播。登防中心主任蘇世斌強調,每天維持10幾例成長幅度,而非指數型上升,如未擴採,這些病例數猶如冰山下一角,一旦在社區傳播,疫情就會突然爆發,當務之急是控制疫情,不再往外擴散。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認為,今年登革熱提早到6月初就開始,疫情發展有點令人擔心,且除了台南仁德區一帶之外,其他縣市也有零星病例,顯見境外移入病原並未在第一時間被注意到。另外,上周平均每日新增190例新冠肺炎本土併發症個案,較前一周下降8.2%,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新冠疫情已過高峰,預期病例數會持續下降,至少維持2到3個月。同時流感疫情也趨緩,但上周仍新增8例重症死亡個案。疾管署預估,未來一周疫情將逐漸下降,但重症通報數尚未下降,長者和慢性病患仍然必須注意危險徵兆。
台南登革熱累計116例 是否成立「前進指揮所」?薛瑞元回應了
台南自從在6月13日出現今年首例登革熱本土個案後,短短3週內已累計116例登革熱病例。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今(2日)出席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研討會前,也回應了是否成立前進指揮所的問題,他指出,目前登革熱病例數雖然有增加,但擴散速度並沒有很快,中央目前已加派專家到台南,盼能與民眾一起,把疫情控制下來。台南登革熱疫情在短短3週內已累積116起病例,且遍佈仁德區、東區、永康區、北區、南區、安南區、善化區。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也在今日於會前聯訪時表示,登革熱本身成立專責病房作用不大,主要因為登革熱不是人傳人,需要透過病媒蚊傳染,因此妥善把人和蚊子隔開即可。至於是否成立前進指揮所?薛瑞元則回應,日前疾管署長莊人祥曾特地南下了解情況,中央也已派專家過去台南,盼結合那邊的區域區管,跟台南衛生局來做密切合作,「我們希望還是可以把它控制下來」。薛瑞元續稱,他目前已看到各方的努力,雖然病例數有增加,但擴散速度並沒有很快,登革熱在台南,高雄地區曾經有大流行,大家都記得,也有這些經驗,目前就是啟動這些防疫措施。疾管署也表示,蚊蟲喜歡棲息的場所,戶外以草叢、灌木叢、雜物背面為主,戶內則是在陰暗角落、家具下方或背面、窗簾布幔後、地下室。由於蚊蟲吸血後需要找尋水源產卵,幼蟲(孑孓)和蛹皆在水中活動,因此籲請民眾應落實「巡、倒、清、刷」。「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倒」倒掉積水,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刷」去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H1N2v豬流感恐釀災?專家直指禽流感才是「大魔王」 傳台將買10萬新藥備戰
疾管署發布全台第三例、今年首例H1N2v(豬流感)病例。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解釋,由於豬是哺乳類動物,因此人傳人的機率會更高,但目前的克流感對豬流感也有治療效果。反而是必須要提防禽流感H5N1,如禽流感發生人傳人現象,致死率會更高。為此,目前也傳出疾病管制署將購買10萬份新款抗病毒藥BALOXAVIR來備戰禽流感。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解釋,由於豬是哺乳類動物,基因序列與人類接近,演變成人傳人的情況機率較高,早在2009年時,墨西哥與美國就曾出現豬流感的新型流感病毒,甚至有傳播到台灣來。但是早在當時就發現抗病毒藥物「克流感」對豬流感有效,所以才成功阻擋下疫情的發生。但與此同時,施信如認為,國際上才剛度過一波禽流感疫情,由於情流感為高病原性病毒,如果出現人傳人的現象,將會有更高的致死率。目前也有國外專家研究指出,目前正在流行的H5N1,其致死率遠超過新冠肺炎,雖然目前尚未發生人傳人的現象,但其中只差幾個變異位點,推測有可能會造成人類大流行。為此,施信如呼籲國內可以備用10萬劑美國正在使用的禽流感抗病毒藥物BALOXAVIR,以備不時之需。而《三立新聞》也就此向疾管署詢問,疾管署詢問表示經專家會議討論後,認為有其必要性,已經同意購買10萬份BALOXAVIR備戰。但是在11日晚間,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3月底進行流感防治諮詢專家會議時,就建議將新款抗病毒藥物BALOXAVIR列為公費儲備品項,併依照疾管署預算編列情形、藥劑校旗與採購價格,進行儲備量患的評估,同時建議其使用條件應與其他公費藥劑有差異,避免被常態性大量使用。目前本案在疾管署尚在評估階段,需與專家會議再討論,並無以確定「購買10萬劑」的情況。
世衛公布最新人類感染甲型H3N8禽流感個案 全球共3起皆來自中國
中國在3月27日時向世衛通報了1例人類感染甲型H3N8禽流感病毒案例,目前全球共有3起案例,皆來自於中國。在此之前,甲型H3N8禽流感被認為不會傳染給人類,然而隨著病毒的演變,如今已出現人類感染的案例,對此中國及世衛組織也採取了監測以及控制措施。2023年3月27日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境內第3起人類染甲型H3N8禽流感病毒案例,患者為來自廣東省的56歲女性,在此之前的兩例分別於2022年4月和5月通報,其中1例為重症,另1例較為輕微。這名最新案例於2023年2月22日發病,3月3日因嚴重肺炎住院,3月16日病重過世。這名56歲女性病例在發病前有活禽接觸史,她的住家附近也有野生鳥類出沒,疫調人員採集她經常去的菜市場上的家禽,發現對甲型(H3)流感呈陽性反應。根據衛生官員報告,這些患者的感染源尚未釐清,最有可能是接觸活禽市場上遭感染的鳥禽。目前衛生單位也正在查明這3起人類感染的甲型H3N8禽流感病毒與動物間傳播的其他甲型H3N8禽流感病毒有何關係,而根據現有資料顯示,甲型H3N8禽流感病毒人傳人的機率很低,但隨著病毒不斷演進,依然需要慎重防堵病情傳播。當人類被鳥禽感染甲型H3N8禽流感時,有可能無症狀,也有可能出現相關症狀,如結膜炎或類似流感病毒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引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疾病甚至死亡,極少案例也可能出現腸胃或神經系統症狀。目前中國為了防堵病情,採取了下列措施:1. 加強患者居所附近的環境消毒及監測。2. 提高民眾對病毒的防範意識和採取自我保護。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民眾應避免接觸因不明原因生病或死亡的動物,一發現疑似案例要立刻通報衛生單位。民眾前往已爆發動物禽流感的國家時,在活體市場接觸到動物以及進入可能屠宰動物的區域或接觸任何動物糞便或其他體液的表面之後,應經常使用肥皂清洗雙手,並遵守食品安全及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H5N1禽流感恐爆「人傳人」 醫抖恐怖真相:有一半機會死亡
新冠疫情好不容易趨緩,H5N1禽流感卻開始流行,柬埔寨已有2人感染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擔憂會演變成人傳人。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警告,人類若感染禽流感,有一半機會死亡,並祭出「5要6不」防範措施。黃軒醫師在臉書專頁指出,禽流感在哺乳動物間已開始大流行,包括西班牙的貂、蘇格蘭的海豹、南美洲的海獅海豚等,都被發現因感染H5N1導致大量死亡。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至今年2月23日止,人類因禽流感導致重病及死亡,一直反覆存在,總共21個國家、868人,證實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其中因感染死亡的有457人,死亡率約53%,也就是說:「人類萬一真的感染了禽流感,有一半機會死亡的!」依照之前大流行的經驗,任何病毒跑到哺乳動物,發生大規模感染或潛伏,人類就可能被感染,像是coronavirus、SARS病毒、COVID病毒,一感染到人類,一開始的大流行,也是有高死亡率的。專家坦言,幾乎無法預測「人傳人」何時會發生,但依以往的「跳躍模式」經驗,禽流感病毒捲土重來恐怕只是時間問題。雖然防止禽流感的疫苗早已備妥,但仍欠缺具體的抗病毒藥物,目前市場上也缺乏專門為抗禽流感病毒的藥物。此外,也沒有針對禽流感的快篩工具,這是萬一在人群大爆發,最缺的防疫物資之一。禽流感欠缺口服藥物及快篩工具。(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回首過去流感疫情,首次出現在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第2次出現在1977年的俄國流感,間隔52年,最近一次是2009年H1N1新型流感疫情,和上一次流感僅間隔32年;從2003年爆發SARS、2012年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到2019年COVID-19肆虐,可以看出冠狀病毒不到10年就會出現一次。至於如何預防禽流感? 一般民眾,可以參考「5要6不」原則,「5要」包括 禽肉及蛋要熟食、要以肥皂澈底洗手、出現症狀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職業及接觸史、與禽鳥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6不」包括不生食禽鳥蛋類或製品、不走私及購買來路不明禽鳥肉品、不接觸或餵食候鳥及禽鳥、不野放及隨意丟棄禽鳥、不將飼養禽鳥與其他禽畜混居、不去空氣不流通或人潮壅擠的場所。